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設計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教學設計

設計3.12W

作爲一位傑出的教職工,時常需要準備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爲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那麼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教學設計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2、通過比較閱讀了解本詩特點(“詩中有畫”、先直抒胸臆,再具體描述等)。

3、通過文本細讀,想象畫面,並嘗試將體悟到的畫意通過朗讀表現出來。

預習作業:

1、正確、大聲地朗讀這首詩,將自己對詩的理解用聲音讀出來(用節奏、輕重音等方式);

2、熟讀,爭取上課前能夠做到接近背誦的程度;

3、對不理解意思的字與詞,查一查工具書;

4、若有條件,可在網上百度網站中分別輸入“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賞析”(中間是空格)以及“誠齋體”,有選擇地查閱一兩篇對這兩首詩的鑑賞文章。結合着對重點詞語的圈點,選擇最重要的詞句賞析,直接摘錄在課本空白處。對感興趣的,以及你認爲特別精彩的賞析語句,可作摘抄。

5、製作一張簡單的表格,比較一下這兩首詩的異同,可從時間、地點、顏色、景物、詩人當時心情等你認爲值得比較的方面來進行。

教學過程:

第一板塊——利用比較閱讀簡析本詩,兼鞏固前詩,初讀本詩。

用表格對前面一課所學的詩歌《望湖樓醉書》進行簡單分析。

朗讀詩歌《曉出》。(抽加齊讀)

解決重點字詞,相互解釋詩句,全班交流。

交流預習表,比較兩首詩的異同。

第二板塊——分析古詩“詩中有畫”的特點。

明示“詩中有畫”,告知這是中國相當部分古詩的典型特點。

欣賞詩——出示畫《江雪》;

欣賞畫——出示本詩。

討論:這是一幅怎樣的畫?你看到了什麼?

在討論中,將對詩句的理解融爲一個整體。並嘗試將體悟到的畫意通過朗讀表現出來。

第三板塊——瞭解本詩先直抒胸臆,再具體描述的`寫法特點。

通過和《飲湖上初晴後雨》比較,瞭解本詩先直抒胸臆,再具體描述的寫法特點,這也是本詩流傳千古的原因之一;通過和《望湖樓醉書》比較瞭解本詩誇張手法的運用。

第四板塊——精細化朗讀詩歌。

教師出示一些提示性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對本詩的朗讀;

個人揣摩朗讀;

小組交流朗讀;

全班交流朗讀——要說出如此朗讀的理由。

第五板塊——作業

可以蒐集描寫西湖和荷花的詩歌,嘗試運用比較閱讀的方法進行賞析。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知道詩的大致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古詩。

3、感受杭州西湖的美,增強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能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古詩問文高度概括、精練含蓄的特點,以及時代的變遷,造成了學生理解上的困難。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 激情導入

1、 用一個詞來形容荷花或荷葉。(.課件出示:荷花、荷葉)

2、 同學們說得多美呀,我們一起去西湖看一看吧。(.課件出示:荷花錄象)

看到這麼美的景色你最想幹什麼?

一千多年前的南宋大詩人楊萬里和你們一樣看到那麼美的荷花,作了一首詩,膾炙人口,傳誦至今,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課件出示:古詩)

二、 學習古詩

1、 自讀古詩,讀正確。

2、 指名讀古詩。(男女各一)。

3、 那些詞語的意思你一看就明白了。

4、 還有那些不明白的我們一起來討論。

我們第一次和這首詩親密接觸,就有不小的'收穫,再來讀讀,我們的收穫會更大。

三、再次學習交流。

再讀讀這首詩,說說詩的大致意思。(三個)

在知道詩的大致意思後,我們也只是知道了個大概,學了點皮毛,假如我們再深入研究,會有很多新的發現。

四、深入研究學習。

1、你還想深入瞭解些什麼?

詩人在什麼情況下寫的?心情怎樣?

2、就近找學習夥伴討論。

反饋交流

詩人在六月的西湖送別友人林子方,沒有敘友誼,更沒有抒發離愁別緒,而是通過對西湖美景的極度讚美,婉轉地表達對友人的眷戀。同學們你就是楊萬里,在送別時,讀給你的朋友林子方聽。那些詞句寫出了西湖的美,把它讀得特別好,那些詞句寫出了對友人的眷戀,也把它讀好。同桌試試吧。

3、看着這滿湖的荷花,你楊萬里還會對朋友林子方說些什麼?

4、整首詩美美的,又帶有一絲淡淡的離愁的讀一讀。(配樂)

5、背下來行嗎?試試吧!

自背兩人比賽背男女生對抗賽

五、 以前也曾學過一首寫荷花的詩是什麼?(.課件出示:小池)]

1、 這兩首詩有什麼不一樣?

2、你喜歡那一首,爲什麼?

六、 西湖是世界聞名的風景旅遊勝地,自古以來,描繪西湖美景的詩很多,你知道的還有哪些?

七、 這些詩是我們古代先輩爲我們留下的膾炙人口的詩篇,是我們的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今天也來學學古人,用我們自己手中的筆,來誇誇我們的杭州西湖,寫一兩句詩。老師已經拍下了幾張西湖的照片,一起來欣賞。(.課件出示:照片)

選其中的一幅照片寫,五言或七言都可。小組討論(教師巡視)

反饋交流。

八、 總結:願我們杭州西湖越來越美。

板書設計: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教學設計3

一、教材分析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是國小語文第十冊第23課《古詩兩首》中的後一首。這是一首送別詩,作者抓住了那滿湖的荷花荷葉作爲寫作對象,前兩句議論,後兩句寫景,抒發了詩人對西湖美景的讚歎熱愛之情。整首詩口語成詩,景色醉人,韻味十足。特別是:“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句,意境廣闊,給人無盡的喜悅和想象。

二、學情分析

因爲學生在課外閱讀和積累中已經背誦過大量的古詩,課文中出現的古詩學生早就能背誦了,而且學過了葉聖陶的《荷花》這一課,對描寫荷花的這句詩應該比較熟悉了。五年級學生了,他們能夠也有了一定的學習力了,能夠把詩句的意思大概地連起來表述。

三、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和學生已有的學習經驗,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目標:

1.學習有節奏、有感情地誦讀古詩《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2.結合畫面,理解詩句的意思,品味重點詞語的表達效果。

3.理解詩歌內容,想象詩歌呈現的畫面,體會詩人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4.初步掌握學習古詩的基本方法。

爲了落實課堂目標,我把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落實在①引導學生理解詩歌的內容,體會詩歌描寫的.意境;②掌握學習古詩的方法。

四、設計意圖

根據學程導航堂教學六大基本模塊,即“目標導向、任務驅動、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展示導學、檢測反思”等課堂基本環節。在教學中需要重點突出自學、展示、小組合作環節,因此,我把課堂設計

1、設計清單,自主預習

預習是學生自學能力的一種展示,而且也是高效課堂的保證。課堂教學必須建立在學生已知的基礎上。如何整理學生對古詩的先期經驗,明確本次課堂教學的目標和方向,爲學生設計一份預習清單顯得尤爲重要。所以我在佈置學生預習時,設計了這樣幾個問題。1、請寫出描寫大自然美景的古詩(可按春夏秋冬的順序)。2、瞭解作者楊萬里,(從其人、其作品、其風格方面)。3、能通過各種途徑解決“畢竟”、“四時”、“接天”、“無窮碧”、“別樣紅”等詞,爲了考慮到不同程度的同學,我還設計了一個讓學生自己選一個不理解的詞查出來。4、讓學生想一想詩句的意思。這些設計任務明確,大部分同學都能順利完成。

2、背詩導入,揭題探究

五年級的學生會背的詩歌很多,從學生的原來基礎入手,導入新課,既能給孩子一個展示的平臺,也能激起他們的學習熱情,因此我從相同類別的詩歌入手,這樣學生自然能在引子的帶領下受到感染和薰陶。

3、初讀古詩,把握韻律

即使學生能背誦,那也是一時的強記而已,所以初讀古詩的環節也要做實。由於本詩的課題也較長,涵蓋的信息較多,學生的正確朗讀也是理解課題的基礎,而課題中的“曉”字,也是學生該重點掌握的。

本首詩在節奏方面不是太難,因此就簡化成讓學生根據老師給的句中停頓來讀出古詩的節奏,這樣讓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又向有了一定的提高也能體會到古詩的節奏美。讓每一個學生反覆地讀幾遍,在指名讀和相互評價的過程中讓學生明白怎樣讀纔是準確的。

4、再讀古詩,理解意思

經過前期的積累和預習,理解詩歌的意思環節就簡單多了。這個環節我先讓學生充分展示自主學習的成果。通過對“畢竟”、“無窮碧”、“別樣紅”這些詞語的追問,讓學生明白解詞的方法,在理解詩意時,教師預設好哪些重點詞語是必須明確和牢記的,在交流的過程中,讓學生通過對比,明白在解意時要力求字字到位,語句通順。

5、再讀古詩,進入詩境。

本首詩所描寫的情境優美,古詩中存在的留白內容,能訓練學生的想象、寫話的語文基本能力。爲了突出這一點,我讓學生欣賞圖片,回憶好詞,這樣爲學生的寫話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能夠顧及時一部分寫話能力較差的同學,同學讓學生小組交流,取長補短。在此基礎上讓寫得好的同學展示,學習他們寫作的方法,這樣,讓學生也頗有收穫,有法可依。

6、品評賞析,領悟中心

文章絕非無情物,古詩更是如此。在學生深入理解古詩的基礎上,詩歌的中心就能夠浮出水面,同時引領學生在古詩的題目上找到“送”和內容上表現“美”這樣進行辨析,讓學生通地自主思考不斷地深化中心,真正扣擊到學生的心靈中去。

7、檢測反思,總結方法

“授人於魚,不如授人漁”方法比學習的內容更有效,因此最後這個環節似乎是課堂教學必要總結。其實,這個環節也是古詩教學的一種延伸和拓展,能更充分體現本堂課教學的價值,我想“知作者”、“解詩意”、“入詩境”、“品詩情”這樣的方法學生在學生腦海中一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作業設計

課外作業是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也是學生能力得以提高的重要途徑。爲了使學生的知識和技能得到綜合訓練,我設計了:

1.完成《一課一練》中和《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相關的內容。

2.背誦《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用自己的話說說它描述的景象。這樣的基礎題,同時還設計了積累一些描寫荷花、蓮葉的詩句這樣照顧了每個學生的學習需要,也注重了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最後針對層次較高的同學,我設計找一些送別詩,研究一下送別詩的特點,(比如結構,所寫的內容或者表達的情感等方面)寫一篇《關於送別詩的比較研究》;我想這樣能夠照顧到不同方面的學生需求。

在本堂課的設計中,我試着按學程導航的模式,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爲主;教師引導指點爲輔,使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學有提高。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理解詩意,體會表達的情感,感受意境美。

2、在創作詩與課文的比較中,品味詩人用詞的精妙,領悟一些創作的技巧,受到自然美和藝術美的薰陶。

3、能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培養讀背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

理解詩意,體會表達的情感,感受意境美。

教學難點:

在創作詩與課文的比較中,品味詩人用詞的精妙,領悟一些創作的技巧,受到自然美和藝術美的薰陶。

課前準備:課文情境圖;蒐集有關詩人及詩的資料

教學過程:(師生互動)

教 師 活 動 教學資料 教學效果

一、激趣導入。

1、師誦讀譯文:到底是六月中的西湖哇!風光和平時迥然不同。看哪!清波盪漾,浩淼無際,蓮葉挨挨擠擠,那怡人的`綠色,無邊無垠,遠接天際。一朵朵荷花,向着初升的太陽,紅得那麼鮮亮,那麼水靈!

2、 說說你的頭腦中出現了一副怎樣的畫面?

3、今天我們學習的宋代詩人楊萬里寫《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就是描繪這副畫面的詩。

4、板書課題,請同學朗讀。 [作者簡介]

楊萬里(1127—1206)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人,字廷秀,號誠齋。紹興二十四年進士。孝宗時官至太子侍讀。光宗召爲祕書監。工詩。爲“南宋四大家”之一。初學“江西詩派”,後學王安石及晚唐詩,終自成一家。一生作詩二萬餘首。亦能文。有《誠齋集》。

二、創設情境,瞭解古詩。

1、 簡介作者及書寫古詩的時代背景。

2、教師範讀古詩。

3、自讀古詩,藉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4、同位互讀古詩。 [註釋] 1.曉:早晨。淨慈寺:全名“淨慈報恩光孝禪寺”,與靈隱寺爲西湖南北山兩大著名佛寺。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閣祕書。

2.四時:春夏秋冬四季。在這裏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時節。

3.無窮碧:因蓮葉面積很廣,似與天相接,故呈現無窮的碧綠。

4.別樣:特別,不一樣。別樣紅:紅得特別出色。

三.指導自學

1、出示古詩。範讀。

2、學生練讀

師:全詩共二十八個字,我相信經過認真的練 們一定能把它讀得正確、流利。

師:誰願意展示一下自己美妙的讀書聲?

3、研讀古詩。

師:同學們一下子就把詩句讀得這麼流暢,真是好樣的!接下來,請大家帶着欣賞、探究的眼光,利用手中現有的資料,研讀詩句,看看能讀懂什麼,碰到的問題,可以在小組中討論,解決不了的等會在全班討論解決。

4、交流自讀收穫師:請大家交流一下各自的閱讀收穫,以及想和夥伴們一起討論解決的疑惑之處!在送別林子方時,到底看到了什麼。

5、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師:把你們各自的感受用動情的朗讀,恰當的身體語言表達出來吧! [賞析] 西湖美景歷來是文人墨客描繪的對象,楊萬里的這首以其獨特的手法流傳千古,值得細細品味。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首句看似突兀,實際造句大氣,雖然讀者還不曾從詩中領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從詩人讚歎的語氣中感受到了。果然,“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詩人用一“碧”一“紅”突出了蓮葉和荷花給人的視覺帶來的強烈的衝擊力,蓮葉無邊無際彷彿與天宇相接,氣象宏大,既寫出蓮葉之無際,又渲染了天地之壯闊,具有極其豐富的空間造型感。“映日”與“荷花”相襯,又使整幅畫面絢爛生動。全詩明白曉暢,過人之處就在於先寫感受,再敘實景,從而造成一種先虛後實的效果,讀過之後,確實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與四時同”的美麗風光。

四、鞏固誦讀。

1、 配樂背誦古詩。

2、 試着誦讀一下。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2.理解詩句意思,想象詩歌描繪的畫面。

3.體會詩人與友人分別時流露的感情

教學重點:

理解詩句的意思。

教學難點:

體會詩人的情感。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中國是一個詩歌的國度,詩歌的歷史源遠流長,名家輩出,你能列舉出一些你熟悉的詩人的名字嗎?

指名回答、相機點評

如有同學提到楊萬里,則及時介紹詩人。

是的,楊萬里是南宋非常著名的詩人,我們來了解一下這位詩人。

投影出示,介紹詩人,請一位同學幫忙向大家介紹一下。板書:一位詩人。

楊萬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號誠齋。今江西省吉水縣人。南宋著名愛國詩人,與陸游、尤袤(mào)、范成大並稱“南宋四大家”。他一生作詩20000多首,有4200首留傳下來,被譽爲一代詩宗。

謝謝你爲我們大家介紹了楊萬里。

同學們,我們曾經學過他寫的兩首詩,你還記得嗎?學生背誦所學的楊萬里的詩。

這兩首詩,都是描寫自然美景的,語言淺近明白,清新自然,同學們很容易讀懂詩歌給我們呈現的畫面。

今天,我們將要學習另外一首楊萬里寫的古詩,相信你也能讀懂它。請把書翻到132頁。

(板書:一首古詩)

二、整體感知

(一)理解詩題。

課件出示詩題

1.請看詩題,來,讀一讀。曉出 / 淨慈寺 / 送 / 林子方。

指名讀,你讀得很準確、你把停頓讀對了,齊讀。

2.讀了這個詩題,你從中獲得了哪些信息?(時間:曉,早上。地點:淨慈寺,在西湖邊上,淨慈寺的大雄寶殿有濟祖殿,殿內供奉着婦孺皆知的濟公像。人物:林子方,事情:送)好像缺了個主語,誰在送林子方?(課件:南宋 楊萬里)

一個簡單的題目,就讓我們知道了時間、地點、人物、事情,可見,詩人的語言是多麼簡潔明瞭呀!

3.請你連起來說說題目的意思。(早晨詩人楊萬里走出淨慈寺送別好友林子方)

可見這是一首送別詩

4.如果要強調送別的時間,怎麼讀?指名讀。

嗯,知道了送行的時間。如果要強調送行的地點,怎麼讀呢?指名讀

如果要突出送行的對象呢?指名讀

小結:一個句子,因爲強調的內容不同,讀法是不一樣的

這首詩是南宋著名的詩人楊萬里,在送好友林子方離開杭州,去福建做官時寫的。現在,讓我們一起走進這首詩。先請同學們自由地把這首詩讀一讀,讀準字音、讀順詩句。

出示整首詩

(二)初讀,讀正確、讀通順。

1.把詩讀正確。

(生練讀;師巡視並提醒讀書姿勢)

好,字讀準,詩讀順了嗎?誰來試試?

指名朗讀,正音、評價。

適當評價語速,節奏,也可生自評,互評

2.過渡:不錯,你不僅讀正確,流利了;還讀出了節奏,有點詩人的味道。

課件出示朗讀節奏劃分,我們一起來一遍。

3.在讀的過程中,你們有沒有注意一下每句最後一個字?明確押ong韻。押韻的字讀的時候一般聲音要延長,使詩歌具有一種音樂的美感,。

下面,請你們來讀前四個字,我來讀後三個字。調換,我來讀前四個字,你們來讀後三個字。下面一起來把這首詩完整地讀一遍。

你看,我們注重了詩的節奏、押韻,讀起來抑揚頓挫,多有詩人的感覺啊!

(三)藉助註釋、插圖瞭解詩意。

1.剛纔,同學們反覆讀了好幾遍詩,讀得很美,你讀懂了這首詩寫的是什麼內容嗎?

2.杭州西湖的景色嫵媚多姿,古往今來,無數詩人用飽含深情的詩句讚美過西湖。你知道有哪些讚美西湖的古詩嗎?生答,出示詩句,指名朗讀。

飲湖上初晴後雨

蘇軾

水光瀲灩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妝濃抹總相宜。

是的,提到西湖人們自然就想到了蘇軾的這首詩。

西湖是我國著名的風景區。我們先來欣賞一組西湖美景圖(課件配樂播放西湖十景圖),剛纔給同學們欣賞的是著名的西湖十大美景,西湖風光值得描繪的有很多,詩人楊萬里在這首詩裏主要爲我們描寫了西湖哪一個著名的景點呢?——麴院風荷

3.此時,詩人來到西湖,爲何不寫蘇堤春曉、平湖秋月、斷橋殘雪?那爲何也不寫雷峯夕照、南屏晚鐘、三潭印月呢?如果我們理解了詩句的意思,你就能找到答案了。

下面請同桌合作,結合課文插圖,藉助字典,試着理解這首詩每句話的意思。看看哪些詞句你能理解,如有不理解的詞句待會兒我們一起討論。

學生討論,老師巡視

指名回答:你讀懂了哪些詞語或句子,最好告訴我們你爲什麼會這樣理解。其他同學贊同嗎?你們還有哪些詞語不理解的呢?提出來,我們一起討論一下。

畢竟:終歸、到底的意思。(你能不能用“畢竟”說一句話表達“到底”的意思)

中:時候。

四時:四季(這裏指除六月以外的其他季節)

接天:與天相接。 別樣:宋代俗語,特別的。

無窮碧:一片碧綠,無邊無際,寫蓮葉之多,望不到盡頭。

別樣紅:與往日不一樣的紅,因爲荷花在陽光映照下,顯得特別紅豔。

你看,我們通過查字典、結合圖片、結合所學知識,在我們大家的努力下,我們把詩句的字面意思理解了。你能不能完整地說一遍整首詩的意思呢?先準備一下,指名兩位同學講述。一起說一遍。

出示:到底是西湖的六月時節,此時的風光和其他季節不相同。碧綠的蓮葉無邊無際好像和天相接,在太陽的映照下荷花顯得格外豔麗鮮紅。

學生齊讀

當我們把整首詩的意思完整地表達出來的時候,一幅美麗的畫面就展現在我們面前了。(板書:一幅畫面)

現在你明白了嗎,詩人楊萬里爲何獨寫“麴院風荷”這一美景?原來西湖的六月風光與衆不同,原來西湖的六月有接天無窮碧的蓮葉,有映日別樣紅的荷花。

同學們,六月的西湖多美啊,讓我們把這幅畫面美美地讀出來。(讀兩遍)

三、深入體會,感受詩人所要表達的複雜感情

1.真美,可是,同學們,當我們從這一池荷葉荷花中擡起頭來,再來讀詩的題目時,你有沒有發現什麼問題?(出示題目)(有送別之意嗎?有林子方嗎?)全寫的是西湖的景色,文不對題啊。詩人爲什麼這樣寫?

2.先讓我們來作一些猜想。在這景色宜人的西湖邊上,詩人楊萬里要送別自己的好友林子方,同學們,請你結合詩句內容猜測一下,詩人楊萬里會說些什麼呢?

猜想一:“你還是別走吧!”“你一定要回來呀!”“你看這兒的景色多美呀!”

原來詩人是想借這滿湖的荷花來表達對友人的依依不捨之情啊。

同學們的聯想真豐富,下面老師給你提供一則資料,結合資料、再看看眼前的美景,你覺得楊萬里還會說些什麼呢?

投影出示林子方的資料

林子方

林子方曾擔任皇帝的祕書,當時楊萬里是林子方的上級兼好友,兩人經常聚在一起暢談強國主張、抗金建議,也曾一同切磋詩詞文藝,兩人互視對方爲知己。後來,林子方連升兩級,要到福州擔任高官。楊萬里爲他送行時就寫下了這首詩 。

猜想二:提示:“無窮碧”象徵着旺盛的生命力

——祝願你的事業像這蓮葉一樣蓬蓬勃勃。

提示:“別樣紅”紅的無法用語言來表達

——祝願你的事業紅紅火火。祝願前程似錦、前途無量、飛黃騰達。

再給你提供一則關於荷花的資料,想想楊萬里是否還會說些別的'。

荷花

荷花是聖潔的代表,更是佛教神聖淨潔的象徵。中國人民和廣大佛教信徒都以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質作爲激勵自已潔身自好的座右銘。荷花是友誼的象徵和使者。中國古代民間就有春天折梅贈遠,秋天採蓮懷人的傳統。

猜想三:儘管我們將天各一方,但我們的友誼要像這蓮葉一樣碧綠深厚。

儘管我們將天各一方,但我們的友誼要像這映日荷花一樣更加深厚。

希望你要做一個清正廉潔的好官。

3.同學們說得真好!可是這些話楊萬里說出口了嗎?

總結:古人寫詩往往借景抒情,言在此而意在彼。西湖的這片美景映在了詩人的眼中,而與林子方的這份深情,詩人把它悄悄地藏在了心裏。來,讓我們一起讀出這份感情。(板書:一份感情)

現在你明白了嗎?爲什麼詩的題目和詩的內容看起來似乎不一致呢?挽留也罷,祝福也罷,一切盡在不言中。所以,題目看上去是一首送別詩,而詩的具體內容卻隻字未提別離,而是描寫了滿湖的荷葉荷花。

四、拓展積累送別詩

送別是古詩中一種常見的題材,因爲古人交通和通訊不發達,一旦別離,再見面就很困難,有時甚至成爲永別,於是,詩人就把這種離別的情感化成了詩文。

在詩中,詩人常常會藉助一些具體的事物或畫面來表達自己的感情,這是一種借景抒情、寓情於景的寫法。

老師這裏也整理了一些送別詩,送給大家,如果有興趣,課後可以去細讀一下,看看這些詩句是藉助哪些事物或畫面來表達自己的情感的。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贈汪倫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送元二使安西

(唐代) 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板書設計:

一位詩人

一首古詩

一幅畫面

一份感情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教學設計6

古詩內容: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教學目標:

1、理解詩意,體會表達的情感,感受意境美。

2、在創作詩與課文的比較中,品味詩人用詞的精妙,領悟一些創作的技巧,受到自然美和藝術美的薰陶。

3、能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培養讀背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

理解詩意,體會表達的情感,感受意境美。

教學難點:

在創作詩與課文的比較中,品味詩人用詞的精妙,領悟一些創作的技巧,受到自然美和藝術美的薰陶。

課前準備:

課文情境圖;蒐集有關詩人及詩的資料

教學過程:

入境激情,師生聯句

1、今天,老師要先請同學們閉上眼睛,仔細 1、聽朗誦,想象作畫傾聽老師帶來的一段文字,發揮你的想象,在頭腦中揮筆作畫。

師誦讀譯文:到底是六月中的西湖哇!風光和平時迥然不同。看哪!清波盪漾,浩淼無際,蓮葉挨挨擠擠,那怡人的綠色,無邊無垠,遠接天際。那麼水靈!

2、誰來說說你的畫中有什麼? 2、說話訓練,描述頭腦中的畫面。

3、出示荷塘美景圖以及譯文。師:再讀這精彩的 3、自由暢說:吟詩、文字,觀賞這美麗的風景,同學們想幹些啥呢? 唱歌,拍照……

4、“吟詩”,是個好點子!今天,讓我們做回詩人,來一次龍虎師生觀荷塘美景即興聯句如何? 4、即興聯句。寫在白紙上,註明作者,大聲朗讀,貼於黑板。

師範句:

綠衣一片雲中來

豔賽朝陽送暖香

二、質疑欣賞,理解古詩

過渡:大家競相聯句,真是“荷塘美景現眼前,便引詩情到碧霄”啊!說來也巧,宋朝著名詩

人楊萬里也曾置身此情此景,並隨即寫了一首詩,讓我們來看看他是怎麼寫的。

1、出示古詩。範讀。 1、聽範讀。

2、學生練讀

師:全詩共二十八個字,我相信經過認真的練 2、練讀—指名讀—齊習,你們一定能把它讀得正確、流利。 讀

師:誰願意展示一下自己美妙的讀書聲?

3、研讀古詩。 3、結合課前蒐集的資

師:同學們一下子就把詩句讀得這麼流暢,真 料和工具書,自學古

是好樣的!接下來,請大家帶着欣賞、探究的 詩。(質疑、欣賞)

眼光,利用手中現有的資料,研讀詩句,看看

能讀懂什麼,碰到的問題,可以在小組中討論,

解決不了的等會在全班討論解決。

4、交流自讀收穫 4、交流

師:請大家交流一下各自的閱讀收穫,以及想 理解詩意,描述楊萬里和夥伴們一起討論解決的疑惑之處! 在送別林子方時,到底看到了什麼。在質疑討論中,加深理解。

5、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師:把你們各自的'感受用動情的朗讀,恰當的 5、練讀-個讀-齊讀

身體語言表達出來吧!

三、完成創作,比較感悟

西湖的夏日美景,讓楊萬里的一首佳作渾然天

成,今天,就着大詩人激起的豪情,讓我們也 1、欣賞圖畫,在前面聯

寫詩填詞吧,黑板上的 詩句可以選用。 的基礎上完成自己的創

1、指導學生在音樂中創作。 作詩。

2、交流創作

師:有些同學已有佳作初成,不管你完成了 2、實物投示學生詩作,

幾句,我們都渴望分享你的喜悅! 小作者朗讀簡介。

3、比較感悟。

師:有比較纔有進步。讓我們一起來讀讀某 3、比較感悟(可小組討

同學的詩,再讀讀詩人的詩,以公正的眼光 論,從對仗、壓韻、用

說說它們優於對方或遜於對方之處。 詞的準確優美等方面比

較,感受古詩的藝術美、意境美和技巧。)

激勵學生,迴歸詩作

大家說得很有道理,課後都試着把自己的詩作與詩人的詩作比較一下,然後寫一寫你的

4、起立,背誦《曉》詩啓發和收穫,自古“長江後浪推前浪”在吸取古人營養的基礎上,我們的同學一定能寫出更優秀的作品,相信新一代的“李白”“杜甫”將在你們中誕生!最後,讓我們再次領略楊萬里這首詩的美妙吧!

總結談話,拓展延伸

同學們,驕陽似火中吟詩,它是你解渴的一

杯清茶;月圓人歡時吟詩,它是你抒情的一

枝好花;煩惱縈繞時吟詩,它是你消愁的一

曲笙歌。就讓我們在詩文化的浸潤中茁壯成長,營造出屬於自己的碧海藍天!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教學設計7

一、說教材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是人教版部編本教材二年級下冊語文15課的一首古詩。作者抓住了那滿湖的荷葉、荷花作爲描寫對象。那碧色連天的荷葉和在陽光照射下格外嬌潤紅豔的荷花,美麗動人。表達了詩人對西湖的熱愛和讚美之情。

二、說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1)藉助註釋理解詩的意思,體會作者的感情。

(2)感受是詞中的意境,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2、過程與方法

(1)引導學生抓住詩中重點句分析。

(2)在理解詩內容的基礎上,想象詩中描寫的畫面。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杭州西湖的美,增強學生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三、說教法

創設情景法、自讀自悟法、情感誦讀法、想象理解法。

四、說學法

自讀自悟、合作探究、感情朗讀。

五、說教學過程

(一)激興趣,導新課

1、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風景如畫。從白雪皚皚的北國到詩情畫意的江南,從茫茫無垠的草原,到鬱鬱蔥蔥的林海,每一幅山水都是一副美麗的畫。

2、我們的祖國不僅山美、水美、詩也美,千百年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句,陶冶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心靈。我們班的同學愛讀詩,也愛背詩,你們願意背幾首嗎?《望廬山瀑布》《詠柳》《小池》《飲湖上初晴後雨》。

3、這幾首詩都是寫景的,都歌頌了壯麗的山河。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寫景的詩《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二)知詩人、解詩題

1、齊讀詩題

2、介紹作者

楊萬里:字廷秀,吉水人。他平時力主抗金,秉性剛直,立朝廉潔,遇事感言。他作詩主張師法自然,構思新穎奇特,筆調幽默詼諧,語言通俗活潑,風格爽朗輕快,人稱“誠齋體”。他工於奇絕,以寫景詠物見長,著有《誠齋集》。

3、解詩題

早晨從淨慈寺出來送別林子方。

(三)讀詩句、識新詞

1、自由朗讀

2、理解詞語的意思

畢竟:到底

四時:四季,這裏指六月以外的其他季節。

接天:一直鋪到水天相接的地方。

映日:陽光照射

(四)抓字眼,明詩意

1、“詩情畫意”——我們要融入詩情,感悟畫意,先要把詩讀懂,請同學們看註釋,想象每句詩的意思,再和同學交流。

2、小組合作學習

3、彙報自學情況

到底是西湖的夏日,風景與其他季節完全不同。遠遠望去,在陽光照射下,滿湖碧綠的荷葉,襯托着鮮豔的荷花,真是美麗極了!

4、讀全詩,體會每句詩的意思

5、詩是最凝練的語言,讓我們插上想象的翅膀,看一看詩句的風光吧!

(五)想畫面、入詩境

我們在西湖的.一隻遊船上,來欣賞優美的景象。

六、課堂小結

風景迷人的西湖,孕育了這千古流傳的詩句,這首詩的流傳,給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我們的祖國,江山如此多嬌,讓我們用最美的語言描述她,用最美的詩句吟誦她,用最美的歌歌唱她吧!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新詞,有感情地朗讀古詩並背誦。

2.讀懂詩句,想象詩歌描寫的畫面,體會詩歌的思想感情。

3.通過理解詩句,感受自然的美,陶冶學生愛美的情趣。

教學重點:

讀懂詩句,想象詩歌描寫的畫面,體會詩歌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多媒體。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創設情景。

(放西湖風景幻燈投影)

師旁白:同學們,你們到過美麗的杭州西湖嗎?它是我國著名的旅遊勝地,被譽爲人間天堂。不管是多年居住在這裏的人們,還是匆匆而過的遊人,無不爲這天下無雙的美景而讚歎。南宋詩人楊萬里來到這裏,看到這樣的美景,情不自禁地吟誦起詩來……(放朗誦錄音)

2.導入課題。

二、自主探究,

1.出示學習要求:

讀一讀。(讀通全詩)

說一說。(說說你對古詩的理解)

議一議。(不明白的地方)

2.學生自學。

(引導學生按照自己喜歡的學習方法,可以查找工具書或有關資料,也可以藉助課後的註釋自己學習這首詩理解詩的大意,在小組內進行質疑、釋疑)

3.自由交流。

4.質疑、釋疑。

三、彙報自學收穫。

1.讀通詩句。

2.學生點評。

(師隨機提示:我們在朗誦一首詩時,不但要讀準詩句中每個字的'音,還要注意詩的停頓,把握詩的節奏,讀出詩的韻律。)

3.讀懂詩句。

(引導學生自由闡述對這首詩或對某句詩的理解)

4.質疑。

四、創設意境,體會感情。

1、創設情景,想象意境。

2、自由發言,描述意境。

3、自主創作,描繪意境。

4、展示交流,表達感情。

五、感情朗讀並背誦。

六、總結。

引導學生談體會。

七、課外延伸。

同學們仍按照自己喜歡的學習方法,學習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這首古詩。

六、佈置作業。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教學設計9

我說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國小語文第十冊第十二課《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這是一首送別詩,作者抓住了那滿湖的荷花荷葉作爲寫作對象,抒發了詩人對西湖美景的讚歎熱愛之情。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國小語文教學的目的是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使學生具有初步的聽說讀寫能力;在聽說讀寫訓練過程中,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質教育,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所以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目標:

①通過這節課的教學,使學生能夠正確有感情的朗讀詩歌;

②能夠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歌描寫的景色以及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詩歌描寫的意境;

③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是:

①引導學生理解詩歌的內容,體會詩歌描寫的意境;

②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爲了達到即定的目標,我是這樣設計教學過程的:

一、激趣導入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對於國小生來說,課前的組織熱身活動非常關鍵,積極的熱身活動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注意力從課下的興奮狀態轉入到課堂教學的活動中。實踐證明,飽滿的情緒和良好的開端能發揮事半功倍的作用,直接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質量。可以說,沒有成功的激趣導入,就沒有學生主動積極的閱讀探究和興趣盎然的練習實踐。在學新課之前,我通過複習前一首古詩,引導學生走入西湖美景,優美的西湖十景圖片把學生帶入了美的享受,然後藉助小故事,把學生的注意力轉移的新古詩的學習上來,學生興味盎然。

二、初讀感知,學習字詞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學習活動的'的主體,教師只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爲了充分體現這一嶄新的科學教學理念,我安排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本課的生字生詞,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了學生團結協作、與人交流的能力,同時也體現了學習活動的探索性,使學生學會與人合作,與人交流,積極參與,相互尊重。然後,再讓學生把不理解的詞在班上提出來,有師生共同解決。

三、精讀課文,理解詩意,體會意境

現代教學觀念認爲,教學並不是一個單純的傳授與給予的過程,對教師來說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去獲取知識,並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學習探究的方法和培養自我探究的能力。這個環節是本課的重要一環,教學的重點、難點都要通過這一環節得到解決。由於古詩詞的教學,忌逐句講解。所以我讓學生自讀自悟,通過小組討論,全班討論交流來解決。同時教給學生抓住字詞進行讀議的方法,使學生在合作探究時既有的放矢又有法可依,使學生饒有興趣的積極的投入到學習活動當中。這樣,教師和學生的角色與傳統的教育相比都有了變化,教師由教授者轉變成爲學習的合作者,學生也由聽課者轉變爲學習的主動參與者,課堂上的主人。學生由被動地接受知識,變爲自己的親身體驗。教師由灌輸變爲指導,學生由認真聽變爲自己動手、動腦,使他們的思維能力、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都得到了較好的鍛鍊與發展。

在解決難點的時候,我適當的出示教學課件,使學生在理解課文時有了感性認識作爲基礎,這是符合國小生思維發展由直觀到抽象的規律的;在學生充分掌握了古詩的內容之後,引導學生感受詩歌描寫的意境,有感情的朗讀和背誦、默寫。教學目標一步步實現。

四、總結

教師用簡單精闢富有啓發性的語言引導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總結,使學生對文章內容有一個更明確的認識,增強了教學效果。最後所提出的問題能引起學生的思考,使學習活動延伸到課外。

五、作業

課外作業是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也是學生能力得以提高的重要途徑。爲了使學生的知識和技能得到綜合訓練,我設計了抄寫古詩和積累描寫夏季古詩這兩項課外作業,這樣既照顧了每個學生的學習需要,也注重了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總之,全課秉承以人爲本的先進教育理念,尊重學生的情感,既注重學生學習的結果,又注重學生學習的過程;即強調學生基本技能的學習,也強調學生美好感情的培養。師生在和諧、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共同學習和享受我國古代優秀的文化遺產。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教學設計10

一、教學目標:

1讀懂詩句,想象詩歌描寫的畫面,體會感情,感受意境。

2有感情地朗讀詩句,背誦詩句。

3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河的感情。

二、教學重點、難點:

1讀懂詩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三、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感知

(課前播放杭州的風光)師問:同學們,你們知道剛纔看的是什麼地方的風景?誰到過這旅遊?說說你當時的感受。是呀,杭州西湖素有人間天堂的美稱,那兒一年四季風光如畫,景色宜人。尤其是夏日的西湖更是讓人留連忘返,心曠神怡。(定格畫面)看到此景,此時你最想說的是什麼?距今一千多年的南宋詩人楊萬里看到這麼美的荷花,作了一首詩,膾炙人口,傳誦至今,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課件出示全詩)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說起楊萬里詩人,你對他了解多少?

詩人介紹:南宋詩人,字廷秀,號誠齋,吉州吉水(江西吉安)人。他的詩語言清新活潑,想象豐富,具有明快自然、詼諧風趣、生動逼真、富於形象性的特點,被人稱之爲“誠齋體”,世稱誠齋先生。他的詩在當時與尤袤、范成大、陸游齊名,並稱“南宋四家”。他一生寫了兩萬多首詩,今存4200多首。我們曾學過的——《小池》就是他寫的。誰來背背?

(二)自學古詩,感知詩意

小組合作學習:現在請同學們到學習古詩的百寶箱中取寶,自學古詩。

1.自讀古詩,把詩句讀通,字音讀準。

2、結合註釋及工具書,理解詩句的意思。

3、邊讀邊想,提出不懂的問題,與同學討論,也可以向同學交流自己學會的知識。

4.反覆吟誦,想象詩的意境。

(三)品讀詩句,體驗情感

1、剛纔同學們學得很認真,誰願意把你們小組的學習收穫說說,與大家分享。

字詞的理解:畢竟:到底四時:四季(這裏指六月以外的時間)

接天:一直鋪到水天相接的地方,連天映日:陽光照射

2、詩句的理解:西湖的美麗到底是在六月之中,這時的湖光山色跟別的時節大不相同,連天的荷葉一望無垠,顏色碧綠,在朝陽的映照下,荷花嬌豔火紅。

3、你看這是一幅多麼美麗的景色呀!詩人在六月的西湖送別友人林子方,沒有敘友誼,更沒有抒發離愁別緒,而是通過對西湖美景的極度讚美,婉轉地表達對友人的眷戀。同學們假如你就是楊萬里,在送別時,讀給你的朋友林子方聽。誰來試試。

4、質疑:學到這,你們還有什麼疑難的問題嗎?請提出來。

(四)想象畫面,融入意境

剛纔的交流中,我們已知道了詩的大致意思,假如我們再深入研究,會有很多新的發現。從課題中,我們知道詩人在什麼情況下寫這首詩的?(詩人送他的朋友林子方經過西湖,他一下就被這美景吸引住了,脫口而出——“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那麼究竟有什麼不同呢?誰能把文中具體描寫景色的詩句讀讀。

1、從這兩句中,首先映入你眼簾的是什麼?(引導:①、蓮葉:它不僅與遠處的青山、綠水相接,而且還連接着蔚藍色的天空,你想,這個畫面是開闊的.,非常有氣勢。②、荷花:它與紅日相映,頭腦中的荷花不僅有婷婷玉立的樣子,還有它嬌豔的色彩,因爲它與朝陽相映,它的畫面是光彩奪目的。③、蓮葉與荷花:想像中的畫面還是蓮葉與荷花交相輝映。眼前即有一望無際的碧綠,又有點點相綴的紅豔,不僅有廣闊的面積,又有豔麗的色彩,它是清新秀麗的。真可謂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呀!)

2、師範讀,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追隨着老師的聲音到西湖一遊。

3、詩是最凝練的語言,讓我們再插上想象的翅膀,走進西湖,去看一看西湖的風光吧!把整首詩美美的,又帶有一絲淡淡的離愁之情再讀一讀。(配樂齊讀)

(五)總結昇華,拓展意境

比較《飲湖上初晴後雨》與《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的異同,從內容、寫法上進行引導比較。(結合學生回答,板書:喜愛、讚美)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這首古詩,瞭解了其中的內容,特別是掌握了詩人在構思中的奇妙之處,其實,古詩中描寫夏天,描寫荷花的還真不少,可以從課外書籍或網上查查,去讀讀,我相信你們在讀中,一定會有一個偉大的發現,同時還會從中感受到中國民族文化遺產的瑰麗,可以從中得到美的感受。

作業:

1、寫夏天的詩,畫夏天的畫,把你對夏天的感受抒發出來。

2、結合《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的詩歌內容和自己的想象編一個小故事,要有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及其景物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教學設計11

一、教材簡析: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第十冊語文教材中的一首古詩。這是一首以寫景代送別之作。作者以眼前景物入詩,構思新穎,給人以美的享受。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理解“終究”、“映日”、“別樣”等詞的意思;

2、瞭解古詩所描寫的'景色。

(二)能力目標:

1、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用自已喜歡的方式表達自已的所想、所感;

3、激起同學課外閱讀古詩的興趣,提高鑑賞能力。

(三)情感目標:

瞭解詩所描寫的意境,感受大自然的美麗景象,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情感。

三、教學重難點:

在理解詩句意思的基礎上,感受大自然的美麗景象,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

四、教學設想:

本設計將“感悟詩意、品味詩情”作爲研讀目標,運用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模式,依據《語文課程規範》的要求,在教學環節中處處以同學爲主,努力體現“以課本爲憑藉,課內打基礎,課外求發展”的現代教學理念。並運用現代信息教育技術,創設氛圍,再現古詩所描繪的意境,提供有關資料(作者、時代背景、字詞意思、課外閱讀資料等),給同學自主學習、小組合作提供平臺。

五、媒體選用情況表:

內容要點

學習水平

媒體類型

媒體內容要點

使用

時間

資料來源

媒體作用

媒體方式

導入

注意反應

cAI

課件

文字

(三首送別詩)

1分鐘

自制

創設氛圍

邊讀邊想

範讀

感受

cAI

課件

聲音、圖像、文字

(西湖美景)

0.5分鐘

剪輯

整體感知引入意境

邊看邊聽

作者簡介

知識

cAI

課件

文字表達

(作者、時代背景)

0.5分鐘

自制

提供資料瞭解作者

邊聽邊記

感悟詩意

理解接受

cAI

課件

文字表達

(字詞句意)

因同學而定

自制

提供資料協助理解

同學自查

感情吟誦

理解接受反應

cAI

課件

音樂、圖像

(西湖美景)

1分鐘

剪輯

再現意境

邊播放邊寫吟誦

寫寫畫畫品味詩情

接受反應組織

cAI

課件

背景音樂

5分鐘

剪輯

渲染氣氛、交流

邊播放邊寫畫、交流

欣賞積累

知識拓展

cAI

課件

文字

(楊萬里其它詩作)

2分鐘

自制

提供資料

邊看邊讀邊記

六、教時佈置:

一課時。

七、教學過程設計:

(一)教學過程:

1、創設氛圍,導入課題:

(1)cAI課件出示:《別董大》(高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李白)、《贈別》(杜牧),同學讀詩;

(2)問:這三首詩在內容上有什麼一起點?(送別之作)

(3)師述: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另一首送別之作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

1、知道詩的大致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古詩。

3、感受杭州西湖的美,增強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能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古詩問文高度概括、精練含蓄的特點,以及時代的變遷,造成了學生理解上的困難。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

一、 激情導入

1、 用一個詞來形容荷花或荷葉。(課件出示:荷花、荷葉)

2、 同學們說得多美呀,我們一起去西湖看一看吧。(課件出示:荷花錄象)

看到這麼美的景色你最想幹什麼?

一千多年前的南宋大詩人楊萬里和你們一樣看到那麼美的荷花,作了一首詩,膾炙人口,傳誦至今,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課件出示:古詩)

二、 學習古詩

1、 自讀古詩,讀正確。

2、 指名讀古詩。(男女各一)。

3、 那些詞語的意思你一看就明白了。

4、 還有那些不明白的我們一起來討論。

我們第一次和這首詩親密接觸,就有不小的收穫,再來讀讀,我們的收穫會更大。

三、再次學習交流。

再讀讀這首詩,說說詩的大致意思。(三個)

在知道詩的大致意思後,我們也只是知道了個大概,學了點皮毛,假如我們再深入研究,會有很多新的'發現。

四、深入研究學習。

1、你還想深入瞭解些什麼?

詩人在什麼情況下寫的?心情怎樣?

2、就近找學習夥伴討論。

反饋交流

詩人在六月的西湖送別友人林子方,沒有敘友誼,更沒有抒發離愁別緒,而是通過對西湖美景的極度讚美,婉轉地表達對友人的眷戀。同學們你就是楊萬里,在送別時,讀給你的朋友林子方聽。那些詞句寫出了西湖的美,把它讀得特別好,那些詞句寫出了對友人的眷戀,也把它讀好。同桌試試吧。

3、看着這滿湖的荷花,你楊萬里還會對朋友林子方說些什麼?

4、整首詩美美的,又帶有一絲淡淡的離愁的讀一讀。(配樂)

5、背下來行嗎?試試吧!

自背兩人比賽背男女生對抗賽

五、 以前也曾學過一首寫荷花的詩是什麼?(課件出示:小池)]

1、 這兩首詩有什麼不一樣?

2、你喜歡那一首,爲什麼?

六、 西湖是世界聞名的風景旅遊勝地,自古以來,描繪西湖美景的詩很多,你知道的還有哪些?

七、 這些詩是我們古代先輩爲我們留下的膾炙人口的詩篇,是我們的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今天也來學學古人,用我們自己手中的筆,來誇誇我們的杭州西湖,寫一兩句詩。老師已經拍下了幾張西湖的照片,一起來欣賞。(課件出示:照片)

選其中的一幅照片寫,五言或七言都可。小組討論(教師巡視)

反饋交流。

八、 總結:願我們杭州西湖越來越美。

板書設計 :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知道詩的大致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古詩。

3、感受杭州西湖的美,增強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能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古詩問文高度概括、精練含蓄的特點,以及時代的變遷,造成了學生理解上的困難。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用一個詞來形容荷花或荷葉。(出示:荷花、荷葉)

2、同學們說得多美呀,我們一起去西湖看一看吧。(出示:荷花錄象)

看到這麼美的景色你最想幹什麼?

一千多年前的南宋大詩人楊萬里和你們一樣看到那麼美的荷花,作了一首詩,膾炙人口,傳誦至今,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出示:古詩)

二、學習古詩

1、自讀古詩,讀正確。

2、指名讀古詩。(男女各一)。

3、那些詞語的意思你一看就明白了。

4、還有那些不明白的我們一起來討論。

我們第一次和這首詩親密接觸,就有不小的收穫,再來讀讀,我們的收穫會更大。

三、再次學習交流。

再讀讀這首詩,說說詩的大致意思。(三個)

在知道詩的大致意思後,我們也只是知道了個大概,學了點皮毛,假如我們再深入研究,會有很多新的發現。

四、深入研究學習。

1、你還想深入瞭解些什麼?

詩人在什麼情況下寫的.?心情怎樣?

2、就近找學習夥伴討論。

反饋交流

詩人在六月的西湖送別友人林子方,沒有敘友誼,更沒有抒發離愁別緒,而是通過對西湖美景的極度讚美,婉轉地表達對友人的眷戀。同學們你就是楊萬里,在送別時,讀給你的朋友林子方聽。那些詞句寫出了西湖的美,把它讀得特別好,那些詞句寫出了對友人的眷戀,也把它讀好。同桌試試吧。

3、看着這滿湖的荷花,你楊萬里還會對朋友林子方說些什麼?

4、整首詩美美的,又帶有一絲淡淡的離愁的讀一讀。(配樂)

5、背下來行嗎?試試吧!

自背兩人比賽背男女生對抗賽

五、以前也曾學過一首寫荷花的詩是什麼?(出示:小池)]

1、這兩首詩有什麼不一樣?

2、你喜歡那一首,爲什麼?

六、西湖是世界聞名的風景旅遊勝地,自古以來,描繪西湖美景的詩很多,你知道的還有哪些?

七、這些詩是我們古代先輩爲我們留下的膾炙人口的詩篇,是我們的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今天也來學學古人,用我們自己手中的筆,來誇誇我們的杭州西湖,寫一兩句詩。老師已經拍下了幾張西湖的照片,一起來欣賞。(出示:照片)

選其中的一幅照片寫,五言或七言都可。小組討論(教師巡視)

反饋交流。

八、總結:願我們杭州西湖越來越美。

板書設計: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教學設計14

一、教材分析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是國小語文第十冊第23課《古詩兩首》中的後一首。這是一首送別詩,作者抓住了那滿湖的荷花荷葉作爲寫作對象,前兩句議論,後兩句寫景,抒發了詩人對西湖美景的讚歎熱愛之情。整首詩口語成詩,景色醉人,韻味十足。特別是:“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句,意境廣闊,給人無盡的喜悅和想象。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學習有節奏、有感情地誦讀古詩《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結合畫面,理解詩句的意思,品味重點詞語的表達效果。

(二)能力目標:在理解感悟詩的過程中,能通過想象詩歌呈現的畫面和朗讀了解詩意。

(三)情感目標:能感悟古詩內容、意境,體會詩人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理解古詩的內容,體會古詩所描寫的意境。

2.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課文。

四、教學教法

1.創設情景法:通過運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六月西湖的美景,幫助學生理解古詩並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體會古詩表達的感情和描寫的意境。

2.情感誦讀法:通過多種形式的誦讀並達到當堂背誦的程度,讓學生在讀中明義,在讀中悟情。

3.想象理解法:通過鼓勵學生想象詩人當時的神態、心情以及和老朋友的對話,加深學生對於古詩的理解和對所表達感情的領悟。

五、教學過程

(一)激興趣、導新課

1.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風景如畫。從白雪皚皚的北國到詩情畫意的江南,從茫茫無垠的草原,到鬱鬱蔥蔥的林海,每一幅山水都是一副美麗的.畫。

2.我們的祖國不僅山美、水美、詩也美,千百年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句,陶冶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心靈。我們班的同學愛讀詩,也愛背詩,你們願意背幾首嗎?

3.這幾首詩都是寫景的,都歌頌了壯麗的山河。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寫景的詩《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二)知詩人、解詩題

1.齊讀詩題

2.介紹作者

楊萬里:字廷秀,吉水人。他平時力主抗金,秉性剛直,立朝廉潔,遇事感言。他作詩主張師法自然,構思新穎奇特,筆調幽默詼諧,語言通俗活潑,風格爽朗輕快,人稱“誠齋體”。他工於奇絕,以寫景詠物見長,著有《誠齋集》。

3.解詩題

早晨從淨慈寺出來送別林子方。

(三)讀詩句、識新詞

1.自由朗讀。

2.小組理解詞語的意思後集體反饋:

畢竟:到底

四時:四季,這裏指六月以外的其他季節。

接天:一直鋪到水天相接的地方。

映日:陽光照射

在教學時,我先安排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本詩中的詞語,然後,再讓學生把不理解的詞在班上提出來,由師生共同解決。這樣做,充分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只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這一教學理念。

(四)抓字眼、明詩意

1.“詩情畫意”——我們要融入詩情,感悟畫意,先要把詩讀懂,請同學們看註釋,想象每句詩的意思,再和同學交流。

2.小組合作學習。

3.彙報自學情況。

到底是西湖的夏日,風景與其他季節完全不同。遠遠望去,在陽光照射下,滿湖碧綠的荷葉,襯托着鮮豔的荷花,真是美麗極了!

4.讀全詩,體會每句詩的意思。

5.詩是最凝練的語言,讓我們插上想象的翅膀,看一看詩句的風光吧!

這個環節是本課的重要一環,教學的重點、難點都要通過這一環節得到解決。由於古詩詞的教學,忌逐句講解。讓學生自讀自悟,通過小組討論,全班討論交流來解決。同時教給學生抓住字詞進行讀議的方法,使學生在合作探究時既有的放矢又有法可依,使學生饒有興趣的積極的投入到學習活動當中。

(五)想畫面、入詩境

引導學生感受詩歌描寫的意境,在學生充分掌握了古詩的內容之後,進行有感情的朗讀和背誦、默寫。從而使本課的教學目標一步步得到實現。

課後反思

執教這節《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時,我遵從了從整體感知到品讀悟情,再到感情誦讀的教學規律。在教學中,我力求做到教學從學生出發,在讀詩題(淨慈寺、林子方)、明題意、明詩意、品詩境、悟詩情等教學環節上都一一落實。上完這節課,我也知道了自己還需改進的地方:

1、課堂上教學以學生爲主體,及時調整教案,真正做到學定教。

在教學“接天蓮葉無窮碧”這句時,當我提問“蓮葉怎麼就接到天了呢?”學生都說蓮葉很多,這時我反問他們“難道是蓮葉長得很高,一直長到天上去了?”如果此時,我能及時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在他們說蓮葉多時順勢引導他們向遠處看,你們看到了什麼?再向遠處看,看到了什麼?學生可能就會頓悟不僅蓮葉多,而且面積廣,給人一碧萬頃的感覺!

2、課堂上“寫”的落實。

整節課教學下來,學生讀了,誦了,背了,但學生卻沒能拿起筆寫一寫。語文教學要紮實聽說讀寫的訓練,學生書寫習慣的養成,書寫能力的提升、情感的內化都離不開寫!如果在這節課的教學中能安排3——5分鐘的時間,學生或寫古詩,或將自己從這首詩中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景象動筆寫下來,這樣學生的能力又會有一個新的提升!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理解“畢竟”、“映日”在詩句中的意思。

2、背誦古詩《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3、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體驗詩人的感情,培養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感悟詩情,感悟祖國山河的美好。

教學難點

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境。

教具準備

應用現代遠程教育資源製作的多媒體課件

採取措施

1、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強化教學。

2、結合“樂中學”的課堂教學模式,達到課堂教學“學中樂”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風景如畫。從白雪皚皚的北國到詩情畫意的江南,從蒼茫無限的草原,到鬱鬱蔥蔥的林海,每一方山水,都是一幅美麗的圖畫,請同學們欣賞圖片。(出示課件中的祖國風景圖)

我們的祖國不僅山美、水美、詩也美,千百年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句,陶冶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心靈。我們班的同學愛讀詩、也愛背詩。今天,你們願意再背幾首嗎?

1、請同學們看着大屏幕背誦以下詩句。(出示《山行》、《小池》、《敕勒歌》、《望廬山瀑布》四首古詩及動畫)

2、這幾首古詩有什麼共同之處?

這幾首古詩都是寫景的,都歌頌了祖國壯麗的山河。

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寫景的古詩。(板書課題)應用多媒體課件,展示祖國風景的美好,激發學習興趣。 應用課件中的動畫,以圖釋義,回憶以前學過的寫景的古詩,導入新課。

二、知詩人,解詩題。

1、齊讀詩題。

2、介紹作者。

3、解詩題。

這首詩寫了哪裏的景色?從哪個字眼可以看出來?

介紹西湖,位於浙江省杭州市,是我國著名的'風景名勝。古往今來,人們用最美好的語言讚頌西湖,又用最凝練的語言對它的風景作出了不同的概括。其中最廣爲人知的說法是西湖十景。(出示課件中的西湖十景圖)

同學們,西湖美嗎?看過如此美麗的西湖,此時此刻,你想對西湖說點什麼呢?(同學們談感受)

作者楊萬里爲我們介紹的西湖又是怎樣的呢?讓我們在詩句中找一找吧! 用多媒體展示西湖美,激發學生學習這首古詩的興趣。培養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三、讀詩句,識新詞。

1、自由讀。

2、指名讀。

3、齊讀。

畢竟:到底。

四時:四季,這裏指六月以外的其他季節。

接天:一直鋪到水天相接的地方。

映日:陽光照射。

讓學生通過讀,體會詩句。

四、抓字眼,明詩意。

“詩情畫意”,我們要融入詩情,感悟畫意,先要把詩讀懂。怎樣才能把詩讀懂呢?要學會“抓字眼,明詩意”。請同學們看註釋,想想每句詩的意思,再用自己的話說給小組的同學。

1、學習小組展開合作學習。

2、彙報自學情況。

3、師講詩意,生答詩句。

4、讀全詩,體會每句話的意思。

詩是最凝練的語言,讓我們插上想象的翅膀,走進西湖,看一看詩句的風光吧!(出示古詩的動畫)讓同學們根據課件中的註釋,理解詩句。再通過課件中的動畫,體驗詩人的感情,進一步培養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五、想畫面,入詩境。

我們在西湖的一隻遊船上,在朝陽輝映下,這無邊無際的特別紅豔的荷花和這一眼望不到邊的碧綠蓮葉,真是美不勝收,妙不可言呀!真是“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出示歌曲《讓我們蕩起雙槳》,)

1、想一想,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

2、詩的前兩句用感嘆句表達了作者當時的心情,同學們能不能根據詩意用感嘆句來表達一下你的心情。

3、說話練習:

(1)西湖太美了,不僅……而且……

(2)無論是……還是……,西湖都……

生閉上眼,假想在西湖的一隻遊船上伴隨着輕快的音樂欣賞這美麗的景色,師讀本段話創設情境,讓學生更進一步感悟詩情,感悟祖國山河的美好。 讓學生通過語言表達詩句的意思。感悟詩境。

六、感情讀,悟詩情。

風光迷人的西湖,孕育了這千古流傳的詩句,這首詩的流傳,給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美麗的西湖景美、詩更美。請同學們伴隨着輕快的音樂讀一讀詩句吧! 學生配樂(課件中的音樂)讀全詩感悟詩情。

七、拓展延伸。

讓我們再來欣賞兩首描寫西湖的名詩。(出示古詩《飲湖上初晴後雨》、《望湖樓醉書五首》的讀音和圖片)

我們的祖國,江山如此多嬌,讓我們用最美的語言描述她,用最美的詩句吟誦她,用最美的歌歌唱她吧!(出示祖國風景圖,伴音樂,師讀本句話,結束本節課)通過課件中的讀音、圖片和歌曲,讓學生更進一步瞭解西湖的美、祖國更美。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教學設計16

教學目標:

1、知道詩的大致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古詩。

3、感受杭州西湖的美,增強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能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古詩問文高度概括、精練含蓄的特點,以及時代的變遷,造成了學生理解上的困難。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 激情導入

1、 用一個詞來形容荷花或荷葉。(課件出示:荷花、荷葉)

2、 同學們說得多美呀,我們一起去西湖看一看吧。(課件出示:荷花錄象)

看到這麼美的景色你最想幹什麼?

一千多年前的南宋大詩人楊萬里和你們一樣看到那麼美的荷花,作了一首詩,膾炙人口,傳誦至今,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課件出示:古詩)

二、 學習古詩

1、 自讀古詩,讀正確。

2、 指名讀古詩。(男女各一)。

3、 那些詞語的意思你一看就明白了。

4、 還有那些不明白的我們一起來討論。

我們第一次和這首詩親密接觸,就有不小的收穫,再來讀讀,我們的收穫會更大。

三、再次學習交流。

再讀讀這首詩,說說詩的大致意思。(三個)

在知道詩的大致意思後,我們也只是知道了個大概,學了點皮毛,假如我們再深入研究,會有很多新的發現。

四、深入研究學習。

1、你還想深入瞭解些什麼?

詩人在什麼情況下寫的?心情怎樣?

2、就近找學習夥伴討論。

反饋交流

詩人在六月的西湖送別友人林子方,沒有敘友誼,更沒有抒發離愁別緒,而是通過對西湖美景的極度讚美,婉轉地表達對友人的眷戀。同學們你就是楊萬里,在送別時,讀給你的'朋友林子方聽。那些詞句寫出了西湖的美,把它讀得特別好,那些詞句寫出了對友人的眷戀,也把它讀好。同桌試試吧。

3、看着這滿湖的荷花,你楊萬里還會對朋友林子方說些什麼?

4、整首詩美美的,又帶有一絲淡淡的離愁的讀一讀。(配樂)

5、背下來行嗎?試試吧!

自背兩人比賽背男女生對抗賽

五、 以前也曾學過一首寫荷花的詩是什麼?(課件出示:小池)]

1、 這兩首詩有什麼不一樣?

2、你喜歡那一首,爲什麼?

六、 西湖是世界聞名的風景旅遊勝地,自古以來,描繪西湖美景的詩很多,你知道的還有哪些?

七、 這些詩是我們古代先輩爲我們留下的膾炙人口的詩篇,是我們的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今天也來學學古人,用我們自己手中的筆,來誇誇我們的杭州西湖,寫一兩句詩。老師已經拍下了幾張西湖的照片,一起來欣賞。(課件出示:照片)

選其中的一幅照片寫,五言或七言都可。小組討論(教師巡視)

反饋交流。

八、 總結:願我們杭州西湖越來越美。

板書設計: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教學設計17

教學目標:

1、理解詩意,體會表達的情感,感受意境美。

2、在創作詩與課文的比較中,品味詩人用詞的精妙,領悟一些創作的技巧,受到自然美和藝術美的薰陶。

3、能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培養讀背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

理解詩意,體會表達的情感,感受意境美。

教學難點:

在創作詩與課文的比較中,品味詩人用詞的精妙,領悟一些創作的技巧,受到自然美和藝術美的薰陶。

課前準備:課文情境圖;蒐集有關詩人及詩的資料

教學過程:(師生互動)

一、激趣導入。

1、師誦讀譯文:到底是六月中的西湖哇!風光和平時迥然不同。看哪!清波盪漾,浩淼無際,蓮葉挨挨擠擠,那怡人的綠色,無邊無垠,遠接天際。一朵朵荷花,向着初升的太陽,紅得那麼鮮亮,那麼水靈!

2、 說說你的頭腦中出現了一副怎樣的畫面?

3、今天我們學習的宋代詩人楊萬里寫《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就是描繪這副畫面的詩。

4、板書課題,請同學朗讀。 [作者簡介]

楊萬里(1127—1206)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人,字廷秀,號誠齋。紹興二十四年進士。孝宗時官至太子侍讀。光宗召爲祕書監。工詩。爲“南宋四大家”之一。初學“江西詩派”,後學王安石及晚唐詩,終自成一家。一生作詩二萬餘首。亦能文。有《誠齋集》。

二、創設情境,瞭解古詩。

1、 簡介作者及書寫古詩的時代背景。

2、教師範讀古詩。

3、自讀古詩,藉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4、同位互讀古詩。 [註釋] 1.曉:早晨。淨慈寺:全名“淨慈報恩光孝禪寺”,與靈隱寺爲西湖南北山兩大著名佛寺。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閣祕書。

2.四時:春夏秋冬四季。在這裏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時節。

3.無窮碧:因蓮葉面積很廣,似與天相接,故呈現無窮的碧綠。

4.別樣:特別,不一樣。別樣紅:紅得特別出色。

三.指導自學

1、出示古詩。範讀。

2、學生練讀

師:全詩共二十八個字,我相信經過認真的練 們一定能把它讀得正確、流利。

師:誰願意展示一下自己美妙的讀書聲?

3、研讀古詩。

師:同學們一下子就把詩句讀得這麼流暢,真是好樣的!接下來,請大家帶着欣賞、探究的眼光,利用手中現有的'資料,研讀詩句,看看能讀懂什麼,碰到的問題,可以在小組中討論,解決不了的等會在全班討論解決。

4、交流自讀收穫師:請大家交流一下各自的閱讀收穫,以及想和夥伴們一起討論解決的疑惑之處!在送別林子方時,到底看到了什麼。

5、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師:把你們各自的感受用動情的朗讀,恰當的身體語言表達出來吧! [賞析] 西湖美景歷來是文人墨客描繪的對象,楊萬里的這首以其獨特的手法流傳千古,值得細細品味。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首句看似突兀,實際造句大氣,雖然讀者還不曾從詩中領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從詩人讚歎的語氣中感受到了。果然,“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詩人用一“碧”一“紅”突出了蓮葉和荷花給人的視覺帶來的強烈的衝擊力,蓮葉無邊無際彷彿與天宇相接,氣象宏大,既寫出蓮葉之無際,又渲染了天地之壯闊,具有極其豐富的空間造型感。“映日”與“荷花”相襯,又使整幅畫面絢爛生動。全詩明白曉暢,過人之處就在於先寫感受,再敘實景,從而造成一種先虛後實的效果,讀過之後,確實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與四時同”的美麗風光。

四、鞏固誦讀。

1、 配樂背誦古詩。

2、 試着誦讀一下。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教學設計18

一、教材分析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是國小語文第十冊第23課《古詩兩首》中的後一首。這是一首送別詩,作者抓住了那滿湖的荷花荷葉作爲寫作對象,前兩句議論,後兩句寫景,抒發了詩人對西湖美景的讚歎熱愛之情。整首詩口語成詩,景色醉人,韻味十足。特別是:“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句,意境廣闊,給人無盡的喜悅和想象。

二、學情分析

因爲學生在課外閱讀和積累中已經背誦過大量的古詩,課文中出現的古詩學生早就能背誦了,而且學過了葉聖陶的《荷花》這一課,對描寫荷花的這句詩應該比較熟悉了。五年級學生了,他們能夠也有了一定的學習力了,能夠把詩句的意思大概地連起來表述。

三、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和學生已有的學習經驗,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目標:

1、學習有節奏、有感情地誦讀古詩《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2、結合畫面,理解詩句的意思,品味重點詞語的表達效果。

3、理解詩歌內容,想象詩歌呈現的畫面,體會詩人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4、初步掌握學習古詩的基本方法。

爲了落實課堂目標,我把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落實在

①引導學生理解詩歌的內容,體會詩歌描寫的意境;

②掌握學習古詩的方法。

四、設計意圖

根據學程導航堂教學六大基本模塊,即“目標導向、任務驅動、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展示導學、檢測反思”等課堂基本環節。在教學中需要重點突出自學、展示、小組合作環節,因此,我把課堂設計。

(一)設計清單,自主預習

預習是學生自學能力的一種展示,而且也是高效課堂的保證。課堂教學必須建立在學生已知的基礎上。如何整理學生對古詩的先期經驗,明確本次課堂教學的目標和方向,爲學生設計一份預習清單顯得尤爲重要。所以我在佈置學生預習時,設計了這樣幾個問題。

1、請寫出描寫大自然美景的古詩(可按春夏秋冬的.順序)。

2、瞭解作者楊萬里,(從其人、其作品、其風格方面)。

3、能通過各種途徑解決“畢竟”、“四時”、“接天”、“無窮碧”、“別樣紅”等詞,爲了考慮到不同程度的同學,我還設計了一個讓學生自己選一個不理解的詞查出來。

4、讓學生想一想詩句的意思。這些設計任務明確,大部分同學都能順利完成。

(二)背詩導入,揭題探究

五年級的學生會背的詩歌很多,從學生的原來基礎入手,導入新課,既能給孩子一個展示的平臺,也能激起他們的學習熱情,因此我從相同類別的詩歌入手,這樣學生自然能在引子的帶領下受到感染和薰陶。

(三)初讀古詩,把握韻律

即使學生能背誦,那也是一時的強記而已,所以初讀古詩的環節也要做實。由於本詩的課題也較長,涵蓋的信息較多,學生的正確朗讀也是理解課題的基礎,而課題中的“曉”字,也是學生該重點掌握的。

本首詩在節奏方面不是太難,因此就簡化成讓學生根據老師給的句中停頓來讀出古詩的節奏,這樣讓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又向有了一定的提高也能體會到古詩的節奏美。讓每一個學生反覆地讀幾遍,在指名讀和相互評價的過程中讓學生明白怎樣讀纔是準確的、。

(四)再讀古詩,理解意思

經過前期的積累和預習,理解詩歌的意思環節就簡單多了。這個環節我先讓學生充分展示自主學習的成果。通過對“畢竟”、“無窮碧”、“別樣紅”這些詞語的追問,讓學生明白解詞的方法,在理解詩意時,教師預設好哪些重點詞語是必須明確和牢記的,在交流的過程中,讓學生通過對比,明白在解意時要力求字字到位,語句通順。

(五)再讀古詩,進入詩境。

本首詩所描寫的情境優美,古詩中存在的留白內容,能訓練學生的想象、寫話的語文基本能力。爲了突出這一點,我讓學生欣賞圖片,回憶好詞,這樣爲學生的寫話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能夠顧及時一部分寫話能力較差的同學,同學讓學生小組交流,取長補短。在此基礎上讓寫得好的同學展示,學習他們寫作的方法,這樣,讓學生也頗有收穫,有法可依。

(六)品評賞析,領悟中心

文章絕非無情物,古詩更是如此。在學生深入理解古詩的基礎上,詩歌的中心就能夠浮出水面,同時引領學生在古詩的題目上找到“送”和內容上表現“美”這樣進行辨析,讓學生通地自主思考不斷地深化中心,真正扣擊到學生的心靈中去。

(七)檢測反思,總結方法

“授人於魚,不如授人漁”方法比學習的內容更有效,因此最後這個環節似乎是課堂教學必要總結。其實,這個環節也是古詩教學的一種延伸和拓展,能更充分體現本堂課教學的價值,我想“知作者”、“解詩意”、“入詩境”、“品詩情”這樣的方法學生在學生腦海中一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作業設計

課外作業是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也是學生能力得以提高的重要途徑。

1、爲了使學生的知識和技能得到綜合訓練,我設計了、完成《一課一練》中和《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相關的內容。

2、背誦《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用自己的話說說它描述的景象。這樣的基礎題,同時還設計了積累一些描寫荷花、蓮葉的詩句這樣照顧了每個學生的學習需要,也注重了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最後針對層次較高的同學,我設計找一些送別詩,研究一下送別詩的特點,(比如結構,所寫的內容或者表達的情感等方面)寫一篇《關於送別詩的比較研究》;我想這樣能夠照顧到不同方面的學生需求。

在本堂課的設計中,我試着按學程導航的模式,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爲主;教師引導指點爲輔,使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學有提高。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教學設計19

一、說教材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是人教版部編本教材二年級下冊語文15課的一首古詩。作者抓住了那滿湖的荷葉、荷花作爲描寫對象。那碧色連天的荷葉和在陽光照射下格外嬌潤紅豔的荷花,美麗動人。表達了詩人對西湖的熱愛和讚美之情。

二、說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藉助註釋理解詩的意思,體會作者的感情。

(2)感受是詞中的意境,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2、過程與方法

(1)引導學生抓住詩中重點句分析。

(2)在理解詩內容的基礎上,想象詩中描寫的畫面。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杭州西湖的美,增強學生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三、說教法

創設情景法、自讀自悟法、情感誦讀法、想象理解法。

四、說學法

自讀自悟、合作探究、感情朗讀。

五、說教學過程

(一)激興趣,導新課

1、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風景如畫。從白雪皚皚的北國到詩情畫意的江南,從茫茫無垠的草原,到鬱鬱蔥蔥的'林海,每一幅山水都是一副美麗的畫。

2、我們的祖國不僅山美、水美、詩也美,千百年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句,陶冶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心靈。我們班的同學愛讀詩,也愛背詩,你們願意背幾首嗎?《望廬山瀑布》《詠柳》《小池》《飲湖上初晴後雨》。

3、這幾首詩都是寫景的,都歌頌了壯麗的山河。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寫景的詩《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二)知詩人、解詩題

1、齊讀詩題

2、介紹作者

楊萬里:字廷秀,吉水人。他平時力主抗金,秉性剛直,立朝廉潔,遇事感言。他作詩主張師法自然,構思新穎奇特,筆調幽默詼諧,語言通俗活潑,風格爽朗輕快,人稱“誠齋體”。他工於奇絕,以寫景詠物見長,著有《誠齋集》。

3、解詩題

早晨從淨慈寺出來送別林子方。

(三)讀詩句、識新詞

1、自由朗讀

2、理解詞語的意思

畢竟:到底

四時:四季,這裏指六月以外的其他季節。

接天:一直鋪到水天相接的地方。

映日:陽光照射

(四)抓字眼,明詩意

1、“詩情畫意”——我們要融入詩情,感悟畫意,先要把詩讀懂,請同學們看註釋,想象每句詩的意思,再和同學交流。

2、小組合作學習

3、彙報自學情況

到底是西湖的夏日,風景與其他季節完全不同。遠遠望去,在陽光照射下,滿湖碧綠的荷葉,襯托着鮮豔的荷花,真是美麗極了!

4、讀全詩,體會每句詩的意思

5、詩是最凝練的語言,讓我們插上想象的翅膀,看一看詩句的風光吧!

(五)想畫面、入詩境

我們在西湖的一隻遊船上,來欣賞優美的景象。

六、課堂小結

風景迷人的西湖,孕育了這千古流傳的詩句,這首詩的流傳,給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我們的祖國,江山如此多嬌,讓我們用最美的語言描述她,用最美的詩句吟誦她,用最美的歌歌唱她吧!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教學設計20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蘇教版)五年級下冊

【教學目標】

1.理解詩意,體會“無窮碧”和“別樣紅”的豐富內涵。體會表達的情感,感受意境美。

2.在創作詩與課文的比較中,品味詩人用詞的精妙,領悟一些創作的技巧,受到自然美和藝術美的薰陶。

3.能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培養讀背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理解重點詞語“無窮碧”和“別樣紅”的意思。

2.理解詩意,體會表達的情感,感受意境美。

教學難點:

在創作詩與課文的比較中,品味詩人用詞的精妙,領悟一些創作的技巧,受到自然美和藝術美的薰陶。

【課前準備】

課文情境圖;蒐集有關詩人及詩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理解詩題

1.“相見時難別亦難”,同學們,有人說,離別是詩,離別是歌,離別是淚水。

我們讀過,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我們讀過,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我們讀過,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從這流傳千古的送別佳句中,我們讀出了濃濃的友情、親情。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送別詩――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2.讀着詩題,你知道了送別的什麼?

送別的時間是早晨,從“曉”字中可以看出;

送別的地點是淨慈寺外;

送別的人是林子方。

3.小結:淨慈寺,是西湖邊上的一座寺廟。林子方,是南宋詩人楊萬里的一個朋友。這一天,林子方正要到外地做官,楊萬里在西湖邊上送別他。按照我們過去讀過的送別詩的內容來猜猜,你認爲這首詩中,詩人會寫些什麼?

(離愁別緒、臨別囑託、牽掛不捨……)

4.過渡:那麼同學們猜得對不對呢?就讓我們來走進這首詩吧。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先讀讀這首詩,讀上兩三遍,注意讀準生字,把詩讀通讀順。(生自由讀)

2.誰來讀?其他同學注意聽,看他讀準了沒有。(指名兩生,師生正音)

3.古詩還要讀出節奏韻律,像這樣(範讀首句),誰再來讀讀?(指名兩生,評價)

4.齊讀,讓我們一起讀出詩的節奏韻律。

三、自學古詩,理解大意

1.詩讀正確了,那這首詩的意思呢?輕聲讀,可以藉助註釋,也可以想象畫面,看看讀懂了什麼?和同桌說一說,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在上面做個記號。

2.有不懂的字詞先提出來。(交流重點字詞)

畢竟:到底。

四時:春夏秋冬四個季節。本詩指除六月外的其他時候。

接天:與天相接。

映日:映照着太陽。本詩中映照的是朝陽。(從題目的“曉”字中可以看出)

別樣:特別。

3.理解了重點詞語,誰來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詩的大概意思,前兩句和後兩句分別寫的是什麼?(交流古詩大意,兩生左右,鼓勵用自己的語言連貫地描述)

到底是西湖的六月時節,此時的'風光與其他時候相比確實不同。與天相接的蓮葉綠得無邊無際,映照着陽光的荷花顯得特別的鮮紅。

4.理解了詩的大意,相信我們能讀得更好了,誰來試試?注意讀出詩的味道。(指名評價)怎樣才能讀得更有感情呢?讓我們品詩、賞詩,走入詩境。

四、品讀詩境,感受畫面

1.同學們,八百多年前的一個夏天,你,就是大詩人楊萬里,剛剛走出淨慈寺,清風拂面而來,一幅賞心悅目的景象映入眼簾……那是一幅怎樣的畫面呢?

2.閉上眼睛去聽,去想。(老師範讀第三、第四句)你彷彿看到了什麼?板書:藍天、碧葉、赤日、紅花

3.同學們,那不是一片荷葉,而是一池荷葉;那不是小池塘裏的荷葉,而是西湖裏的荷葉。你能描述那樣的景象嗎?

(1)重點理解:無窮碧

理解一:照應接天,指範圍廣。

理解二:指綠的程度。很綠很綠,綠得難以形容。

理解三:也許是指有很多很多種不同層次的綠:深綠、淺綠、淡綠、草綠、濃綠……

(2)想不想欣賞一下這樣的美景?課件欣賞(遠景),讀好“接天蓮葉無窮碧”。

師小結:是啊,滿池的葉啊,滿眼的綠呀,遠遠地伸向天邊,與藍天相接。

4.六月,正是盛夏,雖然是早晨,可是太陽已經是火辣辣的。在驕陽的映襯下,怒放的荷花又是怎樣一番美景呢?

(可以說說荷花在陽光下的照耀下的顏色、姿態等。)

(1)重點理解:別樣紅

理解一:特別的紅,不一般的紅。

理解二:紅的有層次,有變化。

(2)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課件:突出映日、紅。)這荷花紅得多美啊!誰能用比喻或者擬人手法來描繪一下?

(3)誰能通過朗讀讓大家體會到這一美景?

5.看哪,那綠色的蓮葉,極目一望,無邊無際;那豔麗的荷花,嬌豔嫵媚,輝映朝陽。你能通過朗讀,把這樣的美景留在每個人的心中嗎?

(1)同桌讀。

(2)指名讀。

(3)分角色讀:男讀葉,女讀花。

(4)齊讀。

6.荷葉田田,荷花朵朵,難怪詩人說――(引讀,課件)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這是詩人由衷地讚美,誰來讚一讚?你能用自己的話讚一讚嗎?(先試一試再指名說,注意讚歎)

五、感悟詩情,深度理解。

1.同學們,學到這裏,有沒有人會產生疑問呢?(題目中是送別,可是詩中描寫的只有景色)是啊,這和我們一開始的猜測是多麼不同啊!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前兩句說六月中的西湖,景色與其他季節是不一樣的,也就是說詩人認爲他與林子方的感情與其他人是不一樣的。後兩句說滿湖的荷葉一直綠到天邊,荷花在陽光的照射下,顯得特別嬌豔紅潤。也就是說詩人與朋友林子方的感情就像滿湖的荷葉一樣,友誼一直連到天邊,像荷花一樣在陽光的照射下紅得發亮、紅得似火。

總結:說得真好,有道是:“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還有晴”,這首詩在景色中寄予了詩人的感情,這種手法叫:以景寄情(板書)

2.請同學們再靜靜地讀讀這首詩,閉上眼睛想想送別的畫面,然後談談自己讀到的是詩人一份怎樣的情。(學生自由朗讀、品味)

現在,你就是詩人楊萬里,老師就是要去外地做官的林子方,你心裏藏着什麼話要對老師說?

預設:

祝願你前程如接天的蓮葉一樣無窮碧,事業像映日的荷花一般別樣紅。(我感受到了祝福之情)

你前程似錦,我真爲你高興。(我感受到了高興之情)

西湖的景色這麼美,你還是再逗留幾天,好好地欣賞這西湖的美景吧。(我感受到了眷戀之情)

六月西湖的景色在是這樣美,你要記住這滿湖荷花,記住今天的送別之情。(我感受到了惜別之情)

六、背誦古詩,演唱古詩

同學們,楊萬里是南宋最著名的四個詩人之一,他的一些寫景抒情的小詩特別有名。《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是一首與衆不同的送別詩,這首詩告訴我們,離別可以是一幅明朗的畫,可以是一個動人的微笑,可以是一片廣闊的美景。讓我們把這與衆不同的送別詩記下來吧!

1.生自由背誦,指名背(2-3生),齊背。

2.詩可以讀、可以誦,還以唱,讓我們一起來聽聽這首詩譜成的歌曲吧。聽一遍,學唱一遍。

七、聯繫生活,學寫詩句

1.老師相信,我們心中也有一片美麗的風景,你最喜歡哪個地方的景色?

2.讓我們學習作者,採用以景寄情的手法來表達我們的喜愛之情。要寫詩,讓我們先來看看楊萬里的詩有什麼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內容:選取典型景物

形式:對仗、押韻

總結:我們哪一個季節的景色都可以寫,但注意,一定要選取出最有特色的景物來寫,如果能對仗和押韻更好,不能的話也不要緊,但注意要把景色寫美了。

3.仿寫優美句子。選其中的一幅照片寫,教師巡視。

出示:

畢竟太倉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畢竟中,

風光不與同。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4.反饋交流。

美美地讀一讀。

5.總結全詩

同學們,“一切景語皆情語”,千年以來,人們已經漸漸不知道林子方是一個怎樣的人,但是,人們卻永遠記住了楊萬里送別他那天西湖上的景色,記住了楊萬里和他之間的情分,記住了這開闊優美的詩句――(指讀)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板書設計】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無窮碧 以景寄情

別樣紅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教學設計21

設計理念:

將“感悟詩意、品味詩情”作爲研讀目標,踐行“用教材教”的教學理念,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給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提供平臺,創設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並運用現代信息教育技術,創設氛圍,再現古詩所描繪的意境,在閱讀實踐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

教學目標:

1.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理解“畢竟”、“映日”、“別樣”等詞的意思,瞭解古詩所描寫的景色。

3.感受大自然的美麗景象,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在理解詩句意思的基礎上,感受大自然的美麗景象,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多媒體出示:

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2.指名讀,齊讀。談話:西湖在哪兒?西子是誰?讀了這句詩,你有什麼想法?(西湖很美)是啊,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是人間天堂,而西湖就是它上面一顆璀璨的明珠。西湖,是一首詩,一幅天然圖畫,一個美麗動人的故事。不論是多年居住在這裏的人們,還是匆匆而過的遊人,他們無不爲這天下無雙的美景所傾倒。你們想不想去看看,可現在時間、空間都不允許。八百年前的大詩人楊萬里留下一首詩可以滿足大家的願望。想讀嗎?這就是《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以詩導入,不僅讓學生初步感受西湖的美,還營造一種詩的氛圍。】

3.齊讀題。指導讀出節奏。

4.釋題。通過預習你從題目知道了什麼?

曉出:早晨走出。(從哪兒走出?幹什麼?誰早晨走出?)

淨慈寺:杭州西湖南岸著名的佛寺。

林子方:作者的摯友。

意思是:作者早晨從淨慈寺走出送別好友林子方。

問:誰來介紹一下作者?(生互相補充師小結。)

楊萬里,南宋詩人,字廷秀,號誠齋,吉州吉水(江西吉安)人。他的詩語言清新活潑,想象豐富,具有明快自然、詼諧風趣、生動逼真、富於形象性的特點,被人稱之爲“誠齋體”,世稱誠齋先生。他的詩在當時與尤袤、范成大、陸游齊名,並稱“南宋四家”。他一生寫了兩萬多首詩,今存4200多首

【設計意圖:新課標指出要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讓學生養成預習的習慣。課堂上儘可能提供交流的空間和時間是養成好習慣的保證,並培養其合作能力。】

二、初讀古詩,感知詩意。

課件出示《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全詩。

(一)初讀

①這首詩沒有生字,你能讀好嗎?自己先練一練,注意讀準每一個字音,把詩句讀通順。(指名朗讀。)

②注意節奏。課件出示以六月西湖淡景圖爲背景: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設計意圖:新課標指出誦讀優秀詩文,注意通過詩文的聲調、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

(二)理解詩句意思

①過渡:詩人與好友林子方一大早走出淨慈寺看到了怎樣的景色呢?

課件出示: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1.自由讀讀,你彷彿看到了什麼?這兩句詩你是怎麼理解的?

2.先小組交流師行間巡視,後集體交流。

你彷彿看到了什麼?你從哪個詞中感受到的?

預設:

接天:是指荷塘與天邊相接。

無窮碧:照應接天,指範圍廣。可能是指很綠,綠得很美,綠得難以形容。也許是指有很多種不同層次的綠:深綠、淺綠、淡綠、草綠、濃綠。)

別樣紅:早晨的霞光照射在帶着露珠的粉嘟嘟的荷花上,荷花呈現出別樣的紅色。別樣紅是特別的紅,不一般的紅,紅的有層次,有變化。)

3.用自己的話說說整句詩的意思。

4.把你的理解帶進去讀,讀出你心中的畫面。

預設評價語:

從你的讀中讓我想起李白的詩“碧荷生幽泉,朝日豔且鮮”。讀得再壯闊些,別樣些。

從你的讀中讓我想起一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江南》

誰再願意讓大家感受一下這碧綠碧綠的蓮葉,讓這蓮葉更(綠)更(多)更(一望無際)

5.同學們的表現真不錯,爲了表揚同學們,老師特地爲你們準備了一組荷花圖,請看大屏幕。(課件:配樂荷花景圖組)

6.再讀一讀這兩句詩好嗎?(課件:蓮葉荷花淡景爲背景的古詩)真是“荷塘美景現眼前,便引詩情到碧霄”啊!看來用心感受後,我們也能讀得詩情畫意、韻味十足!

【設計意圖:新課標指出閱讀詩歌,要大體把握詩意,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

7.正因爲西湖六月的荷葉無窮的碧、荷花別樣的紅,你會情不自禁的.發出這樣的感嘆……(西湖的荷葉真是太美了、夏天的西湖真美呀)是呀,英雄所見略同。八百年前的詩人楊萬里也發出了這樣的感喟:

課件出示: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8.釋詞解意。師:誰能感悟到詩人的意思呢?究竟怎麼理解?同桌互相說說。(究竟:到底;四時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時節,並非指整個四時。到底是六月裏的西湖啊,此時西湖的風光絕非其他時候可比。)

師:讀出你的讚歎。

師:詩人和朋友林子方暢談了一夜送朋友從寺中走出,看到眼前的荷塘圖情不自禁的吟誦起來:

小結:同學們真不簡單,結合預習並通過小組合作以及積極的思考已基本上理解了詩意。讓我們再次讀出我們的理解。(讀全詩。)

9.齊讀全詩。

【設計意圖:新課標指出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這樣的設計正是爲了突出作者的倒裝手法。】

三、題文互解,賞讀悟情。

1.真美,可是,同學們,當我們從這一池荷葉荷花中擡起頭來,再來讀題時,你有沒有發現什麼問題?(出示題目)(有送別之意嗎?有林子方嗎?)全寫的是西湖的景色,文不對題啊。難道大詩人作詩也有走題的時候?你能大膽假設一下,作者爲什麼這樣寫?

2.出示詩人與林子方的背景資料,學生仔細閱讀材料,指名讀。

這段文字至少告訴了我們兩個信息。1、林子方幹什麼去了?2、二人感情怎麼樣?(看情形指名發言)此時,你能說說,詩人爲何要寫這西湖的美景來送別友人嗎?

【設計意圖:新課標指出:在閱讀中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創新能力。另外,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此處充分尊重學生的感悟,不作強行引領,學生能說多少是多少,多多鼓勵,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大膽去設想。】

3.預設評價:

用荷花和荷葉來比喻友情。評:出淤泥而不染,君子之交淡如水。

感情親密。評:“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祝願友人事業有成。評:多麼大氣的友情啊,像歌詞裏唱的:朋友啊朋友,如果你有新的彼岸,請你離開我。

情到濃時無需再說。評:此時無聲勝有聲。

希望友人遲走。評:明爲送,實爲留。

同學們的感悟很深刻,這裏面,可能還有一些你沒有想到,讓我們再往這詩裏面走走?

4.總結:是啊,西湖的這片美景在詩人的眼中,而與林子方的這份深情,在哪裏?

【設計意圖:這是全文的一大難點,課前作了多種預設,一是瞭解當時送的背景,二是瞭解荷的寓義,層層深入,引領學生感受詩人的言外之意。因爲作者寫得含蓄,所以需要進行多重挖掘。】

5.創設情境:同學們剛纔所表達的意思,我想,楊萬里和林子方,都懂,但是,不用說出來,一首簡簡單單的詩,足夠了。現在,你們是楊萬里,我是你們的好朋友林子方,我要走了,做官去了。來,用這首詩,送送我,好嗎?怎麼送,坐着送?眼睛看哪裏?該怎樣看着我?(含情脈脈的,深情款款的,情真意切的,情深義重的。)來,吟誦這四句詩。

【設計意圖:此處的情境創設是全課的高潮,從詩情的感悟上,學生已從多種角度明白了詩人的一片深情,在朗讀指導上,也完成了從讀詩,到背詩,到深情地吟詩的過程。】

師:當然,詩人到底爲什麼這麼寫,我們無從考證。但是,這並不妨礙我們對這首詩進行大膽的聯想,正因爲我們有的無窮的聯想,無窮的想像,纔會使後人在這首詩中,讀出一份別樣的精彩,別樣的美。

【設計意圖:新課標指出在閱讀中能聯繫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內涵,體會其表達效果。】

五、課內小練筆:

這就是別樣的荷花,這就是別樣的西湖,這就是別樣的送行,這就是別樣的楊萬里。林子方有這樣一位朋友是幸運的,也是幸福的。現在你就是林子方,此刻,你想對楊萬里說些什麼?可以寫自己的話,也可以藉助積累的詩詞,甚至是你喜歡的歌詞來表達你的情懷。

1.播放輕音樂,學生練寫。

2.指名讀,適當評價。

【設計意圖:新課標指出能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鍛鍊習作能力。】

六、課外拓展

1.多媒體出示作業:

我要讀:

你喜歡楊萬里嗎?請去讀楊萬里的詩;喜歡西湖嗎?請去讀有關西湖的詩。

2.師激情小結:親愛的同學們,驕陽似火中吟詩,它是你解渴的一杯清茶;月圓人歡時吟詩,它是你抒情的一枝好花;煩惱縈繞時吟詩,它是你消愁的一曲笙歌。就讓我們在詩文化的浸潤中茁壯成長,營造出屬於自己的碧海藍天!

【設計意圖:新課標指出五、六年級學生可以利用圖書館、網絡等信息渠道嘗試進行探究性閱讀。擴展自己的閱讀面。】

板書設計: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楊萬里

別樣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教學設計22

一、說教材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是九年義務教育國小語文教科書第十冊29課的一首古詩。作者抓住了那滿湖的荷葉、荷花作爲描寫對象。那碧色連天的荷葉和在陽光照射下格外嬌潤紅豔的荷花,美麗動人。表達了詩人對西湖的熱愛和讚美之情。

二、說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1)藉助註釋理解詩的意思,體會作者的感情。

(2)感受是詞中的意境,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2、過程與方法

(1)引導學生抓住詩中重點句分析。

(2)在理解詩內容的基礎上,想象詩中描寫的畫面。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杭州西湖的美,增強學生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三、說教法

創設情景法、自讀自悟法、情感誦讀法、想象理解法。

四、說學法

自讀自悟、合作探究、感情朗讀。

五、說教學過程

(一)激興趣,導新課

1、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風景如畫。從白雪皚皚的北國到詩情畫意的江南,從茫茫無垠的草原,到鬱鬱蔥蔥的林海,每一幅山水都是一副美麗的畫。

2、我們的祖國不僅山美、水美、詩也美,千百年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句,陶冶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心靈。我們班的同學愛讀詩,也愛背詩,你們願意背幾首嗎?《望廬山瀑布》《詠柳》《小池》《飲湖上初晴後雨》。

3、這幾首詩都是寫景的,都歌頌了壯麗的山河。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寫景的詩《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二、知詩人、解詩題

1、齊讀詩題

2、介紹作者

楊萬里:字廷秀,吉水人。他平時力主抗金,秉性剛直,立朝廉潔,遇事感言。他作詩主張師法自然,構思新穎奇特,筆調幽默詼諧,語言通俗活潑,風格爽朗輕快,人稱“誠齋體”。他工於奇絕,以寫景詠物見長,著有《誠齋集》。

3、解詩題

早晨從淨慈寺出來送別林子方。

三、讀詩句、識新詞

1、自由朗讀

2、理解詞語的意思

畢竟:到底

四時:四季,這裏指六月以外的其他季節。

接天:一直鋪到水天相接的地方。

映日:陽光照射

四、抓字眼,明詩意

1、“詩情畫意”——我們要融入詩情,感悟畫意,先要把詩讀懂,請同學們看註釋,想象每句詩的意思,再和同學交流。

2、小組合作學習

3、彙報自學情況

到底是西湖的夏日,風景與其他季節完全不同。遠遠望去,在陽光照射下,滿湖碧綠的荷葉,襯托着鮮豔的荷花,真是美麗極了!

4、讀全詩,體會每句詩的意思

5、詩是最凝練的語言,讓我們插上想象的翅膀,看一看詩句的風光吧!

五、想畫面、入詩境

我們在西湖的一隻遊船上,來欣賞優美的景象。

六、課堂小結

風景迷人的西湖,孕育了這千古流傳的詩句,這首詩的流傳,給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我們的祖國,江山如此多嬌,讓我們用最美的語言描述她,用最美的詩句吟誦她,用最美的歌歌唱她吧!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教學設計23

[教學目標]

1、理解古詩意思,能說出詩歌大意。

2、抓住關鍵詞“無窮碧”、“別樣紅”感受六月西湖的美麗風光,並引導學生在探究其原因的基礎上感悟詩情,領悟詩人“以景寄情”的表達手法。

3、通過有感情的朗讀、想象、欣賞、背誦,感受這首詩的豐富內涵,受到美的薰陶。

[重點難點]

在高度概括、精練含蓄的詩句中,理解、感悟和體會古詩的意境和情感內涵。

教學過程:

(課前欣賞西湖美景錄相。)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楊萬里這位詩人大家一定很熟悉,還記得我們學過他的哪些詩嗎?你能來背一背嗎?

2、今天我們再來學習楊萬里的一首詩,是關於荷花的,你們看過荷花嗎?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美麗的荷花荷葉圖。我們一起欣賞一下。(課件出示:荷花、荷葉、最後定格。)

3、你能用幾個詞或一句話來描述你所看到的美景嗎?能具體些嗎?(指導:你可以說它的形狀、顏色,或者你的感受)

[設計意圖]:北方的學生從未見過荷花,這對於學習這首古詩造成了一定的影響,所以課前,讓學生花一部分時間讓學生欣賞西湖美麗風光,讓學生有一定的感性認識,產生一種閱讀期待。古詩的教學步驟一般分爲知詩人,解詩題,明詩意,悟詩情四部分,而這首詩的作者楊萬里,在本冊教材第一單元,剛剛學過他另一首清新活潑的詩作《宿新市徐公店》,學生對於他是熟悉的,所以從詩人直接入手,自然導入課堂。接下來再次讓學生欣賞定格的荷花蓮葉圖,用詞語形容所看到的美景,必能讓學生從整體上、宏觀上認識荷花,初步感受荷花之美,爲下面的學習作好鋪墊。

二、初讀古詩,感知詩意

1、楊萬里看到這樣的美景,作了一首膾炙人口的詩,傳誦至今,它就是《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板書詩題,強調“曉”、“慈”的寫法。)解詩題:從詩題,可以看出這首詩寫的是一件什麼事?(指導:從詩題中找出時間、地點、人物。帶着這樣的理解你再讀一讀詩題。)

2.我們來看這首詩。出示全詩。初讀全詩:

(1)想要學好詩,首先我們就要把詩讀正確,讀通順。下面請同學們放開聲音讀一讀這首詩,如果有拿不準的字可以請教老師或同學,讀不通順的地方要多讀幾遍。

(2)學生自讀,師巡視,瞭解讀書情況。

(3)指讀,正音。

3、詩,我們已經會讀了,你還讀懂了些什麼?

讓學生自由說自己的理解。教師不作更多的`評價。(你怎麼知道的?課前查閱工具書可是一個好習慣。語言的理解很多時候都是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

[設計意圖]:詩題較長,首先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其意思,如果學生理解遇到困難,則通過找時間、地點的方式,降低難度,引導學生自主把握題意,在學生理解題意的基礎上,讓學生讀出正確的停頓,讀出對詩題的理解。在理解詩題的基礎上,讓學生充分地、自由的讀詩句,要求做到正確、通順,這是學習古詩的最低要求。通過指讀後的評價,讓學生(特別是學困生)樹立學習古詩的信心。這一部分的教學着重關注學困生。但初讀不能僅僅滿足於此,在讀正確的基礎上,讓學生自主說出“你讀懂了什麼?”這一開放性的問題,旨在瞭解學生已理解哪些詞句的意思,學生已經理解的就無須再做瑣碎的理解。這首詩的詞句理解起來並不複雜,讓學生在自主交流的過程中,對詩意有了初步的瞭解。

三、品讀詩句,感悟詩情

1、同學們,從題目來看這是一首送別詩。可詩中着重寫的是荷花和荷葉,(板書)詩中描繪了怎樣迷人的風光呢?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課件出示一組荷花蓮葉圖。)

2、學習: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出示)

(1)誰能用詞語來形容一下荷花、荷葉的顏色。()的荷葉()的荷花

(2)荷葉是嫩綠的,碧綠的、鮮綠的,荷花是紅豔豔的,紅彤彤的,那麼詩中又是怎樣來寫這種綠、這種紅的?

(3)板書:無窮碧別樣紅

指導朗讀:讀出荷花之紅,蓮葉之綠。

3、探究原因,深入詩情:荷葉爲什麼是無窮碧,荷花又是別樣紅的呢?帶着問題去詩中尋找原因吧。(出示全詩。)

☆荷葉之多---“接天”:

(1)接天,你的感覺是?你能用幾個詞說一說荷葉的多嗎?你來讀一讀,讀出荷葉之多。

(2)教師語言描述:滿湖的荷葉,挨挨擠擠的,一眼望不到邊,彷彿與天相連。遠遠望去,綠得讓人心曠神怡,綠得讓人陶醉。

(3)指導朗讀:讀出蓮葉之多,之綠、之美。

☆陽光映照---“映日”:

(1)早晨什麼樣的太陽?在明媚的陽光下,你看到了怎樣的荷花?

(2)指導朗讀:讀出燦爛陽光普照下荷花之紅豔。

☆特殊時節---“六月”:

(1)展開想像:出示:是啊,六月的西湖是一年中景色最美的時節,這時荷葉長得,荷花開得,六月早晨的陽光,映照在荷花上,荷花就顯得更了,也許早晨的荷葉上還有,荷花上還有----,

充分展開你想像的翅膀,讓這美麗的畫面出現你的眼前。誰說一說。

(2)指導朗讀:讀出西湖六月美不勝收的風情。

☆作者心情--- 體會讚美、喜愛、愉快之情。

(1)詩中哪個詞,表達出詩人對六月西湖景色的情有獨鍾?想一想“畢竟”這個詞體現了作者那些感情?(讚美、喜愛,愉快)

(2)指導朗讀:讀出心情的愉快與對美景的讚美之情。

☆寫作背景--爲友人升遷而高興

(1)、這是送別詩,送別應該是傷感的、依依不捨的,爲什麼詩人那麼的喜悅?這是還有一個特殊的背景,那就是楊萬里和林子方是多年的好友,他們情投意合,交情甚佳。就是六月中的一天,林子方連升兩級,將離開杭州去上任,林子方高升了,作爲好朋友楊萬里能不高興嗎?

(2)同學們,如果若干年後,你的好朋友考上大學,你去送他,這時,你的心情如何?你的好朋友考上了博士,你的心情又如何?現在我們更能理解作者的心情了吧。正是在這種愉快的心情下,他看到的蓮葉,他看到的荷花。

4、迴歸整體,讀中悟情。

(1)指導朗讀:讀出美景,讀出愉悅之情。

(2)朗讀評價,讓詩情融入學生的朗讀。

[設計意圖]: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現。”現代人去學習古人的精華詩篇,尤其需要紮紮實實做好朗讀指導。同時朗讀的指導又應該是循序漸進的,在這首詩的教學中,我在學生自由朗讀古詩,做到讀正確,在學生逐步理解詩情的基礎上,我又給與了層層深入,步步爲營的朗讀指導。在揭示出關鍵詞“無窮”“別樣”後,我讓學生讀好後兩句,體會不一樣的紅,特別的綠。接着通過原因的探究,又有兩個詞語跳了出來,引導學生突出“接天”和“映日”,讀出荷花的面積之大。“一切景語皆情語”,當悟出詩人愉悅的心情後,再在“面積廣”“特別綠”“別樣紅”的基礎上,再融入詩人的心情,讀出詩境,品出詩情。這樣的朗讀,不只是形式上的多樣化,而達到每一步朗讀都有確定的目標,每一次朗讀都是學生認識的一種提高,真正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在朗讀中提高語文素養。

古人云“詩中有畫,畫中有情”詩中的語言極其簡練但卻很傳神,如何體會詩中所描繪的情境?這就需要引導學生張開想像的翅膀,去感受詩的美,詩的純粹,詩的境界。在教學中,我用填空的形式讓學生充分展開想像的翅膀,讓這美麗的畫面出現在眼前。用填空的形式可以降低說話的難度,在看幻燈說之後,其實也可以讓好的學生不看前面幻燈講,以達到循序漸進的效果。

四、入情入境,讀寫結合。

1、古人常以詩明志,以詩寄情。《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這是一首別具特色的送別詩,通過對西湖美景的極度讚美,婉轉地表達了對友人的眷戀。誰來吟誦這首詩,重現千年前的這場送別。(配樂)

2、編寫故事:“時光彷彿回到一千多年前,我,就是楊萬里……(交待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事情),來到西子湖畔……”(用自己的語言描繪詩中的美景。)

[設計意圖]:學生在朗讀中情感得到一種昇華,這時,引導學生吟誦詩句,必能達到水到渠成的效果。讓學生分別擔任楊萬里,林子方的角色來領悟詩情,必能使課堂達到新的高潮。而故事的編寫,則能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再現詩的情境,真正做到了讀寫結合,有效3體現了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和諧統一。

五、課外拓展,豐富積累

1、沒有完成故事編寫的同學下課後繼續完成。

2、收集《送孟浩然之廣陵》、《送元二使安西》、《贈汪倫》等送別詩,感受《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與這類詩的不同。

[設計意圖]:《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是一首別具風格的送別詩,讓學生充分感知這一點的同時,要讓學生了解送別詩的共性。教材只是一種範例,在這個環節,努力拓展學生的閱讀面,引導學生去讀詩,去品詩,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