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半導體

電路教學反思【熱門】

半導體2.46W

身爲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電路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電路教學反思【熱門】

電路教學反思1

《家庭電路》一節主要講述家庭電路的組成部分及各部分的作用。其中,重點是試電筆的使用及開關、插座的接法。我在講授本節內容時緊緊抓住這個重點來開展我的教學,通過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使學生掌握重點,突破難點。首先,通過播放觸電的視頻,使學生明白安全用電的重要性,體現物理的課程基本理念“從生活走向物理”,從而激起學生的學習和探究興趣,引入新課課題。

其次,通過讓學生知道觸電是因爲碰了火線,所以我們很有必要找出火線,並讓學生上臺找出火線。這過程中,充分讓學生動手,去體驗物理探索的過程,,這個過程既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還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膽量。

再次,引導學生分析爲什麼保險絲要接在火線上,而且只能接在火線上,教師從旁指導,並用接在零線上的圖進行對比,方便學生認識比較,在學習三孔插座中間的孔接地時,用了實物圖進行分析,這些都充分體現了“物理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學以致用的思想。

總體而言,本堂課是在充分理解新課標對本節內容的要求基礎上設計的,注重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在練習的設計,也充分抓住了會考的考點,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得學生明白家庭電路的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進而會利用這些知識爲我們的生活服務,同時能利用這個知識來規避危險。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雖然課前有較充足的準備,也很仔細的考慮了各個環節。但是,上完課發現有的地方還是可以做得更好的,比如,教學過程中語言還是過於平淡,沒有抑揚頓挫,還得加強訓練。在讓學生動手的環節中,還可以讓更加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究,語言方面可以更加精煉,課堂氣氛可以進一步的調動,這些地方略有遺憾,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多多注意,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電路教學反思2

1、在探究串、並聯電路的特點過程中,提出進行比賽時,應省去“看哪個組最快讓2個燈泡同時發光?”這句話,因爲老師講這句話後,學生就會馬上動手實驗,而不注意聽比賽規則

2、讓學生在第2、3題的電路圖中找不同,引出串、並聯電路的特點,不必按“連接特點→電流路徑→用電器之間的影響”的順序,最好按學生先找到哪個不同,就分析解釋哪個,這樣顯得順理成章,學生更易接受。

3、讓學生在第2、3題的電路圖中找不同,對於學生回答:“亮度不同”;“用的導線根數不同”等。老師要及時表揚,可一帶而過,不必過多糾纏。

4、學生在第2、3題的電路圖中找不同時,如果有學生說:“靠近電源正極的燈泡亮些。”那麼老師可微笑反問:“兩個燈泡交換位置,還是這樣嗎?課後,我們可以試一試。”

5、兩生上臺摘燈泡時,如果事先不斷開開關,那麼老師要趁機強調:帶電作業不安全,進而提示在家換燈泡時,要先斷開總開關,才能確保安全。

6、下一節課最好複習“判斷並聯電路中的幹路和支路方法”,然後增加一個題目:

以上電路連接正常,當開關S斷開時,請回答:

(選填“亮”或“不亮”)

甲圖中:L1 ___________,L2___________

乙圖中:L1 ___________,L2___________

丙圖中:L1 ___________,L2__________

引出串、並聯電路的開關作用:串:控制整個電路;並:幹路開關控制整個電路,支路開關控制該支路。

之後,解釋“教室內一個開關控制2盞燈的電路”:

電路教學反思3

這節課重點是讓同學利用電路檢測器檢測電路中存在的故障,並進行排除。通過探究活動,進一步理解電路的原理。同學小組實驗中的電路中的故障都是課前我預先設置的,有的是導線問題,如裏面的銅絲斷了,接頭沒有剝掉塑料套;有的是燈座問題,如燈座的接線柱的線掉了,燈座壞了;有的是燈泡問題,如燈泡壞了,燈泡沒有擰緊;有的是連接問題……在教學中,令我沒有想到的是,很多故障同學在一開始實驗就發現了,並且很快就排除了,而且沒有意識到這就是老師故意爲他們設置的故障,因此還喊着“我們這組沒有故障”,完全不依照我的設想一步一步去檢測。

出現這種情況,作爲老師,應該是種什麼樣的感受呢?是遷怒於同學打亂教學秩序,沒按老師的教學意圖走,使得本應充溢懸念的實驗探究變成了一次平淡無味的動手操作,還是欣喜於同學的聰明?我想,假如從同學角度動身,從教學的實效動身,那毫無疑問應該是後者。同學一眼就能看出電路中存在的故障,說明了他們已經掌握了電路的基本知識和連接要領,說明了前面幾節課的效果不錯,或者說明這局部知識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已經掌握。那麼,對於同學已經掌握的知識,教師不必再花太多的時間去指導。但是,這次探究實驗就這樣結束了嗎?不,還沒有,因爲如何利用電路檢測器來檢測電路中的故障同學還沒有學會。但是原來電路中的故障已經排除,怎麼辦呢?於是我就換了種方式,讓同學假設“燈座、燈泡、導線”其中一個環節有問題,該如何用電路檢測器進行檢測。這樣,同學還是通過動手,掌握了用電路檢測器檢測電路故障的要領。

一堂課,當出現了我們課前沒有料到的情況時,作爲教師,應當和時調整教學方案,只要緊緊圍繞教學重點,以同學的學爲中心,我們的教學就會真正成爲有效的教學,我們的課堂,也就會成爲同學喜歡的課堂。

電路教學反思4

這是第一個電學分組實驗,主要是爲了鞏固對串聯電路和並聯電路的電路特點的理解;練習電流表的使用;探究串、並聯電路的電流規律。同時培養學生連接電路的動手能力,它對學生認識串、並聯電路的電路特點,培養學生連接電路的技能有重要作用,必須創造條件,組織學生做這個實驗,這將爲今後進行電學分組實驗,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爲了提高實驗效果,我要求學生課前圍繞以下幾個問題進行了預習:

1、串聯電路、並聯電路連接的特點什麼?

2、爲了防止接錯和漏接,自己先擬定一個接線順序,在接線過程中爲什麼開頭應是斷開的,並特別注意防止短路。

3、電流表的使用規則有哪些?

爲了培養學生良好的電學實驗習慣,在學生動手實驗之前,我要求學生做到以下幾點:

1、把實驗桌上的器材與所做實驗的電路圖中的器材對照,檢查器材是否夠用。

2、搞清使用的電源是什麼電源,分清電源的正、負極,弄清如何接線。

在實驗操作過程中,我要求學生接好電路後,在閉合開關前,要對照電路圖認真檢查,閉合開關後,如出現故障,應立即切斷電源,然後從電源的一個極出發,逐段檢查原因。在實驗過程中,既要強調獨立思考,又要強調分工協作,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實驗後,要求學生整理好器材。

分組實驗是培養學生操作技能和科學方法、態度、習慣的重要過程。

本堂課,我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他們的參與熱情,給每個學生以同樣的參與機會,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和信心,讓每個學生的能力和素質都得到提高,一堂課完整地按預定計劃完成,也達到了預期目標。

學生在操作過程中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

1、部分學生操作沒能按要求去操作,導致電路接觸不良,影響了實驗效果。

2、部分學生連接好電路後,急於觀察實驗現象,沒有進行必要的檢查,就閉合了開關,導致有短路現象的發生。

但是,我相信只要給學生更多的動手機會,學生的操作會更完美更美好。同時,我也會應課改的要求,日日充電,全面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使教學過程煥發出更強的生命力。在教學實踐和反思中,只有不斷地更新教師的教學理念,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爲,改進我們的教學方法,完善我們的教學策略,才能切實有效地提高物理教學的質量,使學生樂學、會學,在不斷地探究活動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科學素質。

電路教學反思5

在教學過程中,第一個環節,我先講解了電池盒、小燈座的`結構和用法,指導學生認識了電池盒、小燈座後再連接一個簡單電路,學生很快就能連接一個正確的、完整的電路。電池盒、小燈座都有現成的導線連接點,學生只要按部就班將導線插到各個連接點就可以了。學生呢很快完成了第一個教學任務,並畫出了簡單電路圖。

在利用一個電池盒、兩個小燈座和四根導線組成一個電路探究活動中,前面兩個班的學生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這樣的連接方式:從兩個燈座的兩個接線柱上接出的導線分別與電池的正極和負極連接。(並聯的一種方式)而課前我認爲簡單的,學生會首先想到的串聯方式卻沒有出現。起初我感到很奇怪,後來找到了答案:在這之前,第一個探究活動是利用一個電池盒、一個燈座和兩根導線組成一個電路。所以後來增添了一個燈座後,學生就很自然的在前面電路的基礎上照樣子又連接了一個燈座。在第三個班級課上,我在佈置探究任務時就明確了,用三根導線組成一個電路,再用四根導線組成一個電路。於是,那種串聯的方式出現了。

接着我又聯繫班級的日光燈使用方法解說並聯電路和串聯電路的優點和缺點。並聯電路可以分別控制、節能環保,但連接繁瑣;串聯電路可以統一控制、連接方便,但可能出現不必要的電能浪費。學生學得非常好,很快就可以舉一反三找出:家中的各個房間的電路是並聯電路;同一個吊燈中的很多燈泡,客廳中的某組裝飾光源,這些是串聯電路。

課後回想這兩個環節,深深感到,我們經常說,在備課時要備學生,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事實上往往我們認爲很簡單的、學生一下就能想到的,在實際教學中卻遲遲不出現。只有真正從學生角度出發,考慮到實驗中可能出現的狀況,那麼在實際教學中的引導就會越明確。

另外,學生對有一些難度的探究活動具有更高的積極性,本節課學生始終保持着極高的熱情。所以只要教師從學生角度出發,將課設計到位,引導到位,學生一定會帶給你更大的驚喜。

電路教學反思6

《不一樣的電路連接》教材包括兩部分內容,一是裏面是怎樣連接的,相當於解暗箱。二是比較兩種不同的電路連接,主要是讓學生了解並聯與串聯電路在連接方法上的本質不同。鑑於我校四年級學生比較多動,上課時總需要一定的時間約束紀律,再加上這兩部分內容在本質上沒有較大的關聯,因此安排兩課時教學。

一、裏面是怎樣連接的

材料要求是每組有2個四接線柱的接線盒,由於材料限制,實驗室只有12個四頭接線盒和12個六頭接線盒,因此爲每組學生準備了1個四頭接線盒和1個六頭接線盒。 活動分兩塊。第一塊是這樣安排的:先讓學生觀察1個六頭接線盒,告訴學生其中兩個接線頭用導線連接在一起,是哪兩個接線頭連在一起呢?你們在不打開盒子的情況下準備怎麼做?在學生確認用電路檢測器檢測後,再讓學生說出所有的檢測可能,學生在數學中已學過基礎的排列組合,因此能比較快的列出所有的檢測路線。接着讓學生小組檢測,老師做記錄,共同推斷裏面的怎麼連接的。再打開盒子,讓學生看看裏面是怎麼連接的。通過這個活動,讓學生明白盒子外面和內部的關係,爲後面的檢測活動做鋪墊。 第二塊活動是出示一個四頭接線盒,讓學生小組進行檢測和記錄,然後小組討論推測內部是如何連接的,將推測結果進行畫一畫。然後小組進行彙報,說出理由。這一活動充分放手給學生,教師只做引導。這一過程讓學生認識到:即使推測依據充分,得到的結論不一定是確定的。 第一課時的教學效果從學生作業中看出,95%的學生掌握得較好。

二、比較兩種不同的電路連接

由於第3課簡單電路中學生已對兩個燈泡的不同連接方式已有了解,因此在第一塊活動中就是讓學生用兩個小燈泡、一節電池進行連接,再現燈泡的兩種連接方式,發現燈泡串聯時暗,並聯時亮。讓學生分析原因。再通過講解讓學生明白原因。第二塊活動是讓學生用兩節電池和一個燈泡進行連接,發現電池串聯時燈泡亮,電池並聯時燈泡暗。先讓學生來分析原因,再通過教師講解明白原因。 第三塊活動是進行應用,一是給2個小燈泡、2節電池、5根導線,讓學生接亮最亮的電路,並分析原因;二是分析教室裏的電燈、電風扇是通過哪種方式的。

電路教學反思7

今天這節課是作爲市教師進修學院前來我校觀摩課堂教學的一節課。本人也把這次上課當作是這堂精品課的初次正式打磨。聽課者是大慶市教師進修學院國小科學教研員薛老師、市教研室蘭嵐老師以及本科組黎海燕老師。

說句實話,就在前天,對這節課我還不是太有信心,畢竟精品課的要求很高。因爲課前在集體教研的時候,從教10多年科學教學的蘇文輝主任看了我的教案後,說道:這節課的內容安排恐怕會讓學生比較沉悶,擔心課堂教學氣氛不夠活躍。

說句實話,我的心裏也沒底,雖然這節課的內容本身對於絕大多數學生來說是很有吸引力的。但如果不能激發出他們的學習興趣,那這節課就失敗了一半。

於是昨天整整從下午到晚上10點,我獨自一人在學校自然2室裏試教。我像正式上課一樣,站在講臺上對這課件、實驗材料試講,又把自己當作學生,對自己的問題作出反應。

可能是由於自己對整一節課有了整體的把握,也或者是之前參加的一些培訓沉澱下來的厚積薄發,就在自己不斷試講的過程中,頭腦裏突然閃過一個想法:爲何不用闖關挑戰的模式把本節課的3個活動穿起來呢?因爲,實驗本身固然對學生有着強大的吸引力,然而當老師把實驗當作一個作業佈置給學生,並給學生提出種種要求時,這無形間就削減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而如果把每個做實驗的過程當作是闖關挑戰的過程,實驗的要求轉化成挑戰的規則,這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就被充分地調動起來了嗎?挑戰成功後的目的是什麼呢?對課前引入魔術的揭祕!(原先我的安排是表演完魔術後馬上揭祕)

想到這一點,我充滿了信心。確定了這樣的上課思路:“不用電池點亮燈泡”的魔術引入——>想學會魔術嗎?要連續通過3個挑戰——>魔術揭祕。

這樣整個上課過程變成了學生爲了學會老師的神奇魔術而接受3個挑戰,在挑戰中學會知識,最終學會魔術的愉快而又具有挑戰性的學習過程。原來看似沒有多大變化的3個活動就這樣被一個魔術串起來了。

今天的試教,學生的反應熱烈得出乎我的意料。幾乎每一個問題都得到了同學們的熱烈迴應。幾乎每一位同學都想把自己的想法和其他同學分享。在4人小組實驗的過程中,每個小組的4個成員都積極參加實驗,沒有出現哪個小組有學生無事可做或不參與活動的現象。每當有小組點亮燈泡時,教師裏總會聽到同學高興地叫道:“老師!老師!亮啦!”,甚至有的同學從自己的座位上走到我的跟前拉着我的手去到他們小組那裏看點亮的燈泡。這每一聲發自內心的喜悅,都讓我這個老師跟着喜悅。

在這樣的學習氣氛中,我很享受!

電路教學反思8

今天在大信學校進行試教,總體效果不錯,不過有一點讓我出乎意料:我上課用同樣的一句話,中心國小和大信學校的學生的理解卻不一樣。今天這節課可真的是給我自己上了一節很好的語言教育課呀。

情況是這樣的:在完成挑戰一:“點亮1個燈泡”這個活動後,我緊接着向同學們強調挑戰二的任務是:“在電路里同時點亮兩個燈泡”。明確了相關要求後,學生緊接着就迫不及待地開始了第二個挑戰。

活動剛開展1分鐘,在下面巡視的我一下傻了眼:所有同學都很認真在做實驗,可是絕大對數的小組卻沒有按照我的意圖來開展,而是好像4個人分成了2個小組,每2個人拿着1節電池2條導線和1個燈泡在重複着挑戰一的實驗。這種情況在之前的試教從來沒有出現過。

情急之下,我只好逐個小組的和學生說應該是把2個燈泡連接在同一個電路里……

最後,在我的補救措施下,學生們完成了實驗,可是也因此,下課鈴響了,而我還沒有講完內容。

課後,我把這個意外和科組老師說了,自己也靜靜地反思了一下。其實原因就出在我說的話還不夠明確。 “在電路里同時點亮兩個燈泡”。按照我的意圖更準確的表達是:“在同一個電路里同時點亮兩個燈泡”。之前在中心國小的試教基本上沒有出現這次的現象,只能歸結爲運氣好了。而一節好課可不是靠運氣的。

通過這件事情,我深深地總結出:科學教師的語言一定要準確。

科學教師的語言要準確、簡潔。所謂準確,就是要達到觀點明確、語意清晰、發音標準、遣詞得當,造句符合文法,推理符合邏輯,用語具有專業性和學術性。所謂簡潔,是指語言言簡意賅,論述簡明扼要,提綱摯領;分析鞭辟入裏,絲絲入扣;描繪畫龍點睛,入木三分;見解獨到深刻,令人耳目一新。這樣的語言纔會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才能夠像春雨一樣流入學生的心田,同時把美好的思想和科學知識一道帶進去。

在教研的時候,蘇老師也提到:教師應該用盡量少的語言,準確地說明所要表達的知識內容,讓學生易於理解和掌握。這也有利於學生從小就養成良好的表達習慣。他還舉了一個例子說,他叫四年級時,發現:四年級學生對“聞氣味”與“嘗味道”容易混淆,有的學生說,“我聞到媽媽做菜的味道,好香啊!”他就向學生講解二者的區別,並用手指着自己的鼻子和舌頭,分別說明它們的功能,然後及時舉例:“八月桂花香”,我們的鼻子能夠聞到桂花的香味嗎?舌頭能夠聞到嗎?我們吃飯時,舌頭能夠嚐到菜餚的味道嗎?鼻子能夠嚐到嗎?有學生髮言說,“我在電視裏聽到有的主持人說‘聞到了味道’。今天,我知道他說錯了。”他及時表揚他肯動腦筋,學得靈活。

一節好課是由無數嚴密的細節組成的。千里之堤毀於蟻穴。有時候,一句話也會讓一節好課大打折扣。這是我這次試教最大的收穫。

電路教學反思9

去年參加培訓時,西大附小的一位年輕老師選擇上《簡單電路》的第一課時,當時上得可以說不是很成功,我在聽課時就在想,如果讓我來上又該如何把握呢?

很久沒有上過五年級的課,今年重新來一篇還是感覺挺有意思的,好多實驗我自己也想重新做一篇。在進入《電與磁》單元前,我做了充分的準備,購置了新的電池,新的導線,新的小燈泡,自制了一塊簡單電路的演示板,爲了讓學生能有充分的活動時間與動手機會,我將小組分爲兩人一組,以便爲課堂提供最大的保障,有經驗的科學老師可能都有一個體會,準備不充分的科學課堂,真正上起課來會讓自己都感覺很彆扭的。

本課雖名爲《簡單電路》,但對學生來說實則不簡單。如其中一個環節需要學生用導線、電池、小燈泡組成一個最簡單的電路,並嘗試點亮小燈泡,然後畫出電路圖。就這樣簡單的過程對他們來也是不易的,原因有二:一是現在的學生不像我們小時候一樣,有經常去小商店買電池的經歷,店主一般會用小燈泡與導線連好的簡單電路來試燈泡,所以對如何點亮小燈泡是比較清楚的,但他們現在的生活中小燈泡基本不會用到了,也沒有去買電池的經歷,所以沒有實際經驗;二是小燈泡裏面的結構學生們並不清楚,而且既便事先給他們講清楚,因爲沒有通路的概念,他們也還是不能理解只有電流流過小燈泡才能點亮。記得前幾年第一次上這一課時,我在提供材料時給學生準備了小燈座,孩子們很快點亮了小燈泡,但後來一研究教材我才發現,我多提供了一個材料卻導致孩子們少了很多探索的步驟,少了思考的機會,於是在這次上課時,我重新整合了教材進行教學,並得到以下經驗:

1.我只準備了小燈泡,導線和電池,讓他們自己去試,看能有多少種方式可以讓小燈泡亮起來。課堂上以兩人小組的方式進行探究,學生很快得出了兩種連接方式:一種是利用導線把小燈泡的一個接點和電池負極相連,小燈泡的接觸點和電池負極相連。一種是把電池兩極顛倒過來。還有一種方式:燈泡的螺紋處與電池正極接觸,燈泡的接觸點用導線與電池負極連接。而得出後種方式的小組極少,究其原因,主要還是思維習慣使然,學生們一般都習慣於把燈泡立於電池正極或負極上,把燈泡“橫臥”在電池的正極或負極上則屬於“另類思維”。但不管怎樣,學生的探究熱情非常高漲,很多人也許是第一次親手點亮小燈泡。課

堂上我給足了他們時間,讓每個學生通過動手實踐,初步感受了簡單的電路。應該說,這是他們本節課最大的收穫。

2.本課的難點是掌握電流在電路里的流向。在認識小燈泡的時侯,根據小燈泡的解剖圖,學生很容易就指出了電流從一個接點進入,通過燈絲從另一個接點流出。在組成簡單電路的過程中,我要求學生安裝成功一個電路,就思考這個電路里的電流的流向。雖然在我的引導下,利用課件上的示意圖學生勉強能說出,

但我清楚,能真正理解的學生不多。這個知識點雖不是本課的重點,不是一定要學生掌握的內容,但如果這個知識學生理解了,那麼對於以後學生組裝較爲複雜的電路,是有幫助的。

課後我想,如果下次能把各種方式的電路中電流的流向都做成動畫課件,那就更形象直觀了,也許這樣對於學生的理解會大有幫助。

電路教學反思10

這一課是《電》單元的最後一課,內容很多,共分兩部分,第一部分是裏面是怎樣連接的,就是用電路檢測器檢測接線盒,第二部分是比較兩種不同的電路連接,根據材料的不同,各可以連出2種電路。

第一部分檢測接線盒內部連接,學生在檢測方法上不存在困難,我從最簡單的四個點只有兩個點連在一起導入,讓學生自己檢測並記錄,當接線盒內只有兩個點相連時,推測的答案是唯一的。再教師在投影儀上演示一個內部有3個點互連的接線盒,這個時候推測結果將出現4種情況,大部分班級一開始都只有想到3個點全部連上的那種情況,給予時間思考後,當有個別學生能夠想到只連能亮的兩個點就行時,剩下來的2種情況大部分學生也都能想到了。教師演示的這個實驗目的是要學生了解檢測後推測的情況有時是唯一的,有時也會出現多種情況。

第二部分比較兩種不同的電路連接,學生存在理解困難,首先是串聯和並聯的區分,我以糖葫蘆做比喻,像糖葫蘆這樣兩個小燈泡串在一起的電路稱爲串聯電路,兩個小燈泡並列着連在電路中的稱爲並聯電路。其次是哪一種連接方法小燈泡更亮的問題,由於教科書中安排的先比較兩節電池、一個小燈泡的兩種連法以前都沒有涉及過,因此我將教學順序調換,先在黑板上畫出學生熟悉的兩個小燈泡、一節電池的串聯和並聯電路,明確什麼是串聯什麼是並聯,然後請學生回憶下哪種連法小燈泡更亮,在這裏的回憶,其實更像是猜測,因爲學生大多都記不起來哪一種連法更亮,我的目的只是要引起學生的意見不統一,然後通過投影儀演示小燈泡的串聯和並聯電路,通過驗證學生能很清楚地看到並聯要亮很多,然後教師講解,在串聯電路中電壓可以分開來也可以加起來,但在並聯電路中不可以。接着要求學生分組用兩節電池和一個小燈泡組裝電路,有了前面的活動,大大降低了組裝的難度,學生通過實驗發現當變成兩節電池後又變成串聯電路小燈泡亮,教師進一步要求思考原因,學生能回答出串聯電路中小燈泡上電壓可以由兩節電池加起來所以更亮。通過以上兩個實驗學生最終可以只要記憶“串聯電路電壓既可以加也可以分”這一句話就可以推測出哪一種連法更亮,減少了記憶內容。

電路教學反思11

把家庭電路的課堂參與定爲學習本課的指導思想,讓學生積極主動發言、討論、思考、觀察,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變成了策劃者。一言堂變成百家鳴。整齊劃一變爲靈活多變,任務分配到小組,學生主體作用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課堂活動多元,全體學生參與體驗。此外,加強了學生的實踐活動,學生主動的調查和參與,提高了自身的社會實踐能力。

如何認識、對待和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直接關係到新課程的實施質量。綜合實踐活動並不着眼於使學生獲取系統知識,不是追求嚴密的知識體系,它立足於學生的自身生活和社會實踐,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從事有益的活動、研究和解決問題。在上述教學活動中,教師始終以一個平等的參與者、交流者的身份對學生進行引導。這種課程形態的核心是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強調一種主動探究式學習,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推行素質教育的一種新的嘗試和實踐。

學生通過小組的合作學習,熟悉並掌握了本節課的知識,同時合作意識加強了。學生能充分參與到課堂上來,學習興趣較濃。教師通過事先準備的各種資料及課堂實驗,強化了學生的學習效果,起到指導和引申的作用。學生之間、師生之間能相互交流,暢所欲言,氣氛融洽。恰當的視頻引入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電路教學反思12

每一次教學只要精心準備、用心執教,總會有着令人回味的片段。

1、以學生爲本,讓每個學生都有動手的機會。新課程標準提出“科學課程的重點在於通過引導學生親歷科學探究的過程,激發對科學的興趣,形成科學態度和科學探究的能力”,本着這一目的,我提供分層次的材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他們經歷探究的過程,體驗成功帶來的喜悅。

2、環節間的巧妙過渡、緊密的銜接。在教學中我充分發揮教師“引導者、促進者和參與者”的作用,從問題的引入、探究內容的層層深入,學生活動時的調控都能夠自然、巧妙、精密,讓學生不會感覺到緊緊被牽引,而是自然跟着去做,期待着繼續前行。

這節課上完,感覺仍有一些不足,期待繼續改進。

1、沒有充分發揮實物展臺的作用。只是就學生所畫的電路圖進行展示,其實完全可以將學生所連接的實物圖作品展示,既可以起到相互學習的作用,也可以讓學生體會成功的喜悅。

2、展示學生作品時方法欠妥當。如果能夠先展示正確的連接方法,讓連接錯誤的學生“自行發現”、“自行糾錯”效果會更好,同時還可以保護學生探究的慾望。

3、拓展活動應留充足的時間。嘗試“用一節電池點亮兩個燈泡”因時間已下課,所以只是匆匆做了一下,很多小組甚至沒有沒做出來,所以活動既然已經安排,就一定要留有充分的時間,讓學生有時間嘗試,這樣學生纔能有所收穫,活動也不會流於形式。

總而言之,潛心專研,盡心盡力去備課、上課,積極做出深刻的反思,總會讓課堂多一分精彩、多一分驚喜,少一分遺憾。

電路教學反思13

上課開始時,我先出示了一個連接正確的電路,讓學生說說電路中的電流是怎樣流動的,接着我又出示了一個有故障的電路,啓發學生思考,小燈泡爲什麼不亮了,從而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接着我先引導學生檢查電路的連接是否有問題,再排除了連接上的問題後,讓學生推測使小燈泡不亮的原因,將原因一一列出來。接下來我們需要做一個電路檢測器檢測是哪裏發生了故障。電路檢測器的製作比較簡單,書上有指導也有圖片,然後就是要讓學生知道檢測時的注意點。

檢測故障電路中的電池應先將故障電路中的電池取出,放在電路檢測器的電池盒中,連接電路檢測器兩端的導線,觀察小燈泡是否亮了;檢測故障電路中的導線、小燈泡之類的電器元件應直接將它們與電路檢測器兩端接觸。

在實驗中我注意到學生在檢測小燈泡的時候將電路檢測器的兩端與小燈泡的連接點接觸時,由於不注意直接將導線的兩端接觸,檢測結果發現電路檢測器中的小燈泡亮了而被檢測的小燈泡沒有亮,學生就產生了疑問。我要求學生再認真檢測,隨之發現問題所在。

新課程中國小科學教育倡導“做中學”,其實質是通過科學學習養成“動手動腦”的學習習慣,在“做”中發現,在“做”中體驗,在“做”中感悟,“動手”只是一種手段,會“動腦”纔是真正的目的。然而國小生往往是樂於動手,但不善於動腦,所以科學教育要養成學生動手與動腦結合的學習習慣,引領學生有目的、有意識地開展科學探究活動,動手之前要明確動手操作的目的,弄清要解決的問題,預測可能獲得的結果,制定實驗方案,即動手之前先動腦。活動中要提醒學生手、腦、眼、鼻、耳多種器官的並用,要及時捕捉事物的細微變化,善於分析現象產生的原因,從直觀形象中抽象出事物的本質。

學生在科學探究的過程中,常常得不到預期的結論,甚至得到的結論是偏謬的,使之失去進一步探究的興趣和信心,也不要急於否定和糾錯,因爲得出了與衆不同的結論,是給探究者提供反思認識的好機會,學生在探究中經歷失敗未必是壞事,如果老師能用賞識的眼光積極評價學生的探究精神,並耐心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審查反思,認真分析失敗的原因,反覆實驗,重新成功,學生會收益很大。如:學生在進行電路的連接時,經常會出現小燈泡不亮的情況,這時老師不要急於幫助學生查找線路故障,要激勵學生合作討論、自主分析,都有哪些因素可能導致小燈泡不亮,學生會饒有興致地分析出很多種原因,諸如:電池沒電了;線路某處沒接好斷路了;小燈泡的燈絲斷了;兩節電池接反了;開關連接不對或開關接線處鬆動;連接燈泡的兩根導線接到一起短路了等原因,然後,根據這些可能出現的問題,對線路進行檢查,找到問題所在。這樣對待“失敗”,學生收益非淺,因爲強烈地自發地反思過程,能激發學生求知的慾望,實幹的膽略,處事的機敏,思索的睿智。所以,在國小科學教育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養成善於總結反思的學習習慣,正確看待“失敗”,使之成爲獲得鍛鍊和發展的契機,通過總結反思,使學生在成敗中皆受益。

電路教學反思14

在這節課中儘量把知識的教學和能力培養、養成較好情感的態度等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電路圖”教學反思。從整堂課的效果以及反饋的情況看來,我認爲有些地方雖然還值得商榷,但是我認爲已經達到了目的。因爲我做到了以下幾點:

一、創設情境:

興趣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動力,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讓學生把燈亮起來,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化難爲易:

在這節課中,教學要求學生掌握對電路四個基本元件名稱及作用的認識,我是採用學生自己探究,讓他們通過實踐來了解一個完整的電路所需的元件;還有對兩種電路連接方式的認識上,我是採用對比和比喻的方法,幫助學生理解的,把串聯電路比喻走路,是條道路走到底:而並聯比喻成兩條道,但最後是殊途同歸,教學反思《“電路圖”教學反思》。

三、學會探究:

在新課程改革的形勢下,科學探究是我們所提倡的,探究推動着活動,在活動中學會探究,它們相輔相成,這樣既讓學生學到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又培養了學生探究的興趣和習慣,於是在這節課中我採用了兩次探究,第一次是連接電路讓一個燈泡亮起來,讓學生了解基本元件及三種基本電路狀態,第二次是連接電路讓兩個燈光亮起來,讓學生理解兩種電路的連接方式。在探究過程中,我注重讓學生作爲活動的主體,學生會在整個過程中積極思考,調動各種感覺器官進行活動,學生會探究出意想不到的結果來,而我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只是起一個引導作用。這樣的探究真正體現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主動學習性行爲。

這節課存在的不足之處:

一、對學生的情感教育還不夠。比如:電路短路引起的危害介紹的還不夠,還不能很好的引起學生對此的認識。

二、對電路圖元件特號和電路圖畫法的介紹還不夠。這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必須以對一些容易出錯元件符號的說明,或者是演示;對畫法的注意事項應該讓學生先畫了之後從錯識中,老師與學生一起得出來。

三、學生反饋情況不夠。特別是畫電路圖時,學生的情況不是很清楚,不能把學生具有代表性的電路圖展示給學生,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也不能從學生的錯誤中找到突破口,繼續深化知識與技能。

電路教學反思15

(一)優點

1、通過設疑引導學生探究,體現科學學科特點,突出學生的地位。

如要研究串聯電路的特點,課本上是直接給出一個電路圖,是一種被動的實驗方式。在設計中,沒有采用直接呈現的方式,而是啓發學生怎樣去研究串聯?可以研究哪些物理量?用什麼儀表去測量這些量?應該怎樣設計電路圖來做實驗?通過一系列的提問,引發學生積極思考,變被動爲主動。探究爲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2、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提高教學效率

在教學過程中,現代教育技術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使得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更多的信息,留下深刻印象,提高教學效率。

例如,本節課的重點不在實驗的操作,而是掌握實驗的方法。爲了增強可見性和節約時間,本人利用“電路實物圖連接仿鎮軟件”,通過投影儀,讓每個學生都能看到整個連接的過程。

3、重學生討論、分析、歸納,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啓發、引導學生先從宏觀上提出研究串、並聯電路總體思路,設計總體方案,,這樣可以使學生的知識活化重組,有機組合形成相互聯繫的知識結構,只有結構化的知識才能向能力轉化。通過分析實驗數據,組織學生思考、討論,嘗試用數學語言和文字語言概括串並聯電路的特點,有效提高學生的分析、概括和表達能力。

4、注重課堂的及時反饋,做到一個知識點一個小練習,切實提高了課堂的效率。

(二)遺憾

1、對學習有困難的同學關注不夠。在課堂教學中,追求過程的順暢而往往把回答和討論問題的機會給成績較好的同學,使學習有困難的同學沒有完全參與到課堂中,導致他們知識上的漏洞。今後教學中,應關注每一個同學。尤其是學習有困難的同學,讓他們也能體會到成功,這樣就能極大的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真正做到全員發展,落實新課改精神。

2、課堂中,有一偶發事件處理不夠恰當。在提問學生串聯電路中的三處電流I1,I2,I3時,有一同學電流數據明顯比別人偏大很多。當時我根據這個學生平時做事不夠認真,便不假思索地斷定他的實驗數據有誤。經課後反思,很不妥當。做實驗時,數據出入問題是經常碰到的事,碰到這種情況應該分析其原因。像他的數據很可能是電源電壓過大,又或電流表讀數已經不準。

3、課堂時間仍顯過緊,導致有些部分速度過快,不利於基礎較差的學生的掌握。

標籤:反思 電路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