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設計

《宋慶齡故居樟樹》教學設計

設計5.04K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你知道什麼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宋慶齡故居樟樹》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宋慶齡故居樟樹》教學設計

《宋慶齡故居樟樹》教學設計1

★ 一、教材分析:

《宋慶齡故居的樟樹》描寫了宋慶齡故居的兩棵樟樹的外形和生長特點,以及具有拒蟲的香氣且能永久保持的可貴之處,表達了對這兩棵樟樹的讚美和對宋慶齡的懷念之情。

★ 二、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3、會用“崇敬、稠密”造句。

4、學會給課文分段,並說出段落大意。

5、理解課文內容,懂得樟樹的可貴之處,領會樟樹的象徵意義。

★ 三、教學重難點:

領會樟樹的象徵意義。

★ 四、教學時間:兩課時

★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 瞭解宋慶齡的生平。

2、 掌握本課的生字詞。

3、 學會用重點突破的方法爲課文分段。

一、揭示課題

1、出示圖片,學生交流宋慶齡生平。

2、板書課題:23、宋慶齡故居的樟樹

3、解題。

(1)理解詞語:故居、樟樹。

(2)討論:課文主要應該寫什麼?寫什麼地方的樟樹?

(3)質疑:看到這個題目,你想知道什麼?

二、範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1、教師範讀課文。

讀後請學生提出不足的地方,以培養學生的鑑賞力。

2、說說你對課問的哪個地方印象最深。

三、自讀課文

1、出示自讀課文。

(1)輕聲朗讀課文,畫出生詞,圈出生字。

(2)藉助拼音讀準生字字音,聯繫上下文查字典理解詞語的意思。

(3)通讀每個自然段。

(4)在不理解的詞句下面打上“?”。

2、學生按要求自學課文。

教師進行巡視,及時指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3、檢查自讀情況。

(1)抽讀詞語卡片。

(2)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

師生共同糾正字音。

(3)交流學會的詞語。

(4)指名說說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一般內容可讓學生自行討論解決,重點詞句在細讀課文時解決。

四、指導分段

1、自由讀課文,思考每個自然段告訴了我們什麼。

2、由課題可知課文應該重點寫樟樹,看看課文中哪幾個自然段寫的是樟樹。

3、第4、5自然段是課文的重點段,聯繫上下文思考,全文可分幾段?

全文可分三段:第1~3自然段爲第一段,第4~5自然段爲第二段,第6自然段爲第三段。

4、小結“重點突破”的分段方法。

五、作業

1、讀生字表中的字。

2、分段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 通過細讀課文,瞭解樟樹的特點。

2、 通過對樟樹品質的瞭解,聯繫宋慶齡的生平,說說宋慶齡喜歡它們的原因,試着探究樟樹的象徵意義。

一、複習檢查

1、抽讀詞語卡片

二、細讀課文

1、細讀第一段(第1~3自然段)

(1)自由讀課文。

思考討論:這三個自然段分別告訴我們什麼?段與段是怎樣連起來的?

2、細讀第二段(第4~5自然段)

(1)學習第4自然段。

①出示課文插圖一的投影片,引導觀察樟樹的樣子。

要求按順序仔細觀察,抓住特點說一段話。

②默讀第4自然段,找出最能概括樟樹特點的一個詞。

相機講解“蓬蓬勃勃”的意思。(板書:蓬蓬勃勃)

③再讀課文,畫出具體表卅現樟樹蓬蓬勃勃的詞語。

(枝幹:粗壯、伸向四面八方、伸得遠遠的

④指導朗讀。表現樟樹特點的詞語要讀重音。

⑤指導背誦。

要求學生先理清敘述順序,弄清句與句之間的聯繫,再練習背誦。

(2)學習第5自然段。

①默讀課文,用“—”畫出寫別的樹木的句子,用“~~~”畫出寫樟樹的句子。

②學習第1~3句。

a、指名讀。

b、理解“繁衍、寄生”等詞語。

c、說說別的樹不好在什麼地方。

③學習第4~8句。

a、自由讀課文。

b、理解“可貴、仍然、拇指、高貴”等詞。

c、理解句子。

“本身”這個詞說明了什麼?

“永久保持”說明什麼?讀讀課文,說說從哪兒可以看出樟樹能“永久保持”香氣。

(相機板書:永久保持

拒蟲香氣)

④引導理解樟樹具有拒蟲香氣的象徵意義。

A、再讀第5自然段,說說樟樹高貴在什麼地方。

B、結合宋慶齡的生平說說自己學習第5自然段的體會。

C、指名說說,大家參與評點,相互補充。

⑤指導朗讀。

⑥指導背誦。

3、細讀第三段(第6自然段)。

(1)指名朗讀課文。

(2)理解有關詞語。(崇敬、瞻仰)

(3)說說人們爲什麼總愛在宋慶齡故居前的兩棵樟樹前留影紀念。(因爲樟樹不僅長勢蓬蓬勃勃,具有拒蟲的香氣;而且更因爲宋慶齡也像樟樹那樣,一身正氣,令敵人畏懼,人們爲了表達對宋慶齡的崇敬和懷念之情,總愛在樟樹下留影紀念)

(4)指導概括段意。

三、作業

1、朗讀課文

2、背誦課文。

★七、教學後記:

學生自主探究的觸發點

一、發現問題——引發衝突

1.課前發現問題。

我在查閱《宋慶齡故居的樟樹》的相關資料時,文中兩句話引起了我的注意:

樟樹四季常青,無論是夏天還是冬天,它們總是那麼蓬蓬勃勃。

即使當它枝枯葉敗的時候它的香氣仍然不變。

這兩句話看起來似乎有點矛盾:如果樟樹四季常青,它就不會有枝枯葉敗的時候;如果樟樹有枝枯葉敗的時候,它就不是四季常青。那樟樹究竟落不落葉呢?這兩句話又該如何解釋呢?

帶着這些疑問,我請教了本校的老師,他們有的回答樟樹四季常青不落葉;有的說沒有注意過;有的說樟樹會落葉,但又不能具體地說出它是怎樣落葉的。我又請教了花木種植專業戶,他們肯定地告訴我:“樟樹會落葉”。無論學生能夠發現或者不能發現這兩句話的矛盾之處,我應該如何向學生傳遞這個信息呢?

2.課上引發衝突。

在認識樟樹的外形和生長特點時,徐佳偉說“樟樹四季常青不落葉”,多數學生表示認可,只有韓濤提出異議,他認爲樟樹會落葉。

老師:樟樹落葉還是不落葉,你們有些什麼理由來說明各自的觀點呢?

生:課文上就是這麼寫的——樟樹四季常青,無論是夏天還是冬天,它們總是那麼蓬蓬勃勃。

生 (撓撓頭):課文裏“即使當它枝枯葉敗的時候它的香氣仍然不變”這句話不就是說樟樹落葉嗎?

生 充道:眼見爲實,大家還是看看窗外吧!你還認爲樟樹落葉嗎?

(窗外柳樹桃樹這些落葉的樹木入冬前樹葉就已落光,只剩下光禿禿的枝椏。再看看樟樹,勇敢地面對風霜嚴寒,滿樹稠密的樹葉仍然烏青發亮。)

生 :反正樟樹會落葉,放學回家我就問爸爸。

老師:好,這是解決問題的一個好方法,同學們還有別的好方法嗎?

生 :上網、上圖書館查資料。

生 :找資料總不如親眼所見,我們最好去實地觀察。

老師:同學們提出了很好的解決問題的方法,你們可以選擇其中一種方法去尋找答案。

(教師引導學生確立自主探究主題、制定自主探究的計劃和交流討論的'時間。)

二、自主探究——討論交流

經過8個月的觀察和7次討論交流,同學們的收穫遠遠超過課本所包容的知識。

1.通過查找資料,同學們知道:

(1)樟樹是一種喬木,全株有香氣,枝葉可以提製樟腦用來防蛀,但最近科學發現樟腦揮發的物質對人體有害,要少用或不用;

(2)全年都有綠葉的植物,如鬆、杉、茶樹等是常綠植物;

(3)柳樹、槐樹等是到冬天樹葉枯黃凋零的樹。

2.通過觀察討論,同學們形成共識:

樟樹不但落葉,而且開花結果,只是它落葉、開花、結果的過程與衆不同或者我們沒有注意罷了。

像楊柳樹、桃梨樹這些落葉樹木入秋後就開始黃葉飄零,所謂“一葉落而知天下秋”。及至入冬,枝頭幾乎沒有一片樹葉,枯瘦的樹枝在寒冷的北風中亂顫。待到春回大地萬物復甦之時,它們又展現出勃勃生機,稍不留神,已經桃紅柳綠滿眼青翠了。春暖花開時節,樟樹也在萌發新芽長出新葉。樟樹的新葉一天天長大,老葉仍在枝頭,但是老葉的顏色卻在漸漸地發生變化,由碧綠變得暗紅,看上去很有些香山紅葉的味道。三四月間,新葉長到老葉一般大小時,老葉的顏色也由暗紅變得枯黃,在春風的吹拂下,它們更像完成神聖使命的戰士,片片枯葉落到樟樹下,揀一片落葉在手心揉一揉,聞一聞,香味更濃。即使到5月底6月初,換上新裝的樟樹樹葉叢中還夾雜着幾片或紅或褐的老葉呢!

老葉還沒有全部落完,樟樹開始開花了,形狀和顏色有點像葡萄的花朵,一簇一簇的,躲在樹葉叢中;七八月間,楊柳桃梨的枝葉在烈日的炙烤下垂頭喪氣,樟樹葉更像打了一層蠟,在太陽的照射下閃閃發光,樟樹嫩綠的小果兒已藏在葉間;果實漸漸蓬大,到十月底,深綠的果實已變得暗紫,摘下一顆捏在指間,軟乎乎的,像捏着一顆熟透了的紫葡萄;樟樹還在抽新枝長新葉,北風襲來,鳥兒在樹間啄食漸漸乾癟的果實,每根樹枝最下的三兩片樹葉又變得暗紅,遠遠看去,就像碧玉上鑲嵌着的紅寶石

3.通過對比觀察,同學們知道雪松也是一邊長新葉一邊落老葉,這時節雪松枝頭也豎立着黃褐色的種籽。

4.通過調查訪問,同學們認識到了種植樟樹的經濟價值。

5.一系列的自主探究使同學們認識到了“四季常青”和“枯枝敗葉”之說並不矛盾。樟樹落葉是正常的新陳代謝;樟樹枯死或被砍伐或枝條折斷纔會出現枝枯葉敗的現象。

6.通過觀察和實驗,同學們確信樟樹不招蟲。近處觀察樟樹,樹幹無蟲蛀的跡象;樹葉葉面無害蟲咬噬跡象;整株樹體未能發現害蟲。將新鮮的樹枝置於地面,附近看不到蟲子。

7.這一系列的自主探究也使同學們對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情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學生的自主探究將持續到第二年的3月份,同學們開始採集樹種,準備在勞動園地育苗。)

三、對比分析——促進發展

爲了促進學生的有效發展,我們的教學活動更應該持之以恆地注重學生的主動參與和自主探究,讓學生獲得親自參與研究探索的積極體驗,激活各科學習中的知識儲存,嘗試相關知識的綜合運用,提高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科學態度和科學道德。

語文實踐活動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問題和衝突,則是學生自主探究的觸發點,在學生質疑的基礎上,師生經過整合,歸納一個或幾個多數學生認爲是疑點的、有整體性和綜合性的、能體現教材重點難點的中心問題,然後讓學生自己選擇學習方式、學習夥伴等,通過自主、合作學習來解決問題。讓學生在自己失去探索知識,探求世界奧祕的過程中不斷進步。

★ 六、板書設計:

2 宋慶齡故居的樟樹

枝幹粗壯

蓬蓬勃勃

四季常青

崇敬懷念

拒蟲香氣

高貴之處

永久保持

《宋慶齡故居樟樹》教學設計2

這次我有幸參加了鹽城市關注常態課堂,聚焦有效教學的觀摩研討活動。當活動的前三天,我從網上獲悉我執教的課題是蘇教版四年級下冊《宋慶齡故居的樟樹》時,我立即打開語文書,一遍又一遍的認真研讀起來。審視一下課題,發現樟樹二字前面的定語很長,是故居前的,還是宋慶齡的故居前的,這就註定這不是兩棵普通的樟樹,或者說,這兩棵普通平凡的樟樹,已經有了作者賦予它們的特殊的含義。文章具體描寫了宋慶齡故居的兩棵樟樹的外形和生長特點,以及它具有拒蟲的香氣且能永久保持的高貴之處。既表達出作者對這兩棵樟樹的讚美之情,又在字裏行間滲透着作者對宋慶齡的深深懷念之情。這不失爲一篇對學生滲透思想教育的好文章,然而語文課畢竟不同於政治課,也不單純是思想品德課。在語文課堂上,要能通過聽、說、讀、寫等一系列語文的學習活動,讓孩子們在語言文字的實踐中,獲得語文知識,提升語文技能,經歷語文學習的過程,習得語文學習的方法,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發展語言,這纔是語文工具性的真正體現。那麼怎樣把工具性和人文性統一起來,把三維目標落到實處?解決這個問題,就是要把語文課上成語文課,課堂上如果我們以發展學生的語言爲出發點,組織學生的學習實踐活動,那麼三維目標自在其中,每個語言符號都表現出一種思維,承載着一種思想,蘊含着一種情感。對語言的理解就是對思維的訓練;對語言的積累,就是對思想的傳承;對語言的運用就是情感的傳遞。對一篇課文來說,教學環節設計只有緊緊圍繞課文的語言文字,才抓對了教學的切入點、立足點;同時也找到了語文教學的根本歸宿。因此,我在這堂課上力求做到簡簡單單教語文,紮紮實實求發展,完完全全爲學生。《宋慶齡故居樟樹》(第二課時)教學預案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課文。2、抓住關鍵詞句品讀樟樹的外形特點。會用無論總是隻要就造句。3、瞭解對比手法,理解樟樹的可貴之處,領會樟樹的象徵意義,體會作者對宋慶齡的崇敬和懷念之情。

教學重點:理解樟樹的可貴之處。

教學難點:領會樟樹的象徵意義。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

一、聽寫詞語,導入新課

1、聽寫詞語:粗壯、稠密、四季常青、蓬蓬勃勃、崇敬、瞻仰、紀念

2、課件出示詞語,學生對照屏幕自己批改,有錯誤訂正一遍。

3、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知道些什麼?

4、過渡:這是怎樣的兩棵樹讓宋慶齡捨不得呢?下面我們繼續走進宋慶齡的故居,走近樟樹,相信大家只要用心讀書,一定會有更多的收穫。

二、品詞析句,感受樟樹蓬蓬勃勃的身姿

1、這是怎樣的'兩棵樟樹讓宋奶奶捨不得呢?自由讀文第4自然段。(課件映示文字)邊讀邊做上記號。細細品味,你能讀懂什麼?

2、交流,指導朗讀:A句子1:樟樹不高,但枝幹粗壯,伸向四面八方,伸得遠遠的。(出示樟樹特寫圖片欣賞,指導朗讀)

B句子2:稠密的樹葉綠的發亮。(看圖理解稠密指導朗讀感受樟樹枝繁葉茂,美麗

生命力)

C句子3:樟樹四季常青,無論是夏天還是冬天,它們總是那麼蓬蓬勃勃的。(無論總是加點)從這句話你又讀出什麼?

A.理解蓬蓬勃勃,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

B指導用無論總是造句。

①無論( )的夏天還是( )的冬天,樟樹總是那麼( )。

②無論( ),( )總是( )。

3、指導背誦。練習背誦。小組互背、指名背(說說用什麼方法背誦)、齊背。

4、練習說話:這是( )的樟樹。

5、過渡:宋慶齡捨不得樟樹不僅僅樟樹的蓬蓬勃勃,這還是怎樣的樟樹呢

?三、揣摩寫法,彰顯樟樹永久保持的本色

1、默讀課文第5自然段,邊讀邊做記號,你又讀懂了什麼呢?有了收穫先跟同桌交流交流。

2、交流:①樟樹的本身香氣②理解香氣永久保持相機出示句子:即使當它枝枯葉落的時候,當它已經作爲木料製作成傢俱的時候,它的香氣仍然不變。引讀三句話:當它枝枯葉落的時候,——(它的香氣不變。)當它已經——(作爲木料製作成傢俱的時候,)它的香氣不變。當它——(枝枯葉落的時候,)當它——(已經作爲木料製作成傢俱的時候,)它的——(香氣不變。)③只要這木質存在一天,蟲類就怕它一天。(拒蟲)指名讀句子指導造句。只要就(加點)

3、練習用只要就造句:只要這木質存在一年,蟲類就( )。只要( ),( )就( )。

4、背誦樟樹的可貴之處。

5、再在讀讀這節,你還有什麼發現?

6、交流追問:這段是寫樟樹的可貴之處,爲什麼寫別的樹?不寫行不行?說說理由。先和同桌交流,全班交流。聯繫上下文理解繁衍後代。

7、小結:作者用對比的手法更突出樟樹與別的樹不同之處,那就是樟樹本身有種香氣,能永久保持,能拒蟲。樟樹的可貴之處就在這裏。

8、朗讀第5自然段。(男女生分層讀)

9、過渡:這兩棵樟樹陪伴宋慶齡奶奶一同度過了無數個春夏秋冬,一同經歷了無數次風風雨雨,宋慶齡奶奶已經永遠離開了我們,但是那蓬蓬勃勃的樟樹還挺立在故居的庭院裏。

四、品讀感悟,感受故居主人的人格魅力

1、引讀第6自然段。(示圖文)

2、聯繫上下文理解瞻仰。

3、討論交流:爲什麼人們總愛在兩棵樟樹前留影紀念?

①出示宋慶齡的照片。說說宋慶齡給你留下的印象。

②交流課前蒐集的宋慶齡的有關資料③說說人們留影紀念的原因。(課件映示人樹合一)

4、小結,朗讀第6自然段。

五、總結全文,積累文中的優美詞句

1、總結:今天我們跟着作者走進宋慶齡的故居,走近故居的樟樹,從語言文字中感受到了樟樹的蓬蓬勃勃和可貴之處,通過讀書體會到這樟樹也是宋慶齡人格的象徵。她的美德就像樟樹一樣四季常青,芳香四溢,播撒在人們心間,播撒在我們的心間。

2、摘抄:將課文中好詞好句摘抄到積累本上。

六、課後延伸,增加文本的廣度

1、繼續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繼續上網蒐集宋慶齡有關故事,講講宋慶齡的故事。板書:

22

宋慶齡故居的樟樹

四季常青蓬蓬勃勃香氣持久蟲類怕它教後反思從研讀教材,到教案成熟,從試教到正式上課,真可謂是辛苦並快樂着。因爲經歷了這樣一個過程,就是一個習得的過程,讓我從中獲得了許多深刻的體會:一、語文課上要真教語文葉聖陶先生曾說:口頭爲語,書面爲文。口頭指聽說,書面的指讀寫。可見,語文教學應立足語言文字,進行聽說讀寫的實踐活動。對一篇課文來說,教學環節設計緊緊圍繞課文的語言文字,才抓對了教學的起點、立足點。同時,抓住語言文字教學也是語文教學的根本歸宿。無論哪篇課文,都有教不完的語言文字的東西。如果都抓,顯然既不必要,又不現實。《宋慶齡故居的樟樹》這篇課文,有哪些值得抓、要抓實的語言文字訓練點?通過反覆研讀教材,我們就可以發現,蘇教版教材有一個很好的編排體例,那就是,每篇課文的課後練習,都提示了一篇課文的教學要點。我們來看看這篇課文的課後練習: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2、用鋼筆描紅。3、讀讀下面的詞語。4、讀讀下面的句子,並用帶點的詞語造句。5、蒐集宋慶齡的有關資料,說說人們爲什麼總愛在她故居的兩棵樟樹前留影紀念。這些題目在提示我們,對於這篇課文,應該進行哪些語言文字的訓練?顯然,感悟、積累、運用,是這些要求背後的要求。具體說,就是:讀課文,練感悟;積累描寫樹木的詞彙、語段;學習課文的表達方法,學習使用恰當的關聯詞語說話。想到這些,我不由得心生感慨:我們的語文課上可以做、應該首先做好的事情真不少啊!不將語言文字的學習和訓練落到實處,我們的語文課堂必然會在半空中兜圈子,必然失去應有的真意。二、文道統一要真學語文現今,語文課堂應該着力進行語言文字的實踐,已被愈來愈多的教師所認同,並不斷通過實踐探索,總結出不少操作層面的智慧。但同時,又一個重要層面被忽略了——課堂教學抓住了語,丟掉了文。更有甚者,完全曲解了語的內涵,縮小了語的外延,將語的教學僅僅侷限在字詞句簡單、機械的重複訓練上。語文教學凸顯文,就應該光明正大地引導學生領悟文章的謀篇佈局、段落層次、表述方法以及文字的流暢和韻律等,完全不必欲抱琵琶半遮面!在這些方面,《宋慶齡故居的樟樹》就是一個極好的學文的素材。比如,課文借物喻人的寫法不應讓學生感受、認識嗎?如果學生學習完本篇,腦海中只有樟樹的一些印象,感受不到樟樹可貴之處和宋慶齡博大情懷的聯繫,就難免流於疏淺。再如,本文謀篇佈局的方法很巧妙:單就寫樟樹來說,作者從事物的不同方面來寫,每寫一個方面,都圍繞事物的特點寫具體。此外,作者介紹樟樹,還由表及裏,由外觀到內質,給讀者留下了完整、深刻的印象。在圍繞特點寫具體方面,本文也很有獨到之處。如,對樟樹的香氣,作者除了步步深入,層層推進,還恰當地運用對比,使人充分感知樟樹香氣之悠長。課堂教學中,見語又見文,才能使言語蘊涵的意象豐滿、鮮活,也才容易體悟文章所含之情。就《宋慶齡故居的樟樹》這篇課文來說,注重本文文的特點,利於學生的感悟。注重文的特點,同樣有利於學生的積累、運用。把握住文章的結構、層次、脈絡,方便快速積累;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有助於提高學生表達的能力;明晰了作者的思路,在反覆誦讀中,更容易感受語言的流暢與韻律。課標強調: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這一表述擺脫了長期以來人們關於語文學科功能的爭論,正面論述了語文學科性質和地位,即不能單純強調某一方面,應在二者統一協調發展的基礎上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我們應看到,語言並非生冷的抽象符號,它則立場堅定,愛憎分明,感情真摯,內涵豐富,通達天地,暢曉古今,可謂包羅萬象。人文關懷,智能發展,品德薰陶,習慣培養,方法習練等等,都應是在語言學習的過程中順便自然達成,得到足夠的重視。三、思想思路要和諧共生思想是一堂課的靈魂,當下的課堂必須要有思想,有了思想,課堂纔會煥發生命的活力。但因爲思想是靈魂,故不能多樣,更不能走樣。《宋慶齡故居的樟樹》的教學首先是有疑而學,一步步追問主人爲什麼捨不得樟樹?僅僅是捨不得嗎?;其次是以讀爲主,理解樟樹的外在和內在的美,繼續引導,樟樹和宋慶齡之間的關係不僅僅捨不得,還是離不開。同樣作爲一節課的思路,不僅僅是教者的教學思路,還是學生的學習思路,還應該兼有文本固有的呈現思路即文路。有效的整合教路、學路、文路於一體,纔是真正課堂的思路。思路是一節課行走的方向,不能偏向,更不能岔道,旁逸斜出,節外生枝的課堂,有時雖然熱熱鬧鬧,但只能是高耗低效,只有沿着預定的路走下去,才能更高、更快、更強地走遠,抵達理想的課堂彼岸。

《宋慶齡故居樟樹》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重要段落。

2.聯繫課文內容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樟樹的可貴之處,領會樟樹的象徵意義,體會作者對宋慶齡的崇敬和懷念之情。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讀三組詞語:粗壯 稠密 四季常青 蓬蓬勃勃

養兒育女 子子孫孫 繁衍後代

瞻仰 祟敬 紀念

2.給每組詞語歸類,教給學生識記詞語的辦法。

第一組:描寫樟樹。第二組:描寫石榴。第三組:人們對宋慶齡的感情。

3.指導學生積累詞語的方法。

二、設疑導讀

1.出示課文的第一至三段和最後一段。

(1)學生自由讀課文,說說這兩個部分分別在講什麼?有什麼共同之處?

(2)感情朗讀。

(3)質疑:爲什麼宋慶齡捨不得離開兩棵樟樹?爲什麼人們總愛在兩棵樟樹前留影紀念?

三、精讀感悟。

(一)學習課文的第三段。

1.看圖:說說這是兩棵怎樣的樟樹呢?

2.自由讀課文第三段。通過朗讀,說說你感受到這是怎樣的兩棵樟樹呢?你是怎麼感受到的?(相機理解詞語。)

3.文中的哪一個詞語能夠把樟樹的特點全部包括在內?

4.誰能通過自己的朗讀來讚美這兩棵樟樹?

5.試着背誦第三段。(樹幹——樹葉——無論——總是)

(二)學習課文的第四段。

1.樟樹的勃勃生機讓宋慶齡捨不得,讓宋慶齡更難捨的是什麼什麼呢?請同學們讀課文的第四自然段。

2.學生自由讀,邊讀邊劃出描寫樟樹的句子。

3.交流。(香氣——永久保持)感受表達的層層遞進。

4.感情朗讀,感受對樟樹的讚美之情。

5.爲了讓樟樹更可貴,作者還寫了別的樹容易招蟲的缺點來襯托。感情朗讀。(讀出對別的.樹的不屑。)

四、引領提升

1.說說爲什麼宋慶齡捨不得的這兩棵樟樹的原因。

2.說說人們總愛在宋慶齡的故居的樟樹前留影的原因。

3.看宋慶齡的資料和圖片。

五、實踐活動

1.故事會:我心中的宋奶奶

2.背誦全文。

板書設計: 22 宋慶齡 捨不得 蓬蓬勃勃

故居的 樟樹 香氣永久保持

人們 也總愛

精神蓬勃 堅強不屈 一生正氣

《宋慶齡故居樟樹》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無論……總是……”和“只要……就……”造句。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樟樹的可貴之處,領會樟樹的象徵意義,體會作者對宋慶齡的崇敬和懷念之情。

教學重點: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懂得樟樹的可貴之處,領會樟樹的象徵意義。

教學難點:

領會樟樹的象徵意義。

教學時間: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聯繫生活實際導入:

同學們,在我們的周圍,我們隨處可見各種各樣的樹木,你最喜歡哪一種樹木呢?爲什麼喜歡它呢?(揭示課題)

1、板書課題:宋慶齡故居的樟樹

2、出示圖片,學生聯繫所查資料,簡介宋慶齡生平。

3、解題。

(1)理解詞語:故居、樟樹。

(2)討論:從課文題目看,你覺得這篇課文主要應該寫什麼?(樟樹)寫的是哪裏的樟樹?

(3)質疑:看到這個題目,你想知道什麼?

二、範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1、 教師範讀課文。

讀後請學生提出不足的地方。

2、說說你對課文的哪個地方印象最深。

三、自讀課文 ,大概瞭解課文內容。

1、提出自讀課文要求:

(1)輕聲朗讀課文,讀準生字詞的字音,讀通句子,讀順課文。

(2)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3)在不理解的詞句下面打上“?”

2、檢查自學課文。

教師教進行巡視,及時指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3、檢查自讀情況。

(1)指名學生讀詞語卡片,注意“齡、樟、稠、瞻、質”的讀音。

(2)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師生共同糾正字音。

(3)交流讀懂的詞語。

(4)指名說說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一般內容可讓學生自行討論解決,重點詞句在細讀課文時解決。

四、再讀課文,理清文章結構,指導分段 。

1、自由讀課文,思考每個自然段告訴了我們什麼。

2、由課題可知課文應該重點寫樟樹,看看課文中哪幾個自然段寫的是樟樹?(4、5自然段)

3、第4、5自然段是課文的重點段,聯繫上下文思考,全文可分幾段?

全文可分三段:第1-3自然段爲第一段,第4-5自然段爲第二段,第6自然段爲第三段。

4、小結“重點突破”的分段方法。

五、作業

1、熟讀課文。

2、抄寫本課的.生字、新詞。

3、收集有關宋慶齡的一些資料。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宋慶齡故居的樟樹給你留下了什麼樣的印象?

二、精讀課文。

(一) 扣題直奔重點段,先行探究樟樹的特點,細讀第二段(第4~5自然段)

導入:在這篇課文中,大家都認爲重點寫的是樟樹,那麼課文第二段是怎樣描寫樟樹的呢?

1、 思考、探究第四自然段。

(1)觀察課文插圖一,引導觀察樟樹的樣子。

要求按順序仔細觀察,抓住特點說一段話。

(2)默讀第4自然段,找出最能概括樟樹特點的一個詞。

相機講解“蓬蓬勃勃”的意思。(板書:蓬蓬勃勃)

(3)再讀課文,畫出具體表現樟樹蓬蓬勃勃的詞語。

(枝幹:粗壯、伸向四面八方、伸得遠遠的 ……)

(4)指導朗讀。(提示:“粗壯、稠密、遠遠的、四季常青、勃勃生機”等詞語應重讀。)可採用教師範讀、指名讀、評議讀、齊讀等多種朗讀形式。

(5)小結:第四自然段主要寫樟樹的樣子,作者抓住它“蓬蓬勃勃”的外形特徵,按由分到總的順序描寫的。

(6)指導背誦。

要求學生先理清敘述順序,弄清句與句之間的聯繫,再練習背誦。

2、學習第5自然段。

(1)默讀課文,用“—”畫出寫別的樹木的句子,用“~~~”畫出寫樟樹的句子。

(2)出示重點句,品讀:

而樟樹卻不招蟲,因爲樟樹本身有一種拒蟲的香氣。更可貴的是,這種拒蟲的香氣能永久保持。

①找出句中的一對反義詞(招――拒)

“招”和“拒”可組成哪些詞?在這句中“招”和“拒”當作什麼講?(招引使蟲不敢接近)

②句子:

而樟樹卻不招蟲,因爲樟樹有一種拒蟲的香氣。

而樟樹卻不招蟲,因爲樟樹本身有一種拒蟲的香氣。

“本身”這個詞說明什麼?(說明拒蟲香氣是樟樹內在的,固有的,不是外加的。)

③“永久保持”是什麼意思?爲什麼說它的香氣永久保持?(即使……仍然……)

比較一下“枝枯葉落”與“枝繁葉茂”,作者爲什麼不寫它枝繁葉茂時的濃郁的香氣呢?(因爲當它枝枯葉落時,當它已經作爲木料製成傢俱的時候,它的香氣仍然不變,這才說明它本身有香氣,能“永久保持)

(3)輕聲讀第五自然段,思考最後一句“樟樹的高貴之處就在這裏”是說樟樹的高貴之處在什麼地方?

(4)教師引讀第五自然段。

(5)結合宋慶齡的生平說說自己學習第五自然段的體會。

(6)指導朗讀。

(7)指導背誦。

(二)扣題牽動第一、第三段,再探究象徵意義。

導入:這樟樹生長在什麼地方呢?

1、第一段寫了周總理,還寫了宋慶齡,那麼主要寫誰的事?主要寫宋慶齡的什麼事?(宋慶齡不肯搬家,是因爲捨不得這兩棵樟樹)

2、宋慶齡爲什麼對長在她家院子裏的這兩棵樟樹有這麼深厚的感情?聯繫課文裏的有關詞句,聯繫老師介紹的宋慶齡的生平,聯繫課外讀到的宋慶齡的故事,展開合理想象,描述宋慶齡在樟樹下的活動和她的所思所想:

每當接見客人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當少年兒童來探望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當朝陽初升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當夕陽西下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輕聲朗讀第一至第三自然段。“我捨不得這兩棵樟樹”這句話說明宋慶齡對這兩棵樟樹非常喜愛和深深的眷戀。讀時,要表達出這種思想感情。

4、來宋慶齡故居瞻仰的人爲什麼總愛在宋慶齡故居前的兩棵樟樹前留影紀念?想一想,議一議,再告訴大家。(因爲樟樹不僅長勢蓬蓬勃勃,具有拒蟲的香氣;而且更因爲宋慶齡也像樟樹那樣,一身正氣,令敵人畏懼,人們爲了表達對宋慶齡的崇敬和懷念之情,總愛在樟樹下留影紀念)

三、總結全文。

課文以樟樹爲線索,先寫宋慶齡捨不得這兩棵樟樹,再寫樟樹的樣子和高貴之處,最後寫人們愛在樟樹前留影紀念。樟樹不僅外形美,蓬蓬勃勃,而且本身有一種永久不變的拒蟲香氣。人們愛在樟樹前留影紀念,是因爲宋慶齡就是一位外表秀美、具有高潔的品格和堅毅的革命精神的偉大女性,人們對她非常崇敬。

四、感情朗讀全文。

五、作業

1、朗讀課文

2、背誦課文。

板書: 枝幹粗壯

外形及特點 枝葉稠密

四季常青

宋慶齡故居的樟樹

拒蟲的香氣

內在品質

永久保持

《宋慶齡故居樟樹》教學設計5

教材分析:

課文描寫了宋慶齡故居兩棵樟樹的外形特點和生長特點,以及具有拒蟲的香氣和永久保持的高貴之處,表達了對兩棵樟樹的讚美和對宋慶齡的懷念之情。本文語言簡潔,曾系清楚,重點突出。教學的重點是抓住關鍵詞句來理解樟樹的可貴之處。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3、會用用“無論---總是”“只要---就”造句

4、理解課文內容,懂得樟樹的可貴之處,領會樟樹的象徵意義。

教學重點:

體現以讀爲主的原則,抓住關鍵詞語來理解、感悟課文內容,懂得樟樹的可貴之處。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領會樟樹的象徵意義,它體現 了一種什麼樣的高貴品質。

教學準備:

圖片、蒐集宋慶齡相關資料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初步朗讀課文,掃除字詞障礙,瞭解課文主要內容。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出示圖片,簡介宋慶齡生平。

2、板書課題:22、宋慶齡故居的樟樹

3、解題。

理解詞語:故居、樟樹。

二、範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1、教師範讀課文。

讀後請學生提出不足的地方,以培養學生的鑑賞力。

2、說說你對課問的哪個地方印象最深。

三、自讀課文

1、學生自讀課文。

(1)輕聲朗讀課文,畫出生詞,圈出生字。

(2)藉助拼音讀準生字字音,聯繫上下文查字典理解詞語的意思。

(3)通讀每個自然段。

(4)在不理解的詞句下面打上“?”。

2、學生按要求自學課文。教師進行巡視,及時指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3、檢查自讀情況。

(1)抽讀詞語卡片。

(2)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師生共同糾正字音。

(3)交流學會的詞語。

(4)指名說說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一般內容可讓學生自行討論解決,重點詞句在細讀課文時解決。

四、指導分段

1、自由讀課文,思考每個自然段告訴了我們什麼。

2、由課題可知課文應該重點寫樟樹,看看課文中哪幾個自然段寫的是樟樹。

3、第4、5自然段是課文的重點段,聯繫上下文思考,全文可分幾段?

全文可分三段:第1到3自然段爲第一段,第4到5自然段爲第二段,第6自然段爲第三段。

4、小結“重點突破”的分段方法。

五、指導生字書寫

1、學生讀帖,記憶字型。

2、學生提出難字,教師指導“瞻”、“齡”。

六、作業

1、 生字描紅、臨寫。

2、 注音:枝幹( ) 繁衍( ) 崇敬( ) 瞻仰( )

3、 組詞:

稠( ) 俱( ) 紀( ) 蓬( )

綢( ) 具( ) 記( ) 逢( )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體現以讀爲主的原則,抓住關鍵詞語來理解、感悟課文內容,懂得樟樹的可貴之處。

教學過程:

一、 複習導入

朗讀課題

二、探究課文,體情悟道。

1、細讀第一段(第13自然段)

(1) 自由讀課文。

(2) 說說你從中讀懂了什麼?(宋慶齡與故居的樟樹深厚的感情)

(3) 朗讀訓練

2、細讀第二段(第45自然段)

(1)學習第4自然段。

①默讀第4自然段,找出最能概括樟樹特點的一個詞。

相機講解“蓬蓬勃勃”的意思。(板書:外形 蓬蓬勃勃)

②你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樟樹長得“蓬蓬勃勃”?自己讀書做標記

③交流:枝幹、樹葉

(枝幹:粗壯、伸向四面八方、伸得遠遠的;樹葉綠得發亮)

④指導朗讀。表現樟樹特點的詞語要讀重音。

⑤看着圖片,學生再來介紹樟樹的特點

指導背誦。

要求學生先理清敘述順序,弄清句與句之間的聯繫,再練習背誦。

(2)學習第5自然段。

樟樹不僅外形很美,更美在它的內在(板書:內在)

①默讀課文,用“—”畫出寫別的樹木的句子,用“”畫出寫樟樹的句子。

②學習第13句。

a、指名讀。

b、理解“繁衍、寄生”等詞語。

c、說說別的樹不好在什麼地方。

③學習第48句。

a、自由讀課文。

b、理解“可貴、仍然、木質、高貴”等詞。

c、理解句子。

“本身”這個詞說明了什麼?

“永久保持”說明什麼?讀讀課文,說說從哪兒可以看出樟樹能“永久保持”香氣。

(相機板書:永保香氣拒絕蟲子)

④引導理解樟樹具有拒蟲香氣的象徵意義。

A、再讀第5自然段,說說樟樹高貴在什麼地方。

B、結合宋慶齡的生平說說自己學習第5自然段的體會。

⑤指導朗讀。

⑥指導背誦。

3、細讀第三段(第6自然段)。

(1)指名朗讀課文。

(2)理解有關詞語。(崇敬、瞻仰)

(3)說說人們爲什麼總愛在宋慶齡故居前的兩棵樟樹前留影紀念。(因爲樟樹不僅長勢蓬蓬勃勃,具有拒蟲的香氣;而且更因爲宋慶齡也像樟樹那樣,一身正氣,令敵人畏懼,人們爲了表達對宋慶齡的崇敬和懷念之情,總愛在樟樹下留影紀念)

三、賞讀課文。

四、課堂作業:

1、寫出近義詞 崇敬( ) 繁衍( ) 稠密( ) 永久( )

2、根據意思寫出詞語

①恭敬地看 ( ) ②大略地看( )

③ 向四周看( ) ④聚精會神地看( )

⑤ 從高處往遠處看( ) ⑥從高處往下面看( )

⑦ 回過頭來看( ) ⑧仔仔細細地看( )

3、造句:

無論……總是……

只要……就……

四、實踐作業:

蒐集有關宋慶齡的小故事。

《宋慶齡故居樟樹》教學設計6

一、導入

1、<貼圖>看圖,你想問什麼?

2、這是我國偉大的女性之一——宋慶齡女士曾經居住的地方。看老師寫她的名字。(師板書:宋慶齡)

誰來讀?你認識她嗎?知道她嗎?

想看看她嗎?看着她的照片,讓我們一起來深情呼喚她的名字。

3、這就是宋慶齡曾經居住過的房子,“曾經居住過的房子”用一個詞說就是?(板書:故居)

4、有一次,周恩來同志覺得那房子小了一點,就勸宋慶齡同志搬個家。她不肯,說“我捨不得這兩棵樹”,這是兩棵樟樹。(板書:樟樹)

樟樹,你們見過嗎?

5、我們今天要學的是“宋慶齡故居的樟樹”。(齊讀課文)

渡:宋慶齡爲什麼捨不得這兩棵樟樹呢?我們來讀課文。

二、初讀

1、自由大聲讀課文,關注課後生字,將課文讀正確。(板書:正確)

2、在讀的過程中,你認爲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詞嗎?

老師可有幾個詞來考考你:

①“枝幹”這個詞很簡單,但很容易讀錯,你認爲怎麼讀,指名讀,查字典驗證一下。

②看準了,看清楚(稠密)指名讀。

“稠”這個字的兄弟姐妹可不少,給它換個偏旁,組個詞。

③剛纔同學們的表現很好,再來考考你,你得看準了。(瞻仰)指名讀。

這個字可真難寫,你有什麼好辦法記住它?和老師一起寫。

三、再讀

渡:讀正確還不行,我們還要把課文讀流利了。(板書:流利)

①再讀課文,達到流利,待會兒我們還要來考一考,比一比。

②讀好了?同桌先檢查:抽查一小節,達到流利給他畫個笑臉在小節邊上。

③檢查:誰得到笑臉了?

你爲什麼沒舉手?爲大家讀一讀!

④比一比:男女生來賽一賽。

四、三讀

1、當週恩來勸宋慶齡搬個家時,她不肯,說——引讀:“我捨不得這兩棵樹”,“我捨不得這兩棵樟樹。”<出示>

2、<出示:“我”捨不得這兩棵的樟樹>宋慶齡捨不得的是兩棵怎樣的`樟樹?快速瀏覽課文。

①生:枝幹粗壯(把話說完整)(讀)

②很聰明,用課文中的詞語來回答,我們把這個詞語劃下來。

再讀一讀這一小節,還可以用哪個詞語?

(“稠密”是什麼意思?多而密的樹葉而不是樟樹,那這句話應該說?)

③生:四季常青(讀)

④生:蓬蓬勃勃。

能將“蓬蓬勃勃”改爲“蓬勃”嗎?爲什麼?(這就是疊詞的作用)

⑤看着你們自己找出來的詞語,再連起來看看這一小節,知道這小節寫了樟樹的什麼方面嗎?

⑥一齊讀樟樹的外形。

難怪宋慶齡說——引讀:“我捨不得這兩棵樹”。

3、這還是兩棵怎樣的樟樹?(讀)

①“永久保持”你是怎樣理解的?我們生活中有什麼東西的香氣是能永久保存的?

惟有樟樹能?(板書:香氣永存)

書上是怎麼寫的,讀給我們聽聽。

引讀:當它蓬蓬勃勃的時候,它的香氣不變。

當它枝枯葉落的時候,它的香氣仍然不變。

當它已經作爲木料製作成傢俱的時候,它香氣永存。

更可貴的是,只要這木質存在一天,這香氣就存在一天,蟲類就怕它一天,

②而其他樹木呢?(讀)——引讀第五小節

③連起來看看,這小節又寫了樟樹的什麼方面?

一齊讀樟樹的可貴之處。

難怪宋慶齡深情地說——引讀:“我捨不得這兩棵樹”。

4、不僅宋慶齡喜歡這兩棵樟樹,前來瞻仰宋慶齡故居的人們也總愛在這兩棵樟樹下……

“瞻仰”是什麼意思?聯繫上下文讀讀,換個詞試試?怎樣的(看、欣賞)才叫“瞻仰”?齊讀這一小節。

五、結尾

人們爲什麼要懷着崇敬的心情來瞻仰宋慶齡的故居?宋慶齡與這兩棵樟樹有什麼關係呢?我們下節課來繼續學習。

板書:

宋慶齡故居的樟樹

正確外形特點

流利香氣永存(可貴之處)

《宋慶齡故居樟樹》教學設計7

一、教學目標

1、列在首位的是情感價值目標。通過閱讀,理解課文內容,懂得樟樹的可貴之處,領會樟樹的象徵意義,體會作者對宋慶齡的崇敬與懷念之情。

2、開發課程資源,拓展內容,培養學生蒐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培養學生抓住關鍵詞句,理解、領悟課文內容的能力。

3、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無論……總是……”、“只要……就……”造句。

二、重點、難點

本課的重點是4、5兩個自然段。第四自然段描寫了樟樹的外形和生長特點,重在讓學生抓住關鍵詞句,來理解、感悟樟樹的“蓬蓬勃勃”。第五自然段介紹了樟樹的可貴之處,這不僅是文章的重點,同時也是文章的難點,理解這一段的`內容對理解文章的中心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即讓學生領會樟樹那永久保持的香氣的象徵意義,懂得樟樹的特點和宋慶齡高尚人格之間的聯繫。

三、教學設計

(一)情境渲染,切題導入。

1、上課伊始,媒體介入,這節課讓我們繼續走進宋慶齡的故居。

2、看完錄像,你有怎樣的感受?

3、是呀,宋慶齡的故居非常優雅,典型的歐洲建築,美中不足的是,房子小了一點,所以周恩來就勸宋慶齡同志搬個家。可是她不肯,說:“我捨不得這兩棵樹。”(出示:她不肯,說:“我捨不得這兩棵樹。”)

3、從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什麼?(宋慶齡非常喜愛這兩棵樟樹。)

4.的確宋慶齡非常喜歡這兩棵樟樹,那這究竟是兩棵什麼樣的樟樹呢,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宋慶齡故居的樟樹》。(學生齊讀課題)

(二)細讀課文,體情悟道。

1、本課我們要共同探討兩個問題

1、宋慶齡故居前的樟樹是什麼樣的?

2、宋慶齡故居前的樟樹高貴之處在哪?

4、自讀課文,找出問題的答案!用大括號括起來。

5、注重朗讀,感受樟樹外形美。(第四小節)

指明回答,屏示第4小節

讀,那個詞最能概括樟樹外形特點。(蓬蓬勃勃)

什麼叫蓬蓬勃勃?(形容非常繁榮、旺盛。)

默讀第4小節,勾畫出作者用哪些詞具體表現樟樹的蓬蓬勃勃?

多麼蓬勃地兩棵樟樹呀,小聲再讀一讀,體會作者用詞的精準。

多麼頑強的兩棵樟樹呀,無論是_______還是_____,它們總是____________)無論是嚴寒還是酷暑,它們總是那麼蓬蓬勃勃。無論是狂風還是暴雨,它們總是那麼蓬蓬勃勃。無論是乾旱還是洪災,它們總是那麼蓬蓬勃勃。

多麼頑強的生命力,讓我們再來感受一下。(齊讀第4小節)

我們把兩棵樟樹的蓬蓬勃勃形象,歸納成樟樹的外形美。

6、注重比較,品味樟樹內在美。(第五小節)

瞭解了樟樹外形的蓬蓬勃勃,我們再來看看本節課的第二個問題:宋慶齡故居前的樟樹高貴之處在哪?

“永久保持”什麼意思?哪裏體現了樟樹的可貴?(即使……仍然……)

第4小節寫了樟樹的外形美,那麼我們把樟樹的可貴之處歸納成——內在美。

可是天下那麼多樟樹作者爲什麼不寫,偏偏要寫宋慶齡故居的樟樹呢?宋慶齡跟這兩棵樟樹到底有什麼關係呢?

宋慶齡是……。通過上節課的資料查閱,我們還知道——

你們體會到了宋慶齡和樟樹之間的關係了嗎?

透過這兩棵樟樹,人們彷彿就看到——

所以人們懷着崇敬的心情……那兩棵樟樹下留影。

“瞻仰”體會到什麼?(體會到人們對宋慶齡非常的尊敬。)

人們愛在樟樹前留影,是因爲樟樹所表現出的外在和內在美與宋慶齡的偉大人格有相似之處,體現了宋慶齡的人格風範和高貴品質,人們在樟樹前留影紀念,表達了人們對故居主人宋慶齡的愛戴和懷念。

3、注重講述,感悟人樹相同處。(第6小節)

(三)說話寫話,深化。

①請以《想去宋慶齡故居》爲題寫一段話。

②像樟樹一樣有着高貴品格的還有:鬆、梅、菊、竹、荷花……這些事物讓你想起了什麼?請把想到的寫下來,題目自擬。

《宋慶齡故居樟樹》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過程與方法:通過品讀語言文字,設計朗讀形式等方法,感受樟樹的“蓬蓬勃勃”的特點和“香氣拒蟲”的可貴之處。

3、通過體會宋慶齡對樟樹的不捨之情和補充閱讀宋慶齡的相關資料,領會樟樹的象徵意義,感受宋慶齡的堅強不屈和一身正氣。

4、初步瞭解“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點:通過抓關鍵詞句,理解樟樹的外形特點及可貴品質

教學難點:領會樟樹的象徵意義,感受宋慶齡的堅強不屈和一身正氣。

學準備:紀錄片、多媒體課件

一、課前熱身,板書課題

(課前就開始播放歌曲,烘托氣氛,爲學習作鋪墊)(出示課件一)

同學們,我們剛纔一起聆聽了一首歌,歌中所讚頌的主人公是誰?(板書:宋慶齡)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繼續學習與她有關的一篇課文——《宋慶齡故居的樟樹》(板書課題)

二、學習課文1—3自然段。

1、通過前面的學習,你瞭解宋慶齡嗎?(板書:宋慶齡)(學生簡介,師補充介紹)她曾是我國副主席、名譽主席,是20世紀最偉大的女性之一

2、那她的故居是什麼樣呢?我們來看——(課件出示2)

3、宋慶齡奶奶就在這裏生活、工作,可週總理卻覺得房子小了點兒,爲了讓她過得更舒適一些,勸她搬家,她同意了嗎?(沒有)她不搬的原因是什麼?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1——3自然段,告訴老師。

(1)生讀課文,交流彙報,師小結。(出示課件3:我捨不得這兩棵樹。)

(2)這是兩棵什麼樹?(板書:樟樹)

(3)指導讀這句話。(注意“捨不得”)

4、此時,我們心中不免有疑問了——爲什麼她捨不得這兩棵樟樹?這是兩棵怎樣的樟樹呢?

三、扣“蓬蓬勃勃”,理解課文第4自然段。

1請同學們自由讀讀課文第四自然段,看看這是兩棵怎樣的樟樹?(課件4出示第4自然段,生讀)

2、樟樹給你留下的印象是什麼?(生說)這段中哪一個詞語最能體現樟樹的外形特點。(板書:蓬蓬勃勃)

3、“蓬蓬勃勃”是什麼意思?(生命力非常強,長得很茂盛。)

4、同學們,想不想看看這蓬蓬勃勃的樟樹?(課件出示5樟樹圖片,師配樂朗誦)

5、樟樹是那樣蓬蓬勃勃,具有旺盛的生命力,難怪周總理勸她搬家時,她說——我捨不得這兩棵樹。齊讀)

6、現在我們知道了宋慶齡奶奶捨不得樟樹的一個原因了,那是因爲——樟樹長得蓬蓬勃勃(指板書說)

四、學習樟樹品質美。(課文第五自然段)

過渡:充滿生機,蓬蓬勃勃的樟樹讓宋慶齡奶奶捨不得,那這兩棵樟樹還有什麼地方讓宋慶齡奶奶捨不得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第五自然段,看看能不能找到原因。

1、生彙報,師出示課件。(板書:香氣)

2、樟樹的`香氣有什麼特點?

(1)本身:說明這種香氣是——與生俱來的,長在骨子裏的。

(2)永久保持:到底久到什麼程度?即使仍然只要就

(3)拒蟲:從哪裏看出來的?(只要……就……)(板書:拒蟲)

(4)聯繫生活實際,領悟樟樹香氣不僅拒蟲,還護物。(板書:護物)

3、小結:樟樹的香氣與生俱來的,既能夠永久保持,更重要的是可以拒蟲護物,這就是樟樹的——可貴之處。

4、指導朗讀。(指讀,齊讀)

5、大家發現這一段除了寫樟樹之外,還寫了什麼樹?(描寫石榴樹的部分)指一生讀出來。

6、爲何寫樟樹還要寫石榴樹?(反襯。用石榴樹容易招蟲反襯樟樹拒蟲,突出樟樹香氣永存,拒蟲的可貴之處。)

7、樟樹真是——齊讀: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香氣在人間。

8、所以,宋慶齡說,引說“我捨不得這兩棵樹。”

9、同學們,現在我們知道了宋慶齡奶奶捨不得樟樹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什麼?(生說)師小結:是啊,宋慶齡奶奶捨不得兩棵樟樹,不僅是因爲它的蓬蓬勃勃,更因爲樟樹香氣永存,可以拒蟲護物,品質可貴。

五、讀課文,學習人物形象。(第六自然段)

過渡:同學們,面對這樣的兩棵樟樹,宋慶齡奶奶自然不願搬家了。可是——我們來看文章第六自然段(出示)人們爲什麼總愛在這兩棵樟樹前留影?而且要作爲永久的紀念呢?

1、生試說原因。

2、說得不錯,同學們,我們來看這樣一些資料,認真讀一讀,你就會知道人們爲什麼對這兩棵樟樹這麼感興趣。

3、出示資料一、二,學生閱讀,想樟樹與宋慶齡之間的聯繫,感受她樟樹品格的一方面——堅強不屈,一身正氣,令敵人敬畏。(板書:拒敵)

4、出示資料三,深切感受她樟樹品格的另一方面——護民。

5、樟樹香氣拒蟲護物,宋慶齡正氣拒敵護民,同學們,現在知道人們爲什麼總愛在樟樹前留影了吧!(師邊引說,邊完成板書)難怪參觀過宋慶齡故居的人都說:“樹如其人,人如其樹。”(板書)

6、所以——(課件出示第6自然段,齊讀)

六、總結課文,拓展延伸

1、同學們,這篇課文是在寫樹嗎?是在寫——(宋慶齡)這是藉着樟樹來寫宋慶齡,這種方法叫做“借物喻人”(板書)

2、揭示毛澤東的《卜算子·詠梅》和陳毅的《詠鬆》,領悟“借物喻人”的寫法。

作業:

1、閱讀推薦篇目。

2、學完課文,面對宋慶齡故居,面對故居的兩棵樟樹,你又想說些什麼呢?請以《_____,我想對你說》爲題寫一段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