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語文

《認識鐘錶:小明的一天》課堂實錄、反思和點評素材

語文2.93W

1. 使學生結合生活經驗,初步認識鐘面,會認讀整時、半點。

《認識鐘錶:小明的一天》課堂實錄、反思和點評素材

2.在具體情境中,培養學生珍惜時間的觀念和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3.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能力,體驗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樂趣。

〖教材分析

本節課“小明的一天”,教材爲學生提供了一個熟悉的生活情境,採用連環畫的形式展現小明一天的活動:早上6時起牀→7時半上學→8時上課→12時吃午飯→下午4時踢球→晚上8時半睡覺。這一內容在設計上有3個特點:第一,提供了豐富的與兒童生活背景有關的素材;第二,強調學生的數學活動,使學生學會用數來表達和交流信息,發展學生的數感;第三,適時地滲透養成良好習慣的教育,如按時起牀、早睡早起等。本內容的選取既關注了學生的經驗和興趣,又讓學生體會到時間對於他們的重要性,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本節課在教學時要注意以下三點。

1. 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

《標準》明確指出:數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由於學生在生活中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鐘錶的經驗,因此在教學時要基於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情境圖,給學生提供充分交流的機會,使數學活動真正成爲學生生活經驗的總結和昇華。

2.創設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

創設情境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還可以幫助學生形成富有情感的行爲,有利於師生情感的互動。本節課通過“小明的一天”爲學生創設一個熟悉的生活情境,體現兒童已有的生活經歷,爲學生探索知識提供一個廣闊的平臺。

3.加強小組之間的合作交流。

合作學習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之一。在低年級教學中,教師就應有意識地去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本節教學有多處採用小組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羣體的力量,溝通各小組所發現的內容,在這些過程中去培養學生合作的習慣:怎樣傾聽別人的意見,怎樣與別人交流,如何正確評價別人的見解等等。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我校是一所縣直實驗國小。教學資源貧乏(無配套教學掛圖、課件等),教師上課只有課本和一些自制教具,只能創造性地去使用教材。

本班學生60人,70%來自縣城,30%來自鄉村,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經驗參差不齊。上這節課之前,我做了個調查:發現城裏的孩子大都認識了整時與半點,還了解了一些關於鐘面的其他知識;而農村的孩子相對而言就知之甚少,有的只認識整時,個別還不會看鐘表。因此,如果將本節的知識交給學生主動地去學習,必須要先把學生按已有經驗的多少來搭配成若干異質小組,才能取得良好的合作效果。

〖課堂實錄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談話:今天老師請來了一位新朋友(貼出小明的畫像),他的名字叫小明,和大家一樣,也上一年級了。你們想了解這位新朋友嗎?下面我們就一起看一看“小明的一天”。

(評析通過情境的'創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思維處於主動學習的狀態。)

(二)合作交流,總結經驗

1. 觀察情境圖,交流經驗。

看課本中的情境圖。

師:仔細觀察,小明在什麼時間做什麼?自己先看看,再在小組內講給其他同學聽。

小組交流後全班交流。

師:誰來介紹小明在一天中都做了什麼?

生:6點起牀,然後7點半去上學,8點開始學習,12點吃飯,下午4點踢球,晚上8點半上牀睡覺。

師:介紹得真清楚。老師告訴你,幾點也可以說成幾時,例如6點起牀,可以說成6時起牀。那你知道看時間通常要用到什麼?

生:看時間要用鐘錶。

師:關於鐘面的知識你知道哪些?把你知道的知識教給小組中的其他小朋友。比一比,看哪位小老師當得最合格。

小組活動。

彙總各小組的交流結果。

組1:我們組知道了1時、2時……12時怎麼看,還認識了時針、分針、秒針。

組2:我們組知道了怎樣看幾時半,還知道秒針轉得最快,時針轉得最慢。

組3:我們組知道鐘錶上有12個數。

……

師小結:小老師們懂得真不少,有的不僅會看鐘面上的時間,還知道鐘面上(出示鐘面實物圖)有12個數,有3根指針,又短又粗的一根叫時針,長一些的這根叫分針,最長的這根叫秒針。

(評析關於鐘面的知識,學生在生活中已經有一定的經驗。教師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充分利用學生原有的經驗,給學生提供交流的機會,如當小老師,讓學生主動地去獲取知識,體現新課程的理念。)

2.總結經驗,進一步加強對整時、半點的認識。

師:小朋友們知道小明在一天裏都做了些什麼,那你能給小明活動的這6個時間分分類嗎?

學生各抒己見。

生1:按早晨、上午、中午、下午、晚上來分爲五類。

生2:可以分成兩類,6時、8時、12時、下午4時爲一類;7時半、8時半爲一類。

師針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評價和鼓勵。

師:按整時和半時來分,可以分成兩類,6時、8時、12時、下午4時是整時,7時半、8時半是半點。你們是怎樣認讀整時和半點的呢?利用自己的鐘表模型,小組內交流一下看法。交流時要注意聽別人是怎麼說的,如果有不同意見,要等同學說完後再提出來。

小組交流。

彙報交流結果。

組1:我們發現6時、8時、12時、下午4時分針都指着12;7時半、8時半分針都指着6。

組2:我們還有補充,6時、8時、12時、下午4時分針指着12,時針分別指向6,8,12,4;7時半、8時半分針指着6,時針分別在7和8,8和9的中間。

……

師:由此可以發現整時和半點有什麼不同?

生1:整時和半點分針指的不一樣,整時分針指向12,半點分針指向6。

生2:整時和半點時針也不一樣,整時時針指向哪個數就是幾時,半點時針在兩個數的中間。

師小結:整時分針總是指向12,時針指向幾就是幾時;半點時分針總指向6,比如說7時半,分針指向6,時針指向7和8的中間。

(評析分類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數學思想,學生在前面的單元中已有接觸。本環節通過對時間的分類加深學生對整時、半時的認識。另外,本環節中小組活動有實效,注意學生合作能力的培養。)

課間休息:放歌曲《時間像小馬車》

(評析通過這一活潑的音樂,寓教於樂,不僅愉悅了學生的身心,還在無形中滲透了珍惜時間的教育。)

3.良好作息時間的教育。

師:通過小明的一天,你對他有了哪些方面的瞭解?

生1:小明按時吃飯。

生2:小明愛體育鍛煉。

生3:小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生4:小明早睡早起,是個好孩子。

師小結:小明是一個有良好生活作息習慣的好孩子,希望小朋友也像小明那樣能夠合理地安排自己的作息時間。

(評析培養學生的時間觀念是關於時間學習的重要目標之一,在這裏教師結合小明的一天,引導學生去合理地安排時間,適時地滲透了時間觀念的培養。)

(三)應用練習

1. 認一認。

讓學生獨立說一說第91頁“練一練”第1題圖中的小朋友在什麼時間幹什麼。

2.撥一撥。

讓學生利用手中的鐘表模型撥出下列時刻:

1時9時半3時11時半5時半

(評析通過有趣的練習,使學生進一步學會認讀整時、半點。)

(四)作業設置

用喜歡的記錄方式給自己制定一份合理的作息時間表。

(評析作業的設置,給了學生一個開放的空間,既培養了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珍惜時間、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五)課堂小結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生1:我知道了整時和半點的不同。

生2:我覺得和小組裏的其他小朋友一起學習很開心。

生3:還要向小明學習早睡、早起。

……

(評析課堂小結的設計體現了評價的理念和多元化的教學目標。)

〖教學反思

回想起這快樂的、無拘無束的40分鐘,我心中充滿了許多感慨。感慨孩子們在課堂上出色的表現,感慨新課程改革帶來的新氣象。我真不敢相信,六七歲的孩子竟然知道得這麼多,合作得這麼好。數學已經成爲了他們接觸生活、瞭解生活的一個工具。

成功的一節課必須要立足於教師對教材的把握、對學生的瞭解、對新理念的理解之上。胸中有邱壑,教學纔有方。在上這節課之前,我努力挖掘教材的兩個優勢:1. 情境創設得好,是兒童熟悉和感興趣的;2.素材提供得好,它基於學生的生活經驗。根據本班學生的知識經驗和認識水平以及教材的特點,在教學中我採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給學生多次交流的機會,引導他們去自主地學習探究。在學生交流時,我把自己也看成是小組中的一員,認真傾聽他們的意見,關注他們在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以便及時地來引導。看到孩子們一張張快樂的小臉,我深深地感受到:只有“活”起來的數學課堂,纔會真正成爲學生探索的天堂。

〖案例點評

本節課有以下特點。

1. 重視情境的創設。

課堂教學中創設既合理又富有活力,既關注又尊重學生的情境是每個教師竭力追求的。本節課爲學生提供一個自己熟悉的感興趣的生活舞臺,通過“小明的一天”讓學生在民主和諧的氛圍中去合作、去交流,去認識整時和半點。我想,這一情境會使兒童終生難忘,甚至影響到他們對數學的情感和態度。

2.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爲基礎。

在本節中,教師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爲基礎,引導學生去自主地學習。在小組交流、合作的基礎上給每個學生髮表自己見解、提出不同意見的機會,注意生生、師生的多項交流,集中小組的智慧,進一步認識整時和半點。尊重學生,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和能力的提高。

3.教師角色的轉變。

教師能夠面向全體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在愉快和諧的氛圍中全面參與,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體現“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合作者、引導者”的新課程理念。

總之,本節課的教學,體現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數學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使數學課堂真正變成學生實現心靈自由放飛的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