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作文

【實用】傳統文化的作文合集五篇

作文2.06W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傳統文化的作文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傳統文化的作文合集五篇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1

在人類發展的歷史上,三道文明的長河從悠遠的歷史向我們奔騰而來,三道水痕漸漸淡沒,只剩一汪江水,涌向更遠的未來。

然而,我們作爲這條河孕育出的子孫,是否還堅守着她名爲“文化”的江水,是否還保持着我們作爲“龍的傳人”的驕傲?

伴隨着傳統文化的復興,漢服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一度成爲流行。然而人們對於漢服卻知之甚少,不僅對於“漢服”這個概念本身不理解,而且對於漢服結構的名稱也缺乏瞭解,更不用說它背後的文化內涵了。

所謂的“漢服”,又稱漢衣冠、漢裝、華服,總的來說就是指漢民族的傳統服飾。它不是指漢代的服飾,而是指漢族傳統服飾。因爲漢代的前身是華夏族,故而整個漢族的傳統服飾可以溯源至周代,經過秦朝的發展,到了漢代逐漸臻於成熟。

如蔡邕在《獨斷》中便說道:“天子常服,漢服受之秦。”

在傳統中國,服飾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最重要的還是其所代表的文化、政治含義。我們知道中國古稱“華夏”,華夏這個詞本身就具有文明的含義。如《尚書正義》注:“冕服華章曰華,大國曰夏。”

而在現在的這個時代,有的人會誤把漢服當朝鮮服,和服。放眼來看,漢服有這一種獨特的美,是和和服不一樣的美,它是獨一無二的文化,古人更是製造出了衆多款式,漢服的形制有交領右衽、中縫、繩系等,漢服有很多款式:曲裾、齊胸襦裙、圓領袍等,根據朝代有不同的款式,如唐制圓領袍、宋制圓領袍、明制圓領袍等。

我願重回漢唐,再奏角徵宮商,着我漢家衣裳,興我禮儀之邦。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2

中國的傳統文化——舞龍中國的傳統文化——舞龍舞龍起源於中國的傳統舞蹈。一直以來,龍在中華民族代表着吉祥,尊貴和勇猛。人們在喜慶的日子裏用舞龍來祈求龍的保佑,以求得風調雨順,五穀豐登。舞龍是中華民族傳統的文化藝術,它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象徵之一。龍的精神更是中華精神勤勞,勇敢,不屈不饒的精神體現。

傳說中的龍是由駱頭,蛇身,鹿角,龜眼,魚鱗,鷹爪等等,這種複合結構,意味着龍是萬獸之首,萬能之神。龍是一種吉祥之物,在節慶,賀喜,驅邪,祭神和廟會等期間,都有舞龍的習俗。舞龍包含着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等意思。舞龍的種類也有很多種,如:花龍,草龍,火龍,板凳龍……。我印象最深的是板凳龍的傳說,據說很久很久以前,大地上出現了旱災,秧苗被火熱的太陽曬死了,河水也被曬乾了。這事被東海的`一條水龍知道了,它不顧自己的生命危險,就觸犯天規,猛地衝上天,施下了一場傾盆大雨,結果被天帝知道了水龍亂施雨,便把它砍成了一段一段的,朝地面扔去。人們撿起水龍的屍體用板凳連接起來,希望水龍能活過來……。

人們爲了紀念水龍,每逢元宵節,我們社區總能看到“板凳龍”,它由幾十人組成,板凳上有漂亮的紙燈,一條板凳龍在夜光下栩栩如生,真像活了一樣。這條“龍”一會兒在嬉戲,一會兒在翻滾,並做出了各種字樣:元宵快樂,歡度新春等姿態……。我國的傳統文化舞龍真是豐富多彩啊!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3

傳統也有它的年輪。擁抱着新年輪的我們總會視舊年輪爲傳統,故在衆人眼裏,傳統成了過時守舊的代名詞,更有甚者爲其塗上蒼白的毒粉,以屏蔽所謂蟲害,殊不知有些優秀的文化傳統也一併被屏蔽了。

從蒲扇、芭蕉扇乃至檀香扇到電風扇再到空調,社會是發展的,沒有理由去制止善意的改造。改造後的物品暢銷於市場,那改造前的傳統呢?那蒲扇、芭蕉扇的淡淡清香呢?

滴墨於清水,起初並未起色,但隨着漣漪的重疊,最終一池的黑色遮蓋了質樸的清水。蒲扇折了可以仿製,而很多類型的文化喪失了便再難複製。對於一棵樹來說,新舊年輪是不相同的,舊年輪更加凝重,而稚嫩的新年輪與之相比顯得不堪一擊。浮華的現代文化較之於傳統文化同樣顯得蒼白無力,而爲何它會突然興起而且幾乎湮沒了傳統文化呢?是物質社會的迅速發展超越了人類文化的發展步伐,在全球化大潮氣勢洶洶撲面而來時,人們爲了適應新世紀日新月異的變化,拓寬了新舊年輪的邊線,進而造成精神需求的空乏,以至於當我們享受到聖誕的西方氣息、情人節的玫瑰花香時,全然忘卻了那象徵喜慶的鐘聲裏的那一份溫馨。

當然,傳統文化的年輪不可避免地也存在着瑕疵,但這並不妨礙我們棄其糟粕,取其精華。我們要做的不是一味促其生長,畢竟傳統不是單純的枝幹,它有着意識,是存在於參天巨樹中的魂魄。這個時代,它正默默地將其年輪交錯融合。因此,我們要做的是學會澆灌傳統文化的大樹,它會因你的澆灌而老樹開新花。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4

觀糧一直追求大目標、堅定大方向,矢志不渝。近幾年,使心中的大目標有了世紀之光,所以窮忙乎、有事做,總有幹不完的己之所愛且勇往直前,以苦爲榮、以榮爲樂、樂在其中,儘管身體硬朗,觀糧是不愛像孔夫子那樣周遊列國的。每每週末亦不曾清閒,甭說公休,公休從來與咱無關。若不是有人盛請強邀,觀糧是不會遠足的。即便遠足,也大都是與衆所周知的己之所愛相關聯的於事有補、於業有益之雅操。

前年此季即20xx年4月13日,擱不住文學小築衆友之約……寫了配圖之文《春遊潞王墳》;

去年此時20xx年3月30日,應邀赴會……寫了《奇石秀雕精氣神 —新鄉市“旅遊杯”太行精品奇石展印象記》配圖類文;

今春20xx年4月清明節期間,擱不住家人生拉硬拽……寫了圖文匹配的《人面桃花對春風——唐莊桃園覽勝記》。實際上,那天的桃園覽勝之後,余余興尚存,還乘車兜風看了鳳凰山礦山森林公園,流連忘返、拍了一轎車的“峯光”圖片,我那個大孝之子,揶揄道:“爹呀,來時您不願,來之又忘返,叫人情何以堪?清瞧了,這一堆照片,您不是大發感慨、就是思緒萬千忙到大半夜、吸上兩盒煙;本來拉您上山、是想讓您清閒。這倒好,事與願違、陷子於不義,今後遠足還帶不帶您!?”當晚,因忙於公家現場會資料,僅僅記敘了《唐莊桃園覽勝》、僅僅吸了兩盒煙——寫出了現場會發言稿《我們是如何紮實開展羣衆文化工作的》,而那一大堆“峯光”圖片也就束之高閣了。

前幾天,觀糧打電話給城南莊的城南居士——新鄉市網絡文化隊伍——文學小築的頭頭兒之一,觀糧本來是邀其翌日參加“遲夫作品研討會”嘞,Sorry——在人家事兒上、不是紅事兒、是白事兒;白事兒者,不是好事兒、是天大的正經事兒……觀糧萬歲——理解之!但是,城南居士他還有話呢:觀糧呀,有個“好兒”,你得接——星期二潞王墳第28屆牡丹花會盛大迎客日,你得去、你不去等於此會白開,正要給你打電話嘞!餘思忖:這咋弄?看好兒、正好兒,兄弟單位、觀糧工作過的老根據地——北站區耿黃鄉(今爲鳳泉區耿黃鎮)文化站搞嘞不錯,正說去瞧瞧嘞——巧的很、雙喜臨門——這是一個開眼界、對外交往、促進文化繁榮、交流的好時機。徵得鎮主管副鎮長劉鎧瑊同志同意,如期成行。

耿黃鄉發展了,現在是耿黃鎮,鎮治所還在老地方耿莊西頭、路南、坐南朝北。離開這裏28年了,中間蒞臨若干次,除了換了一茬茬兒人、增添新治便民之門、偶遇老同事之外一切如故,觀糧並不陌生。高大白淨的熟人耿鳳霞主任微笑着問明來意,就朝現代化辦公的、一羣年輕人中喊道:小王,有人找你! 立刻有位30出頭、麗麗亮亮的女子離位來到我倆跟前。耿主任做了彼此介紹,道明來者系“咱鄉有名的老同志”和來意,這位名叫王瀅的王站長就親切愉快地接待了觀糧。在機關大樓後面漂亮整潔的文化站門前開門時,王站長笑着說:我認識您,那天現場會上,您還給我們講解有關情況呢。哦,人太多,我記不清了。王站長實打實地就該站因地制宜建設文化站的情況、現狀,說給我、叫我看,我很滿意,看到不少精彩、有創建之處,表示向該站學習。王站長謙虛地說:哪裏哪裏……然後,我向她道明這是今天特意回北站來的第一站……時間、行程所限,於是就拿出事先準備的U盤,向她考取了相關圖文、視頻資料,便於進一步學習研究。王站長說,她很愛鄉鎮文化事業。觀糧也看出來了,表示讚賞,相信她一定會做得更好!

按照城南居士約定時間,觀糧抵達目的地——“中原定陵”潞王墳大門口,觀看了當地羣衆文藝隊的精彩演出,見到了前來組織、出席潞王墳第28屆牡丹花會盛大迎客日的老朋友周馮建、叢山、湯笑雲等社會各界朋友。文學小築團隊與廣大羣衆一起參加了牡丹花迎客開幕式。然後大家免費進園遊覽賞花。我給當地羣衆文藝表演隊部分演員拍了照,問她們是哪村的,說是武陵村的;又問演出費多少,說是義務的——哇,原來這裏跟我們王村鎮一樣,也有“鄉鎮文化志願者隊伍”呀!這時扭頭一看,我已經同文學小築的朋友們走散,只好獨自信步漫遊,登上潞王墳塋最高點,又下來,找一處牡丹園觀看,而後重點詳細觀看了令人歎爲觀止的明朝石制的文武官、控馬官和衆多神獸“儀仗隊”,沉浸於那個時代的遐想之中。一大晌,拍了不少圖片。臨近中午電話聯繫,靜待中,與城南居士、靜水流、開練和衆多文友取得匯合。

三月初六季春間,

應邀賞花又一年。

文化交流逢盛世,

帝王空餘非遺產【注】。

【注】非遺產,係指非物質文化遺產。

中國首家鄉鎮文壇 衛水文化沙龍 領事

新鄉環宇橋·花卉城民間文化大使

牧野區地名專家

牧野大地天仙真人空名君觀糧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5

文化是菜餚增味的作料,而菜餚則是文化添彩的符號。

——題記

“秋高東籬採桑菊,猶記那盆水煮魚”作爲一名骨灰級吃貨來說,以提高中華文化我便不禁想到“吃”中國從古至今都以愛吃、會吃出名,被譽爲“舌尖上的中國”。並且吃還作出了很多文化,從《詩經》“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的傳情,到詩詞中“寄與飢饞楊大使,嘗看得似輔興無”食會友,可謂是人生在世,惟願能吃。

談到“吃”不言而喻,不用質疑;作爲一個地道的四川人,吃的一定要辣。

在我記憶中,第一次與它相識,也是如今一般。天氣寒冷四下之中的省級都被覆蓋在白皚皚的雪之下。那是還沒如今這般,一家人圍坐在那狹小的廚房裏,以此來抵抗寒冬的侵蝕。我坐在那高凳上,盯着飯桌發呆。冬意消逝了我對吃的全部興趣。而就在此時,媽媽端上一鍋紅彤彤的菜上桌,只見湯麪一片“紅紅”個個辣椒怒紅着臉,似乎在對我的味蕾挑釁。縷縷香味飄進我麻木的鼻孔裏,被寒冷所冰封的嗅覺,彷彿甦醒過來,我貪婪地吸取着它的味道,我忍不住了,拿出筷子夾出菜趁着熱氣還沒散失放進嘴裏。一瞬間,麻與辣刺激了我的大腦,只覺寒冷已退,只剩下吃的念頭。到了以後我才知道它叫“冒菜”。它的背後大有文章。“三顧茅廬”的故事家喻戶曉卻沒人知道它可是招待劉備的主菜。劉備惜臥龍之力,更是對“麻不刺喉,辣不上火,中性溫和,色澤鮮亮,口感醇厚”的冒菜讚不絕口,此後生活在離不開它。等劉備稱帝於蜀,冒菜又由宮廷菜流入民間。“三顧冒菜”又正是傳其味道鮮美,有益健康,一年四季,老少皆宜而稱霸於成都冒菜一脈。現在也如以前一般喜愛它,只是感覺沒有小時候,那般溫暖人心了,大概是因爲一起吃冒菜的人,如今已各奔前程了罷。

對於美食,不只我這般的戀戀不忘,更是連鼎鼎有名的詩人都爲其寫詩讚美。

首先當其衝的便是美食達人蘇東坡。許多佳餚都與他有密不可分分的關係。如:“東坡肘子、東坡墨鯉”等東坡系列菜。他雖與世長辭,但他的菜與菜中所包含的精神文化卻流傳下來了。

其次便是杜甫,他的五柳魚也做爲川菜名,小吃流傳下來。遙想當年他在浣花溪邊定居與友人於草堂中吟詩作賦,留朋友在家中吃飯,只得一魚,杜甫親自下廚。魚做好上桌沒一會兒便吃得精光。因其魚身覆青絲和花刀極像柳葉,故此得名五柳魚。除此事還留下許多詩句,鮮鯽銀絲胎,香芹碧澗羹”暫憶江東胎,兼懷下魚船”無不從中體現他愛吃本性。

標籤: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