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教師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

教師2.92W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1

一次,在上海的一所幼兒園裏,我觀摩了英國插畫大師科奇保羅執教的“小貝挖寶”活動。活動開始前,大師需要從上課的孩子中選出一位來當“模特”,只見孩子們都爭先恐後地舉起了手。看到這種“壯觀”的場面,大師面露難色。停頓片刻之後,他眼睛一亮,問孩子們:“今天有沒有人過生日?”只見一個男孩高高地舉起了手,說:“今天是我的生日!”可還沒有等他的話音落下,旁邊的另一個孩子站起來大聲說道:“不對,你剛剛過完生日!”兩人的對話惹得現場聽課的教師哈哈大笑。到底該選誰來當“模特”呢?茫然的大師把選擇的難題交給了班主任教師。年輕的班主任教師立刻迴應,一擡手便指定了一個小姑娘來當“模特”。於是,在其他孩子的嘆息聲中,大師開始上課了。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

雖然我只是坐在下面聽課,但是有一個問題始終在我的腦海裏揮之不去:這位班主任教師是依據什麼選擇的呢?我不禁聯想到另一個場景:早晨升國旗時,教師發現升旗手因病缺席了。“讓我來吧!”好幾個孩子跳躍着,爭先恐後。教師的目光掃了一圈,用手一指,說:“你去升旗吧!”只見那個被選中的孩子興奮地奔向升旗臺,其他的孩子則悻悻然沉默不語。之後,落選的孩子們照常唱國歌、做早操,絲毫沒有異常。看來大家都已經習慣於這樣的選擇與被選擇了。

確實,作爲教師,我們經常會遇到“選擇誰”這樣的問題。同一個提問,選擇誰來回答?每日升旗,選誰來擔任升旗手?值日生工作該由誰先來做?遊戲中出現爭執時,該聽誰的?誰來定規則?這類選擇折射出不同班級的不同文化氛圍,而和諧的班級風氣與良好的班級文化氛圍息息相關。

當然,我們可以採取“輪流制”進行選擇,如“輪流回答”“輪流表演”“輪流遊戲”等,讓孩子們輪流當值日生、升旗手,這樣一個也不漏,一個也不少,讓每個孩子都得到關注。在一定程度上,這種皆大歡喜的方法確實能夠做到滿足每個孩子的需求,促進每個孩子的發展。

但是,事實上並不是每一件事都適合採用“輪流制”的辦法,如同本文開頭大師遭遇的選擇誰當“模特”之場景,顯然就無法去“輪流”。但畢竟面對了,那麼,該如何解決纔好呢?

當下,諸如“以兒童發展爲本”“讓每一個孩子富有個性的發展”等教育理念都已被教師熟稔於心,在國家頒佈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也反覆強調要理解與尊重兒童,出現了許多如“保護”“接納”“允許”等詞語。既然如此,我們何不聽聽孩子們的心聲呢?

幼兒園的屋頂農場豐收了,教師帶領中班的孩子們去挖土豆。孩子們一邊收穫着自己的勞動成果,一邊大聲嚷嚷:“發財嘍!發財嘍!”土豆被挖出來了,教師讓孩子們數一數究竟有多少個土豆,接着又說:“你們有38個人,一人一個土豆還有多的,怎麼辦呢?”孩子們回答說:“今天沒來的小朋友,我們給他們留着吧。”教師又說:“但還是多了2個呀!”一個孩子想了想說:“婷婷和朗朗營養不良,讓他們多吃點。”孩子們紛紛表示同意。

原來,一旦讓孩子充分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教師立刻會收穫許多解決問題的方法。這種從孩子的角度出發,體現孩子想法和願望的方法,纔是真正能讓孩子“口服心服”的辦法。

在大師的課堂上,面對選擇的難題,或許年輕的教師更在意的是在那一刻快速作出決定,讓現場活動得以順利進行,故此情此景尚屬情有可原。但我還是建議事後教師要記得“關注”,不僅應該有目的地去觀察孩子們的反應,更應該深入思考,找尋今後應對此類“選擇誰”的棘手問題的適宜方法,以此增強自身的專業能力。

無論是皆大歡喜的“輪流制”,還是出自孩子的“口服心服”法,對於一位幼兒教師而言,我相信只要心中裝着孩子,時時傾聽孩子的心聲,就能找到解決問題的“靈丹妙藥”。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2

每個孩子都有着各自的不同之處,他們就像是一本本有趣的書,但是真正想要讀懂這本書,並不容易。只有愛他們的人才能讀懂。每個孩子來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生活經驗和生活環境,他們性格特點不同,發展水平不同,存在明顯個體差異。作爲教師,應善於發現幼兒的差異,捕捉幼兒的閃光點,利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尊重和理解幼兒。

我們班有一位叫可鑫的小朋友,第一天來班上時,她一直拉着爸爸的手不放,戀戀不捨地說:爸爸,早點接我,早點接我。在我的勸說下,可鑫滿眼含淚地鬆開爸爸的手。可鑫的爸爸在臨走前,悄悄地對我說:可鑫吃飯的速度較慢,她害怕老師批評、指責她,所以一直都不愛上幼兒園。聽了這些話,我開始留心注意可鑫。在活動區遊戲時,可鑫靜靜地坐在椅子上,於是我走過去,輕輕問她:可鑫,你喜歡玩什麼?她說:我喜歡看書。老師和你一起看好嗎?可鑫高興得點點頭,於是我和她一起看起書來,開始是我講,講着講着,可鑫也不由自主的講起來,我高興地說:可鑫,你好棒呀!能自己看書講故事,你願意把故事講給小朋友聽嗎?願意,於是我叫了好些小朋友來聽可鑫講故事,可鑫很高興,講得也更起勁了。

午餐時,爲了減輕可鑫進餐的緊張心情,我們給她少盛了一些飯菜,可是當一部分小朋友吃完飯,離開座位後,可鑫哭了起來,我忙走過去,問她:可鑫,你怎麼啦?我吃不下,可鑫,彆着急,你瞧,就剩下這麼一點點了,來,我幫你!可鑫在我們的耐心幫助下,終於把飯吃完了,儘管她是最後一個吃完飯的,但是我們沒有批評她,反而給她以鼓勵,以信心,幫助她逐步克服緊張、自卑的心理,逐漸培養她進餐的良好習慣。

第二天,可鑫和爸爸一早就來到幼兒園,爸爸手裏還拿着幾本書,他對我說:老師,太謝謝你們了,可鑫以前不願意上幼兒園,可今天一早說,爸爸,我要上幼兒園,快,咱們別遲到了,我要講故事給小朋友們聽呢!老師還誇我故事講得好呢。望着可鑫爸爸高興的樣子,我也會心地笑了。這一切對於一位幼兒教師來說,雖是一件很平常的小事,但對於家長和孩子來說,卻是多麼重要。

通過這件事,我深深體會到,孩子們都有一顆敏感而細膩的心靈,教師善於發現孩子閃光點,尊重幼兒的興趣,幫助幼兒成功地表現自己,就會使幼兒獲得心理上的滿足與快樂,從而促使幼兒健康發展。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3

在幼兒園裏,我時常會聽到孩子們大呼小叫:“有蜜蜂!”“有蜘蛛!”……有些孩子會“勇氣十足”地衝上去踩死這些小昆蟲,甚至會肢解這些小昆蟲。孩子們的行爲雖然是無意的,卻過於殘忍。我想,這也許是我們疏於對孩子進行相關的教育造成的。記得有人曾說過愛護動物的教育是給孩子上的善良教育的第一課。於是,我在班裏開展了主題活動“動物,我們的朋友”。

在一次語言活動中,我請幼兒以“大灰狼和某某動物”爲題編一個小故事。豆豆想象力特別豐富,在他的故事中不僅出現了大灰狼、小兔子,還有孩子們不常提到的蛇媽媽和小蛇。他的故事編得很有趣,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可是故事的結局卻嚇了大家一跳。他說:“蛇媽媽和小兔子把大灰狼的頭切下來當水桶,天天提着它去河邊打水喝。”孩子們聽得毛骨悚然。

在孩子們的心目中,大灰狼是兇狠、殘暴的,它常常傷害孩子們喜歡的小動物,所以孩子們會對大灰狼毫不手軟,甚至會殘暴處置。我想雖然孩子們由於年齡小,不可能辯證地理解“食物鏈”等知識,但是我們可以引導孩子在對待動物時心存一份寬容和仁慈,以免孩子們幼小的心靈種下暴力的種子。

於是,我馬上和幼兒進行了討論:“蛇媽媽噴出的毒液把大灰狼毒暈了,它不能再去追小兔子了。除了殺掉它,誰還有更好的辦法來處置暈倒的大灰狼呢?”寧寧說:“把它鎖到籠子裏。”田田馬上接口:“對。送到動物園裏。”他們的想法得到了許多幼兒的贊同,孩子們終於鬆了一口氣,看來他們更喜歡這個不那麼血腥的結局。我給予了肯定:“是的,即使是兇惡的動物,我們也不必殺掉它們。今天大家想出了更好的辦法處置大灰狼,說明你們很善良。”

我認爲,生動有趣的故事、琅琅上口的兒歌遠遠比說教更能感染幼兒。所以,在接下來的主題活動中,我經常引導孩子閱讀相關的文學作品,讓孩子從中受到感染,獲得共鳴。如,我們一起閱讀了宮西達也的繪本《你看起來好像很好吃》,其中講到霸王龍保護和領養了他原本想要吃掉的小甲龍,孩子們驚奇地發現即使是殘暴的霸王龍也有溫情的一面。而故事裏霸王龍父子相處的情景,和孩子們在家與父母在一起的情景相契合,讓孩子們產生了情感共鳴。故事最後,霸王龍和小甲龍分別的場面更是讓孩子們感動得流下了眼淚。孩子們認識到,人類應該善待自己的夥伴和自然界裏的一切。在平日裏,我還特意選擇諸如《吉利和古拉》《青蛙弗洛格的成長故事》等圖書和孩子們一起分享。正是在這些作品的`感染下,孩子們每當看到樹上的小鳥,都會不約而同地念“勸君莫打枝頭鳥,子在巢中望母歸”。我的心中常常會涌動起陣陣感動,感受到文學作品的力量。相信這樣的“善良教育”能使幼兒的情感世界變得更加豐富,引導他們學習用愛去接納整個世界。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4

在幼兒教育中特別強調建立積極、和諧的師幼互動環境,爲幼兒提供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師要通過“蹲下來傾聽”瞭解那些讓人不太理解或出錯的行爲,爲他們建立一個心理安全的環境。雷澤·戈爾伯曾用下面的論述來表達教育環境的實質:“真正困難的是要培養一種氣氛、一種風氣,兒童的想象在其中變得敏感,以設想出感官所不能傳達的東西,以具有不軌的、令人興奮的觀念……這樣一種環境的基本組成部分是相互尊重和耐心。在這裏喜悅和憂傷也像知識一樣被分享……”

清晨,溫暖的陽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我拉着早早來園的幾個小朋友有說有笑地走向活動室。推開活動室的大門,迎面撲來幽幽清香,我一陣驚喜,擡眼望去,順着從窗外射進來的縷縷陽光,兩朵潔白的水仙花亭亭玉立在清秀翠綠的葉柄上,歪着腦袋,煞是可愛。我情不自禁地喊:“哇!水仙花開了。”跟隨的幾個小朋友順着我指的方向,一下歡聲雀躍,小鳥似的飛向那盆養育已久的水仙花,看看、聞聞,還不時地用手碰碰,嘰嘰喳喳,原本冷清的活動室一下活躍起來,充滿了生機。

與孩子交流了一會,我就走向講臺,拿出昨天早已準備好的操作學具,一一按順序擺放在講臺上,以便於等會兒組織活動時有的放矢。這時一聲刺耳的尖叫傳人耳膜:“俞老師,章和彪把水仙花摘下來了!”什麼!養育這麼多天,天天數,天天盼,好不容易開出兩朵,就……生氣的火焰一下竄上我的腦門,“唰”錯過身,嚴厲的目光直射向章和彪,牙縫裏蹦出三字:“章和彪!”可與章和彪那茫然不知所措、可憐巴巴的眼光接觸的一霎那,我的心就軟了下來。看着孩子顫顫地拿着那朵水仙花,無助地看着我,眼淚都快掉下來了,我緩解了一下情緒,緩緩地走過去,蹲下身來,拉着他的手輕輕地問:“你爲什麼要把這麼漂亮的花摘下來呢?”“我,我,我是想給他扶扶直。”孩子的聲音裏透着委屈。我有點迷惑:扶扶直?擡頭轉向那水仙花,看到還剩的那朵水仙花歪着腦袋,一下全明白了。原來,天真的和彪看到水仙花花托的地方彎下來了,還以爲是折斷了,就想把它扶扶直,扶着扶着就真的折斷了。差點錯怪了他!我慶幸自己從心底裏對孩子的那份愛憐使我免除了對和彪的誤解。

於是,在晨間談話時,我索性把整盆水仙花端過來放在活動室的中間,讓小朋友們仔細觀察水仙花的外形特徵,特別是已開的花朵下,花托那彎腰的地方。使小朋友們從中明白了剛纔發生事件的原因:當水仙花盛開的時候,那本來筆直的花莖在花托處會向下彎折,花朵會很特別地從彎折處仰起小臉綻放。通過觀察,幼兒既增長了知識,又解開了迷團,也原諒了章和彪。

“春風漸入夜,潤物細無聲”。其實,在日常生活中,幼兒總是懷着強烈的好奇心和良好的動機去探究周圍的世界,好心辦錯事的事件是經常發生的,我們做老師的應像春風細雨一樣,細心呵護,循循誘導,找出事件發生的原因,幫助孩子慢慢從錯誤中茁壯成長。切忌輕易下結論,以免誤傷了孩子的自尊心,使其幼小的心靈受到無故的傷害。

在以後的實踐教育中我力求要爲幼兒創造一種安全、和諧的師幼互動環境,多觀察、傾聽幼兒的意圖、觀點,努力理解幼兒的想法,尊重他們,理解他們。

尊重幼兒,給予幼兒出錯的權利。幼兒的錯誤代表着幼兒當前的認識水平。那些在成人看來是錯誤的認識,而在幼兒的認知結構和水平上卻是合理和“正確”的。教師首先要看到幼兒這些錯誤背後的道理,並應把幼兒的錯誤作爲了解他的思維線索的機會和背景。當幼兒不知所措把目光投向老師時,我們迴應的該是“和風細雨”,他們纔會流露其內心真實的思想,也就能有效地促進幼兒健康成長。

讓自然結果的反饋調整幼兒的認識。在有可能的情況下,應儘量讓自然結果的反饋,讓客觀事實調整幼兒的認識。案例後來讓幼兒觀察水仙花就是一個很科學的讓事實說話的範例。這不僅使幼兒在心理上感到更安全,而且可以使幼兒逐漸形成尊重事實、相信通過探究能解決問題的意識。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5

在教完一堂課、組織完一次遊戲活動後,教師要靜下心來,思考一下這堂課的得與失,學習材料的提供、活動環境的支持、組織的方式方法,教學重點的把握、難點的分析,是否有新的生長點或者遺留點等。然後,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教學體會和幼兒反饋的信息寫“修改建議”,如對教材內容進行質疑或提出修改意見,或重點考慮某個環節應該怎樣處理才更有效等,從而使自我反思達到一定的深度。

在組織幼兒《吹泡泡》的遊戲活動中,我進行提問:你剛纔在玩吹泡泡遊戲的時候發現了什麼?幼兒一般比較關注泡泡的形狀大小和數量,這時我有意提問幼兒:那你們是拿什麼形狀的泡泡器吹的?發現泡泡是什麼顏色的?於是孩子有了不同的看法。由於幼兒觀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顏色也不同。另外有的幼兒在遊戲中是慢慢的吹出泡泡,因而發現了由於氣流不足,泡泡在液體表面張力的作用下未能癒合成一個封閉的球體,因此是橢圓形的。

課後,我進行了思索,我覺得在此活動中應重點培養幼兒的質疑精神,提出問題,進行實驗驗證,並要鼓勵幼兒敢於說出與別人不一樣的看法。此外,作爲活動組織者和引導者的我,首先應掌握科學正確的原理,以免在活動中對幼兒的表現作出片面甚至錯誤的評價,誤導幼兒。其次還要創設寬鬆情境,這是讓孩子在活動中敢於提出問題,勇於發表意見的前提。同時,教師在活動中還應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觀察,有意識的提出一些能讓幼兒有不同想法的問題,鼓勵並引導孩子積極思維,這是培養孩子質疑能力的關鍵。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6

產假結束後,我被安排在小班任教。班上的一個女孩引起了我的注意,她叫瑤瑤,細聲細語,非常文靜。班上其他兩位教師都說她特別內向、膽小。平時,我總是向她投去鼓勵的眼神,及時在集體面前表揚她的點滴進步。慢慢地,她跟我親近起來了,她爸爸媽媽也告訴她如果有不開心的事可以馬上告訴老師。對此,我感到我的付出頗有成效。

出乎意料的是,新的問題出現了,瑤瑤開始不停地向我打小報告了。比如,晨練後,孩子們在洗手、喝水,瑤瑤不到一分鐘就跑過來找我:“文文和軒軒在洗手時把水濺到我身上了。”我一瞭解,其實也就濺到了一兩滴水珠。一開始,我並沒有太在意,可瑤瑤打小報告的行爲並沒有停歇。這一天下來,她一會兒跑來跟我說某個小朋友在走路時碰了她一下,一會兒來報告某個小朋友做操時偷懶,一會兒又來告狀小朋友拿走了她最愛看的圖書……我開始招架不住了,因爲瑤瑤打小報告的頻率實在太高,有時甚至影響了正常的教育教學活動。我該怎麼辦呢?我陷入了沉思。

一天,我打開一位專家的微博,剛好讀到這一方面的內容。專家認爲,愛打小報告是四五歲孩子處於秩序敏感期、很在意大家是否遵守規矩的正常表現。我茅塞頓開。後來,遇到瑤瑤打小報告時,如果瑤瑤說的是關於別人的事情,我就不動聲色地回答:“我知道了,謝謝你告訴我。”以滿足她想要獲得關注的需要,淡化其告狀行爲。如果瑤瑤是因爲和同伴產生了很小的矛盾而告狀,我就鼓勵她自己獨立解決問題,並給予她具體的方法的指導。我還與她父母溝通,告訴他們瑤瑤的情況以及我的教育策略,以取得他們的配合。之前瑤瑤父母認爲瑤瑤內向、膽小,怕她在幼兒園被欺負,所以告訴她如果被欺負,立馬告訴老師。經過溝通,瑤瑤父母也意識到瑤瑤需要有獨立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並表示會配合教師對瑤瑤進行這方面的教育。在家園的共同努力下,瑤瑤終於不再整天打小報告了,而是積極愉快地沉浸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