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後感

【精選】讀後感的作文集錦九篇

讀後感2.17W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後感的作文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選】讀後感的作文集錦九篇

讀後感的作文 篇1

星期四的下午,我在房間裏做完了老師佈置的家庭作業。順手拿起一本《小星星》的書來看,看着看着就看到了一篇名叫《鐵勺和瓷勺的悄悄話》的文章,非常有趣的題材:鐵勺和瓷勺怎麼會說悄悄話呢?爲了一探究竟,我迫不及待的讀了起來。

看了前言,才知道《小星星》雜誌創刊於1980年,是一本面向全國廣大少年兒童的綜合性期刊,爲廣大小讀者拓寬視野,增長知識,培養能力,陶冶性情。是我愛看的一本書,同時也是我同學們喜歡看的課外書之一。

我又接着看下去:一天早晨,兩個勺子在吵架,一個是鐵勺,一個是瓷勺。瓷勺和鐵勺的對話:

鐵勺傲慢地說:“你敢碰我嗎,小瓷勺?”;

小瓷勺鎮定地回答說:“不敢,鐵勺兄弟”;

鐵勺又說:“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東西”;

小瓷勺鄭重的回答說:“我確實不敢碰你,但這不是我懦弱,我們生來就是喝湯、吃飯的,並不是用來互相碰撞的,說到喝湯吃飯,我不見得比你差。再說……”;

鐵勺憤怒的說:“住嘴!你怎麼能和我相提並論?等着瞧吧!總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的……!”。

對於鐵勺的蠻橫無理,瓷勺沒有生氣,繼續把鐵勺當成自己的朋友一樣看待。一年、兩年、三年……後,它們的主人搬家了,兩隻勺子都被丟在了院子的一個角落,上面蓋着厚厚的泥土。許多年又過去了,人們又來到這裏,發現了瓷勺和鐵勺,人們趕緊把他們洗乾淨,發現鐵勺已經鏽的不成樣子,已經不能用來喝湯和吃飯了。而瓷勺還是那樣光潔、樸素和美觀,還能繼續爲人們服務。

我讀到了鐵勺傲慢、憤怒的表情,讀到了鐵勺利用自己堅硬的本領來欺負怕互相碰撞的瓷勺,以達到以強欺弱的做法。又讀到了瓷勺的鎮定、謙虛、鄭重和樸實。

我們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一定不要學習鐵勺的傲慢和以強欺弱,要學習瓷勺的鎮定、謙虛和憨厚的精神。要以誠待人、尊敬師長、團結同學、謙虛樸實,做一個對社會對家庭有用的人。

讀後感的作文 篇2

這是我在無聊時無意中在語文書上看到的一篇文章,我當時便好奇地看了起來。

“我”在一位訓導員口中聽了一個真實的故事:在他們的營地,有一條名叫“黑子”的狗,極其聰明。訓導員爲了測一下黑子的反應能力,便想出了一個辦法。他讓一個人“偷”一個東西,然後藏了起來。之後,他站到了隊裏。黑子出場了,它輕鬆地找出了藏好的東西,又找出了尋個“偷”東西的人。可是,訓導員不同意這個人是。黑子奇怪了。最後訓導員笑了,並告訴黑子它本來找對了,但是沒堅持。黑子明白了這是一場騙局之後,十分傷心,就再也不理訓導員他們了。它也不再爲部隊做事,性格也變了,不再那麼有用了。最後,訓導員只好忍痛安排它退役了。

當我讀完這篇文章時,我驚呆了:沒想到一隻狗,一隻極其普通的狗,竟然有這樣的尊嚴。它不像狗,更不像動物,而像一個人,一個有自尊心的人。

狗也要尊嚴!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裏,狗是沒有尊嚴的代表,哈巴狗、走狗、狗頭軍師。。。。。今天,作者竟然說“哪怕是隻狗,也是要尊嚴的!或者也可以說-------它們比人還要有尊嚴。現在的人,有的爲了讓別人滿足他的願望,竟願意聽從別人的指揮。別人讓他向東,他就只願意向東,別人讓創始向西,他就只願意向西。這種人,可以說他連只狗都不如!

當你讀完後,你就會被軍犬黑子的自尊心所感動。最聰明的狗除了不會說話之外,跟人沒有什麼差別。黑子的聰明就因訓導員的一句玩笑話而徹底地葬送了。因爲它信誤導員勝過信自己。它不停地聽從訓導員的話,卻把正確的答案當成錯的。它也想不到竟是自己最信任的人把自己給騙了。讀到這個地方就叫人心酸。被自己最信任的人給騙了,任何人也接受不了。

狗都這樣有自尊心,有尊嚴。如果一個人連這個都沒有,就可以說他連只狗都不如了。

所以在此,我也要告訴大家,生命可貴,尊嚴也可貴。如果一個人沒有了尊嚴,那他連一隻狗也不如了。

讀後感的作文 篇3

假期裏,受朋友的推薦,讀了一本《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這本書給我感觸頗深的不僅是書中的內容,本書作者李躍也從不同層面講述了自己的轉型.

李躍的糊塗,傻氣,可愛向我們展示了一種不同與年齡階層的人性本面,更詮釋了教育與愛育的本質區別,以平等自由的心態來享受欣賞孩子用生命巨章締造的童話樂土.而在這其中孩子是幸福的,我們也是幸福的.

這讓我不由的想起了另一位著名作家盧勤的著作,盧勤專著中提倡的賞識教育,從解讀孩子內心,關注孩子外在的健康成長,到放權讓孩子自由支配,樹立主人翁的責任與意識,倡導了一種教育的新型理念,而在這種漫長的教育與實踐中走的也並不順暢,大到家長,老師,小到青少年,在經歷了太多失敗教育後,理解了教育不是支配,居高臨下的威嚴施教者,而是如何將教育昇華成愛,來激勵促進自身的成長,我想李躍與盧勤在教育方面應該都有很多共性的東西值得我們借鑑和深思.

在李躍的書中,每一篇都可以堪稱經典.例如<<雞毛撣子>>一文,就給我很多的啓發.

最近,我班剛轉學來的小朋友,生性活潑好動,總喜歡招惹小朋友,一次,我讓小朋友去排隊喝水,小傢伙一把就把排在他前面的鞏翰林推倒了,其他的小夥伴趕忙扶起鞏翰林並要求他道歉,小傢伙卻噘起嘴一臉不悅道:"我沒錯."一邊拿起水杯向指責他的小朋友潑去......站在旁邊的我實在看不下去了,便伸手打了他的屁股兩下,沒想到小傢伙一臉不服氣委屈的大哭起來,大叫道:"你們人多欺負人少,我再也不上幼兒園了."

小傢伙的一句話立刻讓我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無形中我給孩子們做了一個錯誤的示範.

於是我把兩個小傢伙叫到了一起,給他們講道理,聽孩子解釋,並讓他們當着大家的面握手言和,一個短短的小插曲讓我明白了,在嚴格管教孩子以後,一定要用溫暖真誠的心接納他們,讓他們知道嚴厲是更深沉的愛.其實在李躍的書中會有很多的故事及相關事例值得我們深思,而恰恰是生活中想當然的小事,讓我們在無意識中傷害了兒童的幼小心靈,埋沒了孩子的潛力,而教育就想當然的成了孩子和老師之間的隔閡,教師走不過去,孩子不願走進來,使兩者成爲對立面.

曾有人這樣說:現在的孩子都很個性,現在的教育不象教育.我要說的是這恰恰是社會進步的一個重要指向標,我們這一代的孩子有自己的思維,有自己的一套觀念,他們可以是獨立存在的一個個體,作爲施教者怎麼樣才能很好的保護好孩子個性的一面,又要剔除孩子不盡完善的一面,我想在李躍的書中,我們可以找到答案.

李躍不是聖人,算不上是教育的專家,但她卻是一個個性十足,及具影響力的施教者.

她對自己不偏不倚,教育敗筆,優秀案例都在書中一一展示,與其說這是李躍的財富,不如說它是我們每個人或缺的教育寶藏,而我相信,每一個人不一定是天才,但每個人卻都有一樣別人或缺的?是什麼?它在哪?大概只有自己知道,相信自己,終有一天,你會發現自己也是一個平凡中的天才!

讀後感的作文 篇4

《豆蔻鎮的居民和強盜》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那天陽光明媚,我坐在太陽下打開這本書,看着看着不由得笑了。

這本書描述了極其有趣的故事:在豆蔻鎮的郊外住着三個強盜,他們好吃懶惰,不講衛生,直到有一天他們在麪包店裏偷竊,被扭送到警長那裏蹲監牢。三個強盜在警長太太的熱情照料和感化下,開始漸漸向文明人轉變。最後,三個強盜在一次火災中立功贖罪獲得釋放,他們分別當上了消防員、麪包師和馬戲團班主,成爲自食其力.自由快樂的公民。

我們不能學習這三個強盜之前的所作所爲,做個乖孩子。等長大後做一個善良、有用的人。

讀後感的作文 篇5

這是一個鄉村男孩與一個城市女孩的故事。男孩叫青銅,女孩叫葵花。城市女孩葵花跟隨爸爸來到了一個叫大麥地的村莊生活,孤單寂寞的她認識了一個同樣沉默寡言而且不會說話的鄉村男孩青銅。爸爸的意外死亡使葵花成了一個無依無靠的孤兒,貧窮但善良的青銅家認領了她,葵花和青銅成爲了兄妹相稱的朋友。在粗茶淡飯的生活中,一家人爲了撫養葵花費盡了心思,而青銅更是在沉默中無微不至地呵護着葵花:爲了葵花上學,青銅放棄了自己的上學夢想;爲了讓葵花照一張相,青銅在寒冷的冬天把自己腳上的蘆花鞋也買了;爲了葵花晚上寫作業時不去別人家“借燈光”,青銅捉來螢火蟲做了十盞南瓜花燈;爲了葵花報幕時的美麗,心靈手巧的青銅做了一串閃亮的冰項鍊;爲了讓葵花看馬戲是有個好位置,青銅一聲不響地頂着葵花站了一個晚上。

不僅是青銅,葵花也爲這個家、爲青銅付出了許多許多:學校組織的拍照活動她沒參加,爲了給自己貧困的家庭省錢;每天放學和哥哥一起去採蘆葦,爲了能多編些蘆花鞋去賣;自己一個人偷偷的跑到江南撿銀杏、考試故意考差,爲了賺錢、省錢給奶奶看病;用各種辦法教她的啞巴哥哥寫字,爲了讓哥哥在別人面前自信起來、擡起頭來。在充滿了天災人禍的歲月裏,青銅一家齊心協力,艱難、困苦而又快樂地生活着。

葵花12歲那年,命運將她召回了原先居住的城市,這已是無法改變的事實了。然而,在葵花走後的那一天,青銅望着那片它和葵花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遇見的河流,用生平最大的力氣,從心底高聲喊出了一個名字——“葵—花—!!”着強而有力的喊聲震撼了每一個讀者的靈魂

這本書表現了孩子、朋友之間的友誼,家人之間的親情和人與人之間的愛,還反映了鄉村孩子童年的苦難生活,字裏行間無不充盈着感人肺腑、震撼人心的人間真情,這種真情無不溼潤着每一位讀者的眼睛、震撼着每一位讀者的心靈。

讀後感的作文 篇6

三天的時間讀完張德芬的《遇見未知的自己》,一本早已列入書單卻遲遲沒有開始。有時候想來人生也是怪有意思,我一直信奉一句話,是你的終究是你的,誰也搶不走,不是你的終究不是你的,奪也奪不來。看來讀書也是一樣,該是你讀的書,無須擔心,終究你會讀到。

事先只知道這是一本關於靈性成長與修行的書籍,年齡大了,經歷的事情多了,明白這世上有些事情終究不受你左右,漸漸對於修行有了點感覺,也囤了幾本關於靈性與修行的書,還沒來得及閱讀。這周正趕上共讀,沒想到是以小說的形式展現。想來這也是作者的良苦用心,以這種形式表現出來的觀點,更容易讓人接受,因爲多數人或多或少會從主人公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

一個人如果沒有經歷過挫折,就沒有機會去反思人生。身處於當今社會,很少有人凡事一帆風順,當不順心的事件發生,煩惱與痛苦也會隨之而來,如果不能及時地將其消化掉,小則影響生活,大則影響人生。而現實的狀況就是,太多人沒有認識到這一點,任由其擾亂了生活。若菱的遭遇可以說讓人唏噓不已,從工作到家庭,好像處處都不錯,又處處有坎坷,仔細想來,誰走過的路不是這樣呢?順風順水的時候我們覺得是正常的,而遭遇挫折的時候又覺得老天不公平,“憑什麼會這樣”會是一個下意識的呼喊吧!而所謂的調整心態,就是“看得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教別人容易教自己難,突破自己這道坎纔是最難的!張德芬的這本書,如果你願意順着她的思路去理清的話,談不上自欺欺人,倒也不失爲一條修行的捷徑。

知曉“我是誰”“我不是誰”。所謂的人生閱歷以及個性並不能完全代表你自己,同樣的,你的思想你的情緒也不能代表你自己 ,人的痛苦就是來源於去盲目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們自己的東西,從而使真正的自己隱藏在硬殼之中。

認清“能量”的傳播力和影響力,無論是正能量還是負能量。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頻率可以吸引相似的人、事、物,你喜歡什麼樣的人,自己就要做什麼樣的人,就是所謂的“物以類聚,人以羣分”。

明白人生三件事,老天的事、自己的事、他人的事。一定要分清楚到底有哪些事真正是自己的事。管好自己的事最重要。擔心別人的事其實是一種加害。

重視“潛意識”的影響。我們自以爲可以操控的自由選擇的生活,實際上是受潛意識裏的自動化行爲所操控,留意生活中發生的特別情況,跟身體對話,傾聽身體的訊息,感受並接納情緒,覺察並檢視思想,打破自身虛假的認同,瞭解隱藏着的潛意識所要表達的意圖,努力擴大表意識的範圍。瑜伽與呼吸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注重飲食與健康,照顧好自己的身體,習慣於注意身體上的感覺。

知道遭遇是因情緒而產生。有什麼樣的情緒,就會有什麼樣的遭遇。看見它接納它並放下對它的需要,嘗試着歡迎它,允許它的存在,不良情緒自然慢慢消融,也就是情緒的支持與認同,無論是對自己還是對別人。

學會對於已經發生的事情臣服。事實最大,已經發生的事已無從改變,人受苦的最大原因,就是抗拒事實。臣服本身是給自己一個體驗與成長的機會。好處就是當你接納當下,不浪費力氣抗爭的時候,事情往往會有轉機出現。浴火重生的鳳凰才更具有生命力。

認定別人缺點的時候,首先問問這是真的嗎?這種想法讓你歡喜還是緊張?嘗試着用否定句式重複一遍判斷真實度,再將對方改成自己判斷真實度,你會理解當你一個指頭去指控別人的時候,有三個指頭是指向自己。

換個角度看負面。你會發現所有讓你痛苦不堪的事件,都是自己製造出來的。學習定靜,用心傾聽自己的思想,就會有足夠的心理去包容與接納。

放掉無謂的身份認同,你的生活不是給別人看的。

所謂的心想事成,“就是當你真心想要一樣東西的時候,你身上散發出來的就是那種能量的振動頻率,然後全宇宙就會聯合起來幫助你達到你想要的東西。”

若菱的故事告一段落,給讀者帶來的是一連串的思考,這個世上到底有多少東西是真正的屬於我們,而我們又真正的想要什麼,歸結於一點,就是順其自然,給自己一個正確地指引,與內心曾經未知的自己合二爲一,也不枉這一遭靈脩之旅……

讀後感的作文 篇7

假期裏我讀了一本書,叫《特別的女生薩哈拉》。作者是:愛斯米-科德爾。她是一個美國的作家。

薩哈拉在學校裏,在老師和同學們的眼中,她是一個需要“特別幫助”的笨學生。可實際上,她熱愛閱讀,還喜歡寫作,還寫了一本屬於自己的書,藏在圖書館裏,希望有一天能夠讓別人看到。

到一個新學期,在波迪小姐的幫助下,她漸漸認識了自己,於是她拿起筆開始寫日記。一次次得到肯定,一次次喚醒她的學習意識、寫作熱情。薩哈拉遇到了一個特別的老師——波迪小姐。她用自己獨特的方式愛着每一個孩子。她不允許一個孩子去接受“特別的教育”,她要帶着每一個孩子進步。她在不斷努力着,卻沒有苛求,她一直在耐心等待着。因爲她相信時間會改變一切。薩哈拉終於又找回了原來的自己,她在努力實現着自己的作家夢,新的生活就在她面前展開了。

讀了這本書以後我發現薩哈拉並不特別,她只是一個普通的女生,她熱愛閱讀,喜歡寫作。當她遇到一個非常瞭解孩子心理的老師的時候,她就從一個需要“特別幫助”的笨學生變成了一個好學生。雖然我沒有薩哈拉那麼特別,但是我也非常喜歡波迪小姐那樣的老師,她給我們的生命插上了飛翔的翅膀。

讀後感的作文 篇8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看到一本名將愛《陸小曼傳》的書,拿起隨便翻了幾頁,但黎明的.語言共和故事一下就吸引你了我。瞭解一代歷史名流的軼事也是很有趣的。讀完後我覺得這本書真的很好。其中人物糾葛盤根錯節,人物性格鮮明,情感多樣,再加上後人評說紛紜,在令人感慨萬千之餘,實感有趣。以陸小曼爲主線,牽出許多與她關係較密切的人物網,道出了一個個引人眼球的精彩軼事。徐志摩,林徽因,胡適,翁瑞午,樑思成,張幼儀,張歆海,凌叔華,梁啓超,還有她那可憐的前夫—王賡,等等,這些人之間的故事似乎講都講不完……

陸小曼,出生於上海孔家弄的一個官宦家庭,母親吳曼華多才多藝,接受過早期教育,父親陸定畢業於帝國大學,後任賦稅司長多年。小曼是他們夫妻衆多孩子中唯一存活下來的一個,但也體弱多病,常年服藥。父母對她甚是溺愛,因此也養成了她揮霍無度,任性放恣的壞習慣。

陸小曼從小就嬌媚可人,聰明伶俐。由於父親就職於北京,六歲時小曼就隨母親從上海來到北京,開始了她的精彩生活。當時社會風氣已經相當開化,有錢人家都將子女送入最好的學堂接受新式教育,小曼的父母當然也不例外。她先後在北京女子師範大學附屬國小,北京女中,法國人開辦的“聖心學堂”讀書,認識了許多上流社會的公子小姐,自己也被培養成一個淑女名媛。她追求自由,但又舉止優雅,於是在聖心學堂裏就如一顆明星般冉冉升起,鶴立雞羣。十六七歲時她就精通英法兩國文字,受到許多公子哥的巴結討好。一時間,陸小曼在北京上流社會芳名遠播。可是,在父母的安排下,不諳男女之事的小曼被包辦了婚姻,與一位頗有前途的將軍—王賡結爲夫妻。在小曼的父母看來,王賡年輕有爲,身居高職,定會爲女兒提供一個美好的未來。沒想到,婚後沒多久,小曼就開始感到厭煩。丈夫常年疲於工作,根本無暇顧及她的愛好與興趣,更沒有空陪她出去遊玩找樂。如果是一般的女人,倒會引以爲傲,認爲丈夫積極工作,前途無量,會欣慰無比,可小曼是一個追求自由與無拘無束的不平凡生活的新思想女人,她愛熱鬧,享受那種被人圍繞,捧在手心的感覺。她怎能滿足於這種無聊的現狀?

直到她在一次交際舞會上遇到了徐志摩。他們倆一見傾心,共同起舞。當時徐沉浸於苦追林徽因無果的悲傷中,而陸則痛恨丈夫的呆滯木訥不浪漫,於是兩個年輕人毫無忌諱的愛上了,她們衝破重重阻力,不顧外界的流言蜚語在一起了。陸小曼與前夫離婚,而徐志摩早在追求林徽因時就與前妻張幼儀離婚。這樣叛逆的行爲在當時看來,簡直就是不可理喻的。甚至連徐志摩的恩師梁啓超也不看好這段婚姻,斷定他們的婚姻不會幸福。

的確,隨着婚姻中瑣碎的事情接踵而來,兩個人的矛盾也逐漸浮現,小曼愛熱鬧,排場大,揮霍無度,被斷絕經濟支援的徐志摩只是一介書生,沒有那麼多錢給小曼浪費,於是他勸解小曼改掉不良習慣,卻遭到小曼的冷落。於是志摩失望了,他又想到了心目中的女神林徽因,加上要兼課貼補家用,他從上海的家又來到北京,在胡適的幫助下開始在北大等大學兼課,()甚至爲多賺錢不惜做房地產的掮客。鬱悶時,也難免到林徽因處訴說一番,卻使得陸小曼 吃醋撒潑。

正如梁啓超預言的那樣,徐志摩因生活的壓力而無暇顧及寫詩,因此在與陸小曼生活的幾年裏,很少寫出優秀的作品,可以說,是陸小曼的大手大腳與任性無理間接造成摩詩興大減,才思乾枯的。最終,徐志摩爲節省路費,打乘在當時還沒有安全保障的飛機去北京參加林徽因的講座而葬身空難。陸小曼傷心欲絕,後半生深居簡出,痛改前非,但是許多她和志摩生前的共同好友都將志摩的死歸咎於她,與她斷絕來往,只有少數朋友同情她,安慰她。雖有一直對她頗有好感的翁瑞午無私照顧,她一直未改嫁,只爲死後能與志摩合葬。但是,造化弄人,直到她1965年逝世,徐家人也未能正式承認她這個志摩的合法妻子,別說讓她與志摩合葬,就是連志摩的葬禮,也不讓她參加,這是何等絕情!

這一對歷史名夫妻,在評說紛紜中結合,在聲聲嘆惋中逝去,人已故去,雖有千錯萬錯,也只能隨歷史隨風而去了。

讀後感的作文 篇9

我最喜歡《可愛的骨頭》這部電影,滿滿的全是愛,很少有電影給我想哭的感覺了,很少有電影能讓我在情感上非常的壓抑,他做到了。但是這部電影似乎沒有做太大的宣傳,我沒有看到很多的宣傳報道和電影院的大畫幅海報,悄悄的來了,似乎象電影中的父愛一樣,慢慢的來,但是來了之後就再也揮之不去,越久越濃。

臺詞很樸實,故事情節只有在蘇茜的妹妹進入罪犯屋裏時候才感覺有了一點點緊張的感覺,整個電影一直沉浸在一種綿綿的來自蘇茜的絮絮叨叨的自訴中,她只是在低低的講自己的悲慘故事,但是片子卻定位在明亮的祥和的基調上,去襯托那份糾纏在一起的永遠也講不完的愛,正因爲這種祥和的愛卻隱藏着悲殘的故事,叫觀者心裏一直有一種難過的情緒。

也許導演在講訴或說在宣揚一種家庭的愛,我看到了姐妹之間、父女之間、夫妻之間甚至戀人之間那種至誠至敬的愛,純潔的無可挑剔!即使有一些像哈維那樣的醜惡的東西,也無法改變那種愛。

很多很多想說的話,重要的是電影告訴了我們什麼,一定要愛自己以及周圍所有愛和不愛自己的人,每個人的周圍都有那麼多的純潔的愛,來自父母、兄弟姐妹、戀人、朋友……

向偉大的愛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