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職場範文 > 職場動態

職場調查報告

隨着人們自身素質提升,報告與我們愈發關係密切,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避免篇幅過長。你知道怎樣寫報告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職場調查報告,歡迎閱讀與收藏。

職場調查報告

職場調查報告1

法制晚報·看法新聞(記者 張鑫)今天上午,《20xx中國女性職場現狀調查報告》發佈。報告顯示,女性整體收入低於男性22%,主要是由於進階管理層的不足。處在婚育階段,被動失去晉升這一客觀因素仍然是女性區別於男性在晉升路上最大的絆腳石。而35.9%的被訪女性將上下班方便作爲選擇工作的首要考慮因素。僅5%被訪女性認爲“嫁得好”是成功標誌。

20xx年,智聯招聘採用抽樣調查方式,在全國31個省份對不同行業、不同年齡層次就業者進行了問卷調查。回收的有效樣本超過10萬餘份。經過統計分析形成

通過調查顯示,近年來,女性一直致力於在職場中有所建樹,擁有更多的發言權,並竭力平衡事業與家庭。

但是,現實是女性分秒必爭的與時間較量,無論是工作選擇還是家庭投入;職場中行業和崗位被固化、同工不同酬、高層女性缺失;女性更容易出現職業倦怠、對自身能力缺乏信心等等。面對女性所經歷的職場困惑,更需要社會、企業、個人同心協力,幫助女性跨越職場障礙,共同推動女性職業發展。

職場調查報告2

調查一:逾四成男性難擋壓力

人們習慣將關注、保護的眼光投向女性,對於男性的更多的是期望和要求,從調查結果來看:職場男性的生存狀況並不樂觀,有43.1%的職場男性認爲壓力比較大已經難以承受,50.2%的表示有壓力但還可以接受,另外41~50歲男性感受的各方面壓力感最大。智聯職業顧問提醒年輕的職場男性,心態調整尤爲重要,不要讓負面情緒給工作帶來消極影響。同時樹立清晰的目標,增強自身控制能力,正確面對各種壓力,不急不躁地做好工作與生活間的平衡。

調查二:收入影響男性壓力

收入多少才能感覺經濟壓力小呢?數據顯示:月收入在8000~10000元的,經濟壓力明顯減小,但是月收入過萬的職場男性認爲經濟壓力“難承受”的比例卻高達30.1%,,可以看出,雖然收入在提高,但達到一定高度後,隨着生活需求的增加,經濟方面的壓力也會隨之增大。職業顧問指出:對於80後的職場人來說,理財變得更爲重要,有心的職場男性應該有理性的理財規劃,而且理財計劃應該從步入職場開始。

調查三:晉升成最大壓力

職場男性感受到的壓力主要來自於哪些方面呢?調查顯示,排在首位的是對個人前途充滿擔憂,比例達到了28.9%,其次是來自於高目標的任務,擔心自己難以實現。在傳統觀念中,男人們的形象就是有苦自己扛,不習慣別人的安慰和傾訴。其實男性同樣需要傾訴、紓解自己內心的苦悶,另外,大部分男性認爲上網、出遊、抽菸是解壓的好方式。雖說男兒有淚不輕彈,但調查結果卻顯示:有三成男性曾因壓力大而流過淚,可見,哭也是一種療傷方式。

專家說法:哭泣、傾訴是解壓良方

面對壓力怎麼辦?心理學中有一種處理方式叫“表達性藝術治療”,其中,傾訴、哭泣,是很好的情感表達解壓方式。男性可以選擇與家人或者親密朋友傾訴,他們並不會取笑,相反,會給你更多鼓勵,同時也能增進雙方感情,共同解決困難。此外,男性朋友還可以尋找屬於自己的多元情緒表達模式,比如運動,通過打球發泄鬱悶與憤怒的情緒,通過慢跑,調動低落、壓抑的心情。若你的壓力主要源於對將來的期望,則需要適當地調整預期目標,設定合理的長期目標與短期目標。

職場調查報告3

人力資源服務機構任仕達日前發佈的中國人才市場報告顯示,未來一年內,93%的企業表示將要面對關鍵崗位員工流失的問題,35%的企業認爲這將對其正常運營造成極大挑戰。據悉,很多公司在20xx年整年都有招聘需求,一方面是因爲迫切需要人才,另一方面也是因爲公司人員流失嚴重,而進入20xx年,就業形勢仍不容樂觀。

據瞭解,即使很多公司的福利待遇都還算不錯,可還是留不住人。剛離職的小李表示:“在公司得不到重用,很難有升職的機會;且公司人事鬥爭十分複雜,自己對這一切都產生了厭倦。”

“職業忠誠感減弱、人際關係淡漠、代際衝突明顯”成爲當下企業管理者在人力資源管理上普遍遇到的難題。據調查,中國員工對企業的忠誠度相較5年前調查時大幅減弱,離職率翻倍增長。不少員工對工作充滿了抱怨和不滿情緒。

據瞭解,即使公司業績上升、利潤翻倍、企業擴張,但部分員工還是做好了擡腳走人的準備。據調查,超過三分之一員工正開始認真考慮離職,24~29歲的人中間有70%曾考慮離職;業績最好的優秀人才已經開始四處尋找合適的新職位,隨着經濟和就業環境的繼續改善,企業面臨着隨時失去最有價值人才的風險。

爲什麼會出現這樣的職場現象呢?

職業生涯的提升和基本薪酬是最受員工重視的要素。但是在絕大部分公司裏,員工認爲恰恰是這兩方面缺乏公平和公正。

中國人才市場報告顯示,有44%的員工認爲所在企業不能合理地應對人才問題,48%的員工評價公司對人力資本的挑戰能力一般或較差,45%的員工對其直屬主管的評價是一般或較差。近五分之一的員工坦言公司從未採取任何措施來體察他們的心情和滿意度。

職場中層管理者對下屬關心不夠,尤其是中層管理者和下屬之間的代際衝突,成爲員工忠誠度不夠的重要原因。調查顯示,有這種離職意向的僱員大部分集中在16歲到24歲的年齡層,比例達到了39%。

有人力資源專家分析認爲,在經濟快速增長的前提下,無論是金融、酒店、服務等等各個行業都出現了中層管理者稀缺的情況。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因敢想敢做迅速發展起來的企業不少在中層人才選拔上依然沿用了這一標準。經歷過艱苦奮鬥和默默承受、一心拼業績的企業管理者對下屬的要求依然保持了過去的創業風格,要求員工在惡劣的職場環境下拼搏和隱忍。

更年輕一代的員工並不認同這一價值觀。代際衝突出現在職場。

今年,90後開始正式步入職場,相較70後、80後,他們有更多的自我主張。對於公司,他們要求更多,耐心更少。更加註重晉升和發展的機會。會迅速退出以謀求下一個更好的機會。

“現在的工人太現實了,旁邊新開一個廠,工資比我們每月高100元。一下四十幾個工人就全過去了。我這邊再長200元薪水,工人又全回來了。”

這是在南方不難見到的場景。低齡化的工人,技術含量不高的工作,吸引度不夠的環境,甚至一百塊錢都成爲工人離開的理由。

但是薪水,卻並非留住員工唯一的辦法。

調查顯示,能夠不斷激發員工興趣、提供及時認可和制定與外部競爭市場協調一致的激勵方案,纔是真正的關鍵所在。

職場調查報告4

調查背景:

你是不是對工作總提不起興趣?對於目前的職業狀態,你是不是充滿了厭倦情緒?曾經效率極高的你,現在是不是工作績效明顯降低,而且身體疲憊?如果你有上述“症狀”,說明你已面臨工作倦怠的危機。

工作倦怠(job burnout)的研究始自於freudenberger(1974)和maslach(1976)等人,當時主要基於那些在服務業及醫療領域人們的經歷,因爲這些職業屬於情緒性工作(emotional work),具有較多的人際壓力源存在,長年精力耗損,工作熱誠容易逐漸消退,進而產生對人漠不關心以及對工作抱持負面態度的症候。隨着職場上競爭越來越激烈,我們不驚發現,諸多職場人士感覺工作特別累,壓力特別大,對工作缺乏衝勁和動力,甚至出現害怕工作的情況;刻意與和工作相關的人和事保持一定的距離,對工作不是很熱心和投入,總是很被動地完成自己份內的工作,對自己工作的意義表示懷疑,並且不再關心自己的工作是否有貢獻;懷疑自己不能有效地勝任工作,認爲自己的工作對社會對組織對他人並沒有什麼貢獻。爲此,於3月進行“中國職場人士工作倦怠現狀調查”。

本次調查主要以問卷調查爲主,調查總體爲中國的所有企業,以網上100萬會員數據庫爲基礎,通過網絡郵件、電話邀請等方式邀請調查對象參加調查。

調查目的:

1、進一步瞭解中國職場人士工作倦怠基本狀況,爲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變革提供必要的參考信息;

2、通過對內在規律的深入挖掘,爲中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提供支持和方向引導。

調查方法:

本次調查採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問卷設計從“情感衰竭狀態”、“玩世不恭狀態”、“個人成就感狀態”三個維度展開,以便全面客觀的統計分析現今職場人士工作倦怠狀況,共16道題目。

數據基本情況:

截止4月2日,本次調查共回收問卷2132份,其中有效問卷1697份。調查對象覆蓋全國主要行業和區域,基本能夠反映目前中國職場人士工作倦怠狀況的基本情況。調查有效樣本幾乎分佈在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從整體來看,以中東部樣本企業居多,前五名地區分別是廣東(29.4%);北京(12.6%);浙江(6%);福建(5.3%);上海(4.9%),上述地區所收集的有效樣本佔總體的63%。

從有效樣本的性別來看,參與調查的男性佔總樣本的40.6%,參與調查的女性佔總樣本的59.4%,

從有效樣本的教育程度來看,主要是以本科學歷人羣爲主,佔總樣本的60.5%;其次是大專學歷的人羣,達20.4%;碩士以上學歷的人羣也佔有較大的比例,有15.1%。

從有效樣本的企業性質來看,主要是民營企業與三資企業提供了工作倦怠狀況的信息,這兩性質企業分別佔總樣本的48.8%、25.3%;國有企業也佔了一定比例,佔總樣本的15%;涉及的政府機關或事業單位和其它性質的企業較少。

從有效樣本的企業規模來看,主要以中小型企業(101-500人)爲主,佔總樣本的32.5%;小型企業(100人以下)的也佔有較大比例,有20.6%,近五分之一之多。

從有效樣本的行業分佈來看,主要是電子o通訊業、房地產o建築業、教育o培訓o諮詢業、計算機(軟件o硬件)業和其它行業爲主,分別佔總樣本的27%;9.4%;8.9%;6.7%;5.9%。

第二部分:職場人士工作倦怠現狀基本描述性統計分析

一、中國職場人士總體工作倦怠程度堪憂

世界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等人確定了職業倦怠的三個核心成分:情感衰竭、玩世不恭、個人成就感,我們將分別從這三個方面進行考察。

1、情感衰竭狀態

所謂情感衰竭是指沒有活力,沒有工作熱情,感到自己的感情處於極度疲勞的狀態。根據調查結果顯示:有27%的職場人士有較嚴重的情感衰竭;有61%的職場人士感到工作壓力較大,下班後深感筋疲力竭,表現出中度情緒衰竭;僅有12%的職場人士情感衰竭程度較低或沒有。

2、玩世不恭狀態

所謂玩世不恭是指刻意在自身和工作對象間保持距離,對工作對象和環境採取冷漠、忽視的態度,對工作敷衍了事,個人發展停滯,行爲怪僻,提出調休申請等。調查結果顯示,28%的職場人士對待工作表現出嚴重的玩世不恭狀態,48%的職場人士中度的玩世不恭。由此可見,近三份之二的職場人對自己從事的工作越來越不感興趣,並對自己所做的工作的意義持有懷疑的態度,與剛入職場時熱心程度發生了很大程度的轉變。

3、個人成就感狀態

所謂個人成就感減低是指傾向於消極地評價自己,並伴有工作能力體驗和成就體驗的下降,認爲工作不但不能發揮自身才能,而且是枯燥無味的繁瑣事物。根據調查結果顯示,有74%的職場人士對自身評價較高,充分肯定自己對工作和公司的價值貢獻,並且能夠有效地完成各項工作。僅有4%左右的人士對現有工作表示成就感不強。一個人在工作是否較高的成就感,直接決定工作效率和效果,在三項維度中,本項維度反應的效果最爲理想。

4、總體情況

爲了對被調查者的工作倦怠情況有一個整體的認識,我們還分別以同時出現工作倦怠中的一項指標、二項指標和三項指標爲標準來衡量工作倦怠的嚴重程度,對被調查者進行分析。

我們把“出現工作倦怠中一項指標”作爲輕微工作倦怠的標準,把“出現工作倦怠中二項指標”作爲中度工作倦怠的標準、“出現工作倦怠中三項指標”作爲嚴重工作倦怠的標準。

調查數據表明,有74.6%的被調查者表現爲輕度的工作倦怠;有近43.2%的被調查者出現中度的工作倦怠;有10.8%的被調查者出現嚴重工作倦怠。也就是說,在我們身邊的10人當中將有1位人出現嚴重的工作倦怠現象,這一現象值得社會和企業管理者的關注。

注:在進行後續統計分析的時候,我們以平均分是否超過3分作爲衡量工作倦怠的標準,並在此基礎上從人口統計學變量角度進行所有相關的分析。

二、男性的工作倦怠比例與程度要高於女性

從調查數據表明,有22%的男性出現了工作倦怠,而只有17%的女性出現了工作倦怠。雖然女性出現工作倦怠的比例低於男性,但進一步的統計分析發現,女性在情緒衰竭、玩世不恭、成就感低落3項狀態上表現出來的工作倦怠程度均比男性高。因此,出現工作倦怠情況的女性羣體症狀較出現工作倦怠的男性羣體嚴重。這一點應引起企業和社會的關注。

三、本專科學歷人羣成爲工作倦怠狀態的主流羣體

統計數據顯示,隨着學歷的增高,出現工作倦怠的人羣比例呈現倒u型分佈。如,高中學歷和碩士以上學歷的在職人士工作倦怠程度最輕,均不足10%.而具有大專學歷和本科學歷的人羣出現工作倦怠的比例則較高,分別爲17%和16%.

經過多年大學擴招,本專科學歷已成爲用人單位基本入職要求,加之,如今大學缺乏職場教育,導致了本專科學歷人羣成爲工作倦怠狀態的主流羣體。

四、三資企業的職場人士工作倦怠程度最高

從調查結果來看,我們發現,三資企業的在職人士出現工作倦怠的比例最高爲18.5%;其次是政府機關或事業單位爲16.6%;國有企業爲16.2%;而民營企業職業倦怠程度相對較低,僅爲15.8%.縱觀不同性質的企業,工作倦怠狀態均高於15%,雖然有高低之分,但所有行業發生倦怠的可能性都非常高,這一點應引起企業和社會的關注。

五、企業中市場部人員的工作倦怠現象最嚴重

我們對企業內容不同部門的人員進行了調查,從調查結果看出,市場部人員中有28.5%的人工作倦怠較高,情況最爲嚴重;其次是研發人員(25%);客服人員(22.2%);採購人員(20%);人力資源人員(15.5%);財務人員(14.2%);而行政人員工作倦怠程度最輕,爲12.5%。人力資源管理專家認爲,只要與人打交道多的羣體,都存在工作倦怠高發的問題。而市場人員在日常工作中與他人溝通交流最爲頻繁。

六、高級專業人員的工作倦怠程度位居前茅

通過調查,我們發現,高級專業人員的出現工作倦怠的比例最高21%,接下來依次是高層管理人員(20.05%)、一般工作人員(17.29%)、中級專業人員(15.38%)、中層管理人員相對較低,爲13%.一般而言,職業發展空間的大小與員工是否充分發揮能動性有着很大的關係,高級專業人員與高層管理人員其職業發展空間已進入“瓶頸”,相對較容易產生工作倦怠。

七、25歲以下的年輕人工作倦怠程度最高

根據調查數據分析得知,在不同年齡階段的人羣中,25歲以下的人羣中有近四分之一出現工作倦怠,達24.26%,其次是25到35歲人羣爲21.94%;35歲至45歲是13.1%,在收集的所有數據中反映出,45歲以上的人羣中沒有表現出明顯工作倦怠現象。隨着80後逐漸成爲當今職場的主流羣體,其特有的羣體性格特徵,導致35以下的人羣的工作倦怠程度高達20%以上。

八、安徽職場人士工作最倦怠

數據顯示:工作倦怠程度最高是的安徽(36%),其次依次爲福建(30.7%),湖南(29.4%),內蒙古(25.5%)上海(23.3%),河南(23%),北京(22.5%),山東(20.8%),湖北(18%),重慶(16.6%),廣東(15.9%),倦怠程度最低的是浙江,僅爲(11.1%)。相對於經濟發達地區,安徽地區經濟發展緩慢,人才流動率較低,企業中的員工不能像在北京、廣州等經濟發達地區的.企業裏經常接受不同的工作挑戰,工作倦怠狀況較易產生。

九、印刷、石化、計算機三個行業工作倦怠最嚴重

數據顯示,“印刷、包裝”爲工作倦怠出現比例最高的行業,工作倦怠比例達到45%.

各行業工作倦怠程度(從高到低排列):印刷。包裝(45%),石油。化工(30%),計算機(硬件。軟件)(27.5%),生物製藥(27.2%),物流。運輸(26.6%),貿易。進出口(25%),旅遊餐飲(25%),互聯網。電子商務(23.8%),電子。通訊(22.7%),汽車。摩托車(20.6%),紡織品業(18.7%),教育。諮詢。培訓(18.1%),家電業(15.7%),金融。證券。投資(15.3%),房地產。建築(15.2%),傳媒。廣告與醫療。保健。衛生服務(10%)。

據瞭解,在繁重的工作強度下,員工極易產生工作倦怠。而通過對接受調查人羣的後期採訪,發現印刷、石化、計算機行業員工工作強大最大,並且加班現象尤爲突出。

調查說明:

“工作倦怠現狀”調查採用網上自願匿名填寫的方式收集數據,因此不能代表所有人羣,對於上網比例較少的人羣不具備代表性。儘管採取了多種措施過濾不合理數據,但是仍然有可能包含了某些精心製作的假造數據。調查採集樣本的分佈並非十分均勻(主要集中在幾個大城市和發達省份),對某些參加者較少的地區或者行業,本調查數據可能不具有代表意義。

職場調查報告5

某網7月26日電 據南美僑報網報道,巴西對1731名受訪者進行了調查,調查數據顯示,在工作中遭受歧視和偏見仍然是巴西人的困擾之一。

據巴西《聖保羅州報》24日報道,調查顯示,半數巴西人稱遭受過職場歧視,或者每天都在工作中經受某種偏見,比如由於職位等級低或者性格內向等原因。

一家律師事務所的勞動法協調員若澤?卡洛斯?沃勒(JoséCarlos Wahle)表示,保證工作環境的無歧視性是非常重要的。“許多企業都致力於遵守市場競爭規則、不牽涉到貪腐案中,但同時也應該注意自己員工的行爲。”他說。

調查還顯示,54%的企業沒有職場歧視的投訴渠道。儘管如此,沃勒表示巴西的企業環境正在經歷一個過渡時期,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關注職場歧視、偏見和騷擾等。

“情況正在發生改變,已經有企業有完整的調查和懲處職場歧視的機制,但還沒有廣泛應用,這種現狀必須改變。”沃勒說。

他還強調,如果遭受歧視和偏見的員工沒有得到公司的幫助,可以申請離職並要求公司支付遣散費和賠償費。“如果員工可以證明發生了什麼,完全有權利要求公司賠償。此外,歧視同事的員工也應該受到警告、停職甚至解僱,企業負責人也應該因爲縱容歧視而受到懲戒。”沃勒說。

職場調查報告6

全球職業社交平臺領英日前發佈的《中國職場人士跳槽報告》顯示,中國職場人士的跳槽頻率顯著高於美國,其平均在職時間爲34個月,相比美國的56個月,幾乎短了兩年;中國職場人士的在職時間的中位數爲24個月,比美國短半年之多。

現狀

暫時不想找新工作的人數僅一成多

在前期調研中,領英針對中國四個經濟發展圈(京津冀經濟圈、長三角經濟圈、珠三角經濟圈、中部經濟圈)的主要城市的職場人士進行了大規模調查。《報告》顯示,不同行業在職人員的流動性有較大差異。在中國,商業服務(如律所、會計師事務所、諮詢公司)、金融保險和互聯網是在職時間平均最短、跳槽頻次最高、員工流動性最大的三個行業。

互聯網行業在美國也是在職時間較短的行業,而中國的在職時間僅爲31個月,同美國45個月相比,短了一年多。相對而言,工業生產製造在中美兩國均是在職時間最長的行業,但中國也僅爲39個月,幾乎相當於美國71個月平均在職時間的一半。

領英今年第三季度對中國職場人士的一項大規模調研顯示,跳槽正在成爲中國職場人士的一種習慣。其中,約20%的被調查者表示正在主動尋找下一個工作,這部分人被稱爲“主動求職者”;80%屬於“被動求職者”,他們當中只有12%的人表示暫時對找新工作不感興趣,53%的人願意同招聘人員進行接觸並商討新的職業機會,另外13%的人則在自己的關係網內討論求職機會。

原因

缺人才造成跳槽率居高不下

在分析中國職場高跳槽率的原因時,《報告》認爲,人才需求旺盛、企業缺少內部人才培養體系等是中國職場跳槽率高居不下的主要原因。

報告指出,中國產業結構的快速調整,使得人才需求持續高漲。以互聯網行業爲例,20xx年10月至20xx年10月這三年,根據投資界披露出來的投融資數據中,有103家互聯網、IT企業獲得天使或者風險投資,融資額度達到240億人民幣。公開披露的企業通常僅佔總體融資企業的不到10%。融資中很大一部分被用於吸引人才,搭建更強更大的團隊。同時BAT等大企業也在不斷地擴充人才數量,每家每年用於人才招聘的費用高達上億元。此外,互聯網對中國傳統產業的升級改造在加速,傳統企業中的互聯網人才需求也在大幅增加。

更重要的是,快節奏的宏觀大環境下,很少企業能有足夠的時間和資源,去培養起有效的內部人才體系,大量人才通過外聘方式招募,引發人才跳槽潮。

國際著名獵頭顧問克勞迪奧·費爾南德斯在哈佛接觸到的70%至80%的中國企業都未建立有效的模型以評估人才潛力,多數中國企業對此甚至毫無概念。它們亟待建立完善的潛力評估體系,以吸引、激勵、培養他們最優秀的人才。而在缺少內部人才培養體系的情況下,企業習慣通過提供更高的職位和薪水來吸引外部人才。這使得中國的職場人往往不夠耐心,頻繁跳槽換工作。

此外,在求職過程中,人才與企業之間存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現象,就職往往是在不充分信息基礎上做出的決定,也爲之後的快速跳槽埋下伏筆。

跳槽過程中,人才需要大量的信息來幫助做出決定。中國的職場人士更多傾向於被動接受信息,而非主動尋找,因此所獲得的信息源更多集中在公司和HR。他們往往會基於“自己對該公司和該職位的想象”做出了決定,之後很大程度發現現實與想象的落差大到無法接受,便選擇了用腳投票。在領英今年第三季度的焦點小組訪談中,有30%的白領曾有過這種經歷。

追訪

中國人跳槽最看重發展空間

中國職場如此頻繁地跳槽,跳的到底是什麼?哪些是中國職場人士最爲看重的?

《報告》指出,工作強度是最不被重視的指標,這也說明了爲什麼互聯網行業工作那麼累,每年卻有大批的人才蜂擁而入;此外,企業國際化、企業品牌知名度、工作地點、工作時間和職位職級也不是重要的考慮因素。

而發展空間、工作內容、學習知識、工作氛圍和薪酬福利則是最受重視的指標,其中發展空間排在了第一位。這一方面是因爲中國經濟發展變化節奏太快,職場人士面臨不斷的能力更新和成長壓力;另一方面,則是由於中國企業普遍缺乏內部培養人才的體系,人才的內部成長往往面臨瓶頸,此時就得通過跳槽來實現。

爲此,《報告》建議國內企業建立、審視和優化自己的內部人才培養體系,體系建立的難度在於公司的戰略發展方向必須清晰,基於此需要有一個長期的人才需求計劃,然後有針對性地進行人才培養。

此外,企業應在有競爭力的薪酬福利基礎上,突出發展空間、學習機會等重要維度,吸引人才。在招聘過程中,多渠道、多維度地展示企業的僱主品牌,增加公司和職位等重要的軟性信息的透明度,如工作氛圍、企業文化等,減少應聘方與受聘方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從而減少此後的人才流失。

職場調查報告7

3.8婦女節當天,智聯招聘發佈《20xx中國女性職場現狀調查報告》。報告顯示,女性整體收入低於男性22%,主要是由於進階管理層的不足。處在婚育階段,被動失去晉升這一客觀因素仍然是女性區別於男性在晉升路上最大的絆腳石。而35.9%的被訪女性將上下班方便作爲選擇工作的首要考慮因素。僅5%被訪女性認爲“嫁得好”是成功標誌。

女性投入家庭的時間比男性高15%

此次抽樣問卷調查中,智聯招聘在全國31個省區市對不同行業、不同年齡層次就業者進行調查,共收到10萬餘份有效樣本。報告顯示,從女性進入職場,選擇展現傳統性別印象之外的角色起,註定要面臨工作和家庭投入兩全的問題,尤其在女性步入婚姻組建家庭後,問題更加凸顯。在工作選擇中,職場女性的首要考慮因素是“上下班方便”,而職場男性首要考慮的因素是“能獲得成長和發展”。從女性所處的婚姻狀況看,未婚女性在選擇工作的時候考慮有成長和上下班方便的比例基本接近,而已婚女性對上下班方便的訴求更加強烈。上下班方便意味着每天通勤時間可控或用時更短。

以婚姻作爲分水嶺,儘管一定程度上已婚男性和女性每週投入工作的時長較未婚前都有所下降,但二者之間的差距比較穩定,男性略高於女性9%。對女性而言,每天投入工作的時間並沒有變化,卻需要拿出更多的時間顧及家庭,這意味着在一天有限的時間內,女性要做和所能做的事情更多,分秒必爭,與時間展開較量。報告稱,平均而言,女性投入家庭的時間比男性高15%,而投入工作的時間比男性少9%;35.9%的女性將上下班方便作爲選擇工作的首要考慮因素,無形中放棄了更大範圍的工作機會選擇。

女性月平均收入低於男性22%

整體來看,女性月平均收入爲6589元,男性爲8006元,女性的月平均收入比男性低22%。在普通職員階段,男性女性收入分別爲5752元和5530元,這一差異並不明顯。這說明在職業起步階段,女性和男性基本可以獲得相同的待遇。隨着更多男性躋身管理崗位,薪水獲得提升,而更多女性仍然停留在基礎崗位,男女收入的落差逐步顯現。調查顯示,73.8%的職場人認爲其所在公司高管中,大部分爲男性。

在探究阻礙女性晉升的原因中,調查發現,公司提供的晉升機會有限、個人能力和經驗不足仍是職場人羣普遍存在的阻礙。區別在於,處在婚育階段,被動失去晉升這一客觀因素仍然是女性區別於男性的最大障礙,也是最難以解決的因素。就女性自身而言,即使要面臨因婚育使得職場受損的情況,也要減少這一焦慮,不要過早產生退縮放棄的心理。人力資源專家建議,從社會角度,如何讓女性生育成本社會化,而不是讓女性自身通過遭受職場的區別對待或是被迫離開來完成,相關的政策措施也是亟待探索的。此外,針對女性在職場中比男性更強烈的職業規劃不清、缺乏職業上的指導和幫助,更易出現職業倦怠、對自己的能力表現出更多的不自信等困惑,需要社會和企業,尤其是企業,給予及時的關注和指導。

成功女性的標準是什麼

成功女性的標準是什麼,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把衡量的尺子。52.0%的女性認爲在其所處的領域有一定成就;49.3%的女性認爲有自己的處世態度,不隨波逐流;44.1%的女性認爲擁有受人尊敬的人格魅力;39.3%的女性認爲擁有幸福美滿的家庭;28.3%的女性認爲關愛自己,且能夠關愛身邊的人;23.5%的女性認爲有一定的社會影響力、社會地位;20.1%的人認爲要傳播正向的價值觀;16.0%的女性認爲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同理心;此外,網傳的“工作好不如嫁得好”這一觀念,在被訪者中,僅有5.4%的被訪者認爲“嫁給一位優秀的伴侶”是成功女性的標準之一,位列最後。

職場調查報告8

浙江大學就業指導與服務中心向今日早報獨家發佈《浙江大學XX屆畢業生擇業規律、起薪狀況與職業適應調查報告》,這是該校首次大規模地對畢業生開展的跟蹤調查。

據悉,該報告調查對象爲該校已落實工作的9000名XX屆畢業生,其中包括本科和碩博畢業生。調查從XX年年1月開始,採用無記名問卷填寫形式,通過郵寄的方式發放和回收,實際有效問卷1560份。

調查耗時長達半年,主要涉及畢業生就業起薪、擇業規律、職業適應能力三方面內容。經過數據分析,報告總結出8項基本結論,勾勒出大學生初入職場狀況。

調查

學歷越高,起薪也越高

畢業後,第一份工作起薪憑藉什麼來定位呢?

這份針對浙江大學XX屆畢業生的調查結論顯示,學歷對起薪有較大影響,學歷越高,起薪也越高。另外,性別、地域、行業、單位性質和工作崗位類型都是影響畢業生起薪的重要因素。

不同專業,起薪差距相當大。調查數據顯示,無論是本科畢業生還是畢業研究生,計算機學院起薪都最高,分別達3716元和6158元,起薪最低的分別是教育學院本科畢業生XX元、環資學院畢業研究生2175元。可見不同行業、不同學歷帶來的起薪差距也比較顯著。目前而言,it行業的畢業生起薪6158元高居榜首,且遙遙領先。

從性別上看,男性與女性起薪差別不大。本科畢業生男女起薪差距爲520元,畢業研究生男女起薪差距爲826元。在事業單位或者當公務員,男女工作收入差不多。但如果是在三資企業、民營企業就業,起薪差別會比較大。

受調查者中,本科畢業生平均起薪爲2732元,畢業研究生中,碩士生爲3721元,博士生爲3765元。本科畢業生與畢業研究生相差1000元左右。但是,通過數據也發現,碩士生和博士生的差距不是很明顯。

針對這種現象,浙江大學就業指導與服務中心主任金海燕分析認爲,本科生階段學生接受的一般都是通識教育,或者說是素質教育,針對社會上的產業或行業知識所學不多,入職後上手較慢,需要較長時間的培訓,因此相應的薪酬會低一些。

“碩士研究生對一個行業算是已經入門了,而且去企業的多,薪酬比較高是可以理解的。博士研究生目前看來薪水不是很高,但可以預期的是,它今後的增長曲線會更陡。”

金海燕說,博士畢業生起薪不是很高的另一個原因是,他們畢業後進高校、研究單位工作的比例最大,這些單位起薪一般都不如企業高,但隨着資歷加深,博士的科研提成等收入進來後,其薪酬優勢會逐漸體現出來。

期望與實際薪酬差最高達1393元

求職前,你對月薪的期望值是多少?調查表明,大學生對薪酬期望還是偏高的。

記者從報告中發現,不同專業背景的畢業生,月薪期望值參差不齊。以本科畢業生爲例,浙江大學材化學院和計算機學院的薪酬期望值較高,均值在4300元左右。信息學院、電氣學院和外語學院次之;理學院和人文學院最低,均值在2900元以下。

月薪期望值與實際月薪(不包括年終獎)之間,材化學院、外語學院和教育學院的畢業生差距最大,期望值高於實際值在1000元以上,其中,材化學院的畢業生以1393元差值位居第一;理學院、信息學院、人文學院的畢業生較實際,月薪期望值和實際值之間差距在500元以下。

期望越高,往往失望越大。金海燕告訴記者,有的學生在未出校門前,常常會把自己定位得很高。“主要是他們還不是很瞭解整個行業行情,或者高估自己的社會價值。”期望與實際薪酬差過高,會直接影響到對工作的滿意度,甚至發展爲跳槽的動因。

職場調查報告9

摘要:通過對幼兒教師職場狀態的調查,瞭解幼兒教師的職業狀態,引起人們對幼兒教師職業的關注,提高幼兒教師的地位和待遇,並提高幼兒教師綜合素質和整體素質。

關鍵詞:幼兒教師 職場狀態 專業性

教師的職場狀態,主要指幼兒教師在幼兒園工作期間的教育、教學、教研、學習、培訓及家園聯繫的狀貌特徵以及表現出來的情態。20xx年12月,我們對四平市6個縣區11所幼兒園,包括公辦園、民辦園、處於改制中(由企業幼兒園改製爲公辦幼兒園)幼兒園的師資狀況、職業道德、教育教學、培訓進修、家園聯繫等五個方面進行了調查。我們採取調查問卷和訪談的方式,共發放問卷140份,收回問卷110份。有效問卷106份,有效率佔75。7%。

一、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師資狀況

調查顯示:在編教師198人,持證上崗的144人,保育員23人。其中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181人(幼師專業53人),高中學歷的51人,國中學歷的8人,大專以上學歷181人〔其中幼師專業53人);教齡在五年以下的29人,6—15年的74人,16—20年的50人,20年以上的77人;小教高級職稱的教師108人,小教一級的教師92人,小教二級的教師3人;省級骨幹教師12人,市級骨幹教師25人,縣、區級骨幹教師20人,園級骨幹教師17人。由此可見:

(1)持證上崗的教師佔在編教師的72。7%;

(2)教師的學歷基本達標,但是教師隊伍專業化水平不高,非師範類的教師尚佔有一定比例;

(3)教師以中青年骨幹居多。

(二)結果與分析

本次調查共設計了20道題,這些題目是對教師職場狀態的定量和定性分析。

1對幼兒教育工作的滿意程度

(1)熱愛幼教事業、願意終身從事幼兒教育,是絕大多數幼兒教師從業的堅定信念。幼兒教師喜歡和孩子在一起,並且對工作本身充滿樂趣和信心,這表明幼兒教師對事業的忠誠和對孩子的熱愛。“幼教工作是一項比媽媽疼愛孩子更細心、更耐心的工作,是充滿愛的事業。”這是幼兒教師們對幼兒教育最基本的看法。有了對幼兒教育事業這樣崇高的認識以及整個社會教師地位的總體提升,他們才能希望終身從事幼教工作。由此也反映出,幼兒教師良好的職業道德,可敬的奉獻精神。

(2)認爲工作很辛苦,精神壓力大。其中24。5%的教師感覺異常累。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我們認爲主要是這樣幾個因素:一是很多教師工作時間長,每天工作8到10小時;二是工作量大;三是25歲至39歲之間的教師多數都是各個幼兒園的“頂樑柱”,他們經常上各種形式的公開課,工作任務比較多;四是幼兒教師的地位尚有待進一步提高。雖然幼兒教師對自己從事的事業熱愛有加,但幼兒教師是教師中弱羣體這一事實,一時還難以改變。他們沒有自己專門的職稱系列,走的是小教系列,這不免使人感覺有些不專業;而且幼兒教師工作勞累、工資低。這很容易導致一些人對幼兒教師職業另眼相看,認爲幼兒教師是一個非常容易從事的職業。

從上述分析看,幼兒教師對幼教職業是滿意的,但是希望幼兒教師的地位能進一步得到提高。

2對教材把握程度

我們以省編幼兒教材爲藍本,在小班、中班、大班和學前班的教材裏各選一課,共四題,教師任選一題,只要能表述出該課的具體內容即可。這對任何一位任課老師來說,都不應該是困難的事情。我們的目的在於通過此題,調查教師對教材把握的情況。從調查的情況看,能完整表述的教師佔22%,能簡單表述的教師佔19%,只能表述綱目的教師佔22%,完全表述錯誤的教師佔32%,沒有答題的教師佔5%。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真正能完整表述課文者並不多,後兩項的人數超過了前兩項的人數。如果說初步表述課文還可以完成教學,那麼表中的後兩項就很難勝任教學,而有誤人子弟之嫌了。

對教材生疏的原因,我們分析主要是因爲:

(1)有的幼兒園並沒有完全使用省編教材。課程改革中,幼兒教師能夠直接投人進去的莫過於教學內容與方法的改革。課改使用的統編教材,具有較強的時代性、綜合性、實踐性、針性、開放性和趣味性,科學地融進了幼兒成長過程中應該學習的內容以及適合不同年齡段幼兒的教育方法,受到了廣大幼兒教師的歡迎。但是,也還是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教材中需要的教具,有的沒有及時配套。幼兒課程很多是通過遊戲的方式來完成的,寓教於樂,玩中學,樂中學,沒有教具萬萬不能的。爲了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教師只好根據提示,自制教具。條件好的幼兒園,尋求使用其它更方便的配套教材,統編教材不能不用,配套教材又捨不得放手;而條件不好的幼兒園,只好盡力而爲,使用統編教材,又不能完全體現其新理念。這給教師的教學帶來了一定的難度。

(2)個別幼兒園採用了國小一年級教材。這樣的情況尤其以民辦園居多,他們迎合家長的要求,把國小課程搬進了幼兒園,至使省統編教材無法使用。調查中,有45%的教師認爲幼兒教育國小化問題,是當前幼兒教育的主要問題。

3家園聯繫談論的話題

調查結果依次是:學習一日常表現一能力表現一思想品德一興趣愛好一心理健康一家園差異一衛生條件。從調查結果排序,我們可以看出,孩子的學習是家長普遍非常關心的事情;其次纔是孩子在幼兒園一天的表現;能力的培養又次之;品德排在第四位;興趣愛好、心理健康、家園差異,幾乎被忽視了;衛生已經很少有人問津。爲什麼會出現如此大的差距?因爲在孩子如何學習這個間題上,教師與家長在觀念上存在着一定的分歧:

(1)關於學習。在學習問題上,家長最關心的還是孩子每日在幼兒園中學到什麼知識。教師則認爲,知識確實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需要學習的重要內容,但是家長過於注重幼兒學前教育中拼音和計算方面的能力,忽視了孩子的思想品德、興趣愛好等,對孩子的成長實際是不利的。兒童幼年期在發展過程中,具有不同的敏感期,每一個敏感期都是接受某種教育和知識學習的最佳時期,教育必須適應這種發展過程中的動態性、節律性和階段性特徵違背規律,該學不學或者堰苗助長都是不可取的。

(2)關於教學。很多家長會用自己的觀念去影響甚至干擾教師。如果教師沒有按照家長的意圖施教,家長就不能理解,對教師失去信任,甚至提出轉園。令人驚歎的是,教師已經意識到家長的一些要求是違背教育科學規律的,也認識到幼兒教育國小化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不利因素、“幫助幼兒理解基本的數學概念,發展思維能力”閻和讓幼兒從1背到100完全是兩回事,但是還是違心的去迎合家長,甚至很少同家長談到幼兒教育國小化的危害性。幼兒園面臨着激烈的競爭,並不想因此失去生源,尤其是民辦幼兒園。雖然,每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都清楚地知道這一點,但有時還是不能說“不!”於是,有的教師感嘆“做一名幼兒教師容易,做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難!”因爲做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不僅需要教師自身的努力,還需要外界環境的配合。

家園異步,容易導致教師對工作產生厭倦感。調查顯示,有兩種情況是教師對幼教工作厭倦的主要因素:一是家長不配合,二是與自己理想相悖。其中前者佔整個有效問卷的73%。

4,學習培訓

調查結果顯示,有47%的教師有機會參加學習,而且幼兒園給予的學習條件還是比較優越的。幼兒園不僅能安排時間讓將近一半的教師外出學習,而且一部分教師的學習費用還能報銷,這一點甚至超乎了我們的想象。除此之外,教師們能經常自學,調查統計,幼兒教師常看的雜誌有《幼兒教育》、《早期教育》、《學前教育》、《家庭教育》,還有《幼兒簡筆石酷、《幼兒主題活動課程》、心營養科蘭黔、份兒成長故事》,個別教師讀過檬特梭利教育》和拗兒教育心理黔等書籍。儘管如此,這並不能表示培訓和學習的效果盡如人意。從前面教師把握教材的程度可以看出,結果並不樂觀。爲什麼這樣的學習仍不能使教師對教材的把握達到令人滿意的程度?除了前面的分析之外,至少還應該有以下幾個因素:

(1)學習的內容與教師的教育教學之間存在着一定的距離。就是說所學知識不能完全滿足教師的需求,與工作的關聯不夠緊密或者幫助不大。

(2)教師參加學習的過程是一個應付的過程。教師沒有認真學習,沒有真正把應該掌握的新知識、新理論、新方法等學到手,敷衍了事,或者半途而廢。

二、幾點建議

1依法治教,科學管理。認真執行國務院辦公廳佚於幼兒教育改革與發展指導意見的通鋤,依據傲師資格條鋤的有關規定,嚴格實行幼兒教師資格準人制度,嚴格實行持證上崗。認真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淤,幼兒教師享受與中國小教師同等的地位和待遇。儘快完善相關政策,加大幼兒教育的投人,在業務上加強對幼兒教育的管理和支持,爲幼兒教師的工作、進修創造更好的條件。要使幼兒教師職業在法律上得到保護,在精神上得到鼓勵,在待遇上得到實惠,得到全社會的尊重,真正提高幼兒教師的地位。幼兒園(FIr)要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積極培養本園的骨幹教師,使那些經驗豐富、業務精湛的教師成爲本園(所)的學科帶頭人,以促進幼兒園(Flr)的健康發展。

2深化教改,明確目標。深化幼兒教育改革,使幼兒學習與發展的目標更加明確。目前,我國正在通過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合作,共同制定一箇中國仁歲一6歲兒童早期學習與發展的指南,將作爲幼兒園課程教學的基礎。參照這個標準,將會明確3歲一6歲的兒童“應該知道什麼、應該能做什麼、應該能做到什麼”,這對於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幫助家庭、社會理解關於兒童發展應實現的目標起到積極的作用。加大統編教材力度,儘快配套完,貼近本地實際,方便教師使用。

3加強培訓,科學引領。要爲幼兒教師的學習、進修創造條件,有計劃地組織幼兒教師外出學習、進修,創造合作、交流的平臺。可以組織專家講學,也可以通過遠程教育來開闊教師眼界。培訓幼兒教師要有系列科學的教程,應該結合教育實際,採取靈活多樣的方法。要形成常態,制定科學的考評機制,不要把學習培訓看成是一時的活動,而要作爲幼兒教師的終身學習。

4不斷學習,貴在堅持。幼兒教師要加強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尤其是沒有經過專業學習或者中途轉行的教師,更應該重視學習。現在,我國幼兒師範教育已經很完備,其開設的課程除了基礎課程外,還有幼兒活動、幼兒衛生、兒歌、兒童文學、手工等等。音樂、美術課程,細化得更是照顧到幼兒的學習能力,完全能夠滿足從業的需要。既然決定從事這一職業,就應該及時充電。此外,還要深人學習(綱要),深人領會和進一步解讀(綱要)中提出的教育目標、教育要求和指導要點。加強教學研究,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平時還應該多讀一些國內外著名幼兒教育專家的論著,這對提升幼兒教師的理論水平大有裨益。幼兒教育看似簡單,其實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做得好不容易。

5科學普及,提高素質。要積極開展幼兒教育科學化的普及活動。科普的對象應該是面對幼兒家長,包括孩子的父母、祖父母及其他監護人。我們承認,隨着教育的普及,人們對知識重要性認識的普通提高,許多孩子的家長本身就是具有很高學歷和文化水準的知識分子,他們對某一方面的專業知識甚至具有很深的造詣,但是也不能否認,在幼兒教育科學化方面未必就能達到理想的水平。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僅僅有美好的願望遠遠不夠,還要有科學的精神和方法。而那些祖祖輩輩生活在鄉鎮和農村的家長,就更需要這方面的知識。

職場調查報告10

臨近“婦女節”,職場女性羣體的就業情況再度受關注。顯示,22%的女性認爲在就業過程中存在嚴重的性別歧視,25%認爲在晉升中存在嚴重的性別不平等現狀。這項調查全國樣本爲128576。

兩成以上女性對自己能力缺乏信心

調查發現,61%的女性傾向於在自身與崗位匹配度達70%以上時進行求職申請,行動更保守。而男性這一比例僅爲56%,他們更願意冒險在匹配度低於70%時嘗試機會。32%的女性無法判斷自己下次升職所需的時間,男性僅爲26%。男性對升職的預期更明確。21%的女性在職場上對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同樣的感受僅在13%的男性羣體中出現。

女性獲得晉升所用的時間更長

在對個體職業生涯中第一次晉升使用的時間進行調查發現,有59%的男性在兩年內完成個人職業生涯的首次晉升,女性的這一比例則爲49%,低於男性10個百分點。此外,尚有44%的女性表示截至目前自己從未獲得過升職,而面對這一狀況的男性比例僅爲31%,比女性低出了13個百分點。數據表明,在獲得晉升的時間成本上,女性投入了更多的時間,然而獲得晉升機會的比例卻更小。

女性的職業規劃注重個人價值增值

在晉升障礙的歸因中,女性更傾向於做出“個人能力和經驗不足”的選擇,相比男性,她們也會更傾向於對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儘管這樣的表現使得女性看起來不夠“自信”,但是也因此讓女性在對未來的職業規劃選擇時更審慎、更注重“修煉內功,穩中求進”。在對未來的職業進行規劃時,女性選擇“不斷提升,獲得個人價值增值”的比例高於男性8個百分點。

此外,她們也更希望可以獨當一面,接受更多工作挑戰,對獲得清晰的職業發展路徑的訴求也更強烈。男性則意在拓展職場人脈,積累資源、通過升職進階領導層。

職場調查報告11

一年一度的3。15來臨,在職場中,求職被騙現象屢見不鮮。在人才網的“3。15職場騙局大調查”中,76%的職場人遭遇過求職騙局。其中4成人是在走出校園以後求職時被騙,還有3成是在第二次求職時被騙。56%的人認爲求職心切加上粗心大意是求職被騙的主要原因。

接受本次調查的人中,男性佔總人數的66%,女性佔34%。工作年限3年以下的人爲53%,三年以上的爲47%。學歷方面,大專學歷的爲42%,本科的爲39%,研究生及以上的爲19%。

76%的職場人遭遇過求職騙局

在“你遭遇過求職騙局嗎?”這一題中,有76%的人表示曾經遭遇過求職騙局,有16%的人表示沒有遭遇過此類事件,另有8%的人表示不清楚有沒有遇到過。

很多受訪者表示,正是自己的僥倖心理,覺得求職騙局不會剛好就落到自己頭上,一時的疏忽大意纔會上當受騙。

人才網職場專家指出,春季是一年中求職招聘的第一個高峯期,心情急切的求職者們給了一些不法分子可趁之機。面對騙子花樣百出的行騙手段,如果不提高防範意識,很容易被騙。

求職心切粗心大意是受騙主因

在“你受騙的原因是?”這一題中,“求職心切,粗心大意”是被選最多次的選項,有56%的人選擇了這項;其次是“騙子手段高明”,有26%的人選擇了這項;選擇“從不靠譜的求職渠道獲取信息”和“輕信陌生人,被騙上當”這兩項的人,分別有18%和15%;還有8%的人選擇的是“輕信熟人/朋友,僥倖心理”。

人才網職場專家強調,對於先讓交報名費、培訓費、押金、置裝費的招工單位,求職者要提高警惕,先覈實招聘單位信息,防止被騙。同時,要正確選擇求職渠道,要到正規的招聘網站註冊投遞簡歷,或者到有規模的招聘會現場求職。不要輕易相信手機短信、微博、社區網站的招聘信息,一定覈實清楚再去求職。除此之外,求職者不要被誘人的薪資待遇所迷惑,遠高於行業平均薪資水平的招聘本身就存在陷阱。

對於被騙時間的調查顯示,18%的人表示在自己還在校期間就曾經遭遇過求職騙局;還有45%是在剛畢業找工作時,由於經驗的缺乏所以上當受騙;另有37%的人表示在第二次求職時由於粗心大意遭遇了求職騙局。

求職者維權意識逐漸增強近半數選擇維權

在“遭遇求職騙局以後,你會爲維權嗎”這一項調查中,有44%的人選擇維權。在去年的人才網3。15求職調查中,還只有20%的求職者會選擇維權,僅僅一年以後,選擇維權的人數就翻了一翻,這是一個不小的進步。

而在“你會採取哪些維權措施”一題中,“上網吐槽,總結經驗,警示後人”仍然是選擇最多的,有48%的人選擇了這一項;另有32%的人選擇向勞動部門舉報,選擇這一項的人數也較去年有上漲;另有20%的人選擇到派出所報案。

人才網職場專家表示,在職場中,普通的求職者、勞動者屬於弱勢羣體,因此更應該樹立自我保護意識,現在求職陷阱很多,求職者屢屢被騙,這通常是因爲求職者找工作心切、一心希望被錄用而忽略安全因素造成的。在面對着衆多求職信息時,求職者一定要時刻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加以甄別。

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多方瞭解招聘信息

在“你認爲怎樣才能避免遭遇騙局?”這一多選題中,有71%的人選擇了“提高自我保護意識”,這一選項也是被選率最高的,看來大家認爲求人不如求己,還是加強自身的防騙意識比較靠譜;“多方瞭解招聘企業信息”、“選擇正規求職渠道”也是被選率較高的選項,分別有50%和49%的人選擇這兩項;另有39%和18%的人分別選擇了“勞動部門加大打擊力度”和“媒體加大相關報道”。

人才網的就業指導專家表示,收取保證金、提供虛假職位信息、假借試用期騙取廉價勞動力、以招聘爲名推銷產品……求職陷阱無處不在,招數也層出不窮。求職者只有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儘量從正規渠道獲取招聘信息,多放了解企業的真實情況,不被表面誘人的高新所吸引,保持清醒的頭腦,才能遠離求職騙局。

職場調查報告12

不丹——這個經濟並不發達的國家,據說是世界上心理幸福指數最高的國家之一。但是如果讓他們長期居住在不丹,可能他們需要深思熟慮。原因是,在不丹,他們的知名度所帶來的成就感,遠遠不如在中國香港。這就像很多中國年輕人雖然知道大城市壓力大,但是依舊守候在北、上、廣、深一樣。

最新發布的20xx年度職業心理研究結果——《職場人士幸福感調查報告》顯示,在這些大城市的職場人士,65%的受訪者還是表示總體上幸福,其中僅14%的受訪者表示很幸福。而新人、男性、高管,是上述20xx職場報告中顯示的,幸福感最弱的三大人羣。

高管:職位越高,“幸福感”越低

David 是某民營大型化工企業的高管,在他人眼中,年薪不菲、家庭幸福的他應該很享受工作和生活。但是實際上,三十多歲的他明顯感受到身體和精神狀態大不如從前,除了感覺化工品本身對身體的傷害外,“每天三餐中除了早餐,幾乎都是在陪客戶的應酬中度過,大多數時候還必須得陪客戶喝酒。”他表示,甚至有“逃離工作,回老家種種地什麼的”想法。

儘管是公司裏“說話算數”且薪酬最高的一羣人,但是高層管理者的總體幸福感和生活幸福感均顯着低於其他人羣。

史厚今認爲,究其原因,首先,高層管理者個人對心理健康的關心程度顯着低於其他人羣。心理健康的關注程度是與幸福感成正相關的重要影響因素,個人心理健康的關注度高,感受到的幸福度就高。

其次,高層管理者的自身工作生活質量和自我實現的要求常高於其他人羣,也可以說,他們的“幸福敏感度”相對較低,一般的成功無法滿足他們。同時,高層管理者往往是能力和意志力超羣的人,他們往往覺得心理問題可以靠個人意志力解決,而不太願意求助。

相比之下,雖然有人認爲,單位的中層管理者心理狀態最差,因爲他們處在“夾心層”,工作內容繁多,但這次調查卻發現,中層管理者在工作滿意度的各維度上均評價較高——包括工作內容、工作回報、工作壓力、工作氛圍、工作與生活的平衡等。

心理諮詢師梅禕瑋告訴記者:“中層的狀態比較好,是因爲中層接觸下層的員工較多,更多的是作爲領導者的身份進行指揮,而上級和下屬都給予他們重視和認可。在職場上,這是非常重要的精神支持,能帶來強大的成就感。而且,很多人到了中層,知道再往金字塔塔尖是不可能了,於是心態放平和,也能比較好地平衡工作和生活。”

另一方面,職場的幸福感不一定只關乎薪酬或者職場權力,也關乎心理投入度和情感指數。“比如一些科學家,可能收入並不高,但是執着於自己喜歡的事情,也會覺得很快樂、很幸福。”史厚今說。

男性:不會釋懷不覺幸福

20xx年年底,網絡鋪天蓋地都在“曬賬單”,很多網友感慨,在城市拼搏,怎麼樣才能讓自己幸福?對於職場幸福感受,史厚今認爲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對生活和工作的滿意度、心理投入度和情感指數。

在生活滿意度方面,包括對居住環境、經濟收入、業餘生活、人際關係等方面,工作滿意度,包括工作負荷、責任壓力、工作勝任感、興趣相關度、工作成就感、薪酬公平、工作氛圍、學習和晉升機會、領導同事組織的認可、工作與生活的平衡等。

自從20xx年芝加哥商學院奚愷元教授在《中國城市及生活幸福度調查報告》中提出以來,幸福指標開始爲人們所關注。在加拿大公共就業與政府服務處聯合卡列敦大學進行的70年縱向研究“幸福-高效的員工跨年研究”顯示,職場的幸福感和員工的工作效率相關係數高達0.9。

事實上,幸福的感受與幸福的敏感性相關。本次調研就發現,女性的幸福感往往高於男性。梅禕瑋表示,通常女性的主觀感受更敏感、更感性,但女性更關注個人和家庭方面的問題,也相對容易從一些小事中感到滿足,如看電視、朋友聊天等,她們有更多的渠道去發泄自己的不良情緒,也有更多的機會去體會細小的幸福,這些都有利於心理健康。

研究表明,有一個女性羣體——有野心成爲高管的女性,在努力實現目標的階段,個人幸福感顯着低於其他女性。梅禕瑋表示,進取精神是可以的,但在努力的過程中不妨放慢自己的節奏,提高自己生活幸福指數的敏感度,這樣纔不至於行進得太累。

在奚愷元教授看來,“幸福的最大化是經濟發展的終極目標”,然而,即使中國的經濟持續快速發展,荷蘭伊拉斯謨大學曾對中國國民的連續幸福調查結果顯示,中國1990年的國民幸福指數6.64,1995年上升到7.08,但是20xx年卻下降到6.60。20xx年12月美國密歇根大學社會研究所的調查也顯示,中國人的幸福感仍在下降。

分析中國國民幸福感下降的原因,史厚今認爲,在1995年左右,中國經濟發展很快,人民幸福度提升,但是到了20xx年左右,雖然經濟發展依然快速,但是貧富差距開始拉大,比較之下,人們對幸福的主觀感受有了變化。

新人:焦慮降低“幸福感”

Shirley是剛剛走上工作崗位的大學生,雖然經歷過職前培訓,但是她經常懊惱地發現工作上很多事情並不是學校知識和短期的職前培訓可以解決的,人際關係如何處理,工作上的小錯、領導的意思該怎麼理解?

梅禕瑋告訴記者,近年來,他們發現工齡1~3年的職場新人諮詢工作適應問題、職場人際、工作壓力的案例呈上升趨勢。“這些新人進入社會,對新工作環境和自我的職業發展都有較高的期望,但期望的實現往往需要一段時間磨合,這就形成了焦慮和壓力,相應滿意度就會較低。”

調查也顯示,職場新人在工作氛圍的滿意度上顯着低於其他人羣,職場新人的心理投入度顯着低於其他工齡的員工。不過即使是有一定的工作經驗,在選擇一份新的工作的時候,不少公司“老新人”也會表現出不同程度的壓力感。換了三次工作的李銘輝,仍然不滿意自己所在的公司,每次到新的公司都覺得年資比他深的同事總是壓着他,資深的同事們彷彿有自己的圈子,他很難融進去,其實,李銘輝之前的幾次跳槽也有類似的人際問題。

調研顯示,不同司齡(即在一家單位的工齡)的羣體在工作內容、工作氛圍及工作生活平衡三個維度上表現出顯着差異,隨着工齡增加,對工作內容和工作氛圍的滿意度先逐漸遞增,經過一段時間(1~3年)的適應後才能越來越好地平衡工作和生活,3到5年之後,將是員工在公司裏面感覺最好的時候。

然而在5~10年後,員工的滿意度又開始遞減。“因爲這時工作往往會遇到瓶頸,或是厭倦的情緒。”史厚今說。

提高職場的幸福感,史厚今給出了四點建議:首先,不妨從簡單的小事開始,創造更多體驗成功和滿足的機會;其次,爲生活和工作創造更多新鮮和價值,經歷挑戰和新奇是幸福的重要元素,給工作生活增添更多價值、新目標和新鮮感是持久體驗幸福感的好辦法;重要的是,不要苛求完美,挑剔、嘮叨、苛求完美就難以體驗滿足的感覺,沒有滿足感就離幸福感更遠了;同時,要關注心理健康、身心健康的意識和生活方式是持久體驗幸福的關鍵因素。

職場調查報告13

七成人月收入低於5000元

通過最近幾年的數據統計,中國職場人總體薪資水平爲:70%的職場人月薪在5000元以下,5000元成爲白領和藍領的分界線,而月薪8000是半數職場人心中的期望值。有19.7%的人從沒漲過薪資。

受益於國家產業大環境,餐飲業、IT互聯網業、傳播與文化業、物流業和金融/保險業是漲薪超快的行業。

超半數藍領有辭職的打算

57.2%的藍領有辭職打算,55.7%的藍領辭職是因爲不滿當下的工作,想尋找新的機會,對於廣大藍領而言,這是一個無比嚴峻的現狀。辭職容易,但尋找新的機會不易,獲取職位信息很關鍵。互聯網+O2O迅速發展,隨之而來的藍領職位需求也大大增加。20xx年藍領職位需求現狀較樂觀,司機/交通服務需求最多,增長比例達602.4%,其次是洗車工、髮型師和美體師,需求增長比例均在300%以上。髮型師、月嫂、美容師缺口比例最大,均在50%以上,其中髮型師缺口達63.1%。

房貸之下被生活重壓

隨着一二線房地產市場價格飆升,職場人買房顯得愈加艱難,一線城市中,近6成職場人選擇租房住,職場人的房租支出,按城市線級形成了三個梯隊:三線城市每月平均房租693.33元,500元以下的比例最高;二線城市平均房租905.86元,500-1000元比例最高;一線城市平均房租1280.37元,1000元以上的比例最高,特別是在20xx元以上,一線城市比例遠遠高於二三線城市。

除了租房,買房後的房貸也是職場人面臨的一大居住成本壓力:一線城市職場人每月的房貸遠遠高於二三線。每月房貸在4000元以上的比例爲30.0%,遙遙領先,可謂“一枝獨秀”。

高壓之下,超過70%的職場人平時的娛樂方式爲玩手機,遠遠領先於看電影的比例,而在男性玩遊戲的比例最高,女性逛街的比例最高。

職場人的錢都去哪了?

52%的人在餐飲支出是其最大,其次是房租/房貸和服裝。10個人中,有4個月光族。超六成職場人儲蓄比例不足年收入的30%。與此同時,大城市雖然壓力最大,卻是存款比例最高的地方。

3個職場人,一個是單身

通過調查數據統計,職場人單身一族的比例達33.0%。從性別看,男性的單身比例達34.3%,比女性高3.7%,而26-30歲“大齡單身”人羣達27.9%,一線城市的單身比例達到40.0%,遠遠高於二三線城市,三線城市的單身比例最低。

其中廣州的單身一族尤其多,其次是福州、深圳和上海。然而北京的單身一族比例並不高,34.9%,在TOP10城市位居第八。

隨着社會的發展,觀念的進步,“新”職場人趨向“晚育”。準備在30歲以上生育的比例爲39.9%, 23歲以下的比例僅佔5.3%。男性相對準備“晚育”的更多,30歲以後佔比47.7%,女性大多準備在26-29歲生育,佔比55.0%。而在生二胎問題上,男性要比女性更加想要,超過10%。

逃離北上廣,一個難以逾越的話題

城市對於人的歸屬意味越來越重,“擇一城終老”的美好大概是每一個人都心之所向的。當人們選擇一座城時他們在選擇什麼?較高的收入、更多的機會、開放的環境、美麗的風景……每一個都足以成爲理由,然而,這些都敗給了一個若有若無又根深蒂固的東西:習慣。48.1%因爲習慣了這個城市而選擇在此工作、生活。因爲對於大多數人而言,北上廣意味着更多的機會,更高的收入,更好的社會福利,更交通的便利。但離開的首要原因並不是因爲霧霾,交通,而是房價太高,其次是落戶難,這些是每一個在一線城市打拼過的人最大的痛點,想在一線城市拼得一番事業,掙得一個安定的家實在太難。

職場關鍵詞:90後成長,80後奮鬥,70後忙碌

22.3%的人選擇了迷茫,迅速發展的經濟和多變的社會環境下,普通大衆如何迅速適應並找準自己的方向實屬不易。位列第二梯隊的關鍵詞是成長、平淡和奮鬥。忙碌和苦逼也成爲很多人的生活寫照。

90後是當下最鮮活的一股生命力,最能代表他們的詞是“成長”,然而年輕的他們在成長的道路上難免迷茫,他們覺得孤獨,但也尋求改變。80後正處於人生的“立”之年,他們忙着打拼事業、組建家庭,他們的詞典裏只有一個詞“奮鬥”。70後已步入人生的穩定階段,他們是最“忙碌”的一羣人,勇敢地扛起“責任”的大旗,同時在他們眼裏人生平淡,但也難免焦慮。

職場調查報告14

3月,繞不開和女性有關的話題。記者18日獲悉,智聯招聘採用抽樣調查方式,對不同行業、不同年齡層次就業者進行了問卷調查,形成《20xx中國女性職場現狀調查報告》。記者瞭解到,此次調查共收集南通地區有效樣本2139份,報告通過統計方法對女性職場發展狀況進行深入分析,旨在發現女性職業發展特徵及其面臨的挑戰,引起社會、企業對女性職業發展的重視和思考,共同推動女性職業生涯快速發展。

家庭投入時間比男性高15%

調查顯示,平均而言,女性投入家庭的時間比男性高15%,而投入工作的時間比男性少9%。

未婚女性、男性的每週工作時長,分別爲47.6小時、52小時;每天投入家庭的時間爲1.7小時、1.5小時。數據顯示,在步入婚姻後,已婚女性的每週工作時長爲46.1小時,工作時間上並未太多改變,但投入家庭的時間卻增加至2.6小時,已婚男性每週工作時長爲50.4小時,每天投入家庭時長爲2小時。

求職首要考慮“上下班方便”

調查發現,35.9%的女性將上下班方便作爲選擇工作的首要考慮因素,無形中放棄了更大範圍的工作機會選擇。女性對通勤因素的重視既是出於時間成本的考慮,更是方便顧及家庭的權衡。

3月8日,在市人力資源市場二樓舉辦的三八專場招聘會中,記者就發現,不少女性選擇工作的首要是上班地點、薪資待遇。這一點,在此次的調查樣本種,也有體現。調查顯示,在工作選擇中,職場女性的首要考慮因素是“上下班方便”,而職場男性首要考慮的因素是“能獲得成長和發展”。

女性整體收入低於男性22%

儘管在工作、生活中投入的精力並不少,但現實中,女性收入情況並不樂觀,更低的薪酬凸顯了性別職業選擇的分化,更是女性進階管理層的不足。

調查發現,整體來看,女性的月平均收入比男性低22%,而在普通職員階段,這一差異並不明顯。造成收入差距的原因是什麼?專家從所處崗位和所處職位級別進行解析。從女性和男性目前從事的工作崗位看,確實存在明顯的性別職業優勢領域,女性主要從事與客戶和財務有關的業務,其中行政/後勤/文祕、銷售、財務/會計/審計、人力資源是女性“四大崗位”。而男性優勢崗位是技術、生產加工,尤其在“技術崗位”,男性佔比最高且二者差距最大。運營、設計、市場/公關、產品等則屬於更加中性的崗位。

接受現狀,也要奮起直追

調查顯示,個人收入用於在家庭日常花銷中,女性佔73.3%,男性佔66.7%;休閒娛樂、旅遊方面,女性佔31%,男性佔21.7%;個人學習進修上,女性佔22.2%,男性佔16.0%。此外,男性個人收入花費佔比較高的,則在房貸/車貸、孩子撫養/教育、社交/人情消費等方面。

調查顯示,女性對家庭經濟的貢獻已經達到35%,同時女性的收入除了更多地參與到了提高生活品質和家庭長遠發展外,對個人學習進修的投入也多於男性。這一“慷慨”投入,讓女性對未來職業規劃表現出比男性更積極的職業狀態:不斷提升,獲得個人價值的增值、獨當一面,接受更多工作挑戰、擁有更加清晰的職業發展路徑。

職場調查報告15

長相平平的人一般會這樣安慰自己:我雖然長得不如你,可我生活得比你好。一項最新研究結果可能會讓他們吃驚:漂亮的人不僅僅外表漂亮,還更有錢,更成功,也更容易相處。

美國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那些他們認爲最美的人比那些看上去並不漂亮的人的收入多了12%。即使長相平平的人,收入也比最美的人少7%.這些漂亮的人通過外表取勝的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他們被認爲更有幫助,二是他們更容易合作。

研究人員推斷,由於美貌更容易幫人們在同事間建立合作關係,所以漂亮的人賺錢多。他們排除了這樣一個可能:越成功的人越自私。事實上,研究人員發現,平均而言,漂亮的人比長相一般的人更不自私。他們說,人們之所以更喜歡同漂亮的人合作,有個原因是人們認爲他們更有幫助。研究顯示,人們一向對漂亮的人做出更積極的判斷,同時和他們建立更好的合作關係。另外,39%的美男和美女被認爲有幫助,只有16%的長相一般的人被認爲有幫助,相貌醜陋的人的這一比率則降爲6%。

美貌會產生暈輪效應

像“醜女貝蒂”(美國熱播電視劇的人物、由亞美莉卡·弗倫拉飾演)一樣的女孩也有一個好消息:漂亮的人在工作中不能盡職時,美麗或帥氣外表反而會成爲他們的劣勢。在這種情況下,長相不美的總是取得優勢,成爲最後的勝利者。

職場戰略家凱薩琳·卡普塔表示:“職場成爲了選美大賽,這令人非常不安。正如科學家所說,美貌會產生暈輪效應。我們把一些與長相無關的積極東西全加到他們頭上。”

給醜員工的建議 長相是爹媽給的,我們很難改變,但長相平平的人可以通過一些技巧,在職場上取得成功。卡普塔爲此提出5點建議:

1.包裝自己:衣服能幫助別人重視你的表現。

2.強調特點:對你的外表要有自信,樹立一個強勢形象。

3.擁有自己的“標誌”:不妨試一下U2樂隊主唱波諾的太陽鏡,讓自己鶴立雞羣。

4.重視“軟實力”:用你對事情的獨到見解吸引人。

5.磨礪口才:有思想,擅長自我推銷同樣非常重要。

標籤:職場 調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