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後感

讀《傅雷家書》有感優秀(15篇)

讀後感1.26W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傅雷家書》有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傅雷家書》有感優秀(15篇)

讀《傅雷家書》有感1

人與人本就是那麼的有所不同,也不知他們每個人的性格是否一樣,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法也會有所不同。

傅雷對自己兒子的教育非常的嚴格,後來所寫的家書的開始就是寫的.送別大兒子傅敏。前幾封家書都無時無刻的提起傅雷對兒子的道歉,一次次後悔自己年少時對兒子的教育方法,年少時,傅雷脾氣暴躁,對待家中的人亂髮火,傷到了自己的家人,老了之後便懂得了許多道理,在心中無數次愧疚,希望得到兒子的包容與原諒。

之前的傅雷與我媽現在差不多。

她十分的強勢,她想什麼都叫我硬聽着,沒有任何資格去反對她,哪怕她講的是錯的,一旦你頂嘴了,她,又將你數落一頓。

有一次,她在教弟弟寫作業時,我在一旁看書,此時的我時而看書,卻有時被他們所講的提醒,我在一旁靜靜的聽着,時不時的還偷看一眼弟弟的題目,漸漸的發現她講的越來越不對,我就忍不住開口告訴她,說她講錯了,她當時聽我的話,臉色頓時下拉了一大截,當時,我並沒有察覺,還是繼續盯着我手中的書,頓了幾秒之後,她便沒有再講什麼了,繼續按照剛纔的思路講題。我聽着聽着發現,她還是按照剛纔的思路講的,就又一次指出她講錯了,她頓時就發火了,怒氣衝衝的對我說:“叫你教你又不教,還說自己要看書,現在讓你看書,我來教,結果你自己又在這教,你到底想幹嘛?”聽完之後,我一下子欲言又止,頓了頓,拿着書走開了,想離她倆遠點。內心還十分充滿不滿?明明是她講錯了。

現在將她和傅雷放在一起想了會吧,也許再等她老點就會感覺到不對了吧?也許會像傅雷一樣後悔吧!

想想傅雷寫給兒子的書信,一次又一次流露出對兒子的關心,也在信中一次次提醒着兒子,早些給自己回信,她會不會在不久的將來也會變成如此?等我們長大之後會時不時的關心思念我們?長大後的自己會不會體諒他們?都回家看看?未來很遠,但步步很艱難。

讀《傅雷家書》有感2

當我看完《傅雷家書》,難道“家書才抵萬金”?傅雷先生是怎樣現身說法教導孩子,每一封裏,凝聚着一位父親對祖國,孩子深厚的愛。

在那麼多封家書中,我看到最多的除了父親對兒子傅聰的教導,還有是傅雷先生在藝術,音樂方面的造詣很深。幾乎,每一封信中都向孩子談音樂作品,談表現技巧,藝術修養等,而不僅僅是希望孩子一天天沒有節制的訓練,而是講究技巧,從事物中領悟情感,才能不做它們的奴隸,用心書寫自己的創作。在家書中,不管是聰去波蘭留學,還是後來赴世界各地演出,傅雷先生始終關注着兒子在音樂藝術道路上的成長,不時給予指點,還不時寄給中國古典的`文學名著及藝術方面的畫,書籍。在傅雷先生教導孩子中,還有是怎樣叫孩子面對壓力,如何正確處理生活中的問題,也能看出傅雷先生望子成龍的心更多在孩子在成長道路上的發展,所遇的困阻,同時細心的給出自己以往的經驗,拳拳愛子之心,更是溢於言表。

讀完《傅雷家書》,感動於傅雷先生言傳身教,怎樣高度負責餓精神與心力對社會,祖國及人類世界盡到自己的責任。

可以想象當傅聰從萬里歸來時,迎接他的不是雙親欣喜的笑顏,而是兩盒殘忍的寒灰。心中又是何等的苦痛。

傅雷夫婦所表現對孩子的諄諄教誨,真誠交流,每一次都另人感動。這樣一對夫婦是中國夫婦的典範,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一九六六年九月三日凌晨,雙雙憤而棄世。即使生者已不在,可是他們的精神卻會伴隨着我們,用新的勇氣和信心來面對更加美好的明天。慘痛的教訓的背後,人們一定會清醒,一定會用正義的力量來阻擋魔鬼般瘋狂的黑暗,爲光明的中國繼續奮鬥!

讀《傅雷家書》有感3

記得上一次去書店買書剛進去沒有幾分鐘就被一本橘黃色的書吸引了眼球坐在椅子上仔細翻閱才發現這本書所具有的獨特魅力。

《傅雷家書》是傅雷爲兒子傅聰的家鄉,那是遠在國外的兒子看到書信對於他來說是一種莫大的鼓舞,看着看着,我便決然將它從書店買下。回到家長,我簡直愛不釋手,僅僅花了三天時間就全部讀完了。

這部由數百個家信組成的家書,仔細描述了傅聰出國留學到演奏成名再到結婚生子的成長經歷。在閱讀的過程中,我深深的感動並陶醉於父母親對於兒子的教育,其中,傅雷將父愛發揮的'淋漓盡致,而且在痛愛孩子的同時,又不忘對孩子的教育,是一個標準且合格的家長,初讀此書時,書中都是親切的話語,使我十分感動。

讀完這本書,我學到了很多,想了很多,我懂得了傅雷對於兒子的期盼,也懂了異地他鄉是多麼的思鄉!

傅雷的教育,熱烈又恬靜,深刻又樸素,溫柔又高傲,微妙又率直,也許這便是傅雷的魅力吧。

讀《傅雷家書》有感4

每一封家書都是文化遺產,《傅雷家書》更不用說了。家書,顧名思義,是指家人、親人之間往來的書信。大約在文字產生後,家書就出現了,可以說是源遠流長。隨着文字語言的逐漸豐富,紙張的發明,家書逐漸流行起來,一直到今天,家書都是維繫親情紐帶之一。

一封封書信,在表達濃濃親情的字裏行間,映照出美好的人際關係、高尚的生活準則、優良的.行爲操守與道德傳統,拳拳的愛國熱情。這些內容,都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組成部分。以《傅雷家書》來說,傅雷所寫下的近百封家書,總的主題是,教育孩子,立身行事,要以中華文明爲準;立志成才,要以報效祖國爲要務。整本家書,可以說是對中華民族優秀道德的最好闡釋。

傅雷家書給我們瞭解過去歷史,開啓了一扇窗戶,很好地爲我們保存那個時代的記憶,正是由於它的存在,纔將中華民族優秀道德清楚闡釋出來,它不僅是傅雷對孩子的教育,也是我們立身行事的準則。

傅雷家書除了教人們立身行事,還洋溢着濃濃的親情,字裏行間透露的親情令人感動。我不禁想到我的父母,他們雖不是偉人,不像傅雷那麼出名,也不能說出讓人立身處事的大道理,但他們事事爲我着想,不管做任何事,都會先爲我考慮,爲我打算。傅雷家書中有着許許多多做人處世的大道理,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然而,父母日常的教誨又何嘗不是立身行事的準則呢?我的父母不像傅雷那樣講道理,然而他們總是爲我好。

讀了《傅雷家書》後,我學會了許多做人的道理,還感受到了親情的偉大。

讀《傅雷家書》有感5

《傅雷家書》收錄了傅雷夫婦從1954年開始寄給在海外留學的兒子傅聰百餘封家書。我很羨慕他們父子之間的那種對話。健康挺拔的高山精神的指引,摯友桌上的平等對弈和探討。有人說傅雷先生的教育方式過於嚴厲刻板,但在《傅雷家書》中,我看到的是小心翼翼,是尊重,是聆聽,是對孩子毫不吝嗇的愛意的洋灑,是負重前行的精神抵柱。這是怎樣的一位父親啊!

在家書中傅雷經常和兒子探討藝術相關的問題。在兒子成名之前,傅雷向兒子強調在創作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理性和感性的結合,他覺得如果想成爲真正的藝術家,除了在彈鋼琴時苦練技巧是必須的,還需要在音樂裏注入最真摯的情感,只有這樣才能打動聽衆。而在兒子成名之後,傅雷又告誡傅聰要不忘初心,很多藝術家在成名之後容易迷失方向,開始爲了金錢而創作,作爲父親的傅雷很是擔心這一點,時不時在家書中詢問兒子的理財狀況,瞭解兒子收支情況,希望兒子在藝術的創作上是純粹的。由此可以看出傅雷一直秉承着一種樸素的人生觀,以此教育着自己的'子女。他在家書中寫到:“爸爸的心老跟你在一起,爲你的成功而高興,爲你的煩惱而煩惱,爲你的缺點操心!勇敢些,孩子!再勇敢些,克服大大小小的毛病,努力前進!”

傅雷也經常給兒子提供爲人處事方面建議。他經常在家書中強調要堅持大我,拋棄小我,切勿對個人的名利和得失太過計較。人生總是充滿了矛盾和苦悶,當我們熱衷於個人名利而又不得名利的時候必定會因爲嫉妒和仇恨變得無比痛苦。相反如果我們堅持大我,不是隻爲個人而打算而是爲社會福利和人類前途而感到苦悶時,我們就可以避免憤世嫉俗。傅雷在家書中提醒兒子“既要闊氣,也要有分寸”,如果要給與幫助最好是要幫在刀刃上,幫在別人需要的時候,千萬不要讓自己最終成爲難以拒絕別人任何請求的老好人。他時刻教育兒子尊重長輩,他在家書中寫到:“站立着跟長輩說話時,要身體站直兩手下垂,若把手抄在褲袋裏,是很不禮貌的,而把手抄在衣服的口袋裏,則更不禮貌。”

除了人生觀和爲人處世,傅雷先生在感情方面也給了兒子很多建議。兒子結婚之前,他告誡兒子要自愛,反覆的沒有結果的戀愛會讓人對愛情變得麻木。當兒子進入婚姻之後,傅雷先生將自己和妻子數年間的和諧相處之道傳授給兒子,夫妻之間應相敬如賓,只有平靜、含蓄和溫和的感情才能長久。傅雷先生還提醒兒子不能爲了藝術而疏忽妻子和家庭,在兩個人的漫長道路上,要記得時時拉妻子一把,別讓妻子掉隊,這樣才能維持長久和諧的婚姻。

讓我爲之震撼的是,就算是身爲著名翻譯家的傅雷也總是試圖爲兒子安排好一切,甚至是各種生活的細節,他在家書中寫到:“進屋脫大衣時要連絲巾一起摘掉。”在兒子面前,他展現的永遠只是一個普通父親的形象。就像我們的父母總是盡力爲我們安排好一切,給予我們最好的一切,就算是我們從未讓他們感到驕傲,而他們卻始終視我們如珍寶。

讀《傅雷家書》有感6

一封封質樸的信,蘊含着父子間最真摯的感情;一句句感人至深的話語背後,是父親包容又嚴苛的愛;一次次不厭其煩的教誨,是父母望子成龍的殷切希望。這就是鋼琴家傅聰與父親傅雷書信的點點滴滴。這是一部充滿父愛的苦心孤詣的教子,一部嘔心瀝血的成長記錄。

《傅雷家書》是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期間傅雷夫婦與在波蘭求學的長子傅聰的書信。記錄了傅聰由鋼琴學童到世界矚目的鋼琴家的成長過程。書中有傅雷夫婦對身在異國他鄉的兒子的千個叮嚀萬個囑咐,有親情間的心靈溝通,是傅雷夫婦留給孩子的最好的禮物。當時,通訊根本不發達,遠隔重洋的他們,只能憑家信慰藉思念之情,“家書抵萬金”,見字如面,書信讓他們近在咫尺。這些紙上的家常話如涓涓清泉,滋養着這個學童;如冬天的陽光,溫暖着這個學童。讓身在異鄉的他,感受到親情的溫度。

提起傅雷,我們的心情是沉重的。在那一場浩劫的開始,這位有個性的翻譯家,孤傲倔強的傅雷,在被誤判爲“右派”之後,不堪其辱,撇下了那個叫他心碎的世界,夫婦雙雙撒手人寰。楊絳說:“傅雷愛吃硬飯,他的性格也像硬米粒兒那樣僵硬、乾爽;軟和糯不是他的美德,他全給朱梅馥了。”傅雷爲人耿介,以秉性乖戾著稱。但他熱愛祖國,嫉惡如仇。抗戰爆發時,傅雷身處孤島上海,他立下“東不至黃浦江,北不至白渡橋”的規矩,不能消滅敵人,他連看都不想看到日本人。1955年,傅聰在第五屆鋼琴大賽上獲得第三名的好成績,成爲第一個在國際性比賽上獲獎的新中國音樂家。傅雷給傅聰的信中寫到:“但願你做新中國的——鐘聲,響遍世界,響遍每個人的心”。在傅雷的影響之下,少年傅聰就有一顆赤誠中國心。在波蘭鋼琴獨奏會之後的傅聰寫信給父母:“能夠讓人家對我最愛的祖國產生這種景仰之情,我真覺得幸福。”傅雷給傅聰的做人原則是:“先要學做人,次爲藝術家”。《傅雷家書》突出體現“傅雷精神”,傅家門風,是傅聰成長必要的精神鈣片。在這樣的家風中,走出了一位世界級鋼琴家,可以說是水到渠成。嚴苛的家庭教育讓傅聰養成勤奮的好習慣,同時他也有常人不具備的品德和毅力:一個人獨自在海外生活,每天堅持練琴至少十二小時;在榮譽和成功面前,不驕傲自滿,所以造就了這位世界級的鋼琴家。

傅雷夫婦也是典型的“中國式家長”,他雖然沒有像郎朗的父親那樣坐在孩子身邊陪伴孩子彈琴,但精神上是陪伴的。他隔空跟孩子探討音樂、藝術以及爲人處世等問題,書信中細緻到跟孩子探討舞臺上應該保持什麼樣的`面部表情。更能以“真誠待人,認真做事”的“傅雷精神”去影響孩子。以他的才智和博學,深刻的思想,讓孩子“取法乎上”,用心亦良苦矣!所以《傅雷家書》成爲素質教育的範本,傅雷夫婦成爲中國父母的典範。

成功的家長家家相同。每一個優秀的孩子後面都有一雙默默奉獻的父母。我們周圍有一大批父母捨棄工作,捨棄舒適的環境,奔波在另一個城市,陪護在孩子身邊;也有一些年輕媽媽,棲居在兩個城市之間,平衡孩子與工作,事業與家庭。中國式家長在孩子教育的層面上,真的做到了可謂“鞠躬盡瘁”、“嘔心瀝血”了。如果說傅雷對傅聰的所作所爲,是中國家長的典範,那麼當今中國式家長面臨挑戰更大了,包括學識與才華、精力和閱歷,還有財力與實力。中國式家長實爲難矣!

不管我們的父母是多麼平凡,抑或普通,他們一生都在勤勤懇懇地爲孩子們付出。寸草難報春暉啊,你看,每一個熱氣騰騰的早晨,每一桌豐盛的晚餐,每一次披星戴月的上下學接送……都有父母忙碌的身影。作爲孩子,我們能做的就是要理解並接受父母的嘮叨。

也請父母相信:您付出了,定會創造一個世界。

讀《傅雷家書》有感7

世界上有種神奇的力量,那就是愛。愛在我們身邊無處不在。因爲有了愛世界纔會更美好。而父母對我們的愛尤爲重要。——題記

我最近在讀《傅雷家書》。這本書主要是傅雷告訴孩子如何做人,如何搞藝術,以及如何對待生活等問題。他叫兒子要做一個謙虛謹慎的人,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在生活上,傅雷也對兒子積極的引導。

傅雷寫給兒子的不僅僅是家書,而是一個個人生哲理。他對傅聰的人生之路起了很大的作用。傅聰隨着年齡的增長而漸漸懂得了愛,以實際行動回報了父母,這使我非常的感動。

當孩子對父母的依賴性太大或者父母對孩子溺愛時都會產生一種對孩子成長不利的`因素,只有想傅雷那樣積極與孩子溝通,及時發現問題,找出問題,才能成爲一名理智的父母。

“一個人對人民的服務不一定要站在大會上講演或者做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業,隨時隨地的點點滴滴的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訴大家,無形中就是替國家播種、施肥、墾殖。”這是傅雷在給兒子家書中的一段話。在《傅雷家書》中我看到了一位父親對兒子的教誨,字裏行間,流露出傅雷對傅聰強烈的父愛。這種愛使人震撼,使我對傅雷愛子教子的精神所深深打動。

在書中我們不光看到了一個對兒子親切關愛的父親,同時也看到了父子的共同成長。他用音樂譯註和兒子溝通交流,他把對祖國的發出的關切之情,以及對祖國的熱愛同樣流露給學生,傅雷以高度負責的精神和精力,在對祖國社會人類儘自己的責任。

在日常生活中他告誡兒子“人總得常常強迫自己,不強迫就解決不了問題。最基本的就是抓緊時間”,“最是要科學化、要徹底”,“在外面世界切勿難爲情,被人家隨便多留,才能不打亂事先定好的日程”,“修改小習慣,就等於修改自己的意識和性情”。我覺得就是我們生活中急需解決的問題。

我不禁想到我的父母,他們雖然不是像傅雷那樣的偉人,但是他們給我的愛卻並不比傅雷給傅聰的愛要少,他們事事爲我着想,爲我考慮,他們雖然不能講出許許多多爲人處事的大道理來,但是,日常的教誨又何嘗不是立身行事的準則呢?

父愛如山,雄偉壯觀,母愛如水,柔情萬里。我們應當理解父母並加強自身素質,逐步與父母建立友好關係,讓他們理解你,做一個稱職的孩子。

書中時時給人深刻的教誨,處處閃耀着智慧的光芒,不僅如此,從書中我還感到家長的用心良苦和他們給予我們的崇高的愛,正如傅雷在書中對兒子說:“孩子,我從你身上得到的教訓,恐怕不是你從我這得到的少。尤其是最近三年,你不知我對人生多增了幾分深刻的體驗我從與你相處的過程中學會了忍耐,學到了說話的技巧,學到了把感情昇華。”所以《傅雷家書》拉近了父母與我們的距離,讓我們互相理解,互相體諒,親情溢於言表,給天下父母子女強烈的感染和啓迪。(周揚)

讀《傅雷家書》有感8

一封封家書,透露着濃濃的深情。母愛似海,父愛如山,在這一封封家書裏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待人要謙遜,做事要嚴謹,遇事不逃避,戒驕戒躁。做人第一,其次纔是做藝術家,再其次纔是做音樂家,最後是做鋼琴家。“這是傅雷對傅聰的諄諄教誨。他教育傅聰先成人,後成才。一個人只有履行做人之道,才能取得成功。

傅雷其實是一個爲人果斷,做事嚴厲的一個人。可在他給兒子傅聰寫的一封封家書中,我們能讀到含情脈脈的.話語。也許這就是爲人父母對孩子遠在他鄉的思念,這種思念甚至於可以改變人的性格。

讀《傅雷家書》有感9

《傅雷家書》是翻譯家傅雷和妻子寫給兒子傅聰的信集。每一封家信都彙集了父母的心血和對兒子深切的關愛。作爲鋼琴家,傅聰不得不在世界各地奔波,傅雷夫婦的信時時提醒着傅聰如何聰明地做人處世,引領孩子不斷前行。

靜靜翻開《傅雷家書》,如深沉父愛一樣,有許多足以令我感動的細節。譬如,身爲父親的傅雷爲了彌補愛子因遠離故土而產生的諸多對祖國傳統文化的日漸陌生的因素,不顧重重的困難,堅持給孩子郵寄有關的書籍,從《詩經》、《楚辭》到宋詞、明曲,還有自己的譯作。在信箋中他闡述着民族的文化哲學思想,不止一次給兒子糾正用錯了的字詞,爲的是讓兒子明白:作爲一名炎黃子孫,他是足以驕傲的,因爲祖國有着無盡的文化財富,一代又一代在所有中國人的血脈裏傳承着!

“一個人對人民的服務不一定要站在大會上講演或是做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業,隨時隨地地點點滴滴的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訴人家,無形中就是替國家播種、施肥、墾殖。”這是傅雷在啓發他的孩子,報效國家是每個人的權利和義務,即便自己是普通人,也可以爲國家、社會作貢獻。每個人都是社會前進的車輪,我們的所作所爲、點點滴滴,都與國家息息相關。因此,我們應該積極地爲祖國作貢獻,創造美好的明天。

當傅聰忙於演出、練習而時常熬夜,以致精神疲憊,傅雷勸告傅聰勞逸結合,多到郊外或博物館。“人壽有限,精力也有限,要從長遠着眼,馬拉松纔會跑得好。”傅雷用形象的比喻,勸誡傅聰愛惜自己的生命。

傅雷還告誡傅聰,“永遠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會落伍,永遠能夠與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相契相抱”。只要我們心繫祖國,不斷適應社會發展,就一定能爲自己和國家造福。

《傅雷家書》是將傅雷寫給他兒子的書信匯編成的一本集子,摘編了傅雷先生從9年至9年月的8封信件。最長的一封信長達七千多字,親情溢於字裏行間。

傅聰至海外留學,與家裏唯一的聯繫就是書信。《傅雷家書》中寫過郵局將傅聰比賽後的長信遺失,傅雷半個多月的心神不寧。因爲兒子遲遲沒有來信,傅雷甚至疑心:兒子又不信任爸爸了嗎?由此可以看出來,傅雷將對兒子全部的愛都傾注到了家書中。我終於有點明白“家書抵萬金”的意思了。傅雷曾在給傅聰的信中這樣說;“藝術家最需要的,除了理智以外,還有一個‘愛’字”。他要求兒子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傅雷曾在家書中寫過這些家書的目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做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間接傳播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

傅雷對兒子的教導不僅僅在藝術上,他曾勸傅聰改掉懶惰的習慣;“人人都多少有些惰性,假如你的惰性與偏向不能受道德的約束,又怎麼能夠實現我們教育你的信條;“先爲人,次爲藝術家,再者爲音樂家,終爲鋼琴家?”

《傅雷家書》是一位父親爲兒子苦心孤詣的證明,傅雷對傅聰、傅敏的愛不是普通的`噓寒問暖,而是暗藏在他對兒子們的諄諄教導中,暗藏在他對兒子們道德和藝術的嚴格要求中。

靜靜翻開《傅雷家書》,如深沉父愛一樣,有許多足以令我感動的細節。譬如,身爲父親的傅雷爲了彌補愛子因遠離故土而產生的諸多對祖國傳統文化的日漸陌生的因素,不顧重重的困難,堅持給孩子郵寄有關的書籍,從《詩經》、《楚辭》到宋詞、明曲,還有自己的譯作。在信箋中他闡述着民族的文化哲學思想,不止一次給兒子糾正用錯了的字詞,爲的是讓兒子明白:作爲一名炎黃子孫,他是足以驕傲的,因爲祖國有着無盡的文化財富,一代又一代在所有中國人的血脈裏傳承着!

“一個人對人民的服務不一定要站在大會上講演或是做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業,隨時隨地地點點滴滴的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訴人家,無形中就是替國家播種、施肥、墾殖。”這是傅雷在啓發他的孩子,報效國家是每個人的權利和義務,即便自己是普通人,也可以爲國家、社會作貢獻。每個人都是社會前進的車輪,我們的所作所爲、點點滴滴,都與國家息息相關。因此,我們應該積極地爲祖國作貢獻,創造美好的明天。

當傅聰忙於演出、練習而時常熬夜,以致精神疲憊,傅雷勸告傅聰勞逸結合,多到郊外或博物館。“人壽有限,精力也有限,要從長遠着眼,馬拉松纔會跑得好。”傅雷用形象的比喻,勸誡傅聰愛惜自己的生命。

傅雷還告誡傅聰,“永遠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會落伍,永遠能夠與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相契相抱”。只要我們心繫祖國,不斷適應社會發展,就一定能爲自己和國家造福。

傅雷還常勸誡傅聰不要放棄,多虛心向身邊優秀的人學習,成功時保持虛心,這些都造就了傅聰的成功。文革之後,傅聰沒有忘記自己的祖國,千里趕來,這是赤子之心的最好體現。一個人一生要面對許許多多難題。傅聰身上具備的優良品質,是在傅雷的教導中獲得的。作爲新一代青年,我們要在生活中時時刻刻警醒自己,爲創造美好的將來而努力。

讀《傅雷家書》有感10

這是一本載着溫情與藝術的書。

該書的內容無法全面概括,只能大致分類:藝術與哲理。藝術涉及方方面面,關於詩詞論李杜,關於音樂談莫扎特,關於寫作議羅曼羅蘭,等等。不同於客觀評價,倒是個人想法居多,主觀色彩濃重也是一大看點。至於哲理,可就多了,如沙礫般細碎,卻句句受用,在此不一一列舉。

除了藝術與哲理,也有平實的字語。除了是藝術家,傅雷同樣是一位父親,作爲一名父親,對兒子的囑告在所難免,“保重身體”“多多養神,勿太疲勞”,字裏行間的,是一個老父親對兒子的心疼與關心。讀時,使人自然而然的想到自己的父母。令人不由自主的浮現父母的影像。假設一下,當我們長大,離開父母的羽翼,背井離鄉,我們的父母是否也會這樣?是否會爲我們擔心,憂愁?我們的生活點滴牽動着父母的心,孩子的身影離開,無盡的思念,卻留下了。東方人的感情總是掩在心底,不善表達。我想,很多父母都難以像傅雷一樣大聲言說對子女的思念,而是給我們“無言的愛”,對我們是“無聲的思念”。很多成年人都說,在失去父母后,萬分思念,可逝者已去,悔已無用。所以,在父母還“怯懦”時,我們先應成爲“勇敢的人”。

“傅雷家書”中的“家”,除了小家,還有大家——祖國。全書中有着濃厚的愛國情感。這點,在書中大多是傅雷在一些國內會議的所見,所聞,所感,以及對國家思想和情形的.看法,評價。對國家的熱愛灌滿書本,傅雷的教育也包含這點。在親戚評價傅聰的表演像國外的萊茵河時,他道更要想中國的揚子江和黃河,吟“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誦“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他除了是一個藝術家,一位父親,也是一箇中國人,他將對國家的愛深深地融進了骨血中,這是我們應當學習的人。

讀一本書,懂一個人。

序言道——“謹以此‘三聯初版紀念本’《傅雷家書》,紀念那段歲月,緬懷傅雷先生,以及那些像他一樣‘又熱烈又恬靜,有深刻又樸素,又溫柔又高傲,又微妙又率直’的靈魂。”

讀《傅雷家書》有感11

一封家書,飽含着異地親人之間那濃濃的親情。“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更能體現出家書的可貴之處。在《傅雷家書》中,不僅僅只有讓他人動容的親情,還有那字裏行間中流露出的父子之間的深厚情誼。

我想,在這本書的背後,作者不僅僅是想讓我們體會父母對於孩子的愛,更是要藉助傅雷夫婦對孩子的“嘮叨”,來教育我們,傳遞他們信中所寫的做人的道理,在靜默中展示着父母的關愛,讓孩子明白生活的不易,傳授生存的知識,分享藝術的美。

在一封封信中,更多的是父母和孩子在嘮家常,這也表示了在他們心中,親情要高於一切。在日常生活中,基本上所有人都是在父母的嘮叨中漸漸成長的。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他們也在不勝其煩的重複一遍又一遍,我們可能會覺得煩心,畢竟忠言逆耳利於行。而我們有未嘗不知道這是父母的關心,即使許多人有時會剋制不住自己,做出什麼與父母對立的事。所以以後,我們更應該要知道回報父母,他們對於我們潛移默化的.影響,纔是自出生以來,對我們成長最好的養料。

承載在這一張小小的紙上的東西,可以說很輕,輕如鴻毛;也可以說很重,重若泰山。它不只是一紙家書,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傅雷通過家書,傳達的是一種精神力量,同時也帶着對傅聰一次次成功的欣慰和鼓勵。傅雷教育孩子以“先做人”爲底線,由此可見,他對孩子的教育也是極爲嚴格的,但在嚴格中又透露出隱隱的關愛,指導他做一個熱愛國家熱愛民族的人。

在濃郁的親情中,縱有千言萬語,都將只傳達出對親人的問候。哪怕身隔千里,也斬不斷血濃於水的親情。身爲一名學子,我們應謹記,百善孝爲先,做人不能忘本,讓“家”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吧!

讀《傅雷家書》有感12

《傅雷家書》中寫了從19xx年到19xx年,傅雷及其夫人寫給傅聰,傅敏等的家信,我認爲傅雷夫婦是最好的中國教育的典範,他們嘔心瀝血的去教育他們的孩子們,可以說是各個方面都教育得非常全面,且教育十分到位,什麼感情啊,音樂啊,政治啊沒有一處是沒有教育到的。

尤其是感情方面,也教育的十分到位,這是我唯一覺得,它不像中國教育,中國教育十分傳統,所以中國家長很少有和孩子們講愛情,這彷彿對我們這個年代來說就是一種禁封的東西,家長們要求我們不要早戀,這只是一種要求,卻沒有給我們講愛情是什麼?什麼是真正的愛情?爲什麼這個年代不要去碰愛情?中國家長們壓根連提都不提,只是一味的告訴我們不要早戀,而傅雷就不一樣,他告訴兒子愛情是什麼?告訴兒子要奉行“學問第一,藝術第一,真理第一”的準則,不要把戀愛放在第一位,切勿戀愛至上,這樣會耽誤了工作,他們會很認真的告訴孩子愛情是什麼?而中國家長只會一味地責罵,不會理性的去看待這些問題,我們呢,也只是辨認不出什麼是真正的`愛情,可能是青春期對異性產生的朦朧情感,所以,家長應該正視這些問題,而不是一味地責罵。

所以我認爲傅雷的教學之道雖然艱難,但是是成功的!

讀《傅雷家書》有感13

在上世紀,通訊不方便,人與人之間通過書信來傳情達意,即便遠隔千里,信的傳達時間再長,也割不斷親情與人性的真美。

《傅雷家書》向我們呈現了一篇篇父母與兒子親情流露,感人肺腑的家書。不僅有濃濃的親情,更有高尚的哲理供我們回味領悟。可謂中國書信的兩大境界,至深,至純,久久不能自拔……

在書中,分別爲我們呈出了嚴父傅雷的諄諄教導和慈母朱梅馥的誠懇叮嚀。傅雷不僅關心兒子的日常生活,更有對兒子爲人處世的叮囑,句句話語都在提醒兒子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象徵着國家的形象,要有深厚的民族自尊心和愛國熱情。讓他注意自己的'語言,禍從口出,要謹言慎行,三思而後行。

同時,依憑着自已幾十年的寶貴經驗,爲他的物質生活保障和婚姻關係都提出了建議和忠告,讓人不禁感嘆這是一個多麼有責任心的父親。母親同樣無微不至,有正確的引導和教育方式,站在兒媳的角度思考問題,是一位開明、慈愛、賢良的母親。

《傅雷家書》也上演了一場時代的悲劇,許許多多有才德的藝術家被迫害至死。這是可悲的,無知的,不公的,是思想的矇昧,是時代的落後,也是人生的湮滅!

作爲有知識的現代青年,勇挑時代思想的大旗,揹負上時代人的遺憾,共創中國文化的新輝煌!

讀《傅雷家書》有感14

在一節應用文寫作的課上,老師在講“書信”這種文體的時候帶我們賞析了《傅雷家書》中的一篇,傅雷對兒子地諄諄教誨打動了當時正處於迷茫狀態的我,於是在假期,我選擇了這本書來讀,的確受益匪淺。

或許是每個人成長的歷程多多少少有些相似之處,所以《傅雷家書》讓我感到十分親切。衆所周知傅雷是位嚴父,可是從那一封封跨越千山萬水的信中我感受到的是沉甸甸的父愛,是無盡的思念和牽掛,是父母對子女的包容和理解。從學術到生活,傅雷都在一點一滴指導孩子去學習和成長。

當傅聰情緒消沉時,他們沒有埋怨沒有責備,有的只是一句句耐心地勸導與安慰,傅雷夫婦從不以一種俯視的姿態去教育自己的子女,而是把他們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與他們平等的對話、交流,我覺得這是最難得的教育方式,他們用一顆包容的心得到了孩子的坦誠。很多人都把自己擺在高高在上的`位置教育自己的子女,從不與他們平等坦誠地對話,這也不免讓很多人關上了對父母敞開的大門。

其實理解和包容是一種最爲溫柔的相處方式,在成長的這條路上,我們會遇見友情,遇見愛情,或者遇見其他的感情,我們爲愛而喜,爲愛而憂;爲友誼歌頌,爲友誼落淚;我們遇見,轉身告別,再遇見;見過了形形色色的人,千奇百怪的物,匪夷所思的事,我們不妨給這個世界多一點溫柔,多一點包容,或許你就會發現,陽光格外燦爛,雨也下的溫柔。

這個世界對每一個人都很公平,因爲我們都是第一次來到這個世界,我們的成長無經驗可以模仿,無地圖可循,因爲我們每個人都是最獨特的存在,所以成長的路上總會迷茫,總會無助,總會不知所措,很慶幸我遇見了這本書,能夠在我不知所措時給我一個方向。我知道,一本書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可我也知道,一本書能爲我過濾掉噪音,讓我聽見自己心底的聲音。

讀《傅雷家書》有感15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從古至今,天底下流傳了多少父母對子女的文章、圖片、事物。父母不論何形式,對孩子的愛一直在他們的心中。今天讓我們一起閱讀一個書香世家,與在外留學的孩子的一封封書信往來吧,讓我們一起感悟信中父母用千言萬語表達的關心和掛念,以及孩子對父母的尊敬和體貼吧!

傅雷是我國著名的文學翻譯家,在外他是聲名遠揚文學家,在家他卻是個節儉嚴肅又慈祥和智慧的父親,俗話說得好“望子成龍”。而他的大兒子則真的是人中龍鳳,是世界樂壇中活躍的音樂家。這樣的家庭怎會不談論藝術呢?在來來往往的幾百封信中有大量的信都在談論藝術。每一句都把美學詮釋的一清二楚,並進行了深度的見解,從中可以感受到父母的智慧和對孩子的細心教導。在大兒子傅聰結婚的時候,他們並沒有任何不滿和勸阻之情,也顯現出了傅雷一家的清高和不攀炎附勢,也顯現出父母對孩子的`選擇和自由有信心,對孩子的做法都持有認同,也說明孩子的選擇是正確的,說明“名師出高徒”,一個好的家長教出來的孩子也是體貼人意,優秀的。

在傅雷的最後一封信中,傅雷本人面對年幼的孫子流露出了喜愛之情,看着兒子過上了幸福的日子,當父母的怎麼不會開心呢?雖未見到遠在異國他鄉的孫子,但對於家人的關愛絲毫不減,這纔是一個稱職的家人。

可憐天下父母心。多年未見遠方的骨肉,但對家人的愛是永恆不變的。父母永遠是我們孩子堅實的後盾,讓我們對父母心存感激,過好每一天,讓我們無愧父母。

家人永遠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