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教師

幼兒園成長教師教育隨筆(5篇)

教師8.62K

在學習和工作中,大家都聽說過隨筆吧?有的可能還經常寫隨筆?隨筆是一種很靈活隨便的筆記或文體。你知道什麼樣的隨筆纔是被大家所稱讚的隨筆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成長教師教育隨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成長教師教育隨筆(5篇)

幼兒園成長教師教育隨筆1

每到週末,班裏都要對孩子本週的表現進行總結、評價,然後評選出“紅花幼兒”。每當這時,孩子們都期待着自己能添上一朵代表榮耀的小紅花。但是,在評選過程中,有些孩子平時的調皮淘氣被毫不留情地“抖”了出來。儘管這些孩子在許多方面都很出色。可是僅僅因爲某一次的淘氣而不能評上“紅花幼兒”。我真不忍心看到那充滿期待的眼神突然黯淡下去,這對渴望進步的孩子來說簡直就是打擊。

孩子是積極向上的,同時又是很脆弱的。有什麼好辦法可以既不傷害幼兒的自信心,又使他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呢?我想到了一個辦法:把活動室牆上的“紅花專欄”改爲“成長樹”,在“成長樹”上貼上五顏六色的小花兒:紅花兒代表愛學習,黃花兒代表守紀律,綠花兒代表講衛生,藍花兒代表互助友愛,紫花兒代表愛護公物。孩子在哪方面表現好或者有進步。他的“成長樹”上就會貼上相應顏色的花兒,有時還會同時貼上幾種顏色的花兒。

“成長樹”既可以讓孩子看到自己的優點,又能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有利於孩子們互相學習、互相監督,還有利於家長全面瞭解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以便家園配合,共同培育健康向上的下一代。

我知道“成長樹”的做法並非我獨創,也不一定是最有效的策略,但對我來說,從“小紅花”到“成長樹”的轉變,意義非同一般,因爲它不僅僅是形式上的改變,更是因兒童觀、評價觀的改變而帶來的教育行爲的改變。

幼兒園成長教師教育隨筆2

幼兒養成教育的資料包括的面很廣:愛祖國、講衛生、懂禮貌、禮貌進餐、遵守公德、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等等。陳鶴琴先生說“人類的動作大多數是習慣,而這種習慣又大部分是在幼年養成的,所以,幼年時代,應當個性注重習慣的養成。

大部分家長認爲幼兒上幼兒園就是爲了學會書寫數字,背誦唐詩,認識漢字,學習書面上的知識。然而,越來越多的事實證明,良好的行爲習慣的養成要比知識的獲得重要的多,養成良好的習慣是一個人獨立於社會的基礎,又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質量,並進而影響他一生的成功和幸福,能夠說,習慣是體現一個人素質的重要方面。

幼兒進入中班後,我們發現班級中幼兒行爲習慣養成方面大體有三種狀況:有些幼兒不但學習習慣好,上課認真聽講,物品整理的井井有條,也很懂禮貌、守規則,各項常規都很好,一般不需要老師提醒就能做到。而有一部分幼兒,吃飯磨蹭、羣衆活動亂講話、區角活動打鬧,爭搶玩具、不午睡,需要老師不斷的提醒。還有一部分幼兒表此刻某些方面的狀況比較明顯,如有的幼兒沒有良好的傾聽習慣,有的行爲拖沓,還有的規則意識不強。針對這些狀況,我們採取了以下措施。

第一、爲幼兒樹立好榜樣。

無論是教師還是家長都要從自身做起,言傳身教。凡是要求幼兒做到的,我們也要按照這些要求做。如:見面有禮貌的問好,飯前便後洗手,有需要協作的事情主動幫忙,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等。讓幼兒明白好習慣是每個人都需要養成的,也是十分重要的。

第二,正面鼓勵,耐心引導。

班級中沒有養成良好常規習慣的幼兒不僅僅讓人骨外費心,而且還會對其他幼兒產生不好的影響。有段時間,班級有些小朋友上課總是不能集中注意力。有一次,上課發現一個小朋友很自覺的就坐好了聽課。我立刻表揚他,其他小朋友看到了,都向他學習。那天大部分上課都十分的認真,用心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及時的對幼兒表揚鼓勵,哪怕一個讚賞的'眼神,都會使幼兒產生更加要好好表現的慾望,也就是產生了“良性循環的效應。善於發現他們的點滴進步,及時鼓勵,多用正面強化。從某一個”閃光點“的行爲出現,帶動整體行爲改善。

第三,讓幼兒明確自己的不足,集中突破。

有相當一部分幼兒在某一具體行爲方面出現問題。有的是不講禮貌,有的是午睡習慣不好等等,這就需要針對具體問題來解決。在與孩子溝通交流中,家長要指出幼兒出現的問題。比如:動作慢。你衣服疊的真整齊,如果疊的在快一點就更好了。

以上三點是我在幼兒養成教育中的一些體會。家庭教育在幼兒養成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家長應正確教育孩子,只有讓幼兒做到了在家與在園一個樣,良好習慣的養成纔有真正的好處。養成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幼兒從他律到自律,使常規成爲一種自覺的行爲,讓幼兒從小養成良好行爲習慣,受益終生。

幼兒園成長教師教育隨筆3

在當今這個社會我們的孩子生活在一種幸福的時代一來伸手二來張口。每次在我的耳邊總是有家長在嘮叨着,老師孩子吃飯很挑食,在家裏都是哄着他求着他才肯吃一點,可怎樣辦纔好呢?

其實在幼兒園也是一樣,能夠說我們中班這個年齡段每一天吃飯也分成好幾種類型。第一個類型是每一天不用老師提醒能保證把碗裏的飯菜都吃的很乾淨。第二種類型先是觀察這天吃飯合不合自己的胃口;這第三種類型乾脆來了一個大轉變和老師開始討價還價,找一系列的藉口來推掉自己能少吃一點是一點來到達自己的目的。在我們班裏每一天吃午餐總是有那麼小部分孩子從開始一向吃到最後結果還是一樣,那麼這些孩子到底在幹什麼呢?

在我們班級現常有這樣的現象發生,小A是個帥氣的小男孩,大大的眼睛,小小的嘴巴,笑起來臉上還露出兩個小酒窩,是個蠻可愛的小男孩,但是他每一天中午吃飯就是個大難題啦不管我們怎樣去哄他,說好話給他聽就是無動於衷,每一天就是在耗時間,我每次看到他拿勺子時慢吞慢吞的把一粒一粒米飯放在嘴巴里,這幾粒飯在嘴巴里可有好長時間好嚼呢;等過了一會兒他眼睛又開始東張西望等到其他小朋友吃的差不多時,他還是沒有吃完。不僅僅有小A狀況類似也有小B他先看到這天的菜是什麼菜,看着菜合不合口,她每一天吃飯先是把飯吃完,然後看到不喜歡的菜就開始用勺子一點點的在摳,當老師說你趕快把這個菜吃下去時,她說老師呀我這個菜真地不喜歡吃可不能夠不吃;在我們的鼓勵下他開始慢慢的嘗試,可過了沒過多久,她又不動勺子。我每一天看着他們這樣也真的很無奈有時和家長聊起,得知家裏每一天要喂很長的時間。

從以上這兩個孩子的'身上發現有不同的點一個是吃飯慢,而另一個孩子是看菜是否對胃口。總之這他們都不愛動手吃飯,愛挑食,但家長在家又代替的太多,可每次他們又想在幼兒園和其他小朋友一樣能夠愉快的進餐不要挑食。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教師要鼓勵幼兒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給予孩子肯定,不要因爲做不好而一切代替。指南中還提出要引導幼兒學會一些自理的基本要求。但是在這兩個事例中我也開始琢磨,找一些原因的存在。我開始反思我也有做的不足之處,有時看到他們實在是太慢太慢我只好幫忙開始餵了,可一喂他就大口大口的吃,這就表現出孩子的本性,其實他不是不會吃,也不是慢而是要等着老師來喂。這就證明了有些孩子在家時過於照顧,而導致孩子的懶惰。還有一小部分的孩子挑食我們想了一個辦法,把愛挑食的孩子和不愛挑食的孩子座在一齊得到一些幫忙。

幼兒園成長教師教育隨筆4

在幼兒園競賽性遊戲活動中,陳宸總是以“這個遊戲沒勁”爲理由推諉,寧願在旁邊獨坐也不願意參與其中。

有一次我組織孩子們在教室內玩“丟手絹”遊戲。當小朋友們相互丟了手絹又一圈一圈追逐時,坐在圓圈上的陳宸興奮不已,一會兒拍手一會兒跺腳,爲奔跑的孩子加油吶喊。正當我悄悄關注他投入遊戲的狀態時,他被丟到了手絹。他二話不說,撿起手絹就跑——無比正常。可惜才離開椅子兩步,他就捏着手絹站立在圈外不動了:“我不想玩這個遊戲,這個遊戲不好玩!”

看着他,我的思緒飛速尋找着引導他再次迴歸遊戲的方法。於是,我先安置好其他孩子繼續遊戲後,來到陳宸身邊,悄悄地問:“你是不是怕做遊戲時被別人追上?”“是的,我跑但是別人的。”陳宸邊解釋邊用可憐的眼神望着我。聽罷,我拉着他說:“走!老師幫你贏!”他使勁掙脫着:“我不想玩,我肯定跑但是他們。”“怎樣會呢?你能夠丟給我們班跑得最慢的小朋友啊!你覺得誰是我們班跑得最慢的?”“高智芸沒我跑得快!”“哎,要不你去試試!”

陳宸鼓起勇氣開始了他有史以來的第一次丟手絹遊戲,他果然丟給了高智芸,也果然沒有被抓住。此時此刻他的臉上寫滿了贏了以後的歡樂。遊戲就這樣繼續進行着。在短短几分鐘裏,小朋友們好幾次丟給了他,嚐到了甜頭的`他,還是一次次地將手絹丟給了高智芸,結果也同樣讓人興奮——他贏了!

此時,我再次停下游戲,引導他思考:除了高智芸以外,還有誰跑得挺慢的?“吳音霏也跑得很慢!”可不是!高智芸每次拿到手絹後總是丟給吳音霏,並且贏得比賽。我再次鼓勵陳宸試一試,果然他贏了第二個小朋友!

這天是收穫的一天,因爲一個不合羣的孩子最後真正融入到了我們的羣衆生活中。在此過程中,他也體會到了贏與輸在遊戲過程中是能夠用智慧解決的。同時也瞭解到敢於與強者較量也是一種很過癮的體驗,期盼在今後的活動中陳宸能夠更加用心勇敢地參與每一項活動。

幼兒園成長教師教育隨筆5

導讀:良好的教育是在家園合作中共同完成的。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就把她在園的情況和她媽媽作了一番溝通,高開源平時在家的脾氣、生活習慣、行爲習慣等等,她媽媽都一一和我作了交流,雙方達成一致的意見和建議,共同努力配合,有針對性地實施教育策略。

隨着陌生的老師和環境的改變,有部分幼兒表現得沒有在家裏那麼活躍,變得靦腆起來。

歸結原因:一是由於年齡特徵所表現出來的差異性,年齡相對小的幼兒的生理和心理都還沒有達到一定的階段,因此要適應幼兒園的環境就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二是如今的家長忙於工作,每天和孩子交流、溝通,陪孩子一起遊戲、看書和講故事的時間少之又少,大部分都是爺爺奶奶從小帶大,活動範圍也就是自己家裏,很少接觸外界環境,對他們來說,外面的環境是那麼的陌生。而進入幼兒園是他們出生以來所面臨的最重大的挑戰,所有這些都讓面臨“情感斷乳”的孩子感到恐懼、不安。因此,孩子在家像小黃雀“唧唧喳喳”,一到幼兒園就像換了個人似的,一聲不吭,一下子變得不愛說話了。

班裏的高開源小朋友就是一個很明顯的'例子。高開源是一個比較內向,不善於與人交往的孩子,一般不太主動跟人講話,年齡也相對較小。教師就需要有足夠的耐性和細心對待這樣的幼兒。

一天早晨,戶外體育鍛煉結束後,小朋友們都感覺小身體熱乎乎的,於是便開始脫起了衣服,並自覺地把脫下來的衣服疊整齊。當我正在爲小朋友的生活自理能力有較大進步而感到高興時,卻偶然發現只有高開源小朋友手裏還拿着衣服不知所措。見此情景,我腦子裏回憶起孩子們第一次學疊衣服的時候,高開源正好生病沒來幼兒園,所以她也就沒能學到“疊衣服”這個技能。看到其他小朋友利索地疊衣服的樣子,此時的她顯得是那麼地無助,我正想幫助她,教她怎樣疊衣服,但另一種想法突然從我腦子裏冒了出來:既然大多數幼兒都已學會疊衣服了,何不就讓他們做一次“小老師”,讓他們體驗一下幫助別人的快樂?說幹就幹!接下來,我就把“問題”拋給了幼兒,告訴他們高開源剛遇到的事情,請小朋友來幫助解決這件事。果然,話一出口,朱丁依小朋友就主動站起來說:“我來幫她疊。”隨着她的話音剛落,其他小朋友都跟着說要幫高開源疊衣服了。這下可好,一下子冒出這麼多,到底請哪個小朋友好呢?於是,我轉而問高開源:“你來選一位小朋友幫你疊衣服好嗎?”她點點頭,有點害羞地挪着步子走到了張一純面前,這樣,我就請她來幫助高開源了。

在這件事情的處理上,我創造了一個相互認識並懂得互相幫助的機會,讓高開源進一步接觸到同伴,培養相互間的交往能力,同時使懂得幫助別人的幼兒體驗了同伴間團結友愛的情感。

良好的教育是在家園合作中共同完成的。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就把她在園的情況和她媽媽作了一番溝通,高開源平時在家的脾氣、生活習慣、行爲習慣等等,她媽媽都一一和我作了交流,雙方達成一致的意見和建議,共同努力配合,有針對性地實施教育策略。

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家人,最親近的人應該就是老師了,因此,我們擔當着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平時,我經常抱抱她,親親她,有時在課上有意識地讓靦腆的她多發言,將她喜歡的歌曲表演給大家看,及時地給予肯定和表揚。我把孩子近期的進步寫進了家園聯繫冊上,高開源的媽媽再把聯繫冊上的話念給女兒聽。前些天,她告訴我:“女兒回家常把在幼兒園的事告訴我們,我們能感覺她極大的成功感和滿足感。女兒很在乎老師對她的誇獎,一個擁抱的動作,一顆紅紅的五角星等等。”

現在的高開源一天比一天活潑、勇敢、自信了。她正慢慢地改變着自己,展示並擁有着她那特有的個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