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藝術

什麼是課堂教學的入境藝術

藝術9.57K

羅徹斯特大學的教授愛德華·德賽認爲,只有當人們認爲某一任務本身是值得從事並且覺得頗有樂趣的時候,他們才真正把它視爲己任。從心理學角度看,學生的學習是否具有積極性,是否積極主動,是否高質高效,與學習興趣有着非常直接而重要的關係。學生對某門知識、某個學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會摒棄雜念,純淨思維,專心致志,就會對其傾注極大的精力和熱情,如飢似渴地學習鑽研,學習效果是可想而知的。怎樣才能使學生對語文產生濃厚的興趣,自覺主動地學習呢?我認爲,教師可以千方百計地創設愉快開放的教學情境,營造和諧融洽的人文氛圍,迅速集中學生注意力,誘發學生學習興趣,啓迪學生思維;讓學生入情入境,從而激活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

什麼是課堂教學的入境藝術

  一、美讀入境

美讀適合優美的詩歌、散文的品讀教學。所謂三分詩,七分讀。美讀是人的視聽感官、言語機能和心理機制和諧參與並積極作用的情感活動。美讀是通過鑑賞、品悟,將靜態文字轉化爲頗具韻味的音響的動態創作過程。美讀是聲音的藝術,更是情感的藝術,它能引起心心相印的情感共鳴和心靈震顫,是創設情境的極好誘因。

教師美讀示範,激昂處還它個激昂,委婉處還它個委婉(葉聖陶語)。讀得聲情並茂,繪聲繪色,讀得讓學生覺得真好聽,課文真有意思;讀得讓學生摩拳擦掌,躍躍欲試。這樣一下子就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下子就能讓學生進入一種亢奮的求知境界。於漪老師說:要反覆誦讀,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讀出感情,讀出氣勢,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

韓軍老師在教學《登高》時,先講述杜甫飄泊孤獨、窮困潦倒的艱難身世,接着在《二泉映月》的音樂中滿懷深情地朗誦《登高》。韓老師用鮮活的語言、動情的語調、感人的表情、恰切的動作,營造出一種悽楚悲涼、哀傷痛苦的意境,刻畫了個站在高天下、急風中,面對清渚、白沙、孤鳥,懷念家鄉,思念親人,牽掛祖國的詩人形象。很快地,課堂氣氛變得凝重起來,有好幾個學生甚至紅着臉,噙着眼淚。韓老師聲情並茂的朗誦,讓學生不由自主地受到了感染,不知不覺地進入到一種意境,走進了作品,走近了詩人。

  二、講解入境

一個優秀的語文教師,不僅應是善於啓發誘導的節目主持人,還應是善於煽情、富於表演的演員,他可以通過自身良好的藝術才能和獨特的個性魅力對教材文本進行獨到的藝術加工和創造處理,忘我地融入角色,創設一種自然和諧的藝術氛圍,再現作品的形象、情感和人文美,讓學生在潤物細無聲的藝術氛圍中潛移默化地受到藝術的感染和薰陶,在藝術的殿堂裏含英咀華,探幽攬勝。

特級教師高潤華老師在講解朱自清《背影》父親爲兒子買橘子一節時,講着講着就不由自主地用右手攀住黑板上沿,做出一個父親爬攀月臺時非常吃力、異常困難的動作,將一個活生生的大寫的父親鮮活地定格在學生們面前,不用再多的講解,學生就被父親拳拳愛子之情深深打動,不禁熱淚盈眶了。

教師忘情投入的講解、表演,是激情的噴涌,是內在潛能的渲泄,是靈感的迸發,必然會與同樣身心入境的學生產生強烈的情感碰撞,實現認知與情感自然融合。

  三、媒體入境

這就是通過多媒體的.介入,將與教材有關的內容以立體的聲、色、態的形式形象直觀地展示在學生面前,有效地作用於學生的視聽感官,讓學生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形成理性的探索的心理期待,從而進入悟美求真的境界。

我在講授柯巖的《周總理,你在哪裏》時,藉助多媒體,播放經過剪輯的有關周總理的生平事蹟和當年十里長街送總理的實況錄像。一幅幅動人心腸的畫面,配上一句句深情莊重的講解,面對沒有遺產,沒有子女,沒有墳墓,把僅有的骨灰也灑向祖國的江河大地,心中惟有人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好總理,一個有良知的人,怎不熱淚滾滾,思緒萬千?面對十里長街送總理,萬千悲聲哭忠魂,山河同悲慟,舉國共緬懷的動人場面,怎不叫人熱淚縱橫,肝腸寸斷?

感受這形象生動的畫面,傾聽着一聲聲周總理的深情呼喚,學生很快就進入了由衷敬愛、深情懷念和熱情歌頌的情感境界,立刻與詩歌碰撞出強烈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