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後感

讀者讀後感優秀(15篇)

讀後感2.87W

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爲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千萬不能認爲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讀者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者讀後感優秀(15篇)

讀者讀後感1

今天,我細細品讀了冰心奶奶寫的《寄小讀者》這本書,我才知道冰心奶奶多麼喜歡小朋友。

冰心奶奶原名謝婉瑩,出生於一個愛國的海軍軍官家庭,1999年去世,享年99歲,人稱百歲“世紀老人”。

母愛、童真、親情,是冰心奶奶小說的主打;清新婉麗、以情感人,是冰心奶奶散文的主要特點。《寄小讀者》分爲三大類,小說、小詩、散文。其中描寫母愛的一篇文章,我特別感動,那就是《紙船》這首詩,詩人格外思念母親,思念母親的感情,說自己在海上不肯妄棄一張紙,留着它摺疊紙船,從舟上運到海里,紙船去向不明,但詩人仍然不灰心地每一天都疊着,當然白紙船是不可能流到母親懷抱,但她仍然祈求着自己含着淚疊成的紙船,能夠載着她的愛和因遠離母親而產生的悲哀情懷,進入母親夢境。

冰心奶奶描寫她兒時幼稚的歡樂和天真的淚水,盡情歌頌母愛、童真,大自然和祖國。

冰心奶奶以童心未泯的孩子口氣寫的,通過疊紙船,寄託對母親的思念。用兒童單純地心靈,單一希望包容了孩子對母親最深厚的情感。

我喜歡這首詩,因爲很多書上寫的都是母親對孩子的感情,但她卻是寫孩子對母親的感情。在5.12汶川大地震,有位母親爲了讓幾個月大的一個孩子活下來,她雙腿跪地,雙手與身子爲孩子撐起了一塊空間,孩子得救了,母親卻永遠的離開了他。母親用無聲的形體表達方式表達了偉大的母愛,平凡真摯的表達了愛,催人淚下。

我們與母親感情應是很好的,母親爲我們付出,我們也應該回報。騰訊有一條消息,一個植物人媽媽生下孩子,孩子兩歲後用嘴嚼碎食物喂媽媽,多麼感人,我熱淚盈眶。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我們一定要愛自己的母親,母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愛!

冰心奶奶爲我們創造了一個充滿愛的`天地,讓我們受益匪淺啊!

讀了這本書以後,對我最大的啓迪是母愛的偉大,我一定要更愛自己的媽媽,媽媽每天爲我們做可口的飯菜,洗髒衣服,365天從不間斷,而我們有時還覺得很煩,現在,我讀了這首詩,覺得自己太不懂事,一點也不體諒媽媽,一點也不懂得感恩。我們要學會愛,學會感恩,懂得感恩,纔有一顆感恩的心,擁有了感恩的心,才擁有最高尚的品質。我一定要像冰心奶奶那樣讀各種各樣的書,因爲在各種書中,會了解到不同的知識,從而豐富我的視野,擴展我的知識面。

讀者讀後感2

靜寂的夏日之夜,窗外淅淅瀝瀝下着小雨。我蜷曲在沙發上,饒有興趣地讀着冰心奶奶的《寄小讀者》。一則則通訊,一個個故事,娓娓道來,如此親切,像是一個好朋友寫給我的私信。

那件讓冰心奶奶在純潔的小朋友面前懺悔的“針尖大的事”在我眼前逐漸放大,我依稀看到了那隻極小的初次出來覓食的小鼠,看到了小鼠無機的坦然的眼神,看到了它在虎兒口中瑟縮的可憐模樣,心不時地揪成一團。

“我小時曾爲一頭折足的蟋蟀流淚,爲一隻受傷的黃崔嗚咽;我小時明白一切生命,在造物者眼中是一般大小的;我小時未曾做過不仁愛的事情,但如今墮落了……”是的,一切生命在造物者眼中是一般大小的,他們都是一個個完整的有靈有肉的活物。因爲自己的一念之差導致那個溫柔的小活物落入虎兒之口,再也不能回到母親身邊。這讓冰心奶奶愧疚不已。

記得三年前的寒假,我請求父母帶我到花鳥市場去選一種小動物回家養着當寵物。狗吠貓叫鳥鳴響成一片,而我的目光卻猶如磁鐵一般吸在了一隻小巧玲瓏的`齧齒動物上。那是一隻小松鼠,大大的黑寶石般的眼睛,小巧靈敏的鼻子,還有那金黃的毛茸茸的長尾巴,漂亮極了!我們把它裝在一個籠子裏帶回了家。一路上我的心情猶如開滿鮮花的春天。

自從家裏來了這麼個小精靈,我甭提多高興了。放學回家第一時間給它餵食,一有空就趴在籠子前逗它玩。考慮到它是森林家族的成員,我還時不時地帶它親近大自然。但它就只能呆在籠子裏,因爲我擔心它會離我而去。每次把籠子放在樹邊的草叢裏,它都會奮力地用纖小的爪子使勁攀扯鐵籠,試圖“越獄”。是的,是越獄!這小鐵籠不正像禁錮它的監獄嗎?

我突然意識到它也是個小生命,它需要自由,它需要像我一樣和小夥伴們一起快活地玩耍,它需要回到媽媽身邊撒撒嬌。我把它放在籠子裏,我快樂了,找到玩伴了,那麼它呢?它快樂過嗎?爲什麼它的眼神裏滿是恐懼和失望?把它放了吧!對,讓它迴歸自然去尋找自己的家。

我打開籠子,它飛快地躥上了樹!沒有回頭,沒有留戀,它不會再回來了!我的心裏有滿滿的失落,但更多的是欣慰。它重獲了自由,它一定十分快樂!我的心豁然開朗……

冰心奶奶因爲一念之差傷及小鼠的生命而覺得自己墮落了。我呢,因爲給我的小精靈找回了自由,覺得特別欣慰。想着想着,我的嘴角微微上揚,微笑爬上了我的臉龐。

讀者讀後感3

很早的時候我們在國中學過冰心奶奶的散文《小桔燈》,文章中的那個“鎮定、勇敢、樂觀”的小姑娘給我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最近一個偶然的機會又和孩子一起拜讀了冰心奶奶的散文集《寄小讀者》。

整篇文集採取和小朋友談天的親切口氣,語言靈動委婉、文筆細膩,感情濃厚,童心、稚趣躍然紙上,處處洋溢着冰心女士對孩子們的喜愛和關懷,以及她對祖國、生活和生命的熱愛。

作爲一個年過四十的父親通讀完整篇文集後,不禁感慨萬千。看似一本寫給孩子的通訊錄,實際上更是一本詮釋“愛”的哲學教育書。

用現在的話來講,冰心是一個充滿“愛和正能量”的人,在她的眼睛裏,一花 、一 草 、一事、一物、一景,皆有生命之美,自然之趣,這正是我們今天所提倡的用“正能量的眼光”看待一切事物。

從她的多篇文章來看,“愛”的主題一直貫穿始終,這種愛從根本上是源於父母從小點滴的教育和影響。文章中有兩件小事讓我很是觸動:

一件是冰心很小的時候,頭髮很短,爲了讓母親給自己扎鞭子,父親每次都拿着照相機匣子,假裝照相。而年幼的冰心卻不知道跟父親要照片。

另一件事是:一隻小老鼠出來尋食,冰心的父母看到後並未驚亂和驅趕,而是注視着它,在冰心用書本蓋住它的.時候,她的母親連忙阻止,在被小狗叼走後,母親也並未斥責冰心,只是緩緩地說:“它實在小的很……,它的母親在窩裏,不知怎樣的想望呢。”

冰心的父母是一對充滿愛心和智慧的父母,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言行爲女兒做出了表率:每一個生命都有存在於世上的理由,我們要關愛世上的每一個弱小的生命,關愛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想想如果在今天是我們的家中闖進一隻幼小的老鼠,我們又該是如何的表現呢?即使我們今天看過這篇文章,我們就一定能做得到嗎?

不由得想起在孩子上幼兒園大班的時候,我開車不小心壓死了一隻小狗,當時孩子很冷漠,有點無動於衷,讓我很是生氣。這件事情讓我意識到對孩子愛的教育的缺失,尤其是現在的獨生子女,更是缺乏愛的教育環境。

隨着成長和我們對愛心教育的重視,有一次我出差到了賓館後,孩子打電話說他在行李箱裏偷偷地放了一個小糖罐子給我,那是老師獎勵給他的,當時我的眼睛不禁溼潤,有愛有一切……

感謝老師給予的機會,讓我們和孩子共同接受了一次愛的教育和精神的洗禮。無論是父母還是孩子,“愛”是需要我們終身學習的功課。

讀者讀後感4

看讀者,其實已經是我的一種習慣。每次晚飯後隨手翻閱,細讀,總會無數個靈光一現的瞬間。於是,對於親情,對於人生,對於生活,在那一個個一瞬間,都會有種種新的理解。它像長者,指引年輕人走好人生的旅途;它像哲學家,在侃侃而談中給人以啓迪,讓人從中得到些許人生感悟。在物慾橫流的當今社會,它像一股清泉,淨化着人們的心靈,它讓你引發對大自然、對社會以及對人生的思考。讓你懂得去關注親情、珍惜友情。那一篇篇睿智的文章,給你鼓勵,看那一些漫畫或幽默故事,讓你開心,啓迪心靈,給人以愛心、正義、睿智、純真的引導和薰陶,使我們充滿了一顆感恩的心。

在《讀者》中,我看到了《火車6年不到站》這篇文章。這篇文章講述的是:在哥哥和弟弟回家探親的途中,弟弟剛下火車就被車撞了。在醫生的搶救下,弟弟終於醒了。可是醒來後的弟弟卻走不了路,記性也變差了。在醫院裏,弟弟卻一直以爲自己還在火車上,就快到家了。經常一便又一便問哥哥:“哥哥,還要多久纔到家?”而哥哥總是回答:“快了,快了。”弟弟在“火車”上一住就是6年,而哥哥一如既往的`在他身邊陪着他。從哥哥25歲到現在,哥哥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全耗在了醫院裏。讀完這篇文章,我不禁淚留滿面了。我爲這人世間最美好的情感——親情感到震撼!

就這樣,在無數個與讀者相識的日子裏,每一瞬間,那真、善、美,在我的心底裏昇華成了一輪明月,一盞香茗。《讀者》它就有一種神奇的、潛移默化的力量。在與《讀者》交往久了的過程中,我發現:是它讓我體會到“送人玫瑰,手留餘香”的精神力量;同時,它也像一位熱心的鄰居,爲我端來暖暖的紅茶,鼓勵我:“上帝關上了一扇門,同時也會打開一扇窗。”打開《讀者》,我真的有一種遠離了浮躁和喧囂世界的感覺,到了陶翁筆下的世外桃源,這裏有的是一片淨土、陽光和乾淨的空氣,它成了我舒展心境時的去處,僅小小一篇文章就足夠美好和使我快樂。

《讀者》是本感人至深的雜誌,也是給人深刻教訓的雜誌。

讀者讀後感5

最初讀冰心奶奶的文章是在三年級,奶奶的一篇小散文《只揀兒童多處行》,字裏行間沒有家長式的居高臨下,只有大姐姐一樣的娓娓道來,平實的視角,輕快的語調,細細品讀,又感覺含義深奧。於是我又陸續讀了《小桔燈》、《櫻花贊》、《冬兒姑娘》……

每過一段時間就會拿起來細細品味。奶奶的文章適合拿來反覆讀,每一句都滿含溫情,每一段都會有身臨其境的畫面感。這幾日,我又捧起冰心奶奶的`佳作——《寄小讀者》,品味觸及心靈的通訊錄。

這裏面共有29篇唯美,富有童真的散文,記述的是冰心奶奶在海外時的奇聞趣事,和她對故鄉、對母親的熱愛和思念之情。其中,我最喜歡的是通訊五:冰心奶奶在火車上遇見一對母女,雖然女兒要湯要水有些驕橫,但母親仍然愛憐的一一滿足她。此情此景讓作者想念起了自己的母親……

讀到這裏,我的眼睛溼潤了,一幕幕回憶涌上心頭。記得剛剛過去的國慶節前夕,我被選爲山東道德小公民,需要離家三天去泰安領獎。第一次離開爸爸媽媽遠行,我心中也不免有些忐忑,媽媽信任的眼神和鼓勵的話語讓我相信自己能行。

揮別家人,踏上旅途,白天有夥伴陪伴,我無暇太想家,但是到了夜深人靜,我的心中逐漸淒涼。在家裏,我已經習慣了每天伴着媽媽甜美的朗誦入夢,現在忽然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自然寢不安席。同伴的輕鼾聲也令我輾轉反側,當我抽泣着打電話給媽媽時,媽媽彷彿早就預料到我的處境。第一時間接聽了我的求助,我哽咽地向媽媽傾訴我的想念之情。在電話裏,媽媽溫暖而堅定的聲音釋放了我的緊張心情,放下電話,我一覺睡到天亮。

在我心中,媽媽是一個很堅強的人,無論是遇到大事小事,都可以獨當一面,輕易不在我們面前滴下眼淚。但是當我從泰安回來,偶然看見媽媽的日記時,我才明白,媽媽原來是那麼捨不得我離開,在我走了後又怕我出危險。這三天媽媽幾乎是夜不能寐,不知爲我擔心多少回,日記本上還浸有她的眼淚!

母親是平凡的,柴米油鹽中有她忙碌的身影;母親是包容的,是世上唯一毫無理由,不求回報愛我的人;母親是堅強的,託舉我們一路攀登;母親是偉大的,爲了兒女傾其所有,甚至生命……

我們應該好好珍惜和媽媽在一起的日子!

讀者讀後感6

朗讀亭設立在新清華學堂廣場,亭內設置有錄音及錄像設備。朗讀者們選取自己感興趣的文章、詩歌或經典作品選段,走進朗讀亭,通過誦讀講述埋藏在心底的故事,用聲音傳遞溫暖向上的力量。朗讀結束後,還可以獲得清華大學研究生會頒發的專屬證書,並可在合影牆前進行合影。

清華大學圖書館教師張秋和孩子一起走進朗讀亭,希望將熱愛讀書的火種傳遞下去;計算機系研究生矣曉沅選讀了村上春樹的《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表達了自己對生活的熱愛和自強不息的精神;現於中國文聯工作的校友李麗朗讀了原創作品《難忘鐵凝爲我改稿》,紀念難忘的師生情。

清華大學原創話劇《馬蘭花開》中許鹿希女士的扮演者蔡丹陽,通過朗讀《兩彈元勳鄧稼先》,表達了對“兩彈元勳”鄧稼先的敬意;蘇世民書院學生李施軍朗讀了《祖國不會忘記》,送給那些和他一樣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的當代青年。

校黨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長白本鋒老師也走進朗讀亭,朗誦了朱自清的著名篇章《荷塘月色》,希望同學們能夠記住清華這個可愛而美麗的園子。

好讀書協會的會員們走進朗讀亭,用實際行動踐行着好讀書、多讀書的約定;清華大學的.國際學生們用各自國家的語言朗讀了自己國家的經典作品;來自研究生支教團的同學們朗讀了《釀了又釀的青稞酒》《西藏支教日記》等文章,重溫在雪域高原支教的時光,更加堅定自己的責任與信仰。

伴隨“朗讀亭進清華”活動,校研究生會同期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相關活動:“時光慢遞”活動邀請同學們在訂製明信片上寫下自己近期的讀書計劃並投入郵箱中,一個月後由工作人員將明信片寄到同學手中,幫助同學們自查讀書情況;“書香校園”活動鼓勵同學們捐出自己閱讀過的書,用於圖書漂流活動。校研究生會希望藉此次活動,推廣校園讀書活動常態化,着力營造全民讀書氛圍。

《朗讀者》欄目是中央電視臺推出的大型文化情感類節目,欄目以個人成長、情感體驗、背景故事與傳世佳作相結合的方式,選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實的情感讀出文字背後的價值,展現有血有肉的真實人物情感。

讀者讀後感7

《寄小讀者》是冰心在1923年—1926年間寫給小讀者的通訊,共二十九篇。其中有二十一篇是她赴美留學期間寫成的,主要記述了海外的風光和奇聞異事,同時也抒發了她對祖國、對故鄉的熱愛和思念之情。

冰心原名謝婉瑩,福建長樂人。是著名的詩人,現代作家,翻譯家,兒童文學作家,社會活動家,散文家。在四年級我們學過一篇課文《只揀兒童多處行》,讓我第一次認識了作者冰心,課文中的場景至今在我眼前浮現。冰心對孩子是那麼的喜愛和關心,孩子們都親切地稱她“冰心奶奶”。讀了《寄小讀者》這本書就更加認識冰心奶奶了。她就像一位知心朋友,時刻陪伴在我身邊,又好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師,給我講做人的道理、講有趣的故事、教我寫作的技巧。這本書讓我百看不厭、思緒萬千,也受益匪淺。

“世上一物有一物的長處,一人有一人的價值。我不能偏愛,也不肯偏憎。悟到萬物相襯托的理,我只願我心如水,處處相平。”這是出自《寄小讀者》通訊十七,也是我在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句子。每個人,無論地位高低,才學深淺,都有自身的價值。因此,都應得到尊重,同時人人也應互相尊重。

在書中冰心奶奶這樣寫到“這是海的真面目呵。浩浩萬里的蔚藍無底的洪濤,壯厲的海風,蓬蓬的吹來,帶着腥鹹的氣味。在聞到腥鹹的'海味之時,我往往憶及童年拾卵石貝殼的光景,而驚歎海之偉大。”讀到這裏我想起了去年夏天和爸爸一起去青島,第一次和大海親密接觸的時候。感覺大海也就這樣,只是一點點波浪,就向大海深處走去。說時遲,那時快。一個大大的浪花形成就向你撲來,趕緊回頭跑,怎奈浪花從你頭頂壓過。讓你感受到了大海的神奇和威力。

冰心奶奶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是一個善於觀察的人,是一個勤于思考的人。我也要象冰心奶奶那樣做一個留心的人。其實讀每一本書,都能讓我領略不同的時代和美景,讓讀書伴隨我成長,讓我的心靈去貼近每一位作者,每一個故事。“讀書好,讀好書,好讀書”這句話時刻銘記在我心中。

讀者讀後感8

我媽媽曾經說過,讀《讀者》的人是最有品位的人。讀了讀者之後,我既變成了一個有品位的人,有體驗到了做讀者的快樂。

《讀者》是一本雜誌,是半月刊。每到一個月的14號和30號,我都會拿着四塊錢,飛奔着去報亭買到最新一期的讀者。讀者是由一片片短小精悍的文章而組成的。每一期的故事,都能給我帶來不一樣的收穫。

有時候,會介紹一些名人背後的故事;有時候,會從一件件小事中體驗出一條條人生哲理;有時候,在那一小塊的地方,會放一首浪漫的詩歌;有時候,會介紹一些新名詞,讓我們從此不再落伍。看完《讀者》,時而開心,時而傷心,時而憤怒,時而感慨……

《讀者》中我和媽媽最愛的板塊——言論。言論是寫一些當今流行的一些話語,或者是講得很有道理的話。一些講得特別好的話我還會把它寫到我的簽名上面。在這一期裏,我看到了“職場三定律”:“要麼忍!要麼狠!要麼滾!”他總能概括得很好。還有約翰·列儂說的一句話:“老師問我長大想做什麼,我說‘快樂的`人’。老師說我不懂問題。我告訴老師,是他不懂人生。”真的,說的太好了,每讀一期讀者,我彷彿長大了很多。

這期令我最深的故事,是一篇叫《微愛情》的文章。不是我早熟,是這篇文章真正的讓我體會到了愛情這個東西。它由十一個小故事組成,來說明了愛情這個讓人無可救藥的東西,說明了愛情的浪漫,我把其中我最愛的一個故事摘抄下來:

“火車上,他拿着手機發微博:‘在火車上,我對她一見鍾情,但她討厭煙味。不知爲什麼,她一直望着窗外……’他默默地看着她,心想她一定不知道的。過了一會兒,微博上有人回覆了他:‘因爲窗玻璃上有你的影子。’他擡頭一看,她正微笑地看着自己。”短短的兩條微博而已,真正的讓我體會到了,微愛情的力量。

讀了《讀者》,我長大了,我真的長大了,我真的感受到了做讀者的快樂。最近沫沫也喜歡上了《讀者》,還是胡夢霖借給她的。《讀者》讓我真正明白了一些爸爸媽媽老師教不會的道理,讓我體驗了他人的人生。做一位《讀者》的讀者,我真的很快樂!真心祝願《讀者》在新的一年裏暢銷!

讀者讀後感9

今年暑假,我找來了《冰心散文》,不經意讀起了《寄小讀者》中的通訊五。讀着讀着,心中竟有一絲絲酸楚。冰心奶奶在火車上遇見一對母女,那女兒不住地撒嬌,要湯要水。母親面目藹然,和她談話的態度,似愛憐,又似斥責。這不禁讓冰心奶奶想起自己的母親,臨風偷灑了幾滴淚。回憶起臨行時,姨母問她捨得母親麼?她從容一笑,回答:“那怎麼捨不得?日子那麼短,那邊還有人照應。”可其實內心捨不得母親,更捨不得母親對自己的愛。

讀着讀着,我的眼睛溼潤了,一種莫名的感動涌上心頭。是呀,有誰能扯斷這濃厚的母—子情呢?母親給了我們生命,又把我們養育大,給予我們愛,這種愛是永恆不變的,是溫和的、是細碎的。然而也正是這種愛時刻圍繞着我們,又是太細小了,使我們並不珍惜,有時甚至感到厭煩,那時我們希望得到像火山一樣摯熱、像瀑布一樣壯觀的愛。

現在的家庭大部分只有一個孩子,都是“小皇帝”、“小公主”都把自己當作中心,不管母親的感受。大家,我們是“生在福中不知福”,試想一下,如果有個孤兒流浪在社會,有誰會對他問寒問暖,又有誰會關心他呢?

地球也是我們的“母親”,我們在它的懷抱中生活,它爲我們提供源源不斷的資源和食物,可人們卻不珍惜眼前的一切,不珍惜“母親”對我們的愛。爲了自己的利益,破壞大自然,使以前的.樹林變成了高樓大廈;以前的綠洲變成了大—片沙漠;以前清澈見底的小河變成了臭氣熏天的“黑河”;以前空氣中的花香變成了刺鼻有害的氣體;以前的聲聲鳥語變成了嗓音……使我們的“母親”身上遍體鱗傷。我們應該珍惜地球母親對我們的愛,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祖國更是我們的“母親”,想當年,外國人想侵佔我們的土地,多少熱血兒女爲保衛祖國,不惜在戰場上拋頭顱,灑熱血,最終不使祖國被人侵佔。而今,仍有許多海外“遊子”不能回到“母親”的懷抱,香港、澳門已陸續與“母親”重逢,但寶島至今流浪在外。有一句話說:“老之後,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祖國母親已張開懷抱,迎接“遊子”的歸來!

母愛猶如濤濤大海,母愛猶如一片天空,母愛猶如一個“避風港”,母愛猶如一窪溫泉,讓我們向冰心奶奶學習,珍惜母愛,回報母愛,讚美母愛!

讀者讀後感10

在讀《寄小讀者》時,我時刻感受到冰心奶奶有着一顆不泯的童心。她老人家說:“可愛的,除了宇宙,最可愛的只有孩子。”

在《通訊二》中寫到由於自己的幼稚,導致了一隻小老鼠命喪在小狗虎兒的口中,爲此她一直感到傷心,不容自己在純潔的小朋友面前懺悔。在《通訊五》中寫到她出國臨行之前,雖然心裏難過但對大人卻沒說什麼,而當她面對小表妹時眼淚卻流了下來。由此可見冰心奶奶在小朋友面前才真情流露,不用隱瞞自己的眼淚。

冰心奶奶對母親有着濃濃的感情,她說:“我要盡在世的光陰,來謳歌這種無邊無際的愛。”在《通訊十》中冰心奶奶用純真的感情講述着點點滴滴的母愛故事,深深地打動了我的心。她形容母親對於她的愛時說:“不因萬物毀滅而變更!”她的愛不但包圍着我,而且普遍土地包圍着一切愛我的人。冰心奶奶愛天下的兒女,更愛天下的母親。

《寄小讀者》如天上的點點繁星,照耀着我的心靈,引領我向更廣闊的空間翱翔。

今年寒假,姨父送了我一本冰心奶奶的《寄小讀者》,這本書寫的生動、真實、有趣,字字都能感受到冰心奶奶的一顆童心。

其中通訊錄中這樣寫道:冰心問媽媽:“您爲什麼愛我?”媽媽回答:“因爲你是我的女兒。”就是這樣質樸的一句話,讓我心中深刻地感受到母親對子女無私的`愛。母親給了我們生命,又把我們養育大,給予我們愛,這種愛是永恆不變的。但我們有時並不懂得珍惜。看了這篇通訊錄,我懂得了要向冰心奶奶學習:珍惜母愛,回報母愛,讚美母愛!

冰心奶奶還非常愛護小動物。在她的通訊錄中這樣寫道:有一天,冰心奶奶正在海邊上呼吸着新鮮的空氣,忽然看見一隻海鳥在海里,不飛向天空,她很疑惑,海鳥都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翱翔,爲什麼只有這隻海鳥不飛呢?於是,就走了過去,原來鳥的羽毛被一些東西刮傷了。她就找來了一些可以處理傷口的東西,細心料理這隻海鳥,海鳥慢慢好了,又可以到天空中飛翔了,冰心奶奶由衷地笑了。冰心奶奶讓我深刻的體會到她的一句名言:“心是冷的,淚是熱的;心,凝固了世界,淚,溫柔了世界。”

我們要學習冰心奶奶,人人都要有愛心,有孝心,世界就會充滿愛!

讀者讀後感11

不知道大家還喜歡看《讀者》沒有,早上一邊看今年最新一期第9期的讀者>>,在第18和25頁,看到兩位讓我感動的男女。現在來到公司,可以上網,就寫篇讀後感吧,先介紹兩位俊男美女:

第18頁的男士,是一位60歲左右的外國擦鞋匠,他15歲開始擦鞋,偶然的一次機會,知道有個免費醫療服務的募捐後,第一次就把所有的7000美元捐給醫院,後來院長讓人帶他看了一次免費醫療服務所救助的小孩後,後面的幾十年裏,他把除了生活費外的所有擦鞋收入,全部捐到醫院的免費醫療服務中去…他說,”我沒有全部見過被救助的孩子,但我愛他們,他們都是我的兒女…”

第25頁的女士,是一位已經去世的普通老婦人,她年輕的時候,國家經歷戰爭後,她父母和丈夫都不在了,她成了沒親人沒工作的孤兒,也是偶然聽到哪裏有10美元可以認養一位孤兒,聽了很心動,後來找到一份清潔工的工作,湊足錢開始認養第一個小孩。後來陸續認養了很多孤兒,因爲孤兒來自不同國家,她就到夜校努力學習各種語言,好給她的兒女們寫信。。。她自己後來因爲懂得七國以上的'外語,從清潔工升到總裁助理…她年老的時候,兒女們給她在一個天氣象她家鄉的一個地方買了別墅…她去世之後,來自各國的一千多名她的後代參加了她的葬禮,成爲那個城市的奇觀…人們從她的日記和兒女們的陳述,才瞭解到關於她的一生。她的兒女們說,她是他們的天使…

今天看完讀者>>上的兩篇文章,想起了自己和身邊的親戚朋友,想想社會上現在的風氣,絕大多數的人,都在追求更多的財富,希望可以財政自由,希望擁有更舒適的衣食住行,沒錢想有錢,有錢想買房買車旅遊等,種種心思,爲的都是自私的個人享受。而象讀者中的擦鞋匠和老婦人和我國的叢飛他們,也許是讓好多的人都覺得是傻人了…

中國人也好,外國人也好,在生的也好,已經去世的也好,人心,都是一樣的,都有自私和無私的一面,看的只是一生到最後,能做到怎樣的自私和無私的區別而已…

活着的時候,爲衆多原本陌生,甚至到最後都沒見過面的”外人”付出愛心,對待他們象自己的兒女一樣,關心幫助,爲兒女們付出一生的收入,付出一生的精力和愛意,直至老死…這樣的活着,纔是不枉人生啊!

讀者讀後感12

此書講了閱讀要跨界,在自己的邊界上在不斷探索,不斷擴大自己的疆域,真正體會到閱讀帶來的美好和快樂。

讀這本書我很快樂,因爲書中講跨界閱讀撓的我心癢癢,真想抓緊多讀幾本書。

作者把閱讀比作飲食,分爲四種:

第一種閱讀,我概括爲讀“有用之書”,以解決問題爲目的,比如職業、工作、生活、生理、心理等方面,這一類閱讀作者定義爲主食。主食閱讀,又可以稱之爲“生存需求的閱讀”。

第二種閱讀,不以直接解決問題爲目的的閱讀,比如:文學、哲學、科學、歷史、藝術。作者把這一類閱讀定義爲“美食”。美食閱讀,又可以稱之爲“思想需求的閱讀”。

第三種閱讀,是工具書,以字典爲代表,還包括百科全書、地圖等這些書籍,作者認爲這一類閱讀像飲食中的蔬菜、水果。蔬果閱讀,又可以稱之爲“工具需求的閱讀”。

第四種閱讀,我概括爲讀“無用之書”。以興趣爲目的,純粹爲了娛樂、消遣,比如:武俠、推理、言情等小說、漫畫、寫真集、八卦內幕等等,很像是飲食裏的甜食或零食。甜食閱讀,又可以稱之爲“休閒需求的閱讀”。

看書和飲食一樣需要營養搭配。

書中用了一些篇幅來講教育與學生階段的閱讀,我談談我的感受,重點來講下目的與手段。

書中提到學習是目的,而考試是手段,考試是爲了檢驗有沒有學會,所以只要學會就好。何爲學會?把詩詞一字不錯的背誦下來?這不是學會,是死記,學會是領略到其中的美,並能靈活運用,就是學以致用,知行合一,所以學完就得立馬用。可現在本末倒置,考試是目的.,學習是手段,就像爺爺變成了孫子,孫子變成了爺爺,這是不正常現象。爲了考試而學習,會很痛苦,現在中國的學生就是這樣,悲哀!

再往前邁一步,考試是爲了什麼?爲了分數,考高分才能上好大學,上大學又是爲了什麼?爲了文憑,那一紙文憑。沒有文憑,好工作特難找,這又是一個怪圈,目的與手段的倒置,這社會充滿了怪誕荒謬。把工作做好的前提是工作能力,而不是文憑。大學裏是分專業的,而大學生畢業後找與專業對口的工作可以說不是大概率事件。當然,有人說上大學並不是爲了學好專業,而是有其他很多更重要的因素,我不否認,但這些並不一定非在大學裏學啊。

現在科技這麼發達,在網上就可以上麻省理工大學的課程,有人說線上不如線下效果好,那線下也有許多課啊,爲什麼非要去正規大學上學?這又繞回來了,還是爲了文憑。

讀者讀後感13

前一段時間,我讀了《再寄小讀者》一文,因爲這篇文章是我國著名兒童文學作家冰心奶奶寫的,所以我讀得很仔細,讀後受益匪淺。

這篇文章主要講了冰心奶奶帶兩個三年級小朋友去逛北京西郊的動物園,再將他們回家後寫的日記作比較,告訴我們怎樣提高閱讀和寫作能力的事。

第一個孩子只寫了四五十字,裏面還有好幾個錯別字。第二個孩子卻寫了一千多字,文章寫得很生動。難道第二個孩子比第一個聰明嗎?我反覆地讀文章,覺得並不是這樣。我歸納了一下,第二個孩子學好語文的原因有三點:一是上課時他很專心,二是課外書讀得很多,三是腦子裏積攢的詞彙會靈活運用。

文章中講道:“他很喜歡語文課,老師講課的時候,他總是專心聽,筆記也寫得很好,從來沒有錯別字。”對於這一點我也深有感觸。以前上課時我總能專心聽講,老師講的.重要內容也會記得很牢,可是時間一久,我就漸漸淡忘了。正如俗話所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從那以後,我上課除了專心聽講,還把老師講的重要知識點及時記下來,課後我還複習鞏固,變成自己的知識。每次考試前,我將重點內容梳理一遍,由於我抓住了重點,複習效果也好,所以考試都能取得優異的成績。

文章中還講:“他尤其喜歡讀書,輔導員和老師介紹過的書籍,他總是讀得很仔細,不但記住書裏的故事,還把書裏優美的字句和詞彙,都摘記在一個小本子裏,他腦子裏積攢的詞彙很多,又會靈活應用。”對於這點我也很有體會,我以前讀書總是走馬觀花,粗枝大葉,到頭來不知道書裏到底講什麼內容,腦子裏還是糊里糊塗的。現在,我知道讀課外書不僅要掌握這本書的主要內容,還要懂得將優美生動的詞句摘抄在本子上,在理解的基礎上加以記憶,變成自己的東西。自己積攢的詞彙多了,到寫作文的時候再也不愁沒詞可用、無話可說了。

總之,讀了《再寄小讀者》這篇文章後,我的確收穫不小。我決心向第二個孩子學習,努力學好語文這門學科,等到我能很好地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時候,看我文章的人一定會感到快樂的,我自己也會感到快樂。

讀者讀後感14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在寒假裏,我又讀了《中華上下五千年》,《寄小讀者》等等書。我對《寄小讀者》這本書留下了深刻的映像。

通訊二: 我極不願在第二次的通訊裏,便劈頭告訴你們一件傷心的事情。然而這件事,從去年起,使我的靈魂受了隱痛,直到現在,不容我不在純潔的小朋友面前懺悔。

去年的一個春夜——很清閒的一夜,已過了九點鐘了,弟弟們都已去睡覺,只我的父親和母親對坐在圓桌旁邊,看書,吃果點,談話。我自己也拿着一本書,倚在椅背上站着看。那時一切都很和柔,很安靜的。

一隻小鼠,悄悄地從桌子底下出來,慢慢的吃着地上的餅屑。這鼠小得很,它無猜的,坦然的,一邊吃着,一邊擡頭看看我——我驚悅的喚起來,母親和父親都向下注視了。四面眼光之中,它仍是怡然的不走,燈影下照見它很小很小,淺灰色的嫩毛,靈便的小身體,一雙閃爍的明亮的小眼睛。

小朋友們,請容我懺悔!一剎那頃我神經錯亂的俯將下去,拿着手裏的書,輕輕地將它蓋上。——上帝!它竟然不走。隔着書頁,我覺得它柔軟的小身體,無抵抗的'蜷伏在地上。

這完全出於我意料之外了!我按着它的手,方在微顫——母親已連忙說:“何苦來!這麼馴良有趣的一個小活物……” 話猶未了,小狗虎兒從簾外跳將進來。父親也連忙說:“快放手,虎兒要得着它了!”我又神經錯亂的拿起書來,可恨呵!它仍是怡然的不動。——一聲喜悅的微吼,虎兒已撲着它,不容我喚住,已銜着它從簾隙裏又鑽了出去。出到門外,只聽得它在虎兒口裏微弱悽苦的啾啾的叫了幾聲,此後便沒有了聲息。——前後不到一分鐘,這溫柔的小活物,使我心上颼的着了一箭!

從這麼一個短短的事件中,我們便可以感受到冰心內心的糾結以及悔恨。但是,她卻在這本書裏坦白了,大家都知道,承認一件自己做的錯事是十分不容易,但是,冰心卻有這種勇氣,我們應該像他學習。

這本書裏不僅僅只有這一個故事,他一共有二十九個通訊,每個通訊都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就因爲這點,我愛上了它!

讀者讀後感15

漢娜的身影一直索繞在米夏心裏甚至貫穿於米夏的一生,婚姻失敗的米夏在漢娜入獄八年後,開始重新爲漢娜朗讀名著,並把錄音帶寄給漢娜。這給獄中艱難生存的漢娜帶來了希望,漢娜憑着錄音,並從圖書館借到這些書籍,然後逐字逐句同她聽到的內容進行對照,那臺錄音機也爲此就要一會兒向前轉,一會兒向後倒,一會兒暫停,因爲反覆退進使錄音機壞過無數次。漢娜竟漸漸學會了讀寫,且開始滿懷希望給米夏寫信。收到了漢娜寫來的信,內心充滿喜悅安慰,但內在柔弱猶豫的米夏卻始終沒有給她回信。

漢娜可以出獄了,由於沒有別的親人,獄警聯繫了米夏,他們這才見了尷尬的一面。米夏發現漢娜明顯老了,幾乎不知道如何面對她。而就在米夏去接漢娜出獄的當天凌晨,漢娜自殺了。

這部小說,看後給人一種啓迪性,那就是讓人性的認知和對社會的思考,來洗滌你的靈魂。

《朗讀者》的`作者施林克是柏林洪堡大學法律系教授,同時是法律學家和北威州憲法法官。作家與法律學家的雙重身份,使他從人性和歷史的角度演繹了一種“畸形戀情”,小說故事曲折,語言自然,構思獨特。小說中被歷史隔開的兩代人,在朗讀與傾聽、訴說與沉默、罪惡與遺忘、逃避與短兵相接、激情與驀然驚醒的故事裏沉浮,演繹了一個讓人無法釋懷、無所適從、無能爲力的故事。其對人性的挖掘是深刻的,對人的啓迪更是多方向的。

首先,在漢娜被判處終身監禁的過程中,她自己始終堅守沉默,拒絕透露自己不識字但又喜歡文學作品的事實,爲了維護着自己的尊嚴,她不惜沉默和陷入更深的孤獨。惟一能夠證明她無罪的米夏又因爲那難以啓齒的戀情而三緘其口,當米夏的自私逃避、其他看守的貪生怕死、甚至法官們的無所作爲都不約而同地披着法律、正義以及熱愛和平的外衣,手拿屠刀向一個普通、柔弱、無辜的女人揮舞過來的時候,她唯一能做的就是忍耐、緘默和引頸受戮了。

法律本來是爲了維護每個人的利益而存在的,這個故事卻告訴我們法律也會因爲它所要要維護個人利益而使其公正性受到挑戰。這簡直就是個悖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