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語文

三年級數學上冊期中試卷分析及反思

語文2.46W

一、對試卷的認識:

三年級數學上冊期中試卷分析及反思

本次試題體現瞭如下幾個特點:

1、試題的難度上,整體偏難,基本題、中等題、拓展題三種試題分數比大致爲:6:2.5:1.5。命題綜合性較強。

2、力求體現《數學課程標準》要求,基礎知識覆蓋面很大,突出教材重點。

3、以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爲基礎,知識覆蓋面力求寬泛。

本次試題以基礎知識爲主,考查了本冊教材的數學概念、數學計算,時間、求平均數,解決問題等,可以說是點多面廣。

4、注意貼近學生實際,體現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

本試題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中索取題材,使學生從中體驗、感受學習數學的價值。如:老師帶領學生出遊等解決問題中都是學生身邊的現實生活中喜聞樂見的。這樣把原來似乎生硬枯燥的知識生活化、活化了解題情境。

5、注重考查學生的各種能力。

如:動手操作中:通過完成鐘面、畫周長等。不僅考查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收集信息的能力、操作能力和計算能力,同時也考查了學生運用數學知識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對學生考試情況的分析:

通過對本次試卷的分析,從整體來看,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的比較好。基本功紮實,形成了一定的基本技能。從試卷中同時也發現了一些問題:

1、部分學生對知識的靈活變通的能力教差,不能熟練的運用所學的知識解答問題。對年、月、日等時間概念掌握不到位,似是而非,運用不夠熟練。

2、審題時對關鍵字的把握不準確,說到底還是學習能力的問題。如解決問題中的求平均數問題很多同學就找不準總份數。

3、面對沒有做過的題,不敢嘗試,主動探索的能力差。

4、少部分學生計算錯誤率較高。

三、我認爲教學中的成功與不足

1、對基礎知識的教學比較紮實,基礎題型訓練較好。教師比較重視的一些問題,得分率較高。

2、平時教學中注意對學生能力的培養,能結合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題型訓練。

3、平時教學中重視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學生有一定的運用能力。

4、教學中能給學生自我發展的空間,促進了學生能力的提高。

5、教師教學中對教材有宏觀的把握,能注意各領域知識的融合。

6、平時對有些知識點訓練不到位,導致學生綜合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不強,沒有達到靈活運用的程度。對解題規範性訓練不足,造成有些學生會而不對,對而不全。分頁標題#e#

7、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探究能力培養不足,審題能力訓練不夠。

8、期會考試沒有複習,知識點不到位,影響考試效果。對學生答題規範性訓練不到位。

9、教師對教材挖掘不夠,教師站的高度不夠。

四、對今後教學的啓示

(一)立足教材,落實三基

要特別注意知識方法過程教學,特別是數學定理、公式的推導過程和例題的求解過程,基本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基本的解題思路方法被想到的過程,要敢於、勇於向學生暴露自己的思維、展現自己的思維,讓學生了解感悟教師的求解過程的思路方法,避免教師一說就對、一猜就準、一看就會,只給學生現成結論局面的出現。

(二)注重過程,培養能力

教學中,要將數學教學作爲一種數學思維活動來進行,要讓學生親身經歷數學問題的提出過程、解決方法的探索過程、方法能力的遷移過程。讓學生在參與數學思維活動、經歷知識產生髮展過程中,逐步提高數學能力。

1、重視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

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增強用數學的意識,逐步學會用已有的數學知識去探索新的數學問題,學會將實際問題抽象爲數學問題,並加以解決。平時教學中多給學生創造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機會,如,對同一個或同一類數學問題賦予不同的數學情景,讓學生在不同的情景中用相同的思想方法處理問題。

2、重視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

平時的教學中,要讓學生熟悉數學語言,包括文字語言、符號語言、邏輯語言、圖形語言和數表,培養他們閱讀理解和表述數學問題的能力,因爲只有具備了較強閱讀理解能力、熟練的口頭和書面表達能力,才能把自己的真才實學反映在答卷上,才能取得較客觀的較好的數學成績。

3、重視對學生聯想能力的培養

聯想在解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謂聯想解題,就是根據題意展開聯想,從自己的知識倉庫中找到與題目接近或很相似的原理、方法或結論,變通使用這些知識,使問題得以解決。

(三)變式訓練,提高素養

教學中,在夯實基礎的前提下,善於將學生從思維定勢中解脫出來,養成多角度、多側面分析問題的習慣,以培養思維的廣闊性、縝密性和創新性。對例題、習題、練習題、複習題等,不能就題做題,要以題論法,以題爲載體,闡述試題的條件加強、條件弱化、結論開放、變換結論、多種解法、與其他試題的聯繫與區別、其中蘊含的數學思想方法等,將試題的知識價值、教育價值一一解剖,達到做一題,會一片,懂一法,長一智。分頁標題#e#

(四)開發教材,拓展課程資源

我們常常談教學基本功,也往往提到處理教材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課堂調控能力,以及板書、情感、教態等。其實,最關鍵的是教師對教材的理解準確不準確、深刻不深刻。

聯繫實際,還原教材的生活本色。

似真發展,還原知識的生長過程。

民主教學,促進教材動態生成。

改編習題,促進學生髮散思維能力的發展。

拓展教材,促進課程資源有效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