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歷史

“導、學、演、練”的模式在歷史教學中的運用

歷史1.98W

“導、學、演、練”的模式在歷史教學中的運用

“導、學、演、練”的模式在歷史教學中的運用

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學生髮展爲本,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鼓勵學生對知識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讀,鼓勵學生求異、求新,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和獨特見解,努力尋求獨特的認識、感受和方法、體驗,使學習過程成爲一個富有個性化的過程,從而體現學生的創新精神,這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理念。隨着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們充分發揮綜合文科教研組集體協作的力量,努力研究探索嘗試,逐步摸索出一種符合歷史新課程學習的導、學、演、練教學模式。經過多年的實踐,師生們都普遍認爲效果很好,學生在學習中不僅掌握了知識,培養了能力,激發了學習的興趣,而且將新課標所提出的三維目標得到了很好的落實與昇華。

一、導導入新穎,引人入勝

課堂導入是一節成功課的第一個閃光點,這是一個引起學生興趣與探究慾望的第一步。因爲興趣是一個人前進的內驅力,是永不枯竭的動力源。學生參與的熱情、動力皆源於興趣。

我認爲導入新課應抓住以下三點:

第一,導入要緊扣主題。

第二,要激發學生的情趣。

第三,導入要精煉,用最少的時間發揮最佳的效果。

導入的方式多種多樣,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創設教學情境,也可以用詩歌、歷史圖片、名人名句、經典歌曲、歷史典故、現實中發生的焦點事件和學生身邊的真人真事等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對問題的探索,主動地進行創造性學習,從而有效地提高教學效果。如我在上《俄國、日本的歷史轉折》時,採用視頻導入,多媒體播放1853年美國船艦踢開日本大門,日本由閉關鎖國到被迫開國,由武裝倒幕到明治維新的有關歷史場景,從而引出俄國、日本歷史轉折,學生就會非常渴望進入下一個環節的學習活動中。

二、學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自主學習不是孤立的,是在教師的引導下發生的。所謂學生的自主學習,意味着教師的教學不武斷、不強制、不灌輸,意味着教師要爲學生創設適當的條件、營造恰當的氛圍,教給學生學習歷史的方法,增強學生學習歷史的能力。要避免把自主學習理解爲拋開教師的作用、完全由學生自己學習的形式。自主學習表現在學生能夠參與確定學習目標、制訂學習計劃、選擇學習方法;在學習活動中,能夠對自己的學習過程、學習狀態、學習行爲進行自我審視、自我調節;在學習活動後,能夠對自己及同學的學習結果進行檢查、總結和評價。自主學習既涉及學習內容,也涉及學習方法。

俗話說:予人以魚,惠其一時,授之以漁,惠其一世。若學生學歷史缺乏正確的學習方法就會事倍功半。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爲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所以教師在傳授歷史知識的同時,應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自主學習包含獨立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學習方式,學生在探究歷史問題過程中,碰到疑難性問題時可以合作解決。通過合作探究,學生共同勞動,互相幫助,創造出一種比個人效力總和更大的學習效益。寬鬆的課堂環境是探究學習的沃土。在此過程中,教師不要把現成的.結論交給學生,而是不斷地提出問題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去討論、去體驗,讓學生經歷整個過程,從而獲得深切的感受。學生在不斷地思考問題、體驗情感的過程中,既建構歷史知識體系、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又養成積極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的良好習慣,使學生真正感受到自己纔是知識的主要構建者,學習的主體參與者,問題解決的第一責任人,感受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探索者,學習的興趣、探究的慾望、創造的快樂等種種感受油然而生,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體意識從而得到加強。

三、演交流展示,激情互動

在此環節中,要盡力營造尊重民主的、有批判性的討論,讓學生傾聽別人的見解。在討論中學生既學會了發表個人見解,又能學會聽取別人的意見,反思自己的認識。通過學生集思廣益、思維互補,使探究問題更深入全面。問題的設計要具有一定的探究空間,引起學生認識衝突,激活學生思維,積極有效地參與認識活動。教師在學生交流展示時要對學生作鼓勵性的評價,激發學生學習、參與的興趣和成就感。同時要挖掘出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因素,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得出思想觀念的體驗與昇華。展示的方式可以多樣性,可以通過角色表演、辯論等方式激活學生的情緒與思維,使學生在整個課堂上始終處於精神飽滿狀態,積極探究尋找答案,躍躍欲試發表想法。比如在講商鞅變法的背景時,我就把全班同學分成兩個大組,一組代表商鞅,一組代表守舊貴族,教師就當秦孝公。兩組同學圍繞着要不要變法先進行熱烈地討論,然後展開了激烈地辯論,就連平時不愛發言的同學也站起來參與辯論,整個課堂氣氛很活躍,通過激烈的辯論後雙方都得出了 秦國要強大就必須變法的結論。

四、練達標檢測,鞏固昇華

此環節的實施在於考察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及學生學習能力的養成情況。練習到位,當堂檢測、鞏固課堂教學效果,是實現歷史高效課堂的有力保證。測評試題要緊扣重、難點,兼顧知識面,要明顯體現差異、梯度;要角度新穎、形式多樣;要在知識測試中,融入情感薰陶和技能訓練。測試可以採取互評、互問、互測等形式。根據達標測試中學生反映出的問題,師生共同進行矯正,最後達到預設目標的要求。課堂練習題的提前設計和課堂上的靈活使用,能當堂檢測,鞏固課堂教學效果。教師可以據此調整教學節奏,及時進行教學調控,這對確保歷史課堂教學優質、高效十分必要。

通過對導學演練模式的嘗試,我認爲,導入不能機械化(新穎),自主不能放縱化(引導),合作不能形式化(實效),探究不能表面化(深入),鼓勵不能庸俗化(適度),真情不能矯情化(自然),創新不能浮躁化(理智),檢測不能虛擬化(實效)。教師是新課程實施的主體,新課程倡導的一切需要通過教師的教學實踐來實現,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關注學生的發展,尊重、關心、理解和信任每一個學生,讓課堂真正成爲學生走向發展、走向成功的舞臺。

標籤:教學 模式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