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政範文 > 調查報告

社會狀況的調查報告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報告使用的頻率越來越高,要注意報告在寫作時具有一定的格式。那麼你真正懂得怎麼寫好報告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社會狀況的調查報告,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社會狀況的調查報告

社會狀況的調查報告1

摘要:文章主要是爲了分析中國衆多貧困縣城社會養老現狀及問題,以信陽市貧困縣固始縣社會養老狀況調查數據爲例,探討出它們存在的共同問題。通過計算調查數據,揭示了中國廣大貧困縣城因經濟發展水平低下、社會養老意識不足、農村封建意識強等因素,形成了社會養老體制不健全、養老資源浪費、農村老人的養老權益未能得到保證等問題。文章最後,提出了大力發展貧困縣城的經濟,在農村地區開展文化教育活動,健全社會養老體制,提高養老資源的利用等有效的建議。

關鍵字:貧困縣城的養老狀況;因素;問題;建議

導言

(一) 研究背景

隨着我國社會經濟不斷的深度發展,多年的人口紅利正在持續的消失,人口老齡化越來越來嚴重。爲了保證社會的持續穩定發展,社會養老問題越來越受到政府和社會的關注和推行養老措施。在這種大環境下,我國一二線的大城市的社會養老發展的越來越快和發展的越來越健全,但是,衆多的直接面對農村廣大地區的貧困縣城在社會養老方面發展的較爲滯後,各方面發展的不是太好。農村地區是我國發展的基石,幾億農民爲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了巨大是勞動力,貧困縣城地區的社會養老問題關係着我國社會的穩定和繁榮。因此,關注貧困縣城的社會養老問題也成爲了全社會的熱點,去調查和分析廣大貧困地區的社會養老現狀,也是我們的職責。

(二) 文獻綜述

中國貧困地區養老問題一直受到社會和政府的關注,很多專家人士都對貧困地區的養老問題進行研究和分析。徐文芳和王汝志對貧困農村地區和農民工的養老保障制度進行研究,分析當今貧困地區養老保障制度現狀,揭示了制度不完善,傳統保障制度落後等問題。袁維勤和黃振華從政府在貧困地區養老問題中實施的政策出發,提出了政府購買養老服務和政府介入等建議。郝金磊和羅慶是分析區域養老狀況差異,揭示了不同區域的養老狀況的不同。柳玉臻和劉斌借鑑國外養老經驗,運用二維視角,提出建立多支柱養老保險體制的建議。邢世波和公衍勇分別從居家養老和機構養老幸福感對比與農村集中自助型養老模式進行研究,分析出多模式結合的解決養老問題的措施。

(三) 研究意義

在看到城市養老保障體制發展快速的同時,我們更應該去關注瞭解中國廣大貧困地區養老發展情況。通過研究信陽市光山貧困縣的養老現狀,直面農村地區的養老問題,會對解決養老問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首先,有利於完善貧困地區的養老保障制度、提高養老資源的使用效率;其次,有力維護廣大農村地區的社會穩定,促進農村的經濟發展;再次,有利於解放貧困地區的封建思想,維護老人的權益,促進社會和諧;最後,有利於建立一個穩定的養老模式,釋放出巨大的人口紅利。

一、調查過程及方式簡介

本次調查對象主要是固始縣城的各個養老機構和各個鄉鎮的養老機構;縣城和各個村落的居家老人及他們的子女;各個鄉鎮的關於養老服務的政府行政人員。這次調查內容主要是調查固始縣的養老保障制度現狀,社會機構養老情況和家庭養老狀況的對比,以及各個有關人羣對現在縣城養老狀況的意見和看法,對比固始縣和城市養老情況。在調查過程中我主要採取訪談法、問卷調查法、觀察法三種方法。其中,問卷調查法採用線上和線下兩種方法,線上共調查120人,僅收回98份問卷,回收率爲81.6%,有效問卷90份;線下共調查100人,僅收回85份問卷,回收率爲85%,有效問卷80份。通過這幾種方式調查,我得到很多關於貧困縣城養老狀況的內容。

二、固始縣養老保障現狀及問題描述

(一)社會養老保障體制不健全,政府購買養老服務力度低,養老資源浪費。

固始縣城作爲國家級貧困縣,缺乏工業基礎,經濟發展速度慢,並且農村地區存在更爲嚴重的老齡化趨勢,由於農村青壯年人口向城市的大量遷移,導致空巢老人增多,以及長期的城鄉二元結構所造成的城鄉差距,養老基礎設施相對貧乏,養老保險制度不夠完善甚至缺失,使農村地區的老齡化問題成爲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的重中之重。根據調查數據,分析得出縣城養老機構的資源使用情況。

表一:養老機構的各方面使用情況

從上表可以看出,在縣城各個養老機構中,在各個方面,實際情況和理想情況都存在着不小的差距。特別在養老機構人數中,固始縣城各個養老機構幾乎沒有滿員情況,以至於各個養老機構都存在着很大的浪費,以及養老保障體制不健全的情況。

(二)封建思想重,養老模式單一,老人權益未能得到有效保證。

長期以來,廣大農村則遊離於制度之外,農村老齡人的養老,主要是依靠制度外的供給,在農村家庭日益核心化,而社會養老保險、養老機構等老年人照料服務又滿足不了老年人的需求,農村老年人老無所養的現象將較逐漸顯現。因受到傳統封建思想的影響,很多不被子女贍養的老人和他們的子女不願意讓社會上的養老機構對他們進行贍養,以至於他們的生活十分不幸福,權利遭到損害,釀成很多慘劇,如老人獨自一人在家,多天後被發現死亡。對調查數據進行分析,得到下表:

表二:不同地方老人接受社會養老的意願

注:城市、鄉鎮、農村各一百人。

從上表可以看到,隨着經濟發展水平降低,老人們接受社會養老的意願也逐漸的不樂意,他們更加希望得到自己子女的贍養。覺得受到社會的贍養會受到別人的看不起。

(三)老齡化更加嚴重,需被贍養老人羣體不斷擴大。

中國的農民工是改革開放以後,伴隨國家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而出現的一個新的社會羣體,他們爲推動中國的經濟發展奉獻了巨大的努力,提供了巨大的勞動力。但農民工的職業屬於產業工人,但其戶籍身份卻是農民,農民工將青春年華獻給了城鎮建設,老來卻被排斥在城鎮職工養老保險體系之外。特別在固始縣,幾年前爲全國各地提供了巨大的勞動力市場,但隨着老齡化的日益嚴重,他們被迫回到家鄉,卻沒有受到好的養老服務。他們很多人的子女因出外打工,他們成爲空巢老人。

從圖中可以看出,我國21世紀的老齡化趨勢越來越嚴重,這對光山這種國家貧困縣的衝擊更大,越來越多的農村老齡人口返鄉,這對社會和個人都是一個需要直面的問題。

三、固始縣養老問題的原因或結果分析

(一)、經濟發展水平低,人均收入低。

固始縣多年來被列爲國家級貧困縣。縣城農村人口大,缺乏工業基礎,以農業和一定的服務業爲主,人均收入比較低,並且固始縣過度消費的觀念濃厚,給人們造成了嚴重的經濟負擔。在這種情況下,固始縣的社會養老保障有力一定的發展,但發展速度不快且體制不健全。經濟發展的水平決定了這個地域其他方面的發展,在河南省各個縣城中,固始縣的GDP排名十分落後,同樣限制了養老事業的發展。可喜的是,全縣生產總值由“九五”末的23.5億元增加到“十五”末的41.8億元,增長56.2%;在全省縣域經濟綜合實力排序中,5年間大的財政支持。

(二)養老模式單一,以家庭養老模式爲主,老人不願接受社會的贍養。

在中國,農村的傳統封建思想一直是十分濃厚的,老人們無

論能不能得到子女的贍養,他們也不願意接受社會的贍養,因爲他們認爲這是對自己一生的否認,會受到別人的白眼;並且他們的子女也不樂意把他們的父母送到養老機構,因爲他們會得到惡名。這些傳統的封建思想,阻礙了養老保障事業的發展;並且,使很多老人的權益受到損害,釀成了很多慘劇,這不僅是個人的悲哀,也是社會的悲哀。

(三)城市戶籍制度不完善,使農民工不能接受到城市的養老保障。

每一座城市的發展,都離不開農村而來的巨大勞動力。他們爲城市的方方面面發展都貢獻了巨大的奉獻和青春。但是,當他們老了,確受不到城市的養老保障制度的保障,這是一個社會的不公平和不合理。因此,國家應該大力改革戶籍制度,使大量的農民工真正的融入到城市,接受城市的公共養老服務。固始縣全縣有近100萬的人口,分佈在全國各地,爲各地的城市發展付出了巨大的汗水。傳統的戶籍制度,使他們接受不到自己所奉獻那個城市的養老保障,老來無養,這不利於社會的穩定發展。

四、對策和建 議

(一)大力推動固始縣的二、三產業發展,提高經濟水平,逐漸完善養老保障體制。

固始縣21世紀工業發展進入全面提速時期,限額以上工業“九五”末只有17戶,實現增加值2.3億元,“十五”末達到56戶、5.3億元,分別增長229%和230%。限額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實現利潤、綜合效益指數等主要工業指標的增幅保持全市領先,20xx、20xx連續2年位居全市第一。20xx年,重點工業增加值實現8.2億元,較上年增長24%。藍天集團光化公司、遠大鑫鴛鴦、光山電業、強山集團四大企業在20xx年同時躋身全市贏利企業20強,一舉改寫了近年來全市贏利企業20強中光山爲“零”的歷史。五是財政保障能力更突出。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由“九五”末5732萬元,增加到“十五”末的9797萬元,年均增長23.3%,20xx年達到1.2億元,首次突破億元大關,較20xx增長23.5%。這爲養老保障事業的發展提供更大的財政資金支持。

(二)大力推動農村精神文化教育,使養老公共資源得到充分利用。

爲使縣城老人得到一個好的晚年,政府應該多開展一些精神文化教育活動,改變老人的老思想;同時,做老人子女的工作,使他們更好接受到子女的贍養,形成一個家庭爲主,社會爲輔一個多模式結合的養老體系。更好的讓老人得到他們應有的權益,做到老來有所養,促進社會的進步發展和和諧。

(四) 改革城市戶籍制度,使農民工得到城市的養老保障。

社會保障權利是勞動者在年老、疾病或喪失勞動能力以及發生其他生活困難時,從國家、社會或有關部門獲得物質幫助或者基本生活權利。農民工羣體由於是“農民”身份,在國家現行制度安排下被納入了農村的社會保障體系,但是他們常年生活在城鎮,城鎮的社會保障

體系又將其排斥在外,造成農民工的社會保障處於無人問津的真空狀態。

以醫療保險爲例,在城鎮醫療保險計劃和農村合作醫療體制的覆蓋下,11.2%的農民工同時享有以上兩類保險,12.5%的人僅享有城鎮醫療保險,25.6%的人只享有農村合作醫療,而近一半的農民根本沒享有任何保險。因此,改革戶籍制度,讓農民工能受到城市的養老保障,這是一個社會進步的體現。

社會狀況的調查報告2

調查時間:

調查地點:

全國

調查內容:

關於美國文憑工廠狀況的調查

調查方式:

教育監管機構審查

針對這所位於美國北達科他州的高校,該州的教育監管機構近日發佈了一份內部審查報告。根據報告描述,狄克森州立大學儼然成了一座專爲留學生打造的文憑工廠。而這座工廠裏,96%的學生來自中國,其餘的來自俄羅斯。

該報告指出,這所大學的雙學位國際項目連續9年生產出410個學士學位,但其中文件齊備、真正修完所有課程的學生僅有10名;錄取不符合入學資格的學生更是家常便飯,即使中國學生提交了假成績單,也可以被破格錄取。

眼下,仔細回想參加這個國際項目的前前後後,黃鐘強發現,自己被捲進了一個複雜的國際騙局。

中國院校推薦的雙學位學生百分之百被美方錄取,百分之百學成回國

20xx年3月,在中央民族大學讀大三的黃鐘強從學校網站上看到了美國狄克森州立大學雙學位項目的信息。不久後,這所美國高校的副校長高大、滿臉笑容的哈爾海恩斯,及其中國辦事處的江主任一位長髮披肩的年輕女士,一同來到中央民族大學。

海恩斯與江主任介紹說,美國狄克森州立大學擁有三大權威機構的認證,學生只需在中央民族大學學習3年,再到美國留學1年,畢業時就可以獲得兩校分別頒發的學位證書。

對年輕人而言,到文化大熔爐體驗一番,無疑十分吸引人。

事實上,在大洋彼岸,這所美國公立大學並不起眼。它在1918年建校,原是一所師範學院,直到1987年才獲得正式大學資格。不過,跨洋過海來到中國後,狄克森州立大學卻受到前所未有的追捧。

從20xx年開始,19所中國高校陸續與該校合作推出國際項目。這所美國大學通常派出校長、院長來訪,與中國大學簽訂合作協議。簽約現場常掛有中美兩國國旗,儀式鄭重。幾乎沒有人懷疑這類國際項目的質量。

黃鐘強回憶,報名參加雙學位項目後,狄克森州立大學中國辦事處開始主導申請的各個步驟。按照要求,他將成績單、英語能力證明等文件掃描成電子版,發到辦事處的電子郵箱。

他們對成績沒什麼要求,英語也不需要雅思、託福,甚至連四六級證書都不用,只要我去英語系找個教授,籤個名就可以了。 黃鐘強說,他當時已經考了託福,卻沒派上用場。

3個月後,這一批報名的9個學生全部獲得赴美資格。

這樣的情況並不是特例。之前一年,海恩斯訪問蘇州大學應用技術學院時,就讚揚該院是狄克森州立大學的金牌合作者,因爲該院推薦的雙學位學生百分之百被美方錄取,百分之百獲美國簽證,百分之百完成雙學位學習任務,百分之百學成回國。

直到美國北達科他州大學系統與高等教育委員會攜手調查狄克森州立大學,完美的合作才被一一戳穿。

隨後,狄克森州立大學讓25名已經入學的中國學生重考託福,發現其中21人的成績達不到招生要求。

這一切的原因,是狄克森州立大學各部門的程序長久以來不斷退化。報告指出,一些程序被廢置了,一些監控被有意忽略了。

然而,這還不是真相的全部,調查的線索將問題的脈絡引回了中國。報告指出,學生們申請時接觸到的中介自稱是狄克森州立大學的員工。中國學生的所有文件都通過這些中介傳遞,而狄克森州立大學幾乎接收不到任何直接來自中國院校的官方文件。

報告特別強調,中介傳來的中國學生電子成績單問題多多,一些學生的成績單上印有兩所高校的名字,或者是他們用模板時忘了刪掉名字,或者是簡單複製了其他學生的成績單。

報告中唯一被點名的中介是狄克森州立大學中國辦事處,文件末尾附有辦事處的兩張名片,上面印有辦事處網址。記者發現,該網站目前已不能打開,但通過百度快照功能,可以看到該辦事處的兩名員工曾多次陪同狄克森州立大學高層訪問中國高校。

記者撥打了其中一張名片上的手機號碼。接聽電話的女士自稱只是名片主人的一個朋友,隨即掛斷電話。名片上的其他電話均不能接通。

在招生數字的誘惑之下,整所學校都在爲留學生大開綠燈

事實上,赴美不久,黃鐘強就隱約感覺這個國際項目有欺騙成分。20xx年春天,新一批中國留學生到狄克森州立大學註冊入學。黃鐘強發現一些學生來自上海劍橋學院、西安思源學院,這些校名讓他感覺很陌生。

過去幾年,招生不足成了這所高校的一大難題。在美國小城狄克森,石油產業正蓬勃發展,比起上大學,許多年輕人更願意投身高薪的石油工人行列。

20xx年3月,新校長理查德馬克卡林剛剛上任,就把擴大招生列爲該校一大目標。據美國媒體報道,馬克卡林定期召集會議,讓學校官員給他彙報招生數量,還威脅下屬假如完不成招生目標,飯碗就岌岌可危。

過去幾年,美國許多州都在縮減高等教育經費。波士頓學院國際高等教育中心的主管菲利普阿爾特巴赫認爲,一些美國公立學校開展國際合作,也是受利益驅使。他們需要開拓收入來源。 阿爾特巴赫說。

在狄克森州立大學,國際學生學費一年約爲7.8萬元人民幣,但雙學位國際項目爲中國學生提供相當於學費53%~62%的獎學金,折算下來,中國學生所需費用僅僅略高於美國本地學生。

這樣的國際項目在中國大受歡迎,這個美國校長的招生大計也一路暢通。

除了本科院校,一些大專院校也想分一杯羹。根據審查報告,狄克森州立大學從20xx年開始設立與雙學位項目類似的提升項目,太原理工大學與該校簽訂了合作協議,卻被查出參加項目的並非本科生,而是來自與太原理工大學有關的大專課程(的學生)。過去數年,狄克森州立大學一直將這些學生當做正式本科學生來錄取,再授予他們本科學位。

在留學中介的承諾及狄克森州立大學的默許下,中國學生赴美后甚至可以隨意改變專業。在中國攻讀市場營銷的黃鐘強,到美國後選擇了金融專業,一些學生甚至選擇了跨度更大的不同學科,例如從財務學跳到了傳播學。報告說,這意味着,許多學生僅讀了某個專業一年的課程,就獲得了相當於4年學業的學位證書。

報告披露,狄克森州立大學的一個系主任曾至少兩次向院長和負責學術事務的副校長表達過他對這些國際項目的憂慮,但校方從未採取行動。事實上,在招生數字的誘惑之下,整所學校都在爲留學生大開綠燈。

調查人員發現,在一些課程中,留學生的成績基本全部是a,一些掛科的學生也被賦予特權,成績單上不留任何污點,下學期重修便是。

此前9年,這些國際項目頒發的文憑數量節節上升20xx~20xx年,僅授予了35個文憑,但隨後4年發出的文憑總數猛升至559個。隨之而來的是質量不斷下滑。報告指出,在已經頒發的410個學士學位證書中,400個學生還欠缺學分或成績文件。

所有院校都想投身國際化浪潮,但他們不知道如何控制自己

在中國,許多高等院校同樣對狄克森州立大學背後的問題熟視無睹。

20xx年8月,虛報招生數字事件被曝光後,這所高校在美國本土已經受到廣泛質疑。不久後,校長馬克卡林被勒令辭職。

似乎沒有人知道,在大洋彼岸,這所大學的全球化已經引發監管機構的懷疑。直到近日,歷經數月調查而形成的審查報告在美國正式出爐,中國輿論才一片譁然。

一時間,狄克森州立大學被一些中國媒體報道爲野雞大學、冒牌大學,人們隨後才發現,該校是中國教育部認可的正牌美國大學。教育部有關負責人在16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教育部已要求駐美使館教育處覈查有關情況。

在美國,報告也引發了軒然大波。報告發布當天,狄克森州立大學就陷入混亂。在發佈會現場,該校教育、商業及應用科學學院院長被發現缺席,這不尋常的舉動馬上引起校方注意。警方趕到院長家中,發現院長已經帶着一把來福槍赤腳離家而去,全校一片恐慌,發佈會提前結束,校園一度封鎖。

最終,這名院長被發現在自己車中開槍自殺身亡。眼下,還沒有任何證據證明這名院長的自殺與報告有直接聯繫,但報告中提及的許多國際學生,都就讀於這名院長主管的學院。報告公佈後,該校主管學術事務的副校長也提出辭職,但沒有發表任何有關辭職原因的聲明。

報告指出,狄克森州立大學混亂的國際項目很可能導致美國教育部、國務院、國土安全部對其進行制裁。該校公共關係主任瑪利亞莫爾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採訪時說,大學正與上述部門進行聯繫,覈查該校的政策是否符合聯邦法規。

莫爾還表示,狄克森州立大學還將繼續與中國院校合作,但目前所有合作協議已被中止,有待複覈。另外,該校今後會親自招收國際學生,不再委託中介機構。

一片迷霧之中,反思的聲音已經響起。一些美國高等教育專家開始提出疑問:如今,越來越多的美國大學開拓國際合作,但到底誰來監管這些國際項目?誰又能保證在離主校園千里之外開展的項目質量合格?

國際化浪潮現在很火,所有院校都想投身進去。接受美國媒體採訪時,阿爾特巴赫說,但他們常常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麼,只是一頭扎進去,不知道如何控制自己。

面對不斷增加的國際項目,這些專家的一致觀點是:美國認證機構缺乏資源進行監管,大多數時候,他們也沒動力去監管,因爲只有極少數美國人蔘加此類項目。而美國州政府更沒有動力,因爲這些國際項目根本沒有服務州內居民。

而當問題出現,學生便成了最直接的受害者。國際學生是個脆弱的羣體,他們不清楚自己的權責,在外國也常常不敢聲張。研究國際高等教育的美國教授傑森雷恩對美國媒體表示。

現在,感覺受騙了的黃鐘強還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他一直在等待狄克森州立大學給他一個交代。這關乎我們學生的聲譽,關乎我們學位的真假。黃鐘強說。

另一個曾經參加狄克森州立大學國際項目的女生則在百度貼吧上發表帖子,呼籲學生們抒發對這所美國高校的真實感受,以我們微薄的力量扭轉一下媒體對狄克森的負面報道。

儘管狄克森州立大學表示,目前美國監管機構暫時不打算撤回已經頒發的學位,但黃鐘強感覺,自己在美國一年的努力已經完全被否定掉了。在自己的簡歷上,他把有關狄克森州立大學的留學經歷徹底刪除了,免得人們以爲我是個不誠信的人。

社會狀況的調查報告3

爲深入瞭解當前大學生的就業狀況及存在問題,掌握第一手的資料,國家統計局湘潭調查隊於20xx年4月—5月組織專題調研,實地走訪了湘潭大學、湖南科技大學、湖南工程學院、湖南城建職業技術學院等五所在潭高校,與就業指導部門負責人和部分大學畢業生就當前的就業形勢與就業方向開展座談、交流,並和市人事局、教育局、勞動局等部門有關專家進行了深入探討。調查中,嚮應屆畢業生髮放了無記名調查問卷,回收有效問卷136份。

一、當前大學生就業現狀

據有關部門統計,20xx年全國高校畢業生559萬,比20xx年增加85萬,20xx年高校畢業生將達到破紀錄的611萬,預計今後三年內高校畢業生人數還將以每年50萬的數量遞增,還有100多萬曆年沒有就業的大學生和社會上龐大的失業人羣,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相當嚴峻。

加之金融危機導致部分企業發展不景氣,據20xx年2月16日新華網報道,僅廣東就有7萬家出口導向型企業倒閉,很多企業招聘崗位銳減,甚至開始裁員減壓,給處於寒潮中的大學生就業雪上加霜。針對嚴峻的現狀,到4月30日止,北京、上海、天津等23個省(區、市)陸續出臺了促進大學畢業生就業的政府文件。6月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出臺重要措施進一步加強大學生就業;各高等院校更是採取了積極有效的措施,加大經費投入,加強宣傳指導,力促學生就業。但是,各高校就業指導機構負責人普遍反映,求職人數的激增、經濟增長的放緩,使得09應屆畢業生在就業問題上面臨着不同以往的難題。

1、企業進校招聘明顯萎縮,簽約率大幅下降。

據瞭解,往年10月,各大企業都早早地啓動了校園招聘計劃,各大高校內也因此呈現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而09屆畢業生的校園招聘在啓動期便寒意陣陣。在走訪調查中,校方人員介紹,08年10-12月的校園招聘跟往年相比冷清了許多,部分往年的招聘大戶和積極分子不見了身影,甚至有企業宣佈取消了校園招聘計劃。據湖南城建職業技術學院統計,截至20xx年底,來校招聘的單位約有200家,需求人數不到1500人;上年同期,招聘單位有300多家,需求人數超過20xx人,減幅分別爲50%和33.33%。

09年4月以後,經濟形勢有所好轉,企業進校招聘情況有所改善,加上從中央到地方都出臺了許多措施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學校也利用各種渠道,引進企業,積極推薦本校畢業生,招聘單位比09年1月之前要多。但是,儘管學校工作有所成效,當前大學生就業形勢仍不容樂觀。

截至5月上旬,湖南城建職業技術學院正式簽約的畢業生不到40%,比往年同比下降了40多個百分點;湘潭大學、湖南工程學院正式簽約率約爲20%,比往年大幅下滑。本次回收的五所高校調查問卷顯示,應屆畢業生正式簽約比例僅爲10.3%,達成就業意向但未簽約的比例也只有29.4%,兩者合計還不到40%,雖高於中國社會調查所20xx年2月公佈的電話調查結果35.6%的整體就業率,但與社會保障部公佈的力爭09年應屆畢業生就業率達到70%的目標還相距甚遠。

2、預期薪酬明顯下降。

在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下,昔日的“天之驕子”們顯然在心理上已經完成了向普通勞動者的轉變。調查顯示,畢業生已經走出“要價”過高的誤區,預期薪酬迴歸理性。湖南科技大學江主任反映,本校應屆畢業生今年的薪酬定位在1000元左右,比去年降低了整整500元;湘潭大學、湖南工程學院等高校畢業生也出現薪酬大幅下降的明顯趨勢。

問卷調查顯示,大部分大學生將底薪定位在“1000—1500”(45.6%)和“1500—20xx”(28.7%),只有14%的大學生將底薪定位在20xx元以上,甚至有2.2%的畢業生表示願意接受“零工資”就業,這是以往沒有出現過的情況。各大媒體也屢屢報道,就目前來說,房價在五至八千的城市,不到兩千月薪的工作,也令大學生們求之不得。

3、結構性矛盾突出。

據調查,各專業大學生就業情況出現了明顯的“冷熱不均”現象。各高校均表示,工科專業就業比較緊俏,湖南科技大學的特色專業採礦、地質、路橋專業在5月簽約率已達到90%以上;文科、經濟管理類就業困難,以往的一些熱門專業,由於高校盲目擴招,導致供需比例失調嚴重,就業困難,由“熱門”變“冷門”,譬如外貿英語、計算機專業,尤其是學校知名度不高的畢業生就業困難。

湘潭大學謝處長表示,由於金融海嘯席捲全球,該校英語、國際金融貿易、證券等專業受到的衝擊最大;往年房地產行業是招聘大戶,但是今年受社會大環境影響,房地產相關專業就業情況嚴峻;而房地產部門表現不佳又直接導致了建築、施工設計行業的不景氣,導致這些專業的學生遭遇到以往沒有的“冷遇”;法學、中文、數學等傳統專業表現較差;生物、化學等專業就業情況相對穩定,最熱門的專業是市場營銷。

由於今年中央出臺了文件,要求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大力改善農村衛生服務條件,到20xx年,使全國每個縣至少有一所縣級醫院和若干所中心鄉鎮衛生院基本達到標準化水平,縣醫院原則上要達到二甲醫院水平,每個行政村都有村衛生室,所以今年醫衛類專業就業比往年好很多。

農村的醫療改革使許多醫療機構起死回生,因此醫衛類專業就業不但沒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反而有所好轉,成爲09屆畢業生中的幸運者。湖南職業技術學院曾老師介紹,今年本校有醫衛類畢業生2374人,已簽約和達成就業意向的已有90%左右,令許多專業望塵莫及。

4、就業呈現性別差異。

除了專業差異,高校就業市場還呈現了明顯的性別差異,女生的就業難度遠遠大於男生。調查問卷顯示,男生的正式簽約率爲14.5%,已有意向但未簽約的比例爲35.5%;女生的正式簽約率只有5%,有意向未簽約的比例也只有21.7%。兩相比較,可以發現女生的簽約率和意向率都遠遠低於男生。

面對殘酷的就業市場,有15%的女生表示“不想馬上就業”或者“繼續考研”,有21.7%的女生認爲用人單位選拔不公導致自己求職遇挫。湖南城建職業技術學院餘老師介紹,雖然本校學生男女比例約爲3∶1,但是建築行業都傾向於要男生,女生就業成爲學校的棘手問題。

5、專科、高職層次畢業生就業情況明顯好於本科生。

據教育部發布的信息顯示,20xx年全國中等職業學校平均就業率達到95.77%,從20xx年開始全國中職學校畢業生就業率連續四年達到95%以上。今年雖然受金融危機影響,但就目前調查的情況看,我們發現專科、高職層次的畢業生整體就業情況要明顯好於本科畢業生,湖南城建職業技術學院的整體就業率高出湘潭大學、湖南工程學院近20個百分點。

專科、高職畢業生在對薪酬的心理預期和職業層次的要求都相對要低,而且很多專科、高職院校對學生的培養目標本來就定位在實用型“藍領”人才,側重於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動手能力,很多院校採取聯合辦學、“訂單式”培養等方式,使學生的就業成功率大大提高。譬如湖南城建職業技術學院是省建設廳的下屬院校,其建築類專業的學生很大一部分能在建設系統相關單位實現就業;湘潭教育學院對全日制學生實行訂單式培養,與廣東、江浙等地多家用人單位簽訂了聯合辦學協議,爲畢業生多方提供帶薪頂崗實習與就業平臺。

6、定位城市,不願去西部、下基層。

雖然在殘酷的現實面前,很多大學生轉變了觀點,不再一窩蜂的涌向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孔雀東南飛”的景象也一去不復返,但是相當大比例的畢業生仍不願去西部省份,不願下基層工作。問卷調查結果顯示,77.2%的學生在求職時優先考慮個人發展機會,儘管有95.6%的畢業生表示贊成“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及政府新近出臺的大學生到農村基層擔任“村官”計劃,但是隻有35.3%的學生表示願意去西部或農村尋求個人發展,有45.6%的學生認爲這會限制個人未來的發展,而且有35.3%的學生對相關措施的配套優惠政策缺乏信心,湖南科技大學08年還有5名通過了村官考試的畢業生出於種種顧慮放棄了當村官的機會。

7、考研、“考公”熱持續升溫。

在“找工作難,找好工作更是難上加難”的情況下,很多大學生將目光鎖定在考研究生、考公務員(或是參加選調生考試)上,於是出現了熙熙攘攘的考研大軍和蔚爲壯觀的考公務員一族。湖南科技大學今年有500多人蔘加研究生考試,是去年考研人數的近5倍。湘潭大學今年有847人蔘加了選調生考試。

從大範圍來看,今年全國各地有77.5萬人涌向國家公務員考場,爭奪1.35萬個職位;今年湖南省公務員考試也出現了12.7萬人競爭4000崗位的情況;全國有124.6萬考生奔赴研究生考試考場。湘潭市08年、09年公務員招考職位數分別爲195、77,報考人數分別爲3528人、 3306人,考試錄取率分別爲5.53%和2.33%,競爭激烈程度逐年加劇。浩浩蕩蕩的考試大軍中有相當大比例的人爲應屆大學畢業生和往年未就業或是就業不穩定的大學生。

8、就業難引發了明顯的社會問題。

一些學生遭遇多次求職受挫之後,容易引發焦慮、自卑、失落、懷疑等消極情緒,甚至出現了媒體上報道的就業不成而厭世輕生的慘案。調查問卷顯示,在求職受挫後有8.8%的學生個人生活態度比較消極,有16.9%的學生懷疑自己的能力,5.1%的人懷疑政府的能力。湘潭大學就業指導中心介紹,很多貧困生傾家蕩產舉債讀大學,一畢業就失業,心理落差很大,校方擔心因學生們找不到工作,無法正常離校而帶來一系列不安定因素。

由於就業難,大學聯考棄考現象嚴重。據統計,20xx年大學聯考報名人數約爲1020萬名,比去年約減少40萬,約84萬應屆高中畢業生沒報名參加今年的大學聯考,這一方面是由於大學費用昂貴,另一方面是畢業生就業困難,新的“讀書無用論”悄然泛起,在這種情況下,重慶萬名貧困高中生自動放棄大學聯考也就在情理之中。

二、導致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分析

大學生就業難已成爲一種嚴重的社會綜合症,其形成原因是相當複雜的,既有深層次的經濟結構帶來的隱患,又有淺表性的就業市場供需矛盾;既有高校教育的痼疾,也有學生素質的缺失;既有用人選材的偏見,更有擇業求職的誤區。

1、外貿依存過高的隱憂。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連年保持高速增長,已經成爲名副其實的“世界工廠”,“made in china”遍佈全球,商務部副部長高虎城曾透露,全世界每人每年要穿一雙中國製造的鞋、買兩米中國產的布,穿的衣服中有3件來自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後,中國經濟已全盤進入國際分工體系,中國現在的經濟體制,是一個高度對外依賴的加工型經濟,對外貿易依存達到驚人的程度。據統計,1980—20xx年,我國外貿依存度從12.5%上升到66.2%,大大高於美、日20%左右的水平,20xx年由於人民幣升值等因素,我國外貿依存度才下降了約6個百分點。

衆所周知,任何一個經濟體系,都由資金、技術、服務等方面的因素組成。而每一個因素,都有大量的事務和就業需求。如果是一個自力更生、自主性很高的經濟體系(譬如76年時的中國工業體系),那麼在這個體系中,因爲資金、技術、服務等因素都以自力更生爲主,所以完成這些方面的各種任務和途徑,也以自身消化爲主。因而,就產生了對內的大量人才需要,且對人才的需求呈現橄欖型特徵。大頭集中在大學生這一中間層,而中學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則位於兩端,對大學生起補充作用。

作爲一個對外依賴程度過高的經濟體系,資金、技術、服務等因素主要以對外依賴爲主。資金主要由外部注入,技術服務由外部提供。本國所提供的,主要集中在資源、加工用勞動力以及空間等基礎層面。

對人才的需要,主要集中在初級的普通勞動者以及少數高級尖端實用型的管理人才,即所謂的社會“精英”,而對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協調統一的中高層人才的需求量則因爲這方面的需求主要由外部輸入而大大縮減,從而呈現“沙漏型”而非“橄欖型”模型的人才需求。大學生工作難找,但國中生、高中生卻能輕鬆的找到工作,專科、高職畢業生也比本科生就業率高,就是因爲對外依賴型的經濟體系,對基層勞動者有巨大的甚至是無限的需求。

從另一個方面看,因爲我國經濟對外貿依存過高,也使我國國際分工地位處於國際分工的底部,雖然我國經濟已經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同時也造成了我國產業結構的嚴重失衡。具體表現在,製造業(尤其是勞動密集型產業)發展過快,而服務業(尤其是知識性服務業)則相對落後。

這種失衡反映在勞動力的需求結構上,就是知識型服務業崗位(基本上屬於我們所謂的白領崗位)需求相對不足,而對藍領型甚至技術含量很低的純操作型崗位卻出現了異常火爆需求,因此社會上纔會出現了大量大學生工資不如中專生甚至不如農民工的新“腦體倒掛”現象。經濟學家郎鹹平曾說過:“大學生畢業找不到工作,錯不在家長,錯在中國的產業鏈定位。在以製造業爲主的國家,找不到工作是正常的。”

除了在國際分工中處於不利地位,我國企業普遍存在自主產權意識薄弱,熱衷於引進國外先進生產線和生產技術,而忽視自主知識產權的研發,核心技術缺失。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國的技術開發和創新產業實質上已經被放棄了,因此高端就業崗位越來越少,工程師和管理人員的需求量都嚴重不足。

由於缺乏自主品牌和核心技術,廉價勞動力便成爲企業唯一可以利用的資源,於是走上了加工貿易的依附性道路,大量的低技術操作工便成爲就業市場上的“香餑餑”。大量依附型企業沒有資源進行技術研發,很大程度上遏制了社會對大學生的需求數量。

2、就業市場供需的矛盾。

⑴高校擴招增加了就業壓力。我國從1999年開始了大規模的高校擴招,大學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衆教育”轉變,大學畢業生人數急劇增加,20xx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已達到115萬人,而到20xx年高校畢業生將猛增到611萬人,8年增幅高達431.3%,預計今後三年內畢業生數量還將以每年50萬的速度增長。由於解決國有企業下崗失業人員等歷史遺留問題的任務仍然很重,新成長的勞動力也已進入高峯期,特別是近年高校畢業生數量猛增,就業壓力大,整個就業市場需求崗位的總體情況相對趨緊。

⑵金融危機緊縮了就業需求。隨着金融危機影響的日益擴散,首先是跨國公司業務萎縮,減少了用人數量;其次是國內爲國外多種產業提供零部件、原材料、半成品的製造業、出口型企業也受到影響;再次是影響到能源工業。我國金融、地產、外貿類企業以及位於珠三角、長三角的加工製造類企業的招聘崗位銳減,保險、汽車、航空、旅遊、廣告等行業也遭遇“寒流”,用人需求明顯減少。受金融危機一方面使失業人員數量大大增加,一方面使企業招聘崗位減少甚至取消,使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更加嚴峻。

⑶傳統渠道降低了吸納能力。政府機關和國有企事業單位長期以來是接收大學畢業生的主渠道。但近年來,政府機構大幅度精簡,因此不可能大量吸收畢業生;同時,從中央到地方的歷次機構調整中,分流人員基本上是在事業單位任職,且事業單位由於經費緊張等原因本身也面臨着精簡問題。另一方面,國有企業由於企業改制和產業結構調整,本身需要分流出大量下崗人員,招聘崗位也是逐年遞減,吸納大學生數量有限。

北大教育經濟系副主任嶽昌君教授在07年接受採訪時指出,從近年來勞動力市場的發展看,吸納就業人員能力最強的是中小企業和三資企業。06年的數據顯示,中小企業新增的就業崗位有400多萬,三資企業是100多萬,即使全部提供給大學生也是遠遠不夠的。同時,中小企業的保障機制還不是十分健全,收入也偏低,對大學生就業的吸引力有限。

3、用人單位選材的誤區。

⑴過分看重經驗。網絡上流傳着這樣一句語錄:“諸葛亮出山前也沒帶過兵,你們憑啥要求我有工作經驗!”,引起了很多大學生的共鳴,被奉爲經典,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當今用人單位在招聘時過於看重工作經驗。隨便拿一份報紙看招聘廣告,隨處可見就業單位提出“數年工作經驗”這樣不合理的要求。一個常識是,一個理工科畢業的大學生,要成長爲一個合格的工程師,需要在畢業後的工作崗位上經過一段時間的繼續學習,才能完成這一轉變。但是現在由於大學生供求關係發生變化,大學生在擇業方面的談判地位急劇下降,許多用人單位有條件拒絕承擔大學生就業後的“在崗培訓”費用,並提出不承擔大學生社會保障費用、任意延長試用期、不簽訂規範的就業合同等不合理要求,嚴重妨礙了大學生就業。

⑵過分關注文憑。不少用人機構認爲,學歷越高越好。選人學歷化,造成受聘人員水平和能力與崗位不相適應,或人才浪費。有些單位招聘計算機研究生僅用於本單位的打字等簡單文字處理,有些中國小招聘教師也要求研究生學歷,實際上,如果不是專業性很強的理論研究工作,不少本科生或是大專學生的職業水平並不比研究生的職業水平低。

⑶存在性別歧視。由於女性的生理特徵,使得單位在聘用女職員時要付出更高的勞動成本,造成很多用人單位歧視女大學生:

第一,從勞動時間來說,女性有一個男性所沒有的斷裂帶,即生育哺乳期,而這一階段的工資、福利仍需單位負擔;

第二,從退休金的負擔來看,女性要比男性早5—10年,而且由於期望壽命的性別差異,女性僱員一般會比男性僱員領取更多更長的退休金。

由於用人機構的性別觀念,一般來說,女大學生就業機會比男生客觀上要少,而且很多單位在相貌上對女生的要求更爲苛刻,很多單位在招聘時註明應聘女性的身高、體重、年齡,只錄用年輕貌美的女性,這也是一種變相的性別歧視。

⑷生源地域歧視。很多民營中小企業考慮到本單位的業務情況與當地聯繫緊密,希望招聘的大學生熟悉當地方言及風俗習慣,甚至有一定的人際關係網,只選用本地人才。

有些單位和部門從自身利益出發,在社會上畢業生需求日益下降的情況下,明令只接收本地區生源,對外地生源嚴格控制;有的行業(尤其是效益好的行業,如信用合作社、鐵路等)也只接收本系統、本行業院校的畢業生以及屬於本系統職工子女的畢業生,把外系統的畢業生,尤其是一般院校的畢業生拒之門外。有些事業單位甚至是一些地方政府招聘公務員時也存在生源地域歧視,實行地區保護主義,不利於大學生公平競爭和就業。

4、高校教育潛在的問題。

⑴專業課程設置錯位。

在大學生就業已經市場化的情況下,大學的專業設置和調整卻顯得十分滯後,致使畢業生專業結構與市場供求出現了錯位。由於沒有能夠以市場需求爲導向及時調整課程設置,以及專業設置的盲目性,造成供求結構失衡。

不少院校專業劃分過細,難以跟上市場變化;一些高職、專科教育專業缺乏特色,培養出的學生沒有競爭優勢。有些學校的專業設置和專業調整不是以市場爲導向,而是單純立足於自身師資條件等,造成學校無特色、學生無特長,結構性矛盾更突出。

⑵教學知識更新緩慢。

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生產率已經逐步代替了勞動生產率,知識的時效性也在快速縮短,據統計,50年代大學生知識能用30年,90年代大學生知識能用10年,20xx年,大學生所學知識能用3年,我國入世後,這種趨勢更加明顯。調查中,很多學生反映,學校教材內容陳舊,教學方法落後,很多教師的知識結構也非常陳舊,授課內容政治化、空洞化,在校學習的知識比較陳舊,想要掌握本專業的前沿知識,還得通過自己上網、買書、進圖書館、聽講座來補充。

⑶社會實踐重視不夠。

我國高校在擴招後爲節約成本,設置的專業大多不強調動手能力,很少考慮到學生在未來的工作中所需要的實際操作能力。由於高校沒有投入成本購買設備,爲學生提供實際操作機會,並且高校和企業聯繫也不緊密,數量最多的工科畢業生實際上去企業實習的也很少,因此現階段我國高校培養的大學生都掌握了一定的理論,但是實踐相對缺乏。

大量理論課程讓學生在專業技能的提升上是有限的,缺乏實踐能力的大學生只是紙上談兵的高手。譬如金融專業畢業生不懂金融租賃、擔保的具體流程,物流專業的畢業生不知道怎麼跟單、怎麼報關,學生畢業後,不能直接接手工作。但現實是企業尤其是吸納力強的民營中小型企業,是追求利潤最大化的經濟實體,需要的人是能夠給企業帶來業績的人,而擅長理論的大學生並不能馬上給企業帶來效益,並需要老員工的輔導,影響了企業的整體績效,因而很多企業明確拒絕沒有實踐經驗的畢業生。

⑷就業指導存在硬傷。

在調查中,有13.2%的畢業生將“學校就業指導不夠(包括就業信息不足)”列爲“在求職過程中最困擾你的問題”,有63.2%的學生認爲“學校提供的就業指導對自己的就業幫助不大或者沒有幫助”。由於我國高校真正意義上的就業指導工作尚處於起步和摸索階段,與社會經濟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效果很不理想。具體表現在:

①缺乏針對性。

大多數高校的就業指導工作內容常常限定於介紹就業形式,傳授求職技巧、面試技巧、聯繫用人單位和推薦學生,以及完成就業率指標。由於缺乏對就業指導工作的全局考慮和總體安排,就業指導工作功能單一,內容狹窄,在對大學生就業觀念和價值取向的引導,在職業判斷和選擇能力的培養以及職業道德教育方面着力較少,難以適應變化多端的就業形勢。很多高校的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存在應付上級檢查,指導內容空洞、膚淺、缺乏針對性的情況,指導效用差。

②缺乏專業性。

一方面,我國的大學生就業指導機構專業人員配備不足,專職指導人員數量較少,不少指導人員自身分管高校的其他學生工作。由於缺乏長期系統的業務培訓,就業指導人員的素質參差不齊。另一方面,缺乏相應的專業機構。儘管目前我國的大學組織體制中,分設了管理畢業生工作的機構,但是這些機構很難代替就業指導的職能。

在實際生活中,由於高校畢業生工作機構忙於應付大量與畢業有關的事務性工作,難以有固定的時間和精力開展針對性的就業指導工作,無論是在知識儲備方面,還是在信息佔有方面,均難以達到就業指導的效果。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很多學生甚至是畢業生不清楚本校的就業指導機構的職能和辦公地點,從中可以看到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的缺失。面對一個專業化程度較高的勞動力市場,與市場不相匹配的非專業化指導的效果可想而知。

③缺乏系統性。

就業指導工作應該是一個系統化的職業指導、培訓、諮詢與信息反饋的一體化流程,但是我國高校的就業指導機構沒有與公共就業機構建立必要的信息交流制度,高校和不同地區招聘會的組織機構也未能建立起緊密聯繫。另外,高校也未能建立起與用人單位之間的學生求職材料證明機制,在一定程度上引發了信任危機。有些職業學校在與用人單位之間建立供需基地在深度和廣度上還有所欠缺,沒能很好的發揮作用。

5、學生自身求職的差距。

如前所述,當前大學生的就業理念仍存在一些偏差,如“寧要東部一張牀,不要西部一套房”、“就業難不如再考研”等等。在調查採訪中,市人事局負責人介紹,近幾年還涌現出很多考公務員的“專業戶”,即畢業後不積極就業,而是全心全意以考上公務員爲目標,一年失敗來年再考,“不拋棄不放棄”,認爲考上公務員纔有出路。當然,就學生個體而言,影響大學生順利就業的因素主要還在於以下幾個方面:

⑴就業能力不強。

這裏所說的就業能力包括大學生進入人才市場的社會實踐能力、自我表達能力、求職技巧等。在調查中,60.3%的大學生將缺乏工作經驗視爲求職過程中最大的困擾。針對用人單位的訪談也表明,缺乏工作經驗是大學生與其他就業羣體相比一個明顯的劣勢。大學生對自身劣勢的認識與用人單位的評價契合,也反映了大學生的自我認識越來越理性、客觀。

此外,認爲個人能力不足和缺乏求職技巧是最大的困擾的人也分別佔29.4%和19.1%。在回答求職過程中遇到的與自身能力相關的主要問題時,答案分別有專業能力(43.4%)、自我表達能力(44.9%)、外語能力(24.3%)、人際交往能力(33.8%)、環境適應能力(15.4%)。

⑵人際關係不暢。

中國社會是一個熟人社會,人際關係在就業過程中往往發揮着極爲重要的作用。儘管特定的社會關係網絡影響了社會用人環境的公正、公平,但就個體而言,它仍不失爲進入就業市場、尋找就業機會的有效途徑。調查中,32.4%的大學生表示“缺乏社會關係”是求職過程中最大的困擾,有57.4%的學生認爲“通過家庭和個人社會關係、托熟人”是最有效的求職途徑。但是,有家庭關係背景的學生畢竟是少數,而大多數學生在大學期間也不注重人脈關係的拓展,從而在人際關係和社會關係方面處於不利地位。

⑶求職途徑單調。

目前大學生的就業渠道無非是學校推薦、熟人介紹、校園和社會的招聘會、人才或就業網站、報考公務員、服務西部等等。但是,學校推薦一般是幹部或是成績突出者纔有機會,比例很小;而報考公務員受專業、志趣、地域、特長、工作經驗,甚至是是否爲黨員等等限制,更爲嚴峻的是,隨着報考大軍的日益壯大,公務員考試已成爲競爭最爲激烈的考試之一。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網站和招聘會纔是最主要的就業渠道,但遠不能滿足畢業生的需求。不少大學生參加各種各樣的人才交流會“廣泛撒網”,但是沒有針對自己的實際優勢推銷自己,沒有通過重點了解用人單位的實際需求情況提高就業率。

⑷職業規劃缺乏。

很多大學生在校期間對於以後的就業只有模糊的打算,甚至有一部分人沒有任何打算,真正有明確規劃的人只佔很少的一部分。大多數學生並不瞭解自己想要進入的單位發展前景、用人制度、企業文化、人際關係等等,有一部分學生對自己以後將在一個什麼樣的平臺邁出人生的第一步只有模糊的概念,甚至根本沒有目標。

⑸家庭壓力影響。

現在大學生上學的成本很高,大學生平均一年的總支出超過10000元。許多父母將畢生積蓄投入到子女的教育之中,希冀子女能在畢業後找到一份好點的工作。特別是很多貧困地區的農家子弟,舉家借貸供出一個大學生,這些大學生往往被視爲村莊年輕一代的榜樣,“跳出農門”的典範,不但有龐大的債務需要其將來償還,在感情上也揹負着沉重的包袱。

在家庭爲之做出了很大犧牲的情況下,大學生就業條件如果不如沒有接受高等教育的同齡人,甚至只能跟農民工搶飯碗,不但在經濟上大學生及其家人難以承受,在感情上對他們也是一個巨大的傷害。因此,在沒有適合的工作時,部分學生寧願選擇在家待業。

三、大學生就業方向探討

在就業形勢日益嚴峻的現實面前,如何實現個人的理想抱負,如何順利就業是每個大學生應該勇敢面對、理性思考、明確抉擇的問題。我們認爲,大學生們應該切實轉變求職擇業的觀念,實現就業目標、就業方向的轉移:

1、從傳統制造業向第三產業轉移。

據權威統計數據顯示,高等教育就業人員規模最大的行業是製造業。1995年、20xx年和20xx年製造業中的高等教育就業人員分別爲356.9萬、508.5萬和593.4萬,在全部高等教育就業人員中佔比分別爲18.2%、15.5%和12.5%,但製造業中高等教育就業人員相對規模呈明顯下降趨勢。

另一方面,1995、20xx和20xx年第三產業中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從業人員分別達到1339.3、20xx.7和3731.4萬人,呈快速增長勢頭。同期第三產業中高等教育就業人口比重分別爲14.3%、20.1%和23.8%。20xx年78.6%的高等教育就業人口在從事第三產業,比20xx年提高了16個百分點。

其中,高等教育就業人員增幅最大的行業是房地產產業,20xx年的高等教育就業人數是1995年的3.7倍。其次是批發零售業和金融業,高等教育就業規模及比重均快速增長。20xx年勞動力抽樣調查數據顯示,第三產業中的多數行業高等教育就業人口比重進一步提高:教育67%,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59.2%,金融業58.1%,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55.3%,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47.7%,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47.2%。這表明,人力資本更多地流向第三產業。第三產業不僅是一般勞動力的“蓄水池”,更是大量吸納高等教育人員就業人口的主渠道。

2、從東部地區向中西部地區轉移。

由於東西部地域差別的客觀存在和開放政策效應,包括珠三角、長三角在內的東部沿海城市經濟繁榮,發展機會較多,吸引了大批有志青年前去尋夢,社會上開始流行“孔雀東南飛”,絕大部分高校畢業生將東部沿海城市作爲自己求職就業的首選目標,他們往往以進入珠三角、長三角的外資或合資企業當白領爲榮。經過近二十年的快速發展,當前的東部沿海城市人才已經逐漸飽和,區域性就業壓力明顯加劇,再加上東部地區經濟的外貿依存度更高,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最大、最直接,今年東部企業對高校畢業生的需求明顯不足。

另一方面,目前國家正在實施中部崛起和西部大開發戰略,幅員遼闊的中西部地區需要大批高素質人才,儘管中西部地區經濟還不夠發達,條件相對落後,但發展潛力巨大,大學生去了一定能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更能充分發揮個人的聰明才幹,從而實現自己的夢想。據教育部公佈的數據顯示,20xx年到中西部地區的畢業生人數增加了55萬人左右,預計09年將增加更多。可見,中西部地區不僅是未來經濟蓬勃發展的戰略主陣地,而且是大學畢業生流向的新途徑。

3、從大中城市向城鄉基層轉移

長期以來,由於我國城鄉二元結構的客觀存在,大學生就業時往往將目標鎖定在大中城市,大量高校畢業生集中涌入大中城市,加劇了城市中高端人才的就業壓力,很多人無法順利就業。與之相反,廣大縣及縣以下基層單位雖然急需人才,但受發展機會、工資收入、流動性等因素制約,難以吸引大學生。

近幾年來中央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的戰略目標,着力促進8億農民儘快富裕起來以實現全國的全面小康。因此,國家積極實施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戰略,地方政府也在積極推行新型城鎮化建設和新農村建設,這就爲大量的高素質人才紮根農村,紮根基層提供了平臺和機會,而且各級政府出臺了大量促進大學生基層就業、農村就業的優惠政策。

面對大中城市的就業壓力以及農村、基層的廣闊舞臺,廣大高校畢業生已經轉變觀念,勇於承擔歷史重任,自覺響應國家號召,積極投身農村、服務基層,在那裏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教育部資料顯示,20xx年到基層就業的人數達到58萬人,佔已就業畢業生的16.6%,人數穩步增長。可見,鄉村就業、基層就業是大學生就業的一個新亮點。

4、從白領階層向藍領階層轉移。

在傳統觀念裏,大學生向來以“天之驕子”自居,畢業後大多傾向於進機關事業單位或者國有大中型企業,並把自己定位於“白領”階層。然而現實是殘酷的,隨着高校的持續擴招,如今的高校教育早已由“精英教育”進入“大衆教育”階段,大學生也不再屬於“物以稀爲貴”的社會精英了。同時,機關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所能吸納的中高端人才畢竟有限,而且在現行的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下,無法爲社會提供足夠多的白領崗位,相反民營三資企業對藍領型技術人才需求比較旺盛。據教育部發布的資料顯示,20xx年到民營三資企業工作的畢業生有143萬人,佔已就業畢業生的40.7%。

根據我們到市人事局和勞動局調研瞭解到的情況,儘管目前經濟大環境不好,但勞動局的勞動力市場仍比較活躍,經常有民營中小企業主動到勞動局擺攤設點,招聘一定數量的技術藍領;與之相反,人事局的人才市場相對冷清,很少有單位前來招聘高級白領人才。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大學生應當主動降低身價,把自己定位於藍領,積極到民營中小企業就業,踏踏實實從底層職位做起。

四、破解大學生就業難的對策建議

1、政府:注重加強宏觀調控。

⑴加大高等教育投入。

中國需要人才,人才需要教育,雖然現階段我國高校畢業生出現就業困難局面,但是大學生佔總人口的比例僅爲8%,大大低於世界中低收入國家24%和發達國家35%的水平。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從戰略的高度看,國家仍需大力發展高等教育,提高國民教育水平,爲社會發展積蓄人才力量。

中央應該加大教育投入,控制教育成本,讓每一個高中生都有上大學的選擇權,讓每一個家庭都能支付得起子女上大學的費用。要進一步加大對家庭貧困學生的幫扶力度,建立完善對貧困大學生的援助制度,譬如完善助學貸款政策,簡化助學貸款申辦手續,在大學生就業困難的情況下延長還貸期限等等。

⑵合理調控外貿政策。

“中國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國”,我國應在繼續深化對外開放的基礎上,用科學發展觀指導外貿,理性調控外貿依存度過高帶來的產業結構失衡,從根源上解決我國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目前我國外貿增長存在依*廉價勞動力資源、以生產要素的低成本爲依託、以“高耗能、高污染”爲特徵、以犧牲生態環境爲代價等問題,很多行業和企業技術和管理水平粗放、低端、落後,很大程度上使我國淪爲世界的“打工仔”,雖然外貿額逐年增長,但是利益微薄,甚至弊大於利,得不償失。

中資企業的出口,應按照市場經濟公平競爭和wto國民待遇的原則,逐步取消各種稅收優惠(所得稅減免、出口退稅等)和銀行貸款優惠,以改善中國出口商品的結構,提高出口商品的檔次和價格,增加企業的利潤,改變大量出口資源消耗型和勞動密集型商品的舊格局。

應制定科學評判外貿政策和政策實施效果的質量指標體系,將“以質取勝”確立爲整個外貿政策的核心,追求效益的最大化和能源資源使用的最小化,以利於提升經濟運行質量和外貿核心競爭力,推動我國從貿易大國走向貿易強國。通過大幅提升我國外貿產品在世界市場的檔次,切實增加其科技含量,吸引一大批高素質人才,從而徹底改變我國勞動力市場向底端勞動力嚴重傾斜的局面,大大改善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狀況。

⑶大力發展第三產業。

大學生就業的主渠道在第三產業,第三產業發展空間廣闊。當下,政府應在政策引導方面大力扶持第三產業,因地制宜,出臺配套政策,鼓勵第三產業,尤其是金融、信息諮詢、計算機軟件、科研教育等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打破行業壟斷,激發企業的創新動力,促進行業的良性競爭,推動第三產業的發展,爲大學生就業謀出路。

同時,我國應開放服務業市場,大力發展服務貿易。服務貿易是現代經濟中最具增長潛力的領域。從世界上開放型經濟大國經濟發展的軌跡分析,服務貿易的整體增長既優化了一國的產業結構,擴展了gdp的經濟規模,也降低了外貿依存度,同時服務貿易產品的出口又提升了貿易的國際競爭力。要加強政策協調和指導,加快服務貿易國際化進程,支持國內有實力的企業“走出去”,特別是鼓勵中國有優勢的服務貿易出口,在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分工和競爭。

另外,政府要出臺配套措施鼓勵和扶持高新技術產業的建立和發展,在政策上爲高新技術產業提供“綠色通道”,提高產業水平,以此曾加社會對高校畢業生的吸納能力,使高校的人才培養和社會的人才使用銜接好。

⑷積極創造就業環境。

①創造良好的宏觀環境。各級政府要在大力推進經濟發展,提供就業機會的基礎上,繼續重視和推進社會就業,進一步理順畢業生就業體制,堅持市場取向,提高勞動力的流動性。針對不少地方和部門存在的地方保護主義,按市場化的要求加快高校畢業生就業制度的改革,促進大學生自主流動;相關部門要加強管制,嚴肅查處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上的不規範行爲。

②建立完善大學生就業市場信息系統。建立公信度高的就業信息發佈平臺,爲畢業生提供就業信息。應出臺配套措施淡化戶口對勞動力市場供需雙方自主選擇的約束,在戶口、檔案管理和勞動保險方面給予相應配套的社會保障。

③鼓勵企業招聘應屆畢業生。針對用人單位普遍存在招聘有工作經驗的員工的現象,政府可以通過政策調整改善這種現象,譬如對招聘應屆畢業生達到一定比例的企業給以相應的稅收優惠或是費用減免等,鼓勵企業吸納高校畢業生。

④鼓勵大學生到西部地區、農村基層就業和自主創業。

通過助學貸款代償、考研考公務員加分、發放生活補貼等優惠政策鼓勵畢業生去基層、西部就業,解決好就業人員戶籍檔案、職稱評定、社會保險等實際問題,使西部、基層真正成爲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廣闊天地。高校畢業生不應該僅僅是社會現有崗位的競爭者,擠佔就業崗位,更應該是新崗位的開拓者,爲社會創造就業機會。

政府應出臺鼓勵各種資本對畢業生新創高科技實體進行投資的傾斜政策;設立大學生創業基地,併爲創業大學生提供專業指導、法律諮詢、市場分析服務、創業失敗生活保障等服務;對自主創業的大學生在審批手續、金融貸款、工商登記、稅收等方面予以特殊優惠。

⑤組建高校畢業生見習基地。

爲增加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培訓和實踐機會,提高其工作技能和對實際工作的適應能力,同時降低用人單位開發和培養人才的成本,增強用人單位接收高校畢業生的積極性,可以由政府部門牽頭組建高校畢業生見習基地。見習期一般設定爲6個月,最長不超過一年,月工資可按目前高校畢業生試用期工資標準設定爲每月800—1000元。爲調動見習單位的積極性,可以由政府給與企業適當補助,並根據其接收畢業生的人數在財政、稅收等方面的給與相應的政策扶持。

2、學校:不斷深化教學改革。

⑴科學調整專業設置。雖然高等教育本身在教育目標上與職業教育有所不同,側重於對象全面素質的提升,但是就目前來說,只有成功就業,才能保障個體生存,學校一味灌輸“學院派”知識,使學生只會“紙上談兵”,甚至空學一身“屠龍之技”,是行不通的。

學校應該建立高校生源報考錄取比預警系統、高校畢業生就業率反饋系統,通過實際考察後根據不同專業科學地制定擴招規模;在完成資料收集、通過理論論證的基礎上適量加大社會急需專業的招生數量,控制長線專業的發展規模;對於教學質量不高、專業設置不合理的專業要減少招生數量甚至停止招生。

同時學校應該應對瞬息萬變的就業市場需求,對現有專業進行大膽的調整、改革。以英語專業爲例,所有的學校都開設了英語專業,使得本專業畢業生氾濫。可是,英語高端人才仍然稀缺(比如同聲翻譯,比如專業性英語人才),於是出現了一邊是英語專業畢業生就業難,一邊是企業招不到外語“精英”的“東邊日出西邊雨”的怪現象。

⑵加大社會實踐力度。

高校畢業生缺乏實踐經驗,已成爲社會共識,在積極引導、充分發展校內實踐活動的基礎上,高校要積極引導學生走向社會實踐,實現教育教學、課外活動、崗位實踐的有機結合,從而切實突破專業培養方案和學生實踐課程各自爲陣,甚至忽略實踐的傳統格局。針對當代大學生渴望在社會上兼職,學校應予以支持,並重視實習制度,有條件的學校可以與用人單位建立長期的供需夥伴關係。

例如,湖南科技大學涉煤專業先後與天府煤業集團等5家煤炭企業簽訂合作辦學協議,開展訂單式培養,學生到煤礦主體專業學習,畢業後定向到煤炭企業工作;機電學院與湘電集團共建人才培養創新基地,學生在讀書期間直接參加項目攻關,畢業後根據需要可留在湘電集團工作;管理學院在一批旅遊企業建立穩定的實習基地,建立了教學、科研、實習、就業“四位一體”的培養新模式,順利實現了學校和用人單位的“雙贏”局面,值得其他高校借鑑。

⑶完善就業服務體系。

面對專業化日益加強的勞動力市場,高校也必須跟上時代的步伐,使自己的就業服務體系也專業化起來。首先,學校要做好企業和畢業生之間的就業信息提供和傳遞工作。儘管高校學生可以通過人才交流會、網絡等途徑獲得各種就業信息,但涉世未深的大學生面對形形色色的社會信息缺乏甄別能力,上當受騙的新聞屢見不鮮,所以,對個人而言,學校依然是提供用人單位和推薦學生的重要渠道。其次,學校應該着力解決大學生求職技巧的培訓。剛走出校門的學生除了動手能力弱,表達溝通能力也普遍存在問題。

學校應增設職業培訓機構或增加職業素質教育課程,包括商務禮儀、心理健康、與人溝通、融入團隊等內容,將職業素質培訓與實習有效結合,彌合學校教育與市場需求的斷層。此外,學校要充當好就業協議達成過程中的橋樑作用,既包括溝通學校和社會的聯繫,爲畢業生與用人單位之間的各種交往提供服務(如組織各種招聘會和供需見面會等),也包括建立畢業生和用人單位之間的信任關係(如學歷學位的證明、就業協議的簽署等)。

3、學生:努力提升綜合素質。

⑴注重專業學習。專業強、基礎實、理論深、技能佳,是每個用人單位渴望的人才標準。大學期間的專業學習是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實現人生價值的重要基礎,大學生在校期間必須注重加強專業知識的系統學習,苦練內功,提升素質,培養能力,掌握技巧,爲順利就業打基礎、創條件、做準備。

⑵加強實踐鍛鍊。從進入大學起就要有意識的進行就業規劃,通過各種途徑尋求實踐機會,爲將來的就業競爭增加砝碼。要在加強專業學習的基礎上,重視校內和校外的社會活動,這些活動特別是社會兼職可以引導大學生走向社會,加強實踐學習,熟悉工作流程,豐富社會經驗,拓寬人際關係,是大學生進行能力鍛鍊、施展個人才華的重要舞臺。

⑶調整就業心態。對於大學生自身來說,首先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直面壓力和挑戰。“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是亙古不變的真理,特別是我國現階段,社會的轉型和轉變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在不能改變社會的情況下,要逐步調整自己的心態,適應社會的要求。改變過去那種“一步到位”的就業心理,放棄“寧爲玉碎,不爲瓦全”的舊知識分子偏激心理,不把考研、考公務員當成“救命稻草”(畢竟能如願的只是極少數),樹立“先就業,再擇業”的健康觀念,先爭取工作崗位,爲社會和家庭“減負”,再在工作中磨練自己,尋找機會進行突破。

4、單位:切實糾正用人偏見。

用人單位一方面要與學校加強互動交流,多瞭解學校裏各專業的特色,還可以借鑑大學生見習制度的思路,爲在校大學生提供寒暑假實習基地,既鍛鍊了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也有助於企業考察人才。另一方面,用人單位要進一步轉變思想,牢固樹立科學的人才觀,切實糾正用人選材的偏見。

一個單位要想得到可持續發展,既要使用好人才,也要注重人才的培養和儲備。從我們的調查情況來看,多數學生充滿激情、有闖勁,富有創新精神,而且理論功底紮實,接受新鮮事物快,可塑性強,如果對他們適當加以培訓,一定能爲企業帶來更好更長遠的發展。所以,企業不能只圖眼前的短期利益,過分看重工作經驗,而要有長遠的人才戰略眼光,要改變唯經驗論、唯文憑論的做法,還要糾正性別上和地域上的用人偏見,切實做到不拘一格招攬人才,實現企業與人才的雙贏。

社會狀況的調查報告4

隨着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深入,各地區城市建設突飛猛進,城市的居住、商業、就業、交通等方面設施和制度不斷地完善和充實,逐漸推進着黨關於全面建設和諧的小康社會的總方針的貫徹落實。但是,我們不應忽視在我國佔更大面積的農村和做重要貢獻的農民。城鄉建設應當統籌兼顧、相互促進、和諧發展。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進行了全面部署,明確了“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文明”的建設要求。這是黨對於農村建設提出的總體要求,各地區農村也學習了此次會議的精神,進行相應的整頓和落實。總而言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意義深遠,任務艱鉅,必須着眼長遠,立足當前。

1月24至27日,我在父親的幫助下,對合肥市肥西縣高店鄉部分地區進行了實地調查,主要通過開放式訪談結合自然觀察的方法,瞭解了當地農村的教育和醫療保障狀況,學習到了新農村建設的經驗,同時也接觸到到了建設過程中的矛盾和困難,並針對性的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一、調查對象

當地居民,年齡在20-50歲之間,有學生、教育者、當地農民、退休老人、村幹部等,大多數人爲國中以上文化程度。

二、調查內容和結果

1.農村教育狀況

此次對於教育狀況的調查對象主要是教師、學生和其家長,他們大多數人都表示對當地的教育服務狀況較滿意,國家的義務教育給大多數人減輕了負擔、減稅也給大多數農民家庭創造了更好的教育環境和條件,當地還有一些對貧困家庭學生的補助政策得以落實。但是,也有部分家長和學生表示,農村的教育條件雖然不斷髮展,但與城區相比,還是落後很多,師資條件、硬件設施等甚至無法滿足學生們的學習和文化生活。

對於教育,當地居民都認爲是百利而無一害的,大多數人的觀念是,只有讓孩子學到了知識,纔能有出息,只要自己的孩子有能力到好的學校就讀,自己會盡一切努力爲孩子爭取。他們會互相炫耀自己孩子的學習成績,對學習好的孩子,人人佼口稱讚。並且,農民的農田種植因缺乏科學的指導,而常常顯得低效,因此職業教育也更加迫切和必要。

由以上調查情況可總結,當地農村教育狀況良好,政策落實得當,但是因爲歷史積累的因素,相較城區仍顯落後,還需教育者和當地政府的不斷努力,來使教育條件和水平穩定發展。居民的教育觀念崇高而淳樸,主要得益於教育宣傳。

2.農村醫療保障狀況

醫療保險

大多數居民認爲村裏的醫療保險比較科學,可以及時解決看病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但是,大家普遍覺得,醫療保險報銷的費用太少,特別是小花費不能解決;醫療機構的醫療費用高,手續繁瑣,定點醫院等限制有時讓人難以承受。大多數人認爲醫療保險要一保大病、保住院爲重點。雖然醫療保險存在一定的缺陷,可是幾乎所有的村民都參加了,一個比較普遍的觀點是:每年只要投入很少的一部分錢就能夠在出現意外狀況的時候獲得比較大的補助,而且投保的費用大多數都是由村政府承擔,還是很划算的。對於醫療保險的知識普及尚有缺陷,許多居民不瞭解就醫的條件和具體情況,造成對醫療保險的誤解。

醫療服務

大多數人認爲當地的醫療服務狀況比較好,能夠滿足需要,但農村醫療服務中存在很多問題:鄉鎮醫院醫療技術人員嚴重缺乏、經費緊張、設備簡陋;村衛生所大都建在鄉醫家中,不合格,經營不規範,存在亂收費的現象;各醫療機關有關工作人員服務態度很差,有些醫院報銷手續比較麻煩。

三、針對性的建議

針對調查結果,我們通過查閱資料提出一下建議和辦法:

針對教育

1.可以組織實施好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工程,建設遍佈鄉村學校的遠程教育網絡,建立和完善城鎮教師到農村任教服務制度,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設,提高農村義務教育質量。

2.要有效統籌城鄉各級各類教育資源,送知識、送技術、送人才下鄉,滿足農民多樣化的學習需求,推進“農科教”結合,把農村學校建設成爲推廣農業

先進技術、提供經濟信息服務的平臺。

3.鄉鎮政府應該要普及和鞏固農村九年義務教育,加快發展農村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充分發揮各級各類學校爲新農村建設服務的能力放在首位,按照當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的戰略部署,全力以赴地做好農村教育工作。

針對醫療:

1.加大政府的宣傳力度,提高對農村醫療衛生工作重要性、緊迫性的認識。

2.加大資金投入,逐步改變鄉村醫療衛生設施簡陋的狀況,是加強農村醫療衛生工作的重要一環。

3.增加定點醫療機構的數量,方便參保農民就醫。

4.要十分關心重視農村醫療衛生這支隊伍的建設,發揮他們在農村醫療服務中的優勢和作用,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審察和監督,確保醫療服務質量。

5.國家可以調整補償的標準,擴大報銷的範圍,不僅大病住院等情況可以報銷,小病也可以幫助解決一部分,解決大多數人的需求。

四、後記

建設新農村,是增加農民收入、繁榮農村經濟的根本途徑,是提高農民生活質量、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建設現代農業的重要保障,是發展農村社會事業、構建和諧社會的主要內容。相信,在黨中央、國務院出臺的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國新農村建設會越來越好,但是,路途漫長、坎坷,要一步一步穩穩地走。

社會狀況的調查報告5

一、研究的目的與意義

我們的社會處在現代化的進程當中,而教育界也在逐步完成自身的現代化。新的時代需要新的培養人的機制,新的人才需具備哪些特徵?目前學校和家庭對中學生的不利影響有哪些?這些問題自然成爲我們關注的焦點,故而在999年“社會調查實踐課”中,我們選定了“全國26個大中城市中學生家庭與學校教育現狀抽樣調查”這一課題。經過調查和分析彙總,參考各種文獻,現選取當代中學生的社會人格特徵作研究對象,原因有以下兩點:①通過調查瞭解當代中學生社會人格的現狀,可以發現我們的家庭、學校在學生性格培養上存在的不足,是哪些因素導致積極的社會人格,而哪些又導致消極的人格。②對目前處在轉型社會中的我國中學生而言,其社會人格同其社會的性質同樣具有過渡特徵,在傳統與現代的人格類型轉換的現階段中透視當代中學生的人格特徵,哪些透視出時代的特色,而哪些還體現出歷史的束縛。前一點主要出於應用的思考,而後者則更多偏重於對社會文化變遷的理論思考,所有這些,構成了我們從事調查的研究目的與意義。

研究方法

對於社會人格的基本界定,我們是這樣把握的:“即是指在特定歷史階段下其一社會羣體在互動過程中產生的爲羣體每個成員所認可和接受的羣體心理特徵。這種心理特徵既是社會性的,同時又伴隨價值判斷過程。”社會人格產生於社會行動,是指“行動的個人賦予其行動以主觀意義,行爲考慮到他人並在其行動過程中以他人爲目標”的這樣一種心理特徵。

而研究中的理論假設則主要採用了類型學的方法,正如後文斯賓塞的“尚武社會”和“工業社會”的劃分一樣,我們將社會人格分爲傳統與現代的兩種典型,而社會轉型中的中學生社會人格也具有過渡的特徵,即舊的社會形態中的某些社會人格與新的社會形態對某些社會人格的表現同時在當代中學生身上體現,而且正向後者轉化。

在研究中,我們採用了抽樣調查的方法,將全國所有城市分爲大、中、小三等,然後在大中城市中按多階段分層抽樣方法隨機抽取了26個城市作研究對象,共計回收中學生答卷275份,經檢查,結果客觀有效,問卷質量高,並採用ss統計軟件作統計分析,並按照調查工作計劃中確立的指標項目分別作檢驗分析,同時結合圖書館中的人口學資料,作了初步的思考。下文中,擬從當代中學生對所處環境的態度與感受、偶像崇拜、人格傾向、轉型社會人格結構幾方面具體闡述。

二、社會轉型期中學生對所處家庭和學校環境的感受和態度

家庭是影響和作用於個體思想觀念、心理特徵和行爲方式的主要社會環境之一,我國素有“三歲看老”的說法,即從一個側面說明了早期的家庭教育對個人一生的行爲規範、心理特徵、價值觀念、生活方式以至個性氣質、品德塑造的重要作用,據鄭杭生先生所編的《社會學概論新修》,家庭對個人的社會化的影響大致有三:①家庭教育和家庭環境的影響是一個社會化的開端,家庭環境因素對個人的觀念、心理和行爲習慣會發生潛移默化的深刻影響。②家庭環境對個人社會化的另一重要意義在於對兒童的感情和愛的培養,家庭環境對個人而言,其作爲感情交流和體驗愛的主要場所無疑較之其他社會環境重要得多,豐富的感情交流對一個人感情和心理的正常發展,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而這種感情的社會化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所處的家庭感情交流的程度如何。③家庭中父母的權威對兒童的社會化具有重大影響,家庭環境中的權威形象和親子之間的感情交流,使家庭社會化對個體的心理和觀念具有強大的滲透力和塑造力。基於此,在我們的調查中,重點設計了有關方面的題目,經過初步的統計分析和基於理論的思考,我們認爲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是頗值得我們思考的。

。部分父母老師的德育影響力與子女自身難以協調一致。在被調查的中學生當中,有70。2%的父母較注重子女的德育教育,而且在平時能夠作到言傳身教,自身具有示範性作用,這對子女的教育是非常有利的,但同時我們也應看到有29。8%的父母則不是很注重德育的教育,這已是一個不低的比例,事實上,父母親在家庭內的各種行爲所體現的道德、形象和道德內涵在很大程度上成爲子女的楷模,這在人生觀尚未完全定型的青春期前期的少年兒童中尤爲如此。父母與子女在家庭裏充當的角色與地位存在一定的差異,具體說“父母是施教者,子女是受教者,是依賴者,他對有支配權的一方——父母,會發現’自居作用’,而子女在這種作用下會追隨和仿效父母,以期將來能成爲父母那樣的人。 ”當然這種機制的作用有時完全是潛意識的。由調查的結果來看,在問及學生“當老師教導您怎樣做人與父母教導不一致時,您會選擇什麼?”有4。7%的中學生選擇了(a)“聽父親的”其較之(b)“聽母親的”所選比例4。3%稍高,但由此已可看出現代中國家庭德育中母親的地位較之古代“父嚴母慈”的家庭中母親的地位已有很大的提升,雖然這樣,還是可以看出現代中學生對父母的教導的依賴性已下降到足以引起重視的地步,因爲也有。9%的學生選擇(c)“聽老師的”,可見在學生的品德教育的施行者中,老師無疑是較之家長更具有道德典範和說服力的人物,其所行所言會給尚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奠基階段的中學生帶來巨大的塑造性影響。當然,在“父母教導與老師教導不一致時”,大多數中學生還是理性地選擇了“誰對就聽誰的”(f),這一比例達50。2%,而不是像以上三個簡單地選“父親”(a)4。7%、“母親”(b)4。3%或“老師”(c)。9%那樣,“誰對就聽誰的”表明了他們已具有判斷的能力,不盲從、不迷信權威,這是當代青少年心理上的一個顯著特徵。不過我們仍須看到另一面,竟然有24。3%的中學生選擇(e)“誰的說法與我相符合就聽誰的”,這一比例之高是讓我們始料不及的,我們起碼可從中看出當代中學生的“自我中心”傾向的表現,當代的中學生,由於獨生子女佔較大比例(本次調查結果中,獨生子女佔66%),在家庭中地位較高,致使一部分學生以自我爲中心的性格特徵得到強化。而這種性格特徵一方面會導致一部分學生持有過度的“自尊感”,而且對於他們未來生活中面臨的人際關係的良好發展無疑是一種潛在的阻礙。這一部分學生較之前面“誰對就聽誰的”那些學生而言,更難以與人相處,常常以自己的價值標準評判一切事物,難以做到客觀、公正和替他人着想,這是我們今後的教育工作中所應重視的一個問題。最後,我們關注到選擇(d)項“誰的都不聽”的那一部分學生羣體,這一部分學生佔總體的4。7%。他們的回答顯明地表現了接近青春期和正處在青春期中的青少年所普遍具有的叛逆性,不過他們的回答更趨極端罷了。叛逆性,這種具有抵抗色彩的心理特徵,本身就是該年齡段人羣的社會人格之一,中學生“他們在這一時期特別注意觀察和認識各種社會角色的意義,學會扮演不同的角色,實現角色的自我不同,而如果個人在這一時期的社會交往活動缺乏主動和自信,將不能正確地理解各種社會角色的意義,而在活動出現角色混淆不清的現象。”既然青少年特別注意觀察他人的行爲以利於自己的角色扮演,但同時家庭裏父母的教導與學校里老師的教導如果存在價值指向上的不一致性(這種情況目前在我國的確存在:老師作爲傳統的道德訓導者與尤其在市場經濟環境下的家庭中父母的價值觀實際是有很大的不一致性的)這種不一致性增加了青少年的困惑,有時讓他們無所適從,兼之在現代化的進程中,人的自我意識與獨立意識發展進程加快,而且快速的知識、科學技術的更替又打破對以往權威和長輩的一味服從,於是一部分青少年就有可能不重視傳統的道德教育,他們就可能“誰的都不聽”

社會狀況的調查報告6

摘要:

爲了解國小生的學習和生活狀況,傾聽他們的心聲,我進行了“國小生學習和生活現況與期望調查”。調查主要採取問卷調查、座談會等形式進行,共發問卷40份。調查對象涉及國小四年級學生。調查發現,近年來基礎教育有了很大的發展,素質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多數國小生能夠認同當前的學習和生活狀況。

他們對課堂教學和教師的基本素質、對父母的家庭教育基本認同。但現實生活中也存在着一些制約素質教育全面實施的因素,主要表現在學習壓力大、課業負擔重、對考試及成績排名等心情矛盾、對父母和教師有更高要求等。因此,提高教師和父母素質是我們成人刻不容緩的責任。

關鍵詞:

調查、教師素質、信任、考試

一、問題的提出:

現實生活中制約素質教育的因素有哪些?經常聽到孩子抱怨自己的父母沒有時間陪自己學習或遊戲,獨自去外面玩,反而給他們買很多的考卷做,感覺極不平衡。在家享受不到樂趣,在學校還是一樣,整天被作業包圍,經常考試,考不好還得接受批評,孩子覺得壓力很大。今年來,不時有報道,有些學生因學習壓力大而離家出走,甚至跳樓自殺。

二、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研究對象爲國小四年級學生,研究方法主要採取問卷調查、座談會等形式進行。

三、研究結果的思考與分析:

1、多數國小生認同目前的課堂教學形式

調查顯示,60%的國小生認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沒有大量重複課本內容;83%的國小生認爲教師的課堂教學形式大部分是靈活多樣的;90%國小生認爲老師在課堂上的教學大部分內容既能傳授知識,又注意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可見,現在的學生對教師的教學還是比較關注的。

我認爲:教師應領會新課改的精神,將精神落實到實處。在教學中,貫穿新的教學理念,力求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在新課改的今天,絕大多數教師都能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運用啓發式、討論式、探究式等教學方法,深入開發學生的思維資源,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習慣,啓發與引導學生通過積極主動的思維活動進行學習,勤奮的思考,不斷的對所學習的各種知識信息進行加工轉換、消化吸收,獲得新知識。

2、大部分國小生的作業時間超標,普遍希望縮短作業時間

雖然“減負”呼聲喊了多年,但國小生的學習負擔依然沉重。調查發現,無論是平時還是週末,國小生在寫作業時間上的超標比例均超過一半。根據教育部規定,國小生四、五、六年紀的作業量應在60分鐘內完成。而現在國小生的作業負擔依然有增無減。

對於“你希望每天多長時間完成作業”有38%的國小生希望在半小時內完成家庭作業,有53%國小生希望在一小時內完成家庭作業,10%國小生希望在二小時內完成家庭作業。雖然有一半學生的願望已超過國家規定的標準,可見,他們實際的作業時間要遠遠超過期望的時間。說真的,老師佈置的作業還不算多,而是大部分家長“望子成龍”的心情,讓孩子們負擔加重,另外買了許多考卷讓孩子們完成。時常聽到學生的埋怨。其實,作業量不在多,而在精,能掌握重點、要點就夠了。老師上課時也不願看見他們老是打着哈欠,無精打采的樣子。這樣只會造成惡性循環,覺睡不好,學習更無能爲力。

3、國小生最渴望得到父母的信任,最不滿父母說話不算話

社會的變動,伴隨而來的是人們價值觀念與生活方式的變化,這種變化猛烈地衝擊着家庭的領地,導致產生離婚家庭、單親家庭、寄養家庭、貧苦家庭、富裕家庭等等。這形形色色不同形態的家庭環境,會在不同程度上影響到孩子。調查顯示,國小生最渴望得到父母的信任,最不滿父母說話不算話。

在問卷中得出,國小生最喜歡父母做事有:信任我(40%)、說話算話(23%)、給我輔導功課(37%)。另外,國小生對父母不滿的是:說話不算話(35%)、對我管的太多(25%)、在家打麻將(40%),以上數據說明孩子們希望父母給他們安靜的學習環境,做孩子們學習的榜樣。父母纔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培養出一個品德高尚的好孩子是大多數父母的共同目標。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大衛-艾爾金德認爲,要想讓孩子有教養、守道德,父母必須是一個品德高尚的人。兒童教育專家還認爲,孩子的一舉一動都源於對大人的耳聞目染。“我們應當用行動去教育兒童,只有身教所不能做到的才用言教”——盧梭。不要在家裏以居高臨下的態度對待孩子。孩子從小就在受尊重的環境下成長,他就會自然地尊重他人。

4、對成績排名各抒己見,一半學生認爲成績是個人隱私,另一半學生認爲考試成績應該公開

對考試的矛盾心情也反映在成績排名的態度上,調查顯示,對“成績是個人隱私,不應該公佈”這一觀點,有25%的國小生非常贊同,有40%的國小生比較贊同,有12%的國小生比較反對這一觀點,有23%的國小生非常反對。

可見,在成績排名這一問題上,國小生的態度也是很矛盾的,對成績排名的支持,反映了國小生競爭的強烈需求,但同時又承受極大的壓力。教育行政部門也曾明文規定不允許根據學生成績進行排名,但從學生強烈的競爭需求來看,單靠教育行政部門的硬性規定往往以奏效,需要與教育的深層問題配套解決。就本人所在教學區域,經常會進行抽測,進行學校及班級的排名,無形中加重教師的壓力。當然,最終還得讓學生付出。我想,學生也是不堪重負、苦不敢言。還是讓“成績排名”早點散去。

四、建議:

1、提高學生父母的綜合素質是新時代對家長的要求,因此,我認爲:應充分發揮學校的“家長學校”的作用,定時爲家長朋友傳輸新的教育理念,真正地做到家長、學校兩方面配合。

2、學校方面應大力支持教師進行各方面素質的提高。如:班主任進修、各科教師展示課、各種培訓等。

3、作爲家長應經常和教師在一起交流,從實際出發去教育、引導孩子,讓孩子健康成長。

4、提高全民素質,讓整個社會都增強意識,讓人們都去關心下一代。

5、教育部門應及時、適時關注教育動態,以實際行動去關注下一代。

社會狀況的調查報告7

爲了全面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適應新形勢下高等教育發展的需要,改革傳統的教育工作,深刻了解大學生的內心世界和道德素質狀況,掌握大學生的發展傾向,我院於20xx年10月1日—10月15日對各系(院)大一255名、大二148名、大三84名學生開展問卷調查。

一、調查的方法與內容

本次調查問卷由院團委發起,此次活動採用調查問卷方式,以班爲單位,發放《大學生道德素質調查問卷》,調查的主要對象爲湖南科技職業學院在校大學生,調查內容從道德素質基本認識及看法、自身道德素質水平兩個方面展開。通過反饋回來的調查表統計總結得出湖南科技職業學院在校生在道德素養方面存在的問題。

二、調查問卷的分析

本次調查發放問卷600份,收回487份。

1.評價目前我院學生道德素質狀況?

在對我院大學生道德素質評價上,認爲非常好和好的總共僅佔20.1%,67.5%的同學選擇了一般,還有12.3%認爲差。這樣的數據不免讓人疑惑而心有微涼之意。我們從小所以爲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我們所以爲的德才兼備,所以爲的要讀書,先做人,難道到了大學,到了更遠的社會就淡化甚至是遺忘了?!

2.認爲現今大學生什麼是最重要?

53.7%的人認爲是道德修養;24.7%的人看重活動能力,11.6%的人認爲成績優異最重要,還有10.1%選擇了創新思想。而在當今社會知識與道德素養孰輕孰重的問題上,58.4%的人認爲兩者都很重要。

而另一方面,即在道德對公民制約作用的問題上,21.7%的人認爲知道部分,而72.3%的人認爲知道,6%的人則認爲不知道。這不僅需要政府學校方面的宣傳教育,更重要的是構成這個社會的每一個人

的自我改善。只有人人道德向上,纔會使道德的公信力和約束力增強,真正起到無形之法的作用。

作爲大學生,我們應該如何提升自己的道德素養?42.3%的人認爲在於個人覺悟,30.7%的人認爲在學校教育,還有26.4%的人認爲家庭教育也必不可少。確實,道德素養既然作爲一個綜合性的存在,在其養成的道路上必然也是受多方面因素共同影響的。

3.自身及周圍人羣道德素養水平

這一方面爲本次調查的重點。

a.在公交車上看到老弱病殘。

78.1%的人會主動讓座,15.4%選擇“別人不讓,我也不讓”,5.3%的人會假裝沒看見,還有1.3%的同學不管怎樣都不讓。在平時乘坐公交車的經歷中,其實經常能看到溫大學子主動爲老弱病殘讓座,有些同學甚至覺得讓座麻煩,乾脆一直站着。但是還是有一些同學沒有這種謙讓的意識,覺得同樣花錢坐車,憑什麼讓位於人。這種想法雖然不能受制於法令法規,但必然會受到道德上的質問譴責。

b.你準備過馬路時遇見紅燈怎麼做?

僅有29.2%的人會堅守交通規則,等綠燈了再通行;19.4%的人表示會隨大流,別人走我就走;16.1%的同學認爲能快點走最好,而35.3%則會視情況而定。不論人走我走,還是視情況而定,其實都是人僥倖心理的體現,以爲車少,以爲自己速度快,而就此釀成大禍的又何嘗少,真正到了那時就追悔莫及了。

c.對於學校組織的志願者活動、社區服務和公益勞動。

56.4%的人認爲只要是能得到好處而且相對輕鬆,那麼就會參加;33.2%的同學表示什麼活動都願意參加,10.3%的人不願意參加此類活動。確實大學生志願者活動與學分相掛鉤後,志願者活動的動機似乎不再那麼純粹。有的學生加入青年志願者,只是爲了取得相應學分,不是爲志願而志願,只是爲學分而志願。但是試想,如果志願者

活動沒有相應的學分獎勵,當代大學生又有多少能發自內心不求回報去做這一份事業?這是值得人們反思的問題。

d.遇到宿舍常流水、常明燈怎麼做?你會怎麼做?

80.1%的人會與其溝通,希望對方下次注意;

8.6%的同學會選擇保持沉默,但是心裏會就此留下疙瘩;另有11.3%的人持無所謂態度。

隨手關燈關熱水器是一個需要養成的好習慣,生活中確實會出現由於一時馬虎而忘記關燈關水一類的事,這個時候,作爲寢室成員,就應該互相溝通,互相體諒,互相幫助來養成這種習慣。 e.對考試時的作行爲有何看法?

69.8%的同學表示不能接受,16.1%表示可以理解,另有8.8%和

5.3%的人表示無所謂和我也做過。

f.社會不良風氣對個人的價值觀取向影響大不大

25.7%的人會有影響,但影響不大,47.1%的人認爲影響很大,6%的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沒有影響。

對於不道德的行爲敢言敢指出,才能避免這些行爲更加猖狂。但現在的風氣是,公交車上如果有人在實施偷竊,很少有人敢正義指出。這是社會的悲哀所在。

三、本次調查總結

參與此次調查問卷的同學整體素質較好,對校園內不文明現象敢於否定,具備了辨別是非的能力,對自己的素質方面的欠缺有了清醒的認識,辯證的看待了學校、家庭及社會對個人的成長的影響,明確了自己今後的發展方向。

此次調查中,有超過70%的同學認爲當前大學生的道德狀況比較好。大學生對於買飯排隊,主動讓座表現出了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對於學校內部,尤其是對於當前校風建設,大多數同學認爲當前校風建設有待提高,並對當前大學生的道德素質提高抱有很大的期望。另外,

大學生們普遍對自己的未來就業信心較低,能夠清醒得認識到當前就業形勢的嚴峻性。

通過此次調查,我們知道了大學生對於此次活動的期待,也確定了加強大學生職業素質、心理素質的重點,希望通過我們的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活動,能夠爲我們大學生素質的提高盡一份力,以適應社會的需要。

社會狀況的調查報告8

前 言

XX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90週年,是""規劃的開局之年,是中原經濟區升爲國家戰略之年,也是我校60年華誕。爲響應向青年學生髮出的"向實踐學習、向人民羣衆學習"的號召,全面領悟給北京大學第十二屆研究生支教團成員回信精神,充分利用社會實踐提高我們的思想道德修養,充分發揮我們的開拓創新精神,鍛鍊自己的意志品質,歷練自己的青春歷程。根據校團委的要求我們華北水利水電學院法學院的大一學生組建了一支暑期大學生社會實踐團隊,走訪調查鄭東新區失地農民的生活狀況,以期爲鄭州的和諧建設貢獻一份力量。

實踐,就是把我們在學校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去,使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有用武之地,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另一方面,實踐可爲以後打基礎。通過社會實踐活動,我們可以學到一些在學校裏學不到的東西。

對於一個大學生而言,敢於接受挑戰是一種基本的素質。親身體驗社會實踐能讓我們更進一步瞭解社會,拓展自身的知識面,擴大與社會的接觸面。我們希望在實踐中增長見識,鍛鍊自己的才幹,培養自己的韌性,通過社會實踐,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

經過十天的社會實踐活動我們收穫了很多,今天將我們的社會調查報告公佈於衆,希望我們的建議能夠被採納,衷心的祝願失地農民能夠過上幸福的生活,祝願鄭州的明天更加和諧美好。

華北水院法學院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調查小組

XX年7月13日

目 錄

前 言

一、調查背景

二、調查目的

三、調查內容

(一)調查對象

(二)調查時間、地點與進度安排

(三)調查範圍、資料收集和分析方法

(四)抽樣方案

(五)小組成員及分工

(六)問卷分析

四、調查總結

(一)徵地過程中失地農民面臨的主要問題

(二)針對走訪調查發現的問題提出的建議

五、附 錄

一、 調查背景

近年來隨着大學的不斷擴招,很多大學都建了新校區,各地區都形成了或大或小的大學城,其中鄭東新區龍子湖高校園區就是其中一個。爲建設此高校園區,河南省曾徵收龍子湖地區農民1。4萬餘畝土地,經過近十年的發展被徵地農民的生活狀況始終受到國家領導人的關注,特別是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把民生問題擺在首要地位。爲深入瞭解失地農民的生活狀況,我們特此展開本次走訪調查。

二、 調查目的

失地農民是一個國家在城市化的過程中必然出現的一種正常的社會現象,是在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過程中,由於城市化和工業化的用地而失地的農民。

伴隨着工業化和城鎮化的高速發展,徵地的趨勢成爲必然,而世代以土地爲生存依據的農民,失去了土地就失去了保障。對於目前農村存在的情況,一次性給付,不能解決問題。當徵地補償金花銷完後,失地農民中相當多處在失業狀態下的人,由於制度性障礙和農民經濟承擔能力,失地農民參加養老保險率低,又不能享受失業、退休、醫療保障,造成大批"種地無地,就業無崗,低保無份"三無農民。如果處理不好,那麼他們就將成爲新的社會不穩定因素。所以本次調查將調查某一地區,切實的瞭解在城鎮化過程中,失地農民的生活現狀,就業情況和社會保障體系的情況。深入民情,瞭解民情。爲完善失地政策提供實證資料和意見。

三、 調查內容

(一) 調查對象

爲配合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拉大城市框架,把鄭州建設成爲區域性中心城市"的要求,努力實現市委、市政府"十年建新區"的跨越式發展目標,確保龍湖地區開發建設順利進行,本地區的農民土地被依法徵收,他們加入了失地農民的行列。因此這次調查就選擇龍湖地區被徵地農民200戶,分三個安置地點,七個小區進行調查。

(a) 調查範圍:賈崗小區、磨李小區、廟張小區等七個小區

(b) 調查對象:各個小區安置的失地農民

(c) 調查內容:鄭東新區失地農民失地前後的生活變化

(d) 調查單位:戶

(二) 調查時間、地點和進度安排

時間:七月三號——七月十三號

地點:賈崗小區、磨李小區、廟張小區等七個小區

進度安排:

a)前期準備階段

7月3號

在學校湖邊組織召開第一次小組會議,確定小組成員的分工,規劃整個調查工作進程和安排後續任務。

7月4號

蒐集資料,設計問卷。

b)調查實施階段

7月5號至10號

進行200份問卷試調查,並總結調查注意事項。

c) 資料分析與整理階段

7月11號

對調查結果進行統計、分析、總結。

d) 調查報告撰寫階段

7月12號至13號

在宿舍樓下召開小組會議,共同商定問卷初稿的不足並提出修改意見,進行最後總結以及最後階段的調查報告修改完善

(三) 資料收集和分析方法

通過派發問卷進行調查,發放問卷共200份,其中在正式問卷調查開始之前派發了20份問卷進行了試調查,然後就調查過程和結果來分析具體的有效快速正確的調查具體決策。最後正式發送了180份調查問卷,收回180份問卷,回收率達到100%。

a) 資料收集方法:

? 自填式問卷:由調查員直接將調查問卷發放到失地農民手裏

? 訪談法: 調查員直接訪問並收集信息。

b)資料分析方法:

? 單變量描述統計和單因素分析

(四) 抽樣方案

本次採用的抽樣方法:簡單隨機抽樣

第一階段:選擇調查小區

第二階段:選擇小區中的單元

第三階段:從每個單元中隨機抽取居民戶

(五) 小組成員及分工

組長:鄭雪豔 負責主持小組討論、任務安排以及問卷設計和最後定稿。

信息採寫員:趙廣開 負責每日簡報的撰寫以及向各大網站和媒體投稿

照片採集員:張彬 負責每日照片的採集和篩選工作

走訪調查員:張益 陳一鑫 趙青彥 何向前 負責每日的走訪調查工作

(六) 問卷分析(我們將多選題的調查結果換算成了百分比)

1、您家失地前主要的收入來源?

a 種地 b 養殖 c 個體工商戶 d 其他

2、您家失地後主要的收入來源?

a 外出打工 b 本地打工 c 個體工商戶 d 其他

調查統計結果如下

1 :a。63。48% b。29。02% c。5。28% d。2。62%

2 :a。36。96% b。3。66% c。18。53% d。40。75%

通過以上兩個問題的對比,我們可以發現:失地以前鄭東新區失地農民大部分以種地爲收入的主要來源,一小部分以養殖(漁業)爲主要收入來源,更少的人從事個體經營。農民失去了他們賴以生存的土地後,不得不想方設法來維持生活,因此打工以及個體經營的比例就相對增加。通過調查可知,外出打工更受年輕人的青睞,而本地打工以中老年人居多,職業多以園林工人、清潔工等低收入工作爲主,且工作不穩定。同時我們看到失地後農民主要收入來源選其他的佔40。75%,這主要是因爲我們調查的對象很多是中老年人,他們主要靠政府的養老金維持生活。

3、您家失地前的消費支出主要在哪些方面?

a 生活用品 b食物 c 建築房屋 d交通 e其他

4、您家失地後的消費支出主要在哪些方面?

a 生活用品 b食物 c 建築房屋 d交通 e其他

調查統計結果如下:

3: a。30% b。9。07% c。30% d。9。82% e。15。32%

4: a。37。64% b。35% c。6% d。11。36% e。10%

統觀數據,我們可以發現:失地前後,農民的消費支出的各個方面有很大的區別。失地以前,大部分農民的主要花銷集中在生活用品方面和建築房屋方面,其他的方面相對較少。在大部分農民的觀念中,他們努力一生就是爲了自己的生活條件能有所提高,並且爲他們的下一代安置好房子,因此花銷主要集中在這兩個方面。失地以後有較大變動。民以食爲天,土地是農民的生活保障,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因而土地被徵收後,他們在食物上的消費支出明顯增加。另外據我們的瞭解他們的教育與醫療投入相對也有所增加。

5、失地前您最擔心的問題是?

a日常基本生活 b子女教育 c就業問題 d其他

6、失地後您最擔心的問題是?

a日常基本生活 b子女教育 c就業問題 d其他

調查統計結果如下:

5: a。20。06% b。14。08% c。24。09% d。42。12%

6: a。23。02% b。14。39% c。45。95% d。17。24%

通過數據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失地前後農民擔心問題格局分佈有所不同。失地以前,農民依賴土地,所以他們就更擔心糧食收成問題,而其他的方面都是生活的基本因子,比較平均。失地以後,有了很大的變化。由於他們的主要生活來源發生變化,所以家庭成員的就業問題就成了他們考慮的核心問題,這也反映了就業問題是社會各階層普遍關心的問題。

通過對以上六個問題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失地農民的生活狀況發生了很大變化,我們也能看到他們目前越來越關注社會普遍存在的問題,這放映了他們逐漸融入了現代社會。

7、您覺得以前的生活幸福還是現在的生活幸福?

a 以前 b 現在 c 都一樣

調查統計結果如下:

a。30% b。50% c。20%

失地農民對失地前後的兩種生活模式都有自己的看法,覺得各有各的好處。數據顯示:50%的人認爲現在的生活幸福,30%的人認爲以前的生活幸福,20%的人認爲無所謂,都一樣。我們可以看到隨着社會的進步,失地農民的幸福感有所增強。他們體會到了現代社區生活帶來的方便快捷,乾淨整潔,休閒娛樂設施也比較健全,國家的相關政策與舉措給他們帶來了很多實惠。而感覺以前生活幸福的人主要是因爲失地以前擁有土地,生活安穩,雖然很累可心裏踏實有安全感,而且鄰里之間關係親密。另外在我們的走訪調查中我們發現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有待提高,他們普遍反映在社區生活無所事事,另外與其他老年人的接觸交流也少了,因此加強社區的文化建設非常必要。

8、您覺得小區亟待改善的地方是?

a 醫療設施 b生活基礎設施 c 學校教育設施 d 其他

調查統計結果如下:

a。43% b。24% c。16% d。17%

上述數據顯示,小區亟待改善的地方主要體現在醫療設施方面,羣衆普遍認爲在小區的醫務室看病貴,報銷比例小,生活基礎設施也有許多繼續改善的地方,在小區內平時家裏的勞動力都在外打工,留在家的都是老人小孩,而老人在空餘時間都是坐在小區裏閒逛來打發時間,小區缺少必要的老人活動中心來滿足小區里老人的平時閒餘時間,建立一個功能完善,有利於老年人豐富空閒時間的活動中心是很必要的。從調查的結果來看小區裏的學校基本設施相對比較完善,但優秀的師資力量明顯不足,從而形成了軟件設施和硬件設施不協調的局面,所以補充個小區學校的師資力量是非常迫切的。

9、政府採取了哪些措施進行徵地補償?

a 貨幣補償 b。購房補償 c其他 d沒有補償

調查統計結果如下:

a 29。84% b 64。94% c、2。68% d 2。64%

徵地補償,一直是大多數人關注的問題,它對於農民失去土地以後的生計也是一個關鍵。以上數據反映出政府在對農民土地徵收過程中主要實行的是購房補償,也就是以低價或者以原來的住房面積一對一進行補償。通過走訪調查我們瞭解到,鄭東新區各小區大部分是以低價購買政府補償的70平方每人次的住房面積,而且基本都分到了房子,滿足了失地農民的基本住房需求,但是由於住房建設沒有跟上徵地拆遷進度,很多的住戶都沒分到足額面積的住房,而隨着我國房價的不斷上漲,部分失地農民也擔憂低價購房價位也會不斷上漲。

10、政府承諾的兌現情況?

a 完全兌現 b 部分兌現 c基本沒有兌現

調查統計結果如下:

a 13。3% b 53。3% c 33。4%

如以上所示,認爲政府的承諾部分兌現的佔53。3%,而完全兌現與基本沒有兌現的分別佔13。3%與33。4%。也就是說86。7%的失地農民家庭對徵地補償費用是有不滿的。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1。基層政策落實不到位;2。基層幹部對法令解釋不完善,以至失地農民可能對自己的徵地補償費用產生疑問;3。基層管理不善,以至徵地補償發放不到位。對於這個問題,政府忽略了一點,大部分農民都是低學歷或者是無學歷的,有的甚至連字都不識,更何況對法令的研討呢。基層幹部辦事作風不嚴謹,大部分農民反應他們村的大小幹部或多或少的都富裕了,甚至與領導有關的人也從中獲得了收益,而大部分平民都沒有得到實惠。

11、政府在徵地執行過程中的弊端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a拆遷問題 b 補助問題 c 社會保障問題 d 其他

調查統計結果如下:

a 23。85% b 40。8% c 23。85% d 11。8%

政府在徵地拆遷過程中的舉措是好的,但同時也會出現一些或大或小的問題,從調查結果中可以看出主要體現在補助問題上。同時我們也看到拆遷問題與社會保障問題也是失地農民關注的焦點,這反映出了失地農民對自己合法權益的維護,對自己未來生活狀況的關注與擔憂。

從九到十一題,我們可以看到目前鄭東新區失地農民對徵地補償未到位的反映較大,對徵地補償款的利用情況不是很明晰,對自己未來的生活存在些許擔憂。因此我們不得不面對這樣一個問題:徵地十年後政府將各種補償費用一次性(目前這是不可能的)發給失地農民,失地農民能夠適應快速發展的社會嗎?他們的後續社會保障問題(如養老、子女的住房問題)怎麼解決?

12、您目前對政府的要求?

a 補償到位 b 安排好社會保障 c 其他

調查統計結果如下:

a 50。32% b 20。94% c 28。74%

從以上的調查結果我們可以得出目前失地農民對政府的要求主要是將各項補償款補償到位,這反映了失地農民看重實實在在的好處。同時從另一個角度我們發現失地農民沒有認識到安排好後續社會保障這一長遠利益的重要性,或許他們是對現實的顧慮吧,畢竟徵地補償款快十年了也沒有完全補償到位。

四、 調查總結

(一)徵地過程中失地農民面臨的主要問題

根據我們走訪調查的問卷分析得出,鄭東新區土地徵收後失地農民主要出現的問題如下:

問題表現之一:農民失地導致的無業或待工人員較多,直接影響生活質量和前景。失地農民就業大多是一些沒有勞動技能、勞動報酬低的行業,以綠化、環境衛生、治安等行業爲多。有些村民是由開發單位安排就業,一般從事保安、環衛等簡單勞動,這些失地又失業的農民一般文化素質較低,就業能力和社會生存競爭能力較差。另外,他們雖然在戶口簿上已經成爲居民,卻無法享受到城市居民的各種社會保障,而失地補償又無法滿足失地農民失業後的養老、醫療保障等等現實問題,這些情況都影響了他們對失地後生活前景的期望並形成對農村城市化進程的排斥。

問題表現之二:失地農民因爲生活困難,大多靠出租房屋維持生計。由於很多失地農民沒有工作,加上國家的生活補助等各項補助資金相對較低,且沒有隨着經濟的發展和消費水平的提高而提高,致使很多很多失地農民特別是老年人的.生活相對困難。他們只有靠出租房屋來維持生計,但由於很多社區的房屋面積沒有補償到位和社區相對偏僻致使他們的收入相對減少。

問題表現之三:失地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單調。很多失地農民特別是中老年人反映他們住進社區以後他們的精神文化生活非常單調,他們經常閒着無聊,加上外來租房人員的衝擊與鄰居的交流也少了很多。

問題表現之四:失地農民的社會保障不統一,有待完善。視每個區、鄉鎮和村子的經濟情況及地理位置而定,養老、醫療保險無論從個人繳納的情況,還是從實際領取的情況和享受的福利待遇上都存在着相當大的不平衡性和不確定性。在自然地理環境、經濟發展狀況發展較好的村子,村民的集體福利待遇就好一些;在自然環境差、經濟發展不景氣的村子,福利待遇就差一些。失地農民變成市民容易,但是享受市民的各種保障權利難。尷尬的角色源於徵地制度的缺陷。所有權的本意就是佔有、使用和轉讓等處置權。農民和村集體作爲集體所有土地的所有者卻沒有完全享有買賣土地的所有權人權利,這是造成失地農民問題的關鍵所在。按照"憲法"和"土地管理法"的有關規定,我國的土地分爲國有和集體所有,前者指城市,後者指農村。但事實上,唯有國家是土地買賣的合法主體。農村土地實行集體所有制,但農民和農民利益代表者的村集體卻無權享有所有者對土地的買賣處置權,農民無權作爲賣者與購買土地的買者處在平等的談判和簽訂契約的市場主體地位上,無論是爲了公用事業的用地,還是商業用地,都必須先經過國家徵地變爲國有土地之後,由國家作爲市場主體與開發商談判土地交易合同,任何不經過國家徵用土地,作爲農村土地所有者代表的村民委員會私自與開發商達成的任何土地買賣協議都是無效的,這樣開發建設的房屋是無法取得作爲政府部門的"國土局"所頒發的合法的房屋產權證明的,這樣的房屋也就無法取得在房屋市場合法買賣的資格。於是,就出現了農村集體所有制的土地前提性地先經過國家徵用變爲國有土地後才能開發建設的情況,也就出現了國家把土地徵用後再作爲生地或熟地賣給開發商出現的巨大"剪刀差"的問題,而作爲市場主體的國家賺取的這部分超額利潤實際上並沒有用來解決農民的社會保障問題。

(二)針對走訪調查發現的問題提出的建議

首先從理論上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完善社會保障機制

社會保障,即包括社會保險、社會救濟、社會福利、優撫安置、社會互助、個人儲蓄保障等一套完整的結構體系。總結髮達國家的社會保障建設的經驗,發現有以下幾點:

(1)城鄉社會保障一體化是趨勢。社會保障在不同程度上向全民化、全面化的方向發展,是福利國家的政策目標。全民保障原則,推崇國家公民的平等的社會權利,主張由國家爲每個公民、不分高低貴賤、提供起碼的生活保障。如英國1946年的英國國民保險法,區別於以往社會立法的特點,就在於根據這一法案,幾乎每個公民都可以享受社會保障。以日本爲例。日本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經歷了從萌芽起步到不斷髮展完善的半個多世紀曆程,並根據形勢的發展變化不斷調整和改革相關規定,使得農村社會保障體系日益健全和完善。

(2)工業化和城鎮化過程中土地基本生活保障被社會保障代替是社會發展的必然。這可以從兩個層面進行說明:首先,社會保障是緩解城鎮化和工業化的過程中矛盾的一種重要手段。社會保障作爲國家介入、干預社會生活的途徑,作爲國家的社會保障政策起源於近代歐洲工業化初期。

(3)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基金籌資來源多元化。隨着老齡化程度的加強和社會福利水平的提高,政府的財政的社會保障壓力越來越大,爲解決這個頭號問題,各國都在將社會保障基金來源多元化,其中個人繳費和社會保障稅被高度重視。在歐盟,各國農民養老金計劃籌資來源多樣化,包括繳費、政府補貼和稅收等。個人繳費份額在提高、政府補貼比例在下降,以避免原福利國家高福利的通病。在美國,社會保障稅包括三個稅目:社會保險(老年人、殘疾人、遺屬保障)、醫療保障以及失業救濟。首先,農場主需要爲僱員繳納社會保險和醫療保障。其次農場主還要繳納聯邦失業稅。再次,農場主還要繳納自營職業稅。

(4)對失地農民以高補償的辦法實施社會保障。在多數國家和地區,土地徵用方都給土地所有者以較爲滿意的補償,徵用補償通常由兩部分組成:土地徵用費和土地賠償額。其中土地徵用費相當於土地價值,一般按照徵用時的市場價格給足補償;土地賠償額是對土地權利人因徵用而造成的經濟及其他損失補償。設立失地農民社會保障基金是各國對失地農民的通行做法,這有助於降低他們的風險,促進社會穩定發展。失地農民社會保障的內容應包括失地農民最低生活保障、失地農民養老保障、失地農民醫療保障、爲失地農民提供受教育和培訓的機會、爲失地農民提供法律援助。

(5)農民在社會以保險稅等的支付上享受着優惠。德國的社會保險稅是分職業徵收的。工人的社會保險稅課稅對象是工人的工資收入,稅款由僱主和僱員共同繳納,稅率總計爲35%。應稅工資源共享收入的上限爲工人平均工資的兩倍左右。法國社會保障制度共包括四大類:普遍類(涵蓋一般領薪者、學生和個人投保者)、農業類(面向從事農業的領薪者和非白領薪者)、非領薪(實業家、企業家、商人、手工業者和自由職業者)和特殊類(公務員和國有企業的僱員)。全國有99%的人口被納入社會保障體制。韓國的社會保險制度主要包括四個項目,即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就業保險、產業災害。社會保險金大部分由被保險者自己繳納,但醫療保險和農村地區醫療保險國家負擔的費用相對較多。

(6)土地權益轉讓補償金可作爲社會保障資金的來源。日本實現工業化的進程情況和中國情況比較相近。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50年間,日本成功地從一個農業人口占將近四成的國家完成城市化,並將農村人口降低至4%。日本實行"國民皆保險"的社會保障體制,農民作爲公民同城市居民享有同樣的國民年金。

根據以上經驗,在鄭東新區推行社會保障制度應考慮以下幾點:首先,完善社會保障條例,消滅社會保障中的真空地帶;其次,對社會保障程度進行實地考察,一刀切和平均化是不可取的,對殘疾人等特殊對待;第三,建立社會保障評分機制;第四,切實落實社會保障,建立社會保障反饋;第五,建立社會保障監管機制。

2、健全法制

對不合法的徵地予以法律的打擊,對徵地過程中不法的行爲予以法律的打擊,對徵地過程中採取不合法手段的人予以法律的制裁。一系列完善可行的土地徵用法律法規作爲保障是國外及我們臺灣、香港地區的土地徵用之所以得到很好執行的主要原因。"現在我國土地徵用法律法規僅以《土地管理法》內所規定的爲主,其他散見於各部門法或各行政法規之中,針對徵地目的、程序、補償以及徵地糾紛的解決等問題缺乏具體的規範,導致徵地的隨意性很大,補償安置存在極大的後遺症,徵地中引發的責任無人承擔農村集體和農民的利益沒有得到法律的保護,他們的損失沒有得到完全的補償"。XX年11月2日公佈的《國務院關於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工作的決定》第十二條指出:完善徵地補償辦法。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採取切實措施,使被徵地農民生活水平不因徵地而降低。

3、徵地補償實施到位

根據土地管理法,我國土地徵用補償項目設置主要包括土地補償費、勞動力安置補助費、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補償費。其中土地補償費是對土地所有人的投資及土地所有權轉移的一種補償和購買;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補償費是對土地投資的一種補償;勞動力安置補助費是對農民由於徵地失去土地保障後的社會安置問題進行的補償,其實是變相的農民社會保障基金。

4、徵地相關程序透明通暢

借鑑國外的經驗,都有一套關於徵地問題合理的程序規定。實際調查中,鄭東新區並非是沒有這樣一套相關規定,只是規定的實施過程中,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使徵地手續變得隱晦,徵地過程變得不透明。加上官員間的私自勾結,嚴重扭曲徵地程序,加上上訪路徑不暢通。基層工作在實際意義上,就是部分基層官員的漁利行爲。這樣嚴重損害了政府在失地農民心目中的形象,更嚴重的造成了對共產黨的信仰危機。可以說,徵地程序的不通暢不透明,也是造成失地農民問題的一個直接原因。

其次針對鄭東新區失地農民的生活現狀提出如下具體建議:

一、儘快將徵地補償款補償到位,兌現政府給予被徵地農民的承諾,讓老百姓體會到國家對他們的關注。

二、完善失地農民後續社會保障工作特別是適當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補助標準,使他們體會到老有所養,另外要加強養老保險的普及,推進住房建設,儘快使所有失地農民都住進安置社區。

三、完善社區的各項基礎設施(包括醫療、休閒、教育、治安)建設,經過實地走訪調查我們發現各社區的基礎設施建設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不完善的地方,特別是社區的治安狀況直接影響了居民的安全感與幸福感。

四、加強失地農民的技能培訓,引導、鼓勵失地農民創業,爲失地農民創業提供便利。同時政府部門應該廣泛徵求意見(可到高校大學生及教師尋求發展策略),爭取創建適合本地區可持續發展的產業鏈(可結合本地特色及大學生這一廣泛的消費羣體和高校良好的科研文化氛圍)。

五、加強社區文化建設,增強居民的歸屬感。社區發展的前提是居民認可喜歡這個新家,因而加強社區的文化建設至關重要。

六、加強對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決策、自我建設能力的培養,爲社區日後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七、加強監督力度,做到各項工作的公開公平公正(保障言論自由、爲羣衆反應問題提供便利)。可以組建社區建設黨員領導監督小組,時刻監督社區建設,充分發揮黨員的作用。

八、加強政策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可以利用大學生),在走訪調查中我們發現居民對國家的政策法律法規都不太瞭解,致使很多居民把國家給予養老保險當做徵地補償款,另外對國家給予的各項福利居民的說法差別很大,這充分說明居民的瞭解不夠,國家的宣傳沒有到位。

九、充分發揮黨員的模範帶頭作用,充分利用大學生村官。大學生村官這一廣大的優秀的羣體承載着祖國農村建設的重任,讓他們走進社區也許更能發揮他們的創新力。

十、建議國家號召廣大有志青年走進基層、服務基層,爲基層的建設注入新鮮的血液。青年的一代是社會前進的主力軍,他們敢於創新,富有激情,把他們置身於基層能夠改變我國基層領導缺乏創新性的局面。

最後我們希望政府部門能夠經常深入社區展開調研,積極的向人民羣衆討教建設社區的良方,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附錄

華北水院失地農民生活狀況調查問卷

親愛的居民朋友:

您好!我們是華北水利水電學院法學院社會實踐調查研究小組的成員,首先十分感謝您能在百忙之中,參與我們關於失地農民生活狀況的調查。

爲了瞭解失地農民的生活現狀,分析失地農民的生活狀況,特編此卷。本問卷將採取不記名的方式,您提供的信息僅作研究使用,併爲您保密。請您按照真實的個人情況和想法認真作答。

十分感謝您的支持與合作!

華北水院法學院社會實踐調查研究小組

二〇一一年七月二日

填寫說明

1、請您把認爲合適的答案號碼填入括號內或者在__處填上適當的內容。

2、每個問題可選擇一個或多個答案。

1、您失地前主要的收入來源?( )

a 種地 b 養殖 c 個體工商戶 d 其他

2、您失地後主要的收入來源?( )

a 外出打工 b 本地打工 c 個體工商戶 d 其他

3、您失地前的消費支出主要在哪些方面?( )

a 生活用品 b食物 c 建築房屋 d交通 e其他

4、您失地後的消費支出主要在哪些方面?( )

a 生活用品 b食物 c 建築房屋 d交通 e其他

5、失地前您最擔心的問題是?( )

a日常基本生活 b子女教育 c就業問題 d鄰里關係 e其他

6、失地後您最擔心的問題是?( )

a日常基本生活 b子女教育 c就業問題 d鄰里關係 e其他

7、您覺得以前的生活幸福還是現在的生活幸福?( )

a 以前 b 現在 c 都一樣

8、您覺得小區亟待改善的地方是?( )

a 醫療設施 b生活基礎設施(商場/休閒) c 學校教育設施 d 其他

9、政府採取了哪些措施進行徵地補償?( )

a 貨幣補償 b以地換地 c購房補償 d 其他 e沒有補償

10政府的承諾的兌現情況?( )

a 完全兌現 b 部分兌現 c基本沒有兌現

11、政府在徵地執行過程中的弊端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

a拆遷問題 b 補助問題 c 社會保障問題 d 其他

12、您目前對政府的要求?( )

a 補償到位 b 安排好社會保障 c 其他

我們的調查結束了,再次感謝您的支持!祝您身體健康!

參考文獻

1、張慧芳:《土地徵用問題研究――基於效率與公平框架下的解釋與制度設計》,經濟科學出版社XX年5月第一版

2、錢忠好:《中國農村土地制度變遷和創新研究(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XX年9月

3、張洪武:《城市化過程中失地農民問題研究》(網絡資料)

4、許寶健:《城市化進程中的農地轉用問題研究》,中國農業出版社XX年8月

5、陳傳鋒:《被徵地農民的社會心理與市民化研究》,中國農業出版社XX年8月

6、孫曉明、劉曉昀、劉秀梅:《中國農村勞動力非農就業》,中國農業出版社 XX年7月

社會狀況的調查報告9

摘要:爲了解國小生的學習和生活狀況,傾聽他們的心聲,我進行了“國小生學習和生活現況與期望調查”。調查主要採取問卷調查、座談會等形式進行,共發問卷40份。調查對象涉及國小四年級學生。調查發現,近年來基礎教育有了很大的發展,素質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多數國小生能夠認同當前的學習和生活狀況。他們對課堂教學和教師的基本素質、對父母的家庭教育基本認同。但現實生活中也存在着一些制約素質教育全面實施的因素,主要表現在學習壓力大、課業負擔重、對考試及成績排名等心情矛盾、對父母和教師有更高要求等。因此,提高教師和父母素質是我們成人刻不容緩的責任。

關鍵詞:調查、教師素質、信任、考試

一、問題的提出:

現實生活中制約素質教育的因素有哪些?經常聽到孩子抱怨自己的父母沒有時間陪自己學習或遊戲,獨自去外面玩,反而給他們買很多的考卷做,感覺極不平衡。在家享受不到樂趣,在學校還是一樣,整天被作業包圍,經常考試,考不好還得接受批評,孩子覺得壓力很大。今年來,不時有報道,有些學生因學習壓力大而離家出走,甚至跳樓自殺。

二、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研究對象爲國小四年級學生,研究方法主要採取問卷調查、座談會等形式進行。

三、研究結果的思考與分析:

1、多數國小生認同目前的課堂教學形式

調查顯示,60%的國小生認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沒有大量重複課本內容;83%的國小生認爲教師的課堂教學形式大部分是靈活多樣的;90%國小生認爲老師在課堂上的教學大部分內容既能傳授知識,又注意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可見,現在的學生對教師的教學還是比較關注的。我認爲:教師應領會新課改的精神,將精神落實到實處。

在教學中,貫穿新的教學理念,力求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在新課改的今天,絕大多數教師都能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運用啓發式、討論式、探究式等教學方法,深入開發學生的思維資源,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習慣,啓發與引導學生通過積極主動的思維活動進行學習,勤奮的思考,不斷的對所學習的各種知識信息進行加工轉換、消化吸收,獲得新知識。

2、大部分國小生的作業時間超標,普遍希望縮短作業時間

雖然“減負”呼聲喊了多年,但國小生的學習負擔依然沉重。調查發現,無論是平時還是週末,國小生在寫作業時間上的超標比例均超過一半。根據教育部規定,國小生四、五、六年紀的作業量應在60分鐘內完成。而現在國小生的作業負擔依然有增無減。對於“你希望每天多長時間完成作業”有38%的國小生希望在半小時內完成家庭作業,有53%國小生希望在一小時內完成家庭作業,10%國小生希望在二小時內完成家庭作業。

雖然有一半學生的願望已超過國家規定的標準,可見,他們實際的作業時間要遠遠超過期望的時間。說真的,老師佈置的作業還不算多,而是大部分家長“望子成龍”的心情,讓孩子們負擔加重,另外買了許多考卷讓孩子們完成。時常聽到學生的埋怨。其實,作業量不在多,而在精,能掌握重點、要點就夠了。老師上課時也不願看見他們老是打着哈欠,無精打采的樣子。這樣只會造成惡性循環,覺睡不好,學習更無能爲力。

3、國小生最渴望得到父母的信任,最不滿父母說話不算話

社會的變動,伴隨而來的是人們價值觀念與生活方式的變化,這種變化猛烈地衝擊着家庭的領地,導致產生離婚家庭、單親家庭、寄養家庭、貧苦家庭、富裕家庭等等。這形形色色不同形態的家庭環境,會在不同程度上影響到孩子。調查顯示,國小生最渴望得到父母的信任,最不滿父母說話不算話。在問卷中得出,國小生最喜歡父母做事有:信任我(40%)、說話算話(23%)、給我輔導功課(37%)。

另外,國小生對父母不滿的是:說話不算話(35%)、對我管的太多(25%)、在家打麻將(40%),以上數據說明孩子們希望父母給他們安靜的學習環境,做孩子們學習的榜樣。父母纔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培養出一個品德高尚的好孩子是大多數父母的共同目標。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大衛-艾爾金德認爲,要想讓孩子有教養、守道德,父母必須是一個品德高尚的人。兒童教育專家還認爲,孩子的一舉一動都源於對大人的耳聞目染。“我們應當用行動去教育兒童,只有身教所不能做到的才用言教”——盧梭。不要在家裏以居高臨下的態度對待孩子。孩子從小就在受尊重的環境下成長,他就會自然地尊重他人。

4、國小生對考試既愛有恨,大部分國小生認爲考試能夠促進學習,同時也有的學生因考試“心情不好”

“素質教育”這股春風早就吹遍大江南北,但事實上“應試教育”還依然引領潮流。而在“學而優則仕”傳統思想的影響下,我國大部分學生的家長曆來是把孩子的學業成就置於第一位重要的位置,所以,教育的供需矛盾顯得異常尖銳,那麼唯一合理的辦法,就是通過考試競爭,優勝劣汰。於是,孩子們從第一天挎着書包上學起,就面臨着無形而又緊張的學習壓力。學生對此又是怎樣的想法呢?

調查顯示,大部分國小生喜歡考試,而這部分的學生是成績較好的,他們希望通過考試來顯示自己。90%的國小生認爲考試能夠促進學習,但又有58%的國小生認爲考試防礙了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和提高。過重的學習壓力造成學生心情不好、不想學習、自卑等感受。有部分的國小生因爲考試而“心情不好”,這說明,國小生對考試的心情很矛盾,既愛又恨,儘管考試造成了他們過重的心理負擔,但仍然對考試有着高度的認同。

令人擔憂的是在這種情況下的學習,使大部分的學生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可見,考試直接關係到國小生的學習狀態,關係到他們的身心健康。經常能聽到學生說:我一聽到考試,腿都在抖。甚至有的學生在考完試後還處於緊張狀態。其實說這些話的還是好學生。這麼小難道就患有考前綜合症了嗎?我認爲,這一現象的造成,關鍵是“應試教育”的陳舊觀念影響至深。怎樣讓孩子真正減負,恐怕先將中國的教育體制改頭換面才行。

5、道德品質好、教學態度好、尊重學生是國小生看中的教師素質

教師是學生成長的重要引導者。教師與學生的關係是教師勞動過程中最基本的人際關係,是構成學校教育教學的基矗教師處於這種關係之中所體現出來的道德素養高低,直接影響到教書育人的質量和效果。在瞭解國小生最喜歡的什麼樣的教師時,當問到“你認爲具備哪些素質對教師更重要?”多數國小生認爲教師應該具備:道德品質好(28%)、教學態度好(47%)、尊重學生(10%)、認真負責(37%)、講課有趣(23%)等。

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國小生對教師的道德品質、教法教態有較高的期望和要求。他們期望教師道德品質好、教學水平高、能夠尊重學生、容納有缺點的學生、能夠針對學生的不同特點進行教育。師生相處也是一門藝術,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是新時代的趨勢所向。怎樣改善師生關係呢,道理很簡單,就是到學生中去。如果師生間沒有隔閡,學生把老師當成自己的知心朋友,那麼老師對學生的教育影響的力量肯定是最大的。教師應當本着平等、信任、尊重的原則對待學生。

6、對成績排名各抒己見,一半學生認爲成績是個人隱私,另一半學生認爲考試成績應該公開

對考試的矛盾心情也反映在成績排名的態度上,調查顯示,對“成績是個人隱私,不應該公佈”這一觀點,有25%的國小生非常贊同,有40%的國小生比較贊同,有12%的國小生比較反對這一觀點,有23%的國小生非常反對。

可見,在成績排名這一問題上,國小生的態度也是很矛盾的,對成績排名的支持,反映了國小生競爭的強烈需求,但同時又承受極大的壓力。教育行政部門也曾明文規定不允許根據學生成績進行排名,但從學生強烈的競爭需求來看,單靠教育行政部門的硬性規定往往以奏效,需要與教育的深層問題配套解決。就本人所在教學區域,經常會進行抽測,進行學校及班級的排名,無形中加重教師的壓力。當然,最終還得讓學生付出。我想,學生也是不堪重負、苦不敢言。還是讓“成績排名”早點散去。

四、建議:

1、提高學生父母的綜合素質是新時代對家長的要求,因此,我認爲:應充分發揮學校的“家長學校”的作用,定時爲家長朋友傳輸新的教育理念,真正地做到家長、學校兩方面配合。

2、學校方面應大力支持教師進行各方面素質的提高。如:班主任進修、各科教師展示課、各種培訓等。

3、作爲家長應經常和教師在一起交流,從實際出發去教育、引導孩子,讓孩子健康成長。

4、提高全民素質,讓整個社會都增強意識,讓人們都去關心下一代。

5、教育部門應及時、適時關注教育動態,以實際行動去關注下一代。

社會狀況的調查報告10

身爲一名大三的學生,我們是該爲自己今後的人生道路作一個系統的規劃了。爲此,今年寒假期間,我對一家世界500強企業的上層管理者作了一次訪問,也對目前大學生的就業狀況進行了考察和研究,並對自己畢業後的方向更加明確。

對於非名校的本科生來說,本科的文憑並沒有優勢,出於一個高不曾低不就的尷尬地帶,因此很多成績良好又肯吃苦的學生們選擇了考研,還有一部分家庭條件好的,但又怕吃苦的學生選擇了出國讀研,而我的選擇是就業。

我對企業的高層作了一次訪問,雖然沒有那麼正式,也不可能很細緻,但至少有了一些大致的瞭解。我的第一個問題就是現在的企業需要什麼樣的人才?得到的回答很簡單,就是通用人才。我說是否就是可塑性強的,得到的回答很明確,就是這類人才。通俗一點說就是聽話的。受訪的高層繼續說了,企業需要一些基礎好的,一個月可以上手的,並且擅於與人合作的人才。接着我又問了一些關於門檻和本科生,研究生和海龜之間優先權的問題,得到的答案讓我很是驚訝。門檻不是問題,僅僅是本科生就可以,只是需要相對合適的專業而已。關於優先權的問題,這位leader很明確地說是本科生。對於國外讀研的海龜,企業的回答是除非有特長否則不要。這些也只是待遇問題,因爲企業也要考慮培養成本。而企業對於研究生,包括海龜認爲的他們可以起點比別人高一些和薪水高一些的想法是過於理想化的。現在的海龜回到中國工資並不高,通常他們根本不瞭解國內的行情,而且眼高手低,企業並不喜歡這樣的人才。企業需要動手能力強肯幹又聽話的人才,因此我更加明確了目標,先有飯碗再求發展。

作了這次訪問之後,我又通過網絡,找到了作文網上關於XX年大學生就業狀況和XX年就業前景的分析。近兩年,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經濟形勢很不好,加上畢業生人數的持續增長,就業情況不是很好。但是我認爲這些分析和調查對我們學生來說只能作爲參考。要針對我們自己的專業來看,就業率高了不代表我們畢業了就能百分百找到好工作,就業率低了也不代表我們畢業就失業。通過這些刺眼的數據,我們只能感嘆就業形勢不容樂觀,同時也只能咬緊牙關繼續努力。

寫的再全面的職業規劃不如腳踏實地地刻苦奮鬥來不斷完善自己,爭取找到適合自己並且自己也適合對方的職業。

社會狀況的調查報告11

近年來,高校錄取率不斷提高,教育普及進一步發展。但高學歷是否就意味着高的道德素養?德才兼備是我們每個人希望做到的,但現實中兩者並不一定是正比例相關。一些大學生違背道德,甚至泯滅人心的事,在網絡媒體發展的狀況下,時常“活生生”出現在人們眼前。作爲溫州大學的大學生,我們有必要審視自我,瞭解環境。特作此調查。

一.調查的方法與內容

本次調查報告由溫州大學學生處信息調研隊發起,主要以問卷調查的形式展開,調查的主要對象爲溫州大學在校大學生,調查內容從道德素質基本認識及看法、自身道德素質水平兩個方面展開。通過反饋回來的調查表統計總結得出溫州大學在校生在道德素養方面存在的問題。

二.調查報告的分析

本次調查發放問卷350份,收回326份。

1.道德素質基本認識

首先,什麼是道德素質?89.9%的受調查者認爲是一種道德修養,89.7%的同學認爲是一種道德情操,認爲是一種文化素質的佔71.3%,還有59.7%的同學將之認可爲一種心理素質。本題既然爲多選題,並且每個選項都有半數以上人選擇,可以看出道德素質是多方面綜合性的。它既是一種內在的修養,也必會受到心理文化各方面因素的影響,隨後通過一定的外化,將這種內在的抽象的素養反應在日常生活中。

在對當今大學生道德素質水平的認識上,認爲非常好和好的總共僅佔20.1%,67.5%的同學選擇了一般,還有12.3%認爲差。這樣的數據不免讓人疑惑而心有微涼之意。我們從小所以爲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我們所以爲的德才兼備,所以爲的要讀書,先做人,難道到了大學,到了更遠的社會就淡化甚至是遺忘了?

那麼大學生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

53.7%的人認爲是道德修養,有德才是最基本的;24.7%的人看重社交能力,11.6%的人認爲成績優異最重要,還有10.1%選擇了創新思想。而在當今社會知識與道德素養孰輕孰重的問題上,58.4%的人認爲兩者都很重要。

而另一方面,即在道德對公民制約作用的問題上,21.7%的人認爲作用很大,而72.3%的人認爲作用正在弱化,6%的人則認爲完全沒有作用。這不僅需要政府學校方面的宣傳教育,更重要的是構成這個社會的每一個人的自我改善。只有人人道德向上,纔會使道德的公信力和約束力增強,真正起到無形之法的作用。

作爲大學生,我們應該如何提升自己的道德素養?42.3%的人認爲在於個人覺悟,30.7%的人認爲在學校教育,還有26.4%的人認爲家庭教育也必不可少。確實,道德素養既然作爲一個綜合性的存在,在其養成的道路上必然也是受多方面因素共同影響的。

2. 自身及周圍人羣道德素養水平

這一方面爲本次調查的重點。

在公交車上看到老弱病殘,78.1%的人會主動讓座,15.4%選擇“別人不讓,我也不讓”,5.3%的人會假裝沒看見,還有1.3%的同學不管怎樣都不讓。在平時乘坐公交車的經歷中,其實經常能看到溫大學子主動爲老弱病殘讓座,有些同學甚至覺得讓座麻煩,乾脆一直站着。但是還是有一些同學沒有這種謙讓的意識,覺得同樣花錢坐車,憑什麼讓位於人。這種想法雖然不能受制於法令法規,但必然會受到道德上的質問譴責。

在人行道爲紅燈,但此時恰好沒有車輛經過的情況下,你會怎麼做?

僅有29.2%的人會堅守交通規則,等綠燈了再通行;19.4%的人表示會隨大流,別人走我就走;16.1%的同學認爲能快點走最好,而35.3%則會視情況而定。不論人走我走,還是視情況而定,其實都是人僥倖心理的體現,以爲車少,以爲自己速度快,而就此釀成大禍的又何嘗少,真正到了那時就追悔莫及了。

對於學校組織的志願者活動、社區服務和公益勞動,56.4%的人認爲只要是能得到好處而且相對輕鬆,那麼就會參加;33.2%的同學表示什麼活動都願意參加,而還有10.3%的人不願意參加此類活動。確實大學生志願者活動與學分相掛鉤後,志願者活動的動機似乎不再那麼純粹。有的學生加入青年志願者,只是爲了取得相應學分,不是爲志願而志願,只是爲學分而志願。但是試想,如果志願者活動沒有相應的學分獎勵,當代大學生又有多少能發自內心不求回報去做這一份事業?這是值得人們反思的問題。

如果你的舍友在出門前忘了關臺燈或熱水器,導致檯燈或熱水器開了整整一早上,你會怎麼做?

80.1%的人會與其溝通,希望對方下次注意;8.6%的同學會選擇保持沉默,但是心裏會就此留下疙瘩;另有11.3%的人持無所謂態度。隨手關燈關熱水器是一個需要養成的好習慣,生活中確實會出現由於一時馬虎而忘記關燈關水一類的事,這個時候,作爲寢室成員,就應該互相溝通,互相體諒,互相幫助來養成這種習慣。

你是否介意不道德的行爲?

69.8%的同學表示介意,16.1%表示不介意,另有8.8%和5.3%的人表示無所謂和習慣了。在遇到不道德的事情時,25.7%的人會堅決反對,21.2%的人選擇隨波逐流,47.1%的人會提出自己的看法,6%的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當做什麼都沒發生。

對於不道德的行爲敢言敢指出,才能避免這些行爲更加猖狂。但現在的風氣是,公交車上如果有人在實施偷竊,很少有人敢正義指出。這是社會的悲哀所在。

接下來是一些不好的有違道德的做法,列表來說明:

你或你的同學是否出現以下狀況 是 否

亂吐痰 27.7% 72.3%

亂穿馬路 73.3% 26.7%

亂扔垃圾 61.5% 38.5%

隨口說粗話、髒話 55.9% 44.1%

作弊 41.8% 58.2%

說謊 42.3% 57.7%

抄襲 50.9% 49.1%

其中對於考試作弊現象,我們又進一步對其設置了問題調查: 你對考試作弊持何種態度? 是 否

不能接受,自己從來不作弊 30.2% 69.8%

可以理解,學生壓力太大 38.0% 62.0%

可以理解,爲了考高分 28.0% 72.0%

可以理解,總比補考好 30.5% 69.5%

沒什麼大不了,我也做過 11.8% 88.2%

沒什麼大不了,不被抓就ok了 16.6% 83.4%

其他 5.8% 94.2%

在周圍人對父母是否孝順的問題上,僅33.2%的人認爲這一方面做的好,60.7%認爲一般,還有6%的學生認爲做的比較差。孝敬父母是中華傳統美德,如果連這一點都無法做到,其他道德之事恐怕也不必再談。

那麼所有這些不道德沒素質的行爲產生的原因何在?

你認爲產生不道德和沒素質行爲的原因是什麼? 是 否

圖方便 51.1% 48.9%

不那麼講究 44.6 % 55.4%

大家都這樣,我也這樣 35.8 % 64.2%

習慣成自然 50.1 % 49.9%

社會風氣造成 69.0% 31.0%

個人意識太差 55.2% 44.8%

缺少宣傳和教育 32.5% 67.5%

人性本惡 13.4% 86.6%

原因各方各面,有主觀,有客觀。但所有都不能成爲道德素質下滑的藉口。

三.本次調查總結

據有效統計,總體上看我校學生對於網絡都有一定的認識,但是其中的問題還是不容小視,忽視不道德因素做缺乏素養的事的人並不在少數,這其中有主觀的原因,也有客觀的原因。

通過本次社會實踐調查,就如何解決網絡問題提出三點建議:

一. 大學生反思自我,從自身點滴做起。很多大學生只注重專業技能的培訓,而忽視了人立於世的根本。只有先學會做人,才能做學問,才能成就我們各自的人生道路。

二. 學校作爲教授知識的場所,不僅要將學生培養成才,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道德觀念,如果一個高學歷高智商的人沒有道德的約束,那麼很可能給社會帶來的不是貢獻而是危害。

三. 擴展到更大的層面,便是整個社會的責任。居鮑魚之肆,久不聞其臭。如何改善這個社會大環境?說到底還是需要從小處做起。人與社會不可分割,相互影響,相互作用。

相信通過學生道德意識的提高,學校德育工作更有效的開展落實,國家對道德工作和諧社會的大力關注。大學生道德素質問題會得到進一步的改善。

社會狀況的調查報告12

社會力量辦學是我國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組成部分,是指國家機構以外的社會組織或者個人,利用非國家財政性經費,面向社會舉辦的學校或其他教育機構。它是加快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途徑,也是當前教育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近年來,隨着教育產業化的發展,社會力量辦學如雨後春筍般發展起來,其速度之快、種類數量之多也給稅收管理帶來了新的課題。面對新情況,如何加強對社會力量辦學的稅收管理?這一問題實實在在地擺到了我們面前。

一、社會力量辦學的主要形式和稅收管理現狀

(一)從規模上看。社會力量辦學從規模上看,規模較大的有民辦學校,規模較小的有各種社會力量辦的培訓、學習班。民辦學校逐步形成了多層次、多門類、多形式的辦學體系,既有高等層次學校,又有中等專業學校,也有普通中國小、幼兒園。既有企事業單位、民主黨派、社會團體辦的,也有公民個人辦的,還有中外合資辦的。民辦學校手續較爲齊全,教學較爲穩定。

(二)從形式上看。社會力量辦學從形式上看,可謂靈活多樣、雜亂多變:一是爲解決社會就業而開辦的各類崗前技能培訓班。主要培訓對象是下崗職工、待業青年、農村進城的剩餘勞動力。這類培訓班大部分取得許可證,辦班地點、時間、授課人員較爲固定;二是爲職稱評定或職務晉升開辦的各類考前輔導班。通常由各級別的行政機關、事業單位組織創辦,培訓對象主要是準備參加職稱考試、專業技術考試的各類社會在職人員。這類辦班多數是以組織名義聘請幾名社會專家學者臨時開辦,具有一定的週期性;三是一人牽頭,幾人搭夥的各種特長培訓班和“家教大軍”。主要培訓對象是在校的中國小生及幼兒園小朋友,培訓形式多采取短期培訓和臨時輔導相結合,屬第二職業勞務創收,其流動性和隱蔽性較強,不易控管。

(三)從管理上看。從政府對社會力量辦學的管理上看,有兩種情況:一是舉辦實施學歷教育、學前教育、自學考試助學及其他文化教育的民辦學校,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按照國家規定的權限審批;二是舉辦實施以職業技能爲主的職業資格培訓、職業技能培訓的民辦學校,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按照國家規定的權限審批,並抄送同級教育行政部門備案。

現在,石家莊市橋西區在教育和勞動部門登記註冊的社會力量辦學的有41家(主要是外語、藝術、電腦、醫療美容、駕駛、人力資源等培訓學校),另有還有一些未在主管部門登記註冊的單位、個人和利用假期爲學生補課辦班的教師以及家教人員,但是,辦理稅務登記的卻只有十多家。在稅收徵收方式上,對規模較大,且有建賬能力的,採取的是按賬徵收;對規模較小,且沒建賬能力的,實行的是定額徵收。有的臨時性辦班者雖然辦理了稅務登記,但由於辦班時間和場所不固定,稅務機關很難進行有效的徵管,對不辦理任何手續的辦班者更是控管乏力。今年上半年,我局僅徵收相關稅收8萬多元。由此可見,對社會力量辦學的稅收管理亟待加強。

二、社會力量辦學稅收徵管不到位的原因

(一)、辦學者納稅意識不強。有的對有關稅收政策不瞭解,片面地認爲,只要經過有關部門批准就是合法了,辦學不應該納稅;有的受利益驅使,只爲賺錢,不但不積極主動地納稅,反而有意逃避納稅。

(二)、辦學形式五花八門,難以進行有效的稅收控管。目前,社會力量辦學按功能分,主要分爲素質型、技能型、提高型、培訓型;按時間分,分爲長、中、短期和臨時性辦學。辦學形式既有合夥辦學,又有單獨辦學,授課人員既有專職授課教師,又有大中專學生。除了規模較大的民辦學校外,還有以家庭住宅爲固定場所的長期授藝班,也有大學聯考前開設的臨時補習班。這些補習班的特點是可應時開辦,也可隨時停辦,具有較強的隨意性,場所也不固定,且收入多以現金形式,稅務部門很難掌握。有的採取前店後校的形式,如一些音樂學校,在出售樂器的同時,進行培訓和教學,業主在申報納稅時只申報繳納商品銷售收入應繳納的稅款,對培訓教學收入卻故意隱瞞。

(三)、部門協作不夠密切。有的主管部門未能對社會力量辦學者進行有效的管理和監督,比如,在資格審查和年檢方面,沒把是否依法納稅作爲資格審查和年檢的一項主要內容,只是以收(費)代管(理)。還有的主管部門只從部門利益考慮,擔心社會力量辦學者因繳稅而不能向其交納管理費。因而,對稅務機關的相關檢查和調查不能很好地配合和支持,不能及時、準確、全面地提供相關資料。

(四)、參加學習、培訓的人員配合意識差。由於參與學習培訓的人員心態不一,而不能很好地配合稅務機關的稅收徵管。學員的學費大都是由自己支付,不報銷,加上索要發票的意識不強,因而,有些學員不向辦學者索要合法發票,給辦學者造成了偷稅之機,稅務機關未能對此實現以票管稅。另一方面,稅務機關在向學員進行調查時,有的學員怕給自己帶來麻煩,影響與辦學者的關係,故不願提供真實的有關情況。

三、加強社會力量辦學稅收徵管的措施

(一)、加大稅收宣傳力度。採取多種形式,有針對性地對辦學者、學員,以及有關部門搞好專項宣傳,提高辦學者的納稅意識,提高學員的索票意識,提高有關部門的協稅意識。

(二)、摸清底數,搞好重點人羣監控。稅務部門與學校加強溝通和聯繫,摸清經常參與校外辦班、家教的教師和“名牌”教師、熱門科目教師等相關情況,並建立檔案,對重點納稅人實行重點追蹤管理,進行有效監控。

(三)、加強部門協作配合。一是建立稅務信息反饋制度,各有關部門應當定期將有關情況和信息傳遞給稅務部門,使地稅機關能夠及時全面地瞭解和掌握有關情況;二是簽訂責任狀。形成齊抓共管的良好氛圍。可由政府出面與教育、勞動部門簽訂協稅責任狀,進一步增強這些部門做好協稅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三是強化管理和監督,把是否依法納稅作爲資格審查和年檢的一項重要內容,對不能依法納稅的,不予進行資格認定和年檢。通過實行這一機制,促使辦學者依法納稅。

(四)、推進家教公司化。針對家教隨意性大、收入難以掌握的特點,可實行家教公司化,將家教人員納入統一管理,需要家教的直接與公司聯繫,將聘用費交入公司,相關稅收由公司統一繳納。這樣,既可減少和杜絕這方面的稅收流失,也可促進家教行業的健康發展。

(五)、推行專用發票,實行以票控稅。在此方面,可借鑑飲食業有獎發票的做法,調動交費者索要發票的積極性。

(六)、制定和完善行業稅收徵收辦法。可比照對飲食、娛樂、建築等行業的稅收徵管辦法,制定和完善該行業的稅收徵管辦法,強化徵管,加大徵收力度。

(七)、加大檢查力度。定期或不定期地對各類非基礎教育學校和學習班開展稅收專項檢查。對有涉稅問題的要依法處理,對影響大的可進行公開處理和曝光。

(八)、建立和完善舉報制度。完善舉報設施,公開舉報電話號碼,認真落實舉報獎勵制度,進一步激發和調動羣衆舉報的積極性。

社會狀況的調查報告13

xx市是黑龍江省東北部中心城市,轄兩個縣級市、四縣、四區。境內有21個省屬大型國營農場、2個森工林業局。全市幅員面積3.27萬平方公里,總人口244.7萬。在解放戰爭時期,xx被譽爲“東北小延安”,解放後建設成爲老工業基地和國家重要商品糧基地,爲共和國建設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但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過程中,傳統老工業基地共有的結構性、體制性矛盾日益凸顯,國有企業紛紛陷入危困,財政狀況捉襟見肘,就業和再就業壓力日益增大。多年來,xx市委、市政府幾屆班子勵精圖治,帶領全市人民奮力改變落後面貌。尤其20xx年市十次黨代會後,新一屆領導班子緊緊抓住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重大機遇,確立了“努力快發展,全面建小康,實現‘富民興佳’新跨越”的工作指導思想。圍繞“富民興佳”新跨越奮鬥目標,全市上下凝神搞建設,合力抓發展,在廣袤的三江大地上奏響了大發展、快發展的雄偉樂章,讓古老的佳城升騰起嶄新的希望。經過幾年的奮力拼搏,xx市經濟和社會發展步伐明顯加快。20xx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實現236億元,同比增長11.8,增幅是近年來較大的一年。今年以來,全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繼續保持良好勢頭,1-9月份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60.8億元,同比增長11,全市呈現出人心思上、人心思發展的積極態勢。

“無工不富,xx要大發展,必須首先集中全力解決工業經濟的發展問題。”按照市十次黨代會的部署,全市“三力合一”,打響了搶抓機遇、振興老工業基地的攻堅戰。

抓住工業經濟不振這個癥結,xx市十次黨代會提出了“全黨抓經濟、重點抓工業、突出抓民營、集中力量抓項目”的經濟工作思路,以項目建設爲載體,把全市上下力量統一到工業立市、工業興市、工業強市上來。一是通過擴大招商引資藉助外力,推進項目開發和建設。把項目建設作爲經濟振興的載體,把招商引資作爲項目建設的突破口,連續兩年確定爲招商引資年和項目建設年,採取了一系列引商、安商和富商的政策措施,xx經濟發展環境明顯改善,開放度和吸引力極大提高。20xx和20xx兩年中,先後有福州、江陰、台州等70多個團組專程前來考察洽談,先後有華電集團、大連海昌集團、新希望集團、中國藍星化工集團、河北寶碩集團、廣東華泰鋁輪轂公司、新加坡豐益集團等幾十個大企業、大集團與xx市合作開發建設了60萬千瓦發電機組改造、港糧小區開發、黑龍化工產權改革和新產品開發、農用塑料生產基地建設、鋁輪轂生產線改造、30萬噸水稻加工及產業化基地建設等衆多大項目。20xx年以來,全市新建千萬元以上項目102項,總投資149.5億元,截止20xx年9月完成投資119.6億元。其中億元以上項目39個,總投資額126.5億元,已完成投資97.7億元。這兩年是xx歷史上項目建設規模最大、投資額最多的時期。二是通過搞活現有企業增強內力,提高工業經濟運行質量。針對改革滯後、技改不足問題,xx加快了企業改革、改組、改造步伐。一方面加快國有企業改革,把活力增強。以產權制度改革爲核心,以開放式招商改製爲主要形式,以職工安置爲着眼點,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爲目標,對佳紡、亞麻、糖廠、精編廠等一批積重難返的企業實行國退民進的產權改革。20xx年以來,全市先後有203戶企業列入了改革計劃,目前已完成改革40戶,另有70戶企業已進入實質性操作程序,先後剝離不良貸款141億元,一大批企業以民營姿態重新進入市場,重現了生機與活力。另一方面加快企業改造改組,把實力做大。充分利用原有產業基礎,集中力量抓電機廠、煤機廠、啤酒廠、迪爾佳聯、佳星玻璃等一批重點企業調整改造,扶持骨幹企業做大做強。電機和煤機等幾戶重點企業,幾年來改造項目投資均已過億,企業技術裝備、產品結構不斷更新,生產能力和銷售收入每年以翻番的速度發展。20xx年煤機公司掘進機綜合生產能力50臺,今年已突破200臺,銷售收入由1億元增長到5.5億元;電機公司20xx年生產能力85萬千瓦,今年已突破400萬千瓦,銷售收入由1億元增長到8億元以上;迪爾·佳聯農機今年的銷售收入也由去年的3億元一舉突破6億元。這些重點企業生產能力、工藝技術和產品質量均已在全國同行業中處於排頭位置。同時,積極發揮骨幹企業的龍頭拉動作用,發展配套經濟、循環經濟、集約經濟,延伸產業鏈條,不斷做大產業。目前,裝備製造、綠色食品、醫藥化工三大支柱產業已初具規模,八大主導產業集羣已成爲xx工業經濟的重要支撐。三是通過開展全民創業培植新力,加快民營經濟發展步伐。針對民衆創業意識不強,民營經濟弱小的實際,20xx年下半年以來,xx市組織開展了“全民創業行動”,通過全方位開拓創業領域、開展創業培訓、能人牽動、建立鼓勵創業的政策支持體系等多種措施,激發了民衆創業激情,活躍了創業氛圍。兩年來,全市上下涌現出創業小老闆3000多名,帶動就業4萬多人,激活民間資本4億多元。“創業行動”有力地促進了民營經濟發展。全市民營企業發展到1394家,產值超千萬元的有120戶,超億元的有15戶。20xx年上半年,全市民營企業實現營業收入45.6億元,實現增加值11.3億元,實繳稅金1.0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4.6、24和14.7,成爲支持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

“三力合一”使xx市項目開發建設蓬勃興起,工業經濟迅速發展。20xx年以來,工業增加值、利稅等指標每年均以兩位數的速度增長。今年前三季度,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3.3,銷售收入同比增長22.4%,全市工業利稅總額同比增長44.4%,工業經濟呈現十幾年來歷史最好發展時期。

“要把豐富的農副產品資源優勢轉化爲強大的經濟優勢,必須圍繞農業抓工業、圍繞工業抓農業,加快農業產業化的進程。”xx市創新農業發展思路,農業在工農互動、兩業雙贏中展翅騰飛。

按照“兩個圍繞”的發展思路,幾年來,xx市以工農互動爲主體,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堅持打綠色牌、走特色路,推進農業主輔換位,大力發展畜牧養殖業、水產養殖業和庭院經濟,統籌城鄉經濟協調發展。以擴大農產品轉化總量爲目標,堅持把龍頭企業建設作爲推動工農結合、城鄉聯手的戰略突破口,加速建設輻射面廣、牽動力強、市場佔有率高、經濟效益好的龍頭企業羣。引進的山東金鑼集團形成了每年屠宰加工生豬60萬頭、肉雞1200萬隻的生產能力,帶動全市生豬生產每年平均以20以上速度遞增;引進的國內著名大型乳品加工企業上海光明乳業集團形成了日加工鮮奶300噸生產能力,一年內拉動全市奶牛存欄量增長了8倍;扶持的鴻源米業、一季良品米業等一批稻米加工龍頭企業,培育出“孫斌”牌大米等馳譽全國的著名品牌。目前,各類農副產品加工企業已達960戶,其中規模以上龍頭企業增加到60戶,帶動能力不斷增強,參與龍頭企業經營的農戶達5萬多戶,已形成了肉製品加工、優質米、酒類等14條具有代表性的農業產業鏈。開發投資10億元的30萬噸酒精項目、投資9.8億元的60萬噸玉米深加工和投資2.2億元的60萬噸大豆深加工等重大農業產業化項目也即將着手實施,這些項目投產後必將推進xx市農業經濟實現跨越式的發展。

隨着“兩個圍繞”總體思路的不斷實施和深化,xx市農村經濟高歌猛進。20xx年以來,累計轉移勞動力近26.9萬人;畜牧業在農業產值中的比重已經由21.6提高到35.5;全市經濟合作組織已發展到875個,輻射帶動農戶8.5萬戶;今年糧食總產量達到62.35億斤,糧食產量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均創歷史新高。

漫長的邊境線和衆多的口岸羣體,構成了xx對俄開放和江海聯運大通道優勢。憑藉優越的地緣條件,xx人以海納百川的胸懷,譜寫着對外開放、經貿富市的華章。

xx有5個國家一類水運口岸、1個國際空港和2個公路港口,處於對俄開放的前沿。幾年來,xx市積極開拓大通道,發展大經貿,開發旅遊業,實施全方位的對外開放。在對俄大通道建設上,水路開通了xx至哈巴羅夫斯克、撫遠至哈巴羅夫斯克、同江至下列寧斯闊耶、富錦至下列寧斯闊耶水上運輸航線。陸路通道建設了同江鐵路、同撫公路,開通了xx經同江至比羅比詹陸路通道,即將投建撫遠烏蘇鎮至俄卡扎鎮陸路冬季過貨通道,目前已經兩國政府批准;投資3.4億元建設同江哈魚島—俄羅斯下列寧斯闊耶黑龍江鐵路大橋,目前前期工作進展順利,即將落實開工。空中航線繼開通xx-北京航線後,今年又開通了xx-大連-煙臺、xx-上海-廣州航線。撫遠、同江、富錦港口進行了改擴建,口岸過貨能力不斷增強。20xx年以來,對外貿易成番論倍增長。20xx年前三季度,xx市完成進出口總額5.7億美元,同比增長153.4,其中進口完成1.4億美元,同比增長49.2;出口完成4.3億美元,同比增長228.8,全年進出口總額可突破7億美元大關。xx市十分注重以貿興業,積極建設對俄加工園區和基地,發展外經貿主體和經濟技術合作項目。針對俄羅斯遠東地區豐富的資源,在各口岸城市建成了一批對俄出口基地和加工園區,幾年來園區規模不斷擴大,輻射能力不斷增強。同江木材加工園區己形成年加工100萬立方米的能力,撫遠、富錦的木材加工園區也都己正式投入生產。對外經濟技術合作項目進一步增加。20xx年前三季度簽訂國際經濟技術合作項目16項,合同金額達3.4億美元。對俄經貿主體隊伍不斷壯大,截止20xx年9月末,有進出口實績的企業已增加到108家,營業額超千萬元的己達18戶。在發展外貿經濟的同時,xx按照旅貿結合的路子,全力推進溼地生態遊、界江遊、邊境遊和境外遊,開通了18條對俄旅遊線路,xx正逐步發展爲新的旅遊熱線。

“立足區位優勢和城市綜合功能優勢,充分利用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跳出xx研究xx,跳出xx發展xx。”放眼“十一五”規劃,xx把眼光放得更高、更遠。xx處於周邊煤炭資源城市中心和對俄貿易的前沿,產業基礎雄厚,農業資源和水電能源富集,城市綜合服務能力強。面對十一五新的發展起點,xx順應全球經濟一體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趨勢,在經濟發展上增強區域協作意識,謀劃實施“一中心三基地”戰略。進一步優化城市服務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和綜合競爭力,面向整個東部區域和俄羅斯遠東地區建設一批大型批發市場,強化市場輻射和帶動功能。加快發展以現代商貿物流、旅遊文化、房地產、中介服務、金融服務、科教衛生體育、居住、商品集散、休閒度假、社區服務等爲重點的第三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爭取把xx建成集人流、物流、商貿流、資金流、信息流於一體的“周邊城市現代服務中心”,提高爲周邊城市的服務能力,在爲其服務中發展自己。針對周邊資源型城市的產業特點,大力發展下游經濟、配套經濟、服務經濟,發揮產業互補效應,延伸煤炭能源工業、重化工業產業鏈,大力發展煤化工、電力、潔淨能源、冶金、機械、新型材料等行業,積極參與構築“東部煤電化基地”;充分利用豐富的農牧產品資源,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建設“現代農業一體化基地”;利用口岸和邊貿優勢,把握黑瞎子島迴歸的機遇,深入謀劃撫遠三角洲的開發建設,加深與俄羅斯經貿科技合作,闢建“撫遠三角洲自由貿易區”,建成“對俄經貿科技合作基地”。

幾年來不斷的實踐和創新,推動了xx市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的飛速發展。未來的xx將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更加拼搏的精神,更加優良的環境,在三江大地展現更爲壯觀、跨越發展的新畫卷。

社會狀況的調查報告14

現將有關社會實踐的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調查背景

1、調查目的:現在的大學教育將實踐放到了越來越重要的地位。這種實踐就是要學生學會將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將來的工作中,在這種社會要求下,許多大學生選擇做兼職來增加自己的實踐經驗。針對大學生大多都有從事或有意向從事兼職工作的事實,我在週末通過校園問卷調查報告的形式,對大學生的兼職狀況做了一次調查,爲了瞭解大學生對兼職的看法和目的,以及兼職對大學生的重要性和對其將來工作的潛在引導性,最終收回問卷120份,男女人數基本持平,本次調查的內容主要是兼職的目的、收入、類型以及遇到的問題等。

2、調查對象:貴州師範大學求是學院白雲校區在校生調查過程

1、調查過程:

(1)分發調查問

(2)回收調查問卷

(3)統計回收的調查問卷

(4)對調查問卷進行分析

(5)討論問卷

(6)得出結果

2、調查數據:爲了深入瞭解貴州師範大學求是學院學生兼職的情況,本次調查進行自填問卷式調查:

⑴調查人數:在校大一、大二、大三學生

⑵回收有效問卷120份

調查說明

此次調查總體分爲五個部分

第一部分:調查的內容及結果,是對整個調查內容的說明。其中又對一些重要方面做了詳細的說明。

第二部分:調查結果的數據分析,各種圍繞兼職的話題數據將在此統計概括,使人們看到大致的趨勢和形勢。

第三部分:問題的解決,針對兼職中大學生遇到的各種問題一一說明,並提供一些解決辦法。

第四部分:小結

第五部分:附件-問卷

一、調查內容及結果

(一)大學生兼職的興趣取向

1、兼職目的

(1)獲取社會工作經驗,爲以後更好的融入新的工作新的環境做好準備

(2)提高個人的應變能力、鍛鍊心理承受能力和改善人際交往,從而豐富了自身的人生閱歷

(3)賺取自己的零花錢,改善生活質量,提高生活水平

(4)減輕家庭經濟負擔,通過兼職來賺取自己的日常生活費用

(二)兼職類別

(三)大學生兼職的信息獲取

1、兼職信息來源

(1)校園招貼:作爲傳統宣傳形式的校園招貼仍然是大學生獲得兼職信息的主要來源,但其中也有一些虛假信息需要分辨。

(2)兼職網站:這些網站對兼職信息承擔了更多的責任,需要引導大學生通過正規有效的兼職渠道獲取兼職信息。

(3)學校機構:大部分學校設立了市場部,對一些公司的招聘進行了更爲規範的招聘步驟,同時維護大學生的人身安全和利益。

(4)中介:由於中介機構基本以純營利性爲目的,收費高、辦事效率低、不負責任,導致大學生對中介機構的信任度不高。

(5)熟人介紹:安全係數高。對於接收工作的學生來說,較爲熟識的老師同學的介紹會提升此份工作的安全係數。聯繫方便直接,不用經過面試,而且可以更詳細地瞭解兼職的各種情況

2、兼職信息收費

(1)觀點一:應該,支付一定費用給服務機構纔可以支持這些來源於學生、立足於學生、服務於學生的服務機構正常運轉並更好的持續發展

(2)觀點二:不應該,從大多數大學生經濟狀況來考慮,大部分人認爲沒有支付能力就不應該支付費用。

(四)大學生兼職的時間及偏愛的形式

1、兼職時間

(1)大一:大一新生興趣高漲,熱情好動;

(2)大二:大二時間充足,成爲兼職主流

(3)大三:大三的同學忙於考研和專業課,沒有太多的時間去做兼職

2、兼職形式

(1)固定工作,時間間斷:大部分同學都選擇了週末,認爲週末兼職不僅利用了課餘時間還可以作爲日常學習生活的調劑,而一份固定的工作也免去了找工作之憂。

(2)固定工作,時間連續:在暑假或寒假這樣較長的時間裏,有一部分同學在外打工,賺取來年的費用

(3)隨即工作,時間不定:這種情況一般是剛來大學的新生,他們不知道自己喜歡做什麼,先嚐試做一下兼職,大部分時間用在適應大學生活上。

(五)大學生兼職的薪酬要求

1、實際待遇

2、期望待遇

(六)兼職中遇到的問題

1、兼職與課程的衝突:兼職同學基本上還是以學業爲重的。另外,也有一些學生“選修課必逃,必修課選逃”,這說明了大學生對學習的認識不太到位,迫切需要用金錢來證明自己的價值,而在某種程度上導致大學兼職現象增多,甚至出現爲兼職逃課的現象。

2、安全問題:在兼職過程中大學生權益受侵害的現象也是屢見不鮮,大學生兼職的安全問題有待解決。

3、兼職與專業的相關度較低:據調查,較大比例的大學生對兼職是否與專業相關表現出無所謂的態度,因而大學生在選擇兼職時比較迷茫。

4、權益保護意識薄弱:在權益受到侵害時,大部分學生通過與僱主交談來尋求解決的辦法,有些大學生是通過法律途徑來解決的。但仍有同學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忍氣吞聲,而不是通過正確的途徑來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同時,在實際生活中,很多大學生並沒有採取實際行動積極爭取自己的合法權益。而這些學生沒有一個想到報警。這暴露了有一部分學生的權益保護意識比較薄弱,有待加強。

二、調查數據分析

(一)鍛鍊實踐及改善生活是成爲大學生兼職的重要因素

調查結果顯示,最吸引大學生加入兼職隊伍的因素是“鍛鍊自我,社會實踐”(佔45%),其次是“改善經濟”(佔30%),再下來是作爲生活費,減輕家庭經濟負擔,兼職能積累一些工作經驗,有利於提高個人的應變能力、鍛鍊心理承受能力和改善人際交往,從而豐富了自身的人生閱歷;而“改善經濟條件和生活方式”成爲了今年大學生選擇兼職的第二種因素,社會的發展,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物價的時漲,社會的攀比,校園間的攀比,同學間的攀比,或多或少會逼迫自己改善生活質量。當然這種方式是不應該提倡的,而它又的確是社會現實的一種表現。我們更希望大學生加強實踐,國家做出貢獻

(二)宣傳類、促銷類、展示類倍受大學生青睞

調查顯示,大學生所關注的兼職中,宣傳、促銷類36.4%,家教類22.6%、佔據了相當大的比重,展示類(模特、禮儀等)10.6%。大學生的兼職心態少了一些保守,多了一些活躍。大學生們走出校園,站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對自我是一種肯定。提早適應社會變化,爲以後進入社會和工作崗位做準備!

(三)校園招貼和同學轉告、網站信息是大學生獲取兼職招聘信息的渠道

調查結果顯示,作爲傳統宣傳形式的校園招貼仍然佔據兼職招聘形式相當大的比例(佔29.99%),但是這種形式所造成的隱患也非常明顯,“上當受騙”已經成爲學生在求職時最擔心的問題。而網站信息18.74%排在第三。同時也說明大學生們對待兼職時存在更多選擇更多理性。而作爲專業的兼職網站,信息方面承擔越來越多的責任,引導大學生通過正規有效的兼職渠道獲取兼職信息。

(四)不應該交取兼職信息服務費

調查結果顯示,77.42%的同學認爲“不應該收取費用,學生沒什麼經濟能力”。18.70%的同學認爲應該向服務機構支付費用,在費用方面應考慮學生的經濟能力。從結果上分析來看,大部分同學還是站在學生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認爲沒有支付能力就不應該支付費用;而另一部分同學已經明白,支付一定費用給服務機構纔可以支持這些來源於學生、立足於學生、服務於學生的服務機構正常運轉並更好的持續發展,更好地爲我們大學生服務!

(五)大學生對待兼職更理性

大部分同學都選擇了週末,認爲週末兼職不僅利用了課餘時間還可以作爲

日常學習生活的調劑。調查中排名第二的選項寒暑假只佔了不到三分之一,大部分學生還是想利用寒暑假做一些其他有意義的事情。想從事兼職時期主要爲大二時期。其次是大一,大四隻佔6.07%,這也反映出今年的就業形勢。

社會狀況的調查報告15

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民生產經營組織化問題是三農工作的重大課題。帶着這個問題,最近,我就_____市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發展情況進行了系統調研。從調研情況來看,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在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中發揮了積極作用,是農村經濟體制轉型的基本方向,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是把農民組織起來的最佳載體。

一、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積極作用

近些年來,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農民在實行家庭承包經營的基礎上,逐步探索建立了一批以農民爲主體、以民辦爲核心、以利益爲紐帶、以服務爲手段、以章程爲依據、以增收爲目的的新型農民專業合作組織。

從全市的情況看,我市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正處於從萌芽階段向加速發展階段轉換的關鍵時期,儘管起步較晚,但近幾年也獲得了一定發展。到目前爲止,全市已有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組織356個,其中已登記註冊的242個,佔68%;會(社)員13.6萬人,帶動農戶18萬多戶,佔農業總戶數的14.3%。這些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發展壯大,促進了小生產與大市場的連接,爲農村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從我市的實踐看,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在以下四個方面發揮了比較明顯的作用:

一是能夠幫助農民增加收入。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通過集中生產要素,實現規模經營,提高了農業綜合效益;通過統一生產資料供應,統一產品銷售,降低了生產與交易成本;通過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提高了農業生產水平,從而幫助農民增加了收入。澧縣蜂業協會通過提供蜂資供應與信息服務等措施,爲蜂農節約40%的成本。

xx年,在歐美限制中國蜂蜜出口的不利條件下,及時引導蜂農調整生產標準,打破技術壁壘,全縣蜂業仍實現增收230多萬元。鼎城區中河口鎮榨菜協會引導農戶發展規模生產,簽訂購銷訂單,減少了因市場波動造成的不利影響,保證了菜農穩定增收。全鎮種植榨菜2萬多畝,年創產值8000多萬元,戶平增收近xx元。據統計,全市xx年各類合作組織的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了4200多元,比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高出1300多元。

四是能夠提高政府領導農業效率。長期以來,政府在領導農業中管得過寬,管得過死,直接干預農業生產,往往是政府號召調什麼,市場就多什麼,農民就虧什麼,既影響了政府領導農業的效率,又損壞了政府自身的形象。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發展,使政府找到了調控農業的有效載體,能很好地解決政府統不了,國家經濟技術部門包不了,龍頭企業辦不了、農民單家獨戶幹不了的許多問題,使政府走出了以往用計劃經濟思維抓調整,只決策不負責,政府和農民各搞一套,官逼民富,民沒有富,官被逼到牆角的怪圈。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發展,促進了政府職能的轉變,把廣大基層幹部從大量的行政事務中解脫出來,集中精力搞服務、辦實事。

農民專業合作組織之所以呈現出旺盛的生命力,發揮出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通過分析,主要原因三:

一是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是市場經濟的產物,與市場經濟有很強的共生性、共存性,符合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規律。

二是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具有廣泛的羣衆基礎,是真正意義上農民自己的組織,是當前比較合理的農民權益保障和利益表達機制。

三是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與其它組織比優勢明顯:與行政組織比,能克服過多行政干預和計劃經濟慣性,更有效地組織農民按市場規律進行生產經營。

與龍頭企業牽頭比,能有效擺脫受制於龍頭企業的從屬地位,自主進入市場。與分散經營比,更能有效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增強農民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實踐證明,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是我國農村經濟轉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順應歷史潮流的必然選擇,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治本之策。各級政府必須從統籌城鄉經濟發展、實現農村全面小康的高度出發,把加快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建設作爲農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抓緊抓好,抓出成效。

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發展對策

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是廣大農民在發展農村經濟過程中的又一次偉大探索。各級政府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爲指導,加強對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指導、協調、服務和扶持,在具體工作中幫助完善組織、創新機制、優化環境,把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真正建成引領農民致富、推進農業產業化的重要載體。

1.把握髮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基本原則。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是農村改革的新生事物,爲確保其健康發展,在實際工作中我們必須要堅持四條基本原則。

一是堅持以家庭承包經營爲基礎的原則。要在自願、平等的前提下,堅持家庭承包經營制度,不能改變農民集體土地所有權和農戶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不能改變成員的財產所有權,不能干預農民家庭經營和自主經營。

二是堅持自願、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自願是前提,不強扭、不捏合;民辦是本質,要按照農民的合作願望,以農民爲主體,獨立自主地開展勞動、技術、資金等生產要素的合作;民管是關鍵,實行民主管理、民主決策、民主監督,充分保障成員對組織內部各項事務的知情權、參與權和決策權;民受益是核心,要通過合作經營獲取最大效益,並按照惠顧返還的原則,最大程度地增加成員收入,讓農民真正得到實惠。

三是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的原則。就是要圍繞主導產業、拳頭產品、優勢資源分類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做到因地制宜,不定模式、不定規模、不定框框、不搞一刀切,讓農民自己抉擇,多領域、多形式、多層次、全方位發展。

四是堅持循序漸進、穩步推進的原則。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是新形勢下的體制和制度創新,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各級政府不能急於求成,不能下指標,分任務,搞運動,而要調查研究,不斷總結,不斷完善,不斷提高,做到因勢利導、穩步推進。

2.指導農民探索專業合作組織的多種形式。各地情況千差萬別,生產力水平很不一致,農民素質參差不齊,各地應當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合理選擇發展模式。從各地實踐看:可以選擇農民合作創辦型。就是通過專業生產經營大戶、經營能手和科技人員牽頭組建合作組織,在一定區域內聯合其他生產專業戶或農戶進行專業化生產、規模化營銷。可以選擇龍頭企業帶動型。就是依託有一定經濟實力的龍頭企業(公司)建立合作組織,龍頭企業與農戶簽訂協議或訂單,合作組織向農民提供信息、資金、技術等方面的服務,指導農戶按照標準生產,實行產品回收。

可以選擇社區合作型。主要是在社區組織基礎上進行專業合作制改造而組建的合作組織,將單純的行政管理職能轉變爲集資源開發、經營管理、技術指導和資金服務爲一體,開展統購統銷等綜合服務。可以選擇能人領辦型。就是以城鄉經濟能人爲主領辦的合作組織。這種組織形式由於牽頭人經濟素質較高,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各種經濟關係比較多,接受新生事物能力比較強,雖然出現時間不長,但效果很明顯。總之,要充分發揮農民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尊重農民的選擇。

3.幫助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協調各種關係。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必須協調處理好以下幾個關係:

一是合作組織與內部成員的關係。合作組織對內不以盈利爲目的,以最大限度爲成員服務,增加成員收入爲已任。內部成員要嚴格按照專業合作社章程辦事,自覺履行相應義務,維護組織權威。

二是合作組織與政府部門的關係。發展合作組織,政府部門不能包辦代替、行政干預、攔關設卡,而要出臺優惠政策,制定扶持措施,幫助完善管理,搞好協調服務,扶上馬、送一程,爲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發展創造寬鬆環境。

三是合作組織與農村基層組織的關係。農村基層黨政組織主要是加強對合作組織的指導、協調、服務和扶持,專業合作組織按市場運作、自主決策、自主經營、自我管理、自負盈虧,獨立承擔民事責任。

4.制定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優惠政策。

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樹立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就是扶持農業、扶持農民的觀念。

在政策扶持上堅持七個優先:各級財政每年優先安排一定的專項資金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規範發展,創造品牌,提高帶動能力;優先對由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承擔、組織制訂的項目,給予適當補助或貸款貼息;各級金融機構要在授信基礎上,適當放寬貸款抵押擔保條件,優先給予貸款支持;優先爲協會會員提供農業生產和經營信息服務;優先爲協會會員提供生產和經營的場所,凡創辦加工、流通企業的建設用地,可以依法優先辦理土地徵用手續,對建設用地優先安排指標,其級差地租經批准後予以全額先繳後返;優先爲協會會員提供技術培訓和指導;優先爲協會會員解決生產經營中的其他具體問題。

總之,要通過各個環節的優質服務,各項優惠政策的有力刺激,爲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創造更加廣闊的生存與發展空間。

標籤:調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