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哲學

《中國哲學簡史》的讀後感

哲學2.06W

漢朝第一位大哲學家,漢帝國的理論家是董仲舒,代表作《春秋繁露》。據說他把家裏的窗簾垂下來,三年不朝外面看一眼,一直寫一直寫,寫了三年,寫出這本偉大的著作。

《中國哲學簡史》的讀後感

董仲舒講學,他和學生不見面,垂着一個簾子,學生在外面,他在裏面。董仲舒對儒家的貢獻非常大,他去說服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漢武帝官方推薦儒家的書,其它的書也允許它存在。

《春秋繁露》是五行陰陽家與儒家的合流,董仲舒一邊研究儒家,一邊研究五行,特別追求天人合一。慶賞罰刑四政對應春夏秋冬,爲什麼是秋後斬,因爲只有在冬天的時候纔到最後一步上刑。因爲天是到了秋天才落葉,冬天一股肅殺之氣,百花凋謝,然後植物的葉子全部落光,這時候才能殺人。

官員分四等,對應春夏秋冬,每一等有三個助手,因爲一季三個月,他希望把天和現實世界結合起來。天不變,道亦不變。

天地陰陽木火金土水人這十種要素構成了整個的宇宙,人是天的複製品。

孟子說性善,荀子說性惡,他說都不對,他說善如米,性如禾,禾雖然能夠出米,但是禾未可謂米也,性雖出善而性未可謂善也。他非常強調王教,認爲如果人天性就是善的,就不需要王教,不需要禮樂之教,但是如果你知道你的本性像糙米一樣,那麼就需要王教來幫你不斷地修正來篩選,把你真正的善提煉出來。

風流-從字面講是盪漾着的風和流水,和人沒有直接的聯繫,但它似乎暗示了有些人放浪形骸,自由自在的一種生活風格。竹林七賢-在豁達率性的玄學當中,孔子已經不再是一個神,有情而無累。情之所鍾,正在我輩,我們這些人煩惱最多。

風流的真意-風流來自自然,在自然中尋找快樂,而自然與儒家倡導的名教是對立的,他和儒家所講的名教和這些約束,侍奉君王這些事情看似是相對的,但是實際上這裏面蘊含一個種子,不能僅僅只在自然和風流當中尋找真樂,如果能夠把這種樂趣延伸到了侍奉君王,延伸到了名教當中,這纔是真的快樂。

大家好好讀一下《世說新語》就能夠知道好多特別有意思的故事。中國的佛學和在中國的佛學是不一樣的。真正的.中國佛學是與中國思想相結合所產生的佛學,典型的是禪宗。道生講法,頑石點頭。

神秀倡導的是時時勤拂拭,模式惹塵埃-漸宗,就是一個人要想修煉成道,必須逐漸地修煉。慧能卻說,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頓宗,當下即悟。

人的生活是有四個境界的:

1、一個人所做的任何事兒,都是像兒童或者原始社會當中地人一樣,他只知道這件事情對自己地感受,他感受不到這件事對別人地意義,這種人生叫做自然境界的人生。

2、他有私,他知道所做的事情是爲了自己,但他知到這個社會的規則,他不會全然的不講道德,因爲他講道德也是爲了自己,這種人叫功利境界。

3、他懂得世界上並不只有自己,還存在着一個社會,自己只是社會的一個組成部分,本着這樣的理解,他做事情是對整個社會有好處,他行事爲義,而不是利,他是真正有道德的人,所做的都合乎道德,這種人生境界叫做道德境界。

4、他有這樣一種認知,他知道在這個社會整體之上還有一個大全的整體就是宇宙,它不僅是社會的一員,還是宇宙的一員,是一個公民,但同時還是一個天民,這種境界叫做天地境界。

前兩種自然境界和道德境界都是一種自然狀態,而後兩者是人應有的生命狀態,道德境界所講的是道德價值,天地境界所講的是超越道德的價值。

標籤:讀後感 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