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政範文 > 調查報告

生活狀況調查報告

隨着人們自身素質提升,報告十分的重要,不同的報告內容同樣也是不同的。你知道怎樣寫報告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生活狀況調查報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生活狀況調查報告

生活狀況調查報告1

此次xx社會實踐對空巢老人的關注活動旨在呼籲全社會共同關心空巢老人並能制定系列有效措施解決此越發嚴重的社會問題,老年人過去都爲社會創造過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他們有享受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權利,如果一個社會的老年羣體晚境淒涼,勢必嚴重影響勞動人口的積極性,不利於生產力的進步和發展。如何解決打工子女外出掙錢與陪在父母身邊成了一個深思之待解決的問題,從諸多方面講我團隊對空巢老人的調研幫扶活動意義深遠。

總之,在現代新農村的建設中,農村空巢老人的問題是不可忽視的,農村留守老人作爲老人這一弱勢羣體中的一個“脆弱羣體”,我們必須採取措施爲這一羣體做些幫助,爲促進和諧老齡生活做貢獻,爲老齡事業的發展做貢獻,爲構建和諧社會做貢獻。

一、調查對象與方法

1. 調查對象:

本次調查分別選取以郚山鎮黃皿旺村的留守老人作爲本次調查的個案。

吾山鎮隸屬於山東濰坊安丘市,位於安丘市西南部,西與臨朐交界,南與沂水接壤,面積113平方公里,該鎮有10886戶,人口3.7萬,耕地面積5.6萬畝。下轄店子村,亭子村, 小窪村,卜家莊村,河西村,小吾山村,黃皿旺村,閉門山村等68個村委會。

郚山鎮是典型的以農業經濟發展爲主的偏僻鄉鎮,產業結構單一,剩餘勞動力大量外流,空巢家庭比例逐年上升。

黃皿旺村位於郚山鎮的東北方向,距離郚山鎮中心位置較近,附近村民平日可以在集市上做些小買賣,是典型的農村自足型發展方式。由於地方經濟發展的停滯青壯勞動力流失顯現存在上升趨勢,留守家庭在全鎮具有代表意義。

2. 調查方法:

20xx年6月,中*網公佈了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數據統計結果,結果顯示了全國人口老齡化持續增加的態勢。不同於部分學者將調查方向聚焦在城市老年保障體系的研究上,本調研團深入基層,親身觸及農村養老機制的方方面面。本次調查主要是採取走訪、問卷調查、查閱文獻及入戶典型調查的方法,而且也向鎮醫院的院長、鎮政府祕書長、鎮敬老院的院長做了相關的瞭解。調查涉及農村空巢老人生活狀況、醫療及社保、留守老人生活負擔及“老有所養”方面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思考等。在入戶典型調查中,從農村老年人的生活狀況、醫療保障、養老現狀和精神文化生活四個方面採用結構式訪談的方法,入戶典型訪問了20戶老人。

二、留守老人面臨的困難與問題分析

(一) 家庭氛圍缺失、精神生活單調

隨着子女紛紛外出務工,一旦家庭“空巢化”後,家庭養老功能就被弱化,老年人需要親情的尉籍和生活照料。據研究表明,隨着年齡的增長和各種身體器官的衰弱,老人在某些方面趨於孩童化,更需要子女的照顧。因此子女在老年人心目中有不可替代的位置。但通過對空巢老人的調查問卷的分析,只有34.8%的外出務工子女經常給父母打電話。子女外出後,電話成了老人與子女的交流溝通的主要方式和精神慰藉。有時甚至連這些基本的精神慰藉都沒有,老人大多過着“出門一孤影,進門一盞燈”的寂寞生活。

(二)留守老人仍需要勞動,但經濟收入低、生活質量差

通過我們的問卷調查,大部分空巢老人從事體力勞動,仍然要承擔農業生產的重擔。由於目前絕大部分農村老年人沒有社會養老保障,老人的經濟來源主要依靠自己勞動所得和子女微薄的補貼。老人的勞動主要是種地,由於子女不在身邊,許多農活要請人,成本高,收入低.,一般子女在外一年中也掙錢不多,還要承擔自己的家庭開支,能給予老人的只有很少的一部分。

(三) 生活缺乏照顧、孫輩撫養負擔重

由於子女不在身邊,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諸如提個水,有些農村留守老人而言都比較困難。尤其是老人生病,需要子女陪同上醫院治療時,子女不在身邊,更顯得孤獨無助。例如,我們團隊調查的一個張爺爺,早上下着濛濛細雨,他獨自一人拄着柺杖提着摺疊椅,走了近兩個小時的路來鎮上輸水,而正常人只需半小時,老人的行路艱難卻沒有子女照料,讓人心酸。在農村留守老人中,諸如此類的情況普遍存在,老人們沒有子女在身邊,只有靠老兩口互相扶持。而如果老人喪偶,日子就過得更加艱難。

(四)就醫難、醫療費用不足問題突出

目前留守老人的健康狀況整體較差,通過我們對外來務工子女調研的結果顯示84.6%的留守老人身體不佳,其中患慢性病的比例較高,很多老人處於亞健康狀態。留守老人最擔心的就是生病,生病幾乎可以導致一切困難:經濟拮据,缺少照料,心理負擔加重等等。目前我國針對農村人口的醫療保障制度主要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但是由於現階段我國財政投入水平的限制、相關法律法規的不完善以及基層實施環節中人爲因素的影響,使得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還未發揮出應有的作用。由於合作醫療按比例報銷和封頂制度的制約,使得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對患大病的老年人的實質幫助非常有限。

三、解決問題的對策與建議

青壯年勞動力外流導致老年人的經濟拮据和情感的缺失,同時引起了隔代家庭的增加,加重留守老人的勞動、生活負擔及撫養孫輩的負擔。因此,爲了適應這些變化,社會必須作出相應的調整。

(一)政策方面

社會正在進行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政府在制定政策是應該堅持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爲本,充分考慮到農村的實際情況,統籌城鄉發展,制定切實可行的政策。根據本地的實際情況,出臺相應的政策,加大政策的執行力度,提高外出務工人員的工資待遇,敦促各企事業單位必須按時按量發放外來務工人員的工資,保證外出務工人員的合法利益。只有這樣,農民工才更有能力去贍養老人,儘量提高老人的生活質量。

(二) 社會保障制度的完善

通過我們對城鎮居民的調查,社會對留守老人的保障制度級政不夠完善,因此政府應該出臺相應的政策,建立健全以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社會慈善爲主要內容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加大農村社會救助和農村社會福利投入,保證保障性收入分配到位。把符合條件的農村留守老人納入低保範圍,從經濟上保證留守老年人達到基本生活水平。大約有60%城鎮居民對農村留守老人不關注,因此必須增強社會尊老愛老的意識,政府制定政策定期向社會大衆宣傳尊老愛老,例如:每年評選出尊老愛老模範家庭,給予該家庭經濟上幫助,給予該家庭子女就業就學上的優先選擇權利等等。

(三)經濟供養

1. 增加農業創收,提高農村家庭收入

因地制宜.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發展當地的特色農業,可由當地的農業致富能手或專門的技術人員真正的“下地”“下鄉”爲農民講解有關農業作物的種植方法和作指導。這樣就可以減少農村勞動力的外流,爲農民發家致富創造條件,提高農民收入,爲養老奠定經濟基礎。

2. 增強子女支付養老費用的能力

“贍養老人”是每個子女應盡的義務,目前子女供養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保證,所以如果子女不在身邊,就應該增加對老人的供養的費用,尤其對於那種身體狀況不佳,要照看子孫,幫子女料理紅白事的老人。這當然在大的方面需要國家的良好政策,加快和諧社會的進程。

(四)生活照顧

老人的生活很重要,而其存在的問題也很突出。如何在生活上對老人進行照顧,是值得我們進行思考並提出可行解決方案的。而這就要充分考慮老人的生活特點,結合社會、家庭和個人共同的力量,給老人創建美好的生活。

由於打工子女家庭收入的增加,有些子女更願意將花部分錢保證老人的生活。政府可對此進行引導,建立老年公寓、敬老院、託老所等,對於老人特別是獨立生活能力較差的老人進行照顧。

(五)精神慰藉

經我們走訪服務的20家留守老人情況的分析,老人精神方面的問題比較突出,而這一點恰恰是政府部門和外出務工子女忽視的。而老人精神慰藉上的問題是很多方面因素導致的,根本的解決措施還是在經濟、醫療等方面上,上面已詳細闡述,以下介紹解決當前老人精神方面的具體措施。

1. 當地政府可以以鄉鎮爲單位設立心理諮詢機構專門爲留守老人服務,定期下鄉主動了解老人的內心世界,發現問題就及時解決。鄉鎮政府領導和村委會成員可以經常下鄉慰問留守老人。此外,村委會可以開關注身邊留守老人的動員會,喚起人們關注身邊留守老人的意識,從而改善留守老人精神生活。

2. 還應加強孝道宣傳。教育外出務工人員尊重父母,時時與父母保持聯繫,大事與老人商量,尊重老人的意見;按時給老人寄錢送物;讓老人無後顧之憂。“常回家看看”,記得掛念家庭,時常打電話回家瞭解父母的生活狀況及身體狀況,更好地敬老愛老。更要加強宣傳鄰里之間要互相幫助的力度,通過學習提高整體素質,關注留守老人,共創和諧社會。

結束語:

老齡化問題是人口老齡化加劇並引起人們普遍關注的影響國家全局的一個重大問題。研究該問題的一批專家學者在研究時採用慣用的基尼係數及大數研究方法,但由於部分人數據統計的出入較大,所以多數的研究稱不上典型,結果也就沒了意義。

在研究農村老人生活現狀這一問題時,團隊初步分析歸納了農村老年人的構成後發現其存在很大共性。考慮到基尼係數及大數研究方法的可操作性較差不利於驗證。團隊決意跳出基尼係數及大數研究方法,另闢研究蹊徑,從以戶爲單位的典型案例研究入手,用實證的方法解構農村老年人生活的空間。

團隊深入留守老人的家中對老人的生活和精神各個方面有了更深層次的瞭解,發現了老人們的幾個問題:一,經濟收入不高,生活質量差;二,生活缺乏照料,有時還要管護孫輩;三,家庭氛圍缺失,精神生活單調;四,醫療問題突出,健康保障亟待解決等幾個問題。當然,各級黨委,政府也採取了相應的措施,如採取最低生活保障,困難幫扶等具體的措施。而爲了解決老人“空巢空心”的精神方面的問題,提出了以下幾個建議:多開展志願服務活動,實施電信問候,推進入戶撫慰活動等。

在實踐活動過程中,我們不僅深切的體會到團隊團結起來無與倫比的凝聚力,而且深切體會到老人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的困難。團隊成員從生活和精神方面入手關愛留守老人,幫助老人解決一些實際的困難,弘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增強了服務意識,並在深層挖掘出“留守老人”的問題。在與鎮政府,村大隊進行交流的過程中,不僅提高了我們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提升了我們的分析和判斷能力。當然,對老人盡一些綿薄之力,也使我們更明瞭自己的能力有限,關注留守老人還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從最初的一個想法到一紙策劃案,從一紙策劃案到一個暑期的調研考證,從調研考證到厚厚的一摞調查報告,整個團隊一路走來,收穫頗豐,感觸最深的還是"實踐出真知"。

爲期一週的社會暑期實踐活動圓滿結束。經過團結合作、調查配合,我們對留守老人問題有了更深的瞭解,有效的實現了了解社會、鍛鍊自我、增長才幹、學以致用的實踐目的,認真履行了作爲一名大學生的責任與義務,爲我們大學畢業走上社會奠定了初步的基礎。在此,我們由衷的感謝學校以及學院給予我們這麼好的機會出去鍛鍊、體驗生活。

生活狀況調查報告2

一、調查背景經過調查長沙市清潔工發現,98%的清潔工來自農村,他們是進城務工者,以農民工的身份生活工作在城市,清潔工所面臨的困難和問題與其他行業的農民工是很相似的。據有關方面測算,我國狹義農民工的數量爲1.2億人左右,廣義農民工的數量大約爲2億人。農民工主要分佈於建築業、採礦業、第三產業和其他產業鏈低端或勞動力密集型產業。農民工面臨的問題十分突出,主要是:工資偏低;勞動時間長,安全條件差;缺乏社會保障,職業病和工傷事故多;培訓就業、子女上學、生活居住等方面也存在諸多困難,經濟、政治、文化權益得不到有效保障。這些問題引發了不少社會矛盾和糾紛。農民工處於中國社會的底層。他們乾的是城裏人不願乾的最苦最累最髒最險的工作,工作時間最長,獲得報酬最低。從事行業主要是:體力要求較高的房地建築工、城市清潔和環境保護的操作工種、綠化養護的苗木工、居民家中的鐘點工或保姆、廚師、服務員等工種。在城市,他們受到社會的排斥和歧視,被限制和禁止從事某些職業,根本沒有享受任何基本的國民待遇和子女接受平等義務教育的權利。

二、調查方法

(一)調查主要是通過問卷法和訪問法兩種形式。

1、用事先做好的問卷蒐集清潔工的一些基本信息,由於清潔工的文化水平普遍較低,所以做問卷是一對一的方式,這會比較準確,並且問卷的回收率是100%。

2、訪問法是與問卷法同時使用的。在做問卷的同時,訪問者通過與清潔工的談話,可以更深入和更詳細的瞭解清潔工的情況,並對這些情況進行記錄。

(二)調查範圍和數。

1、走訪清潔工的範圍定在長沙市的雨花區、嶽麓區、天心區、芙蓉區四個行政區的馬路或街道,還有長沙市內的一些小區、學校、酒店和醫院。

2、由於條件的限制,所調查的數量爲50份,雖然數量不多,但這50份是具有代表性的。其中,雨花區19份、芙蓉區7份、嶽麓區2份、天心區4份、小區5份、醫院6份、其他3份。調查的男性22份,女性28份。調查完畢後,進行了數據整合,具體見下表:長沙市清潔工基本情況 項目 學歷 年齡 是否簽了合同

沒讀過書 國小 國中 高中 31~35歲 36~40歲 41~45歲 45~50歲 51~55歲 56歲以上 是

數量 8人 26人 14人 2人 1人 9人 17人 6人 10人 6人 32人

18人

項目 家庭人口 贍養老人 籍貫

2口 3口 4口 4口以上 0個 1個 2個 3個 4個 本地

外地

數量 4人 13人 10人 23人 13人 13人 20人 1人 3人 1人

49人

項目 住房面積 住房來源

住房環境

10㎡以下 11~20㎡ 21~30 ㎡ 30 ㎡以上 租的 自己的 單位提供 子女的 差

一般

較好

數量 9人 29人 2人 10人 38人 2人 8人 2人 22人

26人

2人

項目 做清潔工多久 日工作時長

休息日

工作對身體影響

1年以下 1~2年 2~3年 3年以上 8~10h 10~12h 12h以上 有

沒有

沒有

數量 17人 5人 6人 22人 18人 4人 28人 6人

44人

22人

28

項目 個人月工資 個人理想月工資500~700元700~900元900~1100元1100~1300元1300元以上1000~1200元1200~1400元1400元以上數量 4人 33人 5人6人

2人29人10人11人 項目 配偶月工資 工作量獎金保險 500~700元700~900元900~1100元1100~1300元1300元以上無大一般有無有(爲意外保險)無數量 3人23人 4人6人4人10人33人17人25人25人34人(爲馬路清潔工)16人

說明:其中的項目個人工資有8人的月工資在1100元以上,但是他們的工作時間在13個小時以上;項目配偶工資中有10個人顯示是沒有的,原因是沒有配偶和配偶是女性在家務農,配偶月工資在1100元以上的共有10人,這10 人同樣是農民工(多爲男性);馬路清潔工夫妻很多,所佔比例約爲70%;有76%清潔工的住房是出租的,他們每個月的房租水電費在250~400元。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從農村進入城市。

1、由調查數據可以看出,98%的清潔工來自於農村,屬於外地人,並且發現馬路清潔工有很多來自於湖北荊州,其他還有來自益陽、株洲、邵陽、湘潭、常德、衡陽的。

清潔工羣體大多是60、70年代的人,受到的教育很少,其中國小和沒讀過書的佔了34人,有14人是國中學歷,但基本沒有讀完國中。他們的年齡偏大,41歲以上的人有40個。51歲以上的人有16個,他們做這項工作是爲了當前的生活和日後的養老。由於他們年齡大,文化水平低,自身沒有一些特長技能,爲了生活,只能選擇這份工作。在務工的過程中,他們面對困難和不滿,不懂得如何去保護自己和解決問題。農民工進入城市之後,由於制度、市場及個人的原因,被都市邊緣化了,農民工把自己貢獻給了城市,反而被城市遠離了。

2、解決生存問題是他們進城務工的最重要原因。現在,在農村從事農業生產是不能夠維持一個家庭生活的,當前農民工進城數量增多也從側面反映了這個情況。現在從事農業生產的投入要大於產出,就算是有一定收入,但以現在簡單落後的農業生產技術,根本不能足夠供應一個家庭的需求。因爲除了生活費,還會有醫藥費、教育費、贍養費等等。被訪問的清潔工中有37人需要贍養老人,有23人要爲孩子提供教育費,有將近一半的人需要贍養和撫養。並且清潔工子女受到的教育不是很好,有20人的子女已經棄學外出打工。所以,解決“三農”問題對於清潔工或者農民工來說十分重要。

3、在城市生活,住房是必須要解決的問題。由上面表格可以看到,清潔工的住房有38人是租來的,這些人全部是馬路清潔工;2人的住房是自己的,其中1人是長沙人,1人是自己搭建的簡易房,並且面臨着被拆遷;8人的住房是單位提供的,這些人在小區、學校、酒店工作;還有2人的住房是在長沙定居的子女提供的。租房的每月水電房租費在250~400元,住房面積主要徘徊在10~20平方米,多爲地下室和車庫,還有立交橋下,住房環境比較差。立交橋下是政府部門以200多元價格出租給清潔工的,不知道這200多元對政府部門來說意味着什麼?

(二)清潔工的工作情況。

1、清潔工籤合同的意識十分薄弱。50名清潔工中只有32人簽了合同,雖說簽了合同,但他們對於合同中的條款並不清楚,他們認爲只要能拿到工資就可以。馬路清潔工,基本每年都要籤一次合同,這意味着可以隨時走,可以隨時換人。民政學院清潔工工資850元,但物業公司會在每月工資中扣除5元作爲防洪費。

2、數據顯示,做清潔工工作3年以上的人有22人,其中有長達6年、8年、往年的;2~3年的有11人;1年及以下的有17人。馬路清潔工做的時間比較長,酒店、小區、學校裏的清潔工流動性較大。認爲清潔工這份工作對自己身體健康有影響的有22人,感覺沒有影響的有28人,感覺有影響的所做清潔工工作時間比較長。可以看出,他們的工作環境比較差,每天呼吸的是汽車尾氣和垃圾腐臭味,每天都重複同樣的動作,恨容易患上職業病,不過他們的健康意識較弱。

3、在不同地點工作的清潔工,他們的工作制度也有所不同。馬路清潔工主要是輪流換班工作,這樣工作的多爲夫妻,每人的工作時間8小時。也可以從早上一直工作到晚上,時間總共15小時。從上面表格也可以可以看出,清潔工的工作時間較長。他們的工作量也很大,主要是清掃範圍大,清掃的垃圾多。每月有3天休息日的有6人,他們在酒店和小區工作。其他44人從沒有休息日,就是在法定節假日也要照常工作,他們沒有休閒和娛樂的時間。城市的消費很高,生活費對他們來說也是個重擔。對於清潔工這份工作,有34人想換,16人不想換。他們的回答比較猶豫,因爲他們感到自身年紀大,而且沒有特長技能,不能去做其他工作,只能安於現狀。對於年齡偏大、學歷較低、技術比較單一的清潔工來說,他們沒有機會進入主導產業中去,也沒有進入穩定就業體制中的可能。他們缺少福利和社會保障,收入的單薄和社會保障的缺失使清潔工在看病、子女教育、住房等問題上無能爲力。

4、清潔工的工資待遇。他們個人月工資分佈集中在700~900元,有33人;500~700元,有4人,還沒有達到長沙市最低工資標準800元;其中工資在1100元以上的清潔工,他們的工作時長在13小時以上,工資在700~900元的工作時長也有在13小時以上的。由於他們的工作時長有差別,爲了準確性,所以不能用平均工資來衡量清潔工的工資。從工資和工作時長來看,他們的工資水平低,工作量大,工作制度很不合理。上面表格已經說明清潔工配偶的工資,從和夫妻二人的工資,他們每月收入在1540元左右,這筆錢要用在生活費、撫養和贍養費、教育費等各方面。馬路清潔工每年都有年終獎,去年是800元,而今年減少到600元。平時檢查人員看到某處不乾淨也會扣罰工資,並會批評。清潔工會對絡繹不絕的路人制造的垃圾感到苦惱,但環衛所的管理人員並不理解清潔工的辛苦。馬路清潔工只有意外保險,小區、醫院、學校裏面的清潔工沒有任何保險。不過,酒店的福利待遇會稍微好些。

四、結論與建議

清潔工是農民工大軍中的一部分,與其它行業中的農民工境遇相似,但也有所不同,存在於他們身上的困難和不公平待遇更加地明顯。不論是從住房、工資待遇,還是從保險、福利、保障等個層面來說,他們持續遭受歧視和不公平。

從農村到城市,在城鄉二元體制下,清潔工這個羣體在夾縫中謀求生存。我認爲,二元體制問題的解決會緩和城鄉之間潛在的矛盾,但最終不能解決問題。消除城鄉二元體制,還不足以消除農民進城和加速城鎮化的體制障礙。若要解決農民工問題,關鍵是要解決好“三農”問題。三農指農村、農業和農民;而三農問題則特指中國大陸的農村問題、農業問題和農民問題從而產生的社會問題,包括貧富懸殊及流動人口等。目前的解決辦法有:城鎮化、減稅、政府措施、支持政策、農村金融改革、土地產權制度改革等。農民工對於一個城市的發展是很重要的,他們做了極大的貢獻,城市不能少了農民工的身影。若是“三農”問題解決了,城市的農民工必定會減少,也就會出現農民工供不應求的局面,這樣的話農民工的身價自然而然的就會提高,他們也會享受到更好的待遇、更多的權益。

弱勢羣體沒有後臺的支持,他們不敢說話。我們在訪問中瞭解到,天心區的清潔工不太配合我們的訪問,他們害怕受到批評,害怕丟了工作。在雨花區有個案例:一位清潔工到瀟湘晨報尋求幫助,這件事反而被環衛所的領導知道了。最後,問題沒有解決,反而惹了一身禍。現在,大陸媒體對弱勢羣體的關注只限於表面文章,沒有做到實處。

對於不同類型的農民工,應該從實際出發,有針對性的解決他們的問題,比如清潔工。往年國務院曾經下發《關於解決農民工問題的若干意見》(國發[往]5號),提出要優先解決農民工問題。從清潔工身上我們看到了城鄉差距,我們不能把這個問題的縮影忽略掉,而是要把它放大。教育水平的差距,工資福利的差距,住房的問題,醫療保險的問題,戶籍制度給農民工給社會帶來了很多問題,因爲這些問題的產生讓農民工沒有得到應有的權益。

現在看來,清潔工這份工作是很卑微的,是底層的。體面勞動不是高人一等的勞動,不意味着時尚的衣着與公文包,體面勞動是有保障、安全條件下的生產性工作,可以讓一個人有能力使自己及家庭在尊嚴中生存與發展。廣大勞動者實現體面勞動有着鮮明的指向,那就是要消除種。種不符合體面勞動的做法和現象。體面勞動的實質,就是給勞動者提供充分的、有保障的平等就業機會。從這樣的理念出發,公衆就發出了體面勞動離我們有多遠的聲音,追問如何實現體面勞動,就成爲題中應有之意。國際勞工組織定義的體面勞動是指,在促進男女在自由、公平、安全和具備人格尊嚴的條件下,獲得體面的、生產性的可持續工作機會,其核心是促進實現工作中的權利、就業平等、社會保護和社會對話。這對於我們有很大的借鑑意義,對於我們國家來說,實現體面勞動還要走很長的路,面對種。種會情況,我們要做的還有很多。

清潔工基本沒有社會保障,這對於他們十分不利。我國農村社會保障應該堅持保險與福利相結合的發展模式,這樣既可以使部分老年人、低收入人羣、貧困人口在繳費能力不足的情況下得到基本生活保障,又可以是中等收入人羣履行相應的繳費義務。對於清潔工這類弱勢羣體,我們不能羊毛出在羊身上。城市生活費用大體是依據城市中初級勞動市場的勞動力價格確定的,清潔工在城市的定居意味着以低端收入承擔城市的生活費用。關注農民工問題不僅是要提高他們的收入水平,更重要的是要改善他們的社會地位,其中關鍵就是解決戶籍制度帶來的權力差別。

參考文獻:姜進日,《農民工醫保,路在何方》,中國社會保障,往年第5期80頁

朱四倍,《體面勞動離我們有多遠》,今日中國論壇,往年第5期43頁

劉洪請,《進城農民工態勢分析》,中國社會保障,往年第4期10頁

生活狀況調查報告3

他們遊離在城市和鄉村的邊緣,60%的人月收入500元以下;用工單位爲他們繳納失業保險金和工傷醫療保險的寥寥無幾;他們缺乏自己的文化和教育活動陣地,他們的孩子入學不得不“打游擊”;在烈日下揮汗如雨幹着重體力活的他們,希望靠自己的勞動和智慧創造價值,成爲被人尊重的獨立的人,能夠像“城市人那樣”活着……共青團江蘇省委近日公佈的一項調查表明——XX百萬外來務工者活得好辛苦,外來務工者生活狀況調查報告。

時下正值酷暑難當的季節,大多數市民呆在空調房裏享受清涼,而那些在烈日下露天干着重體力活的民工兄弟日子卻極難過。

他們遊離在城市和鄉村的邊緣,他們的生存狀況如何?他們跟農民和市民相比有哪些特徵?他們有什麼煩惱?我們該如何正確對待他們?記者日前對他們的生活狀況進行了較全面的瞭解。

睡的是用木板拼成的牀

在長江路拆遷工地,記者看到了不少年輕民工,與城市同齡人相比,酷暑下他們的日子要艱難得多。

他們幾十個人睡在用木板拼起來的牀上,不少人沒有蚊帳和電扇,更沒有衛生間,要洗澡只得避開其他人對着水龍頭的水衝,內急了只得跑到離工地數百米的公廁去,調查報告《外來務工者生活狀況調查報告》。

晚上10點多鐘,記者經常看到他們三三兩兩地睡在馬路邊上,他們告訴記者,幾十個人睡在一起太熱了,出來起碼透點風。

境況類似這樣的年輕民工數不勝數。

賓館飯店的服務員、小區保潔員、建築工地的工人、理髮店的理髮師……這些在千千萬萬城市居民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小人物”,大部分來自外地,幹着絕大多數城市人不願乾的活。

團江蘇省委近日公佈的一項調查表明,XX有120萬外來人口,他們絕大多數從事建築、飲食、美髮、保潔、經商、收舊等行業,其中80%以上是35歲以下的青年人。

據瞭解,在XX100多萬外來務工青年中,30歲以下的佔了82.2%,他們中國中以上文化程度的達55.7%,未婚青年佔了61.5%,60%的人每月收入在500元以下。

37%的人到過3個以上城市打工,只有不到20%的人是通過職介所介紹找到工作的,大部分是通過親朋好友來到XX打工的。

他們在城市中是怎樣生活的呢?跟5個老鄉租住在江東門一帶的小袁今年20歲,來自鹽城,國中畢業後在家鄉學了點裁縫手藝,跟隨家鄉某私營老闆來到XX做服裝。

常常是每天干14個小時纔拿15元錢,飯菜每天幾乎都一樣,小袁幹了一年實在覺得辛苦,就“跳槽”到了一家個體小飯店。

飯店跟服裝店差不多,也是早晨七八點鐘工作,晚上11點左右睡覺。

不過,收入稍高點,每月能拿到600元。

這樣,小袁已經感到很滿足了。

她說,以前每月除了要寄300元給家裏弟弟上學外,自己只有150元的生活費,交了80元的房租後,可以自由花費的只有70元。

因此,她很少買衣服,要買也是在金橋市場、玉橋市場等,新街口、湖南路也逛過,但從未買過衣服。

問起現在可自由支配的錢怎麼用,小袁靦腆地笑笑:攢起來做嫁妝。

在江蘇,像小袁這樣的外來務工青年十分常見,他們早出晚歸,工作辛苦,收入低下。

調查顯示,外來務工青年每天工作時間超過8小時的達75%,其中8%的人工作時間超過12小時。

但他們中卻有76%的人每月用在教育、文化、娛樂等方面的開支低於50元以下,來外地找工作期間身上帶夠一個月花費的僅佔12.9%,一旦找不到工作,他們的生活就將陷於極困難的境地。

一旦有了工作,他們還要將收入的一大部分用來支持家裏。

生活狀況調查報告4

這個暑假我做了一個社會調查報告,報告名是《西部農民生活狀況》,在這個調查中,我主要採取了詢問的方法,走訪了十幾戶人家。

通過點查發現,農村人口的收入是十分微薄的,他們的主要經濟來源是靠打麻和打穀子,雖然麻的價值十分可觀,但是你可曾知道農民要爲此付出多少的勞動。

調查時,正處於酷暑時期,農村每家每戶都在打麻,我的大伯蔣貴民,他們打麻時每天早上2點鐘起牀剝麻,大約六七點中,他們又將剝好的麻揹回家,用農具麻刀,把青麻上面的皮去掉,爲此他們都十分疲憊,一年到頭也只打了七八百斤麻,每斤青麻市場價格爲4元。一年打的麻也就賣了三四千元。加上一年打穀子3000斤,每斤7毛錢。全家一年吃1000斤,剩下的大約能賣1500元。兩者相加也就5000來元。如果家裏的孩子考上了大學,那麼他們將有兩種選擇:1、家中的人就外出打工2、孩子輟學。很多農民因爲在家鄉閒不住,認爲當農民的收入太少了,便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外出打工。使孩子從小缺少父母的關心,形成孤僻的性格。

我的表哥李仁鵬今年考入了我們石河中學,但他沒有來讀,因爲他算了一筆帳,他只算了三年的學期,每學期讀8個月,三年24個月,一週50元,算下來,就要4800元,平均每年光生活費就要花去家裏近半年的收入,所以他沒來條件相對較好的石河中學。而去了雙橋中學。對他來說是多麼可惜啊。

通過調查我發現農民的生存條件並不樂觀。只有像華北地區一樣要高科技農業才能改變西部農村落後的面貌。如今聯合收割機已經開進了農村,我相信不久以後,農民的日子將會逐漸的好起來。

生活狀況調查報告5

前 言

XX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90週年,是""規劃的開局之年,是中原經濟區升爲國家戰略之年,也是我校60年華誕。爲響應向青年學生髮出的"向實踐學習、向人民羣衆學習"的號召,全面領悟給北京大學第十二屆研究生支教團成員回信精神,充分利用社會實踐提高我們的思想道德修養,充分發揮我們的開拓創新精神,鍛鍊自己的意志品質,歷練自己的青春歷程。根據校團委的要求我們華北水利水電學院法學院的大一學生組建了一支暑期大學生社會實踐團隊,走訪調查鄭東新區失地農民的生活狀況,以期爲鄭州的和諧建設貢獻一份力量。

實踐,就是把我們在學校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去,使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有用武之地,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另一方面,實踐可爲以後打基礎。通過社會實踐活動,我們可以學到一些在學校裏學不到的東西。

對於一個大學生而言,敢於接受挑戰是一種基本的素質。親身體驗社會實踐能讓我們更進一步瞭解社會,拓展自身的知識面,擴大與社會的接觸面。我們希望在實踐中增長見識,鍛鍊自己的才幹,培養自己的韌性,通過社會實踐,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

經過十天的社會實踐活動我們收穫了很多,今天將我們的社會調查報告公佈於衆,希望我們的建議能夠被採納,衷心的祝願失地農民能夠過上幸福的生活,祝願鄭州的明天更加和諧美好。

華北水院法學院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調查小組

XX年7月13日

目 錄

前 言

一、調查背景

二、調查目的

三、調查內容

(一)調查對象

(二)調查時間、地點與進度安排

(三)調查範圍、資料收集和分析方法

(四)抽樣方案

(五)小組成員及分工

(六)問卷分析

四、調查總結

(一)徵地過程中失地農民面臨的主要問題

(二)針對走訪調查發現的問題提出的建議

五、附 錄

一、 調查背景

近年來隨着大學的不斷擴招,很多大學都建了新校區,各地區都形成了或大或小的大學城,其中鄭東新區龍子湖高校園區就是其中一個。爲建設此高校園區,河南省曾徵收龍子湖地區農民1。4萬餘畝土地,經過近十年的發展被徵地農民的生活狀況始終受到國家領導人的關注,特別是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把民生問題擺在首要地位。爲深入瞭解失地農民的生活狀況,我們特此展開本次走訪調查。

二、 調查目的

失地農民是一個國家在城市化的過程中必然出現的一種正常的社會現象,是在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過程中,由於城市化和工業化的用地而失地的農民。

伴隨着工業化和城鎮化的高速發展,徵地的趨勢成爲必然,而世代以土地爲生存依據的農民,失去了土地就失去了保障。對於目前農村存在的情況,一次性給付,不能解決問題。當徵地補償金花銷完後,失地農民中相當多處在失業狀態下的人,由於制度性障礙和農民經濟承擔能力,失地農民參加養老保險率低,又不能享受失業、退休、醫療保障,造成大批"種地無地,就業無崗,低保無份"三無農民。如果處理不好,那麼他們就將成爲新的社會不穩定因素。所以本次調查將調查某一地區,切實的瞭解在城鎮化過程中,失地農民的生活現狀,就業情況和社會保障體系的情況。深入民情,瞭解民情。爲完善失地政策提供實證資料和意見。

三、 調查內容

(一) 調查對象

爲配合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拉大城市框架,把鄭州建設成爲區域性中心城市"的要求,努力實現市委、市政府"十年建新區"的跨越式發展目標,確保龍湖地區開發建設順利進行,本地區的農民土地被依法徵收,他們加入了失地農民的行列。因此這次調查就選擇龍湖地區被徵地農民200戶,分三個安置地點,七個小區進行調查。

(a) 調查範圍:賈崗小區、磨李小區、廟張小區等七個小區

(b) 調查對象:各個小區安置的失地農民

(c) 調查內容:鄭東新區失地農民失地前後的生活變化

(d) 調查單位:戶

(二) 調查時間、地點和進度安排

時間:七月三號——七月十三號

地點:賈崗小區、磨李小區、廟張小區等七個小區

進度安排:

a)前期準備階段

7月3號

在學校湖邊組織召開第一次小組會議,確定小組成員的分工,規劃整個調查工作進程和安排後續任務。

7月4號

蒐集資料,設計問卷。

b)調查實施階段

7月5號至10號

進行200份問卷試調查,並總結調查注意事項。

c) 資料分析與整理階段

7月11號

對調查結果進行統計、分析、總結。

d) 調查報告撰寫階段

7月12號至13號

在宿舍樓下召開小組會議,共同商定問卷初稿的不足並提出修改意見,進行最後總結以及最後階段的調查報告修改完善

(三) 資料收集和分析方法

通過派發問卷進行調查,發放問卷共200份,其中在正式問卷調查開始之前派發了20份問卷進行了試調查,然後就調查過程和結果來分析具體的有效快速正確的調查具體決策。最後正式發送了180份調查問卷,收回180份問卷,回收率達到100%。

a) 資料收集方法:

? 自填式問卷:由調查員直接將調查問卷發放到失地農民手裏

? 訪談法: 調查員直接訪問並收集信息。

b)資料分析方法:

? 單變量描述統計和單因素分析

(四) 抽樣方案

本次採用的抽樣方法:簡單隨機抽樣

第一階段:選擇調查小區

第二階段:選擇小區中的單元

第三階段:從每個單元中隨機抽取居民戶

(五) 小組成員及分工

組長:鄭雪豔 負責主持小組討論、任務安排以及問卷設計和最後定稿。

信息採寫員:趙廣開 負責每日簡報的撰寫以及向各大網站和媒體投稿

照片採集員:張彬 負責每日照片的採集和篩選工作

走訪調查員:張益 陳一鑫 趙青彥 何向前 負責每日的走訪調查工作

(六) 問卷分析(我們將多選題的調查結果換算成了百分比)

1、您家失地前主要的收入來源?

a 種地 b 養殖 c 個體工商戶 d 其他

2、您家失地後主要的收入來源?

a 外出打工 b 本地打工 c 個體工商戶 d 其他

調查統計結果如下

1 :a。63。48% b。29。02% c。5。28% d。2。62%

2 :a。36。96% b。3。66% c。18。53% d。40。75%

通過以上兩個問題的對比,我們可以發現:失地以前鄭東新區失地農民大部分以種地爲收入的主要來源,一小部分以養殖(漁業)爲主要收入來源,更少的人從事個體經營。農民失去了他們賴以生存的土地後,不得不想方設法來維持生活,因此打工以及個體經營的比例就相對增加。通過調查可知,外出打工更受年輕人的青睞,而本地打工以中老年人居多,職業多以園林工人、清潔工等低收入工作爲主,且工作不穩定。同時我們看到失地後農民主要收入來源選其他的佔40。75%,這主要是因爲我們調查的對象很多是中老年人,他們主要靠政府的養老金維持生活。

3、您家失地前的消費支出主要在哪些方面?

a 生活用品 b食物 c 建築房屋 d交通 e其他

4、您家失地後的消費支出主要在哪些方面?

a 生活用品 b食物 c 建築房屋 d交通 e其他

調查統計結果如下:

3: a。30% b。9。07% c。30% d。9。82% e。15。32%

4: a。37。64% b。35% c。6% d。11。36% e。10%

統觀數據,我們可以發現:失地前後,農民的消費支出的各個方面有很大的區別。失地以前,大部分農民的主要花銷集中在生活用品方面和建築房屋方面,其他的方面相對較少。在大部分農民的觀念中,他們努力一生就是爲了自己的生活條件能有所提高,並且爲他們的下一代安置好房子,因此花銷主要集中在這兩個方面。失地以後有較大變動。民以食爲天,土地是農民的生活保障,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因而土地被徵收後,他們在食物上的消費支出明顯增加。另外據我們的瞭解他們的教育與醫療投入相對也有所增加。

5、失地前您最擔心的問題是?

a日常基本生活 b子女教育 c就業問題 d其他

6、失地後您最擔心的問題是?

a日常基本生活 b子女教育 c就業問題 d其他

調查統計結果如下:

5: a。20。06% b。14。08% c。24。09% d。42。12%

6: a。23。02% b。14。39% c。45。95% d。17。24%

通過數據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失地前後農民擔心問題格局分佈有所不同。失地以前,農民依賴土地,所以他們就更擔心糧食收成問題,而其他的方面都是生活的基本因子,比較平均。失地以後,有了很大的變化。由於他們的主要生活來源發生變化,所以家庭成員的就業問題就成了他們考慮的核心問題,這也反映了就業問題是社會各階層普遍關心的問題。

通過對以上六個問題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失地農民的生活狀況發生了很大變化,我們也能看到他們目前越來越關注社會普遍存在的問題,這放映了他們逐漸融入了現代社會。

7、您覺得以前的生活幸福還是現在的生活幸福?

a 以前 b 現在 c 都一樣

調查統計結果如下:

a。30% b。50% c。20%

失地農民對失地前後的兩種生活模式都有自己的看法,覺得各有各的好處。數據顯示:50%的人認爲現在的生活幸福,30%的人認爲以前的生活幸福,20%的人認爲無所謂,都一樣。我們可以看到隨着社會的進步,失地農民的幸福感有所增強。他們體會到了現代社區生活帶來的方便快捷,乾淨整潔,休閒娛樂設施也比較健全,國家的相關政策與舉措給他們帶來了很多實惠。而感覺以前生活幸福的人主要是因爲失地以前擁有土地,生活安穩,雖然很累可心裏踏實有安全感,而且鄰里之間關係親密。另外在我們的走訪調查中我們發現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有待提高,他們普遍反映在社區生活無所事事,另外與其他老年人的接觸交流也少了,因此加強社區的文化建設非常必要。

8、您覺得小區亟待改善的地方是?

a 醫療設施 b生活基礎設施 c 學校教育設施 d 其他

調查統計結果如下:

a。43% b。24% c。16% d。17%

上述數據顯示,小區亟待改善的地方主要體現在醫療設施方面,羣衆普遍認爲在小區的醫務室看病貴,報銷比例小,生活基礎設施也有許多繼續改善的地方,在小區內平時家裏的勞動力都在外打工,留在家的都是老人小孩,而老人在空餘時間都是坐在小區裏閒逛來打發時間,小區缺少必要的老人活動中心來滿足小區里老人的平時閒餘時間,建立一個功能完善,有利於老年人豐富空閒時間的活動中心是很必要的。從調查的結果來看小區裏的學校基本設施相對比較完善,但優秀的師資力量明顯不足,從而形成了軟件設施和硬件設施不協調的局面,所以補充個小區學校的師資力量是非常迫切的。

9、政府採取了哪些措施進行徵地補償?

a 貨幣補償 b。購房補償 c其他 d沒有補償

調查統計結果如下:

a 29。84% b 64。94% c、2。68% d 2。64%

徵地補償,一直是大多數人關注的問題,它對於農民失去土地以後的生計也是一個關鍵。以上數據反映出政府在對農民土地徵收過程中主要實行的是購房補償,也就是以低價或者以原來的住房面積一對一進行補償。通過走訪調查我們瞭解到,鄭東新區各小區大部分是以低價購買政府補償的70平方每人次的住房面積,而且基本都分到了房子,滿足了失地農民的基本住房需求,但是由於住房建設沒有跟上徵地拆遷進度,很多的住戶都沒分到足額面積的住房,而隨着我國房價的不斷上漲,部分失地農民也擔憂低價購房價位也會不斷上漲。

10、政府承諾的兌現情況?

a 完全兌現 b 部分兌現 c基本沒有兌現

調查統計結果如下:

a 13。3% b 53。3% c 33。4%

如以上所示,認爲政府的承諾部分兌現的佔53。3%,而完全兌現與基本沒有兌現的分別佔13。3%與33。4%。也就是說86。7%的失地農民家庭對徵地補償費用是有不滿的。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1。基層政策落實不到位;2。基層幹部對法令解釋不完善,以至失地農民可能對自己的徵地補償費用產生疑問;3。基層管理不善,以至徵地補償發放不到位。對於這個問題,政府忽略了一點,大部分農民都是低學歷或者是無學歷的,有的甚至連字都不識,更何況對法令的研討呢。基層幹部辦事作風不嚴謹,大部分農民反應他們村的大小幹部或多或少的都富裕了,甚至與領導有關的人也從中獲得了收益,而大部分平民都沒有得到實惠。

11、政府在徵地執行過程中的弊端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a拆遷問題 b 補助問題 c 社會保障問題 d 其他

調查統計結果如下:

a 23。85% b 40。8% c 23。85% d 11。8%

政府在徵地拆遷過程中的舉措是好的,但同時也會出現一些或大或小的問題,從調查結果中可以看出主要體現在補助問題上。同時我們也看到拆遷問題與社會保障問題也是失地農民關注的焦點,這反映出了失地農民對自己合法權益的維護,對自己未來生活狀況的關注與擔憂。

從九到十一題,我們可以看到目前鄭東新區失地農民對徵地補償未到位的反映較大,對徵地補償款的利用情況不是很明晰,對自己未來的生活存在些許擔憂。因此我們不得不面對這樣一個問題:徵地十年後政府將各種補償費用一次性(目前這是不可能的)發給失地農民,失地農民能夠適應快速發展的社會嗎?他們的後續社會保障問題(如養老、子女的住房問題)怎麼解決?

12、您目前對政府的要求?

a 補償到位 b 安排好社會保障 c 其他

調查統計結果如下:

a 50。32% b 20。94% c 28。74%

從以上的調查結果我們可以得出目前失地農民對政府的要求主要是將各項補償款補償到位,這反映了失地農民看重實實在在的好處。同時從另一個角度我們發現失地農民沒有認識到安排好後續社會保障這一長遠利益的重要性,或許他們是對現實的顧慮吧,畢竟徵地補償款快十年了也沒有完全補償到位。

四、 調查總結

(一)徵地過程中失地農民面臨的主要問題

根據我們走訪調查的問卷分析得出,鄭東新區土地徵收後失地農民主要出現的問題如下:

問題表現之一:農民失地導致的無業或待工人員較多,直接影響生活質量和前景。失地農民就業大多是一些沒有勞動技能、勞動報酬低的行業,以綠化、環境衛生、治安等行業爲多。有些村民是由開發單位安排就業,一般從事保安、環衛等簡單勞動,這些失地又失業的農民一般文化素質較低,就業能力和社會生存競爭能力較差。另外,他們雖然在戶口簿上已經成爲居民,卻無法享受到城市居民的各種社會保障,而失地補償又無法滿足失地農民失業後的養老、醫療保障等等現實問題,這些情況都影響了他們對失地後生活前景的期望並形成對農村城市化進程的排斥。

問題表現之二:失地農民因爲生活困難,大多靠出租房屋維持生計。由於很多失地農民沒有工作,加上國家的生活補助等各項補助資金相對較低,且沒有隨着經濟的發展和消費水平的提高而提高,致使很多很多失地農民特別是老年人的生活相對困難。他們只有靠出租房屋來維持生計,但由於很多社區的房屋面積沒有補償到位和社區相對偏僻致使他們的收入相對減少。

問題表現之三:失地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單調。很多失地農民特別是中老年人反映他們住進社區以後他們的精神文化生活非常單調,他們經常閒着無聊,加上外來租房人員的衝擊與鄰居的交流也少了很多。

問題表現之四:失地農民的社會保障不統一,有待完善。視每個區、鄉鎮和村子的經濟情況及地理位置而定,養老、醫療保險無論從個人繳納的情況,還是從實際領取的情況和享受的福利待遇上都存在着相當大的不平衡性和不確定性。在自然地理環境、經濟發展狀況發展較好的村子,村民的集體福利待遇就好一些;在自然環境差、經濟發展不景氣的村子,福利待遇就差一些。失地農民變成市民容易,但是享受市民的各種保障權利難。尷尬的角色源於徵地制度的缺陷。所有權的本意就是佔有、使用和轉讓等處置權。農民和村集體作爲集體所有土地的所有者卻沒有完全享有買賣土地的所有權人權利,這是造成失地農民問題的關鍵所在。按照"憲法"和"土地管理法"的有關規定,我國的土地分爲國有和集體所有,前者指城市,後者指農村。但事實上,唯有國家是土地買賣的合法主體。農村土地實行集體所有制,但農民和農民利益代表者的村集體卻無權享有所有者對土地的買賣處置權,農民無權作爲賣者與購買土地的買者處在平等的談判和簽訂契約的市場主體地位上,無論是爲了公用事業的用地,還是商業用地,都必須先經過國家徵地變爲國有土地之後,由國家作爲市場主體與開發商談判土地交易合同,任何不經過國家徵用土地,作爲農村土地所有者代表的村民委員會私自與開發商達成的任何土地買賣協議都是無效的,這樣開發建設的房屋是無法取得作爲政府部門的"國土局"所頒發的合法的房屋產權證明的,這樣的房屋也就無法取得在房屋市場合法買賣的資格。於是,就出現了農村集體所有制的土地前提性地先經過國家徵用變爲國有土地後才能開發建設的情況,也就出現了國家把土地徵用後再作爲生地或熟地賣給開發商出現的巨大"剪刀差"的問題,而作爲市場主體的國家賺取的這部分超額利潤實際上並沒有用來解決農民的社會保障問題。

(二)針對走訪調查發現的問題提出的建議

首先從理論上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完善社會保障機制

社會保障,即包括社會保險、社會救濟、社會福利、優撫安置、社會互助、個人儲蓄保障等一套完整的結構體系。總結髮達國家的社會保障建設的經驗,發現有以下幾點:

(1)城鄉社會保障一體化是趨勢。社會保障在不同程度上向全民化、全面化的方向發展,是福利國家的政策目標。全民保障原則,推崇國家公民的平等的社會權利,主張由國家爲每個公民、不分高低貴賤、提供起碼的生活保障。如英國1946年的英國國民保險法,區別於以往社會立法的特點,就在於根據這一法案,幾乎每個公民都可以享受社會保障。以日本爲例。日本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經歷了從萌芽起步到不斷髮展完善的半個多世紀曆程,並根據形勢的發展變化不斷調整和改革相關規定,使得農村社會保障體系日益健全和完善。

(2)工業化和城鎮化過程中土地基本生活保障被社會保障代替是社會發展的必然。這可以從兩個層面進行說明:首先,社會保障是緩解城鎮化和工業化的過程中矛盾的一種重要手段。社會保障作爲國家介入、干預社會生活的途徑,作爲國家的社會保障政策起源於近代歐洲工業化初期。

(3)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基金籌資來源多元化。隨着老齡化程度的加強和社會福利水平的提高,政府的財政的社會保障壓力越來越大,爲解決這個頭號問題,各國都在將社會保障基金來源多元化,其中個人繳費和社會保障稅被高度重視。在歐盟,各國農民養老金計劃籌資來源多樣化,包括繳費、政府補貼和稅收等。個人繳費份額在提高、政府補貼比例在下降,以避免原福利國家高福利的通病。在美國,社會保障稅包括三個稅目:社會保險(老年人、殘疾人、遺屬保障)、醫療保障以及失業救濟。首先,農場主需要爲僱員繳納社會保險和醫療保障。其次農場主還要繳納聯邦失業稅。再次,農場主還要繳納自營職業稅。

(4)對失地農民以高補償的辦法實施社會保障。在多數國家和地區,土地徵用方都給土地所有者以較爲滿意的補償,徵用補償通常由兩部分組成:土地徵用費和土地賠償額。其中土地徵用費相當於土地價值,一般按照徵用時的市場價格給足補償;土地賠償額是對土地權利人因徵用而造成的經濟及其他損失補償。設立失地農民社會保障基金是各國對失地農民的通行做法,這有助於降低他們的風險,促進社會穩定發展。失地農民社會保障的內容應包括失地農民最低生活保障、失地農民養老保障、失地農民醫療保障、爲失地農民提供受教育和培訓的機會、爲失地農民提供法律援助。

(5)農民在社會以保險稅等的支付上享受着優惠。德國的社會保險稅是分職業徵收的。工人的社會保險稅課稅對象是工人的工資收入,稅款由僱主和僱員共同繳納,稅率總計爲35%。應稅工資源共享收入的上限爲工人平均工資的兩倍左右。法國社會保障制度共包括四大類:普遍類(涵蓋一般領薪者、學生和個人投保者)、農業類(面向從事農業的領薪者和非白領薪者)、非領薪(實業家、企業家、商人、手工業者和自由職業者)和特殊類(公務員和國有企業的僱員)。全國有99%的人口被納入社會保障體制。韓國的社會保險制度主要包括四個項目,即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就業保險、產業災害。社會保險金大部分由被保險者自己繳納,但醫療保險和農村地區醫療保險國家負擔的費用相對較多。

(6)土地權益轉讓補償金可作爲社會保障資金的來源。日本實現工業化的進程情況和中國情況比較相近。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50年間,日本成功地從一個農業人口占將近四成的國家完成城市化,並將農村人口降低至4%。日本實行"國民皆保險"的社會保障體制,農民作爲公民同城市居民享有同樣的國民年金。

根據以上經驗,在鄭東新區推行社會保障制度應考慮以下幾點:首先,完善社會保障條例,消滅社會保障中的真空地帶;其次,對社會保障程度進行實地考察,一刀切和平均化是不可取的,對殘疾人等特殊對待;第三,建立社會保障評分機制;第四,切實落實社會保障,建立社會保障反饋;第五,建立社會保障監管機制。

2、健全法制

對不合法的徵地予以法律的打擊,對徵地過程中不法的行爲予以法律的打擊,對徵地過程中採取不合法手段的人予以法律的制裁。一系列完善可行的土地徵用法律法規作爲保障是國外及我們臺灣、香港地區的土地徵用之所以得到很好執行的主要原因。"現在我國土地徵用法律法規僅以《土地管理法》內所規定的爲主,其他散見於各部門法或各行政法規之中,針對徵地目的、程序、補償以及徵地糾紛的解決等問題缺乏具體的規範,導致徵地的隨意性很大,補償安置存在極大的後遺症,徵地中引發的責任無人承擔農村集體和農民的利益沒有得到法律的保護,他們的損失沒有得到完全的補償"。XX年11月2日公佈的《國務院關於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工作的決定》第十二條指出:完善徵地補償辦法。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採取切實措施,使被徵地農民生活水平不因徵地而降低。

3、徵地補償實施到位

根據土地管理法,我國土地徵用補償項目設置主要包括土地補償費、勞動力安置補助費、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補償費。其中土地補償費是對土地所有人的投資及土地所有權轉移的一種補償和購買;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補償費是對土地投資的一種補償;勞動力安置補助費是對農民由於徵地失去土地保障後的社會安置問題進行的補償,其實是變相的農民社會保障基金。

4、徵地相關程序透明通暢

借鑑國外的經驗,都有一套關於徵地問題合理的程序規定。實際調查中,鄭東新區並非是沒有這樣一套相關規定,只是規定的實施過程中,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使徵地手續變得隱晦,徵地過程變得不透明。加上官員間的私自勾結,嚴重扭曲徵地程序,加上上訪路徑不暢通。基層工作在實際意義上,就是部分基層官員的漁利行爲。這樣嚴重損害了政府在失地農民心目中的形象,更嚴重的造成了對共產黨的信仰危機。可以說,徵地程序的不通暢不透明,也是造成失地農民問題的一個直接原因。

其次針對鄭東新區失地農民的生活現狀提出如下具體建議:

一、儘快將徵地補償款補償到位,兌現政府給予被徵地農民的承諾,讓老百姓體會到國家對他們的關注。

二、完善失地農民後續社會保障工作特別是適當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補助標準,使他們體會到老有所養,另外要加強養老保險的普及,推進住房建設,儘快使所有失地農民都住進安置社區。

三、完善社區的各項基礎設施(包括醫療、休閒、教育、治安)建設,經過實地走訪調查我們發現各社區的基礎設施建設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不完善的地方,特別是社區的治安狀況直接影響了居民的安全感與幸福感。

四、加強失地農民的技能培訓,引導、鼓勵失地農民創業,爲失地農民創業提供便利。同時政府部門應該廣泛徵求意見(可到高校大學生及教師尋求發展策略),爭取創建適合本地區可持續發展的產業鏈(可結合本地特色及大學生這一廣泛的消費羣體和高校良好的科研文化氛圍)。

五、加強社區文化建設,增強居民的歸屬感。社區發展的前提是居民認可喜歡這個新家,因而加強社區的文化建設至關重要。

六、加強對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決策、自我建設能力的培養,爲社區日後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七、加強監督力度,做到各項工作的公開公平公正(保障言論自由、爲羣衆反應問題提供便利)。可以組建社區建設黨員領導監督小組,時刻監督社區建設,充分發揮黨員的作用。

八、加強政策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可以利用大學生),在走訪調查中我們發現居民對國家的政策法律法規都不太瞭解,致使很多居民把國家給予養老保險當做徵地補償款,另外對國家給予的各項福利居民的說法差別很大,這充分說明居民的瞭解不夠,國家的宣傳沒有到位。

九、充分發揮黨員的模範帶頭作用,充分利用大學生村官。大學生村官這一廣大的優秀的羣體承載着祖國農村建設的重任,讓他們走進社區也許更能發揮他們的創新力。

十、建議國家號召廣大有志青年走進基層、服務基層,爲基層的建設注入新鮮的血液。青年的一代是社會前進的主力軍,他們敢於創新,富有激情,把他們置身於基層能夠改變我國基層領導缺乏創新性的局面。

最後我們希望政府部門能夠經常深入社區展開調研,積極的向人民羣衆討教建設社區的良方,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附錄

華北水院失地農民生活狀況調查問卷

親愛的居民朋友:

您好!我們是華北水利水電學院法學院社會實踐調查研究小組的成員,首先十分感謝您能在百忙之中,參與我們關於失地農民生活狀況的調查。

爲了瞭解失地農民的生活現狀,分析失地農民的生活狀況,特編此卷。本問卷將採取不記名的方式,您提供的信息僅作研究使用,併爲您保密。請您按照真實的個人情況和想法認真作答。

十分感謝您的支持與合作!

華北水院法學院社會實踐調查研究小組

二〇一一年七月二日

填寫說明

1、請您把認爲合適的答案號碼填入括號內或者在__處填上適當的內容。

2、每個問題可選擇一個或多個答案。

1、您失地前主要的收入來源?( )

a 種地 b 養殖 c 個體工商戶 d 其他

2、您失地後主要的收入來源?( )

a 外出打工 b 本地打工 c 個體工商戶 d 其他

3、您失地前的消費支出主要在哪些方面?( )

a 生活用品 b食物 c 建築房屋 d交通 e其他

4、您失地後的消費支出主要在哪些方面?( )

a 生活用品 b食物 c 建築房屋 d交通 e其他

5、失地前您最擔心的問題是?( )

a日常基本生活 b子女教育 c就業問題 d鄰里關係 e其他

6、失地後您最擔心的問題是?( )

a日常基本生活 b子女教育 c就業問題 d鄰里關係 e其他

7、您覺得以前的生活幸福還是現在的生活幸福?( )

a 以前 b 現在 c 都一樣

8、您覺得小區亟待改善的地方是?( )

a 醫療設施 b生活基礎設施(商場/休閒) c 學校教育設施 d 其他

9、政府採取了哪些措施進行徵地補償?( )

a 貨幣補償 b以地換地 c購房補償 d 其他 e沒有補償

10政府的承諾的兌現情況?( )

a 完全兌現 b 部分兌現 c基本沒有兌現

11、政府在徵地執行過程中的弊端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

a拆遷問題 b 補助問題 c 社會保障問題 d 其他

12、您目前對政府的要求?( )

a 補償到位 b 安排好社會保障 c 其他

我們的調查結束了,再次感謝您的支持!祝您身體健康!

參考文獻

1、張慧芳:《土地徵用問題研究――基於效率與公平框架下的解釋與制度設計》,經濟科學出版社XX年5月第一版

2、錢忠好:《中國農村土地制度變遷和創新研究(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XX年9月

3、張洪武:《城市化過程中失地農民問題研究》(網絡資料)

4、許寶健:《城市化進程中的農地轉用問題研究》,中國農業出版社XX年8月

5、陳傳鋒:《被徵地農民的社會心理與市民化研究》,中國農業出版社XX年8月

6、孫曉明、劉曉昀、劉秀梅:《中國農村勞動力非農就業》,中國農業出版社 XX年7月

生活狀況調查報告6

"農民",這個特殊的稱謂,從它的誕生之日起就註定與土地結下了深厚的情誼。1949年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使農民一改千百年來受剝削、受壓迫的地位,徹底地作了主人。歷史的年輪駛入改革開放的今天,農民的政治地位和生活狀況已經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和提高。但是我們也必須看到,中國,作爲一個發展中國家,在取得驚人的發展速度和改革碩果的同時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地處黃河流域的山西省,農民生產人口嚴重過剩,而煤炭資源豐富,土地比較瘠薄,所以一度將煤炭業作爲自己的支柱產業,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大量的農民加入到煤炭工人的行列。大同礦務局,陽泉礦務局,汾西礦務局等國有產業的三巨頭,下設有龐大的分支機構,另外不少的不法小煤窯,收羅了附近大量的農民就業,從事煤炭的採挖和運輸,因此,煤炭是山西省解決農業過剩人口做出了巨大貢獻。

由於前期開採計劃性差,加之不法小煤窯的濫採濫挖,煤炭資源日益匱乏,同時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日益突現,原煤的銷售量便直線下降,對煤炭進行深加工的項目、企業還沒有建立,因此煤炭業的發展嚴重受挫,大量正式工人下崗,臨時工、合同工返家務農,農民的隊伍便這樣擴大了。然而土地的狀況沒有很大改觀,人口過剩的問題又重新嚴重起來。

在這樣一種背景和形勢下,今年暑假,我特地在我的家鄉--平遙的東部、南部地區,針對農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狀況展開了調查,發現了困擾農民的兩大因素。

其一便是天災,主要是乾旱和冰雹。以"十年九旱"來形容我們晉中地區(山西省中部,包括平遙、祁縣、太谷、榆次等地)一點都不爲過。6月下旬到8月中旬近2個月的時間內,平遙縣大部分地區滴雨未落。這期間正是高粱等農作物生長的關鍵時期。而灌溉用水的天價又讓農民卻步,只好眼睜睜地看着莊稼乾枯變黃,甚至枯死。也有部分農民捨不得將前期的時間精力和成本付諸東流,只好忍痛花錢買水灌溉施肥。這樣做也只是確保秋天有一點點收穫,其實根本沒有盈利可圖。調查後我做了如下計算:一季莊稼,至少灌溉兩次才能成熟,費用爲14元每小時,一般情況下每畝一次要灌溉4小時。這樣,每畝花去水費115元左右。另外,每畝需化肥約20公斤,每斤1.6元;天旱蟲災時,農藥每畝花費約25元,每畝地總共合計花180元。如將所得產品拿出銷售,如大豆,畝產約150公斤,每公斤約2元左右,所得不過300元。去除耕地費、種子費、運輸費、農業稅等,進農民腰包的不超過30元。所以農民辛勤勞動下來,基本上算是無償勞動。更何況人多地少,生產的糧食僅能夠自己消費,根本無節餘去換錢。

這些年林業發展很快(主要是果業),由於先前缺乏市場經驗和戰略眼光,所栽培的品種無非是紅星、金光、國光、富士等老品種,除富士銷路好一點外,其他幾種則難以出手。因此果農除了要忍受入不敷出的痛苦外,還要面對"賣果難"的尷尬。尤其是今年,我縣於6月15日三分之一的地區遭受冰雹襲擊。嚴重的地方,棉花、大豆等被打得只剩下光桿,較輕的地區,果實也遭受"創傷"。8月初,冰雹再次來襲,農民損失更加嚴重。

困擾農民的另一因素爲人爲因素。部分領導的決策失誤,也給農民留下了無法彌補的損失。像前面述及的盲目發展果樹就是一個極具代表性的例子。品種不佳,質量不高,收成小,更換品種或農業結構轉型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另外,不少地方交通不便,信息閉塞,嚴重影響了當地的經濟發展。

上述的兩種因素,導致農民的人均收入極低,入不敷出的現象嚴重。所以一般家庭中要有1-2人外出打工或經商,形成以工養農和以商養農的格局。下面是我所做的調查情況的列表,從中可以看出農民的生活狀況:

家庭類型調查項目 成員均爲農民 成員中有教師、工人、農民等 成員中有農民和經商者 有外債家庭率

平均月收入(戶) 20元 500元 520元

平均月支出(戶) 34.4元 430元 430元

淨餘 -14.4元 170元 190元

所佔比例 5.2% 91.7% 3.1% 95%

其中支出項中除了生活必需外,85%以上的家庭將大部分的收入用於子女的教育經費,這也是造成大部分家庭負債的原因之一。

當然,隨着人們觀念的改變的文化水平的提高,農業的科技投入逐漸加大。塑料大棚和薄膜覆蓋技術正在逐步地得到推廣。在土地資源緊缺的嶽壁鄉,兩項技術的推廣率達到90%以上,這是一個了不起的進步。

山西作爲全國經濟比較落後的省份,其所含的平遙地區又是比較落後的地方,嚴格地說,以上的情況並不具有廣泛的代表性。但通過此次調查,我感慨很多,作爲農民的女兒,我深切地體會到了廣大農民終年勞作的艱辛、痛苦和無奈。不過我堅信,隨着農業改革的進一步深入,農民的日子會一天天好起來。

XXXXX班

 XXXXX

生活狀況調查報告7

一、研究思路

研究目標:

本研究的基本目標是通過調查,瞭解當代大學生的假期生活狀況,並對當前的現象進行分析、總結,從中挖掘出當代大學生假期生活狀況的共性。並以此爲基礎,剖析現象成因,找到問題所在,提出相應的建議,引導大學生科學安排假期時間。根據以上的基本目標,具體目標如下:

1、以問卷調查的形式,詳細瞭解我校不同年級,不同專業大學生的假期實際生活狀況,找出普遍性問題

2、在找出普遍性問題的基礎之上,進行深入剖析,探究產生現象的原因

3、依據原因,提出可行性建議,以達到引導大學生形成自我學習的習慣,自主合理安排假期時間的目的

研究內容:基於以上研究目標,本文擬研究的內容主要包括:

第一部分:當代大學生假期的實際生活狀況

1、當代大學生假期實際生活情況的調查

2、統計、分析調查數據,找出存在的普遍性問題

第二部分:個案訪談,典型案例分析

1、選擇出兩個個案進行訪談研究,從不同角度對個案進行重點調查

2、紀錄訪談,深入分析,形成訪談報告。

第三部分:從各個角度分析現象,剖析問題成因

1、根據已有的數據結果,進行深層次的分析,提出存在的問題

2、聯繫當今青少年成長中所存在的問題,尋求大學生假期實際生活狀況背後的

3、總結分析結果

第四部分:研究結論與提出建議

1、歸納研究結果

2、提出對於大學生假期規劃的幾點建議

3、提出對於大學生假期生活的幾點希望

研究方法:

採用問卷調查和個案訪談相結合的方式,在不同類別的大學生中廣泛發放問卷,對具有突出特點的個案進行深入訪談。隨後根據調查結果進行本課題的總結和討論,並形成最終的科研報告。

調查時間:

20xx年3月17日至20xx年3月31日

二、問卷調查及分析

問卷構成:

本次問卷由十一道客觀題,兩道主觀題構成。問卷分別從對於假期生活的感受,假期主要活動,對於假期學習、打工的看法,假期同父母的交流以及長期規劃對於假期的影響這幾方面考察了我校大學生假期的生活狀況。

問卷發放情況:

本次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60份,收回有效問卷57份。此次問卷調查範圍爲中國勞動關係學院涿州校區,問卷發放分佈於大一、大二,專業分佈很廣。其中大一被調查者人數佔到總人數的52.6%,大二則佔到47.4%,在被調查者中有14%的同學屬於貧困生。

結果及分析:

通過分析問卷調查的各項數據,本調查小組總結出以下幾種現象:

1、我校多數大學生並未形成學習的習慣,假期的主要活動大多以睡覺,看電視等休閒娛樂活動爲主。

在對於假期學習的態度這一問題的調查中我們發現有45.6%的被調查者覺得雖然學習很重要,但沒有了考試壓力就不想學習,另外還有26%的同學覺得假期就應該最大程度的放鬆,可以暫時不學習,而選擇學習很重要,假期也要抓緊學習的只佔到被調查者的15%。而在選擇自己假期的主要活動時,排名前三的選項分別是看電視(22%)、睡覺(18%)、上網(16%)。大多數的同學都覺得沒有了考試的壓力、學校的氛圍,也就沒有了學習的動力,假期中不想學習、只想睡覺上網也就成爲了大學生中一種較爲普遍的現象,這反映出我校大學生並沒有養成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在大多數同學的眼中只是作爲一名學生所應該完成的任務,終身學習,時刻學習的理念並沒有貫徹於每一個當代大學生。

2、我校大學生認識到了當今社會競爭的激烈性,對於提高自身實踐能力的意願較高,接觸社會的主動性大。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有66.1%的被調查者認爲假期外出打工是大學生接觸社會、提升自身能力的良好途徑,而在假期計劃中以打工或參與社會工作爲主要內容的也佔到了22.5%。這說明同學們都認識到了當今社會競爭的激烈性與殘酷性,也在一定程度上認識到了自身社會實踐能力的不足,並願意在假期中參與一些實踐活動,爲自己今後步入社會做好準備。

3、我校多數大學生存在着惰性大,自控能力差等問題,並對同學們假期生活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在上文中已經提到,大部分的被調查者都具有很高的接觸社會,進行社會實踐的意願,但也有很多人表明自己在假期中沒有了壓力就不想學習。在對於假期計劃地制定以及實施狀況的調查中我們發現選擇制定計劃但沒有實施的同學所佔比例最大,達到57.9%。這些調查結果都表明了我校大學生惰性大,自控能力差的問題。很多同學原本對於假期有着非常充實而有意義的設想,但放假回家後卻並沒有實現,這其中自身的原因是主要的因素。很多同學回到家中就開始過度放鬆自己,懶得出門,懶得學習,呆在家中則只是睡覺、上網、看電視,再加上家長對於上了大學,放假歸來的孩子管教的減少,更是滋長了大學生的惰性。而自制能力差也成爲了我校大學生假期生活較爲混亂,空洞的一個重要原因。管不住自己,忍不住要上網,看電視,以至於將假期開始前所制定的學習和工作計劃完全打亂。由於惰性和自制力差,同學們的假期開始陷入毫無剋制的睡覺,看電視,上網之中。

4、大學生心理趨於成熟,更加註重同父母的溝通,同父母的溝通也更加順暢。

在對於大學生假期同父母交流頻率這一問題的調查中,有45.6%的同學選擇假期時同父母經常談心,38.6%的同學選擇假期中偶爾和父母談心,只有15.8%的同學選擇幾乎沒有在假期中和父母談過心。在被調查者中68%的同學覺得自己同父母的關係如同朋友一般交流無障礙。同初高中生的叛逆心理相比,絕大多數的大學生同父母的關係都較爲融洽,這表明進入大學後,同學們的心理都逐漸趨於成熟,開始逐漸認識到父母的辛苦,由於遠離家庭獨自生活,大學生們也意識到應該珍惜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多與他們談心、交流以消除兩代人之間的隔閡。在調查中我們還發現大多數人都覺得自己自己的假期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父母的影響,佔到了被調查者的59.6%。父母對同學們的假期生活有一定的影響,在調查過程中通過詢問調查者和總結自己的假期生活我們發現父母對大學生假期生活的影響主要表現在父母所具有的生活習慣、傳統思想對大學生假期生活的影響。

5、多數被調查者對自己的未來發展方向並不明確,這也對他們的假期生活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對於是否有一個較長期的計劃這一問題多數人都選擇了沒有,佔到被調查者的54%。多數同學對於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還是比較迷茫,這也使得他們的假期很難起到爲自己未來規劃作準備的目的。這也使得大學生假期生活缺乏了學習和實踐的動力,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大學生假期乏味的生活狀況的形成。

6、貧困生的對於自己的假期滿意程度相對較高,假期充實度也相對較高。

在被調查的貧困生中有50%的同學覺得自己的'假期生活充實而有意義,這一比例大大超過了其他的被調查者,而選擇假期計劃中以打工或參與社會工作爲主要活動的也佔到了42.9%。這表明家庭經濟條件較差的大學生對於自己的假期滿意程度普遍較高,這表明了貧困大學生對於假期的時間安排更爲合理,大多數的貧困大學生覺得在假期應該外出打工實踐,而不是整天沉溺於睡覺、上網、看電視之中。

生活狀況調查報告8

隨着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農村勞動力大量涌入城市,他們在爲城市建設和發展及農村經濟發展、家庭收入做出貢獻的同時,其子女的教育問題已凸顯出來。外出打工農民大多是青壯年,子女正值學習階段,多數被丟給爺爺奶奶或親戚照顧,這些“留守子女”的教育管理狀況如何?存在哪些問題?前不久,內蒙古赤峯市婦聯、赤峯市家庭教育研究會就赤峯市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現狀進行了深入調研,在松山區,敖漢旗、巴林右旗發放調查問卷700份,收回有效問卷700份。同時,婦聯的工作人員又在松山區、寧城縣入戶走訪了部分留守兒童及留守兒童的監護人,與部分留守兒童及監護人進行了座談訪談。結果發現,農村留守兒童中:22%有暴力傾向,36%學習成績差。

調查顯示,父母雙方外出打工的留守兒童有三種情況:一是隔代監護型(佔73%),即由祖輩——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託管的方式;二是親朋監護型(佔20%),即把孩子託給親朋好友,叔嬸、姑舅或要好的朋友。監護人通常是把孩子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其次是學業成績和物質上的滿足,以便好向孩子的父母交代;而對於孩子行爲習慣的養成,以及孩子心理和精神上的需求卻很少關注,一切順其自然,順其發展。三是自我監護型(佔7%),即由於沒有上面兩種條件,或其他原因,監護的責任就成了孩子自己,根本就談不上家庭教育。

這些留守兒童中存在的主要問題表現爲以下三個方面,一是親情的缺失,影響了身心健康發展,造成一定程度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礙。在對700名留守兒童進行調查後發現,35%的父母經常給孩子打電話;8%的孩子經常給父母打電話; 15%的父母經常回家;3%的孩子經常去看父母;9.6%的不經常聯繫;8%的孩子竟然沒有父母電話;14%的孩子不知道父母打工地址;37%的父母一年回家一次;出去後再也沒回來過的佔1、6%。 留守兒童強烈渴望與親人情感交流,11%的孩子變得膽小;14%依賴性強;不善交往的7%。

其次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影響了好的生活習慣和道德品行的養成,導致行爲偏差的出現。由於種種原因,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幾乎是空白。由於缺乏及時有效的約束管教,部分留守兒童出現行爲偏差,甚至出現違法犯罪行爲。在對700名留守兒童的相關調查中發現,在難過、孤獨和苦悶時她們無法發泄,29%的想唱歌或做其它娛樂活動;25%的想看電視;3%的想上網;0.9%的想吵架罵人;0.1%的想離家出走;心裏有吵架、罵人、打架衝動的有22%;另外,受打工家長的影響,留守兒童易產生“讀書無用”的思想,出現厭學情緒,學習缺乏熱情,不求上進,成績普遍較差。700名留守兒童中,有36%的孩子學習成績爲較差。由於親情缺失,兒童缺少情感和心理關懷,缺少傾訴和尋求幫助的對象,對外界不願意接觸,一些留守兒童表現出內心封閉、情感冷漠、行爲孤僻等個性,不同程度的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礙。父母不在家,對於正處於青春期的孩子來說,得不到較好的正確的指導和幫助,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孩子們生理上的正常發育,有的在心理上留下了很大的陰影。因爲自律能力很差,父母不在身邊,兒童和監護人之間關係特殊,缺乏及時有效的約束管教,部分留守兒童紀律散漫,存在行爲偏差。調查中發現,許多留守孩子在家裏不聽話,在學校道德品德較差,不遵守規章制度,常有遲到、曠課、逃學、說謊打架、欺負同學等行爲,監護人、家長、學校等方面都感到難以控制。

同時留守兒童的安全也有很大的隱患,多表現在上學路上,因爲農村撤鄉並鎮,多數孩子學校與居住地較遠,一、二年級的孩子坐出租車(費用70元/月,午飯2元/天),稍大些四、五年級的孩子起早貪晚騎自行車上學或步行,路途上有不安全因素存在。

針對發現的問題,婦聯提出了以下幾點建議與措施:

一是在留守兒童相對集中的地方,當地政府要充分利用撤鄉並鎮、農村教育佈局調整等有利時機,充分利用閒置資源,成立“留守兒童學校”或在學校、社區、嘎查、村成立“留守兒童家園”、“留守兒童監護人指導站”。全面細緻地對轄區內留守兒童進行摸底登記造冊,培訓離退休教師、幹部等“五老”人員,成爲“留守兒童家庭教育成長顧問”,定期走訪留守兒童家庭,定期與其談心、上心理課,陪伴留守兒童成長。在“留守兒童家園”設心理輔導室、學習輔導室、娛樂活動室。“留守兒童監護人指導站”要定期授課,利用留守兒童父母返鄉之際,或利用寫信等形式,給他們傳授有關知識,讓他們及時瞭解掌握孩子的心理、學習、生活等方面情況,給孩子更多的關愛,增強其監護人的責任意識。有條件的地方,還可以利用網絡讓親子定期視頻見面,以加深留守兒童對父母的依戀,解決留守兒童因親情缺失、分離焦慮而導致的性格、人格方面的障礙。

二是強化社區家長學校的辦學功能,擴展留守兒童家長學校內容。各級婦聯要充分發揮優勢,利用現有社區家長學校,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繼續開展“爭做合格父母,培養合格人才”的“雙合格”家庭教育實踐活動。要加強對農村留守兒童監護人的教育,通過社區家長學校,使他們重視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掌握與孩子溝通的方法,更好地關注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要動員全社會各界熱心人士加入到關愛留守兒童行動中,開展“愛心媽媽”認領留守兒童活動,讓留守兒童不再孤單,讓“留守兒童”真正心有人愛、身有人護、難有人幫!

三是加強農村寄宿制學校管理,爲留守兒童提供健康成長的環境。由於農村教育佈局調整,越來越多的農村學生選擇了寄宿制。寄宿制使得教育部門承擔起了越來越繁重的監管責任即第二監護人的職責,並已成爲全方位監護學生的主陣地。老師已不僅僅要“傳道、授業、解惑”,還要承擔起父母的責任,給留守兒童更多的關愛,和學生建立起依戀關係,這樣才能彌補留守兒童因親情缺失而導致的心理、性格、品格問題!

四是從家庭的角度看,有必要改變家長外出的方式和親子溝通方式。從調查材料可以看出,如果父母雙雙外出,則對子女學業成就的影響比較大,如果有一個人在家,則影響相對就要少得多。建議父母外出務工時,如果孩子已經上學,而又沒有相當可靠的人作爲監護,最好就留一個在家監護孩子,保證家庭教育的完整性。如果父母都外出,最好把孩子帶到務工所在地上學,如果條件不允許,則要改變親子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方式,要注意時間上不能相距太久,保持與孩子經常性的聯繫。

五是建立農村社區兒童少年教育和監護體系,充分發揮村(社區)的教育作用。兒童少年的教育歷來是家庭、學校與社區共同的責任,目前,在廣大的農村地區,由於絕大部分村(社區)沒有建立相關的兒童少年教育組織,使得村(社區)在兒童少年的教育與成長髮展方面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隨着農村進城務工人口越來越多,舊的家庭成員長期穩定不變的家庭結構已經打破,新的家庭成員經常性缺位的家庭結構已經開始形成。原來那種穩定的由家長親自伴孩子走過兒童少年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父母短期、長期缺位的家庭生活將越來來多。這樣,兒童少年的監護與教育的責任就幾乎全部落在了學校的肩上。但是孩子在學校的時間只有全部時間的四分之一,而其它時間大部分是在家庭和社會度過的。因而,在家庭教育缺位的情況下,建立和完善農村留守兒童指導站等村(社區)教育機構就顯得尤爲迫切。同時,現在也初步具有了建立村(社區)教育和監護體系的可能性和基礎。一是因爲基層黨政機關人員有大量富餘人員,中國小校有大量退休人員,他們大都能勝任中國小生監護、教育和生活料理等工作。二是部分外出務工經商人員家庭經濟相對較富裕,他們希望有關部門能夠建立某種機構,來管理和監護其子女,使他們能安心在外務工。

生活狀況調查報告9

他們遊離在城市和鄉村的邊緣的特殊羣體,60%的人月收入500元以下;用工單位爲他們繳納失業保險金和工傷醫療保險的寥寥無幾;他們缺乏自己的文化和教育活動陣地,他們的孩子入學不得不“打游擊”;在烈日下揮汗如雨幹着重體力活的他們,希望靠自己的勞動和智慧創造價值,成爲被人尊重的獨立的人,能夠像“城市人那樣”活着……共青團江蘇省委近日公佈的一項調查表明——往往x往往萬外來務工者活得好辛苦。

時下正值酷暑難當的季節,大多數市民呆在空調房裏享受清涼,而那些在烈日下露天干着重體力活的民工兄弟日子卻極難過。他們遊離在城市和鄉村的邊緣,他們的生存狀況如何?他們跟農民和市民相比有哪些特徵?他們有什麼煩惱?我們該如何正確對待他們?記者日前對他們的生活狀況進行了較全面的瞭解。睡的是用木板拼成的牀。在長江路拆遷工地,記者看到了不少年輕民工,與城市同齡人相比,酷暑下他們的日子要艱難得多。他們幾十個人睡在用木板拼起來的牀上,不少人沒有蚊帳和電扇,更沒有衛生間,要洗澡只得避開其他人對着水龍頭的水衝,內急了只得跑到離工地數百米的公廁去。晚上10點多鐘,記者經常看到他們三三兩兩地睡在馬路邊上,他們告訴記者,幾十個人睡在一起太熱了,出來起碼透點風。境況類似這樣的年輕民工數不勝數。賓館飯店的服務員、小區保潔員、建築工地的工人、理髮店的理髮師……這些在千千萬萬城市居民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小人物”,大部分來自外地,幹着絕大多數城市人不願乾的活。團江蘇省委近日公佈的一項調查表明,往往有120萬外來人口,他們絕大多數從事建築、飲食、美髮、保潔、經商、收舊等行業,其中80%以上是35歲以下的青年人。

據瞭解,在往往100多萬外來務工青年中,30歲以下的佔了82.2%,他們中國中以上文化程度的達55.7%,未婚青年佔了61.5%,60%的人每月收入在500元以下。37%的人到過3個以上城市打工,只有不到20%的人是通過職介所介紹找到工作的,大部分是通過親朋好友來到往往打工的。

在成賢街一施工工地,每逢下雨無法施工的日子或者晚上休息時間,這些年輕的外來建築工人就三五成羣地聚在8人一間的宿舍裏打牌聊天或是看些武俠類的電視連續劇。一名去年高中畢業來自淮安的20歲打工者小黃說,自己其實挺想繼續學習的,但家裏沒錢,考分相差又太多。爲了減輕家裏的經濟壓力,他出來當了建築工人,但一看到東大學生去教室和圖書館學習,自己就感到心酸。好不容易把老闆發的零用錢湊了200元,就跑到南圖辦了張圖書證,在別人睡覺或打牌的時候去看看書,感覺自己還有點追求。據小黃透露,周圍的打工者閒着無事不乏光顧黃色錄像廳的,有的甚至把掙的血汗錢花在街頭洗頭店等不正當場所。言談間,小黃顯得很擔心。他告訴記者,自己最大的理想是掙點錢幫助家裏弟妹上學,自己再學點技術到蘇南找個好工作,比這樣單純賣力氣好多了。他非常希望在往往往往能有爲務工青年服務的培訓職介機構,他認爲,大城市的信息和技術比農村好多了。團省委的一項調查反映,67.1%的進城務工青年認爲業餘文化生活枯燥無味,同時沒有人關心他們,他們感覺像四處漂泊的浮萍。絕大多數沒簽用工合同一項調查中,當被問及“您希望團組織對您提供哪些幫助”時,有30.1%的務工青年希望能保障他們的合法權益。同時,據省勞動保障廳有關負責人介紹,外來務工青年中75%的人工作不穩定,56%的人未籤勞動合同,52%的人加班後沒有勞動報酬。

在務工青年工作的單位中很少有提供條件尚可的宿舍的,往往往往雨潤食品有限公司對1000多名外來務工青年建了宿舍樓,對他們實行公寓式管理。但,像這樣的公司目前只有極少數。大部分務工青年是跟同伴五六個甚至10多個租住在城市接近農郊的邊遠處。外來務工青年的子女上學也成了大問題,由於工作不穩定,他們的孩子入學不得不“打游擊”,很多務工青年子女就讀的外來務工子弟學校,既無法跟城市學校相比,又無法跟他們家鄉的學校相比。儘管務工青年總體法制意識不強,但大部分人都懂得培訓和學習一門技術的重要,他們反映,找工作時,沒有技術只能出賣勞力。一般用工單位很少會對他們進行培訓,都要有現成的技術纔會錄用他們。

令人欣慰的是,外來務工青年羣體正引起政府有關部門的重視,共青團江蘇省委員會和地方各級團委正在着手實施“千校百萬”計劃,爲進城務工青年的就業、戶口變遷、子女入學、生活居所等方面提供幫助,爲他們的勞動安全、工資發放、權益維護搖旗吶喊。進城務工青年中的團組織正逐步建立,鼓勵務工青年回鄉創業的政策也逐步出臺,各種各樣的“打工之家”、打工者讀書俱樂部、棋牌協會、青年文化廣場等正一批批涌現……

我們有理由相信,外來務工青年將引領佔中國人口絕大多數的農民走向市民化道路。實現農村包圍城市,最終達到全國人們共同富裕的目標。

生活狀況調查報告10

一、摘要

XX暑假已經到來,許多的學生放假在家。他們每天除了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還可以進行體育鍛煉,參加各種補習班,或外出旅遊等等。假期本就是一個放鬆的時間,可以隨性所欲。

二、問題的提出

輕鬆愉快的暑假是每一箇中國小生所向往的。那麼,在暑假期間學生們又在做些什麼呢?他們是在家複習功課,和父母出門旅遊,還是參加各種各樣的學習班培養自己的特長等等。中國小生的暑假還存在哪些問題?學生們的暑假究竟該怎樣度過?針對這一系列的問題,我對當地的中國小生的暑假生活進行了調查。

三、正文

現在多數的家庭父母都有自己的工作,平時父母上班,孩子上學。可到了暑假,學生常常是自己在家。沒有了父母和老師的看管,這些未成年人能管理好自己的生活嗎?處在這樣一種無組織、無規律的生活之中,學生的人身安全是最大的隱患。

在走訪的過程中發現,超過6成的學生在暑假期間是獨自在家,沒有父母或其他大人的照看。他們安排自己每天的生活,什麼時候學習,什麼時候看電視,什麼時候出去玩,什麼時候參加課外的補習班儘管每個學生的暑假生活會有所不同,但基本的內容是一致的。

值得注意的是網吧是多數學生打發假期時間最常去的地方,另外,暑假天氣炎熱,很多學生爲了避暑去野浴,這都是很危險的行爲。據調查,本市有一半以上的中國小生,整天泡在網吧或是遊戲廳裏,給孩子們生命安全造成了很大的隱患,也給家長的工作和學習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如家住本市湘北市場姓王的同學,今年14歲,暑假的第一天進遊戲廳玩耍,另一個姓楊的同學上前找王要遊戲幣,王不肯,楊便操起椅子向王猛砸,爾後又用木棒打其後背,將王打得鮮血直流,暈倒在地,終因搶救不及時,流血過多而死亡。又如一姓胡的孩子暑假在家無所事事,便和幾個同學去附近農村的壩裏游泳,胡本來還會遊幾下,但由於水草纏身,一時慌張,弄不清方向,他拼命地往深水處掙扎,終因體力不濟而活活淹死。其年近七十的奶奶突聞噩耗,一時支持不住,心臟病復發,搶救無效而死亡。

如果這些學生有大人的照看,有人來管理他們的生活,這些慘劇或許就不會發生但既然已經發生,我麼就要從中吸取教訓,避免類似時間的再次發生。

暑假的時間很長,很多家長並不放心把孩子單獨放在家裏。於是,家長爲孩子報學習班,既希望能培養學生的某些特長,又能讓學生的生活有些規律,畢竟學習班裏有老師看着學生,情況會好些。

根據有關部門的數據顯示,32%的中國小生在暑期中參加了課外輔導班,但喜歡參加課外輔導班的孩子數只佔6%。數據顯示,家長在孩子學費上的支出佔所有支出的65%,學習科目主要集中在英語、計算機、數學、文藝等方面。其中,28%的家長希望孩子通過參加暑期活動來提高學習成績,26%的家長希望孩子能夠提高學習興趣。

所以在暑假期間經常可以看到很多的學生揹着書包坐公交車到各各學習班上課。商家也看準這個時機,開設各類的補習班招攬生意。

作爲假日經濟的一種延伸,長達兩個月的暑期成爲不少商家獲得經濟效益的黃金時期。這對有些孩子而言,假期卻十分難過,他們那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父母又會給他們報上各種各樣的學習班、特長班,對此,家長們也有自己的難處。

通過對所的數據的頻數分析可以看出,大一學生的課外時間最多,平均達到每天六小時,而大三學生的課外時間相對較少,平均每天兩小時。如圖課外時間柱狀分析圖。

在調查中顯示大學生對課外生活自我安排的態度可以看出,50%同學都是稍微安排自己的課外生活,餘下的部分,約有10%是仔細安排,而大多數都是無所謂或者不安排,由此可見大學生對自己的課外生活都是沒有自主安排得,由此窺視出大學生的課外生活質量出於一個不理想的水平之上,亟待解決。

大學生的課餘生活類型以娛樂主導爲主。

根據某種活動在課餘生活中的主導地位爲標準,可簡單地將大學生課餘生活分爲學習主導型、活動主導型、運動主導型、娛樂主導型等類型。在學生課餘活動中選擇率最高的是上網,佔89%,而睡覺、玩手機、體育運動等也分別佔55%、445和35%,這說明大學生課餘生活類型是以娛樂主導爲主。

對課餘生活的利用情況

大學生課餘生活脫離了社會,不利於技能和經驗的提高 在大學生的課餘生活中,做兼職、義工,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人很少,體現了大學生的課餘活動脫離了社會,不利於大學生在個方面能力與技能的提高,也不利於大學生爲走向社會做準備。

以上的種種數據從各個方面反映了目前當代大學生的總體課餘生活的狀況,對大學生的課餘生活狀況有了全面的瞭解和認識。

生活狀況調查報告11

往往社區老齡人口較多。由於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工作的繁忙,父母與子女共同生活動家庭越來越少。在這種情況下老年人到底怎麼樣安享晚年?面臨困難問題怎樣解決?往年6月25日拱辰街道往往社區青年匯同大學共同開展針對“老年人社區生活狀況”調查活動,活動工作人員5人,活動志願者3人,被訪老年50餘人。

本次調查數據中最爲突出的三個問題:

一、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問題:

老年人的年齡和收入成反比,即年齡越大收入越低,老年人很難與社會其他成員共同分享經濟社會高速發展的成果,而日益成爲貧困階層。除個別子女條件特別好的,大多普通老人的月收入都僅僅能維持最基本的日常生活需求,他們收入的低,成爲直接影響他們生活質量的主因。

二、老年人的思念:

因爲思念不能常來探望的兒女成了許多老年人的心病,與年輕人相比,老年人更加渴望親情。儘管老年人的自理能力不強,但不管是獨居,還是與子女合住,老人們大都不願意請保姆,更想讓子女能抽空多陪陪。“物質上的東西我們並不缺,最大的希望就是兒女常回家看看,不要讓我們孤獨!"

三、老年人的出行問題:

當城市的高樓大廈將人與人徹底阻隔開時,一些年過七旬的老人也因這高大的建築,失去了在陽光下散步的機會。因爲出行的不便也導致了許多生活必備物品不能及時填補。

針對老年人生活現狀和麪臨生活中的種。種問題,作爲社會工作者、敬老志願服務團隊的工作者我們應多方面入手,大力倡導和宣傳共同營造愛老敬老的氛圍。要提倡在廣闊的空間交流,幫助老人走出家門,加強與年輕人接觸。老齡社會不僅是人口類型轉變的標誌,也是社會、經濟、科技、醫療衛生髮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體現。老年問題既是家庭問題更是目前的社會問題。我國已步入老齡化社會,每個人都面臨着自己的老年。除了物質上的關照外,老年人更需要的是感情上的關注。我們應該都來關心、愛護他們。關愛老年人,理解老年人,重視老年人,爲他們創造一個幸福愉快的生活氛圍。

生活狀況調查報告12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農民放棄了種田而選擇外出謀生,農村的留守兒童越來越多,很多班主任都談及到留守孩子難管理,管不好,家庭教育缺失的問題,我帶着這一問題深入走訪了車輛廠國小和崇仁國小,瞭解到有60%的家庭都有父母一方或雙方在外務工,長期與自已的子女分隔兩地,父母很少有機會對孩子的日常生活問題、學習教育問題和心理健康問題進行溝通,也不能對孩子身上存在的錯誤及時進行指出批評教育糾,更不會主動聯繫瞭解學校教師,有的老師甚至無從瞭解到學生父母的聯繫方式。也就是說,在某種程度上父母監護職責的缺失會極其容易導致留守兒童們在日常生活行爲的失範,甚至引起違法犯罪行爲,影響社會的安全和穩定。

通過這次調研活動,使我對留守兒童有了更加深入地瞭解,同時希望老師們能更多的關注留守兒童,給他們更多的關懷和幫助,使他們在缺少家庭關愛的時候,同樣能夠感覺到社會大家庭的溫暖。

一、留守兒童的生活及學習狀況

1、留守兒童在生活、教育上的問題:從調查的兒童中來看,由於臨時監護人的年紀一般比較大,缺少精力和耐心管教孩子,加上他們還要忙於地裏的農活,無暇照顧孩子們。也不重視或很難與學校及老師配合溝通教育。大部分孩子沒有形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主要表現在對學校作業的態度和生活起居安排上。佔51%的孩子對待學校作業的態度是草草應付得過且過,有62%的孩子看電視沒有節制。

2、老師對留守兒童的關注不夠:大部分留守兒童表示老師很少找自己談話,43%的留守兒童說老師根本沒有找他們談過話,而且都很害怕老師,也不希望老師找自己談話。雖然帶有兒童的心理,但是從這可以看出我們的教育工作還的確很不到位,僅有29.8%的留守兒童表示願意和老師談談心裏話。

3、學習壓力大:通過調查,63%的留守兒童感到學習壓力大,28%的留守兒童表示自己的學習成績很差,也有一些表示自己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不識字,不能輔導學習,想學好沒有條件。一些孩子告訴我,由於學習成績差,就害怕爸爸媽媽會問起,而自己的家庭條件差,很多同學看不起等,這就形成很大的壓力,面對這種情況,如果沒有人及時爲他疏導,就有可能壓力變得越來越大,進而影響學習和生活。

二、留守兒童存在的問題

1、留守兒童普遍存在心理問題:留守兒童之所以產生心理問題,首先是年齡,因爲他們大多都在十五歲以下,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發展的關鍵時期,而他們的父母在自己的孩子出生才幾個月或一週歲後,就外出務工,長期與父母分離,使他們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滿足,缺乏父母的關愛,親情失落,產生孤獨感,導致心理失衡。調查發現:留守兒童中十分想念父母的佔71.8%,有80%的留守兒童父母每年回來1次,5%的留守兒童父母幾年回來1次,16%的留守兒童很少與父母電話聯繫。這就很容易使他們形成消極情緒,表現出性格內向、失落自卑、自私冷漠、脆弱孤僻或焦慮、任性、暴躁,有的出現逆反心理、怨恨情緒。

2、臨時監護人素質普遍偏低:由於大部分留守兒童臨時監護人大多是孩子的爺爺奶奶,他們因爲年齡較大,不但要承擔很多家務,而且文化層次上也不高,大多是文盲或半文盲,其中臨時監護人是國中學歷以上比例僅佔25.6%。所以,他們教育孩子的就不會很合理,而且也不知道從心理上關心孩子,照顧孩子,不能在學習上給予幫助和指導,在教育態度、教育方法上還是老一套,他們能做到的僅僅是照顧孩子們的日常生活而已,在與孩子交流溝通上存在着很大困難。

3、留守兒童的行爲習慣較差:部分留守兒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強,生活習慣不良,表現在不講衛生、不經常換洗衣服、挑吃挑食、亂花錢等;有的留守兒童行爲習慣較差,在家裏不聽臨時監護人的教導,頂撞祖輩、我行我素,在學校不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不服從學校的管理,成爲了讓人頭疼的“問題兒童”。

4、平時缺乏親情的關愛:父母打工對留守兒童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響,缺乏親情關愛會對孩子造成許多不良的影響,最爲直接的也許就是孩子在生活上很難得到很好的照顧,使孩子無法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留守兒童成長期間缺乏撫慰與關懷,這也是我們應該給予重視的。

5、留守兒童安全存在一定隱患:如留守兒童獨自在家或路邊玩耍,路上車輛較多,而老人無暇顧及,造成農村火災或觸電事故時有發生,安全存在一定隱患。如去年火石壩社一個兩歲的留守兒童由於父母在外打工,臨時監護人爺爺奶奶又忙於幹農活,無暇照看,而掉進家附近的水庫中溺水身亡,讓人唏噓不已,倍感痛惜。

三、解決這些問題的建議與對策:

留守兒童之所以存在諸多問題,原因來自於家庭、學校和社會等方面。留守兒童問題作爲一個普遍存在的社會問題,不應只是農村外出務工人員自己去解決的問題,而應該由全社會共同努力,爲留守兒童創造健康成長環境和空間。因此提出以下建議與對策。

1、家庭教育方面:一是努力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外出務工的父母及留守兒童的代理監護人員,應儘量爲留守兒童營造一個溫暖、關愛的學習和生活環境,促使“留守兒童”健康成長。外出務工的父母也應加強與子女的聯繫和溝通,儘可能做到多關心孩子。還要加強與代理監護人、

學校的聯繫。外出的父母要經常回家或打電話與孩子溝通,交流感情,和學校溝通掌握孩子的學習情況,發現問題及時糾正;二是外出打工的夫妻有能力的一定要把孩子帶上跟隨自己打工讀書生活。要正確教育和引導好孩子,樹立“知識改變命運的觀念”。如果條件允許夫妻最好留一個在家與孩子一起生活。因爲家庭的安全感和親情的溫暖是任何外力都無法取代的。

2、學校教育方面:一是實行留守學生的普查登記。學校在新學期學生報到時將父母外出情況和家庭成員情況逐一進行登記,建立“留守兒童”檔案。記錄“留守兒童”的個人情況和監護人及臨時監護人的情況,準確掌握留守兒童的個人信息,爲有針對性的開展教育和管理工作奠定基礎;二是在學校建立結對幫扶留守學生制度,建立“留守兒童之家”,定期召開幫扶教師、留守兒童、臨時監護人座談會,引導留守兒童健康成長。開設親情電話,讓留守兒童的父母知道校長、班主任等老師的電話,加強學校、家長和孩子之間的聯繫和交流;三是營造和諧、文明的校園文化氛圍。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培養學生的文明習慣,組織學生廣泛參與各種動手的實踐活動,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最重要的是在學校舉辦的活動中,多鼓勵留守兒童,多把機會留給留守學生,幫助他們走出自閉的心理障礙,幫助他們改正不良的行爲習慣,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生活狀況調查報告13

而對於黃伯昌老人來說,鄰居都是些上班族,所以他只能求助於鄉里,倔強好強的他說:“認識的一個鄉里住得離我家不近,偶爾他會問我要不要幫忙,有沒有困難,但真是有困難了打電話過去,等他趕過來,恐怕也不及了。”

原因

我家公園的花朵原來都是五顏六色,泌人心脾,小草、小樹嫩綠嫩綠,像一片“綠色的花園”,每天散步在公園裏,會讓我們心曠神、十分得意,讓你感覺到大自然的美麗。

可盡幾天我早晨來時,發現天空灰濛濛的,公園的花的花瓣沾滿了灰塵,小草、小樹都顯得很失落,在放學的路上,不時會聽見一些老人的咳嗽聲,我覺得很奇怪。於是,我對這一現象進行了調查。

交通問題不僅加劇看病難,老人們領農保金、低保金等也很不方便。有的邊遠地區的“空巢老人”到銀行替發點領款,所領資金還不夠往來車費。交通條件較好的王仙鎮油司徒村,“空巢老人”到鎮裏領款一次往返也要花20元車費。

對於大學生的消費去向問題,調查表明大學生的生活費主要用於衣食住行,消費金額較大的比如手機、電腦、各類培訓並不含在其中。而手機已成爲大學生主要消費品,這從下面分析中可以看出。 手機已經成爲現代人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高校學生是手機使用普及率最高的人羣之一。

調查

我統計了一些數據和環境調查,還畫了,拍了照。

手洗輕便的衣服,是一種很好的運動。以站樁的姿勢在洗衣池前站定,既鍛鍊腳力,又可使經常處於緊張狀態的腰部和背部放鬆。雙手同時搓洗衣服,節水節電的同時鍛鍊了手指靈活性和左右腦的協調能力。

此外,家教和勤工助學被評選爲最穩定的兼職,家教和勤工助學是由家長和學校支付,故可信度較高,不失爲兼職的最佳選擇。促銷成爲最有鍛鍊效果的兼職,衆多兼職高手也是從促銷練起的,所以如果你兼職的目的主要是爲了鍛鍊自己,那麼促銷無疑是最佳的選擇。

xx位於延安市南部,屬省級貧困縣,總面積4182平方公里,轄8鎮2鄉 1個街道辦事處3個社區服務中心、240個行政村,總人口15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1.2萬人。XX年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5497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15498元。

在公路邊,小樹的枝葉上都是灰塵,空氣裏也有灰塵和二氧化碳。人們生病的原因大多是因爲空氣。現在人們都不愛上街、出門,出門都要戴上口罩。

分析

空氣不好人們都出門戴口罩。大多都是汽車的尾氣和工廠排放的廢氣。

另一個就是我們每天要看電視用電腦,這些家電都耗費電能,電能的生產是要消耗大量的煤炭,煤炭的消耗也要排除大量的二氧化碳。

結論

排放二氧化碳主要原因有:

1.有的人爲了圖方便就開汽車去上班。

2.有的工廠大量排放二氧化碳。

爲人父母要切實負起責任,給“留守生”更多的關愛:要常回家看看孩子,就算不能經常回來也要經常通過電話和孩子溝通,要千方百計的讓孩子體會到家的溫暖,讓他們感覺到雖然父母不在身邊,但一樣很愛他們,心時刻在自己身上。有條件的儘量將孩子接到身邊上學,給予更多的關注,沒有條件的,可以父母雙方之中留一個在家中陪孩子上學,若是都不在身邊,寒暑假應該抽時間多多陪陪孩子,父母的關心,親情的溫暖,不僅可以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對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是其他任何措施都不可比擬的。

家庭養老是我國的傳統養老形式。老年人最根本、最重要的是靠子女親人的關愛。要加強“孝道”文化宣傳,弘揚傳統美德。要通過“尊老敬老養老”典型培樹宣傳、“孝敬主題教育”等活動,大力倡導尊老敬老養老之風。讓“家家有老人,人人都要老”“關愛老人,就是關愛自己的未來” 理念深入人心。通過制訂優惠政策,嚴格獎懲措施,如給照料老年父母的子女每年增添休假期、對不承擔贍養義務的子女給予一定媒體曝光等,鼓勵子女關愛老人,使子女應承擔的贍養和照料老人的義務落到實處。

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人們的消費觀念、消費結構和消費水平都有了很大變化。大學生作爲社會中的特殊消費羣體,他們的消費在社會大背景的影響下日益多樣化、超前化、現代化。

3.有的人亂仍廢電池。

4.有的人亂扔垃圾袋。

建議

低碳生活只是一種態度,而不是能力,我們應該從節電、節水、節碳、節油、節氣這種小事做起,低碳生活是我們要建立的綠色生活方式,只要我們去行動,就可以接近低碳生活,甚至可以達到低碳生活的標準。爲我們能生活在一個低碳的環境而努力!

扶持少數民族聚居的鎮、村發展經濟、文化和社會事業,一直是南京民族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長期以來,由於國家和省現有的民族工作相關法規只明確了民族鄉的設立,在民族村的設立上較爲模糊,這就使得一些少數民族人口較多但又不在民族鄉或享受民族鄉待遇的鎮所轄範圍內的村無法享受到有關扶持政策帶來的實惠。爲此,條例中參照江蘇省關於民族鄉的設立條件對民族村的設立進行了明確,目的是希望讓更多符合條件的村都能夠享受到國家、省、市的幫扶,從而讓更多的農村少數民族羣衆脫貧致富。

讓我們一起低碳生活吧!

生活狀況調查報告14

爲了進一步提高少數民族的生活質量,促進民族團結進步,響應市人大常委會少數民族和僑務工作委員會和市民政局的號召,無錫市廣益街對所轄社區已婚少數民族婦女的就業和生活基本情況進行了調查,並形成如下報告。

一、基礎數據

我轄區有12名已婚少數民族婦女,平均年齡39歲,分別來自回族、壯族、滿族、土家族、布依族等少數民族。其中70%具有國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大部分從事製造業,少數從事第三產業。個人平均年收入2.9萬元,家庭平均年收入5.3萬元。他們都參加社會保障,但不包括在最低生活保障範圍內。

二、存在問題

根據調查獲得的基本數據分析,我街道已婚少數民族婦女在就業和生活中存在兩個主要問題:

(a)整體教育水平低

1.一般分析

在受訪的少數民族女性中,平均年齡較低,但教育水平不高。其中只有3人具有大專以上學歷,2人具有高中學歷或職業高中學歷,其餘均具有國中以上學歷。根據XX的普查數據,我市XX初只有43.43%的人具有中學文化程度,33.12%的人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與這個數據相比,我們轄區已婚少數民族女性的文化水平普遍較低。

2.原因分析

(1)區域經濟因素的制約

無錫作爲東南沿海發達地區,教育投入較多,居民文化素質普遍較高。然而,該地區已婚少數民族婦女大多是農民工,她們在教育方面的投入和產出不足。

(2)受教育者個體因素的影響

任何教育都必須通過受教育者的主體活動轉化爲自身的自覺要求,以促進其發展。反映在少數民族婦女的婚姻中,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學習動力不足。一些少數民族婦女安於現狀,滿足於眼前的短期利益,缺乏學習和求知的內在動力。

②家務負擔重。作爲母親和妻子,被調查的少數民族婦女需要投入大量的勞動做家務,佔用大量的業餘時間,沒有足夠的時間接受再教育。

③家庭經濟困難。因爲受教育程度低,經濟收入低,家庭財政緊張,在經濟上無法考慮。

(二)個人和家庭收入低

1.一般分析

接受採訪的大多數少數民族婦女是製造業工人或服務業工人。人均年收入只有2.9萬元,家庭年收入只有5.3萬元。據統計,XX市城鎮非私營單位職工平均工資爲55381元,城鎮非私營企業職工平均工資爲48727元,城鎮私營單位職工平均工資爲34682元。另一方面,我們地區受訪的少數民族婦女的收入遠低於平均水平。

2.原因分析

(1)受教育程度造成的就業困難

在當今社會,知識已經成爲第一生產力。雖然教育水平不能與知識和技能直接掛鉤,但企業在僱用員工時不可避免地會將其作爲一個參考因素。而且在勞動力市場上,大部分都是國中及以下文化程度,面臨的競爭壓力最大,而選擇餘地較小。所以由於文化水平和技術能力不足,就業競爭力明顯較弱,大多從事條件艱苦、勞動強度大、工資低的工作。

此外,知識和技能的缺乏,在信息社會中,容易導致信息處理能力不夠的缺陷,使用各種求職信息和設施的機會相對減少。

(2)家庭負擔重,生活壓力大

通過分析數據可以發現,已婚少數民族婦女的配偶也從事低收入工作,這直接導致家庭總收入遠低於平均水平。39歲的平均年齡讓他們又老又小,既要面對孩子的讀書和教育,又要應對老人的養老醫療。與此同時,他們缺乏時間和精力來參加培訓和教育,尋找報酬更高的工作。

三、解決方案

針對這種情況,作爲一個基層政府,我們應該少說空話,多做實事,多做好事,採取切實措施,解決這一地區已婚少數民族婦女的就業和生活困難。

1、做好培訓和繼續教育

避免低教育水平和缺乏專業技能“障礙”,必須從根本入手,鼓勵他們積極參加職業技能培訓。考慮到已婚婦女家庭負擔重,該地區企業較多的實際情況,可以適當鼓勵就近就業。街道社區相關部門和培訓機構先與用工企業溝通,根據企業需要,組織學員參加相關培訓,讓學員去企業實習操作。就業企業通過考試取得相關資格證書和培訓證書後,再安排就業,既提高了參加培訓的積極性,又解決了就業需求問題。

2.鼓勵各種形式的自營職業

隨着就業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鼓勵少數民族婦女利用自身優勢創業致富是明智之舉。可以在街道設立婦女創業指導中心,由財政、扶貧、工商、稅務、文化、教育、衛生、計劃生育等部門負責人蔘加,爲婦女創業提供便利。另外,除了實體創業,還要充分利用崇安電商園區的資源優勢,鼓勵已婚少數民族女性與時俱進,在電商發展大潮中分得一杯羹。

3.幫助解決家庭煩惱

因爲女性主要負責照顧家庭、做家務、尊老愛幼等。,在社會支持不足的情況下,一些女性沒有動力和基礎投身於社會工作,影響了她們的職業前景。因此,爲了幫助已婚少數民族婦女改變就業和生活困難,政府不僅要在教育和就業方面給予指導,還要充分發揮社區的作用,解決家庭對勞動婦女的擔憂,從實際需要中解決合理的需求。

生活狀況調查報告15

xx社區老齡人口較多。由於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工作的繁忙,父母與子女共同生活動家庭越來越少。在這種情況下老年人到底怎麼樣安享晚年?面臨困難問題怎樣解決?XX年6月25日拱辰街道xx社區青年匯同xx大學共同開展針對“老年人社區生活狀況”調查活動,活動工作人員5人,活動志願者3人,被訪老年50餘人。

本次調查數據中最爲突出的三個問題:

一、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問題:老年人的年齡和收入成反比,即年齡越大收入越低,老年人很難與社會其他成員共同分享經濟社會高速發展的成果,而日益成爲貧困階層。除個別子女條件特別好的,大多普通老人的月收入都僅僅能維持最基本的日常生活需求,他們收入的低,成爲直接影響他們生活質量的主因。

二、老年人的思念:因爲思念不能常來探望的兒女成了許多老年人的心病,與年輕人相比,老年人更加渴望親情。儘管老年人的自理能力不強,但不管是獨居,還是與子女合住,老人們大都不願意請保姆,更想讓子女能抽空多陪陪。“物質上的東西我們並不缺,最大的希望就是兒女常回家看看,不要讓我們孤獨!”

三、老年人的出行問題:當城市的高樓大廈將人與人徹底阻隔開時,一些年過七旬的老人也因這高大的建築,失去了在陽光下散步的機會。因爲出行的不便也導致了許多生活必備物品不能及時填補。

針對老年人生活現狀和麪臨生活中的種種問題,作爲社會工作者、敬老志願服務團隊的工作者我們應多方面入手,大力倡導和宣傳共同營造愛老敬老的氛圍。要提倡在廣闊的空間交流,幫助老人走出家門,加強與年輕人接觸。老齡社會不僅是人口類型轉變的標誌,也是社會、經濟、科技、醫療衛生髮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體現。老年問題既是家庭問題更是目前的社會問題。我國已步入老齡化社會,每個人都面臨着自己的老年。除了物質上的關照外,老年人更需要的是感情上的關注。我們應該都來關心、愛護他們。關愛老年人,理解老年人,重視老年人,爲他們創造一個幸福愉快的生活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