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其他

國小《認識時間》評課稿

其他3.2W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評課稿,評課是加強教學常規管理,開展教育科研活動,深化課堂教學改革,促進學生髮展,推進教師專業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評課稿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國小《認識時間》評課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國小《認識時間》評課稿

國小《認識時間》評課稿1

在一年級上冊認識鐘面和整時的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幾時與幾時半,同時爲三年級學習時、分、秒的認識及相關計算打下基礎。由於時間是一個非常抽象的概念,課堂上老師充分利用多媒體和實物鐘面的具體演示引導學生非常直觀形象地認識時間,會讀寫幾時幾分,體驗1小時、1分鐘的實際長短,建立相應的時間觀念,並感受時間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收到較好的效果。

具體體現在以下方面:

1、創設情境這環節中,教師創設了猜謎遊戲,符合了低年級孩子的心理特點,點燃了學生學習的熱情,並通過有效的複習舊知,爲新知做好了充分的鋪墊,教師在鐘面上撥動時刻,學生都能很快的說出整時、整時半,課堂氣氛一直很高昂,這時教師故意將分針撥向7分鐘,課堂一下子安靜了下來,學生產生了知識的衝突,很好的調動了學生的求知慾望。

2、認識每個大格刻度表示幾分並知道1時=60分是本節課的難點,老師在這環節中採用逐層疏理的方式進行教學,先讓學生從靜態的鐘面上得到1大格里有5小格,一共有60個小格的新認識、新發現,然後再通過議一議、數一數、算一算,從動態的.鐘面上理解分針指在每個大格刻度所表示的意義,爲正確讀取時間做好鋪墊。值得一讚的是老師課件製作的能力,鐘面很直觀地演示了分針走了一圈時針才走了一格,符合了學生的認知規律。

3、板書有序,讓學生一目瞭然,使本節課的知識點在學生的記憶中留下了深刻的痕跡。

國小《認識時間》評課稿2

這一課時,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和學具,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讓學生在看得見摸得着的情況下學習新知識。又能在實際中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充分體現了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的理念。

主要體現了以下幾點:

1、導入新課時很好的選用了孩子們自己的日常生活圖片入手,進行圖片欣賞,同時思考並猜一猜誰還沒有睡覺,從而很好的引入鐘錶這一事物。能根據學生的認知和年齡特點創設教學情境,較好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一年級的學生注意力不持久,活潑好動、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根據這些特點,老師結合教學內容,使用了許多直觀教具,創設了輕鬆愉悅的學習氛圍,例如給孩子展示真正的鐘表,並讓孩子親手觸摸表,並調錶。這種嘗試很好的'激發了孩子的學習興趣。

2、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探究等方式來獲取知識。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去觀察、操作、探索,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親身體驗去發現知識、掌握知識。如在新課時讓學生觀察桌子上的鐘面,仔細看看,看看會有什麼發現,進而認識鐘面。

3.在認識時間是動態的這一難點時,藉助多媒體課件,讓靜態的數學動了起來。讓學生在觀察中比較,在交流中發現,引導學生由淺入深,由易到難認識,較好的突破了難點。爲了使學生把學到的知識進行運用,老師還設計了同桌互撥,同桌互撥鐘錶的練習,學生在操作中學會了方法,學懂了知識。同時爲學生提供了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觀察與思考、發現、表達的機會,激發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積極性,同時又培養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4 注重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在教學本課時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從生活中找數學,在生活中用數學,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由此對數學產生興趣和親切感。根據兒童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特點,通過一些具體事件如:幾時起牀,幾時睡覺,幾時吃飯等,豐富了學生對時間的感性認識,使學生充分感受時間就在身邊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學生的時間觀念。滲透了珍惜時間的德育觀念。

國小《認識時間》評課稿3

《認識時間》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鐘錶,會看幾時、半時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是讓學生進一步認識鐘面,掌握看幾時幾分的方法,知道1時=60分。對於低年級學生來說,雖然生活中經常接觸時間,有一定的感性認識,但畢竟時間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真正理解比較困難。特別是看幾分,很容易受時針看法的影響而將兩者混淆。程老師在教學中,很好地利用了課件,緊抓教學難點,讓學生在實際觀察中掌握概念和知識。主要體現在如下幾點:

一、利用多媒體課件直觀呈現知識,給學生以視覺刺激

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時間是很抽象的概念。在課堂教學時,程老師師運用多媒體課件,直觀展示鐘面,使時間這一抽象的知識具體化,給學生以較強的視覺刺激,幫助他們建立豐富的感性經驗。特別是在認識幾分時,課件演示將分針走過的痕跡用較粗的紅線標出,讓學生清楚知道分針看小格,時針看大格,印象比較深刻。

二、巧妙設計,引導學生掌握重點,突破難點

幾時多是學生認識的一個難點。如4時多,學生容易看成5時多。課伊始,陳老師就從學生容易出錯的地方入手,出示時針指向數字9和10之間,問是幾時多。並總結如果時針在兩個數字之間,看小的。

認識每個數字各代表幾分,是這節課的.重難點,因爲學生沒有學習乘法口訣,只能通過一個格一個格的數或5個5個的加,因此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來說難度比較大。程老師也注意到這一點,在教學中,除讓學生集體說說分針走到各個數字分別代表幾分外,還引導學生用自己的方法記住幾個關鍵的數字,以便更快地讀出幾分。有的學生說記住6就是30分,有的說記住3就是15分,9就是45分等。這一環節的教學,緊抓教學難點,幫助學生巧記,加深了學生對這一難點的理解和掌握,爲後面正確讀出幾時幾分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教學中程老師還注重引導學生對易混淆的知識點進行辨析,從而使學生對重難點知識理解得更透徹。如認識時、分時,出示課件觀察時針走動1大格是幾時,分針走動1大格是幾分,然後提問:“兩個1怎麼不一樣?”引發學生思考,進一步認識時針走過1大格是1時,分針走過1大格是5分。

三、課堂語言淺顯易懂,學生易於接受

程老師的課堂語言簡單明瞭,能用學生容易理解的語言去描述知識,讓學生易於接受。如:“外面的數字給分看的,裏面的數字給時看的,不過外面的數沒有標,要小朋友自己去記”“一看時針,時針指向幾就是幾時,指向兩個數字之間就看小的(12也可看成0);二看分針,一個大格就是一個5分。”等,這些語言淺顯易懂,清楚明白,對低年級學生而言,就是給了他們一個明確的學習指向,讓學生清楚知道該怎麼看時間,將抽象的知識簡單化,學得明白紮實。

四、建議

學生上來板書時,書寫比較隨意,中間兩個小圓點沒有寫在右下角,而是一上一下分得很開,兩個小圓點也寫成兩條小斜線。這裏應該要注意引導學生規範書寫。

國小《認識時間》評課稿4

學生在一年級上冊已初步學習“認識鐘錶”,通過以前的學習,已經掌握了鐘錶及時間的一些知識,如掌握瞭如何看整時和半時。本節課的學習重點是學會5分5分數的方法來正確讀寫幾時幾分。難點是理解1時=60分的含義。用猜謎語的形式導入,立即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性,開了一個好頭。

老師還製作了色彩鮮豔的課件,直觀、形象,這些對低年級的學生來說,都能吸引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可以說老師很好地把握住了國小生的心理特徵和思維特徵。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時間是很抽象的概念。在課堂教學時,老師運用了自己製作的精美的課件,讓學生在一個直觀、清晰的鐘面圖上認識時針與分針,用課件的動態形式呈現時針或分針所經過的路程,並用紅色線條突出強調,學生清楚地感受到是從哪點到哪點所走的一段時間,對教學起到了很好輔助作用。教學中,通過安排學生感受一分鐘的長短,以此來加深學生對時間的認識。這短短的、安靜的、屬於全班的一分鐘對學生來講應該是體會深刻的。這裏老師可否適當延伸,如,學生在交流自己一分鐘能記住從5分到60分的時候,可以讓他們估一估自己做更多事需要多長時間,引導學生去體會更長的.時間。

畢竟時間是個抽象的東西,學生總是要通過做熟識的具體的事情來間接地體會時間,這方面更多的、深刻的體會有利於學生準確把握時間,理解時間。課堂中,在引導學生數格子的時候,課件突出演示的是一個個點,而不是一段段路,學生對一個格子的理解可能會產生偏差。可以用手勢等方法做一下簡單的演示,幫助理解。另一處是,學生對時針與分針所表示的時間的聯繫還不太明確,老師可適當引導學生形象理解:時針是在爲分針服務,她是在記錄分針走的圈數,她跟從着分針,因此分針未走完一圈,時針也不會到達具體的某個點。這就爲後頭像4:55這樣學生容易看錯的時間的學習做好鋪墊。課堂中,老師對學生,有引導,有幫扶,有開放,課件的製作非常精美,有實效,非常充分地利用了多媒體課件的優勢。老師也非常關注學生的反應與表現,積極鼓勵學生大膽發言,讓學生在發言中增強自信,可以說這是一堂準備充分、紮實的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