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音樂

音樂之都維也納說課稿4篇

音樂7.41K

作爲一名教學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說課稿準備工作,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快來參考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音樂之都維也納說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音樂之都維也納說課稿4篇

音樂之都維也納說課稿1

一、 教材

教材是課堂教學活動中的腳本。這句話道明瞭教材在教學中的重要性,

對教材的認識和把握是搞好課堂教學活動的重要前提。

蘇教版第十冊第九課《音樂之都維也納》是一篇散文,作者用優美的筆觸描寫了維也納城市的獨特風貌,講述了維也納被稱爲“音樂之都”的淵源,表達了作者對音樂之都的讚美與嚮往。

課文分三部分。第一自然段爲第一段,交代了“音樂之都”的地理位置;第二、三、四自然段爲第二段,從世界著名音樂家在這裏的創作生涯、城市的建築與裝飾以及維也納人對音樂的酷愛這三方面敘述了維也納被稱爲“音樂之都”的原因;第五、六自然段爲第三段,介紹了被稱爲“世界歌劇中心”的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的宏偉壯觀以及在世界上的影響。其中第二、三段爲教學重點。

就這篇文章而言,它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語言簡潔、明快,優美,如第二段中,對維也納是歐洲古典音樂的搖籃,它是用音樂裝飾起來的城市的介紹,語言簡潔明快。第四自然段,作者用準確、優美的語言描寫了維也納人酷愛音樂的特點,使人感受到夏日夜晚,音樂隨晚風飄逸、迴盪在街頭巷尾,彷彿整個城市都沉浸在音樂之中;

2、層次清晰、明快,有詳有略,如音樂般急緩有致。全文以總分結構一以貫之,每一節也是如此。在分段時,爲突出重點段,將末節單獨爲一段,這也是分段的常用方法;

3、手法靈活、變化多樣。全文內容不長,然而選材的代表性(內容上、結構上),描寫的點面結合、動靜搭配等均是學生讀寫結合的範文。這也是編者要求學生背誦課文3、4節的意圖吧!

4、文化底蘊豐厚,其地理風貌、尤其是名人名曲,也是陶冶學生性情的一個有效載體。

二、 說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所述教材特點,課後練習以及五年級學生年齡特徵、已有學習

基礎,特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四自然段。

2、學會生字新詞,理解“搖籃”、“摻和”、“裝飾”等主要詞語。

3、抓住課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總分式的構段方式,引導學生髮現作者在寫法上的特點,體會作者這樣組織安排材料的用意。

4、能聯繫課文內容,理解文中描寫維也納這座音樂都市的人們酷愛音樂的語句,感受維也納濃厚的音樂氛圍,培養學生喜愛的情趣。

這樣確定教學目標,使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三維目標立體構成,且在同一教學過程中互相滲透,螺旋上升,學生的可接受性很強。

三、 說教法、學法

因爲老師和學生誰都沒有去過維也納,所以也沒有對這個城市的直觀印

象,因此教學前我可帶領學生去圖書室、上網查找有關維也納的資料,在頭腦中形成初步印象,留下最初的知識積累;另外,我課前還要做好多媒體課件。教學中根據課文的需要採用投影、錄像、圖片等直觀形象的展示,以及音樂的播放、以讀促思、以讀代講等手段,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做到圖文結合,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因爲教是爲學服務的,所以教法和學法是密不可分的。在整個教學過程

中,將按照“讀——思——議——品——再讀”的步驟直接和文本對話,將自

己的個體感受與羣體、集體進行交流,發現別人的優點,修正自己的思維,提

高主動參與意識,從而以更大的熱情向高一級目標邁進。

四、 說教學程序

鑽研教材,研究教法、學法是搞好教學的前提和基礎,而合理安排教學程序卻是教學成功的關鍵所在。

本課分三課時完成,第一課時:簡介城市,揭題入手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再讀課文,理清層次

質疑課文,嘗試解決

第二課時:導入課文,激發興趣

自主感悟,討論交流

擴展文本,綜合實踐

第三課時:小結課文,理清結構

彙報交流,積累內化

歸納方法,讀寫結合

以下重點對第二課時的教學進行說課:

(一) 序曲——複習導入,激發興趣

1、播放《藍色多瑙河》,語言導入:在多瑙河畔,有一個城市叫維也納,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覺得維也納是個怎樣的城市?

2、學生交流,教師板書課題。

3、爲什麼維也納被稱爲音樂之都?你認爲怎樣的城市才能被稱爲世界著名的音樂之都?

教師在課題旁板書:?今天老師就和大家一起去維也納走走看看,感受維也納這座城市的神奇與奇妙。

設計意圖:維也納是世界著名的音樂之都,通過課前的預習和第一課時的學習,學生已經在頭腦中留下了初步的印象,但是原因並不十分清楚,這也是這節課我們要解決的一個重點。以問題引導、自主探究,讓學生在信息重組、比較分析、合理想象、自由質疑的情境中自由學習、獨立思考。

課堂伊始,通過播放《藍色多瑙河》,讓學生置身於音樂之中,跟着老師暢遊音樂之都。並帶着問題,帶着思考進入下一環節的學習。)

(二)主曲——自主感悟,討論交流

1、自讀課文,理清層次

(1)請大家把課文打開,快速讀一讀課文,看看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具體體現維也納是音樂之都的?把主要語句劃下來。

(2)學生自學:課文在寫法上有什麼特點?

(3)學生討論,教師點撥、啓發:全文按先總後分的寫法來寫,每個分層次也是按先總後分的寫法來寫的。

(4)電腦出示總分關係結構圖。

(5)這篇課文的層次非常清楚,下面請同學們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一個方面,仔細閱讀,然後在小組談談你對這部分結構的理解。

(6)爲什麼將末節單獨分段呢?

(設計意圖:本文的結構層次十分清楚,學生以前也已經學過這樣的構段方式。爲了降低難度,我增加了一個環節:找出每個自然段的中心句,並把它們劃下來。這既是讓學生了解每個自然段的意思,而且有利於他們從整體上進行感知作者組織安排材料的特點。

讓學生從中選擇一個自己感興趣的方面進行自學,是因爲學生之間存在個體差異性,我們要充分承認、尊重學生個體,把他們的這種個體差異轉變爲課堂中的教學資源,爲我所用,讓學生在自學成果彙報時能取他人之長,補己之短。同時通過這一環節既讓學生進一步體會、運用、複習、鞏固常用的總分結構方法,又使學生進一步瞭解語文重點段的的內容,爲下一步教學作好鋪墊。

討論末節單獨成段的設計是爲了體會末段對中心的作用,掌握重點內容單獨成段的常用方法。)

2、練習背誦,適時評價。

(1)課後練習要求我們背誦第三、四自然段,下面我們就來試着朗讀、背誦,並思考你是用什麼辦法背誦的?

(2)學生自由朗讀、背誦。

(3)指名背誦:說說你是怎樣記住的?

(設計意圖:此環節的設置是按課後練習的要求而安排的,不僅要求學生讀通讀熟第三、四自然段,而且能做到當堂背誦,順利完成了教學目標一的後半部分。說說你是怎樣記住的是爲了引導學生掌握背誦的方法,爲下面的教學埋下伏筆。)

(4)討論、交流:你是怎樣記的?

方案一:學生回答是抓住關鍵詞句來背誦的。

(1)出示第三、四自然段。(製作課件,結合下列三方案教學要求適時點擊凸現相關詞句)

(2)你認爲這兩節的關鍵詞句分別是什麼?

A、第三自然段:用“音樂裝飾”這個詞你是如何理解的?→維也納人用了什麼來裝飾音樂之都?→“連……也……”說明了什麼?→想象一下你還準備怎麼裝飾?→所有的這一切,說明了什麼?(音樂的氛圍很濃)→你能讀出來嗎?

結合討論教師適時點擊展示圖片,學生進行欣賞,感受這濃濃的音樂氛圍。

B、第四自然段:“摻和”什麼意思?

混合、混雜,音樂和花香混合在一起,既給人以聽覺上的美感,又

能給人以嗅覺上的美好享受。→當你漫步街頭,聽,輕快的華爾茲圓舞曲響起來了,聞一聞,晚風中飄蕩着花草的芬芳,此時此刻,你感覺怎樣?請你帶着輕快、舒暢的心情來讀好這段話。→看聚會時演奏的音樂圖片。

(設計意圖:這部分內容的教學和前面相同的均是在抓住重點詞句後進

行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朗讀、背誦的訓練。葉老曾經說過“凡是技術的,沒有不需要練的。”我國的俗語:曲不離口,拳不離手,講的都是這個道理。在自主的讀書活動後,讓學生在讀中體會、讀中感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充分地感受維也納的音樂氛圍,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

方案二:學生回答是抓住這兩節的結構特點來背誦的。

(1)出示第三、四自然段。(同前)

(2)討論:這兩節的結構有什麼特點?

學生根據前面的教學已經知道這兩節的中心句,通過中心句均處於每個自然段開頭而得出這兩節也爲“總——分”結構的構段方式,此問題的難點在於如何通過討論理清兩段中句羣聯繫:第三自然段:概述→具體點的描寫;第四自然段:按時間、地點推移介紹。

方案三:學生回答是抓住課文的寫作特點來背誦的。

(1)出示第三、四自然段。(同前)

(2)分別對這兩節的寫作特點進行分析。

A、第三節:(點面結合)概括→具體

B、第四節:(選擇代表性的典型例子)白天、夜晚、家裏、街頭、工作場所……例問題:選擇寫哪些內容說明維也納人一天也離不開音樂?

(設計意圖:這三個方案的設計是根據學生不同的背誦方法而確定的,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成了教學資源。爲了使學生參與得更多,充分利用了個體、小組、集體等課堂組織形式,自學、同桌互學、小小組助學、集體交流等形式,通過分析、理解課文第三、四自然段的語句句羣關係的寫法,既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又發展了學生的個性,完善個人獨特的思維,使學生學得主動,學得輕鬆,同時也增加了語言訓練頻率,激發了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

(4)既然第二、三、四自然段均是從不同方面寫了維也納是音樂之都的原因,爲什麼只要求背誦第三、四自然段呢?

學生討論,教師點撥:第二自然段的寫作方法、構段方式類似於第三、四自然段,而第三、四自然段更爲典型。你能找出與第三、四節類似的地方嗎?

(設計意圖:此步驟重點複習、鞏固、初步運用通過學習三、四自然段所掌握的理解、分析方法。所用時間不多,又給學生提供了一個練兵的機會。)

3、間奏——同學們,通過剛纔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可以從構段方式、寫作方法、抓重點詞句等方面來體會維也納被稱爲音樂之都的原因,同時也學到了三種理解內容、背誦課文的方法。下面就請同學們運用已經學到的方法自學最後一段。

(1)出示最後一段。

(2)指名一學生配樂朗讀,其餘學生認真聽,邊聽邊在書上批註,可以和同桌、小小組成員交流、討論。

(3)全班交流,教師點撥:

A、寫作方法: 外→裏、整體→部分、下→上

(選材、順序、詳略)物→人、靜→動、詳→略……

B、重點詞句:美觀大方、色彩和諧、金碧輝煌、金光閃閃……

C、結構特點:總——分

(4)欣賞圖片,選擇其中一個方面介紹。

(5)課堂拓展:國家歌劇院金碧輝煌、宏偉壯觀,給維也納戴上了璀璨的光環,讓音樂之都名聲遠揚,她無愧爲“世界歌劇中心”。簡介中國在此舉辦七屆音樂會。

(6)朗讀。

(設計意圖: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是在學生提煉、歸納學法後,對學法的

一次鞏固運用。“教是爲了不教”,達到不用教的唯一方法就是“授之以漁”,即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這也體現了語文閱讀教學“攙——扶——放”的原則。“介紹”的安排是將學生的感悟在積累語言的基礎上進行內化,變爲學生自己的語言和感受,鍛鍊他們的說話能力。)

(三)尾曲——拓展文本,綜合實踐

1、教師總結:剛纔我們從四個方面學習了課文,正是因爲以上四點原因,所以,維也納成了世界著名的音樂之都。(教師在黑板上板書:!)

2、下面,請大家挑選自己喜歡的內容讀一讀,待會兒請你以小導遊的身份把你喜歡的有關維也納的知識介紹給同學和聽課的老師聽。

3、學生當小導遊解說。

4、作業:今天這節課。老師和大家一起讀讀課文,聽聽音樂,看看圖片,一起感受了維也納這座城市的神奇與美妙。課後,請大家完成一個作業:開展維也納——音樂之都專題研究,可以組成研究小組,自行選擇。選題內容如:在維也納生活過的音樂家調查;誕生在維也納的著名音樂作品調查;在維也納用了哪些音樂家的名字命名街道、公園、禮堂、劇院、會議大廳等。開展相關的課外閱讀,撰寫研究報告,在彙報會上交流。

(設計意圖:生活即語文,語文學習的外延就是生活,我們不能也不應該把學生的思維禁錮在方方正正的教室之內。如果說這節課是一首交響樂的話,那讓學生當導遊、開展專題研究就是那繞樑的餘音,我們應該做到語盡意未窮,讓我們的學生保持課堂學習的熱情和興趣,運用課內學到的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獨立或者合作完成,培養他們收集信息、整理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我想這是課堂教學教學的最高境界,也是課改背景下的大勢所趨。)

五、說板書

板書是“微型教案”,好的板書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本課板書如下:

音樂之都維也納

雖然只是兩個標點符號,可是它包含的意義卻是無窮無盡的:此間所留的空白,可啓發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無窮無盡的想象;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將一個個疑問解決,生成新的問題;學生對未知世界的瞭解,發出了一個個驚歎;老師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起點撥、引導、激勵的作用,“!”就是指明他們學習方向的明燈,就是撥開學習迷霧的大手,就是激勵起豎起的大拇指……

音樂之都維也納說課稿2

一、說教材

教材是課堂教學活動中的腳本。這句話道明瞭教材在教學中的重要性,對教材的認識和把握是搞好課堂教學活動的重要前提。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第十五課《音樂之都維也納》是一篇散文,作者用優美的筆觸描寫了維也納城市的獨特風貌,講述了維也納被稱爲“音樂之都”的淵源,表達了作者對音樂之都的讚美與嚮往。

課文分三部分。第一自然段爲第一段,交代了“音樂之都”的地理位置;第二、三、四自然段爲第二段,從世界著名音樂家在這裏的創作生涯、城市的建築與裝飾以及維也納人對音樂的酷愛這三方面敘述了維也納被稱爲“音樂之都”的原因;第五、六、七自然段爲第三段,介紹了被稱爲“世界歌劇中心”的維也納國家歌劇院、“金色大廳”的宏偉壯觀以及在世界上的影響。其中第二、三段爲教學重點。

就這篇文章而言,它具有以下幾個特點:1、語言簡潔、明快,優美,如第二段中,對維也納是歐洲古典音樂的搖籃,它是用音樂裝飾起來的城市的介紹,語言簡潔明快。第四自然段,作者用準確、優美的語言描寫了維也納人酷愛音樂的特點,使人感受到夏日夜晚,音樂隨晚風飄逸、迴盪在街頭巷尾,彷彿整個城市都沉浸在音樂之中;2、層次清晰、明快,有詳有略,如音樂般急緩有致。全文以總分結構一以貫之,每一節也是如此。3、手法靈活、變化多樣。全文內容不長,然而選材的代表性(內容上、結構上),描寫的點面結合、動靜搭配等均是學生讀寫結合的範文。這也是編者要求學生背誦課文3、4節的意圖吧!4、文化底蘊豐厚,其地理風貌、尤其是名人名曲,也是陶冶學生性情的一個有效載體。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所述教材特點,課後練習以及五年級學生年齡特徵、已有學習基礎,特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四自然段。

2、學會生字新詞,理解“搖籃”、“摻和”、“裝飾”等主要詞語。

3、抓住課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總分式的構段方式,引導學生髮現作者在寫法上的特點,體會作者這樣組織安排材料的用意。

4、能聯繫課文內容,理解文中描寫維也納這座音樂都市的人們酷愛音樂的語句,感受維也納濃厚的音樂氛圍,培養學生喜愛的情趣。

這樣確定教學目標,使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立體構成,且在同一教學過程中互相滲透,螺旋上升,學生的可接受性很強。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及教法、學法

教學重點:作者是從哪幾方面具體敘述維也納是“音樂之都”的。

教學難點:

知識難點:維也納成爲音樂之都的原因。

能力難點:用信息技術環境下的實際操作來了解維也納的有關資料,網絡獲取知識的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因爲老師和學生誰都沒有去過維也納,所以也沒有對這個城市的直觀印象,因此教學前我可帶領學生上網查找有關維也納的資料,在頭腦中形成初步印象,留下最初的知識積累;另外,課前我還要做好多媒體課件。教學中根據課文的需要採用投影、圖片等直觀形象的展示,以及音樂的播放、以讀促思、以讀代講等手段,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做到圖文結合,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因爲教是爲學服務的,所以教法和學法是密不可分的。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將按照“讀——思——議——品——再讀”的步驟直接和文本對話,將自己的`個體感受與羣體、集體進行交流,發現別人的優點,修正自己的思維,提高主動參與意識,從而以更大的熱情向高一級目標邁進。

四、說教學程序

鑽研教材,研究教法、學法是搞好教學的前提和基礎,而合理安排教學程序卻是教學成功的關鍵所在。

本課分三課時完成:

第一課時:簡介城市,揭題入手;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再讀課文,理清層次;質疑課文,嘗試解決。

第二課時:導入課文,激發興趣;自主感悟,討論交流;擴展文本,綜合實踐。

第三課時:小結課文,理清結構;彙報交流,積累內化;歸納方法,讀寫結合。

下面我重點對第二課時的教學進行說課:

(一) 序曲——複習導入,激發興趣

1、出示第一段及維也納風光圖,語言導入:在多瑙河畔,有一個城市叫維也納,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覺得維也納是個怎樣的城市?

2、學生交流,教師板書課題。

3、爲什麼維也納被稱爲音樂之都?你認爲怎樣的城市才能被稱爲世界著名的音樂之都?

教師在課題旁板書:?今天老師就和大家一起去維也納走走看看,感受維也納這座城市的神奇。

(設計意圖:維也納是世界著名的音樂之都,通過課前的預習和第一課時的學習,學生已經在頭腦中留下了初步的印象,但是原因並不十分清楚,這也是這節課我們要解決的一個重點。以問題引導、自主探究,讓學生在信息重組、比較分析、合理想象、自由質疑的情境中自由學習、獨立思考,讓學生帶着思考進入下一環節的學習。)

(二)主曲——自主感悟,討論交流

學生自學課文2—7自然段。

1、課件出示自學要求:用你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邊讀邊想,將你讀懂的內容設計成

問題。

2、2—4這三個自然段在寫法上有什麼特點?

(學生討論,教師點撥、啓發:全文按先總後分的寫法來寫,每個分層次也是按先總後分的寫法來寫的。)

重點抓住以下的問題:

(1)爲什麼說“維也納是歐洲古典音樂的搖籃”?

(2)爲什麼說“維也納是一座用音樂裝飾起來的城市”?

(3)爲什麼說“維也納幾乎一天也離不開音樂”?

(4)爲什麼把維也納歌劇院稱爲“世界歌劇中心”?

3、請同學們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一個方面,仔細閱讀,然後在小組談談你對這部分結構的理解。

(設計意圖:本文的結構層次十分清楚,學生以前也已經學過這樣的構段方式。爲了降低難度,我增加了一個環節:找出每個自然段的中心句,並把它們劃下來。這既是讓學生了解每個自然段的意思,而且有利於他們從整體上進行感知作者組織安排材料的特點。

讓學生從中選擇一個自己感興趣的方面進行自學,是因爲學生之間存在個體差異性,我們要充分承認、尊重學生個體,把他們的這種個體差異轉變爲課堂中的教學資源,爲我所用,讓學生在自學成果彙報時能取他人之長,補己之短。同時通過這一環節既讓學生進一步體會、運用、複習、鞏固常用的總分結構方法,又使學生進一步瞭解語文重點段的的內容,爲下一步教學作好鋪墊。)

4、討論疑難。

A、出示第二自然段,緊扣“搖籃”,理解問題1

(1)、出示課件:

奧地利的地形圖以及古典樂派的三位代表人——海頓、莫扎特、貝多芬的圖片。

貝多芬等人的樂譜手稿及相關圖片。

(2)、理解“搖籃”的本義和引申義。

(3)、仿寫句子。(出示課件,教師適當引導)

維也納是歐洲古典音樂的搖籃。

少年宮是( )的搖籃。

( )是( )的搖籃。

(4)、伴隨着美妙的音樂,讓我們一起來讀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

(設計意圖:通過課件補充,讓學生了解維也納給許多作曲家以豐富的靈感,創作出流芳百世的作品。海頓的《皇帝四重奏》是在維也納完成的,莫扎特的《費加羅的婚禮》是在維也納完成的,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月光奏鳴曲》等是在維也納完成的,舒伯特的《小夜曲》、《冬之旅》是在維也納完成的,施特勞斯的《藍色多瑙河》、《維也納森林的故事》更是在維也納完成的,從而理解維也納是歐洲古典音樂的搖籃。)

B、出示第三自然段,緊扣“裝飾”, 理解問題2

(1)、“維也納是一座用音樂裝飾起來的城市”,“裝飾”是什麼意思?維也納怎麼可以用音樂來裝飾呢?

(一是“到處可以看到大音樂家的銅像或大理石石像”;二是“很多的建築用音樂家的名字來命名”;三是“一個巨大的音樂符號作爲裝飾”。)

出示大音樂家的銅像或大理石石像。

出示用音樂家的名字來命名的建築。

出示王宮公園的音樂符號

(2)、從“到處可以看到”我們可以感受到什麼?(生答)你能讀出數量多、影響大的語氣嗎?(生讀)

(3)、在維也納爲什麼有很多的建築物用音樂家的名字來命名,是他們不會命名嗎?

(不是他們不會命名。而是這些維出納是許多大音樂家的搖籃,他們做出了許多的貢獻,後人爲了紀念他們,才用他們的名字來命名的。)

導讀:我們許多城市都有中山路,這就是爲了紀念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而在維也納,“到處——”讀!

(4)、在維也納用巨大的音樂符號作爲裝飾,你知道他們是怎樣畫的嗎?(想象這些音樂符號的大小、形狀、顏色)你看到這麼美的音樂符號會說些什麼?

(5)、導讀:我們的故宮看得最多的是龍,這是我們民族的象徵。而在維也納,“就連王宮花園——”讀!

C、出示第四自然段,緊扣“離不開”。

(1)、從哪些地方看出維也納人離不開音樂?

(2)、理解“摻和”。

(3)、出示“露天廣場音樂會”和“家庭室內演奏”的課件。

(4)、讀出維也納人對音樂的依戀。

(5)、讀出維也納人對音樂的熱愛。

5、練習背誦,適時評價。

(1)、課後練習要求我們背誦第三、四自然段,下面我們就來試着朗讀、背誦,並思考你是用什麼辦法背誦的?

(2)、學生自由朗讀、背誦。

(3)、指名背誦:說說你是怎樣記住的?

(設計意圖:此環節的設置是按課後練習的要求而安排的,不僅要求學生讀通讀熟第三、四自然段,而且能做到當堂背誦,順利完成了教學目標一的後半部分。說說你是怎樣記住的是爲了引導學生掌握背誦的方法。)

6、小結寫法。

(1)、瀏覽2—4自然段,觀察課文在寫法上有什麼特點。

(2)、談談這種寫法的好處,並要求學生學習這種寫法。

7、自學5—7自然段

(1)、默讀5—7自然段,用簡潔的語句在書上記下自己讀某一句或幾句話之後的感受。

(2)、學生自學,教師巡視。

(3)、全班交流,教師點撥:

出示第五節,讓學生從具體數字及圖片感受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的宏偉壯觀。

出示第六節,讓學生從語言文字及圖片感受“金色大廳”的金碧輝煌並欣賞“音樂女神”像。

4、簡介中國的宋祖英等音樂家曾在此舉辦過音樂會。

5、朗讀。

(設計意圖: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是在學生提煉、歸納學法後,對學法的一次鞏固運用。“教是爲了不教”,達到不用教的唯一方法就是“授之以漁”,即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這也體現了語文閱讀教學“攙——扶——放”的原則。“介紹”的安排是將學生的感悟在積累語言的基礎上進行內化,變爲學生自己的語言和感受,鍛鍊他們的說話能力。)

(三)尾曲——拓展文本,綜合實踐

1、教師總結:剛纔我們從四個方面學習了課文,正是因爲以上四點原因,所以,維也納成了世界著名的音樂之都。(教師在黑板上板書:!)

2、作業:課後,請大家完成兩個作業:(1)蒐集有關介紹世界名都的資料,同學之間相互交流。(2)設計一箇中心句,然後練 習圍繞中心句從各個方面展開敘述。

(設計意圖:生活即語文,語文學習的外延就是生活,我們不能也不應該把學生的思維禁錮在方方正正的教室之內。我們應該做到語盡意未窮,讓我們的學生保持課堂學習的熱情和興趣,運用課內學到的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獨立或者合作完成,培養他們收集信息、整理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我想這是課堂教學教學的最高境界,也是課改背景下的大勢所趨。)

五、說板書

板書是“微型教案”,好的板書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雖然只是兩個標點符號,可是它包含的意義卻是無窮無盡的:此間所留的空白,可啓發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無窮無盡的想象;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將一個個疑問解決,生成新的問題;學生對未知世界的瞭解,發出了一個個驚歎;老師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起點撥、引導、激勵的作用,“!”就是指明他們學習方向的明燈,就是撥開學習迷霧的大手,就是激勵起豎起的大拇指。

音樂之都維也納說課稿3

一、說教材

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語文第10冊《音樂之都維也納》一文。《音樂之都維也納》是一篇散文,課文的語言簡潔、優美,對維也納的介紹層次清晰、明快,這樣一篇課文編入教材的主要目的在於使學生充分感受到維也納濃厚的音樂氛圍,感受到文中語言所帶來的美的享受和美的薰陶,培養學生喜愛音樂的情趣,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

基於以上認識,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爲:

1、自學課文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內容提出問題。

2、繼續學習積累與表達,在閱讀中讀懂文章結構,學習總起分述的寫作方法。

3、讓學生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維也納被稱爲音樂之都的原因,感受其悠久的音樂文化和獨特的音樂氛圍。

重點、難點:

1、精讀課文,理解將維也納稱爲“音樂之都”的原因。重在語言的積累和朗讀。

2、聯繫課文內容,理解文中描寫維也納這座音樂都市的人們酷愛音樂的語句,感受維也納濃厚的音樂氣氛,培養學生喜愛音樂的情趣。

二、說教法、學法

1、在導入課文後,我讓學生朗讀第一節,並用自己的話說說維也納是個怎樣的城市,然後把優美的景色通過自己的朗讀表達出來。接着讓學生自由朗讀全文,說一說文章從哪幾個方面來具體敘述維也納是“音樂之都”的,這樣提綱挈領地抓住了本課的目標,讓學生對全文的內容有一個總的印象,然後分別從:古典音樂的搖籃、用音樂裝飾起來的城市、一天也離不開音樂、被稱爲世界歌劇中心四個方面進行教學。接着對這四個方面進行提問,培養學生質疑的能力。

2、在本堂課的教學中,我注重了對學生進行說話、思維方面的訓練,如爲了理解“搖籃”一詞,設計了以下練習:少年宮是()的搖籃。()是()的搖籃。學生通過說話訓練,基本上理解了這個詞的含義。爲了讓學生理解音樂在維也納的家庭中的重要作用,讓學生聯繫我國的情況,說說我們在歡聚時會幹什麼。通過對比,進而理解音樂在當地的重要性。經過這些訓練,也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3、由於課文描寫的內容對學生來說比較陌生,較難理解,因此,我製作了許多圖片,幫助學生通過比較直觀的畫面的欣賞,進而更好地理解課文。如在學習第一節時,老師讓學生看圖片,欣賞維也納的風光,知道它是個怎樣的地方。爲了說明音樂在當地的普及,我在教學過程中出示了貝多芬廣場、海頓街……等圖片,使學生有一個直觀的印象,效果不錯。

4、從閱讀中學習作文,是“取法乎上”的方法。但同樣也離不開對文本的朗讀,感悟,只有讓學生讀出、悟到,纔會內化爲自己的知識積累。在教學中注重學生內心的情感,感受體驗作品的語言魅力。這就必須讓學生自己在閱讀中邊讀邊想,開啓心智。這篇課文提供了優美的語言,我在教學中儘量營造良好的氛圍,讓學生迴歸到常態中,在師生對話、互動過程中,使學生潛心會文,感受所蘊涵的精神元素。在學習過程中,每個同學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背景對語言形成獨特的感受;不同的感受,就有了不同的朗讀處理方法。在教學中,我也力求鼓勵學生在各自感悟語言的基礎上,用不同的朗讀處理去表達自己的內心情感,從而達到個性化朗讀的目的,真正做到從讀中感悟

三、說教學程序

(一)、導入

教師談話: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音樂之都維也納》,讀課題。

(二)、精讀第一段:

1、維也納是一座怎樣的城市呢?讓我們來欣賞一下。(教師出示帶背景音樂的圖片)

2、看了圖片,再讀一讀第一小節。

請你談一談維也納這座城市給你留下的初步印象。

3、指導朗讀。

(三)、精讀第二段。

過渡:教師那麼爲什麼把維也納叫“音樂之都”呢?

1、教師出示自讀要求:

用你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想,將你讀懂的內容設計成問題,並試着回答。

指名回答後,大致歸納出問題。

2、學生自由選擇回答問題,全班交流。

(1)、第一方面問題。出示第二自然段。

A:指名說說爲什麼說維也納是歐洲古典音樂的搖籃?

B:還有哪些地方可以被我們稱爲“搖籃”?(出示問題,指名回答)

C:小結:維也納是歐洲古典音樂的搖籃,這是它被稱爲音樂之都的原因之一。

(2)、第二方面問題。出示第3段。

A:指名交流爲什麼說維也納是一座用音樂裝飾起來的城市?

B:交流:你從哪些詞句可以看出來的?

C:談談你看了以後的感受。

(3)、第三方面問題。出示第4段。

A:指名交流爲什麼維也納幾乎一天也離不開音樂?

B:從哪兒可以看出人們離不開音樂?數數作者列舉了幾點?

C:聽美妙歡快的音樂,談談感受。

D:指導朗讀。

(4)、第四方面問題。出示第5自然段(老師提的,可由老師回答)。

A:老師朗讀。

B:你感受到維也納國家歌劇院怎麼樣?從哪裏可以看出來?

C:過渡:在維也納,歌劇院、音樂廳星羅棋佈。除了宏偉壯觀的國家歌劇院還有被稱爲“金色大廳”的音樂之友協會大廈。

D:出示第6自然段。交流在全世界的巨大影響。

E:學到這兒,你知道爲什麼把維也納稱爲“音樂之都”了吧!

(四)、總結、複述課文(出示問題)

學完課文,你一定也和作者愛上了美麗的音樂之都維也納了吧!那麼請你聯繫課文內容由衷地讚歎一下吧!

(五)、佈置作業。

1、用“總——分”的寫法寫一個片段。如:

課間活動真熱鬧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也可以自己設計一箇中心句,然後練習圍繞中心句從各方面展開敘述。

2、蒐集有關介紹世界名都的資料,同學之間相互交流。可以仿寫出《xx之都xxx》。

四、總結:

本課的教學設計首先遵循整體性教學原則,無論是全文的教材處理,還是一個自然段讀的訓練,都採取了整體—部分—整體的教學方法。其次,遵循了實踐性與主體性教學原則,讓學生在和諧情境中去理解與體會,從而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再次,加強了語言文字的訓練,使學生各方面能力得到了發展。

音樂之都維也納說課稿4

一、說教材

《音樂之都維也納》是一篇散文,課文的語言簡潔、優美,對維也納的介紹層次清晰、明快,學習的目的在於使學生充分感受到維也納濃厚的音樂氛圍,感受到文中語言所帶來的美的享受和美的薰陶,培養學生喜愛音樂的情趣,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

教學目標:

1、自學課文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內容提出問題。

2、繼續學習積累與表達,在閱讀中讀懂文章結構,學習總起分述的寫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維也納被稱爲音樂之都的原因,感受其悠久的音樂文化和獨特的音樂氛圍。

教學重點和難點:

1、通過運用質疑課題、閱讀全文解決問題的方法理解維也納之所以被稱爲音樂之都的原因。

2、感受音樂之都維也納的音樂氛圍。

二、說教法:

1、因爲老師和學生誰都沒有去過維也納,所以也沒有對這個城市的直觀印象,教學中根據課文的需要採用圖片等直觀形象的展示,以及音樂的播放、以讀促思、以讀代講等手段,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做到圖文結合,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如在學習第一節時,老師讓學生看圖片,欣賞維也納的風光,知道它是個怎樣的地方。爲了說明音樂在當地的普及,我在教學過程中出示了貝多芬廣場、海頓街……等圖片,使學生有一個直觀的印象,效果不錯。這樣創設與課文內容相近的情境,爲個性化的朗讀作保障。

2、從閱讀中學習作文,是“取法乎上”的方法。但同樣也離不開對文本的朗讀,感悟,只有讓學生讀出、悟到,纔會內化爲自己的知識積累。在教學中注重學生內心的情感,感受體驗作品的語言魅力。這就必須讓學生自己在閱讀中邊讀邊想,開啓心智。課文舉了“國家歌劇院”來說明歌劇院、音樂廳的星羅棋佈,極富典型性。建築物的描寫方法十分有序。“國家歌劇院”按由外及內的順序描寫,這對學生把握狀建築之物的作文來說,有着指導意義。我在上課文中的四個方面時,不平均用力,有側重點,主要抓住第三、四方面來講,讓學生感受作者的寫作方法。本單元都是遊記類文章,在課上進行了寫作能力的滲透後,也習得了一些寫遊記的方法。

3、強調個性化朗讀

在學習過程中,每個同學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背景對語言形成獨特的感受;不同的感受,就有了不同的朗讀處理方法。在教學中,我也力求鼓勵學生在各自感悟語言的基礎上,用不同的朗讀處理去表達自己的內心情感,從而達到個性化朗讀的目的,真正做到從讀中感悟,能夠自己解決問題。像《音樂之都維也納》這樣一篇課文提供了優美的語言,我在教學中要營造良好的氛圍,在師生對話、互動過程中,使學生感受所蘊涵的精神元素。在教學中最好的表現形式,就是朗讀。我在課中要加強朗讀訓練,抓住關鍵的語言因素,激發學生的情感,注重感悟體驗。如,我指導學生抓住“到處”、“許多”、“就連……也……”來體會維也納這座城市到處都是音樂。

三、說學法:

提出問題---文中找答----交流答案-----解決問題-----感情朗讀—學習方法----融會貫通。

1、在導入課文後,讓學生朗讀第一節,並用自己的話說說維也納是個怎樣的城市,然後把優美的景色通過自己的朗讀表達出來。接着讓學生自由朗讀全文,說一說文章從哪幾個方面來具體敘述維也納是“音樂之都”的,這樣提綱挈領地抓住了本課的目標,讓學生對全文的內容有一個總的印象,然後分別從:古典音樂的搖籃、用音樂裝飾起來的城市、一天也離不開音樂、被稱爲世界歌劇中心四個方面進行教學。接着對這四個方面進行提問,培養學生質疑的能力。

2、解決問題,學習2——6小節,說維也納是世界音樂之都的原因是?

從全文通讀,圍繞一箇中心“維也納是音樂之都”,作者從她的地理位置寫起。接着,文章就從維也納特有的人文景觀,如城市的歷史、城市的裝飾、市民的習慣以及歌劇院具體描述維也納被稱爲“音樂之都”的原因。從段落細讀,讓學生自己說出原因。“維也納是歐洲古典音樂的搖籃”這一小節,列舉了海頓、莫扎特、貝多芬、舒伯特、施特勞斯等五人,他們代表着世界古典音樂史的最高峯,他們在維也納生活、譜曲、演奏,使得古典音樂這種音樂形式在他們手中日漸成長起來,成熟起來,而維也納也當仁不讓地成爲了古典音樂的發源地。“維也納是一座用音樂裝飾起來的城市”這一小節,更可以讓人們對“音樂之都”留下深刻的印象。“這兒到處可以看到”、“多用音樂家的名字命名”、“就連……也用……”,城市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都用音樂裝飾着。

3.學生重點學習課文4、5節,即維也納是世界音樂之都的第三、四個原因,在學習的過程中習得遊記類文章的寫作方法。

四、說板書設計

本課板書,我是這樣設計的:

板書:

19、音樂之都維也納總起

古典音樂的搖籃

音樂裝飾起來的城市

幾乎一天也離不開音樂分述

世界歌劇中心

(概括——具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