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音樂

[推薦]音樂課後反思

音樂9.86K

在辦理事務和工作生活中,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反思過往之事,活在當下之時。反思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音樂課後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推薦]音樂課後反思

音樂課後反思1

《啊!朋友》這一課我是頗費了一番心思的,上課,反思,再上課,再反思,這看似枯燥的過程,卻使我受益匪淺。按教學的流程,反思應分爲三個階段,教學前、教學中和教學後。在教學前進行反思,能使教學成爲一種自覺的實踐,我覺得其實就是我們現在提倡的二次備課。我在拿到電影《橋》的主題曲《啊!朋友》這一課時,首先精心設計了教學環節,並根據新課標精神采用一些適合學生使用的教學方法,這一課的教學目的就是讓學生學會並理解歌曲《啊!朋友》,並體驗音樂在電影中的重要作用。

開始,我設想了兩套教案,一套是以電影《橋》爲線索,讓學生欣賞電影中主題音樂出現的各個片斷,並根據音樂的情緒變化體會音樂在電影中的作用;第二套教案是讓學生欣賞同一電影片斷,但是一個是沒有音樂的,一個是有音樂的,以此讓學生體驗音樂在電影中的作用。經過我的反覆思考最後我採用了第一套方案,因爲我不但要讓學生體驗音樂在電影中的作用,還要讓學生在感受音樂重要性的同時體會音樂,畢竟音樂課是要以音樂性爲主的。經過我自己在教學前的反思,我覺得我在上這一課時,目標更加鮮明瞭,目的也更具體了,這樣更有利於學生的`學習。其實教師在教學前對自己的教案及設計思路進行反思,不僅是教師對自己教學設計的再次查缺補漏、吸收和消化的過程,更是教師關注學生,體現教學“以學生爲本”這一理念的過程。在教學中進行反思,能使教師時刻關注學生的學情、學習過程以及學習效果。

音樂課後反思2

新《課標》指出: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識譜能力,識譜唱譜是音樂課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但課堂上能使孩子們興高采烈的往往是唱歌、律動、遊戲。一旦讓他們識譜,課堂氣氛就會出現冷場,更不用說音樂情感方面了。下面我根據自己一些教學實踐來說一說如何有效的識譜:

在唱歌課中,當學生走進音樂教室時,我會用今天要學的歌曲的音樂,並讓學生和着音樂做一些簡單的律動,使學生對音樂有了聽覺上的印象,爲學好歌曲作好鋪墊。然後讓學生欣賞歌曲並感受音樂,從而激發起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再通過讓學生唱歌,在不知不覺中解決了歌譜中的難點,使學生在識譜時降低難度,讓學生感覺識譜並不太難,從而增強其自信心,加深對音樂的熱愛。然後,再通過對歌譜的視唱、理解,又反作用於唱歌,使演唱更加完美。先唱歌后識譜就是先讓學生放下心理負擔,讓學生先唱唱歌,用自己的聲音去表現音樂,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感到這節課是輕鬆愉快、有所“成就”的,而且有表現自我的空間。

以聽爲先導,創編爲手段。創造性能力的培養應該貫穿於音樂學習的'各個環節,識譜教學也不例外。創造性地探索節奏、音響、旋律等音樂基本要素的各種變化和重新組合,以即興活動的方式給學生髮揮創造想象的空間和機會。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識譜能力,也大大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其實,創編旋律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豐富的創編形式能讓同學們在樂趣與自己的成就感之中學習簡譜,並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總之,在提高綜合素質的今天,國小音樂教育對識譜的要求是:“立足課堂,面向全體。”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把理性的識譜從感性入手來教,融入音樂實踐活動,形象生動,深入淺出。利用識譜這個學習音樂的好工具,培養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表現能力、鑑賞能力、創造能力。讓每個孩子真正的走入音樂,去尋找,去探索,去創造。

音樂課後反思3

在這次藝術共同體活動中我上了一節中班音樂活動《雪花和雨滴》。在接到這個歌唱教學的任務時,首先思考:我怎麼樣讓孩子喜歡去唱歌,能從中體會到唱歌的快樂,能夠粗淺的感受到這首歌曲的情感?我又怎麼在整個活動過程中能夠比較流暢,而沒有刻意教授的痕跡?所以以此爲前提,將活動的設計分爲了三個部分:導入、展開、結束。

在導入部分,通過冬天的歌曲《聽》作爲發聲練習的曲目,自然引出本堂課,在前面的創編小雪花從天空中飄下來這個環節,既符合活動的目標,又讓孩子能感受到歌曲優美的旋律,通過碰鐘很簡單的區分了樂句,也發揮了想象,變幻了不同的動作,但是在這個環節原先是兩段自由飛舞,但是一時疏忽少聽了一段音樂。

在展開部分,孩子學唱歌的這個環節,也是最重要的環節,我設計了從“?”入手,出示簡單的圖譜,一步步的深入,這也是一個理解歌曲,分部教學的一個過程。接下來通過不同的演唱方式如對唱,用柔美的聲音演唱,分組唱、創編動作演唱等等讓孩子很有興趣的學唱歌曲。有了小雪花的基礎,小雨滴就比較容易進入。

最後結束部分,通過遊戲的方式讓孩子在玩中感受音樂,表現音樂,達到了良好的效果。

另外通過這次的上課,我感觸比較深的就是一件事情你只要用心去做,哪怕有哪方面的不足,也是可以通過後天的努力掩蓋的。雖然歌唱並不是我的特長,但是課堂是發展孩子能力的場所,不是老師表演的舞臺。老師們來聽你上課,不是來聽你唱歌的,而是看老師是如何引導孩子學的,孩子又是如何在活動中能力發展了,而且還很快樂。在專家老師給我提出一些修改意見後,雖然對於修改的結果底氣不足,但是心中有一個想法,就是願意去大膽的去嘗試,哪怕失敗也無所謂。這次活動給我帶來了一次心靈的洗禮,我感謝它!

上本次活動前,我有點擔心,因爲這是一節正合男孩子心意的一個活動,他們是最喜歡打打鬧鬧,學什麼功夫不功夫的,我擔心在課上孩子們會打鬧成一片,我會疲於管課堂紀律,所以在課前是做足了功夫,怕我的功夫不到位,而讓孩子們學得不到位。

1.反覆聽音樂。

這個音樂節選自屠洪剛的《中國功夫》,不過作了很多的修改,音樂的節奏有快慢和一段唱歌、一段唸白是一樣的,不一樣的是歌詞和歌曲的長度,歌詞少了,歌曲也就短了,較難的部分都修改過了,很適合孩子的'學習。我之前也是對這首歌的歌詞不太熟悉,因爲磁帶上的歌曲變了以後,我就反覆聽歌曲,分出間奏和幼兒表演的部分,這樣我就能在課堂上提醒孩子們哪裏做什麼動作,再讓幼兒來分辨。

2.降低動作難度。

我看了書本上的動作以後,我決定自己改動作,並去掉變換動作的環節,因爲我覺得孩子們第一次練習,不需要那麼多的內容,只要孩子先掌握這些內容,換動作可以到下午的音樂遊戲中進行。我自己改編了幾個動作,反覆做了幾遍後,能跟上音樂節奏完整的一套下來很順手,就決定這樣教。

3.變換上課的角色。

剛開始看碟片的時候,孩子們是目不轉睛,等到了我練習的時候,就有好動的孩子要跳出來了,我一看,不行,馬上改變上課思路,我就說成自己是師傅,我要選功夫練得到家的孩子做我的徒弟,孩子們看我演習一套動作很有架勢後,聽我口氣還嚴肅,所以好動的孩子立馬就收住了,個別還在動的,我就馬上表揚幾個能幹的孩子,告訴大家我決定收誰做徒弟,這下一來,所有的孩子都打足了精神,連幾個嗲嗲的女生也開始了她們的花拳繡腿,音樂一放,還真有少林寺的味道,我心中暗喜。

4.時間把握恰到好處。

時間把握不準一直是我上課的一大弱點,這次的課堂正好把握準了,回顧一下,還真的是自己課前的充分準備和課中的靈活機智讓自己體驗了一回成功。

結合這堂課,我反思本週的其他活動,上的比較失敗是健康活動,我總結了一下原因,就是有的地方做得不到位,上隨堂課也要像公開課那麼精心準備,下足功夫,就能相應地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也能保證讓孩子在每堂課上獲得一定的信息量。這是我要督促自己去實行的。

音樂課後反思4

幫“在開展活動前,教師不僅要關注這個活動本身,還要更多的關注幼兒的原有經驗,如在第一週的活動中開展了哪些活動?哪些經驗是幼兒原有的?並在此基礎上,選擇合適的導入形式。這樣從幼兒的原有經驗的導入,幼兒更加的容易接受。在前一週開展了音樂活動《哈羅哈羅》,幼兒有與同伴一起拉手、跳舞的經驗。因此,我在活動的開始選擇用“勾勾手”手的遊戲導入,幼兒還是比較容易接受的,也很感興趣。利用遊戲的形式,幼兒對於歌詞有初步的瞭解。

在開展活動前,我先分析歌曲的特點,是歡快的節奏還是舒緩的節奏?哪些地方唱的時候要注意?在執教時,要用怎樣的聲音來範唱?彈琴伴奏時用怎樣的節奏?在《小指勾一勾》活動中,我提前分析了歌曲,知道範唱時要用歡快的聲音來演唱歌曲,用歡快的節奏來伴奏。對於這首歌曲中“伸出你的小指頭”這一句前面是附點音符,爲了幫助幼兒唱準,我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把這一句單拿出來,先放慢速度,帶幼兒唱附點音符,再通過對比,從而感受附點音符,最後唱準附點音符,熟練以後再加快速度。

在引導幼兒演唱《小指勾一勾》這個活動中,教師要讓幼兒知道與好朋友勾手指的時候眼睛要看着對方,臉上要微笑,讓幼兒感受到與好朋友一起玩勾手指遊戲的`快樂,鼓勵幼兒多與他人交往。

在延伸活動我改變了幼兒的座位,大家由原來的正馬蹄形變成圓形,大家圍成一個圓,請幾名幼兒聽着音樂去找朋友,拉拉手,勾一勾、碰一碰,遊戲幾次換一些幼兒遊戲。

一個好的教學活動要從幼兒的角度思考問題,關注活動中的各個環節,將活動的每個環節思考得更加的細緻、周到。踏踏實實開展教學活動,讓幼兒在活動中有所收穫,體現活動的價值。

音樂課後反思5

國小音樂課不同於其他學科,它具有生動活潑、寓教於樂等特點。往往一堂歡樂有趣的音樂課可能會給人以“亂”的感覺,但這種“亂”恰恰是“活”的表現。那要想在“活”中有序,就需要我們在不斷學習中汲取教學經驗,在不斷探索中發現新的`教學方法。

我們有幸聽得幾位頗有經驗的教師爲我們傳授“金點子”,在相互交流學習的過程中,豁然開朗,受益匪淺。

1.用固定的節奏型整理課堂紀律,既鍛鍊了學生的反應能力,又加深了學生對節奏的記憶;

2.巧妙運用獎勵貼,讓學生在激勵中成長;

3.充分運用電子琴,用音節給予學生上課信號,從開始就要訓練學生的視聽視唱能力,並讓學生對音準形成準確的把握;

4.剛開始教唱音符不能急於求成,讓學生認識每一個音符就能掌握一個,可以採用師生互動的方式,讓學生來完成當堂學習的音符,既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提高了學習效率。

音樂課後反思6

《銀色的馬車從天上來了》教學反思

我在設計這節課時,有一個觀點在縈繞着我,我努力地想使課堂擁有寬鬆的氛圍,給學生以展示的空間,讓課堂成爲他們才藝表演的舞臺,讓學生真正成爲課堂的主人。

1、在音樂知識降記號教學環節中,針對枯燥的樂理,如何讓學生愛學、樂學呢?我設計了一個音樂遊戲——《找朋友》,把學過的音樂記號製成卡片,掛在學生胸前,我和他們一起表演,讓學生找出好朋友升記號。這個活動中,老師和學生形成互動的教學環境,在輕鬆愉快的遊戲中,同學們認識了降記號,課堂氣氛活躍。

2、在音樂活動中,我讓學生通過合作的方式,以自己的興趣愛好或歌、或舞,或盡情表現音樂,整個課堂成了學生展示的舞臺,有的在表演打雪仗,有的用雙響筒和串鈴來摹仿馬蹄和鈴鐺聲,還有的扮演飛馬在天空中奔跑,課堂猶如一幅鮮活的雪景圖,表現了學生非凡的創造能力。

3、在這節課中,我巧妙設疑,針對課堂教學進行中的問題,讓學生自己去評價,如:你覺得我們唱得怎麼樣?你對課堂和老師有什麼建議?等等。這些問題激勵了學生去發現問題,進而解決問題,培養了他們獨立思考、獨立分析、發表見解的.能力。

不足之處:

1、歌曲的藝術處理倉促了些,不精細,學生的演唱情感表達不夠,應在唱好歌的情況下,再進行表演,效果會更好。

2、學生課堂行爲習慣有待進一步進行教育,如拿打擊樂器時,學生有搶的現象。

音樂課後反思7

008年4月24日下午,上了一節欣賞課——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在這25分鐘的欣賞課中,我用了錄音機和CD機作爲教具,給學生欣賞了《梁祝》呈示部分音樂。

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聽賞體驗爲主,設計與課堂目標有直接關係的問題。先是提出思考問題再播放音樂,讓學生帶着問題去欣賞,通過自己的感受再用語言表達出來。

整節課下來,發現內容容量大了,每個環節的時間安排得不夠恰當,上起來很倉促。教學目標是很明確的:即讓學生能熟悉“愛情主題”的旋律。但在引導和啓發學生的過程中,不夠委婉,沒有作到深入淺出。最大的問題就是:只是表面的瞭解了學生的基本情況,沒有很好的掌握學生在這學段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

一、在內容上,容量大了。

呈示部:引子——主部——連接部——副部——結束部。25分鐘的時間要上完這些內容,容量大了。在上課的整個過程中,有被追着跑的感覺。時間安排得也不夠恰當,很多地方該細講的都沒有花時間。因教學目標是要求學生在復聽的過程能隨樂哼唱“愛情主題”的旋律,如只選擇呈示部中的引子——主部(愛情主題+草橋結拜+主題再現),在時間上會從容很多,着重欣賞主部主題,也更能深化《梁祝》的音樂主題。

二、在教學過程中。

1、導入。

這一環節引用了歌曲《梁祝》,提出設問:“這首歌曲講述的是一個什麼故事?”提示學生從歌詞中找出故事的情節。而在引導學生講述故事情節時,略顯倉促,含糊其詞。

如當時可設計成這樣的板書形式,整個思路就一目瞭然了。學生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更易掌握音樂主題發

展的每個環節。

碧草青青花盛開,彩蝶雙雙久徘徊。(寫景“引子”)

千古傳頌生生愛,山伯永戀祝英臺。(抒情“愛的主題”)

同窗共讀整三載,促膝並肩兩無猜。(同窗三載、共讀共玩)

十八相送情切切,誰知一別在樓臺。(十八相送、長亭惜別)……

2、講解概念。

在欣賞音樂之前,先把協奏曲的概念直接擺出來,感覺有點突然。

這一環節,可調整爲:把協奏曲的'概念放到全曲欣賞完後總結時再概括,直接講述“小提琴協奏曲”的概念。在講解“小提琴協奏曲”的概念時,可抓住“協”字做文章,“協”即“協助、合作”之意,更貼近生活,從而培養學生團結互助的協作精神。

3、開始欣賞音樂。

在欣賞每個音樂主題前,先提出問題,讓學生帶着問題去欣賞,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且目標明確。

如在聽賞引子(寫景)部分時,提問“這段音樂的旋律使大家的腦海裏呈現出一幅怎樣的畫面?”經過教師的提示,學生會通過自己的聽覺感受並結合導入部分的歌詞,運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聯想到的畫面。

在聽賞“愛情主題”時,也是先給出問題“這一主題跟我們前面聽過的歌曲《梁祝》的旋律有什麼相同之處?重複了幾次?是連續重複還是穿插重複?表現了兩人之間怎樣的感情?”在引導學生感受音樂所要表達的情感時,沒有充分的考慮到學生的心理特點。沒能把《梁祝》的“愛情主題”昇華到現實生活中,故有誤導的傾向。如能委婉的把“愛情的主題”昇華到現實生活的情感體驗中,可使學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薰陶,並及時引導、鼓勵學生建立起對周圍的親朋好友、()所有認識或不認識的人、對一切美好的事物的摯愛之情,培養學生對生活的積極樂觀態度和對美好未來的嚮往和追求。

在聽賞連接部和副部時,先把問題擺出“這一部分的速度、節奏、旋律與前面的主題有什麼區別?表達《梁祝》什麼樣的情緒?”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力,通過自己的感受運用語言表達出來。

瞭解到聽課的學生具有一定的舞蹈基礎,故在最後設置了3分鐘的互動。

從頭欣賞完整的呈示部音樂,“請同學運用自己的肢體動作,根據音樂來即興創作一段舞蹈。”但因時間已到,臨時把這一環節改爲:讓學生聽歌曲《梁祝》並跟着哼唱。使學生更深刻記憶《梁祝》“愛的主題”,起到深化本節課教學目標的作用。

音樂課後反思8

《都有一顆紅亮的心》教學反思

五年級音樂課裏有一首歌是京劇選段《都有一顆紅亮的心》。這段膾炙人口的唱腔運用京音字調,旋律比較新穎,突破了傳統[西皮流水]的音調模式。在節奏方面具有個性化、新鮮感,顯得活潑清新。尤其是唱腔中節奏形式與唱詞內在節奏規律的吻合,生動地刻畫了人物的性格和內心的情感。唱腔中,對“妙”、“能”、“猜”等字的精心處理,都生動地表現了《紅燈記》中飾演女兒的李鐵梅揣測、觀察時活潑、得意的神態。這個唱段具有清新、明朗又略帶單純、幼稚的`趣味。

每次教學這首歌,總會讓我對作品中的英雄人物油然而生出一種敬佩之情。而學生在感受、體驗我國民族民間藝術寶庫裏戲曲中的京劇音樂風格與韻味的同時,也確實地被李鐵梅人小志大、天真淳樸所感染。

音樂課後反思9

童年是一幅迷人的畫卷,讓天真無邪的孩子任意潑墨揮毫,畫出無數動人有趣的故事;童年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展現我們無限的風采;童年是一首婉轉動聽的歌,唱出我們純真美好的幻想和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有童年,都有一些讓你難以忘懷的地方、人物和故事。四年級第四課《童年的音樂》就帶領我們重溫童年美好的故事。

本課內容包括聆聽作品經典交響童話《彼得與狼》,學唱歌曲兩首,一首是讚美童年生活的歌曲《白樺林好地方》,另一首是回憶童年時代的歌曲《紅蜻蜓》,通過聆聽和演唱,讓學生感受音樂所表現的對童年美好生活的回憶,體會作者對童年生活的懷念之情。

爲了讓孩子們深刻體會本課的主題,感受兩聲部歌曲演唱的和諧統一,我把重點放在了歌曲《紅蜻蜓》的學唱上。首先讓他們聆聽歌曲範唱,感受歌曲的情緒以及歌曲所表現的內容,接着讓他們跟音樂有感情地朗讀歌詞,然後按照自己對歌曲的`理解,分段講解歌詞,最後再跟音樂填詞演唱歌曲。爲了訓練孩子們和諧統一的聲音,體現合唱的魅力,我又讓孩子們學唱了第二聲部歌曲,然後分小組、分聲部練習演唱歌曲,通過多次練習、個別小組展示,最後集體演唱,終於聽到了學生們美妙、和諧的合唱《紅蜻蜓》了。

另外,有個別學生,還總結了自己記憶深刻的童年歌曲,運用《紅蜻蜓》的旋律,把它們編排成《童年的回憶》來演唱,真正做到了“童年的音樂”。

音樂課後反思10

本週的教學內容是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第一課時,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分析主部,即草橋結拜。

上課前我先播放音樂《梁祝》,讓學生在音樂中走進教師。導入時我提了個問題(剛纔播放的音樂節選自哪部作品?)在點出課題後,我開門見山的簡介了小提琴協奏曲及奏鳴曲式的概念,接着分析了第一部分主部。

整節課都在我我的計劃中順利地結束了。

課後我,對這節課做了反思,這一節課一直在順着我的思路有條不紊地進行着,整堂課的教學計劃是完成了,但我忽略了師生之間的互動性,使得整節課成了一言堂模式,這是我《新課程標準》學習得不夠深不夠透徹的緣故。《新課程標準》就是要改變一親教師單向灌輸知識,學生被動接受的模式,強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

因此,我對此課作了以下修改:在導入時改問“我們剛纔所聽的音樂的主奏樂器是什麼樂器?”學生答完後再聽一遍問“除主奏樂器之外還有沒有其他樂器了?”由此引出“小提琴協奏曲的概念”,再向外引申出“鋼琴協奏曲”等等的概念。“奏鳴曲式”這一概念由於其理論性十分地強,因此把它放在第二課時,在“英臺抗婚”、“化蝶”這兩大部分欣賞完之後再介紹,在這一概念出現之前涉及到的“主部”、“展開部”等字眼都用“草橋結拜”、“英臺抗婚”、“化蝶”來替代。

在完整欣賞“草橋結拜”前,又增加了主題音樂的學唱,由於有的學生會哼唱主旋律,所以他們的.學習興趣非常強烈。然後在分段欣賞的同時讓學生根據我的提示分析了音樂的重要情緒及使用的主奏樂器等等。

經過這一修改,在第二個班上時課堂效果得到了明顯的改善。

音樂課後反思11

本次音樂活動——《小老鼠和大懶貓》音樂選自海頓的第94交響曲片段,音樂有較明顯的強度與力度變化。考慮到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在活動中結合故事、課件、遊戲等形式幫助幼兒理解音樂的強度、力度的變化,並引導孩子用身體動作的幅度力度的變化來表現樂曲力度的變化。孩子在扮演小老鼠走路的'時候,能分辨出音樂的輕重,根據輕重聲音,他們一步一步有節奏地走,也給這個音樂很好的表現出來。通過本次的欣賞活動初步提高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力和表現力。

在本次教學活動中,我也存在着許多的不足。《驚愕交響曲》中的“驚愕”,我可以在剛開始引出的時候,鋪墊詞語“驚愕”;雖說有圖譜的出示幫助幼兒理解整段音樂的結構,但是總體來說圖譜的利用還是不夠,可以與音樂配合;吃餅乾的環節可以省略,用動作代替;在胸飾的擺放方面也需要我再仔細考慮,我是不是可以事先在教室裏貼好或者貼在黑板上,讓幼兒自己來撕取,這樣一來也減少了幼兒注意力的分散。

整個活動,幼兒的參與性很高,興趣也很濃,我可以在以後的藝術教學中,多多開展此類的音樂欣賞教學活動。

音樂課後反思12

過去,中國小音樂教育以教音樂知識、技能爲主,如今新課標強調通過音樂課程培養學生創造意識,強調讓學生感悟、理解音樂、喜歡音樂,爲學生一生愛好音樂打下基礎,這一點十分重要。音樂不是一種技能教育,應當通過音樂的薰陶,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中央音樂學院教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藝術學科組組長於潤洋認爲,這次課程標準的制定,從根本上理解了音樂課的價值,突出了藝術教育的特點。迴歸藝術教育的本質,使藝術課體現出鮮明的人文性、綜合性、創造性和愉悅性:高度重視藝術教育在培養和提高學生全面素質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把對學生藝術能力的培養和人文素質的提高很好地結合起來;把學生的發展置於中心地位,強調多門藝術學科的溝通和融合,發揮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道德情操、審美能力、創新精神等多方面的功能,使藝術課程體現出鮮明的人文性、綜合性、創造性和愉悅性;大大開拓和豐富了教學內容,既有藝術知識技能,更有藝術製作、藝術表演、藝術批評、藝術欣賞等方面的內容,並強調這些內容與日常生活、情感體驗、文化背景和科學知識的緊密聯繫;創設了體驗式、探究式、對話式等教學方式,豐富了藝術課的教學方法;對學生學習成績的評定,着眼於學生的藝術能力和人文素養的提高;藝術教育課程標準的.改革與創新,使藝術教育的本質真正迴歸到情感教育、審美教育和素質教育的層面。

快樂無限一:把快樂帶回“老家”(課前準備)--讓同學們回去收集草原、蒙古族舞蹈等的資料

師: 孩子們,下一節課我們要學習《草原就是我的家》,老師希望大家能收集一些資料,行嗎?

生:行!

師:這首歌表達了蒙古族人民在草原上快樂生活的情景。請你們回家後(1)收集一些有關蒙古族的資料,例如:服裝、草原、生活起居、習慣等等。

(2)有條件的同學學習一兩個舞蹈動作回來。

(彭可熒一2班)生:老師,我媽媽在育新幼兒園當老師,她會跳蒙古的舞蹈!我回去學習一兩個動作……

(劉子健 )生:老師,我們家有很多的民族圖片,是上次媽媽旅遊的時候買的,我到時候帶回來,好嗎?

(溫梓源)生:我爸爸去過蒙古旅遊,我把它的旅遊照片帶回來給大家看看……

……

師:太好了,我們大家一起找資料,下一節課一起帶回來好嗎?

生:好!

快樂錦囊:

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是非常有效的手段之一,讓學生回家收集資料可以達到自主學習的目的。並且起到資源共享的作用。發揮各個同學及其家庭成員的所長,既能增長知識、又能促進親子關係。

快樂無限二:快樂大家庭聚會(上課學習)--遊戲課堂、邊學舞蹈邊學歌曲

片段一:

(上課前同學們教室門口列好隊)

師:同學們請你們騎着馬兒到“大草原”……

生:模仿騎馬的動作進入教室……

生:哇好漂亮的大草原呀

師:是呀,老師上網下載了蒙古這塊美麗的草原圖。(利用多媒體展示),國小音樂教學反思範文:讓音樂課成爲“快樂老家”

音樂課後反思13

在這個音樂教學活動中,本次活動以小熊一個人很孤單,要找好朋友,爲一個主線,後來找到鼴鼠角色貫穿整個活動,寶寶們情緒很高,都能聽音樂做生活模仿動作,使課堂有趣而又生動,使幼兒真正的玩中學,學中玩。

我將這個活動設計爲音樂遊戲活動,小班的孩子在活動中讓他們唱了以後就忘了做遊戲,做遊戲了又忘了唱,所以我就在網上下載了“碰一碰”的音樂,並自己拼接了有趣的碰撞聲,這種音樂比較能刺激幼兒的神經,從而激發了他們的遊戲興趣。活動中,孩子們能在音樂聲有趣的和夥伴一起碰一碰小手,碰一碰小腳,開心的笑着,遊戲着。要求幼兒能邊唱歌邊與同伴合作遊戲,在小熊找朋友示範後、老師找朋友示範後,再通過老師與幼兒之間的示範,這讓孩子能更好的掌握了遊戲的'規則。都讓孩子在反覆感受中,輕鬆而興趣地進行遊戲。使孩子體會到了音樂的節奏和舞蹈的動作,從而完成了音樂教學的目的。也充分調動了孩子們“玩耍”“碰觸”的熱情,同時對身體各部分的名稱也有了深刻的認識。

在活動中,孩子們都特別希望能找到老師去碰一碰,所以當執教者提示孩子們找一個朋友碰一碰,很多的孩子都圍到老師身邊,顯得很興奮,所以活動過程中,教師既是組織者,又是參加者,能夠真正做到師幼的有效互動。活動在高潮中結束,孩子們仍然沉浸在遊戲的歡樂中。最重要的是,在活動過程中幼兒自始至終都十分投入,特別快樂。本次活動是以音樂遊戲貫穿始終的,採取了邊唱邊與幼兒一起玩的形式,這就讓幼兒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了歌曲和動作。此外,在活動中也充分調動了孩子們的“碰一碰”的熱情,也給幼兒與幼兒間提供了一個交流的機會,能在最短的時間裏認識更多的朋友,同時對身體各部分的名稱也有了深刻的認識。

不足的一點:

1.幼兒在創編的過程中不夠大膽,教師引導的不夠。導致還有很多身體能和同伴互碰的地方沒有找到。這個在課前也可以和幼兒一起認識一下身體的部位。

2.孩子們活動是帶領他們在教師圍好的大圓圈上的,爲了更好地組織孩子我讓他們坐在圈圈上,但是音樂遊戲“碰一碰”碰的時候需要小朋友們站起來,導致讓孩子們學做動作時一會坐下一會站起來,設計的不是很好。

音樂課後反思14

幼兒園要舉行雙高課和新教師展示課的評比啦,這次我上的活動是音樂遊戲《汽車上》,感覺自己班的孩子雖然是新中班但是接受能力還可以,想當然的以爲所以就讓這堂課上的一發不可收拾。

剛開始的導入部分,問到汽車上的物件時,孩子們就答不上來,我本來是想引導他們說出來的,可是幼兒沒有實際經驗所以都說不出來,所以只能我灌輸給他們這個物件的名稱,第一環節沒有通透了以後,後面的環節簡直是無法繼續下去了。我真的有一種不想上下去的衝動,可我還是硬着頭皮上下去了。雖然結果可想而知,但我也從這節課中有了一些自己的感悟。

1、課前經驗準備不足。由於這節課學習的`都是新知識,而孩子們也沒有實際經驗,所以就需要在課前有一定的經驗準備,比如汽車的雨刮器,有些沒有乘過車的孩子肯定不認識,就算乘過車,也不知道這個專業名詞,在課前就要帶孩子們去乘乘汽車,看看汽車上都有些什麼,給他們一個認識的過程。然後在活動的時候孩子就可以和我有一個互動,而這堂課本身就是着重點在遊戲上,這些本來就可以認識了就一帶而過。

2、新知識太多。很多的經驗由於幼兒事先都不知道,所以新知識只能通過我去傳授而不是幼兒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說出來,造成了師生之間沒有相應的互動,也讓時間無限制的延長,拖了很長的時間也沒有把課上完。由於時間太長,很多的幼兒也有點不耐煩,場面就有點混亂。

雖然本次的教學活動自己有點小失敗,但我不會氣餒,有問題纔會有進步,所以我要不斷地積累經驗,努力使自己的大問題變成小問題!

音樂課後反思15

《小馬》是一首C調的2拍子,很有輕快節奏感的歌曲,描寫的是一匹小馬跟着爸爸媽媽外出玩耍的情景。執教過這堂課以後,我發現孩子們雖然很喜歡這首歌曲,也能很快的學會,但是我發現孩子們在唱的過程中,只顧嘴巴兒忘了身體力行,可能是我在教學過程中疏忽了某個環節,以至於出現這樣的情況。

下面我對自己的出現的`幾點不足做簡單的分析:

一、提問引導

這個環節一直是我的一個薄弱點,我常常在提問環節出狀況,要麼是問的不到位,要麼就是提問不關鍵,這種情況的出現常會致使自己的教學出現孩子不能明白老師問的是什麼,或者是不知道自己要回答什麼。以後針對這類問題還有待加強學習,不僅是音樂課,其他課的提問同樣重要。

二、歌詞學念

每次學唱歌曲的時候,我總會忽視學念歌詞這個部分,直接跳過讓孩子學唱。可後來事實證明,這個步驟非常關鍵,如果沒有這個步驟,當孩子學會之後大家齊唱時,常會碰到某個部分的詞唱的含糊不清,可能連孩子們也不知這裏是唱什麼,只是用一個含糊的音代替。一直這麼下去,孩子們每當唱這首歌曲時都會在這個不清楚的地方疙瘩,成爲一種習慣性,這樣對於學習歌曲很不好。

我在教學時,先前是忘了讓孩子們先念再學唱,由於歌曲比較吸引小朋友,所以第一次效果出來還算可以,就是在部分地方有不清楚的現象。於是我趕緊補上漏洞,讓孩子們學第一段時就先念一遍,清楚的讓孩子們知道每個地方講的是什麼,最後效果還是很不錯的。

三、動作學習

在歌曲後面還有配套動作,這給我節省了很多創造的時間,而我發現這套動作在孩子們歌唱時是屬於安靜的運動,基本上是在座位上就可以進行,而且小朋友對於手指上的小動作反映不是很靈敏,有些孩子做的動作比較奇怪,但是我看的出來大家都努力學習了。在課堂學習時讓孩子們學習了這套動作,算是給孩子們一次手指鍛鍊,課外我在複習時,又帶上了一些跑跑跳跳的動作,孩子們唱的帶勁多了,可能我班孩子在學習這類歌曲時比較喜歡活潑點的。

不管是簡單的歌曲還是複雜的歌曲,對於音樂教學都有一套模式,自己在教學中要逐步的去摸索,並堅持走這樣的步驟,相信自己會有更好的教學成果,今後在音樂教學上就更上一層樓了。

標籤:音樂課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