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工業

機械效率的教學反思

工業1.15W

  對教學準備的反思:

機械效率的教學反思

利用多媒體設計了合適的情景,讓學生進行分析和思考。引入:設計了一個情景,目的是讓學生明白哪是“有用功”,什麼是“額外功”,最後再明白“機械效率”的概念。進行新課時:設計瞭如下幾個問題:1、書上圖15.2--1中三種方案,每一種方案中人做了多少功?(書上沒有這個要求,但這個問題對前一個節“功”的知識是個很好的鞏固,對本節內容:“有用功、總功、額外功”概念的理解很有益)。2、什麼是有用功?總功?額外功?機械效率?3、在探究斜面機械效率的實驗中,如何計算有用功,總功?需得測量哪幾個物理量?如果要是測量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又得測出哪幾個物理量?(這個問題是課後練習題)4、實驗探究斜面是越緩機械效率高還是越陡機械效率高?

本節書涉及的計算較多,因此設計了足夠的題目讓學生得到及時的練習鞏固。

  對教法學法的反思:

主要以練習法、講授法和討論法進行。根據實例講授了概念後,讓學生練習“課題導學”上相應的內容。學生自己完成問題後,(效率不高,因爲有不少學生純粹是在等時間,沒有對問題做真正的思考),我結合問題,把本節內容做了系統講解。重點是講了書上圖15。2--1中分別做了多少有用功,總功,進一步算了機械效率。當時我在想這幾個概念不難理解。於是要求學生自己看書上的例題,我沒講。

實驗演示法:今天上課前我首先給學生 “斜面的機械效率”實驗。用了大約10分鐘,並讓學生自己計算有用功和總功。當時有4名學生演板,結果有兩名學生做錯。我又對錯誤做了簡單分析。處理完了課後練習題。作了一個小檢測。

  對教學效果的反思:

《課堂小測》的結果爲:兩個班分別只有32名和344名學生做全對。我在認真分析這些題目,真的不難,最多隻有一個過渡量,有很多隻是套公式。學生錯在對物理量的理解上,比如有一個題目是說:把一重爲3600N的'貨物提高到4米的高處,額外功是9600J,則這個起重機的有用功是多少?總功是多少?機械效率是多少? 這個題目,學生不理解“對貨物作的功就是有用功”,所以做錯了。還有一個“一個質量爲50kg的貨物放在350kg的雪橇上,用馬拉到3000m的工地上,已知雪橇和雪地的摩擦力是800N,求馬做的功是多少?”有半數以上的學生不是用馬的拉力等於摩擦力來算功的大小,而是算出重力來乘以通過的距離。拉力和摩擦力的關係在前面訓練過多次,學生應該能理解,可在這題目計算中學生總找不出“用什麼力來乘以距離”來。結果又錯了。

既然有這麼多學生不能徹底掌握這些看來很簡單的題目,責任只能在老師。我認爲的方法是:儘管這些題目很簡單,但在學生初學時,還是講得細一點兒,慢一點兒。不得不講,老師不講,學生就認爲那不是重點,他們習慣了老師的講。再一個辦法就只能是多訓練一些題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