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其他

怎麼和孩子說話

其他1.38W

俗話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如何跟孩子交流顯得非常重要。下小編爲大家整理了與孩子教育相關的隨筆一篇,歡迎閱讀!

怎麼和孩子說話

  怎麼和孩子說話

週末,和朋友一家聚餐。席間,趁孩子們到外面玩時,朋友的夫人W向我們大吐槽:天呀,我現在都不知道怎麼跟我們家兒子說話了。朋友的兒子約四周歲,讀幼兒園中班。

W接着講了一件近期的糗事。一天下午下班回家,W發現兒子窩在家看電視,目不轉睛,紋絲不動,跟他打招呼,都沒任何反應。W的婆婆抱怨:孩子今天上午睡過頭了,不願去幼兒園,起牀就開始看電視,一直到現在,早飯午飯也是邊看電視邊吃的。W強壓住呼呼直冒的火氣,暗示自己不發脾氣。她突然靈機一動,走到電視機旁,對兒子說:貝貝,你不能再看電視了,過來摸摸看,電視機已經發燙了,再不關掉就要爆炸了!兒子從沙發旁迅速跑過來,伸手摸了一下電視機的塑料外殼,趕緊縮手,大聲說:媽媽,趕緊關掉電視機,趕緊啊!W關掉電視機,很是得意,好像打了一場漂亮的勝仗。一個週末,W在家看了一上午的韓劇。兒子回家後,趕緊跑到電視機旁,伸手摸了電視機的塑料外殼後,迅疾“啪”地把電視關掉了。W大喊:貝貝,你搗什麼亂,快點把電視打開!兒子振振有詞地說:媽媽,不能看了,電視機都發燙了,再看就爆炸了啊!W無語,感覺臉上直髮燙。

聽完,我跟着朋友們哈哈大笑。笑罷,我猛然想到:我們可能壓根沒有想到,許多教育的失敗,其實是源於我們和孩子說話時的疏忽大意。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和孩子的不同說話方式,導致截然不同的教育效果。語言是教育不可窮盡的資源,父母或者教師怎麼和孩子說話,其中沉澱了他們對教育的認識和理解。

缺乏對語言的敏感入微,脫口而出的盡是非教育性的話語,這是今天的教育日益粗鄙化的一大特徵。如此看來,怎麼和孩子說話,不可隨性妄爲,因爲它悄無聲息地影響着孩子的思維方式、教養以及精神的發育。

也就是說,怎麼和孩子說話,是教育水平高低的分水嶺。作爲現代父母或教師,我們究竟應該怎麼和孩子說話,才能符合現代教育的基本水準呢?

我想從以下三個方面的思考,來回答這個問題。

思考一:言爲心聲,一些帶有價值判斷的話語,難免勾連出我們隱祕的思想和感情,它們對孩子稚嫩的心靈影響之大,是我們無法想象的。演員李冰冰接受《南方週末》專訪時提到,她從小到大就是一個特別沒有自信的人,因爲小時候數學成績不好,她一直籠罩在大人們這句話的陰影下:“小時候不會算算術的人都很笨。”她說,數學不好,導致什麼都不好,以致一直沒有安全感,恨不得自己能變醜一點,“我現在一直有點駝背,因爲我從小一直這樣走路,就是希望老師不要看到我”。愛美之心乃人之本能,卻硬生生地被扭曲爲“恨不得自己能變醜一點”,可見,這句話裏有一隻多麼可怕的“看不見的手”,它甚至可以讓人類這個“物種”慢慢地“變異”!這個例子,可作爲資中筠先生以下擔憂的鮮活註腳:“如果中國的教育再不改變,中國的人種都會退化。”

有時候,一句話足以積累爲禁錮孩子心靈的'枷鎖,也可成爲促進孩子美好人性成長的福音,關鍵在於一些帶有價值判斷的話語,我們說出口時,如何拿捏好分寸。關於這一點,不久前的一件事情,讓我體會深刻。

一天晚上,我和太太在朋友家喝茶,女兒和幾個小朋友在我們家裏玩。突然,女兒打電話給我,帶着哭腔說:爸爸,告訴你一個不好的消息。我的心一縮,急忙問:怎麼了?女兒用近乎抽泣的聲音描述了事情的原委:一個小朋友要泡奶茶,到茶几旁燒開水時,不小心把茶几上插百合花的玻璃瓶子弄到地上,玻璃碎了一地,巧的是,其中一個玻璃片飛濺起來,落在茶盤上的一個茶壺上,結果茶壺的壺蓋裂爲兩半。女兒知道,那個茶壺是我的最愛,價格不菲,且養了很長一段時間。我聽完,心疼得不行,但我故意哈哈大笑,接着問:玻璃片有沒有傷到你們?女兒答:沒有,地板上的玻璃碎片和百合花,我們也清理好了。語氣明顯放鬆了許多。我繼續笑着說:沒傷到人,是多麼值得慶幸啊!你還哭什麼呢。不要哭了,也請千萬不要責備某某小朋友,她也根本不想發生這樣的事情,是吧?回到家以後,我和女兒談了三個觀點:一是,不管發生什麼天大的事情,弄壞了再值錢的東西,都比不過人的安全。二是,已經發生的事情,不管有多壞,都不要壞了自己的心情,就像把碗摔碎,再怎麼懊惱、生氣、傷心,也補不回來。三是,千萬不要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也不要對別人的錯誤耿耿於懷,要多想一想,別人犯了錯,心情已經很糟糕,我們可不要雪上加霜,一味地去埋怨。女兒不停地點頭,若有所思。

思考二:日常生活中,有些話語,積極向權力靠攏的官本位思想,我稱之爲“自我奴化語言”。很多大人在孩子面前說這些“自我奴化語言”,不僅習以爲常,一點也不臉紅,而且理直氣壯,以之作爲教育孩子的“思想資源”。

自由開啓心智,權力束縛思維,這幾乎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人的思維一旦被束縛,久而久之就定勢了,其面目可憎的僵化思想,自然會在言行舉止中表露無遺,就像狐狸的尾巴,無處可藏。去年秋天,我偶然參加了某校的校慶活動,在開幕式上,面對操場上近兩千個學生,校長熱情萬丈地致辭,開篇即爲“感謝某某某、某某某……領導在百忙之中,還時刻記掛着我們基層學校,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感謝領導們的到來!他們對我們的愛護和關心,是對我們最好的鞭策,是我們不斷奮進的力量!”我無比愕然,這種領導天然爲“上”,到學校即爲“下基層”的思維,竟然在裝修得那麼現代化的學校裏,還如此牢不可破。在這麼多孩子面前,校長的發言,表面上看,是在例行公事,無可挑剔,實質上是加劇了官本位的人治色彩,加大了對自由心靈的壓迫。弔詭的是,這份發言稿還印發在校慶資料之中。人類雖然沒有尾巴,但教育卻變着花招,唆使人們利用語言,去發揮狗尾巴的功能。

其實,回過頭看,在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我們的老師也經常在孩子面前,有意無意地說一些“自我奴化的語言”。比如,一些老師佈置學生大掃除,總忘不了提醒:某某領導或某某檢查團某時要來我們學校,你們一定要把衛生做好,不許留任何死角……30多年前,我上國小時,老師就這麼對我們說。沒想到,30多年後的今天,我們的許多老師還是這麼對孩子們說。就在前幾天,我還收到一位國小老師的投稿,談到如何利用衛生大掃除,作爲教育學生的契機,她在文中寫到如是對話:

“老師,明天是不是又有領導要來啊?”

“是啊,那你還不趕緊把地板掃乾淨?你看,那、那、那都還那麼髒。”

“老師,領導要是天天來該多好!我們喜歡全班一起勞動。”

這種不露聲色的隱性教育,只能讓我們一覺醒來,滿眼皆奴隸。

思考三:在師生互動過程中,老師隨口說出的一句消極的話,有可能成爲學生痛苦的刺激源,這就是現在大家普遍比較關注的語言暴力問題。一般情況下,我以爲,作爲教師,還是能夠清醒意識到,不顧學生感受的激烈言語,猶如火焰,稍不小心,極有可能引爆學生內在的“火山”,以致烈焰騰空,再美妙的教誨轉瞬化作灰燼。

教師的語言暴力,往往發生在情緒控制不住的時候。情緒爆發不過短短几秒鐘,但瞬間說出來的話,其傷害程度之大,可能花幾百分鐘、幾百個小時,甚至一輩子都彌補不了。浙江的張玲軍老師就有過這樣刻骨銘心的教訓:一天上午第四節課,張老師像往常一樣走進高二(3)班。他習慣性地打開教室電腦和投影儀準備上課。但投影儀怎麼都打不開。問了學生,他們說語文老師剛用過,應該沒有壞。“那怎麼回事呢?”張老師自言自語。過了一會兒,傳來一句陰陽怪氣的話:“它也看人的!”張老師一看,是陳波。張老師頭腦一片混亂,半天想不出什麼話來回應,只有狠狠地瞪着陳波。空氣頓時凝重了起來。恰好這時,張老師看到教室後面的垃圾筒,立刻來了“靈感”:“陳波,你說得很對,投影儀它是看人的。”張老師故作平靜,又慢條斯理地說道:“垃圾都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兩部分,更何況人呢!”下面一片躁動。張老師看到陳波愣住了,很得意自己的表現,就接着上課了……後來,陳波轉學了。因爲一次偶然的經歷,張老師幡然醒悟,在文章的結尾處寫道:“陳波被我噎住的表情,一直在刺激着我,我知道這終將成爲我心中永遠的痛……”(轉引自《“孩子嘛,總會犯錯的”》/《教師月刊》2012年第4期)

語言暴力是把雙刃劍,在永遠傷害學生的同時,張玲軍老師的心中也留下了“永遠的痛”。

語言暴力這把雙刃劍,割去的是教育中的人性之美。所以,老師們,當我們情緒激動的時候,固然做不到口吐蓮花,但至少可以選擇閉口藏舌。

我以上三個方面的思考,皆指向現代教育的目的,即培養高貴、文明、走向世界的現代公民。這就是說,怎麼和孩子說話,就看它有否最大限度地去促進教育目的的實現。

舌頭的搖動,關乎每一個孩子的感受和自尊,關乎教育能否綻放人性之美,它理應成爲每個教育者自覺去探索的課題。

奇怪的是,很多學校和老師都在爲各種課題忙得團團轉,卻鮮有人真的把“怎麼和孩子說話”當成一回事,更別提把它當成研究課題來實踐了。

說到這裏,我還是閉嘴爲妙,否則,很快就會飛來“居心不淨”的帽子,或者霍霍作響的棍棒。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