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設計

《拔蘿蔔》教學設計

設計6.62K

作爲一名教職工,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學設計準備工作,教學設計是連接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樑,對於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拔蘿蔔》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拔蘿蔔》教學設計

《拔蘿蔔》教學設計1

活動目標:

1、熟悉歌曲《拔蘿蔔》的旋律和內容,初步學習合拍地做拔蘿蔔的動作。

2、藉助桌面教具和操作和遊戲活動,瞭解歌曲中的角色,學習創編角色表演動作。

3、樂意接納同伴的創編動作,在與大家共同活動中初步感受到人多力量大。

活動準備:

1、幼兒聽過《拔蘿蔔》的故事。

2、幼兒用書,教學掛圖,和桌面教具。

3、桌面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

1、教師引導幼兒回憶已有經驗。

――教師出示教學掛圖《拔蘿蔔》或桌面教具,引導幼兒說出故事的名稱和角色。

教師:這是誰種的蘿蔔?

2、幼兒邊看教學掛圖或演示教具邊欣賞歌曲,熟悉歌曲的內容和旋律。

――教師:老公公種蘿蔔,蘿蔔長大了,老公公去拔蘿蔔。

――教師引導幼兒邊聽音樂邊觀看教學掛圖,或看教師用桌面教具表演老公公拔蘿蔔。

教師:老公公拔不動蘿蔔,找誰幫忙啊?(啓發幼兒說出:老婆婆來幫忙拔蘿蔔)。

――教師引導幼兒邊聽音樂邊觀看教學掛圖,或教師用桌面教具表演老公公招呼老婆婆幫忙拔蘿蔔。

――教師啓發幼兒說出幫助老公公拔蘿蔔的其他角色,並依次指教學掛圖或操作桌面教具來表演歌曲。

3、教師引導幼兒動作參與欣賞歌曲《拔蘿蔔》

――教師引導幼兒創編老公公拔蘿蔔的動作。

教師:老公公是怎麼拔蘿蔔的?我們一起來學學。

教師鼓勵幼兒接納同伴的動作,師幼共同確定一種動作,教師唱第一段歌曲,幼兒集體在座位上徒手練習有節奏地做拔蘿蔔的動作。

――教師引導幼兒合拍地做拔蘿蔔的動作,並欣賞歌曲中其他角色拔蘿蔔的段落。

――教師引導幼兒用動作參與欣賞歌曲,教師引導幼兒做動作時要用力,提醒幼兒控制身體動作的幅度,不影響旁邊的同伴。

4、請幼兒分角色表演歌曲。

――教師扮演老公公,請一幼兒坐在中間的椅子上扮演蘿蔔,其他幼兒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

――教師指導幼兒按角色分組坐,幫助幼兒明確自己的角色,講解表演的程序。

教師:我是誰啊?你們是誰啊?(教師引導幼兒說出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名稱)我們一起拔蘿蔔,喊到誰,誰就要上來幫忙拔蘿蔔,蘿蔔什麼時候被拔起來的?(引導幼兒說出所有的人都上去了才能拔起蘿蔔)。

――遊戲開始,教師播放音樂,身體隨音樂搖動,以提示幼兒做動作的節奏,最後,扮蘿蔔的幼兒站起來表示蘿蔔被拔起來了。讓幼兒感受人多力量大。

小班 《拔蘿蔔》遊戲活動反思

《拔蘿蔔》這個金典 、 古老而又新鮮的故事,在我們玲瓏三班又宣起一股熱潮。他們一個個都被這個鮮明簡單的故事吸引,並且將自己想象成其中的一員,幫老爺爺拔蘿蔔,當我請小朋友扮演其中的角色時,一個個鮮活的故事形象映入我的眼簾,我也被他們投入的表演所吸引。

即使他們聽過《拔蘿蔔》的故事,但絲毫沒有減弱他們對此活動的興趣,反而對他們這次表演起到了相當大的幫助。由於他們對故事非常熟悉,我再將精煉的歌詞唱出來時,小朋友很快就記住了,而且更加投入參與活動。當我出示故事人物桌面教具時,小朋友被深深吸引。他們拔蘿蔔時,小朋友也伸出小手做拔蘿蔔的樣子,似乎是想多給他們一點力量。因爲我邊唱邊按順序出示桌面教具,所以他們對歌詞順序記得很清楚,沒 有出現合唱混亂的情況。特別是請小朋友扮演時,小朋友一個個都舉起了小手,最後以滾小球的方式請了六個小朋友上來表演 。上來表演的小朋友都 表現出了想拔蘿蔔的渴望,拔不出的焦急,拔出來的喜悅 , 把各角色特徵表現得淋漓盡致。下面的小觀衆也看得樂呵呵的。最後我又請了一批幼兒 通過配上《拔蘿蔔》的音樂, 表演拔蘿蔔,這次 既有韻律還有歌詞提醒孩子, 把 氣氛渲染的更好。 但每次只能上來六個人,如果我多準備幾份頭飾進行分組表演,讓更多幼兒共同參與也許會更好。最後我把故事人物桌面教具投放在表演區,供他們自由操作。

平時小朋友總喜歡搶着一個人玩玩具、幫老師拿東西,不喜歡和同伴共同完成,通過“拔蘿蔔”的遊戲表演,懂得團結的力量。當遇到困難時,向故事人物一樣互相幫助,共同戰勝困難,分享成功的喜悅。

《拔蘿蔔》教學設計2

活動目標:

1、在輕鬆的遊戲情境中學習雙腳同時向前跳,發展幼兒的跳、爬、平衡等動作。

2、鼓勵幼兒積極思考、大膽嘗試,並感受拔蘿蔔活動的樂趣。

3、讓幼兒在遊戲中體驗助人之樂。

活動準備:

1、兔媽媽頭飾一個、小兔頭飾若干,筐2個(貼有紅、白兩色標記)

2、《兔子舞》音樂。

3、佈置好場地:蘿蔔地(紅、白兩色蘿蔔),小橋(平衡木)、草地(墊子)小山洞

活動過程:

一、引題:

教師扮演兔媽媽,師:今天天氣真不錯!來來來,媽媽帶你們到去玩吧。媽媽知道寶寶們的`本領就是會“跳”,我們一起來跳跳吧。

二、幼兒自由探索跳

1、幼兒自由跳,教師觀察幼兒跳的動作

2、請個別幼兒說說、做做跳的動作。(雙腳原地向上跳、雙腳向旁跳、雙腳向前跳等動作)

三、學習自然輕鬆地雙腳同時向前跳

“今天媽媽要和你們去看望兔奶奶,我發現有隻小兔向前跳得又快又穩。肯定能很快地到達兔奶奶家,我們請他來跳一跳。”

1、請個別幼兒示範雙腳向前跳的動作,提醒幼兒動作要領:兩腳彎曲,用力向前跳,落地輕巧。

2、幼兒練習雙腳向前跳。

3、我們的小兔子除了會跳這個本領還會什麼?(爬)

4、小兔子學習爬。

小結:我們的小兔子都很能幹學會了很多的本領,那我們一起來玩一個遊戲吧!

四、開展遊戲“拔蘿蔔”

1、設置情境:

師:看,兔奶奶家的蘿蔔地裏蘿蔔都長大了!可是兔奶奶這幾天生病了,拔不動蘿蔔,這可怎麼辦呀?

幼:我們幫兔奶奶拔蘿蔔。

師:我們一起去幫奶奶拔蘿蔔,然後把它送回去好嗎?

幼:好。

2、交待玩法;“去蘿蔔要經過草地,然後要過一座小橋,最後要經過山洞,才能到地裏面.

3、我們有兩條路線可以去,那就分成兩組,每組小兔子都隊伍排起來,一個跟着一個的過去。每位小朋友只能拔一個蘿蔔,然後把它送到籃裏。

先請小朋友示範,再進行比賽。

五、結束部分

小寶貝們我們今天幫奶奶把這些蘿蔔都拔回來了,我們一起把它送回去吧!

《拔蘿蔔》教學設計3

活動過程:

出示教具,邊講故事一邊,引導說出故事中的角色。幼兒都能大聲說出老師的提問,對故事也很感興趣。第二次我用錄音機播放故事,邊做相應的表演讓幼兒觀看,初步理解故事內容。幼兒在邊聽故事邊看老師表演時都跟着老師一起在做。聽完故事後,我就請幼兒上來戴上頭飾表演故事,老師就扮演大蘿蔔。一開始我就邊講故事邊讓幼兒表演,幼兒都不怎麼理解自己要做什麼。在表演到自己拔不動時,要請人幫忙時幼兒都會忘記。後來我利用音樂讓幼兒邊聽拔蘿蔔的歌曲邊表演這個故事的情節。幼兒在表演的時候都很開心都還能跟着音樂邊唱邊做動做。在表演的`時候我就問幼兒:“你們這麼多人還是拔不動大蘿蔔怎麼辦呢?”幼兒馬上就反應到叫上做在位置上幼兒一起幫忙拔蘿蔔。幼兒們在這次課中都能體驗到樂趣。

反思:

在這次活動中幼兒在聽故事的時候都很認真,對故事也很感興趣。在表演故事時一開時可能老師只表演了一次幼兒沒有太清楚怎麼表演。幼兒都表演的不是很好。當我換上音樂時在讓幼兒跟着表演幼兒們就都能跟着音樂邊唱邊表演。而且還能更好的理解故事內容,知道人多力量大的道理。對於託班的幼兒只是用嘴講故事讓他們表演,他們不一會兒就會失去興趣。所以老師要選用更好的方法讓幼兒能更好的理解故事的內容。

《拔蘿蔔》教學設計4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進一步體會加法的意義。

2、探索並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的多種計算方法。

3、認識豎式,學會用豎式進行加法計算。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創設情境,使學生經歷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2、通過尋找各種方法之間的練習,培養學生數形結合的意識。

3、通過解決問題的活動,培養學生自學探究的精神和合作交流的意識。

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

二、教學重點

探索並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的計算方法。

三、教學難點

掌握豎式的計算方法。

四、教學準備

小棒、計數器、投影儀、課件

五、教學步驟

(一)創設情境 激發興趣

1、課前遊戲“小兔子拔蘿蔔”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去看看小兔子拔蘿蔔的情況,好不好?

2、出示主題圖。

[設計意圖:通過課前遊戲和情境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通過課前遊戲順利地引出主題圖中的問題情境。]

(二)仔細觀察 提出問題

1、尋找數學信息。

師:從圖上你都知道了那些數學信息?

生:小白兔拔了36個蘿蔔,小灰兔拔了23個蘿蔔。

2、提出數學問題。

師:根據這兩個信息,你能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

預設(學生可能會提的問題舉例):

生1:它們兩個誰拔的蘿蔔多?

生2:它們兩個誰拔的蘿蔔少?

生3:小白兔比小灰兔多拔了多少個蘿蔔?

生4:小灰兔比小白兔少拔了多少個蘿蔔?

生5:它們一共拔了多少個蘿蔔?

[設計意圖:在這一環節,讓學生看懂圖中的意思,再在此基礎上提出問題,培養學生仔細觀察和提出問題的`能力,體會數學問題從生活中來。同時學生自己提出的問題更樂於自己解決。]

(三)自主探究 解決問題

問題:它們一共拔了多少個蘿蔔?

1、小組合作,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2、彙報展示,尋找各種方法之間的聯繫。

預設(學生可能出現的方法列舉):

方法1

方法2

方法3

3、總結提升。

[設計意圖:在這個環節中,學生自己探索計算36+23的方法,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結論的形成過程,發展了學生的思維。算法多樣化充分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在原有基礎上提高,又注意了算法的優化,使學生從比較中選擇更簡便的方法。當然也着重介紹了本節課的重點如何列豎式方法計算。]

(四)應用新知 練習鞏固

1、一共收了多少棵白菜?(之前學唱童謠“小白兔白又白”)

2、用豎式計算。

(五)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了那些收穫?

《拔蘿蔔》教學設計5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拔蘿蔔――兩位數加減兩位數(不進位、不退位)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北師大版)一年級下冊第3單元《加與減(一)》中的內容。 本課時的內容是在整十數加減法、兩位數加減一位數(不進位、不退位)的基礎上安排的。教材先提供了小兔子拔蘿蔔的情境,從中引出問題:“一共拔了多少個蘿蔔?”讓學生自己列式計算,並說出計算過程。教材中提供了四種計算方法(並非讓學生全部掌握,學生還可以有別的方法)。在學了加法計算之後,讓學生試着計算:“小白兔比小黑兔少拔了多少個蘿蔔?”以促使學生從加法計算遷移到減法計算上去。這是新教材與舊教材的不同。

教學目標:

(1)自己探索100以內兩位數加減兩位數(不進位、不退位)的計算方法。

(2)從加法計算方法遷移得出減法的計算方法,培養初步的知識遷移能力。

教學重點:

發展應用意識,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兩位數加減兩位數(不進位,不退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學生學會在理解圖意的基礎上,自己提出數學問題,引導學生嘗試用自己的方法進行計算,體現算法多樣化的思想,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

二、說教學法

學生已有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兩位數加減一位數(不進位、不退位)的知識作爲基礎,有一小部分學生在上學前已對豎式有簡單的瞭解。對於看圖編故事和從圖中提出問題,前面的學習中已有過練習。這些都是本節課學生學習的'前提條件。 在本節課中,力圖體現出學生學習方法的轉變:從被動接受學習變爲在自主、探究、合作中學習。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再自己想辦法解決,並能以小組爲單位共同合作完成;讓學生親自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三、說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

師:同學們,老師這兒有一幅畫,是一個好聽的故事,大家想聽嗎?

(二)討論。

師:從圖中你知道了什麼?

教研組材料 公開課說課稿 20xx.3.30 2 生:我知道了黑兔拔得多,白兔拔得少。 師:你還能提出哪些問題? 生:我想知道,兩隻兔一共拔了多少個蘿蔔? 生:黑兔比白兔多拔了多少個? 生:白兔比黑兔少拔了多少個? (教師將生的問題板書在黑板上。)

(三)探索加法的計算方法。

師:同學們提出了好多問題,有的咱們已經解決了,這兒還有三個問題(指黑板),咱們來解決“一共拔了多少個蘿蔔”的問題。怎樣列算式呢? 生:36+23=?(有的學生已報出結果。) 師:算出結果的同學想一想自己是怎麼算出來的,其他同學自己想辦法計算 36 +23 的結果,可以用小棒、算盤、練習本等。 (學生動手探究,教師巡視,對有困難的學生引導、幫助。) 學生彙報自己的計算方法: 生A:我是用擺小棒的方法計算。我在左邊擺3捆零6根,就是36,在右邊擺2捆零3根,就是23。然後數一數,一共5捆零9根,就知道36+23=59。 生B:我是撥計數器算的。我先在十位上撥了3個珠子,在個位撥6個珠子是36,再在十位上撥2個珠子,在個位上撥3個珠子,一看是59。 生C:我是用口算得出的,6+3=9,30+20=50,50+9=59。 生D:我也是用口算得出的,36+3=39,39+20=59。 生E:我也是用口算得出的,36+20=56,56+3=59。 生F:我是用豎式計算的(邊列豎式邊說),先寫一個加數36,再寫第二個加數23,並把加號寫在第二個加數的左邊,寫好後在下面畫一條橫線,再計算:30+20=50,6+3=9,答案也是59。 師:很好。在列豎式時一定要注意,兩個加數中個位的兩個數上下要對齊,十位上的兩個數也要對齊。然後再計算:個位上6+3=9,把9也寫在個位上,和上面對齊,十位上3個10加2個10是5個10,5寫在十位上,和上面對齊。 師:以上四種方法:擺小棒、撥計數器、口算、列豎式,你認爲哪種最簡單? 生A:我認爲列豎式簡單。 生B:我認爲口算簡單。

(四)探究類推減法的計算方法。

師:剛纔大家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了一個問題,後面還有兩個問題,同學們可以以小組

教研組材料 公開課說課稿 20xx.3.30 3 爲單位選擇其中的一個問題,四個人共同去解決。 學生以小組爲單位,選擇並討論解決問題。 小組長彙報: 組A:我們解決第一個問題,兔哥哥比兔妹妹多拔了多少個蘿蔔,我們的算式是36-23=13。 師:你們是怎樣計算36-23的? 組A:我們用口算,6-3=3,30-20=10,10+3=13。 組B:我們列豎式(邊寫邊說),先寫第一個數36,再寫第二個數23,6-3=3,3-2=1。 師:是3-2=1嗎? 生:是3個10減2個10等於1個10。 組3:我們解決第二個問題,算式也是36-23=13。也用口算,30-20=10,6-3=3,10+3=13。

(五)總結

師:在這節課中,你們認爲自己表現得如何? 生A:我認爲自己表現得很好。 師:哪一點表現得很好? 生A:老師提的問題我認真思考,還積極發言了,而且我講的故事很好。 生B:我認爲自己表現得還可以,我也積極發言了。 生C:我認爲自己表現得不好,我把36+23算錯了。 師:同學們也可以評價一下別人。 學生踊躍發言,都很注意發現其他學生的長處。 師:在這節課中,有好多同學都表現得好,他們認真思考,積極發言,而且把小組活動組織得很好。大部分同學也都能好好地去學習,個別同學沒積極思考,老師希望你下一節課有所進步。

《拔蘿蔔》教學設計6

一、設計意圖:

每次講故事時,幼兒的眼神彷彿閃亮的燈光,投射在老師身上,隨着故事情節的起伏,想象的翅膀帶着幼兒在故事的國度裏飛翔。幼兒的心所透視到的奧祕,往往是成人無法理解的,而故事中的“非真實世界”帶給幼兒的真實力量也是成人無法揣度的。故事似乎永遠是幼兒最喜歡聽、百聽不厭的,其作品中的情節性、人、事、物的關係、時空的轉換、場景的變化,具有較強的動態感、表演性,適合幼兒的角色扮演,讓幼兒進入亦真亦幻的虛擬世界,體現了幼兒的遊戲精神。

首先,爲了探究遊戲與領域、主題、區域活動的整合,體現教育的整合觀,依據《新綱要》精神,關注幼兒在活動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和態度的教育功能,促進幼兒健全人格的`形成。展示課題研究的階段成果。其次,通過遊戲情節的展開,有機地整合各領域的教育目標。將情感、責任感教育及合作能力的培養等滲透在自主探究和解決問題之中。基於這些思考,我以整合活動《拔蘿蔔》爲主線,設計了本次活動。

二、 活動目標:

1、通過遊戲,理解、熟悉故事的內容和樂曲的旋律。(知識目標)

2、掌握角色名稱並創編角色動作,培養幼兒的創編能力。(能力目標)

3、學習在遊戲中關心同伴,感受與同伴合作的快樂。(情感目標)

三、活動重難點:

重點:理解故事內容,懂得“人多力量大”的道理,感受與同伴合作的快樂。

2、難點:創編角色動作,培養幼兒的創編能力。

四、活動準備:

1、情境表演《拔蘿蔔》,各種表演用的道具。

2、故事錄音《拔蘿蔔》。

五、活動過程:

1、欣賞情境表演《拔蘿蔔》,理解故事情境。

(1)欣賞大班幼兒師生表演:老公公種蘿蔔,蘿蔔長大了,老公公準備去拔蘿蔔……

理解故事:

“老公公拔不動大蘿蔔,找誰幫忙?”

“老公公、老婆婆還是拔不動大蘿蔔,找誰幫忙啊?”

以下角色按以上方法類推。

“最後是誰把蘿蔔拔起來的呢?”(是大家一起用力拔起來的,人多力量大)。

分析:新《綱要》語言領域的內容與要求(第4點)指出: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並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本環節,通過觀看大班幼兒的情景表演方式,讓幼兒直觀、形象地接觸文學作品《拔蘿蔔》,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從中掌握了人多力量大的道理,達到寓教於樂的效果。落實了活動目標1 的任務,解決了本次活動的重點。

2、熟悉角色並創編動作。

(1)創編老公公拔蘿蔔的動作,在老師的幫助下選擇幼兒創編的幾種不同動作,集體練習。

(2)創編老婆婆跑來和老公公一起拔蘿蔔的動作,選擇幼兒創編的幾種不同動作,集體練習。

以下角色依次創編不同的動作。

分析:新《綱要》藝術領域的內容與要求(第3點)指出:教師爲幼兒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藝術形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達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 本環節,教師將幼兒創編的動作,給予集體練習的機會,以此來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表達方式,激勵幼兒創編的積極性。從而培養幼兒的創編能力,落實了目標2的任務,突破本次活動的難點。

3、表演遊戲《拔蘿蔔》。

(1)完整欣賞音樂《拔蘿蔔》,讓幼兒熟悉樂曲旋律。

(2)嘗試表演歌曲,體會與同伴合作遊戲的快樂。

(3)再次欣賞歌曲《拔蘿蔔》。

(4)在老師的指導下,請一組幼兒在集體面前表演。

分析:新《綱要》藝術領域的內容與要求(第4點)指出:在支持、鼓勵幼兒積極參加各種藝術活動並大膽表現的同時,幫助他們提高表現的技能和能力。本環節,教師讓幼兒在完整欣賞音樂並熟悉樂曲旋律後,嘗試讓幼兒自主表演歌曲,體會與同伴合作遊戲的快樂;而後通過教師的指導,再請一組幼兒在集體面前表演,這充分體現了《綱要》精神,同時建立了積極、有效的師幼互動。落實了目標3的任務。再次解決了本次活動重點。

4、遷移活動:

(1)教師幫助幼兒理解,今後在日常生活中,應該主動關心幫助同伴,共同體驗在遊戲中合作的快樂。激發幼兒的情感、責任感和合作能力 。

(2)請幼兒說說自己或同伴在遊戲過程中哪些地方表現的比較好,哪些地方不夠,下次如何改進。

分析:新《綱要》教育評價指出:幼兒的行爲表現和發展變化具有重要的評價意義,教師應視之爲重要的評價信息和改進工作的依據。小班幼兒合作意識比較欠缺,合作能力比較差,本環節,教師通過遷移活動,進一步幫助幼兒理解,今後在生活中應該主動關心幫助同伴,共同體驗在遊戲中合作的快樂。並通過讓幼兒自己評價與教師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幫助幼兒理清思路,提出改進的方法。爲下次活動作好鋪墊。

六、活動延伸:

《拔蘿蔔》教學設計7

設計意圖:

根據本班近段時間對故事的興趣,我們班的小朋友最近很喜歡複述故事的表演故事, 於是我選擇了《拔蘿蔔》來作爲題材,小朋友在對角色進行表演的同時,體會到人多力量大的道理,在潛移默化中學會了團結助人爲快樂之本。

活動名稱:拔蘿蔔

活動目標:

1、 指導小朋友能複述故事內容。

2、 會運用不同的`聲音,語調來表演故事中不同的角色。

3、 使小朋友懂得人多力量大的道理。

活動準備:

故事動畫短片、人物磁鐵、角色頭飾多件。

活動過程:

一、 情景體驗

讓幼兒把課室裏的桌子進行移位,先請出一位小朋友搬,在不能搬凍的情況下讓同伴進行幫助,讓幼兒體會多人力量大的道理。

二、 觀看故事短片,引導幼兒觀察短片裏出現的人物、事情。

三、 教師進行提問,引導幼兒鞏固內容。

四、 出示磁鐵教具,小朋友和老師一起復述故事並進行提問鞏固內容情節:在故事中出現的人物,你能按順序進行排序嗎?(老公公、老婆婆、小姑娘、小狗、小花貓、小老鼠)在故事中這些人物是怎樣出場的?(生動的表演出來)

五、 內容小結:爲什麼老公公一個人不能拔動蘿蔔,要請來那麼多朋友幫忙呢?

六、 叫個別小朋友講故事。

七、讓的小朋友進行表演故事,活動結束。

《拔蘿蔔》教學設計8

[活動目標]

1、能安靜的傾聽音樂,感知生動、有趣的音樂形象.

2、在邊聽、邊說、邊表演中體驗聽音樂、表現音樂形象的快樂,樂意進行歌表演。

[活動準備]

音樂磁帶、大蘿蔔四個,小動物和人物頭飾若干。

[活動設計]

一、操作道具引發興趣:

一位老公公種的蘿蔔豐收了,蘿蔔長的特別大(出示道具大蘿蔔),他一個人能拔動嗎?(拔不動)那麼怎麼辦呢?請聽歌曲“拔蘿蔔”

二、安靜的傾聽旋律,感受旋律的生動、活潑。

歌曲中請誰幫忙拔蘿蔔?(老師和幼兒一起按角色出場順序叫每個角色的名字)

三、教師用生動、跳躍的'聲音清唱歌曲,讓幼兒熟悉故事的內容和角色。幼兒可以跟着拍拍手,拍拍腳,做做想做的動作和事情。

四、表演遊戲:

1、分段練習表演:老師帶幼兒扮演每一個角色,按着表演的順序,學演每個角色的語言、動作、表情。

①學演老公公的動作、語言(語速慢、語調低)。

②學演老婆婆的動作、語言、表情。(走路的動作、語速慢、語調低)

③學演小弟弟的動作、語言、表情。(蹦蹦跳跳走路,語調高)

④學演小黃狗、小花貓、小老鼠的動作、語言、表情。(動作、叫聲)

2.全班幼兒一起表演一次。

小朋友,你們看這是什麼?出示個角色的頭飾。(這些道具是老師爲小朋友準備的,分四大組請小朋友表演。

幼兒分組表演,老師輔導。

演後講評:表揚表演認真、動作形象、聲音響亮的幼兒。

五、教師小結,活動結束。

大蘿蔔的營養可大了,吃了蘿蔔,身體好。老師念兒歌:蘿蔔好,蘿蔔好,又脆又嫩味道好,紅燒蘿蔔香又香,小朋友吃了營養好。

我們一起把大蘿蔔送到廚房間,燒萊給大家吃好嗎?(幼兒一起做擡蘿蔔的動作下場)

《拔蘿蔔》教學設計9

設計意圖:

故事似乎永遠是幼兒最喜歡聽、百聽不厭的,其作品中的情節性、人、事、物的關係,具有較強的動感性、表演性,適合幼兒角色扮演。《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提出“引導幼兒感受文學作品的美,要有意識的引導幼兒通過表情、動作和抑揚頓挫的聲音傳達故事中的情緒情感,讓幼兒體會作品的感染力和表現力。”《拔蘿蔔》是一個古老而又經典的語言故事,故事中的主要結構情節有趣單一,語言淺顯易懂,情節簡單反覆,正適合小班幼兒喜歡熟悉而單一事物的心理需求,幼兒在彼此的表演中學會交往的語言,知道如何請人幫忙?該怎麼說?基於這些考慮,我以“拔蘿蔔”爲主線,設計了本次活動。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掌握故事中的人物角色和主要情節。

2、能夠按照一定的順序講述故事,掌握故事中的對話:“快快來,快來幫我拔蘿蔔”“嗨呦、嗨呦,拔呀拔,還是拔不動”

3、使幼兒初步懂得人多力量大的道理。

活動準備:

1、圖片和頭飾:(大蘿蔔和小蘿蔔、老爺爺、老奶奶、小花狗,小花貓,小老鼠)及相應背景圖。

2、環境創設:小屋子、做好的大蘿蔔、柵欄等做好場地佈置,準備拔蘿蔔的動畫和音樂。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幼兒隨音樂開火車進入教室“小朋友們今天老師帶你們去一位老公公家做客,來我們一起坐上火車出發吧。”

1、出示背景圖片,引出故事猜測故事中的主要角色。

教師:小朋友我們現在來到了誰的家?(老公公家)你們猜猜老公公家裏還會有誰?

2、教師講述故事的起因:老公公在地裏種了一個蘿蔔的,老公公每天都給它澆水、施肥,他對蘿蔔說:“長吧長吧蘿蔔啊,長的甜吶!”“長吧長吧蘿蔔啊,長的大啊!”蘿蔔越長越大。

3、引導幼兒討論“老公公想把蘿蔔拔出來,可是老公公年紀大了怎麼拔也拔不動,那可怎麼辦呀?”幫助老爺爺想辦法,導入故事內容。

3、小朋友們真聰明想到請這麼多小動物去幫忙,有一個故事說的就是他們之間的事情,故事的名字叫《拔蘿蔔》。

二、幼兒欣賞故事的主要內容,瞭解故事中的人物角色和主要情節。

1、老師隨音樂有感情地講述故事,幼兒認真傾聽了解故事內容。

2、提問引導:“故事的名字叫什麼?”

“故事裏有誰?”

“老爺爺是怎麼請別人幫忙的?都說了些什麼?”

三、教師引導幼兒看圖片理解故事的主要情節,掌握故事中角色的對話記住故事中的人物角色和內容。

1、出示圖片:“老爺爺請誰來幫忙?那我們一起來請老婆婆吧”。

2、依此請出其它的人物,並學說對話。

四、引導幼兒觀看動畫一起講述故事,鞏固對故事的理解並豐富詞彙“拉、幫忙、一起”。

1、提問:“故事講完了,故事裏老公公的蘿蔔拔出來了嗎?”

“他們是怎樣拔的呢?”

2、討論:“這麼多動物去幫忙拔蘿蔔呀,如果沒有這麼多動物幫忙,老公公的蘿蔔能拔起來嗎?”

3、小結:教育幼兒懂得人多力量大的道理,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多幫助其他的小朋友,團結起來事情纔會做得又快又好。

五、幼兒分角色表演故事,感受故事中人多力量大的道理。

六、隨音樂幫助老公公拔蘿蔔“老爺爺種的蘿蔔又大又多,我們一起去幫老爺爺拔蘿蔔吧!”

課後反思:

《拔蘿蔔》的故事語言優美,富有哲理曾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故事中老公公、老婆婆、小姑娘、小狗兒、小貓兒、小耗子一起拔蘿蔔,這一老—少—小組成的畫面,帶給人一個溫馨、和諧的世界。故事以“拔蘿蔔”爲線索貫穿始終;結構簡單,情節反覆,便於幼兒理解,內容富有兒童情趣,貼近生活;語言簡明上口,並有兒童化、口語化的特點。《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幼兒的語言學習需要相應的社會經驗支持,應通過多種活動擴展幼兒的'生活經驗,豐富語言的內容,增強理解和表達能力。本次活動我首先以教師的生動有感情地講述引導幼兒傾聽並初步瞭解故事的內容;接下來配以生動有趣,形象逼真的圖片,把幼兒帶入童話的優美意境之中;我還利用了動畫課件,引導幼兒視聽相結合,幫助幼兒理解故事情節和內容;最後加入幼兒分角色表演,幼兒戴上頭飾,置身於情境之中,呈現一幅生動有趣的畫面。表演中,我注重把孩子的興趣點與活動目標巧妙地結合起來,營造寬鬆的氛圍,給孩子創設自由交流、自主活動的機會。讓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願意說,讓不同的孩子在自己原有而基礎上都有發展。幼兒在表演中學會與人交往,學會交往的語言,知道團結起來力量大的道理。

《拔蘿蔔》教學設計10

活動目標:

1、學習看圖講述故事。

2、理解故事內容,創編故事結局。

3、初步嘗試合作表演,體驗角色扮演的樂趣。

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學習看圖講述故事。

活動難點:理解故事內容,創編故事結局。

活動準備:

1、《拔蘿蔔》故事圖片

2、玩具蘿蔔

3、圖畫紙、水彩筆

活動過程:

1、逐張出示《拔蘿蔔》故事圖片,請幼兒講講圖片中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活動反思:圖片中的動物形象簡單,幼兒能看懂圖片內容,並表述出來。在講述圖片內容的過程中存在不能用完整的語言講述的問題,需要老師的提醒和引導。

2、向幼兒提問:

小兔子在做什麼?(拔蘿蔔)

有誰來幫小兔子?(小貓、小狗、小豬)

如果你是小兔子,你會找誰來幫忙?(自由回答)

3、請幼兒分組創編一個故事結局,並把結局畫下來,向小朋友講述。

活動反思:在續編環節,有的說:“最後,小兔子、小狗、小貓、小豬一起把蘿蔔拔出來了,它們真開心呀。”有的說:“它們終於把大蘿蔔拔出來了,拿回家煮了好喝的蘿蔔湯。”有的說:“這個蘿蔔實在是太大了,最後它們想辦法請來了一輛大吊車,把蘿蔔吊出來了。”有的說:“最後它們也沒能把這個大蘿蔔拔出來,它們就去拔菜地裏的其它小一些的蘿蔔。”有的說:“它們把蘿蔔拔出來了,可是這個蘿蔔太大了,他們一起擡都擡不動,最後用一輛貨車把蘿蔔拉回了家。”

4、鼓勵幼兒自己設計故事對白和動作,嘗試表演故事。

活動反思:老師逐張出示圖片,請幼兒嘗試看着圖片自己編。出示第一張圖片的時候,幼兒依然是看圖說話的思維。朱朱說:“小兔子想吃蘿蔔。”老師表揚了朱朱:“你說得很對,很好地總結了這張圖片表達的意思。”接着,老師提出問題:“那麼,如何把朱朱這句話轉變爲語言和動作來表演呢?”彤彤說:“我好想吃蘿蔔呀!”開始有了語氣詞。藍予說:“我真想把這個蘿蔔拔出來帶回家煮湯喝。”這時候,老師再提示幼兒感受兔子的心情並表達出來,如:“如果你是這隻兔子,你見到這個蘿蔔的時候心情是什麼樣的?用什麼動作和語言來表現高興的心情呢?”到後面,幼兒創編地越來越好,發言踊躍,開始積極地舉手要求上前表演。有的幼兒戴上兔子頭飾說:“我已經好幾天沒有吃東西了,肚子好餓啊,現在我要出去找東西吃。”說完這個扮演兔子的幼兒左跳跳,右跳跳,做尋找狀,最後跳到戴蘿蔔頭飾的`幼兒面前,張開雙手,語氣誇張地說:“啊!這裏有個大蘿蔔!我要把它拔出來。”後面的4張圖片都是由幼兒自己創編角色語言和動作的,他們還唱起了自己改編的拔蘿蔔的歌:“拔蘿蔔,拔蘿蔔,嘿喲嘿喲拔不動,小貓咪,快快來,快來幫我們拔蘿蔔。”讓整個故事表演變得更加生動。

5、讓各小組分別給大家表演,請大家說一說,哪一組的故事最有趣?並請小朋友講講自己參加表演的感想。

活動反思:有了前面自己編劇的經歷,幼兒感到自己很棒。他們開始找自己的好朋友變成一組,自己分配角色。郭柳彤、吳童、陳奕甫、李宇凡一組,最後還自己創編了一個環節,陳奕甫當司機,另外四個當車輪圍着郭柳彤,郭柳彤當蘿蔔在中間,開着小貨車把大蘿蔔拉回了家。

《拔蘿蔔》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初步掌握筆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計算法則,並能正確、熟練地進行計算。

2、使學生能正確地列豎式計算,提高計算能力。

3、培養學生的良好的思維習慣和創新意識。

教學重點:

掌握用豎式計算的方法。

教學難點:

熟練準確的用豎式進行兩位數的加減法。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開火車進行口算題卡的練習)

二、故事引入

秋天到了,地裏的蘿蔔長得又大又多,兔媽媽帶領她的兩個兔寶寶到田野裏去拔蘿蔔。爲了調動孩子們的積極性,兔媽媽決定讓灰兔哥哥和白兔妹妹進行一個拔蘿蔔的比賽……我們去看一看他們比賽的結果吧!

三、課件出示主題圖

1、看一看

師:我們來看一看灰兔哥哥的'成果如何,(出示灰兔說的話)灰兔哥哥說……

男生:我拔了36個蘿蔔。

師:白兔妹妹說… …

女生:我拔了23個蘿蔔

從圖上看,你們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生: 同桌互相討論。

師:誰來說說你和同桌的討論結果。

生:彙報。

師:總結孩子們提出的問題,先解決求“一共拔了多少根蘿蔔”用什麼方法計算?怎樣列式?

生:交流、討論、彙報。

2、說一說

師:老師看見好多小朋友都已經知道得數了,那老師還不知道該怎麼算,誰願意做小老師來教教我該怎樣算?

生:彙報自己的方法

(1)撥計數器的方法計算;

(2)36+23=59,先算30+20=50,再算6+3=9,50+9=59;

(3)36+23=59,先算36+20=56,再算56+3=59;

師:小朋友有這麼多算得方法,可真了不起,我們的數學博士小老虎(出示課件)要告訴大家一個新的計算方法,你們想知道嗎?

生:想

(4)列豎式的方法計算。

師:列豎式。我們來一起看一看怎樣列豎式(此處用課件出示過程)

提出問題引起孩子們的思考:爲什麼6 和3 對齊,2和3 也要對齊?

生:因爲6 和3 都在個位上,表示幾個一,2和3都在十位上,表示幾個十,所以要對齊。

師:說得棒極了。那寫好豎式以後,該怎樣計算呢?

生:從個位加起,先算6+3=9,把9寫到橫線下面的個位上,然後再算十位上的3+2=5,把5寫到橫線下面的十位上,結果是59.

師:說得非常好。在列豎式時要注意什麼呢?

生:同桌討論、交流、彙報。

老師在此處跟孩子們一起總結書寫豎式的要點

1,相同數位要對齊(個位和個位對齊,十位和十位對齊。)

2,計算要從個位起(算完個位再算十位)

3,加號寫在第二個加數的前面。

師:同學們真聰明!在計算時大家可以選擇一種自已最喜歡的計算又快有正確的方法進行計算。

師:剛纔我們解決了“一共拔了多少根蘿蔔?”的問題,還有兩個問題沒有解決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用豎式解決比較多少的問題)

靜息,在孩子們休息的過程中師小結今天的所學的知識

3、試一試

師:剛纔同學們的表現很不錯,現在老師想考考你們,你們願意接受老師的挑戰嗎?(課本第一題,讓孩子們用豎式解決各題)

2、鋼琴小常識

師:同學們能順利的通過了老師的挑戰,接下來我們來看看藍貓和白貓遇到了什麼問題?帶領孩子們看圖找到數學信息,藍貓:“黑鍵有36個。”白貓說:“白鍵有52個。”

師:同學們都很注意觀察,小貓咪要考一考大家,你能算出鋼琴一共有多少個鍵嗎?

生:列式,用豎式解決問題。

4、森林醫生

師:由於大家的表現非常出色,老是想問問大家,你們知道森林醫生是誰嗎?今天我們的啄木鳥醫生想請大家幫助它給樹木治病,你們願意嗎?(出示幻燈片)

生:願意。

四、課後練習

課本第29頁的第二題,第五,六題。

《拔蘿蔔》教學設計12

各位老師,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國小數學一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第四節《拔蘿蔔》。

一、說教材分析

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這一單元內容包括:小兔請客,採松果,青蛙吃蟲子,拔蘿蔔,收玉米,回收廢物,而《拔蘿蔔》是本單元的第四課時。

本課時的內容是在整十數加減法、兩位數加減一位數(不進位、不退位)的基礎上安排的。教材先提供了小兔子拔蘿蔔的情境,從中引出問題:“一共拔了多少個蘿蔔?”讓學生自己列式計算,並說出計算過程。教材中提供了四種計算方法這裏是第一次出現豎式,學生只有對兩位數的位值結構真正的理解,才能對後面兩位數的加減法有更好的掌握,同時也爲後面將要學習多位數加減法的豎式計算做好提前鋪墊。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在具體情境中,經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

(2)問題解決:認識豎式,學會用豎式進行加法運算。

(3)情感態度:初步學會應用加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感受加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學重點:

理解、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相同數位對齊的道理。

二、說教法學法

新《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必須注意從學生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爲他們提供參與的機會,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

教學中,我精心設計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特別是加強教具演示及學具操作,採用“教師啓發講授”和“自主探究學習”的方法,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的計算方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在本節課中,我採用“自主探究,學具操作,合作交流”的學法,讓學生親自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三、說學情分析

一年級的學生有較強的自信心和強烈的表現慾望,以感性思維爲主。因此,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設計了生動而開放的活動,組織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培養他們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學生已有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兩位數加減一位數(不進位、不退位)的知識作爲基礎,有一小部分學生在上學前已對豎式有簡單的瞭解。對於看圖編故事和從圖中提出問題,前面的學習中已有過練習。這些都是本節課學生學習的前提條件。

四、說教學程序

本節課我將體現一個動手操作的課堂,利用操作、體驗的學習方式,力爭把講授變爲探索,展現學生的思維過程。本節課的設計主要有以下幾個環節:

(一)創設情境,激趣樂學。

興趣是推動學生求知慾的強大內在動力,是創造的先導。 因此,在新課開始時,我將創設情境,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本節課我先以學生喜聞樂見的童話故事將學生帶入具體的情境中,對他們說:“同學們,老師這兒有一幅畫,誰能用一個好聽的故事把它講給大家聽?學生像講故事一樣:森林裏住着小兔一家人。有一天,兔哥哥出去玩,忽然看見一片蘿蔔地,這兒全是它喜歡吃的蘿蔔。它趕緊跑回家叫來妹妹,一起拔蘿蔔。兔哥哥一下拔了36個蘿蔔,兔妹妹拔了23個蘿蔔。接着我們討論:根據故事中爲我們提供的數學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學生提出瞭如下的數學問題:(生A:我想知道,兔哥哥和兔妹妹一共拔了多少個蘿蔔?生B:兔哥哥比兔妹妹多拔了多少個?生C:兔妹妹比兔哥哥少拔了多少個?)

在這一環節,我讓學生看懂圖中的意思,並在此基礎上提出問題,培養學生從實際生活中提出問題的能力,體會數學問題從生活中來。同時學生自己提出的問題更樂於自己解決。

(二)合作探究,知新會學。

新《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活動經驗需要在“做”的過程和“思考”的過程中積澱,是在數學學習活動過程逐步積累的。本節課我將把課堂教學設置成一種活動,讓學生去“做數學”。

在這個環節中,我先讓學生解決“一共拔了多少個蘿蔔”的問題,並自己探索加法的計算方法,可以用小棒、計數器、練習本等,然後在小組內和其它同學說說自己的算法,並反饋。學生經過自己思考出現了這樣幾種做法:

生A:我是用擺小棒的方法計算。我在左邊擺3捆零6根,就是36,在右邊擺2捆零3根,就是23。然後數一數,一共5捆零9根,就知道36+23=59。

生B:我是撥計數器算的。我先在十位上撥了3個珠子,在個位撥6個珠子是36,再在十位上撥2個珠子,在個位上撥3個珠子,一看是59。

生C:我是用口算得出的,6+3=9,30+20=50,50+9=59。

生D:我是用豎式計算的(邊列豎式邊說),先寫一個加數36,再寫第二個加數23,並把加號寫在第二個加數的左邊,寫好後在下面畫一條橫線,再計算:30+20=50,6+3=9,答案也是59。

我在此時讓學生說說自己認爲最簡單的方法,並總結,在列豎式時要注意的問題。

在這個環節中,學生自己解決問題,並在課堂中充分動起來,一節課完全順其自然地進行,在不知不覺中學會知識,思考問題。學生自己探索計算36+23的方法,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發展了學生的思維。

算法多樣化充分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在原有基礎上提高,又注意了算法的優化,使學生從比較中選擇更簡便的方法。整個環節都圍繞學生來進行,他們是課堂上真正的主人,他們積極思考,踊躍發言,充分體現了“我要學”的強烈願望。

(三)鞏固新知,活學活用。

本節課的練習環節,我設計了三個層面的練習,基礎練,發展練,變式練。針對學生容易出現的問題,我精心設計了一組這樣的練習――我當小老師。讓學生判斷這幾個同學做的對錯,並把錯的改正。通過這一練習,學生可以總結豎式計算要注意的問題,進而突破本節課的難點。我還設計了這樣一道變式題,既使學生加深對豎式的理解,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師生反思,歸納總結。

在本節課的結尾處,我問學生:“在這節課中,你們認爲自己表現得如何?”有的學生說:老師提的問題我認真思考,還積極發言了。有的說我講的故事很好。還有的同學認爲自己表現得不好,把一道計算題算錯了。同時,同學們也可以評價一下別人。通過學生的踊躍發言,都注意發現了其他學生的長處。

本環節教師將自己評、他人評,評自己、評別人和教師評、學生評結合起來,讓學生對自己整節課的表現有一個回顧和反思。

五、說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設計遵循新課標理念,體現了本節課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思想,也爲學生本節課的學習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

六、說教學反思

在本節課上,學生自己去探索方法,並從課堂上體驗到成功的快樂。他們在操作中學習,在操作中發現,在操作中成長,他們的學習變得快樂而充實。他們是學習的主人,我願意爲他們搭建一個平臺,讓他們盡情發揮自己的潛能,充分交流自己的觀點,爲孩子們的終身學習奠基。

《拔蘿蔔》教學設計13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理解故事內容,感受團結力量大的道理。

2、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3、熟悉故事,學習複述故事中的對話,並進行表演。

活動重點:

讓幼兒理解故事內容,感受團結力量大的道理

活動難點:

熟悉故事,學習複述故事中的對話,並進行表演

活動過程:

一、小朋友你們知道嗎?有一位老公公在種蘿蔔,等蘿蔔長大了,你們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嗎?

二、聽教師講故事一遍,提問:

1、老公公叫誰來幫忙了?(老奶奶)

2、老奶奶叫誰來幫忙了?(小姑娘)

3、小姑娘怎麼說的?(唉,來了來了)

4、接着誰來了?(小狗)

5、小狗怎麼說的?(汪汪汪,來了來了)

6、小狗喊誰?(小花貓)

7、小花貓怎麼說的'?(喵喵喵,來了來了)

8、小花貓叫誰呢?(小老鼠)

9、小老鼠怎麼回答?(吱吱吱,來了來了)

三、大班幼兒表演故事一遍,感受欣賞活動的樂趣。

四、指導個別幼兒分角色表演故事,感受團結的道理。

活動反思:

《拔蘿蔔》是一個趣味性與表演性相結合故事,它將人物和動物串聯起來以此來引發幼兒的興趣。故事中重複性的語言比較多,便於幼兒掌握故事內容。

活動中,我精心準備了教具(背景圖、各種動物、人物以及大蘿蔔的圖片),爲了使幼兒看得更仔細,我特意在背景圖的草地上剪開一小段。在講到老公公對大蘿蔔說:“長啊,長啊,長的高啊,長啊,長啊,長的大啊”時,大蘿蔔也從設計好剪開的那段一點點地“長”出來,生動地表現出了蘿蔔生長的樣子。幼兒們看到這裏特別的喜歡,又感覺特別好奇。

因爲之前很多幼兒都聽過這個故事,所以他們都對故事有初步的瞭解。於是我抓住孩子們的興趣點,從引導幼兒記住故事人物入手,給幼兒們講了一遍故事。聽完故事回答問題時,他們對“嘿呦,嘿呦”這裏非常感興趣,所以我讓孩子們一邊說一邊學,並根據把幼兒的回答出示了相關圖片。在圖片演示的幫助下又給幼兒們講了一遍故事。小朋友們理解很快,知道了故事中的六個角色。

最後一環節中來了個親子互動,讓其中一位家長做大蘿蔔,讓幼兒們都去扮演拔蘿蔔的角色。在這個環節中,幼兒們都是對“拔”這個動作比較感興趣,雖然在表演中體會到拔蘿蔔的快樂,初步感受到了團結力量大的道理,但在表演中卻忽略了語言的表達。

《拔蘿蔔》教學設計14

活動目標:

1.學唱歌曲,掌握歌詞中人物出現的順序。

2.樂意表演歌曲中角色的動作,感受一起表演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故事相關圖片五幅;2.磁帶及錄音機;3.人物頭飾(老公公、老婆婆、小姑娘、小黃狗、小花貓、小老鼠),也用做於故事中人物圖片。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活動前先聽一遍磁帶,幫助幼兒回顧故事內容,喚起記憶)。

師:小朋友們,我們都聽過《拔蘿蔔》這個故事。下面,小胡老師要考考大家,你記得《拔蘿蔔》裏有誰去拔蘿蔔了?(根據幼兒回答,出示故事中人物圖片)

師:小胡老師要把這個故事,變成一首好聽的歌曲,一起來仔細聽一下。

二、完整欣賞歌曲《拔蘿蔔》。(教師跟着課前錄好的伴奏完整演唱歌曲,並用多媒體播放《拔蘿蔔》的故事圖片,屬於幼兒第一次完整欣賞)

提問:小朋友們,在歌曲裏,老公公拔不動了,誰來幫助他了?小婆婆呢?小姑娘……

(依次提問,教師將人物圖片按順序擺放,隨後再完整清唱一遍,方便幼兒聽清楚歌詞並校對人物順序,屬於第二次完整欣賞)

三、幼兒學唱歌曲。

1. 教師分段清唱歌曲,幫助幼兒掌握歌詞,幼兒跟唱。

(重點學習“哎喲哎喲”;老公公拔不動蘿蔔,叫老婆婆、小姑娘、小黃狗、小花貓、小老鼠時是怎麼唱的;打節奏讀旁白)

2.教師一邊彈琴(事先錄好伴奏),一邊帶領幼兒完整演唱歌曲。

(這一環節可加上少許動作,給後面的表演環節作鋪墊,也避免重複唱的枯燥)

四、教師指導幼兒完整演唱歌曲並表演相應的動作。

1.師幼共同討論、創編歌曲中人物的動作。

2請個別小朋友上臺,和老師共同表演《拔蘿蔔》的歌曲;其他小朋友,在座位上邊做動作邊演唱歌曲。(此環節看時間來定,時間充裕可多進行幾組)

五:結束部分,遷入生活。

師:小朋友們今天表演得都很棒,活動後,我們可以在“娃娃家”裏,一起分角色表演《拔蘿蔔》。那小朋友們,老公公他一個人剛開始拔不出蘿蔔,後面爲什麼能拔出來?

(引導互相幫助,小朋友之間也要這樣……)

反思:總的來說,本次活動選材欠妥,音樂《拔蘿蔔》雖然耳熟能詳,但是段落過多,人物的出場在歌詞中要唱正確,對於小班幼兒來說,難度太大。建議作爲音樂欣賞來進行。另外,評課中,老師們的.建議也是可取的,表演環節可以提前來進行,這樣更能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讓它們對這個故事情節感興趣;還有,在師幼共同表演環節,教師可以扮演小動物的角色,要表演唱的時候,可以引導幼兒一起來說(誰誰誰,來呀!)而不是扮演“蘿蔔”這一靜態的角色,不利於在活動中指導幼兒了。但在本次活動設計中,可取的地方是,可以利用圖片和音樂結合的方式,將這個音樂作品更完整地呈現給幼兒(用多媒體放圖片,用錄音機或鋼琴錄音播放音樂,從視覺、聽覺兩種感官給幼兒更深的感受)

本次的期中開課,我從自身找到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對教材瞭解不透徹,還不能好好的掌握。其實,每個年齡段的孩子,有適合他們的材料,選材很重要。一個活動,選材不恰當,那教學活動開展起來將會大打折扣。所以,今後的開課活動,首先要做的就是,選擇一個適合孩子的教材,給教學活動開個好頭!

《拔蘿蔔》教學設計15

設計意圖

開展了表演遊戲《拔蘿蔔》,意在激發幼兒的表演慾望並能從中體驗快樂,發展語言能力。

活動目標:

1、喜愛參加表演遊戲活動,體驗表演遊戲的快樂。

2、能與同伴互換角色再次進行表演。

活動準備:

表演用的服裝、道具、背景。

活動過程:

1、開始部分,引導幼兒瞭解在舞臺上的正確站位。

師:看,拔蘿蔔的小朋友都站到什麼地方了,要站在哪裏?

小結:拔蘿蔔的時候要站在空的地方。

2、進行部分,幼兒遊戲

提出要求:喜歡錶演嗎,那和同伴換個角色再表演一次。

3、結束部分針對本次活動情況進行簡單的.小結。

活動反思

在這屬於幼兒的天地裏,既滿足了他們的表演慾望,也能在更大的程度上激發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讓幼兒的想象創編能力能夠得到更深層次的發展。

《拔蘿蔔》教學設計16

本節課教學的內容是北師大版國小數學一年級下冊第55~56頁“拔蘿蔔”――兩位數加兩位數。我打算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和教學過程三個方面談談本節課的一些設想。

一、說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在學生掌握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兩位數加減一位數的基礎上進行的。教材中提供小白兔和小黑兔拔蘿蔔的情境,目的是從中引出兩位數加法的數學問題,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生活背景嘗試列式計算,並在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中探索交流兩位數加兩位數的不同的計算方法,充分體現出算法多樣化和學生爲主體的思想。另外,教材在體現算法多樣化的過程中,第一次引出了豎式計算的方法,這是一種重要而又易被學生接受的計算方法,它是學習筆算的開始,也是以後學習多位數筆算加法的基礎,引導學生在分析比較中理解並接受這種方法,體現了一定的算法優化思想。

二、說學情分析

學生在此之前已具備了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兩位數加減一位數(不進位、不退位)的'知識基礎,而且有部分學生已獲得了一些用豎式計算的知識儲備,但是他們只會算,而不會說理,因此本節課重點引導學生學會說理。

教學目標:

1、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進一步體會加法的意義,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係。

2、探索並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計算。

3、初步經歷在具體情境中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培養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意識。

教學重點:

用豎式計算兩位數加兩位數。

教學難點:

理解不同算法的算理。

教學教法:

爲了實現教學目標,有效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教學時,我採用創設情境,引導探究的教法,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動手操作中親身經歷知識結論的形成過程,發展了學生的思維。從而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同時滲透了探究問題的方法。

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小棒,計數器,教師準備課件,計數器等。

三、說教學過程

基於以上思路,我設計了以下教學流程:

(一)複習鋪墊。

舊知是新知的基礎。新知又是舊知的延續。通過複習數的組成和一些口算,爲學生學習兩位數加兩位數做很好的鋪墊。

(二)創設情境,探究新知。

1、創設情境,提出問題。在這一環節中,力圖創設一種具體的拔蘿蔔情境,引導學生在情境中發現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從而激發探究的慾望。

2、探索算法,解決問題。通過學生自主探索36+23的計算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結論的形成過程,發展了學生的思維。算法多樣化充分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學生在相互交流中提高。

3、優化算法。算法的優化,使學生從比較中選擇更簡便的方法,當然也着重介紹本課的重點――如何列豎式計算。學生在學會算法的同時,尋找各種方法之間的關係。

(三)鞏固應用,拓展新知

這一環節旨在學生能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現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四)全課總結

《拔蘿蔔》教學設計17

活動目標:

能認真的`看老師模仿。

活動準備:

場地、磁帶、錄音機等

活動過程:

一、教師清唱歌曲,引導幼兒認真聽歌詞。

二、然後出示頭飾,引起幼兒的興趣。

三、請能力強的幼兒與教師示範。

四、分配角色。

五、幼兒進行表演。

《拔蘿蔔》教學設計18

活動名稱:

活動目的:

1、練習雙腳向前行進跳,提高動作的靈活性和協調性;

2、學習按蘿蔔的特徵分類(顏色、大小、形狀分類);

3、培養幼兒主動參與活動,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音樂、場景(兩塊蘿蔔地)、卡片蘿蔔若干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做準備活動

兔媽媽:今天天氣真好,媽媽要帶寶寶們去拔蘿蔔。我們先活動活動,待會纔有勁。(引導幼兒隨音樂做動作:甩甩頭、伸伸臂、彎彎腰、踢踢腿、蹦蹦跳)

2、第一次練習雙腳向前行進跳

(1)幼兒自由練習,教師指導

(2)請個別幼兒示範,強調動作要領,集體練習

動作要領:自然起跳,起跳時,要雙腳用力向後蹬地,落地時要保持身體的平穩,要儘量加大跳遠的距離。

(3)隨音樂向前行進跳,適時提醒幼兒動作要領

3、學習按蘿蔔特徵分類

(1)幼兒分組觀察蘿蔔的異同,並用語言表達出來

(2)幼兒進行分類活動,並說出自己組是怎樣分的,如按顏色分,可以分成三組,一組是紅色的,一組是橙色的.,一組是白色的。

(幼兒可以有三種分法:按顏色、大小、形狀進行分類)

(3)組織幼兒將蘿蔔按大小放入小筐中。

4、情感體驗

兔媽媽:今天我們拔了這麼多的蘿蔔,快來幫媽媽一起把它運回家吧!(幼兒團結合作將蘿蔔運回家)

《拔蘿蔔》教學設計19

一:目標

1 瞭解故事內容,理解畫面之間的聯繫。

2 大膽進行情景表演,萌發創編意識。

二:準備

課件一份、胸飾一套。

三:過程

1 情景引出課題。

一位老爺爺出來:“今天天氣真好,我到田裏拔蘿蔔,可是蘿蔔太大,我拔也拔不出來。小朋友,你們幫我想個好辦法呀?”

2討論如何來拔蘿蔔。

“小朋友你們來幫這位老爺爺想個好辦法吧。”(幼兒分別回答)

“今天叔叔給你們帶來了一個小動畫,看看動畫裏的老爺爺是怎樣把蘿蔔拔出來的。”

3觀看課件,瞭解故事內容。

1)放課件第一遍,幼兒欣賞。

2)提問:“你剛纔看到的'老爺爺是怎樣拔出蘿蔔來的。”

3)“請你們再看一遍,是誰第一個幫老爺爺的,老爺爺是怎麼喊的?”

4)放課件第二遍,引導幼兒瞭解故事內容。

(教師幫助他們理解畫面之間的聯繫,並學說故事中的對話。)

4 故事表演《拔蘿蔔》。

1)請幼兒分別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引導他們大膽進行表演。

2)提醒幼兒扮演不同的小動物進行表演,並大膽的進行創編。

5 小結。

標籤:拔蘿蔔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