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其他

國小數學教材認識比評課稿(優)

其他1.72W

作爲一名老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評課稿準備工作,評課是加強教學常規管理,開展教育科研活動,深化課堂教學改革,促進學生髮展,推進教師專業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評課稿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國小數學教材認識比評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國小數學教材認識比評課稿(優)

國小數學教材認識比評課稿1

《認識比》這節課的教學內容包括:比的意義、比的各部分名稱、比與分數及除法的關係。

汪老師所上的這節課較好地體現了朱玉茹校長所主持的“自學交流應用”的教學模式,在教師的引導組織下,學生學得主動、學得高效、學得紮實,不但掌握了知識,而且促進了學生的思維發展、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一、找準知識的生長點,直接揭示課題。

比的意義教材是從日常生活中的相除關係的例子中引出的,通過對具體例子的討論,明確了比的概念是建立在除法的意義基礎之上的,揭示了比與除法之間的本質聯繫,是一種以“倍比”爲基礎的比較關係。汪老師尊重了教材的這一設計,出示了2杯果汁和3杯牛奶,提問:“你會怎樣表達果汁的杯數和牛奶的杯數這兩個量之間的關係?”喚起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用除法、分數表示兩者之間的倍數關係,從而引出一種新的表示方法:比,揭示課題水到渠成。

二、交給自學方法,培養自學能力。

朱玉茹校長所主持的“自學交流應用”的教學模式中,“自學”是最大的亮點。汪老師爲保證學生的自學行之有效,出示瞭如下的自學提綱:1、果汁和牛奶杯數之間的'關係如何用比來表示?2、比怎麼讀?怎麼寫?3、比有哪些組成部分?通過呈現自學提綱給學生引路,讓學生具有一定的自學方法,從而啓發學生思考、提高學習效率、培養自學能力。

三、應用形式多樣,發展學生思維。

“自學交流應用”的教學模式中,“應用”是教師針對教學內容組織科學結構的練習和應用,讓數學知識和思想鞏固和發展。汪老師精心設計瞭如下幾個層次的應用練習:

1、辨一辨。球賽中雙方比分爲3:0,小紅認爲比的後項可以是0,你有什麼看法?引導學生運用比與分數、除法的關係解決問題。

2、慎密思考。針對學生在應用過程中常把比的前項和後項寫反的問題,王老師設計瞭如下的問題情境:甲車4小時行駛200千米,乙車3小時行駛180千米,要求學生解決甲乙兩車的路程比、時間比、速度比等一系列的問題,有效紮實地鞏固了比的意義。

3、火眼金睛。把學生易錯的類型用判斷題的形式讓學生練習,增強了學生的辨析能力。

4、學以致用。數學來自於生活,又必須迴歸於生活,數學只有在生活中才能賦予活力與靈性。

汪老師設計了這樣一道練習:兩杯蜂蜜,蜂蜜與水的比分別是1:8和1:3,哪一杯的蜂蜜水甜一些?培養了學生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四個層次的練習,讓學生學得紮實、學得高效。

很欣賞汪老師的課,帶有獨特的大氣、簡練的教學風格,如果能把部分教學環節作適當的調整和整合,這將是高年級數學課堂的典型範例。

國小數學教材認識比評課稿2

《認識物體和圖形》是學生學習空間與圖形的開始。主要是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學生認識常見的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等立體圖形,知道它們的名稱,並且能夠辯認這幾種形狀的物體《課標》告訴我們,老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廣漠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在本節課創設了大量的讓學生動手操作、用眼觀察、動口表達、用心思考的小組合作學習的實踐活動學生始終在輕鬆、民主、和諧、愉快的氛圍下探索學習,成爲課堂的主人在效地提高了問題解決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正如“課標”中所說的,使每一個孩子在數學學習中得到不同的發展。

聽完王麗老師的《認識物體和圖形》細細回顧,使我受益匪淺,課的成功之處貫穿課的始終。

1、面向全體、重視發展學生的主體作用

在整個教學環節,王老師始終把學生的體驗、探索放在首位。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說一說、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數一數、連一連等一系列的活動,來實現本課時的教學目標。給學生提供了大量的主動探索、體驗、領悟與創造學習的時間與空間。

2、精心預設

王教師設計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動:看、摸、想、滾等。使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在體驗中感悟四種立體圖形的特徵。由於圓柱和球的特徵比較明顯,容易辨認,而長方體和正方體容易混淆,教師要引導學生重點觀察它們的不同,比較它們的不同,並先讓學生觀察特殊的長方體,教師驗證正方體的每一個面大小一樣,從而能夠辨認長方體和正方體,再由生活中具體的物體,到脫去“花外衣”的抽象的幾何圖形,自然過渡,水到渠成。

3、駕馭生成

本課教學難點是辨認正方體和長方體,特別是學生對於有兩個面是正方形的長方體容易混淆。因此王教師對症下藥,她是這樣設計的.:先認識長方形,通過讓學生看、摸,理解長方形的特點。然後學習圓柱、球,接着是正方體。這樣長方體和正方體就不易混淆了。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成功地駕馭生成,不要禁錮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要考慮得廣一些、深一些、細一些,注重過程,淡化結果,才能一被教材所禁錮,才能大膽讓學生討論交流。否則,學生不敢標新立異,不敢異想天開,就會失去自我,失去創造能力。

4、有效合作

爲了避免學生在學習數學概念過程中容易出現動機不強、注意力不集中等到現象,教師用了適合國小低年級學生心理特點的遊戲法和競賽法組織教學,通過拿一拿、猜一猜、摸一摸、做一做等遊戲,讓學生在“玩”中學、在“樂”中思、在“賽”中比、在“比”中做,既加深了對各類物體特徵的認識,又培養了學生動手做,用腦想的能力,在活動中還學會了合作與創新,起到了一石三鳥的效果。也爲國小生學習興趣的激發,爲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國小數學教材認識比評課稿3

《認識負數》一課是讓學生了解負數產生的背景,初步認識生活中的負數,感知負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並讓學生藉助數軸,學會比較負數的大小。負數在生活中比較常見,但這個概念對學生來說是陌生的,因此莊立波老師在教學時緊密聯繫生活,把生活中的負數引入課堂,使學生既感到熟悉,又感到親切。關於本內容的教學,我有以下幾點思考:

一、選取學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加深學生對負數意義的理解。

天氣預報是學生熟悉的東西,熟悉的情境容易喚起他們已有的生活經驗,使他們在具體情境中認識負數。隨着不同城市氣溫的變化,負數也逐漸出現,自然而然引入到課堂,使學習的難度降低,而學生的.問題也隨之浮出水面::零下的溫度如何記錄?我根據學生的反饋,及時講解,學生有種豁然貫通的感覺,讓學生體會4和-4是兩個不同的數,在“4”的前面使用不同的符號,是因爲兩個“4攝氏度”具有不同的意義。課堂中我引導學生把各個正數、負數都回歸到原來的情境中去。

二、讓學生去探索,讓學生去體驗。

學生是富有個性的生命體。他們對教學內容的理解也極富獨特性與創造性。對於負數的認識,有的可能是第一次聽說,而有的已有了一定的知識經驗。教學中莊立波老師通過創設不同的情境,運用比較認識的方法,組織開展動手實踐活動,讓學生明確零上溫度與零下溫度所具有的相反意義,領悟出零度是零上溫度與零下溫度的分界點,拓寬了學生對數的概念認識範圍,併爲學生將正數、負數、零整合到一個新的概念框架(有理數)之中打好了基礎。對於練習題的運用,莊立波老師力求創設一個開放的合作研究氛圍,讓學生主動探索。通過同桌交流,除了得出正數都大於0大,負數都小於0,在反饋的信息中獲知,學生收穫多多,探究熱情高漲。

在教學過程中,有一些學生認爲0是正數,莊立波採用引導學生緊密結合情境觀察的教學策略。“我們從溫度計上觀察,以0℃爲分界點,0℃以上的溫度用正數表示,0℃以下的溫度用負數表示。同樣以海平面爲基準,海平面以上的高度用正數表示,海平面以下的高度用負數表示。從中你發現了什麼?”在此問題基礎上,提出更明確的問題:“0是正數嗎?0是負數嗎?”繼而得出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使學生進一步理解0與正負數之間的關係。緊接着又列舉了生活中的一些實例:坐電梯到地下的樓層應按哪個數字鍵?冰箱裏的魚、水中的魚、剛燒熟的魚該與哪個溫度相連?這樣通過藉助生活實例讓學生對負數與0的關係有了更深一層的瞭解,並在解決這些問題的同時,使學生感知負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爲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