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教師

幼兒成長教師隨筆

教師9.15K

在現實的學習、工作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隨筆吧?隨筆是散文的一個分支,是議論文的一個變體,兼具議論和抒情兩種特性。想要更多的瞭解隨筆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成長教師隨筆,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成長教師隨筆

幼兒成長教師隨筆1

近段時間,幼兒園隔壁的國小、周邊的民房等都在新建和改造,大批的粉刷匠、泥水匠、木匠等在工地上忙碌的身影吸引着孩子們的眼球。每天戶外活動、自由活動時間,孩子們總會不自覺地趴在欄杆上目不轉睛地觀望着工地並討論着與建築相關的話題。

在瞭解孩子們的興趣後,我們決定在幼兒園操場上創設以"建築"爲主題的遊戲環境。該創設哪些遊戲區域?投放哪些材料比較合適呢?在與孩子及家長交流的過程中,我們得知幼兒園周邊有一片竹林,村裏的很多村民都是靠竹子養家,練就了一身好手藝,竹屋、竹筐、竹籮、竹籃等都出自他們之手,爲此,我們決定就地取材,第一期投放的主材料爲毛竹。通過教研組的研討,我們把整個遊戲區分爲3個小區域,並在其中投放相應的遊戲輔助材料。"衣帽間"主要提供馬甲、手套、頭盔、工作證等裝備行頭。"設計院"主要提供圖紙、尺、色卡等設計繪圖工具。"材料屋"主要提供老虎鉗、鉛絲、電鑽、鋸子、榔頭等建築工具以及大量的主材料竹子。

3個區域之間有着一定的工作聯繫,上一個環節爲下一個環節做準備,有利於孩子有計劃地去認真完成一件事情。在遊戲中,孩子們學到了如何用老虎鉗等工具剪鉛絲,擰鉛絲,如何用鉛絲把毛竹綁起來搭房子等技能,搭出了"小小毛竹屋"等建築物。

遊戲進行了一段時間後,孩子們已經不滿足於只是搭毛竹屋了,他們想打造更豐富、更真實有用的東西。爲了更大程度地滿足孩子對建造的興趣,支持孩子持續學習,我們又投放了真實的木頭、木板、打磨板等主材料,還投放了滑輪、螺絲、釘子等,再一次滿足了孩子們的動手慾望和參與興趣。

這次我們把遊戲場地分成了5個工作區域:設計院、材料準備區、組裝區、打磨區、成品區。孩子們在那裏可以大膽創作、真實操作。

遊戲來源於生活又迴歸生活,不久,孩子們用那些材料完成了木頭圍欄、滑板小車、板凳、花架、推車等作品,多數是真實可用的,都被投放到班級中使用:有投放到自然角中做花架的,有投放到戶外活動用於運輸的,有投放到戶外遊戲中做滑板車的,等等。

看到自己製作的物品真的被用起來了,孩子們受到了極大的鼓舞,他們對遊戲興趣更濃了。有一天,有幾個孩子看上了幼兒園裏一個廢棄的6平方米大的`沙池,告訴老師想把那裏改造成建築工地。教師欣然同意。這次教師沒有投放任何材料,而是放手讓孩子自己去設計、找材料,盡情地按自己的意願去遊戲。沒想到這次孩子玩得更快樂了,遊戲內容也更豐富了。

因爲沙池已經廢棄多時,所以沙子中混入了很多石子、貝殼、樹枝、樹葉等雜物,孩子們便從家裏帶來了竹筐、竹籃、竹篩,甚至小型的漁網等工具,準備把雜物從沙子中分離出來,孩子們把這道工序叫揚沙。 因爲沙池中的雜物有大小、輕重、粗細之分,孩子們會據此選擇揚沙的工具,例如,對鵝卵石、貝殼、樹枝,他們會用縫隙較大的竹筐進行揚沙,對留下的小石子、沙粒等會選用縫隙小的竹篩或網眼較小的漁網進行二次揚沙。有的揚沙工具較大,一個人推不動,他們就會雙人或多人合作揚沙。

揚沙後,孩子們就想用沙子砌牆,於是他們徵得工地管理人員的同意,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去附近的建築工地找來了被廢棄的磚塊,在把這些磚塊運回幼兒園的過程中,孩子們動了不少腦筋。若磚塊放置太靠前,車子容易前傾翻倒,若磚塊放得過多,孩子的手部力量控制不了小車,小車就會因爲不平衡而側翻。所以在搬運磚塊的過程中,孩子們不斷地調整磚塊裝在車上的位置以及數量,終於把那些磚塊順利運回了幼兒園。然而他們在砌牆過程中又碰到了新問題,沙子沒有黏性怎麼辦?於是孩子們就回家問父母,在父母的指導下,孩子們學會了用黃泥拌上沙子、草筋等土辦法制成砌牆用的黏合劑,而牆砌得牢固與否考驗的是孩子們的手藝和耐心。總之,問題不斷出現,孩子們便帶着問題去尋找答案,解決問題。有一次,一個孩子大聲地說道:"我們這裏是黃沙建築公司。"於是"黃沙建築公司"這個名字便在幼兒園裏傳開了。

雖然我們是鄉鎮幼兒園,孩子們的遊戲材料都很"土",教師的遊戲指導水平也不高,但在觀察孩子的遊戲過程中,我們能及時發現孩子興趣點,並追隨孩子興趣支持孩子持續遊戲,深度學習。這說明我們在有效支持孩子游戲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幼兒成長教師隨筆2

剛到中班時,感覺中班在常規一方面還是不錯的,從小朋友們開心的表情我能看出,這是一個溫馨的班級。

不管是什麼活動,孩子們的積極性都很高,每次出去戶外的時候,孩子們都很喜歡搶第一,針對這點,班上老師實行了一條策略,請能力強的小朋友做小指揮、能力不是很好的小朋友做小助手,帶領小朋友排隊換鞋子、喝水、上廁所等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久而久之,孩子們就養成了一種習慣,搶第一的.現象很少出現了。有時候,當老師忘記選小指揮,孩子們還會提醒老師今天你還沒有請小指揮呢。

雖然在常規方面不錯,但我們還是每天嚴抓常規、紀律等方面,比如:在用餐前請小朋友先疊好毛巾、站整齊(要注意站的姿勢)、進行餐前感恩(引導小朋友用完整的語言說:“我今天要感謝誰,因爲什麼原因感謝他(它),所以謝謝”),吃飯的時候請小朋友保持安靜以及桌面的清潔,需要添湯請小朋友用英語跟老師進行對話,吃完飯後要求小朋友會說:“我吃飽了,請大家慢慢吃,”然後才能搬着自己的椅子去找書看。

在紀律方面,我們還實行了獎勵紅花和加減提前進區玩的分數來使小朋友有個自我管理的自覺意識。這點對小朋友來說,還是比較有用的。

在生活方面,我們關心每個孩子,尊重每個孩子,多去鼓勵讚美孩子,多與孩子溝通去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做到對每個孩子公平共正。

老師關愛的目光是孩子心靈的陽光,老師的笑容是給孩子最大的獎勵,寶貝們都有自己的精彩,滿足孩子就是自己最大的欣慰。

雖然在中班呆的時間雖然不是很長,但我的感悟卻在不斷增加,在好的方面我們會繼續保持,在不好的方面我們會繼續努力,一定做到對每個孩子負責,讓每個孩子健康快樂的長大。

幼兒成長教師隨筆3

關鍵詞: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專業化成長

摘要:

隨着終身教育理念的不斷深入,幼兒教師的專業化成長已經成爲當前幼教界乃至全社會探討的焦點話題。教育隨筆是展示幼兒教師風采的窗口和舞臺,也是促進幼兒教師專業化成長的有效途徑。根據幼兒教師教育隨筆做簡要的闡述,探討其促進幼兒教師專業化成長所具有的積極作用,併爲幼兒教師寫好教育隨筆提出若干具有可借鑑的意見。

幼兒園的教育生活色彩斑斕,每一位幼兒教師都可以從中感受初掀“人生幕簾”幼兒的童真與童趣,但這些特殊的感受與經歷如果沒有給予及時的記錄與梳理,就會在忙碌中稍縱即逝。教育隨筆即是一種適合幼兒教師珍存這些經歷的記載方式,藉助於這一載體幼兒教師可以對觸動心靈的點滴教育感悟加以記載、梳理、提煉與反思,幫助幼兒教師轉變自己的教育理念與行爲方式,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與科研素養,教育隨筆也就成爲教師職業生涯中自我專業成長的同行伴侶。

一、教育隨筆與幼兒教師的專業化成長

(一)教育隨筆的內涵與特徵

教育隨筆就是談教育感受、思想觀點的隨筆,主要是一種教育敘事研究方式,是教師通過對有意義的校園生活、教育教學事件、教育教學實踐經驗的描述與分析,從而挖掘或揭示隱藏其中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論和教育信念,進而發現教育的本質、規律和價值意義。教育隨筆的選材豐富,內容廣泛,不拘一格,感性與理性並用,而其核心特點在於一個“隨”字,即有感而發,隨心而發,自由的描繪心靈、講述生活、表達情感。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是教育隨筆最早的倡導者,他在《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提到:“教育日記並不是什麼對它提出某些格式要求的官方文獻,而是一種個人的隨筆記錄,在日常工作中就可以記。

(二)幼兒教師教育隨筆內容的選擇

撰寫教育隨筆內容的選擇可以是多角度的,無論素材的瑣碎與否,無論是成功的喜悅還是失敗的痛苦,只要對自己有所啓示,對自身的成長有所幫助,都可以成爲隨筆的內容。只要幼兒教師做個生活的有心人,那麼寫起隨筆來也該是得心應手的。筆者認爲具體可以以下四方面選材:

1.對自身及他人教育教學過程中得失的斟酌與反思

於成功處斟酌:一個精彩成功的教學活動,一個教育契機的成功把握,一個教育難題的成功解決等等,都值得幼兒教師斟酌與思索:爲什麼會成功?對幼兒、對自身的收穫又是什麼?於失敗處反思:教學中教法設計的失誤、教育目標定位不當等失敗的經驗也是一筆寶貴的財富,“發現一個問題比解決十個問題還重要”,正是通過對這些失敗經驗的反思,教師才能發現問題並尋找到最佳的解決方法,才能促進自身不斷走向成熟。

2.觀摩、學習、借鑑他人課程的體會

在聽課及賞析課例時,可以對其他教師的.教育理念與教育方式進行分析,記錄其對自己影響深刻的經驗,並談談這堂課對自己的啓示與思考,同時對自己認爲不妥之處給與適當的分析與評價,試問自己“假如是我,這節課我會怎樣去上?”既吸取他人的精華,也及時分析不足,從中總結經驗與教訓以使其成爲日後教學的“前車之鑑”。

3.讀書、讀報獲得的點滴感悟

古語曰:“腹有詩書氣自華”,閱讀是學習之本,是立教之根,是生存之道。作爲一名邁向專業化成長道路的幼兒教師應該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幼兒教師在閱讀兒童讀物、教學雜誌、教育經典著作時就可以把自己從中獲取的新教育理念、、科研方法給予及時地記載,並附上自己的感悟,以隨筆的形式將這些“精神食糧”與同仁分享。

4.對來自幼兒與家長的相關經歷的梳理與分析

人們常說:幼兒教師的雙眼如同攝像頭掃視並記錄下幼兒在幼兒園的成長軌跡。一線幼兒教師能捕捉到大量幼兒學習生活的素材,這些現實素材往往隱含了大量的教育資源與研究價值,幼兒教師可以以隨筆的形式記錄並分析各類現象產生的原因,從中挖掘所蘊含的教育機理。此外在與家長的交流中,幼兒教師能獲得大量家長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的困惑及對自己教學工作的建議,這些都可以成爲教育隨筆中的內容。

(三)幼兒教師的專業化成長

所謂幼兒教師的專業化成長是指使幼兒教師在職業生涯中,通過終身學習培訓和專業訓練,熟練掌握幼兒教育專業知識和技能,成爲一個良好的幼兒教育專業工作者。全美幼教協會(NAFYC)指出幼兒教師的專業化成長應體現在對兒童發展有着深刻的理解和體悟,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曾提出一個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教師專業發展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如教師教育制度的安排、外部條件的扶持,但最重要的是作爲個體的教師對自我專業發展的自主追求。由此觀之,透過反思去理解與體悟教育與兒童成長的真諦,能使幼兒教師將這份理解與感受提升爲教育智慧,幫助其成長爲具有一定理論基礎與教育思想的專業人員,可以說幼兒教師的專業成長是一種自我反思自我實現的過程。

二、教育隨筆對幼兒教師專業化成長的意義

在幼兒教師專業化成長的背景下,寫教育隨筆是一種有價值的基礎性的研究。這種研究可以讓幼兒教師通過自我剖析、自我總結、自我反思來對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進行建構、提升,對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進行評價、修正與改進,在隨筆中促進自身專業化的發展。

(一)可以促進幼兒教師對自身教育行爲的反思,提升專業化水平

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家林崇德教授的研究表明,促使一個教師專業化發展最重要的因素和途徑是“自我意識”的強化和學會自省。教師可以把自己的教學實踐作爲研究的過程,不斷的實踐,不斷的反思,不斷優化教育工作,提升自身的教育水平與素養,從而促進自我專業化的發展。在回顧、記錄一段教學經歷的同時就是在捫心自問:我做對了嗎?問題出在哪兒?該如何解決呢?……正是這一個個“小問題”構成了幼兒教師反思的過程。這些反思爲幼兒教師建構鮮活的教育理念,強化熱忱的職業情感,在教育隨筆中反思,在教育隨筆中走向成熟。撰寫教育隨筆是促使幼兒教師反思的一個既簡捷又實用的策略,是幼兒教師生命之光的記載,是促進幼兒教師專業化成長有效的途徑。

(二)可以爲幼兒教師撰文立說奠定良好的基礎,拓寬科研平臺

幼兒教師撰寫教育隨筆,對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特定教育情境、事件及其相互作用的人際關係進行記錄、梳理、研究與分析,從中有所思,有所悟,有所感,有所得,無形中激勵了廣大幼兒教師養成勤於動筆的習慣,營造“我樂我寫,我寫我樂”的學習氛圍。通過寫教育隨筆,幼兒教師的寫作素材得到不斷的更新,寫作經驗得到不斷的積累,寫作技能不斷提升。這些無疑爲幼兒教師日後寫教學計劃、科研論文,乃至著書打下堅實的基礎,爲其專業化成長拓寬科研平臺。 (三)可以培養幼兒教師良好的閱讀習慣,共享教育資源。

讀書使人明理,讀詩使人聰慧,讀史使人深刻。讀書與寫作是分不開的,要想寫出好的教育隨筆就需要幼兒教師養成閱讀的習慣,從閱讀中獲取寫作所需的精髓,讓自己在書香中成長,在讀書中反思自我。幼兒教師把讀書的心得體會記錄在隨筆中,與同仁分享從閱讀中獲得的知識經驗,共享資源,共求成長。在閱讀中一篇篇教育隨筆悄然“誕生”,心中那畝知識的麥田也不斷在辛勤播種中喜獲豐碩的“糧食”。

(四)可以提供經驗分享的素材,激發教師之間的專業對話

教育工作不僅體現爲一種教師個體化的勞動過程,同時也存在着羣體性效應。幼兒教師以教育隨筆的方式描述、記錄下極富個人色彩體驗的教學經歷,這份經歷也就是其他教師共享的教育經驗:通過教育隨筆,教師可以瞭解周圍其他同事最近所經歷的教學事件、閱讀了那些優秀書籍、在教學中遇到了什麼樣的困難,思考的視角是什麼,解決的對策又有哪些等等。通過小組間的交流、研討,組織教師進行專業對話,使教師間“不同的聲音”在這裏相互碰撞。可以使幼兒教師將教育在敘述與學習借鑑中加深對顯性知識的理解,進而挖掘教育行爲背後的默會知識,獲得共同的發展。

三、幼兒教師寫好教育隨筆的策略

(一)多思考,勤動筆

蘇州大學朱永新教授曾在“教育在線”網站中提出“每日三省吾身,寫千字文一篇”,廣大一線教師在平常的實踐中多反思自我,思有所得,並用記錄下這些對教育的點滴感悟,不僅自勉自己而且能與他人共享資源,共求進步。寫教育教學隨筆是不少幼兒園教學常規的一項基本要求,幼兒教師要把寫教育隨筆作爲自己工作與成長所必需的,把它視爲一個促進自我反思、自我學習、自我提升的平臺,把外部需求轉化爲自我的內部需求。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很多事如果沒有用文字記載下來,時間久了也就慢慢淡忘了,寫教育隨筆即是教育教學思考的結晶與創造。熟能生巧,動筆多了,想的東西也會多了,隨筆中無形就會有自己教育思想的閃現,便會推動自己對幼兒教育本質的領悟;動筆多了,駕馭文字的能力就會自然提高,寫起來也就得心應手。

(二)用心發現,有感而作

當前雖然不少幼兒教師意識到寫教育隨筆的重要意義,但是一動筆仍覺得無處着手,這些教師就是少了一雙發現問題的眼睛,對經歷過的教學活動缺乏質疑與思索。“研究始於問題。”幼兒教師要做個生活的有心人,對經歷過的事多個質疑“爲什麼會這樣呢?”,養成問題意識,而非熟視無睹,見怪不怪。多關注自己周圍的孩子,多與幼兒嬉戲,從中發現令人驚歎的成長祕密;多與同事交流,一起分析遇上的教育難題與自身感悟,體驗教育的真諦。做到“以身體之,以心驗之”,留心身邊的細節,反思自身經歷,在平凡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捕捉教育的“意義瞬間”。

(三)“敘且悟”,寫有所得

寫教育教學隨筆可以把自己印象和感受深刻的事件記錄下來,詳細地描述精彩的細節部分一定不能忽視。但是切忌記流水賬,把教育隨筆單純的視爲簡單的敘事,誤認爲把一件事描述清楚就萬事大吉。要寫好教育隨筆幼兒教師必須明白寫教育隨筆的最終目的:對自己做的事進行認真分析和思考,不斷總結,不斷更新轉變觀念,把新知識、新方法運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因此,幼兒教師寫教育隨筆的出發點應該是爲用而寫,而非爲完成任務而寫。在敘述完事件後,應採用從現象到本質的分析方法,去解析這些教育現象,找出這些教育現象潛藏的教育本質,在“本”上指出解決問題的方向,在“標”上提出解決問題的具體措施。要把事件記錄與事件分析結合起來,要形成自己的觀點與看法,從實質能夠理解教育的真諦,能從根本上促進自身的成長。

參考文獻

[1]李娟.教育隨筆與語文教師專業發展探究[D].山東師範大學,20xx.

[2]遲佳明.淺談幼兒教師專業化發展[J].黑龍江教育學報,20xx,(5).

[3]張燕.在反思中成長[M].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年出版,20xx.

[4]劉寶根,宋武.如何寫好幼教隨筆[J].教育導刊,20xx,(1).

幼兒成長教師隨筆4

今年是我踏上工作崗位的第一年,也是第一次走進XX幼兒園這個大家庭裏。在這半年裏,我的角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由一名學生轉變爲幼兒教師,我感受到了責任的重大。

剛開始的時候,真的手忙腳亂,有很多不懂得地方,例如如何組織幼兒的一日生活,如何去上好一堂課,如何佈置班級主題牆環境,如何製作遊戲材料等,因此,我向師傅學習,向同事學習,多看、多聽、多記錄,慢慢地也學到了很多的東西,都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我現在嘗試將學校裏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教學中,以適應時代的需求、幼兒的需求,我主要是在不斷地學習,不斷地適應新環境、新角色。這學期,我一共上了兩次公開課:亮相課和過關課。第一次亮相課的時候,是師傅幫助我選的教案,在磨課的時候,第一次試上存在着很多問題,當時我真的很灰心,是小班年級組的所有老師一起幫助我找出不足之處然後改正,也是師傅也耐心地教導我,“不要灰心,第一年的老師都這樣的,沒關係,努力就好。”讓我重拾了信心,在教研活動討論的時候,領導同事也給出了意見,讓我學到了很多,我真的很感謝師傅的教導和領導同事的幫助,我也深有體會,上好一節課,準備很重要,對教材的熟悉度、物質準備、環境準備等都影響着一節課的教學質量,當然目標必須瞭然於心。

作爲一名幼兒教師我始終銘記:“對待孩子要有愛心,對待工作要細心,對待家長要有誠心。”

首先是孩子,我第一年帶班,而且還是小班,小班幼兒第一次過集體生活,什麼都不懂,特別是剛開學的'幾天,有幾個小朋友不停地哭鬧,不斷地要找媽媽,我當時真的有點頭大。幸好在師傅的幫助下以及我也在網上搜集資料,讓孩子們慢慢地克服了入園的恐懼。和孩子們一起學習、一起玩遊戲真的很開心,看着他們每天獨自進班級,甜甜地叫一聲“老師早”,我感到很幸福。我也深刻明白,對待孩子一定要有愛心,你只有充分地去愛他們、關心他們,從他們的角度出發,才能讓他們更好地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得到更好的發展。

其次,是工作,由於經驗的缺乏,總感覺這也做不好,那也做不好。師傅也向我提出過很多建議,我也認識到自己的不足,無論是細緻程度,還是對待工作的嚴謹態度,我感覺自己都有了一定的提高。我缺乏教學經驗,其中包括如何處理課堂上的突發事件,如何正確處理師生關係和如何做好家長工作等,作爲新教師,年輕既是我的優勢,同時也會成爲我的弱勢。其中最重要的是,年輕的我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會難以取得幼兒家長的認可,畢竟剛剛踏出大學校門的我還透着點學生氣,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歷練才能真正成熟穩健起來。

最後,是家長工作,幼兒園工作的開展離不開家長的信任、支持、與宣傳,提高幼兒素質,促進幼兒全面發展,單靠幼兒園的教育是不夠的,只有社會、家庭、幼兒園緊密結合,才能使每個孩子都得到全方位的健康和諧發展。因此,我積極和家長交流,將幼兒在園表現反饋給家長,同時,利用班級論壇和家訪的形式,更好地將各個階段的教學內容及幼兒情況反饋給給家長,實現家園同步教育,促進幼兒身心健康、和諧的發展,以誠心的態度和每位家長交流。

總之,這半年裏,學到了很多,也深刻地認識到自己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我會繼續努力,爭取做一名真正出色的幼兒園教師。

幼兒成長教師隨筆5

戶外活動開始了,孩子們有的拍球、有的玩沙包、還有的跳繩……象一隻只快樂的小鳥活躍在院子裏。可偉偉小朋友卻不同別的小夥伴,因爲他身患殘疾,不僅一隻眼睛看不見,而且他的右腿先天性骨關節脫落,在入園前的幾個月剛剛動過大手術,現在走路還不是很穩,語言表達能力也比較差。對於這樣的孩子,身爲小班班主任的我,在看好別的孩子的同時,還要百倍的去關心照顧他,不管走到哪裏,我都隨時帶着他,牽着他的小手,生怕他出什麼意外。可這,我卻發現他的小手在往外掙脫,並不時的用另一隻小手去掰我的手,用不清晰的聲音對我說:“老師,我也要去玩。”一句話,讓我心裏咯噔一下,感覺到對這種特別的呵護方法起了疑問,我一邊說:“偉偉,一定要小心,不要摔倒。”一邊輕輕地放開他的小手。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象偉偉這樣的孩子不是很多,身患殘疾,是隻“受傷的`小鳥”。但他卻有自己的理想,自己的願望,他也想跟同齡的小夥伴一樣去玩耍、去遊戲、去想象、去創造、去飛翔。如果老師一刻也不離他左右,百倍的去關心照顧他,從這一點雖然充分說明了老師從身體這方面給予他無微不至的照顧,卻忽略了他的個性發展,雖然他的身體患有殘疾,而他的大腦發育卻很正常,識字、數數都不差。小朋友想做的事情,他也想做;小朋友想玩的事情,他也想去玩。如果別的小朋友去遊戲、去玩耍,讓他例外,這樣做是否會傷了他的自尊,心靈也能受到傷害。他會不滿意老師對他的這種關心和照顧。因此,偉偉終於鼓起勇氣,對老師說:“老師,我也要去玩”。老師應該在照顧他的同時,慢慢去鍛鍊他,讓他適應幼兒園的環境,讓他在這個環境中健康成長。不管哪些活動,哪些遊戲,都應該讓他去參加,讓他加入到這個集體隊伍中來。只是在活動時,老師隨時倍加照顧,這樣不僅保護了他的自尊,還讓別的孩子,知道並學會照顧關心有殘疾的小夥伴,知道互相幫助是一種美德,更能體現出一種人人平等、和諧相處的氛圍。

幼兒成長教師隨筆6

又到了“八個一”活動的時間了,我讓孩子們跳繩,活動剛開始,就拉着繩子跑着,突然一下子摔到了,雖然狀況就發生在我的眼前,但是我來不及拉到她,她已經摔到了,我迅速跑過去扶起她,看見她的下巴上有零星的紅點,嚴重的是嘴巴里出血了。仔細一看,原先是上牙齒咬到下嘴脣上,並咬破了,有兩個很深的小牙印,我心疼極了,連忙請王老師幫忙,帶文琪去教室漱口,擦藥。

中午吃飯時,我一向問文琪嘴巴是否還疼,需要把飯菜切細點喂她嗎?但是她卻告訴我“老師,我不疼,吃飯也不疼”,還用一雙水汪汪的大眼睛看着我。我的心裏是一陣陣的感動,她竟然看出我的擔心,像個大人似的安慰起我了。到下午午睡時,文琪的狀態一向很好,我時刻留意着她。就這樣到了下午離園的時候,我心想,此刻的孩子都是家長的心頭肉,家長如果不能理解我,就算是有一些指責的言語我也必須要聽進去,更何況文琪一向是她奶奶來接呢,老人更是心疼不已了。我忐忑不安的等着文琪的奶奶,教室裏還有四、五個孩子時,她的奶奶來了,我連忙迎上前,把這天上午的事情給老人說了一遍,就在我的話還沒有完全講完時,老人家就說“這是難免的,老師,你太辛苦了”然後一再告訴我別放心上,領着孩子跟我說了聲:“老師,再見!”後就離開了。

這天這件事情使我再一次被感動,被文琪的'善解人意,還有家長對我工作的理解和支持。這使我更加自責起來,如果我在活動前再多說幾句“請寶寶不要奔跑的”之類的提醒的話語就好了,或者這天如果不玩拉力球,改玩別的項目可能也能夠避免“事件”,今後我還要更加用心,無論在何時何地都要用的心看好孩子們。

幼兒成長教師隨筆7

東淨瑜是我班的小才子,他能認讀很多字且詞彙量特別豐富,說起話來文質彬彬。開學初,他看到別的小朋友去學畫畫,非常羨慕,可是媽媽沒給他報名。晚上,他突然對媽媽說:“媽媽,今天我班的小朋友全都去畫畫了,我們班只剩下我一個,老師都不管我了”。第二天,淨瑜媽媽就這句話來詢問老師:“爲什麼只把淨瑜一人留在活動室裏?”我覺得很奇怪,這是不可能的!這時淨瑜說話了:“老師,我想讓媽媽給我報名學畫畫”。原來,孩子爲了達到自己的`目的,運用了極度誇張的語言,他試圖用這種方法說服媽媽。

此事告訴我們:孩子對事物的觀察和辨析能力差,還想象不到一些話會對他人造成傷害,很多時候孩子的謊言不是惡意的,只是一種自我保護、自我滿足的本能使然。因此我們不能認爲孩子只要說謊就是品質有問題,就是壞孩子,決不能發現孩子說謊就劈頭蓋臉地訓斥,而是應該仔細觀察、判斷,認真揣摩孩子說謊的心理,儘量用委婉的方式讓孩子知道說謊會對別人造成傷害,說話應該實事求是。作爲老師我們要慎重對待孩子的謊言。

幼兒成長教師隨筆8

我們班的銘銘是個感統失調的男孩子,自從這個學期開學以來,我每天都對他特別關注。這個學期我在教育他的方法上又有了新的改進。我發現他比上學期有了很明顯的進步,那麼在教育他時,我又用到了哪些方法呢?

首先,我對自己說,每天要堅持表揚他最少三次。於是我會在他自由活動時有意識地多關注他,尋找他身上的閃光點,哪怕是一點點的地方,我都在全班的孩子們面前表揚他,而且還發給他一個小獎品。(小粘貼、小卡片等)每次發給他這些小禮物的時候,我都會告訴他,爲什麼他會得到獎勵,讓他以後還要這樣做。每次得到老師的獎勵後,他的臉上總是盪漾着幸福的微笑。我之所以這樣做是源於我聽過專家的一次講座,裏面提到過,最好讓每個孩子每天在幼兒園裏要獲得五個積極的信息,也就是說,每天在幼兒園裏最少要得到五次的快樂。(老師的表揚是快樂的,遊戲時是快樂的等等)這樣,孩子們纔會每天很高興地來幼兒園。

其次,每當他遇到問題大哭大鬧、發脾氣的時候,我總會耐心地給他講道理:哭鬧是沒用的,無論遇到什麼事情一定要告訴老師,你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老師一定會幫助你解決的。你總是哭鬧、發脾氣,老師也不明白你的意思。

第三,因爲他不會自己尋找朋友,有時也會感到很孤獨,於是我在班中給他找一些性格比較外向的孩子來和他做朋友,自由活動的時間和他一起玩。這樣時間長了,他也逐漸地學會了交往,從交往中得到了快樂。

第四,銘銘做什麼事情總是以自我爲中心,有時候根本不考慮其他小朋友的感受。比如:在區角活動中,他看到其他小朋友手中玩了一輛小汽車,他特別喜歡,就到小朋友手中去拿。這樣就會和小朋友發生矛盾。於是當發生這樣的情況時,我會耐心地對他進行教育:如果你想要別人手中的'玩具時,一定要和這個小朋友好好地商量,得到允許後才能去玩。經過我多次的耐心說教,銘銘現在進步了很多,一般情況下,不會再去搶玩具了。

說實話,銘銘這個孩子確實每天要費我們老師很多的心血,但是有時我想想,卻對像銘銘這樣的孩子的到來而心中存在一絲絲的謝意。要感謝班中這些特殊的孩子,正是因爲有了他們這些問題兒童,才讓我的耐心更加增強;才讓我的能力不斷提高;才讓我學到了以前沒有學到的方法;才讓我不斷地有了成功感……所以,我要對班中像銘銘這樣的孩子說:老師因你而成長!感謝班中有了你!

幼兒成長教師隨筆9

走進教室,看着一個個小孩,難免有點不知所措。已記不清第一堂課是怎麼上的,記憶猶新的是聽到他們齊聲喊着“陸老師”。這對我來說不只是一個稱謂,也是我教師生涯的開端。從那一刻起,我意識到自己已不是一名學生,而是一位教師,意識到自己應該儘快地適應這個角色轉換。

一個星期下來,每天看着天真可愛的孩子,也不免被他們所感染。我覺得自己是幸運的,我有這麼一大羣孩子,感覺自己就象是孩子王。他們聽故事的時候,會睜着大眼睛盯着你瞧,會問一些很奇特的問題,會跟你分享他們的小祕密。可是他們也有不乖的時候,而且大部分時間是不乖。他們聽不見我敲小鈴的聲音,有時非要我大聲喊叫,他們纔會停止吵鬧,安安靜靜地學點東西。這時真覺得自己很沒用,當不好這個孩子王。

星期六坐在家裏靜靜地回想這個星期的成果,覺得自己似乎沒什麼成果。一個星期下來還不能叫出班裏所有孩子的姓名,早操不會做,不知道什麼時候該讓他們休息,什麼時候該讓他們上廁所;不知道怎麼做幼兒遊戲;不知道怎樣才能把四十五個小朋友管好;甚至不知道該如何教學。這個星期,我每天都聽指導老師蔡老師上課,希望能從她那兒學到點經驗。的確,我學到了些經驗,我運用了蔡老師的一些教學方法,可是卻不象她用時那麼管用,我不知道問題在哪裏?難道是我對小孩不夠兇?但是應該對小孩兇嗎?教幼兒園,對待小孩難道不應該充滿愛心、很溫柔嗎?我不知道自己是哪裏不對,但我想也許通過時間的考驗,我會慢慢的好起來,他們也會慢慢的聽我的話的。

故事《懶熊買西瓜》是我這星期上的最成功的.一課,小朋友聽的都很認真,於是我就想他們是喜歡聽故事。聽完故事,我和他們一起討論故事的名字,故事的內容,教育他們要做勤勞的好孩子。但是,雖然他們聽的很認真,可一回答問題就亂套了,我一說“請小朋友來說說故事的名字?”他們都舉起手喊起來:“我說!”“我來!”有的小朋友甚至走到我的面前來說讓他回答。

現在想起來我當時做的還是不太好,蔡老師告訴我應該先給他們提好要求,他們就會做到,希望以後的教學中我不會再遇到這樣的問題。希望我們儘快地學會一些方法,讓我能做個真正的孩子王。

幼兒成長教師隨筆10

玉玉和楚琪是一對好朋友,平時總愛在一起玩,從來不打架,有的時候還上對方的家裏做客,她們的父母也是非常友好,一接孩子的時候就兩個一塊兒接。

可是事情總是“一分爲二”的.,這對孩子上課的時候常常控制不住自己要說話,要不就低頭悄悄玩不聽老師講課,最近我還發現琪琪的數學退步很大,可每次交上來的數學題卻都是對的,這是怎麼回事呢?終於有一次我發現玉玉做完了數學作業以後,琪琪就問她要,然後把它原封不動抄寫下來,我走過去指着一道數學題問她會不會做,她卻低頭不語,原來她每次都是自己不動腦子依賴朋友幫助作題啊!這樣的好朋友在一起能算互相幫助嗎?想到這我突然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決定再不能讓她們上課時候坐在一起了,要讓她們分開坐。雖然她們有些不願意,但爲了孩子好,我只能這樣。楚琪也逐漸改掉了依賴朋友作題的壞習慣,現在她必須自己動腦筋想問題了。

通過這件事我發現,任何事情都可能是有利有弊的,關鍵是怎樣把不利的事情引向有利的一方面;把不利的事情轉化爲有利的事情,這需要我們老師多觀察多發現,從而真正的找到解決的辦法。

幼兒成長教師隨筆11

導讀:良好的教育是在家園合作中共同完成的。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就把她在園的情況和她媽媽作了一番溝通,高開源平時在家的脾氣、生活習慣、行爲習慣等等,她媽媽都一一和我作了交流,雙方達成一致的意見和建議,共同努力配合,有針對性地實施教育策略。

隨着陌生的老師和環境的改變,有部分幼兒表現得沒有在家裏那麼活躍,變得靦腆起來。

歸結原因:一是由於年齡特徵所表現出來的差異性,年齡相對小的幼兒的生理和心理都還沒有達到一定的階段,因此要適應幼兒園的環境就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二是如今的家長忙於工作,每天和孩子交流、溝通,陪孩子一起遊戲、看書和講故事的時間少之又少,大部分都是爺爺奶奶從小帶大,活動範圍也就是自己家裏,很少接觸外界環境,對他們來說,外面的環境是那麼的陌生。而進入幼兒園是他們出生以來所面臨的最重大的挑戰,所有這些都讓面臨“情感斷乳”的孩子感到恐懼、不安。因此,孩子在家像小黃雀“唧唧喳喳”,一到幼兒園就像換了個人似的,一聲不吭,一下子變得不愛說話了。

班裏的高開源小朋友就是一個很明顯的例子。高開源是一個比較內向,不善於與人交往的孩子,一般不太主動跟人講話,年齡也相對較小。教師就需要有足夠的耐性和細心對待這樣的幼兒。

一天早晨,戶外體育鍛煉結束後,小朋友們都感覺小身體熱乎乎的,於是便開始脫起了衣服,並自覺地把脫下來的衣服疊整齊。當我正在爲小朋友的生活自理能力有較大進步而感到高興時,卻偶然發現只有高開源小朋友手裏還拿着衣服不知所措。見此情景,我腦子裏回憶起孩子們第一次學疊衣服的時候,高開源正好生病沒來幼兒園,所以她也就沒能學到“疊衣服”這個技能。看到其他小朋友利索地疊衣服的樣子,此時的她顯得是那麼地無助,我正想幫助她,教她怎樣疊衣服,但另一種想法突然從我腦子裏冒了出來:既然大多數幼兒都已學會疊衣服了,何不就讓他們做一次“小老師”,讓他們體驗一下幫助別人的快樂?說幹就幹!接下來,我就把“問題”拋給了幼兒,告訴他們高開源剛遇到的事情,請小朋友來幫助解決這件事。果然,話一出口,朱丁依小朋友就主動站起來說:“我來幫她疊。”隨着她的話音剛落,其他小朋友都跟着說要幫高開源疊衣服了。這下可好,一下子冒出這麼多,到底請哪個小朋友好呢?於是,我轉而問高開源:“你來選一位小朋友幫你疊衣服好嗎?”她點點頭,有點害羞地挪着步子走到了張一純面前,這樣,我就請她來幫助高開源了。

在這件事情的處理上,我創造了一個相互認識並懂得互相幫助的機會,讓高開源進一步接觸到同伴,培養相互間的交往能力,同時使懂得幫助別人的幼兒體驗了同伴間團結友愛的情感。

良好的教育是在家園合作中共同完成的。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就把她在園的情況和她媽媽作了一番溝通,高開源平時在家的脾氣、生活習慣、行爲習慣等等,她媽媽都一一和我作了交流,雙方達成一致的意見和建議,共同努力配合,有針對性地實施教育策略。

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家人,最親近的人應該就是老師了,因此,我們擔當着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平時,我經常抱抱她,親親她,有時在課上有意識地讓靦腆的她多發言,將她喜歡的歌曲表演給大家看,及時地給予肯定和表揚。我把孩子近期的進步寫進了家園聯繫冊上,高開源的媽媽再把聯繫冊上的話念給女兒聽。前些天,她告訴我:“女兒回家常把在幼兒園的事告訴我們,我們能感覺她極大的成功感和滿足感。女兒很在乎老師對她的誇獎,一個擁抱的動作,一顆紅紅的五角星等等。”

現在的高開源一天比一天活潑、勇敢、自信了。她正慢慢地改變着自己,展示並擁有着她那特有的個性呢!

幼兒成長教師隨筆12

在大班的《我自己》主題下,有一活動叫《成長的煩惱》,讓我想起了與它同名的曾經風靡中國的美劇,這部美劇伴隨着無數的80後從只能到成熟,《成長的煩惱》成功的向我們展現了一個美國郊區的多子女家庭的幸福生活,父親Jason的啓發式非強制教育方法時常帶來的無可奈何的幽默,讓人在捧腹中深思……

但是在開學之初,上海卻發生了多起學生跳樓事件,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在主題的背景下,我也和孩子們進行了一次全面的討論,"什麼是煩惱?""你的煩惱是什麼?"

"我的煩惱是媽媽總是沒時間陪我玩,我想媽媽多點時間陪我。"朱朱首先吐露了"小男子漢"的心聲。

"我的煩惱是媽媽一直要我去彈古箏,我不喜歡彈古箏。"玥玥也不吐不快。

"我的煩惱是……"

"……"

接下來,我就象垃圾桶般收集着來自全班的不快。

我們的孩子到底怎麼了,爲什麼正當人生最開心的階段,卻有着這樣或那樣的不開心,作爲獨生子女的'他們其實內心孤單又寂寞,只要每天一回到家,玩伴就只可能是父母或自己,所以對於父母的依賴型也就增加了,父母爲了完成自己未完成的心願,將自己的主觀意志強加在了下一代的身上,又造成了孩子要在沒有興趣的情況下要去不同的興趣班深造,作爲老師的我們也深感無奈,因爲我們或許也是那些家長的一個縮影。

似乎出現了命案,我們纔會反省。教育專家於是呼籲,領導者於是研究下發文件……義務教育如此循環發展,最終仍然是孩子們的一場夢魘,是人人得以唾之的惡之花。

作爲一線教師,我們更應關注的是孩子的心理健康,及時洞察孩子的心理變化,讓孩子有一個健全的心理,一個健全的人格,這纔是他或她終身受益的東西。

幼兒成長教師隨筆13

父母都是國小教師,常常在我耳邊響起“諄諄”教誨,記得媽媽曾經對我說過:“你每天睡到牀上不要一下子呼呼大睡,要想一想今天做了哪些事?哪些做對了,哪些做錯了,爲什麼錯?如何改正。同時,也要考慮一下明天的工作。”就這樣我漸漸學會了反思。

4月18日上午,我參加了常州市晉升國小高級教師人員任職培訓考覈,回到家後思緒萬千,想了很多很多……

由於新課程倡導“立足過程”的發展性評價,這次考試改革無論從其功能和價值上,還是考試內容、考試方式,以及考試結果的處理方面,也都體現着相同的評價理念和工作思路:

(一)在考試方面,打破了紙筆測驗的傳統做法

這次考試運用了無紙化考試,完全是電腦答題,同時也考查了教師簡單操作計算機的技能。此次採用了開卷考試,在綜合應用會考查教師的發展情況。

 (二)在考試內容方面,加強與教學實際經驗的聯繫,重視考查教師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傳統的考試多以答案唯一的記憶性、技巧性或速度性的內容爲主,而這次考試在內容方面,沒有名詞解釋,更多的是一些與教育實際問題相關聯的、能體現綜合應用的、需要創新思維的'內容。考試題型爲判斷題、選擇題、簡答題、案例分析題,有好多都需要用新理念去闡述。如簡答題“《綱要》中指出要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你是如何理解的?”《解讀》上沒有具體的條條槓槓,要憑自己的理解用兒童發展觀中兒童發展的差異性來回答。案例分析就平時教學中常見的問題讓教師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展開思維,闡述自己的見解。

這兩點是我對本次考試的思考,正如常州教研室莊春梅老師所說:學了新《綱要》後要有新的語言,新的理念,從你的言行舉止,從你的教學行爲中體現。這也就給我們指明瞭方向,要在先進的教育理論的指導下,藉助於行動研究,不斷地對自己的教育實踐進行反思,積極探索與解決教育實踐中的問題,努力提升教育實踐的科學性、合理性,並使自己逐步成長爲專家型教師。

善於反思,可以讓我們更辯證地看待自己和別人、今天和昨天:別人的不都是好的,昨天的也不都是壞的。反思是對過去的一種思考,從中可以汲取教訓,也可以總結經驗,只有經過反思以後的認識,才能真正變爲自己的思想。

反思既可以是個人進行的,也可以是小組的形式進行,個人的多爲對自己教育隨筆一樣的,自己對自己的反思,而小組的,可以是教研組業務學習時對某位教師教育活動的研討與解剖,衆人拾柴火焰高,大家相互交流,彼此激發,反思的成效纔會更高。

爲了孩子,同時也爲了我自己的成長,我要做個有心人,做個善於反思的人。

幼兒成長教師隨筆14

時光荏苒,歲月匆匆,我班級的小精靈們就像是一顆顆晶瑩的種子,在愛的陽光雨露中茁壯成長。作爲他們的老師,每天給予他們最溫暖的微笑,認真傾聽他們的聲音,尊重他們的小心思,理解他們的精靈古怪,成爲他們最親近的夥伴,陪伴他們共同成長是我最大的榮幸。因爲,是他們讓我真切地領悟到,愛孩子,不是嬌慣,不是要什麼就給什麼,更不是不對就打、錯了就罵。而是要正確把握愛的尺度,讓孩子在適宜的愛中健康成長。

一、愛的鼓勵

孩子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在生活中大膽讓孩子去想、去嘗試,不要擔心做不好,要對孩子的嘗試給予足夠的`耐心,鼓勵他們,給他們信心,這是孩子走向成功的基石。

我們班級的燦燦比較習慣於依賴別人,有一點小困難,就會馬上放棄。一次上手工剪紙課,所有的孩子都嘗試沿着彩紙上面的曲線剪出圓形,只有燦燦試了幾下就不動了。我在旁邊看到燦燦又要放棄的樣子,馬上說:“小朋友們,你們要多試幾次,一定可以剪出漂亮的圓形,千萬不要向這個小小的圓形屈服,我們要戰勝它!”本來想要放棄的燦燦,聽了我的話,竟然又拿起小剪刀開始嘗試,接着我又到她身邊蹲下來對她說:“燦燦,老師知道你是最努力的孩子,你試着拿住小彩紙,不讓它亂動,慢慢的剪,一定可以剪出漂亮的圓形,慢慢的,不要着急!老師相信你可以!”燦燦望着我,在她的小眼睛裏面我似乎看到了堅定!這一次,燦燦竟然第一個剪好了圓形!當孩子不會做的時候,要多給他一點鼓勵,相信他可以克服困難,這樣不僅僅是教他克服困難,更是給他自己的一個肯定。鼓勵的愛、適宜的愛,纔是孩子真正需要的愛。

二、愛的陪伴

孩子的心靈就像晶瑩剔透的露珠,美麗而又脆弱,我們需要用心去呵護,用尊重去溝通,用愛去理解,成爲他們最喜愛的夥伴。

有一次,孩子們正在做遊戲,欣欣跑到我身邊對我說:“老師,你也和我們一起玩呀!”面對孩子那雙熾熱的眼睛,我突然不知道說什麼好,除了上課,我還沒有真正和他們做過遊戲,我剛要拒絕,旁邊的子涵卻突然拽着欣欣說:“老師怎麼可能和我們玩遊戲呢?老師又不是我們的朋友!”聽了子涵的話,我突然覺得我就是最失敗的老師,每天和他們在一起,那麼愛他們,可在他們心中,我卻僅僅是他們的老師,並不是朋友!在那一刻我明白了,愛孩子,不只是教他們學知識懂禮貌,而是要成爲他們其中的一員,陪伴他們纔是給他們最好的愛。於是,我拉着欣欣和子涵的小手,參與到他們的遊戲中……看着他們開心的笑臉,真的感覺好幸福,我是他們其中的一員,是他們最值得信賴的朋友。愛的陪伴,不是居高臨下,而是孩子最好的朋友!

三、愛的理解

孩子們的世界單純而富有想象力,他們可以拿着一張紙玩一天。在他們眼裏,一張紙可以是小船,可以是白雲,甚至可以是頭上的帽子。孩子的想法天馬行空,需要我們用心去理解。

一次,我們上繪畫課,韓博宇竟然將天上的雲朵塗上了粉色和藍色,其他小朋友的雲朵都是白色的,只有他的不是。我走到他身邊有點納悶的問他:“韓博宇,你的畫好漂亮,可是爲什麼你的雲朵有那麼多的顏色呢?”他見我問他,邊繼續塗別的地方,邊回答我說:“因爲雲朵像棉花糖一樣,棉花糖當然有很多種顏色啦!”我笑了笑,如果當時我很生氣的質問他,或許結果就是另一個樣子了!可能他會很傷心,以後都不敢做這麼想象力豐富的事情了。孩子還在慢慢的長大,他們覺得世界上的所有東西都是美好的,我們應該適時和他們溝通,愛他們,就去理解他們!

高爾基說過:“誰不愛孩子。孩子就不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孩子是上天賜予我們的最美麗的種子,他們活潑、可愛、調皮、單純,我們需要用關心來播種。用溝通來澆灌,用理解來呵護。他們需要陽光,需要雨露,但他們是成長的,是獨立的,請給孩子適宜的愛!

幼兒成長教師隨筆15

隨着二期課改的深入開展,環境對幼兒成長的作用越來越得到重視和體現。《上海市學前教育課程指南》明確規定:“應創設適合幼兒發展的、支持性的環境。環境的創設和材料的提供,既要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要富有一定的挑戰性,讓每個幼兒在與環境、材料的互動中,大膽地探索,充分地表達,獲得各種有益的經驗。”陳鶴琴先生指出:“我們需要佈置環境,以充實兒童的生活環境,豐富兒童的學習資料”;他強調兒童的心智發展與生活和學習環境有密切的關係。我們確立“以幼兒發展爲本”的理念,在教學實踐中,努力建構體現啓蒙性、整合性和開放性的環境,重視幼兒自主性和能動性的發展;重視環境的創設和課程教學的有機結合;重視家庭和社會資源在環境教育中的作用。努力爲每一位幼兒的健康成長提供條件,爲每一位幼兒多元智能的發展創造機會。

一、讓幼兒成爲和諧環境的主人,發展幼兒的自主性和能動性

幼兒園的環境是爲幼兒的成長和發展所提供的各種各樣的條件,幼兒在環境中活動,這個環境是他們熟悉的、樂意置身於其中,幼兒是環境的主人,他們喜歡和周圍環境融爲一體,大膽和環境進行探索和交流,不斷地獲得感受和體驗,從而引導幼兒的健康成長。

1.舒適的心理氛圍

我們知道,心理環境的創設比物質環境的創設更爲重要。努力營造良好的師幼關係和幼幼關係,努力營造良好的班集體氛圍。首先,教師和幼兒的關係是平等的夥伴關係。教師公平、公正地看待每一個幼兒,以積極鼓勵的方式引導和評價幼兒,當幼兒有點滴的進步,教師就及時鼓勵和表揚,方式多樣:有口頭語言的表揚、身體語言的鼓勵(一個擁抱、一個微笑或翹大拇指)、帖紙和摺紙作品的獎勵、獎勵做值日生和做升旗手等。相信好孩子是誇出來的,假如問我班的幼兒,誰是香蕉班的好孩子,每位幼兒會說是自己,幼兒否認香蕉班有壞孩子,他們知道,每一個人都有缺點,把缺點改正了就是好孩子。看到廖施揚有時不由自主地吵鬧,幼兒會相互提醒“揚揚這樣做是不對的,我們不學他”。其次,教師在活動中,教師的作用不僅是在物質上提供支持和幫助,更以共同探究者的身份出現,努力傾聽、瞭解幼兒的所思所想和所作所爲,最大程度縮小和幼兒的距離。記得有一天,天寒地凍,走廊裏水養的洋蔥結冰了,俊俊將洋蔥連根拔起,冰和水灑在地上,隨後用小手去掉冰、把瓶子的水灌滿,放回原處,教師在傍邊以平靜的、開放的心態、鼓勵的眼光靜觀幼兒的變化,觀察瞭解幼兒。第三,鼓勵幼兒爲班級爭光,爲自己贏得掌聲。班級有個“看誰的葫蘆花開得多、開得漂亮的牆面環境,幼兒的點滴進步都有不同顏色和形狀的花鼓勵,枕頭花、小碗花、小紅旗、五角星、各種帖紙等。積極引導幼兒求進步、求發展。讓每位幼兒都感到自己受老師和同伴的歡迎,在一種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樂於傾聽的良好心理氛圍中共同成長。

2.互動的物質環境

物質環境創設的優劣直接影響到幼兒的發展,因爲幼兒的成長和發展是在幼兒環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中進行的,我們將環境成爲幼兒思維和行爲的展示陣地,多方面生動、直觀、真實地再現師幼之間近距離的對話,幼兒與教師之間的親密關係,幼兒與幼兒之間的情感氛圍。

(1)環境和教學互動:

幼兒是環境的主人,環境的創設應該按照幼兒的想法思想來佈置環境,特別是新教材學習以主題教學爲形式的今天,從環境的構思、佈置、修改和撤換都要體現幼兒的觀念和意願,這樣的環境對幼兒更有教育價值和教育意義。主題“我愛我家”中,內容包括“我的家”、“爸爸本領大”、“我愛爺爺奶奶”、“快樂中秋”等小主題,我們組織幼兒進行熱烈的討論,從收集全家福的照片、家的電話號碼、爸爸媽媽的本領、做爺爺奶奶的小幫手;到確定佈置香蕉班的全家福、電話亭、媽媽和我、爸爸本領大、送給爺爺奶奶的禮物的五塊牆面佈置,通過幼兒的畫、剪貼、摺紙和泥塑來完成主題活動。每個主題的開展,幼兒站在前面,討論和決策。正是教師將幼兒作爲環境的主人,從幼兒的實際需要出發,幼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得到充分的發揮。

(2)環境與活動互動:

環境是幼兒活動不可或缺的部分,環境有時是活動的開始、有時是活動結果的展現、有時是活動的延伸。爲了讓幼兒自主地探索環境、在環境中發現新事物,尋找新的方法,使能力強的幼兒有更大的發展,使學力不足的幼兒有消化的過程,所以將知識圖片保留、自然角中充實放大鏡、手工區摺紙的`示意步驟、音樂角中各種頭飾的投入和替換等。鼓勵幼兒在與環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學習和探究,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

(3)環境和幼兒互動:

幼兒的思維具體形象,通過自己的感知和活動來認識事物的。環境的創設爲幼兒獲得更多的知識和經驗、發展幼兒的能力、進行個性的培養提供了條件,也爲環境的佈置和調整提供依據。在“電話亭”的環境創設中,幼兒收集了家裏不用的電話機,將自己家的電話號碼寫下,並畫上自己喜歡的畫或標記,展示在牆面佈置中,進行看電話、查電話、打電話的活動,幼兒找尋自己家的電話、好朋友的電話,瞭解打電話的方法,用語言進行交流,獲得使用電話的知識和經驗,感受和自己對話和同伴對話的成功和樂趣。充分體現幼兒與幼兒的互動,幼兒和環境的互動,使環境發揮最大的作用。

二、讓環境成爲活躍的課程因素,激發幼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在實踐課程改革研究過程中,我們進一步認識到環境和課程之間是互動的有機的關係,在環境中可以生成課程,而在環境創設中又要依據課程,脫離課程的環境對幼兒無意義,而不顧環境的需要、幼兒自身的需要盲目設計課程,對幼兒缺少教育價值。我們必須把創設和利用環境與課程目標結合起來,明確環境創設、材料增減的教育意義,預測環境對幼兒學習和生活的影響,用環境來引領課程的設計和實施。

在“寒冷的冬天”主題學習剛剛開始,因爲天氣冷,幼兒穿棉衣,戴來了手套、圍巾、帽子,到班級隨手放在衣櫃裏,離園時幼兒找自己的手套和圍巾,教師和家長也幫忙,常忙中出錯。於是,教師與幼兒一起創設手套、帽子和圍巾的家,用布繩拉,用夾子夾,幼兒來園就把自己的手套、帽子和圍巾,按圖片標記位置夾好;在活動中可以進行觀察手套和帽子的特徵,比較圍巾的長短、寬窄和厚薄;回家時及時找到自己的物品。進行一段時間後,設計了課程內容爲“熊貓物品商店”的活動,引導幼兒瞭解不同特徵的帽子、圍巾和手套,組織幼兒進行分類、比較、點數。以環境引領課程,既有課程教學的價值,又有助於幼兒物歸原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習慣的養成,收到好的效果。

戶外散步時,幼兒看見門衛伯伯爲落葉樹剪枝,饒有興趣地觀察,提了不少的問題,“爲什麼要給樹理髮?”,“樹爲什麼會脫樹皮?”,“爲什麼有的樹掉樹葉,有的樹不掉樹葉?”,“樹冷了怎麼辦?”等。想不到一偶然的散步活動,引出這麼多的問題,教師和幼兒進行了討論,決定大家分別找資料,收集有關信息。一個星期後,教師進行了“我爲樹穿冬衣的”課程活動,幼兒走近幼兒園的樹,找尋喜歡的落葉樹和常綠樹,利用自己帶來的布、稻草、塑料袋等爲樹穿冬衣,幼兒認真、細緻地用各種材料爲包樹幹,既讓幼兒體會用不同的材料包樹的方法,又激發幼兒愛樹護樹的情感。

我們感到,環境和課程的有機結合,環境的創設符合幼兒的需要,引起幼兒的興趣,得到幼兒內心的體驗,才能體現環境作爲幼兒園課程的積極因素,幫助達到課程的目標,使幼兒在與環境的互動中得到發展和提高。

三、讓家庭和社會融入環境教育,拓展幼兒健康成長的空間

幼兒教育中,家庭和社會是不可缺少的教育環境,幼兒園的環境是根據幼兒的發展所需而創設的,而家庭考慮幼兒發展所需方面相對要少,但通過幼兒園的影響,教師積極開展的家庭指導教育,引導家長讓幼兒生活在爲他們準備的、鼓勵幼兒自主活動的家庭環境中。彭俊哲是個聰明又頑皮的幼兒,思維活躍,家數他最大,爺爺奶奶寵,習慣差,脾氣倔,要什麼買什麼。教師多次和家長溝通,分析原因,建議家長給他創設獨立的家庭空間,自己的房間、自己的書櫃和玩具櫃,使他有小主人的感覺,逐漸改正壞習慣、壞脾氣,更健康地成長。

和諧環境的創設,更離不開家長的支持,材料的收集,環境的創設等。在“我愛我家”的主題活動中,家長和幼兒拍全家福的照片、進行爸爸和媽媽本領大的調查記錄、爲敬老院的老人準備禮物等;在“秋天”的主題活動中,幼兒和家長買來了品種多樣的水果;在“寒冷的冬天”主題活動中,家長在幼兒的建議下,拿來了四季幼兒的衣服、包樹的材料等。正是家長的積極參與,鼓勵幼兒投入到環境創設中,不斷促進幼兒的發展和提高。

和諧環境的創設,社會資源應得到充分的利用。夏天,我們迎着火辣辣的太陽,尋找陰涼的地方、聽知了和灑水車的聲音;秋天,我們拾落葉、找秋天的蟲子、參觀水果店、觀看馬路上的汽車;冬天,我們曬太陽、找常綠樹和落葉樹、給樹穿冬衣;春天,我們找迎春花、踏青等。

正如陳鶴琴先生所說的:兒童“從環境中,認識周圍環境中的事物,瞭解事物和事物之間的關聯,使兒童從改造環境中創造環境,並培養兒童堅毅、積極、合作互助的優良品質”我們相信,給幼兒創設和諧的環境,讓環境成爲幼兒快樂、健康成長的樂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