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其他

解決問題評課稿(集合15篇)

其他2.93W

解決問題評課稿1

聽了靳老師講的這節解決問題的課,我感覺最大的亮點是給我們展示了一節環環相扣的課堂,能讓學生在40分鐘的課堂上學到更多的知識。

解決問題評課稿(集合15篇)

首先,在課堂設計上,以練習爲主,在練習中提升知識的運用。教學中,靳老師從剛開始的溫故互查環節,就有目的的引導學生總結解決問題的6個步驟,然後讓學生以這6個步驟爲解決問題的主要思路,從出示的例題,以至於後面的練習題,都是圍繞這一思路完成。每道題都分析了題目中哪兩種量是相關聯的?哪一種量是固定不變的?從哪裏可以看出?它們成什麼關係?學生以小組爲單位圍繞以下兩個問題討論,並嘗試列示。解答完後提出還需要檢驗。通過例題的教學引導學生熟練運用解題步驟:整個教學環節都貫穿在這一環境中,這種聯繫實際的方式,學生倍感親切,興趣盎然;同時能體會到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價值。

其次,靳老師緊緊圍繞教研主題主題“重點導學、疑點導練”,教學目標明確,在導學時言簡意賅。例如:每一道題目中“哪兩種量是相關聯的量?哪一種量是固定不變的,從哪裏可以看出?它們成什麼關係?”這些問題作爲引導學生分析問題的關鍵去共同交流,然後讓學生在練習中發現問題,在疑惑中解決問題,成就了高效的課堂。

最後,我覺得教師主導、學生主體作用發揮較好。課上自始至終讓學生參與體驗解決問題的過程,通過自主學習和互動交流,很快掌握了本節課知識。在教學中力求通過知識的遷移,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在實際教學中,將課堂的主動權放手學生,讓學生在自己探索、獨立嘗試、同桌交流、概括小結、拓展延伸中輕鬆,高效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建議:1、引導學生說出檢驗的方法。2、有些題可以適當的計算一下。

解決問題評課稿2

解決問題的策略——畫圖,是學生在學習了利用單幅線段圖解決問題和列表的策略收集和整理信息,分析數量關係的基礎上,學習用畫線段圖收集和整理信息解決數量關係比較隱蔽或稍複雜的問題。劉茜老師是剛踏上工作崗位的新教師,雖然對整個教材的把握有待提高,但她準備充分,事先準備了多塊小黑板。課始,她先提問:“長方形的面積怎樣求?”接着出示一道複習題:梅山國小有一塊長方形花圃,長8米,寬6米,原來花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這樣的設計,符合學情,學生既複習了長方形面積公式,也爲新授打下了伏筆。接着,把複習題改爲例題,例題的敘述結構完整,條理清楚,但對學生而言畢竟是以前沒有遇到過的新問題。因此,部分學生讀題後會處於似懂非懂、無從下手的狀態,獨立畫圖梳理信息也會有一定的困難,需要教師及時地發現學生狀態,針對學生困難進行指導。劉老師首先讓學生試着畫一畫,並在巡視中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半成品”:

一是圖沒有畫完整;

二是對增加部分的長度沒有敏感,不符合整幅圖的大小比例。通過“對半成品加工”的方式,對畫圖進行具體而有針對性的`指導,從而突破難點。

幾點建議:

(1)教師語言要明確、有啓發性。特別是本節課知識難度較大,所以問的問題要明確,使學生得到信息後馬上明白要考慮什麼問題,使學生迅速理清解題思路。

(2)教師要善於組織學生進行交流,這樣既共享了資源,又明確瞭解決問題的思路。

(3)教師要充分利用示意圖幫助每一個學生理解即長方形的寬是不變的,它既是現在長方形的寬,也是原來長方形的寬。

解決問題評課稿3

今天,聆聽了陸君超老師執教的《解決問題的策略——假設》一課。這節課是蘇教版國小數學六年級上冊內容,教學目標是通過本課教學,使同學們學會運用“假設”的策略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學生尋找解決問題的思路,並能根據具體情況確定合理的解題步驟,培養學生的分析、綜合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陸老師首先通過兩個學生熟悉的問題引入,讓學生說說怎樣列式以及這樣列式的依據,爲接下來的教學做好準備。接着出示例1,讓學生說說這題和前面兩題有什麼不同之處,讓學生意識到原有的條件發生了改變,原來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就不適用了,使學生產生新的認知衝突,運用原有的知識已無法解決,從而引導學生用假設的策略解決問題。例題相對來說難度不大,學生也能較準確的說出解決方法。然後引導學生檢驗以及用方程的方法解決問題,並適時回顧,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假設”這一策略。一節課下來,思路還是較清晰的,也較好的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任務,板書設計也比較詳細。

下面談談自己一些不成熟的想法。

1、可以多放手讓學生參與交流和討論,多給他們一些思考和交流的機會。

比如在讓學生交流計算方法的時候,完全可以放手讓學生說,沒有必要去打斷他們。還有在例題結束後小結和課堂最後總結的時候,可以讓學生討論討論,再集體交流下。同時,可以抓住學生課堂中的有效生成,展開靈動的課堂教學,注入數學課堂以生命的活力。

2、對策略的意識可以增強一些。

策略的學習關鍵在“悟”,而不是單單用計算的方法解決一個問題。陸老師花了很多時間讓學生計算,也花了較多時間讓學生用方程的方法解決問題,對於“爲什麼要假設”“假設有什麼作用”可能花的篇幅較小。只有真正充分的感悟和體驗,才能實現對於策略的“悟”和“萌生”。

3、板書設計上可以再斟酌一下。

陸老師基本上把計算方法都寫在了黑板上了,我覺得可以把“兩種未知量轉化成一種未知量”用一定的方式寫出來,讓同學們明白在什麼情況下可以用到假設的策略,更突出一下“假設”這一策略意識。

解決問題評課稿4

我聽了韋老師老師的解決問題的策略----從條件出發這節課,感觸頗深。本課書上以小猴摘桃的情境引入新課,但韋主任通過改編題目,改成學生熟悉的學生在跳繩,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引發學生強烈的興趣。陸老師讓學生仔細閱讀題目,自己找出已知條件和問題,並引導學生區理解題意,如“以後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個”,幫助學生用自己的話表達出來。張老師的課件製作精美,講解的很到位,在弄清條件含義和要求的問題後,一起整理出解決問題的思路,再用列式計算和填表的'方法求出問題的答案。王老師先是講解題目的關鍵句,“以後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個”引導學生通過比較列表和列式解決問題的過程,感受到可以用從條件出發思考的策略來解決問題。之後讓學生說一說用這種方法解題後有何體會。

後面大家都安排了5個練習題,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練習,用從條件出發思考的策略,理清要求和問題之後再來解決問題。體會到用這種策略解題的好處。

這節課本是學生熟悉的題目,能在解決問題的同時體會從條件出發是解決問題的策略,體會找到條件,利用條件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解決問題評課稿5

這次優質課活動中,我聽了麻曉菊老師設計的《用百分數解決問題的複習課》給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讓我受益匪淺。

這節《用百分數解決問題的複習課》是一堂實效性強的、結構完整的複習課。體現了複習課的特點,以練爲主。練習的設計具有啓發性和思維的價值。練習題也非常具有層次性,從基礎練習到拔高練習,具體有以下幾個特點:

1、體現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國小數學新課程標準強調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而且要求“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性和作用性,體驗到數學的魅力。因此,這節課中,麻老師結合已學知識內容設計練習題,選材貼近學生,貼近生活,體現數學教學的本質特徵。練習內容包括: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百分之幾,知道單位“1”求對應量,以及求單位“1”的量等等。讓學生根據兩條信息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決問題,說出解題思路和解答方法後,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後,得出解題方法;知識讓學生自己疏理;規律讓學生自己尋找;錯誤讓學生自己判斷。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這樣,突出瞭解題思路的開放性,訓練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2、體現了教師主導作用、學生主體作用。

數學教學改革,決不僅僅是教材教法的改革,同時也包括師生關係的變革。在課堂教學中,着力實現師生的民主與平等關係,改變單純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注入式”教學模式,教師應成爲學生學習數學的引導者、組織者和合作者。縱觀整個教學過程,讓同學們以小組提出問題,並討論解決問題,爲學生搭建了施展才華的舞臺,使他們真正成爲科學知識的.探索者與發現者,而不是簡單的被動的接受知識的容器。在這課教學中,教師是學生的組織者、指導者、促進者;保證學生有充裕的活動時間與思維空間;給學生提問題及質疑問難的時間與機會。學生在複習中動手、動口、動腦、多實踐、多思考。引導學生自己檢查、自測、自評、查漏補缺、質疑問難,針對各自的學習缺陷,進行溫習補救,使學生成爲真正的學習主體。

3、體現了以練爲主。

整節課練習形式多樣,題型設計科學性,知識對比訓練紮實,以學生認知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爲基礎進行練習,體會數學知識的前後聯繫。麻老師設計的這些練習題都是按照先易後難,循序漸進的規律,從基礎知識入手,緊扣基本訓練,形成熟練的基本技能,同時,還適當增加優化訓練,發展思維能力,提高複習效率。

解決問題評課稿6

今天聽了朱xx老師和惠xx老師的執教的《解決問題的策略一一列舉》。學習本課之前學生已經學會用列表和畫圖來解決問題,而對這兩種策略解決問題的價值已經有了體驗和認識,而一一列舉也是我們生活中解決問題時常用的策略之一,同時在列舉的時候有序地思考,做到不重複、不遺漏,對發展思維也很有價值。本課的教學重點就是使學生學會用一一列舉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兩位老師精心設計教學,巧妙構思課堂,課上學生也積極配合,踊躍發言。現就以下幾方面說說自己的想法。

一.引導學生認真審題,在理解題意後明確列舉的優點。

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是讓學生理解列舉的方法,並能主動運用這種方法來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教學中,教師呈現給學生的例題:如用22根1米長的小棒圍長方形,有幾種圍怎樣圍面積最大法首先需要讓孩子明白爲什麼我們要選擇一一列舉的策略,選擇其他方法容易出現什麼問題?這一點兩位老師做的比較到位,通過展示了幾位同學的作業情況,讓孩子自己發現問題,有的答案重複了,有的答案遺漏了,爲了防止類似的情況發生,接着老師順其自然的提到了列舉法,讓孩子在遇到問題和困擾後接受起來比較容易些。

二.語言簡練,但又充滿引導性。

整個新授過程,教師是通過一系列的問題來引導學生來自己探索實踐的,如引導學生明確題意時“你想到了什麼?”、“圍成的是什麼?”、“1米長的木條,你想到了什麼?”……問題簡練,但每個問題都能引導學生向解決問題的'正確方向思考。

三.課件清晰有效。

兩位老師製作的課件很清晰,能讓人一看就明白課件表示的意思。在展示五種不同圍法的長方形花圃時,兩位老師的處理方法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將5個長方形放在一起比較,非常容易就能看出長6米,寬5米的長方形的面積最大,充分發揮了PPT的優越性。

兩位老師的教學效果留給我們的思考是很多的,其中我認爲最重要的是在我們平時的教學中要突出以學生爲中心,考慮學生的需要,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表現要給予關注,及時、有效、科學地評價,注重評價方式的多元。

解決問題評課稿7

解決問題教學在國小數學教學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根據《標準》的理念,解決問題的教學要貫穿於數學課程的全部內容中。《新課標》提出在第一學段要求學生:“能在教師指導下,從日常生活中發現並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瞭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有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的體驗。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這樣看來,低年級應用題的教學是國小應用題教學的基礎,學生如果在這個學段對分析應用題數量關係和解決問題方法掌握的如何,那麼將直接影響到他們以後的學習。因此,必須從基礎抓起,給學生一個結實的階梯。下面結合朱老師執教《用兩步計算解決實際問題》的教學實踐來談談我的幾點看法:

一、創設情境,鼓勵學生提出數學問題

《用乘除兩步計算解決問題》的教學應當以乘除法一步應用題的教學爲基礎。分析數量關係是一件非常枯燥無味的事情,如何讓學生對它感興趣呢?朱老師於是將分析數量關係放到學生熟悉的.事情中去,去遊玩的情境中去,這點做的很好,學生在情境中能很快地提出問題。法國著名文學巴爾扎克說過:打開一切科學的鑰匙都毫無疑問的是問號,我們大部分的偉大發現都應該歸功於“如何”。我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說過:“發明千千萬萬,起點是一問”。由此可見,問題是創新的起點。教師在教學中如何點撥學生,用什麼來激發他們的興趣。實踐證明,對低年級學生來說教師精心創設情境,從設置的情景中啓發他們提出數學問題,這是一種有效的方法。在教學中,情景的設置對整堂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朱友國老師的課堂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學生的思維在不斷的生成中提升,數學情感在互動中生成發展。平凡的課堂就在動態生成中煥發出了別樣的精彩!

二、形成一定的應用題教學模型

《新課標》指出:數學是人們對客觀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畫、逐漸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論,並進行廣泛應用的過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可見讓學生建立一定的應用題教學模型是非常重要的。而應用題教學模型的建立這一內容的教學主要表現在數量關係分析能力的培養.因此,低年級簡單應用題的教學時,不僅要求學生能夠求出正確的結果,還應該使學生認識和理解應用題中的數量關係,讓學生在獲得基礎知識的同時,其分析、比較、綜合、抽象概括能力也要得到很好的發展。朱老師在解答乘除兩步計算應用題時讓學生明確:求什麼問題,先求什麼、再求什麼,各條件間的數量關係如何。讓學生能很好地突破這個難點,問題也就解決了。全班學生在投身於教學活動之後,靠自己去“悟”、去“做”、去“經歷”、去“體驗”,數學的知識和方法在現實的活動中得以理解和發展。學生在解決課堂中老師提出問題的同時,還注重同學間的交流與探究,讓學生在合作中學會學習,比如說,老師提出小猴與大猴採桃子多少後,不是馬上讓學生回答,而是在全體同學積極討論後,讓各小組推薦代表講出依據以上條件可以提出什麼樣的具體問題,讓學生在同伴的商量中學會了相互間的補充可以增加學生的知識面,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樣在交流的過程中,把自己的思想也與同學們進行了溝通,產生思想的火花,促進這學生的學習。

當然朱友國老師這節課仍有不足點,:讓學生交流時呈現給學生的問題應當是簡約的,學生的質疑的深度還不夠,學生只顧表現自己,而沒有注重同伴的感受,所以本次教學中朱老師在課前制定相關的合作要求時,應充分考慮到面向全體學生,讓學生們在共同探討,共同學習中進步,共同分享學習的成果。這纔是完美的課堂教學。另外,課堂教學應體現民主,回答好的問題,對發言人應予以肯定,鼓勵,對於回答錯的同學不能橫加指責,而應給予一定的積極發言的安慰獎。而不是在同學們的笑聲中結束該同學的發言,只能以你的想法很奇特的方式加以鼓勵等不同的方式讓學生滿意的坐下,而不是挫傷其積極性。當然這節課也還存在着其他需要改進的地方,如:其一、整個教學過程受教學課件的牽制,一步步展開,如碰到課堂教學突發事件如何處理呢?其二:因低段的學生,教師的語言還要適當充滿童趣,拉近與學生的距離,讓整個課堂充滿生機的活力。

解決問題評課稿8

本週的數學教研活動是觀看顧曉華老師執教《解決問題的策略——從條件想起》,本課內容是三年級上冊的新內容,看似十分的簡單,但確是引領學生們將之前的一些解題的方法進行歸納,總結,提升。聽完顧老師的,可以感受到顧老師深入的分析了教材,纔會有這樣一節過程流暢、思路清晰的.課,真的收穫頗多。

情境一體化

小動物學生們都很喜歡,教師選擇例題的情境是小猴摘桃,接着將課後的練習與這個情境整合,先是小猴玩球,接着是小猴排隊,最後是幫小猴解難題,整個過程非常的流暢自然,讓學生思維持續發展,並層層深入。

訓練多樣化

一節數學課除了要將教材知識很好的落實到位以外,還要對學生進行各方面的訓練,本節課中做的比較好的有:

審題能力的訓練:課始教師就對學生進行了審題能力的訓練,具體的做法是先由學生齊讀題目,接着將所有問題隱去,指名學生複述題目的條件和問題,發現學生這方面的能力都比較的突出,說明教師平時一定是高要求的落實這一能力的培養,長此下去,學生審題的能力一定會越來越強大。

語言能力的訓練:數學課有別於語文課,沒有那麼多練習說話的機會,所以教師就抓住學生回答問題的機會,要求他們完整的表達,特別是在過程回顧的環節,教師給學生提供了句式,先根據()和()求出(),再根據()和()求出(),這樣一來學生們有了仿句回答問題更加的具體完整,也給他們以後的學習提供了範本。

總結形象化

一節課下來,教師幫助學生們總結出來5句3字的口訣,分別是讀題目、想意思、順着推、做標記、回頭看,看似簡簡單單的幾個字,確實老師將教學額重點一一融入其中,心思細膩,利用學生“消化”知識。

以上僅限於個人對這節課的拙見,由於本人才疏學淺,有說的不到的地方,肯請各路諸葛指正,本人不勝感激。

解決問題評課稿9

一、引發衝突,突顯學習必要性

在戈老師上的《解決問題的策略——畫線段圖》這一堂課上,一開始,老師出示了一道解決問題的題目,學生通過思考發現了可以用以前學過的一種解題策略——列表來解決,通過這樣的方式很好地對過去學過的知識進行了回顧與複習。在這之後,出示例題,讓學生說說這道題是否能用剛纔的列表來解決,學生在觀察之後,發現題目中出現了兩個未知量,所以列表無法解決這個問題,在這個時候,老師很好地抓住這個機會,說“列表這個方法是很好,但是它不是萬能的。”這樣一種教學方式,既引發了學習衝突,又突顯出了學習另外一種解題策略的必要性。

二、課前導讀,掌握學習方法

聞老師的課上,在課前給學生設計了一張導讀單,這張導讀單設計地非常詳細,給了學生學習新知很好地指導,比如遇到這個類型的解決問題,應該如何分析,按照怎樣的步驟,進行思考。通過這樣的方法,也給本課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課堂教學,板書詳細清晰

在聞老師的課上,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聞老師的板書設計。剛開始的時候,學生遇到這樣的`問題,只有幾個小朋友能看懂線段圖的意思,在一個小朋友上臺介紹之後,似乎聽明白的人還是不多,但是這個時候聞老師還是不慌不忙的,通過慢慢地引導、講解,通過線段圖的變化,讓學生的思路一下就找到了路口,很快在這個題目的基礎之上,很多孩子馬上遷移到了第二種方法,舉起的小手也一下子變多了,我想越來越多的孩子對這類題目,慢慢掌握了方法,聞老師的板書是起了很大作用的。

解決問題評課稿10

今天聽了陳老師《解決問題的策略——轉化》一課,首先感到陳老師的教學過程實實在在,沒有花架子,雖然有點平淡,但整體教學結構合理,把握了“以學生爲本的教學主線”,通過讓學生觀察、發現、整理信息,使學生能合理利用已有知識經驗來探究新知,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其次,陳老師能重視新舊知識的梳理,重建轉化意識。如組織學生回顧“我們曾經運用轉化的策略解決過那些問題?”,這一回顧,幫助學生把原先一些分散的、零碎的知識點:“計算小數乘法時,把小數乘法轉化成整數乘法”、“計算分數除法時,把分數除法轉化成分數乘法”、 “計算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時,把異分母分數轉化成同分母分數”、“推導圓柱體積公式時,把圓柱轉化成長方體”,有機地整合了起來,使學生看到了一個整體的`數學知識鏈。新舊知識的梳理,不僅教會了學生數學學習要建立良好的認知結構,還讓他們更加領會了數學的精神實質和思想方法,轉化——能幫助我們把新問題都轉化成熟悉的或者已經解決過的舊問題,更方便我們解決問題,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數學建模能力和知識遷移能力。總之,本節課陳老師始終注意引導學生自己思考、自己想一想、自己說一說,在探索的過程中,通過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推理、交流等。

解決問題評課稿11

何老師執教的《有餘數的除法解決問題》這節課,是學生在學習了 有餘數的除法基礎上進一步學習的,是綜合應用找規律和有餘數除法學概念的過程。聽了這節課,何老師大方自如的課堂駕馭能力、富有兒童化的語言給聽課的老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整節課設計巧妙,層次清晰,重難點突出,是一節成功的課。 縱觀整節課,我認爲呈現以下幾大亮點值得我們學習:

一、注重學生語言完整性的培養。學生語言完整性的培養是我校樑校長工作坊的課題項目,這節課我側重觀察了何老師在這方面的落實情況。一是富有兒童化的語言和巧用體態語言拉近師生距離。 教學本身是一門藝術,而兒童化的語言和體態"語言"更是一門高深的學問。在課堂上教師如果能適時、適度使用兒童語言和體態語言,將更有利於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輕鬆愉快的突投入到學習之中。在這一 節課中,何老師運用了兒童化的語言和體態語言,如:一個微笑、 一次點頭、 一次信任或鼓勵的眼神。這些都能征服、激勵了學生。學生在鼓勵、關懷下,伴隨着和藹、親切、 熱情的學習氛圍, 對學習的求知慾無疑能起到良好的催化作用。二是教師用規範、簡潔的'語言對學生適時的引導。

二、課前遊戲設計巧妙,你猜我找,爲新課教學埋下了伏筆,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教材挖掘深入,理解透徹。可見何老師對課標的研究很深入,並且理念也能夠落到實處。

四、教學設計層次清晰,環環相扣,首尾呼應,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五、教學目標落到實處,重點突出,難點突破,尤其在對餘數問題的處理上,做到層層遞進,層層深入。

六、注重學習習慣的培養,課堂紀律井然有序,學生書寫整齊,完整。

七、評價性語言豐富多樣,妙趣橫生。

八、練習設計緊扣主題,層次分明。注重數學與生活實際的聯繫,注重人文情懷。

最後我要說,通過相約課堂活動,讓我們共同在探究中體驗,在合作中交流,在反思中成長。我們經歷着觀點的碰撞、思想的啓迪,收穫多多。

解決問題評課稿12

今天聽了陳老師的《用乘法兩步解決問題》一課,體會如下:

1、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問題情景。

在本節課課中,陳老師圍繞着教學目標,創設了一系列學生所喜聞樂見的問題情境,比如例題中的團體隊形問題、練習中的晨跑問題等,學習材料充滿了真實感和親切感。學生根據這些材料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在這過程中,學生產生了求知的慾望,嚐到了成功的樂趣,增強了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設計,不僅使教學變得更加生動,而且在數學與生活實際問題之間築起了一座暢通的橋樑。

2、多樣化的解決策略。

在用兩步乘法計算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陳老師始終讓學生尋求多種方法來解決問題,並在多種方法的尋找中,加強學生的說理能力,讓學生說說不同的方法所求的每一步分別表示什麼,引導學生用語言準確、連貫地表述思維過程。

3、練習設計由淺入深,展示數學的應用價值。

本節課的練習即跑步問題由淺入深,創設的問題情境具有靈活性、多變性。學生根據題目所提供的.材料,去選擇、去優化,尋找解決問題的最佳策略,這樣教學不僅給學生萌發求異思維創造了一個廣闊的空間,而且也使學生切實地體驗到數學的應用價值,從而增強了學生學習數學的動力和信心。

4、注意開展小組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在課堂上以小組活動爲主體,創造了一種和諧的、民主和學習氛圍。每個問題的提出,先是由學生獨立思考,再到同桌商討,最後再小組合作解決。在小組學習的過程中,增強學生的合作能力,與別人交流的能力。

解決問題評課稿13

一、教學特點

(一)情境創設爲教學目標服務

1.課前交流,也是爲本課解決問題服務的。比如:堆雪人的問題。堆4個雪人,每個雪人需要5個鈕釦,

2.分析問題時注重了學科的整合。讓學生在反覆的讀題中比較兩個題目的區別。(1)堆4個雪人,每個雪人需要5個鈕釦,一共需要多少個鈕釦?(2)堆2個雪人,大雪人需要5個鈕釦,小雪人需要4個鈕釦,一共需要多少個鈕釦。比較下面兩道題,選擇合適的方法解答。

學生1彙報:用畫圖的方法解決了(1);學生2:畫了兩組4個鈕釦,兩組5個鈕釦。

2.問題設計很有意義。都是求2個人,一共需要多少個鈕釦,但是,(1)兩個雪人需要的鈕釦是1樣多的,而(2)是一大,一小的兩個人,雖然也是兩個人,但需要的'鈕釦總數卻不一樣多。這樣設計的好處,對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的習慣非常重要。這樣的設計,很好的避免了空洞的說教,無效的分析和無賴的強化。讓學生在讀題中,在思考中,在交流中,在比較中形成學習分析問題的方法。

(二)教師的教學特點鮮明

1.設計有味。

2.評價真誠。評價語言細膩得體。

“一個用認真的思考幫助了同學,一個通過同學的幫助,改正了錯誤。多好的兩個孩子呀。”

3.引導科學。該講的地方講,比如,(1)是求4個5是多少?(2)是求5和4的和一共是多少?先讀題,還可以用畫圖的方法來分析題意,並且解答。該練的地方就練。

比如,第一組練習做(1)有5串糖葫蘆,每串糖葫蘆上有6個山楂,一共有多少個山楂?(2)草莓有6串,山楂有5串,這兩種糖葫蘆一共有多少串?

4.注意利用了學生的錯誤資源。比如,糾正了學生們錯用的單位名稱。第三組練習題。滑雪的有3組,每組有5人,滑冰車的3人。(1)滑雪的一共有多少人?(2)滑雪的比滑冰車的多幾人?

二、教學思考

1.上課老師要注意傾聽。上課的哨音早已吹響,老師過5分鐘後才說上課。老師也應該注意傾聽呀。

2.要注意按教材的編排意圖進行。圖上有什麼?(你看懂了什麼?),你會解答嗎?你解答的正確嗎?

三、教學反思

爲什麼沒有用書上的例題?書上的例題,一共有多少張桌子的問題。如果用書上的例題,學生學習的興趣不高。基於此用東北的雪景貫穿全課。問題,去了情境,抓核心關係。的數量關係要找出來,加和乘就是表示這種關係。對於錯誤資源的利用。用4個5相加,引導非常有道理,課程標準的要求,對了還不夠,對了還要尋找最好的優化思想。我們已經會乘法了,用加法算式對不起,你不對。接下來,一個熊,兩個熊的問題,老師解決問題的策略是把兩個式子進行對比,讓學生自我頓悟。思考:學生已經會了,還需要不需要畫釦子?

解決問題評課稿14

聽了孔老師執教本節課,感慨頗多。值得我學習地方有以下幾點:

一、新舊知識溝通較好。

1、學習去尾法、進一法的基礎是有餘數的除法,特別是餘數一定要比除數小這一知識點在本節課的學習中尤爲重要,所以王老師每次講完一道例題都反覆強調餘數還可以是哪些數?不可以是哪些數?爲什麼?讓餘數一定要比除數小這一知識點在學生的心目中紮下根,從而更好的促進對新知的理解。

2、有餘數的除法中單位名稱的帶法是教學難點之一,部分學生因不理解題意,亂帶單位,還有的學生不理解題意不知道該“去尾”還是該“進一”。而王老師卻把本節內容巧妙的與找規律內容有機結合起來,溝通二者之間的聯繫,爲有餘數的除法準確帶單位名稱起到了較大的助推作用。

我們經常說,數學系統性強,學習新知一定要以舊知爲依託,找準新舊知識的生長點,這樣就能加強新舊知識的溝通與聯繫,孔老師尋找知識的生長點特別準,而且利用得也特別好。

二、較好地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原本這節課內容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儘管如此,王老師在出示每一道例題之後也都讓學生先親自動手嘗試,積極思考後,讓學生說出自己的答案,然後通過學生相互爭論,得到正確的結果,老師始終沒有發揮權威的作用。這樣,既能讓做對的同學嚐到成功的喜悅,同時出現錯誤的同學也能從中吸取教訓,牢記錯在了哪裏,同時還能使學生的大腦始終處於積極的狀態之中,避免了課堂上被動的接受。

解決問題評課稿15

××月××日,聽了常老師執教的《用數學解決問題》。常老師聯繫一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採用動手操作,舉例等方法,順利地爲學生建立了表象,感受知識的形成過程,明確式子的由來,教學效果良好。

一、常老師能夠吃透教材,吃透學生,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形象認知占主導地位,在課堂教學中,常老師首先應用課件的直觀性,讓學生觀察問題情境,明白怎麼列出式子,然後利用學生動手擺學具,舉例等方法,更加讓學生明白加法是把兩個數量合併在一起,減法是去掉一部分,以建立表象爲基礎,學生掌握很好。

二、作爲一年級學生,能夠小組合作探究,通過合作擺學具,明白題意,列出正確算式,確實令人吃驚,這可以反應出常老師的平時的引導有方。

三、獎勵有效,有價值。課堂教學中,常老師利用獎勵星星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她的激勵不是學生輕而易舉就能獲得,要通過學生的動腦思考,正確解答才能得到,顯出星星的價值,更激發學生積極動腦的興趣。

四、常老師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作爲低段學生習慣的形成尤爲重要,在課堂教學中,常老師從細微的`習慣培養抓起,注意傾聽的習慣,大聲回答問題的習慣,正確的坐姿等等,常老師善於運用兒童化語言,以和藹的語氣提示學生的習慣,如沐春風,感覺特別親切,學生的表現當然令人咂舌。

標籤:評課 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