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語文

爬天都峯課文

語文2.84W

爬天都峯課文1

一、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爬天都峯課文

讀第一自然段,說說這一段交待了什麼?

二、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1.默讀第二自然段,思考:天都峯給你留下什麼印象?畫出有關語句,出聲讀一讀。

2.說說課文中是怎麼寫天都峯的“高”和“陡”的?

(1)高:“擡頭望” “啊,峯頂這麼高。在雲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嗎?” “我爬得上去嗎?”這一句是不是懷疑自己能否登上天都峯?(更進一步地表現了天都峯的高。)

(2)陡:“筆陡”“石階邊上的鐵鏈似乎是從天上掛下來的,真叫人發顫!”

教師出示課件(看一看),使學生體會什麼叫似乎從天上掛下來的。什麼叫“發顫”?真的害怕嗎?

(烘托了天都峯的'陡。)

3.指導讀出天都峯“高”和“陡”的特點。

學生練讀,評讀。

4.小結。

作者寫天都峯的高和陡,目的在於突出爬天都峯的困難,暗示了登上這麼高、這麼陡的山峯,是需要勇氣和力量的。

三、學習課文第三、四、五自然段。

1.自讀這部分內容,畫出老爺爺和“我”的對話。

2.出示課件比一比:

小朋友,你也來爬天都峯?

老爺爺,您也來爬天都峯?

3.思考:他們所說的話中都有一個“也”字,這個“也”是什麼意思?他們是互相懷疑嗎?表現了他們什麼精神?

學生分組討論。

集體彙報、小結。

(都峯這麼高、這麼陡,小朋友這麼小的年紀,老爺爺這麼大的年紀怎麼也來爬呢?表面上似乎雙方都有懷疑,實際上是互相羨慕、敬佩,表現出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難、勇於攀登的精神。)

4.分角色有感情朗讀對話。

四、學習課文第六、七自然段。

1.提問:“我”怎麼爬天都峯?畫出動作的詞語。

(“攀着鐵鏈上”、“手腳並用向上爬”。)

“攀着鐵鏈上”。“攀着”是什麼意思?

那“攀着鐵鏈上”是什麼意思?

出示課件(說一說)

2.出示課件(比一比下一頁),我向峯頂爬去。

我奮力向峯頂爬去。

(用上“奮力”突出了爬山過程的艱難,要充分鼓起勁來不怕困難、向上攀登。)

爬呀爬,我和老爺爺,還有爸爸,都爬上了天都峯頂。

爬呀爬,我和老爺爺,還有爸爸,終於都爬上了天都峯頂。

(“終於”是經過“奮力”的結果,使我們感受到要攀登高峯,必須奮力向上、勇於攀登,才能達到目的。)

3.朗讀課文。

五、學習課文第八、九自然段。

1.登上天都峯以後,“我”和老爺爺爲什麼要互相道謝?

(1)老爺爺爲什麼說是“你的勇氣鼓舞我”?“居然”在這裏說明什麼?(其實也可以說是意料之中,因爲老爺爺有那種勇於攀登的精神,就一定能爬上天都峯的。)

(2)小妹妹爲什麼說“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峯,纔有勇氣向上爬的?”

(3)他們的對話中都有一個什麼詞?這“勇氣”體現在哪裏?

(體現在他們都敢爬天都峯。如果沒有勇氣,這一老一小怎麼敢爬天都峯呢?)

2.你從他們的話中體會出什麼?

(一個人只要有決心,有勇氣,任何困難都可以克服。)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對話。

六、學習課文第十自然段。

1.爸爸爲什麼說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

(因爲這一老一小,雖然互不相識,但是都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互相鼓勵,互相學習。)

2.想想他們是怎樣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的。

3.你從爸爸的話中體會出什麼?

(這句話告訴我們,在人與人相處中,要相互學習,相互鼓勵,才能取得進步。)

七、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爬天都峯課文2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峯頂、似乎、忽然”等詞語。抄寫課文的第二自然段。

2.分角色朗讀課文,讀出不同人物的語氣和心情。

3.瞭解課文主要內容,體會“我”和老爺爺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堅定信心戰勝困難的過程。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通過對詞句的理解,弄清“我”爬天都峯的過程以及爬上天都峯後的思想變化。

難點:

讀懂課文最後一段中爸爸的話:“你們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會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

教學方法

朗讀感悟 質疑討論 探究點撥

教學手段

1.生字卡片。

2.教學掛圖。

3.蒐集有關黃山天都峯的VCD、圖片、文字介紹等。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創設情景,揭題導入

1、初步瞭解天都峯及“鯽魚背”

看天都峯的風光片或圖片,由學生展示自己找到的天都峯的資料並作介紹。說說“鯽魚背”名稱的.來歷。

2、導語激情,揭示課題

天都峯是如此的高,如此的險,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掛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許多遊客望而生畏,能夠登上山頂的人,真可稱得上是“勇士”了!我們認真地閱讀課文,勇攀高峯,一定覺得大有收穫。讓我們一起去“爬天都峯”吧。(出示課題,齊讀課題)初讀課文,認字學詞

1、自由讀課文,認讀生字。要求畫出自己不認識的字詞,藉助拼音或小組內同學之間互相幫助,把字音讀準確。教師可有重點地對學生識字的難點進行指導。

2、教師用多媒體課件檢查識字。

a.出現帶有拼音的詞語:筆陡、石級、發顫、仰起臉、奮力、攀着、鯽魚、紀念、小辪子、笑呵呵、鼓舞、居然、汲取力量 b.讀準多音字:假日、似乎、白髮蒼蒼、照相、應該 c.去掉拼音讀詞語。d.去掉詞語讀生字。

3、小組爲單位,輪流認讀生字

4、推選讀得好的同學當小老師,領讀生字詞

讀通課文,初步感悟

1、指名小組開火車朗讀,每人讀一個自然段,全班評價、教師指導,重點要求讀正確、讀流利。

2、分組朗讀,要求:反覆練習,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教師巡視,相機指導。達到要求後全班齊讀。

3、仔細觀察插圖,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識記字形,指導書寫

1、認讀要求寫的11個字,並分別組詞。

2、與熟字比較,識記字形

峯——蜂:“蜜蜂”是昆蟲,所以“蜂”是“蟲字旁”;“峯”指的是山的尖頂,跟“山”有關,所以是“山字旁”。

辪——辯、辨:三個字的左右兩邊都是“辛”,關鍵要看中間。和言語說話有關的是“辯”;“辨”要用眼睛看,自然要加上“眉毛和眼睛”;“辪”和髮絲有關,中間是條“絲”。

3、練習書寫。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教後反思:

本課教學我進行了練習朗讀及指導,在指導朗讀的過程中我抓住小女孩和老爺爺的對話和動作,說明他倆在比,這一點學生體會得較好,邊想象了當時的情況邊述說。學生在讀“我奮力向峯頂爬去……”時我讓他們作動作並想象,學生讀得有的都出了汗,接着讓他們對比想象爺爺爬時的樣子,學生興趣很高。

在指導讀六七自然段時,有個學生提出來個問題“爲什麼要用“爬”字呢?山上不是有臺階還有扶的鐵鏈嗎?”當時我就鼓勵說:“她提的問題很有思考價值,她真動腦子!”然後我和學生一起討論了一下,通過看天都峯的高等,學生知道因爲山太高太陡,所以直起身子走可能走不動,大都是像猴子一樣爬的,所以用爬山。

通過這一課的教學,我瞭解到課堂必須有一個主要目標,把這個目標記在心裏,學生每上一節課就有一些收穫。

爬天都峯課文3

各位老師、各位領導:

上午好。我叫宋xx,畢業於新鄉學院英語教育專業。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國小語文三年級上冊《爬天都峯》,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等幾個方面來闡述我這堂課的教學。

第一、說教材

這篇課文是國小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3課《爬天都峯》。這是學生從低年級升入中年級,學習的第一組第3篇課文,通過本組教學,幫助學生儘快地適應中年級的語文學習,逐步完成由低年級向中年級教學的過渡。因此這一組教材是低年級和中年級兩個年段語文教學的接口處,而這篇課文是第3篇精讀課文,所以它在本單元是舉足輕重的。

課文是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寫的,描寫了在暑假裏,“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峯,路遇一位素不相識的老大爺,“我們”互相鼓勵,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難,終於一起爬上了天都峯。課文向人們揭示了在困難面前,要有戰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要善於互相學習,互相鼓勵,共同進步的道理。

這篇課文分兩課時教學,第一課時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自學生字詞,檢查評議,書寫生字。

這裏我單說第二課時:提示課題,提出學習任務讀議結合,理解重點句段,依據板書,弄清全文之間的聯繫。

根據課標3至4年級階段目標,要求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注重體現人文精神。根據三年級學生具有初步理解詞句意思的能力;學生能初步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我仔細閱讀教材內容後,擬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理解重點詞句,體會人物思想感情。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分角色讀課文。

情感目標:教育學生學會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

重點、難點:體會句子,能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

第二、說教法運用

針對教學內容,我打算在教學中充分藉助多媒體課件,讓學生展開想象,進行形象思維訓練。,教師通過“教、扶、放”讓學生從學會到會學。讓多媒體輔助教學,以情景教學法激發興趣,使其樂學,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第三、說學法

腦動心到,心口一致。

合作交流,疑難共解。

第四、說教學環節

首先、引入課題,分析題眼

先以質疑的方式,引入課題,用多媒體課件展示一幅山峯的圖片,提問:我們怎麼才能上到山上去?引出課題《爬天都峯》,然後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天都峯的圖片,創設情景、激發興趣,讓學生體會到

天都峯怎麼樣?有什麼特點?引出天都峯的高和陡。然後讓學生展示一下蒐集到的天都峯的有關資料,並小組交流。再通過比較“登山”與“爬山”讓他們體會爬山是手腳並用。這爲後面的體會思想起到鋪墊作用。

接着,朗讀課文(在這個時候,播放多媒體音樂和圖片),要求學生邊讀邊按“爬山前——爬山時——爬山後”把文章分爲三部分。

其次、品釋詞語,明白道理

1、結合圖片,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第一部分,小組討論:天都峯有什麼特點?找出句子讀一讀。

2、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第二部分,聯繫上下文理解“奮力、手腳並用、爬、終於”等詞語。組織小組討論:人物的動作、語言,體驗我的心情。

3、自讀第三部分,自由討論:老爺爺爲什麼要謝我,我爲什麼要謝老爺爺?“居然”是什麼意思?如果用上別的詞語效果一樣嗎?(例如果然、突然、忽然)並分角色讀“老爺爺和我”的對話。齊讀爸爸的話,品析“汲取”是什麼意思?你從爸爸的話中懂得了什麼道理?(得出結論:善於從別人的身上吸取力量)

4、拓展學習,提出問題:想一想,假如你在爬天都峯,請把你在“爬天都峯”中的感受介紹給大家。

第三、情感教育

課文《爬天都峯》主要講了在暑假裏,爸爸帶“我”去爬天都峯,“我”與一位素不相識的老爺爺,互相鼓勵,一起爬上天都峯的事,從這件事,你得到了什麼啓示呢?我們今後遇到困難應該怎麼做呢?(要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幹什麼事只要不怕困難,勇於攀登,一定能成功)。從而體現了情感教育滲透於教學過程中。

第五、說板書

板書是一種重要的教學輔助手段,也是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有機組成部分。我的.板書設計儘量清晰地展現出課文的主線,體現教學重點和難點。

高、陡 爬天都峯

奮力→手腳並用→爬→終於

不怕困難 勇於攀登

第六:本節課我的設計理念是

1、利用豐富的多媒體教學資源,讓學生享受優質的教學服務。

2、現代教育技術爲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生動形象的畫面,能幫助學生解決重點難點。利用多媒體的優勢,營造一種學生喜聞樂見,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困素,使其主體作用得到更好的發揮。學生對於難以理解的抽象內容,可根據多媒體上提供的內容找到答案。例如:天都峯的特點學生就可以在課件中找到。

3、國小語文課是一門基礎課,通過詞句的理解,基礎知識的訓練最終歸宿到能力的培養上,這樣的方法爲學生的學習提供了一把鑰匙,正如葉聖陶先生說的“教是爲了不教”。最後,懇請各位老師、領導對我的說課給予批評和指正。

標籤:天都峯 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