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教育

教育教學思考[熱門]

教育3.11W

教育教學思考1

摘要:

教育教學思考[熱門]

學前教育專業鋼琴課程的開設,在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與職業素養方面發揮重要作用。針對目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學習興致不高,以及教學模式單一化等實況,做出了提高學前教育專業鋼琴教學有效性的設想,在此基礎上探討了一些可行的措施,希望與同行一起分享。

關鍵詞:學前教育專業;鋼琴教學;有效性;思考

鋼琴基礎課程是學前教育專業中的必修課程,教改政策的實施,推動了學前教育專業鋼琴教學的改革進程,其積極響應教育改革以及自身發展的整體趨向,爲培養出高質量學前教育師資隊伍而不斷的努力。全面提高學前教育專業鋼琴教學有效性,能夠強化學生的職業素質,在畢業之後順利的找到工作做鋪墊。積極的對學前教育專業鋼琴教學現狀進行思考,這是鋼琴教學有效性提升的基礎。

一、列舉制約學前教育專業鋼琴教學有效性提高的因素

(一)學前教育學生對鋼琴知識學習的興致不高

這一現狀產生的原因主要是學生入學之前基本上沒有鋼琴基礎,對樂理知識沒有初步的認識,肢體上柔弱性與靈敏度不高,再加上對高目標、嚴要求的鋼琴教學存在畏懼心理等因素,降低了其對知識學生的興致。

(二)學生沒有形成良好的練琴習慣

大多數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只是在鋼琴課上進行彈奏、伴奏技能訓練,在課餘時間幾乎不觸碰鋼琴器具,並且學前教育專業音樂、美術課程的繁多化,其佔據了學生大部分時間。

(三)學前教育教學模式單一化

目前大部分學前教育專業鋼琴教學採用的是集體課這一教學模式,小組課、個別課這些授課類型很少被應用。而集體課長期應用的弊端是教師無法對學生鋼琴技能掌握的程度進行全面的評估,那麼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中,鋼琴教學效率無法得到保障。

二、探究提高學前教育專業鋼琴教學有效性的對策

(一)鋼琴演奏基礎訓練要體現出規範性

讀譜規範是鋼琴演奏規範性實現的基礎。樂譜作爲音樂被記錄的載體,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指導演奏者正確讀譜的方式,從而使其感受到作曲家的音樂思想,爲良好演繹效果的取得打下基礎。彈奏技術是鋼琴音樂表現的基礎,教師在教學中追求的應該是學生對某一彈奏技術掌握的精煉程度,但是應該注意的是學生在掌握技巧技術的同時,絕不能忽略音樂自身的魅力,這是對老一代鋼琴教育家朱工一先生“在技術問題上,技巧的訓練不要離開音樂,一定要避免單純地追求技巧”這一理念的肯定。因此在學前教育專業鋼琴教學中,教師爲了達到有效的目標,不是過分的組織學生進行機械性的訓練活動,而是依據音樂的需求去傳輸某一內涵,在此基礎上追求演奏技術的高度,此時技術推動了音樂內涵表達的進程,同時在這樣的訓練環境中,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更能快速而精確的探尋到技巧與方法。此外,教師還可以參照音樂形象表現的需求去挑選出最佳的觸鍵方式,對指法進行適度的調整,以從根本上優化演奏質量。當然,教師對學生練琴的方式方法進行指導是極爲必要的,協助學生共同編制練琴規劃;分聲部練習方法的應用,可以協助學生更加透徹的瞭解音樂的層次性;而單手練習方法的應用,強化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彈奏的`獨立性與精準性。

(二)彰顯出鋼琴演奏技藝訓練的實用性

鋼琴不僅僅能夠獨奏,還能爲歌曲和其他樂器提供伴奏服務這一內容,並且在唱歌教學中使用鋼琴進行伴奏能大幅度的強化歌曲的藝術感染力。學前教育專業培養的是從事學前兒童教育工作的教師,他們絕非是將鋼琴演奏定義爲自己的擇業方向,而是應用鋼琴器具爲幼兒的文藝表演活動伴奏,此時鋼琴可以被視爲組織音樂教學活動的輔助工具,所以掌握鋼琴彈奏技巧是學前教育活動順利開展以及有效運行的基礎。那麼,學前教育專業鋼琴課程必須培養與訓練學生鋼琴伴奏編配能力,以及掌握組織學前音樂教學活動這些基礎性技能。掌握技術是實踐運用的基礎,實踐運用是掌握技術的終極目標。在學前教育專業鋼琴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教會學生熟悉鍵盤,在此基礎上將多樣化的鋼琴音樂語言傳授給他們,最終完成使學生具有一定鋼琴演奏能力的教學任務。在教改政策全面推行的局勢中,教師重視訓練學生彈奏技能的同時,教師應該將訓練學生掌握鋼琴伴奏這一音樂教學技能視爲教學的側重點,從而從根本上處理如何爲幼兒歌曲進行即興伴奏這一難題。對於那些鋼琴彈奏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可以鼓勵他們瞭解鋼琴基礎教學法,爲他們創設幼兒鋼琴基礎教學和鋼琴音樂普及教學等實踐訓練環境,從而大跨度的提升鋼琴教學的有效性。

(三)對鋼琴教學模式實施拓展措施

教學模式的選擇是建立在教學目標確立基礎上的,而教學目標落實的關鍵是教學內容的選擇。爲了從整體上提升學前教育專業鋼琴教學的有效性,在教學中教師不應該只是單純的進行鋼琴演奏教學,還應該將與幼兒歌曲伴奏有關的音樂內容穿插進去,此時教學模式的選擇上就具有了多樣性的特徵。“一對一”授課模式的應用,能夠將因材施教的優越性發揮得淋漓盡致,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學生都適合這一教學模式,主要是針對基礎比較差且控制能力較弱的學生以及基礎好且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對前者可以進行個別的輔導,對後者採取增加難度的教學策略,爲其潛質的挖掘注入動力。在知識經濟一體化的時代中,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應用,使鋼琴基礎教學階段技術課題存在雷同性的問題得以解決,在集體課講授形式的輔助下,同時應用資源共享的方式,協助學生吸納鋼琴音樂文化的精髓,同時也起到了優化教學環節的效果。此外,小組授課形式的應用,使學生在組內實現了彈與唱合作練習的目標。

三、結語

總之,學前教育專業的鋼琴教學作爲一種比較獨特而又不可取代的教學形式,其與學前音樂教育之間存在千絲萬縷的關係,而爲了提升鋼琴教學的有效性,一定要吸取演奏專業鋼琴教學和音樂教育專業鋼琴教學的精髓,在應用“一對一”這一傳統教學模式的基礎上,開展小組教學等多樣化教學形式,使學前教育專業鋼琴教學邁向新的臺階。

作者:孫爽 單位:***範高等專科學校

參考文獻:

[1]韓莎.高師學前教育專業鋼琴即興伴奏課程教學改革思考[J].湖北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

[2]王剛.創新中職學校鋼琴教學內容及方法的思考———以學前教育專業爲例[J].科教文匯(中旬刊),2***,(04).

教育教學思考2

樂理是進入高校學前教育專業音樂課程學習的入門課程,它向學生系統展示了音樂的所有基礎理論知識,利於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和理論修養。

目前,學前教育專業樂理教學策略中存在教材難易程度把握不足、學習氛圍營造不佳、缺乏學生學習能力培育以及忽視學生音樂素養和應用能力培育等問題。

爲更好地培養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音樂感知力、音樂鑑賞力、音樂表現力,提升學前教育專業樂理教學質量,本文將對學前教育專業樂理教學策略進行一定的思考。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注重學習氛圍的營造

(一)注重激發學生對樂理課程的興趣

教師要幫助學生正確認識樂理課程,讓學生意識到樂理課程是一門非常有趣的課程,它集知識性、藝術性、操作性等爲一身,讓學生在動手、動口和動腦中學習音樂基礎知識,陶冶音樂情操。學生的這種正確認識能提高他們學習樂理課的積極性,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變被動學習爲主動學習。

(二)構建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

爲學生創造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和學習環境,使學生在輕鬆、歡樂的情況下完成學習。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1)教師的教案要富有新意,生動有趣,教學方法要多種多樣,一步步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中,教學語言表達要嚴謹、科學、有邏輯性和趣味性,儘量讓學生通過通俗易懂的語言完成學習。

(2)教師在對每一個知識點進行教學後,可以對學生提出與知識點相關的問題,然後安排一半以上的學生對問題進行解答,教師針對學生的解答一一分析,尤其是對錯誤的答案進行仔細解析,讓學生明白錯在哪裏、出錯原因及今後避免出錯的方法等。

二、進一步完善樂理課程教學內容

學前教育專業樂理課程教學內容安排是否合理,直接影響着學生畢業後的工作能力。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樂理課程內容進行完善:

1.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改編和選擇教材,使教材所選內容更利於學生接受和理解。比如,在進行“單純音符”知識點教學時,教師可以採用著名科達伊教學法中的符幹譜進行教學,使學生能夠更直觀、簡潔和對比鮮明的體會不同單純音符的書寫方式和長短不同的因值區別,比如區分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等。

2.在完善教材內容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能力、知識掌握程度和情感體驗這幾個方面。根據現實情況,學校應尋找專業學者來進行音樂樂理教學教材的編寫工作,以使教材內容更滿足學生學習需求,增加學生的樂理知識。教學內容要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出發。

只有學生對教材內容感興趣,才能主動的進入樂理知識學習中去,並通過知識的學習和運用不斷提高自身的音樂學習、音樂鑑賞和音樂創作的能力。因此,各院校根據實際情況對教材及教育內容進行完善整合是學生更好學習樂理課程的基礎。

3.樂理課教師應從地方幼兒園的實際教學需求出發,增加相關內容,比如兒歌童謠、音樂謎語等內容,並教會學生演奏幼兒園常用的小型樂器,包括口風琴、木魚、鈴鐺、小木琴等,從而使教學內容更利於學生在今後工作中的運用。

三、合理運用新的教學手段

第一,教師在進行知識講解時,可以採用手勢教學法。通過手勢來表現音樂的高低起伏變化,讓學生不僅能從聽覺上感受音樂節奏的變化,還能結合視覺效果進一步體會音樂節奏的變化情況。

手勢教學法使學生在學習上達到了聽覺與視覺的完美結合,提高了教學效果,降低了學生在樂理知識學習時的難度。

第二,採用多媒體教學法。教師在教學時可以給學生播放一些經典的音樂片段,讓學生感受音樂的魅力,提高學生的音樂鑑賞能力。運用多媒體展現五線譜和鍵盤圖,便於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師的教學內容,進一步學習樂理知識。

此外,在進行樂理課教學中,要結合音樂作品的賞析內容。教師通過對音樂作品的賞析,傳遞給學生其中的樂理知識,使學生在學習音樂知識的同時增加對音樂作品的鑑賞能力,做好所學知識來源於實踐,應用於實踐。

四、結語

總之,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必須注重樂理的學習和使用,實現自身音樂水平的不斷提升,爲未來從事幼兒教育事業奠定基礎。高等教育院校則應注重對學生樂理學習效果和樂理課程教學開展效果的深入分析,及時發現其中存在的不足,充分結合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特點,從教材、教學方法、學習氛圍、音樂素養以及學生樂理應用能力等多方面入手,實現樂理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質量的全面提升。

教育教學思考3

一、充分發揮課程輔導教師的導學作用

由於網上教學資源多且雜,學生不容易分辨哪些資源對學習最有用,如果課程輔導教師不能對學生網上資源的學習及時進行引導,學生就會知難而退,學習積極性也會逐步喪失。因此,導學很重要。首先,自己抓住學生學習特點,積極引導學生參與課程網上資源的學習。爲了彌補面授輔導課時有限,學生學習時間緊張,但是學生完全自學又有一定難度的實際問題,因此就必須在大綱裏提煉學生學習主線中的主要知識點,有重點有目的地給學生介紹一些網上教學資源。比如,電大在線的視頻課程、課程章節的學習指導或者複習題,往屆試題資源庫、作業講評、課程章節學習等要點。另外,積極引導學生參與網上教學平臺中的“課程討論區”的使用。要求學生參與“課程討論區”的網上教學活動,這是吸引學生重視網絡學習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這裏可以進行實時也可以進行非實時的討論和答疑,其靈活性是其它教學手段尤其是傳統的教學手段所無法比擬的。網上發佈的輔導、練習、IP課件,都是教師按照重難點知識製作的.,但不一定適合所有學生的需求,因此網上答疑就成爲一種非常重要的補足手段,能解決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實際問題,特別適應學生個別化學習的需要。所以,我在教學中非常重視網上答疑活動,把它作爲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具體手段來實施。課程輔導教師的導學工作,能幫助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從網上獲取最有效的學習資源,這也是提高電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關鍵。

二、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注重學習方法指導

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強調的是教電大開放教育網絡教學策略的思考河北省盧龍縣電大進校呂翠玲給人已有知識,不如傳授給人學習知識的方法。指導學生如何預習,如何歸納要點、提出難點,如何發現問題等。我們要求學生帶着問題參加輔導和討論,要求每個學生在每門課的“課程討論區”至少提4個問題,並且最晚在兩個工作日內給予釋疑解惑,在面授時重點指點迷津,授以科學的學習方法。我在輔導《保險學概論》,首先,參考中央電大、省電大的有關資料,制定了這門課程的教學一體化實施方案,掛在網上,要求學生提前預習,對課程的知識結構有個全局的瞭解和局部的把握,帶着目標進入學習狀態。其次,在面授答疑時注重學法指導,引導學生梳理、歸納、提煉、整理學習內容,並及時消化、吸收成自己理解掌握的知識點。再次,理論聯繫實際,利用案例學習方法,加深對課程中涉及實例的理解。通過課程內容的學習,將文字教材提供的知識運用到實踐學習中,在平時的工作中收集整理來自教學一線的信息或資料,將課程學習的內容進行分解設計,使其各個部分都具有可操作的實踐教學的內容。讓學生認識到能學到知識的實質是不斷具備並完善“會學習”的方法,這樣才能從不同角度去認識所學知識,豐富自己認知智囊,這纔是至關重要的有效學習。

三、注重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

新課程改革倡導三大學習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其中小組合作學習是在形式上有力地挑戰了教師“一言堂”“滿堂灌”的教學專制體系,學生由傳統教學中單純的旁觀者、接受者轉變爲教學活動的積極參與者,給學生提供了滿足需要的機會,也首次在課堂上給予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機會,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和獨立性,有利於激發與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教學活動的多邊互動,培養了學生團體的合作與競爭意識,強調了合作動機與個人責任,把個性化學習與合作式學習緊密地結合起來,是切合網絡學習者實際需要的教學模式。這裏的交流除了師生交流外,更多地體現在學生和學生之間交流和相互學習。開放教育自主學習的一種主要助學模式是學習小組,爲此,我把地域相近或同一單位、同一系統的學生組成學習小組,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通過小組活動來實現同學之間的交互,獲得信息反饋。實踐證明,小組合作學習能較好地體現學生爲主體,使學生會學、樂學,而且通過小組成員間相互協作,共同參與學習活動,可以使學生在充滿合作機會的個體和羣體的交往中,學會溝通,學會互助,學會分享,學生的知識、技能、情感都得到和諧發展。另外我還指導學生通過答疑電話、BBS、電子信箱等手段,加強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交流與討論,開闊認知視野,不斷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四、注重對學生的考覈評價

對學生的網上學習,如果沒有相應的考覈評價,很難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爲此,作爲課程教師,我努力做到有管理、有督促、有檢查。爲了對學生平時自主學習進行有效監控,我們日常及時督促學生登陸電大學習平臺,完成在線測試題、離線作業和論壇發貼量等,要求學生積極參與課程討論,讓學生形成網上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從而將網上學習與討論變成電大開放教育的主要學習形式。

教育教學思考4

一、舞蹈教學的概念

“舞蹈教學”是通過各種方法幫助受教育者掌握舞蹈知識與技巧、提高舞蹈修養的過程。它是一種通過傳授舞蹈理論與技能來促進舞蹈藝術的繁榮發展,及加速舞蹈文化得到普及的重要手段。

二、舞蹈教學在藝術教育中的重要性

舞蹈教學作爲藝術教育重要的一個環節,在藝術教育的發展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樣,對學生的全面發展發揮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舞蹈教學能激發學生的藝術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爲達到學生能夠主動學習舞蹈的目的,教師必須要想方設法不斷激發學生的藝術興趣。舞蹈教學具備豐富多彩的學習內容、多種多樣的練習形式,牢牢抓住學生們的注意力,讓其能夠充分感受到舞蹈的魅力,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舞蹈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其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並最終產生對藝術的興趣,爲今後的藝術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從而,最終讓藝術學習成爲自己人生的一部分。

(二)舞蹈教學能提升學生的道德品質

藝術教育對人的道德情操能夠產生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同樣,舞蹈教學在其教學目標、教學過程以及教學形式上也都具備此功能。首先,舞蹈教學通過優美的舞蹈動作並配上覆合意境的音樂來塑造出各種舞蹈形象,讓學生在學習、訓練及表演的過程中感受到善的一面。其次,舞蹈教學一般在學習、訓練、排練及表演上都是嚴格進行的,能夠幫助學生養成嚴謹的學習態度,同時,也能夠促進學生團結協作精神、頑強拼搏的精神及堅韌的意志品質的養成。因此,通過舞蹈教學可以大大提升學生道德品質。

(三)舞蹈教學能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

我們知道,舞蹈教學是集教學、訓練、排練及表演等爲一體的'教育教學活動。同時,也是一門關於人體動作及形態練習的課程,基本功的訓練是教學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通過基本功訓練,學生的身體素質,包括柔韌性、靈敏性、協調性等都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時,可以幫助學生塑造健美的體型。另外,國小生正處在身體發育的高峯期,通過帶有強度的身體鍛鍊,能夠促進學生身體上肢及下肢力量的增強。由此可見,舞蹈教學是具備提高身體素質功能的。

(四)舞蹈教學能增強學生的審美意識

藝術教育是一種提高人們對美的感受與理解,並培養藝術表現力及創造力的教育形式。同樣,作爲藝術教育的一部分,舞蹈教學在此方面也同樣發揮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在舞蹈教學中,教師教授學生優美的動作姿態,並配上音樂旋律,塑造了優美的舞蹈形象,學生的心靈得到美的薰陶,這也就是所謂的美育教育。經過長時間的美育教育,學生的形體美和內心美就會逐漸達到統一,從而,審美能力得到不斷地提升。

(五)舞蹈教學能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舞蹈教學是師生共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過程。在舞蹈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教材的特點,指導學生針對在練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自我探索與合作探究,幫助學生養成獨立思考及自覺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舞蹈教學中,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的激發至關重要,只有不斷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才能不斷地保持積極學習的狀態,學生才能越學越輕鬆,教師才能越教越輕鬆。從而,大大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培養出優秀的舞蹈苗子。

(六)舞蹈教學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舞蹈教學的內容一般會富有豐富的情感及積極向上的教育理念,在舞蹈教學與訓練過程中,教師要應用科學、合理的方法,不斷創設愉悅、合理的教學氛圍,適時引導學生多探索,鼓勵學生多思考,靈活採用教學模式,創新教學方法,促進知識、技能與創造能力相結合,以此來不斷激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全面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由此可見,以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爲目的的教學方式,才能夠提高我國藝術教育領域的完善性,才能爲我們的國家培養出更多優秀的實用型藝術人才。

三、結論

總之,藝術教育的主要作用是能將知識與技能巧妙地融入到學生體驗藝術的美妙中,同時,舞蹈教學的關鍵是能夠充分激發出學生的藝術學習興趣,全面提升自身的道德水平,完善自己的審美意識,激發出自身的學習主觀能動性,提高自己的創新意識,增強身體素質。同時,爲了使舞蹈教學在進行藝術教育的過程中發揮更出好的效果,教師必須要結合國小階段學生的身心特點,在課程內容及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大膽革新,精心設計教學內容,做到循序漸進、深入淺出,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的自我探索。

教育教學思考5

論文關鍵詞:

自主學習學習動機合作學習建構主義

論文摘要:

新課程的課堂教學中,存在一些課程實施的形式和內容問題:自主學習變成自流學習;庸俗化的啓發式教學等問題。探討這些問題,對新課程的課堂教學有着現實的意義。

新課程改革中最關鍵的改變,就是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以及師生交流和合作機制的建立。筆者經過觀察與反思,發現在實施新課程的教學方式中,存在一些課程實施的形式和內容問題,值得探討。

一、自主學習變成自流學習

傳統的被動學習把學習建立在人的實體性、受動性、依賴性的一面上,從而導致人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不斷削弱。建構主義認知理論認爲,學習是一個學生主動構建知識的過程,離開學生的自主建構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學習。因此,本次課程改革提倡以弘揚人的主體性、能動性爲宗旨的自主學習。但是,自主並不意味着自流。強調學生的主體性不是把什麼都還給學生,放手不管。有的教師上課便叫學生自己看書,既沒有指導、提示與要求,也沒有檢查與反饋,學生喜歡怎樣學就怎樣學,喜歡與誰交流就與誰交流,表面上看學生獲得了自己的權利,實際上並沒有做到真正的自主,完全變成了自流式的學習。

教師在促進學生形成科學的學習方式方面,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要完成高中的教育教學任務,達成課程目標,促進學生髮展,教師就應該認真地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指導,使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學習方式。

二、庸俗化的啓發式教學

孔子的教育思想中,非常重視啓發誘導的作用,“不憤不啓,不悱不發,舉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就是說,只有當學生有強烈的求知慾,和進入積極的思維狀態時,教師才適時地引導啓發,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創造性,啓發應該有一個最佳切入點。

在學生感到最困惑的時間,根據學生的`知識經驗水平進行啓發,纔會收到好的效果。目前,在實施新課程的課堂教學中,啓發式教學有時被庸俗化成爲問答式教學,常把問答當對話。“知不知道”、“對不對”、“是不是”等比較膚淺的問題充斥課堂,把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平等對話理解成了庸俗化的問答。這樣的問答式教學,難以展示給學生真實、深刻的問題情境,實際還是教師在灌輸知識,不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缺乏體驗的學習活動

新課程的理念認爲是學習的主體,有效的教學必須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之中來,形成多維互動的教學氛圍,從而使學生的潛能得以相應的發揮,因而課堂教學中學生的探究、討論、交流、實驗等形式的活動必不可少,通過這些學習活動的開展,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更重要的是增強了學生的學習體驗,由原來的“我講你聽”、“我寫你抄”的被動學習,轉變爲一種自主學習,但是如果活動設計不恰當,目的性不明確,就會起不到應有的作用。課堂教學中經常有一些爲活動而活動的現象,學生在課堂上一會兒忙這一會兒忙那,教室裏亂糟糟,這種活動與動腦脫節,目的性差,缺乏體驗與反思,是一種無效的活動。

真正的有效活動應該是圍繞一個有效問題展開的,在發現、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通過思考、探究、合作、交流、爭辯這樣的活動,發現新知識與方法,完善認知結構,學生的學習體驗纔是豐富的,相反,缺少體驗的活動只是畫蛇添足,降低課堂教學的品位。

四、濫用鼓勵與表揚

正確的評價和適當的表揚與批評的作用,主要是對學生學習活動予以肯定或否定的強化,從而鞏固和發展正確的學習動機。一般來說,表揚鼓勵比批評指責能更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赫洛克所做的實驗也證明了這一點。在課堂教學中,適當的表揚與鼓勵學生,從而增強學生的學習成功體驗,提高學習動機水平,這與新課改的理念是相符合的。但是也應該看到,有的教師在課堂上並沒有把握好表揚的度,不管學生回答這個問題的難易程度如何,只要回答正確就給予表揚,即使學生的思維出現了偏差,也不予以糾正,反而稱讚爲有創新意識。“你真棒”、“真聰明”這樣的讚譽之詞不絕於耳,造成了表揚與鼓勵的濫用和貶值。 其實,高中生已具有了一定的判斷是非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反思能力,如果答對了簡單的問題,教師給予表揚,反而會使學生懷疑自己的能力低,只能回答這樣簡單的問題。因此,應在學生解決了相對於其認知水平較困難的問題時給予表揚,才能真正起到增強自信,激發動機的作用。否則,鼓勵鼓勵在鼓勵,只能造成兩個極端,一是使學生逐步喪失自信心與學習動機,另一種結果是使學生盲目自大,缺乏對自己的正確評價,終不能成大器。

五、完全否定接受學習,造成探究的泛化

課程改革的核心是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就是要把學習過程中的發現、探究、研究等認識活動凸顯出來,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爲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並解決問題的過程。強調發現學習、探究學習、研究性學習成爲本次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特徵。在有些課堂上,探究性學習被泛化了,不論學科知識是否符合學生的探究水平,都使用學生髮現、探究的方式去組織教學,導致了探究的淺層化。其實,並不是所有的學科都適用於學生探究,那些陳述性知識就不需要花時間去探究,用有意義的接受學習很快就能掌握,而那些能形成認知衝突的問題、真實的問題,讓學生去探究,對激發學生學習動機,構建學科學習內容的意義纔是有益的。

現在強調探究性學習,並不是要全盤否定接受學習,只是過去忽視了探究性學習,今天找回它應有的地位而已。因此,要學會探究學習與接受學習兩條腿走路。

六、小組合作學習的表面化

有些教師片面追求小組合作這一形式,對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時機及過程沒有進行認真設計。只要有疑問,無論難易,甚至一些毫無價值的問題都交給學生小組討論,討論的時間也沒有保證,有的小組成員還沒有進入狀態,教師就結束小組討論,而且缺乏平等交流與溝通,結果往往是以少數優秀學生的意見取代了小組意見,多數學習差一些的學生成爲陪襯,他們的意見被忽略。這樣的合作學習有名無實,並不能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團隊精神。

要想使課堂上的小組合作學習產生積極的效果,就應解決好三個問題:

(1)要交給小組有討論價值的問題,並保證有足夠時間展開研究與討論;

(2)組建優秀學生與後進生合理搭配的異質學習小組;

(3)教師應是小組的指導者、參與者、合作者。

新課標是對傳統教學的揚棄,並不是全盤否定。如果不能把握新課程的精神,只是根據一些新名詞、新提法,就盲目地模仿,走向另一個極端,結果是可怕的,畢竟學生的中學學習經歷只有一次。因此,課堂教學的改革不能流與形式,而應高度重視、加強學習,堅持質量標準。

參考文獻:

[1]陳琦.教育心理學[M].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xx.

[2]葉瀾.改革課堂教學與課堂教學評價改革[J].課程教材教法,20xx,(8).

教育教學思考6

【摘要】學前教育專業在我國受到了較大的關注,學前教育專業中的聲樂教學,對學生的大腦開發和潛能激發有着重要的意義。所以,在學前教育中強調聲樂教學,在近幾年得到了較大範圍的應用。本文簡要闡述了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模式的現狀,以及強調聲樂教學模式的創新的意義,並在此基礎上,詳細分析了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模式的創新措施。

【關鍵詞】學前教育 聲樂教學 創新模式 措施

隨着我國社會的不斷髮展,以及國家經濟實力的提高,社會大衆對學前教育越來越關注和重視。與此同時,學前教育的理念和方法等也在不斷改進和完善,爲我國學前教育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推動力量。聲樂教學模式的運用,更是促進了學前教育水平的質的提升。但在實際的學前聲樂教學中,仍舊存在很多問題,阻礙着教育質量的提高。因此,有必要對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模式的創新和改進進行探討。

一、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模式的現狀

(一)教材方面存在的問題

從學前教育的培養目標來看,學前教育中聲樂教學的教材難以完全滿足教育目標。即許多聲樂教材並不能達到既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又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音樂潛能,所以無法滿足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在日後工作的需要。一方面,許多學校爲了實現針對性教學,根據本校學生的特徵,由本校教師主編了相關的聲樂教學教材。這種教材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實現針對性的高效教學,但也導致學生的知識面有限,難以保證全面教學的實現;另一方面,學前教育在近幾年得到了許多關注,教育的相關理念和思想也有所改變,但教材涉及到的內容較多,還需要保證一定的教學邏輯等,所以教材的更新速度較慢,難以保證充分適應當前的教學要求。

(二)教學方法有待改進

教學方法是提高教學水平和質量的重要條件,對學生日後的工作能力也有一定的影響。教學方法有待改進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教學方法難以適應社會實際的需要,爲了適應經濟全球化的需要,我國的許多行業都在積極進行改進和調整。但相對來說,教育行業的改進速度較慢。教學方法沒有及時進行改進,關鍵的教學點也沒有適應社會實際的需要。所以,難以滿足實際要去的聲樂教學,是難以保證教學效率的。二是教學方法的傳統,傳統的教學方法更加註重理論體系的培養,忽視了對學生運用能力和工作能力的培養,導致許多學生的職業競爭能力不強,爲社會提供的綜合型專業人才有限,導致我國的學前教育難以實現質的提升。

(三)學生聲樂演唱基礎較差

學前教育中的聲樂教學,不同於其他的專業聲樂教學。在學前教育專業中,教師更加強調學生的運用能力以及將其充分於工作中的能力。所以,這就對學生的聲樂演唱基礎有一定的要求。目前,學前教育是比較熱門的專業,報考的學生較多,但學生質量卻參差不齊。在接受學前教育的聲樂教學之前,甚至有許多學生沒有接受過專業的聲樂教學,這爲後續的深入聲樂教學帶來了一定的阻礙,導致教學的進展緩慢。另外,學生的聲樂演唱基礎較差,學習中需要克服的困難較多,也容易使得學生對聲樂教學課程失去學習興趣,導致聲樂學習的效率不高。

二、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模式創新的重要性

(一)創新是不斷髮展的重要條件

實現聲樂教學模式的創新,是促進教學理念和方法不斷髮展的重要條件。當前,社會的發展促使人們對學前教育的聲樂教學要求更高,對學前教學的教師的教學能力等要求也發生了變化。所以,實現教學模式的創新,不僅是爲了推動教學體系的發展,也是促進其適應市場需要的重要途徑。在傳統的聲樂教學模式中,教師更關注對理論的教學,忽視了對學生運用能力和綜合能力的提升,導致學生的職業競爭能力難以提升,對教學體系的進步和完善的益處有限。因此,對教學模式進行創新,是促進其不斷進步和健全的有效方法。

(二)創新是適應社會需要的重要方法

近年來,我國的教育事業得到了迅速發展,尤其是學前教育的水平有較大幅度的提升。與此同時,社會和家長對學前教育的要求也有所提高。對教學模式進行創新,有效彌補傳統教學模式中的弊端,才能充分提高聲樂教學的水平和質量。聲樂教學的專業性要求較高,高效的聲樂教學對學前教育的完善有着重要的意義。另外,加強對聲樂教學模式的創新,能夠更加適應社會大衆對學前教育的要求,促使學生在學前教育階段對聲樂的相關知識有更加深入的理解,進而爲以後的更深層次的音樂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模式的創新措施

教學模式不僅是教學思想的具體體現,也是對教學理論進行的一次總結。學前教育專業中的聲樂教學,不僅需要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綜合教學能力,還要求學生有一定的心理學知識。所以,實現聲樂教學模式的創新,需要教師與學生的積極參與和充分配合。

(一)實現整體教學與個體教學的結合

所謂實現整體教學與個體教學的結合,是指將兩種不同教學形式的優勢進行有機的結合,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效率。目前,我國的學前教育大多采用集體授課的形式。這種教學方式能夠有效節約和整合教學資源,但也容易導致教師忽視了對個體特徵的重視,以及更高效的針對性教學的實現。在學前教育專業中,聲樂教學的專業性內容更多。所以此時針對性的教育和個體教學的實現也十分重要。例如,可在學習新知識時,將原本30人的班級教學,轉換爲10人的小組教學,再借助學生的討論與合作共同攻克聲樂演唱方面的問題。這樣一來,教師不僅能關注到每個學生的不同的想法,還能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這種將集體教學與個體教學相結合的方式,促使學生深入理解並運用聲樂的專業性知識。

(二)確立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日常教學中,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能動性,也是爲學生以後的工作提供科學的經驗借鑑。學前教育中的聲樂教學,需要學生掌握好聲樂專業知識與專業內容的教學輸出之間的關係。所以,不僅需要學生有充分的自主學習的能動性,還需要爲以後的實際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礎。例如,在聲樂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鼓勵學生加強互動,通過學生的自主思考以及團隊合作,在自我觀點的表達的.過程中,不斷激發自己的潛能,並最終成功解決問題。此外,學生還可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這一教學方法的優劣,並提高自己在工作中的理論教學基礎。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只需保證必要的引導和解惑即可。將學生放置於課堂的主體地位,也能夠促進和諧課堂的構建。學生在和諧的氛圍中學習和思考,能夠促使學習效率的提高。

(三)藉助聲樂特性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從本質上說,聲樂課程屬於美育的範圍。而在學前教育中,通過演唱和表演來促進學生綜合實力的提升。演唱是抒發人類情感比較直接的方法,在演唱過程中還能夠促使學生深入理解歌曲的感情。所以,藉助聲樂本身的特性,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是一種極爲有效的教學方法。在演唱教學過程中,教師鼓勵學生依據歌曲的背景燈內容,分析歌曲更深層次的含義,進而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音樂能力。此外,教師還需培養學生掌握音樂的韻律美和節奏感,並引導學生進行這種能力的輸出和運用。例如,可將音樂演唱教學與音樂審美能力的培養進行結合。在進行歌曲的學習時,教師可鼓勵學生自主進行學習和探索,或通過小組探討對歌曲進行理解。通過表達自己不同的觀點,在一定程度上爲學生的潛能激發提供了條件,對擴展學生的審美視野有着重要的作用。

結束語

據上述的分析可知,學前教育中的聲樂教學對學前兒童的大腦開發和音樂潛能的激發有着重要的意義。通過將整體教學與個體教學相結合、採取“聯繫式”的教學方法、對教學內容進行創新,以及與實踐教學充分結合等方式,從教學思想、教學形式,以及教學方法等方面對聲樂教學模式的創新進行了探討,從科學教學的層面對學前聲樂教育進行了分析,不僅能夠有效促進聲樂教學水平的提升,還能充分激發學生的音樂潛能,爲其全面發展奠定一定的基礎。

【注文獻】

[1]曹紅星.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聲樂教學新模式構建探究[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2,04:131-132.

[2]李夢華.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的再思考[J].中國成人教育,2012,11:123-125.

[3]楊蕊.對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的思考[J].藝術教育,2014,07:83-84.

[4]袁楠.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模式的創新策略探究[J].現代職業教育,2016,06:153.

教育教學思考7

在英語教學中如何實施素質教育,這是近年來廣大英語教師所關注的問題。

一、英語素質教育的內涵

所謂英語素質教育,從教育學的角度來講,是指人對英語相對穩定的、內化的、長期起作用的能力和品質。它包涵以下3個內容:

(1)社會文化素質。即語音、詞彙和語法,聽、說、讀、寫的基本技能,用英語交際的能力,英語語言審美能力,語言文化背景知識,自學英語的能力。

(2)心理素質。即用英語交際的慾望、信心和勇氣,對語音、語法、詞彙、語句、語篇的注意力、觀察力、理解力和記憶力,對英語語法結構、文學作品和語言邏輯問題的思維能力、想像力和推理能力,英語學習的正確動機、持續的興趣和堅強的意志。

(3)生理素質。即語言器官和身體其它器官的良好發育,在語言活動中的靈敏性、正確性和耐力。

根據以上表述,英語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就是對學生社會文化素質、心理素質等方面能力和品質培養過程中的教育。它具有以下特點:第一,內涵的時代性。體現了現代社會中的政治、經濟、生產等對英語人才的要求。第二,對象的個體性。面向全體學生,不用英才教育、模式整體教育。模糊“ace=宋體>優等生”和“後進生”的界限,使學生在不同層次上保持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積極性。第三,內容的全面性。注重對學生文化、心理和生理素質的培養,使之全面發展。再根據學生實際和不同要求,因材施教,使學生各自的個性發展與能力提高得到和諧發展。

二、爲什麼要實施英語素質教育

首先,實施英語素質教育是社會進步和時代發展的需要。現在,提高全民族素質已成爲當前教育的首要任務。而中國小素質教育則是完成這個任務的基礎。《面向二十一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特別把素質教育的實施作爲一個突出的重點,明確指出了教育的發展方向。所以,實施素質教育是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問題。

其次,實施英語素質教育是改革開放培養人才的需要。長期以來,我們的英語教育一直在應試教育的怪圈中徘徊,把學習目的定位在應試上,教學活動圍繞考試而設,學生說不出、聽不懂、寫不通、譯不出來,造成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和時間的浪費。李嵐清同志曾一針見血地批評英語教育“高投入,低產出”現象。因此,我們每個英語教育工作者必須重新認識英語教育的目的,從新的角度去探索和研究英語教育的效益問題,走出一條符合我國國情的、多快好省地解決英語教學的路子,而素質教育正是順應了這一需要。英語教育中提倡素質教育的重要意義在於:學習英語,不僅在於解決語言知識,更重要的是把它作爲一種有用工具,參與國內國際活動,使英語成爲我國現代化建設和對外開放的有力武器。

再次,實施英語素質教育是遵循語言學習的需要。長期以來,我國的英語教育受結構主義影響,教學方法背離了語言學的實踐性,扼殺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社會語言學家認爲:語言是交際工具,學習語言不是單純掌握語言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應用語言的能力,語法學習不是目的,而是達到目的的手段。英國語言學家埃克斯利(rsley)也指出:“教英語的目的是教會學生:a.儘可能象英國人那樣說英語;b.能聽懂英國人所說的英語;c.順利閱讀英文;d.正確寫作英文。”要達到此目的,就要培養學生應用語言的能力。

三、怎樣實施英語素質教育

轉變教育觀念。在教育思想上,由於受傳統教學的影響和束縛,要實施素質教育,就要轉變三個觀念:(1)人才觀。無論從加速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還是從參與國際競爭的角度來說,都需要各方面的人才。在造就一大批優秀高科技人才的同時,同樣需要一批訓練有素、業務精良的普通勞動者。

(2)質量觀。一直以來,在學校及整個社會,普遍存在着以分數衡量教學質量的現象,以書本知識論學識,以文憑論能力,教育質量觀完全被扭曲。我們應當意識到,我們的社會是一個多元化社會,社會主義建設需要傑出的科學家,同樣需要出色的擋車工。因此,我們的教育應該爲人的個性發展服務,爲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各方面人才。

(3)教學觀。尊師重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然而,曾幾何時,教師尊嚴主宰了學校和課堂,教師佔用大量課堂活動時間,學生幾乎無參與機會;有的教師動輒體罰學生,挫傷學生自尊心,侮辱學生人格等。這些行爲本身就是對教育的褻瀆。我們應樹立學生是學校的主人、學習的主人的觀念,教學工作應以學生爲中心,平等對待學生,尊重學生的心理和生理髮展規律,並真誠地對待學生,把微笑帶進課堂,將歡樂帶給學生,做學生的良師益友。感情上與學生拉近距離,課堂上放手讓學生去做,使學生“親其師而信其道”,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2.強化教改意識。根據英語教學的特點,筆者認爲應該強化4種意識:

(1)以學生爲主體的意識。素質教育的出發點是面對全體學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要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爲學生創設輕鬆、和諧的學習環境,爲學生設置形式多樣的語境或話題。例如教師應少講少說,把充裕的時間讓給學生,發揮其主體作用,鼓勵他們敢說敢做、多說多做、能說會做,讓整個課堂貫穿的是“問題—情境—實踐—交流—運用”,使學生始終都以積極的`態度投入學習。

(2)教法改進和學法並舉的意識。傳統的英語教學是重教輕學,隨着英語課堂教學改革的深入開展,不少教師已意識到這種做法的缺陷,並把注意力轉向教法的改革上,使教學效果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3)以培養交際能力爲目的的意識。《中學英語新教學大綱》指出:“中學英語教學目的是通過聽、說、讀、寫的訓練,使學生獲得基礎英語知識併爲交際初步運用英語的能力。”新大綱爲教學目的賦予了“爲交際”這一新的內涵,使我們認識到英語教學的目的不只是教會學生英語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爲交際運用英語的能力。例如,筆者曾經在英語教學中一直堅持下列幾個環節:a.堅持課前1~3分鐘的值日彙報制,讓每位學生都有訓練用英語表達的機會,彙報內容不限,這樣做有助於充分發揮學生的想像力、創造力和創新思維能力。同時鼓勵其他學生對值日生所述內容用英語作簡單概括、點評,這有利於培養學生聽、思、講、練的能力。b.課中巧設疑問,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地儘量用英語去討論、分析、解答問題,教師從中作適時地啓發、誘導。c.課後,鼓勵同學之間對日常用語、生活、學習、思想、飲食、起居、借物、打電話等儘量用英語交談,爲自己創設練習英語的環境。經過長期堅持,外語“啞巴症”逐漸消失。

3.重視學生的心理素質和生理素質的培養。傳統的英語教學強調的是結構的學習、機械的操練,不考慮學習願望和愛好,這禁痼了學生的思維,對相當多的學生容易形成英語學習的障礙,影響學生良好的心理和生理素質的形成。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應該做到:(1)加強聽、說、讀、寫訓練,促進各種技能協調發展。(2)培養學生的注意力、觀察力、想像力、自我管理、自我調節能力和反應能力,使其在交際中能迅速理解、判斷和獲得信息並快捷作出反應。(3)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和對英語的情感,使其具有用英語交際的強烈願望。(4)磨練意志,培養學生身心統一素質,使其在語言學習或測試中能身心處於安寧、放鬆、活躍、愉快的狀態。

4.提高英語教師素質。《中國教育和發展綱要》指出:“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建立一支具有良好的政治業務素質、結構合理、相對穩定的教師隊伍,是教育發展的根本大計。”作爲一名英語老師,應從教育觀念、知識結構、教學能力和品德素養方面做出巨大努力。

(1)應具有全新的教育觀念。樹立正確的育人觀,並把教育重點定位在“學教並用,以學爲本”上。

(2)應具備完整的知識結構。教師要不斷更新英語專業知識,學會在新的環境中不斷完善自我,做到終身學習和終身發展;在進一步學習教育學、心理學的同時,還要廣泛瞭解教育評價學、教育理論學、教育人才學等方面的知識;把創新作爲素質教育的靈魂,爲培養創新人才奠定紮實的基礎,認真研究英語教育學方面的知識,掌握新內容和新規律,並融會貫通,指導我們的教學實踐。

(3)應具備較強的教學組織能力。例如巧妙創設情景,激發學生思維,嚴密組織課堂結構,做到“點準,線清,練活”,努力提高課堂效率。

(4)應具備良好的品德素質。英語教師的思想品德素質在師表形象中占主導地位,直接影響到英語教育的目的、方向和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因此,英語教師應培養熱愛教育、熱情開朗的性格。“學高爲師,身正爲範”既是師德的最高境界,也是教師人格成熟的重要標準,也是對學生產生感召力、凝聚力、向心力的人格魅力的體現。

素質教育的實施,將使教育領域發生一場深刻的革命,對培養跨世紀人才、推動教育改革步伐、提高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產生深遠的意義。作爲教師,應以主人翁的姿態積極參與,發揮主觀能動作用和創造性,把素質教育面貌向前推進,讓21世紀的中國教育煥發生機。

【參考文獻】

[1] 陳光旨,郭道明.素質概論與素質教育.基礎教育研究,1998(增刊)

[2] 韋國峯.試論面向知識經濟的基礎教育.基礎教育研究,1998(增刊)

[3] rsley.基礎英語.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81

教育教學思考8

一、影響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的因素

(一)學生入學時音樂“零”基礎

由於學前教育專業培養的是學生的綜合能力,不同於專業音樂院校需要對單獨學科內容精通,所以入學前沒有音樂特長加試,屬於無門檻入學,絕大多數學生沒有接觸過聲樂這門學科,基礎知識參差不齊。多數學生存在音準問題,甚至個別學生存在五音不全的現象,集體演唱時更是各唱各的調。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並不瞭解學前教育專業,更談不上熱愛學前教育,之所以選擇該專業的原因主要是將來就業比較容易,從而在教學過程中顯現出對歌曲的把握程度個體差異較大。因此,在音樂學習中會出現學習困難和厭學等現象。

(二)授課時數嚴重不足

學前教育專業的班級人數普遍在30~35人之間,聲樂課每週安排2節,一個班級一分爲二,由兩名教師負責授課,名爲小組課,可因爲人數多,授課方式也只能採取集體課的形式進行,每週短短2節課要完成教學任務,難度之大可想而知。教師對於教學內容只能是點到爲止,而能達到教師要求的也只有少部分學生。由於時間和人數限制,在授課中往往無法根據學生的基礎和水平進行分組訓練,教師在有限的時間裏,只能有選擇性地針對具有共性的問題進行講解、糾正、練習、分析與指導。

(三)課程設置沒有以實用性爲主

在學前教育專業的聲樂教學中,幼兒歌曲的學習時間所佔比重較小,大多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按教學計劃要求,75%的時間都在教授藝術歌曲,而沒有從幼兒教學的特點出發,弱化學習的專業性,強化學習的實用性,從而造成學生美聲、民族唱法不精,兒童歌曲的演唱方法也未能很好地掌握,課程安排與實際需要相脫節。

(四)教材過於單一,創新性不足

目前,學前教育專業的聲樂教師大多數都在使用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復旦卓越全國學前教育專業系列之聲樂教材叢書,此書出版於20xx年6月,雖然編錄了一些當時比較流行的藝術歌曲,但時過7年,現今未編入當下傳唱度較高、較新的歌曲,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減少了學習興趣。

(五)專業教師缺乏幼兒園實踐經驗

目前多數學前教育專業的聲樂教師來自音樂學院,從校門進校門,雖然在音樂學院接受的是聲樂課程的專業學習,但沒有接觸過學前教育專業的相關知識。儘管許多教師對藝術歌曲的把握能力很強,但對幼兒園的實際卻知之甚少,更沒有在幼兒園實踐和工作的經驗,導致在教學中所用方式僅侷限在音樂學院所學內容進行教學。

二、學前教育聲樂教學的改革設想

(一)明確專業培養目標

學前教育專業是爲幼教行業培養不同類型的幼兒教育人才的專業,其專業定位明確,就是不定期地爲各幼教機構輸送適合實際工作需要的具有較好綜合素質的優質幼兒教師,而不是培養藝術類的專業人才。所以,在聲樂教學活動中就不能模仿音樂院校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也不需要過分強調專業演唱標準,更不需要用專業演唱標準的好與壞來衡量每個學生的學習成果。要結合幼兒年齡段的接受能力,採取適合這一階段兒童的學習方式進行教學,傳授相應的聲樂理論知識和演唱技巧,增強教學的實用性和針對性。

(二)根據行業發展需求,合理設置課程,改進教學方法

學齡前兒童正處於藝術能力形成的關鍵時期。因此,學前教育專業在聲樂課程的設置上,應圍繞幼兒園音樂課程的培養目標,根據本專業學生的現狀,合理規劃課程設置,將理論課與實踐課的比例分配貼合實際需要,體現課程設置的基礎性、啓蒙性、教育性。與此同時,教師還應結合教學情況和幼兒園工作的實際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將教學重點與市場和社會需要相結合,以培養合格的、適應行業發展需要的幼教人才爲目的進行教學,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知識點的把握由淺入深,從課本到實際合理化地進行知識的學習。同時,在學習過程中提出問題,讓學生自己去獨立思考,互相討論,最終解決問題,使學生真正投入到課堂中來。

(三)加大兒童歌曲的教學比重

學前教育是爲幼兒教育工作定向培養師資的專業,其綜合性及實用性非常強。由於學生面對的教育對象都是學齡前兒童,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應多選擇一些不同風格、不同體裁的兒童歌曲來學習。而在教材選擇上,也應注意內容選取的廣泛性,同時也應有一定的側重點,除學校使用的教材外,還應適當加入一些教材以外的內容進行學習,可從現階段幼兒的喜好、流行性及實用性等角度出發,選取一些幼兒感興趣、社會傳唱度高的歌曲。

(四)強化兒童歌曲教學的範唱能力

由於學前教育專業的聲樂教師絕大多數畢業於專業性較強的音樂院校,學習內容都採用正統的美聲、民族的發聲方法,這些教學方法雖然專業性、技巧性很強,但對於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卻並不是很適用。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將來的就業方向以幼兒園、早教培訓機構爲主,所以作爲一名學前教育專業的聲樂教師,在教學中除應掌握專業的發聲方法,還應掌握兒童歌曲的演唱方法,教師先從自身增強兒童歌曲的範唱能力入手,使學生可以通過聆聽教師的範唱,明確藝術歌曲與兒童歌曲演唱時所採用的不同的'發聲方法的區別,讓學生在學習中正確掌握兒童歌曲的演唱方法,使之成爲真正的技能型人才,符合幼兒園的教學工作要求。

(五)開展第二課堂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在學習中由於受到課程安排和課時的限制,我們可以將聲樂教學中一些未完善的內容延展到第二課堂中進行,可以不定期地舉辦一些聲樂講座,安排本專業教師輪流試講,這樣既可以讓學生通過不同教師的講授從中汲取精華,同時也可以加強教師間的相互交流、學習。此外,還可以舉行各種形式的演出和比賽,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在實踐中增長見識,也爲師生間的相互交流搭建了良好的平臺。

(六)強化教師的調研和實踐

作爲一名學前教育專業的一線教師,除對本學科的理論知識應掌握紮實外,更需要了解本專業的行業、企業需要的人才培養要求。平時應抽出適當的時間下到幼兒園中去,與幼兒園的在職專任教師和有經驗的專家進行溝通與交流,通過調研活動和親身實踐,教師能夠更加深入地瞭解本專業學生的培養目標。同時,利用互聯網、書籍、學術期刊等相關信息和資料,多關注和學習與學前教育專業聲樂學科的教學和幼兒園的音樂教育有關的最新情況和先進的教學理念。教師只有不斷加強自身學習,才能把最新、最實用的教學內容和理念傳授給學生,讓學生有針對性地學習和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能,使學生走上幼兒園工作崗位後能夠學以致用。

(七)採取各種措施不斷提高專業教師的綜合素質

要想培養適應市場需要的優質幼兒教師,首先必須擁有一支過硬的教育團隊。這就需要提高學前教育專業專職教師自身的綜合素質。學校應定期組織教師走出校門,到有相關專業的高等院校去學習、觀摩,把全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帶回課堂進行嘗試。還可以請幼兒教育方面的專家進校開展講座活動,讓教師能夠直接與專家進行零距離溝通與交流,探討教學中遇到的問題。

三、結語

學前教育專業的聲樂課程安排與實際需要之間的差別,需要不斷地探索、研究、改革,並逐步加以完善,才能真正解決好培養方式與現實需要之間的矛盾,才能真正達到培養目標與實際需要之間的無縫對接,源源不斷地爲各類幼兒園輸送具有較高綜合素質的、合格的專業人才。

教育教學思考9

【摘要】現代教學活動的開展,不僅需要重視基礎知識教學,還需要重視引導並且培養學生正確的對待生命、生存、生活。在化學課堂教學活動中,開展三生教育,要以生命教育爲前提,基於生存教育,實現生活教育。

【關鍵詞】化學課堂;教學活動;三生教育;教學反思

隨着教育改革的發展,使得三生教育理念被廣泛的應用於各科教學活動中,意在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三生教育理念下所培養的學生,不僅具有豐富的學識,同時還具有較高的素養,重在培養具有較強生存能力、重視生命、適應能力強的人才。

1.三生教育概述

這裏所說的三生教育指的是: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生存教育。開展生命教育意在讓學生能夠理解生命的意義所在,使得學生能夠尊重並且珍愛每個生命。開展生活教育意在讓學生能夠掌握基本的生活常識與技能,進而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開展生存教育意在讓學生在社會實踐活動中,能夠掌握生存之道,更好的適應生活。

2.在化學課堂教學中三生教育的地位

2.1生命教育是前提

在化學課堂教學中,生命教育是前提。生命教育理念倡導的是以個體生命爲起點,構建關愛並且互助的社會關係,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在化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在教習內容中尋找生命教育的素材,基於學生的個體差異,採取針對性教學方式,逐漸的引導學生樹立珍愛生命的意識,理解生命的本意。

2.2生存教育是基礎與核心

教育主要是圍繞生存開展的,教師傳授給學生的除了書本上的知識外,還包括生存技能,這需要學生能夠深入的理解,能夠將書本上的知識轉化爲生存技能,適應時代的發展。開展生存教育則需要不斷增強學生的生存意識以及能力,使其能夠掌握生存必需的技能。生存教育是以知識爲依託,在化學教學課堂中需要教師能夠將知識與實際生活相互聯繫在一起,爲學生引申生存之道,進而通過化學知識,來提高學生的生存能力。

2.3生活教育是方向

化學教學課堂中開展三生教育,要以生活教育爲教學方向與目標。基於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其倡導生活即教育的教學理念。在化學教學課堂中開展生活教育,需要教師能夠以不同形式的教學方法,來引導並且啓發學生,調動學生參與化學教學活動的積極性,使得學生能夠在化學知識與生活實踐中獲得經驗,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3.在化學課堂教學中開展三生教育的策略

3.1深挖課本資源

在化學課堂教學中開展三生教育,需要教師能夠深度挖掘課本資源,利用課本資源帶入三生教育內容,進而實現高效教學。譬如:在開展《我們周圍的空氣》課程教學活動時,教師便可以名人研究學術的案例,比如拉瓦錫,來引申生命教育,通過向同學介紹拉瓦錫爲了進行學術研究,持續十二個晝夜進行燃燒實驗,進而研究出來燃燒着愛現象,向學生傳遞生命的意義,培養學生勇於探索的勇氣,培養學生鍥而不捨的品質,還可以利用不珍愛生命的案例進行對比,引導學生尊重生命並且珍愛生命。

3.2注重聯繫生活實際

在化學教學課堂中引入三生教育,則需要教師能夠將生活實際與教學知識相互聯繫在一起。利用化學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進而使得學生能夠掌握生存之道,提高學生的生存能力。

3.3合理運用現代化教學方法

在化學教學課堂中開展三生教育活動,則需要教師善於激發學生的興趣點,調動學生參與化學教學活動的主動性,基於此教師可以利用探究式教學方法,同時配合多媒體教學方法,來開展教學活動。使用多媒體設備爲學生演示化學現象,將文字轉化爲動態圖畫與視頻,進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再利用問題來引導學生思考,最後通過實踐操作來啓發學生思考,使其在此過程中能夠感受到化學學習的樂趣,以及知識探索的意義與價值。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則可以以教學內容爲依託,緊抓知識點,深挖化學知識、實驗、人物等的教學資源,實時向學生傳遞生命的價值、生活的意義、生存的技能相關內容,潛移默化的培養學生的生命價值觀與生活價值觀,使其能夠通過化學學習,掌握生存技能。

結束語:

在化學教學課堂中開展三生教育,要以生命教育爲前提,基於生存教育,以更好的實現生活教育。教師要積極的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善於採取有效的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其帶入到化學課堂中,進而開展三生教育。

參考文獻:

[1]宋晨升.論“三生教育”的當代價值[J].黑河學刊,20xx(10):69-70.

[2]李玲.淺談在化學課堂教學中開展“三生教育”[J].教育教學論壇,20xx(40):194-195.

教育教學思考10

摘 要:隨着高職學生社會需求的不斷增加,傳統方式的高職教學方式,已經不能滿足和適應當前社會的需求,本文就傳統財務管理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加以闡述,並對如何進行適合高職特點的財務管理教學改革方式,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關鍵詞:財務管理;教學;改革

財務管理是是高等職業院校財會類得一門核心課程,它是利用價值形式對企業生產經營過程的資金運動進行管理的一門交叉性應用學科。在傳統的財務管理授課過程中注重理論教學,這與目前高職學生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爲重點不相符。那麼,如果改變傳統理論授課爲主的教學模式,採用符合高職院校實際需求的教學新方法是當務之急。

1財務管理傳統教學存在的問題

1.1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模式,很難達到良好的授課效果

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 以教師講課爲主,課堂的大部分時間,是教師在唱獨角戲。缺乏或者說很少有教師和學生的雙向的溝通交流。而教師講授的也僅僅侷限在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技能上,很少甚至是沒有給學生動手的時間和能力的培養。

1.2教師本身的實踐經驗欠缺

由於高職院校的相當一部分教師都是本科院校或者是研究生畢業後直接到學校任教的,師都是校門對校門的經歷,又因爲我們國家的本科和研究生教育是側重於理論的,對實踐的要求基本上很少甚至是沒有。這樣就導致老師缺乏實踐經驗,所以,教學過程的組織只能按照教材上的設計模式進行,那麼生動案例的缺乏,對知識點的講解缺乏趣味性,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那麼,想讓這些老師的講課體現高職特性就更無從談起了。

1.3教材內容,不能體現高職教育特色

傳統教材基本上按照“一四四”(一是一個目標即公司價值最大化,四是四個模塊即籌資決策、投資決策、利潤分配和流動資產管理,四是四把工具即時間價值、風險模型、期權定價模型和會計報表分析)的框架體系進行編寫的。內容和形式都與社會的實際不相符,理論分析佔篇幅的絕大部分,而實際情境的模擬非常至少。同時, 案例的選取也缺乏連貫性和系統性,制約了同學們系統的理解財務管理的真正意義。

2高職財務管理教學改革的幾條途徑

2.1以基於工作過程的財務管理教學體系爲導向,強化實踐技能和理論知識。改變傳統教學中的教師唱主角戲的局面。變教師爲主爲以學生爲主的局面,做到在做中學、學中做, 並通過教師啓發式和學生討論總結學習知識的.新方式。課程的基本理論以“必需、夠有”爲前提,將突出實踐、注重實踐作爲培養學生知識、技能和態度的基本指導思想。

2.2處理好理論知識的講授和實踐知識的傳授之間的關係。以實性知識的講授爲主, 將理論知識的講授貫穿在實踐知識的傳授過程中,需要說明一點的是,這樣做的目的不是弱化理論知識的學習,而是爲了改變以往單純的講授理論知識的枯燥局面,增加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減少瑣屑的理論探索,給實踐教學騰出必要的空間。

2.3加大和企業的交流力度和畢業生的質量跟蹤體系的建設,以此指導我們的教學改革。說白了就是以就業爲導向,企業需要什麼樣的人才,我們就培養什麼樣的人才。這樣才能保證我們的學生受到社會各界的歡迎。所以要求我們的教學部門多進行和企業的溝通交流,積極進行畢業生的回訪工作,這樣既能掌握企業需要什麼樣的人才,又能瞭解到我們的學生的特長是什麼,我們的學生特短是什麼,纔能有針對性地對我們的教學計劃進行修訂,揚長避短,不斷提高用人單位對我們畢業生的評價。

2.4注重ERP沙盤模擬教學。這種寓學生的管理意識於遊戲中的一種教學模式,是考察學生經營、運作企業能力的非常好的形式,學生自己的經營管理成果體現在沙盤上,變複雜、抽象的財務管理理論爲直觀,既培養了學生運作企業和資金的能力,又以學生容易接受的類似遊戲的傳授了知識,是傳授知識的一個非常好的途徑。

2.5注重發揮啓發式教學的良好效果。啓發式教學較之傳統的理論教學相比,是它在老師的循循善誘下,讓學生自己總結出或者說領悟到所學的知識,從而使學生有一種成就感,這樣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財務管理兼有管理課程的特點,所以更適用於在授課過程中採用啓發式教學。

2.6案例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財務管理實際上是企業日常的財務管理活動和生產時間活動的總結,因爲學生既沒有參加過生產活動,更不用說經歷過企業的財務管理活動了,所以他們對這些活動的理解是非常的膚淺的。所以,在我們的日常授課過程中,我們不妨用一些真是生動的案例穿插在理論講授過程中,一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還有助於實際問題的解決。在授課過程中,我們不妨結合生活實際,儘量採用近期媒體上的熱點問題或者大家關心的熱點問題結合我們的理論知識進行講授,當然這也給授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老師必須有駕馭問題的能力和深厚的理論實踐知識。

2.7運用好網絡這一平臺爲我們的授課服務。隨着網絡的飛速發展,網絡已經成爲學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所以,我們也必須重視這個和學生生活相關的平臺,利用網絡的優勢爲我們的教學提供方便。我們不妨建立一個財務管理教學平臺,將自己的教學課件、練習題目掛上,供同學們複習、預習。另外設立問題諮詢平臺,這樣既給同學們自學提供方便,也是給同學們提供了一個學習交流的場所。

2.8注重發揮情境教學法的長處。情景教學是教師利用現代多媒體等技術根據教學內容所描繪的情境, 設計出形象鮮明的影像資料, 輔之以生動的語言文字和音樂背景,再現教學內容中的情景表象, 使學生彷彿置身其間, 使師生在此情景之中進行情景交融的教學活動。情境教學法不僅是一種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它還可以綜合運用項目教學法、角色扮演法和模擬現實法等各種方法以達到逼真的情境效果。以達到學生真正置身處理實際問題的情境中去,有助於加深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幫助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2.9開發符合高職院校學生特點的教材。良好的教學效果,需要好的、符合高職學生特點的、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財務管理教材和輔導材料。這就要求廣大高職院校的一線教師,在基於工作工程的思想主線下,多與企業一線專家進行溝通交流,並召集長期從事財務管理教學一線的經驗豐富的老師積極探討,出版處高質量、高水平的高職院校財務管理教材。

高等職業教育是當前我國大力反戰的一項高等教育,也是我國科教興國戰略舉措的重要內容。所以,高職財務管理教學只有國家大政方針的指引下,制定出符合社會需求和高職學生特點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並輔之於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才能調動高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才能夠讓高職財會專業學生真正領會財務管理相關知識的體系及內涵。

參考文獻:

[1]張春萍.高職高專《財務管理》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改革[J].文化建設,20xx(9):46-47.

[2] 李紅梅.財務管理課程課堂教學改革.淮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xx(3).

[3] 陳建軍.試論高職院校《財務管理》課程教學改革[J].烏魯木齊職業大學學報,20xx(9):109-111.

[4]劉素榮.基於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財務管理教學改革探討.中國管理信息化,20xx(19).

[5] 曹豔紅.高職高專《財務管理》教學方法改革[J].漯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xx(4).

[6] 黃億紅.論財務管理課程在教學改革活動中的創新性.財會通訊(學術版),20xx(3).

教育教學思考11

我國教育改革已經進行了多年,已取得了一定成果,並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然而對比我國與世界發達國家的教育情況,仍然處在落後地位。隨着人們對教育的需求不斷增加,我國現階段的教育水平難以滿足。因此,如何持續教育改革,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成爲重中之重。國小是學習的第一個階段,對教育的全過程而言極爲重要。培養全面型人才,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音樂教育不可缺少,如何在音樂教育中開展創新教育,成爲了教育界一個十分有代表性和意義的課題。

一、國小階段開展創新教育要以學生爲主體

傳統的教學模式中,音樂教師按照教學大綱進行教學,缺乏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以老師爲上課的主體,由老師向學生傳達知識。這樣造成老師沒有辦法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生只能被動的接受知識,不能全程參與學習的過程,最終使國小音樂教育成爲了音樂老師一個人的“獨角戲”,學生慢慢在這種被動式的學習中失去了學習的興趣。開展創新教育,可以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因爲在創新教育中,重新定位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係,老師需要放棄過去高高在上的形象,與學生更多的交流,並通過多樣靈活的教學方法,使學生能夠全部參與,改原來的傳達式學習爲參與式學習,調動同學的學習興趣,實現教育目標。

二、國小階段開展創新教育要針對國小生特點

創新教育旨在培養創新型人才,以此作爲最根本的目標。創新教育是爲了培養適應愈來愈多元化的社會需求應運而生的教育模式,也是推進素質教育和教育深化改革的必然結果。在實施創新教育的過程中,要始終注意以人文本的原則,因材施教,針對學生特點選擇教學方法。國小生由於年齡較小,具有“好動”、“注意力不集中”、“活潑”等特點,國小音樂老師在音樂教學時就要注意並利用這些特點,採用創新教育,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興趣,有助於提升國小生的思考能力、觀察能力,也可以幫助開發智力,促進學習其他課程。

三、國小階段開展創新教育要以良好的課堂氛圍爲保障

國小生比較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傳統課堂中,學生被束縛,難以真正的感受學習的樂趣,更不會展現出創新方面的才華,而在進行創新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構建良好、和諧的課堂氛圍將直接提升教學效果。國小音樂教師要誘導學生展現創新思維,教育學生掌握創新思維,教會學生運用創新思維,要對學生的嘗試和創新予以鼓勵和支持,給學生一個寬鬆和諧的課堂氛圍,解放學生的天性,以達到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

四、國小階段開展創新教育要運用

靈活多變的教育方法傳統的音樂教育方法不注重學生的自身特點,採用“一刀切”,對所有學生都採用教唱的方法進行教育,效果很不理想。學生在音樂方面的基礎、水平、理解能力等不盡相同,應因材施教,使所教授的知識能夠貼近國小生的生活,引起他們的興趣,運用靈活多變的方式來教育學生,並且還要注意創新和突破,不能一成不變。讓國小生們產生對學習的好奇心,從而自發的.產生學習興趣,這樣纔會使國小生真正的提升對音樂的感知,掌握所學習的知識,提升音樂素養。

五、國小階段開展創新教育要保證

創新思維的始終貫穿創新教育中,要鼓勵國小生施展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鼓勵他們去發現、去探索,鍛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摒棄傳統教育中禁錮學生思想,不允許學生有自己的想法的做法,要將創新思維貫穿教育的全部過程,培養高素質人才。音樂具有美的特質,對國小生進行音樂教育就是爲了讓學生感受音樂的美和魅力,在美的享受中學習音樂知識,提升對音樂的鑑賞能力。良好的教學情境能夠加強國小生對音樂內涵的理解,激發對音樂的興趣,對音樂教育效果有促進作用。在開展音樂創新教育時,對音樂教室進行合理的佈置,可使國小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有助於其快速進入音樂角色,理解音樂內容。具體做法包括:按照音樂會方法佈置桌椅,讓國小生更深層次的傾聽音樂;在音樂教室擺放音樂照片或在教室牆壁懸掛音樂圖畫,讓國小生對音樂加深瞭解;合理擺放樂器,吸引國小生注意力等。國小音樂教師是國小音樂教育中的重要一員,想要開展音樂創新教育,教師自身素質和業務能力必須達到一定水平,並且要不斷提升,總結相關經驗,以達到開展創新教育的要求。

六、結語

國小教育是教育的開端,具有極爲重要的意義。在國小階段就開展音樂創新教育,能夠激發國小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思維。本文通過對創新教育的探討爲開展國小音樂教育提供參考。

教育教學思考12

論文摘要:隨着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許多高等院校均設有藝術類專業,該類專業與其他專業的學生有所不同,具有特殊性。與傳統的大學英語教學相比,藝術類大學英語教學難度較大。本文作者分析了目前諸多高校藝術類大學英語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幾個問題,並提出了一些建議,以期對當前的藝術類大學英語教學的發展有一些幫助。

論文關鍵詞:藝術類專業 大學英語教學 教學現狀與建議

我國許多高等院校均設有藝術類專業,該類專業與其他專業的學生有所不同,具有特殊性。他們的教學安排特殊,入學考試特殊,專業、文化兩條線。生活規律與生活方式也特殊:上午上公共課,下午、晚上都上專業課——聲樂、鋼琴、舞蹈、素描等。他們的衣着、髮型總會有所不同,給校園帶來了幾絲前衛和個性色彩,他們構成了校園的特殊一類學生。這是高校的必然選擇,也是綜合辦學、多元辦學的具體實施的結果。

由於藝術類與其他專業在教學目標、教學設置、學生來源、學生心理及畢業以後的去向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表現在英語教育方面自然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別。藝術類專業的學生英語水平低,教學難度大,這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這就要求我們探索具有針對性的大學英語教學方法,在課堂教學與課程設計中,突出藝術類專業學生的特長與特點,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目前在藝術類英語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學生入校的英語水平參差不齊。

每年九月份新生入校,我校都要對學生進行英語、數學等基礎課的測試。這類英語測試並未將藝術類學生單獨分離出來。所有學生均使用同一種試卷,試卷的難易度以一級測試水平爲準,滿分爲一百分。結果是學生的考試成績相差懸殊,極少數學生成績能達到五十分以上(但最高分甚至能達到八十分左右),而有三分之一的學生成績在三十分以下,其餘學生的成績在兩者之間。也就是說,在藝術類專業的班級裏,有個別學生入校時的英語水平相當於甚至可能高於非藝術類專業學生的平均水平,而最差的學生甚至連基本的音標都還不會讀。究其原因,藝術類的大部分學生都來自藝術類大學的附中學校或藝術類專科學校(只有較少數的學生來自非藝術類普通中學)。這類學校對文化課重視程度普遍不高,學生入校前大多數沒有經過正規的中學課程學習。上述情況就給大學英語教師提出了一個難題:教師既要有教授大學英語課程的水平,又要有中學甚至國小英語教師的經驗和耐心。而大學生又不同於初學英語的中國小生,怎樣使這樣一個特殊的羣體趕上並達到大學英語的.水平,這是藝術類院校英語教師長期以來希望解決的問題。

2、學生對英語學習的重視程度不夠,學習積極性不高。

藝術專業的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專業情結濃厚,文化基礎薄弱。藝術專業的學生一般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學習其專業,大都非常熱愛自己的專業。他們的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花在了專業學習上。並且他們的大學聯考錄取以其特長加試爲基礎,分別參加專業課和文化課兩次考試,文化課的錄取分數線比非藝術類考生要低得多,而英語成績的最低錄取線一般控制在60—80分。進入大學後,藝術類專業的特點又決定了學生必須要參加較多的藝術實踐活動,並且在對待專業技能課程和其他文化課程的態度上,學生往往更重視專業技能課程而相對輕視其他文化課程的學習,用在英語學習上的時間更是少之又少。另外,這些學生英語基礎差,從心理上講,他們恐懼英語,即使想學,也沒有信心學好;從行爲上看,他們又缺少自覺性,再加上他們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預習,不復習,這些都成爲他們學習的障礙,造成他們消極地學習英語,對學好英語抱着無所謂的態度。他們往往對不理解的內容提不出任何問題。由於很少上自習學英語,常常學了後面的,忘了前面的,慢慢地便開始厭惡學英語,越厭惡,越不記,落下的知識就越多,越彌補不上。因此,他們的英語水平遠遠達不到大學英語學習階段的要求。

3、教師隊伍不穩定,整體教學水平不高。

近年來很多高校雖迫於學校發展的壓力紛紛開設了藝術類專業,但學校教學更多的精力還是放在非藝術類大學英語的教學上,因爲從現實的角度來講,大學英語四級通過率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學生的就業和今後的發展,而藝術類學生則不要求通過四級。這樣,學校首先要考慮到建立起一支良好的非藝術類大學英語教學隊伍以保證教學質量,而藝術類英語教學教師隊伍則常根據需要進行調整,不是很穩定,而且大多由青年教師擔任,缺乏教學經驗豐富的老教師來帶領這支隊伍。

二、藝術類英語教學的幾點設想

1、運用靈活的教學方法以適應自己的教學對象。

雖然藝術類院校的英語教學存在諸多問題,但是,事物總是一分爲二的,藝術類院校的學生也有其自身的優點,藝術專業的學生活潑好動,表現欲強,聯想豐富,思維活躍,比較感性,善於形象思維,記憶力好,模仿能力強,具有很強的語言可塑性,對文學和藝術有極強的感受力和領悟力。作爲藝術類大學英語教師應該發掘學生的這一優勢,使其達到促進教學的目的。馬丁·威德爾在《外語教學與學習》一書中曾經指出,有些學習者並沒有明確的工具性或結合性動力;對他們來說,鼓勵他們採取積極態度尤其重要,至少保證有一部分語言輸入能滿足學習者的實際興趣。因此,在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上教師應靈活多變,以適應自己的教學對象。如對於音樂專業的學生,教師可把音樂引入藝術類院校英語教學課堂,不失爲投其所好的極佳的教學方法。現在隨着交際法語言教學的普及,我們認識到必須把學習者置於真實的使用目的語交流的語言環境,重複訓練,纔可能使其獲得無障礙、無停頓的思維和表達,確保語言的恰當流利和交流的順暢。音樂正是真實語言應用的文化現象,歌曲的特性恰好是重複性、連貫性強。很多英文歌曲旋律優美、朗朗上口。如影片《鐵達尼號》的主題曲《我心永恆》,樂曲起始處很容易吸引學生隨之哼唱。而歌詞本身又相當口語化,遠離了繁瑣的語法及冗長的詞彙,學生很容易接受。

2、採用分流教學,對不同水平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如果學校條件允許,對藝術類學生的英語進行分流教學不失爲一種很好的方法,而且這種方法已在很多高校使用,都取得了較好的成果。分流教學,就是學校可根據學生入校時的成績,將達到某一成績(如70分)之上的學生放到其他非藝術類專業大學英語班裏學習英語,且要求他們也通過四級;而對低於某一成績(如30分之下)的學生,則單獨開設一個預備級班,可從英語最基礎的內容開始教授,畢業前要求通過一種校內的水平考試;其他學生正常開設藝術類大學英語的課程。分流教學的直接優點是學生的學習目標明確,有足夠的動力,而且學生基礎相當,相互合作學習的可能性更大。當然,這種方法在實際的操作中,不同學校可能會遇到不同的問題和困難,還有待於進一步的探究。

3、建立一支相對穩定且有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的藝術類英語教學教師隊伍。

任何一位業務出色的教師一定都會有長時間的教學實踐,因爲豐富的教學經驗正是在這點點滴滴的實踐中積累起來的,而青年教師則恰恰缺少這種積累。所以穩定的教師隊伍就爲青年教師在藝術類英語教學上能夠更好地探索教學方法和手段奠定了基礎。此外,如果有一些經驗豐富的老教師作指導,則更利於藝術類英語教學。但在這一方面,很多教師也許會不願進入這支隊伍,究其原因,是因爲傳統的觀點都認爲藝術類英語教材簡單,備課量小,而且又沒有四級壓力,所以課程係數也會定得較低。但卻沒有考慮到教師所教授的對象是很複雜的,有的幾乎是英語初學者,有的相當於中學水平,也有的已達到大學水平。此外,相對於非藝術類大學英語而言,藝術類英語教學疏於管理,教學要求不是很明確。所以學校應切實地重視藝術類的英語教學,穩定教師隊伍,制定並完善藝術類英語教學的規範和要求,保證藝術類大學英語的教學質量。

藝術類大學英語教學雖然存在着諸多的問題,但作爲教師應當瞭解藝術類專業大學生的獨特之處,觀察和掌握他們在英語學習上的心理表現,以此爲基礎開動腦筋,不斷探索英語教學規律,設計出更多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熱情和自信,教學效果較好的課堂教學活動。而作爲學校管理部門,也應重視藝術類大學英語的教學,建立良好的教師隊伍,制定合理的教學要求,爲其提供更好的外部條件,保證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王德傑。對藝術類學生英語教學與教材的探索[J]。社科縱橫,2005。6,VOL20,(3)。

[2]商學君,許林林。藝術類專業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探究[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4)。

[3]王振平,陳建生。藝術類學生大學英語教學的現狀和對策[J]。中國輕工教育——調研報告,2005。3。

教育教學思考13

【摘要】分析現有藝術碩士教育教學培養管理模式的現狀,結合我校的主流辦學特色,借鑑國內及國外目前藝術碩士教育管理的先進經驗,查找存在的問題,對我校藝術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管理方式進行重新構建,建立與藝術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相配套的具有自己特色的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管理方式,將通識教育傳承發展,使我校的藝術碩士教育站在高起點上開展起來,這對提高我校藝術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培養質量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創新型人才培養;通識教育;藝術碩士教育

一、高等藝術專業教育教學的現狀

藝術碩士是20xx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21次全體會議通過並批准而設置的,經過幾年的發展,在規模和數量方面都有所擴展,但是相隨的是藝術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培養中的問題也日顯突出,特別是由於教育觀念、培養方式、辦學條件限制等原因,導致在培養目標、課程設置、培養模式上安排不夠科學、合理,影響了藝術碩士研究生的培養質量。所以說,高等教育一直重視專業教育,忽視通識教育,而且專業劃分越來越細,以至於同在一個大學而在不同學院、或在同一個學院而專業不同的教師交流溝通很難。這種學科單一性,專業單一性雖然有利於深入地進行某方面的研究,但它不能解決綜合性的問題。因此,對我國現行的藝術碩士研究生培養管理問題應該加以反思,對於培養目標、課程設置、質量評價等等都需要重新定位。雖然我國藝術碩士教育有了一定的發展,但是總體來看,我國藝術碩士教育起步晚,面對培養更多適應社會文化藝術發展的高層次人才的客觀需要,藝術碩士研究生培養管理中問題日顯突出,解決這些問題是我國藝術碩士教育健康快速發展的前提。

二、什麼是通識教育

通識教育與博雅教育(LiberalEducation)緊密相連。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Aristotle)認爲博雅教育是適合勞心者的教育。勞心者就是不做他人的奴隸,也不當工資奴隸的勞力者。博雅教育應追求自我而受教育,而非追求外在的需要而受教育。博雅教育是以訓練一個有思想、文雅的人爲目的。通識教育與博雅教育的概念相關而理念不同,通識教育的涵義比博雅教育更爲廣泛。通識教育的英語名稱可譯爲“GeneralEducation”,早期多譯爲“通才教育”。它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通識教育指的.是現代通識教育。廣義的通識教育既包括現代通識教育,又包含傳統自由教育的基本要素,即指在高等教育階段面向全體學生所普遍進行的基礎性的語言、文化、歷史、科學知識的傳授,個性品質的訓練、公民意識的陶冶以及不直接服務於專業教育的人所共需的一些實際能力的培養。通識教育是人文教育的一種形式,其重點在課程的建設,使學生具有豐富的知識結構,打破單一的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學生開闊的胸襟、寬廣的視野與人文氣質。就課程開設而言,通識教育就是在大學開設通識課程,使學生從不同的“理解模式”來認識現象、獲得知識,使學生的視野開拓,瞭解與人生相關的知識與原則、方法,由人文科學的文學、哲學、史學、社會學、經濟學、政治學與自然科學領域的學習中,建立共識,發展出高層次的學識,掌握與溝通信息,瞭解他人及社會化的能力。學生經過通識教育,其心靈將會更開放,思維更爲廣闊,適應能力更強,在變遷劇烈的社會,更具包容才能,從而個人的整個人生更爲清新活潑並得以健全發展。

三、通識教育的研究思路

(一)加強學校特色課程與選修課程

大學是培養學生的聖地,畢業生不僅要獲得專業的能力、適應社會的綜合能力,還要具備創新精神。而這必須靠通識教育來完成。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我校已經形成了“崇德、務實、求是”的辦學特色,依據太行山精神,是所有師生員工和睦相處、共同學習的生動寫照,是通識教育的源泉。爲此,要充分借鑑國內外大學的經驗,充分了解社會需求、學生需求,不斷完善通識教育課程體系,爲學生提供更多的選擇餘地,同時要加強選課引導,將我校學校特色與選修課相結合,使學生對學校及我校雄厚的歷史有一個正確而客觀的認識,使他們清楚作爲該學校的學生應該具備哪些知識,充分體現課程的引導性作用和特色。

(二)加強通識教育課程的師資隊伍建設

一方面我們要鼓勵教師尤其是名師積極從事通識教育的教學研究工作,爲他們提供必要的工作條件,提高課堂教學的授課質量;一方面要加強開課教師之間的聯繫與科研合作;此外還要積極改進教育教學方法,注意培養學生的科學思想、人文素質、綜合能力;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優化課堂教學過程,提倡“啓發式”的教學和訓練方法;注重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在教學中的應用,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重視與第二課堂的結合,重視加強各類實踐教學環節、各種專業比賽對提高學生素質的作用,並以學分的形式給予肯定,使學生擁有大量的選擇餘地,真正實現以學生爲主體、以學生髮展爲中心、能力與素質培養爲目標的教育思想。

(三)充分重視專家教授的參與,加強通識教育的管理

倡導資深專家教授的參與,使通識教育課程建設與管理步入規範化與專業化的健康軌道。因爲通識教育課程體系中,既涉及到社會科學,又涉及到自然科學等各類學科知識的融合,對課程內容、教材內容與結構的適用性、發展性和靈活性提出了更新和更高的要求。而專家教授在這方面擁有深厚的教學功底及學術智慧,他們參與通識教育的討論到決策的整個過程,會站在全校的高度,站在高等教育的高度,科學的規劃,嚴格的論證,並在實施過程中起模範帶頭作用。此外,條件許可時還可以成立一個類似於北京大學的“元培計劃”、復旦大學的復旦學院等等的專門的機構來統一管理通識教育。

四、結論

依據全國藝術碩士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審定的參考性培養方案,結合各高校學科建設基礎與特色,我們制定詳實科學的課程計劃,是藝術碩士教學管理工作的一項基本建設。其中涉及教學思路、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教學內容與方法、教學隊伍建設與教學管理等方方面面的工作。通識教育能夠讓學生獲得心智的訓練和提升;通過了解歷史的變遷,通識教育可以引導學生對人生和社會進行充分的反思;而通過了解不同知識的內在統一性和差別性,瞭解不同學科的智慧境界和思考方式,所以,通識教育能夠讓學生對客觀對象進行更高境界的把握。

【參考文獻】

[1]秦贊:高校藝術設計教育現狀分析及教學模式探索[D],河北師範大學,20xx。

[2]吳蘇芳:我國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研究[D],江西師範大學,20xx。

[3]周頻:我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發展對策研究[J],蘭州大學,20xx。

教育教學思考14

摘 要:衆所周知,進入技校的學生成績普遍不好,學習態度不端正、學習興趣不濃厚、自控能力差已經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同時伴隨着中職教育改革和教學模式的創新,文化基礎課程的設置不斷調整,作爲一門重要文化課程的數學,課時不斷減少。面對如此現狀,技工學校數學教師如何教好數學呢?本文通過分析技工學校數學教學的作用與現狀,對技工學校數學教育進行了對策分析,認爲技工學校數學教學必須轉變觀念,讓數學服務於專業課程。學生只有看到數學能夠應用到專業以及實際中去,才能獲得學習的動力,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技工學校 數學教學 數學服務於專業課程

衆所周知,進入技校的學生成績普遍不好,學習態度不端正、學習興趣不濃厚、自控能力差已經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同時伴隨着中職教育改革和教學模式的創新,文化基礎課程的設置不斷調整,作爲一門重要文化課程的數學,課時不斷減少。面對如此現狀,技工學校數學教師如何教好數學呢?

一、技工學校數學教學的`現狀與問題

1.技工學校學生數學基礎差

隨着高中教育招生規模逐年擴大,技工學校的生源幾乎全部來自國中,學生成績普遍不好,相當一部分學生的語數英會考分數加起來都不足百分。這些文化基礎知識“先天不足”的學生普遍存在着到技工學校學習是爲了“混張文憑”好找工作的思想,對數學課由聽不懂到聽不進直到很反感,提起數學課就“頭疼”。

2.就業導向關注勞動技能,數學知識的直接應用少

技工學校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爲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培養高素質的勞動者和中高級專門人才。這一理念下職業能力是本位,在培養過程中應以職業實踐作爲主線。調查顯示,社會和市場對技校學生所關注的往往是勝任某一工作的專業勞動技能、社會適應能力、未來發展潛在能力和身體等方面,至於理論水平的高低則“表示理解”。

3.“2+1”辦學模式下課時的縮減

在就業導向思想指引下,各技校在“2.5+0.5”的辦學模式基礎上積極推行“2+1”模式,即兩年在校學習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第三年到企業頂崗生產實習。

在校兩年當中,專業實訓與職業資格認證培訓所佔的比重也在增加;對文化基礎課程,除傳統的語文、數學、英語、政治和體育外,職業道德與就業指導、公關和禮儀等也都是必修課程。對數學課而言,課時已經難以保證了。

二、實施技工學校數學教育的對策分析

1.課程內容與教學模式

基於數學課服務於專業課程的思想,在教學模式上可以作以下幾種嘗試:①將數學內容按專業課程需要進行拆分,分別整合到專業課程之中由專業課教師承擔教學,這樣,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了,效果完全不同。但這種教學方式難度大,對專業教師要求高,適合於中青年教師多的專業學科,因爲這些教師基本上都是本科或以上學歷,且具有理論知識與操作技能的“雙師”型教師,完全能勝任中職數學課。近年來,我校以汽車維修專業作爲試點,通過調整教學計劃,把每週只有兩節的數學課調整到由懂得專業知識的專業課教師擔任教學,將數學課基礎知識與專業課程的應用進行整合,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對以後的專業課教學起到了較好的作用。②徹底打散數學課程體系,使數學教學圍繞專業課程轉,專業課需要什麼,數學課就上什麼。但這種教學方式會使得數學教師難於適從。③加強學科聯繫,使數學課能滿足該專業各專業課程的需求。這種教學方式要求數學教師在與專業課教師充分交流討論的基礎上,明確各知識點的具體應用情況,對數學內容進行篩選和理順,根據各專業的要求“因專業施教”。

2.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

單從知識來看,數學枯燥乏味,如果仍然採用傳統的“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本書、一張嘴”的教學方式,教師講起來難受,學生學起來痛苦。其實數學又不乏趣味性,教師若以探究式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同時儘量以實例爲模型引入學習內容,以情境增強數學的應用性,並多使用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手段,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學效果不言而喻。因此,教師應儘可能結合本地、本校及專業學生的實際情況,開發生動有趣、切合學習內容的課程,同時多運用多媒體教學和實物教學,提高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如:在教汽車維修專業學生幾何體體積時,可以先讓他們看汽車發動機相對應的視頻,讓他們瞭解汽車發動機氣缸體積的概念,然後再拿氣缸套實物到教室講解。在上數學課時,已經先把汽車維修專業課《汽車構造》中比較難理解的燃燒室容積、工作容積、發動機排量等專門名詞“熔化”在數學課中了,“枯燥”的數學課好象變成了“有趣”的專業課,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總之,技工學校數學教學必須轉變觀念,讓數學服務於專業課程。學生只有看到數學能夠應用到專業以及實際中去,才能獲得學習的動力,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朱少彬《中職數學教學的幾點思考》。

2.趙志羣趙丹丹弭曉英《我國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理論與實踐回顧》。

教育教學思考15

一、高職學前教育專業體育教學培養學生終身體育觀的意義

隨着社會的發展與進步,體育教學中有對學生的教育實現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的要求,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尤其在在學前教育專業中,學校要強化學生的體育教學,就要從小培養學生的終身教育觀,提升學生健康水平。

1.有利於提高學生體育運動的積極性和熱情。增強體育教學終身體育觀的培養,以提高學生對體育運動的積極性和熱情爲基礎,要掌握一定的體育教學的理論基礎,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實踐,合理地運用到教學崗位中。教師根據學生身體健康的實際情況,制定了科學的學生體育鍛煉計劃,將相關的體育運動融合到體育課程教學中來。終身教育觀的實施能夠提高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他們參加各類體育活動的興趣,讓其自覺養成終身進行體育鍛煉的良好習慣,從而提高個人的身體素質,也能培養他們良好的責任意識。

2.有利於擴展學生的對運動技能的掌握。在學前教育體育教學中,體育課程中的不斷學習,能夠使學生體育方面的學習能力不斷提高。同時,終身體育觀念的提倡有利於學生熟練掌握兩項甚至更多的體育運動的知識與技能,一般常見的運動拉傷、扭傷等運動創傷都能在第一時間得到最正確的處理,提高學生應對基礎性的運動傷害的應對和學習能力,也能夠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豐富教師在實際體育教學過程中的經驗和應變能力。

3.有利於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健康觀念。學生通過體育教學能夠掌握基本的測評身體健康狀況的知識,並加以利用來提高自身健康的綜合素質。在日常生活中,自覺使用健康綠色的有機食物,加強自身的體育鍛煉,形成正確的身心健康觀念和健康的生活方式。這樣,不僅可以使得學生從小養成體育鍛煉的良好習慣,也能在體育鍛煉中及時地調整自己爲人處事的態度和心態,積極樂觀地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和挫折。

二、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參加體育運動的現狀

1.學生對終身體育觀念意識淺薄。受傳統觀念的影響,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一般只注重學前教育紅音樂、舞蹈等教學技能,而沒有引起對體育教學足夠的重視。他們單純地認爲體育教學在學前教育中佔據一個可有可無的位置,沒有充分認識體育教學在學前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對於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觀念也不甚在意,導致學生對終身體育教學觀念意識淺薄。

2.學生缺乏對體育鍛煉的熱情和興趣。在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中,他們沒有參加體育活動的熱情和動力,思想中有着對體育運動的牴觸和自身的惰性心理,甚至一些學生只是爲了上課,爲了成績而簡單地參加一下體育活動,並沒有完全投入其中。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沒有想去進行體育運動的慾望,更不要說培養他們終身體育的觀念。

三、高職學前教育專業體育教學培養學生終身體育觀的措施

1.更新體育教學觀念,擴展體育教學途徑。要想培養學生終身體育觀念,必須要拋棄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理論,擴展體育教學的途徑,激發學生進行體育運動的熱情和興趣。更新新的體育教學觀念,就是要學會堅持以學生爲主體,從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角度出發,讓學生在走向社會後適應終身體育觀念,進一步將學生的體育能力與社會接軌,爲體育事業奠定基礎,也爲學生從事體育教學創造新的發展平臺和自由空間。

2.將體育理論與教學實踐相結合。培養學生終身體育觀念,就要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繫實際,不僅加強學生體育教學基本能力的訓練,也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個人體育教學素質要不斷提高,體育知識要不斷加強,也要開設體育實踐課程的講解,在不斷的模擬教學中提高實踐能力。例如,可以進行仿真的課堂模擬,觀摩真實的課堂教學等以不同的方式增加自己的實踐經驗,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教學在這過程中不斷培養終身體育觀念。

3.重視教育全程性,加強課外活動環節。一般在高職學前教育專業中,體育教學只開設兩年,到大三就不會再涉及了。短暫的兩年時間是體育教學的關鍵時間,如果能好好利用這兩年學到的理論知識和體育技能,並不斷地堅持體育鍛煉,這樣可以保證體育教學的完整性和連續性。同時,要加強課外活動的環節,普及俱樂部式教學,不斷完善提升理論和實踐能力。

四、總結

在高職學前教學專業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終身體育觀念,能夠激發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讓學生養成體育鍛煉的良好習慣,形成正確的健康觀念,促進健康的身心發展。

標籤:教學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