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語文

古詩教學設計精選15篇

語文3.14W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詩了吧,古詩是古代中國詩歌的泛稱,在時間上指1840年鴉片戰爭以前中國的詩歌作品。那麼什麼樣的古詩才是好的古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古詩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古詩教學設計精選15篇

古詩教學設計1

學習目標

1。會認“廬”等9個生字,會寫“吳”等12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感悟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讚美之情。

3。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積累古詩中的名句。

課前準備

1。課文插圖的實物投影。

2。課件。(瀑布映襯青山、飛流直下的情景)

3。生字卡片。

第 一 課 時

(學習《望廬山瀑布》)

情境導入,理解詩題

1。(投影展示插圖)老師以優美的導語,把學生帶進詩的意境。同時隨機講解“香爐”“廬山”等詞語。

2。理解詩題,認讀生字“廬”“瀑”。(注意“瀑”的讀音)

3。齊讀詩題。

吟誦感悟,想象畫面

1。自由吟讀,用筆圈出生字讀一讀,注意讀準字音。自己讀完以後再讀給同桌同學聽。

2。結合插圖思考:詩人站在哪裏?看到的是什麼樣的景物?

3。夥伴之間交流,老師隨機點撥。

4。組織交流或提出不懂的問題,老師進行指導,結合課件的演示,幫助學生理解“紫煙”“遙看”“飛流直下”等詞語。

5。老師小結:詩人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了,看着這“飛流直下”的瀑布,產生了一種想象──這飛流直下的瀑布,真好像是銀河從天上落下來一樣!(學生齊讀後兩行詩句)

6。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讀出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圖文對照,熟讀成誦

1。讓學生看圖讀文,根據自己的理解讀出感情。

2。練習背誦,可同桌之間互相背。

鞏固生字

出示“廬”“瀑”“爐”“疑”,用卡片檢查學生認記情況,用組詞的方式理解字義。

學寫生字

1。出示下列要求會寫的字:爐、銀、煙、流。

2。啓發學生交流自己的學習方法,記憶字形,老師點撥。

3。重點指導“流”字。(提示:“流”右邊的上半部分與“雲”的區別,右下部分三筆之間的間距要勻稱)

4。學生先觀察範字,再書寫,老師巡視指導。

第 二 課 時

(學習《絕句》)

複習導入

1。小組比賽背誦《望廬山瀑布》。

2。填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3。揭示詩題“絕句”,簡要說說詩人杜甫。

自讀課文,初步感知

1。自由朗讀,藉助生字表的拼音讀準字音,再讀正確、讀通這首詩。

2。同桌互讀。

3。指名朗讀,齊讀,注音糾正讀錯的字音。(如“行”不讀xíng;“泊”不讀pò)

圖文對照,理解詩意

1。老師範讀,要求學生邊聽邊觀察插圖,思考:畫面上有哪些景物?(柳樹,黃鸝,天上飛的白鷺,山上的積雪,江面上的船)

老師在學生回答後板書:黃鸝白鷺雪船

2。看圖思考:詩人是站在哪裏看到這些景物的?(結合理解“窗含”“門泊”兩個詞語的意思)

3。學生質疑,師生共同釋疑。(先讓學生說說,還有哪些不理解的詞句,根據學生的提問師生一起答疑)

4。看圖讀課文,想象詩人欣賞大自然美景時的心情。(讓學生帶着感情再讀課文)

活動激趣,記誦詩句

1。找對應的詞語,老師讀一個詞語,要求學生找出與它相對應的詞語。(如兩個—一行黃鸝—白鷺翠柳—青天窗—門西嶺—東吳千秋雪—萬里船)

2。師說生讀。(老師描述詩句的內容,學生讀相對應的詩句)

3。讀詞連詩。(老師出示詩中任意一個詞語,學生背出相對應的詩句)

4。情境背詩。(讓學生扮演詩人,指點畫面上的景物吟詩)

5。集體背誦。

識字、寫字,完成課後練習

1。出示要求認識的字“鷺”“含”“嶺”“泊”“吳”,引導學生交流記字方法,練習組詞語。

2。出示要求會寫的生字:“吳”“含”“窗”“嶺”“鳴”“絕”“泊”“柳”。

3。啓發學生說說自己記憶方法,識記字形。

4。重點指導“窗”與“柳”的筆順。

5。老師範寫。(注意把字寫美觀,提示容易寫錯和不容易寫好的字)

6。學生先觀察田字格中的範字,再書寫,老師巡視。

7。完成課後“我會填”的第2道填空題。

課外延伸

回家收集有關描寫春天的古詩,試着背一背。

古詩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6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

2、聯繫課文內容,理解詩句的意思,初步體會詩句中對伏句的特點。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藉助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朋友之間聚散兩依依的情誼,激發學生珍惜人間友誼的美好情感。

教學重難點:

1、理解詩句的意思,品味詩的內涵。

2、從平淡的描寫中領悟濃厚的情味。感受語言美和情境美。

教學用具:

小黑板、錄音機

教學用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提示課題。

人與人之間存在着很多感情,其中友情是非常值得留戀的。我國的古代詩人爲了表現彼此之間的友情,留下許多千古名句,今天,我們就要學習兩首古詩,這兩位詩人用不同的筆法表達了朋友之間的濃厚情誼。讓我們一首一首來欣賞。

二、學習第一首古詩《贈汪倫》

1、初讀古詩。

(1)自讀《贈汪倫》,要求讀準字音。

(2)標出停頓的符號,畫出不理解的詞語。

(3)檢查自讀情況。

a、指名讀古詩,相機正音。

b、指名標出停頓。

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2、學習古詩的學習方法。

師:我們學習古詩一般可以分爲四步進行。(1)釋詩題,(2)知詩人,(3)明詩意,(4)悟詩情。

3、用這四步方法自學《贈汪倫》。

交流。

(1)釋詩題。

贈:贈送。

(2)知詩人。

作者是同學們非常熟悉的李白。汪倫是他的朋友,這首詩是汪倫爲李白送行時,李白送給汪倫的。

(3)明詩意。

a、交流難解的字詞。

欲:將要。聞:聽到。不及:比不上。踏歌:用腳步打着拍子唱歌。

b、朗讀詩句。

開火車讀。

齊讀。逐行朗讀,理解。

c、指名說說詩意。

李白我乘船要走的時候,忽然聽到岸上傳來腳

打節拍唱歌的聲音。即使那桃花潭的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倫送我的情誼深。

(4)悟詩情。

a、李白描寫自己要走了,汪倫來送行的一件事,從詩中的哪些語句你體會到他們二人比潭水還深的情誼?

b、如果你是李白,你看到這感人的情景,該如何表達自己的感嘆與感激之情。你能來朗誦一下這首詩嗎?

指名朗讀,體會情感。

有感情地試背。

三、總結全詩

李白運用誇張的寫法,向我們表達了他與汪倫之間深厚的情誼。一個“忽”字既表現了詩人吃驚的心情,也緊緊抓住了我們讀者的心。全詩濃烈奔放,是李白的傳世名作,現在更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這句話來表達朋友之間的濃情厚意。

再讀全詩。

第二課時

一、複習

1、齊背《贈汪倫》。

2、《贈汪倫》的作者李白運用誇張的手法,奔放的語言,抒發了自己與汪倫之間濃厚的情誼,而《過故人莊》這首詩的作者孟浩然則用細膩的語言,平淡的詞彙告訴了我們與人交友于平淡中見真情的真諦。

二、初讀古詩《過故人莊》

1、自讀,注意讀準字音。

2、劃出詩中不理解的詞語,準備交流。

3、指名讀詩,正音。

三、再讀古詩《過故人莊》

1、釋詩題。

“過”:訪問,“故人”:老朋友。

訪問村莊裏的老朋友。

2、知詩人。

簡介作者孟浩然。

3、明詩意。

(1)自讀,畫出難理解的詞語。

(2)交流。

具:準備。黍:煮飯的小米。郭:外城。

軒:窗子。話桑麻:閒談農家生活。就:親近。

(3)朗誦。

“開火車”朗讀。

齊讀。

逐行朗讀,逐行理解。

(4)指名試說詩意。

老朋友備辦了豐盛的飯菜,“我”接受邀請來到農家探望;只見綠樹將村舍環繞;青山在城牆外蜿蜒起伏;打開窗戶對着屋旁的園地,舉着酒杯閒談農的生活;等到九月九日重陽節這一天,我會乘菊花開時再來探望。

4、悟詩情。

(1)這首詩非常平淡,你是從哪些語句中體會到作者所要表達的與友人之間的感情的?

(2)你喜歡讀讀詩中的哪些句子,爲什麼?

四、總結全詩

這首詩用詞清雅,彷彿拿出了一幅水墨畫放在了我們面前,畫中最濃的是友人間彼此惜別,不忍離去的畫面,讓我們再好好品味一下這優美的詩句。

訓練學生讀好古詩。

齊讀古詩。

古詩教學設計3

教材分析:

這首古詩是清代文人高鼎所作,從題目可知許的內容爲詩人在鄉村的所見所感,是一首風箏詩,描寫了春光明媚,麗日和風,兒童沐浴着春光呼吸着新鮮空氣,快樂的放風箏的情景,詩歌就像一幅畫美麗的通俗畫。

教學理念:

以讀爲主,以評價促發展,在讀與評價相結合中感悟詩文的聲調,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從而嚮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在全面提高語文素養中發展學生的個性。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瞭解生字組成詞語的大意。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能力目標:能聯繫課文內容理解詩句的大意,在朗讀、感悟中想像

詩中描繪的情景。

情感目標:

藉助課文的語言材料,感受田野春光的美好和農村兒童生活的情趣,激發熱愛大自然,珍惜童年的美好感情。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通過朗讀感受詩篇的語言美,情景美,達到熟讀成誦,積累豐富的語言材料。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課件

教學過程:

一、播放課件,初識意境。

師:今天老師先請同學們欣賞一段優美的樂曲,同時觀賞老師爲你們作的畫,好嗎?

(師放古箏樂,按詩句描繪的景物順序展現畫面)

1、整幅詩課文插圖

2、草長鶯飛

3、拂堤楊柳

4、水澤散發的霧氣

5、兒童歡樂放風箏

6、迴歸整幅詩文插圖

師: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你看到了什麼景緻?

生:我看見了翠綠的草地。

生:我看見了黃鶯在飛舞。

生:我看見柳條在隨風飛舞(擺動)

生:我看煙霧,不是水霧。

生:我看小朋友在放風箏。

生:……

師:同學們觀察的真仔細,我國清朝詩人,高鼎坐在他居住的草堂內看到此情此景,僅用了四句話就寫下了這千古傳頌的《村居》課件演示古詩內容,板書課題。

二、初讀詩文,感知意境。

1、釋題:在鄉村居住,作者高鼎,清朝人,善於描寫自然景物。

2、聽錄音讀。

3、自由讀,要讀準生字的音,讀通句子,讀後檢查。

4、出示生字卡片。

師:怎樣記住這些生字寶寶。

生:舊字加偏旁,寸加木字旁變成鄉村的村。

生:順口溜,一木一寸交朋友合在一起叫山村。

生:……

5、指導書寫,生描紅、臨寫。

6、指導朗讀、正音。

三、細讀詩文,感受意境。

1、師:請同學邊讀邊觀看畫面,哪些詞的意思自己理解,還有哪些不懂的詞語,分別做上記號。

2、師:請同學們分小組交流,在組內提不懂之處,依靠大家的力量解決問題。

春煙:春天水澤草木蒸發的霧氣,拂堤:柳枝很長,下垂着,像撫摸着堤岸。

紙鶯:風箏。

3、師:根據你對詩文的理解,能說一說詩文的大意嗎?

生:敘述詩意(大概詩意)

(早春二月,正是青草生長,黃鶯飛舞的時候,拂堤岸的楊柳,就像陶醉在迷人的春色裏一樣,孩子們放學後,早早地回到家裏,趕忙趁着春風放起風箏來)

四、吟誦詩文,品評意境。

師:請同學們帶着自己對這首詩的理解同桌間互讀詩文。

生:練讀,相互糾正。

師:請你推薦一名同學到前面來讀給大家聽。

生:吟誦詩文。

師:誰能再評一評,通過他的吟誦,你感受到了什麼?有什麼建議嗎?

生:評價。

(1) 他晃着頭,我感受到柳樹在風中搖擺很美、

(2) 他的笑得再開心些,就更能體現孩子們放風箏時的興奮心情。

師:那你能來試着讀一讀嗎?

生:有感情的吟誦。

師:誰來給他評一評。

生:他讀的聲音很響亮,要是把醉春煙讀得慢一些會更好。

師:你的意思是把醉春煙這幾個字讀的聲音再拉長一些(師範讀前兩行話)是這樣嗎?

生:是的。

師:從老師的讀你感受到了什麼?

生:我感受到柳樹在飛舞,整座山村到處是霧氣……

師:誰願意來試着再來讀一讀。

生:試讀,同桌比讀、男女賽讀。

五、賞讀詩文,進入意境。

師:放古箏樂曲,吟誦古詩,生閉眼想像畫面。

師:同學們此時此刻,在你的頭腦中呈現出了怎樣的畫面。

生:我看見風箏飛得很高,美極了。

生:我彷彿聽見黃鶯在歌唱。

生:我聽見小朋友在歡笑。

生:……

六、欣賞畫畫,昇華意境。

1、回放課件,生齊誦詩文。

2、詩人寫出了我們兒童生活的樂趣,你喜歡這首詩嗎?

看畫面,練背誦。

七、拓展作業,張揚個性。

1、把《村居》這首詩描寫的內容編成一個小故事,講給同學聽。

2、爲古詩配畫。

3、吟唱詩。

以上任選一題

板書:

村居

草鶯飛 醉春煙 兒童學

拂堤楊柳 早春 竟放紙鶯

古詩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認識2個生字,會寫5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洞庭、江南”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三首古詩詞,默寫《獨坐敬亭山》《望洞庭》。

3、學習通過看註釋,邊讀邊想象畫面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每的薰陶。

教學重點:

品味詩句,指導背誦,積累語言。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體會江南山水的特點,激發愛美的情趣。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獨坐敬亭山

一、激趣導入

1、導語:我們先進行課外知識搶答:唐朝是我國古詩創作最旺盛的時期,在衆多詩人中有兩個最有名的詩人,他們是誰?(詩聖、詩仙)

2、揭題。誰來背背李白的詩,會幾首就背幾首。

二、釋題,簡介背景

1、讀題,看註釋,結合插圖,介紹背景。

2、過渡: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麼,想到些什麼呢?

三、學生自學,初步理解

1、自讀古詩,做到“五不”。

2、自讀古詩,思考問題,並根據註釋,結合插圖,逐句說說詩意。

四、四人小組合作學習

1、互讀古詩,檢查是否做到“五不”。

2、交流詩意。

五、全班交流

1、指名回答,評議交流。

2、老師點撥:“閒”是悠閒的意思,在說句意時,要作詞序的調整。即“一片白雲悠閒地飄去”。“厭”的註釋是“滿足”。在說句意時要進行適當的變通。

3、學生質疑。師生共同解答。

4、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想象一下“衆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是一幅怎樣的畫面。可以用語言描述,也可以用畫面表現。

六、指導朗讀

1、《獨坐敬亭山》圍繞着“靜”來寫,朗讀時注意語調輕緩,節奏要緩慢;通過朗讀,表達詩人如找到了知己似的一種輕鬆感。

2、多種形式讀詩:指名讀—同位讀—小組讀—齊讀等。

七、吟讀,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1、自由吟讀。

2、討論:詩句表明了詩人怎樣的心境?你最欣賞哪一句?

望洞庭

一、形象感知,揭示詩題

出圖。你知道洞庭湖嗎?誰來介紹一下?我們來欣賞詩人劉禺錫是怎樣描寫的。

二、自由吟讀

1、學生邊讀邊參閱課文註釋,試着理解詩句意思,不懂的隨時發問。

2、根據學生提出問題的普遍性與否,或個別講解或集體理解。

3、指名朗讀,同桌互說意思

4、點撥理解“兩相和”,可以讓學生結合看圖吟誦體會。

5、在交流體會描寫月夜洞庭的美景時,隨機指導學生誦讀,體會比喻的巧妙。

“鏡未磨”寫出了一種別有情致的朦朧的美,真是別出心裁。

君山如青螺,只因是遙看,這個比喻用得非常妙。

三、引導賞析

1、你覺得哪一句詩寫得好,在交流中進一步體會詩人的心情。

2、與上一首比較,體會不同的景緻及古詩的借景抒情的手法。

3、背誦《獨坐敬亭山》、《望洞亭》。

四、交流課外積累

1、說說你知道的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

2、課外繼續收集山水詩。

五、練習

任選一首,想象景緻,根據自己的理解作畫,並配上詩句。

第二課時

憶江南

一、複習導入

背誦前兩首以及課外蒐集的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憶江南》是一首詞,又描寫了怎樣的景緻,怎樣的心情呢?

二、讀課文,理解內容

帶着上面的問題自由讀,邊讀邊看圖,理解意思。指名讀,讀準生字,結合註釋理解意思。

指名看圖說出意思。朗讀領悟詞義,教師做如下點撥:

“憶江南”是詞牌名,詞都有一個牌名。詞的內容也是回憶江南景色的,白居易曾經當過杭州刺史。詞中回憶的,就是美麗的江南風光。

舊:從前。曾:曾經。諳:熟悉。勝:超過,勝過。

根據提供的詞語解釋,讓學生自己說說詞句的意思,然後連起來說整首詞的意思。

三、小組合作學習,相互交流

四、教師小結

詩一開頭,詩人先說:“江南好”,這是詩人對江南春天的讚美。那麼,說江南好,是聽別人說,還是自己親眼看到的呢?第二句做了回答:曾經,我對江南的風景是那麼的熟悉,那麼瞭解。

江南風景好在哪裏?可先讓學生來回答。老師最後歸納:春回大地的時候,百花盛開,每當太陽從東方升起,陽光普照,遍地開放的鮮花更加豔麗,春暖水碧,綠波粼粼。由於紅日的映照,紅花更紅,像燃燒的火焰:由於江花紅,所以更顯出江水碧綠。“藍”字形容春水深碧。這美好的景象,深深地留在詩人的記憶裏,所以詞的結尾說——江南風景這樣好,能不讓人回憶嗎?

五、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

朗讀的感情基調:飽含深情的回憶之情。

語調處理:一、二句要有昂揚的激情,再轉入緩慢回憶,“日出”句聲調高昂,“春來”句聲調柔合平緩,最後一句聲調稍擡高,彷彿是自問,又像是問他人,“能不”語氣要果斷、堅定。

在熟讀基礎上讓學生練習背誦。

六、抄寫或默寫

默寫《獨坐敬亭山》、《望洞庭》

課後反思:本課教學是按照運用插圖和老師的導語進入詩境—理解詞句、想象畫面—吟誦詩詞、體驗詩情來進行。學生通過對詩詞的誦讀和欣賞,感受,感受南方自然風光的美。在學習《憶江南》這首詞時,拓展了另兩首,學生對這首詞的瞭解更深入。在理解詞義的基礎上,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分角色,在對話中鞏固詞義。

古詩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2個生字。理解詩句中的詞語,並說說詩句的意思。

3.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並受到自然美和藝術美的薰陶。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出示課題,導入新課。

1.齊讀課題。

2.思考:讀後你知道了什麼?(這課書要學習兩首古詩。)讀後你想到了什麼?(我們想到了過去學習的古詩、詩人的介紹……特別想知道“古詩兩首”指的是哪兩首?是誰寫的?詩的內容是什麼?詩人想表達什麼感情?)

3.師:這兩首古詩分別是明代、元代著名的詩歌。詩人分別是于謙和王冕。通過學習古詩,我們不僅要讀懂古詩的內容,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還要領悟學習古詩的方法,以便能夠獨立學習更多的古詩,賞析祖國語言文字之美。

二、指導預習。

1.藉助漢語拼音讀準字音:洗硯池千錘萬擊焚燒乾坤

2.朗讀古詩。

3.聯繫註釋,想想每句詩的意思,不理解的詞語查字典或者劃下來。

4.分組交流自己查找到的有關資料。

5.檢查預習。以讀準字音、質疑爲重點。

三、學習《石灰吟》。

1.檢查預習效果及自學能力。

(1)指名讀。(讀後評讀)

(2)填空練習:《石灰吟》這首詩是(明代)詩人(于謙)所做。

2.教師點撥。

(1)知詩人,解詩題。

《石灰吟》的作者是明代詩人于謙。于謙(1398—1457)錢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明代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傳說這是于謙12歲時的作品。

(2)抓字眼,明詩意。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

千錘萬鑿:形容開採石灰非常艱難。錘,錘打。鑿,開鑿。

若等閒: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這兩句詩的意思是經受千錘萬鑿纔出深山,烈火燒煉也很平常淡然,好像很平常的事情。首句寫開採石灰岩的艱難困苦,表明石灰從出世時就經受考驗。第二句寫了石灰在燒製過程中要經過烈火的煅燒。面對嚴峻的考驗,卻能夠從容自若,處之泰然。“烈火焚燒”與“若等閒”,形成鮮明的對照,更加襯托出石灰的頑強。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清白:指石灰潔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節操。

這兩句詩的意思是縱然粉身碎骨全不懼怕,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人間。這兩句借石灰之口,一語雙關。表示出作者不怕犧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間的追求。

(3)想意境,悟詩情。

a.詩人寫的是石灰,石灰有什麼特點呢?(經過千錘萬鑿從深山裏開採出來的石頭,對烈火的焚燒看得平平常常。只要能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世界上,粉身碎骨也不怕。)全詩表現了詩人不畏艱險、不怕犧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b.這首詩借石灰,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全詩表現了詩人不畏艱險、不怕犧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c.詩人用什麼方法寫出這種深情厚誼呢?(詩中運用了比喻、擬人的方法,形象生動,語言也鏗鏘有力。)

d.朗讀全詩。

3.總結全詩:

(1)這首詩描寫了什麼?有什麼特點?

(2)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4.指導學生練習朗讀。

5、總結回憶古詩的學習方法:請大家回憶我們是怎樣學習《石灰吟》這首古詩的?(知詩人、解詩題;抓字眼、明詩意;想意境、悟詩情。)

五、作業:

1.背誦《石灰吟》。

2.運用學習古詩的方法自學後一首古詩,提出不懂的問題。

第二課時

一、複習舊知。

1.指名背誦《石灰吟》。

2.彙報自學預習的情況。

(1)強化學習古詩的方法。

(2)詢問學生在自學中遇到的問題。

二、學習《墨梅》

1.瞭解詩人解詩題。

(1)這首詩的作者是誰?

(2)《墨梅》作者:元代著名畫家王冕。

王冕(公元1287——1359)我國元代著名畫家。字元章,號煮石山農,諸暨人(今浙江紹興)。

(3)這首詩的題目是什麼?(墨梅。這是一首題畫詩。墨梅,顧名思義,即爲用水墨畫的梅花。)

(4)從題目上,你知道了什麼?還想知道什麼?(知道了這首詩寫的是水墨畫的梅花。想知道這幅梅花圖是誰畫的?墨梅有什麼特點?詩人爲什麼要寫《墨梅》這首詩?要表達自己什麼樣的感情?)

2.講解詩意。

(1)教師範讀。

(2)指名學生讀。

(3)學生藉助字典、辭典進行自學。(初步理解字在詩中的意思,提出不懂的地方。)

(4)教師點撥前兩句: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a.指名試讀。

b.理解字義。

洗硯池:畫家洗硯的水池。傳說晉代的大書法家王羲之在洗硯池邊練習書法,池水因此變成黑色。

淡墨痕:淡墨,水墨畫中將墨色分爲幾種,如淡墨、濃墨、焦墨。這裏是說用淡墨圈出梅花花瓣的痕跡。

c.理解詩句的意思。(我家洗硯池邊的這棵梅樹,朵朵花開顯出淡淡的墨痕。)

d.進一步理解。

這兩句詩寫了梅的什麼特點?(突出了它淡淡的色彩。)

從哪個詞可以看出淡淡的色彩?(淡墨痕)應該怎樣讀出來呢?(自由讀、指名讀、評讀)讀至此,產生疑問——難道梅只有這樣一個特點嗎?

e.教師點撥後兩句: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5)用學習前兩句的方法學習後兩句。

a.指名試讀。

b.理解字義。

清氣:清香的氣味。這裏指純潔的人品,高尚的節操。

乾坤:天地,人間。

c.詩句的意思。(不圖人們誇讚它顏色的鮮豔,只求飄散的清香充滿天地。)

d.進一步理解:墨梅還有什麼特點?(清香的氣味)

這是一首題畫詩,詩人抓住了墨梅的哪些特點進行描寫?(淡淡的色彩、清香的氣味。)作者這樣描寫,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呢?(這首題畫詩,是說作者畫梅花不以追求色彩的豔麗來討人稱讚,而要畫出的是梅花的不同凡俗的精神,抒發了作者高潔的志趣和情懷。)

詩人運用了什麼方法寫出梅花的特點,表現了詩人的情懷?(開頭兩句,由畫面上所畫的洗硯池寫到了美化淡淡的色彩,聯繫非常自然,也很有情趣。後兩句中突出了墨梅的“清香”作者一語雙關,以物喻人,表明了詩人的人品與節操。)

3.朗讀全詩。

三、總結複習。

1.分組朗讀兩首古詩。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1)用什麼樣的感情讀?(語調停頓、語速都應該以據詩人所表達的情感而定。)

(2)練習朗讀。(自由讀、指名讀、評讀。)

2.結合本課的學習,談談這兩首古詩的寫作特色。(這兩首詩的特點是語言質樸,明白如話,沒有華麗的詞藻和雕琢的痕跡,但表現力極強,表達了詩人發自肺腑的思想感情,詩意極濃。這樣的詩是達到了很高境界的詩。)

四、作業。

1.朗讀背誦古詩。

2.運用歸納的學習古詩的方法,自己選擇一首古詩,試着自學。

《墨梅》寫作背景

梅的創始,和文學有密切關係,先是北宋林和靖、蘇東坡等詩人熱情地歌頌梅花的丰神和風骨,使人們對梅花產生了無限珍愛的感情,“無聲之詩”的畫繼之而起,侮花也就成爲畫壇上盛極一時的題材了。

當時對畫梅最有創造和貢獻的當推釋仲仁和揚補之。仲仁又名華光和尚,一日,他因月光映梅影於窗紙上而得到啓發,創作了用濃濃淡淡的墨水暈染而成的所謂墨梅。

王冕正是接受了華光、揚、湯一派的傳統,孜孜不倦地學習梅花譜和梅花篇,在這基礎上,發揮了他的藝術才能。

王冕的墨梅,是和他的思想感情分不開的。

這是一首題畫詩。詩人讚美墨梅不求人誇,只願給人間留下清香的美德,實際上是借梅自喻,表達自己的人生態度以及不向世俗獻媚的高尚情操。

此詩最大的特點是託物言志。

詩先在一、二句描繪墨梅的形象,然後在三、四兩句寫墨梅的志願,一個外表雖然並不嬌妍,但內在氣質神清骨秀、高潔端莊、幽獨超逸的形象呈現在我們的面前。它不想用鮮豔的色彩去吸引人,討好人,求得人們的誇獎,只願散發一股清香,讓它留在天地之間。這兩句正是詩人的自我寫照。

王冕自幼家貧,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長明燈下苦讀,終於學得滿腹經綸,而且能詩善畫,多才多藝。但他屢試不第,又不願巴結權貴,於是絕意功名利祿,歸隱浙東九里山,作畫易米爲生。“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兩句,表現了詩人鄙薄流俗,獨善其身,孤芳自賞的品格。詩人將畫格、詩格、人格有機地融爲一體,字面上在讚譽梅花,實際上是讚賞自己的立身之德。

課前思考:

“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

千錘萬擊:形容開採石灰非常艱難。錘,錘打。鑿,開鑿。

若等閒: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這兩句詩的意思是經受千錘萬擊纔出深山,烈火燒煉也很平常淡然,好像很平常的事情。首句寫開採石灰岩的艱難困苦,表明石灰從出世時就經受考驗。第二句寫了石灰在燒製過程中要經過烈火的煅燒。面對嚴峻的考驗,卻能夠從容自若,處之泰然。“烈火焚燒”與“若等閒”,形成鮮明的對照,更加襯托出石灰的頑強。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清白:指石灰潔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節操。

兩句詩的意思是縱然粉身碎骨全不懼怕,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人間。這兩句借石灰之口,一語雙關。表示出作者不怕犧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間的追求。

這兩首古詩的寫作特色。

這兩首詩的特點是語言質樸,明白如話,沒有華麗的詞藻和雕琢的痕跡,但表現力極強,表達了詩人發自肺腑的思想感情,詩意極濃。這樣的詩是達到了很高境界的詩。

課後反思:

墨梅是一首題畫詩,詩人抓住了墨梅淡淡的色彩、清香的氣味進行描寫。這首題畫詩,是說作者畫梅花不以追求色彩的豔麗來討人稱讚,而要畫出的是梅花的不同凡俗的精神,抒發了作者高潔的志趣和情懷。開頭兩句,由畫面上所畫的洗硯池寫到了美化淡淡的色彩,聯繫非常自然,也很有情趣。後兩句中突出了墨梅的“清香”作者一語雙關,以物喻人,表明了詩人的人品與節操。

由於學生對這首詩早已熟讀能誦,所以學習很輕鬆,同時還進行了拓展和積累。

課後反思:

如果說對於本篇課文的教學有什麼要說的,我覺得對於六年級的學生來講,兩節課就學這些太少。我們要補充一些典型的託物言志的詩,豐富學生的積累,而且要會靈活應用。

梅花王安石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爲有暗香來。

青松陳毅

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鬆高潔,待到雪化時。

竹石鄭板橋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課後反思:

在網站上看見了關於詠物詩的內容,對自己很有啓發,和大家共享:

詠物詩的特點在於託物言志。古人很喜歡詠物,大自然的萬物,大至山川河流,小至花鳥蟲魚,都可以成爲詩人描摹的對象,都可以寄託詩人的感情。

鑑賞詠物詩,要注意從以下幾個角度去掌握。

①欣賞作者對於所詠之物特點的把握和刻畫,即意象分析。

古人說寫詠物詩要做到“不即不離”,就是說既不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不滯於物),又要切合所詠之物的特點(曲盡其妙)。古人激賞林和靖的“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就是因爲作者通過月下水邊的梅枝橫斜的側影,寫出它凜然冰清的神態品格。

②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託的感情。

詠物詩既是託物言志,就要表達自己寄託的感情。陶淵明詠菊,抒寫自己悠然閒適、不慕富貴的心境;陸游詠梅,表明自己不媚於俗、堅守正義的氣節。有些詠物詩的感情表達比較含蓄,更需要用心體味。

由於作者的經歷遭際、情趣愛好以至對事物觀察的角度、認識的深淺不同,同一事物,往往會有不同的感受,表達出不同的感情來。唐代有三位詩人都寫過詠蟬的詩,被誣入獄的駱賓王,發出的是“霧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的“患難人”的心聲;仕途蹇滯的李商隱,慨嘆的是“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的“牢騷人”的遭際;而身居高位的虞世南,表達的卻是“居高聲自遠,端不藉秋風”的“高貴人”的志得意滿。他們都抓住了蟬鳴高遠的特點,卻都揉進了自己的不同感受,表達自己獨特的感情。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詠物詩都含有作者明確的寄託,但不管有沒有寄託,一首好的詠物詩,總是以其生動的形象和強烈的美感吸引讀者,而且有意無意地、或深或淺地透過所詠之物,或流露作者的人生態度,或寄寓美好的理想,或隱含生活的道理。

③分析詠物詩的寫作技巧。

詠物詩託物言志,在整體構思上經常用到擬人、比喻、雙關、借代等修辭手法。如於謙《石灰吟》:“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這是一首比較淺易直白的託物言志的詠物詩,其中“清白”二字,不只是對所詠之物外形特點的吟詠,也是對其神韻、品格的高度概括。這首詩的價值就在於處處以石灰自喻,表達自己爲國盡忠,不怕犧牲的心願和堅守高潔情操的決心。詠石灰就是在歌詠自己光明磊落的襟懷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具體描寫上,詠物詩通常運用側面烘托的手法。如陸龜蒙《白蓮》:“素花多蒙別豔欺,此花端合在瑤池。無情有恨何人見?月曉風清欲墮時。”就是用“月曉風清”的背景,寫出白蓮獨特的氣質、神韻來。

古詩教學設計6

信息資料:

1、生字卡片、課件或插圖,適合讀詩配樂的音樂資料。

2、收集曾經讀背過的李白和杜甫的詩句。

教學時數:

兩課時

第一課時

切入舉偶

1、談話:同學們你們會背古詩嗎?誰能把自己知道的古詩背給大家聽!

(由背詩活動,營造學詩的氛圍,實現自然過渡,相機板書課題。)

2、觀察:教師出示準備的課件或是兩詩的插圖,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問:在圖中你看到了什麼?試着把自己觀察到的景物說一說。在學生觀察說話的基礎上,引出課題。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是本文兩首詩的特點,教學中應抓住學生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的優勢,引導學生從觀察入手,把觀察與說話結合起來,感悟詩句所描繪的畫面,初步體會詩中蘊含的感情。)

對話平臺

初讀

1、出示古詩《望廬山瀑布》。引導學生初讀詩句,也可以讓課前會讀的學生領讀,教師相機指導。

2、指讀。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閱讀、識字經驗,抓住重點字進行正音和識記,如:“紫”應讀“平舌音”、“川”應讀“翹舌音”;“瀑”由“三點水”加熟字“暴”組成、“爐”字可以用造句子“冬天我們要生火爐取暖。”的方法記憶等,教育要充分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記生字。

3、利用生字卡片,檢查學生識記字的情況。

4、同伴練讀詩句,爭取背誦。

(充分尊重學生的讀書、識字經驗,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夯實基礎,爲研讀詩句,體會感情打下良好的鋪墊。)

寫字

1、出示“我會寫”中的字:“爐、煙、流、銀”。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字形、結構,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找出自己認爲需要注意的地方,提醒大家。

2、指導。指導學生認爲難寫的字,教師進行示範書寫。其他的字學生對照課本自行書寫。

3、交流評價。(自評、同桌評、小組評)採取多形式引導學生進行正確評價。

(及時鞏固認字成果,提高學生觀察能力和自主寫字的水平和良好習慣。)

研讀

1、自學詩句。藉助工具書和圖畫理解字詞的意思,畫出自己不理解的詞語。

2、小組合作。交流自學中已經讀懂的字詞,解決不理解的問題,教師巡迴指導。

3、全班交流。每個小組選出代表進行全班交流,重點解決學習中存在的疑難。

4、邊讀邊想每句詩都寫了怎樣的景色。

(尊重學習的學習主動權。啓發學生自主、合作學習,培養自主閱讀,解決問題的能力。)

悟讀

1、自由讀詩,對照插圖,體會詩人描繪了怎樣的情景?

2、小組合作,藉助文中的插圖描述畫面,教師巡視指導,引導學生把想像的畫面說生動,說具體。

3、啓發:如果你是詩人,站在這飛瀑的下面,會有怎樣的心情?引導學生體會詩人的感情。[

4、組織學生扮演詩人,藉助教師準備的課件或掛圖,進行角色換位,體會詩句的含義和情感。

(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不應該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薰陶,獲得思維啓迪,享受審美樂趣。”因此,把自主權交給學生,引導學生說發現,說理解,說體驗,在學生之間的互動互補中,感悟詩句,走進詩人的情感世界,讀書的過程變成了學生自主發現和探索的有趣經歷。)

誦讀

1、帶着自己從詩中體會到的情感,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2、組織學生進行多形式感情朗讀。如:評讀、賽讀、加動作讀、看畫面讀等,引導學生讀好詩句。

3、練習有感情地背誦全詩。

(朗朗書聲是國小語文課堂的永恆追求。多形式的感情朗讀,激發了學生的讀書熱情,促進了語言積累,從中受到美好情感的薰陶和感染,激發了對大自然美景的熱愛和嚮往。)

古詩教學設計7

【教材分析】

本組課文都記敘了漂泊在外的人們,懷着一顆眷戀家鄉的赤子之心,懷念和讚美故鄉。古詩詞三首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張籍的《秋思》和納蘭性德的《長相思》都通過詩詞的形式展示了離別家鄉人的思念情感。這情感在春風又綠中,在臨發又開封裏,更在故園無此聲裏。《梅花魂》借外祖父珍愛梅花,展示了老華僑內心深處對中華民族深深的愛,梅花是國之魂,是融入到每個炎黃子孫血脈中的。《桂花雨》,似春雨把對家鄉熱愛的思想植入孩子心中。母親的話語以及作者回憶童年時代的搖花樂,這陣陣桂花雨,無不是家鄉思念的依託。《小橋流水人家》作者熱愛家鄉在我愛我的老家,那是我出生的地方。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輩子也不會忘記這樣直接的傾訴中,在優美的風景中,在平淡的敘事中。圍繞一個情字,一枝一葉總讓人難忘,總流露出這份思鄉情感。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生字新詞,並理解關鍵詞語表達的思想情感。

3.用心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體會作者表達情感的方法。

4.繼續深入把握同主題文章的閱讀方法,學會把握單元學習的方法。

 【教學重點】

1.理解關鍵詞語表達的思想情感。

2.體會作者表達情感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談一談你的家鄉好嗎?假如有一天當你離開你的家鄉,你會想念這個地方嗎?你又會怎樣回憶你在家鄉度過的生活呢?今天我們就跟隨離家的遊子感受他們對家鄉的情感。

二、檢查預習收穫,提練研討問題

1.檢查朗讀課文。

(1)《古詩詞三首》

(2)《梅花魂》3.13段。

(3)《桂花雨》2.5段。

(4)《小橋流水人家》1.5段。

2.檢查課文內容瞭解情況。

本單元課文所講的離家的人分別是誰?快速找一找。學生彙報:王安石、張籍、納蘭性德、外祖父、我等。

3.他們通過文章表達着對家鄉怎樣的情感?又是通過哪些內容表現出來的?請結合課文內容想一想。

三、交流彙報學習收穫

重點研讀

1.《古詩詞三首》《泊船瓜洲》中的一水、數重離家之近、又綠、何時離家之久來表現(景-明月),《秋思》中意萬重之心事重重、又開封之無限話語來表現(行-秋風),《長相思》從山一程、水一程之路途之遠、風一更、雪一更前行之難來表現。重點引導學生想象綠的美好景象、萬重語言裏、碎的無眠中,培養想象表達能力。

2.《梅花魂》重點引導學生作者借梅花之愛,抒熱愛民族之情,對民族熱愛表現在吟誦詩文的悲傷中、在對墨梅圖的愛惜中、在不能回國的痛哭中、對鶯兒的深刻教誨中、在送梅花手絹的淚眼中,深刻領會內心的眷戀中。培養理解人物語言、動作、神情的`刻畫了解。

3.《桂花雨》重點引導學生借理解母親的話這裏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裏的桂花。體會家鄉給作者帶來的無限快樂回憶,深刻把握母親話語的深刻意思。

4.《小橋流水人家》中直接提示學生通過句子出示明確作者通過景物的描寫、通過事情的敘述、通過直接的表白,展現自己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四、總結拓展

1.出示《日積月累》中詩句,深入領會思鄉之情。

2.佈置作業:

(1)抄一抄:把本課描寫人物、景色精彩的句子摘抄下來。

(2)寫一寫:圍繞家鄉讓你難忘的一景一物,表現對家鄉的喜愛之情。

(3)唱一唱:課下蒐集有關思念家鄉的歌曲,練習唱一唱。

(4)讀一讀:課下找一些表達思鄉情感的文章看一看是如何描寫的。

古詩教學設計8

教材簡析

《蜂》《憫農》《赤日炎炎》三首古代詩歌選自教科版國小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十課,緊緊圍繞“同情弱者”的單元主題,鞭撻統治者掠奪人民的罪行,表達了對下層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蜂》是唐代詩人羅隱寫的七言絕句,讚美了蜜蜂爲釀蜜而勞苦一生,積累甚多而享受甚少的奉獻精神。《憫農》是宋代大詩人楊萬里寫的七言絕句,全詩滲透出詩人對農民疾苦的深切同情。《赤日炎炎》是宋元時代的一首民歌,摘自《水滸傳》,詩歌反映了勞動人民的愁苦與辛勞,揭露了封建社會的不公平與不合理的制度。

設計理念

先引導學生整體悟詩情,指導朗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回顧學法,導學結合。抓住古詩中的重點詞,自讀古詩,展開想象,邊讀邊悟,掌握自主學習古詩的方法。

教學目標

1.正確理解三首古詩的意思。

2.通過閱讀三首古詩,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情感。

3.有感情、有韻律地朗讀和背誦三首古詩。

4.認識“限、閏”這兩個生字,會寫“限、憫”等7個生子。

教學重點、難點

1.反覆吟詠誦讀,讀準字音,讀出節奏。

2.理解詩意,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一、引入詩境,感知詩味

農民終日忙碌卻常被剝削;農民常年辛勤勞動到頭來卻只能忍飢挨餓;農夫與貴族統治階級過着截然不同的生活,這是怎樣的情景?讓我們一起走進古詩三首去探個究竟吧!

二、整體感知,初悟詩情

1.學生自由讀詩,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指名讀詩,大家訂正,相互欣賞。

3.領讀:師帶領學生讀,讀出節奏,讀出韻律。

不論//平地與山尖,

無限/風光//盡/被佔。

採得/百花//成/蜜後。

爲誰/辛苦//爲誰/甜?

憫農

稻雲/不雨//不/多黃,

蕎麥/空花//早/着霜。

已分/忍飢//度/殘歲,

更堪/歲裏//閏/添長。

日炎炎

赤日/炎炎//似/火燒,

野田/禾稻//半/枯焦。

農夫/心內//如/湯煮,

公子/王孫//把/扇搖。

三、初知詩意,質疑解疑

(一)回顧學法,導學結合

1.瞭解詩題和作者。

2.抓重點詞,明詩意。

3.透佳句,悟情感。

4.想象畫面,朗讀品悟。

(二)師生合作試學《蜂》這首古詩。

1.我們先來看詩題《蜂》讓學生說說自己對蜜蜂的印象,教師隨機用多媒體課件出示蜜蜂採蜜的情形,師簡介作者和寫作背景。

2.利用課下注釋或工具書瞭解詩的大意,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質疑。

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詞或詩句先在小組內交流。

3.全班交流對詩句的理解,對不理解的地方重點指導。

重點詞:無限、佔、盡、甜。

預設需要指導的詩句:

無限風光盡被佔:凡是景緻美的地方都有蜜蜂奔忙的身影。

爲誰辛苦爲誰甜:到底蜜蜂爲誰辛苦忙碌,爲誰奉獻甜蜜呢?

4.透過採得百花成蜜後。爲誰辛苦爲誰甜?讓學生談談體會。

5.小結。

四.想象畫面,悟詩情

1.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圖文結合想象古詩描繪的畫面。

體會作者的情感變化。

2.誦詩,悟詩。

(1)多媒體課件播放蜜蜂採蜜那忙碌的身影和場主甩蜜的情形。

(2)從這兩組畫面中你又感受到了什麼?

(3)配樂誦讀。

(4)練習背誦。

五.總結方法,自主解讀

1.總結學習《蜂》的學習方法:瞭解詩題和作者、抓重點詞、畫面聯想、朗讀品悟。

2.運用剛纔所學的方法,小組合作,自主學習《憫農》《赤日炎炎》。

3.交流彙報。

4.指導朗讀、背誦。

5.小結。

第2課時

一、迴歸整體,讀中悟情

1.有感情的誦讀三首古詩。(達到熟讀成誦,感受古詩的韻律美)

2.播放音樂,讓學生自由試背三首古詩。

3.在品讀的基礎上,比較三首古詩的異同,思考三首古詩所反映的社會現狀。

二.積累內化

1.認字寫字。

(1)認讀2個生字,交流識字方法。

(2)課件出示課後由生字構成的詞,開火車讀。

(3)指導書寫生字,重點指導“憫、堪、焦”的寫法。

(4)練寫生字,注意筆順。

2.獨立完成自選佳句。

三.拓展延伸

1.課內閱讀拓展。

(1)自由閱讀《國小語文閱讀資源》中26課《避難的翅膀》一文。思考:對於麻雀提出到翅膀下取暖的要求,鴿子的態度開始怎樣,後來是怎樣的,結果如何?讀了這個故事你有何感想?

(2)讀後交流

2.課外閱讀拓展。

(1)推薦課外閱讀李紳的《憫農》。

(2)用自己的話把其中一首古詩改寫成一篇敘事小短文。

(3)收集描寫古代勞動人民的詩詞和文章,再和大家交流。

古詩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通過預習和合作會認4個生字,會寫7個全字,能正確讀寫“碧玉、妝成,裁出、剪刀、萬紫千紅”等詞語。

2、通過有感情的朗讀,達到能背誦兩首詩。

3、能借助工具書和註釋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熱愛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的字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2、體會詩人感情,背誦古詩。

教學重點:

體會詩人感情,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能借助工具書和註釋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

教學準備:

1、教具準備:課件

2、預習要求:

(1)練習把古詩讀得正確、流利。

(2)蒐集有關春天的詩歌

教學過程與方法:

一、導入揭題

1.簡介賀知章:唐朝詩人,字箱子真,代表作《回鄉偶書》《採蓮》

2.解題:春天裏的柳樹是怎樣的呢?春天百花成天的景象是什麼樣的?能用語言或學過的詩句來形容嗎?(自由說)看看古代的詩人是怎樣描述春天景色的。齊讀課題

詠柳:詠即讚美

二、明確學習目標。(反思時明確)

三、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充分展示自我

(一)檢查預習情況:

1、把詩歌讀正確、流利,認記生字"詠、絛",

2、指名讀詩,提醒讀準“絛”“妝”“裁”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過渡語:詩人是怎樣讚美柳樹的呢?那就從課文中找答案。

古詩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默寫。

2、通過朗讀感悟,感受詩中描寫的景物,體會詩人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教學重難點:

1、 摘抄課文中優美語句,豐富語言積累。

2、體會作者準確生動的語言,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點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3、學習古詩,要讀懂詞句,理解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童心小廣播

一、學生根據單元內容安排小組進行童心小廣播

4)主持人:童心小廣播開播了,請大家端坐靜聽。有請小廣播

員***

5)小廣播員廣播:我的廣播題目是……謝謝大家傾聽。

6)掌聲後主持人小結:感謝***同學的精彩廣播,請下一組小

組的廣播員做好準備。

二、創設情景,導入課題

1、 幻燈片播放天門山與西湖的圖片,讓學生了解兩個地方的特點與不同。

2、板題,齊讀課題。

三、創關遊戲

同學們,喜不喜歡闖關活動,今天老師帶着你們一起闖關去!

第一關:我真棒,我會讀文

1、以小組爲單位初讀古詩,出示要求:

①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字詞句多讀幾遍。

②遇到不懂的字可藉助注音,或做上記號,課堂上提問。

2、指名朗讀。

3、同學評價,教師指導感情再指名讀。

4、全班齊讀。

第二關:自讀自悟詩意

要求:請大家聯繫課文中的註釋,並參考工具書,想一想詩句的意思。

1、學生個人讀悟。

2、在小組內交流。

3、在全班交流:提出疑問,大家商討解決。

4、教師引導,說說詩意。

第三關:誦讀全詩,感悟詩情

1、教師範讀,學生自由體驗。

2、多媒體配樂練習讀,整體體驗,力求讀出感情。

3、指名朗讀,讀完後,請介紹爲什麼讀得這麼好!

4、引導背誦:這麼美的詩大家想不想永遠留在自己的記憶中呢?

5、自由練背。 同桌互相背。 多媒體配樂有感情的背。

第四關:總結全詩,深化感悟

讀完這兩首詩,你有什麼感受呢?它們分別表現出一種怎麼樣的感情?請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把感受表達出來。

四、作業佈置

背誦《古詩兩首》

板書:

望天門山 飲湖上初晴後雨

李白 (唐) 蘇軾 (宋)

天然美 熱愛大自然

古詩教學設計11

1.古詩兩首

教學要求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讚美之情。

重難點、關鍵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讚美之情。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 會認6個生字,會寫3個生字。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讚美之情。

教具準備

課件、圖片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1. 出示蘇東坡畫像

2. 出示寫着“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的月餅盒

3. 瞭解蘇東坡

4. 出示教學掛圖

5. 導語:蘇東坡是怎樣用詩描繪這秋景的呢?請自由朗讀詩歌:贈劉景文

二、 學習生字

1. 自由讀詩,找出生字

2. 組詞、讀準字音

3. 注意平舌音:贈 殘

4. 指導寫字

枝 記 劉

注意字的結構

三、 學習詩歌

1. 自由讀詩,讀準字音

2. 聽錄音,畫出朗讀節奏

3. 自由讀,齊讀後找出疑難之處

4. 學生分組討論後教師點撥

(1) 出示荷葉田田圖解詩句1

(2) 出示菊花盛開與衰敗圖解詩句2

(3) 導語:荷盡菊殘的時候還有什麼呢?(看圖)

橙黃橘綠。對,這纔是秋天最美的時候,齊讀3、4句詩: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

5. 朗讀詩歌

(1) 這麼優美、這麼豐富的秋天給人帶來什麼?

(2) 這麼快樂、這麼幸福的秋天該怎樣讀?

(3) 齊讀詩歌

注意重讀以下詞語:

擎天蓋 傲霜枝 君須記 正是

6. 背誦詩歌

四、 拓展學習(再被一、二首寫秋天的詩)

作業設計

教學後記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 會認4個生字,會寫3個生字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詩歌,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讚美之情

3. 背誦其他寫秋的古詩

教具準備

教學掛圖

教學過程

一、 複習導入

1. 背誦《贈劉景文》

2. 導語:豐收的秋天令人欣喜,秋天的山林又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呢?

3. 出示教學掛圖

4. 講楓林美(要求用上學過的詞彙)

5. 詩人是怎樣描繪這美景的呢?

6. 自由讀詩《山行》

7. 找出生字

二、 學習生字

1. 出示生字卡片認讀

2. 組詞認讀

3. 摘蘋果遊戲

4. 指導書寫:於 首 楓

三、 學習詩歌

1. 自由讀,注意讀準字音

2. 聽錄音,畫出節奏

3. 自由讀詩,齊讀後找出疑難之處

4. 略知詩意

(1) 課件演示山路彎彎曲曲伸向深山的情況

(2) 提問:秋天的山裏有什麼呢?(看圖)

(3) 詩人登上寒冷的山坐在石頭上是爲了看什麼?

(4) 引導:能否讀出詩人愛看楓林的詩句:

(5) 出示春花與楓葉比較圖

(6) 瞭解“二月”之意:二月即春天

(7) 教師在學生講後歸納總結

(8) 出示平時的楓葉與經霜的楓葉進行對比。認識霜葉紅的原因

5. 朗讀詩歌

(1) 這時候的楓林像什麼?

(2) 這麼美的楓林該怎麼讀?

6. 齊誦詩歌

7. 背誦詩歌

四、 拓展學習

背誦課外蒐集的寫秋的詩

五、 作業

背誦古詩

板書設計

荷盡

菊殘

贈劉景文 好景

橙黃

橘綠

古詩教學設計12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靜夜思》。

3、認識對話的書面表達形式。

4、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

學會本課生字,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背誦《靜夜思》。

 教學難點:

背誦《靜夜思》,並理解這首詩的詩意。

教具準備:

投影片、生字卡、小黑板

教學時間:

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小朋友們,你們在家裏學過古詩嗎?誰能把學過的古詩背給大家聽聽嗎?

今天我們要學的新課文,說的是一個小朋友在學校學了一首古詩背給他奶奶聽的。這篇新課文是——

二、板書課題

3英英學古詩

三、解釋課題,教題中生字

1、“英英”是一位女小朋友的名字,“英”是整體認讀音節,又是後鼻音“ying”,古詩的“詩”也是整體認讀音節,是翹舌音“shi”。(領讀課題兩遍)

2、教師範寫,學生書空。

四、初讀指導。

1、看圖。

(1)出示圖:圖上有哪兩個人?她們在做什麼?

(2)小結:畫面上的意思是英英和奶奶正在說話,兩個人有說有應,有問有答,這種情況叫做對話。

2、自學課文。

(1)講述對話書面表達方式。

課文中表示說話人名字回與他說的話區分開,第一行“英英”指的是說話人,緊接着是英英說的話。

(2)藉助拼音輕聲讀課文。畫出帶有生字的詞語,並讀一讀。

(3)檢查學習情況:(出示小黑板)指名讀、開火車讀、齊讀。

(4)自讀課文。要求:讀通句子,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錯字,把標點符號讀正確。

(5)分段指名讀、齊讀。

(6)分角色讀對話。自讀、同座二人分角色對讀、指名二人對讀各一次、分兩個大組對讀各一次。

3、再讀課文。要求:說說課文裏英英和奶奶對話,英英說了幾次?奶奶說了幾次?

五、指導讀好古詩

(出示古詩內容):

1、自由讀。要求:讀準字音。

2、指名讀、齊讀。

過渡:下一節課我們一同來學習《靜夜思》。

第二課時

一、學習《靜夜思》

1、(出示古詩)解釋詩題。

“靜夜”就是“靜靜的夜晚”,“思”就是“想念”的意思,合起來就是在“靜靜的夜晚有着深深地思念。

2、看圖。

出示投影片《靜夜思》。

(1)圖上出現的是什麼人?你從哪兒看出來的?(我以爲圖上出現的就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從他穿戴的是古人的衣帽可以看出來)(這幅圖是爲《靜夜思》配的畫,《靜夜思》作者是李白,所以圖上出現的人就是他)(這幅圖左邊有個大筒子,插着許多詩稿,說明這個人就是大詩人李白)對,你們看得很仔細,想得很合情理。

(2)從圖上看,他正在做什麼?(他在望着窗外天空的明月)(他好像是在想着什麼)(也許他正在想着做詩呢)對,你們說的畫面意思正和詩題的意思相同。

望思鄉

奶奶

古詩教學設計13

【教材分析】

《題西林壁》是宋朝著名詩人蘇軾在遊覽廬山時,於西林寺的牆壁上所題的-首詩。這首詩釆用寫景與說理相結合的方式,告訴人們要站在旁觀者的角度從整體上把握事物。

《觀書有感》是南宋大學問家朱熹的一首富有哲理的小詩。詩中以象徵的手法,描繪了人們在讀書後豁然開朗的感覺。本詩以源頭治水比喻學習,要不斷汲取新知識,纔能有日新月異的進步。

【設計理念】

新課程標準中要求高年級“誦讀優秀詩文,注意通過詩文的聲調、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學生學習古詩,不僅僅是積累,更是溝通,是學會帶着情意去溝通。因此,古詩教學中,讀是基礎,悟是關鍵。要以讀爲本,重在悟情、傳情。在教學中,教者要讓學生自主學習、相互交流中,朗讀、品味詩歌所描繪的意境。着眼課題,啓發思考,回扣主題,補充閱讀,豐富學生的積累。

【教學目標】

1、認識、會寫“壁、緣、鑑、徘、徊、渠”6個生字。

2、朗讀、背誦、默寫課文。

3、理解詩意,感悟詩中蘊涵的哲理。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默寫古詩。

【教學難點】

理解詩意,明白詩中所蘊含的道理。

【教學準備】

收集蘇軾、朱熹的相關資料、課件。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題西林壁

【課時目標】

學習《題西林壁》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句的意境,明白古詩闡述的道理,背誦默寫。

一、激情導入,揭示課題。

1、“蒼潤高逸,秀出東南”的廬山,自古以來就是遊覽勝地,備受文人墨客的青睞。因此,歷代出現了許多歌頌廬山的詩篇。你們熟悉的有哪些?

教師視學情整理、歸納。《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課件出示上面這首詩,學生有感情地齊讀。

2、請學生自已談談對廬山都知道些什麼?(指名說)

3、廬山是歷史文化名勝。九百多年前,宋朝著名詩人蘇軾花幾天時間遊覽廬山,對廬山的認識還不夠全面,他感受頗多,在廬山西林寺的牆壁上寫了一首詩。這首詩就是:《題西林壁》。

二、自主探究

1、看課題(結合註釋理解題目意思)。

2、你們瞭解蘇軾嗎?(指名說)

蘇軾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他一生坎坷,屢遭貶謫,與其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其散文爲“唐宋八大家”之一。書法,詩詞造詣很高。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詩,請同學們大聲讀,等會老師要請-些同學來讀。(指名分行讀)強調嶺(lǐng)峯(fēng)壁、緣,還有同學想讀嗎?那就全班一起讀吧!

3、誰能說說詩句的意思?請同學們結合註釋或通過查字典,來理解句子,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打上“?”。

三、合作交流

1、誰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指名說)現在請同學們在小組中互相解決問題,看看哪個小組解決的又快又好!

2、哪個小組可以說說詩的意思?

3、(解釋第-句)知道嶺和峯的區別嗎?(學生畫嶺和峯圖)

4、弄懂了嗎?同桌相互說一說這-句的意思。

5、那從遠處和近處看又有什麼不同嗎?誰能說說這句的意思?

6、學完前兩句,你有什麼疑問(爲什麼看廬山不一樣呢?)

7、答案就在詩中,快快讀吧!誰知道原因了?快來說說!

8、“之所以……是因爲”句式練習說話,再倒過來說“因爲……所以”。

9、誰能把整首詩的意思完整地說下來?同桌先試着說說吧!(指名說)

10、說得真不錯,讓我們再來讀讀詩吧!

四、拓展延伸

1、“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結果就不同”。在生活中你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嗎?舉個例說一說。(指名說)

2、我們評價一個同學時,應該怎樣看?是隻看他的缺點,或只看他的優點,行嗎?

3、那你認爲怎樣看才能看清楚廬山的真面目呢?(指名說)

4、是呀!就像下象棋,圍觀的人總比下棋的人看得清楚,這就是“旁觀者清,當局者迷”。

5、現在就讓我們飽含感情,讀讀這首蘊涵深刻道理的詩吧!(齊讀)

6、教師演示課件。出示全詩,根據學情總結:

同學們,這首詩描繪了廬山迷人的畫卷,揭示了一個深刻的哲理,給人以教育、啓迪,成爲流傳千古的佳作。你能背誦嗎?

五、板書設計

5、古詩二首

題西林壁

不識廬山真面目

旁觀者清,當局者迷

只緣身在此山中

【課時作業】

一、比一比,再組詞。

緣()隱()側()峯()

綠()穩()測()鋒()

二、解釋加點的詞語,理解詩句的意思。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識:只:

詩句:

三、默寫古詩《題西林壁》。

第二課時

觀書有感

【課時目標】

學習《觀書有感》,理解詩意,明白詩中蘊含的哲理,背誦、默寫詩句。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同學們,國小五年來,你一定積累了不少有關讀書的名言。誰來向大家彙報一下?

指名說,師適當點評,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這句名言告訴我們,書若讀得多,寫起文章來就會得心應手。)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歌德(這句名言告訴我們要多讀書、讀好書的道理。)

2、今天,老師也給大家帶來了一則有關讀書的名言。(出示名言:讀書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生齊讀)

這則名言給你什麼啓示呢?(用心思考,用眼睛仔細看,用嘴巴多讀,三方面都做到位纔是真正的讀書。)

3、這是朱熹告訴我們的讀書方法。你瞭解朱熹嗎?(指名說)

4、(出示課件)師簡介:朱熹,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教育家。他博覽羣書、學識淵博,很多思想都成爲明清兩朝的治國方針。他的詩作用詞講究,風格俊朗,具有一定的哲理。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過渡: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朱熹的一首與讀書有關的詩《觀書有感》。(板書課題,生齊讀課題)

師:何謂觀書?(觀書就是看書、讀書。)觀書有感呢?(讀書後的感受或讀書後的思考。)

2、朱熹,一代理學宗師,他的讀書感受一定與衆不同,想讀嗎?那就請同學們打開書,對照屏幕上的自學提示,自學這首詩吧!(出示自學提示:①朗讀全詩,讀準字音,讀出詩的節奏美;②理解重點詞語,說說各詩句的意思。③藉助插圖,想象詩歌所描繪的畫面。)

3、同學們,朱熹說過:“凡讀書,須讀得字字響亮,不可錯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少一字。”你能聲音響亮、準確清楚地把這首詩讀給大家聽聽嗎?指名讀,相機正音,再指名讀。

4、詩有了節奏,才能給人美的享受。聽老師是怎樣讀出詩的韻味和節奏來的。

師範讀、指名讀、生齊讀。

三、再讀古詩、體會詩意

1、自由讀古詩,想想哪些地方讀懂了,哪些詞語還不懂,畫上記號。

2、全班討論交流,教師重點指導理解“鑑、徘徊、渠、如許”等詞語。

①鑑:鏡子,這裏把半畝方塘比喻成一面剛打開的鏡子,突出水的清澈透明。

②徘徊:在某一個地方來回地走。這裏指陽光和雲彩的影子一齊映入水塘,不停地閃耀晃動。它暗示了水不停地流動,也就是活水。

③渠:它,指方塘。

3、仔細觀察圖畫,誦讀古詩,然後圖文結合,連貫地說說詩句的意思。

教師據學情歸納、引導。半畝大的池塘像一面鏡子被打開,天光和雲影齊倒映在水面,不停地晃動。問那方塘的水怎麼會這樣清澈,因爲有活水不斷地從源頭流出來啊!

4、釆用指名讀,男女生比賽讀等形式反重吟誦、熟讀,逐漸達到背誦的要求。

5、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聽老師配樂朗讀全詩,邊聽邊在腦海裏想象詩句的畫

面。

學生根據聽、想、悟,描述詩句所描繪的明麗清新的田園風光。

四、質疑辯論,探究哲理

1、是啊,好一幅美麗的自然風光圖!詩的題目是“觀書有感”,可是詩中連個書字都沒有,全寫的是池塘和水,我看詩題不如改成“觀塘有感”,你們同意嗎?

2、其實,這首詩看似“寫景”,實則寫“讀書”。請再細細讀讀古詩,仔細品味、領悟。

3、學生自由發言,談自已的理解、想法,教師適時點撥、引導。

4、小結。

這首詩前句寫景,後句議論。全詩以方塘作比,形象地表達了一種微妙難言

的讀書感受。池塘不是-泓死水,常有活水注入,像明鏡-般清澈見底,映照着天光雲影。這種情景與讀書獲得新知大有收益時,那種靈氣流動、思路明暢、精神清新活潑而自在自得的情景頗爲相似。大學者朱熹的心靈爲什麼這樣澄明呢?因爲總有像活水一樣的書中新知,在源源不斷地給他補充啊!

5、齊讀第2句,完成下列填空。

源源不斷的活水流進池塘,使池塘。

不斷地讀書,汲取新的知識,使人。

拓展延伸,情感昇華

1、朱熹這首優美的寫景詩,巧妙地把讀書的道理蘊藏在裏面,“自然風光”與“讀書”相融合,詩詞美的意境得到了昇華,人們很自然地受到了作者的觀點、思維、情趣的薰陶感染,像這樣的詩也叫“說理詩”。

教師演示課件,出示《登鸛雀樓》。

2、你覺得這兩首詩有什麼相似的地方嗎?(前句都是寫景,後句都是寫感受)你還能舉出與這些詩相似的說理詩嗎?

3、學了這首古詩後,你有什麼感想?

4、總結。

同學們,大學者朱熹這首膾炙人口的名詩,由“觀景”到“觀書”,給了我們許多啓示,我們只有不斷地讀書,不斷地汲取新知識,我們的思想纔會永遠活潑,纔會文思敏捷,情操高尚啊!

五、板書設計

觀書有感

(說理詩)

活水,使池塘更清澈。

讀書,使人更聰眀。

【課時作業】

一、讀拼音,寫詞語。

jiàndìngpáihuáiqúdàoyuántóu

()()()()

二、解釋加點的詞語,理解詩句的意思。

問渠那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

如許:爲:詩句:

三、背誦、默寫《觀書有感》。

古詩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認識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理解詩的內容,想象詩所描繪情景,體會朋友之間的深情。

教學重點:讀議結合,理解詩句的意義,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感悟詩境,指導朗讀。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板書課題

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歌曲你們想聽嗎?(播放)。

剛纔聽到的是李叔同的《送別》。古往今來有多少文人墨客因爲送別而憂傷落淚,並揮筆寫下了許多動人的詩篇。請同學們看屏幕上的圖畫,猜一猜這是哪一首詩的內容?出示:《贈汪倫》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這是唐代大詩人李白的送別詩,今天讓我們再次走近李白去學習他的另一首送別詩。板書課題《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齊讀課題)

二、分析詩題,梳理信息

1.你從題目中知道了什麼?指導認識三個生字,學生講識記方法。指導書寫:孟。在田字格里範寫,指出下面皿子底寫時要內收,學生再練寫一遍。

2.藉助註釋“之”,用自己的話說說題目的意思。

三、初讀古詩,讀出古韻

學習自讀;指名讀,指出停頓;範讀,聲斷氣不斷,讀出古詩的韻味;學生練讀。

四、展開想象,體會情感

1.發生了一件什麼事呢?誰能通過讀詩中的句子告訴我。(前兩句)

(1)板畫地理方位圖,瞭解黃鶴樓、揚州的方位。

(2)藉助註釋,說說是怎麼回事?(出示後兩個註釋)藉助註釋是理解詩意的好方法。識記“辭”

(3)古詩中用“煙”來描述花草的頗爲常見。請看:(出示詩句,以便積累,讓學生讀)

草長鶯飛二月天, 拂堤楊柳醉春煙。 ——高鼎《村居》

煙花山際重,舟楫(jí)浪前輕。 ——杜甫《泛江送客》

2.說起“故人”,你知道他們之間的故事嗎?(出示李白和孟浩然之間友情的故事)。藉助資料能幫助我們更爲深入地理解古詩。

3.送故人遠行,這該是一幅怎樣的畫面呢?(出示後兩句)自由讀,你彷彿看到了什麼樣的畫面?學生彙報,教師在學生基礎上作以下點撥——

(1)點紅“孤帆”。自古長江就是交通要道,江上來來往往的船隻有許多,爲什麼詩人只看到了一隻船呢?( 因爲詩人把所有的注意力和感情都在孟浩然的身上了。)激情:老朋友正離我而去,我的眼裏心裏只有老朋友,就這麼一直看啊,看啊!讀出我的不捨吧!(指名讀第三句,男生讀,女生讀,讓學生讀的時候,看着遠方的那條孤帆!)

(2)詩人一直看了有多久?說說你的理由。學生彙報後,點紅“唯見”。是啊,最後只看見滔滔的江水,卻看不見——(引說,讓幾位學生接着說)只看見滔滔的江水,卻看不見——

(3)出示文中插圖:詩人就這麼一直望向天的盡頭,他的心裏在訴說着什麼?

(4)說不盡的不捨與留戀,讓滔滔的江水傳達情意吧!(我們一起讀後兩句)

4.結課:你瞧,後兩句沒有出現留戀、不捨等字眼,卻讓我們感受到濃濃的情意,這就是通過寫景來表達詩人的情感。在學習第二首詩時,你一定會有類似的發現,期待着你們的表現!

板書: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板畫) 揚州

西辭 } 敘事

黃鶴樓

孤帆 (畫畫:孤帆到碧空盡)

} 寫景抒情

唯見 (畫畫:長江流向天際)

古詩教學設計15

小池

設計理念:

低年級的古詩教學,要順應兒童喜讀好背,記憶力強的特點,鼓勵學生多讀多背,教學重點放在讀、背和識字寫字上。我主要從三方面進行了這一課的設計教學:一、激發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這是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先決條件,國小生學習積極性主要來自於興趣。低年級學生由於年齡小,學習注意力易分散,興趣不穩定。因此,在低年級古詩教學中,不論是課前課中還是課末,都應把激發學生興趣當作重中之重,我設計了談話、獎勵、表演、比賽等手段讓學生在興趣盎然中學習:二、以讀爲本,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讓學生在反覆誦讀中識字、學詞、析句、理解內容,培養閱讀能力及習慣。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我始終以學生讀書爲本。變換多種朗讀形式,如個別讀、引讀、分男女讀、小組讀、全體讀、輕聲讀等,讓學生在變換中領會讀的樂趣,悟出詩的意境,提高朗讀能力。三、識寫結合,加強學生的書寫指導。在整個課堂教學中,我努力讓整個課堂氣氛活躍,書聲琅琅,學生充分地讀,充分地說,充分地寫,真正做到以學生爲主體,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學到讀書的方法,提高學習的能力。

一、教學目標

1.認識 “池、惜”等6個生字。會寫 “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引導學生在反覆朗讀中初步感知初夏小池的美麗。

4、培養學生朗讀古詩、積累古詩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1、認識生字,會寫“立”字

2、在讀中感受詩意,感受大自然的美麗。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教學掛圖、生字卡片、詞語卡片、貼畫(用來獎勵)

四、課時安排: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

(一) 新舊鏈接,鋪墊情感。

1、師:今天春光明媚,春姑娘已經來到了我們的身邊,她吹紅了桃花、吹綠了柳樹,大地立刻成了一副五彩的畫,有許多詩人寫下了無數讚美春天的詩,小朋友們記得嗎?我們來背一背(學生背誦:《春曉》、《村居》、)

2、風景如畫的春天過後馬上就是——(夏天),夏天,你最喜歡幹什麼呢?(引導學生說完整的話)

預設:1、游泳——那一定很痛快。

2、吃棒冰——涼涼的棒冰真解渴。

3、穿裙子——女孩子穿上裙子,美得像一朵花。

(二)初讀古詩

1、揭題:是的,夏季給我們小朋友帶來了無窮的快樂。今天,咱們就一起去學習一首有關夏天的詩(板書詩題:小朋友們認真看老師板書)

2、指名讀題(注意讀準字音:池)

3、這首詩是宋朝大詩人楊萬里寫的。

3、學生自由讀詩(又不認識的字怎麼辦?指導學法:把它圈出來,看拼音,多讀幾遍)

4、學習生字

①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讀,注意讀準字音,

②去掉拼音全班認讀,

③出示生字詞語,開火車讀、齊讀

A、平時,我們應該愛惜什麼?(指名說)

④生字回到古詩中,指名讀古詩。

5、課件播放音樂,老師範讀全詩。(提出聽的要求)

學生一邊聽,一邊感受古詩的節奏和韻味。

6學着老師的樣子,自己練一練.(老師帶讀、指名讀、齊讀)

(三)再讀古詩

1、請一位讀得最好的同學讀,其他同學閉上眼睛想象:你好像看到了小池的哪些景物?

2、說說你好像看到了什麼?

學生自由描述想象的畫面,老師相機貼詞卡(泉眼、樹陰、小荷、蜻蜓) 3貼出自繪掛圖,,看看這些景物都在哪裏?學生在相應的位置貼詞卡

A、泉眼也很愛惜它的細細的泉水,不讓它們多流一點兒似的,泉水就慢慢地,無聲無息地流出來??(教師邊講邊畫簡筆畫)這樣的泉水應該怎樣畫?(自由

說,細一點,輕一點)你們知道嗎?我們的聲音也是可以畫畫的,咱們來讀一讀,讓老師感受到這靜靜的、細細的泉水。

B、在夏日的日光下,池塘裏這一片柔柔的池水你喜歡嗎? 是啊,連樹陰都喜歡得投進了池塘的懷抱了, 讓我們帶着這種喜愛的心情把這柔柔的池水,這靜靜的景色讀出來!

C、把這兩句連起來讀一讀

D、感悟朗讀——讓我們走入詩中,想象你就是小荷,你就是蜻蜓,一邊美美的讀一邊做動作可以嗎?(加上動作練讀,激發想象)

E、師:小蜻蜓,你輕輕地落在小荷上幹什麼呢?(指名回答)

預設:1、像在跳芭蕾舞。——踮起腳尖,展開雙翅,多麼輕盈的舞姿啊!請你讀出這樣的感受。

2、像在和荷葉握手(聊天)。——多麼親熱,多麼友好呀。請你讀出這樣的感受。

3、蜻蜓把荷葉當作停機坪。——啊,飛累了,就在上面舒服地休息,多自在。請你帶着這樣的感覺讀。

師:蜻蜓輕輕地落在荷葉上,正舒服地休息呢!生讀——

師:蜻蜓與荷葉有說不完的悄悄話,生讀——

師:蜻蜓親熱的和荷葉握握手,咱們交個好朋友!生讀——

4看《小池》動畫,師配合畫面描述:初夏,風和日麗。我來到一個小池邊,一道細流緩緩地從泉眼裏流出,沒有一點聲音。池中倒映着濃密的樹陰。池裏長出一些嫩綠的荷葉,有的只是露出尖尖的小角。這時,飛來幾隻蜻蜓,落在尖尖的荷葉上休息。學生入情入境地朗讀(指名讀、賽讀、齊讀)

5、配樂齊讀

(四)背誦古詩

1、多美的景色啊,多美的小池啊,多美的夏天啊!小朋友,趕緊用你們甜美的聲音去背一背吧!

2、和老師合作背誦(男女生賽背、)

3、教學生字“立” 教師範寫,學生練習寫

4、老師準備了這張夏日小池圖,請小朋友們把圖上的詩補充完整。

(五)課外拓展、佈置作業

1、小朋友們,夏日小池的景色還有很多,睜大你的眼睛看看吧!(課件播放夏日小池的圖片)

2、宋朝大詩人楊萬里還寫了一首夏天荷塘的詩,你們看——(師範讀)生跟讀

3、回家吧《小池》背給爸爸媽媽聽,再把這首詩讀一讀。

板書設計:,

小池

楊萬里

泉眼

樹陰小荷 蜻蜓

標籤:古詩 教學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