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其他

國小數學優秀說課課件

其他3.22W

  國小數學優秀說課課件篇一

國小數學優秀說課課件

教學目標:

1.認識“左、右”的位置關係,體會其相對性。

2.能夠初步運用左右描述物體的位置,解決實際問題。

3.通過生動有趣的數學活動,使學生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教材分析:

我所執教的內容是第五單元中繼“前後”“上下”之後的第三課。本課時的教學內容是根據學生已有的經驗和興趣特點,從學生最熟悉的左手和右手引入教學,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和探索中觀察、感知“左、右”的含義及其相對性。在體驗左右的位置關係和變換的過程之後,引導學生把左右的知識應用於生活,激發學生探索數學的興趣。教學時要注意結合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組織學生親身經歷各種生動有趣的活動,充分感知左右,從而體會左右的意義。

《標準》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上。”學生早已具有“眼前、背後、頭上、腳下”的空間經驗,對於前、後、上、下,學生一般不會搞錯。但是,人體是左右對稱的,如:左手、右手;左腳、右腳;左耳、右耳;……在人體的這些外部器官中,左邊和右邊沒有什麼區別,所以識別“左右”比較困難,即使成人有時也不能對“左”和“右”做出快速反應。備課前經過了解,我發現這些一年級的孩子已經能區分自己的左手和右手,但由於沒有經過刻意的培養和訓練,所以對左、右的反應比較遲緩,大部分學生區分左右的方法是:先想想哪隻手會寫字,再判斷哪邊是右邊,然後想另外一邊是左邊。並且,據瞭解他們以前學做操時,體育老師爲了方便教學,與學生面對面站,但所講解的左右位置與順序卻與學生是一致的,這給學生現在學習左右造成一種誤導,左右的相對性在他們的思維上還是一片空白,所以,“理解左右的相對性”是這節課的難點。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我所執教的班級是縣城附近一所普通農村國小的一年級班,學生共46人,其中男生30人,女生16人,有40名學生曾受過一年以上學前教育。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一般,合作交流能力尚在培養之中。由於條件限制,執教時本節課在普通教室進行,學生分成兩大組,每大組中4人一排作爲一個學習小組。

  國小數學優秀說課課件篇二

一、說教材分析

《長度比較》是國小數學一年級第二學期第五章幾何小實踐裏的一課。這一教學內容是在學生日常生活中積累的關於長短、高低、厚薄等的經驗基礎上進行的',同時又是學習長度測量的重要基礎。教材要求學生知道長度比較的一些基本方法,並能運用。教材中注重對長度比較方法的掌握,留給學生的學習空間更大。這個空間所包含的不僅有方法的探索與習得,更有親身經歷學習過程的情感體驗。

教學目標:

1.通過用眼睛直接觀察比較物體長短初步感知長度概念。

2.通過操作逐步體驗、感知並掌握比較物體長短的不同方法。

教學重點:

用“一端對齊,看另一端”的方法比較物體的長短。

教學難點:

靈活運用長度比較的多種方法。

二、說教學方法

國小生由於感性認識還不夠豐富,抽象思維能力還未形成,所以學習起來會感到抽象困難。一年級的學生第一次學習長度的比較,但是實際上一年級的國小生在生活中很早就有了“長”與“短”的認識經驗。所以在本節課的設計中,我從學生已經在日常生活中積累的大量關於物體長度比較的感性經驗出發,首先幫助學生形成長度的初步感知,以學生自身經驗爲基石,引導學生將學得的知識運用到解決數學問題中去,使學生獲得數學的思維方法,然後進一步從具體到抽象,運用藉助其他物體的方法進行比較,從而滲透間接比較長度的思想方法。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堅持創設有利於學生主動學習的學習環境,改變單一的個體學習方式,倡導學生獨立自主的學習與合作交流相結合的學習方式。學生在解決問題時的許多奇思妙想都是在小組合作交流中產生的。學會傾聽別人的意見,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對學生今後的學習與社會生活都將起到積極的作用。

教學過程:

情景引入環節,我從學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比身高引入,讓學生初步感知長度的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