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生活範文 > 科普知識

關於大班幼兒玩具交換活動的調查分析

“玩具交換”是孩子的一種社會實踐活動,它對於孩子的人際交往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挑戰。孩子會通過什麼方式進行玩具交換?有多少孩子能交換成功?孩子進行玩具交換會受哪些因素的影響?一次玩具交換活動將帶給教育者哪些啓示?帶着這些問題,筆者對兩個大班的跨班玩具交換活動作了相關調查。

關於大班幼兒玩具交換活動的調查分析

時間和地點:某日下午3:00~3:30,幼兒園多功能活動室

調查對象:本園大一班、大二班共80名幼兒

調查方法:(1)活動前兩個班的教師通過發放宣傳資料讓家長了解活動的目的和意義,請家長配合幼兒選擇一件對孩子來說已經是舊的玩具,價格一般在5元~10元之間。(2)在活動室佈置便於孩子交往、交流的環境。(3)活動前給孩子明確活動要求,正面引導孩子進行玩具交換,但不作硬性規定。(4)在幼兒活動的全過程中給予孩子充分自主的空間,教師不作誘導或下達任務,不加任何干預。(5)參加活動的教師進行分工,全面觀察孩子的交換情況,並如實作現場記錄。(6)活動結束,組織者根據現場記錄,對幼兒活動作進一步統計與分析。

調查結果與分析:活動進行30分鐘,共有大班80名幼兒參加,最終玩具交換成功的有55名幼兒,未能交換成功的有25名幼兒。其中在本班完成交換的有51名幼兒,跨班完成交換的有4名幼兒;相同性別間玩具交換的有45名幼兒,不同性別間玩具交換的有10名幼兒。

一、玩具交換成敗的原因

從現場記錄的情況分析,玩具交換成功的原因主要是:

1.玩具等價。幼兒在比較選擇交換玩具時,往往會憑着自己的經驗,認爲與自己的玩具“等價”的便容易交換成功。當然,這個“等價”,幼兒是從玩具的大小、形狀,新舊程度來判別的。

2.愛屋及烏。不少幼兒在選擇交換對象時,並不是從玩具本身去考慮自己是否喜歡和需要,而是“擇人”,認爲對方是經常受表揚的孩子或是自己的好朋友便能很快交換成功。

3.靈活的交往技巧。有些幼兒在希望換取對方的玩具時,對方並不願意,但他們能主動地介紹自己的玩具,甚至較長時間地與之“洽談”,最終交換成功。

4.多餘的心理顧慮。個別幼兒在活動過程中由於多種原因始終未能交換成功,而當活動即將結束前,唯恐在活動結束後遭到老師批評,便並不很情願地與他人匆匆交換了玩具。

同樣地,玩具交換失敗的原因主要是:

1.玩具不等價。有的幼兒自己的玩具比較小,比較舊,而看中的卻是一些較新、較大的玩具,因而屢次提出交換願望都被拒絕了。

2.情有獨鍾。有的幼兒在活動前便對某幼兒的玩具情有獨鍾。但對方卻不與之交換,整個過程該幼兒始終盯着這個玩具,即使有別的幼兒願意和他交換,他也無動於衷,最終未能交換成功。

3.以人待物。幼兒心目中的好孩子的玩具受到衆多孩子的青睞,反之,那些平時易做錯事、能力較差的孩子的玩具卻遭到了冷遇。即使他的玩具多麼惹人喜愛,也未能獲得成功的'交換。

4.交往技巧不當。有的幼兒有強烈的交換願望,但由於交往技巧不當,如未能介紹自己的玩具使對方瞭解,或未經對方許可便想自行取來,卻被遭到拒絕,結果造成交換失敗。

5.受家長態度的影響。幼兒在社會化過程中,其社會行爲的表現往往受到一些社會因素的影響,其中家長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同樣在玩具交易這一活動中也充分體現了出來。有的幼兒在活動中經過自己的選擇、協商,成功交換了玩具,但在活動結束時或活動結束後卻表現出擔憂,提出要換回自己的玩具,問其原因是擔心媽媽責備,甚至有個別家長第二天拿來幼兒交換的玩具,認爲孩子吃虧了要求換回,造成雙方孩子的不愉快。

6.自我約束。有的幼兒在活動中雖然與同伴交換了玩具,且玩得也非常愉快,而到活動結束時卻提出要換回玩具,原因是認爲自己的玩具不夠好,而換來的卻是較好的玩具,自認爲不妥當,所以還是忍痛割愛,要求換回自己的玩具。

二、玩具交換的方式

幼兒在選擇交換對象,提出交換願望和進行交換過程中,不同的幼兒採用了不同的交換方式。

1.事先約定。例如,大(1)班的錢韌鍇和趙安達小朋友在活動前彼此就非常喜歡對方的玩具變型金剛和機關槍,錢韌鍇對趙安達說:“等一會兒我倆交換吧!”趙安達欣然同意。於是活動一開始便進行了交換,並一起玩了起來。

2.一拍即合。大(1)班朱屹立小朋友在活動一開始便看中了王星的汽車,他主動提出:“王星,我和你交換好嗎?你看我的飛機能削鉛筆、夾紙頭……”王星看了一會兒,覺得不錯便說:“好吧!”於是進行了交換。

3.堅持不懈。例如,大(1)班的朱怡看上了大(2)班陶心陳小朋友的賽車,便要求交換,但陶心陳並不喜歡他的玩具,而且說他沒有禮貌,便拒絕交換。朱怡一次次地去找陶心陳要求交換,且態度極其誠懇,陶心陳最終同意了他的交換要求。

4.連環交換。例如,大(1)班的秦曉丹先用小手機換來了龔夢歡的玩具小龍,後張歡又用肯德基小玩具從龔夢歡手中換來了手機。

5.冷靜選擇。例如,徐雨可小朋友拿着自己的變形金剛玩具尋找着自己喜歡的玩具,石溪民想用小車和他交換,被拒絕了。徐雨可看看這兒,又看看那兒,不停地思量着該和誰交換……

三、幼兒換物行爲的特點

不同性格、能力的幼兒在這樣一個自由交往的環境中從事着一樣的活動,但表現出不同的交往水平和行爲特點。

1.只以動作表達願望。例如,大(1)班陳怡和錢怡婷小朋友性格都內向,活動開始後,便互相將自己的玩具直接交到對方手裏,交換過程十分簡單。

2.豐富的語言交流。例如,朱屹立和王星之所以能交換成功,是因爲朱屹立能主動向對方介紹自己的玩具,王星逐漸由不太願意到有些興趣,最終愉快地完成了交換。

3.第三人牽線搭橋。有的幼兒在活動中表現出膽小和不能清楚地用語言表達自己的願望,需要由能力較強的第三者幫助來完成換物。例如,當張歡看中龔夢歡手中的玩具時,只是站在一旁不作聲,秦曉丹問:“你是不是想和龔夢歡交換?”張歡點點頭,秦曉丹說:“那你對她說呀!”張歡還是不作聲,而龔夢歡此時也只是笑而不語,秦曉丹對張歡耳語:“你說龔夢歡我和你換好嗎?”可張歡還是不語,於是秦曉丹問龔夢歡:“你喜歡張歡的玩具嗎?”龔夢歡點點頭,終於進行了交換。

四、活動啓示

1.“玩具交換”是幼兒的一次社會實踐活動,在活動中幼兒不管交換成功與否,都在嘗試與同伴進行交往。因此,這樣的活動爲幼兒社會交往能力的發展創造了條件,提供了鍛鍊的機會。

2.活動最終有百分之六十九的幼兒成功交換了玩具,但這其中跨班交換的只有兩對,即四名幼兒,而不同性別幼兒交換的只有五對,即十名幼兒,可見幼兒的交往對象還具有一定的侷限性,他們大多是與好朋友、鄰居或鄰座幼兒交換,因此如何讓幼兒面臨新環境,接觸更多的交往對象,進一步掌握交往技巧,應該成爲幼兒社會教育的主要內容之一。

3.語言是社會交往的工具。有的幼兒正因爲缺乏語言的交流,不能較好地將語言作爲交往的工具,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願,造成了交換的失敗,所以豐富幼兒的交往語言,培養幼兒大方地與人交談和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仍爲幼兒社會教育的重要內容。

4.在玩具交換失敗的幼兒中。有部分是由家長的態度造成的。儘管教師向家長作了宣傳工作,但還是有家長未能正確理解該活動的意義,不能爲孩子提供合適的玩具,甚至在活動前就有意無意地告誡孩子交換中不要吃虧,使得孩子不能完全自主地去參與這個活動,造成孩子交換失敗,甚至在活動後情緒不愉快。因此。如何幫助家長了解幼兒園社會教育的意義和理解幼兒交往的特點,以便取得家長更多的支持和配合也是教育者應該重視的工作。

標籤:大班 幼兒 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