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藝術

大班藝術《拾穗者》教學反思

藝術2.42W

作爲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班藝術《拾穗者》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藝術《拾穗者》教學反思

  大班藝術《拾穗者》教學反思篇1

《拾穗者》是一節美術活動,在活動中我向小朋友簡單的介紹了米勒的這幅畫,並讓尋找秋天的主色調,爲接下來的操作起好鋪墊。值得肯定的是幼兒對掛圖觀察很是細心。在我講述這幅畫的背景時幼兒們聽的也饒有興致,《拾穗者》是法國畫家米勒在1857年創作的著名油畫——金色的陽光照在廣闊的田野上,灑在前面三位婦女的身上,她們正低頭彎腰撿落在田裏剩餘麥穗的情景;或許長時間的彎腰勞作已經使她們感到很累了,可她們仍在堅持。幼兒在邊聽背景邊看掛圖時,很是爲掛圖裏的人物感到=工作的很辛苦。

小朋友認真聽完畫背後的故事後,我讓每個小朋友一起做了拾穗的動作,體驗彎腰的動作,並告之愛惜糧食和堅持的道理。我在黑板上示範了個彎腰拾稻穗的人,一個步驟一個步驟的提示幼兒,先畫一個頭,腦袋是橢圓形的,畫上頭髮,然後畫身體彎腰的動作,畫上腳,然後畫上手的動作,最後畫上小朋友手裏的稻穗。當我提問主色調的時候,幾乎沒一個說是黃色,金色以外的顏色,都聽的非常認真。在幼兒操作繪畫的時候,特別強調的佈局,如果畫小了,那麼在空白處就多畫一個拾穗者,如果畫大了,那麼就充實背景。

本次美術活動相對來說幼兒完成情況還是較不錯的,但還是缺少主觀性,師幼間交流對教學的想法還需溝通完善,還需進一步激勵鼓舞幼兒的自信心,讓他們大膽的自由的想象創作而非限於些許思維。

  大班藝術《拾穗者》教學反思篇2

《新課程標準》中倡導個性化教學,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尊重學生人格,張揚學生個性。鼓勵學生大膽質疑,並敢於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尊重學生的主體感受,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充分感受,深刻領悟,讓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我在設計和教學《拾穗》一文中體現了一下幾個方面:

 一、以圖引文,激發情感。

在教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先看圖,談談自己從圖上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讓學生先建立感性認識,接下來再讓學生讀課文,通過學生的初讀,找出作者描寫圖畫的句子,對照圖畫,再進行感情朗讀,精讀、品讀,讓學生再來看圖自己介紹一下畫中的內容。這樣既尊重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同時又教給了學生習作的方法,同時瞭解作者聯想的內容,從而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

 二、以“讀”爲本,理解感悟

本課語言優美,感情真摯,含義深刻,對學生極有教育意義。我在設計教學目標時做到以讀爲本,在教學中讓學生進行有效的朗讀。抓住課文中的“逼真”一詞,引導學生理解課文,不僅看出米勒畫得“逼真”,而且讀出作者描寫得“逼真”。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理解了課文、體會到了作者的感情。另外,學生在默讀、自由讀、誦讀中,體驗、關心“作品中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

 三、設置懸念,大膽質疑,

在課堂教學中給學生創設探究學習的環境。創設民主、和諧的課堂人文氛圍,使學生在教師的愛護、尊重和期待中主動探究,自主學習。教學中,我始終做到“心中有學生,心中有主體”,允許學生盡情表達,而且鼓勵學生勇於表現自己,讓學生自主地學習。

總之,我認爲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以人爲本,還給學生自由的空間,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讓人文精神在語文教學中得以滲透,這樣就會收到滿意的教學效果。

  大班藝術《拾穗者》教學反思篇3

  一、以“讀”爲本,體驗情感。

課堂上學生都在進行有效的朗讀,識記生字的初讀、讀圖後的精讀、以及理解課文後的品讀,讀的目的性明確而且讀的層次也十分明顯。不是爲了讀而讀。學生每一遍朗讀都有每一遍的'收穫,在朗讀中,理解了課文、體會到了作者的感情。課文的理解是建立在學生自主朗讀課文的基礎上的,在朗讀中還注意了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學習習慣,抓住課文中的“逼真”一詞,引導學生理解課文,不僅看出米勒畫得“逼真”,而且讀出作者描寫得“逼真”。讀圖與讀文相得益彰。通過學生的朗讀,“關心作品中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兩個目標得以落實。

 二、“圖文結合”,激發情感。

如在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先看圖談談自己從圖上看到了什麼,有什麼體會,讓學生先建立感性認識,接下來再讓學生讀課文,找出作者描寫圖畫的句子,對照圖畫,進行品讀,同時瞭解作者聯想的內容,從而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再來進行感情朗讀,再讀後,讓學生再來看圖自己介紹一下畫中的內容。這樣既尊重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同時又教給了學生習作的方法,可謂“獨具匠心”,同時也突出了課文的學習重點。將讀圖與讀文有機地結合起來,撥動學生感情的弦,體會課文的思想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