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語文

關於《黃鶴樓送別》教學實錄

語文2.52W

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共同來學習一篇新的課文。課文寫了一個美好的故事,裏面還包含着一首詩,誰能猜出是哪篇課文呢?

關於《黃鶴樓送別》教學實錄

(生答)

師:對了。這就是我們將要學習的新課文。(板書課題)看來大家對這課較熟,老師還沒教,自己就先看了。真好!能把課題讀好嗎?

(生齊讀課題)

師:像這種樣式的課文,你們以前還讀過哪些?

(學生議論紛紛,如數家珍般地列出了:《英英學古詩》《每逢佳節倍思親》《但願人長久》《母親的恩情》《李廣射虎》等)

該環節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鼓勵學生超前閱讀,引導他們溫故知新。

師:你認爲學習這篇課文該完成哪些任務呢?

生:把課文讀好。

生:領悟課文裏的意思。

生:能熟練背誦古詩。

生:理解詩句的意思。

(師隨機板書:讀 悟解 背)

師:太好了,同學們,這既是要完成的任務,也是我們讀懂課文的方法。下面,同學們就認真讀書,把生字讀準。老師看看大家能讀明白哪些問題。

讓學生自定目標,自找學習方法,這不正是尊重學生的主人意識,還給學生自主學習權力的體現嗎?

(生自由朗讀課文後交流)

生:我知道了課文講的是李白和孟浩然之間的友誼。

師:你一下子就找到了文中兩個主要的人物。

生:我知道了李白送孟浩然走的時候,心裏很捨不得,我是從“李白佇立在江邊,凝視着遠方,只見一江春水浩浩蕩蕩地流向天邊……”這句話裏體會出來的。

師:用一個成語來形容,這就叫“依依惜別”。

生:我讀懂了李白和孟浩然不但是很好的朋友,而且還是真正的朋友。

師:你的體會是聽了誰的話後聯想到的?

生:是聽了女女同學(指第一位發言的同學)的回答後想到的。

師:是啊,學會聽,而且會聯想,就會學到更多的知識。

教師適時點撥,不露痕跡地教給學習的方法,能使學生的思維碰撞出更多的火花。

生:聽了剛纔幾位同學的發言,我聯想到了一句格言——真正的朋友,是永遠不會變心的。

師:你的聯想很有道理。()那麼,你能從文中找到一些話來證明他們是真正的朋友嗎?

生:孟浩然的話裏有這麼一句:“王勃說得好:‘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只有真正的朋友纔會即使遠在天涯海角,彼此之間的距離仍似鄰居。

師:你的理解能力真出色!

生:從李白的話中,我知道了他們的友誼不是建立在吃喝玩樂上的:“終於,李白舉起了酒杯說:‘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詩篇譽滿天下……’”

師:老師課前查過資料,李白比孟浩然小12歲,把他當做兄長是自然的,可他爲什麼又特別尊敬孟浩煞,尊稱他爲“夫子”,稱呼都是“您”呢?

此處何國成老師故布“疑陣”,引導學生品讀課文的關鍵處。看來,深人鑽研教材僅靠教材和教參是遠遠不夠的。倘若教者胸無“丘壑”,課上又怎能指點迷津?

生:因爲他非常敬重孟浩然的人品,欽佩他的學識,所以特別尊敬他。

師:噢,原來是這樣,大家一齊把這幾句話讀好。

師:請兩位同學上來板書句中兩個你認爲關鍵的詞兒。

(兩生板書,一生寫“人品詩篇”,一生寫“令人敬仰 譽滿天下”。其中,“篇”字學生寫完後覺得不夠好看,擦了重寫。師隨即給予肯定。)

師:板書是給大家看的,把字寫好,能體現出你對別人的尊重。這兩位同學都懂得這一點。他們的關鍵詞也找得不錯。

師:同學們的悟性真好,通過自己讀書,自己領悟,讀懂了文中的人、文中的情。還有要說的嗎?

生:我讀懂了詩題的意思:李白在黃鶴樓送孟浩然去揚州。

師:你怎麼知道孟浩然去的地方廣陵就是揚州?

生:詩句中就有啊,“煙花三月下揚州”。

生:文中李白說的話裏也有:“今天您就要順江東下,前往揚州……”

生:我知道李白的老朋友孟浩然是向西邊辭別了黃鶴樓,去了揚州。

師:“向西邊辭別黃鶴樓”,你從哪兒看出來的?

生:從“西辭”這個詞能看出來。

師:是嗎?

生:我不同意他的說法。我曾經跟爸爸去過黃鶴樓,在那兒,導遊阿姨還說起這首詩,記得當時她說黃鶴樓和揚州都在長江邊上,因爲黃鶴樓位於揚州的西面,因此纔是“西辭”。

生:我留心了文中的插圖,圖中也把黃鶴樓畫在了西邊,李白佇立在那兒, 目送江上東去的孤帆。

何老師不向學生灌輸知識,即使學生答錯了,也不發表看法,只是通過與學生的交談,一步步地引導,讓學生自己感悟、糾正,把正確答案找出來。

師:送別的.詩有很多。同學們讀過哪些,分別是送誰,怎樣送的,表達了什麼樣的感情?

生:我讀過《贈汪倫》(背詩),汪倫是“踏歌”送李白,歌頌了朋友之間的深情厚誼。

生:我想起音樂課上劉老師教唱的一首歌《送別》。

師:願意唱給大家聽嗎?

(何老師隨着同學們的歌聲輕聲哼唱)

師:謝謝你們給老師帶來這美好的感受。送別的時間、地點、人物、方式可以不同,但朋友間的真情是共同存在的。課後,同學們可以再去找些送別的詩、歌,可以是古代的,也可以是近代的、當代的,大家一起交流。

何老師有意拓展、延伸,幫助學生形成了送別詩的知識組塊,課雖盡,而“學無涯”。

師:本課的學習任務你們自己讀書完成了。你認爲還該做點什麼筆頭作業嗎?

生:抄寫本課的生字。

師:有必要,該掌握的基礎知識一點也不能馬虎,相信你們有能力自學好生字詞。

生:把這首詩的意思寫下來,書後思考題中有要求。

師:你有學習方法,知道抓住書後思考題來把握課文,也懂得及時整理重要的學習內容。詩意不要被詩句“框住”,你想怎麼寫就怎麼寫。

(生獨立作業,生字抄寫正確率100%,詩意正確率98%。寫詩意時學生不拘泥於詩句的直譯,有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能寫出詩意境的佔85%。)

讓學生自己決定作業的內容及形式,使得作業的設計關注了學生的感受。學生時時處處都在自主學習。

聽課後記:

課後,跟學生們聊起這堂課時,他們七嘴八舌,爭相作答:“很簡單,一學就懂。”“都不感覺是在上課,好像就是在跟一位和藹可親的老爺爺聊天。”“我覺得今天自己特別聰明,有些問題不假思索就能舉手回答了”……是啊,這是一堂簡單的語文課!說它簡單,因爲它的問題簡單;說它簡單,因爲它沒有讓人眼花繚亂的所謂的“創新”的花樣,有的只是簡簡單單的教學流程,讓你一看就懂;說它簡單,因爲它所折射出的教學理念簡單:以學生爲主體。這是一堂好課,說它好,是因爲課上大部分的時間是學生自己在讀書、在感悟、在交流、在合作;說它好,是因爲它讓每一位學生時時都在老師恰到好處的賞識評價中體驗成功,如沐春風;說它好,是因爲它悄悄爲學生架起了自主學習的橋。透過這簡單的好課,我又深感其中的“不簡單”,這是學問,需要我們認真學習,細心揣摩,大膽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