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作文

實用的傳統文化作文合集7篇

作文2.75W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傳統文化作文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實用的傳統文化作文合集7篇

傳統文化作文 篇1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有多種多樣——中秋節、端午節、元旦春節……

就說說春節吧!每年春節家家戶戶都要放鞭炮!這是爲什麼呢?原來傳說從前,有個叫“年”的怪獸,每年大年三十就會到村子裏去危害人類。村裏的人大驚失色,嚇得魂飛魄散,卻毫無還手之力,只好能躲一天是一天。因爲“年”一次能吃掉整個村子的人,搞得民不聊生,人心惶惶。有一年,這個叫“年”的怪獸又來。天漸漸黑,一位大膽的老人點起火堆,頓時熊熊大火燃燒起來。就當火快滅時,一個小孩子找根竹節扔進火堆,那時“年”正要吃人,被這突然發出“噼裏啪啦”的聲響,嚇得狼狽地落荒而逃。

雖然從此“年”不來,但人們仍舊擔心它還會再來騷擾。就這樣,“過年放鞭炮”的習俗就形成。

過年時,大家除放鞭炮,還要吃水餃。老師說:“餃子”就是“交子”,意思是說舊年向新的一年交替。而古人在餃子裏放一枚銅板,誰第一個吃到裝有銅板的餃子,就意寓着今年會很幸運。現在的人們,覺得這樣不衛生,改用裝一顆蜜糖。

春節還有倒貼福字的習俗,這是預示着福來到。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只要我們去研究就能發現許多有趣的事!

傳統文化作文 篇2

我們的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淵遠流長。這天,我要向大家介紹的就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剪紙啦! 剪紙的種類有很多,比如:窗花、喜花、禮花、鞋花、門筏、灣州布影、斗香花、剪紙團花、剪紙旗幡、剪紙漢字、剪紙圖畫等等。剪紙的資料包含着濃濃的生活氣息。魚蟲鳥獸、花草樹木、亭橋風景這些人們熟悉而熱愛的自然景物成了人們剪紙的花樣。每逢過年過節或是喜事臨門,人們都要剪一些“福”字、“喜”字等表示慶賀。剪紙圖畫就是在一張紙上剪出一副畫來。你先看看這幅“書生”,上面有一位正在拿着書在讀的先生,一看他的樣貌就是一位書生;再看看這幅“鳳凰戲牡丹”,上面有一隻鳳凰在一朵牡丹上玩耍,像一個小孩在玩耍……

中國還有很多傳統文化,比如:書法、刺繡、戲劇等等。怎樣樣,我們中國是不是有很多傳統文化呀!

傳統文化作文 篇3

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傳統佳節。端午節又可以叫端陽節,傳說那天是中國古代偉大詩人屈原抱石投江的日子。那天愛國詩人屈原聽到自己的國家快要滅亡的消息後,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抱起一塊石頭,縱身跳入江河裏。人們爲了紀念屈原每到端午節時,大家就划着船把飯投進江裏,可是後來他們發現投入江裏的米飯全被魚吃了。

於是,人們就想了一個辦法,就是把米放在一種長長的葉子裏包成四個角的形狀,魚見了以爲是菱角,因爲菱角有尖尖的刺,魚就不敢再吃了。直到現在,人們一到端午節就吃糉子、賽龍舟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外婆也會把長長的、青青的艾條掛在家門口。我最愛吃的就是大肉糉了,特別是高速公路上的紹興服務區賣的“諸老大。鮑店子弟學校。

傳統文化作文 篇4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人活着分三六九等,人死後也有貴賤高低之別。有威望受尊崇能力廣大的常敬爲“神”,有特殊才能可以長生不死的稱作“仙”,一般人死了,才叫“鬼”或“小鬼”。通常認爲,鬼是人死後所留下的靈體。因此,“鬼”又稱鬼魂、亡魂、亡靈、幽靈、幽魂。

我相信這世間,誰也沒有見過真正的鬼,到底鬼是什麼模樣,只能是想象或揣測。 從“鬼” 字來看,應該是大頭小身子彎着腿。按照古書解釋, 鬼者,歸也。傳說人死之後,其精氣歸於天,肉歸於地,血歸於水,脈歸於澤,聲歸於雷,動作歸於風,眼歸於日月,骨歸於木,筋歸於山,齒歸於石,油膏歸於露,毛髮歸於草,呼吸之氣化爲亡靈而歸於幽冥之間。這種說法似乎與追日的夸父死後所化有別,但仔細想來,大體還是一致的。

在鄉下農村,一說到鬼,常常讓人毛骨悚然。在我幼小的心目中,鬼似乎都是惡魔厲鬼,一般都是些非正常死亡的年輕人變化而成。譬如餓死鬼面色蠟黃,吊死鬼身披繩索,淹死鬼臉色蒼白,病死鬼骷髏一般。記得當時,村裏死了年輕人,每逢落黑(黃昏以後),小孩們都不敢出門。就是平常,有時候 家長不想讓孩子在外瘋跑,或小孩氣人不聽話,也常常拿鬼來嚇唬 。我們鄉下有一種說法,叫“近怕鬼,遠怕水”,意思是近地方纔知道哪裏有鬼哪裏無鬼,如果遠了,就不必怕鬼了,因爲他不知有鬼,卻又不知水之深淺,所以變成了遠怕水。

看起來怕與不怕,只在自己心裏有鬼沒鬼。常言說得好:“心中無懸事,不怕鬼敲門。”,只有怕鬼,纔有鬼;只有心中有鬼,才怕鬼。

我就曾經有過這方面的經歷,記得是剛上七年級,正趕上一個大霧迷濛的清晨,路過村後那棵神祕的大柳樹下,我看到不遠處路邊的一座大墳前,似乎有一個人彎着腰,形態奇怪,我不由得害怕了,猛的跑了起來,越跑越聽見後面有“噗噗踏踏”的聲音,我跑得越快,後面的聲音越急,我驚出一身冷汗,一口氣跑到了大路口,等真切地看到前面有人了,才慢慢的停下來,後面的聲音也逐漸變小了,我恢復了神氣,這才發現,所謂追趕的“噗踏”聲,原來是父親給我剛買的軍用式挎包正好貼在臀部,跑起來,上面兩根帶子來回擊打包中新發的書本不時發出聲音,回頭再看大墳前的那人,卻是新立的一塊路標牌,我真的是虛驚一場。

說到鬼,我們必須談及一個人物,那就是鍾馗。 鍾馗是中國民間傳說中驅鬼逐邪之神,相傳他是唐初終南山人,生得豹頭環眼,鐵面虯鬢,相貌奇醜;但很有才華,滿腹的經綸,且爲人剛直,不懼邪。鍾馗捉鬼的故事最早見於宋代沈括的《夢溪筆談》,到明代大致定型,其中所講唐玄宗之夢與吳道之之畫被廣爲流傳,“鍾馗捉鬼”早已成了我國江淮地區端午習俗。至於鍾馗究竟是何許人尚無定論,不過,鍾馗的形象經過多次改造,已經成爲中國民俗文化中人們喜聞樂見的圖畫,由此而衍生出許多具有喜慶氣氛的鬼文化。

關於對鬼的認識,東漢王充的《論衡·訂鬼》中早有論述:“凡天地之間有鬼,非人死精神爲之也,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鬼者,人所見得病之氣也”“鬼者,物也,與人無異“鬼者,老物精也”“鬼者,本生於人,時不成人,變化而去”“人之見鬼,目光與臥亂也”。他說的大體意思是人們所謂的“鬼”不過是氣物的一種變化形式而已,它與人與物不同的是它屬於人的思念存想;人之所以見鬼,是病臥亂想罷了,是人的精力不濟的表現。這些說法和看法大多帶有樸素的唯物思想,具有一定的道理。不過鬼神的說法應與中國幾千年的宗教傳統有關,作爲一種祭祀或寄託哀思的方式也未免不可,隨着科學的發展,有關鬼的話題都將永遠成爲鬼話。

想起那個橫掃一切“牛鬼蛇神”時代, 人們都像瘋了一樣,即便是對傳統的封建迷信思想給與了有力的打擊,但也造成了意識形態領域極大的混亂與悲哀,專一的所謂純淨“紅”的統治讓個人崇拜達到了巔峯,對國家對社會對人民造成的危害是深遠的和長久的,甚至是無法估量和無法彌補的,歷史的教訓是深刻的。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正確對待鬼神呢?我覺得幾千年前的孔聖人有一句話“敬鬼神而遠之”,很精闢,值得深思。一是要心存敬畏。不要動不動就自以爲是,大自然本身就有它運行的規律,我們只有逐步的接近它,慢慢的認識它,才能讓人們從迷信中轉向科學。二是要弄不清搞不明或者說暫時無法讓羣衆明白的,不要急躁,姑且避開它,遠離它,着手用力搞些實實在在的東西,做些老百姓看得見摸得着的東西,物質的東西上去了,精神領域的東西也就自然會引起關注。

中元鬼節是我國民間流傳已久的習俗,祭奠祭奠亡靈,表達表達哀思,有什麼不好?爲什麼一定要削平人家的老祖墳而後快呢?即便是強制或命令似的推行了,百姓心裏服氣嗎?很多時候,自然的東西還需自自然然地解決,人爲強制只能加大反推力,正確的方法則是引導,則是把握看似順其自然中的大勢。中國有中國的國情,辦中國的事情,離開了中國人民和中國傳統,不能算是把握了中國的國情,順應了國人的訴求和傳統發展的方向,纔算真正把握了我國的大局。

鬼節,鬼話 ,絕不是詭異。每個有頭腦的'中國人自己去思考吧。

傳統文化作文 篇5

朋友,當你頭戴紅色的聖誕帽,噴着聖誕噴雪,和朋友們玩得不亦樂乎時,你可記得,在重陽那天,爸爸媽媽帶着我們登高望遠的情景?

朋友,當你還在愚人節盡情歡樂時,你可想過在即將來臨的清明節,去緬懷逝去的親人?

朋友,當你和朋友們慶祝“洋節”的時候,你可想到,其實你更應該陪伴自己的父母或長輩,去傾聽民族古樂的動人琴聲呢?

朋友,在西方節日的衝擊下,你是否記得自己的膚色,就是你腳下土地的顏色?是否還記得,自己的血液裏還傳承着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文化?

讓我們閉上眼睛,好好思考吧!

當今社會是多元化的社會,是多種文化相互碰撞,彼此滲透的社會。閉關自守的時代已是一去不復返,只有瞭解世界,認識世界,才能傲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但是,不曾改變的是中華的傳統文化。

僅僅看中國的傳統節日文化就是一曲唱不盡的樂曲,品不透的茶茗。“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除夕的爆竹敲響了新年的期待,融融的喜悅昭示着新一年的美好憧憬;“清時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時節我們緬懷故者,撫慰亡靈;“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在登高望遠的時刻,秋風就在念親心切的旅人身旁輕輕吟唱;“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中秋之夜,明月高懸,清輝灑遍人間,親人故友千里共嬋娟……

那份牽腸掛肚的哀愁,那些溢滿心田的美妙,似乎就是天上飄逸的白雲,永存於中華民族的上空,而今猛然回首,卻不見了它們的芳蹤。是不是情人節的玫瑰遮住了年輕人的視線,以致暗淡了元宵的燈火?或許是濃香的巧克力堆積如山,含在年輕人的嘴裏滿口生香,以致掩蓋了中秋的薄酒?

節日是一種民族文化,我們每一次慶祝節日,都在有意無意中延續文化,“洋節”的到來,帶給了我們新鮮活躍的視覺衝擊力的開放的西方文化,它開拓了我們的視野,豐富了我們的見聞,活躍了我們的思想,對我們是有益的,但我們更應珍惜,繼承我們這個民族的傳統節日。

繼承傳統節日,就是把心結緊緊繫牢,讓精神久久傳承,即使漂泊異鄉,身處險境,也能勇於奮起,重返故里。春江花月夜,二泉映月,古曲聲聲,曾讓西方感動;中秋賞月,七夕廟會,曾讓世人感懷。所以,我們要堅守共同的財富,擔起肩上的責任,讓中國傳統節日代代相傳。

親愛的朋友,當你流連於“洋節”的霓虹燈裏時,可別忘了,你更應該重返故里,因爲那不曾改變的傳統文化是你自己的一縷節日的陽光!

傳統文化作文 篇6

有句古話說得好:“正月十五鬧元宵”。這句話生動地體現出了元宵節最大的特點,對,元宵節就是親戚朋友從五湖四海趕來歡樂地聚在一塊兒,吃上一碗熱氣騰騰的湯圓,結伴到街上觀看人們舉行的盛大的舞龍遊行,觀賞由平民老百姓創作的歌舞節目,欣賞那夜空中的光彩奪目的火樹銀花。

我們一家人在家中早早地吃好了湯圓,然後一塊兒到街上去賞花燈。剛走到路口,一支龐大的舞龍隊伍也恰巧經過,舞龍的叔叔們精神抖擻,挺直了腰板,箭步如飛,好似一棵棵不老的青松,將那原本毫無生氣的巨龍舞得活靈活現。隊伍所到之處,鑼鼓喧天,所見之人,都爲之喝彩,拍手叫好。月光如流水一般瀉在草坪上,一切事物都像蒙上了一層神祕的面紗,令人浮想聯翩,是一盞盞五彩繽紛的花燈打破了這份沉靜。看,那邊的十二聲肖花燈尤其引人注意。瞧,十二聲肖的大哥—老鼠正在驕傲地向大家問好;勤勤懇懇的老牛正在不服氣爲什麼老鼠當老大呢;兇猛的老虎大吼了一聲;嚇得小兔躲到了一邊;勇猛的巨龍正在雲海裏騰飛;而小蛇則在水裏歡快地遊;馬兒正在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奔跑;羊兒則在“咩咩”叫,小猴子淘氣地爬到樹上摘桃吃;大公雞正在“喔喔”地報鳴;今年是狗年,當然少不了小狗了,你瞧,它正高興地活蹦亂跳呢;而小豬則在窩裏睡懶覺呢!

天空中一朵朵禮花開放,我們一家人依依不捨地離去了。

傳統文化作文 篇7

從世界文化發展的趨勢把握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化

如何對待傳統文化,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曾經不成問題。但走上近代社會後,在中西文明大碰撞中,我們開始對自己民族的傳統文化進行反思,並很大程度上調整了以前對傳統文化的看法。但是,這種反思,一直是在十分艱難的過程中前進。有前進,有障礙,有時甚至還會倒退。於是鴉片戰爭結束已有一百六十年,但對傳統文化的反思,仍舊沒有根本性的突破。這種情況,在世界各國中,可謂絕無僅有,也使許多人感到大奇不解。

對中國傳統文化反思如此困難,有政治環境惡劣的原因。中國的政治家,在中國現代化過程中,其思想文化觀點相對保守,對專制主義的思想文化很容易產生精神上的共鳴。一旦對中國傳統文化反思有了一定前進、突破,總會有一些從特權政治獲得甜頭的政治家,從幕後跳出來,用政治權力加以打擊。近代不是有一些軍閥,在國內大肆鼓吹尊孔嗎?不懂思想文化,又要對思想文化橫加干預,是中國傳統文化反思難以前進的重要原因。

中國傳統文化構成複雜,也是一個原因。中國傳統文化有數千年曆史。時間長,在其發展的每一個階段,都要增加一些東西,因此內容十分豐富,構成成份極其複雜。有許多東西是好的。有許多東西是糟粕。而精華與糟粕又往往混在一塊。這使後人感到困惑:想說愛你,又不容易。因爲分明有着太多的腐朽成份。想恨你吧,又恨不起來。因爲中國傳統文化又有許多至可寶貴的東西。

不能不說,中國傳統文化的構成複雜的這個特點,令後人感到十分尷尬。也是對中國傳統文化反思難以前進的一個原因。

筆者此文主要談談自己對中國傳統文化特點及今後發展方向的一些觀點。在寫作過程中,努力提出自己的一些新想法,這樣或許會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