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設計

《圓面積》教學設計

設計2.81W

作爲一名教學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麼的問題。那麼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圓面積》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圓面積》教學設計

《圓面積》教學設計1

教學內容

課本第143頁例2;練一練第1~6題。

教材分析

這部分內容是學生在學會了求圓的周長與直徑、半徑的關係以及已知圓的半徑求圓面積的基礎上,來學習已知圓的周長。求圓面積的應用題。

學情分析

本班學生計算能力還可以,就是對應用題有一種害怕心理。

教學目標

1、進一步掌握圓面積公式,並能正確地計算圓面積。

2、能運用圓面積計算公式,正確地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會熟練運用公式求圓面積。

教學難點

求出需要的條件,即圓的半徑。

教學準備

作業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

課件出示:

(一)求下列各題中圓的半徑。

(1)C=6.28分米,r=?;(2)d=30釐米,r=?

(3)C=15.7分米,r=?;(4)d=18.84釐米,r=?

(二)、求下列各圓的面積。

(1)r=2分米,S=?(2)d=6米,S=?

(3)r=10釐米,S=?(4)d=3分米,S=?

只要求學生進行口頭表述計算公式(不求計算結果)

二、學生活動:

要求兩人一小組,到室外找一個圓形物體的平面,計算出它的面積。

運用學生事先準備的工具(細繩、直尺等)

三、彙報交流

小組把作業紙上交,交流心得

姓名

準備工具

物體名稱周長

半徑

面積

四、鞏固練習

練一練第1~6題。

《作業本》p73。

板書設計:

圓面積公式的應用

R=d÷2

R=c÷π÷2

S=πr

《圓面積》教學設計2

教學內容:人教版國小數學教材六年級上冊第69~70頁例3及相關練習。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認識與圓相關的組合圖形的特徵,掌握計算此類圖形面積的方法,並能準確計算。

2.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通過獨立思考、合作探究、討論交流等活動,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結合例題滲透傳統文化的教育,通過體驗圖形和生活的聯繫感受數學的價值,提升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掌握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方法,並能準確計算。

教學難點:對組合圖形進行分析。

教學準備:課件、學具、作業紙。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談話引入

1.師:古時候,由於人們的活動範圍狹小,往往憑自己的直覺認識世界,看到眼前的地面是平的,以爲整個大地是平的,並且把天空看作是倒扣着的一口巨大的鍋。我國古代有“天圓如張蓋,地方如棋局”的說法。(結合課件出示)雖然這種說法是錯誤的,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尤其體現在建築設計上。

2.課件展示:鳥巢和水立方等建築,精美的雕窗。

【設計意圖】由傳統文化對建築設計產生的影響導入課堂,自然地引出例題的教學,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探索的熱情。

二、探究新知,解決問題

1.實踐操作(課件出示教材例3中的雕窗插圖)

師:誰能說說這兩種設計有什麼聯繫和區別?

預設1:左邊的雕窗外面是方的裏面是圓的;右邊的雕窗外面是圓的裏面是方的。

師:我們可以將上述特徵分別概括地稱爲外方內圓、外圓內方。

預設2:都是由圓和正方形這兩個圖形組成的。

師:也就是我們以前學過的什麼圖形?(組合圖形)你能用學具組合出這兩個圖形嗎?

學生操作,作品展示。

【設計意圖】動手操作的過程是從實物中抽象出圖形的過程,使學生充分體會圖形的組合與位置關係,理解組合圖形面積的產生。與此同時,激活了原有的關於組合圖形的認識,找到了新知的生長點。

2.解決問題

(1)閱讀與理解

師:怎樣計算正方形和圓之間部分的面積?需要什麼條件?先想一想,再同桌交流。

預設1:正方形的面積減去圓的面積;圓的面積減去正方形的面積。

預設2:需要知道正方形的邊長和圓的半徑。

師:只告訴你這兩個圓的半徑都是1米,你能計算出這兩部分的面積嗎?

學生思考,嘗試練習。

(2)分析與解答

師:誰來說說你是怎麼計算左圖中正方形和圓之間部分的面積的?

預設:正方形的面積是2×2=4(m2),減去圓的面積(3.14 m2),等於0.86 m2。

師:你是怎麼知道正方形的邊長的?

根據學生回答課件展示:正方形的邊長=圓的直徑。

師:在右圖中你能得出正方形的邊長嗎?(不能)該如何計算正方形的面積呢?

預設1:可以把右圖中的正方形看成兩個三角形。

追問:三角形的底和高分別是多少?相當於什麼?(底是2 m,高是1 m,相當於圓的直徑和半徑。)

結合學生回答課件展示。

預設2:也可以看成四個三角形。

師:這樣一來,每個三角形的底和高各是多少呢?相當於什麼?(底和高都是1 m,相當於圓的半徑。)

師:那麼,圓與正方形之間部分的面積可以怎樣計算?(學生練習,分析訂正。)

【設計意圖】讓學生經歷觀察思考、分析推理等學習活動,得出公共邊以及圖形各要素之間的關係,自主地運用已有的知識達成問題的解決。教學過程中,注重把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教師只用幾個簡單的設問,引出的卻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展示。

三、回顧反思,理解算法

師:如果兩個圓的半徑都是,結果又是怎樣的?結合左圖我們一起來算一算。

左圖:。

師:像這樣,你能計算出右圖中正方形和圓之間部分的面積嗎?

學生練習,反饋講評。

右圖:。

師:我們可以把題目中的條件=1 m代入上述的兩個結果算一算,有什麼發現?

預設:和之前計算的結果完全一致。

【設計意圖】“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解決具體問題的基礎上發現一般的數學規律是本堂課教學的重要內容。在層層深入的學習過程中,始終堅持爲學生創設探索的情境,利用知識內在的魅力吸引學生主動投入到知識的發展過程中。

四、課堂練習,強化認識

1.基礎練習

(1)有一塊長20米,寬15米的長方形草坪,在它的中間安裝了一個射程爲5米的自動旋轉噴灌裝置,它不能噴灌到的草坪面積是多少?

師:求不能噴灌到的草坪面積,就是求什麼?

(2)一件古代銅錢的模型(如圖),已知外圓的直徑是20cm,中間正方形的邊長爲6cm。這個模型的面積是多少?

師:可以用怎樣的方法驗證結果是否正確?

2.拓展練習

在每個正方形中分別作一個最大的圓,並完成下表。

採用四人小組合作的方式完成,小組彙報展示。

師:你發現了什麼?如果正方形的邊長爲,你能得出怎樣的結論?

正方形面積爲,圓的面積爲,面積之比爲。

師:如果是在圓內作一個最大的正方形,又會有怎樣的關係呢?這個問題就作爲今天的課外作業。

【設計意圖】基礎練習的設計在於運用新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並強調對結果進行驗證的意識。拓展練習採用小組合作的方式解答,進一步揭示了圓與正方形的面積之間的關係,對於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發展數學思維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

五、全課總結,暢談收穫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誰來說一說。

《圓面積》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能正確運用圓的面積公式計算圓的面積,並能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將實際問題轉化爲數學問題,用所學的圓的面積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2.使學生在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的過程中,初步養成獨立思考,善於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並能有條理地表達自己解決問題的思路的習慣,體會學習成功的快樂,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3.在實際情境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培養學生對數學的熱情。

教學重點

靈活運用圓的面積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能夠把實際問題轉化爲數學問題,用數學的方法予以解決。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二、自學課本,提出疑難

自學課本16頁前兩部分的內容,並嘗試完成這兩道題,將不明白的地方標出來?

三、組內交流,質疑問難

請小組內所有學生將自己不明白或不理解的問題提出來在組內互幫互學,並能夠把自己解決問題的思路說出來,互相交流。組長在彙報時要說出本組主要解決了什麼問題,或者說我們通過學習交流知道了什麼,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

四、彙報展示,梳理引導

1.組織各小組進行彙報展示組內交流情況。

學生需討論的問題是:

(1)第一個情境中把實際問題轉化爲數學問題,即根據題意求能澆灌多大面積的農田,就是求半徑是3釐米的圓的面積。

(2)第二個情境中具有一定的綜合性,所以知道要求圓的面積是多少?必須先求出圓的半徑;另一方面從圓的周長公式可知,已知周長可以求出圓的半徑。

五、練習鞏固,拓展延伸

1.鬧鐘的分針長10cm。

(1)從2時到3時分針掃過的面積是多少?

(2)從2時到3時分針針尖走過了多少釐米?

(3)如果時針的長度是8cm,那麼從2時到3時時針掃過的面積是多少?

先獨立思考,然後兩人交流一下再獨立完成,如果還有困難可以在小組內交流

2.一塊邊長爲10米的正方形草地,在正方形右下角的頂點上有一棵樹,在樹上拴着一頭牛,繩長是10米,牛能吃到的草場面積是多少?(拴牛的長度忽略不計)

你能畫圖表示題意嗎?

小組同學合作完成

認真思考,完成下題

1.鬧鐘的分針長10cm。

(1)從2時到3時分針掃過的面積是多少?

(2)從2時到3時分針針尖走過了多少釐米?

(3)如果時針的長度是8cm,那麼從1時到6時時針掃過的面積是多少?

2.一塊邊長爲10米的正方形草地,在正方形右下角的頂點上有一棵樹,在樹上拴着一頭牛,繩長是10米,牛能吃到的草場面積是多少?(拴牛的長度忽略不計)

你能畫圖表示題意嗎?

《圓面積》教學設計4

教學內容:西師版六年級數學上冊20頁例2、例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使學生正確認識圓的面積的含義;理解掌握圓面積的計算公式,並能正確地計算圓的面積。

2、過程與方法:激發學生參與整個課堂教學活動的興趣,讓學生在“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應用問題”的研究性學習的模式中推導出圓面積公式。

3、情感、價值觀: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和極限思想,同時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思想的初步教育。

教學重點圓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

教學難點:極限思想的滲透及圓面積公式的推導。

教具學具:剪刀4把,圓紙片,大小不一的兩個圓。

教學過程:

一、認識圓面積的內涵——提出問題

你認識圓嗎?你已經知道了圓的那些知識?回顧以前學的平面圖形,你還想知道圓的什麼知識?

圓的面積怎樣求呢?請你拿出準備的圓紙片,摸一摸,體驗一下圓面。你能比劃圓的面積嗎?你能說出圓的面積指的是什麼嗎?

學生說後,老師小結指出:圓的面積,就是圓所圍成的平面圖形的大小。今天這一課,我們就來研究怎樣求圓的面積。揭示課題:圓的面積

二、討論操作——分析問題

1、積極動腦,討論推法

師:下面,就請大家來想辦法找出求圓的面積的科學方法——面積公式。

如學生想不出方法,就生回憶長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的面積公式推導過程。如有學生想出就讓學生舉手談設想。①、擺——長方形面積推導就是通過擺面積單位,然後推導出長方形的面積公式。②、剪、拼——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推導就是先沿高剪開,然後再拼成已學過的長方形來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的。③、旋轉、移拼——三角形、梯形面積的推導就是通過旋轉,然後再移拼成已學的平行四邊形來推導出面積公式的。

師指出:學習總是化未知爲已知;求一個新的圖形的面積時也是把新圖形轉化成已知圖形來求面積。(板書:轉化。)

2、分組操作,反思求悟

把學生分組,根據三種想法去操作,看能不能找出圓面積的求法。如果有困難,困難在那裏?爲什麼求不出圓的面積?

學生彙報研究情況。(圓是曲線圍成的,不可以直接用面積單位來擺;旋轉也不行轉來轉去還是圓。)由此讓生悟出:擺不行;旋轉也不行;只有剪拼有點希望。

3、抓住契機,相機引導

師:擺不行,旋轉也不行,只有通過剪,拼轉化成已學的圖形可以試一試了。

師:那麼,能不能隨意剪、隨意拼呢?請大家比一比:

師出示大小不一的兩個圓,哪個面積大?爲什麼?也就是說圓的面積與什麼有關?引導得出:圓的面積與半徑有關。

師:既然圓面積與半徑有關,那麼剪的時候就可以沿什麼去剪呢?(半徑)對,就應沿半徑的方向去把圓剪開;並且,剪開後再拼成一個以半徑爲邊的圖形?

請大家再來試試剪和拼。

4、學生嘗試,研究轉化過程

學生在小組內進行,師巡視指導,若學生有困難,師可引導:首先,在剪的時候,不能隨意剪,要沿半徑剪,並且要等分。我們先從最少的情況來研究:把圓兩等分再拼。(生操作)怎樣?能不能拼成已經學過的圖形?(不能。)那就在此基礎上繼續等分再拼——試試四等分。讓學生認識到如果這樣無限等分下去,再對插,最終將會把圓轉化成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等)。

三、以轉化成平行四邊形爲例,研究推導出圓面積公式——解決問題

1、設疑:很好,剛纔的研究,同學們表現得很不錯。根據嘗試操作,我們把圓轉化成了平行四邊形,現在大家能夠找到圓面積的計算方法嗎?

2、學生小組或同桌合作探究,推導公式。

(1)、討論探究,出示提示語:

平行四邊形的長相當於圓的(),寬相當於圓的()?

讓學生討論之後動筆試一試,看能否推導出圓的面積公式。

(2)、指名學生上臺演示公式推導過程

3、揭示公式,驗證猜想。讓學生齊讀公式。

4、用字母表示公式。

提問:要求圓的面積只要知道什麼就行?(半徑)

四、在實踐中鞏固——應用問題

1、教學例3:修建一個半徑是30米的圓形魚池,它的佔地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學生自做,指名學生板演,老師巡視,瞭解學生完成作業情況,後集體訂正。

2、完成教材21頁“課堂活動”第1題。

學生自做,後同桌交流,交流時介紹一下思路及結果。

五、課堂總結,滲透學法——研究性學習

今天這一堂課,通過同學們自己的猜測、討論、操作、思考,把圓轉化成已經學的平行四邊形來研究探討得出了圓的面積公式,很不簡單,希望同學們今後繼續發揚這種對學習的研究精神,在研究中去學習數學。

六、鞏固、拓展知識。

1、從自己身邊找一個圓形物體,請你想辦法求出它的面積。

2、把圓分成若干等份後,拼成近似的梯形或三角形,推算出圓面積計算公式。

七、板書略。

《圓面積》教學設計5

一、創設情境,引出問題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及達成目標

複習,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面積計算公式推導過程,引發學生思考:能否用轉化法求圓的面積呢?

指名學生回憶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學生彙報時,教師引導其他學生注意傾聽並對發言的學生進行補充。

達成目標:以舊引新,激趣質疑,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共同探索,總結方法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及達成目標

(一)教師引導學生,在研究多邊形面積時,利用割補、拼組等方法,將多邊形轉化成已學的.圖形來求面積。在此基礎上提出:“是否也可以把圓分割成若干等分後轉化爲已學過的圖形呢?”試試看吧!

(二)引導學生進一步思索:拼成的長方形與圓有什麼聯繫?

(三)在學生動手操作16等份的拼法之後,電腦演示32等份、64等份、128等份所拼的圖形,讓學生體驗分成的份數越多,拼成的圖形就越接近長方形。

(四)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根據長方形和圓的關係,從而推導圓的面積公式。

1、學生拿出已準備好的圓,自主探索,試着剪拼。學生通過觀察,發現拼出的是近似的長方形。

達成目標:自然滲透轉化的思想。

2、小組討論。

學生彙報討論結果:從圖中可以看出:長方形的長近似於(圓周長的一半),寬近似於(半徑)。

3、明確方法,體驗極限

(1)學生動手操作16等份的拼法;

(2)比較每一次所拼圖形的變化;

小結:圖形的面積沒有改變,圓的面積=拼成的近似長方形的面積。

達成目標:體會“無限逼近”的極限思想。

4、推導圓的面積公式

根據長方形長和寬與圓的周長和半徑的關係推導出圓的面積公式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圓的面積=周長的一半×半徑

S=πr×r

S=πr2

達成目標:學生對比圓與長方形,發現形變的過程中面積不變,推導出圓的面積公式,很好地培養了推理能力。

三、運用方法,解決問題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及達成目標

教師質疑:求圓的面積需要什麼條件?是不是隻有知道半徑才能求圓的面積?

課件出示例1

課件出示例2——圓環面積的計算。

找兩名方法不同的同學到前面板演。教師引導學生髮現可以利用乘法分配律進行兩種方法的轉化。

學生根據公式,提出只要知道半徑或直徑,就可以求圓的面積。

學生完成例1。

學生自主完成例2,將兩種計算方法進行比較。

達成目標:學生掌握正確、靈活的圓和圓環面積計算方法。

四、反饋鞏固,分層練習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及達成目標

基礎練習:出示68頁的做一做

拓展練習:小力量得一棵樹幹的周長是125.6釐米。這棵樹幹的橫截面積約是多少?

學生獨立完成。

達成目標:學生把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

五、課堂總結,提升認識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及達成目標

這節課你運用了哪些學習方法,你有什麼收穫?你對自己這堂課的表現是怎麼評價的?

學生總結本節課的收穫,並對自己或同伴表現作出評價。

《圓面積》教學設計6

【教學內容】:教材67--68頁圓的面積

【教學目標】:

1、理解和掌握圓面積的計算公式,培養學生觀察、操作、分析、概括的能力及邏輯推理能力。

2、利用已有知識,運用數學思想,推導出圓的面積計算公式,滲透轉化,極限、以直代曲等數學思想。

3、培養認真觀察,深入思考的良好品質,鍛鍊自己面對困難,勇於克服,鍥而不捨的精神。

【教學重點】:圓面積的計算

【教學難點】:圓面積公式的推導

【教、學具準備】1.多媒體課件;

2.把圓8等分、16等分和32等分的硬紙板若干個;

3.剪刀若干把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你們想一想,我們學習的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積的時候,是利用什麼方法推導出了它們的面積公式呢?

預設引導學生明確:我們是用轉化的方法推導出了面積計算公式。

師:對了,在研究這些平面圖形的面積時,我們利用了轉化,對應的數學方法解決了問題,那麼我們能不能利用這些數學思想求圓的面積呢?

(板書:圓的面積)

【設計意圖】:通過複習已學圖形面積公式的推導,勾起對已有知識的回憶,爲新知打下基礎。

二、嘗試轉化,彙報發現

1、師:那麼,怎樣才能把圓形轉化爲我們已學過的其它圖形呢?

(1)學生通過預習,小組內討論你發現了什麼?

(2)小組派代表發言

(發現:通過轉化,可以成爲其他圖形.並說說你們是怎麼做的?)

(學生通過分的份數不同,發現分的份數越多,拼出來的越接近長方形。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討論,發現問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自主學習能力,也爲高效課堂奠定基礎。

2、小組合作,嘗試推導公式

現在請同學們思考一個問題:你們把一個圓形轉化成了現在的圖形之後,它們的面積有沒有改變?

(1)請小組內討論。

學生髮現這個近似的長方形的面積=圓的面積。

師:雖然我們現在拼成的是一個近似的長方形,但是如果把圓等分成32份、64份、128份、256份……一直這樣下去分成很多很多份,拼成的圖形就變爲真正的長方形

(2)嘗試推導公式。

師:現在我們就來看這個長方形。同學們,如果圓的半徑爲r,你們知道這個長方形的長和寬分別是多少嗎?現在請小組爲單位進行討論討論。

師:好,同學們,誰能首先告訴老師,這個長方形的寬是多少?

預設: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演示課件,同時閃爍圓的半徑和長方形的寬,並標示字母r

師:那這個長方形的長是多少呢?(教師邊演示課件邊說明)這個長方形是由兩個半圓展開後拼成的,請大家看屏幕,這個紅色的半圓展開後,其中這條黃色的線段就是長方形的長。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課件繼續演示如圖,半圓展開後再還原,再展開,),這個長方形的長究竟與圓的什麼有關?究竟是多少呢?

預設:教師引導學生明白:這個長方形的長與圓的周長有關,並且是圓的周長的一半(如果學生有困難的話,教師利用課件演示)。並且讓學生通過計算得出長方形的長就是。

師:現在我們已經知道了這個長方形的長和寬,它的面積應該是多少?那圓的面積呢?

小組內討論發現:長方形的面積=長×寬圓的面積=周長的一半×半徑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課上分組討論與交流,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互助合作的精神,使他們在交流合作中獲得經驗。

三、運用公式,解決問題

1.教學例

1.師:同學們,從這個公式我們可以看出,要求圓的面積,必須先知道什麼?(出示例1)如果我們知道一個圓形花壇的直徑是20m,我們該怎樣求它的面積呢?請大家動筆算一算這個圓形花壇的面積吧!

(1)找兩個學生到前面版演

教師加強巡視,發現問題及時指導,並提醒學生注意公式、單位使用是否正確。

2.加強練習教師出示課件題目,看誰做得又對又快。

3.數學小診所師:課件出示題目,學生搶答

【設計意圖】:以做練習的形式,檢驗學生對這節課的學習效果,有利於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便於教師及時調整教學。四、對本課內容進行回顧,今天你都學到了什麼?引導學生回顧今天所學知識點。

《圓面積》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通過操作,引導學生推導出圓面積的計算公式,並能運用公式解答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激發學生參與整個課堂教學活動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分析、觀察和概括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和極限思想。

教學重點:

利用圓面積計算公式正確計算圓的面積。

教學難點:

圓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

教具準備:

等分圓教具。

學具準備:

分成十六等分、十二等分的圓形紙片。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導入新課

1.創設情景,出示圖片:一片草地中間拴着一隻小狗。

提問:小狗的最大活動範圍是什麼?

引出圓面積的概念:圓所佔平面的大小就是圓的面積。

2.我們以前都學過什麼圖形的面積,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是怎麼推導出來的?圓的面積能不能也用這種方法推導出計算公式?

3.揭示課題:

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圓面積的計算方法。(板書課題:圓面積計算)

二、動手操作,探索新知

1.圓面積公式推導。

(1)動手實驗。

a:學生把附頁1的兩個圓剪下來拼一拼(同桌合作)

b:派代表展示

(2)你有什麼發現?

學生很驚奇的發現:圓轉化成一個近似的平行四邊形。

引導提問:a:這個圖形哪裏不像平行四邊形呢?(邊不是線段)

b:你知道這是爲什麼嗎?怎樣使拼成的圖形更接近於平行四邊形呢?(通過交流使,使學生明白:如果分的份數越多,每一份就會越小,拼成的圖形就會越接近於長方形。)

接着,教師展示:把圓割拼成一個近似於長方形的圖形。

問:圓的面積與長方形的面積有什麼關係?(相等)

(3)分析圓與長方形的關係

要求小組討論:看拼成的長方形與圓有什麼聯繫?你能根據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推導出圓的面積計算公式嗎?

出示提示:a:拼成的長方形的面積怎樣計算?

b:指出長和寬(用彩筆標出長和寬)

c: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圓的周長、半徑有什麼關係?

(學生彙報討論結果。引導學生說出因爲拼成的長方形的面積與圓的面積相等,長方形的長相當於圓周長的一半,寬相當於圓的半徑。然後教師按其彙報板書:)

因爲:長方形的面積= 長 × 寬

所以:圓的面積 = 周長的一半× 半徑

S = πr × r

S = πr2

師:計算圓的面積需要知道什麼條件?(半徑)

2.你能計算出小狗的最大活動範圍嗎?需要知道什麼條件?

在練習本上算一算。指名彙報。

3.教學例1

出示例題:圓形花壇的直徑是20米,它的面積是多少㎡?

(1)這個問題如何解決?

(先求出半徑再求面積)

(2)學生嘗試練習,指名板演。

強調:r2表示r×r。

三、鞏固練習

完成練習十六1-3題

1、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將結果填入表中,展示彙報。

2、第2題

(1)認真讀題,弄清題意。

(2)獨立列式計算,指名板演。

3、第3題

(1)說一說你的解題思路。

(2)學生獨立思考列式解答

四、全課小結

這節課你自己運用了什麼方法,學到了哪些知識?

五、佈置作業:練習十六第5題。

板書設計:

圓的面積

因爲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所以 圓的面積=周長的一半×半徑

S=πr×r

S=πr2

標籤:圓面積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