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語文

《貓》評課稿

語文1.26W
《貓》評課稿1

《貓》是人教版國小語文上冊第四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是老舍先生寫的一篇狀物抒情散文。條理清晰,以風趣親切的語言把大貓的古怪性格和小貓的淘氣可愛描述的栩栩如生。字裏行間裏流露出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聽完劉娟老師的課之後感觸頗多也受益頗多,以下是幾點感受。

《貓》評課稿

1、在教學中努力發揮師生雙方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課標》中明確指出:“語文教學應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爲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環境。在劉曼曼老師的課堂上,老師開頭說貓是大家熟悉的朋友,並讓同學們觀看生動、形象的貓的動畫,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然後再後面的教學過程中充分給予了學生自學的空間,以問題形式引導學生自己找到答案一步步深入理解,並對此加以鼓勵,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信心。

2、抓住關鍵詞語理解句子進而理解課文內容

在學習大貓性格古怪這一段時,教師抓住整個特點,提問爲何古怪,以大問題引出“老實、貪玩、盡職、膽小、勇猛”等其他具體性格特點。在說明大貓盡職整個特點時又抓住了“屏息凝視”這個詞來引導學生理解,並指名學生做動作來表演,更爲直觀的使學生一點就通,十分巧妙。

3、在教學中體現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

“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價值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新課標》中明確指出“教學要運用多種方式讀書,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而在這節課中,爲了幫助學生體會老舍先生愛貓愛生活的情感,教師設計了自由讀、默讀、瀏覽、指名讀、邊理解邊讀、有體會的讀等各種形式的讀書,使學生邊讀邊悟,最後深切體會了老舍先生愛貓愛生活的情感,

4、利用圖片、想象、播放動畫等方式幫助學生體會了老舍的愛貓之情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劉曼曼老師設計製作的多媒體十分的精緻,無論是圖片還是上的課文內容分解都設計的非常細緻,可以說在細節上做到的很好。這種靈活的使用多媒體,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豐富學生的審美體驗,使學生能更輕鬆更快樂的學到知識可以說是寓教於樂。

5、 整節課聽來,劉老師的課十分的精彩

但也有一些方面是我想要與她討論討論斟酌斟酌的。旁觀整節課的課堂,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並沒有特別高。在教師以貓的古怪爲大框架的提問,再以一個個小問題引發討論與思考的時候,給予學生的引導依舊有些過於簡單抽象,使得課堂上發言的只有少數一部分人。有些學生並沒有真正融入進這種自主學習的過程中來。在這種情況下,設計提問與提問過程中必要的引導語是否需要再多一些。以上便是我的評課。

《貓》評課稿2

《貓》是老舍先生寫的一篇狀物抒情散文。文章結構嚴謹,條理清晰,以風趣親切,通俗曉暢的語言,表現了貓的性情,字裏行間流露出作家對貓的喜愛之情。陳老師在教學中充分體現以下四個優點:

1陳老師在教學本文時抓住兩個要點:一是要深入理解作家對貓各方面性情的描述,學習作家的語言技巧;二是要仔細品味文章中蘊涵着的既顯而易見又不着痕跡的感情抒發。

2在教學這篇文章時,陳老師力求突出課文中所蘊涵的人文精神——作者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以研究性閱讀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學生享有個性化的、自由的發展空間,使課堂充滿生命活力;同時也不忽視語文基礎知識、基本能力的訓練,力求兩者的和諧統一。

3 豐富語言積累。《新課標》把“豐富語言的積累”寫進了教學目的,這既是學習語文、提高語文能力的需要,也有很強的針對性。兒童語言貧乏,他們學習語言的過程也是不斷積累語言的過程。頭腦裏的語言材料增多,語言水平自然提高。這是社會交際所必需的,也是提高認識、發展智力所必需。說話時“妙語連珠,出口成章”,習作時“文思泉涌,妙筆生花”都在於一個人具有深厚的語言積澱。而積累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陳老師結合課文的內容,在教學最後一個環節讓學生用“說它……可是……”說話。如果每節語文課前,我們語文老師都能花上兩三分鐘的時間,做這樣一件事情,相信學生日後將終身受益。

4 重視朗讀,重視整體綜合感知。

過去在閱讀教學中,長期存在煩瑣的內容分析和千篇一律的教學程式。使語文教學的情趣淡漠了,形象破碎了,美感削弱了,特有的魅力墜失了……《新課標》中強調:陳老師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陳老師讓學生去讀寫貓性格古怪的句子,並且說說爲什麼這麼讀?如本文中對“蹭”字的理解,如果僅僅追求字面上的解釋是遠遠不夠的。由於學生已經過充分的朗讀,獲得了感知印象,並和已有的感知經驗碰撞、接通,於是心有所悟,豁然開朗。又如在 理解“閉息凝視”讓學生表演,充分理解詞語的意思。由於語言文字隱喻性很強,許多詞彙可意會不可言傳,可體驗而無法表達,有的是言有盡而意無窮,有的是“盡在不言中”。正是由於語言的模糊性,增強了語言的美感和表現力。使符號化的文字被重新貫注了生命的血肉,抽象化了的概念重新賦予了生活的感性力量。

值得探討的地方:陳老師應走下講臺走近學生,教學氛圍更加好。

標籤:評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