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音樂

音樂評課稿

音樂1.02W

音樂評課稿1

舞蹈是藝術美的一種表現形式,它是通過肢體動作和造型來表達生活內容、抒發人的思想感情的表演藝術。學習舞蹈藝術,有助於培養學生的節奏感、韻律感,能夠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豐富學生情感。由於舞蹈具有藝術綜合功能,因此越來越受到學生的喜愛和藝術教育工作者的重視。《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中就明確指出:音樂與舞蹈是親密無間的姊妹藝術,其直觀的藝術感染力,對豐富學生的藝術體驗、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促進身心發展具有重要價值。高中音樂課程中安排《音樂與舞蹈》的教學模塊,旨在滿足學生的不同興趣、愛好和發展需求,認識音樂與姊妹藝術的密切關係,拓展藝術視野,提高學生的綜合藝術表現力。

音樂評課稿

舞蹈是將音樂外化爲一種可視形象的藝術,作爲一門與音樂密切相關的表演藝術,舞蹈也以課內(音樂教學中的舞蹈)和課外(學校舞蹈隊)兩種形式一直參與於義務教育教學中,且發揮着重要的作用。綜觀義務教育階段音樂教學中的舞蹈學習、學校舞蹈隊的訓練和高中音樂課程中新開設的《音樂與舞蹈》模塊中的舞蹈學習,三者之間在教學目標、內容、形式上都存在着較明顯的差異。中國小音樂教學中的舞蹈學習是指在音樂教學中融入舞蹈學習的內容,即將舞蹈學習與音樂學習有機結合,以拓展學生的藝術視野,發展學生的音樂感受力與表現力,提高學生的綜合藝術素質。學校舞蹈隊中的舞蹈訓練的內容較爲專業且指向性明確,其學習的目的是加強一部分學生的舞蹈表演技能,要求能上臺表演舞蹈節目或有助於升學,所以其學習的內容傾向於技能技巧的訓練和排練完整的舞蹈節目。在高中音樂課程中開設的《音樂與舞蹈》模塊,是供有一定基礎或有舞蹈方面興趣愛好的同學選擇學習一門課程。在該模塊的學習中,注重音樂與舞蹈學習的有機結合,在強調掌握舞蹈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同時,也非常重視舞蹈創編能力的培養和舞蹈審美素養的提高。“教學目標決定教學內容,教學內容制約教學方法”,所以,弄清中國小教學中三種舞蹈學習範疇之間存在的聯繫與區別,是把握好高中《音樂與舞蹈》模塊的教學特色,很好地達成該模塊教學目標的關鍵所在。

市譚老師執教的高中《音樂與舞蹈》模塊的《藏族踢踏舞》一課,在參加由中國音樂教育協會舞蹈專業委員會舉辦的全國第一屆舞蹈錄像課評選活動中榮獲一等獎。該課從教學內容的安排與教學方式的選擇,都較好地把握了《音樂與舞蹈》模塊的教學重點,突出了《音樂與舞蹈》模塊舞蹈學習的特色,很好地實現了“藏族踢踏舞蹈”的教學目標,從譚老師的這一堂課的教學設計,可窺視出高中《音樂與舞蹈》模塊教學的特色,能帶給我們該模塊教學的啓示。

首先我們來看看該課教學目標的確定。根據課標中《音樂與舞蹈》模塊的教學要求,譚老師將該課的教學目標設定爲三個方面:一是能初步掌握藏族踢踏舞的風格特點及瞭解藏族相關舞蹈文化;二是能初步學會藏族踢踏舞的基本動作;三是能用所學動作創編一個小組合。在一節課的教學中,集中體現了課標對《音樂與舞蹈》模塊教學的要求,即通過學習,學生要掌握基本動作,提高舞蹈的鑑賞能力,同時要培養學生的舞蹈創編能力。

其次我們來看看該課的教學內容的安排。《音樂與舞蹈》模塊的學習內容概括起來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即舞蹈鑑賞、舞蹈常識、舞蹈表演和舞蹈創編。筆者認爲,這三方面內容也應該成爲該模塊教學中的三個基本點,也是其區別於義務教育階段音樂教學中的舞蹈學習以及學校舞蹈隊舞蹈訓練的主要特色。下面,我們逐一加以分析探討。

內容一:基本技能的學習。課標中明確指出:《音樂與舞蹈》模塊學習通過《音樂與舞蹈》的學習,使學生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並能夠參與教學中的表演及創作活動。所以,熟悉和掌握最基本的舞蹈語彙,是該模塊教學中比例相對偏重的學習內容。譚老師在選擇該課的舞蹈技能方面學習內容時,能夠根據學生的基礎和教學需求,強調了技能學習內容的基礎性、典型性和必要性。如,藏族舞蹈的基本體態的把握,藏族踢踏舞中最基本的踏法——“岡達”的瞭解,藏族踢踏舞蹈中最常用到的第一基本步、第二基本步、擺步和搖步等基本步伐的學習,踏踏舞中最基本的退踏步和擡踏步等舞蹈組合的練習等等。同時,注重基本動作的學習與練習,不盲目追求專業化動作和提升技能技巧難度,並把練習的重點放在對舞蹈的藝術表現上和對情緒情感的表達方面。

內容二:相關文化的滲透。《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中將“提高學生的舞蹈鑑賞水平和激發學習興趣”放在《音樂與舞蹈》模塊教學目標的首位。舞蹈鑑賞也是學生進行審美體驗的有效途徑,能讓學生初步瞭解民族民間的舞蹈文化,激發學生舞蹈學習的興趣,提高舞蹈審美能力。所以,在高中《音樂與舞蹈》模塊的學習過程中,舞蹈技能技巧的學習固然重要,而在學習中提高學生舞蹈鑑賞能力也應得到高度的重視。在譚老師的這堂課中,緊緊圍繞該教學目標來設計教學內容,教學中進行相關文化滲透,以提高學生舞蹈鑑賞能力。如在課題的導入中,首先就是對藏族舞基本體態及動律成因的探究,如,藏族舞蹈爲什麼上身鬆馳、前傾?爲什麼膝部有連續不斷的顫?爲什麼常用舞袖?等等。這既有助於學生更好地把握基本動作的要領,同時能讓學生了解該舞蹈的本質特點,讓學生知其然還知其所以然。另外,在該課結束時,又通過視頻欣賞,讓學生進一步瞭解藏族的其它兩個重要舞種弦子和鍋莊,以拓展學生的藝術視野,積累藏族舞蹈的欣賞經驗,提高其舞蹈審美水平。

內容三:動作組合的創編。《音樂與舞蹈》模塊中的舞蹈創編,主要是根據舞蹈的節奏和情緒選配合適的音樂或根據音樂來設計與之相適應的舞蹈動作及隊形。譚老師教學中舞蹈創編的體現主要在利用已學習的藏族踢踏舞的基本動作,根據音樂創編出相適應的舞蹈動作和隊形。創編環節的設計,是讓學生學以致用,充分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凸顯高中學生舞蹈學習的特點,同時也體現了課標的教學要求。

最後我們來看看教學方法的運用。譚老師在教學中,能夠根據《音樂與舞蹈》模塊的學習要求和學生學習基礎,大膽地運用“自主探究”與“合作學習”等學習方式,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同時在教學中注重舞蹈與音樂的有機結合,充分突出了《音樂與舞蹈》模塊在教學上的特色。

其一,教學體現以學生爲主體。日本教育專家佐藤正夫在《教學原理》一書中明確提出:是被動接受,還是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體,是現代教學中的焦點,也是培養人的核心問題。這也就是說教育必須“以人的發展爲本”。譚老師的教學較好地體現了這一核心教學理念,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意識,激發學生創新思維,讓學生始終處於積極地合作與探究學習活動中。在大多數常規的舞蹈學習中,老師們主要採取“模仿”學習的方式,即老師示範動作,學生模仿學習。而譚老師的教學基本上是採取“探究”與“合作”的學習方式。在“基本技能”的學習中,許多基本動作的學習都是在師生的共同探討中完成。如在學習“退踏步”與“擡踏步”時,老師要求學生用先前所學的一些基本踏法來組合一個舞步,踏出“XX X”這個節奏型,並且要求它的強弱規律爲“弱—強—很強”,然後老師再從學生設計的動作中,提取出退踏步和擡踏步進行教學。在最後的“創編”環節,學生以小組爲單位根據老師的要求進行合作創編,最後又將各小組創編的動作組合起來,形成較爲完整的舞蹈組合表演。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培訓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在課堂上的相互交流研討,更增強了學生對舞蹈藝術的選擇、判斷和分析理解能力。

其二,教學中強調舞蹈與音樂的有機融合。課標在教學建議中提出:要處理好音樂與舞蹈兩種藝術形式之間的關係,即音樂是舞蹈的靈魂,是塑造舞蹈藝術形象的內在的核心因素,舞蹈形象所需的速度、力度、節奏和旋律在時間與空間中展開,構成了舞蹈藝術的基本表現過程與方式。譚老師在教學中,很好地踐行了課標中的教學建議。在踢踏舞基本舞步的學習時,教師就是從舞步的節奏“XX XX”、“XX X”切入教學,先讓學生觀察老師的踏法,聽辨舞步的節奏及強弱規律,教師再分析舞步的強弱規律並導入基本舞步的學習。另外,在教學中,譚老師極少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機械數拍的方式進行舞步的練習,而是充分發揮音樂的作用,《我的家鄉日喀則》的音樂貫穿課堂的始終。特別是在創編舞蹈的環節,更是讓音樂循環播放,讓學生在聆聽音樂的基礎上練習舞步,創編舞蹈,反覆感受音樂,也有助於理解舞蹈的內涵,更好地表現出舞蹈的風格與情感。

《音樂與舞蹈》模塊是一門嶄新的課程,在教學方式上無現成的模式可循,又由於其課程目標定位和學習人羣的特殊性,此門課程的'教學更需要老師們在認真學習課標,深刻領會課標要義的基礎上,在教學實踐中積極探索。教學中如何體現舞蹈藝術的基本特徵,如何把握音樂與舞蹈之間的關係,如何將舞蹈鑑賞、表演、編創有機結合,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如何解決好師資問題等等,都還有待於廣大音樂教育工作者爲之共同努力。

音樂評課稿2

1、教師動情的演唱,生動、有趣的講解,各種各樣的音樂樂器,爲啓發學生感受歌曲的情緒,以達到培養學生樹立正確審美趣味,積極進行審美體驗,提高學生音樂鑑賞力發揮了主導作用。

2、“態度決定成敗,細節鑄就成功,創新意味輝煌。”這三句話,是我們教育者應該牢記的。孫老師這節課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已體現出季老師的不懈努力和優良的音樂基本功。相信她今後會更出色。

音樂評課稿3

聽完竇雅鯤老師的《晚鐘》一課後,感覺一節課內容充實、方法靈活、情境巧妙,使大多數學生都投入到課堂的學習中來,達到了高效課堂的標準。

1、內容:內容緊湊、條理清晰,使學生學習起來興趣十足。

例:從音階—分組發聲訓練—舊課分聲部演唱、新課學習、師生互動演唱、口風琴展示,環環相扣,在聲音訓練和口風琴技能上表現尤爲突出。

2、情境:課前準備創設新穎。

例:有律動的進教室,並交替進行表演,英語問好,學生的積極性充分的被調動起來,課程中部當學生稍有鬆懈,教師組織學生二聲部合唱,使學生即將鬆懈的注意力在一次集中起來。

3、方法:教師採用了學生自主學習、師生互動、提問的學習方法,鞏固知識、由淺入深、有效運用了多媒體課件把學生緊緊的吸引在課堂的各環節中。

例:講到《晚鐘》時,播放課件,使學生通過視覺來體會意境,在學生自主唱譜後填詞唱,師生共同完成(老師打手勢學生演唱)。

在教授新課的過程中,竇老師用提問的方式,一點點貼近主題。

例:想讓學生用歌聲表達出情感的時候

師問:襯詞都是什麼呢?

生答:Hm、當。

師問:當、當、當……像什麼呢?

生答:像鍾,很沉,彷彿教堂深處傳來的鐘聲一樣,很美。通過這樣的問話,學生頭腦中會出現一幅教堂深處鐘聲四起的美麗畫面,在歌唱的時候自然會流露出來。

學生在聲音的表現上和口風琴的演奏上達到這樣一種狀態,可見竇老師在教學中是成功的。

學習了金玲老師講的《小烏鴉愛媽媽》一課,感覺金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情感表達的比較細膩,在教師的引導下不僅使學生學會了歌曲,並且通過歌曲中敘述的小故事,讓學生懂得了道理。

1、情境:提問式設置,巧設情境。

例:師:老師帶來了一個可愛的小姑娘,大家想不想認識她呀?

生:想。

師:我們一起去她家做客好不好啊?

生:好。通過這種問話的方式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跟隨老師一起進入課程的學習。

2、內容:內容有教育意義,富有情感、生動活潑。

例:師問:小烏鴉的媽媽老了,小烏鴉跑到哪去了呢?

生答:給媽媽捉蟲子去了。

師問:同學們能不能像小烏鴉一樣,幫助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呢?

生答:能。

3、方法:採用教唱和自主學習的方法使學生既學會了歌曲又提高了他們的音樂素養。

例:循序漸進、形象的學節奏。

背書包的國小生(卡片)××小兔子5454小烏龜×—

走走蹦蹦跳跳爬

動靜結合:前半節課學生都坐着演唱,後節課通過加打擊樂器,使學生動起來,課堂氣氛達到了高潮

最後通過“烏鴉反哺”這個故事使學生明白我們要像《小烏鴉愛媽媽》一樣去愛自己的媽媽。金玲的《小烏鴉愛媽媽》是成功的一課。

音樂評課稿4

每次聽馬巧香老師的課都有新的收穫、新的啓發。這次聽《老王》更讓人倍感人性的光輝與溫暖。下面是我聽課後的一些建議:

1、課前的導入十分新穎,用識記成語,引入本課內容,這不僅讓學生深刻了解了“感恩圖報”這個成語,更是對本課老王恰當的描述;

2、能結合課文中老王的圖片,討論老王的人物形象及品質,這裏設計的很棒;

3、課堂最後設計的觀看圖片環節很好,找的是一些社會上的弱勢羣體,配以音樂,從而讓學生髮自內心去關愛弱者,關愛不幸的人,加深了學生的感受和體會;

4、在教學過程中,時刻關注學生的動態,指導學生學會學習,做筆記;

5、整個課堂的節奏把握的很好,不慍不火,照顧到了學生的認知理解能力;

6、部分和後來的學生再次展示如果糅合一下會更好,能節省課堂的時間,並且達到高效;

7、部分的作者和作品介紹和前面的教師指導放到一起要好,導學員介紹完畢後,教師進行簡單補充指導;

馬巧香老師在課堂中補充了大量圖文資料,將學生由課內引向課外,由文本走向生活,不僅豐富了“老王”形象,且將閱讀導入心靈,啓發學生“以善良對待善良”------這些設計環環相扣,引領着學生走入文本,走向文本的深處。總的來說,這是一堂生動又富有深度的課。

音樂評課稿5

《印度音樂》這節課是高中音樂教材亞非音樂神韻第十節歷史悠久的亞洲傳統音樂的內容。這個章節裏欣賞的內容有蒙古的呼麥《四歲的紅鬃馬》、印度尼西亞民歌《星星索》、印度音樂《歡迎》、阿塞拜疆民間音樂《巴雅提木卡姆》。

我評述的這節課是盧老師來我們高級中學試教的一節課,在教學中盧玲老師通過自己的篩選重新組織的讓學生了解印度音樂爲主線,課的環節通過視頻的展示逐步引導學生進入到印度音樂的學習中。

教學的切入點清晰準確,由淺入深、環環相銜的爲學生展開了一場視聽盛宴。教學主體在潛移默化中瞭解了樂曲《歡迎》的節奏體系。瞭解了印度音樂旋律的變化特點。教學中聽、看、講、練結合,多通道的展開教學步驟。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初步形成了對印度音樂特點的認知。

這節課一改以往音樂公開課的“熱鬧,喧囂”的氣氛特點,至始至終充滿理性、優雅的感覺,在學生的心靈深處埋下進一步學習瞭解印度音樂的種子。

音樂評課稿6

音樂組新生力量馮老師開出本期教研課,二年級下冊管絃樂聽賞《四小天鵝》舞曲。馮老師帶着1306班的孩子們感受了熱情奔放、活潑跳躍的名曲風格,體會到了音樂帶給他們的無限快樂!

《四小天鵝》是由俄羅斯著名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爲芭蕾舞劇《天鵝湖》創作的第二幕中的一首樂曲。該曲是舞劇中最受人們歡迎的舞曲之一,這首舞曲音樂輕鬆活潑,節奏乾淨利落,形象地描繪出了小天鵝在湖畔嬉遊的情景,質樸動人的旋律還富於田園般的詩意。開朗樂觀的馮菁老師通過聲勢律動、圖譜畫記、樂器伴奏、哼唱主題、範奏鋼琴、視頻演示等多種豐富的教學手段,經過四次試教、四次修改與調整、讓孩子們領略到這首樂曲的迷人魅力與芭蕾舞演員們的風采。

作爲年輕教師,90後的菁菁老師非常熱愛這羣剛接手教學一年的二年級孩子們,從課堂的組織教學到音樂口令,到鼓勵方式與評價機制,不難看出她的教學用心與師生之間的默契,而且孩子們的名字馮老師也是記得一清二楚,可見她對學生的關注與尊重,這是很難能可貴的一點。現場的鋼琴示範,也讓孩子們身臨其境地感受了一場酣暢淋漓的《四小天鵝》鋼琴版,熱情洋溢的顆粒性演奏不難看出馮老師紮實的基本功與現場感染力,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用熱烈的掌聲與燦爛的笑臉表達對馮老師的崇拜與喜愛!如果馮老師能注意調整語言的速度與歸納性,設計上更精闢、更講究;更有效地引導孩子們,流暢自然地融入教學目標,這樣的音樂聽賞課就更完美了!

我們很驚喜地看到,音樂組的年輕老師們在泰禹不斷地成長,不斷地蛻變,不斷地高標準要求自己。我們的音樂課堂才更快樂、更具設計感。藝術性與水準正在不斷提升,泰禹學子們也正享受着不同風格、不同特點的美妙音樂課堂!爲了孩子們,我們一起努力吧!

音樂評課稿7

19日上午,我有幸聆聽了紅旗國小陳老師執教的《音樂之都維也納》,受益匪淺。

陳老師自然的教態、清晰的教學思路、渾然一體的過渡語、精美的課件、獨特的板書設計等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別是其小組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尤爲突出。

《音樂之都維也納》是一篇散文,作者用優美的筆觸描寫了維也納城市的獨特風貌,講述了維也納被稱爲“音樂之都”的淵源,表達了作者對音樂之都的讚美與嚮往。就這篇文章而言,它具有以下幾個特點:1、語言優美;2、層次清晰;3、文化底蘊豐厚。根據以上所述教材特點和五年級學生年齡特徵,李老師設計了“合作探究”的教學構想,即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後自願組合,小組內閱讀、交流、補充、評議,然後分段、分組在班級內交流,教師相應的指導、補充。

我們都知道,傳統式備課實際上體現的是“教師”的主體地位,只要老師設計好教學目標、教學思路、教學流程等即可,而合作式的學習模式需要體現的是“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在備課中更要關注學生的知識結構、學習意願和不同的興趣取向,需要教師更大的知識或資源儲備,需要教師更高的課堂調控能力和組織能力。李老師的這節課應該說在備課程、備設計、備課件上取得了極大的成功,而教學環節間的過渡語則將整堂課銜接的渾然一體、天衣無縫,不能不讓人頷首。

教學實施中美中不足的是,教師停留於學生對課文理解的層面,關注了整體的感悟和人文性的感悟,沒有深層次的引導學生體味語言,使得這節課有一種“浮光掠影”的感覺。建議在教學中,適當改變一下教學設計:在教師指點某一重點段落後,再引導學生選擇自己的段落合作探究。重點段落的學習中,引導學生體味語言。我相信,採用“先扶後放”的方法應該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以上僅是我的一點拙見,不當之處敬請李老師和各位老師指正!

音樂評課稿8

初老師講的這一課選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可愛的家》。本單元以家庭爲中心,通過本單元的學習,使學生感受到父母對孩子無私的愛,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啓發學生珍惜幸福家庭,以自己的愛回報父母的愛,同時關心那些缺少家庭溫暖的孩子。最終達到珍愛家庭、關愛他人、熱愛父母的單元總目標。本課爲第一課時。

聽了初老師執教的《可愛的家》一課,我的眼前一亮,作爲一名年輕的音樂教師,那紮實的教學基本功,新穎別緻的課堂教學設計,嫺熟的課堂教學技藝,親切自然的教態,彈唱自如的音樂,爲我們帶來了一節精彩的唱歌課教學課例。本節課教學目標定位準確,重難點設定合理,注重使用了電教手段,知識傳授準確無誤,課堂氣氛活躍,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充分發揮,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可愛的家》這節課直指心靈,音樂以情動人,歌曲以理服人。聽音樂含淚微笑,唱歌曲情深意長,看圖片震撼心靈。有效的教學纔是好的教學,初老師的教學整體設計做到:前有蘊伏——中有突破——後有發展,伏延千里。在唱歌課教學上我認爲初老師的課優點如下:

1.音樂容量大。本課以音樂爲本位,以情爲核心,以聽唱爲重點展開教學,層層深入:從看和諧家庭的圖片——對詞曲作者簡介——聽範唱——讀歌詞——再次聆聽——講解讀譜知識——學唱歌曲——歌曲處理——拓展延伸等幾個部分的精彩設計,令人耳目一新,回味無窮。

2教學內容有彈性。教學中,難的地方“潛出”,簡單的地方“深入”,德育滲透點到即止。難的地方,如對四四拍的講解,就是化繁爲簡的典例;他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從四四拍強弱規律開始,讓學生用拍手錶示強弱拍子,僅僅用了幾分鐘,就自然的講出讀譜知識,學生很容易理解。簡單的地方,如欣賞《再見,警察》的情景創設,撞擊心靈,點燃愛心之火。音樂教學有張力,學生學習有動力。

3課件製作新穎,運用恰到好處。音樂課的多媒體運用不能“搶戲”:音樂是聽覺藝術,看輔助聽,藝術修養纔會提高。多媒體引領學生直觀思維,突破難點。這就是多媒體合理運用的好處——高效。新課開始時初老師採用出示課件——《甜蜜的家》的圖片,拓展了學生對“家”的認識,家是和諧、溫馨、甜蜜、幸福的。使學生能夠全身心的融入音樂,以飽滿的聲音、深情的情緒演唱歌曲。其次,在瞭解作曲家時,課件講述更直觀形象。另外,欣賞背景音樂選用比較傷感的《再見了,警察》時,不足幾分鐘的情景創設,多媒體引領學生從歡快的天真嬉笑走到無聲的冷靜沉思。這就是多媒體恰當呈現的力量——無聲勝有聲。再次,學唱歌曲時,讓學生反覆聆聽,聆聽是整個音樂學習活動的基礎,是培養學生音樂感受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對記憶歌詞,有感情演唱歌曲都很有幫助。

4教學方法運用大膽。鼓勵學生走在學習的前面,激發他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表現音樂。初老師關注教學細節,教學語言明確,具有啓發性。充分體現教師引領,學生自主的學習方式。

新課開始時談話式的教學方法,拓展了學生對“家”的認識,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全部參與到活動中來。使學生能夠全身心的融入音樂,以飽滿的聲音、深情的情緒演唱歌曲。學唱新歌時通過教師深情的範唱,多次的聆聽課件,讓學生感受歌曲音樂,進而激發學生對家的喜愛。最後學生隨琴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在歌曲處理時,從演唱形式上方法多樣,領唱、齊唱、男女混合唱等等。拓展延伸部分通過創設情境觀看背景音樂選用比較傷感的《再見,警察》,教師引導學生關注一些不完整的家庭,缺少關愛和生活困難的孩子,激發他們對父母的感恩之情和珍惜現在美好生活的思想。更觸動了學生要關愛身邊的人,讓需要幫助的孩子們得到溫暖。

教學建議:

1學唱歌曲時,如果把旋律分析一下,找出相同的樂句和相似樂句,(第一二樂句旋律相同,第三四樂句旋律相似)學生學習時會更省時,省力。

2如果把弱起這一讀譜知識滲透到音樂教學中,我認爲會更好。

最後讓我以“設計精彩,回味無窮’’來總結我對這堂課的印象。從這節課中,讓我們到了音樂教學的無窮魅力。

音樂評課稿9

《青春舞曲》是人教版音樂課本中的一首新疆民歌,它旋律優美流暢,節奏鮮明生動,並且蘊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是一首非常富於教育意義的民族歌曲。

㈠導入新課過程:課前首先用課件播放一首大家比較熟悉的新疆民歌《達阪城的姑娘》,由此一步步展開新課,介紹新疆的風土人情《青春舞曲》。

㈡學唱歌曲過程:有感情的朗頌歌詞、老師範唱講解、學生輕聲跟唱、集體齊唱等步驟有效地使學生掌握新歌。

㈢表現協作過程:讓熟悉新疆歌舞的學生展示他們的才藝,全班同學可以進行集體律動,並且可以分成演唱組和節奏組進行互動創作。

㈣拓展引導階段:介紹“西部歌王”王洛賓先生的概況,欣賞新疆樂器圖片,並通過歌曲內容引導學生思考其中蘊涵的道理,告誡大家青春易逝,時光寶貴,要珍惜光陰。㈤小結深入階段:總結本課內容,激發學生熱愛民族歌曲,熱愛西部地區的感情,鼓勵他們立足現在,拼搏進取,將來投身到祖國轟轟烈烈的西部大開發建設中去。

音樂評課稿10

這次教研活動,聽了金鈴老師講的《小烏鴉愛媽媽》,在學生進入課堂時,金鈴老師使用《藍精靈》這首歌曲,學生們一邊演唱一遍做舞蹈動作,使學生們很快的就進入了音樂課的狀態中。

在新課導入中,金老師使用猜謎語的方式來進入課題並進行情景教學,提出“烏鴉邀請小動物們去家裏做客”使學生們都能集中注意力跟着老師的思維方式走。並在黑板上出示了XX、XXXX、X—的節奏,分別指出節奏表示的是我們和小兔子、烏龜在前往烏龜家時走路的步伐,讓學生們在情景中潛移默化的學習了本節課的節奏型。“走着走着到了大森林裏,烏鴉媽媽每天給小烏鴉喂蟲子,有一天烏鴉媽媽老了飛不動了,大家看看小烏鴉去哪了?”(播放flash)通過教師的情景導入爲學生分析了歌曲的大概意思,使學生們懂得小烏鴉很孝順。緊接着教師在學生學習歌曲環節中,教會了學生2/4拍子的強弱規律並用手勢來表示,這種方法新穎並且學生很容易接受。接下來在劃分樂句時學生看着老師製作的新穎的課件很容易就把樂句劃分了出來,課件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分小組按節奏讀歌詞的時,教師把全班分成幾個小組,進行輪着讀歌詞,增強了學生們的團隊合作意識。在最後一個環節進行了知識拓展,使學生們知道烏鴉反哺的故事,並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使學生情感價值的培養得到了一定的表現。

這節課是一節非常優秀的課,生動的情景設計很吸引人,整節課層次清晰,並能利用情境導入一個環節扣一個環節的來完成各環節的教學目標。教師所作的課件也很新穎,很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孩子們和老師之間的互動特別好。這節課的亮點很多,很值得讓人來回味。

《小烏鴉愛媽媽》看課反思:這次教研活動,聽了金鈴老師講的《小烏鴉愛媽媽》使我受益匪淺感觸頗深,這節課以音樂審美爲核心,以學生們的興趣愛好爲出發點,體現了新穎的音樂教學方式。

在律動環節中教師播放《藍精靈》,學生跟隨音樂邊唱邊跳進入教室,在這個環節中我沒有固定的歌曲讓學生們來演唱和表演,每次上課前我只是播放一些關於這節課內容的音樂讓學生拍手進入教室,沒有設計其它的內容,這是我所欠缺的,在組織教學中還應多多設計內容。

在導入新課中教師以給學生們猜謎語的方式進行,使學生們緊緊跟着老師的思維方式,並且這種情景設計一直貫穿着整節課當中。例如:“烏鴉請大家去他家裏做客,小兔子烏龜是怎麼走的?”之後教師出示相應的節奏型,調動了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在很短的時間內學生們學會了相關的節奏型;“走着走着到了大森林裏,烏鴉媽媽每天給小烏鴉喂蟲子,有一天烏鴉媽媽老了飛不動了,大家看看小烏鴉去哪了?”(播放課件)通過情景導入爲學生分析了歌曲的大概意思。在情景設計中我每次都是有頭無尾,要不就是中間環節就把設計的情景給丟下了,不能每一個環節緊緊相扣,這一點我還應該增進。金老師所設計的情景獨特新穎,這一點應該多多努力和動腦筋。

在學習歌曲中,教師的層次非常清晰,先是學習2/4拍的強弱規律、進行樂句劃分、按節奏讀歌詞、全體演唱歌曲及換形式演唱、以及爲歌曲伴奏。在這一過程當中我每次上課的時候都很模糊,不知道先上哪一環節,並且不能及時糾正學生們演唱過程中出錯的地方,沒法有效的完成環節中的教學目標,在這一點上我要多多努力,每次備課的時候把環節的順序弄清楚,教學目標要突出,教學的時候不要過於着急要把目標達成後在進行下一環節。

教師在拓展知識環節中,讓學生們理解烏鴉反哺的故事,使學生懂得要從小尊老愛幼,孝順自己的父母。在這一環節中使我明白知識的拓展性在音樂課中也很重要。

這節課聽過後感觸很多收穫也很多,這是一節非常精彩的課,有很多值得我去學習的東西,那麼在日後我要多看一些關於音樂教學的材料和理論知識,多聽課多讓有經驗的老師幫我評課,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爲做一名合格的音樂教師而努力。

音樂評課稿11

聆聽世界各地民族民間音樂,瞭解世界各地民族民間音樂的風格特徵,是國中與高中音樂教學中都涉及到了的教學內容。以湘藝版課標實驗音樂教材爲例,在國中音樂教材中,有“世界民族之聲”系列單元,如,八年級上冊的《世界民族之聲——亞洲音樂》,八年級下冊的《世界民族之聲——歐洲音樂》,九年級下冊的《世界民族之聲——非洲、美洲音樂》;高中《音樂鑑賞》模塊教材的第三單元主題是《音樂與民族》,教學內容包括亞細亞民間風情、走進非洲與美洲、歐洲民音音樂掠影三個板塊的民族民音樂欣賞。比較國中與高中音樂教材相同主題下教學內容的組織,高中《音樂鑑賞》模塊教材《音樂與民族》單元民族民間音樂的內容所涉及的國家更多、音樂種類更多,內容也更深入。以“亞細亞民間風情”板塊爲例,該內容包括十三個國家六首歌曲、五首樂曲的聆聽與體驗,還包括對三種民音樂器的認識與相關音樂文化的瞭解。

思考同一主題下的音樂教學內容在不同學段的教學實施,除了體現教學的內容有差別之外,在教學目標的設定、教學方法的選擇以及教學層次的把握等方面,都應體現兩個學段教學的區別。國中學生是第一次以主題單元的方式集中瞭解世界各地的民族民間音樂,教學目標的定位,應該是能激發學生對世界民族民間音樂瞭解的興趣,讓學生樂於聆聽與體驗,能記住一些在各國具有符號意義的民族民間音樂作品的主題,並初步瞭解其音樂的風格特點。基於以上教學目標定位下的國中學段的世界民族民間音樂教學,在教學上應突顯如下特點:

一是選材要“精”。

“世界民族民間音樂”所涉及的地域太廣,內容太多,受國中音樂教學時間的限制,只能以“擷英”的方式,選取各地域最具代表性國家的最具代表性民族民間音樂聆聽體驗,瞭解其最需瞭解的相關音樂文化。如,黃老師在《亞洲音樂之旅》第一課時的教學中,選擇了亞洲的東亞、東南亞、南亞三個區域最具代表性的三個國家的民族民間音樂,即日本、印尼和印度。各國音樂的選擇也很具代表性,日本民歌《櫻花》素有“日本國歌”之美稱,且具有典型的日本音樂的風格特徵;《星星索》也是一首在世界流傳較廣的印尼民歌;而“拉格”被稱爲印度古典音樂的靈魂,是印度古典音樂的兩個基本因素之一。

二是方式要“新”。

包括組材的方式和教學的方式都要體現新穎、多樣,所呈現的資料和所採取的教學方式,要能引起學生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表現熱情。教學中所呈現材料的形式不能僅是民歌與民曲,也不能僅是音響與文字介紹,教學的內容最好能涉及歌、舞、樂多方面藝術表現形式的作品,材料呈現方式也應多種多樣,如音響資料、文字資料、圖片資料、影視資料或教師與同學的現場表演等等。同時,教學時不能一味的聆聽或講解,要以學生喜歡的方式學習,可採取體驗和表現相結合,講解與探討相結合等方式展開教學。聆聽音樂時要關注對音樂風格的體驗與探討;演唱經典民歌或音樂主題,讓學生熟悉記憶經典的民族民間音樂旋律,既是很好的參與表現方式,也是該內容學習需達成的主要目標之一。在黃老師的教學設計中,教學內容涉及了歌、舞、樂三種藝術表現形式,在教學中也注意了學生的參與表現,如,重點學習演唱了《櫻花》,哼唱了《五木搖籃》曲的主題旋律,以伴唱和伴奏的形式參與表現了《星星索》,還體驗了印度舞的動作特點,黃老師的教學較好地體現了國中學段的教學特點,

三是容量要“豐”。

世界民族民間音樂內容的學習,國中和高中兩個學段中教學實施最主要區別應體現在教學的層次上。國中相關內容的教學應該讓學生更多的“知道”一些什麼,記憶一些具有符號意義的民歌與民曲,而在高中學段相關內容的教學中,除了讓學生更多地“知道”一些什麼,還應該更深入地思考與探討一些“爲什麼”,思考其音樂風格的形成,探討音樂與人文社會環境的關係等等。國中學段的教學應“淺而寬”,而高中學段的教學則應體現“窄而深”的特點。因此,在國中學段的教學中,儘可能增加單位課時的教學信息量,讓學生能更多的瞭解世界民族民間音樂,擴大學生的音樂視野。所以,在一課時學習和了解3-4個國家的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民間音樂,應該是比較合適的教學容量。

黃老師設計的《亞洲音樂之旋》一課,應該是較好地體現了國中學段該部分內容教學的特點,也應該能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另外,教學設計中還有幾個小問題,提出來與黃老師探討。

一是關於教學情境的創設。黃老師創設了去三國旅遊的情境,教學中還特別強調用“乘飛機”方式到達哪國,如,“請同學們作好準備,飛機起飛了——”,“我們已經飛到了千島之國——印尼”等等。在國小中低年級的音樂教學中創設情竟,確實能將學生帶入情境,也能讓學生在情境中更好的感受與體驗音樂。但該課是八年級下冊的內容,學習的內容即有對音樂的感性體驗,還需對音樂文化有理性的認知,再採用創設情境教學的方式,難以將學生帶入情境,在情境中的教學也不利於學生理性的認識音樂。

二是關於教學內容的組織。在欣賞與瞭解日本音樂時,黃教師談到了日本音樂的三個種類,且強調《櫻花》爲宮庭雅樂,還探討了日本流行音樂的風格特點,教學內容是否涉及過廣過深。而在“印尼”音樂介紹部分,只簡要介紹了甘美蘭音樂,沒有提供音樂或視頻的欣賞,這種方式比較“文化”而不夠“音樂”。

三是關於教學設計的表述。在“教學過程”的表述只分爲三個大標題,即導入、亞洲音樂之旅、總結。建議多分幾個板塊表述:導入課題、日本音樂欣賞、印尼音樂欣賞、印度音樂欣賞、小結全課。

借黃老師的課談了自己對“世界民族民間音樂”內容教學的一些粗淺思考,供老師們交流探討,在此也感謝黃老師提供的課例。

音樂評課稿12

我聽了張老師的《音樂之都維也納》,覺得有許多地方上得很好,值得我學習、借鑑。《音樂之都維也納》是一篇散文,作者用優美的筆觸描寫了維也納城市的獨特風貌,講述了維也納被稱爲“音樂之都”的淵源,表達了作者對音樂之都的讚美與嚮往。

一、教學目標很明確。在導入課文後,張老師讓學生齊讀第一節,並說說自己讀懂了什麼。然後讓學生快速瀏覽全文,說一說文章從哪幾個方面來說的,這樣提綱挈領地抓住了本課的目標,讓學生對全文的內容有一個總的印象,然後分別從:古典音樂的搖籃、用音樂裝飾起來的城市、一天也離不開音樂、被稱爲世界歌劇中心四個方面進行教學。

二、關注思維訓練與寫作方法的指導。在本堂課的教學中,老師注重了對學生進行說話、思維方面的訓練,如爲了理解“搖籃”一詞,設計了以下練習:黃河是()的搖籃。()是()的搖籃。學生通過說話訓練,能很好地理解了這個詞的含義。對整篇文章的結構教師也比較關注,全文采用總分的結構來寫,在2、3、4、5等幾小節也是採用總分結構,教師能引導學生認識這種也做方法,知道這樣能使文章結構嚴謹,便於文章內容情節的展開。

三、白板的運用,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由於課文描寫的內容對學生來說比較陌生,較難理解,因此,老師通過電教手段,製作了許多圖片,幫助學生通過比較直觀的畫面的欣賞,進而更好地理解課文。如在學習第一節時,老師讓學生看圖片,欣賞維也納的風光,說說它是個怎樣的地方。

四、關注合作學習。在引導學生理解文章結構時,教師能讓學生進行討論、自主學習,在互相幫助、學習的過程中輕鬆地理解了文章的結構。

五、教學評價用語的適時運用,激起了學生的學習慾望。在導入課文時,老師在學生說了維也納是個優美的地方,且用了許多成語,老師及時評價“你詞語寶庫裏的詞語可真多呀!”

建議:

1、學生的朗讀做的不到位,整堂課對學生的朗讀指導很少,這是一篇很美的文章,教師應該多進行一些朗讀訓練。

2、學生的說話能力的培養做的不夠,個別學生不能夠說完整的話。

音樂評課稿13

我聽了劉老師的《音樂之都維也納》,覺得有許多地方上得很好,值得我學習、借鑑。

1、在導入課文後,談老師讓學生齊讀第一節,並說說自己讀懂了什麼。然後讓學生快速瀏覽全文,說一說文章從哪幾個方面來說的,這樣提綱挈領地抓住了本課的目標,讓學生對全文的內容有一個總的印象,然後分別從:古典音樂的搖籃、用音樂裝飾起來的城市、一天也離不開音樂、被稱爲世界歌劇中心四個方面進行教學。

2、教學評價用語的適時運用,激起了學生的學習慾望。在導入課文時,老師在學生說了維也納是個優美的地方,且用了許多成語,老師及時評價“你詞語寶庫裏的詞語可真多呀!”、當老師讓學生跟着音樂讀課文,但音樂放不出來時,學生讀完了課文,老師巧妙地說:“沒有音樂的伴奏,你也讀得很好!”“你的朗讀,使音樂飄得更遠了”,這樣學生學習的興趣更濃了。

3、我認爲老師設計的學生質疑問難這一個環節世界的比較好。學生不僅能夠提出問題還能夠讓學生去解決問題,很不錯。

4、在教學中教師在品詞析句這一塊做的不錯,教師在處理難理解的句子中能夠通過詞的理解,從而去理解句子。

不過我認爲也有幾點做的不到位的地方。

1、本節課設計的容量太大,無法很好的完成,在教學中只能去重就輕。

2、我認爲在質疑問難這一快教師還是沒有放開,學生只是侷限於教師設計的範圍內。

3、學生的朗讀做的不到位,整堂課對學生的朗讀指導很少,這是一篇很美的文章,教師應該多進行一些朗讀訓練。

4、學生的說話能力的培養做的不夠,個別學生不能夠說完整的話。

音樂評課稿14

教學基本環節

1、提問:音樂與文學的關係?導入課題。2、學生講自己喜歡的影視音樂作品並演唱。3、欣賞四大名著的主題曲。《三國演義》主題曲欣賞:從音樂的伴奏、旋律、演唱音色等方面分析歌曲的表現特點,感受歌曲的情感;介紹演唱者楊鴻基;學生說說熟悉的三國人物;進行配樂詩朗誦《赤壁懷古》。欣賞《紅樓夢》主題曲《枉凝楣》:師演唱《枉凝楣》;與《三國演義》的主題曲比較,不同的風格特點;學生舞蹈表現《葬花吟》。欣賞《西遊記》場景音樂“豬八戒背媳婦”音樂:學生上表演豬八戒背媳婦;欣賞電視劇“豬八戒背媳婦”的音樂;學生講講豬八戒的故事。欣賞《水滸傳》的主題曲《好漢歌》:聽賞歌曲,設問:音樂有哪裏的地方特點?故事發生在哪裏;學生唱出自己喜歡的樂句,教師分析音樂特點;隨樂演唱《好漢歌》;說說《水滸傳》裏的人物。4、簡要介紹電影音樂。5、小結全課。

簡評與探討:

此節課教學形式較靈活,學生思維活躍,能積極參與表現,課堂的容量大,內容豐富,課堂結構基本合理。但教學材料的利用不充分,沒有利用材料說明影視音樂的相關問題,追求課堂教學的愉悅性,但沒有體現國中學生學習的特點,在對於影視音樂相關常識瞭解上涉及不多,沒有帶給學生對影視音樂理性上的認識,不利於相關審美修養的提高。另外,教學中設計的一些問題和活動,對幫助學生認識影視音樂的作用不太大,如舞蹈表現、配樂詩朗誦、人物表演、講人物故事等等,反而使主題表現不夠集中。

音樂評課稿15

如何在音樂課課中讓學生喜歡音樂,在快樂中學習知識、掌握技能,形成良好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是體現一個音樂老師專業素養和教學技能高低的體現。聽了張娜老師上的《恰利利,恰利》這節音樂課後,我感受頗深。這節課以音樂審美爲核心,以興趣愛好爲動力,充分滲透了新課改的教學理念。該課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重視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提倡學科綜合。教學形式多樣化,充分營造了和諧、互動、探究、創新的良好的學習情境和氛圍。下面我就對該課進行簡單評議:

一、教學設計巧妙,過程精確,以旅遊爲主線,體現其音樂性。

音樂課標中明確指出要“以審美爲核心,以興趣愛好爲動力”的教學理念。

張老師上課的過程充分體現了這一點。教學中她利用音樂語言去引導學生,啓發學生,運用分散難點、創設情境、激發興趣等教學方法增長學生的音樂素養。例:張娜老師以情境教學模式吸引學生,通過了解印尼——歡迎問候——學習印尼語言——遊覽印尼農莊爲主線,帶領全班同學遊覽印尼爲情境貫穿始終,巧妙的將教學重難點設計到遊戲之中,運用直觀形象的旋律圖形譜,讓學生更容易掌握時值、音高等音樂要素,音樂知識教學恰到好處。同時通過引導學生說、唱、賞、演等教學步驟,讓學生在唱唱動動中充分感受美妙的音樂,體驗其中的快樂。這樣既使課堂更加完整活躍,又增強了音樂性。

二、學生自主創編綜合表現,其樂無窮。

一節課是否精彩,除了看教師的教,還得看學生的學。

在本節課中,張老師用非洲鼓爲樂曲伴奏,同時引導學生尋找身邊的物品替代樂器非洲鼓,學生很快利用板凳或是拍手的方法拍打節奏爲樂器伴奏。在激發學生用動作表現歌曲時教師也沒有限制學生思維,而是用兩幅簡單的簡筆畫表現歌曲場景,激發學生開動腦筋想像各種動作,鼓勵學生表現自己的創造力與靈感,即興創作。課堂上同學們想象力豐富,創造出了許許多多不同的動作。同時張老師設計了由學生自制自己組成表演隊、合唱隊來表演唱這首歌曲,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乘着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於音樂世界。

三、教師基本功紮實的重要性。

作爲一個音樂教師,音樂基本功是很重要的因素。

在課堂上無論是老師的教態,還是彈唱表演都顯示了一個音樂教師紮實的音樂素養。俗話說:“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雖然這節課有很多閃光點,但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值得去探討。例如:1、教師在評價學生的時候應注重有效性,同時分清評價的是個人還是集體。例如教師在課堂中評價學生時讓小組代表上臺自選塑料水果作爲獎勵未能達到有效評價學生的效果。2、在演唱教學中有兩個樂句學生容易混淆,教師用跟唱的方式試圖解決,但效果一般。

標籤:評課 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