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設計

《挑山工》教學設計

設計1.26W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爲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那麼優秀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挑山工》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挑山工》教學設計

《挑山工》教學設計1

師:再過一週就是全世界少年兒童共同的節日“六一國際兒童節”,所以,在我們正式上課之前,老師想先送給大家一份六一節禮物——詩歌《向着明亮那方》

這也是我和我所帶的班級的孩子們最喜歡的一首晨誦詩,很多個早上,我們都是誦讀着這首詩歌開始一天的學習的,今天,把它帶給這裏的孩子,當然要帶他們誦讀,感受誦讀的魅力,詩歌的魅力。

好了,現在請同學們跟周老師一起讀.

(誦讀詩歌,開啓今天的課程.)

師:知道我們今天要上哪一課嗎?

生:不知道.

師:哦,老師的保密工作做得還真好,那請你們仔細看老師寫字“挑山工”,誰願意大聲地讀給大家聽?

生:挑(第一聲)山工

師:你真棒,不僅做到了聲音洪亮,而且還注意了節奏。“挑”,是一個多音字,誰還知道他的另外一個讀音?能組個詞嗎?

生:挑戰(第三聲)

師:非常好,我這裏有幾個詞語,請大家試着讀一讀,注意讀準確。

認讀:挑剔,挑選,挑戰,挑三揀四,挑逗,挑撥……

生:認讀

師:非常好。《挑山工》是一篇寫人的文章,請同學們打開課文,自己大聲的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順句子。

生:朗讀課文

師:“挑山工”是做什麼的?

生:挑東西到山上去的人。

師:那他們是怎麼挑着東西登山的呢?有什麼特點嗎?請默讀課文第一自然段,畫出描寫挑山工挑東西登山特點的句子。

生:默讀,畫。

師:挑山工登山的確有特點啊,尤其是他們走的路線,是——

生:“摺尺形路線”。

師:對,我們一起來讀描寫摺尺形路線的這句話,一邊讀一邊想象,看看你眼前是否可以出現一個正在登山的挑山工的模樣。

生:讀“他們走的路線是摺尺形的,先從臺階的左側起步,斜行向上,登上七八級臺階,就到了臺的右側;便轉過身子,反方向斜行,到了左側再轉回來,每次轉身,扁擔換一次肩。他們這樣曲折向上登,才能使掛在扁擔前頭的東西不碰在臺階上,還可以省些力氣。”

師:你們看到挑山工了嗎?我們一起來畫一畫,一邊朗讀文字,一邊動手畫挑山工登山走的“摺尺形路線”。

生:讀,畫,體會

師:指導邊讀邊做動作邊想象。

讀書就應該這樣,把文字讀成畫面,讓自己走進語言文字中,身臨其境才能讀明白讀出感情。我們再來看着圖形讀一次,還原文字,讓自己從文字中走出來,讓文字變成自己的感受,讀出自己的感情。

生:讀

師:這樣登山有什麼好處?

生:,扁擔前頭的東西不碰臺階,還省力。

師:對,就像我們騎自行車上坡,如果這樣走s形路線是會減輕阻力。但是“路線曲折,就會使路程加長。挑山工一次登山,“走的路程大約比遊人多一倍。”那他們用的時間是不是也要比遊人多呢?

生:不。

師:這就奇怪了,爲什麼呢?我們還是跟隨作者的腳步去尋找謎底吧!我想請三個同學和周老師共同讀課文的3、4、5、6自然段,誰願意跟我合作?其他同學注意,拿出筆,一邊聽一邊想:作者在泰山和挑山工幾次相遇,分別在什麼地方?畫出相遇的地點名稱。

師生:朗讀,隨機糾正評價激勵。

師:誰來說說你的意見。

生:四次相遇,1.山下遇到……

2.回馬嶺我們發現那個……

3.五鬆亭看見在……正是他

4.極頂我們又碰見了他……

師:找得非常完整。請注意,老師剛纔開課時告訴大家,這是一篇寫人的文章,課文在第1、2自然段先給我們介紹了挑山工的羣體特點,而在這四個自然段中則是具體介紹一個挑山工。我們看第一次相遇時,作者對挑山工進行了什麼描寫?

生:外貌——“矮個子,臉兒黑生生的,眉毛很濃,大約四十來歲,敞開的白土布褂子露出鮮紅的背心。”

師:誰來讀一讀這段外貌描寫,然後說說你讀出了一個什麼樣的挑山工。

生:讀,體會——體魄強健、純樸可愛。

師:你可真會讀書,寫人的時候外貌要有選擇的去描寫,不能面面俱到,要考慮你是想突出人物的什麼特點。咱們現場來做個仿寫吧,周老師當模特,就寫寫我這個新朋友,注意,要抓住我的特點,突出表現我這個來給你們上課的城裏老師留給你的印象。

生1:國小四年,我們遇到過很多語文老師,但今天來給我們上課的周老師卻是最特別的一個。

師:這個頭開得好,誰再來繼續?

生2:她看上去20多歲,高高的個子,白白的皮膚,濃濃的眉毛下面有一雙炯炯有神的大眼睛。

師:恩,我聽得好享受哦!

生3:周老師穿一件棕色的上衣,敞開的.部分露出白色的體恤,看上去很美麗。

師:哇,這個仿寫精彩,馬上就用上了文中描寫衣服的句型。

生4:她一走進教室臉上就綻開燦爛的微笑,我們好喜歡她……”

師:謝謝謝謝,我也好喜歡你們的,悄悄告訴你們啊,我這微笑被很多聽課的老師和學生誇獎過呢,應該成爲我的招牌表情了吧!

師:好了,你看,人物外貌描寫並不難,難的是你平日要留心觀察身邊的人,勤於動筆做記錄。我們趕緊看看第二次相遇又進行了哪方面的描寫。

生:“我們發現那個挑山工就坐在對面的草茵上抽菸。”這是動作描寫。

師:眼睛可真亮啊,一找一個準,很簡單的一個動作,有必要寫嗎?如果現在你們也把這樣的動作描寫借用到寫周老師的作文中去可以嗎?

生:不行不行,這個動作描寫是說挑山工挑東西上山很辛苦,半路抽支菸歇歇腳。

師:天,你可真了不得啊,讀出了這簡單的動作背後的信息,這纔是真的會讀書!

第三次相遇,又會帶給我們什麼信息呢?

生:外貌“褂子脫掉了,光穿着紅背心,現出健美的黑黝黝的肌肉。”

師:對,再次寫到外貌,還是那件褂子,還是黑皮膚,語言表達卻有了變化,沒有給我們重複羅嗦的感覺,這就是中國語言的妙處啊!而且,這樣的外貌重現更加深了挑山工留在作者以及我們心中的印象。還有其他描寫嗎?

生:語言描寫。

師:對,這次重點描寫了語言,找找有幾次語言描寫。

生:三次。

師:哦?(這裏的課堂生成與我的課前預設有了差別,我備課時只關注了兩次直接對話描寫,所以,當學生說出“三次”時我心裏有一剎那的跳動,正當我思忖怎樣引導學生與我的預設接軌時,學生的回答把課堂帶入了一個小小的高潮,課堂生成讓課堂更精彩)請你讀一讀第一次語言描寫的句子。

生:“他告訴我,他家住在山腳下,天天挑貨上山,幹了近二十年,一年四季,一天一個來回。”

(正是這一處間接引用被我忽略了,學生回答的一瞬間我找到了比我預設的更精彩的教學切入點——把間接引用轉換爲直接引用。要知道這樣的句型轉換是高年級考試必考題,新課程要求語文教學要紮紮實實訓練語言文字運用能力,這不正是絕妙的訓練點嗎?阿門,謝謝孩子!)

師:你們注意到了嗎,這一處語言描寫並不是挑山工直接回答,而是作者轉述給我們聽,誰能把他轉換爲挑山工直接回答?

生:他告訴我:“我家住在山腳下,天天挑貨上山,幹了近二十年,一年四季,一天一個來回。”

師:非常準確,如果寫的話要注意標點符號的變化。

挑山工的話樸實中帶着風趣,更含着哲理,特別是他和“我”的最後一次對話,回答了作者也是我們心中的“不解之謎”,我們一起讀一讀這段話。

生:朗讀“我們哪裏有近道,還不和你們是一條道?你們走得快,可是你們在路上東看西看,玩玩鬧鬧,總停下來唄!我們跟你們不一樣。不像你們那麼隨便,高興怎麼就怎麼。一步踩不實不行,更不能耽誤工夫,要那樣,兩天也到不了山頂。我們得一個勁兒往前走。別看我們慢,走長了就跑到你們前邊去了。你看,是不是這個理兒?”

師:什麼理兒?

生:做事要腳踏實地。

師:他沒有說啊,你怎麼知道這個理的?

生:我從他說的“一步踩不實不行,更不能耽誤工夫,”讀出來的。

師:聽聽,咱們班的孩子越來越會讀書了,能把一句話讀成一個詞語,這叫高度概括能力。

生:他還告訴我們做事要“目標專一”,因爲他說“我們跟你們不一樣。不像你們那麼隨便,高興怎麼就怎麼。”就是說他們必須專心地做一件事,不能隨意改變方向。

師:說得好!

生:“我們得一個勁兒往前走。別看我們慢,走長了就跑到你們前邊去了。”這句話還告訴我們要“堅持不懈”。

師:對,這就是挑山工給我們的啓示。他幾句樸素的話,卻包蘊着意味深長的哲理,所以作者從泰山回來專門畫了一幅畫——在陡直的似乎沒有盡頭的山道上,一個穿紅背心的挑山工給肩頭的重物壓彎了腰,他一步一步地向上登攀。這幅畫一直掛在我的書桌前,因爲我需要它。

生:朗讀最後一段“在陡直的似乎沒有盡頭的山道上,一個穿紅背心的挑山工給肩頭的重物壓彎了腰,他一步一步地向上登攀。這幅畫一直掛在我的書桌前,因爲我需要它。

師:我需要的是什麼?

生:這幅畫。

生:需要挑山工的精神。

師:什麼精神?

生:(看着黑板總結)目標專一、腳踏實地、堅持不懈的精神。

師:是啊,不僅僅是作者需要,我們每個人都需要這種精神,讓我們也再次用心的欣賞這幅話(引導學生讀最後一段話,讀出作者這幅畫的色彩美、內容美、境界美)

生:朗讀最後一段。

師:其實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挑山工的精神,我們從這篇文章裏獲得的遠不止這些。正像我們的作者馮驥才先生,他是中國當代著名作家和畫家。他在生活中處處留心觀察,用心體味,所以一趟泰山旅行收穫的不僅僅是親近大自然的愉悅,更有一幅意境深遠的畫作和一篇影響無數人的散文。

師:同學們,開始上課時我告訴大家這是一篇寫人的文章,我們在閱讀文章的同時對作者的人物刻畫做了簡單的分析和模仿,現在課文讀完了,我們再從整體看看文章的佈局——作者從挑山工一個羣體的特點入手,寫到一個具體的形象,通過對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以及神態等特點的描述,讓挑山工的模樣越來越清晰的呈現在我們面前,現在,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一個矮個子、臉兒黑生生的人,更是一個身強力壯、純樸可愛、腳踏實地、能夠朝着認定的目標不斷攀登的人!當然,我們還應該注意作者這一切描寫都是圍繞一個主題進行材料安排,詳略得當,重點突出。這也是我們需要記住的!

好,這節課上到這裏,下課!

《挑山工》教學設計2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理清文章層次,給課文分段並瞭解段落大意。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文

1、板書:挑山工

2、本文中提到的“挑山工”是做什麼的人?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

1、學習生字新詞

(1)默讀課文,畫出生字組成的詞語。

(2)出聲讀生字並組詞。

(3)小組裏說說這12個生字在讀音和字形上應注意的問題。

(4)班內交流

(5)形近字或同音字組詞

泰( ) 溜( ) 貨( ) 衡( ) 誦( ) 杖( )

奏( ) 留( ) 或( ) 橫( ) 頌( ) 仗( )

超( ) 肌( ) 拘( ) 耽( ) 誤( ) 哲( )

抄( ) 機( ) 句( ) 忱( ) 吳( ) 折( )

2、自讀課文,畫出不理解的詞語,通過查閱工具書、小組間交流、班內討論等方式進行學習。

拘束:過分約束自己,態度顯得很不自然。如:明明在生人面前講話一點也不拘束。

意味深長:含着的意思耐人尋味,值得很好地琢磨、體會。如:老師意味深長地說:“孩子們,未來是你們的啊!”

心悅誠服:悅,愉快。誠,真心。從心眼裏佩服。如:聽了媽媽的一番話,小強心悅誠服地點了點頭。

憨厚:樸實厚道。

3、辨析詞義,理解詞語。

(1)近義詞

拘束(拘謹、約束) 體味(體會) 包蘊(包含、蘊含) 晃悠(晃盪)

(2)反義詞

拘束(灑脫) 沉甸甸(輕飄飄) 憨厚(狡詐) 樸素(華麗)

三、在理解詞語的基礎上,學生再讀文章,給課文分段、歸納段意,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1、教師可以讓學生充分地討論,發表意見,這樣有利於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同時段意也就比較清楚了。

第一段(第

1、2自然段)寫挑山工負擔重、路程長,實際速度卻比遊人快。(概括地寫挑山工。)

第二段(第3-6自然段)寫"我"遇到一個挑山工,證實挑山工的速度的確比遊人快,並搞清了爲什麼會這樣快的原因。(具體地寫一個挑山工。)

第三段(第7自然段)寫挑山工永遠向前的形象和富有哲理的話啓迪和激勵了“我”。

2、合併段意,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掌握歸納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比較準確地理解課文,並能提高分析綜合能力。

學生練習通過合併幾段段意概括主要內容的方法,爲《挑山工》這篇課文概括出主要內容:“我”在泰山上遇到一位挑山工,挑山工雖然身負重物,走得很慢,卻常常走到"我們"前面,通過交談,“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從泰山回來“我”畫了一幅挑山工的`畫,並一直掛在書桌前激勵自己。

四、作業

1、抄寫12個生字和11個詞語

2、組詞

3、熟讀課文,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

第二課時

教學重難點:

聯繫上下文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結合學生實際隨時解決他們不懂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朗讀課文,提出不懂的問題。

二、學習第一段

1、請同學讀一讀這一段,並針對自學思考題進行討論。

教師出示自學思考題:

(1)作者對挑山工產生了什麼疑問?

(2)挑山工與遊人對比,在登山過程中有哪些困難?

2、討論小結:

(1)挑山工登山的路線比遊人長,可是爲什麼花的時間並不比遊人多。(板書:登山)

(2)挑山工與遊人對比,在登山過程中有哪些困難?

學生通過讀文對比出:①挑山工身背重物。②挑山工所走的路線是摺尺形的,路程比遊人長一倍。

(學生在這個問題中,不僅認識到挑山工工作的艱辛,而且與作者產生了同樣的疑問"爲什麼挑山工會走到遊人前面"。把學生帶入了課文的情境中。)

身背重物

板書:挑山工 登山

摺尺形線路

3、幫助學生理解“摺尺形”路線。

(1)教師拿出摺尺進行演示,使學生理解什麼叫摺尺形路線。

(2)思考討論:摺尺形線路給挑山工帶來哪些方便與困難。

(方便:東西不碰臺階,節省力氣。困難:路程比遊人長一倍。)

4、師總結:難怪作者會產生這樣的疑問呢!

板書:

5、學生自讀本段,邊讀邊想象挑山工登山時的情形。

三、學習的二段

就這樣挑山工還總是走到遊人的前面,這是爲什麼呢?

1、出示自學題目:

(1)在登山途中,“我”和同一位挑山工幾次相遇?分別在什麼地方?每一次都是怎樣的情況?

(2)通過與挑山工的幾次相遇,你能設想一下爲什麼挑山工總會走在遊人的前邊嗎?

2、討論交流:

(1)在登山途中,“我”和同一位挑山工三次相遇:第一次在山下,第二次在回馬嶺,第三次在五鬆亭。每一次都是開始時“我們”很快超過挑山工,但結果總是發現他走到了前面。

板書:山下、回馬嶺、五鬆亭

(2)通過與挑山工的幾次相遇,你能設想一下爲什麼挑山工總會走在遊人的前邊嗎?

生:①因爲遊人一路走走停停看風景,而挑山工卻一門心思地往前走,只是偶爾才休息一下。所以纔會走到遊人前面。②遊人是爲了遊山玩水,沒什麼目標,所以一路走走停停,而挑山工卻要把貨物送到山頂,這是他們的任務、目標,所以他會走到遊人的前面。

(在理解了挑山工在登山中的困難後,讓學生進行客觀的分析,對比出遊人與挑山工在登山時因目標的不同帶來的不同結果,提升了學生的認識。在此基礎上理解挑山工含義深邃的話語。)

3、深化中心:

(1)挑山工自己又是怎樣解開作者心中的疑問的呢?請同學畫出挑山工解答作者疑問的話。並讀一讀。

(2)作者感到"這位挑山工的話語中包含着意味深長的哲理"。你是怎樣理解這句話的?

板書:

第三課時

教學重點:

學習挑山工堅韌不拔、奮發向上的品格。繼續解決學生不懂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學習第三段

1、思考討論:

(1)句子中破折號的作用?

(2)“這幅畫一直掛在我的書桌前,因爲我需要它。”聯繫上文,說說這句話中的“它”指的是什麼,“我”爲什麼需要它。

2、交流總結:

(1)句子中的破折號的作用是解釋說明。

(2)“它”指的是挑山工那種認定目標、堅韌不拔、不斷攀登的精神。

二、聯繫實際談一談你學習這篇文章之後的體會。

1、使學生從自身角度領會挑山工的堅韌不拔的精神,並向這些默默無聞的人們學習。

2、無論做什麼事,只要堅持不懈地朝着一個目標,腳踏實地地做下去,就一定能達到目的。

資料提供者:

《挑山工》教學設計3

一、目標:

1、教育:理解課文思想資料,使學生懂得無論做什麼事,只要朝着一個目標,腳踏實地、堅持不懈地努力,就必須能到達目的的道理。教育學生學習挑山工堅韌不拔、奮發向上的精神。

2、教養:

①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意思,訓練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字、詞、句的讀書潛力和質疑潛力。

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發展:培養學生的想象、思維潛力。

二、重難點:

聯繫課文對挑山工挑着重物向上攀登情形的描述,理解挑山工講的意味深長的話的意思。

三、教具:

掛圖、幻燈、小黑板。

四、準備:

家庭作業(初讀第一自然段後,每人畫出挑山工登山的路線圖)

五、過程:

(一)複習:

1、齊讀課題。

2、請用段意歸併法簡單說說全文主要講什麼?

(二)學第三段。

1、教師邊指圖邊感情引入:是的,從泰山回來,我畫了一幅畫,在陡直的似乎沒有盡頭的山道上,一個穿紅背心的挑山工給肩頭的重物壓彎了腰,他一步一步地向上登攀。這幅畫一向掛在我的書桌前,因爲我需要它。

2、出示末句,學生默讀,抓重點詞質疑,教師歸納具有深究性的問題。

這幅畫一向掛在我的書桌前,因爲我需要它。

①它指的是什麼?爲什麼我需要它?

②“一向”這個詞用在那裏有什麼好處?

③爲什麼要把“因爲我需要它”放在句子的後部分?

3、引出學習上文的思路:

要弄清“它指的是什麼?爲什麼我需要它?”就要聯繫上文理解好以下三個問題:(小黑板出示三個問題)

a、挑山工登山有什麼特點?

b、從哪兒看出挑山工走的路程比遊人多,可花的時間並不比│遊人多?

c、爲什麼挑山工反而走到遊人的前面去了?

(三)學第一段。

1、默讀第一自然段,挑山工登山有什麼特點?用──劃句子。

學生髮言,教師小結:

(1)“他們肩上持續平衡。”作者用簡短的語句,形象地描畫出挑山工挑着重物上山的樣貌。(登山姿勢的特點)

(2)“他們走的路線扁擔換一次肩。”(登山的路線是摺尺形的)

出示幾幅學生畫的'挑山工登山的路線圖分辨對錯。依據課文說理由。

2、老師小結:邊讀文字邊想象,動手畫圖,也是一種理解句子的方法。

3、指名看圖說話(挑山工登山的特點),內化語言。

4、引讀:爲什麼要走摺尺形路線?

5、從哪兒看出挑山工走的路程比遊人多,可花的時間並不比遊人多?

指名讀第二節,邊聽邊想,交流。

6、過渡:對此,我覺得很奇怪。我的疑團是怎樣解開的?課文講了我和一個挑山工4次相遇,經過了解,最後解開了不解之迷。

(四)學第二段

1、快速默讀,我和挑山工在哪4個地方相遇?用()括出。並且找出表現我們和挑山工速度變化的句子,用──劃出。

老師小結:這幾次相遇,每次都是開始時我們很快超過了挑山工,但結果又總是他走到了前面。

2、那爲什麼挑山工反而走到我們前面去了?這使我感到很驚異,所以走過去跟他交談,挑山工的哪些話解開了我的疑團,用~~劃出。

3、彙報後,請抓住重點詞提問題,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說說你是怎樣理解的?(討論、教師點撥)

學生提的問題(“隨便”是什麼意思?爲什麼說不像你們那麼隨便,高興怎樣就怎樣?爲什麼一步踩不實不行?“耽誤”是什麼意思?爲什麼不能耽誤工夫,得一個勁兒往前走?)

4、教師貼出寫有道理的字條

無論做什麼事,只要朝着一個目標,腳踏實地、堅持不懈地努力,就必須能到達目的的。

並指着小結:我心悅誠服地點着頭,感到這位山民的幾句樸素的話,似乎包蘊着意味深長的哲理。

(五)回頭再深究第三段。

1、引入:所以從泰山回來,我就畫了這樣的一幅畫,(指掛圖)這幅畫一向掛在我的書桌前,因爲我需要它。

2、出示幻燈(文章末句和學生質疑的3個問題)

(1)“它”有兩個意思,第一個意思指什麼?第二個意思指什麼?我需要的究竟是什麼?爲什麼我需要它?

(2)教師:作者體會到挑山工腳踏實地、堅持不懈、奮發向上的精神,受到了教育、感染、啓發,所以一向把這幅畫掛在書桌前,讓這種精神時時刻刻激勵自己做好每一件事。

(3)教師小結:邊讀邊思,聯繫上下文理解句子同樣是重要的讀書方法。

3、“一向”在那裏是什麼意思?用在那裏有什麼好處?

4、爲什麼要把“因爲我需要它”放在句子的後部分?這樣處理起強調作用,強調什麼?

5、教師:對,這種精神不但作者需要它,老師同樣需要它,同學們更加需要它。我們無論做什麼事,只要朝着一個目標,腳踏實地、堅持不懈地努力,就必須能到達目標的。(指着寫有道理的字條講)

6、教師指着“一向、因爲我需要它”小結:作者圍繞寫作目的精心用詞造句。

(六)質疑。

(七)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試用“耽誤、樸素”造句。

3、背誦第五自然段。

板書:4挑山工

挑山工:遊人

沉甸甸:沒挑子

路程長:一條道

速度快:落在後面

一個勁兒走:玩玩鬧鬧

無論做什麼事,只要朝着一個目標,腳踏實地、堅持不懈地努力,就必須能到達目的的。

《挑山工》教學設計4

教材分析:

本課是當代著名作家馮驥才的作品。課文記敘“我“登泰山時發現挑山工登山的路程,雖然比遊人多一倍,但速度卻不比遊人慢,經過交談得知他們速度不慢的原因在於專心登山,腳步踏實,說明做任何事情都要踏踏實實、堅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課文按照事情發生發展的順序來寫。首先寫“我“登山時看見挑山工走的路程大約比遊人多一倍,但速度卻不比遊人慢,心中感到很奇怪;其次寫“我”與一位挑山工交談,明白了他登山速度快的原因;最後寫下山後請人畫了一幅登山畫,用挑山工登山不止的精神勉勵自己不斷向前。

學生情況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已經養成了一定的課前預習習慣,掌握了預習的方法,在我們班有90%的同學,能通過預習藉助查字典的方法基本掃除文中的字、詞障礙,能聯繫上下文理解重點詞語或句子的含義,有個別同學能簡單地說出自己的體會,有一少部分同學能主動結合要學的課文內容來查閱相關資料,大多數同學能按照課前預習要求去做。

教學目標:

1、學生能借助字典、聯繫上下文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作者通過寫事表現人物品質的方法。

3、瞭解挑山工的話,從其登山中感受腳踏實地勇往直前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理解挑山工的話所蘊含的深刻哲理,並從中受到啓發。

預習要求:

1、讀課文圈出不認識的字,查字典解決。

2、再讀課文,圈出不理解的詞語,聯繫上下文或藉助查字典理解。

3、課文讀通順後,找出不理解的句子,提出不懂的問題,並試着回答課後問題。

教學過程:

一、通過預習,導入新課

通過預習你瞭解挑山工是什麼樣的.人嗎?

預設1:學生通過預習課文能說出挑山工是什麼樣的人,或者有瀏覽過名山的同學見過挑山工也可由該同學介紹。

預設2:學生不瞭解挑山工是什麼樣的人,播放情景劇《挑山工》大致瞭解泰山上挑山工的情況。

小結:剛纔我們看到這些肩挑重物,在陡峭的山道上一步一步登攀的人,他們就是挑山工。那作者爲什麼要寫這些普普通通的挑山工呢?

二、初讀課文,檢查預習

1、同桌互相聽讀課文,檢查預習情況,要求同桌讀課文時認真聽,看是否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通順。

2、自由讀課文,交流讀不準的字和不理解的詞(可能會有“攀談、心悅誠服、樸素、意味深長、包蘊”等,如果有學生能聯繫上下文理解的可先讓學生說一說,教師再給予引導性解釋)。

3、在預習中還有哪些讀不懂的問題?學生可能會提出以下問題:

(1)挑山工登山有什麼特點?

(2)挑山工的話包蘊着什麼哲理?

(3)因爲我需要它,“它”指的是什麼?

三、精讀課文,理解感悟

1、學習第一部分

(1)默讀課文一、二自然段,劃出描寫挑山工登山的句子。

(2)小組內交流。

(3)全班彙報交流情況。①學生可能知道挑山工是怎樣登山的。②也可能說出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遊人多一倍,但速度並不比遊人慢。

(4)再讀課文邊讀邊想挑山工登山時的情形,並試着畫出挑山工登山的路線圖。

(5)指導學生進行朗讀練習。

2、學習第二部分

(1)學生自由讀課文3—5自然段,思考:挑山工的話包蘊着什麼哲理?

(2)組織學生討論交流:挑山工的話對你有什麼啓示?

(3)全班彙報交流情況。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第三部分

(1)齊讀最後一段,討論:課文最後一句裏的“它“指的是什麼?

(2)看課文插圖你最想說什麼?(學生可能說出挑山工的艱辛,也可能表白自己敬佩的情懷。)

交流:從字面上講指的是這幅圖,實際上指畫中主人公那種腳踏實地、勇往直前的可貴精神,“我”需要的是挑山工的這種精神。

(3)指導朗讀全文。

4、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學習了課文後,你有什麼收穫?在生活中,你有沒有同樣的經歷,說明其中的道理?

點評: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聯繫課文對挑山工挑着重物向上攀登情形的描述,理解挑山工講的意味深長的話的意思,難點一是對挑山工的話的理解,二是引導學生揣摩句子含義,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安排了這樣的環節:(1)結合上下文邊讀邊想,理解句子的意思。(2)採用邊讀邊議,然後全班交流。(3)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師生交流解決了教學重難點。

《挑山工》教學設計5

教材解析

《挑山工》爲教科版國小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一片精讀課文,本課寫“我”在登山時碰到了一位挑山工,發現他雖身挑重物,走的路程比遊人多一倍,但速度並不慢,最終先到達山頂。從中悟出人生哲理:無論做什麼事,只要朝着一個目標堅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獲得成功。

教學目標:

1、從“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遊人多一倍,而先登山頂”的行動中,學習挑山工向着目標,步步踩實,一個勁兒地向上攀登的精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認識本課字詞。

教學重、難點:

通過學習讓學生懂得:幹什麼事都要一心向着目標,步步踩實,一個勁兒往前走,學習挑山工奮力登攀的精神。

教學策略:

本文篇幅較長,在教學中取捨適當,做到長文短教。整堂課的教學以“心悅誠服”一詞爲切入點,抓住挑山工的外貌、登山路線、語言等進行朗讀感悟。從而體會人物精神,學習人物精神。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談話:每天上樓下樓有什麼感覺?

2、出示:泰山臺階圖

要是登這樣一座山呢?身擔重物呢?

3、出示:挑山工,引出本課。

4、出示圖片與句子①:這幅圖一直掛在我的書桌前,因爲我需要它。初讀句子,朗讀感悟。

5、出示句子②:在陡直的似乎沒有盡頭的山道上,一個穿紅背心的挑山工被肩頭的重物壓彎了腰,他一步一步地向上登攀。

初讀句子,朗讀感悟。

過渡:走進這幅畫背後,一起認識這位挑山工。

二、初讀感知

1、自由讀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找出課文的主人公。

2、檢查詞語

歇腳拘束耽誤包蘊哲理心悅誠服

(1)理解“心悅誠服”,再讀詞語。

(2)朗讀句子:我心悅誠服地點着頭,感到這位山民的幾句樸素的話,似乎包蘊着意味深長的哲理。

3、“這位山民”指誰?彙報主要人物。

4、回顧課文圍繞這兩個人物向我們講了一件什麼事。

5、透過這個句子你還想知道什麼?

6、總結整理(挑山工的外貌、登山路線、語言)

 三、精讀感悟

1、快速瀏覽課文,哪幾個段落分別描寫了以上三點?(1、3、5自然段)

2、自學課文

出示自學提示:

自學第1、3、5自然段

(1)挑山工的`外貌。

(2)挑山工登山的路線。用“斜線”分別表示出遊人和挑山工登山的路線圖。

(3)挑山工的語言。

在相關句子的旁邊寫出你的感悟。

3、彙報

(1)挑山工外貌

矮個子,臉兒黑生生的,眉毛很濃,大約40來歲,敞開的白土步褂子露出鮮紅的背心。

他把褂子脫掉了,光穿着紅背心,現出健美的黑黝黝的肌肉。

幹挑山工的,給扁擔壓得長不高了,都是又矮又粗的。

①感悟外貌描寫的作用。

②指導學生讀文:

在陡直的似乎沒有盡頭的山道上,一個穿紅背心的挑山工被肩頭的重物壓彎了腰,他一步一步地向上登攀。

(2)挑山工登山的路線——摺尺形

①學生板畫,理解“摺尺形”。

②感受挑山工的智慧。

(3)挑山工的語言

你們肩膀上沒有挑子,是走得快,可是一路上東看西看,玩玩鬧鬧,總得停下來嘛!我們跟你們不一樣。不像你們那麼隨便,高興怎麼就怎麼。一步踩不實不行,更不能耽誤工夫。要那樣,兩天也到不了山頂。我們得一個勁兒往前走。別看我們慢,走長了就跑到你們前邊去了。

①遊人如何登上?

②挑山工如何登上?

句子:一步踩不實不行,更不能耽誤工夫。我們得一個勁兒往前走。

③感悟精神。

④對比朗讀。

4、迴歸理解“心悅誠服”。

 四、拓展思考

1、多種形式朗讀:這幅圖一直掛在我的書桌前,因爲我需要它。

2、拓展說話:需要它的僅僅是馮先生嗎?

當農民伯伯在烈日下勞作,想回家乘涼時,需要它。

當軍人叔叔在寒風中站崗,()時,需要它。

當(誰)在(什麼情況下)時,需要它。

 五、總結提升

1、教師總結。

2、齊讀句子:無論做什麼事,只要一心朝着預定的目標,腳踏實地,堅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成功。

《挑山工》教學設計6

一、複習導入,激發靈感

1、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快與慢》單元的第一課《挑山工》板書課題,誰來說說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生回答】

2、你的回答真準確,是啊,挑山工的形象常常地印在了我們的心裏,怪不得在作者回來以後畫了一幅畫,現在就請同學們來觀看這幅畫,告訴大家你都看到了什麼?點課件【出示圖片】(生說)你們觀察的真仔細誰能從書上找出描寫這幅畫的句段呢(生回答6自然段這時點名讀這個自然段)

二 研讀課文,深入體會

1、出示句子:在陡直的似乎沒有盡頭的山道上,一個穿紅背心的挑山工給肩頭的重物壓彎了腰,一步一步在向上登攀。這幅畫一直掛在我的書桌前,多年來不曾換掉,因爲我需要它。

你讀的真準確,請同學們再讀這段話,看看你有什麼問題想提問?【生回答爲什麼多年來不曾換掉,因爲我需要它?我爲什麼這麼需要它?】好,你們真是會提問的孩子,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解決的學習目標,請看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點課件

一起讀【1、體會挑山工的話的含義,學習挑山工的精神。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這裏的挑山工究竟是一個怎麼樣的挑山工呢?請同學們根據自學提示完成這個任務,點課件【出示自學提示】

自學提示:1、用橫線畫出描寫挑山工的語句,並在旁邊進行批註,【可以這樣來批註:我認爲這是一———的挑山工】

2、用曲線劃出描寫遊人的句子,並批註自己的體會(時間4分鐘)

小組合作

你們真是會學習的孩子,現在請把自己學習的結果在小組內交流,3分鐘後每個小組推薦代表發言。【請注意,只有小組發言,+1分,如果回答的很準確,聲音很響亮。+2分,如果回答的不但準確,聲音響亮而且很全面,+3分。】

剛纔老師發現大家交流得都很積極,哪個小組先來彙報

隨機感悟句子:

a:(1)挑山工,矮個子,臉兒黑生生的,眉毛很濃,大約40多歲,敞開的白布褂子音露出鮮紅的背心。這是什麼的描寫?(外貌,純樸的農民形象。黑生生的,白布褂子說明穿着是很樸實的,敞開說明他挑得很熱)【師評價:你們小組回答的真準確加2分】

文中哪些地方還對他還進行了描寫?

(2)褂子脫掉了,光穿着紅背心,現出健美的黑黑的肌肉。

讀一讀這句話,有什麼不一樣?(是啊勞動創造了美)【師評價】

(3)他濃一擡,咧開嘴笑了,露出潔白的牙齒(隨和,純樸)

b:這個山民倒不拘束,挺愛說話。他告訴我,他家住在山腳下,天天挑貨上山,幹了近20年,一年四季,一天一個來回。(感悟勤勞,板書堅持不懈)倒不拘束可以看出他很開朗,很隨和住在山腳下,說明對路很熟悉一年四季,一天一個來回,說明這個工作 是非常苦的,可是近20年他堅持不懈

天天也可以看出他的堅持不懈

c他說:“你看我個子小嗎?幹挑山工的,給扁擔壓得長不高,都是又矮又粗的,像您這樣的高個子幹不了這種活兒,走起路來晃悠!”

很隨和:不怕說自己的個子小

很會開玩笑:給扁擔壓得長不高,都是又矮又粗的

對自己的工作的滿意和喜歡:因爲後面這一句話說他咧開嘴笑了

d他想了想說:“我們哪裏有近道,還不和你們一樣是一條道?你們是走得快,可是你們在路上東看看,玩玩鬧鬧,總停下來!我們跟你們可不一樣,不像你們那樣隨便,高興怎麼就怎麼。一步踩不實不行,停停住住更不行。那樣,兩天也到不了山頂,就得一個勁兒往前走,別看我們慢,走長了就跑到你們前邊去了,你看,是這是這個理兒?”

堅持不懈:一步踩不實不行,停、停住住更不行,一個勁兒往前走

一心一意做事情:跟你們不一樣,不像你們那麼隨便,高興怎麼就怎麼等(腳踏實地,勇往直前)板書

3、大家已經找到了描寫挑山工的句段,那麼遊人又是怎麼走的呢?請大家接着來回報遊人的句段。(板書 東看西看 玩玩鬧鬧 走走停停)

a我們累了,舒開身子躺在一塊被山風吹得乾乾淨淨的大石頭上歇歇腳。

我們是走走停停,看看一路的風景,很不專心的,很放鬆的

b但是是總是在我們流連忘返的時候,,他又悄悄地超過我們。

流連忘返:說明我們在一路先進的`時候可能是一會兒看看這個,一會看看那個,總是在看着一吃點的風景,這樣做事情總是鬆鬆垮垮的

通過大家的交流彙報,我們已經對挑山工和遊人有了新的認識,那麼誰能告訴大家挑山工與遊人到底有什麼不同呢?(學生說不完整教師可指着板書讓學生說)

讓我們再次來讀讀挑山工的這句話,看看你還有什麼新的感受嗎?點課件(齊讀)【生回答 我們要向學習挑山工】是啊,只要我們點課件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當種,像這樣不怕吃苦,勇往直前,堅持不懈的人還有很多,一起來看這些資料點課件出示資料

三、小結課文,練筆提升

經過這麼一次小小的旅行,看到這麼一個堅持不懈, 勇往直前,腳踏實地的挑山工(看板書),對於作者來說有了一次心靈的旅行,怪不得回來以後作者都一直把這樣的一幅畫掛在自己的書桌前,再次讓我們齊讀這句話想想它指的是什麼?點課件(告訴我一步一個腳印,堅持不懈,不能停)是啊,想想生活中還有許多需要我們堅持不懈去做的事情,你能說出這樣的事例嗎?

結束語:挑山工的(堅持不懈等 學生說)的精神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們四( )班的同學積極向上、勇於探索的學習精神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雖然只是小小的一幅畫,老師也想把它送給你們,希望你們能用它來激勵自己不斷前行。

《挑山工》教學設計7

教材分析

這篇講讀課文講的是“我”在泰山上遇到一位挑山工,挑山工雖然身挑重物,而且看似走得很慢,卻常常走到“我們”前面,通過交談,“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從泰山回來,“我”畫了一幅挑山工的畫,並一直掛在書桌前。

教學要求

理解課文思想內容,學習挑山工堅韌不拔、奮發向上的品格。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體會課文中的主要內容,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學習生字詞,感情朗讀課文。在體會思想感情的基礎上,讓學生談自己生活和學習上遇到困難時應該怎樣做。

教學重點

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體會課文中的主要內容,學習挑山工堅韌不拔、奮發向上的品格。感情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在體會思想感情的基礎上,讓學生談自己生活和學習上遇到困難時應該怎樣做。

教學構想

本組的訓練重點是“體會句子含着的意思”,教學時應有意識的聯繫例話中講的一般方法,指導學生理解課文的內容。要求學生在讀中體會挑山工的精神,理解挑山工所說的意味深長的話,然後進一步體會作者爲什麼畫挑山工的畫,再聯繫自己的實際,談自己生活和學習上遇到困難時應該怎樣做。

教具準備

投影片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與學生談話激趣導入新課,再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從泰山上的挑山工說起他們登山走的路程大約比遊人多一倍,卻常常走到遊人的前面去。

學習過程

一、激趣導入

1、板書課題

2、同學們已經預習過課文了,誰知道“挑山工”是怎樣的`人?(學生自由發言,互相補充,認識可深可淺。)

二、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請同學們自己讀課文,用自己的方式去讀,提示學生注意讀準字音。

2、誰願意讀給同學們聽?喜歡跟讀哪一自然段就跟讀哪一自然段。

3、誰來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4、再讀課文,畫出自己不明白的詞語,學生互相質疑。

飽覽 題句 誦讀 包蘊 意味深長 騰雲駕霧 心悅誠服 攀談 不解之謎 哲理

三、師生合作學習

1、課文第一自然段講了挑山工的樣子,誰願意讀一讀,讓同學們加深對挑山工的印象。

2、讀完這一自然段後,同學們對挑山工有什麼樣的印象?

引導學生認識:

(1)挑山工是怎樣登山的?

(2)挑山工登山的路線是什麼樣的?

(3)挑山工登山爲什麼要走摺尺形的路線?

(4)挑山工登山走摺尺形的路線會帶來什麼樣的問題?

3、作者爲什麼會這麼詳細地描寫挑山工?請你帶着這個問題繼續讀課文。

(1)作者對什麼現象、事情感到很奇怪?(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遊人多一倍,時間卻並不多。)

(2)作者爲什麼會感到奇怪?

四、教師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挑山工的特點以及作者的疑慮,那麼,挑山工是怎樣解開這個不解之謎的呢?我們下節課再學習。

作業設計

1、自己回家讀感受最深的自然段,體會感情。

2、想一想自己今後該怎樣做?

板書設計

特點:摺尺形路線

4、挑山工

奇怪:路程長一倍,時間卻不多

課後小記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繼續學習課文,重點指導感情朗讀,要求學生在讀中體會課文內容,並聯系實際談自己生活和學習上遇到困難時應該怎樣做。

學習過程

一、激趣導入

1、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挑山工的特點以及作者的疑慮,那麼,挑山工是怎樣解開這個不解之謎的呢?今天,我們來繼續學習課文。

2、板書課題。

二、師生合作學習

1、分組練讀課文,思考討論:

(1)在登山的途中,作者和一位挑山工幾次相遇?(3次)

(2)他們是在什麼情況下相遇的?(山下、回馬嶺陡直的山道邊、半山腰的五鬆亭)

(3)這幾次相遇都有什麼共同點?(開始“我們”超過他,後來發現他走在前面,到達相遇點。)

(4)作者爲什麼和挑山工攀談?(爲解開心中的不解之謎。着重引導學生理解挑山工的一段話,在理解意思的基礎上,要求學生多遍朗讀。)

(5)作者畫了一幅什麼樣的畫?(要求學生用課文中的語句做回答。)

(6)爲什麼要畫它?(引導學生談精神:認準目標、堅持不懈、不斷攀登)

2、學生互相質疑,教師點撥。

三、聯繫實際談感想,練習口語交際能力。

1、學了這一課後,你最深的感想是什麼?

2、學生找自己的好朋友討論、交流。(要求學生聯繫實際談自己生活和學習上遇到困難時應該怎樣做。)

3、你能把自己的想法說給同學和老師聽聽嗎?

四、教師評價總結,課外延伸

1、教師對學生所說的進行評價。

2、希望同學們回家把今天的感想寫在自己的日記本上,或者說給自己的爸爸媽媽聽。

作業設計

1、今天的感想寫在自己的日記本上,或者說給自己的爸爸媽媽聽。

2、預習第五課。

板書設計

負荷重

特點 路程長 生疑

速度快 |

4、挑山工 相遇——攀談——解疑

|

畫畫 ———— 明理

課後小記

《挑山工》教學設計8

教學要求:

1 學習用聯繫上下文的方法,體會含義深的句子。

2 會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 理解課文內容,學習挑山工認定目標、堅持不懈、腳踏實地的精神。

4 讀寫結合,練習做讀書筆記卡或寫簡短的讀後感。

教學步驟 :

(一)導入 新課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開始學習《挑山工》,通過初讀課文,我們對課文的主要內容和挑山工都有了初步的瞭解,誰來說說看?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挑山工》。(板書課題)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悟。

1 現在請你自己再輕聲地讀課文,把含義深刻但不容易理解的句子劃下來。

2 生朗讀,師巡視。

3 交流。

(三)引導感悟,體會。

1 估計學生劃的句子是:

(1)我心悅誠服地點着頭,感到這位山民的幾句樸素的話,似乎包蘊着意味深長的哲理。(你能告訴大家,你什麼地方不理解?點出包蘊、意味深長、哲理。)

(2)這幅畫一直掛在我的書桌前,因爲我需要它。(你什麼地方不理解?點出需要它。)

2 同學們提出的這兩句句子的意思含蓄、深刻,作者沒有直接點明,需要我們細細地體會。怎麼體會句子含着的意思呢?導讀中已經告訴,我們常用的方法就是聯繫上下文。(出示聯繫上下文,體會句子的含義。)

3 我們用這樣的方法自己嘗試先理解第一句,你看看該聯繫課文的哪些句子或段落來理解?

(1)自讀、自悟。

(2)交流。(你讀懂了麼?你是聯繫哪些內容讀懂的?)生:挑山工的話。師:是呀,要讀懂這句話(指卡片)必須聯繫上文挑山工那幾句樸素的話來理解體會。(出示挑山工的話)

(3)請這名學生朗讀。誰也是聯繫這段話來理解的。我們一起來讀一讀(讀完後)你體會到了什麼?生(可能會說)我體會到做什麼事都要腳踏實地。師:你是從哪些語句中體會到的?(學生讀)一步踩不實不行,更不能耽誤工夫。我們得一個勁兒往前走。師劃。師:挑山工就是這樣步步踩實,不耽誤工夫,一個勁兒往前走,而遊人師引讀:遊人肩膀上沒有挑子,是走得快,可是一路上生:東看西看,玩玩鬧鬧,總得停下來嘛!

(4)現在我們再來聯繫上下文,看看課文中哪些地方寫遊人東看西看,玩玩鬧鬧,走走停停,而挑山工一個勁兒往前走,所以常常跑到遊人的前邊去了。請你自己好好讀一讀,找一找。

(5)交流。

1 或者或者或者

這裏列舉了遊人東看西看,玩玩鬧鬧的三個情形:他們或者在什麼地方飽覽壯麗的山色,或者在道邊誦讀鑿在石壁上的古人的題句,或者在喧鬧的溪流邊洗臉洗腳,是多麼的逍遙,多麼的自在。那麼怎麼讀才能表達出遊人遊山賞水時的悠閒和輕鬆呢?試着再讀一讀。請幾名學生讀。

挑山工呢?生讀。他們一個勁兒往前走,時間長了,就走到遊人前邊去了。讀好遊人和挑山工的不同表現。同組讀。男女生讀。

2 三次相遇。

(1)山下相遇,很快超過他。(練習朗讀)

(2)回馬嶺舒展(練習朗讀)

(3)五鬆亭(練習朗讀)

3 還有句子麼?

在前邊的.山道上,我們又幾次超過了他;但是總在我們流連山色的時候,他又悄悄地超過了我們。練讀。

(6)讀到這裏,我們可以看到:正因爲我親眼看到挑山工幾次與我們同時起程,每次都是我們先超過他,可每每被他趕上,甚至超過,所以聽了挑山工的這段話,我心悅誠服。(點出)

(7)讓我們再來讀讀挑山工的話。你從挑山工的話中還體會到了什麼呢?

a 我們做什麼事都要認定目標。

b 我們做什麼事都要堅持不懈。(練讀)

c 我們做什麼事都要有堅韌不拔的精神。

d 我想到了我們學校門前的一幅壁畫。(可出示,聯繫自己的生活經驗)

(若生講不出認定目標)師可引:遊人與挑山工登山時最大的不同是什麼?或換一種說法,挑山工和遊人登山時的最大不同是什麼?(認定目標或有明確的目標)請生在黑板上隨意書寫。

師總結:你看,挑山工認定目標,決不三心二意,堅持不懈,決不信步遊走,堅韌不拔,決不半途而廢。這就是挑山工話中包蘊着的意味深長的哲理。

(8)有感情的朗讀這句話。

4 挑山工的樸素的話語包蘊着如此深刻的道理。我想,同學們也肯定能從這兩句話中體會出這句話(指需要)的含義。作者需要它,你需要它嗎?人們都需要它嗎?同學們,你能看着這幅圖,把你的理解、體會用筆表達出來嗎?

(四)交流讀後感。

(五)小結。

同學們通過用聯繫上下文的方法,理解了課文內容,體會出含義深刻的句子。看來,聯繫上下文是理解閱讀內容的好方法。以後我們還要經常運用。

(六)引起深思,激發閱讀。

挑山工就是挑貨工,那作者爲什麼不稱他們爲挑貨工、運輸工或別的什麼名字,而叫挑山工呢?這個問題留給你課外去思考。

《挑山工》教學設計9

一、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12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光溜溜、貨物、節奏、平衡、誦讀、超過、肌肉、拘束、耽誤、哲理。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瞭解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遊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山頂的道理。

二、學習準備

有條件的挑點東西登十幾級臺階,體驗一下生活。

三、學時安排

三學時。第一學時,熟讀課文,瞭解大意;第二學時,討論、體會挑山工登山的執着、艱辛;第三學時,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明白文章蘊含的道理及作者觀察生活和寫文的方法。

四、學習過程

第一學時

1、同座相互檢查課文朗讀情況,要求正確、流利。

2、聽兩組(4人)讀課文,評價讀的情況,穿插正音(注意生字“溜、貨、奏、衡、誦、杖、超、肌、拘、耽、誤哲”的讀音)。

3、畫出含義深刻的句子,把這些句子多讀幾遍,並提出自己的疑問,或談談自己初步的看法。

4、小組交流。

5、全班交流。

6、抄寫描寫挑山工外貌、衣着、神態和動作的句子。

第二學時

1、聽寫詞語:光溜溜、貨物、節奏、平衡、誦讀、超過、肌肉、拘束、耽誤、哲理。

2、帶着挑山工和遊人各是怎樣登山的問題默讀全文,畫出挑山工登攀的語句。

3、仔細閱讀第一自然段,畫出摺尺形的登山圖。

4、把文中描寫挑山工登攀的語句連起來讀一讀,並對照課文插圖,頭腦裏要浮現出挑山工朝着一個目標艱難地不斷地奮力登攀的形象,聯繫自己的登山體驗及見過的登山的畫面,更形象更真切地感知挑山工的艱辛、執着。

5、與同桌討論:挑山工給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麼?要從不同角度(如:目標明確、吃苦耐勞、一步一步地腳踏實地、咬緊牙關堅持到底、樂觀開朗的性格)談談自己讀後的感受,發表有創意的見解。

6、在課文插圖下面寫幾句最想說的話,可寫描述性格的話,體現挑山工的艱辛;可寫讚美性的話,表白自己敬佩的情懷等。

第三學時

1、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各小組自由選擇一句含義深刻的語句,共同討論其含着的意思。小組長要綜合組員的意見,不要忽略組內有創見的和不同的.意見。

2、組織小組交流。各小組派代表彙報小組討論的結果。其他同學可以爭論、補充、修正、綜合,使各種看法更完整、更準確。

重點是“思考-練習”2——(1)

“我”爲什麼會愉快地(“心悅”)接受挑山工的說法?

從課文中找出挑山工說的話,從遊人和挑山工登山的不同特點中,體會“快”與“慢”的關係;“我”真心實意地佩服(“誠服”)挑山工的什麼精神?

聯繫前面挑山工是怎樣登山的,體會他們朝着認定的目標,步步踩實,一個勁兒往前走的堅韌不拔、奮力攀登的精神。(2)

聯繫前面挑山工的話所包蘊的哲理及畫面的內容,體會其中含着的意思——“我”最需要的是做人做事的道理。即無論做什麼事,只要堅持不懈地朝着一個目標,腳踏實地地做下去,就一定能達到目的。

3、質疑。

4、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5、生活中很多不被人注意的小事往往蘊含着深刻的道理。你遇到過這樣的小事嗎?如果有,寫一篇和大家交流。

《挑山工》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懂得只有辛勤勞動,才能換來幸福生活。

2、學習句式“有的……有的……”,培養學生的說話能力。

3、學會三個生字:洞

教學重點:通過朗讀來感受螞蟻的勤勞,蟈蟈的懶惰。

教學難點:懂得只有像螞蟻一樣勤勞,纔會有幸福生活。

活動過程:

一、

課前準備操:

師:上課前,我們先來做做課前準備操。

拍拍手,伸伸腰,我們來做課前準備操,

點點頭,跺跺腳,開動腦筋勤思考。

你一言,我一語,這樣發言可不好。

耳要聰,目要明,文明守紀我最行,

棒!棒!棒!我真棒!爭做班級的NO.1。YEAR!

[評析]課前準備是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在此過程中,不論是對學生還是教師,從心理上來說是一個調試。師生之間的一個交流、互動,也從心理上對學生進行了暗示,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二.複習、檢查生字詞:

1、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20課《螞蟻與蟈蟈》

(讀課題)

2、文中的詞寶寶還記得嗎?(記得)

讓我們一起來做摘蘋果的遊戲,好嗎?

[課件演示]:

(遊戲規則)

誰能把蘋果上的詞語讀正確,誰就可以摘到樹上那又紅又甜的蘋果,小朋友們快來吧!

唱歌、

滿頭大汗、洞裏、西北風、

呼呼、刮起來、又冷又餓、自由自在

1.

指名讀。

2.去掉拼音讀、

男女生賽讀

3.

齊讀。

4、擴詞:汗

冬。

過渡:真是了不起,生字詞掌握得這麼好,相信課文會讀得更好。

三.細讀課文

1.

說一說:

課文的一開始就寫了夏天,誰能說說在你的記憶裏夏天是怎麼樣的?

是啊,夏天真熱。就在這炎熱的夏天,有一羣螞蟻在搬糧食。它們是怎樣搬糧食的呢?

請小朋友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2.

讀一讀:

第一自然段:

讀了

第一自然段,你彷彿看到了什麼?

聽到了什麼?

學生交流讀

師評:XXX

小朋友把“背、拉、滿頭大汗”這幾個詞讀得比較慢、比較重,好像自己就是一隻勤勞的螞蟻,正在賣力地幹活……

滿頭大汗可以換個什麼詞嗎?

板書:滿頭大汗

師評:XX,

他在讀的時候,皺着眉頭,老師知道他一定體會到了幹活的艱辛。

②[課件演示]:運糧過程

看完了這羣螞蟻搬糧食的情景,你覺得他們怎麼樣啊?

板書:勤勞

你們喜歡這羣勤勞螞蟻嗎?老師相信你們一定能把這句話讀得更好。(齊讀)

③即興表演讀。你們願意做哪一隻螞蟻?

(請數名學生揹着包、拉着板凳表演讀,其餘學生在位置上一起表演讀。)

④齊讀。

它們幹得多賣力呀,真是值得表揚。請大家用讚揚的語氣一齊來讀第一自然段。

過渡:這真是一羣不怕苦、不怕累的螞蟻啊!咦,這個時候蟈蟈們在做什麼呢?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第二自然段:

1、[課件演示]:

說一說

請生讀。(找到課文中的'部分讀一讀)

師評:他讀時擡起了腦袋,讀的特別輕鬆,還帶上了得意的表情,真棒!

這裏只畫了三隻蟈蟈,小朋友們想想看,還有的蟈蟈可能在幹什麼呢?

(交流,用“有的……有的……”句子說話。)

(板書:自由自在)

自由練讀、指名讀。

2、這時蟈蟈是怎麼對待螞蟻的?(笑話)

(多媒體)出示句子:蟈蟈看到了,都笑螞蟻是傻瓜。

小朋友們想想,蟈蟈會怎麼笑話螞蟻?

生:(哈哈)你真傻,大熱的天不找地方好好的涼快一下,還給自己找罪受……

師:這種笑聲你喜歡嗎?

生:不喜歡。這是嘲笑別人的。

師:蟈蟈笑話勤勞的螞蟻,你覺得蟈蟈和螞蟻比,他怎麼樣?

板書:懶

師:夏天,螞蟻和蟈蟈的表現差別可真大呀!下面我們請男女生分角色讀1,2段讀。

表演,讀得真好!表演得也非常好!我宣佈你們都被評爲20xx年江都市最佳表演獎!

3、完成填空:(多媒體)出示句子:

這兩種動物,你們喜歡誰?原來大家都喜歡勤勞的小螞蟻呀,瞧,這些小朋友也喜歡螞蟻,他們已經行動起來了!

4、說話訓練

:(多媒體顯示)

第三自然段:

1.

過渡:時間過得真快,一轉眼,冬天就到了,你聽,西北風呼呼地刮起來,天氣多冷呀!

[課件演示]

出示句子:冬天到了,西北風呼呼地刮起來。

2、天可真冷啊,誰能把冬天的寒冷用朗讀表現出來?

指名讀,齊讀,

3、這麼冷的天,螞蟻和蟈蟈們都在幹什麼呀?咱們先到螞蟻家去看看吧。

(多媒體)交流。板書:開心過冬

4、他們自由自在,生活真是幸福快樂啊。瞧:出示句子:螞蟻躺在裝滿糧食的洞裏過冬了。

5、誰來讀出螞蟻的開心、幸福?(指名讀,齊讀。)

6、小螞蟻們真快活啊!而這時,還是在那棵大樹下,蟈蟈們卻……

(多媒體)交流。板書:又冷又餓

出示句子:蟈蟈又冷又餓,再也神氣不起來了。

7、學生練讀後指名讀,再齊讀。

8、打開書,齊讀第三自然段,注意讀出螞蟻和蟈蟈的不同結局!

四.小結:

1.

趁這三隻蟈蟈還聽得見,小朋友,你想對他們說些什麼呢?

[評析]嚴厲的批評、意味深長的教育、同情或惋惜……無需再問

“你懂得了什麼道理”這樣老掉牙的問題。

總結:對!只有辛勤勞動,纔會有幸福生活。希望小朋友們學做勤勞的小螞蟻,去創造更甜蜜的生活。

老師告訴大家一個成語: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2.

讓我們再一次有感情地讀一讀課文!

過渡:小朋友們讀得棒極了!老師相信大家一定也能把字寶寶寫得很棒,對不對?

五、教學生字

1、出示生字:“洞、呼、冷”

2、認讀生字。

3、分析結構,記憶字形。(左窄右寬)

4、教師範寫指導,學生描紅。

六、

作業

小朋友們,這節課你們的收穫大嗎?讓我星博士考考你們吧。

★你能用“有的……有的……”說一句話嗎?想一想,你一定會說的很好!

★★課後,找一則寓言故事讀一讀,說說你明白了什麼道理?

★★★和你喜歡的朋友組成演出小組,排練課本劇《螞蟻和蟈蟈》,相信你一定

會成爲小明星,獲得三顆星。

[評析]根據學生的個別差異因材施教,分星級做作業,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根據

自己的學習需要進行練習,體現了新課標的教育理念,也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慾望。

《挑山工》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圍中讀懂課文內容,瞭解挑山工,從其登山中感受並學習其腳踏實地,勇往直前的精神,學習作者通過寫事表現人物品質的方法。

2.練習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瞭解挑山工,從其登山中感受腳踏實地,勇往直前的精神

教具文字圖象等課件

程序設計

一.引入(3分鐘)

師:有這麼一羣人,他們常年奔走在交通不便的山區,靠着自己的一副肩膀和兩條腿給別人挑貨上山,用以維持自己的生活。他們就是------(生答挑山工,師板書課題)

師:有見過或聽說過挑山工嗎?說說你知道的挑山工的情況(指名)。

師:作家馮驥才在泰山遊覽時就曾經見過這麼一個挑山工,回來以後他把自己的經歷寫成了一篇文章,題目就是《挑山工》。今天我們就一起來閱讀這篇文章,相信讀完課文我們會對挑山工有更多的認識。請大家讀課題。(生讀)

二.初知(5分鐘)

師:首先一起來讀讀課文,翻書92頁,以你喜歡的方式把課文字音讀準,句子讀通,不會讀讀不通的地方可以多試幾次,還可以舉手請老師幫忙。明白的孩子請坐直。好,現在開始。(生讀,師巡視並相機指導有困難的孩子讀書)

師:讀得真認真啊。那麼在剛纔的讀書中你都遇到了課文中的哪些人物呢?(生集體答議)而他們,都在做着同樣的事,那就是-----(生答登山)。

三.精讀

(一)探究挑山工和遊客登山的不同,感知挑山工形象

1.尋找不同點(5分鐘)

師:同樣是登山,他們有沒有不同的地方呢?請大家仔細閱讀課文,想想有什麼不同。(生讀書,思考)

師:老師發現很多孩子已經有了自己的見解,現在把你的想法在四人小組裏說一說,然後討論完成下面的表格,建議選擇寫字快的孩子進行書寫(生拿課前發的表格,討論填表,等大多數孩子填好師對合作學習進行簡單評價)

師:討論挺熱烈的,那他們都有哪些不同呢?把你們的討論結果展示給大家吧。(指名上臺藉助投影儀展示表格內容並講述)

師:還有補充嗎?(指名補充)

3.體會兩大不同點(7分鐘)

師:在剛纔的交流中老師發現孩子們說到了這樣一點----挑山工揹負重物登山,走的路線是-----摺尺行路線。摺尺形是怎樣的形狀呢?想一想然後在書上畫一畫。(指名畫)關於這一點,課文有比較詳細的描述,讓我們一起來仔細研究研究。這些內容在課文的哪個段落呢?(生集體答議後課件展示一自然段內容)我們一起合作讀讀這一段,請孩子們邊讀邊想象文字所描寫的情景。(師生合作讀)

師:讀完這些句子,你有什麼想說的嗎?(指名)

師:在長期的登山生活中,挑山工們找到了這樣一種行走的最佳路線-----摺尺行路線,這樣既避免了直上撞到貨物,又保護了自己的膝蓋,還節省了力氣。這樣的一種路線的選擇,其實正是我們勞動人民生活經驗和生活智慧的閃光!一起來看看他們登山的情景。(播放課件)

師:關於挑山工走的路程比遊人多一倍而速度卻並不比遊人慢,你們又從哪裏看出來的呢 ?(指名)在登上泰山的.整個過程中挑山工幾次趕上了作者呢?分別是在哪些地方?(集體答議)

4.體會兩大不同點的原因(10 分鐘)

師:怪了,走的路程多速度卻並不慢,這可真是一個不解之謎(板書詞語集體讀詞,指名說意思)。讀讀書,看能不能在課文裏找到揭示謎底的段落和句子。(生讀書找句)這些句子在哪兒呀?

師:一起讀讀這些句子,想想知道了什麼?(生讀後指名說,最後引導找出最能說明謎底的句子----一個勁兒往前走)

師:“一個勁兒往前走”,(板書這個句子)你是怎麼理解的呢?說給同桌聽。(生互相交流後指名全班交流,師引導理解“往前”就是往山頂,這其實也就是挑山工的目標,一個勁兒就是不停下來,一直向前)

師:挑擔登山是一項非常艱苦的工作,炎熱,疲勞,飢餓,所挑重物因爲捆綁不牢的滑脫等等情況,會隨時侵擾並影響他們的速度。想象在面對這些情況的時候,,他們又是怎樣一個勁兒往前走的呢?(指名)

師:正是這樣向着目標,腳踏實地,堅持不懈,挑山工最後超過遊人在相對較短的時間裏登上了極頂(板書登上極頂)。其實做其他事情又何嘗不是這樣呢?老師給大家請來了兩位朋友,一起來認識他們。(師展示並讀資料)你還知道哪些像挑山工,居里夫人和徐霞客一樣的人?(指名)從這些人身上你明白了什麼?(指名)是的,不管做任何事情,只要我們認準目標,腳踏實地,堅持不懈,就一定能獲得成功!

師:挑山工這段樸素的話包蘊着多麼意味深長的哲理啊!(引導理解包蘊就是包含,意味深長就是含義深刻)馮驥才爺爺也體會到了這樣的哲理,所以聽完以後他“心悅誠服地點着頭”(師板書,生讀這個詞語)。你怎麼理解這個詞語的呢?(指名)

(二)探究作者受到的啓示,深化挑山工形象(8分鐘)

師:馮驥才爺爺不僅誠心誠意地佩服這些話,還深受啓示,所以從泰山回來,他畫了一幅畫,畫的內容是這樣的(課件展示最後一段)誰來讀一讀?(指名一生讀)他的讀書讓老師聽出來了。誰能讓我們聽出更多的東西?(再指名讀,引導評議,引導讀出山的陡直和挑山工不怕吃苦,堅持不懈,勇往直前)全班齊讀這句

師:接下來馮驥才爺爺繼續寫到(邊指課件上的句子邊讀)“這幅畫一直掛在我的書桌前,多年來不曾換掉,因爲我需要他。”有什麼問題要問嗎?(指名生質疑,同桌合作交流解疑,全班彙報,引導理解“它”的含義。小結:原來這個“它”表面看是指這幅畫,其實更指的是挑山工身上那種不怕吃苦,腳踏實地,堅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

師:馮驥才爺爺需要這樣的精神,我們需要嗎?把這幅畫也掛在我們的心裏吧!(生再次齊讀畫的內容)

師:你們已然把這幅畫掛在了心裏,所以當你們熱愛某種事物的時候,或者決心做好某件事情的時候,老師想你們也會象挑山工那樣不怕吃苦,腳踏實地,堅持不懈,去研究它,做好它!是嗎?

四.結語(2分鐘)

師:課文讀完了,相信每個孩子對挑山工都有了更深的認識,說說現在在你的印象裏,挑山工是怎樣的人?(指名)

師:挑山工的確是這樣一種人。現在讓我們再次回顧課文,想想作者是怎樣讓我們一步步瞭解挑山工的呢?(指名,相機引導課文思路和描寫方法)

師:以後如果我們遇到象挑山工這樣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的人,你會怎麼讓別人來了解他,或者說你會怎麼寫呢?(指名,相機總結寫人的方法)

師:課後找找看有沒有這樣的人,如果有,就用你們的筆把他們記錄下來吧,好嗎?老師等着認識他們呢!今天的課就上到這兒,謝謝孩子們。

挑山工

板書:

一個勁兒往前走登上極頂

認準目標,腳踏實地,堅持不懈 獲得成功

《挑山工》教學設計12

目的要求

1、理解課文思想內容。學習挑山工堅忍不拔、奮發向上的品格。

2、練習給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3、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4、學習生字詞,練習用:耽誤、樸素造句。

5、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難、重點

聯繫課文對挑山工挑着重物向上攀登情形的描述,理解挑山工講的意味深長的話的意思。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自學存疑。

1、讓學生提出預習中解決不了的各種問題。

2、教師歸納學生提出的問題,帶着問題去討論並弄懂。教師告訴學生學習原本就是由不會到會的過程,解決不懂得問題要靠你們自己反覆讀,用心想,主動去探索知識。

二、質疑答難

鼓勵學生緣疑質難,或主動引導,或有意激發,開啓學生思維的閘門。

1、小組合作討論:

(1)作者奇怪的是,雖然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遊人多一倍,但他們花的時間並不比遊人多。

(2)作者爲什麼感到奇怪?讀讀課文,在課文中找出關鍵詞語、重點句子。着重從挑山工登山的姿勢、路線來理解。摺尺形路程比遊人約多一倍,可結果花的時間不比遊人多,這是不解之謎。

(3)作者爲什麼這樣寫?

2、指導學習重點段:

師生圍繞你還知道了什麼?你是用什麼辦法來理解這句話,或明白這個問題的?啓迪學生研究問題的方法就是不但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

重點引導學生在學習中悟出:抓住句子中的關鍵重點詞語是讀懂一句話的重要方法;抓重點引導學生在學習中悟出:抓住句子中的關鍵重點詞語是讀懂一句話的重要方法;抓住自然段中的重點句子是讀懂一段內容的重要方法,將各段的段意聯繫起來,就知道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

重點討論:

1、我與挑山工三次相遇分別是在什麼地方?

(找出課文中的詞、句)。相遇與我感覺有什麼共同特點?

2、品析您看,是不是這個理兒?什麼理?用課文裏的`詞句理解;與我跟你們不一樣兒,挑山工與遊人有什麼不一樣呢?(遊人:東看西看,玩玩鬧鬧,走走停停)挑山工:目標專一,堅持不懈,不斷攀登)

3、朗讀出挑山工樸素、自豪的感情。

4、從我心悅誠服到包蘊着意味深長的哲理。僅僅是挑山工說的揭開我心中的謎的這番話嗎?引導學生聯繫自己與周圍人的生活、工作、學習實例,展開討論、聯繫,確實感到這段富有哲理的話是具有普遍教育意義及深刻意義的話。

5、作者從泰山回來,畫了一幅怎樣的畫?(用課文裏的話說一說)

6、作者爲什麼說我需要它,而且這幅畫一直掛在我的書桌前?作者需要的僅僅是這幅畫嗎?(作者需要的不僅僅是這幅畫,而是畫中挑山工那種認準目標,不斷登攀的精神。作者一直把這幅畫掛在書桌前,是因爲作者需要這種精神激勵自己前進。)

三、歸納學法:

帶領學生從xx裏走個來回。第一個環節是去的趟理解內容和思想。第二個環節是來回趟學習作者怎樣表達內容與思想。

1、學習的順序:預習提問;討論讀懂了什麼?練習存在疑問,歸納學法。

2、可提供參考的讀書方法:

(1)根據課後提示,指導帶着問題讀書。

(2)抓住重點詞句,品詞品句讀書。

(3)聯繫上下文,整體感知,全面理解課文讀書。

(4)觀察畫面,敘述內容讀書。

(5)文中標點的運用,體會內涵讀書。

(6)邊讀邊思,展開想象,理解xx讀書。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1、回憶課文內容,想一想挑山工跟遊人相比,有什麼特點?

2、課文最後一句話,你是怎樣理解的?

二、歸納總結,感情朗讀。

1、聯繫課後第4題,說說學習了這一課,我們受到了什麼激勵?

2、突出以下內容:

使學生明確課文的思路,懂得《挑山工》全文緊扣中心,層層敘述,各部分內容聯繫緊密,脈絡貫通,首尾呼應,闡述哲理深刻,富有教育意義。

3、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加深體會xx的含義。三作業設計(可任選一題,也可採取學生自己設計)

1、寫一則讀書筆記。

2、畫一幅《挑山工》的畫。

3、小練筆《我心悅誠服了》。

4、製作讀書筆記卡片。

5、辦一張《勞動創造美》手抄報。板書設計

《挑山工》教學設計13

學習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懂得無論做什麼事,只要朝着一個目標,腳踏實地、堅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達到目的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通過一組課文的學習,對自己有所感悟和收穫,從中得到啓發。

教學重點:

理解挑山工話語中蘊含的意味深長的意思。學習挑山工堅韌不拔、奮發向上的精神。

教學難點:

通過聯繫上下文,理解句子含義,從而領悟文本傳遞的含義。

教學方法:

讀、說、思、議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出示閱讀議題:生活中的啓示。

2、簡介作者。

二、學習新課

1、初讀文本,羣體挑山工。

說說挑山工在你的心中留下的初步印象?

2、再讀文本,個體挑山工。

學生交流預設一:我心悅誠服地點着頭,感到這山民的.幾句樸素的話語,似乎包蘊這意味深長的哲理。

學生交流預設二:這幅畫一直掛在我的書桌前,多年來不曾換掉,因爲我需要它。

師引導:有什麼地方不理解?有什麼辦法可以解決?

出示金鑰匙:我們經常採用的方法就是聯繫上下文。

學生交流預設三:鏈接山民的話。

他想了想說:“我們哪裏有近道,還不和你們是一條道?你們走得快,可是你們東看西看,玩玩鬧鬧,總停下來唄!我們跟你們不一樣。不像你們那麼隨便,高興怎麼就怎麼。一步踩不實不行,停停住住更不行。那樣,兩天也到不了山頂。就得一個勁兒往前走。別看我們慢,走長了就跑到你們前邊取了。你看,是不是這個理兒?”

交流:從山民的話語中,你體會到了什麼?師生對讀。

學生交流預設四:對比提升。

如:或者在道邊誦讀鑿在巖壁上的古人的題句,或者在喧鬧的溪流邊洗臉洗腳,他們就會不聲不響地從你身旁走過,悄悄地走到你的前頭去了。

引導:遊人上山的心情應該是怎麼樣的?而挑山工呢?

再讀挑山工的話語,你從他的話中還體會到了什麼?

3、品讀文本,理想挑山工。

出示圖片,大膽質疑。你有什麼發現或問題?學生交流解疑。

引導思考:說說最後一段話的含義。

“它”指的是什麼?作者需要它嗎?再次齊聲朗讀。

4、延伸文本,體會生活。

本文的寫法是通過生活中的一件事講述一個道理。還學過類似的課文嗎?

《珍珠鳥》珍珠鳥與作者之間的關係發生了什麼變化?說說你的感受。

《野草》 這是一種怎樣的草?具有什麼品質?說說你的感受。

三、總結

生活中普普通通的一件事,每個人感受不同,往往收穫的也不一樣。挑山工的作者馮驥才不光飽覽壯麗山色,還能關注不聲不響的挑山工,並從中悟出哲理。生活就是一本書,只要你細心體會,你會從中收穫更多的人生體驗,這就是生活帶給我們的啓示。

四、佈置作業

1、結合這一組課文內容,爲自己寫一句座右銘。

2、挑山工就是挑貨工,思考作者爲什麼不用“挑貨工”爲題?

《挑山工》教學設計14

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學習挑山工一心向着目標,腳踏實地,一個勁兒往前走的精神。本論壇歡迎廣大教科版國小語文教師加入交流2、.給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3.學會本課的生字和新詞,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用“耽誤”、“樸素”造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理解挑山工說的話的深刻含義,並從中受到啓迪。

教具準備

1.生字生詞卡片。

2.寫有“讀讀寫寫”中詞語的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檢查預習。

1.指名朗讀“導讀”部分,瞭解本組安排的篇目和重點訓練項目

2.導入新課。板書:挑山工。同學們已經預習了這篇課文,誰知道“挑山工”是指什麼樣的人?預習後,知道了挑山工的哪些特點?(學生自由發言,互相補充,認識可深可淺。)

3.指名按自然段朗讀課文。讀後適當評議,重點糾正讀錯字和讀破句的地方。

二、講讀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讀第一自然段,想想這部分主要講了什麼。

2.討論。這個自然段主要講了什麼?(講挑山工登山的特點。)挑山工是怎樣登山的?他們登山時的姿勢是什麼樣的?找出課文裏的話說一說。挑山工登山的路線是什麼樣的?(是摺尺形的。)誰能描述一下,“摺尺”是什麼?(學生討論後,教師可在黑板上圖示,或實物演示。)挑山工爲什麼要走摺尺形路線,而不像一般登山的人那樣直往上走?(東西不碰在臺階上;還能省些力氣。)挑山工走摺尺形路線帶來什麼問題?(路程比遊人約多一倍。)作者爲什麼要這樣詳細地描寫挑山工登山的特點呢?帶着這個問題繼續讀課文。

三、講讀第二自然段。

1.齊讀第二自然段。

2.討論交流。作者對什麼現象、事情感到很奇怪?(作者奇怪的是,雖然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遊人多一倍,但他們花的時間並不比遊人多。)作者爲什麼感到奇怪?讀讀課文,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飽覽”是什麼意思?(充分地看,看個夠。)“題句”是什麼意思?(就是爲留紀念而寫的詩句。)“騰雲駕霧”是指什麼?(指傳說中利用法術乘着雲霧飛行。)作者形容挑山工“像仙人”、“騰雲駕霧”是指什麼?(指傳說中利用法術乘着雲霧飛行。作者形容挑山工“像仙人”、“騰雲駕霧”,是感嘆挑山工登山之快,對挑山工的領先感到吃驚,覺得不可理解。)

四、指導學習第三自然段。

1.提出學習要求。自己朗讀第三自然段,思考問題:在登山途中,“我”和一位挑山工幾次相遇?是在什麼情況下相遇的?

2.學生按要求自學思考。|

“我”和一位挑山工幾次相遇?(三次。)這三次相遇分別是在什麼地方?(請學生從課文中尋找答案。)這幾次相遇有什麼共同的特點?(都是在開始時“我們很快就超過了他”,但後來發現“他”走在了前面,率先到達我們相遇的地方。)

“攀談”是什麼意思?(閒談,隨便聊聊。)作者爲什麼要“走過去跟他攀談”?(因爲作者感到很奇怪,很想解開心中的謎。)

五、講讀第四自然段。

這一自然段主要講了什麼?(主要講作者提出了心中的“不解之謎”。)作者的“不解之謎”是什麼?作者的這個“不解之謎”是怎樣產生的?聯繫前幾個自然段的內容想一想。(是通過對挑山工與遊人的對比產生的。)

六、講讀第五自然段。

1.學生各自朗讀第五自然段。

2.討論。在挑山工的回答中,有一個問句:“您看,是不是這個理兒?”挑山工是怎樣解釋“這個理兒”的?用課文裏的話說一說。“我跟你們不一樣”,挑山工和遊人有什麼不一樣呢?(遊人:東看西看玩玩鬧鬧總得停下來高興怎麼就怎麼)(挑山工:一步踩不實不行更不能耽誤工夫得一個勁兒往前走)

那麼,爲什麼遊人“高興怎麼就怎麼”,而挑山工“得一個勁兒往前走”呢?(遊人是來遊覽的,哪裏好玩就在哪裏停,目標散亂;挑山工有任務,要按時把貨物送到山頂,目標專一,所以得一個勁兒往前走。)

七、講讀第六自然段。

1.學生齊讀第六自然段。

2.討論交流。

“心悅誠服”是什麼意思?(誠心誠意地佩服。)“包蘊”指什麼?(包含。)“意味深長”是什麼意思?(指含着的意思耐人尋味,值得很好地體會。)什麼是“哲理”?(有普遍意義的道理,有深刻意義的話。)

山民這幾句樸素的話裏,包蘊着什麼意味深長的哲理?(引導學生緊扣關鍵詞語,比較遊人與挑山工的不同之處,然後深入理解“一步踩不實不行”、“一個勁兒往前走”的含義,再深入到更深一層的認識:看準目標,堅持不懈,就能達到目的;放鬆要求,做做停停,任何事情也做不好。)

八、講讀第七自然段。

作者畫了一幅什麼樣的畫?用課文裏的話說一說。作者爲什麼說“我需要它”,而且“這幅畫一直掛在我的`書桌前”?作者需要的僅僅是這幅畫嗎?(作者需要的不僅僅是畫,而是畫中挑山工那種認準目標,不斷登攀的精神。作者一直把這幅畫掛在書桌前,是因爲作者需要這種精神來激勵自己向前。)

九、佈置作業。

熟讀課文,體會挑山工說的話的深刻含義

《挑山工》教學反思

教了高年級一段時間,發現孩子有一定的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是,提問題的能力卻很得不足。每次上新課前,總會佈置孩子一個質疑的作業,但發現這個作業的完成水平是相當打折扣的。不少孩子只能問出,某某詞語是什麼意思?作者是誰?文章是什麼時候寫的?某某地方現在在哪裏?等等問題,而涉及到文章中心,涉及到重點詞句深刻含義理解的問題少之又少,不禁感嘆,現在的孩子不會提問了嗎?

仔細想想,在長期的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任務似乎就是回答老師提的問題,答對了就是聰明的孩子,答錯了說明理解有偏差。學生觀察老師表情和理解老師暗示的本事越來越好,但自己去發現問題的能力卻越來越差。長此以往,別說是培養孩子的創造能力,想像能力,孩子學習的主動性,能動性都會被傷害。

其實這是我們現在的教育在急切呼喚的,培養孩子的問題意識。所謂問題意識,是指學生在認識活動中意識到一些難以解決的疑惑的實際問題或理論問題時產生的一種懷疑、困惑、焦慮、探究的心理狀態,這種心理狀態促使學生具有強烈的“推陳出新”意識,積極思維,不斷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實踐已證明,創新教育的突破口是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

作爲以創新精神培養爲核心的素質教育的基礎學科——國小語文,是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重要學科,我們更應該轉變觀念,在語言文字的訓練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這種意識的培養方法有很多,我在《挑山工》一課中主要採用讓孩子參與提問設計,學會問的方法。

首先,讓學生學會問什麼。提問有很多種類型,有淺層次的疏通性問題、促進深入思考的深究性問題、品嚐表達方式的鑑賞性問題和評價性問題、挖掘課文“空白”處的想象性問題等。如學習《挑山工》伊開始,學生只提出一些疏通性問題,如:①挑山工是什麼人?②他們是怎樣工作的?③他們爲什麼要做這些工作?我啓發孩子抓住重點句,再揪住重點字詞提問。如“它是指什麼?”,“爲什麼我需要它?”,“爲什麼要‘一直’將他掛在書桌前?”引導孩子與之前的提問對比,這一討論,使他們認識到,在促使自己深入思考的地方,應留意重點的詞句,選擇性地提出問題,養成咬文嚼字、認真推敲的好習慣。

其次,讓學生學會怎樣問。問題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從句式上看:有“是什麼?”“爲什麼?”“有什麼好處?”“有什麼特別?”“有什麼區別”;從問的內容上看,可以從字詞意義,句式順序,句子內涵等多方面問。

《挑山工》教學設計15

一、設計理念:

利用傳統媒體作引子,揭示重點,圍繞重點學習。體現學生主體在閱讀實踐中自讀、精思、討論、交流、感悟、吸納,有序地思維學習過程,變被動學習爲主動學習。

二、教學目標:

1、利用學生自瀆自問自答的方式,理解課文重點內容,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

2、學習挑山工一心向着目標,腳踏實地,一個勁兒往前走的精神;

3、在學習過程中相機理解“心悅誠服、意味深長”等詞語。

4、有感情地朗讀重要段落。

第一教時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瞭解課文內容,並提出不懂的問題。

2.收集有關資料。

3.學會本課8個生字和18個新詞。

教學流程:

一、讀課題,你知道挑山工是做什麼的嗎?

(因爲泰山山路陡峭,車輛無法通行,山上的貨物大都要靠人力運送,從事這樣工作的人被稱爲“挑山工”。)

2、根據預習用原文中的句子或自己的'話說一說挑山工

(評析:此環節從整體入文檢查學生綜合,概括能力,對於基礎較差的學生可以直接用原文的句子而基礎較好自己的認識自由發揮,體現出層次。)

二、請你大聲地朗讀一遍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讀完後,請你自查:以下字音你讀準了嗎?

拘束的“束”字讀音:shù

黝:在“黝黑”一詞中讀yǒu;但在黑黝黝一詞中,就要讀成:hēi yōu yōu ,意思是指皮膚黑得發亮。

摺尺形的“折”在這裏讀:zhé

三、請你看課後生字:

1.寫一寫,要注意以下幾個字的的字形:

黝:左邊是“黑”字,表義,右邊是“幼”表音。

憨:上邊是個“敢”字,下邊是個“心”。

茵:要注意與“菌”區分。

2.查字典或詞典,理解下面幾個詞的意思:

喧鬧、飽覽、流連、姿態奇特、騰雲駕霧、不解之謎、哲理

四、請你默讀課文,思考:

1.想想作者的不解之謎是什麼?把答案畫在書上。

2.請你能根據下面的提示試着給課文分段。

第一段:介紹泰山上挑山工走的路程長,但速度並不比遊人慢。

第二段:敘述了有一次我登泰山時,同一位挑山工幾次相遇,經過和他攀談,解開了心中之謎。

第三段:我從泰山回來,畫了一幅挑山工的畫,以此來激勵自己。

3.作者和挑山工幾次、在什麼地點相遇,請在書上標出。

4.你還有什麼不懂的問題,在書上註明。

第二教時

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學習挑山工一心向着目標,腳踏實地,一個勁往前走的精神。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能用"心悅誠服"、"意味深長"等詞語造句。

3、給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4、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教學重、難點:理解挑山工說的話的深刻含義,能從中受到啓迪。

教具準備:

1、寫有生字新詞和挑山工說的一段話的小黑板。

2、一把摺尺,一張燈片。

教學時間:三課時 此課爲第二課時

教學流程:

(一)上節課,我們讀課文讀了一節課,請同學們說說你讀了課文,讀懂了些什麼。

標籤:挑山工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