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語文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15篇)

語文1.61W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古詩吧,古詩可分爲古體詩和近體詩兩類。你知道什麼樣的古詩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詩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古詩兩首》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15篇)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感受小草頑強的生命力,想象兒童在花叢中捕蝶的快樂。體會詩人熱愛春天、熱愛生活的情感。

3、有背誦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誦讀詩句,感受詩歌表達的真摯感情。

【教學策略】

通過自主學習,小組交流討論,學習和掌握作者的寫作方法,理解文章內容。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挖掘積累

由學生課前積累的古詩展開背誦競賽,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二、圖片導入

出示課文插圖:

圖上畫的是什麼?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繪觀察到的內容。

師:春天的小草蓬勃生長,春天的孩子興致高昂。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看看你們對春天有沒有新的發現。

(板書課題)

先來學習《草》。

三、自學

1、自讀古詩《草》,注意讀準字音。

2、小組內互相檢查讀詩情況,教師糾正字音“榮”“燒”。

四、感悟

1、自由讀古詩,思考:

自己哪裏讀懂了?哪些字詞還不懂?

2、小組內互相交流討論不懂的地方:

(如:離離、歲、枯、榮等詞語的理解。)

3、全班交流討論自己對古詩的感悟,教師適時引導點撥。

⑴ “離離”可以讓學生看看課件,說說草長得怎麼樣?從而讓學生形象直觀地理解它的意思是指草長得很茂盛。

⑵ “歲”可問學生幾歲了,隨學生回答告訴學生從出生到現在幾年就是幾歲,“一歲”就是一年。

⑶ 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畫面:

想想“枯”和“榮”應該分別是哪一幅圖描繪的景象。並讓學生說說草什麼時候是“枯”?什麼時候是“榮”?

⑷ “盡”可用簡筆畫的形式,讓學生說出火只能燒光草的葉和莖卻燒不完地下的草根。

五、朗讀

1、自由讀:

你喜歡小草嗎?爲什麼?

(喜歡小草那種生生不息,頑強的生命力。)

2、多種形式朗讀:

指名讀;

配樂讀;

競賽讀。

六、背誦

七、練習

1、填空:

離離______________,

一歲一____________。

野火______________,

春風______________。

籬落疏疏一徑深,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飛入菜花無處尋。

2、按要求分類。

未 追 店 枯 徐 燒 榮 菜 宿

獨體字:

左右結構:

上下結構:

上中下結構:

半包圍結構:

八、書寫

1、學習書寫“枯 、榮、燒”三個字。重點指導:

榮:草字頭的橫不能太長,禿寶蓋要寬,“木”字橫要短,撇捺伸展開。

燒:火字旁捺要變點;右上部不要寫成“戈”,第二筆斜鉤要有彎度;下面的“兀”字橫要短,豎彎鉤的拐彎處要圓潤。

2、學生練習書寫,教師巡視指導,評議展示。

第二課時

一、背誦古詩《草》

二、自學

按照以前的學習步驟自學古詩《宿新市徐公店》:

1、讀:

讀準字音,把古詩讀通順。

2、想:

想想自己哪些地方讀懂了?哪裏還不懂?

3、說:

在學習小組內說說自己的學習收穫。

三、交流

1、學生先在組內說說自己讀懂和不懂的地方,教師相機介紹詩人楊萬里的資料。

2、班級交流,弄懂全詩的大致意思。

四、朗讀

1、自由讀:

你對暮春時節的景色有什麼新的發現?

2、指導讀:

孩子在捉蝴蝶時是什麼心情?(高興、喜悅)。

找不到時又是什麼心情?(失望)。

3、競賽讀:

小組內比賽,推薦一名同學參加班級比賽。

4、評價讀:

誰讀得好?好在哪裏?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嗎?

五、背誦

同桌互背;

指名背;

挑戰背;

齊背。

六、拓展

把這首古詩編成一個小故事。

七、寫字

學習其它幾個生字。

  【教後反思】

孩子們比較喜歡第一首詩,第一首爲五言詩,字面上就通俗易懂。而第二首字多,又難,內容羞澀難懂,只有抓住孩子感興趣的“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這種有趣的心裏變化才能吸引住孩子,低段所學的古詩應該通俗易懂或帶有趣味性才行。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2

【教材分析】

本課由李白的《望廬山瀑布》和杜甫的《絕句》兩首古詩組成。兩首詩均爲七言絕句,分別從不同的角度描繪和讚美了大自然的美麗景色,詩句情景交融,詩中形象生動逼真,是古詩中寫景名作。兩詩雖然都是寫景,但手法各異。《望廬山瀑布》語言簡潔,用詞精當。全詩採用極其誇張的浪漫主義創作手法,再現了廬山瀑布的雄偉壯麗,可以說是一幅氣勢恢弘的寫意山水圖。《絕句》則以樸實自然的語句,一句一景,動靜結合,有聲有色,彷彿一幅生機無限的早春圖。

教學中應抓住古詩教學的一般規律,圖文對照,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編寫特點,以讀帶講,引導學生在反覆誦讀中體會詩句的韻味和美好的意境,進而受到美和感染,激發對祖國大好河山,對大自然的深切熱愛和讚美。

【教學目標】

1.會認9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感悟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讚美之情。

3.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積累古詩中的名句。

【教學重點】

1.理解詩句,通過詩中所描寫的景色,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指導朗讀。

【教學難點】

深刻理解詩文的含義,並能用自己的話講出詩文的內容。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二課時

一、檢查複習

1.背誦《望廬山瀑布》。

2.《望廬山瀑布》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二、朗讀感悟《絕句》

1.板書題目,並解題

絕句:是我國古詩中的一種體裁,是舊體詩。它的特點之一是,每首詩有固定的格式和規則。如,共有四句,每句一般爲五個字或七個字。每句五個字叫“五言絕句”(五絕),每句七個字叫“七言絕句”(七絕)。《望廬山瀑布》也是絕句。

2.簡介作者

3.理解詩句之意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自鷺上青天。]鳴:叫,指歌唱。翠:新綠。翠柳:初春時節柳枝剛抽出新芽。青天:蔚藍色的天空。詩句之意:兩隻黃鸝在翠綠的柳樹梢上歡樂地歌唱,一行白鷺在晴朗的天空中自由飛翔。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含:包含,藏在裏面。西嶺:泛指成都西面的岷山。千秋:千年。千秋雪:終年不化的積雪。泊:停泊。東吳:指長江下游,現在江蘇一帶。萬里:萬里之外。詩句之意:透過窗戶看得見西嶺上終年不化的積雪,門外江面上停泊着即將駛往萬里之外的東吳的客船。

4.再讀詩句,品悟詩意

⑴第一、二行描寫先寫地上,再寫天上,各寫什麼?

標出聲音、顏色、動作之詞:

表示聲音的詞語:鳴、上。

表示顏色的詞語:黃、翠、白、青。

表示動作的詞語:鳴、上、含、泊。

師:“黃、翠、白、青”相互映襯描繪出一幅色彩明麗,生機勃勃的圖景,令人賞心悅目,傳達出作者無比喜悅的心情。“鳴”、“上”兩個動詞寫出了黃鸝在柳枝上歡叫和一行白鷺從水面飛上青天的聲響。“含”、“泊”兩個動詞具體寫出了草堂外的景象,特別是“含”的妙用,把岷山積雪這一遠景移至草堂內,使此景彷彿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景色優美的圖畫。

⑵三、四行寫什麼?(千秋雪,萬里船)

師:“千秋雪”表現出時間的永恆,而“萬里船”又讓人聯想起廣闊的空間。詩人身居草堂,思接千載,胸襟是如此開闊。當然,詩中所講的時間和空間並非實指,但從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看,我們不難想象他對和平生活多麼嚮往。

⑶這首詩一行寫一個景,詩人是按照什麼順序來安排的呢?

師:前兩行先描繪草堂前看到的景:眼前有鳴叫的黃鸝,翠綠的柳樹;天邊有蔚藍的天空,飛騰直上的白鷺。後兩行描繪草堂以外看到的景:窗外有西嶺終年不化的積雪,門外有駛往東吳的客船。

這首詩先寫近景,後寫遠景,有聲有色,有動有靜,色彩明麗,勾畫出草堂附近各具特點的自然景象,表達了詩人無比舒暢歡快的心情。

5.總結全詩,體會感情。

《絕句》這首詩通過描繪草堂春天美麗的景色,抒發了詩人無比愉悅的心情。(和對大自然的讚美之情。)

三、指名朗讀,練習背誦

讀的時候要注意停頓和重音。

反覆練讀。

練習背誦。

四、積累運用

1.讀下面兩首古詩,不認識的字查查字典。

絕 句 早發白帝城

杜甫 李白

遲日江山麗, 朝辭白帝彩雲間,

春風花草香。 千里江陵一日還。

泥融飛燕子, 兩岸猿聲啼不住,

沙暖睡鴛鴦。 輕舟已過萬重山。

2.完成課後練習我會填。

五、佈置作業

1.背誦、默寫古詩。

2.用自己的話說說詩文的意思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3

  教材簡析:

古詩《雪》節選了4句,作者尤袤抓住子夜雪的兩個特點,將夜雪景色描寫得生動逼真,表達出作者對大自然美景的喜愛之情。

《江雪》是一首五言絕句,這首古詩塑造了一個在漫天大雪中孤舟垂釣的老漁翁的形象,表現了詩人清高、孤傲、凜然不可侵犯的心志,流露出自己不願與當權者同流合污的感情。

  設計理念:

打破串講的傳統古詩教學模式,力圖避免逐字逐詞逐句講析的做法,給學生以自主學習的權力,充分調動其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誦讀詩歌,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是第1學段古詩教學的重點。因此,利用多媒體輔助手段,再現古詩的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讓詩中的畫面和詩人的感情在學生腦中“活”起來,把詩人創造的意境在學生的心中再現。

  教學目標:

1、能用自己的語言簡單說出詩的大意,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情感。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兩首古詩。

3、認識7個生字和兩個多音字;會寫11個生字,學會雨字頭、穴字頭。

  教學重、難點:

1、朗讀、背誦兩首古詩。

2、學會書寫11個生字。

3、通過誦讀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激發興趣。

同學們,每當冬季來臨,我們就會經常看到雪花那輕盈的身影,夜裏漫天飛舞的雪花,有月光的映照下,更是一道獨特的風景。南宋詩人尤袤是怎樣讚頌這雪景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實處古詩。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指導朗讀,感知詩意。

1、請同學們輕聲自由讀詩,可以藉助拼音,把古詩讀準確。

2、同桌互相讀,聽一聽,他讀得是否正確、流利。

3、指名讀。

4、這首詩,怎樣讀才能把它讀得更美呢?想不想聽老師讀一讀啊?(師範讀,指導學生讀出節奏和重音。)

5、請你像老師這樣讀,一定會有不一樣的體會!(自由練讀,讀中體會。)

6、指名讀,師生共同評議。

三、合作交流,理解詩意。

1、這麼美的詩句,你知道每句詩的意思嗎?下面就請同學們小組合作,互相說說對詩句的理解。

2、指名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出古詩的意思,整體感知全詩內容。對學生理解困難的詞語重點指導。

3、由文入畫,提升理解。

學生觀察插圖,理解全詩,圖文結合,同桌合作交流,理解全詩內容。

四、感悟詩境。

1、作者尤袤就是用這樣樸實的語言,自然真實地將一幅夜雪圖展現在我們眼前。看到此景,你的心情是怎樣的?(讚美和喜愛之情。尊重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

2、配樂反覆吟誦,體會詩境。

五、識字與寫字。

1、課件出示生字,檢查字詞讀音是否準確。

2、合作交流識記方法,重點指導“雪、窗、照”3個字。

3、學生練習書寫。

第二課時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上節課,我們欣賞了南宋詩人尤袤筆下的夜中雪景,然而,你們看見過在漫天大雪裏釣魚的'情景嗎?唐代詩人柳宗元主看到了這樣的景象。這節課我們學習古詩第2首《江雪》。

二、初讀感知,想象畫面。

1、聽老師配樂朗讀,結合插圖在腦海中想象出詩中所描繪的畫面。

2、輕聲自由朗讀,讀準字音,想象畫面。

3、指名朗讀。

4、說說你腦海中的畫面有些什麼,這首詩主要寫了什麼內容?

三、進入情境,自主學習。

1、對於這首詩,同學們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學習。能用自己的話描繪詩句景象的,可以試着說一說;喜歡朗讀的可以有感情地讀一讀;擅長畫畫的同學可以畫一畫。

2、學生交流。

(1)說。

①配樂,指名用自己的話說詩句描繪的景象:冬天到了,北風呼呼地吹着,接着下起了鵝毛大雪,一連幾天也不停,到處是白茫茫的一片。所有的山上都看不見一隻鳥在飛,所有的路上也看不見行人的足跡。但在冰天雪地裏,一個身披蓑衣、頭戴斗笠的老翁,卻孤零零地坐在一條小船上,獨自在寒冷的江面上釣魚。(注意尊重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

②誰還有什麼補充的?(指導對“蓑笠翁”的理解。他身上穿着的是——蓑;頭上戴着的是——笠;整個詞的意思就是——頭戴斗笠、身穿蓑衣的老翁。)

③與第1首《雪》對比,此時兩位作者的心情感受相同嗎?說說你的理解。

④帶着你的體會再讀一讀(自由練習、指名、齊讀)。

(2)畫。

①展示有代表性的簡筆畫。

②用詩句來描繪自己的畫。

③引導討論:“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是如何在畫面上表現出來的?

(3)讀。

①指名讀。

②集體評議。

師指導朗讀停頓、節奏、韻腳。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③練讀。

想同學所描述的情景,邊想邊讀。

聽音樂感受詩的意境,邊聽邊讀。

④背誦。

四、識字與寫字。

1、課件出示生字,檢查字詞讀音是否準確。

2、合作交流識記方法,重點指導“驚、獨、釣”3個字,特點:左窄右寬。

3、學生按照田字格練習書寫漢字。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4

  教材分析:

本課由楊萬里的《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和杜甫的《絕句》兩首古詩組成。兩首詩均爲七言絕句,分別從不同的角度描繪和讚美了大自然的美麗景色,詩句情景交融,詩中形象生動逼真,是古詩中寫景名作。兩詩雖然都是寫景,但手法各異。《絕句》則以樸實自然的語句,一句一景,動靜結合,有聲有色,彷彿一幅生機無限的早春圖。教學中應抓住古詩教學的一般規律,圖文對照,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編寫特點,以讀帶講,引導學生在反覆誦讀中體會詩句的韻味和美好的意境,進而受到美和感染,激發對祖國大好河山,對大自然的深切熱愛和讚美。

  教學目標:

1、會認12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感悟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讚美之情。

3、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積累古詩中的名句。

  教學重難點:

識字、寫字,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課前準備:生字卡片、課件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會認5個生字,會寫4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並背誦古詩。

3、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同學們,我們中華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燦爛的文化,其中古詩詞就是一個萬紫千紅的百花園,多少文人墨客在這裏揮灑筆墨,留下許多優秀的詩篇。今天,讓我們再次走進古詩園,走進南宋詩人楊萬里,去看一看他眼中的西湖是一種怎樣的境界,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新的古詩《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板書課題。介紹作者楊萬里。

二、初讀古詩理解詩句

(一)初讀

1、自由練讀

2、指名讀(注意斷句,讀出古詩的韻律美)課件出示古詩

3、齊讀

(二)理解詩句

1、讀了詩句你看到了什麼?

2、詩中有哪些詞語不理解?(畢竟、四時)相機理解前兩句詩的大意

3、理解後兩句詩的大意。出示圖片說一說看到了什麼?有什麼樣的感受?(引導學生說出荷葉綠得充滿生機,綠的無邊無際。荷花格外紅豔,紅得另有一種模樣)

小結:這“無窮的綠”和“別樣的紅”給作者的視覺帶來了巨大的衝擊,給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難怪詩人走出淨慈寺就脫口稱讚:“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4、齊讀古詩課件出示

三、體會詩情

1、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古詩的大致意思。(討論)

2、體會作者的感情。(引導說出作者是通過對西湖的極度讚美,婉轉地表達對朋友的眷戀之情。)

3、齊誦古詩。(創設情境:同學們就是楊萬里,在送別時讀給你的朋友林子方聽……)

四、拓展學習

1、回顧古詩。相機板書:送別詩西湖荷花

2、小組爲單位。上網查閱,自主學習

3、交流彙報師生互動

小結:同學們我們今天不但學習了一首新的古詩,還利用網絡瞭解到更多的知識,希望同學們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善於利用身邊的學習資源,多發現,多查找,吸收更多的知識,來促進我們的學習。最後讓我們再把這首古詩美美的吟誦一番吧。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會寫4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絕句》,背誦古詩,感悟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讚美之情。

3、積累古詩中的名句。

教學過程:

一、複習檢查

背誦《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二、初讀《絕句》

1、按自學四步驟讀一讀古詩。

2、交流自學所得:

卡片認讀生字──說說自己用什麼辦法記住生字(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識字)──擴詞──展示讀,正音。

三、朗讀感悟

1、默讀古詩,如果用詩配畫的方式學習古詩,你覺得該畫哪些畫?

2、交流理解,說理由,教師相機簡筆畫:

學生暢所欲言。教師引導學生在賞畫、評畫的過程中瞭解詩句的大意。

3、感悟語言之美:

再讀古詩,說說詩中的語言又什麼特色?

如:黃鸝、翠柳、白鷺、青天,學生髮現後再讓學生拓展。

在語言的比較中,讓學生明白這首詩對仗工整、樸實自然、一句一景、動靜結合、有聲有色,爲我們展現了杜甫草堂周圍多姿多彩、清新開闊的自然景觀。

四、美讀成誦

1、自讀、小組合作推薦讀。

2、配樂讀。

3、背誦。

五、書寫指導

書寫剩下的字,強調“含”與“嶺”,一個不要多點,一個不要漏點,重點指導“窗、柳”。

  板書設計:

絕句

[唐]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5

29 古詩兩首

教學目標

1.認識“乞、霄、燭、曉”4個生字,會寫“乞、巧、霄”等8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瞭解詩中蘊含着的民間傳說,並願意講給別人聽。

教學重難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瞭解詩中蘊含着的民間傳說,並願意講給別人聽。

教學準備

1.生字卡片、教學掛圖、古典音樂。

2.收集牛郎織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

教學課時: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 一 課 時

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同學們已經學了很多古詩,誰願意把你喜歡的古詩背給大家聽?

2.同學們背誦的這些古詩,有的描寫大自然的美景,有的反映人與人之間的親情、友情等,而今天我們學的這兩首古詩卻取材於民間神話傳說。

3.板書課題,理解“乞巧”。

a.認讀“乞”,組詞:乞求、乞丐等。

b.聯繫課後資料袋理解“乞巧”。

自主學習,初步感知

1.自由朗讀,讀正確、讀流利這首詩。

2.同桌互讀互查。

3.出示生字卡“霄”,認讀、組詞,與“宵”區別。(留給學生自己發現,爲《語文園地八》中的“我的發現”留下伏筆)

4.嘗試讀出詩的節奏韻味。

再讀感悟,品味詩意

1.學生自讀自悟。

2.小組合作,根據課後資料袋和“牛郎織女”的故事來理解詩意。

3.全班交流,吟誦詩句。

練說促背,趣味識記

1.教師激趣:一個節日中蘊含着一個美麗的神話故事,一首詩又取材於一個美麗的傳說。同學們瞭解了神話故事,又學習了這首古詩,收穫一定不少,現在我們分成兩組,進行一個比賽,一組看掛圖講牛郎織女的故事,一組配樂背誦古詩,看誰故事講得好,古詩背得棒。□教學設計

2.小組練習。

3.進行比賽。

識字寫字

1.自主識字,仔細觀察怎樣寫好字。

2.教師範寫“乞、霄”,學生練寫。

拓展閱讀

閱讀《寒食》《元日》《清明》等以節日爲題的古詩。

第 二 課 時

複習導入

1.比賽背誦《乞巧》。

2.聽寫“乞、巧、霄、渡”4個字。

3.出示課題《嫦娥》,學生講關於嫦娥的故事。

自主學習,感悟詩意

1.按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詩,可輪讀、大聲讀、同桌合作讀、自讀等。

2.默讀質疑。

3.按自己喜歡的方式感悟詩。

a.可查字典理解字詞來理解詩句。

b.聯繫收集的資料和同步閱讀中的“嫦娥奔月”的故事來理解。

c.可小組合作,也可獨立自悟。

4.有感情朗讀詩。

a.生練讀。

b.師指導朗讀。引導學生配樂,邊想象情景邊朗讀。

背詩比賽

1.練習背誦。

2.組內比賽。

3.各組隨機抽查比賽。

識寫生字

1.認讀生字。

2.指導書寫。教師範寫“屏”。

拓展練習

同學們,如果說嫦娥奔月的故事反映了古代人們渴望飛天的夢想,如今,我國的“神舟5號”飛船已實現了這個夢想。假如你乘坐飛船登上月球,見到廣寒宮、嫦娥,見到環形山等等,又會演繹出怎樣的富有現代特徵的神話故事呢?請用“廣寒宮、嫦娥、“神舟5號”飛船、運動會”等詞語編寫一個想象故事。

板書:

乞巧

乞—氣

宵—霄

課後反思

1、努力實現課內向課外的延伸,拓寬語文的學習空間。

2、未有挖掘詩的情感,才能讓學生真正讀出詩的神韻。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6

一、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1、同學們學過很多的古詩,你還記得哪些?請背一背。這些古詩韻律優美,語言簡潔,好讀又好記。大家都喜歡讀古詩,今天我們要再學習一首古詩,題目叫《出塞》,板書課題。

2、這首詩飽含對出征將士的憐惜之情,表達了詩人渴望和平生活的思想感情。詩人是怎樣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的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首詩。

二、初讀全詩

1、自由讀全詩,提出不理解的字詞,分組討論、交流,弄懂字詞。

2、交流學習的情況。

三、理解詩句

1、讀你喜歡的詩句,再說說喜歡的原因。

2、交流學習,教師點撥。

注意體會但使、飛將、不教等詞的意思。

引導學生體會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的意思。

3、說說你對詩句的理解,同桌互相說,然後全班交流。

4、學習有感情地誦讀全詩,通過互評交流方法,提升朗讀水平。

四、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1、瞭解時代背景,體會戰亂給人民帶來的災難。

2、用自己的語言說說詩的意思。

3、帶着憐惜邊關將士、渴望和平的感情再讀古詩。

五、背誦古詩

示兒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認識“古、詩”等13個生字。會寫“古、聲”等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重難點】

識字寫字和朗讀背誦。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激趣、導入

1、小朋友們,學了前面的幾篇課文,你覺得春天是怎麼樣的呢?

2、古代的人啊,跟小朋友一樣也非常喜歡春天!所以他們寫了好多好多的

詩篇來歌頌春天、讚美春天,今天老師就和小朋友一起去學習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板書課題,認讀生字“古、詩、首”。)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題。(區分“春”“村”的讀音)

2、自讀古詩,自學生字。

⑴ 學生藉助拼音讀古詩。

⑵ 準確認讀詩中的生字。

三、試讀課文、讀出詩韻

1、師範讀。(注意讀好韻腳“曉、鳥、少”和“天、煙、鳶”。)

2、學生跟師讀。

3、指名讀。

4、師生對讀。

5、學生齊讀。

四、認讀、識記生字

1、指名拼讀生字。(領讀)

(注意讀準“詩、首、處”和“村、醉、散”的聲母。)

2、齊讀生字。

3、引導學生識記生字:

⑴ 自由記生字。

⑵ 共同探討識記生字的辦法:

比如:“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改一改”等。

自──首 舍──古 讀──詩 醒──醉

睡──眠 屋──居 親──童 外──處

對──樹──村 閃──問──間──聞

五、鞏固生字

1、認讀生字卡片。

2、讀詞語鞏固生字:

兩首古詩 一首兒歌 冬眠 到處 見聞

鄉村 居住 煙花 童話 散步

六、指導寫字

1、書寫生字“古、聲、多”。

2、觀察生字的結構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書空生字筆順,並逐一指導。

古:橫要長而凸。

聲:上爲“士”,上橫長,下橫短。

多:上下兩部分一樣,但位置要注意必須寫成“一上一下,上小下大”。

3、生練習書寫。

第二課時

一、複習

1、齊讀生字。

2、開火車讀生字。

二、朗讀感悟、理解古詩

1、看課文插圖,聽配樂朗誦。

2、全班齊讀《春曉》、《村居》。

3、學生自由讀,思考:我從中讀懂了什麼?體會到了什麼?

4、交流彙報自讀情況,並提出不理解的問題。

5、分小組討論疑難問題。

6、反饋釋疑,教師對重點問題進行簡單講解或點撥。

三、背誦古詩

1、指導朗誦(感悟詩人對春天的喜愛之情):

⑴ 師範讀。

⑵ 自願讀。

⑶ 比賽讀(同桌賽、小組賽)。

2、背誦古詩。(指名背、小組背、齊背、師生對背等。)

四、指導書寫

1、口頭擴詞:

古( )( )( ) 聲( )( )( )

多( )( )( ) 處( )( )( )

知( )( )( ) 忙( )( )( )

2、書寫生字“處、知、忙”。

3、觀察生字的結構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書空生字的筆順,並逐一指導。

處:半包圍結構,捺要拖長、“包住”。

知:左右結構,“口”在右邊偏下。

忙:左右結構,“豎”要垂直且稍長。

4、學生練習書寫,師巡視、指導。

五、擴展活動

班裏開展一次放風箏活動。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理解“遙”“應”“解”“一道”的意思,理解詩句,並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情意目標:根據詩句想象兩個小孩的可愛形象,培養健康向上的情趣。

教學重點、難點:

指導學生理解詩意,領會感情,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唐代有一位詩人胡令能,年輕時當過修理鐵木器的工匠。他愛寫詩,寫詩出名後,遠近的人還叫他“胡釘鉸”。有一天,他來到鄉村迷了路,四下張望,終於發現了一個小孩。他想向小孩打聽路怎麼走,可是小孩在幹什麼呢?

出示圖片。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充滿兒童情趣的詩——《小兒垂釣》。

2、板書課題,指名讀,糾正錯誤讀音。

分別講講“小兒”和“垂釣”各是什麼意思?

二、初讀。

1、板書全詩。學生自由練習朗讀,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出示詞語:蓬頭稚子垂綸莓苔遙招手不應人。指名讀,齊讀。

3、學寫生字:稚,側。學生描紅。

4、指名多人讀詩。引導學生參與評價。齊讀。

三、理解詩意。

1、提出不理解的字或詞。

蓬頭:頭髮很亂的樣子。稚子:小孩子。(引導學生對照插圖,瞭解這裏的“蓬頭”其實是指由於孩子較小,頭髮細柔而不易扎束,並不是真的亂蓬蓬。)綸:絲線,這裏指釣魚線。垂綸:釣魚。側坐:側着身子坐,帶有隨意坐的意思。莓苔:泛指野草。映:掩映,映出。借問:向人打聽。遙:遠遠地。應:應答。

2、指名多人說詩句的意思。教師通過評價激勵與引導學生。

四、練習表演,理解詩情。

1、古詩是高度的濃縮了的文學作品,簡潔明快的幾十字,有的猶如一幅栩栩如生的畫,有的就像一個感人肺腑的故事,還有的就像《小兒垂釣》這樣,是一幕生動有趣的情景劇。你們想演一演嗎?

小組合作,練習表演。教師巡視指導,主要是問他們原因。

2、小組表演。第一組教師採訪。第二組開始讓學生採訪和評價。

要點:(1)這個學釣魚的小孩給你最深的印象是什麼?你在表演中通過什麼來表現的?(2)爲什麼這麼遠招手?招手是什麼含義?

隨機板書:認真專心天真可愛

五、學習《池上》。

1、短短28個字,簡簡單單的“遙招手”這個詞,詩人胡令能向我們描畫了一個專心學釣魚的可愛孩童的形象。孩子永遠是人們心中的開心果,也是詩人非常樂意表現的一個主題。今天,我們就再來學習另一個詩人的一首“童趣詩”(板書)。

2、猜詩人。出示《池上》,師範讀。

3、生自讀,讀準,讀通,努力理解。

4、學生交流詩意。指名說,評述對詞語的理解是否到位,再指名說,基本到位後同桌互說。

5、體會“童趣”。領悟這首詩是通過什麼來表達童趣的。

引導學生對“偷採”進行探討,通過“不解藏蹤跡”一句(對照插圖)體會小孩的行爲與“偷盜”是不同的,詩歌正是通過這句反應了小孩的天真純樸。

6、練習讀背。

六、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兩首“童趣詩”,詩人通過學釣魚和偷採白蓮這兩件小事,爲我們描繪了兩個天真可愛的兒童形象。

七、作業。

1、蒐集其它“童趣詩”讀讀背背。

2、讀背這兩首古詩。

板書設計:

小兒垂釣 池上

蓬頭稚子學垂綸, 童

側坐莓苔草映身。 趣

路人借問遙招手, 詩 不解 藏 蹤跡

怕得魚驚不應人。

認真 專心 天真 純樸

天真可愛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9

教學內容:

學習兩首古詩,領悟詩意,做到感情朗誦、背誦。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小朋友,誰能把自己喜歡的詩歌背給大家聽?今天我們學習兩首新的古詩。(齊讀課題)

2.通過預習,你們知道這兩首古詩的作者是(李白、杜甫)。你們對李白、杜甫有哪些瞭解?

二、學習《望廬山瀑布》

1.藉助拼音自讀詩,遇到難讀的字可問老師、同學。

2.同桌互讀生字、詩歌,要求:字音準確、讀得流利。

3、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卡,學生自願上臺認讀生字,並當小老師教讀。

4、開火車讀生字。

5、你們發現這四個生字有什麼特點?

(廬和爐相似,字音相同,都有戶字,偏旁不同。瀑與水有關,是三點水,右邊是暴字。)

6.抽生讀詩,其他生評議。要求:字音準確,讀得流利。

7、齊讀詩,想想:廬山瀑布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你是從哪句詩體會到的?

8、藉助圖畫和自己的想象,小組內交流讀懂的詞、詩句的意思。師隨機指導。

(第一、二句,“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遠望香爐峯,在陽光照耀下,峯頂煙霧裊繞升騰;瀑布飛流而下,像條大河在山前高掛。生紫煙的“生”字,給人以動感,再有一道瀑布的照應,景象奇特非凡。第三、四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是寫瀑布從山頂飛流而下的景象。詩人想象它好像是銀河從高高的天空飛落下來,描繪了廬山瀑布的雄偉氣勢。)

9、小組代表交流理解了的詩句意思。

10、質疑,提出沒理解的詞。釋疑。

如:生——升騰、升起。

川——河流。

紫煙——紫色的雲霧。

疑——可能、好象。

11、理解了詩意後,你有何感受?帶着自己的感受讀讀這首詩。(配樂)

12、抽生讀,評議。比賽讀。齊讀。

13、練習背誦。

三、學習《絕句》

1、自讀詩,把生字多讀幾遍。

2、出示生字卡,小老師教讀。

(注意:嶺是邊音、後鼻韻、三聲。)

3、開火車讀。

4、同桌檢測讀。

5、抽生讀詩。要求:字音準確,讀得流利。

6、齊讀。

7、選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學詩。(可讀一讀,畫一畫,說一說,唱一唱等。)

8、交流自學情況。

(我通過讀,知道了第一、二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寫春光明媚,一對黃鸝歡唱於濃濃翠綠的柳枝上;水光雲影,一行白鷺展翅飛翔於藍藍的天空。詩中寫了兩種鳥、兩個背景,據說,這種鳥能給家園帶來喜慶、祥和的氣氛。第三、四句,“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寫詩人從窗口望去,西山綿亙,白雪皚皚。而在門前不遠的江岸邊,停靠着等待遠航東吳的大船。這兩句,一寫千年雪之山鑲嵌在窗口,一寫行萬里之航船停泊在門前江中。)

(我通過畫明白了《絕句》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明麗的田野風光,表達了詩人安適愉快的心情。)

9、抽生讀、唱、說、畫,評議誰學得最好?

10、帶着自己的感受讀讀這首詩。(配樂)

11、齊朗誦

12、練習背誦。

拓展訓練

1.背兩首古詩

2.回家蒐集古詩,背一背。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10

一、複習導入

1、比賽背誦《乞巧》。

2、聽寫“乞、巧、霄、渡”4個字。

3、出示課題《嫦娥》,學生講關於嫦娥的故事。

二、自主學習,感悟詩意

1、按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詩,可輪讀、大聲讀、同桌合作讀、自讀等。

2、默讀質疑。

3、按自己喜歡的方式感悟詩:

⑴可查字典理解字詞來理解詩句。

⑵聯繫收集的資料和同步閱讀中的“嫦娥奔月”的故事來理解。

⑶可小組合作,也可獨立自悟。

4、有感情朗讀詩:

⑴生練讀。

⑵師指導朗讀。引導學生配樂,邊想象情景邊朗讀。

三、背詩比賽

1、練習背誦。

2、組內比賽。

3、各組隨機抽查比賽。

四、識寫生字

1、認讀生字。

2、指導書寫,教師範寫“屏”。

五、拓展練習

同學們,如果說嫦娥奔月的故事反映了古代人們渴望飛天的夢想,如今,我國的“神舟5號”飛船已實現了這個夢想。假如你乘坐飛船登上月球,見到廣寒宮、嫦娥,見到環形山等等,又會演繹出怎樣的富有現代特徵的神話故事呢?請用“廣寒宮、嫦娥、“神舟5號”飛船、運動會”等詞語編寫一個想象故事。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11

學習目標

1、根據新舊字的聯繫認識13個生字,會寫6個字。

2、在反覆朗讀的過程中理解、感悟古詩,感受優美的春景,能說出“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不明白”;

3、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結合插圖,在熟讀的基礎上背誦古詩。

重點:識字寫字;朗讀背誦古詩。

難點:在反覆朗讀的過程中理解、感悟古詩,感受優美的春景,能說出“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不明白”。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 認識13個字,會寫6個字。

2、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 學了前面幾篇課文,你覺得春天怎樣?(指名說)

2、 古代的人也喜歡春天,他們寫了好多的詩篇來歌頌春天,今天我們將來學習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

3、 板書課題,認讀生字“古、詩、首”。

4、 下面我們學習第一首古詩,誰能讀一讀?

二、初讀感知。

1、 老師感悟。

2、 學自由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順詩句。

3、 分小組互相檢查生字的讀音,互相糾正讀錯的生字。

4、 誰能勇敢地站起來讀給大家聽聽?

三、再讀感悟。

1、 課文插圖。

你看到了什麼?詩中哪裏講了鳥?讀給大家聽聽?哪裏講了花?用詩句來告訴我們。

2、 這麼美麗的畫面,大家一定很喜歡吧?那該怎樣讀這首詩呢?

3、 指導朗讀。

四、讀詩想畫面,指導背誦。

1、 把眼睛閉上,聽老師讀古詩。你眼前浮現出了什麼?

2、 指導背誦。

五、擴展活動:

這麼美麗的畫面,拿出你們手中七彩的筆,畫出七彩的春天吧。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能背誦古詩。

教學過程:

一、猜謎遊戲

1、 小朋友,今天老師爲大家帶了一個謎語,請大家聽清謎

面。

2、 這是什麼?

3、 大家經常放風箏嗎?覺得有趣嗎?

二、揭題

1、 出示課文插圖

2、 詩人高鼎把它們寫進了一首詩中,我們來讀一讀。

3、 板書課題,讀準“村”。

三、初讀感悟。

1、 自由讀古詩,藉助[拼音讀準字音。

2、 同桌互相檢查生字的讀音,互相糾正讀錯的生字。

3、 指名讀,齊讀。

四、圖文對照,讀中感悟。

1、 看圖,幾個小夥伴在幹什麼?大家看詩中是怎樣寫的呢?

2、 全班齊讀。

3、 看看圖中的景物怎樣?

4、 詩中是怎樣寫的呢?

5、 小夥伴在這麼美的風景下放風箏,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畫面,詩人寫成了一首富有情趣的詩,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吧。

五、讀詩想畫面,指導背誦。

1、 師配樂朗誦,小朋友閉上眼睛,再說說剛纔彷彿看見了什麼?

2、 看圖背誦,全班齊背。

六、擴展活動

有條件的同學可小組合作製作風箏,開展放風箏活動。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認識“古”、“詩”等13個字,會寫“古”、“聲”等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課件(課文插圖,錄音),學生自帶水彩筆,做風箏的材料(棍子、彩薄布)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學了前面幾篇課文,你覺得春天是怎樣的?

(指名說)

2、古代的人也喜歡春天,他們寫了好多的詩篇來歌頌春天、讚美春天,今天我們將學習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

3、板書課題,認讀生字“古”、“詩”、“首”。

4、下面我們學習第一首古詩,誰能讀準?

(板書:春曉,指導讀準“春”的讀音)

二、初讀感知

1、老師範讀。

2、學生自由讀,要求讀準字音,互相糾正讀錯的生字。

3、分小組互相檢查生字的讀音,互相糾正讀錯的生字。

4、誰勇敢地站起來讀給家長聽聽?

(可多請幾位學生讀)

三、再讀感悟

1、出示課件(課文插圖):

⑴ 你看到了什麼?

(指名說)

⑵ 詩中哪裏講了鳥?讀給大家聽聽。

(處處聞啼鳥)

⑶ 同學們,瞧(師指畫面:動畫演示鳥飛,鳥叫),你想說什麼?

(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說)

⑷ 哪裏講了花?

(學生讀出:花落知多少?)課件演示花落地的過程。

⑸ 學到這裏,一個疑問難住了老師:花怎麼頑皮地落到地上去了?請小朋友讀讀整首詩,用一句詩來告訴我。

(夜來風雨聲)哦,我明白了,是夜晚風吹雨打的原因。

2、這麼美的畫面,大家一定很喜歡吧!那該怎樣讀這首詩呢?

3、指導朗讀。

四、讀詩想畫面,指導背誦

1、把眼睛閉上,聽老師讀古詩,你的眼前浮現出什麼?

2、指導背誦。

五、擴展活動

這麼美麗的畫面,拿出你們手中七彩的筆,畫出七彩的春天吧!

第二課時

一、猜謎激趣

1、小朋友,今天老師爲大家帶來了一個謎語,請大家聽清謎面:

一隻蝴蝶輕輕飄,

順着風兒上九霄。

一心向着雲外飄,

可惜繩子栓住腰。

2、這是什麼?

(指名說)

3、大家經常放風箏嗎?覺得有趣嗎?

(指名說)

二、揭題

1、出示課件(課文插圖)

瞧,圖上的幾個小夥伴正玩得帶勁呢!

2、詩人把他們寫進一首詩中,大家想讀讀嗎?

三、初讀感知

1、自由讀古詩,藉助拼音讀準字音。

2、同桌互相檢查生字的讀音,互相糾正讀錯的生字。

3、指名讀,齊讀。

四、圖文對照,讀中感悟

1、看圖,幾個小夥伴在幹什麼?大家看詩中是怎樣寫的?

(指名回答: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2、全班齊讀。

3、看看圖中的景物怎樣?

(指名用自己的話說)

4、詩中是怎樣寫的?

(引出: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5、小夥伴在這麼美的風景下放風箏,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畫面,詩人寫成了一首富有情趣的詩,讓我們一起來讀讀吧!

五、讀詩想畫畫,指導背誦

1、師配樂朗誦,小朋友閉上眼睛聽,再說說剛纔彷彿看到了什麼。

2、看圖背誦,全班齊背。

六、擴展活動

有條件的班級可小組合作製作風箏,開展放風箏活動。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讀懂二首古詩,瞭解古詩所描寫的景色,從中感受自然美和語言美。

2.體會每首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學習本課生字、詞,理解詩句的意思。

4.有感情地背誦這二首古詩。

5.默寫。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每首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想象詩中描寫的景色,從中感受自然美和語言美。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課前老師讓大家複習或收集一兩首唐代詩人的詩,你們完成了嗎?(檢查二三人),今天,我們再學習兩首,着重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講讀第一首古詩《泊船瓜洲》。

1.初讀指導,理解詩句意思。

(1)解題。板書題目:《泊船瓜洲》

指名讀題,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題目的意思。

(2)教師範讀。(注意生字、新詞。)

(3)指名學生試讀。

思考:這首詩寫了什麼內容?有什麼不懂的地方?

(4)學生試講,逐句理解,教師點撥。

2.精讀訓練,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1)指名朗讀。

(2)思考議論,加深理解。

①第一句,用了一個“間”字,在文中有什麼作用?

②體會“春風又綠”在這裏的意思。

③詩人在詩中運用了兩個貼切的比喻,比喻的作用是什麼?

(3)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①輕聲自讀,想象詩的意境,說說這首詩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感情?

②指名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注意節奏和韻味。

(三)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兩首古詩,講述每首詩的意思。

2.試着背誦兩首古詩。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前邊我們學習了一首古詩。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唐代著名詩人孟郊的《遊子吟》。

(二)講讀第二首古詩《遊子吟》。

1.初讀指導,理解字、詞意思和全詩大意。

(1)解題。板書題目。

指名讀題,說說題目的意思。(贈送給好朋友汪倫的一首詩。)

(2)教師範讀。

(3)學生試讀。

思考:這首詩寫了什麼內容?有什麼不懂的地方?

(4)學生試講,逐句理解。(注意書上的註解。)

①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②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③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2.精讀訓練,連貫講詩意,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1)自由讀全詩,連貫講詩意。

(2)思考議論,加深理解。

(3)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①輕聲自讀,想象詩中送別的情景,說說這首詩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感情?

②這種親情作者是如何表達的?

③有感情地朗讀,想象情景。

(三)鞏固練習。

1.讀課文,先理解加粗的詞,再說說詩句的意思。

2.欣賞二首古詩,有感情地朗讀,加深對詩句的理解。

3.背誦二首古詩。

4.默寫。

(四).總結。

  板書設計:

古詩兩首

泊船瓜洲 遊子吟

一水 數重山 慈母 遊子

春風 綠 密縫 恐遲

還 報

  《古詩兩首》教學反思

古詩是我國文學寶庫中一朵璀璨的奇葩。它語言凝鍊,魅力無窮。常吟古詩,可以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興趣和敏感力,還可以陶冶情操,豐富想象,有益於培養他們的人文和詩學素養。但是在以往的教學中,每次教學古詩,基本上都是教師引領學生逐句講解,再由學生背誦下來便大功告成了。雖然看似知識掌握了,但是古詩中所蘊含的深意以及語言的優美、凝練,學生卻並不能很好地去體會。所以我就一直在想,怎樣才能打破這種串講的教學模式,讓孩子們在一個輕鬆的氛圍中能主動去學習古詩,主動去感悟詩中的情感,進而有效地去品味詩中獨特的魅力呢?所以在教學這節課之前,我也在網上欣賞了很多古詩的教學課例,尤其是王崧舟老師執教的古詩《楓橋夜泊》這節課,給了我很大的啓發。教學中他創設的那種幽深的意境,以及課堂上那濃濃的詩意深深地吸引着我,於是我便在自己的這節課中進行了如下的嘗試。

  一、以“母愛”爲主線,合二爲一

《遊子吟》《別母》這兩首詩都是以表現母愛爲主題,其中又都飽含詩人們對母親的思念及感激之情。所以在教學中,我便將它們放到了一起來執教。由於《別母》相對來說是學生比較生疏的一首詩,所以在教學中,我便將它作爲主講來學習。而《遊子吟》學生們比較熟悉,所以便放在學習《別母》這首詩之後,由師生共同總結學習方法,再由學生來自學完成。當學習完兩首詩後,我又將兩首詩中最能體現母愛的詩句穿插在一起,引導學生反覆誦讀,進而讓學生深入地體會了兩首詩中所表現的母子親情。這樣,有分有合,有教有放,不但使學生對兩首詩有了整體的把握與感悟,又鍛鍊了學生們的自主學習能力。

  二、以“母愛”爲基調,引情入境

古詩,境界高遠,蘊涵哲理,每一首詩都飽含詩人的深情,令人叫絕的文字背後,更是隱含着詩人彼時彼刻的心情故事。教師只有以情激情、找準情感基點,才能使學生在情感的驅使中學習語言,豐富他們的感情世界。所以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緊緊圍繞“母愛”這個主題,通過不同方式的朗讀,引領,並藉助音樂、圖片、語言的渲染,將學生緊緊地吸引在古詩的意境之中。比如當學生在朗讀“出門便是天涯路,明日思親夢裏人。”這句詩時,爲了讓他們更真切地體會母子間情之深,思之切,我進行了三次引讀指導,同時配上悽婉的樂曲,孩子們早己身臨其境,完全沉浸在了濃濃的思念之中,這樣,詩意不用多講,而詩情便自然地流進了學生們的心中。

  三、以“母愛”爲牽引,拓展昇華

五年級孩子理解能力已經達到一定高度,並且經過前四年古詩詞的滋潤,已經具備一定的對古詩的品味感悟能力。因此在學習兩首詩之後,爲了讓學生有更深層次的感悟,我適時地引入白居易、周壽昌和李商隱的有關描寫母愛的詩句,一句“母別子,子別母,白日無光哭聲苦”讓孩子們體會到了母子分別時痛徹心扉的傷感,而“縫不忍輕移拆,上有慈母舊線痕。”又再次讓學生們感悟到兒女對母親的那份思念。當情感積累到了一定程度後,再引出李商隱的這句“母愛無所報,人生更何求?”又將學生的思緒落實到了如何回報母愛的思考之上,這樣就使學生們的感悟更加深入一些。

當然,除了這幾句古詩外,還有不少現代詩也表達了對母愛的讚美,於是我就想,如果能將一些現代詩也融入本課之中,學生們是否會感悟得更加深刻呢?所以我便試着打破常規,將兩首讚美母愛的現代詩引入了本節課,讓學生們在讀悟的過程中,感悟古詩與現代詩的區別,這樣,也將我們祖國古今語言文字的不同魅力貫穿在一起,激發了孩子們學習語文的熱情。我覺得這樣的拓展,或者內容相關、或者風格相似,學生學起來更容易找到共鳴點。同樣的一節課,學生學得多,學得活,學得透,學得主動,課堂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14

教學要求:

1. 讀懂詩句,理解內容,想象大自然的美麗景色

2. 體會詩人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 背誦課文,默寫課文

教學重難點:

在朗讀詩句中進入情境,有感情朗讀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一)講故事,讓學生在瞭解古詩大意的基礎上感受詩人作詩時的情景。

(二)介紹《山行》詩人。

二、初讀古詩,感受古詩內容。

(一)配樂範讀古詩,讓學生在老師的範讀中感受古詩的韻味。

(二)學生自由讀詩。

1、認真讀詩,想一想哪些你能讀懂了?

2、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詩,交流。

(1)山行:在山路上行走。

(2)作者:杜牧(唐)學生用課外知識交流對杜牧的認識,加深記憶,更方便的理解詩意。

(3)交流:石徑、坐、霜葉、紅於、白雲深處……

(學生髮現交流,在結合學生質疑,解讀古詩詞魚。)

3、句子的理解:

(1)指導朗讀第一句:“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

①指名學生交流研讀情況:

根據學生指出的“小徑太直、人家位置錯誤”的畫面問題,相機操作。

[小徑由直變曲、人家移至白雲生處。]

②個人讀、學生練讀、師生共讀、齊讀相結合。

重點體會“斜”“生出”。

③教師引讀:白雲人家,蜿蜒石徑,有些寒意了!到底是深秋時節啊,詩人遠遠望去,感嘆道:“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

④邊吟誦邊想象配樂齊讀。

(2)指導朗讀第二句:“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大家都沉浸在濃濃的秋意之中啊!來,我們再來看看畫,讀讀詩,還有什麼問題嗎?

① 根據學生指出的“人物馬車不見”的畫面問題,相機操作。

[多媒體演示:馬車出現。]

a、詩人坐在馬車上邊走邊看,爲什麼停車呢?

b、根據學生感受,相機操作:楓葉變紅。詩人沒有想到,深秋的山林中,竟然有一片紅紅的楓林,他停車就是因爲愛這美麗的楓林!

c、師生齊讀。

② 引導學生角色換位體驗:你就是詩人,你看到什麼?想到什麼?

③ 學生交流個人感受,進一步體會“坐愛”、“紅於”、“晚”。

④ 練讀,讀出各自不同的感受。

⑤ 多種方式讀詩:指名讀、小組共讀、師生讀、兩人讀等。

⑥ 配樂齊讀

a、石頭鋪成的小路彎彎曲曲,遠遠伸向已是深秋時節的山頭。

b、山上白雲繚繞的地方,隱隱約約可以看見幾戶人家。

c、因爲留戀這楓林傍晚的美景而停下車來(觀賞)。

d、秋霜打過的楓葉比二月裏盛開的紅花還要鮮紅。

4、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說說古詩的詩意。

(自己說、同桌說、指名說)

(四)看楓葉的圖片,激發學生的想像,練習說話。

從同學們的表情中和驚歎中,能看出你們很喜歡這美麗的楓葉,假如你來到了這片美麗的楓樹林,你會怎麼樣呢?

假如我來到了這片美麗的楓樹林,我會忍不住吟誦起這首詩的後兩句——

三、作業

1、背誦《山行》,並能說說意思。

2、默寫古詩。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兩首古詩。

2、學會本課的3個生字,理解詞語及詩句的意思。

3、想象古詩描繪的畫面,感受古詩語言與意境的美,培養學生對自然美和藝術美的鑑賞能力。

教學重點:

1、通過誦讀,理解詩句的含義,體會詩歌的意境,熟讀成誦。

2、結合古詩簡潔的語言想象豐富的畫面,先說再寫。

教學難點:

1、誦讀古詩,體會作者從聽覺、觸覺、視覺等多角度觀察事物的方法。學習作者邊觀察邊想像以及動用各種感官從多角度觀察事物的方法。

2、透過詩中描寫的景物,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並把自己的感受寫下來。

教學準備:

1、師生查找有關詩人、詩作的相關資料。

2、教學掛圖。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調動積累,揭示課題

1、啓發學生回憶背誦過的描寫春天景色的古詩。

2、引出詩題“江南春”:顧名思義,江南的春天。 全詩描寫了江南春天的綺麗景色。

3、介紹作者:杜牧,字牧之,今陝西省西安市人。二十六歲中進土曾做過幕僚,很不得志。他關心民生疾苦,在任地方官期間爲人民做

了一些好事。他和李商隱齊名,世稱“小李杜” 。

二、自學古詩,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誦讀古詩。

要求:(1)讀準字音,注意節奏。

(2)邊讀邊想詩句的意思,畫出不理解的詞句。

2、藉助工具書,自己理解詩意。

3、小組合作學習,弄懂詩意。

4、檢查學習效果

(1)指名朗讀,集體正音。然後齊讀全詩,注意停頓。

(2)解釋詞語:

“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樓臺”、“四百八十寺”

(3)指名說說詩句的意思。 (大致即可)

三、反覆誦讀,體會意境

(一)前兩行——寫今

1、學生自由誦讀古詩,邊讀邊思考:《江南春》寫出了江南春天的哪些特點?(到處是黃鶯宛轉啼鳴,到處是綠葉紅花相互映襯。依山臨水的城鄉,迎風招展的酒旗。)

2、詩的前兩句抓住了黃鶯、紅花、綠葉、水鄉、山城、酒旗、春風等七種景物來描寫,共同構成了一幅春天江南的畫面。

3、看圖、配樂輔助,指導學生讀出江南春日的美景,用自己的話描述感受到的內容。

(二)後兩行——懷古

1、提問:詩歌的後兩句還是描寫江南春天的嗎?

2、學生默讀後兩句詩,體會一下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3、集體討論(抒發了作者憂國憂民之情)

4、教師小結:南朝統治者迷信佛教,廣建佛寺,企圖依靠神靈的庇護,永保江山穩固。可是時移世易,當年的四百八十寺,有多少樓臺意境掩映在蒼茫的煙雨之中了呢?

5、帶着理解

標籤:兩首 古詩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