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語文

評課記錄示例大全

語文6.44K

篇一:認識新朋友評課記錄

評課記錄示例大全

一、主要有以下特點:

1、在現實情境中體驗和理解數學。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美麗的情景時,從學生熟悉的現實情境出發,聯繫學生的現實生活,運用學生關注和感興趣的實例作爲認識的背景,提出有關的問題,有助於學生有意識地理解,提高學習興趣,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慾望。

2、注重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運用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主動的發展。教學中,讓學生根據圖蒐集信息,提出問題,小組討論交流反饋,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在教學重、難點的突破上採用了由具體到抽象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主動去探究新知。

3、 本節課的習題設計難度適宜,真正讓學生在學習中都能夠體會到掌握新知的喜悅和體驗成功的快樂。

二、聽課教師評課

王校長:

1、本節課的練習太少。

2、教師要隨時關注小組內互動的情況,及時引導。

韓老師:

1、有部分學生沒有積極參加課堂活動,教師調動學生的 力度不夠。

2、多鼓勵學生自主學習,提出問題及時評價

李老師:

1、關注一下個別學生,特別是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生和學習能力差的學生。

2、練習最好能夠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

三、總結

根據授課教師的說課和三位老師的點評,我總結如下:

1、本節課的優點:(1)教學目標、重難點把握恰當,體現“三維”目標的和諧統一。(2)小組合作學習運用的比較好。

2、本節課有待改進的反面:(1本節課的練習太少。(2)少數學生沒有積極參加課堂活動,沒有對個別學生進行關注。(4)練習要聯繫學生的生活,體現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3、改進措施:(1)課堂上儘量節約時間,餘出時間多做練習,加大課堂練習的量。(2)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其參與課堂活動,加強對個別學生的關注。(3)練習要結合生活實際。

篇二:評課稿

《長方形與正方形的周長》是國小數學第六冊幾何小實踐的教學內容,夥牌國小的武紅英老師精心設計了教學過程,重新整合了教學內容,使數學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同時,整堂課充分體現出課改中關注學生學習過程的理念和新基礎把課堂還給學生的教育理念,不失爲一節好課。但是除了武老師良好的教學基本功和數學素養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之外,學生的表現更加引起了我的關注,整堂課中學生圍繞老師的提問積極熱烈地開展討論,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對計算長方形的周長有各自的想法,並且在和同學的不同觀點比對之後,能判斷選擇出更優的計算方法,同時運用知識的遷移自己得出如何計算正方形的周長。

下面就選取學生突出表現的三點做個點評:學生良好的傾聽習慣。整節課中,武老師設計了許多的問題,頻率較高,面較廣,學生對於老師提出的問題都能作出及時準確地回答,沒有重複發言和言不答題的,而且當一個學生的回答有錯誤時,其他的學生能及時地判斷和修改,對於表達不完善的發言,更能加以補充說明。"聽"是學生思考和作出回答的前提條件,只有學生進行認真的傾聽纔能有良好的發言,從而使教學的過程更加流暢,使課堂討論的氣氛更加熱烈,學生的思維得以更好的激發 .學生良好的數學語言的表達。整節數學課中,學生的回答充分體現出數學的特點,語言的表達科學,簡練。例在第一環節探究長方形的周長環節中,學生展示出3種不同的算式,9+9+8+8=34dm,9×2+8×2=34dm,(9+8)×2=34dm,師:每個算式的意義是什麼 生1:把長方形4條邊的長都加起來就是長方形檯布的周長。生2:它是看特徵的,長方形的特徵是對邊相等,所以一定有2個長和2個寬,所以2×8加2×9就得出長方形檯布的周長。生3:長方形裏有2個長,2個寬,先把1個長和1個寬加起來在×2,就是長方形的周長了。從學生數學語言的運用和表達也看出了這個班級的學生對長方形概念掌握得很好,能清楚地利用特徵得出周長的計算方法。

當然學生簡練流利的表達,具有良好的數學語言和習慣是和老師平時關注學生的發言,培養學生的發言是分不開的。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更何況要上好一節課,更是在平時的教學中培養和訓練學生的各種能力,好教案,好老師再加好學生才能使短短的35分鐘留給他人成就的思考和收穫。

《有餘數的除法》評課稿

本課教學設計頗有新意。張隨亮老師從創設任務情景,激發學生學習熱情,聯繫學生生活實際解決身邊問題等幾個層面進行設計的。老師充分關注數學課的人文價值,努力創設融知識,道德,能力爲一體的課堂。

一開始,張老師創設了活動情景,以奧運爲契機,平均分送奧運吉祥物福娃的照片,代替傳統的分蘋果,既聯繫了生活實際又體現了情感教育的目的,讓學生感知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張老師還根據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思維特點,運用了小丁丁,小巧等學習夥伴的生活案例,代替了傳統的判斷和改錯,充分利用直觀教學,,強化學生的感性認識,發展學生的直覺思維,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很大提高。在練習設計中,一道道題目就像一個個發生在身邊的小故事,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較好地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教師充分運用生活中的案例,讓學生交流自己生活中的例子,自己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學生積極參與操作活動,爲學生提供更多的研究和探索的機會,使學生掌握了除數要比餘數大的道理,也使學生的能力得到了培養。

所以,這節課讓學生形成了良好的思維習慣和應用數學的意識,感受到了教學創造的樂趣,也增進了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同時也獲得了對數學較爲全面的體驗與理解。

《圓的認識》評課稿

圓的認識是學生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等多種平面圖形的基礎上展開教學的。在學生從認識直線圖形到曲線圖形的過程中,不僅拓展了他們的知識面,豐富了學生餓空間與圖形的學習經驗,而且也給學生探索學習的方法注入了新的內容,並使得學生的空間觀念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平面圖形的學習對於學生來說是一個抽象的知識,只有結合生活,練習生活,讓學生親眼去看一看,親手去做一做,親自去想一想,才能使之成爲具體的、可接受的知識。李老師從生活中常見的線入手,引入了線段和圓,緊接着結合生活讓學生找生活中的圓及感知圓(主要通過用手摸一摸周圍的圓),積累了一些對圓的感性認識。接着比較直線圖形與曲線圖形,把腦海中形象具體的東西用數學的語言來表述、概括或者說抽象出來。應該說,李老師極其注重數學知識生活化。一方面,注重從生活現象中提取數學知識,引入數學學習;另一方面,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知識後,及時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也可以說數學的迴歸。比如練習中,車輪爲什麼要做成圓的?車軸該安裝在哪兒?我想如果給足時間,數學知識的迴歸在這些課上有更多的體現和應用。

在六年級的課堂上,李老師注重學生的探究活動是很明顯的。以學生爲中心,以學生的主動探究爲主,讓學生敢想、敢說,從而主動的去獲取知識。課中體育老師的圓上,你喜歡站在哪兒?小組合作探究直徑、半徑的意義以及之間的關係等都體現了這點。

最後,李老師注重學生的思維表述。如果說操作活動能更強調知識的深刻性,那麼語言表述也就是“說”,就是對知識的梳理,知識的羅列,知識的系統話整理和知識的重組。

整堂課也有值得探討的地方。

(1) 語言的銜接稍有跳躍。課堂的連接語是課堂駕馭能力的表現,也反映了教師設計課堂,生成課堂之間的一種應變。同時,這也與教師對於教學設計過程的熟悉程度有關。

(2) 練習的量不夠。

《可能性》評課稿

學生的經驗和活動是他們學習數學的基礎,鍾老師的這節課的教學設計能根據數學新課標的基本理念,精心設計學生的數學活動,充分利用學具與聲像集合的多媒體教學手段,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讓學生在實際中運用所學知識,體現了數學來源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這節課主要有以下幾特點:

1、創“疑”境,激發探究慾望

陶行知先生說過:“學起于思,思源於疑”。把數學問題轉化成潛在的問題情境中,讓生在具體情境中感受數學的存在,發現數學問題,激發學習興趣。在本課的開始,運用學生喜歡的阿凡提奪金幣的故事,一下子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的思維迅速轉移到課堂上來,爲該課的順利展開打下了紮實的基礎,且以這個故事貫穿整個教學。故事中的奪金幣的幾回合,更是激起學生思維的火花,使學生充滿熱情地投放思才,把學生推到了主動探索的位置上。

2、強調數學學習的實踐性與探索性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在教學過程中,鍾老師十分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和直接經驗。以“猜想—實踐—驗證—反思等一系列的學生學習活動爲主線,充分讓學生在動手、動口、動腦、在活動中去探索。爲學生提供了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空間,讓生在具體的操作中體驗可能性,探索數學思想、方法並獲得結論,且能在活動中體會成功的喜悅。

3、課內向課外延伸,重視對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

課堂上,鍾老師通過讓學生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描述生活中事情發生的可能性、將紅、黃、藍色花插入相應瓶中等活動,讓學生解決生活中的例子,遊戲中愉愉快發展,健康發展。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遺憾也是一種美。爲此提出個人不成熟的看法:

1、數學教師也應注意語言的更準確性以及評價語言的豐富。

2、學生的錯誤也是比較好的教學資源,老師還應善於傾聽學生的錯因。才能更有利於幫助問題的解決。

總之,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我相信只要我們的教立足於學生的學,我們的課堂將更精彩,更豐富多彩。

《分數的基本性質》評課稿

李老師的課,給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教學語言的準確性、嚴密性,無可挑剔,對學生的啓發、點撥恰到好處,與學生的交流親切自然,駕馭課堂的能力讓人佩服。儘管是一堂舊教材的課,但在沈老師設計的課堂中,卻讓人欣喜的發現新的課程標準中的新理念,爲舊教材與新理念的有機結合作了一個很好的典範作用。下面就這節課談談自己的體會。

《分數的基本性質》是國小數學教材第十冊的內容之一,在國小數學學習中起着承前啓後、舉足輕重的作用,它既與整數除法的商不變性質有着內在的聯繫,也是後面進一步學習分數的計算、比的基本性質的基礎。分數的基本性質是一種規律性知識,分數的分子分母變了,分數的大小會變嗎?分數的分子分母如何變化,分數的大小不變呢?學生在這種“變”與“不變”中發現規律。 在教材的處理上,有以下幾點值得我學習: (1)堅持以本爲本的原則,把教材中的陳述性教學爲猜想與驗證性發現。(2)把總結式教學爲學生自我發現、自我總結的`探究性學習。(3)以教師的主導地位轉化爲學生爲主體的學生探究性學習。

這節課充分運用知識的遷移,調動了學生的知識積累,使學生學的輕鬆、愉快,同時感悟了知識的形成過程。這節課以“商不變的性質”複習引入,通過一組練習題充分複習了“被除數和除數同時擴大或縮小相同倍數,商不變。” 在新授過程中,李老師沒有單一地把今天所要學習的內容直接出示給學生,而是把一種靜態的數學知識變爲一種讓學生在一種大問題背景下的探索活動,使學生在一種動態的探索過程中自己發現分數的基本性質,從而體驗發現真理的曲折和快樂,感受數學的思想方法,體會科學的學習方法。整個課堂創設了一種“猜想——驗證——反思”的教學模式,以“猜想”貫穿全課,引導學生遷移舊知、大膽猜想——實驗操作、驗證猜想——質疑討論、完善猜想等,把這一系列探究過程放大,把“過程性目標”凸顯出來。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學得快樂,而且每個學生的個性也充分得到了發展,爲學生的長遠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李老師設計的練習題的也是由淺入深,形式多樣。既複習了新知識,並讓學生在練習中有所提升,組織學生自己討論尋求解決的辦法,體現了自主學習。

篇三:角的初步認識評課稿

《角的初步認識》評課稿

本週二我第一次聽了孫翠娥老師的《角的初步認識》一課,深深地感覺到孫老師作爲一名經驗豐富的“新”教師,無論是對教學重、難點的把握,還是對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角色的定位都是準確的、到位的。整節課的教學體現了新課改的理念,能夠立足於學生的主體發展,重視學生的主動參與、合作交流。給學生充分的動手操作、動口表達、動腦思考的機會,使學生真正成爲課堂的主人。本課,我覺得還有以下幾方面突出的特點值得我學習:

一、注重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繫,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 例如:在課題引入部分,孫老師利用課件展示主題圖——學生熟悉的校園一角,讓學生說說這是什麼地方?看到了什麼?找出呈現在各中物體中的角;目的就是讓學生自然而然地感知到數學知識來源於現實生活,數學就在他們身邊。接着,她又讓學生觀察身邊的事物,讓學生在熟悉的教室中找角。這樣,學生對角的認識由模糊到清晰,由具體到抽象,感受到數學知識的現實性,使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二、注重操作,讓學生的行動起來

“角的初步認識”,直觀性和操作性比較強。孫教師設計了,在三角板上摸角、用圓形紙折角,小棒做角,畫角等活動,讓學生愉快、積極地參加到老師根據教學內容創造的不同教育情景中,引導他們眼、手、腦、口等多種感官參與,在實踐活動中經歷知識形成過程。從而建立起角的表象,豐富了對角的認識,發展了空間概念,真正體現了新課標提倡的“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學生模型的過程”這一理念.

三、強調自主學習,讓學生自由發揮

孫老師在教學角各部分名稱的時候,有效地得用的教學資源數學書,讓學生自己到尋找和發現尖尖的點叫什麼?直直的邊叫什麼。在角的大小與什麼有關時,又讓學生展開激烈的討論,從互相交流中發現邊的長短不影響角的大小。是開口與角的大小有關。

四、教師言行中滲透着對學生習慣的培養

對於二年級的孩子來講學習習慣的培養還是非常重要的,整整一節課下來,我們發現這個班的孩子聽課狀態非常好,是因爲教師中上課中不時地用發言要舉手的手勢,“把你手中的活停下來,仔細聽課!”這樣的言行來規範學生。

因爲我也代二年級數學,也要上角的初步認識這一課,所以我聽了本課後也有一些自己的思考,說出來與大家共同商討:

1、是教師出示情景圖後,老師提示“老師用紅色標記標的構成了什麼?小朋友伸開兩臂構成了什麼?”有學生答出了角的這個時候可以直接引入課題然後用課件抽象出角,這時進行角的教學比較合適。孫老師在這之後加入的“尋找教室裏的角”有點爲時過早,如果放在認識了角以後再找,不僅可以清楚地找到角,還能讓學生在生活尋找角的頂點和邊的位置。

2、課件抽象出角後,讓學生摸三角板感知角的環節,學生回答尖尖的,平平的,如果這個環節改爲師“這三個圖形都是角。閉上眼睛想一想,角是什麼樣兒的?再用手比劃比劃角的模樣。”然後讓學生仔細觀察這三個角,它們有什麼相同的地方?我覺得閉眼想、用手比劃,更能幫助學生建立起角的正確表象,他們自然會說出直直的,不會在後面還在說邊是平平的。

3、在折角、小棒做角這個地方感覺練習地沒有層次感,這兩個環節都可以再深層次地挖掘,如果說折角是爲了鞏固認識角各部分名稱的話,我感覺在用小棒做角這個環節完全可以引出角有大小,和角的大小與什麼有關這部分內容,沒有必要再單獨出一個“做一做”讓學生討論了。還有是這部分學生我聽到教師巡視時說了“不是做3個角是做1個角”這一定是有學生做了三角開,這不是個性問題,可以拿到展示臺讓學生來擺,讓別的學生來發現問題並指正。

4、“角的兩邊張開的開口越大,角越大。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這種結論性語言出現過早,這個是四年級纔要學的。

5、畫角這個環節,如果一開始就讓學生動手嘗試畫角,結果也許會出現很多不同的畫法。有的孩子畫出來的角可能會沒有頂點,有的畫出來的兩邊可能不夠直、、、、、如果從這些錯例中去研究畫角要注意什麼?學生可能更容易掌握畫角的方法。

以上只是本人一些粗淺的看法,還希望各位老師共同探討、批評指正。

篇四:比的應用評課稿45

比的應用評課稿

本次聽課活動,開展的很成功,聽課班級是六年級一班,聽了何玉梅老師的課,讓我有了很大的感觸,針對何老師的課參加的老師們談幾點粗淺的看法。 總體呈現五大亮點:(參加教師共同評論的結果)

一、課堂活動緊密聯繫生活實際,體現了讓學生學習有用的數學知識這一先進的課程理念。課程標準中明確地告訴我們:數學的教學活動都必須建立在學生原有的生龍活虎活經驗和學生原來的認知基礎上的。不管是摩拳擦掌中的男生和女生各佔全班人數的幾分之幾,到後來團結合作中的製作什錦糖問題,無一不體現了生活中的數學。

二、注重學生自主探索,三維目標得到充分體現。教師能夠充分扮演好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讓學生積極思考,大膽嘗試,在主動探索中獲取成功並估驗成功的喜悅。

三、合作交流體現團隊精神,充分獲取數學活動經驗。課中,在不同程度上讓學生在合作中進行獨立思考,比如同心協力四道題組長分配組員完成,成功來源於所有成員的力量,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交流、合作,知道了自己的重要性,獲得了成功的喜悅。

四、數學思想方法得到了充分滲透,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品質得到進一步優化。在練習中,教師不斷總結、歸納,讓學生摘錄信息、根據比先求總份數,再求各部分數佔幾分之幾,讓學生做題思路清晰,得心應手。

五、課堂氣氛很活躍,教師準備充分,板書美觀大方。

總之,聽課後的感受是:教學是我們的事,教會了是高興的事,會教了是幸福的事,讓我們爭做一個幸福的人!

篇五:《各種各樣的鞋》評課稿

由許麗娟老師執教的《各種各樣的鞋》一課,是三年級的一節美術課。本課屬於設計應用學習領域,內容和形式貼近兒童生活,符合學生心理。

首先,從老師的備課、教具、課件準備來看,都進行了精心的安排和設計。從課堂教學來看,通過靈活多樣的進行活動和組織形式,來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活動,教師能很好的把握教材的要求,始終以引導學生善於觀察的習慣,感受利用各種材料來製作所帶來的形式美感,學習製作方法,培養創新、合作能力爲目標,做到教學目標明確。

許老師整堂課的結構分如下幾塊來完成:

一、談話導入,引出課題。使學生更加懂得鞋的重要。

二、觀察分析。利用媒體圖片,讓學生欣賞並分析各種各樣的鞋,說出其結構、材料、款式、裝飾、作用、種類等,主動掌握了有關鞋的歷史知識。

三、欣賞分析,討論構思。出示有特點的鞋,引導學生欣賞評述,進一步的開拓了學生創作思維。

四、思考方法,動手製作。引導學生觀察示範,教師當場示範製作一涼鞋,不但激發了學生的創作欲而且也爲學生下一步的創作迎來了思路。

再以小組的形式先思考後製作,同學間互相配合,互相幫助。

五、作品展示,知識延伸。讓學生講一講自己的裝飾手法和創作意圖,教師歸納總結加以評價。

在課堂上,老師以她特有的教學風格爲學生營造了一個民主、平等的課堂氛圍,讓人感到親切、自然。應該說,這是一堂重主體、重合作、重過程、重生活、重創新的,在新課改背景下洋溢着現代教育氣息的美術課,讓人感到自然實用。本節課的亮點主要有以下幾點:首先,教師能夠抓住學生活潑、好玩、好動的心 1

理,利用比較與變魔術的方法導入,在課的一開始就能夠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師這裏來,爲整堂課的集中進行提供了一個前提保障。其次,在講授新課部分,豐富有效的教具,使每個學生都能參與進來,並且極大地展示了講授的基本功,也使每個學生都能從視覺上有所收穫,這種直觀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的創作思路得到了極大地提高。再次,“互助互動”的學習是一種同伴之間爲達到一定的教育目標而展開的學習方式,可以增進同學之間的信息交流,培養學生之間的團結合作、互相幫助的精神,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符老師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充分實施了這一方式。最後,這節課分別以環保的形式來開頭與結尾,很好的做到了首尾呼應。

由於美術課有着不同的活動形式和評價標準,每個美術老師對美術教育的認識也是不同的,因此,我在賞評這節課的時候,認爲本節課也相應的存在一些遺憾,歸納如下:首先,作爲一門動手性極強的學科,美術課的示範教學是指學生理解制作方法,掌握技能的重要環節,示範教學貴在“活”字,活而得法,往往事半功倍,老師在此環節上做得很好。

總之,許老師的這堂美術課,爲我們如何上好手工課起到了很好的示範效果,其中的很多教學環節值得我們借鑑學習,也給了我很多的啓示與自我反省的機會,對我改善今後的教學將是一個很大的推動。

標籤:示例 評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