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設計

高爾基童年導讀課教學設計一等獎

設計2.31W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麼的問題。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爾基童年導讀課教學設計一等獎,歡迎閱讀與收藏。

高爾基童年導讀課教學設計一等獎

高爾基童年導讀課教學設計一等獎1

【教學背景】:

課外閱讀對學生拓寬視野,性情的培養,人生的成長等,具有深遠的意義。平時我就讓學生每人帶一本書放在班裏圖書角,交換着看書,一段時間下來,看的書好像多了,面也廣了,然而從學生寫的讀後感來看,學生對所看的書理解並不透徹,寫起讀後感來更是草草了事。學生看書的時間有限,如何能讓學生利用這有限的時間去看有用的書,把書真正看懂,看明白呢?這一直是我深思的問題。時值教學畢業班,我想到了六年級的孩子們即將告別國小學習生涯,跨入中學的大門,國小的畢業也意味着他們即將告別童年時期了,而北師大版第十二冊最後一個單元的主題恰巧定爲“告別童年”,於是我大膽設想,讓全班同學同看一本書——高爾基的《童年》,再利用一兩節閱讀引導課引導他們根據平時掌握的學習閱讀方法對書中人物形象進行交流分析,從而加深對書的理解,希望他們能從中獲取些知識,領悟些道理,給自己的童年畫上個圓滿的句號。

【教學準備】:

1、初步瞭解高爾基,瞭解《童年》寫作背景

2、熟讀《童年》一書,對阿廖沙、外祖母和外祖父有自己的分析。

過程目標:讀這本書之前,我就要求學生讀書時要邊讀邊做批註,大膽地先把自己的感受寫在旁邊,再試着用學過的方法對書中人物進行初步的分析,爲課堂的集體交流做好準備。總的來說就是讓學生有目的地看書,用方法去看書。

【教學嘗試】:

如何引導學生通過抓住描寫方法等對人物形象進行分析,並從中受到啓發。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瞭解作者高爾基,交流《童年》的寫作背景,理清小說梗概。

第二課時

一、暢談童年,激情導入

師:有人說童年是藍色的因爲它值得回憶;有人說童年是紅色的因爲它美麗;也有人說童年是白色的因爲它純潔——你呢?你覺得童年是什麼樣的呢?——播放歌曲《童年》,背景爲學生平時學習生活照片。

【設計理念:由於書名叫“童年”,學生又即將告別童年,導入時我以“童年”這首歌爲音樂背景,展現學生童年生活、學習的照片,從而喚起學生的回憶,暢談自己對童年的理解與感悟。】

師:請同學們用自己的話說說,你的童年是怎樣的?

師:看來同學們對自己的童年都有不同的感受。前段時間,老師向同學們推薦了一本書,這本書就叫《童年》。它是高爾基以自身經歷爲原型創作的一部自傳體小說,內容包括了高爾基三歲至十歲這一段時間的生活片斷。作者着力刻畫了三個主要人物,分別是?

生齊答:阿廖沙、外祖母和外祖父

二、品讀《童年》,分析人物

師:課前我已經佈置同學們對這三位人物進行初步的分析,下面請同學們小組交流一下。

1、小組交流

2、全班交流,教師引導(重點理解書中的典型人物形象)

師:誰來說說,這三位人物中你對誰的印象比較深?

預設:(如果學生說得不全,教師引導學生說)

生1:我對阿廖沙的外祖父印象比較深刻。我覺得他是一個很殘暴的人。

師:你是從哪裏看出來的?你能舉個例子嗎?

生1:我是從他經常打人看出來的。比如說這本書的第84頁,外祖父連自己的老婆也打。

(師讓學生展示自己找出的片斷)

師:這個片斷作者主要用了什麼描寫方法?

生1:主要是運用了動作描寫。

師:是的,作者在這裏就是運用了動作描寫來突出外祖父的殘暴。對於外祖父,其他同學還有補充嗎?

生2:我覺得阿廖沙的外祖父是個很冷酷的人。小茨岡死後,外祖父不但沒有可憐小茨岡,反而只記着自己的生意,我覺得外祖父太無情了,而小茨岡死得太可憐了。

師:這位同學找的片斷很具有典型性。這裏作者主要是採用了語言描寫,同時作者通過對小茨岡的'死,來側面烘托出外祖父的兇狠與貪婪,這種叫“側面描寫”。同學們可以繼續抓住這樣的描寫方法來分析這三位主要人物。

生3:書本第62頁,作者就運用了語言和動作描寫來寫外祖母如何救火的,從這個片斷當中可以感受到外祖母很能幹。

師:對於外祖母,你們還有什麼評價嗎?

生4:我覺得外祖母很善良,她好像對每個人都能儘量忍耐,而且對阿廖沙一直不錯。

……

師:今天我爲同學們準備了一個片斷,請同學們欣賞。(播放視頻)同學們看完後,對這三位人物有什麼樣的看法?

生5:我覺得外祖父真是太吝嗇了,也太無情了,對自己的親人竟然說出這樣的話。

生6:我覺得外祖母對阿廖沙很慈祥。

生7:我覺得阿廖沙很懂事,他把得來的錢都交給了外祖母。……

【設計理念:在這裏,我巧妙地運用了多媒體。當學生交流到一些精彩片斷或圖片時,我適時地用展示臺進行展示,引導學生對其進行分析討論,加深學生對人物形象的理解,同時爲了讓學生對主要人物有更直觀的印象,我特意在課前選擇了一個關於三個主要人物的影片片斷,在課堂交流中適時播放,讓學生就影片進行討論,分析影片人物形象,這樣一來熟悉人物的同學對人物形象有了更深一層的瞭解,不熟悉的同學也能通過這段影片對人物有初步的理解。】

生8:老師,這本書我印象比較深刻的還是阿廖沙。他在這樣不好的環境裏成長,最後並沒有變壞,我很佩服他。

師:你是從哪裏知道的?

生8:書裏的第140頁講到他幫忙救了鄰居的孩子。

師:是嗎?你能試着分析一下嗎?

生8:我是抓住他的一些動作描寫來理解的,還有這幅插圖,從這插圖可以看到他正在和其他兩個小孩一起救落井的孩子,我覺得他是樂於助人的人。

師:真好,你們還覺得阿廖沙是個怎麼的孩子?

生9:我覺得阿廖沙是個很堅強的孩子。

師:是嗎?你是從哪裏看出來的?

生9:我是書本第238頁看出來的。這一段中講到他爲了學習和生活,去撿破爛換錢。我覺得他很能幹,面對生活的困境不會屈服,會想辦法去克服。

師:這段找得好。同學們一起看看,這一段主要是通過阿廖沙的心理描寫來體現,讓我們知道了阿廖沙的經歷與內心感受。像這樣的心理描寫同學們還可以找一找。

生10:老師,我找到了一個地方,當外祖父暴打外祖母之後,作者寫出了阿廖沙的心理感受,表達了他對外祖父的恨。

師:很好,同學們,我們前面剛學過《南沙衛士》一文,文中作者用南沙的惡劣環境來反襯駐守南沙官兵們的高尚情操,那麼同學們是否也能在書中找出些環境描寫來襯托人物的形象呢?

(生無法及時找出)

師:請同學看書第210頁中阿廖沙在自己搭建的草棚睡醒以後的一段環境描寫,這一段環境描寫可以襯托出阿廖沙那段時光感覺非常愉快,而正是在這樣美妙的感受中,阿廖沙對生活充滿了自信與希望。

生11:老師,我也找到了一段,53頁開頭兩段的環境描寫就讓人有一種很安靜的感覺,說明這時阿廖沙的心情還是比較高興的。

【設計理念:在學生分析完三個中心人物形象後,我發現大部分學生都能抓住外貌、動作、語言等正面描寫來分析人物,對於側面描寫以及環境描寫卻很少有同學能去發現,於是我提醒學生前面剛學過《南沙衛士》一文,文中作者用南沙的惡劣環境來反襯駐守南沙官兵們的高尚情操,在此書中是否也能找出些環境描寫來襯托人物形象呢?學生似乎有所領悟,但無法及時地找出,我便把我找出的一段環境描寫的片斷出示給學生,引導他們分析,分析完後有的學生便又能馬上找到一段。這樣一來,讓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能夠舉一反三,從而加深對人物的理解。】

3、小結:通過剛纔的交流學習,我發現許多同學都知道要抓住描寫方法來對人物形象進行分析,這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希望今後在閱讀其他文學作品時也能運用這一點對人物進行分析。

【設計理念:分析人物這個環節是不具有預見性的環節,教師無法知道學生想交流誰,想交流什麼,因此,抓住一個點讓學生有目的地交流這是必要的,這樣也更具有針對性。由於年齡、知識面、時間等因素的制約,學生對於這三個主要人物肯定無法分析得透徹、全面,然而面對這樣一部名著,學生只要能對其有所正確的瞭解,有自己看法,我覺得就是值得肯定的了。】

三、對比童年,感悟生活

師:接下來,我想請同學們用一個詞或一句話來說說,看完這本書後,你覺得高爾基的童年是怎樣的呢?

師:把大家的童年與高爾基的童年比一比,大家有什麼想說的嗎?

【設計理念:在分析完書中三個主要人物形象後,我讓學生對作者高爾基的童年作個歸納,並與自己的童年進行對比,從而讓學生能夠體會到相比之下自己的童年是多麼幸福,應該珍惜童年,珍惜自己擁有的一切。】

四、總結童年,珍惜擁有

師:是啊,阿廖沙在惡劣的環境中,不但沒受不好風氣的影響,最後還成爲了一個堅強、勇敢、正直和充滿愛心的人,這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對比高爾基的童年後我們也發現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麼可貴,希望大家珍惜擁有的一切。

五、感悟童年。

師:同學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們想在課後爲自己佈置點什麼作業呢?

總結:最後,送給同學們一句話:別讓童年的歡樂就這樣默默地走掉,讓我們一起用心捧起童年的雨滴,一起用雙手挽留童年的風,珍惜生活!

【設計理念:在學生交流完三個主要人物後,學生心中肯定會有許多疑問或困惑,教師本應當在結尾部分增設一個自由提問環節,然而時間的限制使學生無法把這種情感表達出來,這是本堂課一個很大的遺憾。爲了能夠再次激起學生的求知慾和探索的慾望,我打算把這個環節設置移至在第三課時,讓學生把《童年》一書讀得更加深入。】

高爾基童年導讀課教學設計一等獎2

(一)談話導入,認識作者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學習不止眼前的煩瑣,還有閱讀和遠航的心靈。看了《童年》,認識了在苦難中長大的阿廖沙,你能說說阿廖沙的原型高爾基嗎?(板書:作者)

(設計意圖:文學常識成爲考試內容後,越來越受到重視。瞭解重要作家作品,也是一種文學素養,所以導入談話時先對閱讀的名著作家進行認識。)

(二)概述情節,瞭解背景

1.一句話概述

小說講述阿廖沙三歲到十歲的童年生活。從“我”隨母親去投奔外祖父寫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間”混飯吃結束,生動再現了19世紀七八十年代俄羅斯下層人民的生活狀況。

2.典型情節概述

①外祖父毒打“我”;

②外祖母救火;

③小茨岡慘死;

④母親去世,“我”去人間;

3.寫作背景

列寧到高爾基在意大利卡普里島的寓所做客,高爾基不止一次地向他講起自己的童年和少年的生活。有一次,列寧對高爾基說:“您應當把一切都寫出來,老朋友,一定要寫出來!這一切都是富有極好的教育意義的,極好的!”

(設計意圖:閱讀名著,既要把握主要內容,又要了解精彩情節。本環節,主要引導學生概括故事情節,並對文中的主要情節進行回顧。而背景的呈現,主要是幫助學生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

圖片

(三)欣賞片段,品析人物

外祖母

當我醒來睜開朦朧的雙眼,看到了外祖母正在梳理那一頭濃密的頭髮時,一場對話便開始了。 在外祖母沒有聽到我的聲音時,她的樣子很兇,“嘴脣歪扭着,黑眼珠兒閃着氣憤的光芒”。當我問到頭髮爲什麼這麼長的時候,外祖母即刻改換了模樣,“還是用昨天那樣的溫暖而柔和的腔調說”。外祖母總是用這樣溫暖柔和的腔調對我說話。

外祖父

他那端正乾瘦的身體輕輕靠着我,他開始講他的'童年時代,他的話沉重而且結實,輕巧流利地一句跟着一句。

…… ……

他一直講到晚上,臨走的時候,他親切地和我告別,我才知道外祖父並不兇惡,也不可怕。我一想起他曾這麼殘酷地毒打我,就難過地流淚,並且總也忘不了這件事。

小茨岡

吵鬧、威脅、竊竊私語是這裏的說話方式。孩子們誰也不敢大聲地玩耍,他們無人搭理,無人照顧,塵土一般微不足道。

我凝心重重地注視着每一件事情的發生和發展。外祖母成天忙裏忙外,很多時候也顧不上我。於是我就跟着茨岡的屁股轉,我們的友誼越來越深。

每次外祖父打我,他都會用胳膊去擋,爾後再把那打腫了的地方伸給我看:“唉,沒什麼用!你還是挨那麼多打,而我被打得一點也不比你輕,算了,以後我不管了!”

可是,下次照舊,他還會管的。

“你不是不管了嗎?”

“唉,誰知道到時候,我的手又不自覺地伸了過去……”

賞析這三個片段,說說裏面的人物形象,你還知道他的哪些事?你對他們持什麼態度?

(設計意圖:人物形象是一篇小說的重點。它需要通過具體的描寫來認識。所以這個環節主要是品評精彩片段,從而得出人物的性格特點,並且進行遷移。)

圖片

(四)品評作品,感悟人生

1.你想知道《童年》的影響嗎?

2.你知道“阿廖沙”這一人物的意義嗎?

3.《童年》對你的人生有何影響?

(設計意圖:主題探究是閱讀名著的終極目標,但更重要的是閱讀名著的指導意義。要對學生的人生觀有一定的影響。所以,個人的獨特感受是閱讀後最真實的反應,也是每一個讀者最本真的意識。)

(五)練習鞏固,總結提升

1.基礎知識練習

2.結束語: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你赤手空拳來到人世間,爲找到那片海,不顧一切。在苦難中長大,在邪惡中善良;逆境中要百折不撓;順境中要樂觀善良。

高爾基童年導讀課教學設計一等獎3

一、內容介紹

《童年》是前蘇聯作家馬克西姆·高爾基以自身經歷爲原型創作的自傳體小說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充滿童趣。它用兒童純真無邪的眼光,通過思考和感悟,抒發童年的歡樂和初涉人生的艱難苦楚。比如,他始終記得父親下葬時被活活埋入墓穴的一隻小蛤蟆;他喜歡在雪地上觀察小鳥,喜歡在花園裏營造自己的一角;他常常在夏夜的星空下沉思和閱讀《安徒生童話》,並由此不時感到驚喜和感悟,等等。生動地再現了19世紀七八十年代前蘇聯下層人民的生活狀況,寫出了高爾基對苦難的理解,對社會人生的獨特見解,字裏行間涌動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熱望與堅強。

二、教學目標

1. 瞭解並掌握閱讀整本書的基本方法。

2. 瞭解高爾基及寫作的背景。

3. 通過精彩片段激發學生閱讀整本書的興趣。

三、教學過程

(一)名言導入,引出作者。

同學們老師這有幾句名言,請你們猜一猜,它們都是誰說的呢?

A.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B. 青春是有限的,智慧是無窮的,趁短短的青春,去學無窮的智慧。

C. 人需要真理,就像瞎子需要明快的引路人一樣。

這幾句話都是高爾基說的。誰來說說,你印象中的高爾基?(生說,師補充。)

全名馬克西姆·高爾基,原名阿列克賽·馬克西姆維奇·彼什科夫,蘇聯偉大的無產階級作家、詩人、評論家、政論家、學者。

高爾基於1868年3月28日誕生在伏爾加河畔下諾夫戈羅德鎮的一個木工家庭。4歲時父親去世,他跟母親一起在外祖父家度過童年。10歲那年,高爾基開始獨立謀生。他先後當過學徒、搬運工、看門人、麪包工人等,切身體驗到下層人民的苦難。在此期間,他發奮讀書,開始探求改造社會的真理。

高爾基被譽爲“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的莫基人”他的作品大多取材於他在底層生活的見聞和感受,一生創作了大量作品,有長篇小說《母親》《阿爾達莫諾大家的事業》《克里姆·薩姆金的一生》,劇本《小市民》《底層》等,其中尤以自傳體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最爲着名,享譽世界。

今天我們就將走進他的自傳體小說《童年》。

(二)瞭解並把握讀整本書的基本方法。

(1)在讀之前,誰來說一說,閱讀整本書,我們都讀什麼?有什麼閱讀方法呢?

總結:

① 讀封皮,瞭解書名,作者,出版社等

② 讀主題,瞭解背景。

③ 讀插圖,引聯想。

④ 讀情節,明人物。

(2)請同學們拿出《童年》這本書,說說你從封皮上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3)談談你對這本書的主題或者背景的瞭解。(師補充)

主題:

《童年》是高爾基自傳體小說。故事生動地再現了19世紀七八十年代俄羅斯下層人民的生活狀況,展示了一個充滿殘酷、野蠻、愚昧、污穢的令人窒息的生活,我們深深的體會到沙皇專制制度的腐敗.醜惡體會到老百姓身處黑暗而不知的奴性與麻木以及年輕一代反抗黑暗、奴役,追求自由、光明的苦難歷程。

背景:

早在19世紀90年代,高爾基就有撰寫傳記體作品的念頭。在1908年至1910年間,列寧到高爾基所在的意大利卡普里島公寓所做客,高爾基不止一次地向他講起自己的童年和少年的生活。有一次,列寧對高爾基說:“您理應把一切都寫出來,老朋友,一定要寫出來!這個切都是富有極好的教育意義的`,極好的!"高爾基說:"將來有一天,我會寫出來·····"不久,他實現了這個諾言。

原來《童年》的誕生,還有如此豐富的背景及意義。下面我們來一起走進童年,來聽一個非常精彩的片段吧。

(三)聊故事、激發閱讀期待

請同學們聽完後,比一比他的童年和你自己的童年,有什麼相同點或者是不同點呢?

語音播故事片段:

我對大人們巧妙地給布料染色的技術非常感興趣,黃布遇到黑水就成了寶石藍;灰布遇到黃褐色的水就成了櫻桃紅。太奇妙了,我怎麼也弄不明白。我很想自己動手試一試。我把這個想法告訴了雅可夫家的薩沙。雅可夫家的薩沙講什麼都是頭頭是道的。他知道我想染布以後,就讓我用櫃子裏過節時用的白桌布試試,看能不能把它染成藍色的。

我費了好大的勁兒才把桌布拉到了院子裏,剛剛把桌布的一角按入放藍靛的桶裏,茨岡就不知道從哪兒跑來了。他一把把布奪過去使勁兒地擰着,向一邊盯着我工作的薩沙喊道:“去,把你奶奶叫來!”他知道事情不妙,對我說:

“完了,你得捱揍了!

聽完你有什麼感受?這個小故事片段是不是也勾起了你的童年中有趣的事呢?誰來說一說?

在這個片段中你最關心的問題是什麼?請你去書中尋找答案吧。

(四)閱讀小錦囊

1.我們怎麼能讀好一本書呢,老師有小妙招,給你提示,你來猜一猜。

① 不是逐字逐句的讀,是快速的瀏覽主要內容。---粗讀法,知梗概

② 對書中重點章節,集中精力,精細地讀,深刻把握人物形象。---精讀法,悟形象

③ 摘記精彩語句,仿寫精彩片段,記錄閱讀體會和心得---做筆記,留記憶

2. 除了有這些讀書小妙招,老師還有閱讀錦囊給你呢。

(1)畫思維導圖,理清人物關係。

理清人物關係,可以幫助我們清晰地閱讀這本書的內容。

(2)抓主要情節,縷清大意

《童年》以時間爲軸,串聯起了整部小說的故事情節。在梳理人物關係的基礎上,我們可以圍繞主人公,通過梳理小說的主要故事情節,進一步把握小說的主要內容(如下圖所示),情節圖一梳理,再結合人物關係圖,整部小說的內容便一目瞭然了。

好了,請同學們,帶上錦囊,開始你的閱讀之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