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歷史

歷史的故事15篇[精華]

歷史5.93K

歷史的故事1

周瑜死後,劉備爲了和吳國重新聯合起來,答應孫權等他攻佔西川后就把荊州交給吳國。

歷史的故事15篇[精華]

這時劉備已經很強大了,他的軍隊很快就攻佔了西川。劉備在西川建立了蜀國,派關羽和他兒子關平駐守在荊州。

孫權聽說劉備佔領了西川,派大使到蜀國向劉備要荊州。劉備聽了諸葛亮的計謀,寫了一封信交給吳國的大使,讓他到荊州去找關羽。

吳國的大使拿着信來到荊州,卻被關羽拒絕了。關羽說:“這麼重要的事,我怎麼能相信一封信呢?”然後就把大使趕回了吳國。

孫權大怒:“劉備分明就是在捉弄我。”魯肅出了一個主意:請關羽到吳國來吃飯,趁機把他抓起來,逼迫關羽交出荊州,不然的話就殺死他。

關羽接到邀請信後,笑着說:“我纔不怕他們,我一個人去,看他們敢把我怎麼樣?”

第二天,關羽乘船來到吳國。魯肅早已經佈置好了軍隊,只要關羽不答應,馬上就把他抓起來。

在酒席上,魯肅笑嘻嘻的提出歸還荊州的事,關羽就說:“我今天是來喝酒的,國家的大事我們不談”但魯肅還是一個勁兒地提起荊州。

過了一會兒,關羽站起來拉住魯肅說:“我有點醉了,荊州的.事以後再商量吧。”說完就拉着魯肅向江邊走去。

吳國的士兵怕誤傷到魯肅,不敢對關羽下手。只能眼睜睜的看着關羽拉着魯肅走出去。關羽一直把魯肅拉到江邊才放開手。等吳國軍隊來追趕時,關羽的船已經開出很遠了。

注: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東漢末年名將,廬江舒縣人。洛陽令周異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長壯有姿貌、精音律,江東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周瑜少與孫策交好,21歲起隨孫策奔赴戰場平定江東,後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任,周瑜將兵赴喪,以中護軍的身份與長史張昭共掌衆事。建安十三年(208年),周瑜率江東孫氏集團軍隊與劉備軍隊聯合,赤壁之戰大敗曹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建安十四年(209年),拜偏將軍領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病逝於巴丘(今湖南嶽陽),年僅36歲。

歷史的故事2

 一、 岳飛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大英雄,他生活在離我們很早很早以前的宋朝,隔我們有好幾百年的時間。

那是在一個冬天的下午,外面吹着寒風,突然在一個農居的小房子裏傳出一陣又一陣嬰兒的哭聲,岳飛就在這天下午出生了。岳飛在媽媽懷裏不停地哭着,小臉漲得通紅,岳飛的爸爸在旁邊來回走着不停地拍着腦門,哎,該給這孩子取個什麼名字呢?正好這時候,小房的上面正好有一隻大鳥嘴裏哇哇叫着飛了過去,岳飛的爸爸臉上露出了微笑:對,就把這孩子叫做岳飛吧。希望他以後能象大鳥一樣展翅高飛。

在岳飛出生只有二十八天的時候,這天早上岳飛爸爸要到鎮上去辦事,突然黃河發了好大好大的洪水,那洪水就象一個張着大嘴的魔鬼,從很遠很遠的地方呼嘯而來,吞沒了一個又一個村莊。當洪水來到岳飛的家門口時,岳飛的媽媽急中生智,抱着岳飛跳進了一個大大的水缸,就這樣,洪水就載着這隻水缶不停地漂啊漂,周圍已經不見了村莊,全是黃黃的洪水。

終於,幾天過去了,大水也退去了,岳飛和媽媽也漂到了一個小鎮上。岳飛和媽媽便無家可歸了,於是他們就在這個小鎮上安家落戶了。

岳飛小時候家裏非常貧窮,所以他很早就跟隨媽媽到田裏勞動,夏天的太陽火辣辣地照在小岳飛的身上,可是小嶽習卻一點都不怕,因爲他是一個非常堅強的孩子。岳飛還非常喜歡看書,喜歡學習。他常常看書到深夜。岳飛從書中知道了很多的知識,比如說要尊老愛幼,要懂禮貌。他還非常喜愛看打仗的書,他想長大以後做一個大將軍,率領一支軍隊去保家衛國,去幫助國家不受到別人欺負。

由於經常參加勞動,小岳飛的身體長得棒棒的,吃飯一次就能吃三大碗,他還經常幫助鄰居們幹活,周圍的大人們都說他是一個又健康又聰明的孩子。

二、後來,小鎮上來了一個叫周桐的老爺爺,他的武藝非常高強,但從來都不欺負好人。岳飛就和一些小朋友跟周桐爺爺練武術了。由於岳飛訓練時不怕吃苦,從來不象一些小朋友那樣偷懶,所以,武藝長進得非常快。周同爺爺的絕招是射箭,可是周同爺爺老是不教岳飛,卻讓他苦練基本功,蹲馬步,頭上頂一個小碗,一站就是半天。或是一個勁老讓他踢腿下腰。爲這事,小岳飛老不高興了,小嘴成天噘得老高老高,都可以掛一個小水壺了。回到家裏他告訴媽媽,媽媽這樣給他說:練武術就象蓋房子,得一塊磚一塊磚地砌上去,如果砌得不牢,這個房子要跨下來,所以老師讓你練基本功,也是爲了將來能夠讓你有一身過硬的本領啊。“

周桐爺爺也知道了這件事,有一天他

特意將自已珍藏了多年的長弓取出來交給岳飛說:“你如果能拉開這張弓,我就教你射箭。”小岳飛滿不在乎地看了看弓說:“行啊,我要拉開了你可不許耍賴皮”。小岳飛使出全身吃奶的勁去拉那張弓,可怎麼也拉不動,周桐爺爺站在旁邊撫着鬍鬚哈哈大笑起來。從那以後,小岳飛練功就更加刻苦了,也不怕練習枯燥的基本功了。經過了幾年的訓練,小岳飛長成一個大小夥子,不不僅能很輕鬆地拉弓,而且射出去的箭也是百發百中。他能站在一個很遠很遠地地方把一年片柳樹葉射中。有一天,他正在練習射箭,突然發現前面的小樹林裏有一隻小白兔正在悠閒地吃着草,岳飛搭好弓箭對着小兔瞄準,小兔也擡起頭用那雙紅紅的大眼睛好奇地看着岳飛,岳飛使出全身的力氣,正要將箭射出,這時就聽有人喊“不要放箭,不要放箭”。他擡頭一看,原來是周桐爺爺。周桐爺爺嚴歷地批評了岳飛,因爲他讓岳飛明白了學武術不是用來傷害人或小動物的,學武術是用來保家衛國的。後業岳飛和小白兔成了對很親密的朋友,再次岳飛在森林時練箭的時候,總有一隻小白兔在一邊悠閒地吃草,然後擡起那雙紅紅的大眼睛望着岳飛咧嘴笑呢。

三、又過了幾年,岳飛也長成了大人,這時候在中國北方,有一個叫女真族的部落不斷闖到中國來搶東西、殺人、放火。讓很多很多人沒有房子往,沒有東西吃。而當時的皇帝,他成天吃喝玩東,大把大把地花錢,根本不顧老百姓的死活。爲了修一座宮殿,他抓了很多人拴上繩子,讓他們幹活。女真族的部隊也就是這個時候侵略中國。

岳飛在家裏聽到逃難的老百姓說了這些事後心裏非常着急,於是他準備離家參軍保衛國家。臨走的前一天晚上,岳飛的媽媽捨不得岳飛離開家,眼淚在眼框裏不停地打轉,但爲了祖國的安危,岳飛的媽媽給岳飛講了很多要爲祖國增光的事。最後岳飛的媽媽又取來針,讓岳飛跪在地上託着小墨盒,在岳飛的脊背上刺了四個字“精忠報國“,她這樣做是爲了讓嶽習永遠記住,要忠於自己的祖國和保衛國家。

就這樣,岳飛含着眼淚告別了家鄉,告別了媽媽來到部隊參了軍。

在隊伍裏岳飛只是一名小小的士兵,跟大家一起站在隊伍了。他常常想,我什麼時候能夠成爲一名大將軍,帶領大家去和敵人戰計呢。其它的士兵也經常笑話他,說一個士兵怎麼能成爲大將軍呢。

可是機會終於來了,一天岳飛所在的小分隊從山裏演練回來,突然在道邊遇上了女真族的大隊人馬。爲首女真族將領看見,岳飛他們哈哈大笑,手裏着狼牙棒:兄弟們

快上,把宋朝的幾個小兵給我拿下。金兵一擁而上將岳飛他們團團圍信,岳飛他們的小隊長在戰鬥中犧牲了,正在危急的時刻,只見嶽心手裏拿着長搶突發神威,騎着白馬直接奔金兵將領而去,金兵將領見岳飛揮馬來到手裏握着狼牙棒猛砸下去,岳飛擡頭大喝一聲用槍挑去,狼牙棒嗖一聲就不知飛到哪裏去了,金兵將領嚇得頭髮都豎起來了,拍往回跑,只見岳飛從後趕上噗一槍正紮在他身上將他挑入馬下。金兵看見自己的將領被殺,嚇得一鬨而散,岳飛就領着宋軍將金兵殺得屁滾尿流。

岳飛因爲這次打仗勇敢,被提升爲小隊長,雖說官小了點,但岳飛卻沒有一絲恕言,他想更大的努力來實現他爲國家效力的諾言。

四、很多年過去了,岳飛因爲打仗勇敢,肯動腦筋終於被提升爲大將軍了。可是那時候中國已經有很多地方都被金兵佔領了,皇帝於是就派岳飛去攻打金兵。

金兵的將領是個叫金兀朮的人,平常戴着尖尖的帽子,兩條狐狸尾巴做的飄帶拴在帽子上。金兀朮還是一個非常陰險的人,打仗時他常用鐵鏈把許多馬鏈上,後面跟着很多用鐵甲包成的車,用這些辦法他經常打贏宋朝的軍隊,他的這種戰術就被稱爲“鐵柺馬”。

岳飛爲了對付金兀朮的“鐵柺馬”,幾天都沒有睡着覺。岳飛的隊伍裏有一名叫牛皋的軍官,他和岳飛是非常好的朋友,平時打仗時非常勇敢,而且武藝強,一支長矛被他耍得用水都潑不進去。他見岳飛老是不派兵去打金兀朮,於是就闖進岳飛住的中軍大營裏說:“嶽元帥,怎麼老不打那個金兀朮老狐狸,把俺都憋死了”。

岳飛說:“你有什麼辦法可以打敗金兀朮的“鐵柺馬”“。

“你、你給我三千人馬,看我不拿金兀朮老狐狸的人頭來見你。”牛皋胸脯拍得啪啪直響地說。

岳飛點頭答應了。原來岳飛是看平時中皋打仗時不愛動腦筋!故意讓他去打這一仗,好讓他吃點苦頭。

第二天,岳飛大軍的營房之聲炮響“通、通、通”中皋騎着他的大黑馬提着長槍得意洋洋上地出來了,後面是岳飛給他的三千人馬。

金兀朮的大軍也早已擺好了陣勢,爲了讓牛皋進入他的.埋伏圈,還故意派幾個小兵去罵牛皋:牛、牛、牛……

牛皋非常生氣,滿臉大鬍子全豎立起來,拿起長矛大喊:“金兀朮老狐狸你等着,兄弟們衝啊、殺啊……”

牛皋率先就衝進了金兀朮的大軍裏廝殺起來,這一下正好中了金兀朮的奸計,就看金兀朮冷笑一聲拿起一面黑旗往空中一舞,以牛皋的兩側突然出現了

栓着鐵鏈和包着鐵皮的“鐵柺馬”,黑壓壓的一片向牛皋撲來。牛皋身邊的士兵一看這個情景都被嚇壞了,嘴裏喊着救命轉身就往回跑,都恨自己沒有象小兔子那樣多長兩條腿,有的邊鞋都跑掉了。牛皋卻哈哈大笑,衝着“鐵柺馬”就衝過去,誰知道牛皋用搶去扎“鐵柺馬”時卻怎麼也扎不進去,原來”鐵柺馬“都是用鐵皮包上的。牛皋這下可慌了神。“媽呀,這傢伙怎麼這麼硬呀“連緊撥轉馬頭就往回跑,在“鐵柺馬”的追趕下,牛皋一個勁往回跑,腦門上嗑了一個大包,門牙掉了兩顆,鼻子也摔腫了,最後一瘸一拐地回到了營房。

他看見岳飛非常羞愧,趕緊用手捂着自己的大鼻子。岳飛對他說“以後打仗要多動腦打了勝仗也不能驕敖”。牛皋連連點頭。

後來岳飛想出了破“鐵柺馬”的方法。打仗的時候竹杆上纏上鐮刀勾馬的小腿、這樣“鐵柺馬”就成了“拐馬”了。金兀朮的大軍被岳家軍趕得好遠好遠,從此岳飛的軍隊就被人稱 爲“岳家軍”,而它們的大名就被很多人知道了。

五、岳飛由於經常打勝仗,傳到了一個叫秦檜的人的耳朵裏,秦檜是宋朝的宰相,除了皇帝就數他的官最大了。他非常嫉妒岳飛,怕岳飛將來超過自己。而這時候打敗仗的金國由於害怕岳飛的厲害,就派人化了裝來到了京城也給秦檜送來了很多很多金銀珠寶。

於是秦檜就整天悶在屋子裏琢磨怎麼陷害岳飛。他找了好多好多人要他們去告岳飛,可是他們都沒有幹,因爲他們知道岳飛是一個好人,是一個對國家有貢獻的人。

這時候岳飛兒子岳雲也長成了一個大小夥,岳雲長得濃眉大眼,非常好看,而且武藝高強經常跟着父親岳飛去打仗,還立了好多好多戰功。

後來秦檜終於找到一個人,這個人收了秦檜很多的錢然後答應去告岳飛。就這樣,岳飛和岳雲都被抓起來了,他們的脖子上都掛了好沉好沉的鐵鏈,連押他們的牢頭們都放聲大哭。他們知道,岳飛和岳雲都是國家的忠臣,都是被人陷害的呀。

秦檜找了一個他的好朋友何鑄去審訊岳飛岳飛,可是何鑄查來查去也沒查出岳飛的一點點證據,但爲了向秦檜交差,他還是審問了岳飛。在大堂上岳飛的臉因爲飢餓而廋了不少,但他還是那麼堅強。何鑄要岳飛招供爲什麼要“謀反”,岳飛撕開衣服,露出了他母親在他背上刺的四個字“精忠報國”何鑄被深深的感動了,眼淚順着臉頰就流了下來。

回去以後他告訴秦檜岳飛沒有罪,秦檜說“我

們是朋友,我要你給他定罪”何鑄說:“我不能給岳飛定罪呀,因爲岳飛沒有罪。我這麼做不是爲岳飛,而是爲了整個國家才這樣做的”。於是秦檜就在皇上面前說了何鑄的壞話,降了何鑄的官職,讓何鑄去一個很偏僻的地方當了一個小官。

後來秦檜又找了兩個爪牙(解釋:秦檜的走狗),把岳飛打得滿嘴吐血,身上全腫了,但岳飛都沒有屈服。最後沒有辦法,他們就偷偷在牢房裏將岳飛殺害了,岳飛臨死前仰天長嘆“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希望歷史能給他一個公正,一代英雄岳飛就這樣被殺害了。

殺了岳飛以後,很多人爲岳飛不平,都問爲什麼殺岳飛。秦檜咪着小眼睛說:莫須有,莫須有……。秦檜在殺害了岳飛之後又將岳雲處死了,因爲他害怕武藝高強的岳雲要爲父親岳飛報仇。

就這樣,一代英雄就這樣離開了人世,但永遠爲很多人所敬仰,都學習他爲了忠於國家保衛國家的精神。而秦檜呢?秦檜則成了千古罪人,後來的人們建了很多紀念岳飛的廟宇,每天那裏有很多人去看望岳飛,岳飛站在那拿着長槍可好看了。而紀念岳飛的廟宇門口,卻垂頭喪氣的跪着一個石頭做的人,小朋友們猜猜看,那個人是誰呀。當然答案很簡單,他就是那個秦檜了。

歷史的故事3

歐陽修是北宋時期的著名學者,是傑出的文學家、史學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出身於封建仕宦家庭,其父歐陽觀是一個小吏。在歐陽修4歲時,父親就離開了人世,於是家中生活的重擔全部落在歐陽修的母親鄭氏身上。爲了生計,母親不得不帶着剛4歲的歐陽修從廬陵到隨州,以便孤兒寡婦能得到在隨州的歐陽修叔父的照顧。

歐陽修的母親鄭氏出生於一個貧苦的家庭,只讀過幾天書,但卻是一位有毅力、有見識、又肯吃苦的母親。她不斷給年幼的歐陽修講如何做人的'故事,每次講完故事都把故事做一個總結,讓歐陽修明白做人的很多道理。她教導孩子最多的就是做人不可隨聲附和,不要隨波逐流。歐陽修稍大些以後,鄭氏想方設法教他認字寫字,先是教他讀唐代詩人周樸、鄭谷及當時的九僧詩。儘管歐陽修對這些詩一知半解,卻增強了讀書的興趣。

眼看歐陽修就要到上學的年齡了,鄭氏一心想讓兒子讀書,可是家裏窮,買不起紙筆。有一次她看到屋前的池塘邊長着荻草,突發奇想,用這些荻草稈在地上寫字不是也很好嗎?她就用荻草稈當筆,鋪沙當紙,開始教歐陽修練字。歐陽修跟着母親的教導,在地上一筆一劃地練習寫字,反反覆覆地練,錯了再寫,直到寫對寫工整爲止,一絲不苟。這就是後人傳爲佳話的“畫荻教子”。

歷史的故事4

薛公田嬰是齊威王的小兒子,曾在齊國當宰相。他有個兒子叫田文,是農曆五月初五生的,田嬰認爲這個出生日子是不吉利的,就對田文的母親說:“扔了!不要養他!”但田文的母親偷偷地將他哺養。

一天,田嬰看見田文,就大罵妻子道:“誰讓你養大他的?”

田文的媽媽嚇得不敢講話。

田文向父親叩頭後問:“父親大人,您爲什麼不讓養五月初五出生的孩子?”

田嬰說:“五月初五出生的`孩子,會長到大門那麼高,將來對我們父母不利。”

田文問父親:“人的命運是由天支配的呢,還是由大門支配的?”

“這……這……”父親被問住了。

田文又接着說:“人的命運,如果由天支配的話,父親何必憂愁呢?如果由大門支配的話,可以把大門開高些,誰能長得那麼高呢?”

過了些日子,田文問父親說:“兒子的兒子,叫什麼?”

田嬰答:“孫子。”

“孫子的孫子叫什麼?”

“玄孫。

田文追問:“玄孫的孫子又叫什麼?”

田嬰答:“這我就不知道了。”

田文緊接着說:“您在齊國受重視,當了宰相,歷經三位君王,齊國的疆域並沒變大,但是,您私人的財富卻積累了萬金,幕僚之中一個賢人都沒有。您後宮的人身穿縐紗細綾,可是一般才士,連粗服也穿不上;您的僕妾有剩餘的飯粱肉食,而一般才士,竟連糟糠都吃不飽。現在您還盡力地積蓄貯藏,想把它留給您方纔所說的那不知道的孫子、玄孫和玄孫的孫子,卻忘掉國家的政事一天比一天地敗壞了,我真覺得好奇怪呢。”

田嬰聽了,覺得兒子十分明事理,將來一定是有用之才。從此之後,開始喜歡他了。後來,田嬰派他主持家事,接待賓客,田文的名聲也逐漸傳開了。田嬰死後,田文繼承父親做了薛公,他就是孟嘗君。

歷史的故事5

韓愈是唐代著名文人,通六經百家之學,崇尚儒術,以提倡古文爲職志,爲唐宋八大家之一。

如同中國其它讀書人一般,韓愈也希望能受朝廷重用,一展抱負與長才。

他在年少時便中進士第,但因個性不適官場,一輩子在仕途中浮沉不定,頗有失志之感,〈進學解〉這篇作品就是在這樣的心情下寫成。

文中敘述國子先生(韓愈自稱,因曾十載之間,浮沉於國子博士之職)訓誨他的學生說:“你們要勤奮努力的.學習,纔能有成就。

學問和品德都好,未來也不怕被埋沒。

”話都還沒說完,就有一位學生質疑的說:“老師,您不要騙我們了!這麼久以來,我看您已是精通六藝,每天仍是手不釋卷,連夜晚都點燈接着白天來讀書。

結果呢?只因思想不符合當政者,便遭當權者排擠,不被重用,以致生活困苦不堪。

您自己有這樣的遭遇,居然還要我們專心做學問!”韓愈藉老師與學生之口,一方面譏諷爲政者不能善用人才,一方面也抒發了自己懷才不遇的失落。

“焚膏繼晷”這句成語就從這裏演變而出,形容夜以繼日地勤讀不怠。

後亦用來形容不眠不休地工作或活動。

歷史的故事6

晚清湖廣總督張之洞奉詔入京,晉謁慈禧太后,因未能得到回任的命令,一時不敢離京。誰料這一待便是一年。

張之洞生性曠達,在京城賦閒無所事事,悶得發慌,便經常帶着僕人去古玩街琉璃廠閒逛,從東口走到西口,凡古董店必進去看一看。時間久了,琉璃廠的店主沒有不認識他的。

一天,張之洞來到一家古董店,見店內朱欄上放着一口八角形的缸,這缸的八面有字,篆、隸、草俱備,似是古人題跋。張之洞雖有心辨認,但缸體上碧苔紫蘚,斑駁陸離,字跡模糊,難以句讀。缸口邊有一塊缺損,露出極細紅絲,看起來,此缸是用一整塊巨石鑿成。缸內有幾條五顏六色的金魚,在浮萍、水藻之間得意地遊動。

張之洞深深地喜歡上了這個石缸,便問店主這缸是什麼年代製成的。店主答:“不瞞老爺,我小時候聽祖父講,先祖曾與人,對方輸了一萬兩銀子無力支付,便以此缸作抵押。據傳,此缸乃是明代宮中古物。闖王李白成人京後,將金銀珠寶盡數用車載走,而對此缸棄之不顧,於是此缸便流落民間。至於何代所制,何人所制,小的學識淺陋,實無可考。”張之洞聽了店主的一番話,不由地心裏發癢,便問石缸的價錢。店主答:“先祖遺言,凡皇親國戚、八旗闊佬前來購買,須紋銀一萬兩以上,若遇上清正廉明而又嗜好古玩的士大夫,價可略減。依小的看,老爺似無力購得此缸。”張之洞聽罷,哈哈大笑,說此缸他買定了。隨後,離開了古玩店。

回到住處,張之洞因身邊一時沒有這麼多銀子,便向幾個老友借了5000兩白銀。第二天早上,張之洞來到琉璃廠,想以5000兩銀子將缸買下,然而店主說什麼也不願賣。張之洞道:“此缸幸好遇上我這識貨的主,所以才願出5000兩紋銀,京中富有人家雖多,但未必有人肯重金購買此物。”店主答:“老爺是識貨大家,固然不錯。然古玩一行,一向也就講究個貨賣識家。今日遇上老爺這識貨大家,豈可降價出售?”張之洞笑了笑,讓店主先收下這5000兩銀子,說他數日之後,定當補給。店主這才勉強同意。

不久,張之洞回任的諭旨頒發,他讓手下人用厚氈將石缸裹起來,擡到回程的`車上。

回到湖北武昌總督府後,張之洞將石缸放在後院書房外,並仿照京城店家的做法,特意做了一個朱欄放置石缸,然後,邀請省城學識淵博的官員,前來考證石缸究竟是何年、何人所制。

前來的官員中有按察使樑星海等幾名嗜古好學的博物大家。衆人仔細看過石缸後,均不知石缸的製作年代,更說不上是何人所制,但一致認爲石缸的確爲一件稀世寶物,且讚歎不絕。張之洞聽了衆人的品評,不禁眉飛色舞,撫髯大笑。

一天夜裏,忽然雷雨驟至。暴風挾帶冰雹,勢如萬箭齊發,傾河倒海。早晨,雨過天晴,張之洞來到院中,只見石缸已變成了一堆爛泥,幾條金魚正在水中撲騰。張之洞恍然大悟,這才知道石缸原是贗品,自己上了古董店老闆的當。

正當張之洞懊惱之際,門人忽傳樑星海來見。樑星海一見張之洞便問:“昨夜石缸無恙否?”張之洞笑着將結果告訴了樑星海。樑星海爲張之洞惋惜,張之洞撫髯大笑:“所幸,當日只借得紋銀5000兩,若是果真借得萬兩紋銀,只怕也都付給店家了。這世上之人與物看起來貌似高古,實則未必如此喲。”

歷史的故事7

原文

魯國之法,魯人爲人臣妾於諸侯,有能贖之者,取金於府。子貢贖魯人於諸侯而讓其金。孔子曰:“賜失之矣!夫聖人之舉事,可以移風易俗,而教導可施於百姓,非獨適己之行也。今魯國富者寡而貧者多,取其金則無損於行,不取其金,則不復贖人矣。”

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魯人必多拯溺者矣。”

翻譯

魯國有一道法律,如果魯國人在外國見到同胞(遭遇不幸),淪落爲奴隸,只要能夠把這些人贖回來(幫助他們恢復自由),就可以從國家獲得金錢(的補償和獎勵)。 (孔子的學生)子貢,把魯國人從外國贖回來,但不(向國家)領取金錢。孔子說::“賜(端木賜,即子貢),你錯了!聖人做的事,可用來改變民風世俗,教導可以傳授給百姓,不僅僅是有利於自己的行爲。現在魯國富的.人少窮人多,(向國家)領取補償金,(對你)沒有任何損失;但不領取補償金,魯國(就沒有)人再去贖回自己(遇難)的同胞了。”

子路救起一名溺水者,那人感謝他送了一頭牛,子路收下了。孔子高興地說:“魯國人從此一定會勇於救落水者了。”

歷史的故事8

項羽是楚國人,少年習武,能將百斤鼎高舉過頭。長大後跟隨叔父參加推翻秦朝的起義。

有一次,秦軍攻下了趙國,趙王逃到鉅鹿,急忙派人向楚國求援。

楚王派項羽帶領二十萬楚軍前去救趙。項羽先派英、蒲兩位大將率兩萬人做先鋒,然後,自己率主力渡河。渡過了河,項羽命令將士,每人帶三天的乾糧,把部隊裏的飯鍋全砸了,把渡河的船隻全鑿沉了。他對將士說:“我們‘破釜沉舟’,有進無退,三天之內,一定要打退秦軍!否則只有餓死在這裏!”

項羽的決心和勇氣,對將士起了很大的`鼓舞作用。楚軍個個士氣振奮,一個人抵十個,十個人抵百個,越戰越勇,終於把秦軍打得大敗而逃。

經過這次戰役,項羽名聲大振,成了各路反秦的統帥。

歷史的故事9

在戰國的時候,有權有錢的人很喜歡供養一些有才能的人,以增強自己的勢力,在有事、需要有人出意見的時候,就讓他們策劃謀略,替自己解決問題。這樣的人被稱做食客,也叫門下客。

趙國的宰相平原君勢力龐大,家中養了幾千名食客。其中有位叫毛遂的食客,待了三年,都沒有什麼別的貢獻,平原君雖然覺得很奇怪,卻也沒有埋怨,任由他在家中吃住。

後來,趙國的'國都邯鄲被秦軍包圍,情勢非常危急。於是趙王派平原君到楚國,勸說楚王和趙國合作,共同出兵對抗秦國。平原君回家後,準備從食客中選出二十個文武全才的人一同前往,可是選來選去只有十九人合格,還差一個人。平原君正傷腦筋,毛遂突然走上前對平原君說:“我是最適合的人選,願意跟從公子前往。”平原君說:“有才能的人在人羣中,就好象一把鋒利的錐子放在袋子裏,立刻就會穿破袋子,顯露鋒芒。而你在我這三年,卻沒有傑出的表現,我看你還是留下吧!”毛遂回答:“我是現在纔要進入袋子裏,不然我這把錐子早就穿破袋子,顯露出它的鋒利,而且連錐柄都要穿出袋子了。”平原君心想,反正一時之間也找不到適合的人選,於是平原君就帶着毛遂等二十人趕往楚國。

見到楚王,平原君說明了局勢和利害得失,費盡口舌,卻都無法說服楚王,同行的十九名食客也沒有辦法、想不出好點子。正當大家不知到該怎麼辦纔好,毛遂這時候手按寶劍,走到楚王前面說:“大王的性命現在掌握在我的手中!楚國有幾百萬精兵,然而在上次的戰役中卻被秦國幾萬人的軍隊打敗,奪去了許多城池與土地,連我們趙國都替你們感到羞憤。趙國提議兩國聯合抗秦,是在替你們楚國報仇。”楚王聽了覺得毛遂說得有理,再加上毛遂拿着寶劍威脅,就同意結盟,訂下和約。並立刻發兵支持趙國,解了邯鄲之圍。

從此,平原君不敢再小看毛遂,而把他當作上賓招持。

歷史的故事10

元朝末年,元順帝昏庸無道。他整天只知道自己玩樂,軍國大事,一概不管。他還聽不進賢相脫脫的話,反而將他害死,於是金國盜賊蜂起,叛亂相繼,各地人民也紛紛起義。

這時,濠州(今安徽風陽)出了一個豪傑朱元璋。朱元璋出身牧童,17歲時曾在皇覺寺當過和尚。元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他投奔了濠州起義軍郭子興。

朱元璋長得個兒高大,下巴向前翹,滿臉麻點,雖其貌不揚,但他驍勇多智。郭子興很器重他,還將義女馬氏許配他爲妻。

已說這天元軍來攻城,朱元璋正帶了一小隊人馬在城頭巡邏,忽見一個僕人迎面跑來氣喘吁吁道:“朱公子快,快,張夫人有急事相商!”

朱元璋心裏一怔,立即去見郭子興的夫人。進入內室,只見張夫人已哭得淚人兒一般,他的妻子馬氏也在一旁流淚。朱元璋連問三聲什麼事,張夫人嗚嗚咽咽,連話也說不清楚。倒是馬氏幫她回答道:“義父已被孫德崖騙去,生死不明,你快想想辦法,去救他回來!”

孫德崖原是與郭子興一道起義的`人,現在卻勾結了趙均用,將他騙去,企圖害他,奪他的主帥位置。

朱元璋不及問明底細,一個轉身跑出後室,大叫道:“快跟我來,郭帥有難!——盧大勇,你騎馬去報告彭將軍,讓他迅速帶兵到孫家去!”

朱元璋帶了隨身一小隊親兵,飛馬趕到了孫德崖家。但門卒擋住了不讓進。朱元璋也不與他們多羅嗦,嘴巴一努,衆士卒一齊上前,揮拳振臂,三拳兩腳將這夥門卒打散了。

朱元璋搶先進屋去,一腳踏進客廳,只見孫德崖與趙均用正在咬着耳朵商量往後咋辦。

他們見朱元璋風風火火闖進來,知道是來救郭子興的,忙不迭站起,故意問道:“朱公子有何貴幹?”

朱元璋厲聲道:“眼下元軍兵臨城下,連日在攻城。兩位將軍不去打仗殺敵,反而將主帥騙來,意欲何爲?”

孫德崖道:“我們正邀請主帥商議軍計大事,不敢勞你費心。你還是守城去吧!”

朱元璋道:“那麼請問,主帥在哪裏?”

孫德崖道:“主帥在哪裏幹你什麼事?你是下屬,應該懂點規矩纔是。”

朱元璋大怒,正要動手,只聽見背後腳步聲響,彭大帶了一大隊兵卒衝進門來,大叫道:“趙均用,你這小子,如何敢謀害主帥?”

孫德崖見自己手頭人少,怕吃了眼前虧,忙說:“兩位將軍鬧什麼?主帥早已回府去了!”

朱元璋道:“你能讓我在尊府搜上一搜嗎?”

彭大接口道:“爲什麼搜不得?左右,與我裏裏外外全搜仔細了!”

嘩的一聲,衆人一鬨進內室去了。

未元璋一手挺一隻盾牌,一手提刀,雄赳赳地撞進內室,四處尋覓,忽聽見廳後有呻吟聲。他循聲走去,只見一間矮屋關得嚴嚴實實的。他一腳踢開木門,見屋裏有一個人被鐵鏈鎖着在哭泣,仔細地一看,認得是郭子興。

他跨步上前,砍斷鐵鏈,命士卒將他背了出來。

孫德崖和趙均用見他救了郭子興,無話可說,只好眼睜睜看他出去。

朱元璋邊走邊回過頭說:“兩位與元帥一起舉事,爲什麼聽信流言蜚語,自相殘害?”

自此以後,郭子興更加重用朱元璋了。

這時正遇上元軍統帥賈魯生病死了,元軍退了回去。

朱元璋請示了郭子興,到家鄉去招兵買馬,居然一口氣被他招到700名,其中24人都是英材,包括徐達、湯和、花雲、吳楨、費聚、華雲龍、耿再成等人,以後都成了明朝的開國元勳。

再說自從出了上次孫德崖與趙均用私下拘留郭子興的事後,他們三人內心不和,常常勾心鬥角。彭大是個粗魯的人,也經常要與他們發生爭吵,朱元璋夾在中間,左右爲難。徐達建議他遠走高飛,另謀出路。朱元璋怕多帶兵馬出走引起別人的猜疑。徐達建議他只將這24人帶走就可。朱元璋請示郭子興,說要去打定遠(今安徽定遠),打算邊招兵邊進兵。郭子興不懷疑他,欣然應諾,讓他獨自帶了24人走了。

定遠附近有一個叫驢牌寨的地方,也駐紮着一夥起義軍。朱元璋先叫費聚去刺探消息,回報說寨中缺糧,難以爲繼,正想投降元朝。

朱元璋大喜道:“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咱們動手要快。”

他派費聚爲先導,只挑了幾個人在身邊,上馬急行。

費聚心裏不踏實,忙勸道:“朱公子,敵衆我寡,要打是打不贏的,不如先去招了兵馬來再與他們議論。”

朱元璋笑道:“人多了有什麼用?人一多反而引起他們的懷疑。”

朱元璋來到寨前,寨主出來相迎。

朱元璋道:“郭元帥與足下是老朋友了,聽說足下寨中缺乏軍糧,恐吃元軍的虧,所以派我們來邀請各位合夥,若是足下單獨行動,免不了要有危險。”

寨主猶豫不決,說先讓朱元璋留下一件信物,朱元璋就慨然摘下自己的箭囊給了他。

寨主大喜,請他們喝了一頓酒,然後約定3天后去降。朱元璋留下費聚在那裏,自己就回來了。

歷史的故事11

乾隆皇帝在位時,曾七次微服私訪巡遊江南,其中六次化名“高天賜”。他爲什麼叫這個名,這裏有一段曲折的故事。

康熙末年,樂清高嶴有個叫高海生的後生,父母相繼亡故,靠賣柴維持生計。這年樂清遇上百年不遇的旱災,柴賣不出價,高海生只好背井離鄉,輾轉來到海寧,替一個姓陳的老員外家幫工。他爲人忠厚老實,手腳勤快,沒多久便深得陳老員外的賞識。陳員外年近半百,膝下只有一女,長得花容月貌,陳員外夫婦視她若掌上明珠。

一天,陳小姐在後花園盪鞦韆,心愛的項珠不知何時耍丟了,她正在着急,老夫人說:“女兒莫煩惱,項珠被海生在草叢裏撿着了。這孩子命苦做長工,人倒是正正派派的`。”陳小姐接過項珠,臉一下紅了。她平日偶然撞見高海生,發現這小夥子衣衫襤褸,相貌卻也端正,眉宇間透着一股英氣。大戶人家的女孩兒平時難見生人,她早對海生有了心,偶然見面,每次都莫名其妙地臉紅心跳。

不久陳老員外病逝,老夫人見高海生機靈可靠,就把一應外事託付給他。高海生讀過幾年書,銀錢賬目打理得井井有條,老夫人看在眼裏,喜在心上。這時陳小姐已到了出嫁年齡,老夫人捨不得女兒嫁出去,就想招個上門女婿。這天,老夫人和女兒說閒話,說到女兒的婚事,老夫人爲難地說:“你該找個人家了,只是爲娘捨不得你,又沒有門當戶對的肯入贅,真不知如何是好。”陳小姐滿臉緋紅,低頭說道:“娘,只要心地善良,勤儉能幹,出身貧寒倒也無妨。家裏不愁吃穿,何必一定門當戶對。”老夫人心中會意,說道:“遠尋千里客,不如眼前人,海生這人你看怎樣?”老夫人說中了陳小姐的心事,她的臉頓時紅成了一朵嬌豔的桃花,輕聲說道:“女兒的事全憑母親作主。”就這樣,高海生成了陳家的入贅女婿。第二年陳小姐生了個大胖小子,老夫人喜歡得不得了,入贅生子隨母姓,這小外孫就姓了陳。

孩子聰明伶俐,6歲入蒙館,學業日進,中舉中進士點翰林,最後做到內閣尚書。陳尚書爲官清廉,做人豁達,性喜交友,與四皇子胤 最爲交厚。陳尚書40歲時,夫人生下一子,恰好與胤 的妃子同時分娩。王妃聽說兩家小兒同年同月同日又同時出生,便派人將陳家公子抱進宮中,陳尚書唯命是從,讓來人把孩子抱走了。誰知第二天早上,孩子送回府中,陳尚書謝了恩,打開襁褓一看,兒子變成了女兒?陳尚書不敢聲

張,只把這事埋在心底。後來胤 當了皇上,陳尚書更得重用,身爲兩朝元老,朝野均稱其爲“陳閣老”。

乾隆繼位後,陳閣老已告老還鄉,不久便病故了。乾隆隱約聽到一些有關自己身世的風言風語,心中頗爲驚疑,自是不信。後來他的嬤嬤病故,臨終前道出真情,其父是陳閣老。乾隆見確有其事,心中大駭,從此便生了一塊心病。身爲人子,不知其祖,不能盡孝,枉爲人王,這才微服巡遊江南,名爲巡遊,實爲尋祖。

乾隆帶着大隊人馬來到浙江海寧,嚇壞了海寧大小官員,海寧知縣更是誠惶誠恐,不知其來何爲。直到乾隆說出要去陳閣老府第,才放下心來,前面引路,旌旗招展,直奔陳閣老府第。乾隆到了陳閣老府門外下得大轎,太監高聲喝道:“皇上駕到?”陳府人由陳老夫人率領,早已等候在門外,聽到喝聲,慌忙跪倒在地,恭迎聖駕,齊頌吾皇萬歲萬萬歲。乾隆和顏悅色地擺擺手,說罷“平身”,進了府中。

陳府上下簇擁着乾隆進得府中,陳老夫人又在中堂重新叩拜皇上。乾隆看着滿頭銀絲的陳老夫人,一時心潮起伏,忙上前扶起老夫人,說道:“閣老乃先帝重臣,朕無緣獲見,深以爲憾,今日得見老夫人慈顏,實乃平生之望。”老夫人早知就裏,聽得皇上如此說,頓時百感交集,說道:“老身能一睹龍顏,也爲平生大幸,死也無憾了。”說罷淚水潸然而下。乾隆又說:“老夫人如此健朗,朕放心了,朕祝老夫人晚年康泰。”陳老夫人謝恩後,陳閣老的兒子陳公子又上前拜見皇上,乾隆目不轉睛地看着他,見他面貌神態與自己頗爲相似,不由親切地拉着他的手,促膝交臂,言談中毫不掩飾地流露出長兄的關愛之情。陳老夫人縱有千言萬語,只能埋在心裏,在一旁只是一味地抹着眼淚。

乾隆在陳家住了四天,每天遊走府中各處,眼望亭臺樓榭,手撫花草樹木,思緒萬千。這天,乾隆來到後花園,在一座閣樓前,見門上一把鐵將軍鏽跡斑駁,顯然已多年不開,不由問道:“此是何居所,似久無人住?”陳公子奏道:“回皇上,先老爺留有遺言,此樓永不開啓,未有人住。”乾隆聽罷心中一動,說道:“朕欲進去一看,不知可否?”皇上金口玉言,陳公子哪敢不從,忙找來鑰匙打開鎖,又令人把樓內打掃得乾乾淨淨,這才請皇上進樓。

乾隆走進閣樓,見一樓空空如也,樓上是一佛堂,當中香案上擺着一隻油漆檀香木盒,上面貼有封條。乾隆打開木盒,見盒中放着一張宣紙,上面寫着四個莫名其妙的字:高氏子孫。乾隆沉思片刻,不聲不響地將紙條籠入馬蹄袖中。

乾隆從樓閣下來,向陳老夫人索取宗譜細看,詳細詢問高氏由來,陳老夫人詳細說了高海生入贅陳家一事。乾隆聽了恍然大悟,立即命近臣具香儀到高氏墓地祭奠。

此後,乾隆六巡江南,拜母望弟,極盡人倫之樂。他每次都化名“高天賜”,其意爲高氏賜身,天賜帝,認祖歸宗。

歷史的故事12

陶侃(259年~334年),是東晉名將,曾任八州都督,徵西大將軍,封長沙郡公。他有一個非常賢惠又深明大義的媽媽。陶侃的先輩,史書上記載不詳。其父陶丹,是吳國的邊將,官至揚武將軍。揚武,系雜號,地位不高。陶侃先世無顯赫仕宦可以溯記,年輕時又當過尋陽的“魚梁吏”,說明其家屬於“寒門”這類社會地位很低的階層。晉滅吳後,中原人稱江南人爲“亡國之餘”,江東士族在政治上也受到中原士族的排抑。像陶侃這樣“望非世族、俗異諸華”的人,處境就更爲艱難了。

陶侃少年時喪父,家境清貧,與媽媽湛氏相依爲命。湛氏是位很堅強的女性。她立志要使兒子出人頭地。在這種環境下,對陶侃管教很嚴,並通過自己紡織資助兒子去結交朋友。後來,陶侃在縣功曹周訪的薦引下當上縣主簿,纔開始擺脫充當賤役的地位。

一次,鄱陽郡孝廉範逵途經陶侃家。正值大雪。陶侃因家貧,擔心沒有招待而怠慢了朋友,心中十分焦急。媽媽看在眼裏,安慰他說,你只管留客吧,我會設法招待好的。於是,她把頭上的長髮剪下,換成酒菜,又捲起鋪牀的乾草切細,陶侃“斫諸屋柱”爲薪柴,餵飽範逵的馬。範逵事後得知,感慨地說:“非此母不生此子”!即使是跟隨範逵而來的奴僕也覺得大過所望。

等範逵離開時,陶侃又追送百餘里。範逵很感動,臨別時問陶侃:“卿欲仕郡乎?”陶侃趕忙回答:“欲之,困於無津耳”。範逵遂向廬江太守張夔“稱美之。夔召爲督郵,領樅陽令。有能名,遷主簿”。這時恰逢州部從事來到郡裏,他想借視察之名勒索賂賄,陶侃便讓手下諸吏安心辦公,自己出面對從事說:“若鄙郡有違,自當明憲直繩,不宜相逼。若不以禮,吾能御之。”從事聽了便退了出去。陶侃也未忘報答張夔的知遇之恩。“夔妻有疾,將迎醫於數百里。時正寒雪”,衆僚屬皆面有難色。唯陶侃說:“資於事父以事君。小君,猶母也,安有父母之疾而不盡心乎”!於是請行,衆鹹服其義。後長沙太守萬嗣路過廬江,見到陶侃,陶侃對他特別虛心謙恭,使得太守大爲驚訝,臨別時對他說“君終當有大名”。令其子和他結交朋友,而後才離去。

有了這樣的關係,陶侃即被張夔舉爲孝廉。靠這種身分,陶侃可以進入洛陽與上層名流結識,去實現他的大志。

不久,陶侃做了漁梁吏,食用官府的魚(醃魚)。他念起貧寒中的媽媽,就用陶罐盛了一點魚送給媽媽。不料媽媽不但不受,還將陶罐封上退回,並附信責備說:“汝爲吏,以官物遺我,非惟不能益吾,乃以增吾憂矣!”此事給陶侃以極大的教育,爲陶侃後來做官的廉潔奉公打下了基礎。

大約在元康六年(296年),陶侃到了洛陽。當時的洛陽,經過幾十年的'修復、重建,又變得十分繁華、熱鬧起來。但是,京城的繁華卻沒有給陶侃帶來什麼錦繡前程。實行多年的九品中正制,已使西晉在選官上“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世族子弟憑藉自己的父、祖餘蔭即可身居要津,並不爲今後升遷而費神。

陶侃也深知像他這種身分的人,沒有權門當靠山,是根本不可能在洛陽官場上站住腳的。因此,他去求見“性好人物”的司空張華。但張華卻“初以遠人,不甚接遇”。陶侃對張華的輕視並不灰心。多次求見,“每往,神無忤色”。張華在和陶侃談話時,大吃一驚,認爲他不同常人,陶侃很快便在張華的推薦下作了郎中。郎中有資格入選各類官職,但像陶侃這樣的窮賤之士是根本擠不進那些顯要的官位。

陶侃在洛陽呆了五、六年,但前途依然渺茫得很。在這期間,西晉的內亂愈演愈烈。永康元年(300年),趙王倫廢賈后。第二年又廢惠帝自己稱帝。動亂就由宮廷內發展到宮廷外。洛陽內外已成爲諸王部隊衝突、爭奪之地。在這種情況下,寓居洛陽的江東士族紛紛返家避亂。此時陶侃已經認識到,在洛陽的這種門閥政治下,他是難於出人頭地的。又因受到江東士族紛紛返回家鄉氣氛的影響,他也準備南下了。

時黃慶已經作了吏部令吏,舉薦陶侃補任武岡縣令。武岡是荊州南部的一個縣。這時的陶侃已經四十多歲。陶侃到任後,與太守呂嶽的關係很緊張。他遂棄官回家。以後又當過郡小中正。如果不是晉末江南的動亂給他以儕身戎旅的機會,恐怕他終生也只能當個縣令之類的小官。八王之亂引起江南動盪不安的局勢,爲陶侃施展才幹提供了機遇。就在這個時候,對陶侃一生影響巨大的媽媽病故了,終年75歲。陶侃在幾十年的爲官生涯中,時刻牢記媽媽的教誨,堅持每天早上把一百塊磚搬到屋子外面去,晚上又如數搬回來。部下問爲什麼這樣做,他回答說:我的志向是領兵橫掃強虜,恢復中原,如果不鍛鍊一個好身體怎麼可以呢!

歷史的故事13

戰國末年,秦王嬴政不斷地向其他國家進攻,企圖一統天下。燕國實力較弱,不是秦國的對手,燕國太子丹就找到了刺客荊軻假裝投降秦國,實際上是想趁機刺殺嬴政。荊軻帶着樊於期的人頭和燕國的地圖來到秦國。秦王嬴政見到燕國主動前來投降,非常高興,並沒有想到來的使者竟然是來刺殺自己的'刺客。秦王召見了荊軻,荊軻把燕國地圖拿到嬴政面前,打開地圖,當地圖展到最後時,出現一把匕首。嬴政一見匕首,大驚。說時遲,那時快,荊軻左手拉着秦王的衣袖,右手拿起匕首就向秦王刺去。按道理說荊軻是專業的刺客,力氣很大,秦王很難從他手中逃脫,他應該會一擊而中的。

可是這時發生了第一個轉折。可能是嬴政的求生慾望太強烈了,他掙扎着站起來,竟然扯斷了袖子,從荊軻的手中逃脫了出去,導致荊軻一擊未中。荊軻一擊未中,只好追逐秦王。

可是這時又出現了第二個轉折。當時殿上有個醫官,危急之下,他拿着藥包就朝荊軻扔去,剛好擊中荊軻的頭部。與此同時,大臣們突然意識到大王身上佩戴着長劍,就趕緊提醒秦王拔劍反擊。秦王嬴政恍然大悟,趕緊拔出身上的寶劍,朝荊軻砍去。此時荊軻剛好被藥袋擊中,秦王的寶劍又長,秦王一下子就砍在了荊軻的大腿上。荊軻受傷了,就把匕首朝秦王擲去,卻沒有擊中秦王,他反而又被秦王狠狠地砍了七八下,最後被前來救駕的侍衛殺死。

本來荊軻離秦王咫尺之遙,周邊又沒有侍衛,刺殺秦王本來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可是由於這一系列的轉折,最後使荊軻刺秦失敗,命喪秦宮。

歷史的故事14

虞姬是一個美得不可方物的女子,她鍾情西楚霸王項羽。不管是在項羽順境還是逆境,虞姬都生死相隨,“霸王別姬”譜寫出了一出蕩氣迴腸的愛情,虞姬不忍看烏江自刎的霸王,因此在訣別的時候,纔會如此愁腸百結。

一笑萬古春,一啼萬古愁,此景非你莫有,此貌非你莫屬。陳凱歌導演的《霸王別姬》,由張國榮飾演的蝶衣,表演的就是霸王與虞姬的愛情故事,故事裏的虞姬,一笑傾城,每一個回眸都是一幅明媚的風景。此景此貌只有虞姬才擁有,可見虞姬之美,是一種驚豔的綻放,是一種極致的張揚。

虞姬,她是西楚霸王的女人,是楚漢爭霸時期西楚霸王項羽的愛妾,名虞,也有一種說法是姓虞,生卒年、出生地、結局等均不詳,曾在四面楚歌的困境下,身處逆境對霸王不離不棄,一直陪伴在項羽身邊,項羽爲其作《垓下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楚人聞之,無不愴然涕下。史書上對虞姬的記載並不多,在史記裏,也只是一筆帶過。

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裏僅記載道:“有美人名虞。”由此展開了後世人對虞姬姓名的猜想,有的人認爲虞姬的“虞”是美人的名;另一種說法則是“虞”是美人的姓,而“姬”呢,也被人認爲或許是這位傾世美女的姓,在古代姬字又有美女的意思,姬也很可能在這裏表示爲美女。

我們後世人通常喜歡稱呼其爲“虞姬”,是對她的一種美稱。不管是哪一種說法,虞姬都成爲了一個符號,是一個美的象徵,也是一種美好愛情的象徵。

歷史上的虞姬就是一個謎,關於她的一切就像是濃霧般,瀰漫在歷史的舞臺上,美人已逝,消散不開是都美人的哀思和她身後留下的一個個動人的故事。由於年代悠久我們並不知道更多關於虞姬的細節,相傳其容顏傾國傾城,才藝並重,舞姿美豔,並有“虞美人”之稱。一個是出身高貴的公子,一個是魅力十足的美女,兩人是如何認識的?

有人大膽猜測,這兩個人都是楚國的望族,虞姬和項羽從小青梅竹馬,長大以後暗生情愫,也是情理之中的事,項羽在南征北戰的過程中,一直將虞姬帶在身邊。在楚國滅亡之後,兩人一起逃到了今天的江蘇省;另一種說法是,虞姬是吳國一個名門望族,出身高貴的大小姐,在項羽的.楚國被滅之後,逃到吳國並且借住在她家,由此兩人相識,虞姬見到項羽立刻被項羽的英雄氣概所吸引,就當即決定嫁給項羽

也有人推測說,虞姬的哥哥和項羽是生死之交,虞姬和項羽相識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還有的人說項羽是在征戰的過程中,偶然遇到虞姬的,被虞姬的美貌和精湛的舞藝經驗,由此項羽有幸得識虞姬,得此佳人,共譜華章。

不管是虞姬慕名項羽的名聲,主動找到的項羽,還是項羽因爲偶然的機會邂逅了虞姬,項羽、虞姬最後是相愛了,《史記》上記載:“有美人名虞,常幸從;駿馬名騅,常騎之。”可見,虞姬此人是真實存在的,後世人有感於虞姬和霸王的愛情故事,烏江自刎,使得這個愛情故事多了幾分悲壯,兩人的故事也在後世被改編爲各式各樣的劇本、小說,而兩個人各種各樣的傳說,現以仍舊難以考證。

戰火紛飛,霸王一去,空餘美人,各路豪傑爲爭奪天下而奔波,無人顧暇烏江邊的美人。自軍帳中一別,霸王引兵東去,虞姬知道這是最後的訣別,便引劍自殺。一代佳人,就此香消玉殞。

歷史的故事15

無意接鏢

明末年間世道紛亂,替人保鏢送貨的鏢局生意大好,其中又以四方鏢局最爲出名,因爲四方鏢局裏有個白四方,他是鏢局的頂臺柱,在他手上從沒有失過一趟鏢。

這天,鏢局裏來了一位特殊的顧客:前任知府周大人居然親自前來託鏢!

周大人進鏢局後使個眼色,示意跟來的家丁退下,白四方會意:對方有要事相告了!於是也叫手下散去,周大人這才低聲講出緣由:他想請四方鏢局走一趟鏢。

白四方聽了周大人要託鏢的物件,不由皺皺眉,拒絕了:“這不合規矩!這趟鏢您還是另請高明吧!”說着大手一揮,正想叫“送客”,周大人看準時機,“啪”的把一個牛皮信封硬塞進白四方手裏,深深一拜,說:“請先生就當是爲了天下蒼生吧!”說完,拔出匕首就朝心窩捅去!

以白四方的`身手,要躲開牛皮信封、奪掉匕首本不在話下,只因爲周大人好歹是前任知府,不好太下他的面子,再者被他說的話分了神,他自盡又是拼盡全力的,又快又狠,因此一下沒攔住,周大人就一命嗚呼了。

這麼一來,周大人的鏢就成了“生死鏢”!

原來鏢局有一個規矩,只要手裏接過了託鏢人的東西,託鏢人又就地自盡,那鏢局就無論如何也要辦好事情,保住這一趟鏢。不然的話,不僅鏢局老大要償還性命,鏢局也不能再辦下去。一趟鏢就已經賭上生死,故稱爲生死鏢。

白四方掂掂手中的信封,無奈地搖搖頭:看來,這趟鏢是不得不接了!

初次交鋒

第二天,白四方挑出了鏢局裏最精壯的武師,遠遠打出旗幟:左邊“四方鏢局”蒼勁有力,右邊“生死鏢”渾厚深沉。這個氣勢明擺着:我們這趟鏢是要拼命啦!這也是在警告綠林好漢,別打這趟鏢的主意。

不知不覺,鏢隊已經來到黑風嶺的勢力範圍。說起這黑風嶺也是大有來頭的,寨主周鐵膽藝高人膽大,不僅洗劫來往鏢隊,前段日子還把朝廷的稅銀都搶去了!

鏢隊行進到山路的一個轉彎處,一個農夫打扮的漢子騎着毛驢就要搶在鏢隊前頭轉彎。“慢着!”白四方吆喝一聲,幾下雀躍就把在前面幾丈遠的漢子扯了下來,冷冷道:“好一位驢夫啊!奔得這麼快,要去報信做埋伏嗎?”那漢子跟着鏢隊有大半天了,正歡喜沒人察覺,哪料被白四方一語道破,驚得臉色蒼白,不敢應答。

“回去告訴你們周寨主,還是別打這趟鏢的主意了,看看,是生死鏢!滾吧!”白四方說完,雙手一用力,把漢子向空中扔去。這一下動了真功夫,那漢子就算不斷條腿,也要廢一隻手了。

這時,只見遠處飛來一條黑影,輕輕托住漢子,平穩着地。衆鏢師這纔看清楚,那人頂多也就三十出頭,一副飛揚跋扈、不可一世的模樣。

白四方微微一笑,朗聲道:“兄弟可是周鐵膽周寨主?好俊的功夫!”

“廢話!既然知道是我的地盤,還敢傷我的弟兄?”周鐵膽一句話氣得在場十幾位老鏢師牙關咬緊。白四方遠遠看去,周鐵膽身後的人數和自己一方差不多,不知道還有無後援,萬一打起來,不知多少兄弟的性命要丟在這裏!他略微沉思,道:“那好極了!周寨主這麼愛護兄弟,必定不願有人流血,那雙方都別動手!就我們倆來過過招,周寨主贏了,這鏢自然雙手奉上,要是……”

“要是輸了我就是烏龜王八蛋!”周鐵膽果然渾身是膽,見面三句不到,也不等白四方講完,揮舞一柄鐵錘就奮身殺來。白四方也不含糊,提起胡刀招呼着。你砍我掄,兩人就這麼動起手來。

白四方的招數熟練深沉,周鐵膽則剛猛迅疾,可謂平分秋色。兩人從中午戰到半夜,又從半夜打到中午,一天一夜都沒停歇。

白四方畢竟年紀大了,漸漸有些吃不住,動作也遲緩起來。周鐵膽看準時機,使出生平絕技一擊,“哐啷”一聲,白四方胡刀脫手!

“白四方,果然厲害!”周鐵膽得意洋洋道,“還沒有人和我交手那麼久呢!哈哈,這鏢我是吃定了!”

“等等!”白四方臉色蒼白,緩緩說,“今天我身體不適,十五天後,再來領教!到時你未必能贏我!”

周鐵膽譏笑道:“那剛纔定的規矩豈不是……”

標籤:精華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