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教育

幼兒成長教育隨筆彙編15篇

教育1.9W

在現實的學習、工作中,大家或多或少都對隨筆有些瞭解吧?隨筆是散文的一種,可以不受體裁的限制,靈活多樣,不拘一格。你知道什麼樣的隨筆纔是被大家所稱讚的隨筆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成長教育隨筆,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幼兒成長教育隨筆彙編15篇

幼兒成長教育隨筆1

記得小時候,摔碎過好幾個碗,每一次都是被劈頭蓋臉的罵一頓,而且還會收到"這頓飯你就別吃了"的口頭懲罰。有一次,小心翼翼的端着一碗湯往屋裏走,生怕湯撒了,結果沒有注意到腳下,連人帶熱湯還有碗,都重重的摔在地上。當時,一方面是覺得自己摔倒了,疼,需要媽媽幫忙,一方面害怕,害怕挨批評,害怕被罵。果然,媽媽來了之後,話語間全都是怎麼又摔了碗,湯都沒了,還吃什麼等等的,而對於我是否安好,並未關心。

現在,很多媽媽會向我哭訴,說孩子又摔了碗,還不認錯,以後得給他個不鏽鋼的專用碗等等。每次,我都會反問媽媽,當時的反應是怎樣的?是孩子重要,還是碗重要,抑或是碗裏的湯更重要?我們是否可以從這個事件中,促進孩子的成長?

不摔碎,怎麼會知道碗易碎?

只有親身去經歷過,纔會有更多的體驗,纔會促進孩子進一步的探索,纔會在碰到相似情景時,不再那麼驚慌失措。當我們說玫瑰有刺,不能去碰的時候,孩子們是無法認識到的,那麼漂亮的花,怎麼會有刺?我們讓孩子自己去摸一下,被扎到了,纔會知道:哇,原來玫瑰是有刺的,不能隨便亂摸。

孩子的情緒,比摔碎的碗更重要

很多孩子在做錯了事情時,一方面會被自己所造成的錯誤事件而緊張、焦慮,但更多的是會很擔心家長生氣,害怕家長批評!打破碗的那一刻,一個完整的碗瞬間變的支離破碎的那一刻,孩子其實是很難過的',他不知道該怎樣應對眼前的景象,他需要媽媽的支持與安慰,但此時,若收到的是責備、怒斥,那麼,小小的他,內心是何等難過呢?

遇見問題,引導孩子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

安撫了孩子的情緒之後,接下來,我們要做的是和孩子一起,去分析事件發生的原因,及引導孩子尋找避免犯同種錯誤的方法。摔了碗,我們可以讓孩子知道碗是容易破的,以後吃飯時,怎樣才能儘量不把碗摔地上呢?再拿一個,讓孩子試着去尋找其中的竅門。比如:碗放的往裏面一點,一隻手扶穩了,另一隻手再動等等,小小的一隻碗,換回解決問題的能力,豈不是更好?

信任,會是最大的成長動力

如果,你給了孩子一個永遠都不會摔碎的碗,對於家長,你會省心很多,但對於孩子呢?他會失去繼續鍛鍊的機會,他會認爲爸爸媽媽不信任自己。以後做事情,會小心翼翼,會盡量不給家長添麻煩,他也會在碰壁之後,選擇逃避,而非前進。如果,我們選擇給他更多的機會,那麼,孩子的心裏會覺得"我能行",繼而昂首向前。

一個摔碎的碗,會帶給孩子更多的自信,也會瞬間瓦解所有的信任與自信,現在,你會選擇用哪種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呢?

幼兒成長教育隨筆2

在幼兒園工作已有一年的時間了,要擁有積極的精神狀態、熱情,有愛心,善於交往,具有同情和寬容,不怕困難和挫折,才能獲得快樂。

我在幼兒園工作一年多了,我覺得帶着微笑很重要,我們面對的都是可愛的孩子和支持我們工作的家長們,如果我們每天能給他們一個很燦爛的微笑,他們一定會更喜歡你。在幼兒園我們經常會遇到很多的事或困難或情況,換成以前我肯定會很煩躁,心理很不舒服,可現在我能帶着微笑去面對,反正哭也好,笑也好,最後還是要面對的,那還不如選擇笑呢?

我知道我還不是一個成功者,但我相信自己一定行的。不管遇到什麼事情,都要有信心,就一定能成功。我覺得很有道理,就拿我自己來說吧,剛踏進幼教這一工作,上的'第一堂課時,我看到孩子們就會緊張,很少與孩子接觸。感覺孩子們很難相處,慢慢的開始與孩子交流,有時孩子們不聽我的,但我沒有氣餒,在心裏想自己要很努力的做一個好老師,我告訴自己,別人能學會的,我也一定能學會。慢慢的我學會了與孩子的相處,孩子們現在和我也很親了。

記得剛來這個幼兒園時,我是個什麼都不懂的小女孩,連跟別人說句話我都緊張,在幼兒園接觸了這些同事們後,特別是一些老教師,我好欽佩她們,她們說寫就能寫,說講就能講等。現在的我正在成長着,很多地方要向老教師學習。豐富自己的知識,不會再遇到困難就只會緊張,不會處理了。不管幹什麼事情,凡事都要以孩子爲主,讓孩子們每天都快快樂樂的,每天都帶着微笑。

工作了這麼久,我覺得人生一定要有快樂。

幼兒成長教育隨筆3

在某個陽光明媚的午後,偶爾一擡頭,望着窗外的樹木發芽了,我知道生命中又一年的時光要開始了,回想上半年的時光我明白了,我收穫了很多,心中有了種充盈和滿足的感覺。

在日常與孩子的交往中,對我而言,最高價值的收穫就是學會走進孩子與孩子和睦相處,傾聽他們心靈的躍動,感受他們的情感起伏。記錄孩子的點滴進步,紀錄我的成長。

在我們溫柔而關注的目光中,孩子們一天天的`長大,半年來,孩子們身體長高了許多,吃飯好了也不挑食了,孩子們的心靈在充實和豐富着。看着孩子們的成長感到欣慰,有時我會捫心自問孩子們是否學到了知識呢?多麼希望孩子們都能夠有所進步,可是自己呢?在過去的半年裏,總結我們收穫的和失去的,我們和孩子們一同長大了嗎?

如果我們和孩子們一樣天天學習新的知識,天天有新的收穫,我們的心靈就會年輕,就會和孩子心靈相通,我們纔會有新的發現,新的思想,纔不會被前進的潮流淘汰。我們要多學習,才能跟上孩子思想。

我們班的孩子現在吃飯好了,穿衣服也快了,以前吃飯很慢總是要老師喂才能把碗裏的飯都吃乾淨,穿衣服很慢有的孩子還要老師幫忙穿衣服,現在中班了孩子吃飯不用老師餵了能自己很快的吃完,穿衣服快了,但是還是有幾個孩子很慢,這就是孩子在成長。在生活中不經意的會發現孩子長大了會幫老師的忙了,回家也幫爸媽幹活。爸媽會感到很欣慰孩子長大了知道替爸媽幹活了。

生命的美麗在於人類勁升的傳承,我沒有理由不和孩子一同學習,一同成長。

幼兒成長教育隨筆4

時間很快,小朋友們來園已經一個學期了。從剛開始哭着不願來幼兒園,到現在高高興興的吵着來幼兒園,從剛開始的不願睡覺,到現在的自覺入睡,從剛開始的飯粒掉滿地,到現在的有意識保持乾淨,從剛開始的不會排隊,到現在的快速準確排隊等等,都是我們老師值得自豪、高興的事情。我更相信在我們的不斷努力下,我們的孩子會更出色。

辛苦、忙碌、欣喜、期待,也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教師職業的不易。我們時刻都要調整好心態,要有足夠的耐心。小班的孩子小,他們的吃喝、拉、撒、睡都需要我們老師的幫助,這些瑣碎的事,教師絕對不能視而不見,都需要我們的耐心引導。小班孩子理解能力較差,好奇心又特別強,什麼東西都想看一看,摸一摸,有時候孩子之間爲了搶玩具要動手打人、鬧矛盾。而這時的我們就像媽媽一樣熱心的'幫助他們,並妥善的解決問題。

在給小朋友們示範操作分類配對的方法時,小朋友們都專心聽着。示範結束後,我要求大家自己試一試,擺一擺。可軒軒一拿到紙,就叫了起來:“老師,我不會做。”接着就看看這邊的小朋友,看看那邊的小朋友。我走了過去,笑着說:“不會吧,我看你剛纔聽的很仔細的,大膽點,試試看,老師再幫助。”他動手了,可還是沒有象其他孩子那樣肯自己獨立地去思考,總想依賴老師來幫助,顯得有些心不在焉。專心、積極動腦、動手都是老師和家長所期盼的,這些都是一個人的良好學習習慣,它是一個人更好發展的前提條件,只有具備了這些良好的習慣,纔能有利於激發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纔能有利於培養孩子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使孩子終生受益。在接下來的時間裏,我陪伴軒軒,作爲一個旁觀者,適時地給予軒軒建議和意見,在我的鼓勵引導下,軒軒完成了這次操作,在我之後的講解中,軒軒表現出了很大的興趣性,眼睛緊緊地盯着我,和我一起操作了起來。

作爲幼兒園最基礎的教學,從小培養好幼兒的良好學習習慣顯的尤爲重要。因此,我們老師在關注幼兒的差別的同時,更要細心的觀察到幼兒的各種學習習慣,有針對性的、有目的通過多種方法,有效的引導幼兒,慢慢地朝着良好習慣方向發展,讓幼兒漸漸地富有興趣,在未來的學習、遊戲生活中,像一艘艘小船,揚帆起航!

幼兒成長教育隨筆5

孩子的成長關係到孩子的未來,良好的環境能夠對孩子的成長起到良好的作用,讓孩子在快樂中成長,讓孩子在老師和父母的懷抱中成長,我們作爲大人,應該關注每一位幼兒。

自己的孩子已經三歲了,開始上幼兒園了,在我們這個家庭中,因爲孩子也存在一些問題,奶奶一輩的比較慣孩子,我對孩子比較嚴厲,孩子對的事情給與表揚,孩子錯的事情給予正確教育,但是我對象對孩子比較特殊,孩子錯了就開始打,有時我發現孩子好像給打的不在乎了,因爲下手不太狠,孩子以爲和他玩呢?有一次,他妹妹來玩,兩人玩的很盡興,可是,玩了不到半個小時,就開始打架了,把他妹妹打哭了,我對象就開始打他,孩子後來說:“媽媽,根本不是我的事,妹妹先搶的我的玩具,你們也不問就打我。“聽了孩子的話,我心裏很難受,是呀,根本沒問原因就打孩子,這根本就不對呀,在幼兒園裏,孩子之間有分歧,老師還先問原因呢?我把自己的想法與老公進行了一次交流,老公認爲我說的對,這樣什麼事不管青紅皁白就打孩子,是大人的`過錯,不過不管,長久下來,孩子會在心裏抱怨我們,心裏會有陰影的。

作爲長輩,作爲老師,我感覺孩子的成長環境很重要,要給與孩子良好的環境生活,讓孩子在人爲環境中快樂成長,關注孩子,經常與孩子進行交流,讓孩子把自己的想法和我們說,讓孩子快樂成長。

幼兒成長教育隨筆6

近段時間,幼兒園隔壁的國小、周邊的民房等都在新建和改造,大批的粉刷匠、泥水匠、木匠等在工地上忙碌的身影吸引着孩子們的眼球。每天戶外活動、自由活動時間,孩子們總會不自覺地趴在欄杆上目不轉睛地觀望着工地並討論着與建築相關的話題。

在瞭解孩子們的興趣後,我們決定在幼兒園操場上創設以"建築"爲主題的遊戲環境。該創設哪些遊戲區域?投放哪些材料比較合適呢?在與孩子及家長交流的過程中,我們得知幼兒園周邊有一片竹林,村裏的很多村民都是靠竹子養家,練就了一身好手藝,竹屋、竹筐、竹籮、竹籃等都出自他們之手,爲此,我們決定就地取材,第一期投放的主材料爲毛竹。通過教研組的`研討,我們把整個遊戲區分爲3個小區域,並在其中投放相應的遊戲輔助材料。"衣帽間"主要提供馬甲、手套、頭盔、工作證等裝備行頭。"設計院"主要提供圖紙、尺、色卡等設計繪圖工具。"材料屋"主要提供老虎鉗、鉛絲、電鑽、鋸子、榔頭等建築工具以及大量的主材料竹子。

3個區域之間有着一定的工作聯繫,上一個環節爲下一個環節做準備,有利於孩子有計劃地去認真完成一件事情。在遊戲中,孩子們學到了如何用老虎鉗等工具剪鉛絲,擰鉛絲,如何用鉛絲把毛竹綁起來搭房子等技能,搭出了"小小毛竹屋"等建築物。

遊戲進行了一段時間後,孩子們已經不滿足於只是搭毛竹屋了,他們想打造更豐富、更真實有用的東西。爲了更大程度地滿足孩子對建造的興趣,支持孩子持續學習,我們又投放了真實的木頭、木板、打磨板等主材料,還投放了滑輪、螺絲、釘子等,再一次滿足了孩子們的動手慾望和參與興趣。

這次我們把遊戲場地分成了5個工作區域:設計院、材料準備區、組裝區、打磨區、成品區。孩子們在那裏可以大膽創作、真實操作。

遊戲來源於生活又迴歸生活,不久,孩子們用那些材料完成了木頭圍欄、滑板小車、板凳、花架、推車等作品,多數是真實可用的,都被投放到班級中使用:有投放到自然角中做花架的,有投放到戶外活動用於運輸的,有投放到戶外遊戲中做滑板車的,等等。

看到自己製作的物品真的被用起來了,孩子們受到了極大的鼓舞,他們對遊戲興趣更濃了。有一天,有幾個孩子看上了幼兒園裏一個廢棄的6平方米大的沙池,告訴老師想把那裏改造成建築工地。教師欣然同意。這次教師沒有投放任何材料,而是放手讓孩子自己去設計、找材料,盡情地按自己的意願去遊戲。沒想到這次孩子玩得更快樂了,遊戲內容也更豐富了。

因爲沙池已經廢棄多時,所以沙子中混入了很多石子、貝殼、樹枝、樹葉等雜物,孩子們便從家裏帶來了竹筐、竹籃、竹篩,甚至小型的漁網等工具,準備把雜物從沙子中分離出來,孩子們把這道工序叫揚沙。 因爲沙池中的雜物有大小、輕重、粗細之分,孩子們會據此選擇揚沙的工具,例如,對鵝卵石、貝殼、樹枝,他們會用縫隙較大的竹筐進行揚沙,對留下的小石子、沙粒等會選用縫隙小的竹篩或網眼較小的漁網進行二次揚沙。有的揚沙工具較大,一個人推不動,他們就會雙人或多人合作揚沙。

揚沙後,孩子們就想用沙子砌牆,於是他們徵得工地管理人員的同意,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去附近的建築工地找來了被廢棄的磚塊,在把這些磚塊運回幼兒園的過程中,孩子們動了不少腦筋。若磚塊放置太靠前,車子容易前傾翻倒,若磚塊放得過多,孩子的手部力量控制不了小車,小車就會因爲不平衡而側翻。所以在搬運磚塊的過程中,孩子們不斷地調整磚塊裝在車上的位置以及數量,終於把那些磚塊順利運回了幼兒園。然而他們在砌牆過程中又碰到了新問題,沙子沒有黏性怎麼辦?於是孩子們就回家問父母,在父母的指導下,孩子們學會了用黃泥拌上沙子、草筋等土辦法制成砌牆用的黏合劑,而牆砌得牢固與否考驗的是孩子們的手藝和耐心。總之,問題不斷出現,孩子們便帶着問題去尋找答案,解決問題。有一次,一個孩子大聲地說道:"我們這裏是黃沙建築公司。"於是"黃沙建築公司"這個名字便在幼兒園裏傳開了。

雖然我們是鄉鎮幼兒園,孩子們的遊戲材料都很"土",教師的遊戲指導水平也不高,但在觀察孩子的遊戲過程中,我們能及時發現孩子興趣點,並追隨孩子興趣支持孩子持續遊戲,深度學習。這說明我們在有效支持孩子游戲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幼兒成長教育隨筆7

今天繪畫活動時,孩子們正在興致勃勃的畫畫,琪琪的奶奶和媽媽來了,她們剛站在門外被琪琪看到了,他立刻站起來急着想要出去,連圖畫都不想畫,但是被我制止了。他臉上立刻露出了不高興的表情,眼淚在眼眶中不停的打轉,這時我走向前去跟他媽媽交談,琪琪就跑到奶奶懷裏撒嬌,媽媽示意他回去繼續畫畫,可是琪琪拉着奶奶的手,一邊嘀嘀咕咕的說着媽媽的'不對,一邊放聲大哭起來。琪琪奶奶就順着琪琪說媽媽的不是,琪琪依賴着奶奶的這頂保護傘,更加囂張,甚至動手打媽媽。我見這種情況出面進行阻止,並要求琪琪在媽媽和奶奶的陪同下繼續完成他的作品,可是他就是不畫,奶奶也說了很多的好話,騙、哄都用上了,可還是不行,奶奶沒有辦法只好拿出了錢放在琪琪手裏,琪琪才心不在焉的畫了起來,但只是應付了一下,結果還是沒有完成,直到媽媽帶着琪琪走的時候琪琪嘴裏還不停的嘟囔呢!待他們走後,我讓全班的小朋友一起分辨一下是非對錯,孩子們說的頭頭是道,但是我想在實際生活中,哪個孩子不是家中的寶貝,做什麼事情都要依着孩子的性子來,有的時候父母說說孩子,爺爺奶奶就會護着他,長久以來,養成了孩子們嬌慣的性格,以自我爲中心。這就要求我們教師不僅要在園時間關注每一位孩子,還要做好家園溝通,及時瞭解孩子在家的言行,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同時也要告訴家長們有時候讓孩子受點挫折未必不是件壞事,讓孩子在挫折中成長。文章

幼兒成長教育隨筆8

幼兒期是幼兒語言不斷豐富的時期,大班時期是幼兒語言發展的關鍵時期。而發展大班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綱要中提到:要確立幼兒發展爲本的理念,突出幼兒發展的自主性和能動性,致力於爲幼兒一生的發展奠定基礎。在提倡“幼兒主動學習”觀念的引導下,教師需運用啓發性的指導語言,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促進語言活動中大班幼兒主動學習能力的發展。“啓發式教學”被定義爲“教師在教學中依據學習過程的客觀規律,引導學生主動、積極、自覺地掌握知識的教學方法”。 這就表明,教育本身表現爲教師和幼兒之間的互動,幼兒是活動積極的參與者,教師是幼兒發展的支持者、幫助者、指導者和促進者。因此,在語言活動中運用啓發式教學,通過教師與幼兒之間的相互作用使他們能主動積極地參與語言活動,提高語言的表達能力。

(一)審美啓發

在語言活動中創設幼兒在欣賞詩歌圖畫、接觸故事環境中,獲得審美的心理體驗。美就是生活,美就在身邊,把欣賞感受放在第一位,利用幼兒身邊的環境、社會生活去加深幼兒的體驗,從而產生表現美的願望。在活動內容上,爲幼兒創設熟悉的、符合心理要求的環境。幼兒往往對不熟悉的環境感到害怕,他們喜愛熟悉的環境。如利用語言活動桃樹下的小白兔中的背景:綠悠悠的草地、彎彎的小溪、遼闊的藍天、飄浮的白雲、花開盛滿的桃樹和可愛的攜物們來創設孩子們的語言環境,並投放一些師幼共同製作的角色頭飾和道具,供孩子們自由表演。這些熟悉的場景、源於自然的色彩,特別容易和幼兒產生情感共鳴、激發豐富的想象,符合幼兒心理特點,不知不覺中產生美的感受,形成語言並表達出來。

(二)設疑啓發

教師提出的問題應該是大多數幼兒有所認識而又不完善的問題,儘可能讓幼兒各抒己見,鼓勵幼兒積極思考,用自己的理解來解釋問題,創造自己的結論。

活動過程中,教師提出的問題難易要適度,因人而異。根據幼兒的發展水平設計問題,使孩子付出努力後終有所得。問題要系統,一步一步深入,層層推進,這樣才能引導幼兒循着合乎邏輯的思路更深層次地認識事物,從而促進邏輯思維能力。提問要循循善誘,注意啓發性,要避免那種不分鉅細,處處皆問的做法,儘量避免單純的判斷性提問,如“對不對”“是不是”“好不好”等。多運用疑問性提問、發散性提問、開拓性提問,使幼兒在提問中受到啓迪。 例如,在進行語言活動七色花時,可以設計“老婆婆實現了小姑娘的什麼願望?願望是什麼?”“小姑娘爲什麼要去北極?北極是怎麼樣的?”“如果你有七色花,你想實現什麼願望?”等一些靈活而又層層深入的問題,並延伸到幼兒的`生活中。同時通過“當珍妮知道小男孩的腳有毛病,這是她心情是怎麼樣的?她是怎麼做的?她爲什麼會這麼做?”等發散性提問激發幼兒思考,引導幼兒感受其實幫助別人也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幼兒關愛他人的願望。當孩子能夠延伸自己的情感、思索與經驗,這樣的教學,就不只是熱情而已,而是一種能力。

(三)討論啓發

教師應支持並鼓勵幼兒不平凡的想法或者回答,使他們勇於表達,並而造成熱烈討論的氣氛。 教師要因材施教,善於挖掘每個幼兒的潛力,鼓勵幼兒大膽的表述自己的想法,這不是爲了讓幼兒回答一個正確的答案,而是要引起思維的矛盾衝突。同時教師要善於發現關鍵問題,引導大家來參與討論,積極思考,在比較中判斷並建立新的認識。例如在進行語言活動小蝌蚪找媽媽教學過程中,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引導幼兒觀察其中的幾幅圖片,啓發幼兒開展討論“小蝌蚪找到媽媽了嗎?”,鼓勵幼兒大膽的表述自己的觀點和理由,在不同思維的碰撞中產生智慧的火花。經過激烈的討論後,再讓幼兒自由地閱讀故事,自己去故事中尋找答案。這一討論的過程不但激起了孩子們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而且使孩子們的語言能力和發散性思維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四)操作啓發

語言教學結合幼兒的操作活動進行,引導幼兒在運用發散思維大膽想象時,必須運用集中思維合乎邏輯的思考,從而加深對活動內容的理解,進一步感受語言活動帶來的快樂。如進行捉迷藏教學活動時,利用課件,在初步瞭解詩歌內容的基礎上開展配對遊戲,引導幼兒將詩歌中的顏色寶寶與相應的顏色事物一一對應的進行擺放,配以語言:“綠色太多擠不下,有的躲在樹葉裏,有的躲在小草裏”,引導幼兒學會觀察和分析,進一步加深 對故事內容和情節的瞭解。在幼兒的操作過程中,教師還要善於觀察,捕捉幼兒的創造火花;適時介入,激活幼兒的發散思維。同時在詩歌創編部分時通過繪畫的形式並裝訂成書呈現出。如白色躲在衣服裏、紅色躲在蘋果等。通過這樣的方式幼兒們的觀察能力、發散性思維、表達能力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了進一步提升,這些自制小書也成爲孩子們表現自我和自我成長的獨特方式。

在幼兒語言活動中運用啓發式教學,將教師單向的傳授知識技能轉變爲師生創造性的交流活動,使幼兒參與的積極性大大提高,特別是在幼兒的操作過程中,有效的提問,積極的討論激發了幼兒思維的非一致性。啓發式教學對幼兒關注他人的行爲,解決問題的能力,同伴間的交往合作能力也有較大的促進作用,有效的增強了幼兒的自信心,進一步提高了幼兒感受和表達情緒情感的語言能力。爲幼兒綜合素質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礎,讓幼兒在啓發中成長。

幼兒成長教育隨筆9

在大班的《我自己》主題下,有一活動叫《成長的煩惱》,讓我想起了與它同名的曾經風靡中國的美劇,這部美劇伴隨着無數的80後從只能到成熟,《成長的煩惱》成功的向我們展現了一個美國郊區的多子女家庭的幸福生活,父親Jason的啓發式非強制教育方法時常帶來的無可奈何的幽默,讓人在捧腹中深思……

但是在開學之初,上海卻發生了多起學生跳樓事件,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在主題的背景下,我也和孩子們進行了一次全面的'討論,"什麼是煩惱?""你的煩惱是什麼?"

"我的煩惱是媽媽總是沒時間陪我玩,我想媽媽多點時間陪我。"朱朱首先吐露了"小男子漢"的心聲。

"我的煩惱是媽媽一直要我去彈古箏,我不喜歡彈古箏。"玥玥也不吐不快。

"我的煩惱是……"

"……"

接下來,我就象垃圾桶般收集着來自全班的不快。

我們的孩子到底怎麼了,爲什麼正當人生最開心的階段,卻有着這樣或那樣的不開心,作爲獨生子女的他們其實內心孤單又寂寞,只要每天一回到家,玩伴就只可能是父母或自己,所以對於父母的依賴型也就增加了,父母爲了完成自己未完成的心願,將自己的主觀意志強加在了下一代的身上,又造成了孩子要在沒有興趣的情況下要去不同的興趣班深造,作爲老師的我們也深感無奈,因爲我們或許也是那些家長的一個縮影。

似乎出現了命案,我們纔會反省。教育專家於是呼籲,領導者於是研究下發文件……義務教育如此循環發展,最終仍然是孩子們的一場夢魘,是人人得以唾之的惡之花。

作爲一線教師,我們更應關注的是孩子的心理健康,及時洞察孩子的心理變化,讓孩子有一個健全的心理,一個健全的人格,這纔是他或她終身受益的東西。

幼兒成長教育隨筆10

(一)幼兒園小班教育隨筆:和孩子共成長

一顆小樹苗,可以長成參天大樹,也可能單薄無力甚至枯萎,由此至彼之路其實並不漫長,作爲老師的我們,在給予孩子知識的同時,還要給予他們更多的 “愛”,我們給予孩子的愛包括父母對孩子的愛,姐姐對弟弟妹妹的愛,朋友之間的愛,老師對學生的愛等等。在給予孩子愛的同時,我們還獲得了快樂與幸福,在這簡單的幸福裏,我們也在不斷成長。

孩子會模仿老師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眼神,而且還會模仿的有聲有色,老師時時刻刻都影響着孩子的成長與發展,所以,老師應以身作則,做好每一件事、說好每一句話,不可以因一次的失誤而影響孩子一生的成長與發展。所以老師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像我們這樣的啓蒙老師,那更是重要的。

孩子的成長過程只有一次,我們需要多聽孩子的.心聲,給予孩子尊重、信任與鼓勵,還有我們的愛。孩子與老師在一起的時間是最多的,從早上入園到下午離園放學,一天的時間,孩子可以學到很多的東西,除了學習知識外,更多的則是與老師相處,學習老師身上的東西,老師自身的點點滴滴都影響着孩子,在孩子的眼裏,老師是神聖的、偉大的,老師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甚至於每一個眼神都影響着孩子,所以說老師是孩子在學習中至關重要的一個人。

孩子與老師是互通的,是相互影響的。在我們給予孩子愛時,孩子也給予了我們不曾擁有的愛;在我們傳授孩子知識時,孩子也給予了我們教學方法;在我們給予孩子快樂時,孩子也給予了我們一張張天真的笑臉;我們在奉獻自己的同時,孩子也在回報我們。我們擁有了更多的歡聲笑語,與孩子共成長。

所以,讓我們“一切爲了孩子!爲了一切孩子!爲了孩子的一切!”讓我們的孩子可以變的更開心、更活潑,讓我們與孩子共成長而更加努力向上!

(二)幼兒園小班教育隨筆

兩歲半的貝貝是新來園的孩子,她短髮,皮膚黑黑的,眼睛小小的。第一天來園,就伴隨着雷鳴般的哭聲。我們哄她,抱她,用小紅花吸引她,效果也不大,她仍哭哭停停,嘴裏喊着“奶奶”。

我正給小朋友喂着早飯,在家吃過早飯的貝貝來到我身邊,又開始哭了:“啊啊…”我一邊給小朋友餵飯,一邊安慰道:“貝貝不哭,我給你媽媽打電話讓她早點來接你。”貝貝還在哭,很着急的樣子:“啊…啊…”我問:“你要小便嗎?”貝貝更着急了,“啊啊”地哭喊着。我也着急了,貝貝到底是怎麼了?難道是要小便嗎?於是,我放下飯碗,拉着貝貝的手,快速向廁所跑去,當我扶着她上了廁所,幫她脫下褲子,一看,她已經把大便拉褲子裏了。“貝貝,要拉臭臭爲什麼不告訴老師呢?”我一邊說,一邊和其他老師一起給她換洗、收拾。

第二天,貝貝一樣哭,一樣喊“奶奶”,一樣拉髒了褲子。

我找貝貝的奶奶交談,得知貝貝因爲才兩歲半,說話不清楚,要拉大便時,“拉拉”說不清楚,會說“啊啊”。我恍然大悟。從和貝貝奶奶的溝通中得知,貝貝其實是個很活潑的孩子,爸爸媽媽工作忙,她從小和奶奶在農村長大,所以特別依戀她的奶奶。家長特別希望貝貝早點從“分離焦慮”中走出來,儘快適應幼兒園的新環境。我請家長放心,我們會攜手攙扶寶寶,讓她感受到我們的愛,慢慢喜歡這裏,家長表示願意和幼兒園配合。

第三天早晨,貝貝來到我身邊,學着奶奶事先“表演”過的樣子,拍拍我的胳膊,“啊啊”,貝貝眼睛看着我。“你要拉臭臭嗎?”貝貝點點頭,我說:“好,咱們走。”來到廁所,我爲她脫下褲子,扶她蹲好,我溫柔地說:“拉吧,拉完了老師給你擦。”說來真神奇,自從我帶她拉完了大便,貝貝就不再哭了,

我帶孩子進行簡單的表演故事《小鳥的家》,小朋友戴上頭飾,變成一隻只小鳥,躲在“大樹”裏,又飛出來。貝貝也想玩,我給她戴上小鳥頭飾,她高興地笑了。雖然貝貝還不能說出一句故事裏的話,但對她來說,不哭,就是很大的進步,我們一起表揚她:“真是一隻快樂的小鳥!”

撒一把快樂給孩子,我感覺自己做了一次陽光!讓孩子在愛與鼓勵中成長,我們會看到最美的教育風景!

幼兒成長教育隨筆11

說實話,從接到周老師的上課通知開始,一直到現在,我都處於緊張的狀態。緊張的原因有兩點,一是和我同臺上課是我最敬仰最崇拜的趙老師,二是名師課堂,着實讓我嚇出冷汗。好在周老師,還有我同事一直安慰我“沒事的,就把它當作一次鍛鍊吧!”

本次執教的是故事版塊,Str tie是單元板塊的根,具有鮮明的綜合性與故事性。在教學中,我們不能讓故事變了味兒,硬生生地把趣味彭生的str變成照本宣書的語篇教學,而應在“精細加工”上多花一些心思,在板塊教學中多一些創意,給學生們思考與實踐的空間,充分發揮Str tie板塊內在的教學價值。從第一次的試講到今天的正式展示,一共經歷了數十次的磨課。按照周老師的要求,我就和大家說說我的磨課經歷和感受。一個“磨”字道出了其中反反覆覆的修改斟酌,從第一次的試講到今天的`正式展示,一共經歷了七次的磨課。

第一次試教時,我在進入課文學習前,進行了大量的鋪墊活動,導致課文學習時間不夠;在第二次試教時,就適當刪減了一些內容,學習時間安排的比較合理。但隨之帶來的問題是知識點的呈現比較零散,最好能串入一個完整的情景。在組內成員的集思廣益下,又設計了一個和課文類似的情景,去熊大熊二家做客。在做客前的食物準備階段,學習生詞和句型,試上下來感覺不錯。但周老師聽後,果然是慧眼,又提出兩點,一是課文人物很少涉及,二是二年級的當堂表演肯定有難度,除非課前有滲透,事實也是如此(今天佈置的家作中,讓學生遍一組去楊玲家做客的對話,原本是安排在課的最後,拓展環節,可怎麼也操作不好,學生不太會說,於是就改成家作,課後小組討論,然後第二課時再讓學生表演)。經過幾次修改,於是就有了今天的課堂呈現。

磨課時,我們除了“磨”教學設計,還細到板書,細到每一句過渡語。光一次,纔有了今天這麼有創意的板書。感謝我的同事張婷老師,爲了讓我的獎勵更貼合教學實踐,昨天晚上幫我連夜做了幾十個蛋撻。真是感激不盡。

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這一次非同尋常的“磨課”經歷,着實讓我增長了教學技能。沒有“磨課”過程中的痛苦,便很難體會上課成功後的幸福。作爲一名年輕教師,我還會繼續努力,在教書育人中不斷反思,在反思中不斷提升,努力讓我的課堂成爲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

幼兒成長教育隨筆12

每到週末,班裏都要對孩子本週的表現進行總結、評價,然後評選出“紅花幼兒”。每當這時,孩子們都期待着自己能添上一朵代表榮耀的小紅花。但是,在評選過程中,有些孩子平時的調皮淘氣被毫不留情地“抖”了出來。儘管這些孩子在許多方面都很出色。可是僅僅因爲某一次的淘氣而不能評上“紅花幼兒”。我真不忍心看到那充滿期待的眼神突然黯淡下去,這對渴望進步的孩子來說簡直就是打擊。

孩子是積極向上的.,同時又是很脆弱的。有什麼好辦法可以既不傷害幼兒的自信心,又使他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呢?我想到了一個辦法:把活動室牆上的“紅花專欄”改爲“成長樹”,在“成長樹”上貼上五顏六色的小花兒:紅花兒代表愛學習,黃花兒代表守紀律,綠花兒代表講衛生,藍花兒代表互助友愛,紫花兒代表愛護公物。孩子在哪方面表現好或者有進步。他的“成長樹”上就會貼上相應顏色的花兒,有時還會同時貼上幾種顏色的花兒。

“成長樹”既可以讓孩子看到自己的優點,又能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有利於孩子們互相學習、互相監督,還有利於家長全面瞭解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以便家園配合,共同培育健康向上的下一代。

我知道“成長樹”的做法並非我獨創,也不一定是最有效的策略,但對我來說,從“小紅花”到“成長樹”的轉變,意義非同一般,因爲它不僅僅是形式上的改變,更是因兒童觀、評價觀的改變而帶來的教育行爲的改變。

幼兒成長教育隨筆13

案例背景

二寶是個較沉默的男孩,開學入園一個多月以來,一直很少聽到他講話。老師主動問他時,他總是點點頭或搖搖頭,和小朋友之間也很少講話。剛開始入學哭的較厲害,現在慢慢地能平靜地走進幼兒園跟媽媽招招手告別,與小朋友之間漸漸地也開始交往起來,只是很多幼兒會告他狀,說他打人。而最讓老師頭疼地是他每天出去做早操時,他總是站着不動,儘管老師跟他單獨說過很多次,並與他父母也交流了幾次,但他總是不肯動。

案例描述

九月:大部分幼兒能跟着老師邊聽音樂並做動作,然而二寶卻只是站在圓點上,有時看看老師,有時看看小朋友。連拿圈的動作也不肯做,我把圈放到他手裏他纔拿着,但依舊不肯動。不光是做操如此,教學活動或集體遊戲時,他總是坐着或站在一旁,不會主動參與,老師請他也不願意。

十月:每到做操時老師們都會輪流與二寶溝通,勸說他要跟着老師學動作,和小朋友一起做早操,老師還表揚了認真做早操的小朋友。漸漸地二寶開始關注到早操,但是他還是站在圓點上,看着老師和小朋友做操,自己卻仍舊一動不動。老師與他家長也溝通多次,發現家長的勸說也沒用。在教師的再三要求下,現在的他會自己拿着呼啦圈了,但不做任何動作。本月除了早操活動,二寶喜歡自己看書或玩玩具了,偶爾也會與老師交流了。

十一月:本月二寶開始與溝通關於早操的事情了,當老師問他爲什麼不做早操時,他說怎麼做操啊?我聽到之後,每次早操時會特別提醒他,看着老師的樣子,動一動手和腳等。有時我也會站到他一旁,幫着他舉圈或提醒他蹲下等動作。漸漸地二寶開始動起來了,會跟着老師蹲下、站起、走火跑等做簡單的動作。不僅如此當老師請小朋友如廁時,他會說他不要小便或上過廁所了等,他與老師之間的溝通越來越多。二寶媽媽也說他回家告訴爸爸他會做早操了,關於幼兒園的.事情說的越來越多了。

分析與評價

一般幼兒入園後通過一個多月的適應和學習,大多數幼兒會跟着老師一起做早操和遊戲,二寶的初期表現的抗拒和不參與,表明他並沒有適應幼兒園生活。通過對二寶家庭和他性格的瞭解,我瞭解到二寶的前兩個月的“不做操”可能與他的性格有關,他的父母告訴我二寶在家是個倔強的孩子,他不願意的事情父母勸他也沒用。所以剛開始的兩個月裏,不管老師怎樣勸說都沒用。對於這樣的幼兒,老師在尊重幼兒個性發展的基礎上,我們以不斷的引導和耐心的等待,最後瞭解到原來二寶是不會做,不知道怎麼學。終於在取得二寶信任的基礎上,他開始跟着老師學做操了。最終通過三個多月的逐步適應,學會了早操,適應了幼兒園的生活。

幼兒成長教育隨筆14

幼兒園是孩子開始集體生活的第一步,幼兒園教育是孩子成長中關鍵的起點。那麼,幼兒園應給予孩子什麼?我覺得其實很簡單,那就是能讓我們的孩子把快樂、健康、自信帶回家。

要使孩子健康。孩子的健康是每位家長的追求,選擇利於孩子健康成長的幼兒園應是家長首先關注的'重點。在幼兒園,其園舍環境是孩子成長的搖籃,優美寬敞的戶外空間、光線充足的活動室、安全衛生的生活設施都是孩子健康的保證。所以,作爲家長,要把對孩子的愛放在對孩子的教育上,從一切有利於孩子健康出發,選擇一所適合自己孩子成長的幼兒園。

要讓孩子快樂。在我們的童年時代,什麼事情讓我們最難忘、最快樂?是遊戲!如今的孩子也一樣,最快樂的也是遊戲。可是,現在有的家長卻在有意或無意間剝奪了孩子太多的樂趣。別以爲玩遊戲就是淘氣、調皮,就是不愛學習、不夠用功,其實,遊戲的過程就是孩子的學習過程。孩子滿臉泥巴蹲在牆角在幹什麼嗎?他在捉螞蟻。他在想:螞蟻有幾隻腳?它喜歡住在哪裏?會玩的孩子總是聰明能幹的。有句話說得好:整天用功不玩耍,聰明孩子也變傻。家長要用自己童年時那顆同樣純真、愛玩的心去感受,去理解,去認同孩子。

在幼兒園,學習還不是孩子的主要任務,家長不要去要求也不要去期待孩子在幼兒園一定要有多麼驚人的進步:今天認識了三角形,明天學會了做算術,後天會寫拼音加字……其實,孩子今天學會扣鈕釦,明天學會繫鞋帶;今天上幼兒園沒有哭,今天在幼兒園做了什麼手工/明天在幼兒園學會了走獨木橋……這些,雖然看起來很細小,很微不足道,但對孩子來說,這些能力的獲得更重要。所以,家長一定要樹立正確的家教觀念你的教養方式、教育行爲直接影響孩子的發展。希望小神童幼兒園的所有家長遠離家教誤區!

幼兒成長教育隨筆15

我是兩個孩子的母親,也是一名幼兒教師。但我卻覺得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做的很不稱職。女兒從小性格內向,脾氣固執,我一直有意識的改變他,可也沒有多少改變。兒子的性格和女兒正好相反,活潑可愛,乖巧聽話,話也特別多,深的家人的喜歡。

可是,隨着孩子的成長,我卻覺得孩子越來越難管了,越來越不聽話了。我知道該好好反思自己了。隨着孩子年齡的增長,孩子的知識、對社會、對周圍環境的認識也越來越多,他們逐漸有了自己的想法,不再是我們幾句話就能打發得了的了。這時候,我們僅憑以往的經驗已經不能實現我們所要的效果了,自然就感覺到孩子難管了。所以,我們也要不斷地學習,多方面瞭解孩子的想法,學習更多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做到對症下藥,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輔導孩子的作業,你需事先對孩子的作業或學習內容有所瞭解,這樣纔不至於讓自己措手不及,或讓孩子抱怨“和老師講的不一樣”。另外,在孩子做作業的時候,我在一邊讀讀書、看看報陪着,比干坐那裏監督會更能讓孩子接受。實際上,教育孩子的過程就是家長自我完善的過程,我們在用心教育的同時,我們也在不斷地成長、成熟。

總之,教育孩子是個急不來的活,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點,這就需要我們每一個家長,尤其是媽媽們多一份細心觀察,多一份耐心引導,用心做一個智慧母親,和我們的孩子一起學習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