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設計

[經典]設計方案

設計2.03W

爲了確保工作或事情能高效地開展,時常需要預先開展方案准備工作,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的特點。你知道什麼樣的方案才能切實地幫助到我們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設計方案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經典]設計方案

設計方案 篇1

一. 張貼各種掛圖

二. 張貼各類制度

《美術教師職責》《美術室使用規則》《美術器材管理制度》。

三. 教師示範作品。(每位美術教師1—2兩幅作品)

四. 學生作品展示

1. 手工製作作品擺放展臺。

2. 學生手抄小報分裝訂和未裝訂兩種擺放展臺。

3. 繪畫作品張貼上牆。(每位教師交5—10幅學生作品)

五. 平面圖

備註:(美術室現需物品)

1. 插線板2個,燈泡兩個,文件夾兩個,桌布一塊2.5米x3.0

米,雙面膠10卷(粘貼掛圖和學生作品用)。

2. 打印各類制度裝框上牆。(以設計好,審覈通過可直接打印)

3. 裝訂遮光窗簾。

設計方案 篇2

 活動名稱:我們的班級報

活動來源:

在這個學期,兩個大班合在一起,爲了能讓家長們及時地瞭解到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做好家園共育工作,我們將合班後的第一期《班報》如期的發給家長,孩子們紛紛和家長一起觀看着,有他們認識的字就自己來念,不認識的字就讓家長讀,他們發現報紙上的許多內容說的都是他們自己的事情,並且對其中的內容非常感興趣。有一天我發現一個孩子在活動區中自己試着做報紙。老師發現後,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教育契機。如果開展此活動,可以引導幼兒關注自己身邊的事情,學會有計劃、有目的地做事。在此活動中,還可以幫助幼兒體驗分工、協商、合作的活動過程,增強合作意識與任務意識,爲他們能順利地步入國小奠定基礎。

我班的幼兒已經具備簡單閱讀書寫能力和繪畫的能力,同時在圖書區中幼兒有自己製作圖書的經驗和相關能力,這樣既可以讓幼兒在設計、編輯、製作的過程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還可以體驗成功、合作的快樂。

活動目標:

1.通過設計、編輯、製作班報,體驗分工合作的快樂,增強合作意識。

2.能夠關注身邊的事,並通過繪畫、照片等方式傳遞信息,理解信息的重要性,有一定的任務意識。

活動:

1、我做的報紙:

1個孩子在活動區自己製作報紙活動,引起許多孩子的關注,孩子們也想參加,老師支持這孩子們的想法,許多孩子也參與到活動中,自己用各種方式做起了報紙。

活動後孩子們將自己的報紙進行展示,大家爭先恐後的介紹着自己的報紙,老師提問:你們的報紙有什麼內容?是怎樣做的?還孩子們一起將自己製作的方法用繪畫和語言記錄的方式表達出來了。

這時,有1個孩子說:這和爸爸媽媽看的報紙不一樣。

2.我知道的報紙

分組談話、繪畫活動。教師有目的的組織相關活動了解幼兒原有經驗,

問題:你們家裏誰經常看報?看什麼報紙?大家爲什麼都要看報紙?報紙上面都有什麼內容?

有的說:我要回家看一看;有的說我要回家問一問;有的講着自己簡單的經驗,孩子們興趣盎然。

3.我看到的報紙

過程:蒐集各種報紙,初步瞭解各個版塊的功能。

每個幼兒蒐集一種或二種報紙。引導幼兒用剪報、文字說明、歸納的方式,瞭解報紙各個版塊的功能。教師爲幼兒提供相關材料和指導的支持。

請幼兒介紹交流自己瞭解到的各個版塊的功能,並結合重大事件、新聞將報紙的功能用圖畫、文字的形式展現出來。(呈現方式:實物、文字)

4.瞭解報紙的製作過程【採訪、參觀】

組織相關的'活動,可以是家長資源,可以是社會資源。孩子們發現在製作報紙的過程中緊靠自己的力量完成這麼多的工作是有困難的,孩子們自發的分成小組,並商量着各自一起都幹什麼。

首先成立了小小記者團。製作小記者標誌,並將負責每個版塊的記者小組的照片呈現在牆飾中,每天可以將自己採訪到的“新聞”張貼在牆飾中,每月由大家選取最有價值的新聞編輯整理成班報。

(呈現方式:文字、照片、圖畫)

5.我們的班級報

過程:請幼兒爲班級報起名字,教師將每位幼兒的想法記錄下來,確立班級報的名稱,並且幫助幼兒確立班級報的版塊,每個版塊的功用是什麼,登載一些什麼內容。

呈現方式:繪畫、文字

設計方案 篇3

啞鈴是健美訓練的重要器械之一。它猶如一把錘子和鑿子,能雕塑身體的每塊肌肉。只要有一副啞鈴和一條長凳,你就能隨心所欲,進行種種健美訓練,所以對於老年人而言,啞鈴是非常適合進行力量練習的器械。各部位的訓練方法如下。

1. 下背部 站立,手持啞鈴彎腰後做直臂上舉動作(同舉重運動中的'抓舉動作)(圖1)。與槓鈴相比,舉啞鈴能減少對脊柱的壓力。再者,用啞鈴做動作也更舒服。

2. 小腿部 站立,手持啞鈴進行單腿提踵練習(圖2),比用小腿機訓練效果更好。也可腳前掌踏木板,將啞鈴放在膝蓋上(需手扶)進行單腿或雙腿坐式提踵練習。

3. 背部 用一隻或兩隻啞鈴做俯身划船練習(圖3)(單臂划船對背下部更安全些),與槓鈴相比,能使背部肌肉增長得較快。

4. 胸部 仰臥凳上,用啞鈴做平臥推、上斜推和下斜推(圖4),比用槓鈴做更有利於肌肉的增長,因爲它能更廣泛深入地刺激肌肉。也可在俯臥下用啞鈴做多角度的飛鳥練習,以發展胸肌的各個部分。

一個很好的練習方法是做完一組啞鈴飛鳥之後,立即做一組啞鈴仰臥推舉練習。這樣練不僅效果好,而且能減輕肩部負擔,避免運動損傷。

5. 肩部 各種形式的啞鈴練習都可發展肩部肌肉。比如,用啞鈴做側平舉、前平舉和俯身飛鳥練習(圖5)來發展肩部三角肌的中束、前束和後束。發展斜方肌可採用手握啞鈴聳肩或做直臂繞環練習。

6. 肱二頭肌 手握啞鈴彎舉(屈肘)(圖6)是許多健美冠軍用以練肱二頭肌肌“峯”的一項最佳練習。不同方式(肩關節不同屈曲或外展角度情況下)的啞鈴彎舉能使上臂更加粗壯,而且從後面看肌塊分離,清晰突出。

7. 肱三頭肌 用啞鈴做單臂或雙臂頸後肘關節屈伸(肘朝向前方)練習(圖7),可使肱三頭肌發達。練習時可將啞鈴儘量放低,以加強訓練效果。

8. 前臂 啞鈴正握(掌心朝上)腕彎舉可發展前臂內側肌羣(圖8);發展前臂外側肌羣則反握彎舉。

9. 大腿 腳後跟墊塊小木板做啞鈴負重深蹲練習(圖9),可發展股四頭肌。如果俯臥在長條凳上腳夾啞鈴做彎舉(屈膝)練習,則可發展股二頭肌。

10. 腹部 仰臥,手握啞鈴置於腦後,收腹起坐(圖10),可練上腹部肌肉;收腹舉腿(上體不動)可練下腹部肌肉(可用腳夾啞鈴以使鍛鍊強度增加)。

以上內容每次可選4~5個部位,每個部位練習8~10次,每週3~4次爲宜,應量力而行。

伸腰訓練器

器械功能:主要鍛鍊腹部肌肉和大腿肌肉,還可以鍛鍊上肢力量、四肢的靈活性和下肢的彈跳力。

1. 直角支撐練習

練習方法:練習者坐在伸腰訓練器上,兩手抓住欄杆,雙臂支撐,成空中直角姿勢。

鍛鍊效果提示:老年組2~5次,中年組3~8次。

2. 後橋練習(可伸直腿或屈腿做練習)

練習方法:兩腿伸直坐在訓練器前斜面上,兩手抓欄杆,然後向後伸腰。

鍛鍊效果提示:老年組2~5次,中年組3~8次。

3. 支撐跳躍練習

練習方法:練習者面對伸腰訓練器,兩手抓欄杆,屈腿跳過,當兩腳落地後,迅速屈腿跳回原地。

鍛鍊效果提示:中年組3~8次,老年組應量力而行,上肢力量差者不宜做。

4.高位俯臥撐練習

練習方法:練習者面對伸腰訓練器,兩手抓欄杆,做俯臥撐練習。

鍛鍊效果提示:老年組6~12次,中年組8~16次。

設計方案 篇4

(1)種植系統的選擇:種植系統的選擇要結合病人與醫生條件選擇。首選種植系統是否可靠,是否有長期觀察的大宗病例的臨牀實踐,是否有真正滿意的'結果。

(2)患者頜骨的骨量和質量:根據x光檢查的情況,準確瞭解種植區的有關解剖結構。

(3)患者的經濟條件:對我國來說目前限制種植修復發展的主要因素是價格問題,國外的種植體其價格高,很難爲普遍人接受。

(4)種植部位的選擇:從修復的角度,最需要在遊離端缺失時,用種植體在牙槽嵴遠中端提供支持;在缺牙間隙過長時,以種植體在缺隙中間提供橋基;在無牙牙合時,通過種植體支持支架式固定總義齒和覆蓋總義齒。

(5)種植數量確定:到底種多少個種植體,有兩方面因素:第一是支持修復體的需要,第二是解剖條件的可能。

(6)種植體上部結構的選擇: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醫師所掌握的技術手段和患者要求,可酌情選用多類型的基臺與固位裝置相互配合。

使用逆行設計法則可以準確完成設計,取得最佳效用。其方法爲根據美觀和咬合的要求在模型上排牙,確定修復類型、上部結構、種植體的種植部位、種植數量、種植方向及種植體的長度。這樣先確定修復的最後結果,再逆向推導選擇修復體和種植體。逆行設計法則的執行載體是手術模板,通過模板可以控制最後達到最初的設計要求。

設計方案 篇5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2個要求會寫的生字及3個會認生字。

2.藉助書下注釋和工具書讀懂課文。

3.聯繫實際,體會寓意,能複述故事。

【教學重點難點】

1.藉助書下註解和工具書讀懂、讀熟課文,注意文言文的讀法。

2.聯繫實際,體會寓意,能複述故事。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咱們學過很多寓言了,誰還記得什麼是寓言?(指答)嚴文井大師曾說過“寓言是一個怪物,當它走過來時,卻突然變成了哲理,嚴肅認真”。在《相濡以沫》這個寓言中蘊涵了什麼哲理呢,讓我們來學習這則寓言!(板書“相濡以沫”)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出聲讀課文。

要求:讀正確,做到不錯字、不丟字、不添字、不重複。

2、誰想來讀一讀,注意讀準字音。同學互相評價。

3、老師來讀一遍課文,大家一定要認真聽,尤其要聽準老師讀文時的節奏。

三、默讀課文,自主解讀

1、默讀課文,利用文下注釋及工具書,理解詞義,解讀文意。可以同桌小聲商討。

2、有沒有不能解決的詞句?提出來全班交流一下。

3、你認爲哪些詞句翻譯比較重要。

4、誰能用自己的.話給大家講講這個故事?

四、再讀課文,感悟寓意

1、你對“相濡以沫”怎麼理解?

2、你認爲哪些詞能說明“相濡以沫”的意思?(同甘共苦、生死與共)

3、這兩條魚“相濡以沫”的情景確實感人,但是在這種窘境當中,他們心中更向往的是什麼?

4、從這篇寓言當中,你都受到了哪些啓示?

五、作業:

背誦《相濡以沫》。

查找資料瞭解下面寓言故事的內容,並瞭解其寓意。

杞人憂天 塞翁失馬 畫蛇添足 鐵杵磨針

設計方案 篇6

爲了進一步提高我校教育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學生的學科學習活動,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 培養學生的個性和特長,特製五十九中學學科競賽實施方案。

指導思想:

本着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 提升學校和教研組學科教學水平的原則,以競賽爲載體,爲學生搭建拓寬知識、激發興趣、培養能力和展示的自我平臺,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和內在素質,爲優秀學生的產生和發展創造條件,併爲今後的會考打下紮實的基礎。

具體實施方案:

一、學科競賽類型

1、一類競賽:由教育行政部門(含教研室)組織或參與、需要教師長期課外輔導、限時限場地進行的競賽。比賽結果能夠使社會對學校的教學質量產生較大的正面評價。如:各級中學數學、物理、化學、英語、信息技術(計算機)競賽等。

2、二類競賽:由學校(含年級組和教研組)組織或參與、限時限場地進行競賽,競賽結果能夠使學校同學科教師及全體學生對學校的教學質量產生一定的正面評價。如:英語學科演講、各學科綜合能力等比賽,語文學科作文及徵文競賽,政史地知識競賽,藝體類競賽、中學生辨論賽、小論文比賽,研究性學習成果評比,計算機技能

比賽,書法比賽等

二、學科競賽指導教師擔任方法

每學科競賽輔導老師由專任教師擔任。同時成立學科競賽輔導小組,原則上每學科由三名以上指導教師組成,其他教師輔助指導老師參與競賽工作,具體名單由教務處協調確定,於每學期開學第一週內上報校長室;允許任課教師對本班學生單獨輔導。

三、參加輔導學生確定方法

學生參加學科競賽及輔導必須堅持自願的原則,由各任課教師根據平時學習成績,結合學校組織的團體競賽、 質量監測和期中、期末考試成績確定輔導和參賽人選,也可以通過校內上次學科競賽進行選拔。一類競賽參加輔導的人數一般爲每年級60人 (每班5人),一個學生一般參加一門學科的輔導,個別優秀的學生可以參加多門學科的輔導,具體名單由班主任及任課教師協調確定,並及時上報教務處,二類競賽的參賽學生由各班主任及任課教師視實際情況確定。每班10人。相關要求同上。

四、學科競賽輔導時間、地點安排

學科競賽時間地點

數學 週一 第八節 多媒體教室

物理 週二 第八節 多媒體教室

化學 週三 第八節 多媒體教室

語文 週三 第七節 多媒體教室

英語 週四 第八節 多媒體教室

其它學科待定。

五、競賽輔導的要求及其它事項

1、競賽輔導每科每週至少一次,每次1~2節課,臨近競賽和暑期輔導次數要適當增加。輔導時間如與其它活動相沖突,教務處可作適當調整,

2、有競賽任務的學科由教研組長負責,要制定學科競賽輔導計劃,安排好輔導內容和相應的指導教師。

3、參加學科競賽輔導的學生要相對固定,每次輔導由競賽輔導老師進行點名,對多次缺席參加輔導的.學生,要及時通報給班主任並作相應的處理。

4、學科競賽輔導要講求實效,對參加輔導的學生的作業和練習試卷要及時檢查、批改並分析講解,必要時可以對優秀學生進行個別強化輔導。

5、指導老師遇有特殊情況需請假,必須通知教務處,同時與教研組長協調好相關的輔導工作,並通知參加輔導的學生。

6、考前一個月一定要進行強化訓練,閱卷評卷要及時。

7、暑假、寒假前的競賽輔導將根據學校教學安排作適當調整,原則要求各學科要充分利用假期前停課時間進行集中輔導,增加輔導的次數和時間。

8、競賽輔導需要的相關資料由競賽輔導老師自行購買,憑

購書發票到教務處登記後報銷,輔導資料作爲教研組共同資料在教研組內保管使用。

六、學科競賽輔導工作獎勵辦法

1、工作補貼:每一節課課時費(一節課以40分鐘計)按學校績效工資相關辦法執行,由各年級組長上報教務處,由教務處在每學期末統計發放。上報時,需提供相關備課資料,以便進行工作認定。

2、競賽獲獎獎勵:

一類競賽:按上級主管部門相關辦法執行。

二類競賽:學校頒發獎狀及獎品。

設計方案 篇7

教學內容:人教版數學第二冊P81---82。

設計理念:

1、重視學法的多樣化。由於時間是一個非常抽象的概念,在教學中注重學生學法的多樣化,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幫助學生更有效地進行學習。如分的認識,通過讓學生看一看、議一議、撥一撥、演一演、說一說等多種形式使學生對本節課的重難點有較深刻的認識。

2、注重知識呈現的直觀性。作爲認識時間最普通、最直觀的載體------時鐘,在生活中隨處可見,也是很容易得到的教學具。因此在課的設計中比較注重知識呈現的直觀性,新授中學生藉助時鐘認識鐘面、認識分針、認識時間,鞏固練習環節學生藉助鐘面解決難點。同時課件將靜止的知識動態演示,爲學生突難點服務。

3、注重情感價值觀的滲透。認識時間是一課能夠很好的對學生進行珍惜時間教育的內容。課的設計中注重情感價值觀的滲透,通過感受1分鐘、想象1小時等環節,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珍惜時間的教育。

4、注重知識學習的趣味性、完整性。根據一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本課設計了讓老朋友小時鐘帶領小朋友認識時間的情節,並貫穿於課的始終,既有利於學生興趣的激發,又保證了課的生動完整,比較自然。

教學目標:

1、生能夠正確讀、寫鐘面時刻,知道1時=60分,初步建立時間觀念。

2、讓學生積極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通過觀察、嘗試、操作、討論等活動,培養學生探究、合作學習的能力和實踐操作的能力。

3、教育學生要珍惜時間,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進一步提高抓緊時間、勤奮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

教學重點:使學生會讀、寫幾時幾分,知道1時等於60分。

教學具準備:課件、實物鍾、學生第四人小組一隻小鬧鐘。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老師帶來一位大家的老朋友,猜猜看,會是誰呢?(實物出示)關於小時鐘,你已經瞭解它多少呢?

學生回憶上學期學過的相關內容,整點、半點的看法、讀法等。如學生回答比較散,教師拿實物鍾邊拔邊啓發。

師:這節課,小時鐘要繼續帶着我們去認識時間(出示課題)高興嗎?

(二)探索新知

1、認識鐘面。小時鐘是帶着它們家族的衆多成員一起來的,(課件出示多種形狀的小時鐘)它們已經在小朋友的中間了(每個小組一隻實物鍾),它們的臉上哪些部分長得是一樣的呢?以小組爲單位仔細觀察,然後相互說說。(根據學生的回答,課件依次出現:時針、分針、大格、小格)

2、認識時間

(1)認識分:小時鐘可真是一個勤勞的寶寶,它體內的兩根針每時每刻都在不停地進行跑步比賽,你知道誰跑得快嗎?分針到底跑得有多快呢?(根據學生的回答,課件演示:分針一分鐘可以跑這樣的一小格。)

一分鐘有多長呢?請兩個學生上來分別跳繩、拍球。其餘同學數數。

結論:一分鐘很短,但一分鐘也可以做有意義的事,我們要珍惜時間。

師:從6跑到7,分針跑了幾分鐘?分針要跑10分鐘可以從哪裏跑到哪裏?假若12是時針、分針的'起跑線,當分針停在3的時候,說明它跑了幾分鐘?停在8的時候呢?

你還能用當分針停在幾的時候它已經跑了幾分鐘說話嗎?

比一比,看誰認得又準又快。老師撥實物的分針,請學生用幾時幾分說話。

(2)認識時間。

看自己組內的小時鐘,它現在是幾分呢?(實物投影展示)

選中其中的一隻時鐘,我們看看它的時針現在停在什麼地方了?你認爲這隻時鐘顯示的是幾時幾分呢?你是怎麼想的?

投影顯示書本第81面數一數,你會看這幾隻鐘面嗎?說說你是怎麼想的。

指9:05,怎麼讀?你在哪看到過這樣的時間?

你能拔出這些時間嗎?投影顯示書上第81面拔一拔

(3)時分的關係。

在拔時間的過程中你注意到分針與時針誰跑得快了嗎?(實物鍾演示)

那到底快多少呢?它們之間有什麼關係呢?請拿出自己組內的小時鐘拔一拔,他細觀察。

結論:1小時=60分

想像一下,1小時有多長呢?(進行珍惜時間教育)

(三)鞏固新知:

小時鐘不僅帶大家學習了知識,還給小朋友準備了禮物呢。它要送給愛動腦筋的小朋友。

1、書本第82面做一做1

2、書本第82面做一做2

(學生獨立完成、彙報交流)

(四)課堂小結:小時鐘馬上要跟我們說再見了,你知道這節課它與我們一起學習了多長時間嗎?(課件出示兩個鐘面:上課鐘面與下課鐘面)說說你是怎樣想的?(如果學生回答不出來,教師引導:上課時是幾時幾分?看老師撥鍾,我們一起5分分地數。)

設計方案 篇8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能結合圖形準確地辨認對頂角、鄰補角;理解對頂角、鄰補角性質並會利用其進行簡單說理及有關計算。

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討論、猜想、驗證、推理、交流等探究活動,讓學生從中獲得對頂角相等的結論,發展空間觀念、培養識圖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認識到數學與生活緊密相連、數學活動充滿着探索與創造,體驗學習過程中獲得的成功,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從而使學生更加熱愛數學,學好有價值的數學。

教學重點:對頂角的概念、對頂角的性質。

教學難點:對對頂角相等性質的理解與應用。

教學方法:探究、啓發教學法。

教具準備:多媒體、一把剪刀、一塊布片、兩根相交的木條(相交線模型)、三角板、量角器、白紙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課題。

用多媒體演示圖片:圖片略。

老師提問:這是合肥市金寨路高架橋,同學們知道這是哪段嗎?

學生(異口同聲):知道,這是我們學校附近的高架橋。

老師:對,同學們注意到十字形路口了嗎?它猶如兩根相交的木條(出示事先準備好的相交線模型,要求學生用兩支筆代替木條與老師一起演示)。若把兩根木條想像成兩條直線,則此模型可看作兩條直線相交,兩條直線相交時能形成哪些角呢?這些角又有什麼特徵呢?(問而不答,爲下面的學習作鋪墊)。這就是我們今天這節課要研究的內容:10.1相交線中的角(課件顯示課題)。

二、互動探究,研究課題。

首先請同學們觀察電影片段(多媒體播放):幾位老奶奶正在用剪刀爲部隊加工布鞋的勞動場景。(老師解說)看,這些老奶奶正是用這樣的剪刀在爲我們的軍人服務,爲國家作出一點兒貢獻。出示一把剪刀和一塊布片,演示剪布過程。讓學生觀察,然後顯示大屏幕上的第1個問題。

問題1:剪布時,用力握緊把手,引發了什麼變化?從而使什麼也發生變化?

學生活動:小組討論、交流。然後老師啓發學生:握緊把手時,隨着兩個把手之間的角逐漸變小,剪刀刃之間的角相應變小;如果改變用力方向,隨着兩個把手之間的角逐漸變大,剪刀刃之間的角也相應變大。若把剪刀的構造看作兩條相交的直線,以上就關係到兩條直線相交所成的角的問題。我們可把剪刀張開時的情境抽象爲幾何圖形:兩條相交的直線。老師在黑板上畫出圖形,學生在草稿紙上畫出圖形,如圖1示。再次出示相交線模型,讓一根木條不動,轉動另一根,使木條的位置不斷變化。讓學生仔細觀察圖1和模型,然後顯示大屏幕上的問題2。

問題2:AOC與BOD的位置和大小始終保持怎樣的關係?

在圖1中,我們可以觀察到:AOC與BOD、AOD與BOC是相對的角。還有AOD與AOC從位置來說是相鄰的,圖中還有哪些相鄰角呢?這些相對角與相鄰角分別有哪些特點呢?先小組討論(以同桌的兩個同學爲一組),再在全班交流小組觀點。小組中的兩個成員一個留在原位,接受其他小組成員的採訪,另一個出去採訪其他小組,蒐集觀點。老師也走進學生中間,傾聽學生的心聲。然後老師對同學們在合作交流中的表現和討論結果作積極的評價。最後小結同學們的討論結果,從而給出對頂角和鄰補角定義:如圖1,直線AB與CD相交於點O,AOC與BOD有公共頂點O,並且它們的兩邊分別互爲反向延長線,這樣的兩個角叫做對頂角。而AOD與AOC有公共頂點O,並且它們有一條公共邊OA,另一邊互爲反向延長線,這樣的兩個角叫做鄰補角(課件顯示定義)。對頂角與鄰補角都是成對出現的,它們互爲對頂角或鄰補角,如AOC是BOD的對頂角,同時,BOD是AOC的對頂角,也常說AOC和BOD是對頂角.識別對頂角要三看:一看是不是兩條直線相交所成的角,對頂角與相交線是相依爲命的,哪裏有相交直線,哪裏就有對頂角,反過來,哪裏有對頂角,哪裏就有相交線;二看是不是有公共頂點;三看是不是沒有公共邊.三者缺一不可。讓同學們觀察黑板上所畫的圖形,指出圖中還有哪些對頂角和鄰補角?老師找幾個學生分別回答。然後顯示大屏幕上的'問題3。

問題3:從數量角度來說,鄰補角是互補的,那麼對頂角又怎樣呢?

學生活動:全班按前後兩排每4個同學爲一組,分成15組,根據草稿紙上畫的圖形猜想出對頂角的關係,再研究如何驗證自己的猜想,與小組同學一起討論。

教師活動:走到學生中間,與學生一起暢所欲言,接着每組派出一個代表發言。最後老師評價同學們的觀點並作補充:對頂角和鄰補角一樣,都是同一圖形中兩個角之間的一種位置關係。

經過一番討論,同學們大膽猜想了互爲對頂角的兩個角是相等的,並用了不同的方法進行驗證,如:有的小組用推理論證法來驗證,因爲AOD與AOC、AOD與BOD是鄰補角,根據同角的補角相等的性質可知AOC=還有的小組想出了用量角器度量法,通過度量一對對頂角,比較大小可得對頂角相等。此外,有沒有別的方法呢?與學生一起,拿出一張白紙,畫兩條相交的直線,示意用疊合法來驗證同學們的猜想,學生恍然大悟。小結三種驗證方法後,於是得到:對頂角相等(課件動畫顯示結論,突出了重點)。

最後讓我們來做一個遊戲吧:以同桌的兩個同學爲一組,其中一個同學伸出兩支胳膊,使其交叉,可以看作兩條直線相交。另一個同學指出兩支胳膊相交所形成的角中有哪些是對頂角?哪些是鄰補角?然後互相對調再完成一次。

三、強化訓練,鞏固課題。

1、討論題:(課件顯示)

⑴列舉幾個生活中包含對頂角和鄰補角的例子。

⑵讓學生在草稿紙上畫圖,三條直線a、b、c相交於點O,討論該圖形中有哪些對頂角和鄰補角?

2、搶答題:(用大屏幕逐個顯示題目,讓學生快速搶答,先回答正確的學生獎勵一個練習本)。

①判斷:⑴有公共頂點的兩個角是對頂角;

⑵相等的兩個角是對頂角;

⑶對頂角必相等;

⑷不是對頂角的兩個角不相等;

⑸有公共頂點,且方向相反的兩個角是對頂角;

⑹有公共頂點,且相等的兩個角是對頂角;

⑺兩條直線相交所成的角是對頂角;

⑻角的兩邊互爲反向延長線,且有公共頂點的兩個角是對頂角;

⑼有公共頂點且和爲180的兩個角爲鄰補角

⑽有公共頂點、有一條公共邊且互補的兩個角爲鄰補角。

②選擇:如圖4,三條直線AB、CD、EF交於一點O,則EOC+BOF+AOD=()

③探索:(課件顯示)圖中,1和2是對頂角嗎?爲什麼?

3、解答題(課件顯示):如圖3,兩條直線AB、CD相交於O點,已知AOC=35,求AOD和BOD的度數。

四、總結反思。

通過相交線中的角的學習,你掌握了對頂角和鄰補角的定義了嗎?你能口述二者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嗎?你知道對頂角和鄰補角又有什麼性質嗎?這節課你都參與了哪些活動?有新的發現和啓發嗎?

五、作業佈置。(課件顯示題目)

1、先閱讀第十章第一節內容,然後做第一節課後練習。

2、基礎較好的學生另外完成課本第114頁思考題。

3、以我談對頂角與鄰補角爲題,寫一篇100至1000字左右的短文,體裁不限,你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把它寫成說明文、散文或詩歌。

設計方案 篇9

教學目標:

1、學會計算乘加、乘減的式題,讓學生感受到解決實際問題方法可以用不同的方法。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想象、操作等能力。

3、培養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思考問題的習慣,體現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

教學重點:掌握乘加、乘減式題的運算順序,並會正確計算。

教學難點:結合情境圖理解乘加、乘減的.算理。

教學準備: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出示主題圖)歡迎來到遊樂園的旋轉木馬遊樂區。從圖中你知道了哪些數學信息?

2、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可能有:一共有多少隻木馬?(口頭列算式解答:3&ties;4=12(只))

一共坐了多少人?

二、新知展開

1、一共坐了多少人?這個問題怎樣解決呢?

請思考一下,把算式寫在數學本上。

2、彙報:可能有:3+3+3+2=11(人) 3&ties;3+2=11(人)

3+3+3+3-1=11(人) 3&ties;4-1=11(人)

3、分析算理、理解算法。

(1)指着算式3&ties;3+2=11(人)。提問:①你是怎麼想的?②3&ties;3在圖中表示什麼?爲什麼要加2。③11是怎麼算出來的?

(2)指着算式3&ties;4-1=11(人)。提問:①你是怎麼想的?②3&ties;4在圖中表示什麼?爲什麼要減1。③11是怎麼算出來的?

4、揭示課題:這些算式中有乘法又有加法或減法,你們能給這樣的算式取個名字嗎?(乘加、乘減)。師:對,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板書課題)。

5、運算順序:在乘加、乘減的算式中要先算什麼,再算什麼?(板書:先算乘法,再算加、減法。)(齊讀一遍)

6、比較優化方法:解決一共坐了多少人這個問題,可以用連加、乘加、乘減等方法。你認爲哪一種方法比較簡便?爲什麼?

7、小結:以後我們在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時,要多觀察、多思考,希望大家能夠尋找出自己喜歡而且簡便的方法。

三、鞏固練習

第一關:填一填( )(做一做 第1題)

第二關:算一算( )(做一做 第2題)

1、4&ties;3+4= 2&ties;3-3= 5&ties;5+5=

4&ties;4-4= 5&ties;3+2= 4&ties;5-4=

(1)獨立完成,全班校對。

(2)抽乘加、乘減各一題說運算順序。

(3)4&ties;3+4= 表示什麼意思。

2、(練習十二第1題)

5&ties;3-5= 5&ties;3+5= 5&ties;4+5=

5&ties;2= 5&ties;4= 5&ties;5=

(1)獨立完成,全班校對。

(2)你發現了什麼?

第三關:解決問題( )

1、練習十二 第4題

2、哪個圖形中 的個數多?說說你是怎樣比較的。(練習十二 第5題)

3、課堂評價中生成的一共有多少個 ?

四、全課總結

今天你有什麼收穫?

設計方案 篇10

活動準備:

1、 佈置果園的環境(大樹、小樹等)

2、 大、小蘋果;大、小樹葉卡片若干。

3、 大小籮筐若干。大小汽車各一輛。

活動過程:

1、 出示大、小汽車,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

(1) 師:“今天,老師要帶小朋友去個美麗的果園,那裏可好玩了,大大小小的果子都成熟了,我們要乘汽車去摘果子。”

(2)出示大、小汽車:“嘀嘀,開來了兩輛汽車。”(幼兒觀察)“是什麼樣的汽車?你想乘哪輛車去?爲什麼?”(公共汽車很大,可以坐很多人;小汽車小小的,只能坐幾個人)“好,我們坐着大汽車去果園吧!”

(3)師生一起開汽車去果園。

2、 通過摘蘋果,觀察蘋果的大與小,並進行分類。

(1)認識大樹和小樹:“這是誰呀?”(大樹媽媽)“大樹媽媽旁邊是誰呀?(小樹寶寶)

(2)觀察大樹媽媽和小樹寶寶及它們身上的蘋果的大與小,鼓勵幼兒用語言表達出來,用動作表示出來。(教師給予肯定和支持)

(3)摘蘋果。

① 師:“大樹媽媽請我們吃蘋果,每個小朋友摘一個大蘋果。”(幼兒摘蘋果)“把你摘的大蘋果舉起來給老師看,你的大蘋果是什麼顏色的?請你做一個‘大’的動作!”(表揚與別人做的不一樣的幼兒)

②“每個小朋友摘一個小蘋果,舉起來,聞聞看蘋果香不香!請你做一個‘小’的動作。”

③ 蘋果分類:“開心嗎?摘了這麼多的蘋果,我們把它帶回去給哥哥姐姐們嘗一嘗,好嗎?老師給你們準備了很多籮筐,有大的`,有小的,請你們把大蘋果放在大籮筐,小蘋果放在小籮筐裏。”

3、遊戲“撿樹葉”,進一步觀察和區分樹葉的大與小。

(1) 撿樹葉:請小朋友一個手撿一片大樹葉,一個手撿一片小樹葉。

(2) 玩樹葉:

師:“大樹葉在哪裏?”(幼:大樹葉在這裏)舉起來給我看看,我們把大樹葉舉起來,把小樹葉藏起來;“小樹葉在哪裏?”……

(3) 和樹葉一起跳個舞。(聽音樂跳“歡樂舞”,活動結束)

活動目標:

1、觀察、認識並區分兩個物體的大與小,並能用相應的動作及語言加以表達。

2、體驗集體活動的快樂情感。

標籤:設計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