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後感

《躍遷》讀後感

讀後感5.05K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躍遷》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躍遷》讀後感

《躍遷》讀後感1

近幾年來,科學技術的發展突飛猛進,快到難以想象。但是,放眼浩瀚的宇宙,我們人類,也不過是其中的一粒微塵而已。

這個跌宕起伏的故事,從江流和雲帆的偶遇開始,到齊飛與常天的加入,再到神祕的冒險之旅,一路上的重重關卡,最終到圓滿的大結局——向遙遠的宇宙躍遷而去,踏上未知的旅途,從頭到尾,有無數情節引人深思。

它是一本科幻小說,但也不僅僅是一本科幻小說。從洛書河圖到陰陽八卦陣,從“龍生九子各有不同”到《山海經》奇珍異獸,從禹鑄九鼎到秦始皇鑄十二金人,從一篇《阿房宮賦》到一隊“秦陵兵馬俑”,古往今來,上下五千年的歷史,給我們留下了無數塵封千年的謎題,究竟解開它們的,會是誰?但是,時至今日,人們經過無數探索,卻仍然沒能找到完美的答案。

宇宙浩瀚,星辰璀璨,剎那之間,不知有多少複雜的變化。誰又能說清,不斷變化的日月星辰間,究竟隱藏了多少祕密?無數恆星的.誕生與衰老、行星運動牽扯出的科學未解之謎——三體問題、仍未揭開神祕面紗的地外文明、神祕的“平行宇宙”高維領域……據記載,宇宙文明分爲不同的等級。如今,人類文明正立於第三級,離第四級似乎只有一步之遙,但這一步,似乎也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容易。向最高等級——第十級的頂點仰望,誰也不知道,這一路上究竟會有什麼樣的挑戰等着我們;放眼那無窮遠的未知領域,誰也不知道,光年之外,那未知的遙遠彼方,等待着我們的究竟會是什麼。

歷史的車輪永遠沒有終點,放眼那更遙遠的未來,沒有人能知道,在不斷流淌的長河中,時間會給我們設下什麼樣的激流險灘;更沒有人能知道,在一年又一年的洗禮之下,世界文明在不斷的演化之中,何時能走到那“最高級文明”的頂點。

過去,現在,未來。在漫漫長路上,無論走多遠,都不要沾沾自喜,因爲,頂點離我們仍然很遙遠。

《躍遷》讀後感2

剛開始在書店裏發現這本書的時候,它被擺放在科幻小說的欄目裏,對於這類小說我是非常有心閱讀的雖然它不如其他的科幻經典一樣家喻戶曉,但我還是打開了它。

此書的整體風格屬於科幻但卻不同於大多數的科幻題材小說。書中的情節都源於現實世界,幾個身份,身世不同的人作爲主角也現存的著名歷史遺蹟秦陵、金字塔給人帶來的好奇與困惑爲故事背景,並在書中探討了大量的歷史問題,例如規模壯闊的兵馬俑的建造目的,源於戰國的麒麟圖形有是何從而來?難以想象千年以前的先輩是如何做到在技術如此匱乏的情況下創造出如此瑰麗的歷史文物。作者由此提出存在更高級的外星文明,它正以某種方式影響着地球人類文明的發展。這宗科學幻想給予歷史和現實生活的寫法深深的吸引了我,讓我愛不釋手。探索外星文明的重任機緣巧合地落到了江流、齊飛、雲帆三個人身上。他們先後發現了信號的異樣,先後聚集至秦陵開始了他們驚心動魄的旅程。縱觀整個旅途,江流雖然眉清目秀但卻有着果斷,正直的信念。起飛作爲一名軍人有着冷靜謹慎的頭腦。常天除了駕駛飛機以外更是能察覺到每一個人的心理,是團隊不可缺少的“潤滑劑”。各不相同的性格相互補充才鑄就了他們的成功。江流和齊飛的對立身份使得他們一開始互不信任,勾心鬥角,到最後相互協作,爲了共同的目標一起努力。這次的旅途也是所有人的.心扉從緊閉到敞開的過程,四個人通過分工合作,阻止了一次戰爭的發生,並最終打開了“宇宙躍遷者”這個組織的大門。

四個人的友情在經歷磨難後纔會孕育、生長,最終開花結果。當他們前往另一個外星文明的時候才發現原來地球在宇宙中是那麼渺小且無助,地球上的文明遠遠落後於更高級的外星文明,地球上的歷史謎題都是外星文明的傑作。

通常我們會認爲更高級的外星文明會毀滅地球文明,外星人會毀滅人類。但《宇宙躍遷者》這本書卻告訴了我們試圖毀滅其它文明的“吞噬文明”最終也會毀滅,而懂得相互共存的“協作文明”才能永遠存在和發展。對於我們人類社會而言,和平與發展才應該是永恆的主題!

《躍遷》讀後感3

言歸正傳,那麼《躍遷》這本書主要說了什麼,要教會我們什麼,出這本書的目的到底又是什麼呢?首先,《躍遷》前言部分它就交待了:

1.我們正處於一個知識大爆炸的時代背景。

2.時展的越快,我們越要慢下來,靜下來,弄清楚自己的方向。

3.多閱讀,要用投資的'眼光看待人生,與成功人士對話,踩在巨人(成功人士)的肩膀上攀峯,成功就蘊藏在有暗箱的閱讀中。

4.其目的就是如何利用規律,藉助時代和平臺的勢,放大自己的努力,實現自我的躍遷,從而能達到有條不紊地奮鬥前行並過舒展從容的恬靜人生的境界。

5.高手之路就是見自己,見世界,見衆生。而我們大部分人做到見世界即可,見世界的境界爲看到趨勢,理解規律,升級心智,自我躍遷。方法和講了哪些內容呢?

本來是想自己做一個知識框架出來,可無意。那麼,《躍遷》這本書教給我們哪些中看到一個高度概括《躍遷》這本書的框架圖。

最後,我覺得《躍遷》這本書不僅僅講了放大個人努力需利用的規律及方法,還在最後一章中講到了我們自身的內在修練,也說明了在職場和生活中人際關係、爲人處事及溝通的重要性。

從始至終,這本書的基礎和前提是努力二字,如果不努力,那麼這些方法和規律也都是空談,有一句話說得很好,未來不屬於80後,也不屬於90後,更不屬於00後,未來是屬於努力後的,不管正處於什麼樣的年齡和環境下,努力都是一種生活態度。讀後感·羅振宇在跨年演講中說過一句話,現在的社會,不是你不動就是在原地踏步,而且是你在動了纔在原地踏步。這句話的另一個意思是當你停止努力了,不是原地踏步,而是在走後退路。那麼,有技巧和方法的努力,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更能讓你登上人生的高峯,實現自我躍遷。

《躍遷》讀後感4

《宇宙躍遷者》是一部硬科幻作品。故事發生在20xx年,世界充滿爾虞我詐,危機四伏。四位主人公——出生於商業世家的天文學博士江流,在秦陵博物館堅守秦始皇地宮的考古學者雲帆,來自太平洋聯盟軍事機密研究所的所長齊飛,和曾爲軍隊飛行員,後退役開了一家小酒館的常天——機緣巧合相遇,攜手到太空和一直幫助地球的李魯霍曼星球的巡查員忽忽相會,跟隨他一起去李魯霍曼星球感受高階文明的世界,他們四人懷着各自的想法共同邁進宇宙的大門。

故事的結尾,四人共同呼籲全人類停止戰爭,成立一個幫助人類探索宇宙文明的組織,共同攜手完成科技、思想和文明的全面躍遷,這也是標題“宇宙躍遷者”的由來。

20xx年的世界技術已經想到發達,但世界依然危機四伏,充滿名繮利鎖。就從江流和齊天的角逐中可以看出,出生於商業世家的'天文學博士江流,來自太平洋聯盟軍事機密研究所的所長齊飛,他兩彷彿就是一對“歡喜冤家”,所謂不是冤家不聚頭,他倆一會兒情同手足,一會兒又打的不可開交,甚至是互置生死而後快,他們的關係來源於哪裏?既有家庭的因素、價值觀的因素、世界的因素、文明的因素,但最後都追尋內心的那點光亮,逐步扛起世界的責任。

在這本書裏,作者探索中式科幻——中國古典美、武俠與科幻的結合。這個方向很難,因爲科幻代表着剛硬冰冷的科技和快速變化的未來,很少能和悠長靜美的古典美相結合。但是作者卻成功了,將中國古代文化和美學帶到未來,而不被時光塵封掩埋。這是我喜歡這本書的特別重要的原因,無論是對始皇陵、青銅器等的細緻描述,還是關於八卦以及儒法兩家的理論說明,它們都一起隨着故事的展開、將古老的中國與未來的中國聯繫到一起。

我也很喜歡書中的角色,每一個人物都給我無比鮮活的感覺,他們在一路上實現自我救贖,這又是我喜歡這本書的另一個原因。

另外還有神祕的秦始皇陵和良渚玉琮,這些無法用現代技術解釋的高超技藝,在書中卻有着另一種體現——外星文明的協助!這是對中國文明的讚賞,同時也爲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以及那些製造工藝提供了合理解釋。

總而言之,《宇宙躍遷者》是一部中式古典浪漫與外來文明碰撞的典範,該書值得一看!

《躍遷》讀後感5

今天,我抱着看一看的心態讀了這篇《宇宙躍遷者》,本來以爲這篇科幻小說和其它的科幻小說很雷同,是地球人團結一心,共同抵抗外星人。但這篇卻給出了一種全新的回答,地球每一次巨大的進步都是由外星人帶來的,所有神話中的人和物,其實都是外星人。而人的技術進步主要是在於交流的進步。而且我們的宇宙只是所有宇宙中的一個。

本文講的是在一個社會不平穩,科學發達的時代,掌握家族使命的雲帆得知外星飛船要到達地球,與江流、齊飛和常天飛入太空與外星人進行溝通,瞭解了人類歷史,創建了宇宙躍遷者組織。

本文作者是郝景芳,是一位科幻作家,代表作爲《北京摺疊》。參獲世界科幻雨果獎,主要目的爲打造中式科幻,而這篇文章就是中式科劉的最佳代表作。

她寫的中式科幻主要的一點在於,並沒有天馬行空的想象,也沒有完全基於現實,在中國的神話小說的基本上進行設定,又解釋了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又一個漏洞,讓人感到身臨其境,沉浸於一環套着一環的'情節裏,它和其它小說中最不一樣的一點是在於它對於科技有了完全不一樣的理解,她認爲所有科技都基於語言和交流,的確,歷史上幾乎所有時期當科技發生了質變後,交流也發生了變化,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作者對歷史的熟知與豐富的想象カ。

至於阿房宮在古書中記載說很華麗,但在現實中只有廢墟,她給出了一個這個結釋,阿房宮並非是真的,真的阿房宮是在“龍船”這艘飛船中,地球上的阿房宮只是古人仿照飛船造的,並非是真的阿房宮。

這篇文章將人性顯露無疑,從後面的太平洋聯盟想和李霍曼星球合作,可以看出人類對強大的力量的極大的慾望,批判了社會上的無限的追求、渴望強大的慾望。

此書對於瞭解歷史有些幫助,此書人物刻畫細緻,情節推動連貫,難得一見的好書。

《躍遷》讀後感6

“惟皇上帝者,降衷與下民。”“順天意者,兼相愛,交相利,必得賞;反天意者,別相惡,交相賊,必得罰。”當我拿起這本書翻到這麼幾句話時,我還以爲我買錯書了,買成歷史古籍了。

但是沒有,這就是一本貨真價實的科幻小說:《宇宙躍遷者》。

本書講述了江流,雲帆,齊飛,常天一起與外星人對接的故事,這個故事題材本身並無特別突出之處,但作者在作品中穿插進的中國古典爲作品增色不少。

首先這本書是針對中國展開,更具體地說,是針對秦朝。相對於《三體》而言,《宇宙躍遷者》的筆墨更爲聚焦,只在情節恰到好處之時才穿插入世界格局。

作品中出現了三個學派:墨家,法家,陽明心學。分別爲江流,齊飛,雲帆所信奉。這三個學派都實在春秋戰國興盛的。

江流打鬥時以墨家的“非攻”爲主,與齊飛在軍事禁區格鬥時,江流先以柔克剛化解掉齊飛的.擒拿手,用調頻干擾使AI無法工作,利用蛛絲髮射器彈射蛛絲的力道助自己翻閱高牆,猶如墨子與公輸班之間的對決,公輸班用雲梯進攻,墨子防守,公輸班始終沒有攻下墨子以“非攻”爲主張守護的城池。

外星人對接時,雲帆發現玉琮是開門零件,中間的圓柱形空隙被認爲是用於勢阱遂穿以導電……諸如此類。作者十分成功的把悠長柔美的中國古典與剛硬冰冷的科幻相結合,並毫無違和感。

好的作品要“虛實結合”:既有科幻想象,又有實際理論爲基礎。

十二金人,阿房宮的下落被想象成飛船上的物品和飛船本身。秦嶺中裝有中微子探測器,腦,手部植入芯片都是想象但當雲帆說秦始皇焚書坑儒時,他說他並沒有這麼做。“司馬遷這小子,也未曾書寫過一次‘坑儒’二字再至後世,以訛傳訛者多矣。”我翻了一下《史記》,發現的確未寫過此事。

這部科幻小說最大的特點就在於作者巧妙地將古典與科技結合,寫出了一部既富含中國文化,又富含科技感的小說,可謂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希望這類小說以後還能有更多使更多人都能瞭解恢弘的中國文化。

《躍遷》讀後感7

最近兩天看完了古典老師的《躍遷》,這是繼採銅的《精進》後第二本讀的如此暢快的書,收穫自然是巨大的。

首先,我的認知上有了很大的轉變,可以稱之爲認知的提升。在閱讀中,一些固有的思維逐漸被打破,比如,瞭解了系統思維和還原思維的區別,認識到自己生活中常陷的幾大負向迴路,學習着如何改變這種負向輪迴,另外,我也認識到目前時代特徵正在轉變,不能再拿舊的眼光看待世界,也不能再使用舊的方式和方法處理問題,要“與時俱進”,之前有限的人生經歷和經驗沉澱下來的觀點與看法,在讀完這本書之後都有了很大的轉變,不能說古典老師說的都對,但起碼給了我另一個看問題的角度,給了我重新定義問題的機會。

其次,收穫了很多方法論。書中說到,勤奮的三種境界,第二種是方法論的勤奮,我現在應該還停留在這個階段吧,訂閱了一些講方法論的專欄,卻沒有系統的學習,實在是懶惰成性,但不能因爲這個藉口就停滯不前,事實上最近戰惰還真有了些辦法,也有見成效呢。

再其次,還學會了怎樣做一個更好的人。總結爲幾句話,分別是:面對世界,開放而專注,面對自己,遲鈍而有趣,面對他人,善良/簡單/可激怒,面對不確定,極度聰明和善良,裏面所說的TNT交際策略也是一個很有趣的知識點,跟自己所秉持的交友觀還是十分相近的呢。

最後,通過閱讀這本書,我發現自己對於成長類書籍都是求知若渴的,雖然會有人質疑這類書籍的指導性,但在我看來,能寫出如此嚴密有系統,有趣卻又高度總結的書的人都是有大智慧的`。我在《躍遷》裏,讀出的不僅有古典老師自己的思想,也有佛家的思想在裏面,很喜歡這類人,就像我的導師杜老師一樣令人敬仰。

最後的最後,想起上次和朋友交流,問他們,都在寫個人公衆號,那有沒有出書的想法呢?結果得到很無情的回答,出了自己看麼,有人看嗎?嗯,的確很打擊人,但好像不容反駁呢。畢竟在這個人人都出書的時代,我還沒打磨好技藝就想搞大動作,是不現實的呢,不過,換一個角度看,有夢還是好的,哈哈,願大家早日都可以實現理想啦、

《躍遷》讀後感8

你覺得創作是靠靈感嗎?

不可否認,靈感是有助於我們創作的。

我最近在翻看舊書《把信送給加西亞》,作者說這篇文章就是靈感乍現,只花了一個小時就寫完了。

是不是很酷?當然。但作爲一個內容創作者,我很清楚這樣的好事,並不是天天都有的。

就創作靈感,我非常認同古典老師在《躍遷》中提到的,靈感沒法練習,沒法打磨手藝,靈感沒有護城河。

所謂護城河亦作濠,定義爲人工挖掘的圍繞城牆的河,古代爲防守用,是古時由人工挖鑿,環繞整座城、皇宮、寺院等主要建築的河,具有防禦作用,可防止敵人或動物入侵。

這裏所說的護城河我理解爲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沒有核心競爭力,你分分鐘都可以被同行超越甚至淘汰。而一閃而過的靈感大多都是可遇不可求的,而且每次都會不同,所以肯定無法不斷打磨。

唯有日復一日打磨的手藝,纔有可能形成自己人生的護城河。

李誕在《李誕脫口秀工作手冊中》也談到了這個話題。

他說,你看中國最火的十個脫口秀演員,哪個是靠靈感火的?而且他也不認爲靈感可以通過練習變得穩定,相反,他認爲我們要練習到不需要靈感。因爲靈感該來的時候還是會來,但我們不能幹等。

身爲一個持續寫作者,我非常認同李誕的說法,就像我寫作,我算是那種靈感比較多的人了,但我依然有很多選題不是靠靈感的。

比如我現在寫的這個系列,就是我看完古典老師的《躍遷》寫了30張讀書卡片。爲了更好的理解和應用,我又將卡片內容延展爲文章和短視頻。

類似這樣的寫作方法,其實是可以通過學習掌握,並且通過不斷練習鞏固的'。

我之所以能隨時隨地抓取選題和素材,就是我持續刻意練習的結果。

所以我在研發寫作課的時候,從兩個維度都有考慮,一個是能量層面,一個是具體的方法。

我們需要排除認知中的一些木馬,清楚身心的負面能量,才能接收到來自宇宙的靈感。

同樣的,也需要掌握一些具體的技巧和方法,才能更好的將這些靈感用文字呈現出來。

尤其是在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我們更需要打磨一門手藝構築自己的護城河,如果你還沒有找到,建議可以先開始寫作。

標籤:讀後感 躍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