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教育

幼兒成長教育隨筆

教育1.76W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一定沒少看到別人寫的隨筆吧?隨筆通常作者通過修辭手法曲折傳達自己的見解和情感的一種文體。那麼,什麼樣的隨筆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成長教育隨筆,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成長教育隨筆

幼兒成長教育隨筆1

關鍵詞: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專業化成長

摘要:

隨着終身教育理念的不斷深入,幼兒教師的專業化成長已經成爲當前幼教界乃至全社會探討的焦點話題。教育隨筆是展示幼兒教師風采的窗口和舞臺,也是促進幼兒教師專業化成長的有效途徑。根據幼兒教師教育隨筆做簡要的闡述,探討其促進幼兒教師專業化成長所具有的積極作用,併爲幼兒教師寫好教育隨筆提出若干具有可借鑑的意見。

幼兒園的教育生活色彩斑斕,每一位幼兒教師都可以從中感受初掀“人生幕簾”幼兒的童真與童趣,但這些特殊的感受與經歷如果沒有給予及時的記錄與梳理,就會在忙碌中稍縱即逝。教育隨筆即是一種適合幼兒教師珍存這些經歷的記載方式,藉助於這一載體幼兒教師可以對觸動心靈的點滴教育感悟加以記載、梳理、提煉與反思,幫助幼兒教師轉變自己的教育理念與行爲方式,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與科研素養,教育隨筆也就成爲教師職業生涯中自我專業成長的同行伴侶。

一、教育隨筆與幼兒教師的專業化成長

(一)教育隨筆的內涵與特徵

教育隨筆就是談教育感受、思想觀點的隨筆,主要是一種教育敘事研究方式,是教師通過對有意義的校園生活、教育教學事件、教育教學實踐經驗的描述與分析,從而挖掘或揭示隱藏其中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論和教育信念,進而發現教育的本質、規律和價值意義。教育隨筆的選材豐富,內容廣泛,不拘一格,感性與理性並用,而其核心特點在於一個“隨”字,即有感而發,隨心而發,自由的描繪心靈、講述生活、表達情感。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是教育隨筆最早的倡導者,他在《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提到:“教育日記並不是什麼對它提出某些格式要求的官方文獻,而是一種個人的隨筆記錄,在日常工作中就可以記。

(二)幼兒教師教育隨筆內容的選擇

撰寫教育隨筆內容的選擇可以是多角度的,無論素材的瑣碎與否,無論是成功的喜悅還是失敗的痛苦,只要對自己有所啓示,對自身的成長有所幫助,都可以成爲隨筆的內容。只要幼兒教師做個生活的有心人,那麼寫起隨筆來也該是得心應手的。筆者認爲具體可以以下四方面選材:

1.對自身及他人教育教學過程中得失的斟酌與反思

於成功處斟酌:一個精彩成功的教學活動,一個教育契機的成功把握,一個教育難題的成功解決等等,都值得幼兒教師斟酌與思索:爲什麼會成功?對幼兒、對自身的收穫又是什麼?於失敗處反思:教學中教法設計的失誤、教育目標定位不當等失敗的經驗也是一筆寶貴的財富,“發現一個問題比解決十個問題還重要”,正是通過對這些失敗經驗的反思,教師才能發現問題並尋找到最佳的解決方法,才能促進自身不斷走向成熟。

2.觀摩、學習、借鑑他人課程的體會

在聽課及賞析課例時,可以對其他教師的教育理念與教育方式進行分析,記錄其對自己影響深刻的經驗,並談談這堂課對自己的啓示與思考,同時對自己認爲不妥之處給與適當的分析與評價,試問自己“假如是我,這節課我會怎樣去上?”既吸取他人的精華,也及時分析不足,從中總結經驗與教訓以使其成爲日後教學的“前車之鑑”。

3.讀書、讀報獲得的點滴感悟

古語曰:“腹有詩書氣自華”,閱讀是學習之本,是立教之根,是生存之道。作爲一名邁向專業化成長道路的幼兒教師應該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幼兒教師在閱讀兒童讀物、教學雜誌、教育經典著作時就可以把自己從中獲取的新教育理念、、科研方法給予及時地記載,並附上自己的感悟,以隨筆的形式將這些“精神食糧”與同仁分享。

4.對來自幼兒與家長的相關經歷的梳理與分析

人們常說:幼兒教師的雙眼如同攝像頭掃視並記錄下幼兒在幼兒園的成長軌跡。一線幼兒教師能捕捉到大量幼兒學習生活的素材,這些現實素材往往隱含了大量的教育資源與研究價值,幼兒教師可以以隨筆的形式記錄並分析各類現象產生的原因,從中挖掘所蘊含的教育機理。此外在與家長的交流中,幼兒教師能獲得大量家長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的困惑及對自己教學工作的建議,這些都可以成爲教育隨筆中的內容。

(三)幼兒教師的專業化成長

所謂幼兒教師的專業化成長是指使幼兒教師在職業生涯中,通過終身學習培訓和專業訓練,熟練掌握幼兒教育專業知識和技能,成爲一個良好的幼兒教育專業工作者。全美幼教協會(NAFYC)指出幼兒教師的專業化成長應體現在對兒童發展有着深刻的理解和體悟,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曾提出一個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教師專業發展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如教師教育制度的安排、外部條件的扶持,但最重要的是作爲個體的教師對自我專業發展的自主追求。由此觀之,透過反思去理解與體悟教育與兒童成長的真諦,能使幼兒教師將這份理解與感受提升爲教育智慧,幫助其成長爲具有一定理論基礎與教育思想的專業人員,可以說幼兒教師的專業成長是一種自我反思自我實現的過程。

二、教育隨筆對幼兒教師專業化成長的意義

在幼兒教師專業化成長的背景下,寫教育隨筆是一種有價值的基礎性的研究。這種研究可以讓幼兒教師通過自我剖析、自我總結、自我反思來對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進行建構、提升,對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進行評價、修正與改進,在隨筆中促進自身專業化的發展。

(一)可以促進幼兒教師對自身教育行爲的'反思,提升專業化水平

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家林崇德教授的研究表明,促使一個教師專業化發展最重要的因素和途徑是“自我意識”的強化和學會自省。教師可以把自己的教學實踐作爲研究的過程,不斷的實踐,不斷的反思,不斷優化教育工作,提升自身的教育水平與素養,從而促進自我專業化的發展。在回顧、記錄一段教學經歷的同時就是在捫心自問:我做對了嗎?問題出在哪兒?該如何解決呢?……正是這一個個“小問題”構成了幼兒教師反思的過程。這些反思爲幼兒教師建構鮮活的教育理念,強化熱忱的職業情感,在教育隨筆中反思,在教育隨筆中走向成熟。撰寫教育隨筆是促使幼兒教師反思的一個既簡捷又實用的策略,是幼兒教師生命之光的記載,是促進幼兒教師專業化成長有效的途徑。

(二)可以爲幼兒教師撰文立說奠定良好的基礎,拓寬科研平臺

幼兒教師撰寫教育隨筆,對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特定教育情境、事件及其相互作用的人際關係進行記錄、梳理、研究與分析,從中有所思,有所悟,有所感,有所得,無形中激勵了廣大幼兒教師養成勤於動筆的習慣,營造“我樂我寫,我寫我樂”的學習氛圍。通過寫教育隨筆,幼兒教師的寫作素材得到不斷的更新,寫作經驗得到不斷的積累,寫作技能不斷提升。這些無疑爲幼兒教師日後寫教學計劃、科研論文,乃至著書打下堅實的基礎,爲其專業化成長拓寬科研平臺。 (三)可以培養幼兒教師良好的閱讀習慣,共享教育資源。

讀書使人明理,讀詩使人聰慧,讀史使人深刻。讀書與寫作是分不開的,要想寫出好的教育隨筆就需要幼兒教師養成閱讀的習慣,從閱讀中獲取寫作所需的精髓,讓自己在書香中成長,在讀書中反思自我。幼兒教師把讀書的心得體會記錄在隨筆中,與同仁分享從閱讀中獲得的知識經驗,共享資源,共求成長。在閱讀中一篇篇教育隨筆悄然“誕生”,心中那畝知識的麥田也不斷在辛勤播種中喜獲豐碩的“糧食”。

(四)可以提供經驗分享的素材,激發教師之間的專業對話

教育工作不僅體現爲一種教師個體化的勞動過程,同時也存在着羣體性效應。幼兒教師以教育隨筆的方式描述、記錄下極富個人色彩體驗的教學經歷,這份經歷也就是其他教師共享的教育經驗:通過教育隨筆,教師可以瞭解周圍其他同事最近所經歷的教學事件、閱讀了那些優秀書籍、在教學中遇到了什麼樣的困難,思考的視角是什麼,解決的對策又有哪些等等。通過小組間的交流、研討,組織教師進行專業對話,使教師間“不同的聲音”在這裏相互碰撞。可以使幼兒教師將教育在敘述與學習借鑑中加深對顯性知識的理解,進而挖掘教育行爲背後的默會知識,獲得共同的發展。

三、幼兒教師寫好教育隨筆的策略

(一)多思考,勤動筆

蘇州大學朱永新教授曾在“教育在線”網站中提出“每日三省吾身,寫千字文一篇”,廣大一線教師在平常的實踐中多反思自我,思有所得,並用記錄下這些對教育的點滴感悟,不僅自勉自己而且能與他人共享資源,共求進步。寫教育教學隨筆是不少幼兒園教學常規的一項基本要求,幼兒教師要把寫教育隨筆作爲自己工作與成長所必需的,把它視爲一個促進自我反思、自我學習、自我提升的平臺,把外部需求轉化爲自我的內部需求。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很多事如果沒有用文字記載下來,時間久了也就慢慢淡忘了,寫教育隨筆即是教育教學思考的結晶與創造。熟能生巧,動筆多了,想的東西也會多了,隨筆中無形就會有自己教育思想的閃現,便會推動自己對幼兒教育本質的領悟;動筆多了,駕馭文字的能力就會自然提高,寫起來也就得心應手。

(二)用心發現,有感而作

當前雖然不少幼兒教師意識到寫教育隨筆的重要意義,但是一動筆仍覺得無處着手,這些教師就是少了一雙發現問題的眼睛,對經歷過的教學活動缺乏質疑與思索。“研究始於問題。”幼兒教師要做個生活的有心人,對經歷過的事多個質疑“爲什麼會這樣呢?”,養成問題意識,而非熟視無睹,見怪不怪。多關注自己周圍的孩子,多與幼兒嬉戲,從中發現令人驚歎的成長祕密;多與同事交流,一起分析遇上的教育難題與自身感悟,體驗教育的真諦。做到“以身體之,以心驗之”,留心身邊的細節,反思自身經歷,在平凡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捕捉教育的“意義瞬間”。

(三)“敘且悟”,寫有所得

寫教育教學隨筆可以把自己印象和感受深刻的事件記錄下來,詳細地描述精彩的細節部分一定不能忽視。但是切忌記流水賬,把教育隨筆單純的視爲簡單的敘事,誤認爲把一件事描述清楚就萬事大吉。要寫好教育隨筆幼兒教師必須明白寫教育隨筆的最終目的:對自己做的事進行認真分析和思考,不斷總結,不斷更新轉變觀念,把新知識、新方法運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因此,幼兒教師寫教育隨筆的出發點應該是爲用而寫,而非爲完成任務而寫。在敘述完事件後,應採用從現象到本質的分析方法,去解析這些教育現象,找出這些教育現象潛藏的教育本質,在“本”上指出解決問題的方向,在“標”上提出解決問題的具體措施。要把事件記錄與事件分析結合起來,要形成自己的觀點與看法,從實質能夠理解教育的真諦,能從根本上促進自身的成長。

參考文獻

[1]李娟.教育隨筆與語文教師專業發展探究[D].山東師範大學,20xx.

[2]遲佳明.淺談幼兒教師專業化發展[J].黑龍江教育學報,20xx,(5).

[3]張燕.在反思中成長[M].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年出版,20xx.

[4]劉寶根,宋武.如何寫好幼教隨筆[J].教育導刊,20xx,(1).

幼兒成長教育隨筆2

老師,種子發芽了今天,還向往常一樣,進行一日生活的流程。孩子們很調皮,很可愛。

中午,孩子們午睡起來後,我帶着孩子們下了樓,給孩子們發加餐,小女孩梳頭髮。孩子們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吃着加餐,都很乖。但是,只有幾個調皮的'孩子亂跑。他們對之前種下的種子很是好奇,他們時不時的跑過去看看,摸一摸。當時,我覺得他們會把弄壞了,或者把種子給挖出來。所以,我就把他們給呼喚過來啦,坐回自己的位子上。這時,袁可非和馬雨澤小朋友還沒有過來。我正準備說話時,他們兩個跑過來告訴我:“豐琴老師,小種子發芽了,小種子發芽了。”他們高興地說。

後來我就想:“我們成人不能一味的讓孩子順着我們的想法去做,要讓他們有自己的空間,他們會從玩中游戲中學到所學的一些知識。

幼兒成長教育隨筆3

有的時候,小朋友的一些行爲,恰恰表現了他自己的身體狀態!比如說,我們班上的一個小朋友,名字叫小卿,年紀不大,才六歲,個子不高偏瘦,好動,課堂表現正常,在數學及繪畫上表現突出。剛入園在戶外活動中發現,該名幼兒在踏步時表現爲同手同腳,在上平衡木時,十分緊張經常會掉下來。律動時手腳不配合,與人交流時不願意看對方的眼睛。發現這樣的情況及時與家長溝通得到家長的配合。該幼兒此情況屬於感覺統合失調,所謂感覺統合,是指大腦對來自感觀的各種信息進行加工處理的過程,然後使個體能夠做出適應性的反應。感覺統合失調的孩子由於大腦對信息的解釋不準確,導致孩子的行爲不恰當。一般來講,感統失調到6歲纔可以通過測試判定,6歲前爲感覺統合失調的最佳預防期。

在瞭解這一情況後我們針對該名幼兒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首先,我們給予孩子更多的微笑讓他很快融入集體。其次:我們訓練孩子跑跳的能力,增加他肌肉的'能力。接下來是對孩子節奏感空間感的訓練,例如聽鈴鼓按節奏走,矇眼聽聲音走等。在小班我們和孩子一起玩了自制飛盤,在這個活動中訓練了孩子拋、接、奔跑的能力。中班我們開展了拍球的活動,這個對於手腳的配合有一定的要求,經過不懈的努力孩子在最後排球比賽中獲得一等獎。大班我們開展了跳繩的活動,跳繩是訓練動作協調發展的一個很好的方法。首先我們要求孩子能夠學會手腳配合學會跳繩。其次要求他速度要均勻,不能忽快忽慢.手和腿的動作要協調一致。最後學習包括各種跳法。

經過一年的練習從不會到會,孩子付出了很多的汗水但是終究達到了我們最初的預想。如今孩子即將步入國小希望他能堅持鍛鍊健康成長。

幼兒成長教育隨筆4

記得小時候,摔碎過好幾個碗,每一次都是被劈頭蓋臉的罵一頓,而且還會收到"這頓飯你就別吃了"的口頭懲罰。有一次,小心翼翼的端着一碗湯往屋裏走,生怕湯撒了,結果沒有注意到腳下,連人帶熱湯還有碗,都重重的摔在地上。當時,一方面是覺得自己摔倒了,疼,需要媽媽幫忙,一方面害怕,害怕挨批評,害怕被罵。果然,媽媽來了之後,話語間全都是怎麼又摔了碗,湯都沒了,還吃什麼等等的,而對於我是否安好,並未關心。

現在,很多媽媽會向我哭訴,說孩子又摔了碗,還不認錯,以後得給他個不鏽鋼的專用碗等等。每次,我都會反問媽媽,當時的反應是怎樣的?是孩子重要,還是碗重要,抑或是碗裏的湯更重要?我們是否可以從這個事件中,促進孩子的成長?

不摔碎,怎麼會知道碗易碎?

只有親身去經歷過,纔會有更多的體驗,纔會促進孩子進一步的探索,纔會在碰到相似情景時,不再那麼驚慌失措。當我們說玫瑰有刺,不能去碰的時候,孩子們是無法認識到的,那麼漂亮的花,怎麼會有刺?我們讓孩子自己去摸一下,被扎到了,纔會知道:哇,原來玫瑰是有刺的,不能隨便亂摸。

孩子的情緒,比摔碎的碗更重要

很多孩子在做錯了事情時,一方面會被自己所造成的錯誤事件而緊張、焦慮,但更多的是會很擔心家長生氣,害怕家長批評!打破碗的那一刻,一個完整的.碗瞬間變的支離破碎的那一刻,孩子其實是很難過的,他不知道該怎樣應對眼前的景象,他需要媽媽的支持與安慰,但此時,若收到的是責備、怒斥,那麼,小小的他,內心是何等難過呢?

遇見問題,引導孩子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

安撫了孩子的情緒之後,接下來,我們要做的是和孩子一起,去分析事件發生的原因,及引導孩子尋找避免犯同種錯誤的方法。摔了碗,我們可以讓孩子知道碗是容易破的,以後吃飯時,怎樣才能儘量不把碗摔地上呢?再拿一個,讓孩子試着去尋找其中的竅門。比如:碗放的往裏面一點,一隻手扶穩了,另一隻手再動等等,小小的一隻碗,換回解決問題的能力,豈不是更好?

信任,會是最大的成長動力

如果,你給了孩子一個永遠都不會摔碎的碗,對於家長,你會省心很多,但對於孩子呢?他會失去繼續鍛鍊的機會,他會認爲爸爸媽媽不信任自己。以後做事情,會小心翼翼,會盡量不給家長添麻煩,他也會在碰壁之後,選擇逃避,而非前進。如果,我們選擇給他更多的機會,那麼,孩子的心裏會覺得"我能行",繼而昂首向前。

一個摔碎的碗,會帶給孩子更多的自信,也會瞬間瓦解所有的信任與自信,現在,你會選擇用哪種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呢?

幼兒成長教育隨筆5

時光荏苒,歲月匆匆,我班級的小精靈們就像是一顆顆晶瑩的種子,在愛的陽光雨露中茁壯成長。作爲他們的老師,每天給予他們最溫暖的微笑,認真傾聽他們的聲音,尊重他們的小心思,理解他們的精靈古怪,成爲他們最親近的夥伴,陪伴他們共同成長是我最大的榮幸。因爲,是他們讓我真切地領悟到,愛孩子,不是嬌慣,不是要什麼就給什麼,更不是不對就打、錯了就罵。而是要正確把握愛的尺度,讓孩子在適宜的愛中健康成長。

一、愛的鼓勵

孩子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在生活中大膽讓孩子去想、去嘗試,不要擔心做不好,要對孩子的嘗試給予足夠的耐心,鼓勵他們,給他們信心,這是孩子走向成功的基石。

我們班級的燦燦比較習慣於依賴別人,有一點小困難,就會馬上放棄。一次上手工剪紙課,所有的孩子都嘗試沿着彩紙上面的曲線剪出圓形,只有燦燦試了幾下就不動了。我在旁邊看到燦燦又要放棄的樣子,馬上說:“小朋友們,你們要多試幾次,一定可以剪出漂亮的圓形,千萬不要向這個小小的圓形屈服,我們要戰勝它!”本來想要放棄的燦燦,聽了我的話,竟然又拿起小剪刀開始嘗試,接着我又到她身邊蹲下來對她說:“燦燦,老師知道你是最努力的孩子,你試着拿住小彩紙,不讓它亂動,慢慢的剪,一定可以剪出漂亮的圓形,慢慢的,不要着急!老師相信你可以!”燦燦望着我,在她的小眼睛裏面我似乎看到了堅定!這一次,燦燦竟然第一個剪好了圓形!當孩子不會做的時候,要多給他一點鼓勵,相信他可以克服困難,這樣不僅僅是教他克服困難,更是給他自己的.一個肯定。鼓勵的愛、適宜的愛,纔是孩子真正需要的愛。

二、愛的陪伴

孩子的心靈就像晶瑩剔透的露珠,美麗而又脆弱,我們需要用心去呵護,用尊重去溝通,用愛去理解,成爲他們最喜愛的夥伴。

有一次,孩子們正在做遊戲,欣欣跑到我身邊對我說:“老師,你也和我們一起玩呀!”面對孩子那雙熾熱的眼睛,我突然不知道說什麼好,除了上課,我還沒有真正和他們做過遊戲,我剛要拒絕,旁邊的子涵卻突然拽着欣欣說:“老師怎麼可能和我們玩遊戲呢?老師又不是我們的朋友!”聽了子涵的話,我突然覺得我就是最失敗的老師,每天和他們在一起,那麼愛他們,可在他們心中,我卻僅僅是他們的老師,並不是朋友!在那一刻我明白了,愛孩子,不只是教他們學知識懂禮貌,而是要成爲他們其中的一員,陪伴他們纔是給他們最好的愛。於是,我拉着欣欣和子涵的小手,參與到他們的遊戲中……看着他們開心的笑臉,真的感覺好幸福,我是他們其中的一員,是他們最值得信賴的朋友。愛的陪伴,不是居高臨下,而是孩子最好的朋友!

三、愛的理解

孩子們的世界單純而富有想象力,他們可以拿着一張紙玩一天。在他們眼裏,一張紙可以是小船,可以是白雲,甚至可以是頭上的帽子。孩子的想法天馬行空,需要我們用心去理解。

一次,我們上繪畫課,韓博宇竟然將天上的雲朵塗上了粉色和藍色,其他小朋友的雲朵都是白色的,只有他的不是。我走到他身邊有點納悶的問他:“韓博宇,你的畫好漂亮,可是爲什麼你的雲朵有那麼多的顏色呢?”他見我問他,邊繼續塗別的地方,邊回答我說:“因爲雲朵像棉花糖一樣,棉花糖當然有很多種顏色啦!”我笑了笑,如果當時我很生氣的質問他,或許結果就是另一個樣子了!可能他會很傷心,以後都不敢做這麼想象力豐富的事情了。孩子還在慢慢的長大,他們覺得世界上的所有東西都是美好的,我們應該適時和他們溝通,愛他們,就去理解他們!

高爾基說過:“誰不愛孩子。孩子就不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孩子是上天賜予我們的最美麗的種子,他們活潑、可愛、調皮、單純,我們需要用關心來播種。用溝通來澆灌,用理解來呵護。他們需要陽光,需要雨露,但他們是成長的,是獨立的,請給孩子適宜的愛!

幼兒成長教育隨筆6

導讀:良好的教育是在家園合作中共同完成的。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就把她在園的情況和她媽媽作了一番溝通,高開源平時在家的脾氣、生活習慣、行爲習慣等等,她媽媽都一一和我作了交流,雙方達成一致的意見和建議,共同努力配合,有針對性地實施教育策略。

隨着陌生的老師和環境的改變,有部分幼兒表現得沒有在家裏那麼活躍,變得靦腆起來。

歸結原因:一是由於年齡特徵所表現出來的差異性,年齡相對小的幼兒的生理和心理都還沒有達到一定的階段,因此要適應幼兒園的環境就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二是如今的家長忙於工作,每天和孩子交流、溝通,陪孩子一起遊戲、看書和講故事的時間少之又少,大部分都是爺爺奶奶從小帶大,活動範圍也就是自己家裏,很少接觸外界環境,對他們來說,外面的`環境是那麼的陌生。而進入幼兒園是他們出生以來所面臨的最重大的挑戰,所有這些都讓面臨“情感斷乳”的孩子感到恐懼、不安。因此,孩子在家像小黃雀“唧唧喳喳”,一到幼兒園就像換了個人似的,一聲不吭,一下子變得不愛說話了。

班裏的高開源小朋友就是一個很明顯的例子。高開源是一個比較內向,不善於與人交往的孩子,一般不太主動跟人講話,年齡也相對較小。教師就需要有足夠的耐性和細心對待這樣的幼兒。

一天早晨,戶外體育鍛煉結束後,小朋友們都感覺小身體熱乎乎的,於是便開始脫起了衣服,並自覺地把脫下來的衣服疊整齊。當我正在爲小朋友的生活自理能力有較大進步而感到高興時,卻偶然發現只有高開源小朋友手裏還拿着衣服不知所措。見此情景,我腦子裏回憶起孩子們第一次學疊衣服的時候,高開源正好生病沒來幼兒園,所以她也就沒能學到“疊衣服”這個技能。看到其他小朋友利索地疊衣服的樣子,此時的她顯得是那麼地無助,我正想幫助她,教她怎樣疊衣服,但另一種想法突然從我腦子裏冒了出來:既然大多數幼兒都已學會疊衣服了,何不就讓他們做一次“小老師”,讓他們體驗一下幫助別人的快樂?說幹就幹!接下來,我就把“問題”拋給了幼兒,告訴他們高開源剛遇到的事情,請小朋友來幫助解決這件事。果然,話一出口,朱丁依小朋友就主動站起來說:“我來幫她疊。”隨着她的話音剛落,其他小朋友都跟着說要幫高開源疊衣服了。這下可好,一下子冒出這麼多,到底請哪個小朋友好呢?於是,我轉而問高開源:“你來選一位小朋友幫你疊衣服好嗎?”她點點頭,有點害羞地挪着步子走到了張一純面前,這樣,我就請她來幫助高開源了。

在這件事情的處理上,我創造了一個相互認識並懂得互相幫助的機會,讓高開源進一步接觸到同伴,培養相互間的交往能力,同時使懂得幫助別人的幼兒體驗了同伴間團結友愛的情感。

良好的教育是在家園合作中共同完成的。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就把她在園的情況和她媽媽作了一番溝通,高開源平時在家的脾氣、生活習慣、行爲習慣等等,她媽媽都一一和我作了交流,雙方達成一致的意見和建議,共同努力配合,有針對性地實施教育策略。

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家人,最親近的人應該就是老師了,因此,我們擔當着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平時,我經常抱抱她,親親她,有時在課上有意識地讓靦腆的她多發言,將她喜歡的歌曲表演給大家看,及時地給予肯定和表揚。我把孩子近期的進步寫進了家園聯繫冊上,高開源的媽媽再把聯繫冊上的話念給女兒聽。前些天,她告訴我:“女兒回家常把在幼兒園的事告訴我們,我們能感覺她極大的成功感和滿足感。女兒很在乎老師對她的誇獎,一個擁抱的動作,一顆紅紅的五角星等等。”

現在的高開源一天比一天活潑、勇敢、自信了。她正慢慢地改變着自己,展示並擁有着她那特有的個性呢!

幼兒成長教育隨筆7

走進教室,看着一個個小孩,難免有點不知所措。已記不清第一堂課是怎麼上的,記憶猶新的是聽到他們齊聲喊着“陸老師”。這對我來說不只是一個稱謂,也是我教師生涯的開端。從那一刻起,我意識到自己已不是一名學生,而是一位教師,意識到自己應該儘快地適應這個角色轉換。

一個星期下來,每天看着天真可愛的孩子,也不免被他們所感染。我覺得自己是幸運的,我有這麼一大羣孩子,感覺自己就象是孩子王。他們聽故事的時候,會睜着大眼睛盯着你瞧,會問一些很奇特的問題,會跟你分享他們的小祕密。可是他們也有不乖的時候,而且大部分時間是不乖。他們聽不見我敲小鈴的聲音,有時非要我大聲喊叫,他們纔會停止吵鬧,安安靜靜地學點東西。這時真覺得自己很沒用,當不好這個孩子王。

星期六坐在家裏靜靜地回想這個星期的成果,覺得自己似乎沒什麼成果。一個星期下來還不能叫出班裏所有孩子的姓名,早操不會做,不知道什麼時候該讓他們休息,什麼時候該讓他們上廁所;不知道怎麼做幼兒遊戲;不知道怎樣才能把四十五個小朋友管好;甚至不知道該如何教學。這個星期,我每天都聽指導老師蔡老師上課,希望能從她那兒學到點經驗。的確,我學到了些經驗,我運用了蔡老師的一些教學方法,可是卻不象她用時那麼管用,我不知道問題在哪裏?難道是我對小孩不夠兇?但是應該對小孩兇嗎?教幼兒園,對待小孩難道不應該充滿愛心、很溫柔嗎?我不知道自己是哪裏不對,但我想也許通過時間的考驗,我會慢慢的好起來,他們也會慢慢的聽我的話的。

故事《懶熊買西瓜》是我這星期上的最成功的一課,小朋友聽的`都很認真,於是我就想他們是喜歡聽故事。聽完故事,我和他們一起討論故事的名字,故事的內容,教育他們要做勤勞的好孩子。但是,雖然他們聽的很認真,可一回答問題就亂套了,我一說“請小朋友來說說故事的名字?”他們都舉起手喊起來:“我說!”“我來!”有的小朋友甚至走到我的面前來說讓他回答。

現在想起來我當時做的還是不太好,蔡老師告訴我應該先給他們提好要求,他們就會做到,希望以後的教學中我不會再遇到這樣的問題。希望我們儘快地學會一些方法,讓我能做個真正的孩子王。

幼兒成長教育隨筆8

我們班裏有個小孩名字叫小凱,他的年紀要比其他小朋友小几個月,因此他的動作能力也比其他小朋友要弱。我們老師都希望可以通過觀察,引導幫助他樹立對體育活動的信心和興趣。

今天早晨的晨間活動是走平衡木(過小橋),孩子們一個個興高采烈地走過去。輪到小凱,他顯得很猶豫,我在他上橋的時候扶了一把,他戰戰兢兢地走上了獨木橋,雙手不住地上下左右擺動找平衡,這時候,站在傍邊的我馬上誇獎他:“哇!小凱真厲害,像架小飛機!”小朋友們也一個勁地叫:“小凱,加油!”小凱終於在我和小朋友們的鼓勵下,走過了平衡木。他臉上露出了快樂的笑容。第二次,第三次,看着其他小朋友一個個自信地走過去,他顯得放鬆多了,而他每次走過去的時候,我也總是驚奇萬分地說:“小凱,你真棒,真勇敢,走得真好!”慢慢地,小凱的動作越來越熟練了,腳步也放得更開了,走得更穩了。

小凱的動作能力比一般小朋友要弱,這從他第一天進幼兒園的`時候,我就發現了,他當時連一個人扶着牆壁從樓梯上走下都不敢,一定要扶着他的手走。經過幾次鼓勵後,我不僅發現他不是動作靈活了,而是心理上的膽怯和不自信佔了很大的比例,所以,在今天的過小橋中,我給予他鼓勵,他也同樣越來越好了。

針對小男孩的這種膽小情況,我覺得在以後的活動中,更應該有意識地去安排他多做類似的嘗試戰勝困難的事情,這樣,讓他在一次次的練習中,纔有戰勝自己的心理,樹立其自信心,久而久之,他動作能力就會有更大的提高。

幼兒成長教育隨筆9

生活賦予我們的很多,而衆多中感恩是永恆不變的話題,作爲班主任就要教育孩子們知道感恩,告訴他們感恩不只是一種對生命饋贈的欣喜,感恩是擁有一顆純潔的心,而更多是那付出背後的艱辛、希望、關愛和溫情。

還記得那時這個班級的學生是上二年級的時候,一個陽光明媚的上午,學校在操場舉行了一次很隆重感人至深的演講報告,邀請的是一位資質很深的可以說演說家吧,在所有的老師、學生及家長做了一場永遠不能忘懷的感恩主題的演講報告,不去說演講的多麼好,但我發現我班的孩子就連平時最調皮的幾個小搗蛋都坐在那靜靜地聽着,偶爾在思索着什麼,這一切都被我看在眼裏。當主持人宣佈和你的爸爸、媽媽老師來一個深情的擁抱時說一句最深情的話,孩子有的蹲下來,有的跪在那給父母深深地鞠一躬,滿含熱淚的說爸爸媽媽你們辛苦了,我懂事了不再氣你們了,眼淚止不住的流下來,漫長沉浸在“幸福的哭聲中”,此時我心震撼了。那些在我眼裏是那麼不懂事搗亂不學習的小鬼頭,今天他們真不一樣了,他們長大了,懂事了……我也流下了眼淚那是幸福的眼淚。其中有個孩子叫王其然,其實他的命運並不多好,剛剛出生媽媽走了,爸爸也離開了家。留給年邁的爺爺奶奶照顧他,還有就是他是個天生脣裂的孩子發音不準,課堂上發言孩子們經常恥笑他,瞭解孩子情況後我每天利用閒暇時間就給他補課領着他發音糾正他的'讀音,他也很努力,慢慢的有所好轉。在生活上我也給予關心照顧,我們也成了好朋友。

也許是因爲我爲他做的一切吧,就在那天他的家人沒有來,看着孤零零的他站在那不知所措的時候我走上前張開雙臂,微笑的對他說:“孩子,來抱抱老師吧”。他哇的一聲哭的更強烈了。身子在顫抖,我緊緊的抱住他,不知道說什麼了。而他卻輕聲說:“老師你真好,你可以做我的媽媽嗎?”我又一次震撼了,原來我在他心裏是那麼的高大,我含着淚水趕忙點頭說:“好,好。”他輕聲說了聲:“媽媽”。說心裏話就是抱着自己的女兒也沒這樣的感覺,心被揪了一下。原來做老師做一名班主任是那麼的幸福,我頓時感覺自己是那麼的幸福,後來這個孩子因爲家庭的變故轉學了,他走的那天依然不捨的拉着我的手說:“老師你會記得我嗎”?我說不出來話,猛地點點頭。現在我依然記得他可愛的樣子。

孩子們就這樣在感恩中一點一點長大,如今已經五年級了,他們依然調皮偶爾也會淘氣的氣我一頓,可是當我真生氣時,他們也會來哄我,我的氣也消了。就這樣每天沉浸在與他們幸福又無奈的班級生活,我很愛他們,看着他們健康的成長,他們也逐漸懂得什麼叫感恩。懂得很多很多我欣慰了許多。

其實學會感恩,讓每個接近你的人都有如沐浴春風的感覺。給學生一個關懷的眼神,一個燦爛的微笑,一個溫暖的擁抱,爲對生命的美麗作感激的見證,讓心中充滿希望,讓心中充滿智慧,讓心中充滿力量。你就會創造奇蹟。只要有一顆感恩的心,人生纔有春天,只要擁有感恩的心,人生就會光明。

幼兒成長教育隨筆10

要問我此時最想說什麼?那就是——要問我現在想得最多的是誰?一定是你們,不然爲何下了班腦子裏還滿是你們快樂的身影?要問爲什麼想你們,也許不知不覺已經深愛上了你們,想念你們甜甜的笑容,想念你們天真的話語!

謝謝你們每天帶給我感動,謝謝你們每天帶給我快樂心情!你們不經意的話語總讓我感動,今天下午吃午點後,樂涵對我說:“禤老師,請你吃棒棒糖。”然後,感動的說道:“謝謝樂涵,可是隻是請我吃嗎?”他想了想說:“嗯……可是我只有一根棒棒糖!”於是我說:“那你留着自己吃吧!”他猶豫了一下放回了口袋說:“好吧!”當我走開大概兩米的距離後,他又向我走來,說道:“禤老師,你不吃棒棒糖,是因爲怕另外兩位老師搶你的吃嗎?我偷偷的給你,不告訴她們就好了。”他所謂的“偷偷”,其實在旁邊的曾老師和小朋友都聽得一清二楚,呵呵……我被他的話語逗樂了,逗他說:“可是,曾老師都聽到了,你只給我,她沒有,她會難過哦”。旁邊的曾老師也配合着裝着生氣的說:“哼!我都聽到了,下次我有好吃的東西也不請你吃了!”他聽了後,於是說:“我家還有,下次再帶多點請你們吃哦!”說完他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我以爲這樣他會放棄給我的念頭了,讓我驚訝的是:他剛一坐下,突然問我:“禤老師,你家有小孩嗎?”我感到莫名奇妙,於是問到:“怎麼會這麼問呢?”於是他說:“如果有的話,我想請你拿棒棒糖給他吃哦!”聽了以後,心裏想:呵……這小孩還真有不達目的不罷休的精神!接着我說道:“我家沒小孩哦!”我想他這下總該放棄給我棒棒糖的念頭了吧?沒想這下他又走過來問:“爲什麼不要我的棒棒糖呢?”

從話語中我讀懂了他的真誠,從語氣裏明白了他的失望。其實心裏真的感受到了他的.一番好意,並不是故意讓他失望,只是想孩子更深的理解分享的快樂!於是我把心中真實的想法告訴他:“我喜歡和其他老師一起分享好吃的東西,這樣我覺得更開心!”他聽了以後,似乎明白了我的心意,點了點頭說道:“知道了!”我心裏頓時感到無比驕傲,有那麼懂事的學生每天陪伴着自己是幸福的!

要問我此時最想說什麼?那就是——謝謝你,孩子!因爲有你,老師的生活充滿驚喜與快樂!

幼兒成長教育隨筆11

近段時間,幼兒園隔壁的國小、周邊的民房等都在新建和改造,大批的粉刷匠、泥水匠、木匠等在工地上忙碌的身影吸引着孩子們的眼球。每天戶外活動、自由活動時間,孩子們總會不自覺地趴在欄杆上目不轉睛地觀望着工地並討論着與建築相關的話題。

在瞭解孩子們的興趣後,我們決定在幼兒園操場上創設以"建築"爲主題的遊戲環境。該創設哪些遊戲區域?投放哪些材料比較合適呢?在與孩子及家長交流的過程中,我們得知幼兒園周邊有一片竹林,村裏的很多村民都是靠竹子養家,練就了一身好手藝,竹屋、竹筐、竹籮、竹籃等都出自他們之手,爲此,我們決定就地取材,第一期投放的主材料爲毛竹。通過教研組的研討,我們把整個遊戲區分爲3個小區域,並在其中投放相應的遊戲輔助材料。"衣帽間"主要提供馬甲、手套、頭盔、工作證等裝備行頭。"設計院"主要提供圖紙、尺、色卡等設計繪圖工具。"材料屋"主要提供老虎鉗、鉛絲、電鑽、鋸子、榔頭等建築工具以及大量的主材料竹子。

3個區域之間有着一定的工作聯繫,上一個環節爲下一個環節做準備,有利於孩子有計劃地去認真完成一件事情。在遊戲中,孩子們學到了如何用老虎鉗等工具剪鉛絲,擰鉛絲,如何用鉛絲把毛竹綁起來搭房子等技能,搭出了"小小毛竹屋"等建築物。

遊戲進行了一段時間後,孩子們已經不滿足於只是搭毛竹屋了,他們想打造更豐富、更真實有用的東西。爲了更大程度地滿足孩子對建造的興趣,支持孩子持續學習,我們又投放了真實的木頭、木板、打磨板等主材料,還投放了滑輪、螺絲、釘子等,再一次滿足了孩子們的動手慾望和參與興趣。

這次我們把遊戲場地分成了5個工作區域:設計院、材料準備區、組裝區、打磨區、成品區。孩子們在那裏可以大膽創作、真實操作。

遊戲來源於生活又迴歸生活,不久,孩子們用那些材料完成了木頭圍欄、滑板小車、板凳、花架、推車等作品,多數是真實可用的,都被投放到班級中使用:有投放到自然角中做花架的,有投放到戶外活動用於運輸的,有投放到戶外遊戲中做滑板車的,等等。

看到自己製作的物品真的.被用起來了,孩子們受到了極大的鼓舞,他們對遊戲興趣更濃了。有一天,有幾個孩子看上了幼兒園裏一個廢棄的6平方米大的沙池,告訴老師想把那裏改造成建築工地。教師欣然同意。這次教師沒有投放任何材料,而是放手讓孩子自己去設計、找材料,盡情地按自己的意願去遊戲。沒想到這次孩子玩得更快樂了,遊戲內容也更豐富了。

因爲沙池已經廢棄多時,所以沙子中混入了很多石子、貝殼、樹枝、樹葉等雜物,孩子們便從家裏帶來了竹筐、竹籃、竹篩,甚至小型的漁網等工具,準備把雜物從沙子中分離出來,孩子們把這道工序叫揚沙。 因爲沙池中的雜物有大小、輕重、粗細之分,孩子們會據此選擇揚沙的工具,例如,對鵝卵石、貝殼、樹枝,他們會用縫隙較大的竹筐進行揚沙,對留下的小石子、沙粒等會選用縫隙小的竹篩或網眼較小的漁網進行二次揚沙。有的揚沙工具較大,一個人推不動,他們就會雙人或多人合作揚沙。

揚沙後,孩子們就想用沙子砌牆,於是他們徵得工地管理人員的同意,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去附近的建築工地找來了被廢棄的磚塊,在把這些磚塊運回幼兒園的過程中,孩子們動了不少腦筋。若磚塊放置太靠前,車子容易前傾翻倒,若磚塊放得過多,孩子的手部力量控制不了小車,小車就會因爲不平衡而側翻。所以在搬運磚塊的過程中,孩子們不斷地調整磚塊裝在車上的位置以及數量,終於把那些磚塊順利運回了幼兒園。然而他們在砌牆過程中又碰到了新問題,沙子沒有黏性怎麼辦?於是孩子們就回家問父母,在父母的指導下,孩子們學會了用黃泥拌上沙子、草筋等土辦法制成砌牆用的黏合劑,而牆砌得牢固與否考驗的是孩子們的手藝和耐心。總之,問題不斷出現,孩子們便帶着問題去尋找答案,解決問題。有一次,一個孩子大聲地說道:"我們這裏是黃沙建築公司。"於是"黃沙建築公司"這個名字便在幼兒園裏傳開了。

雖然我們是鄉鎮幼兒園,孩子們的遊戲材料都很"土",教師的遊戲指導水平也不高,但在觀察孩子的遊戲過程中,我們能及時發現孩子興趣點,並追隨孩子興趣支持孩子持續遊戲,深度學習。這說明我們在有效支持孩子游戲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幼兒成長教育隨筆12

孩子的成長關係到孩子的未來,良好的環境能夠對孩子的成長起到良好的作用,讓孩子在快樂中成長,讓孩子在老師和父母的懷抱中成長,我們作爲大人,應該關注每一位幼兒。

自己的.孩子已經三歲了,開始上幼兒園了,在我們這個家庭中,因爲孩子也存在一些問題,奶奶一輩的比較慣孩子,我對孩子比較嚴厲,孩子對的事情給與表揚,孩子錯的事情給予正確教育,但是我對象對孩子比較特殊,孩子錯了就開始打,有時我發現孩子好像給打的不在乎了,因爲下手不太狠,孩子以爲和他玩呢?有一次,他妹妹來玩,兩人玩的很盡興,可是,玩了不到半個小時,就開始打架了,把他妹妹打哭了,我對象就開始打他,孩子後來說:“媽媽,根本不是我的事,妹妹先搶的我的玩具,你們也不問就打我。“聽了孩子的話,我心裏很難受,是呀,根本沒問原因就打孩子,這根本就不對呀,在幼兒園裏,孩子之間有分歧,老師還先問原因呢?我把自己的想法與老公進行了一次交流,老公認爲我說的對,這樣什麼事不管青紅皁白就打孩子,是大人的過錯,不過不管,長久下來,孩子會在心裏抱怨我們,心裏會有陰影的。

作爲長輩,作爲老師,我感覺孩子的成長環境很重要,要給與孩子良好的環境生活,讓孩子在人爲環境中快樂成長,關注孩子,經常與孩子進行交流,讓孩子把自己的想法和我們說,讓孩子快樂成長。

幼兒成長教育隨筆13

案例背景

二寶是個較沉默的男孩,開學入園一個多月以來,一直很少聽到他講話。老師主動問他時,他總是點點頭或搖搖頭,和小朋友之間也很少講話。剛開始入學哭的較厲害,現在慢慢地能平靜地走進幼兒園跟媽媽招招手告別,與小朋友之間漸漸地也開始交往起來,只是很多幼兒會告他狀,說他打人。而最讓老師頭疼地是他每天出去做早操時,他總是站着不動,儘管老師跟他單獨說過很多次,並與他父母也交流了幾次,但他總是不肯動。

案例描述

九月:大部分幼兒能跟着老師邊聽音樂並做動作,然而二寶卻只是站在圓點上,有時看看老師,有時看看小朋友。連拿圈的動作也不肯做,我把圈放到他手裏他纔拿着,但依舊不肯動。不光是做操如此,教學活動或集體遊戲時,他總是坐着或站在一旁,不會主動參與,老師請他也不願意。

十月:每到做操時老師們都會輪流與二寶溝通,勸說他要跟着老師學動作,和小朋友一起做早操,老師還表揚了認真做早操的小朋友。漸漸地二寶開始關注到早操,但是他還是站在圓點上,看着老師和小朋友做操,自己卻仍舊一動不動。老師與他家長也溝通多次,發現家長的勸說也沒用。在教師的再三要求下,現在的他會自己拿着呼啦圈了,但不做任何動作。本月除了早操活動,二寶喜歡自己看書或玩玩具了,偶爾也會與老師交流了。

十一月:本月二寶開始與溝通關於早操的事情了,當老師問他爲什麼不做早操時,他說怎麼做操啊?我聽到之後,每次早操時會特別提醒他,看着老師的樣子,動一動手和腳等。有時我也會站到他一旁,幫着他舉圈或提醒他蹲下等動作。漸漸地二寶開始動起來了,會跟着老師蹲下、站起、走火跑等做簡單的動作。不僅如此當老師請小朋友如廁時,他會說他不要小便或上過廁所了等,他與老師之間的溝通越來越多。二寶媽媽也說他回家告訴爸爸他會做早操了,關於幼兒園的事情說的越來越多了。

分析與評價

一般幼兒入園後通過一個多月的適應和學習,大多數幼兒會跟着老師一起做早操和遊戲,二寶的初期表現的抗拒和不參與,表明他並沒有適應幼兒園生活。通過對二寶家庭和他性格的瞭解,我瞭解到二寶的前兩個月的`“不做操”可能與他的性格有關,他的父母告訴我二寶在家是個倔強的孩子,他不願意的事情父母勸他也沒用。所以剛開始的兩個月裏,不管老師怎樣勸說都沒用。對於這樣的幼兒,老師在尊重幼兒個性發展的基礎上,我們以不斷的引導和耐心的等待,最後瞭解到原來二寶是不會做,不知道怎麼學。終於在取得二寶信任的基礎上,他開始跟着老師學做操了。最終通過三個多月的逐步適應,學會了早操,適應了幼兒園的生活。

幼兒成長教育隨筆14

隨着天氣的變冷,孩子們都不願意出來玩了我班的八個一活動也有序地玩起來。每天早晨孩子們來到後,都會自己地拿起球自由地玩起來,等他們到齊後,我便和他們一起按一定的規律玩,剛開始他們興趣都很高,玩的也很開心。

可是這幾天,突然有幾個孩子到玩球的時候就說自己感冒了,媽媽不讓打球了,我感到很納悶,剛開始的時候是文涵的媽媽來說,文涵感冒了,先不要打球了,我就讓他在屋裏玩玩具,昨天玩球的時候,又有兩個小朋友自己說感冒了,媽媽不讓打球了,我沒有多想,就讓他們也在屋裏玩玩具,可是,今天又有一個小朋友也說自己感冒了,媽媽不讓打球了。我想這就不對了,怎麼這麼巧,別的活動時不感冒,怎麼到打球的時候就感冒,這裏面一定有問題,於是,我讓其他小朋友先自己玩球,就來到那些感冒的小朋友跟前,看他們玩玩具玩的很高興,也不像感冒了,我便蹲下來摸了摸他們的頭,一點也不熱,我斷定他們一定是不願意打球願意玩玩具,就撒謊說自己感冒了。但是爲了不冤枉每個孩子,我決定進行一次家訪,果然,通過了解這幾個孩子卻是沒有感冒,而是對打球沒有興趣了。爲了得到家長的支持,我向他們介紹了打球的好處,希望他們在家裏能抽空陪孩子一起玩球,幫他們建立起玩球的興趣。

我也改變了以往玩球的規律,不要求他們按我的要求去做,而是讓他們按自己的意願去玩,讓他們自己想花樣玩,當孩子們玩累了,會讓他們坐在球上聽我講故事,通過好聽的故事,讓他們明白玩球的'好處,從而激發了孩子們玩球的興趣,每個孩子都愛上了玩球。

這次的“感冒”事件,我並沒有直接去揭穿他們,也沒有強制他們去打球,而是用另一種方式激發了孩子們玩球的興趣,這樣使他們從心裏願意去玩球,而不是被迫玩,因此,作爲一位幼教工作者,在遇到孩子們不想去做的時候,要想辦法培養孩子的興趣,而不是強迫他們去執行。

幼兒成長教育隨筆15

今天雅雅請假了。聽她媽媽說,孩子說耳朵裏有東西,不舒服,所以她要帶孩子到醫院看看。我很奇怪,雅雅昨天並沒有和我們說不舒服。難道是午休時她不小心把什麼東西弄進耳朵裏了,還是戶外活動時小朋友之間發生了什麼糾紛?我反覆地回憶着昨天各個活動環節中的每一個細節。

終於,雅雅和媽媽從醫院回來了。雅雅媽媽說,醫生從孩子耳朵裏挖出來一個亮晶晶的小東西。更讓我吃驚的是,孩子說這個小東西不是昨天放到耳朵裏的,而是很多天以前就有了。我和家長都很慶幸,孩子的身體沒有發生大的意外,但我也知道不是每一次都這麼幸運的。在深深的自責之後,我爲自己的失誤向雅雅媽媽道了歉。

我開始深刻地反思整個事件:耳朵裏有東西是很不舒服的,可這麼多天了,雅雅爲什麼沒有告訴我們?難道是我們的.教育方式有問題?從教二十年來,我像母親一樣,關注每個孩子的一舉一動,生怕他們磕磕絆絆;我常向孩子耐心地講解有關安全知識,告訴他們危險的事情不能做。但仔細想來,我們的安全教育往往強調禁止做什麼,卻很少告訴孩子一旦遇到危險該如何應對。由於我們平時總是不停地強調這個不許做,那個不許做,所以孩子一旦不小心做了那些被禁止的行爲時,就會怕教師斥責而不敢告知。我想必須調整自己的教育方法。

後來,我常和孩子們一起討論:如果感到不舒服或遇到危險的事情,應該怎麼辦?我還蒐集一些視頻讓孩子們觀看,如,有孩子亂吃藥片,及時告訴教師後得到救助;有孩子使用水果刀割破了手指頭,告訴媽媽後得到及時處理等。我們還常請消防員等專業人士來園給孩子們演示、講解遇到火災等突發事件時該如何應對、保護自己。目的是使孩子們懂得:受到傷害時應極力尋求保護,要即刻告訴身邊的人,以得到及時的救助;遇到突發事件時要採用正確的方法應對,保護好自己,使傷害降到最低。

此外,我還努力做到:當孩子犯錯時,給他一個機會;當孩子獲得成功時,給他一片掌聲;當孩子遇到困難時,給他真誠的幫助;當孩子大膽表現表達時,做他最好的欣賞者。這樣,孩子才願意與我們分享他的喜悅或煩惱,我們才能及時瞭解孩子的狀況,從而給予適宜的支持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