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後感

《傅雷家書》讀後感(優秀)

讀後感5.05K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傅雷家書》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傅雷家書》讀後感(優秀)

《傅雷家書》讀後感1

拿起這本也許並不太重的書,卻覺得沉沉的。

瞭解過傅雷,爲他的含冤自殺而感到同情,傅雷在學術上是一位學者,在家裏是一位嚴厲、盡責的父親。這些家書,有三層資料,第一層是傅雷作爲一位普通父親對遠在異國他鄉的兒子表達四年、關懷之情;第二層是傅雷與兒子如同益友,知己般傾心地交談,討論藝術;第三層就是傅雷作爲一名品德高尚、學識豐富的`知識分子,認真引導他自己的兒子要具備高尚人格和藝德,啓發他自己兒子的愛國情、民族情。

《傅雷家書》能夠使我們更好的提升自身修養的一本好書,在風雲暗涌的年代裏,傅雷透過書信親子愛子,傳達出一種高尚的品質。

愛子之情本是人間常情,而傅雷卻始終把道德與藝術放在第一,把親情放在第二。讀了《傅雷家書》,能夠看到一位父親對兒子的深愛,也更突出了傅雷在藝術造詣高深,在生活對朋友愛惜尊重,政治上關心國家發展,又如益友、知己般與兒子平等探討藝術的多個方面的個性特徵,並且還能從傅雷對他自己的孩子的教育中獲得做人的道理,讓孩子體會父母之愛。可能如傅雷那樣,對我們有着一顆期盼之心,期望我們成人成才,有一份濃濃的、毫無保留的愛。明白了父母的愛心,我們就會發奮學習、成人成才。

這是一本“充滿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藝術學術修養讀物”,更是平凡又典型的“不聰明”的近代中國知識分子的深刻寫照,我們能夠像傅雷一樣從中體會做人、學習的道理。

認真品味這本好書,你會發現不一樣的親情世界,明白不懂得的人情世態。

《傅雷家書》讀後感2

在這封信中,傅雷首先簡要明瞭地介紹了自己目前的身體狀況,半坐半臥,和殘廢差不多,需要人服侍,大概要在養息一星期方能照常。其次,抒發了傅雷夫婦二人在收到傅聰帶有可喜的消息信時內心的喜悅,以及因傅聰能借音樂而使更多人感到歡樂幸福而深感驕傲,自豪。並表達了對兒子美好前程的憧憬。然後抒發了對兒子在名流的讚美中仍未減少對藝術的'謙卑的欣慰之感。接着,用大量的篇幅敘述了赤子之心,告誡兒子,“赤子從未孤獨,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創造許多心靈的朋友。”希望兒子永遠保持赤子之心,能夠與普天之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懷揣赤子之心,用音樂打動聽衆的心靈。最後深入淺出的解答了兒子常處於矛盾與快樂之中的疑惑—矛盾是生機蓬勃的明卷。沒有矛盾,不會進步,不會演變,不會深入。你將來的路還有很長。不可預料的矛盾都將會迎來。人生從未有十全十美,你只需日以繼夜,終生去追求,苦練,就足矣!

這封信語言親切,內涵豐富,這封信直抒胸臆,情感真摯,在這封信中,我認識爲人坦蕩,秉性剛毅,一絲不苟,對兒子和國家有無私的愛的傅雷,同時也結識了刻苦用功,熱愛音樂,德藝俱備的傅聰。同時也明白了許多人生哲理。成長之路,坎坷艱辛,面對挫折磨難,我們應砥礪前行,堅持不懈;成長之路,漫長遙遠,面對迷茫失意,我們應懷揣赤子之心,結交心靈朋友;成長之路從未完美,面對不盡人意,我們應日以繼夜,終生追求,執着苦練!

《傅雷家書》讀後感3

忙忙碌碌過完了一年,終於在寒假有閒暇靜下心來看完了《傅雷家書》。

讀完之後,我很是意外。

本以爲文學大家與子女的家書應該是十分嚴肅的繁文縟節,但看完書發現並不是如此。

書中的滿是父母對子女的理解、關心以及溝通。

一封封家書,就像是一場場促膝的談心。

傅雷在書中敢於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認自己的錯誤,讓我不禁感嘆有如此開明的父親何愁子女沒有出息。

傅雷先生的`孩子們也沒有讓他失望,在各自的領域都有一番作爲。

傅雷先生真的可以說是他兒子的良師益友。

他告訴兒子“一個又一個的筋斗栽過去,只要爬起來,一定會逐漸攀上高峯,超脫在小我之上。心酸的眼淚,是培養心靈的瓊漿。不經歷尖銳痛苦的人不會有博大的同情心。”

他以一種開闊的視角告訴兒子,人生免不了會經歷挫折,但人不能被挫折打敗,挫折、苦難都是成長爲一個健全而有同情心的人要必經的。

當然傅雷先生也並不是絕對的慈父,在書中他嚴肅對子女提出三個要求:不做對不起國家的事,不說對不起國家的話,不入他國籍。

讀完《傅雷家書》我看到了一個嚴厲卻又愛自己子女的可愛父親,一個堅守自己原則熱愛祖國的父親。

我看到了真正的父愛,傅雷先生是一個真正的好父親。

《傅雷家書》讀後感4

經過一個寒假,我都沉迷在《傅雷家書》這本書中,它是一部在滿着父親的嘔心瀝血的文章,它的每一封信都流露出父親對兒子的關愛。

通過這本書,我對傅雷有着深刻的印象。傅雷既是父親,也是朋友、老師與知己,他在信中除了關心兒子的生活,並且還談人生,談藝術。“先爲人,次爲藝術家...終爲鋼琴家”是傅雷先生教育理念他多次告誡傅聰如何做一個大寫的“人”。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正如傅雷所言,他給兒子的書信具備多種作用:一、激發感想。二討論藝術。三、訓練文筆和思想。四、讓人受益匪淺。傅雷先生就像一位活在書中的父親,老師,悉心的教導着我,使我在精神上受益匪淺。在他的影響下,我開始反省自己,約來自己,越來越認真生活着。他也告訴我:讀書不是唯一途徑,即使讀書,也不要偏重哪一門學科。學習要勞逸結合。

在看這本書的.時候,我不禁想起我的父親。平時,他總是對我十分嚴格,但在當時我卻並不理解他還經常與他鬧矛盾。但是,自從讀過《傅雷家書》,我深深的感覺到當時自己的愚昧。父親對我的愛是那麼的深沉,那一句句責罵,一句句叮囑,一句句問候都是父親對我的關愛。父親的愛不像母親那樣表現在表面,而是藏在心底。我不明白爲何這樣做,我想這應該有他的理由。

人們都說,一本好的書能影響人的一生,那麼《傅雷家書》就是那樣的書,一本可以拉近父母與孩子關係的書,一本適合青少年閱讀.的優秀讀物。希望大家能讀一讀,感受父愛!

《傅雷家書》讀後感5

這週週末,我讀了一本好書《傅雷家書》,讀後收穫頗多。

其中一段文字令我記憶深刻,回味無窮:“以後要多注意,堅持真理的時候必須注意講話的方式、態度、語氣、聲調,要做到越有理由,態度越隨和,堅持真理原是一場艱鉅的鬥爭,也是教育工作,需要好的方式、手段,還是有耐性。萬萬不能動火,令人誤會——理直也不要氣壯,得理也要饒人。態度謙恭,虛懷若谷。”

這段文字雖樸實但飽含着真情實感,飽含着傅雷對兒子的殷切的期盼。從“講話的方式”可以看出,傅雷的細緻以及對兒子教育之嚴格。在傅雷的眼中,做人一直是放在首位的。他教兒子:待人要謙虛,做事要嚴謹,禮儀要得體,遇困境不氣餒,獲大獎不驕傲。可以說,傅雷是一個立德樹人的典範,是天下父母仿效的榜樣。

而現實生活中,大多數父母都只要求學習成績。我們家附近住着一個小姐姐,她的父母是高中教師,對她的學業水平要求格外嚴格。每次放假,她就像一直被束縛在籠中的小鳥,不能出家門,不但要完成家作,還要完成父母給她的額外作業。

在他們家中,學習是首要任務。雖然小姐姐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但也許是因爲這樣,她也變成了一個驕傲自滿、輕視他人的人。

學會做人,是一個人成功的.關鍵。傅雷對兒子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育,不但讓我們學會了如何做人,也讓我們懂得了父母的一片苦心。

父愛如山,母愛似水,他們的愛,用金錢無法買來,卻如金子般寶貴。但是最優秀的父母不僅僅是給予孩子最深情的愛,更重要的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傅雷家書》讀後感6

“我常問到你經濟情景,怕你開支浩大,演出太多,有傷身體與精神的健康;主要是因爲我深知一個藝術家在西方世界中堅持獨立多麼不容易,而惟有經濟有切實保障才能維持人格的獨立。並且父母對兒女的物質生活總是異常關心。再過一二十年,等你的孩子長大以後,你就會體驗到這種心境。”

羨慕傅聰有一個好父親。

翻譯家傅雷在兒子傅聰留學海外的過程中,先後寫了近百封家書給他,教導他立身行事、愛國成才,把中華民族的優秀道德融入了對兒子的諄諄教誨中。由這些信件彙集而成了《傅雷家書》是一本教導中國孩子如何做人的書。

靜靜翻開《傅雷家書》,如深沉父愛一樣,有許多足以令我感動的細節。譬如,身爲父親的傅雷爲了彌補愛子因遠離故土而產生的諸多對祖國傳統文化的日漸陌生的因素,不顧重重的困難,堅持給孩子郵寄有關的書籍,從《詩經》、《楚辭》到宋詞、明曲,還有自我的.譯作。在信箋中他闡述着民族的文化哲學思想,不止一次給兒子糾正用錯了的字詞,爲的是讓兒子明白:作爲一名炎黃子孫,他是足以驕傲的,因爲祖國有着無盡的文化財富,一代又一代在所有中國人的血脈裏傳承着!

這不禁讓我想起我的父親。父親是個嚴肅而又幽默的人,小時候,記憶中的他總是喜歡輕輕撫着我的小腦袋,給我講歷史故事、唐詩宋詞。而此刻,隨着我的開銷越來越大,父親也外出賺錢,許久纔回來一次。而他卻沒有像傅雷一樣,不知疲倦地給我寫信。可是我明白,父親仍是很愛我的。

天下父親,或許不會像母親一樣,天天守候在我們身旁。他們的愛,一向很安靜。

《傅雷家書》讀後感7

傅雷不愧是好爸爸,能以這樣的心態和耐心來教育小孩。傅雷到底是怎麼樣有這種力量呢?這種偉大的父愛可以說影響了傅聰的一生,爲傅聰走向將來做出了鋪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因此,傅雷所寫的這部分信件也就是尤爲重要的,給傅聰上了一堂生活課,讓他知曉怎麼樣在這個世界上生活。

這真是教育子女的一本好書,同時也應該是作子女的認知爸爸媽媽的一本好書。子女可以通過這本書知道我們的爸爸媽媽,爸爸媽媽可以通過這本書知道我們的子女,傅雷在信中所寫的每字每句已經成爲經典,永垂不朽的經典。

傅雷作爲爸爸,對子女的.情感是十分豐富的,他對子女從不苛刻。而且他對傅聰的音樂事業十分的看重。傅聰事業的點點滴滴都很在乎,這讓傅聰十分的感動。

其實,大家身邊的爸爸也跟傅雷一樣的平凡與偉大。大家的爸爸也是常常爲大家的生計,爲了大家的學習,爲了大家能上一個好的學校,爲了大家能擁有好的成績,使得我們的頭髮都白了,費盡了心血,這是真的的偉大,這纔是真的的爸爸!傅雷可以說是千千萬萬個爸爸中的一個傑出的代表,他的對子女的充滿愛心的心理使得他的子女可以健康的成長。

傅聰的媽媽在信中也飾演了要緊的角色,她也給她的兒女寫了好幾封信。信中充滿了對子女的關心和憐愛。同樣,她對於傅聰的音樂事業也很在乎,這也同樣讓傅聰十分的感動,他也瞭解了媽媽的愛對他有多要緊。

這本《傅雷家書》真的讓我知道了很多的道理,也讓我愈加知道爸爸媽媽的心理都在想着什麼,這讓我可以更好的和爸爸媽媽交流。

我太感謝這本書了,真的的爸爸媽媽的愛之書!

《傅雷家書》讀後感8

利用假期難得一憩的時間,給自己制定了讀書計劃,非常幸運的是,首先讀了這本書,趁着還有一種想寫東西的衝動,把自己的感受記下來。

第一次接觸《傅雷家書》,是在兩年前人教版的語文書上,傅雷寫給兒子傅聰的兩封家書選入了課本,因爲脫離了書信的整體內容,對於兩封家書的理解並不是很深入,唯一能打動我的是一種震撼,因爲在我的眼中,家書更多的是互訴想念,聊工作生活的境況,而這兩封家書,簡直是帶有文學作品的氣息,談論的關於藝術和感情的問題,真的'不像一對父子之間的交談。

當我看前面的序文時,一個故事深深打動了我,在__年,傅聰到中國來演出,由於在成都機場,不慎摔了一跤,把右側的兩根肋骨摔斷了,只爲了一個承諾,一種信譽,一種對藝術的執著,他並沒有放棄到香港的演出,而是在國內醫院特製了護甲,帶着劇痛,堅持了演奏。

許多人士並不知情,因此有些評論家說“歲月在他的身上留下了痕跡”,面對這樣的評論,他並沒有爭辯什麼,在他的眼中,更有孔子“人不知而不慍”的曠達,這種人格上的魅力,深深地感動了我,試問當今,有多少人可以做到如此呢?而我也深知,這不僅是他個人的成功,更是其父親傅雷對他的培養:首先要學做人,再當一名藝術家,最後纔是一個音樂家。

《傅雷家書》讀後感9

傅雷是我國著名的翻譯家、文藝評論家,他是一個博學、睿智、正直的學者,母親朱梅馥是一個具有東方文化素養、又經西方文化洗禮,既溫厚善良、又端莊賢淑的東方女性。

也正是因爲家中有這樣深厚的文化底蘊,使得傅聰得以健康成長爲一個令中國驕傲的音樂家。《傅雷家書》寫的正是傅聰遠赴波蘭留學並定居後,傅雷寫給兒子的家書。

從這本書中,我深深的感受到了父與子之間毫無隔閡、親如舊友的情感。大洋並沒有阻斷他們心與心的溝通,生活上、事業上、藝術上、情感上的話題,他們無所不談,傅雷以自己深厚的學養,爲兒子的.人生之路點燃了一盞明燈。

傅雷告訴兒子如何看待困難:“一個又一個的筋斗栽過去,只要爬的起來,一定會逐漸攀上高峯,超脫在小我之上。心酸的眼淚是培養心靈的瓊漿。不經歷尖銳痛苦的的人,不會有博大的同情心。”在成功之路上,必定會有數不清的困難與艱險、辛酸與淚水,面對這些,我們只有“一個又一個的筋斗栽過去”,才能超脫小我,成就大我!

他告訴兒子何爲真正的“善”:“人應該爲了善,爲了榮譽,爲了公理而善,而不是爲了懼怕永恆的懲罰,也不是爲了求取永恆的福祉。”只有這樣的善才可以稱爲“大善”。善應是發自內心的,服務大衆的,而不是僅僅爲了滿足內心某種自私的慾望或達到某種個人目的。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有些事,得到並沒有真正得到,失去並沒有真正失去,爲大多數人着想,使大多數人幸福才能稱得上是真善。

讀過這本書後,我覺得傅雷不僅在爲他自己的兒子指路,他也成爲了我們心目中的一盞明燈。這位睿智的長者將他畢生的生活智慧澆注在這二十多篇書信中,需要我們懷抱着一顆純真的心去領悟……

《傅雷家書》讀後感10

這個網絡世代,人們彷彿已經和書寫漸行漸遠。書信已經被大多數人遺忘。現在是視頻聊天的時代,可是人與人之間距離不見得比舊時代近多少,反而生出很多的隔膜和冷漠。

"親愛的孩子,你走後第二天,就想寫信,怕你嫌煩,也就罷了。可是沒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點就醒,翻來覆去的睡不着,也說不出爲什麼。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親獨自守在家裏,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樣,我和你媽媽老是想着你二三歲到六七歲間的小故事。——這一類的話我們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說,可是不敢說,你這個年紀是一切向前往的,不願意回顧的;我們嚕哩嚕囌的抖出你尿布時代的往事,會引起你的憎厭。孩子,這些我都很懂得,媽媽也懂得。只是你的一切終身會印在我們腦海中,隨時隨地會浮起來,像一幅幅的小品圖畫,使我們又快樂又惆悵。"

雷先生這段文字讓我瞭解了什麼是細緻入微,無微不至的關懷,也感到的.是一種另一番教誨,不是老師的教導,不是長者的叮囑,而是父母對兒女的關切,是不同於我的父母的關愛,卻不失被細心呵護的感覺,我似乎找到了另外一種父母之愛,這也是大多數子女所體會不到的。這也許是這十年對她愛慕不減的原因吧。是那一封封家書,就象一次次珍貴的談心,拉近了我們的距離,我像一個乖孩子在感受着,聆聽着,用心銘記着。

翻譯家傅雷在兒子傅聰留學海外的過程中,先後寫了近百封家書給他,教導他立身行事、愛國成才,把中華民族的優秀道德融入了對兒子的諄諄教誨中。由這些信件彙集而成了《傅雷家書》——是一本教導中國孩子如何做人的書。

《傅雷家書》讀後感11

這不是一封普通的家書,而是一封充滿偉大父愛的家書。字裏行間,它浸透了父母對孩子的全心全意的愛。同時,它也是一本優秀的藝術教材。

人愛其子,天性使然。人的生命有限,但人的事業永無止境。通過自己的孩子,延續自己的生命,延續和發展一個人爲社會、祖國和人類所能做的力量。因此,培養孩子也是對社會、祖國和人類世界的神聖義務和責任。傅雷教子,情真義切,家書隨處可見。他在給兒子傅聰的信中說:給你寫信不是空的嘮叨,也不是莫名其妙的。我真的'把你當作討論藝術和音樂的對手。我真的很想激發你一些年輕人的感受,讓我作爲父親得到一些新鮮的營養。它也可以傳播給其他年輕人。

《傅雷家書》真的是教育孩子的好書,也應該是孩子瞭解父母的好書。孩子可以通過這本書認識父母,父母可以通過這本書認識孩子。傅雷在信中寫的每一句話都成了經典和不朽的經典。

作爲父親,傅雷對孩子的感情非常豐富。而且他非常重視傅聰的音樂事業,這讓傅聰非常感動。

可憐的世界父母的心。事實上,我們的父母爲了我們的生計,爲了我們的學習,爲了我們可以上一所好學校,爲了我們的未來,傅雷可以說是成千上萬父親的傑出代表。傅雷的信讓我更瞭解父母對孩子的感受,也讓我更渴望與父母溝通。

《傅雷家書》讀後感12

翻開這本書,一個關心孩子又不失嚴肅的父親的形象映入我的眼簾。傅雷不僅是我國著名文學翻譯家,文藝評論家,一個博學、睿智的學者,更是一名偉大的父親。

翻看着一封封家書,我發現傅雷並不是以一個長輩對小輩的方法教育傅聰,而是以一個朋友的形式與傅聰談心,交流。以平等的態度幫助兒子成長,同時也教導兒子如何對待生活“人沒有苦悶,沒有矛盾,就不會進步。有矛盾纔會逼你解決矛盾,解決一次矛盾即往前邁進一步……”他總是諄諄教導,循循善誘,教兒子如何做人。如教導兒子待人要謙虛,做人要嚴謹,禮儀要得體;遇困難不氣餒,獲大獎不驕傲;要有國家和民族的榮譽感,要有藝術,人格的尊嚴,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終於在他嘔心瀝血的`努力下,培養了兩個優秀的人才:著名的鋼琴大師——傅聰,英語特級教師——傅敏。這一家的成就着實讓人羨慕,但和傅雷一家良好的家風是分不開的。

在現實生活中,許多家長總是喜歡溺愛自己的孩子,孩子要什麼都儘量滿足,長期以往,使孩子養成了惰性,並不懂得去珍惜:需要什麼,只要開口就好了,父母一定會滿足的。正是這種思想習慣促使現在社會上有一大批“啃老族”,甚至還發生了父母不滿足孩子,孩子就對父母拳腳相加的事例。發生這種事,我不禁爲這些父母感到可悲,更對他們的做法感到質疑,如果這些家長一開始就不輕易滿足孩子,而是教孩子如何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得到心儀的東西,事情不會這個樣子嗎?在這一點上傅雷一家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愛孩子不是溺愛他,給他更多的磨礪才能更好的幫助他成長。

《傅雷家書》讀後感13

書信往來中發現彌拉讀書不夠,委婉的提醒傅聰,要提醒彌拉多讀點書,要傅聰每天抽出一小段時間與彌拉拉拉家常,一方面可以將自己的思想整理出頭緒,另一方面也是彌拉提高文化藝術、哲學水平。

“彌拉年輕,根基未固,你得耐心細緻、孜孜不倦的的關懷彌拉,在人生瑣事、讀書修養、感情等方面處處觀察、分析、思考,以誠摯深厚的愛做原動力,以冷靜的立志做行動的指針加以教導、誘引,和她一起進步!…

…在人生藝術中、婚姻藝術中只許成功,不許失敗!這是你爸爸媽媽最關心的,也是你一生幸福所繫。”

在傅聰婚後,不止一次在書信中提醒傅聰要注意家庭的和諧,理性的處理家庭的瑣事,包括理財方式,他的最多的還是告訴傅聰如何尊重、愛護自己的妻兒,保持家庭的幸福和美滿,從這些純純的教導中,我看到的不僅

僅是一個父親對孩子幸福生活的指導,更看到一個儒雅的紳士,高潔的品質,和一顆真誠的心,始終保持着對家愛人濃濃的愛意,給自己的家人帶來幸福!我想,如果說,婚姻的'美滿是有訣竅的,那就是如傅雷這樣——永遠

帶着一顆熱氣騰騰真誠的心去愛!

放下書卷,掩面沉思:做父母易,做好父母卻並不易,每一對父母都會對自己的孩子有諸多的期待,只是做父母的自己——我們準備好了嗎?親愛的,我該怎麼來愛你?

《傅雷家書》讀後感14

《傅雷家書》我目前只讀了五十幾頁也沒有一個總的概念,但是從字裏行間讀出很多東西。

首先是感受。每次家信中都有傅雷夫婦的慰問與關懷,所以我可以強烈的感受到那股愛。在慰問之後,傅雷先生總是以建議的方式提醒孩子某一件事情應該怎麼樣處理。比如傅聰的一位好友,牛恩德開刀吃了很多苦,傅雷先生就在家書中建議傅聰寫一封信,給她一些精神上的安慰,不一定要是長信。你不會感受到傅雷先生的強求,從而也不會引起孩子的反感,傅聰一定樂意去做這樣的事情。可見傅雷先生很能理解孩子的心理,盡力做到不迂腐、不惹厭。其實傅雷也是第一次當父親,他能與兒子相處的如此融洽很大一部分原因來自於家信。

第二是觸動。我們家天天見面,肯定不需要寫家信,但是要多和父母交流,他們也不是萬能的,他們也是第一次當家長,我有的時候總嫌媽媽嘮叨的煩,其實就是不理解對方,無法體會到媽媽嘮叨的真正目的,而這就是缺乏交流,我們以後可以在閒暇時刻交流交流,或者在週末玩一點遊戲,比如身份互換之類的,這樣瞭解了對方,就可以儘可能的避免矛盾。

第三是啓示。我發現知識不僅僅是靠讀書獲得的`,從生活中學習也是重要的方式。比如書中傅雷先生的家庭並不是特別富足,但是他還是願意花錢將兒子送到國外去學習音樂,並且在學音樂的過程中,傅雷先生提供了很多建議,幫助了傅聰的成長。這告訴除了書本上的知識,培養藝術審美也是一種學習,更重要的是學藝術也不能光學藝術,要在這個過程中找方法,如書中傅雷先生告訴兒子學習一首曲子,要充分了解作者,與作者的脈搏一致,方法的重要性由此可見。

以上就是我這周閱讀《傅雷家書》的感受和啓示。

《傅雷家書》讀後感15

我個人還是比較喜歡《傅雷家書》的,僅僅用了4天的時間就讀完了這本書。要知道我以前往往一個學期纔讀兩本書,看來我的確很喜歡這樣的書。

我讀《傅雷家書》時很是開心,沒有讀《紅星照耀中國》時的提心吊膽。每讀付雷的書信,就有一種自己的.父親給自己寫信的感覺。付雷給兒子付聰寫信當中,付雷提出的問題,我也會自我檢討一番。

付雷說過這樣的一番話:“自己責備自己而沒有行動表現,我是最不贊成的。這是做人的基本作風,不僅對某人某事而已,我以前常對你說,只有事實才能證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動才能表明你的心跡。”

看到這句話時,突然想到了自己。媽媽也批評我“光說不做”。有一種付雷批評我的感覺,話風很像媽媽。付雷告訴我們:一切都要靠實際行動來證明,人的心意如何,也應該通過行動證明給別人看。

付雷的書信大多是給付聰講鋼琴知識了,作爲“行外人”,我也多多少少知道了一些東西。看了付雷的書信,倒有些衝動學鋼琴了。

大多家庭是父嚴母慈,在付雷家亦是如此。父親的信中,3分之2都是講鋼琴,讓兒子好好學習。而母親卻是讓孩子保證營養,告訴兒子家裏的事,不讓孩子過多擔心。

付雷與付聰一寫信就是十二年,每一封信都是父母給付聰的教誨。

那一封封家書,就像一次次珍貴的談心,拉近了兩人的距離。無論天南地北,身處何方,就彷彿兩人一直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