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設計

數學六年級教學設計

設計2.29W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那麼問題來了,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數學六年級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數學六年級教學設計

數學六年級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理解比的基本性質。

2、正確應用比的基本性質化簡比。

過程與方法:

1、利用知識的遷移,使學生領悟並理解比的基本性質。

2、通過學生的自主探討,掌握化簡比的方法並會化簡比。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初步滲透事物是普遍聯繫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重點:

理解比的基本性質,推倒化簡比的方法,正確化簡比。

教學難點:

正確化簡比。

教具準備:

寫有例題和練習題的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比與分數、除法的關係。

老師:我們已經學習了比的意義,知道比和分數、除法之間有着密切的關係,哪位同學願意說說比和分數、除法之間有什麼聯繫?

2、複習分數的基本性質和商不變的性質。

老師:請大家回憶一下,分數有什麼性質?除法又有什麼性質?它們的內容分別是什麼?

二、教學探究

1、猜想。

老師:比和分數、除法的關係相當密切,那麼,在比中有沒有類似的性質呢?如果有,請同學們猜想一下,可能會是怎樣的?

彙報時,讓學生說說猜想的根據,老師也可引導學生在“分數的基本性質”上進行替換。

引導學生用語言表述,比的前項相當於分數的分子,後項相當於分母,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或除以同一個數(0除外),分數的大小不變。因此,比的前項和後項同時乘或除以同一個數(0除外),比值不變。或者比的前項相當於除法中的被除數,後項相當於除數,被除數和除數同時乘或除以同一個數(0除外),商不變。因此,比的前項和後項同時乘或除以同一個數(0除外),比值不變。

2、驗證。

以小組爲單位,討論、驗證一下剛纔的猜想是否正確。

學生彙報。

3、小結。

經過同學們的驗證,我們知道這個猜想是正確的,並且經過補充使它更完整了,在比中確實存在這種性質。

板書課題:比的基本性質。

4、化簡比。

老師:應用比的基本性質,我們可以把比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

出示例1的第(1)題。

(1)“神舟”五號搭載了兩面聯合國旗,一面長15cm,寬10cm,(前面展示過),另一面長180cm,寬120cm。這兩面聯合國旗長和寬的最簡單的整數比分別是多少?

讓學生在練習本上寫出一小一大兩面聯合國旗長和寬的比,15:10和180:120

提問:你怎樣理解最簡單的整數比這個概念?

學生討論,指名回答,達成共識,最簡單的整數比必須是一個比,它的前項和後項都是整數,而且前項和後項應該是互質數。

讓學生自己嘗試把這兩個比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然後集體訂正答案。

15:10=(15÷5):(10÷5)=3:2

180:120=(180÷60):(120÷60)=3:2

提醒學生注意兩個比化簡的結果,並讓學生說說結果相同,說明了什麼?(說明兩面國旗大小不同,形狀相同。)

出示例1的第(2)題。

(2)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

1/6:2/90.75:2

讓學生獨立試做,教師巡視指導,請兩名學生在黑板上板演。

師生共同講評。

1/6:2/9=(1/6×18):(2/9×18)=3:4

提問:爲什麼要乘18?可能會有學生想到不同方法,教師應給予肯定。

0.75:2=(0.75×100):(2×100)=75:200=3:8

或(0.75×4):(2×4)=3:8

老師強調:不管選擇哪種方法,最後的結果都應該是一個最簡單的整數比,而不是一個數。

三、堂堂清測試

1、完成教材第46頁的“做一做”,集體訂正。在校對、交流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對化簡比的方法進行小結。

2、完成教材第48頁練習十一的第4

數學六年級教學設計2

設計說明

1、有效利用已學知識,促進新知的學習。

數學知識的學習是螺旋上升的過程。教學中,通過“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簡單應用題導入新知,喚起學生對此類百分數應用題的數量關係和解題方法的回憶,以舊引新,完成知識的遷移。

2、利用線段圖,直觀呈現數量關係。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幾何直觀具有形象、方便、直觀的特點,能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有助於學生從直觀形象中獲取知識”。教學中,引導學生根據題意畫線段圖,使題中的數量關係形象地表示出來,便於學生理解題中的數量關係,從而爲找到解題方法打開方便之門。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學情檢測卡

教學過程

⊙激趣導入

1、猜謎激趣。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些成語,誰能用數學上的數來表示它們?(課件出示)

百發百中百裏挑一,平分秋色十拿九穩,事半功倍

師:這些都是什麼數?你們能說說它們的意義嗎?

2、複習導入。

①有8個紅氣球,10個綠氣球,紅氣球的個數是綠氣球的百分之幾?

②媽媽買了5千克蘋果,3千克香蕉,買的香蕉的質量是蘋果的百分之幾?

師:想一想,如何解決“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問題?

3、導入新課。

師:通過回顧和複習,我們加深了對百分數的瞭解。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百分數的應用。

設計意圖:通過巧猜成語,使學生進一步理解百分數的意義,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複習“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應用題的解法,進一步明確解答此類問題的關鍵,理清解題思路,爲學習新知做好準備。

⊙探究新知

1、根據數學信息提出問題。

課件出示教材89頁例3情境圖,讓學生根據情境圖中提供的條件提出用百分數解決的問題。

(1)計劃造林是實際造林的百分之幾?

(2)實際造林是計劃造林的百分之幾?

(3)實際造林比計劃造林增加了百分之幾?

(4)計劃造林比實際造林減少了百分之幾?

2、引導學生獨立解決提出的問題,交流、彙報解題方法。

(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學生可以解決前兩個問題並彙報解題方法)

3、提煉例題。

根據情境圖提煉出例3:我們原計劃造林12公頃,實際造林14公頃。實際造林比原計劃增加了百分之幾?

4、解決問題。

(1)分析數量關係。

①畫圖表示數量關係。

用線段圖將問題中的數量關係表示出來。

②理解題意。

根據線段圖說一說“實際造林比原計劃增加了百分之幾”應該如何理解。

(通過討論,讓學生明確求實際造林比原計劃增加了百分之幾,就是求實際造林比原計劃造林增加的'公頃數與原計劃造林的公頃數相比的百分率,原計劃造林的公頃數是表示單位“1”的量)

(2)探究解題方法。

①想一想:這樣的數量關係和我們以前學習過的哪些知識類似,你能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嗎?

②議一議:學生討論,小組交流。

③說一說:彙報交流結果。

方法一實際造林比原計劃多百分之幾=實際造林比原計劃造林多的公頃數÷原計劃造林的公頃數。

方法二實際造林比原計劃多百分之幾=實際造林的公頃數÷原計劃造林的公頃數-原計劃造林公頃數所佔的百分率(即單位“1”)

(3)解決問題。

師:結合上面的講解,你能用幾種方法解答此題?

(學生彙報)

數學六年級教學設計3

教學目的:

使學生掌握,以及四則運算各部分間的關係。比較熟練地進行整數、小數、分數的四則運算。

教學過程 :

一、四則運算的意義

1.整數四則運算的意義。

教師:“整數加法、減法、乘法、除法的意義各是什麼?”指名說一說,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按照教科書第90頁表的形式進行整理。在學生回答時,可以舉例說明各種運算的意義。如:

“爲什麼說整數的乘法是求幾個相同加數和的簡便運算?”

“爲什麼說除法是已、知兩個因數的積與其中一個因數,求另一個因數的運算?”

教師引導學生說出各種運算之間的關係。如:

“加法與減法有什麼聯繫?”(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

“加法與乘法有什麼聯繫?”(乘法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

“乘法與除法有什麼聯繫?”(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可以把四種運算的聯繫整理成下圖。

加法 乘法

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 運算

逆運算 逆運算

減法 除法

2.小數和分數四則運算的意義。

指名分別說出小數和分數四則運算的意義。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把教科書第90頁的表補充完整。

讓學生仿照前面整數四則運算的討論,分別說一說小數、分數四則運算的聯繫。然後與整數四則運算進行比較。

“整數、小數、分數四則運算的意義有什麼相同點,有什麼不同點?”(整數、小數、分數的加法、減法和除法的意義都是相同的;小數和分數的乘法的意義與整數乘法意義相比有所擴展。)

二、四則運算的法則

l,加法和減法的計算法則。

指名分別說一說整數、小數、分數加法和減法的計算法則各是怎樣的;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可以把每種運算各要注意的主要內容寫在黑板上:如

教師:“仔細觀察整數、小數、分數的加法和減法的計算法則,你能發現它們有什麼共同點嗎?”如果學生說得不清楚.教師可以進一步引導:

“整數加、減法數值對齊後。是什麼樣的數進行加、減?”(相同計數單位上的數相加、減。)

“小數加、減法小數點對齊後,是什麼樣的數進行加、減?”(相同計數單位上的數相加、減。)

“分數加、減法先通分後,是什麼樣的數進行加、減:”(同分母分數相加、減.也就是相同分數單位的分數相加、減。)

“它們有什麼共同點嗎?”(都是把相同單位上的數相加或相減。)

2,乘法和除法的計算法則。

(1)整數、小數乘法和除法。

指名分別說一說整數、小數乘法和除法的計算法則各是怎樣的:

教師:“小數乘法和除法的計算法則與整數乘法和除法有什麼相似的地方?有什麼不同?”(它們的基本算理和算法是一致的,只是在計算小數乘、除時,需要根據參加運算的數的小數位數來確定計算結果中小數點的位置。)

(2)分數乘法和除法。

教師:“分數乘法有幾種情況?請分別說出它們的計算法則。”學生回答後可以繼續提問:

“分數乘以分數的計算法則,爲什麼適用於分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法則?”(因爲整數可以看作分母是l的假分數。)

"什麼樣的兩個數互爲倒數?怎樣求一個數的倒數?”

3.課堂練習。

做教科書第91頁的中間試算題。學生獨立計算,教師巡視,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集體訂正時,讓有錯誤的學生說一說是怎樣錯的。

4.口算的複習。

教師:“整數、小數的加減口算與筆算有什麼相同的地方?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相同點:都是把相同單位的數相加減,滿十向前一位進l。從前一位退1當十。不同點:筆算一敏從低拉算起3口算既可以從高位算起,也可以從低位算起。)

做教科書第91頁下面的口算題。學生獨立計算,集體訂正。

三、四則運算中各部分間的關係

l,四則運算中的一些特殊情況。

教師:“在四則運算中關於0和1的運算,有一些特殊的規定。誰能說一說是怎樣規定的?”指名回答後,教師可以讓學生做教科書第92頁上面的三組題,再讓學生說一說0爲什麼不能作除數。

2.四則運算中各部分間的關係:

教頰:。四則運算中,每種運算最基本的數量關係是什麼?”

根據加法與減法的關係。還可以得出什麼關係?”

“根據乘法與除法的關係。還可以得出什麼關係?”

學生回答後.教師按照教科書上的形式進行板書。

然後,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對四則運算中各部分間的關係進行分別整理。如:

“加法各部分間的關係是什麼?”

“減法各部分間的關係是什麼?”

把這些關係整理成下表。

教師:“應用這些關係可以對四則運算進行驗算。請分別說—說對四則運算應該怎樣驗算。”

3.課堂練習。

做教科書第92頁“做一做”的第1、2題。

第l題。先讓學生獨立計算,教師巡權.瞭解學生掌握的情況。集體訂正時,讓學生說一說是用什麼方法進行驗算的。使學生明確一道計算題可以用不同方法進行驗算,自己認爲哪一種簡便就用哪一種。

第2題,先讓學生說一說每個算式的意義,然後獨立計算。集體訂正。

四、小結(略)

五、作業

練習二十的第2、4、6題。

對學有餘力的學生,可讓他們思考練習二十的第13_、14_題。

數學六年級教學設計4

一,指導思想和理論依據:

新課程標準: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簡單依靠模仿和記憶,親身實踐,獨立探索和合作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途徑。數學學習活動應該是一個活潑,積極和豐富的人格過程。

根據這個概念,在本課設計中,我強調兩點,一是讓學生主動體驗猜測動手操作,練習和演示過程的數學結論;第二是讓學生,也是學生的自主空間,自我探索,合作和交流的學習方法在整個教室。

二,教材與學習分析:

教科書是在掌握了矩形和正方形圓周的學生的基礎上學習的,以及對圓的初步理解。它是學生初步學習曲線圖形的基本方法的開始,是學習圓形區域和未來學習圓柱形,錐形等知識的基礎。學習分析:雖然學生有計算線圖長度的基礎,但第一次接觸曲線圖形,更抽象的概念不容易理解,推導出圓周的計算方法,理解pi的意義有一些困難。

三,教學目標,關鍵和難點:

1,知識和技能:

學習學生理解圓的周長,掌握圓的圓周的計算,理解pi的含義,並正確應用公式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工藝和方法:

(1)通過組織學生觀察和實驗活動,指導學生體驗猜測歸納,一般學習過程,理解pi。

(2)體驗圓周圓周的發現,探索過程,培養學生分析,抽象,概括和發現法律的能力。

3,情緒和態度:

(1)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找到,激發學習興趣,讓學生體驗到探索問題的樂趣;

(2)結合引進pi,使學生受愛國科學精神的教育。

(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增強意識的應用。

教學重點:

學生使用實驗的手段,通過測量,計算,猜測圓的周長和直徑之間的關係,驗證過程的理解和掌握圓的計算方法。

理解pi。

教學準備:

⒈圓形對象實物,課件。

⒉每個學生準備三種不同尺寸的光盤,一條線,一條尺。

四,教學方法:

1,獨立探索法。通過實踐學生的實踐,找到長途的測量學生,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激活學生思維。

2,合作交流法。合作溝通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主要方式。通過學生的團結合作,自我探索,討論交流,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精神,激發學生對學習興趣。

五,主要教學環節和設計:

通過以下鏈接教授本課:

一,創造形勢,初步認識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識

三,實際應用,解決問題四,談論收穫,課外推廣

六,教學過程:

第一個鏈接:創建情境,初步感覺的分裂:

哪些學生會騎自行車?當騎車時,車輪向前滾動一週,他們旅行多長時間?如何計算?(課件用於顯示滾動向前滾動視頻的滾輪。)要求圓形周長的距離有多長。

老師:瞭解如何計算今天的圓周長。

這部分的設計目的:從熟悉自行車的學生開始,讓學生感覺到車輪滾動周是圓周的圓周,刺激學生學習新的興趣。

第二環節:合作交流,探究新知識

(A)通過以下活動直觀地感知圓的周長,幫助學生了解圓的周長。

1,請指出老師在圓形物體的手中。準備一些硬幣,杯子,讓學生在圓圈上滑動觸摸等方式來理解和了解圓周的圓周。

2,分析矩形,正方形和圓周的圓是否不同?

3,指的是手指,他們自己手在圓片的圓周上的描述。

設計意圖:讓學生雙手觸摸,圓周的初始感知是一週的周長。而且還增強了知覺知識的.周邊,並使圖像理解周圍的意義。

(B)探討計算方法的周長

圓周計算公式中扣除這個內容,我安排了三個鏈接:

1,揭示矛盾,導致探索新知識的願望。要求學生考慮我們的手,有什麼辦法來衡量他們的周長嗎?

預設幾種情況:

(1)滾動用繩子包起圓圈並拉直;

(2)摺疊圓紙幾次,然後測量計算;

總結:以上幾方法律是改變歌曲是直的。

課件展示地球圖片。

如果你想計算地球赤道周的長度,用繞組法,滾動法顯然不能測量怎麼辦?我們需要探索圓周的一般方法。

設計意圖:這個過程允許學生理解繞組,滾動方式有限,觸發其計算公式的探索計算的熱情和必要性,以便進一步研究問題牀面的計算周長。這種矛盾,更多的是刺激學生的好奇心。 2,實驗操作,探究圓周的計算方法在本文的內容中,爲了探究pi,理解pi是本課的難點,所以我設計學生進行子組合作,通過猜測總結結論要做。

(1)猜想,目的是讓學生了解圓周和直徑之間的關係,着重解決圓周和什麼相關問題。

老師:圓的圓周是否與它相關?

圓的圓周與其直徑有關。圓直徑長,圓周大;直徑短,周長長。

(2)實驗驗證,目的是讓學生找到圓周和直徑之間的固定倍數關係,着重解決圓周和直線什麼樣的物理關係問題。

老師:我們知道方形周長是4倍,那麼圓的圓周是直徑的幾倍?我們可以找到一般的方法來找到一個圓周像一個正方形的圓周嗎?

請分組學生做一個小實驗,請使用工具的手,用你最喜歡的方式驗證圓周長和直徑的多重關係,記錄在窗體中。請按照我們小組使用什麼方法,過程如何?的順序報告實驗。

面板報告:

健康:我們測量的第一個圓的直徑是10釐米,圓周是31釐米,圓周是直徑的3.1倍。第二圓直徑爲2cm,圓周爲6.5cm,圓周爲直徑的3.25倍。第三圓直徑爲5.5cm,圓周爲16.5cm,圓周爲直徑的3倍。

老師:通過計算你發現什麼?

健康:每個圓的圓周是其直徑的三倍。

問題:它不是所有的圓周和它的直徑有這種關係嗎?

最後,老師和學生一起總結:圓的任何圓周總是其直徑的長度的三倍。

老師:由於測量錯誤,導致結果不一樣,是正常的。您的研究結果非常接近數學家的結果。誰知道我們稱之爲這個3倍多?

健康:

老師:你對pi有什麼認識?

這是數學家數量的三倍以上,仔細計算後是一個固定數,我們稱之爲pi的倍數。讀爲π。發現pi的最傑出貢獻者是祖崇志。 Pi是一個無限小的數字,在當今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計算機已經計算到十億後的小數點。國小階段約爲3.14。黑板:π≈3.14(課件生成相關信息)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在小組操作,溝通,觀察等活動中,見證了知識的發現,瞭解目的。一些學生早就知道,pi的知識是在交換教師和學生,反映學生爲主體獲得的。祖崇志的事蹟是愛國主義教育的一個很好的例子。使學生感受到中國深厚的文化,發展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3)得出結論:你知道計算方法的周長嗎?

健康:知道。黑板公式:c =πd,c =2πr

設計意圖:推導公式的圓周,解決圓周的問題,圓周的計算只是一個問題。

第三環節:實際應用,解決問題

這部分是使用我們探討的結果,也就是使用圓周長公式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1,解決課堂上提出的問題:車輪向前滾一週,行程多長?這樣就結束了回聲。

2,設計三者有一定的實踐梯度:①d = 5米,c =?

②r= 5cm c = ③c = 6.28 m d = 3,區分對錯,下面的語句對吧?

①π= 3.14()

②大圓的圓周小於小圓的圓周。 ()

③圓的圓周是其半徑的2π。 ()

意圖:關於pi的設計判斷是幫助學生鞏固新概念,加深對pi的理解。

第四個鏈接:談論收穫,課外推廣操作:

赤道象地球帶,長約40,000公里。你知道地球的半徑是多少?

設計意圖:在課程結束時,我設置了在室外的延伸的赤道的回聲前面。這個設置,課堂教學延伸到課外,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你有什麼?(引導學生學習內容,學習方法,情感體驗等)。

七,黑板設計:

圓周

圓是圓的圓周÷直徑= pi C÷d =π3.14×20 = 62.8(英寸)

C =πdA:車輪向前滾動一週,行駛62.8英寸。

數學六年級教學設計5

第一單元 負數

第一課時 負數的認識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認識負數,能正確地讀、寫正數和負數;知道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二)過程與方法

結合現實情境理解負數的具體含義,學會用正數、負數表示生活中相反意義的量。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讓學生了解負數產生的歷史,感受正數、負數與生活的聯繫,結合史料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結合現實情境理解負數的不同含義。教學難點:結合現實情境理解負數的不同含義。

三、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在生活中見過負數嗎?你知道它的含義嗎?

2、究竟什麼是負數?它表示的含義有什麼不同呢?今天我們這節課一起認識負數(揭示課題)。

(二)結合情境,理解意義 1、初步感知負數

(1)出示教材第2頁例1。

下面是中央氣象臺20xx年1月21日下午發佈的六個城市的氣溫預報(20xx年1月21日20時—20xx年1月22日20時)。

教師:請仔細觀察,說說你有什麼發現?

預設:①哈爾濱的最高氣溫是零下19℃,最低氣溫是零下27℃;海口最熱,最高氣溫是23℃……②-12℃表示零下十二攝氏度(讀作負十二攝氏度);零下溫度在數字前加“-”……(2)-3℃和3℃表示的意思一樣嗎?請在溫度計中表示出來。

預設:①-3℃表示零下三度,3℃表示零上三度;②它們表示的意義相反;③先找0℃,往下數三格表示-3℃,往上數三格表示3℃。(3)0℃表示什麼意思?

預設:①0℃表示天氣很冷;②0℃表示淡水開始結冰的溫度;③0℃是零上溫度和零下溫度的分界線。

小結:比0℃低的溫度叫零下溫度,通常在數字前加“-”(負號)。比0℃高的溫度叫零上溫度,在數字前加“+”(正號),一般情況下正號可省略不寫。(4)請在溫度計上表示-18℃,比一比-3℃和-18℃哪個溫度低? 2、認識正負數

(1)出示教材第3頁例2。

教師:研究完氣溫,再來看看存摺上的數。你們又有什麼發現呢?說說這些數各表示什麼? 預設:①表示存入20xx元;②和-的意義恰好相反,一個是存入500元,一個是支出500元。

(2)教師:像零上溫度與零下溫度、收入與支出這樣表示兩種相反意義的量,生活中還有許多。你能舉出這樣的實例嗎? 預設:水面上升2米、下降2米;乘車時上客5人、下客6人;貨物運進200噸、運出150噸……

(3)我們怎樣來表示像這樣兩種相反意義的量呢?

教師:爲了表示兩種相反意義的量,需要用兩種數。一種是我們以前學過的數,如3、500、、,這些數是正數;另一種是在這些數的前面添上負號“-”的數,如-

3、-500、-、-等,這些數是負數。那麼0是什麼數呢?(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它是正數與負數的分界線。)

(4)基本練習(出示教材第4頁“做一做”第2題)

請學生獨立思考,哪些是正數,哪些是負數,並填入相應的圈中。

(三)迴歸生活,拓展應用

教師:在日常生活中,人們還有好多時候要用到正數、負數,讓我們一起接着看一看!1、出示教材第6頁練習一第1題。

(1)學生獨立完成,集體反饋。

(2)看了這些信息,你有什麼感受?月球表面白天的平均溫度和夜間的平均溫度相差多少度?

2.出示教材第6頁練習一第5題。

(1)仔細讀題,你獲得了什麼信息?有什麼不明白的?(介紹:海平面就是海的平均高度;海拔是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2)獨立完成,集體反饋。(3)你知道你所在城市的海拔高度嗎?說說它的具體含義。3、出示教材第6頁練習一第2題。

(1)仔細讀題,說說你知道了什麼信息?

(2)請表示出悉尼、倫敦的時間。北京時間用什麼表示?

(3)以北京時間爲標準,孟加拉國首都達卡的時間記爲-2時,你知道它此時的時間嗎?(4)你還知道此時其他時區的時間嗎?試着表示出來。4、出示練習題。

某食品廠生產的120克袋裝方便麪外包裝印有“(120±5)克”的字樣。小明購買一袋這樣的方便麪,稱一下發現117克,請問廠家有沒有欺騙行爲?爲什麼?(1)說說你知道了什麼信息?(2)“120±5”表示什麼意思?

(3)如果120克記作0克,117克可以記作多少克?

(四)瞭解歷史,課堂總結

1、出示教材第4頁“你知道嗎?”內容。

其實,負數的產生和發展有着悠久的歷史,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1)看了介紹,你對負數又有什麼新的認識?(2)你有什麼感受? 2、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教師:關於負數,生活中還有更多的知識等待我們去探索,只要同學們做善於觀察的有心人,在今後的生活和學習中會有更多的收穫。

第二課時 直線上的負數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經歷在直線上表示行走距離和方向的過程,體會直線上正負數的排列規律,逐步建構數的比較完整的認知結構。

(二)過程與方法

在活動中探究直線上表示正負數的方法,學會用正負數表示相反意義的量解決實際問題,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關注生活中的問題,感受數學學習的價值。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學會在直線上表示正負數,體會直線上正負數的排列規律。教學難點:用正負數表示相反意義的量解決實際問題。

三、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引入新課 填一填。

①一輛公共汽車經過某站臺時有12人上車,記作()人;7人下車,記作()人。②陽光國小今年招收新生300人,記作+300人,那麼-420人表示()。③升降機上升米,記作+米;-4米表示()。(1)獨立完成,集體反饋。

(2)像這樣表示兩種相反意義的量可以用正負數表示,你還能舉出這樣的例子嗎?

(二)創新情境,探究新知 1、認識直線上的負數

(1)出示教材第5頁例3。

說說你知道了什麼信息?

(2)如何在直線上表示他們的行走的距離和方向呢?你準備怎麼畫?

預設:①以大樹爲起點,向東爲正,向西爲負;②0表示起點,向東走2米,表示爲+2米,向西走2米,表示爲-2米。

(3)獨立畫圖,交流反饋。①你是怎麼畫的.?

(4)同桌合作遊戲:你走我說。

舉例:如果小明從“—2”的位置要走到“—4”,應該如何運動?

(5)引導觀察:在直線上從0往右依次是什麼數?從0往左呢?你發現了什麼規律? 預設:①0右邊的數是正數;②0左邊的數是負數;③從左往右的數逐漸增大;④正數比0大,負數比0小。

(三)鞏固深化,拓展應用 1、基本練習

(1)出示教材第5頁“做一做”。

①獨立完成,集體交流。

說說怎樣在直線上表示這些數?

②從起點到-如何運動?哪個點與它到0的距離相等?它們之間相距幾個單位長度?

(2)出示教材第7頁練習一第7題。

①獨立完成,集體反饋。

②如果一個人從“-2”位置出發向西走1米,將會到達什麼位置?如果從“-2”出發先向西走1米,再向東走4米,將會到達什麼位置? ③同桌合作遊戲:你說我走。

遊戲規則:一個人說明起點的位置和如何運動,另一個人用筆尖表示人在數軸上運動,標出最後到達的位置,並用一個數表示這個位置。(3)出示題目:

體育達標測試,一分鐘仰臥起坐的成績統計如下:李勇45個、張軍28個、張強33個、趙剛26個、王亮18個。如果每分鐘做仰臥起坐30個算達標,以達標的個數爲標準,記錄每個人的成績。剛好達標的個數記爲0個,超出的個數用正數表示,不足的個數用負數表示,請把下表填寫完整。

①說說你知道了什麼信息? ②獨立完成,集體反饋。

②比較大家的畫法有什麼不同?(單位長度不一樣。)

③直線上其他幾個點代表什麼數? ④演示畫法,教師小結:在一條直線上表示行走的距離和方向,需要先確定起點、正方向、單位長度,再用正負數表示相應點。這就是我們今天這節課研究的內容(板書課題:直線上的負數)。

2、感知直線上數的變化(1)在直線上表示負數

①請學生獨立在直線上表示出和-。②集體交流:說說你是如何表示的?

預設:①- m表示向西走 m;②-在-1和-2之間。(2)如果你想從起點分別到和-處,應該如何運動?(3)觀察和-的位置,你發現了什麼?

預設:①在0的右面個單位長度,-在0的左面個單位長度,它們表示的意義相反;②它們到0的距離相等,都是個單位長度;③它們之間相距3個單位長度。(4)出示題目:

某次數學測試,老師以80分作爲標準,將六名同學的成績記爲+

4、+

10、-

5、0、+

7、-4,這六名同學的實際平均成績是多少?

①你知道這六名同學的實際成績分別是多少嗎?

②獨立計算,集體反饋。

預設:方法一:(84+90+75+80+87+76)÷6=82(分);方法二:80+(4+10+7-5-4)÷6=82(分)。

(四)課堂總結

說說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數學六年級教學設計6

學習目標:

1.通過豐富多彩的學習情境,使學生感悟到“折扣”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明確折扣應用題的數量關係和“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的應用題”的數量關係相同,並能正確地解答這一類應用題;

2.使學生深刻體會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出發考慮問題,並能正確地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他們良好的數學素養;

3.通過小組合作,培養學生的羣體意識,促進他們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

學習重點:

使學生能正確地按折扣和成數進行計算,並能領會所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繫以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實用性。

學習難點:

使學生能夠在教學情境之中創造性地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他們良好的數學應用意識。

教學設想:

《折扣》是《分數(百分數)乘法應用題》的第二教時,是在學生學習了把折扣、成數改寫成百分數,以及“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的應用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力圖體現“尊重學生,體現創新”和“關注生活,注重實效”的教學理念。在新課程的理念下使用舊教材,一方面,教材本身固有的學習要求還是應當達到的,另一方面,要使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體,使他們能夠自始至終都興趣盎然地參與學習活動,並能學有所思、學有所得,教師對原有教材又不能不進行一定的開拓與創新。爲此,我着重做好以下三點:

1.巧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凸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2.聯繫生活,加強應用,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素養。

3.自主創新,改編教材,謀求師生的共同發展。

教學過程預設: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出示雅典奧運會吉祥物“雅典娜”和“費沃斯”,說說它們的名稱,並猜測價格。(課件展示)

二.導入新課,感悟新知。

1.出示兩家商店中這種吉祥物的不同價格,說說你會上哪一家店購買。

甲商店:120元

乙商店:110元

2.出示兩家商店不同的促銷方式:

甲商店:底價搶購,八折起

乙商店:六一特價,一律九折

3.說一說:“八折”和“九折”各表示什麼意思?現在你覺得上哪一家店購買比較合算了?爲什麼?

4.這種吉祥物在這兩家店的價格究竟各是多少,我們該怎樣計算?

[指導學生列式計算:甲商店

120×80%=96(元)乙商店

110×90%=99(元)]

5.小結:剛纔這道題的的實質,就是求商品原價的百分之幾是多少。

6.試一試:

(1)某傢俱商店將一種原價320元的牀墊八五折出售,這種牀墊的現

價是多少元?

(2)一種電視機原價每臺2600元,“五一”期間以9.5折出售。這種電視機的促銷價是多少元?

三.簡單應用,加深體驗。

情境展示:某兒童用品商店在兒童節期間對部分商品進行特價酬賓:

大肚熊:原價120元,打八折;

天文望遠鏡:原價528元,打七五折;

筆袋:原價35元,打九折;

電動汽車:原價156元,打六折;

玩具機器人:原價220元,打四折;

水杯:原價20元,打九五折;

故事書:原價120元,打八折;

籃球:原價78元,六五折。

問:如果給你100元錢進這家商店購物,你將如何合理使用這100元錢?

四: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一種飲料,大瓶裝每瓶1200毫升,10元一瓶;聽裝每聽200毫升,2元一聽。

現有三家商店出售這種飲料,並推出了不同的促銷方式:

甲商店:買一大瓶,送一聽;

乙商店:一律九折;

丙商店:滿30元八折優惠。

問:1.你喜歡上哪一家商店購買?說說你的想法。

2.你們班共有多少同學?如果每位同學配備200毫升飲料,共需多少飲料?

3.這麼多飲料,上哪一家店購買可以使所花費的錢最省?請通過小組合作制訂一個購買方案。

(思考:購買方案的制訂應視班級的具體情況而定。這道題具有比較開闊的思維空間,對學生而言是一種挑戰。要儘可能使學生感悟以下兩點:1,可以在兩家或兩家以上商店組合購買;2,用同樣多的'錢買到更多的飲料。這樣這道題就具備了一定的創新意義)

五.總結收穫,課後延伸。

1.說說學了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結合學生回答小結本課內容)

2.出示課後延伸題:

(1)河漢村有個種糧大戶,前年收稻穀26000千克,去年比前年增產了一成五。這個種糧大戶去年比前年要多收多少稻穀?

(2)安華鎮某大型襪廠2003年的產值達到了560萬元,打算2004年在此基礎上增值二成。該襪廠2004年比2003年增值多少萬元?

說說這兩題涉及到了什麼內容,回家後先獨立完成,再請家長進行檢查。

板書設計:

折扣應用題

甲商店:120元

乙商店:110元

底價搶購,八折起

中秋特價,一律九折

(表示現價是原價的80%)

(表示現價是原價的90%)

120×80%=96(元)

110×90%=99(元)

教學反思

這堂課是我曾經開設過的一堂校級公開課,課後學生與聽課教師的反響相當好。我個人認爲,這堂課在以下幾方面是處理得比較成功的:

一、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參與程度,關注他們的處境和感受。

興趣永遠是最好的老師,本節課中我針對國小生的年齡特徵,以他們熟悉的“購物情境”導入學習,把簡單、枯燥的學習理性知識的過程變成學生自主探究、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的動態過程,促使學生思維活躍地參與整個學習過程,也使課堂充滿了生機和活力。

二、注意到了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繫,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

“實用性”是這節課的一個顯着特點,無論是“折扣”還是“成數”,都是現實生活中的客觀存在,也正因爲此我們纔有學習和探討的必要。因此,我結合班級和上課時的實際情況組織教材,儘可能使學習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並通過課後延伸等方式,啓發學生將所學內容在現實生活中進行充分的體驗和感悟,爲學生提供一個更爲深廣的學習空間。

三、大膽改編教材,使課堂教學更具藝術性。

在原教材中,這一課時的學習內容包括“折扣”和“成數”兩部分,我在教學中則選擇了國小生比較感興趣的“折扣”作爲主要的學習內容。至於“成數”相對而言離學生的日常生活有一定的距離,但卻是學生家長所熟悉的,因此我把這一內容作爲這堂課的課後延伸,讓學生在回家以後通過自學以及與家長的交流和探討自主掌握。從學生的反饋情況看,他們完全能夠做到這一點。

當然,這堂課也有不足之處,對一些同學而言,這節課的難度較大,尤其是“合作探究”部分。雖然有小組成員間的互助互學,還是有部分同學不能按時完成學習任務。用新課程的理念教學舊教材,對於那些習慣了傳統教學的學生而言也是一種挑戰,這是值得教師重新思考的。

數學六年級教學設計7

綜合應用“自行車裏的數學”是在第三單元“比例”之後安排的。旨在讓學生運用所學的圓、排列組合、比例等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通過解決生活中常見的有關自行車裏的問題,瞭解數學與生活的廣泛聯繫,經歷“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建立數學模型—求解—解釋與應用”的解決問題的基本過程,獲得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思考方法,並加深對所學知識及其相互關係的理解。

“自行車裏的數學”主要研究兩個問題:普通自行車的速度與其內在結構的關係;變速自行車能變化出多少種速度。

一、研究普通自行車的速度與內在結構的關係

這一部分由以下4個環節組成。

1、提出問題。教材通過呈現學生的熟悉兩種不同型號自行車的圖片,直接提問“蹬一圈,能走多遠”,引出學生對自行車裏的數學問題的研究。

2、分析問題。教材分兩步呈現。首先,呈現了學生探討如何解決問題的場面,提出了兩種方案。

一,通過直接測量來解決問題,但誤差較大。

二,通過車輪的周長乘上後齒輪轉的圈數來計算蹬一圈車子走的距離。接下來,呈現了學生探討如何解決第二個方案中的關鍵問題“前齒輪轉一圈,後齒輪轉幾圈”的過程。學生想到如果只憑觀察是數不清的,要通過更精確的方法找出答案。學生根據“鏈條間的孔與前後兩個齒輪的每個齒對應,前齒輪轉過一個齒,後齒輪也一定轉過一個齒”,判斷出:前齒輪轉的圈數×前齒輪的齒數=後齒輪轉的圈數×後齒輪的齒數,解決了這個關鍵問題,從而理清了解決問題的思路。

3、建立數學模型、收集數據並求解。首先,學生根據分析問題得到解題思路,建立數學模型:蹬一圈自行車走的距離=車輪的周長×(前齒輪的齒數∶後齒輪的齒數)。接下來,學生分組收集所需要的數據,再代入數學模型,求出答案。

4、彙報交流。各小組展示並解釋各自的研究過程和結果,再對各組的結果進行比較。

二、研究變速自行車能變化出多少種速度

在學生研究清楚了普通自行車行駛速度與其內部結構的關係之後,進一步讓學生探討變速自行車中的數學問題──可以組合出多少種速度。教材先介紹了一種變速自行車的主要結構:有2個前齒輪,6個後齒輪。接着提出問題“能變化出多少種速度”,再呈現學生“收集數據—建立數學模型—代入數據、求解—解決問題”的過程。最後通過一個問題“蹬同樣的圈數,哪種組合使自行車走的最遠”,引導學生對各種速度的產生進行深入的解釋。

【學情分析】

雖然12歲以下的兒童不允許騎自行車上路,但是很多六年級的孩子已經學會了騎自行車。他們對自行車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瞭解,比如,前後齒輪大小不同,齒數也不同,用鏈條將前後齒輪連接起來。自行車的前後齒輪肯定存在一定的關係,因爲由齒輪帶動的前後車輪走的距離是一樣的。學生可能對前輪齒數×前齒輪轉數=後齒輪齒數×後齒輪轉數有個大致的結論。通過本節課的研究,學生會將自己的理論進行定性的概括。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經歷”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建立數學模型-求解-解釋與應用”的問題解決的基本過程。

過程與方法使學生經歷問題解決的`基本過程,獲得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的思考方法,並加深所學知識及其相互關係的理解。

情感、態度、價值觀使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廣泛聯繫。

教學重點:通過實踐活動,研究普通自行車速度與其內在結構的關係,研究變速自行車能變化出多少種速度的組合數。

教學難點:研究普通自行車的前後輪齒數與它們轉數的關係。

教學準備:普通、變速自行車實物、測量記錄表、磁力扣,指定部分學生課前測量結果。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教師出示普通自行車實物。

(二)研究普通自行車的速度與內在結構的關係。

1、以疑激趣。

大家知道這輛自行車蹬一圈能走多遠嗎?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

2、分析問題,探索方法。

(1)交流討論,提出方案。

方法一:蹬一圈,通過直接測量來解決問題。

方法二:通過車輪的周長乘後齒輪的圈數來計算蹬一圈車子走的距離。

師:請學生彙報預先測量好的數據。

學生彙報的數據各不相同。

師:學生彙報的數據各不相同,說明直接測量這種方法不太準確,誤差很大。我們還可以應用多學過的數學知識,通過計算得出蹬一圈能走多遠。

(2)找到關鍵問題,建立數學模型。

師:車輪轉動的圈數,實際上是誰轉動的圈數?(車輪轉動的圈數實際上是後齒輪轉動的圈數。

師:解決問題的關鍵是什麼呢?

前齒輪轉一圈,後齒輪轉幾圈?

師:怎樣才能知道前齒輪轉一圈時後齒輪轉的圈數呢?

學生合作,觀察填表,同時轉動自行車的踏板,探究前後輪的轉動規律。

踏板轉一圈,是不是自行車的車輪轉一圈?

生:不是,踏板轉一圈,只是前齒輪轉一圈,自行車走的路程跟後齒輪轉動的圈數有關。

教師慢慢轉動自行車的踏板,學生觀察前後輪之間的傳動關係並討論。

生:鏈條間的孔與前後兩個齒輪的每個齒對應,前齒輪轉過一個齒,後齒輪也一定轉過一個齒。

師:如果前齒輪轉動2個齒,後齒輪怎麼動?如果前齒輪轉動5個齒呢?10個齒呢?同學們有沒有發現什麼規律?

生:前齒輪轉動一圈的長度就是鏈條走過的長度,後齒輪也要轉動同樣長度。所以前齒輪的齒數與轉數的乘積就等於後齒輪的齒數與轉動的乘積。

板書:前齒輪齒數×前齒輪轉數=後齒輪齒數×後齒輪轉數

師:前齒輪轉1圈時,後齒輪轉的圈數怎樣表示?

生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推理說明。

教師板書:前齒輪齒數×1=後齒輪齒數×後齒輪轉數

後齒輪轉數=《自行車裏的數學》教學設計

小結階梯思路:自行車蹬一圈走的距離=《自行車裏的數學》教學設計×車輪周長

(3)蒐集整理數據,代入模型求解。

師:請大家把這輛自行車前齒輪齒數、後齒輪齒數以及車輪半徑填入表格,並代入我們得出的相等關係式,求出答案。

學生分組彙報交流。

(三)研究變速自行車能變化能變化出多少種速度

1、出示變速自行車實物。

師:仔細觀察,這輛自行車分別有幾個前齒輪和幾個後齒輪?請分別數一數,填在書上的表格裏。思考:可以組合出多少種不同的速度?

教師巡視指導,幫助有困難的小組順利活動。

學生彙報交流。

2、蹬同樣的圈數,哪種組合使自行車走得最遠?

師:蹬同樣的圈數,自行車走的距離和哪些數據有關?請同學們把課本上的表格填寫完整,一定能有所發現。

學生獨立填表格,交流討論前、後齒輪數比和自行車走得距離的關係。

學生彙報:當前齒輪齒數:後齒輪齒數的比值最大時,自行車走得最遠。

(四)鞏固練習,拓展思維。

1、前齒輪齒數爲48,後齒輪齒數爲19,車輪直徑爲71釐米。

(1)你能算出蹬一圈,它能走多遠嗎?

(2)小剛家距離學校大約1000米,他從家到學校至少要蹬多少圈?

學生自主解答,指名彙報交流。

2、自行車裏蘊含着豐富的數學問題,變速自行車的發明大大解決了我們面對不同路況的需要。自行車運動員在比賽時要經過各種不同的路段,你覺得在上坡時應該怎樣搭配前後齒輪才省力?下坡時應該怎樣搭配更合理?請大家在課外繼續探索這個問題。

(五)課堂總結。

數學六年級教學設計8

教學重點:

1、掌握兩步分數應用題的解題思路和方法。

2、畫線段圖分析應用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

滲透對應思想。

教學過程:

一、複習、質疑、引新

1.指出下面分率句中誰是單位1(課件一)

①乙是甲的;

②小紅的身高是小明的

③參加合唱隊的同學佔全班同學的;

④乙的相當於甲。⑤1個籃球的價錢是一個排球價錢的倍。

2.口頭分析並列式解答

①小亮的儲蓄箱中有18元,小華儲蓄的錢是小亮的,小華儲蓄了多少元?

②小華儲蓄了15元,小新儲蓄的是小華的,小新儲蓄了多少元?

3.引新:剛纔複習的兩個題,同學們完成的很好,現在將這兩個小題,組成一道題,你還會解答嗎?(這就是本節課要學習的新內容),出示課題--分數應用題。

二、探索、悟理

1.出示組編的例題

例2小亮儲蓄箱中有18元,小華儲蓄的錢是小亮的,小新儲蓄的是小華的,小新儲蓄了多少元?

學生審題後,教師可提出如下問題讓學生思考討論。

①小華儲蓄的錢是小亮的,是什麼意思?誰是單位1?

②小新儲蓄的是小華的,又是什麼意思?誰是單位1?

思考後,可以讓學生試着把圖畫出來。

(演示課件)

然後請同學說出思路,講方法,教師同時將算法板書在黑板上。根據小華儲蓄的錢是小亮的,把小亮的錢看作單位1,可以求出小華儲蓄的錢:。根據小新儲蓄的是小華的,把小華的錢看作單位1,再標出小新的儲蓄錢:。

由此基礎上試列綜合算式:

2.做一做

小華有36張郵票,小新的郵票是小華的,小明的郵票是小新的,小明有多少張郵票?

1)可先讓學生一起分析數量關係,然後獨立畫圖並列式解答。

請一名中等學生板演。

(張)

(張)

答:小明有40張。

③你能列綜合算式嗎?

三、歸納、明理

1.在上述兩個題研究探索的`基礎上,師生共同討論用連乘解答的題有什麼特點?解題思路是什麼?在充分討論的基礎上,老師可把解題思路用語言歸納一下。

①認真讀題弄清條件和問題

②確定單位1找準數量關係

根據分數乘法的意義,找準量、率對應關係,即誰是誰的幾分之幾。

③列式解答

板書爲:抓住分率句,找準單位1,

畫圖來分析,列式不用急。

2.質疑問難

四、訓練、深化

1.聯想練習根據下面的每句話,你能想到什麼?

①蘋果的個數是梨的,(如,梨是單位1;蘋果少,梨多;蘋果比梨少等)

②修了全長的

③現在的售價比原來降低了

2.先口頭分析數量關係,再列式解答。

①鵝的孵化期是30天,鴨的孵化期是鵝的,雞的孵化期是鴨的,雞的孵化期是多少天?

②3個同學跳繩,小明跳了120下,小強跳的是小明的,小亮跳的是小強的倍,小亮跳了多少下?

3.提高題。

六、板書設計

分數乘法應用題

小亮的儲蓄箱中有18元,小華的儲蓄的錢是小亮的,小新儲蓄的錢是小華的。小新儲蓄了多少錢?

數學六年級教學設計9

一、設計理念

新一輪課程標準指出:“數學學習的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有利於學生主動的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教學活動”

二、教學策略

1.創設生活情景,激勵自主探索。

2.創建探究空間,主動發現新知。

3.自主總結規律,驗證領悟新知。

4.解決生活問題,深化所學新知。

三、教材分析

《圓柱的表面積》是國小數學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內容,包括圓柱的側面積和圓柱的表面積的意義及其計算方法。例3是說明圓柱的表面積的意義,給出圓柱表面積的展開圖,讓學生了解圓柱表面積的組成部分。例4是讓學生運用求圓柱表面積的方法求出做一個廚師帽的用料,使學生學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並讓學生了解進一法取近似值的方法。

四、教學目的:

使學生理解圓柱體側面積和表面積的含義,掌握計算方法,並能正確的運用公式計算出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

五、教學難點:

理解和掌握求圓柱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六、教具準備:

圓柱表面積展開模型電腦課件

學具準備:

易拉罐、白紙殼、剪子

七、教學過程

(一)創設生活情景,激勵自主探索

在導入新課時,老師用孩子們喜歡喝飲料的愛好創建生活情景:“同學們愛喝飲料嗎?”“愛喝。”“給你一個飲料罐,你想知道什麼?”學生提了很多問題,“有的問題以後在研究,今天我們來解決用料問題。假如你是一個小小設計師,要設計一個飲料罐,至少要多少平方米的鐵皮?”

(評析: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實際,因此,用貼近兒童的生活實際去創設情景,很容易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激活學生已有知識與經驗,使其自主地積極探索新知,解決問題。)

(二)創設探究空間,主動發現新知

1、認識圓柱的表面積

師:我們先來做一個“飲料罐”(出示模型)薄紙殼當鐵皮,你們想怎麼做?

生:要卷一個圓筒,要剪兩個圓粘合在圓筒的兩邊就行了。

師:用什麼形狀的紙來做捲筒呢? (有的學生動手剪開模型)

生:我知道了,圓筒是用長方形紙捲成的!

師:各小組試試看,這位同學說的對嗎?

(其他小組也剪開模型,有的得到了長方形,有的得到了平行四邊形,有的得到了正方形。)

師:還有別的可能嗎?如三角形、梯形。

生:不能。如果是的話,就不是這種圓柱形的飲料罐了。

(評析:學生能拆開紙盒看個究竟,說明學生對知識的渴望,學生是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合作完成了對圓柱各部分組成的認識。培養了學生的創造能力。)

2、把實際問題轉化爲數學問題

師:我們先研究把圓筒剪開展平是一個長方形的.情況。“求這個飲料罐要用鐵皮多少?”這一事件從數學角度看,是個怎樣得數學問題?

學生觀察、思考、議。

生A:它是圓柱體:兩端是同樣的兩個圓,當中是長方形鐵皮捲成的圓柱。

生B:求飲料罐鐵皮用料面積就是求:

圓面積X 2 + 長方形面積

生C:必須知道圓的半徑、長方形的長和寬才能求面積。

生D:我看只要知道圓的半徑和高就可以求出用料面積。

師:我們讓這位同學談談他的想法。

生D:長方形的長與圓的周長相等,長方形的寬與高相等。

所以只要知道圓的半徑就可求出長方形的長,也可求出圓的面積。

師隨着板書:長方形的面積 = 長 × 寬

圓柱的側面積 = 底面周長 × 高

(三)自主總結規律,驗證領悟新知

讓學生就順利地導出了圓柱的側面積計算方法: S = 2 πr h

師:如果圓柱展開是平行四邊形,是否也適用呢?

學生動手操作,動筆驗證,得出了同樣適用的結論。

(評析: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由學生得出結論,又讓學生驗證,極大地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充分地展示自我,使學生個性得到發展。)

(四)解決生活問題,深化所學新知

師:大家談得很好,現在小組合作,計算出“飲料罐”的鐵皮面積。

生彙報。

師:通過計算,你有哪些收穫?

生E:我知道了,圓柱的則面積等於地面周長乘以高,圓柱的表面積等於側面積加上底面積和的兩倍。

生F:在得數保留時,我覺得應該用進一法取值,因爲用料問題應比實際多一些,因爲有損耗,所以要用進一法。

(評析:教師讓學生合作學習,自主發現問題,交流解決。)

課件出示例四,讀題明題意,學生試做,全班交流。

課件出示第16頁第七題,學生試做,全班交流。

討論:如果一段圓柱形的木頭,截成兩截,它的表面積會有什麼變化呢?小結,談收穫。

八、板書設計

S表面積=S側+2S底

=2πrh+2πr

數學六年級教學設計10

教學內容:

冀教版國小數學第十二冊第五單元第103-104頁

教學目標:

1、經歷猜測、試驗、統計、分析數據等體驗事件發生可能性大小的過程。

2、會求一些簡單事件的可能性,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3、瞭解可能性是描述隨機事件的數學模型,感受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學重點:求一些簡單事件的可能性,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教學難點: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教具學具準備:課件、色子、水槽等。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熟知目標

師生遊戲:猜色子

師:乒乓球比賽中,選手通過猜裁判把乒乓球放在左手還是右手,決定誰先發球。你們認爲這種方法公平嗎?

看來可能性知識在生活中有着廣泛的應用,這節課我們就對可能性知識進行整理和複習(板書課題)

生讀學習目標

二、複習舊知

口袋裏有標着1、2、3、4、5、6、7、8、9的9張數字卡片,每次摸出一張。

(1)摸出“3”的可能性是()。

(2)摸出偶數的'可能性是(),摸出奇數的可能性是()。

(3)摸出合數的可能性是(),摸出質數的可能性是()。

(4)摸出的數小於6的可能性是()。

你還能提出哪些有關可能性的問題?

先獨立完成,然後組內交流

請目前的每組5號同學展示

展示後,學生提問,對抗組回答

三、自主探究

1、遊戲探究,發現現象

每組桌面有兩個色子,在表面上分別有1—6各點數。同組同學一起做遊戲。兩人同時拋擲這兩個色子,把兩個朝上面的數加起來。記錄拋擲30次的結果。(指學生讀題)

同學們猜猜正面朝上的兩個數的和中哪個出現的次數比較多?

學生開始遊戲,並做好記錄

各小組出一個代表彙報統計的結果(學生整理在電子表格裏面)

2、畫圖表示,總結髮現

爲了更直觀的看到數據的多少,我們用統計圖表示出來。先畫圖,再小組交流:從統計圖中能發現什麼?

3、解釋現象,理解原因

爲什麼有的和出現的次數多,有的出現的次數少呢?老師這有一個表,幫大家理解理解。這一排表示第一個色子面朝上的數,這一列表示第二個色子面朝上的數,中間的數表示兩個數的和。

讓學生說說“2”“3”是怎麼得來的,然後小組交流:有的和出現的次數多,有的出現的次數少的原因。

請一名同學展示,其他同學補充。

四、解決問題

1、東安和順達兩家超市都開展有獎促銷活動,購物滿100元可從袋裏摸球,摸到紅球贈送18元。你會選擇哪個超市?

順達

東安

學生自己讀題,思考,準備展示

2、如果你是順達老闆,你打算怎麼辦?

小組討論設計方案,準備展示

五、全課小結

數學六年級教學設計11

一、教學目標

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索,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質,並會應用這個性質把比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培養學生獲取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研究探時的意識,追求創新的精神:

二、教學資源

1.實物投影儀—臺。

2.每小組《驗證表》一張。驗證表舉例結論

3.比,除法,分數關係表:

比 前項相當於 後項相當於 比值相當於除法分數

4.卡片若干張。

(1)商不變的規律;(2)分數的基本性質;

(3)比的基本性質。

三、教學實施方案

教學內容:蘇教版義教課標教科書數學六年級(上冊)70—71頁。教學形式:小組合作,自主探究。

教學流程:創沒情境——驗證猜想——展示交流——意義構建——鞏固拓展。

評價方法:目標評價、師生評價、組際交流評價。

教學重點:理解、掌握比的基本性質。

教學難點:理解比的基本性質中“0除外”的道理。

教學準備:實物投影儀、驗證表,卡片等。

四、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引發猜想。

目標:

(1)複習舊知,爲學生髮現問題、產生猜想奠定基礎。

(2)啓發學生大膽猜測,提出自己的假設。

過程:

(1)複習比和除法、分數的關係,通過填寫比和除法、分數的關係表,讓學生髮現比、除法、分數有很多相似之處?

(2)複習商不變的規律和分數的基本性質。

通過複習,引導學生聯想:在除法中有商不變的規律,在分數中有分數的基本性質,那麼比有沒有類似的基本性質:

提出猜想:

(1)學生討論比有沒有類似的基本性質。讓學生提出自己的見解,如:比和分數、除法有很多相似之處;一個比就可以寫成分數的形式,看成一個分數,就可以遵循分數的基本性質等。最後得出比的基本性質。

(2)猜想比的基本性質的內容。引導學生根據商不變的規律和分數的基本性質的內容,猜測比的前項和後項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比值不變。

2.小組合作,驗證猜想。

目標:

(1)引導學生對驗證猜想提出各自的想法與途徑?

(2)組織實踐活動,揭示知識本質,讓學生自己獲取知識,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意識。

(3)營造協作學習氛圍,組織討論研究、合作探究,培養學生協作學習意識。

過程:

(1)小組討論:這個猜想成不成立?是否具有普遍性?用什麼方法來驗證?

(2)小組代表發言,說出本組思路。

A組:我們想用一個比,用它的前項和後項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得到新比,看比值變不變。

B組:我們想用一個比的前項和後項同時乘一個分數或者一個小數,看它的比值變不變。

C組:我們想把不同的比的前項和後項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看它們的比值變不變。

通過學生髮言,讓學生互相啓發,產生靈感,對驗證猜想的方法進行比較,使自己的實踐活動更加具有科學性,更嚴謹。

小組合作,試着驗證:

每個小組根據自己的想法,用一個比或多個比進行驗證,對驗證結果進行初步總結。填寫《驗證表》。

3.展示交流,感受過程。

目標:

(1)理清知識脈絡,構建良好的認知結構,培養學生獲取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2)讓學生感受到探究過程,使學生學到科學的研究方法、

(3)培養學生的條理性和語言表達能力。

過程:

(1)用實物投影展示各個小組的《驗證表》。

(2)各小組代表發言,本組所得的結論。

(3)老師引導學生比較各組的結論。

(4)引導學生討淪比的基本性質是否具有普遍性,有沒有比的前項和後項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比值變了的。如比的前項和後項同時乘0,比值會怎樣。

4.意義建構,體驗成功。

目標:

(1)通過整理歸納,提高學生的綜合概括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

(2)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信心。過程:

(1)引導學生討論哪個組的結論比較全面,怎樣說更嚴謹。

(2)集體歸納,板書。

(3)體驗成功:我們發現的這個數學規律就叫比的.基本性質,許多科學家都是這樣提出猜想、實踐驗證,發現了許多大自然的奧祕,還有許多奧祕需要我們去發現、創造。

5.鞏固拓展,靈活運用。

目標:

(1)利用不同形式的練習使學生熟練應用比的基本性質、

(2)培養學生積極探究,勇於創新的精神。

過程:

(1)(出示)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第71頁練一練2)邊練習邊討論:怎樣運用比的基本性質化簡比,怎樣化簡最快最好。

(2)總結方法:聯繫舊知,靈活運用。

(3)靈活運用,搶答比賽。

五、教學反思

1.創設情境,讓學生產生探究慾望。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所以,應該在課堂教學中創設情境,把問題隱藏在情境之中,形成懸念,引起學生迫不及待地探索和研究。這樣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同時還能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建構數學知識。如《比的基本性質》一課,傳統的教學是:出示一組分數3/4、6/8、9/12,讓學生髮現3/4:6/8:9/12,接着把分數轉化成比3:4=6:8=9:12,歸納出比的基本性質,接着是一層層的鞏固練習。這個過程是老師講,學生聽,被動地接受。不說讓學生感興趣,就是對其內容,學生也是一知半解。在應用時,會出現比的前項

流,然後指名彙報。

數學六年級教學設計12

教學內容:

新課標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99~100頁。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理解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義,掌握利息的計算方法,會利用利息的計算公式進行一些有關利息的簡單計算。

2、情感性目標:在合作與交流的過程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及口頭表達能力,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3、實踐性目標:學生在調查實踐中瞭解儲蓄的意義、種類,培養學生蒐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4、體驗性目標: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增強數學意識,發展數學思維。

(設計意圖:關注學生髮展,整合教學目標,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教育要從以獲取知識爲首要目標轉變爲首先關注人的發展。這是對長期以來以知識爲本位教育目標的重要改革,也是爲學生終身學習和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更重要的是學生在今後獲取高質量生存條件的有力保證。所以,本節課根據教材特徵結合學生的生活背景,按照關注學生髮展理念的認識,確立了知識技能目標、情感性目標、實踐性目標和體驗性目標。努力使學生在發展性領域和知識性領域獲得發展、構建自我。對於本課的設計,本着新課標的基本理念,“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讓學生通過對不同存款方式的操作,體驗到貨幣的升值,也感受到不同的存款方式所帶來的不同收益,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感受數學知識服務於生活的價值,從小培養科學理財的意識。)

教學重點:

掌握利息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稅後利息的計算。

課前調查:

銀行儲蓄憑證。

教具準備:

課前蒐集的有關利息的信息、多媒體課件、銀行存款單、計算器、有關利率表格。

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遵循《數學課程標準》的要求,從學生的認識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逐步構建起關於外界的知識,從而使自身知識結構將得到發展。爲此,本節課的設計根據新課標精神:“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去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數學只有與學生生活相聯繫才能顯得真實和精彩。本着這樣的理念,所以在課堂設計中利求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在課堂中充分讓學生“做主”,通過學生積極參與數學活動、獨立思考、合作交流、自主地發現掌握本金、利息和利率含義,體會在銀行存款時利息的計算方式,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學好數學、用好數學的自信心。因此在教學中我遵照以“以學生爲本”的思想,共分爲四個教學層次,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課前自學

1、預習課本P99~100

2、課前讓學生分組或者自由結合到社會上進行調查、蒐集有關儲蓄的信息,把調查的結果、遇到的問題或感受記錄下來。

3、向家長或銀行工作人員瞭解課本上的相關內容。如儲蓄的種類,銀行存款的年利率、如何填寫存款憑條等。

(設計意圖: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在學習新知前,先讓學生預習課本。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爲幫助學生確實學好這部分知識打下基礎。讓學生分組進行有關儲蓄知識的調查,組織學生進行有關的實踐活動,培養了學生蒐集信息的意識和實際調查的能力,分組調查中又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和能力)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1、開一個關於利率的發佈會。

師:我們開一個關於利率的發佈會。在調查儲蓄的過程中,你搜集到哪些相關的知識?學生分組彙報調查結果,開放的問題情景下,根據每組學生的差異,預計可能出現下列情況:(1)有關儲蓄的一般知識,如儲蓄的方式;(2)有關儲蓄的相關概念,如本金、利息、利率、稅後利息稅的知識;(3)有關利息的計算方法,如有的小組利率的含義推導出利息的計算方法;(4)有關調查中遇到的困難、解決的方法和自己的感受。

根據每組交流的情況給予相應的評價,並和學生共同整理儲蓄的相關知識,形成知識體系。

(設計意圖:情境的創設,不僅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爲學生提供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學生通過課前的調查充分感知儲蓄的益處,在不知不覺中學到了知識。以談話方式導入,爲學生創設真實的生活情境,不僅讓學生感覺到親切,而且從課的開始就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起到了開動思維的作用,使學生樂於參與數學活動。)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感知利息。

師:近年來,我們沂南縣始終堅持富民優先的發展思路,以發展民營經濟作爲經濟發展的主體工程,收到了顯著成效。很多人家裏都有了暫時不用的錢,你知道他們是怎樣處理這些錢的嗎?

生:存入銀行......

師:人們常常把暫時不用的錢存入銀行儲蓄起來。那儲蓄有什麼好處呢?

生:放在銀行比較安全;可以得到利息。

師:取款時,銀行多支付的錢叫做利息。(板書:利息)

小結:人們把錢存入到銀行,國家可以把這部分暫時不用的錢通過多種方式投入到現代建議中去,這樣可以支援國家建設,對國家有利,也使的個人用錢更加安全和有計劃,還有利息,也可增加一些收入。我們可以這樣概括:儲蓄利國利民。

學生對於國家如何處理人民存入銀行的錢,還有銀行付給儲戶利息會不會虧本這些問題,搞不清楚。教師在這裏向學生作一些解釋是必要的,也是及時的。

(設計意圖: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要求,爲了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嘗試大膽地開放教學過程。讓學生通過小組交流,把蒐集到的信息進行彙報整理,總結利息的求法,培養了學生信息的交流和處理能力。)

2、存款的方式。

師:根據國家經濟的發展變化,銀行存款的利率也在變化。談談你所知道的儲蓄有哪幾種,並舉例說明,然後教師作適當的補充。有時會有所調整,而且,根據存款是定期還是活期,定期時間的長短,利息也是不一樣的。

出示存款憑證條,並讓學生說說每一欄表示什麼意思,“客戶填寫”一欄該如何填寫,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作適當補充。

我們把錢存入銀行,銀行給我們一個什麼憑證,證明你把錢存入了銀行呢?

這些存單不僅能證明了我們把錢存入銀行,還可以自由存款和取款。

這是老師的一張存款單(課件出示存款單,錢數:1000元、時間:一年、方式:定期),你能從這張存單上得到哪些信息,你是如何理解這些信息的?

學生一般都沒有進行過實際的儲蓄,多數學生都沒有見過存單,所以這裏老師把自己的存單展示給學生看,加深學生的感性認識。

學生觀察討論。

我們先來交流一下你能理解的信息。

生:我知道老師是在中國人民銀行存的款。

師:你還知道有哪些銀行嗎?(建設銀行,工商銀行,交通銀行等)

生:我還知道老師存款的方式是定期存款。

什麼是定期存款的存款方式?那你知道存款的其他方式嗎?

生:整存整取,零存整取,定活兩便、活期存款等

生:我知道老師存的是一千元人民幣。

師:銀行還辦理外幣儲蓄。

(設計意圖:傳統的教學過程將學生禁錮在課堂上,阻礙了學生能力的形成和發展。聯繫實際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教材中還給出一張銀行用的存款憑條和利息的計算公式,讓學生知道在實際生產生活中的簡單應用及簡單的計算。這樣在已有的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出示一張真實的存款單,給學生一種真實的感覺,從而讓學生更加體驗到數學的價值。)

3、認識本金、利息、利率;明白利息的計算方法。

通過課前的自學,你知道這一千元就叫……?對,我們把存入銀行的錢叫做本金。

生:我還看到利率是百分之二點二五。

你知道什麼叫利率嗎?

利息/本金=利率(老師板書)

師:同學們手中都有一張利率表,大家看看。同桌之間說說你看到了什麼?

關於利率,你們還知道什麼?

………

師:同學們瞭解的還真不少,你們能幫老師算算到期後老師可以得到多少利息?該如何計算呢?

生:“利息/本金=利率”。我還知道:利息=本金×利率。

師:既然大家已經知道了怎麼樣計算利息了,大家就來幫助老師計算一下,一年後我能得到多少利息?

師:如果我要存定期二年能得到多少利息,該如何計算?引起學生的知識需求,產生探究慾望。

學生可能出現下面三個算式:

1)20xx×2.25%×22)20xx×2.70%×23)20xx×2.70%比較三個算式:

1)2.25%是一年的年利率,2.70%是定期二年的年利率

2)讓學生說說自己的看法。

生1:定期二年得到的利息等於本金乘二年期的利率。

生2:利率是“年”利率,利息的多少還與時間的長短有關,應該再乘時間。

師把公式填寫完整:利息=本金×利率×時間(板書:×時間)

小結:存款選擇的時間不同,利率也不同。計算時一定要選擇與存款時間相對應的利率。

(設計意圖:完全放手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完成新知的學習。這樣爲學生創設了思維的空間,探究的空間,交流的空間,注重了讓學生經歷知識的產生過程,即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即學會傾聽又學會表達。)

4、學習利息稅知識:

師:大家都算出了我應得的利息,但實際上我並不能得到你們算出的利息,你們知道爲什麼嗎?

教師課件出示,國家規定:存款的利息要按20%的稅率納稅。哪位同學能解釋一下?

生:要扣除利息所得稅,要扣除20%的利息所得稅。

師:那老師到期後能得到多少稅後利息呢?

學生計算後小組交流,生列式計算,允許用計算器。

然後歸納公式

稅後利息=本金×利率×時間×(1-20%)(板書)

教師及時向學生進行要長大以後要做一個依法納稅的好公民。關於稅後利息的計算最好還是建議學生用分步列式計算,先求出稅前利息,再求出應納稅額,最後再求稅後利息,這樣有利於學困生掌握,而且還利於學生弄清每步求的是什麼,同時在遇到求應納稅額時,學生纔不會混淆。

小結:在計算時,要看清求的是利息還是稅後利息,再靈活計算。

(設計意圖:在引導學生探究學習的過程中,層層分析含義、比較數量關係,從而弄清“利息”的初步知識,知道“本金、利息、時間、利率”的關係,巧妙突破教學難點。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在解決實際問題的同時,提高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同是針對利息稅,進行公民要依法納稅的教育,提高學生的納稅意識。)

(設計意圖:學生各種能力的`形成和發展是我們教學的首要任務。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對知識的理解與把握非常深刻。爲了使學生對本課時的教學內容得到鞏固和加深,提高綜合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我在教法上注重課堂教學的靈活性、科學性。聯繫實際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抓住各知識的細節性、過渡性、完整性進行教學,同時、採用自主探究、觀察、對比、獨立思考、小組合作交流、動手操作、彙報演示等學習策略激發學習動機,促使學生肯學、會學、善學,讓學生在動手做一做、說一說的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把握並突破重、難點,獲取新知。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促進學生數學概念的形成和數學結論的獲取。教學中還注重溝通師生的情感因素,面向全體學生,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所有學生都能在數學學習中增強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毅力,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基本應用:

(1)、例題:王奶奶要存1000元請你幫助王奶奶算一算存一年後可以取回多少錢?(整存整取一年的利率是2.25%)。

在弄清以上這些相關概念之後,學生嘗試解答例題。

在學生獨立審題解答的基礎上訂正。

板書:

方法一方法二

1000×2.25%×1=22.50(元)1000×2.25%×1=22.50(元)22.50×20%=4.50(元)1000+22.50×(1-20%)

1000+22.50-4.50=1018(元)=1018(元)

答:一年後王奶奶可以取回1018元。

師:我們存入銀行所得的利息要繳納利息稅,利息稅是利息的20%。王奶奶存1000元1年,到期利息22.50元,應繳納利息稅22.50×20%=4.50元,這樣她存入1000元,到期後她可以實際得到本金和稅後利息一共是1018元。

(2)、學生完成第100頁的“做一做”。下面是張叔叔到銀行存款時填寫的存款憑證。到期時張叔叔可以取回多少錢?

四人小組互相檢查對方的計算是否正確。選一到二位同學(實物投影交流)

這裏既是一種實踐應用,也是對學生課前作業的照應,體現了教學設計的完整性,又使學生通過解答,達到了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3)、102頁第

6、7題,學生嘗試計算後,交流。完成練習時看清題目認真審題,有的要繳納利息稅,有的則不必繳納利息稅,像國債、教育儲蓄就不繳利息稅。

2、綜合應用

(1)、王大爺在20xx年1月1日把10000元定期存款二年,可是在20xx年8月1日,急需用錢,你幫王大爺出出主意,該怎麼辦呢?

讓學生明白,如果定期存款中途取時,只能按活期算

生:可以先向別人借錢,等存款到期後,再歸還借款。

生:可以用存摺作抵壓,從銀行貸款,然後等存款到期後,再歸還借款。

這裏是本課的高潮所在,學生靈活運用自己所學知識或已有的生活經驗解決實際問題。

(2)、課後實踐、體驗儲蓄過程

師:請同學們課後把平時積攢的零用錢存入銀行,在儲蓄的過程中如果遇到問題,你能想辦法解決嗎?把不懂的問題記下來,存入問題銀行,我們下節課繼續交流討論。

(設計理念:針對學生差異,實施多元評價。我精心設計練習,讓學生用合作學習的方式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第二個層次的練習設計爲實踐延伸,對學生提出具有挑戰性的要求,讓學生獲得實踐體驗,感受到所學的知識能運用於生活。體會到在實際生活中要根據個人的不同需求,選擇適合自己的款方式,體驗到不同的存款方式帶來的不同益處。課後要求學生去親自實踐,體驗儲蓄的過程,培養了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利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設計理念:《新課程標準》評價體系,不僅要求教師要關注學生在語文和數學邏輯方面的發展,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瞭解學生髮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促進學生在已有的水平上發展,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本節課在教學過程中,除了針對學生的個性差異采取各種教學活動外,還給學生提供各種展示自己的機會和空間。在課內進行交流時,教師還能根據學生的不同回答,給出知識性、行爲邏輯性、實踐性、合作性等方面的多元評價方式,使不同的學生認識了自我,有利於他們的再發展。)

板書設計

利率

存入銀行的錢叫做本金。

取款時銀行多支付的錢叫做利息。

利息與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設計意圖:板書設計爲學生提供直觀性的順思維與逆思維兩種形式,使學生一目瞭然,並能依據板書歸納和小結本課時所學的內容。)

數學六年級教學設計13

一、教材與學情分析

百分數是在學生學習了整數、小數特別是分數的概念和應用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百分數在實際生活中有着廣泛的應用,也是國小數學中重要的基礎知識之一。而百分數的意義和讀寫法又是這部分內容的基礎,學生只有理解了百分數的意義,才能正確地運用它解決實際問題。所以學好本節知識是本單元的關鍵。教材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在感知和理解百分數意義的過程中,知道百分數的重要性和應用的廣泛性。在總結百分數與分數的聯繫和區別的過程中,滲透事物的相互聯繫又相互區別的觀點。

由於百分數應用的廣泛性,學生對百分數的認識並不是一無所知。但對百分數的意義還是模糊不清的,有的學生認爲百分數就是分母是100的分數。因此,課前讓學生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數,在課內進行交流,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從生活實際引入,引導學生體驗百分數的產生的過程,通過討論、探索、概括形成百分數的概念。採用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交流等學習方法,培養學生分析、比較、抽象等思維方法和能力。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使學生初步認識百分數,理解百分數的意義,能正確讀寫百分數;瞭解百分數和分數在意義上的不同點。

(二)、過程與方法:收集、整理有關百分數的信息,通過討論交流,體驗百分數的意義及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培養學生分析、比較、概括等思維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精神,感受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價值,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教學重點

讓學生充分體驗、理解百分數的意義。

四、教學難點

讓學生了解百分數和分數在意義上的聯繫和區別;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百分數的含義。

1 / 41 / 41 / 4

五、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課前讓學生收集的生活中的.百分數。

六、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談話引入愛迪生的一句名言:天才=99%的汗水+1%的靈感。

2.出示課件上含有百分數的圖片。

問:你知道這些數叫什麼數嗎?

學生討論後,教師明確:像上面這樣的數,如:99%、65%、34.5%、

120%……叫做百分數。

3.引導學生交流課前蒐集到的百分數資料。

師:同學們收集到的百分數資料可真多啊!看來百分數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那人們爲什麼喜歡用百分數?用百分數有什麼好處?百分數有什麼含義呢?帶着這樣的問題,讓我們一起走進今天的數學課堂——“百分數的認識。(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1.感知百分數的意義。

(1)結合課件信息,說一說每個百分數的意義。

①第一幅圖中的70%:表示棉布佔這件T恤的。

②第二幅圖中的38%:表示酒精佔這瓶酒的。

……

2.明確百分數的意義。

(1)看看這些百分數的意義有什麼共同特點呢?

引導學生觀察,和同桌交流。

(2)引導學生得出:

百分數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板書)

指出:正因爲百分數表示的兩者之間相比的關係,所以百分數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3)讓學生同桌互相交流自己收集的百分數的意義。

2 / 42 / 42 / 4

(4)課件出示:學生近視率應引起高度的重視。根據去年年底的統計,我市學生的近視情況如下:國小生:18%

國中生:49%

高中生:64.2%

讓學生體會百分數的好處,並說一說每個百分數所表示的意義。

3.探究百分數的讀法和寫法。

(1)探究百分數的讀法和寫法。

師:同學們認識了百分數,那百分數應該怎樣讀和寫呢?

①學生嘗試讀百分數。(讀作:百分之二十二)

②學生嘗試寫百分數。(寫作:35%)

③遊戲。在10秒內,寫出10個不同的百分數。

師:你能用一個百分數來表示你完成的情況嗎?讓學生說一說。

(2)引導學生歸納總結百分數的讀法和寫法。

①讀法:百分數讀作“百分之…”。

②寫法:百分數通常不寫成分數的形式,而在原來的分子後面加上百分號“%”。我們寫百分數時要注意先寫數,再寫百分號“%”。寫百分號時先寫左上角的圓圈,再寫斜線,最後寫右下角的圓圈,兩個圓圈要寫得小一點,以免與數字0混淆。

4.百分數與分數的聯繫和區別。

(1)觀察下面的兩道題:看哪一個分數可以用百分數表示?

運走了一堆煤的。

一堆煤重噸。

問:百分數和我們學過的分數在意義上有什麼區別嗎?

(2)小組內討論交流,然後全班彙報:

從意義上講,百分數只能表示兩個數的關係,而分數不僅可以表示兩個數的關係,還可以表示一個具體的數量。

也就是說,分數後面可以帶單位名稱,也可以不帶單位名稱;百分數後面不可以帶單位名稱。

(三)趣味練習

3 / 43 / 43 / 4

1.課件出示趣味百分數練習題。

①:把一枚硬幣隨意拋在桌面上,正面向上的可能性接近(%)。

②:太陽從東方升起的可能(%)。

③:你認爲“海底撈針”撈到的可能性爲(%)。

2.趣味數學。(找出成語中的百分數)

百戰百勝十拿九穩一箭雙鵰百裏挑一半壁江山

(四)、課堂總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

(五)、佈置作業

完成教材83頁1、2題。

(六)、板書設計

百分數的認識

百分數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 22%

讀作:百分之二十二百分數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百分之三十五寫作:35%

4 / 44 / 44 / 4

數學六年級教學設計14

一、指導思想

嚴格遵循黨的教育方針,愛崗敬業,正確傳授學生知識,並對學生進行適當的思想教育,培養其成爲新時期現代化建設的接班人和建設者。認真培養其數感,提高其計算能力,培養其空間觀念,並能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中去,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

二、基本情況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 人,其中男生 人,女生 人。

1、雙基情況

大部分學生本冊應掌握的知識基本掌握較好,尤其是分數計算方面準確率較高,但在實際應用類,如應用題,還有個別學生對題目難以理解,解題困難。

2、學習能力

大部分學生學習較主動,能自覺進行課後複習、課前預習,課堂上發言較積極,但有個別學生依賴性較強,思維能力和分析能力都較差,聽課時較易分神,學習成績較不理想。

3、學習習慣

學生學習習慣大多較好,課堂聽課認真,作業基本上都能按時完成。只有少數差生學習上仍有惰性,完成作業較應付。

三、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負數、圓柱與圓錐、比例、統計、數學廣角、整理和複習等。圓柱與圓錐、比例和整理和複習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2、教學目標

①瞭解負數的意義,會用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問題。

②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會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義,能夠判斷兩種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會用比例知識解決比較簡單的實際問題;能根據給出的有正比例關係的數據在有座標系的方格紙上畫圖,並能根據其中一個量的值估計另一個量的值。

③會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紙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將簡單圖形放大或縮小。

④認識圓柱、圓錐的特徵,會計算圓柱的表面積和圓柱、圓錐的體積。

⑤能從統計圖表準確提取統計信息,正確解釋統計結果,並能作出正確的判斷或簡單的預測;初步體會數據可能產生誤導。

⑥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⑦經歷對“抽屜原理”的探究過程,初步瞭解“抽屜原理”,會用“抽屜原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發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⑧通過系統的整理和複習,加深對國小階段所學的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較合理的、靈活的計算能力,發展思維能力和空間觀念,提高綜合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⑨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⑩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3、教學重點

①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認識負數,能正確的讀、寫正數和負數,知道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②認識圓柱和圓錐,掌握它們的基本特徵。認識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認識圓錐的底面和高。

③探索並掌握圓柱的側面積、表面積的計算方法,以及圓柱、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會運用公式計算體積,解決有關的簡單實際問題。

④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會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義,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實例,能運用比例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⑤認識正比例關係的圖像,能根據給出的有正比例關係的數據在有座標系的方格紙上畫出圖像,會根據其中一個量在圖像中找出或估計出另一個量的值。

⑥瞭解比例尺,會求平面圖的比例尺以及根據比例尺求圖上距離或實際距離。

⑦會綜合應用學過的統計知識,能從統計圖中準確提取統計信息,能夠正確解釋統計結果。

⑧經歷“抽屜原理”的探究過程,初步瞭解“抽屜原理”,會用“抽屜原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⑨對國小階段所學知識進行系統的複習。

4、教學難點

①掌握圓柱和圓錐的基本特徵。探索並掌握圓柱的側面積、表面積的計算方法,以及圓柱、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會運用公式計算體積,解決有關的簡單實際問題。

②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會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義,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實例,能運用比例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③認識正比例關係的圖像,能根據給出的有正比例關係的數據在有座標系的'方格紙上畫出圖像,會根據其中一個量在圖像中找出或估計出另一個量的值。

④會求平面圖的比例尺以及根據比例尺求圖上距離或實際距離。

⑤會綜合應用學過的統計知識,能從統計圖中準確提取統計信息,能夠正確解釋統計結果。

⑥經歷“抽屜原理”的探究過程,用“抽屜原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⑦通過對國小階段所學數學知識進行系統的複習,熟練掌握和運用國小階段所學的數學知識。

5、教具和學具

三角板 直尺 圓柱、圓錐的實物及模型方格作圖紙

四、教學措施

1、充分利用遠程教育資源和網絡等現代化教育資源,提高課堂教學的直觀性、形象性,爲提高教學質量打下基礎。

2、積極學習新課程改革的理論和經驗,進一步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使他們學的輕鬆快樂,使學生由學會向會學轉變,由要我學向我要學的轉變,提高學生學習自主性和學習的效率。

3、教師要從自身做起,嚴格要求自己,認真備好課、上好課,批改好作業,以積極認真的態度來影響學生,提高學生對數學這門學科的興趣,使學生願學、樂學。

4、抓好單元檢測,把好單元教學關。

5、加大培優輔差的力度,以激勵表揚的方法讓學生在學習中展開競爭,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對後進生給予更多的關心,做到課堂上多提問,課下多關心,作業做到面批面改。使他們進一步樹立起學習的信心,從而促進全班教學

質量的提高。

6、繼續寫數學學習週記,以培養學生總結概況的能力,以激勵性的評語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學習興趣。

數學六年級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通過數學活動讓學生了解田徑賽道的結構,學會確定塞到起跑線的方法。

2、結合具體實際問題,通過觀察、比較、分析、歸納等數學活動,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等活動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在主動參與數學活動的過程中,讓學生切實體會到探索的樂趣,感受到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教學重點:通過對賽道周長的計算,瞭解田徑場跑道的結構,能根據所學知識解決確定起跑線的問題。

教學難點:綜合運用圓的知識解答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探究起跑線位置的設置與什麼有關。

教學過程:

一、視頻導入:

出示關於100米和400米比賽的視頻,學生認真觀察,想想兩種比賽規則上有什麼相同和不同。

(設計意圖: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能將100米和400米比賽直觀的展現在學生面前,便於學生觀察和了解。聯繫生活,增加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相同:都在各自的跑道上。

不同:100米爲直道,400米爲彎道,且400米賽道運動員的起跑線不同。

師:爲什麼100米站在同一起跑線上,而400米卻不同?(可追加問題:如果你是一名運動員,在400米跑中你會選擇哪條賽道?)

(出示圖片“賽道”)

生:在外圈的吃虧,外圈比內圈長。

生:內圈的`起跑線向前移動一些,終點不變,這樣比賽就公平了。

(給學生足夠的思考和回答時間)

師:同學的思維非常的敏銳,而且超出了老師的想想。那麼外圈的起跑線究竟要向前移動多少,比賽才相對的公平呢?

(設計意圖:適當的表揚和鼓勵,激發學生繼續探究的興趣,爲下面學習新知奠定基礎。)

師:所以爲了解決比賽公平的問題,我們共同研究如何“確定起跑線”,板書課題。

二、進入新課。

1、分析賽道

師講解跑道結構:400米標準運動場一般有8條賽道,最裏面的爲第一道,依次爲第二道,第三道……,每條賽道有內外兩條線組成,每條跑道的長度指這條賽道中內測線的長度。那麼(課件出示以下三個問題)

(1)400米運動場指的是那條賽道的長度?

(2)每條賽道由幾部分組成?

(3)如何計算每條跑道的長度?

(設計意圖:第二、三問題直接點出本課的教學重點,且難度適中,在學生思考和討論的過程中很容易得出合理的結論,以此來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

小組討論

小組內和同學交流你的觀點,看看誰的觀點更準確,方法更簡便。

學生彙報小組討論結果

生:400米運動場指的是第一條賽道的長度。

生:由4部分組成,其中有兩條直道和兩條彎道,兩條彎道可以組成以一個圓。

生:跑道一圈的長度=2條直道的長度+一個圓的周長

2、收集數據

師:利用剛纔討論的結果,計算各賽道的長度,並把所得的數據填到信息採集表中。

(設計意圖:學生用自己認爲可行的辦法來解決實際問題,鍛鍊學生的實踐能力,將理論和實際結合,不空乏的紙上談兵。)

3、分析數據

師:如何計算相鄰兩跑道的長度差?

生:分別把每條跑道的程度計算出來,也就是計算兩個直道長度與一個圓周長的總和,在相減,就可以知道相鄰兩條跑道的差。

師:誰還有更簡便的計算方法麼?

生:因爲跑道的長度與直道無關,只要計算出各圓的周長,算出相鄰兩圓的周長相差多少米,就是相鄰跑道的差。

師:如果我們在計算圓的周長時直接用π來表示,看我們有什麼發現?

(72.6+1.25×2)π-72.6π

=72.6π-72.6π+1.25×2×π

1.25×2×π

……

4、形成結論

(相鄰跑道起跑線相差都是“跑道寬×2×π”)

師:(結論)同學們經過努力終於找到了確定起跑線的祕密!只要知道跑道的寬度,就能確定起跑線的位置。

三、知識拓展:

200米、800米、1500米比賽的起跑線該如何確定?

五、小結,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生:爲了使比賽公平,外圈跑道的起跑線要向前移動。

生:向前移動的距離是兩個相鄰跑道的差。

生:兩個相鄰跑道的長度差,只與跑道的寬度有關。

生:我知道400米跑相鄰跑道的差的計算方法是

相鄰賽道差=賽道寬×2×π

四、板書設計:

每條賽道的長度=兩個直道的長度+圓的周長

400米跑相鄰賽道的差=跑道寬×2×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