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生活範文 > 科普知識

四種課堂話語的分析

作爲教師,一個問題將伴隨着我們整個的職業生涯,而往往是直到我們離開講臺退休時,仍然沒能獲得一個明確的答案。這個問題就是:怎樣的課纔是一堂好課?

四種課堂話語的分析

有時候,課堂上學生喜悅的眼神,課後同事的讚譽把我們推到人生的極樂時刻,讓我們獲得一種罕有的成就感;但更多時候,我們卻深陷於機械、枯燥、刻板以及自我懷疑之中,覺得世界上再沒有比課堂教學更難琢磨、更難把握的事情了,我們就像是古老的巫師,有時在課堂上似乎是爲了吸引聽衆而在乞靈於神祕之物。課堂教學的技藝究竟是否存在,如何獲得?如果說它是一項技術,爲何在師範院校及培訓機構,卻沒有真正能夠傳授這項技術的教師?如果說它是一門藝術,爲何更多的時候,旨在促進生命成長的課堂上,卻顯得比任何其他人類活動都要更加死氣沉沉?

關於課堂教學的研究源遠流長。從孔子的“憤悱啓發”到蘇格拉底的“產婆術”,從誇美紐斯的班級授課制到赫爾巴特的“四段教學法”,從泰勒的《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原理》到佐藤學的《靜悄悄的革命》,幾乎所有的教育學者都試圖破解課堂教學的奧祕,他們的確也爲此貢獻了許多知識與智慧。而來自理論與實踐的探索,則更加汗牛充棟,模式衆多。但是,課堂教學依然是教育中的斯芬克斯之謎,大部分一線的老師仍然沒有找到“芝麻開門”的方法。

也是爲了解決同樣的難題,當代中國的教育界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精力研究與探索課堂教學問題。歸納起來,主要有四種“課堂話語”。

一是“公開課的課堂話語”。近幾十年來,中國絕大多數學校的教研活動基本上聚焦於“聽課”這種教師課堂行爲觀察及改進的教研方式上。佔據這種教研活動中的課堂話語,它同時也是教育雜誌、面向一線教師的各種培訓及會議、校際及學區的教研活動上最爲流行的課堂話語。這種話語基本上圍繞一個焦點而展開,這個焦點就是:怎樣在衆人面前上出一堂精彩的、動人的、吸引人的好課?

這就是幾十年來課堂教學研究的最主要範式,其極端的表現形式,就是舞臺上的公開課,即所謂的“課堂表演秀”,就是那些最優秀的特級教師,他們日常的課堂教學也是與公開課迥異的。

公開以便觀摩的課堂,是教學行爲得以研討的前提,也是年輕教師走上講臺最好的範例。事實上,這種公開的觀摩活動,對中國廣大教師的課堂教學影響極大,其積極意義不容否認。但是,大家也都清楚一個事實,就是這種課堂話語中所探討的,並非是一般意義上的教學內容;研究指向的,並非是普通的、日常的課堂教學,而只是特指優質課比賽、公開課展示所需要的那種特定的課。如一位老師坦言:“選公開課,第一感覺最是要緊;沒感覺的課文,千萬碰不得。”——也就是說,爲了上好這種課,教材是特選的,課堂教學流程是反覆演練的,現場效果被提高到至高無上的地位。

也就是說,百分之九十的教研活動,是用於研究幾乎只佔百分之一的特殊課——每位老師每個學期上一堂公開課,這堂課與日常教學關係並不大,日常的課堂教學,事實上並未按照這種公開課的模式在進行。同時,由於公開課大部分是名師執教,精心打造,讓大部分教師覺得無法學習、無法模仿,教學的自信因此也受到毀滅性的打擊。也因此,日常課堂教學究竟如何操作,怎樣真正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這些問題就被簡單粗暴地斥爲應試教育,推下了桌面,只能成爲一種潛話語,形成了“明說優質課、暗搞題海戰”的潛規則

二是“面向應試的課堂教學話語”。在公開表演課佔據公開的、桌面上話語的同時,以面向應試、題海戰術、“立竿見影”的話語成爲更日常、更普遍的學校課堂教學事實話語,成爲真正統治課堂教學的潛臺詞與潛規則。這套從來沒有在雜誌上公開宣告自己的話語,事實上每一個教師都心知肚明,雖然幾乎沒有人會公開宣稱它的合法性。由於它的可操作、易模仿、見效快等特點,造成了目前客觀存在的“素質教育轟轟烈烈,應試教育紮紮實實”的格局。

顯然,以上兩種課堂話語,都不是我們今天所要討論的,也不是我們想要的構築理想課堂的話語。值得關注的是,最近幾年裏,有兩種新的.課堂教學話語,正在被越來越多的學校及教師所接受。它們分別是以洋思、杜?口爲代表的民間校本課堂改革話語,和以葉瀾、鍾啓泉、王榮生、顧泠沅等人爲代表的課程理論+實驗的學院派課堂教學話語。

三是“民間校本課堂教學話語”。繼承公開課所想解決的疑難問題,洋思、杜郎口等學校的課堂改革話語,主要着力點,仍然是課堂程式的改革,但這次他們想改變的,不是少數的某一課,

作爲教師,一個問題將伴隨着我們整個的職業生涯,而往往是直到我們離開講臺退休時,仍然沒能獲得一個明確的答案。這個問題就是:怎樣的課纔是一堂好課?

有時候,課堂上學生喜悅的眼神,課後同事的讚譽把我們推到人生的極樂時刻,讓我們獲得一種罕有的成就感;但更多時候,我們卻深陷於機械、枯燥、刻板以及自我懷疑之中,覺得世界上再沒有比課堂教學更難琢磨、更難把握的事情了,我們就像是古老的巫師,有時在課堂上似乎是爲了吸引聽衆而在乞靈於神祕之物。課堂教學的技藝究竟是否存在,如何獲得?如果說它是一項技術,爲何在師範院校及培訓機構,卻沒有真正能夠傳授這項技術的教師?如果說它是一門藝術,爲何更多的時候,旨在促進生命成長的課堂上,卻顯得比任何其他人類活動都要更加死氣沉沉?

關於課堂教學的研究源遠流長。從孔子的“憤悱啓發”到蘇格拉底的“產婆術”,從誇美紐斯的班級授課制到赫爾巴特的“四段教學法”,從泰勒的《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原理》到佐藤學的《靜悄悄的革命》,幾乎所有的教育學者都試圖破解課堂教學的奧祕,他們的確也爲此貢獻了許多知識與智慧。而來自理論與實踐的探索,則更加汗牛充棟,模式衆多。但是,課堂教學依然是教育中的斯芬克斯之謎,大部分一線的老師仍然沒有找到“芝麻開門”的方法。

也是爲了解決同樣的難題,當代中國的教育界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精力研究與探索課堂教學問題。歸納起來,主要有四種“課堂話語”。

一是“公開課的課堂話語”。近幾十年來,中國絕大多數學校的教研活動基本上聚焦於“聽課”這種教師課堂行爲觀察及改進的教研方式上。佔據這種教研活動中的課堂話語,它同時也是教育雜誌、面向一線教師的各種培訓及會議、校際及學區的教研活動上最爲流行的課堂話語。這種話語基本上圍繞一個焦點而展開,這個焦點就是:怎樣在衆人面前上出一堂精彩的、動人的、吸引人的好課?

這就是幾十年來課堂教學研究的最主要範式,其極端的表現形式,就是舞臺上的公開課,即所謂的“課堂表演秀”,就是那些最優秀的特級教師,他們日常的課堂教學也是與公開課迥異的。

公開以便觀摩的課堂,是教學行爲得以研討的前提,也是年輕教師走上講臺最好的範例。事實上,這種公開的觀摩活動,對中國廣大教師的課堂教學影響極大,其積極意義不容否認。但是,大家也都清楚一個事實,就是這種課堂話語中所探討的,並非是一般意義上的教學內容;研究指向的,並非是普通的、日常的課堂教學,而只是特指優質課比賽、公開課展示所需要的那種特定的課。如一位老師坦言:“選公開課,第一感覺最是要緊;沒感覺的課文,千萬碰不得。”——也就是說,爲了上好這種課,教材是特選的,課堂教學流程是反覆演練的,現場效果被提高到至高無上的地位。

也就是說,百分之九十的教研活動,是用於研究幾乎只佔百分之一的特殊課——每位老師每個學期上一堂公開課,這堂課與日常教學關係並不大,日常的課堂教學,事實上並未按照這種公開課的模式在進行。同時,由於公開課大部分是名師執教,精心打造,讓大部分教師覺得無法學習、無法模仿,教學的自信因此也受到毀滅性的打擊。也因此,日常課堂教學究竟如何操作,怎樣真正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這些問題就被簡單粗暴地斥爲應試教育,推下了桌面,只能成爲一種潛話語,形成了“明說優質課、暗搞題海戰”的潛規則。

二是“面向應試的課堂教學話語”。在公開表演課佔據公開的、桌面上話語的同時,以面向應試、題海戰術、“立竿見影”的話語成爲更日常、更普遍的學校課堂教學事實話語,成爲真正統治課堂教學的潛臺詞與潛規則。這套從來沒有在雜誌上公開宣告自己的話語,事實上每一個教師都心知肚明,雖然幾乎沒有人會公開宣稱它的合法性。由於它的可操作、易模仿、見效快等特點,造成了目前客觀存在的“素質教育轟轟烈烈,應試教育紮紮實實”的格局。

顯然,以上兩種課堂話語,都不是我們今天所要討論的,也不是我們想要的構築理想課堂的話語。值得關注的是,最近幾年裏,有兩種新的課堂教學話語,正在被越來越多的學校及教師所接受。它們分別是以洋思、杜?口爲代表的民間校本課堂改革話語,和以葉瀾、鍾啓泉、王榮生、顧泠沅等人爲代表的課程理論+實驗的學院派課堂教學話語。

三是“民間校本課堂教學話語”。繼承公開課所想解決的疑難問題,洋思、杜郎口等學校的課堂改革話語,主要着力點,仍然是課堂程式的改革,但這次他們想改變的,不是少數的某一課,

而是每一堂課。改革者試圖通過課堂教學流程的最優化,讓所有課堂,所有學科取得顯著的成效。這種課堂教學改革的勢力目前堪稱一股熱潮,而且因爲從教師的表演,改變爲學生的學習;從少數課的卓越表演,改變爲追求每一堂課的實效,它已經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值得我們關注,並致以敬意。當然,這種民間的校本課堂話語,在深度理論的支持以及教師專業成長的路徑方面,仍然需要進一步探索。

四是“學院派課堂教學話語”。繼承幾十年來的課堂教學理論研究,參照國外的課程及教學理論,許多學院派研究者,如葉瀾、鍾啓泉、顧泠沅、裴娣娜、王榮生等,已經更爲密切地參與課程開發、參與校際教研、參與關於課堂實踐的對話,這些理論話語通過大量的國外著作的翻譯、通過新課程改革的契機,更通過一些優秀研究人員的身體力行,也正在逐步地滲透到學校的課堂上。但顯然這種話語是以上幾種課堂話語中最爲複雜的,對一線老師而言,是較難理解與掌握的。不過我們可以樂觀地推斷,因爲這種話語的歷史深度,以及科學的態度,它或許是生命力最持久的,並能對明天的課堂教學產生深遠影響的。

綜述以上四種話語,是想對新教育課堂話語作一自我定位,也就是想對新教育實驗的理想課堂觀進行我們的定位。應該說,新教育實驗中構築理想課堂的話語,就是對以上四種話語的研究性理解、批判性吸收、創造性調和的建構。

——它想要擁有公開優質課的課堂活力,但更想讓活力呈現於日常的課堂中;它想擁有應試課堂話語同樣想要的成績,但希望是以一種人性的、人道的、科學的方式來實現;它想像洋思、杜郎口等民間校本課堂改革話語一樣,是簡明的,基於自身的,但也希望它是能夠經得起學理解釋的;它同樣希望它是能夠被高度理論化的,但更注重應用於實際課堂上的。

——它並不是想確立自詡爲終極真理的宏大敘事與唯一敘事,而希望成爲當代衆多課堂實踐探索中的一支,形成一種自我理解、自我反思與不斷修正、逐步完善的關於課堂教學的話語。

作者:朱永新

標籤:課堂 話語