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後感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後感5篇

讀後感6.32K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陶行知教育名篇》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後感5篇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後感1

蓋尾中心國小林航陶行知說:“學生有了興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情,所以“學”和“樂”是不可分離的,學校裏先生都有笑容,學生也有笑容,有些學校先生板了面孔,學生都畏懼,那是難免有逃學的事了。所以,設法引起學生的興味,是很要緊的事。”無論什麼時候,通過各種例子或活動達到教學目標,融入學生覺得有趣的內容或令人愉快的活動,對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是很有幫助的,活動與學生心理、思維特徵相吻合,充分激發他們的興趣,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

鼓勵學生大膽提問,就學習內容發表意見,是將學生興趣融入活動的另一種途徑。爲了讓更多的學生參與,開展活動時,教師必須選擇適合學生水平符合學生認識規律的內容,正如我們的數學課一樣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找出學生的興趣所在,要針對學生,巧妙設疑,使學生通過演示、實驗、討論、動手操作等形式,直接感知和體驗促使學生積極探究。在培養學習興趣的同時完成了全部過程。該讓學生做的.一定要讓學生自己做,這樣才能讓學習成爲一件快樂的事。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前蘇聯教育家馬可連柯這句話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諦。教師愛學生,就有教育,學生愛教師,於是教育產生效果。我把我所學的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實踐於我的教育中。在教學中我也用愛進行感化教育,給學生一分關愛,一分寬容,一分期待,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欣賞學生,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在引導中達到對症下藥的效果。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後感2

文:東籬;第三編是“教師的基本職業素養”。一共分爲五個部分,即五種素養,第一種素養是“康健的體魄”,選了《學問之要素》、《這一年》、《每天四問》三篇文章和《春天不是讀書天》這首詩歌。

固然,從所選的內容來看,並不完全是講述“康健的體魄”的,但陶先生將其列爲“職業素養”第一條的做法,令人感慨萬千。

翻閱手頭關於“教師職業素養”的文章、書籍,所羅列的內容雖不盡相同,但無非都是諸如“熱愛本職工作”、“正確的價值觀”、“良好的個人素質”、“深厚的專業知識”、“高效的教學能力”……等等,唯一的共同點,是都沒有談及教師的身心健康。

究其原因,其實很簡單,在談論“教師職業素養”的.時候,我們的着眼點,往往是“職業”,而忘記了,前面還有兩個字“教師”。沒有了健康的身體,其餘的一切,無異於白談。

學生時代,曾遭遇師範班主任在開學之際,和班幹部討論新學期各項事宜的時候突發腦溢血倒下;工作之後,有同行因急病倒在了辦公室……這或許只是個例,只是和其他人一樣是因爲疾病的緣故;並且,誰也無法準確保證,這是由於職業因素所導致。

但這也在警示我們:作爲“教師”,在承擔“職業”之前,首先也是作爲一個自然人存在的,而作爲自然人的“教師”,身體構造並不會因爲“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之類的而有任何特殊之處。

所以,咱當老師的,千萬別把自己當做百變金剛或者無敵超人,就算是春蠶,也得先活好了,纔有吐絲的可能。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後感3

原文一:“兒童是有創造力的,這是千千萬萬祖先,至少經過五十萬年與環境適應鬥爭所獲得而傳下來之才能之精華。”

感悟:作爲教師,我們只有承認兒童創造力,才能談得解放兒童的創造力。所以,教育者要啓發培養兒童的創造力,首先真誠地與孩子生活在一起,瞭解兒童,發現兒童的創造力,進一步把兒童的創造力解放出來。解放兒童的創造力,是爲了培養髮揮兒童的創造力。如何培養?陶行知提到了充分的營養、良好的習慣及因材施教三點:首先要爲兒童創造力的發展提供體力的與心理的.充分的營養,包括健康的體魄,清醒的頭腦,淵博的知識,創造的慾望,事業心以及意志、求知慾、自我批評精神等個性特徵,因爲創造力是架在個性與才能之間的橋樑。其次要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良好的習慣有助於學習和思維,以利於發揮創造力。再次要注意“因材施教”,這猶如“松樹和牡丹所需的肥料不同。

”他重視兒童個性的發展,指出“人像樹木一樣,要使他們儘量長上去,不能勉強都長得一樣高”,應當是“立腳處求平等,於出頭處謀自由”。從而使學生可以按自己的興趣特長髮展。作爲教師,我們要有與學生打成一片的態度,師生生活同受教育,教師要用心向學生學習,不僅是爲了教育的需要,也是從學生身上所隱藏的無窮的創造力中汲取和豐富自身的創造力,要善於發現學生的長處,因材施教,有信心有耐心將每個學生培養成才。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後感4

這段時間在讀陶行知名篇,我把這本書時時放在桌面,放在牀頭,放在隨手可即的地方。我不是一定要去讀,只是隨時,隨手翻翻看看。這些名篇就像一杯名茶,你要一小口,一小口慢慢咀嚼,需要你細細品嚐,方可領悟其中的芳香。吸取其精華。陶行知名篇是教育理論的精髓,每篇篇幅短小精悍,闡述着教育的真理,真不愧是濃縮的精華。他講的“生活即教育”,令我觀爲嘆止。

是生活就是教育;是好的生活就是好的.教育,是壞的生活就是壞的教育;是認真的生活,就是認真的教育,是馬虎的生活,就是馬虎的教育;是合理的生活,就是合理的教育,是不合理的生活,就是不合理的教育。闡述了是生活決定了教育,教育不能脫離生活;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發出力量而成爲真正的教育。教育又改造生活。陶先生倡導“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是供給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人生需要什麼,我們就教什麼。要把籠中的小鳥放到大自然裏,使它們任意飛翔。把學校的一切伸到大自然裏,要先能做到“生活即教育”。陶先生主張遠離生活的教育不是真教育,好教育,脫離實踐的知識是虛的,不實用的。今天我們的教學提倡數學生活化、人文化也正是陶老先生的理念,數學離不開生活,數學就在生活之中,學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已成爲我們每一個教師所努力做到的。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後感5

今日的教育家,必定要在下列兩種要素當得了一種,方纔可以爲第一流的人物。

一.敢探未發明的新理。

我們在新教育界做事的人,膽量太小,對於一切新理,大驚小怪。

二.敢於未開化的邊疆。

責任明白了,就放大膽量,單身匹馬,大刀闊斧,做個邊疆教育的先鋒,把那邊疆的門戶,一扇一扇的都給打開,這又是何等的魄力。有這樣魄力的人也不愧受我們崇拜。

敢探未發明的.新理,即是創造精神;敢於開化的邊疆,即是開闢精神。

心得體會:

敢於探索和開闢是一種創新精神。我們長期在教育部門工作,尤其在國小任教,很多思想都受到限制,變得膽小慎爲,不敢越雷池一步,按照教材,除了完成教學任務,不敢讓學生去參加實踐活動,怕出安全事故,怕擔負班主任和任課老師的責任。也不敢開拓新領域,怕家長責怪教得不規範。所以,不管是班級工作還是語文教學工作都是循規蹈矩。這也是我們大多數國小教師所走的路子,所以,讀過此文之後,我們要大膽開拓,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